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二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二十一-原文

○笔

《说文》曰:楚谓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

《释名》:笔,述也;述而书之。

《博物志》曰:蒙恬造笔。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曰:”古有书契已来便应有笔也,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羊毛为皮,所谓鹿毫竹管也,非谓古笔也。”又问曰:”笔有彤管,何也?”答曰:”彤,赤漆耳。使史官载笔,故是赤管,言以赤心事也。

《毛诗·柏舟·静女》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古者,后、夫人有女史彤管之法。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环以进退也。笺云:彤管,赤笔也。)彤管有炜,悦怿女美。

《曲礼》曰:史载笔、士载言也。

《汉书》曰:张安世持橐簪笔,(橐,挈橐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记。)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

《东观汉记》曰:班超字仲升,家贫,为官佣写书。尝辍书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吴志》曰:曹公闻孙权以荆州资刘备,大惧,方作书,不觉落笔於地。

《齐书》曰:江淹尝宿於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梁书》曰:纪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

又曰:郑灼家贫,好学,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

《隋书》曰:高祖复郑译官爵,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曰:”笔乾.”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又曰:刘行本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於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谓承御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言於帝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

《国朝传记》曰:虞监草行本师於释智永。智永常楼上学业,成方下,其弃笔头至盈瓮。

《唐书》曰:柳公权为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五代史·周史》曰:和凝年十七,举明经,至京师。忽梦人以五色笔一束以与之,谓曰:”子才可以举进士.”自是才思敏赡,十九登进士第。

又曰:马裔孙初为河中从事,因事赴阙,宿于逻店。其地有上逻神祠,夜梦神见召,待以优礼,手授以笔,一大一小。觉而异焉。及为翰林学士,旋知贡举。私自谓曰:”此二笔之应也.”洎入中书,吏奉二笔,熟视大小,如昔时中梦所授者。

《汉官仪》曰: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篆题曰:”北宫二作.”

《西京杂记》曰:汉制,天子笔以错宝为跗,毛皆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又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扬子《法言》曰:槌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五帝者,三王之笔舌。宁有书不用笔,言不由舌耶?刀不利,笔不銛,宜加砥削之。

《论衡》曰: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然后能自通。

《神仙传》曰:李仲甫,颍川人。汉桓帝时,卖笔辽东市,一笔三钱;如无钱,亦与笔。

《魏末传》曰:司马宣王欲诛曹爽,呼何晏作奏,曰:”宜上君名.”晏失笔于地。

《世说》曰:王东亭尝梦有人与大笔,其管如椽。既觉,说人云:”当有大手笔事.”不日,烈宗晏驾,哀策谥议并王所作也。

《傅子》曰:汉末,一笔之匣,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此笔非文犀之桢,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者必被珠绣之衣,践雕玉之履矣。

王羲之《笔经》曰: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曙裥巧拙。

又曰:有人以绿沉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讵以金宝雕琢然为贵也。

又曰: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

《笔墨法》曰:作笔当以铁梳梳兔豪毛及羊青毛,去其秽毛,使不髯茹。羊青为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漆笔四枚,铜博山笔床副。

《搜神记》曰:王祐病,有鬼至其家,留赤笔十馀枝在荐下,曰:”可使人簪之,出入辟恶.”凡举事者皆无恙。

《荆楚岁时记》曰:陆士衡云:”魏武帝刘婕妤以七月七日祈璃琉笔.”

《岭表录异》曰:番禺地无狐兔,多用鹿毛、野狸毛为笔。又昭富、春勒等州则择鸡毛为笔,其用也,亦与兔毫无异。

又曰:岭南无兔,尝有郡牧得其皮,使工人削笔者,醉失之,大惧,因剪鬓须为笔,笔甚善。更使为之,工者辞焉。诘其由,以实对。遂下令,使一户输人须,或不能致,辄责其直。

○墨

《释名》曰:墨,晦也。言以物晦黑也。

《汉书·王莽传》曰:汉兵起,莽以墨污渭陵、延陵周垣。

《东观汉纪》曰:和熹邓后即位,万国贡献悉禁绝,惟岁供纸墨而已。

范子《计然》曰:墨出三辅,上价石百六十,中三十,下十。

韦仲将《笔墨方》曰: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绢细蓰于缸中,蓰去草芥,若细沙,以细绢蓰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蓰,虑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下鸡子白去黄五枚,亦以真朱一两、麝香一两,皆别治细蓰,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乾,湩溶见风日,碎破。重不得过二两。

蔡质《汉官》曰: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渝糜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香墨四丸。

<修复山陵故事>曰:玄宫物有墨五丸。

<神仙传>曰:汉桓帝征仙人王远,远乃题宫门四百馀字,皆说方来。帝恶之,削之,外字去内字复见,墨入材里。

葛龚《与梁相书》曰:复惠善墨,下士所无,摧骸体骨,碎肝胆,不足明报。

曹植《乐府诗》曰: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古人感鸟迹,文罪裥改刊。

葛洪《神仙传》曰:班孟,不知何许人也。舒纸于前,嚼墨一喷,皆成字,竟纸,各有意义。

赵壹《非草书》曰:后世慕崔杜张子,专欲草书为务,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墨,屈指画地,爪折〈角思〉出,亦效颦之增丑也。

陆云《与兄机书》曰: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云烧此消复可用,然不知兄颇见之不?今送二螺。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九子之墨,藏于松烟。

盛弘之《荆州记》曰:筑阳县有墨山,山石悉如墨。

顾微《广州记》曰:怀化郡掘堑,得石墨甚多,精好可写书。

戴延之《西征记》曰:石墨山北五十里,山多墨,可以书。

<寻阳记>曰:庐山有石墨可书。

<灾祥集>曰:天雨墨,君臣无道,谗人进。

李尤《研墨铭》曰:书契既造,研墨乃陈,烟石相附,笔疏以申。

顾野王《舆地志》曰:汉时,王朗为会稽太守,子肃随在郡。住东斋中,夜有女从地出,称越王女,与肃语。晓别,赠一丸墨,肃方注《周易》,因此便觉,才思开悟。

○砚

<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晋书>怀帝陷于平阳。刘聪引帝入宴,谓帝曰:’卿为豫章王时,朕与王武子俱造卿。武子称朕于卿,卿言闻名久矣。卿以所作乐府文示朕,曰:’闻君善词赋,试为看也。’朕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者久之。又引朕射于皇堂,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得九筹。卿又赠朕柘弓、银砚,卿颇忆否?’帝曰:’安敢忘之?恨尔日不得早识龙颜。’

<唐书>曰:柳公权常宝惜墨砚图画,自扃鐍之,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

<太公金匮>曰:研之书曰:石墨相著,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伍缉之《从征记》曰:夫子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古朴,盖孔子平生时物也。

<西京杂记>曰:天子以玉为砚,取其不冻。

<拾遗记>曰:张华撰《博物志》奏武帝,帝赐青铁砚。铁是于阗国所献,铸以为砚。

魏武帝《上杂物疏》曰:御物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钝银参带员砚大小各一枚。

<陈留志>曰:范乔年二岁,祖父馨卒,临终抚其首曰:’恨不见汝成人,以吾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此言告乔,便执砚啼哭。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漆石砚一枚。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砚冻释,令童幼入小学学篇章;十一月砚冻,命童幼读《孝经》、《论语》。

<世语>曰:曹爽与明帝少同砚书。

晋傅玄《砚赋》采阴山之潜璞,简众材之修宜,节方员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设上下之剖判,配法象乎二仪,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加采漆之胶固,含冲德之清玄。

<永嘉中记>曰:砚溪一源中多石砚。

刘澄之《宋永初山川古今记》曰:兴平石穴深二百许,大石青色,堪为砚。

○纸

<释名>曰:纸,砥也,平滑如砥石也。

服虔《通俗文》曰:方絮曰纸。

<东观汉记>曰: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所谓蔡侯纸也。

<董巴记>曰:东京有蔡侯纸,即伦也。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穀纸,用故鱼网作纸名网纸也。

王隐《晋书》曰: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间张揖上《古今字诂》,其巾部:’纸,今也,其字从巾。古之素帛依旧,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系,此形声也。后和帝元兴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声虽同,系、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

崔鸿《前燕录》曰:慕容俊三年,广义将军岷山公黄纸上表,俊曰:’吾名号未异于前,何宜便?尔自今但可白纸称疏。’

沈约《宋书》曰:张永善隶书,语裥巧思,纸及墨皆自营造。上每得永表启,辄执玩咨嗟,自叹供御者不之及也。

<唐书>曰:杜暹为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馀张赠之,暹惟受一百。时人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语林>曰:王右军为会稽谢公乞笺纸,库中惟有九万枚,悉与之。桓帝云:’逸少不节。’

<拾遗记>曰:张华献《博物志》,赐侧理纸万番,南越所献也。汉人言陟貍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褒侧,因以为名。

<世说>曰:戴安道就范宣学所为。范宣读书,亦读书;范宣抄纸,亦抄纸。

《桓玄伪事》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又曰:玄令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总精令速作之。

石虎《邺中记》曰:石虎诏书以五色纸着凤雏口中。

范宁教曰: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

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一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

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

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

县人今犹多能作纸,盖伦之遗业也。

‘《异苑》曰:张仲舒在广陵,晨夕辄见门侧有赤气。’

后空中忽雨绛罗于其庭,周广七八分,长五六寸,皆笺纸继之,广长亦与罗等,纷纷甚快。

经宿,仲舒暴疾死。

孙放《西寺铭》曰:长沙西寺,层构倾颓,谋欲建立。

其日有童子持纸花插地,故寺东西相去十馀丈,于是建刹正当花处。

傅咸《纸赋》曰:既作契以代绳,又造纸以当策。

刘孝威《谢官纸启》曰:虽复邺殿,凤衔汉朝鱼网。

平准桃花,中宫穀树,固以惭兹靡滑,谢此鲜华。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赤纸、缥红麻纸、敕纸,法各一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二十一-译文

《说文》说:楚地称它为聿,吴地称它为不律,燕地称它为弗,秦地称它为笔。

《释名》说:笔,是记录的意思;记录下来然后书写。

《博物志》说:蒙恬发明了笔。

崔豹的《古今注》中记载:有人问牛亨说:‘自古以来就有书写契,那么应该早就有了笔,为什么世人称蒙恬发明了笔呢?’牛亨回答说:‘从蒙恬开始制作了秦朝的笔。用柘木做笔管,用鹿毛做笔头,羊毛做笔杆,这就是所谓的鹿毫竹管,并不是指古代的笔。’又问:‘笔有红木做的笔管,这是为什么?’牛亨回答说:‘红木,是涂了红漆的。让史官携带笔,所以是红管,意思是说要用赤诚的心去书写。’

《毛诗·柏舟·静女》中说:静女其娈,赠我红笔。(古时候,皇后、夫人有女史红笔的规定。皇后和妃子们按照礼仪在君王那里,女史记录他们的日月,交给他们环以进退。注释说:红笔,红色的笔。)红笔有光彩,令人喜悦女子的美丽。

《曲礼》说:史官携带笔,士人携带言语。

《汉书》说:张安世手持笔袋,(笔袋,是携带笔的袋子。亲近的大臣携带笔袋,以备咨询,或者记录。)事奉孝武帝几十年,被称赞为忠诚谨慎。

《东观汉记》说:班超字仲升,家境贫寒,做官时为人抄写书籍。曾经放下书籍,扔掉笔,感叹说:‘大丈夫应当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从事笔砚之事呢?’

《吴志》说:曹操听说孙权把荆州给了刘备,非常害怕,正在写信,不知不觉地把笔掉在了地上。

《齐书》说:江淹曾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男子对他说:‘我有笔,在你那里多年了,可以还给我。’江淹于是从怀中掏出一支五彩笔还给了他。此后他写诗,再也没有优美的句子,当时的人说他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梁书》说:纪少瑜曾经梦见陆倕给他一束青色竹管笔,说:‘我用这支笔还可以用,你自己挑选好的吧。’他的文章因此更加雄健。

又记载:郑灼家境贫寒,好学,白天黑夜地抄写义疏。笔毛用完了,每次都削尖继续使用。

《隋书》说:高祖恢复了郑译的官职和爵位,让内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诏书。高颎开玩笑地对李德林说:‘笔干了。’李德林回答说:‘出使外地,拿着拐杖回来,没有一文钱,怎么能润笔呢?’

又记载:刘行本多次升迁至掌朝下大夫。按照周代的旧例,天子临轩,掌朝的官员携带笔砚,拿到御座前,承御大夫取来进呈。等到刘行本担任掌朝,准备把笔进呈给皇帝时,承御大夫又想取笔,刘行本大声对承御大夫说:‘笔不能给你。’皇帝惊讶地看着他,刘行本对皇帝说:‘我听说设立官职,各有职责所在。我既然不能佩戴承御的刀,承御怎么能够取我的笔呢。’皇帝说:‘是的。’于是命令两个部门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国朝传记》说:虞监向释智永学习书法。智永经常在楼上学习,写成的废笔头堆满了瓮。

《唐书》说:柳公权担任司封员外郎,穆宗政治偏僻,曾经问柳公权:‘笔有什么好的?’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于心,心正则笔正。’皇帝脸色变了,知道柳公权是在用笔进行谏言。

《五代史·周史》说:和凝十七岁时,考中明经,到了京城。突然梦见有人给他一束五彩笔,对他说:‘你的才华可以考进士了。’从此他的才思敏捷,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

又记载:马裔孙最初担任河中从事,因为事情去京城,住在旅店。那里有上逻神祠,晚上梦见神明召唤他,以优礼相待,亲手把一支大一支小的笔交给他。醒来后觉得非常奇怪。等到他成为翰林学士,很快又担任了知贡举。他私下认为:‘这是那两支笔的应验。’等到他进入中书省,官员递给他两支笔,仔细看大小,和梦中得到的完全一样。

《汉官仪》说:尚书令、仆射、丞、郎每月发放一对红木笔管的大笔,上面篆书写着:‘北宫二作。’

《西京杂记》说:汉朝制度,天子的笔用宝石镶嵌的笔杆,笔毛都是秋天兔子的毛。由官师路扈制作,又用杂宝做笔盒,里面放玉璧和翠羽,价值百金。

扬子《法言》说:打击仁义,灭绝礼学,我不认同。五帝是三王的笔舌。难道有书写不用笔,说话不通过嘴巴的吗?刀不锋利,笔不锐利,应该加以磨砺。

《论衡》说:有智慧和能力的人需要三寸的舌头,一尺的笔,然后才能自我表达。

《神仙传》说:李仲甫,颍川人。汉桓帝时,在辽东市场上卖笔,一支笔三钱;如果没有钱,也给他笔。

《魏末传》说:司马宣王想要诛杀曹爽,叫何晏写奏章,说:‘应该上报你的名字。’何晏把笔掉在了地上。

《世说》说:王东亭曾经梦见有人给他一支大笔,笔管像椽子。醒来后对人说:‘将要发生大事。’不久,烈宗去世,哀策谥议都是王东亭写的。

《傅子》说:汉末,一个笔盒,用黄金雕刻,用和氏璧装饰,用夜明珠点缀,用翡翠镶嵌。这支笔如果不是犀牛角做笔杆,一定是象牙做笔杆,用狐狸的毛做笔头,秋天的兔子毛做笔尖。使用它的人一定会穿上珠绣的衣服,踩着雕玉的鞋子。

王羲之《笔经》说:汉朝时,各郡都献上兔毛,只有赵国的兔毛被选用。当时的人都说兔毛没有优劣之分,管子的好坏在于工巧。

又记载:有人用深绿色漆竹管和雕刻的笔管送给他,保存了多年。这些也很值得玩赏。难道只有用金宝雕琢的才是贵重的吗?

又记载:过去有人用琉璃和象牙做笔管,装饰华丽,但是笔必须轻便,重了就会绊倒。

《笔墨法》说:制作笔时,应该用铁梳梳兔毛和羊青毛,去除杂质,使笔毛不乱。

《东宫旧事》说:皇太子初次拜见,赐给四支漆笔,一副铜博山笔床。

《搜神记》说:王祐生病,有鬼来到他家,留下十几支红笔在席子下,说:‘可以让人插在头上,出入可以避邪。’凡是举事的人都没有灾祸。

《荆楚岁时记》说:陆士衡说:‘魏武帝刘婕妤在七月七日祈求琉璃琉笔。’

《岭表录异》说:番禺地区没有狐狸和兔子,多用鹿毛、野狸毛做笔。又昭富、春勒等州则选择鸡毛做笔,使用起来,和兔毛没有区别。

又记载:岭南没有兔子,曾经有一个郡牧得到兔皮,让工人削笔,工人喝醉了失手,非常害怕,于是剪掉自己的鬓发和胡须做笔,笔做得很好。再让他做,工人推辞。问他原因,如实回答。于是下令,让一户人家上交人须,如果不能提供,就责罚其价值。

《释名》说:墨,是黑暗的意思。说是用东西使它变黑。

《汉书·王莽传》说:汉朝军队起事,王莽用墨涂黑了渭陵、延陵的周垣。

《东观汉纪》说:和熹邓后即位,各国贡献全部禁止,只有每年供应纸墨。

范子《计然》说:墨出自三辅,价格高的每石一百六十钱,中等的三十钱,便宜的十钱。

韦仲在《笔墨方》中说:合墨的方法是,好的醇烟捣碎后,用细绢在缸中过滤,去除草芥,就像细沙一样,用细绢过滤尘埃。这种东西非常轻,不宜暴露在外,担心它会飞走,所以必须小心。一斤墨,用五两好胶浸泡梣皮汁中。梣是江南的樊鸡木皮,它的皮入水后呈绿色,可以解胶,还能增加墨色,可以加入五个鸡蛋白去黄,也可以加入一两真朱和一两麝香,都分别捣碎后混合,然后放入铁臼中调和,宁刚不宜柔滑,捣三万下,越多越好。合墨不能超过二月和九月,热的时候会败坏发臭,冷的时候难以干燥,暴露在风日下会碎裂。重量不能超过二两。

蔡质在《汉官》中说:尚书令、仆、丞、郎每月赐予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东宫旧事》中说:皇太子初次拜见,会得到四丸香墨。

《修复山陵故事》中说:玄宫中有一丸墨。

《神仙传》中说:汉桓帝征召仙人王远,王远就在宫门上题写了四百多字,都是预言未来之事。皇帝不喜欢,削掉了外字,内字又显现出来,墨水渗入木材中。

葛龚在《与梁相书》中说:再次赠送你好的墨,这是下等人所没有的,摧毁我的身体骨骼,碎裂我的肝胆,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曹植在《乐府诗》中说:墨是从青松烟中提炼出来的,笔是从狡兔的毛中提取的,古人感叹鸟的足迹,文辞得以修改。

葛洪在《神仙传》中说:班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他铺开纸张,喷一口墨,就变成了字,整张纸都有意义。

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后世的人羡慕崔杜张子,专门追求草书,十天写一笔,一个月用几丸墨,衣领和头发都是黑的,嘴唇和牙齿经常沾墨,屈指在地上画,指甲断了,就像效颦一样更加丑陋。

陆云在《与兄机书》中说:一天上了三台,曹公藏有数十万斤石墨,我烧了这些石墨,可以再次使用,但不知道兄长是否见过?现在送给你两个螺。

郑氏在《婚礼谒文赞》中说:九子墨,藏在松烟中。

盛弘之在《荆州记》中说:筑阳县有墨山,山上的石头都像墨。

顾微在《广州记》中说:怀化郡挖掘壕沟,得到很多石墨,非常精美,可以用来写字。

戴延之在《西征记》中说:石墨山北五十里,山上有很多墨,可以用来写字。

《寻阳记》中说:庐山有石墨可以用来写字。

《灾祥集》中说:天上下墨,说明君臣无道,谗言进谗。

李尤在《研墨铭》中说:文字创造出来后,研墨就开始了,烟和石头相融合,笔尖疏而伸。

顾野王在《舆地志》中说:汉时,王朗担任会稽太守,他的儿子王肃随他在郡中。住在东斋中,夜里有一个女子从地下出来,自称是越王女,和王肃交谈。天亮分别时,赠给他一丸墨,王肃当时正在注释《周易》,因此突然觉得灵感迸发。

关于砚:

《释名》中说:砚,是研磨的意思,用来研磨墨使其变得湿润。

《晋书》中记载:晋怀帝被俘于平阳,刘聪请他参加宴会,对他说:‘你在担任豫章王时,我和王武子一同拜访你。王武子向我提起你,你说久闻其名。你把所作的乐府文给我看,说:“听说你擅长词赋,让我看看吧。”我和王武子一同创作了《盛德颂》,你称赞了很久。又引我到皇堂射箭,我得了十二箭,你和王武子各得九箭。你又赠给我柘弓、银砚,你还记得吗?”怀帝说:“怎么敢忘记呢?遗憾的是那天没有早点见到你的龙颜。”

《唐书》中说:柳公权非常珍惜墨砚和图画,自己锁起来,经常评价砚台: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说墨容易冷,绛州黑砚次之。

《太公金匮》中说:研磨的书说:石墨相触,邪恶的心和谗言,不要污染纯洁。

伍缉之在《从征记》中说:孔子的床前有一块石砚,非常古朴,是孔子生前的物品。

《西京杂记》中说:天子用玉做砚,因为玉不会冻。

《拾遗记》中说:张华撰写《博物志》献给武帝,武帝赐给他青铁砚。铁是于阗国所献,铸成砚。

魏武帝在《上杂物疏》中说:御用物品中有纯银三带台砚一枚,钝银三带圆砚大小各一枚。

《陈留志》中说:范乔两岁时,祖父范馨去世,临终时抚摸着他的头说:‘遗憾的是不能看到你成人,把我的砚台留给你。’到五岁时,祖母把这句话告诉了范乔,他就拿着砚台哭泣。

《东宫旧事》中说:皇太子初次拜见,会得到一枚漆石砚。

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正月砚冻融,让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篇章;十一月砚冻,让儿童读《孝经》、《论语》。

《世语》中说:曹爽和明帝小时候同用砚台写字。

晋傅玄在《砚赋》中采集阴山的潜璞,挑选众材中的修宜,定形方圆,用金铁锻造砚池,上下分割,配合法象二仪,木材贵在柔软,石头美在滋润坚硬,加上漆的胶固,含有冲德的清玄。

《永嘉中记》中说:砚溪源头有很多石砚。

刘澄之在《宋永初山川古今记》中说:兴平石洞深约二百尺,大石头是青色的,可以用来做砚。

关于纸:

《释名》中说:纸,是砥的意思,平滑得像砥石。

服虔在《通俗文》中说:方形的棉絮叫做纸。

《东观汉记》中说:黄门蔡伦,主管尚方,制作纸,这就是所说的蔡侯纸。

《董巴记》中说:东京有蔡侯纸,就是蔡伦。用旧麻做纸叫做麻纸,用树皮做纸叫做穀纸,用旧鱼网做纸叫做网纸。

王隐在《晋书》中说: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间张揖上《古今字诂》,其巾部说:‘纸,今也,其字从巾。古之素帛依旧,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系,这是形声字。后和帝元兴中,中常侍蔡伦用旧布捣碎作纸,所以字从巾。虽然声音相同,但系和巾是不同的,不能说古纸就是今纸。’

崔鸿在《前燕录》中说:慕容俊三年,广义将军岷山公黄纸上表,慕容俊说:‘我的名号和以前没有区别,为什么可以这样?你从今以后只能用白纸写疏。’

沈约在《宋书》中说:张永擅长隶书,语言巧妙,纸和墨都是他自己制作的。皇帝每次得到张永的奏章,都拿起来玩赏,感叹供御者不如他。

《语林》中说:王右军向会稽谢公要纸,库中只有九万枚,都给了他。桓帝说:‘王逸少不节制。’

《拾遗记》中说:张华献《博物志》,武帝赐给他侧理纸万张,是南越所献。汉人说陟貍与侧理相混,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纹理纵横交错,因此得名。

《世说》中说:戴安道向范宣学习,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纸,他也抄纸。

《桓玄伪事》说:古时候没有纸,所以用竹简,并不是因为尊重。现在所有使用竹简的人,都用黄色纸张来代替。

《桓玄伪事》又说:桓玄命令平准官制作青、赤、缥、绿、桃花纸,要求他们精心制作,并且快速完成。

石虎的《邺中记》说:石虎的诏书是用五种颜色的纸贴在凤凰雏鸟的嘴里。

范宁教导说:土纸不能用来写文书,都让他们使用藤角纸。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枣阳县有一百多步远的地方是蔡伦的宅子,那里还保存着。旁边有一个池塘,就叫做蔡子池。蔡伦是汉顺帝时的人,开始用鱼网造纸。现在当地的居民还能制作纸张,这大概是蔡伦留下的手艺。

《异苑》记载:张仲舒在广陵,早晚都能看到门旁边有红色的气体。后来空中突然下起红色的绡罗,铺满他的庭院,周长七八分,长度五六寸,都是用笺纸连成的,宽度和长度都与绡罗相同,纷纷扬扬非常快。过了一夜,张仲舒突然得病死了。

孙放的《西寺铭》说:长沙的西寺,楼阁倒塌,计划要重建。那天有个小孩拿着纸花插在地上,所以寺庙的东西两边相距十多丈,于是建塔就在纸花的位置。

傅咸的《纸赋》说:既然可以用契约代替绳子,也可以用纸代替策。

刘孝威的《谢官纸启》说:即使是邺城的宫殿,凤凰口中的汉朝鱼网。平准官的桃花纸,中宫的谷树纸,固然让我感到惭愧,对这种细腻光滑,色彩鲜艳的纸张表示敬意。

《东宫旧事》说:皇太子初次被封拜时,赐予赤纸、缥红麻纸、敕纸,每种各一百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二十一-注解

笔:笔是中国古代书写工具,用于蘸墨书写文字。在古代,不同地区对笔的称呼有所不同,如楚地称为聿,吴地称为不律,燕地称为弗,秦地称为笔。笔的制作历史悠久,据《博物志》记载,蒙恬是制作笔的始祖。笔的材料包括柘木管、鹿毛柱、羊毛皮等,其中鹿毛称为鹿毫,是制作好笔的重要材料。

述:述的意思是记录、叙述,这里指用笔来记录文字。

蒙恬:蒙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相传他创造了笔。

彤管:彤管是指红色的笔管,古代史官使用的笔,以赤心事书写,表示忠诚。

史载笔:指史官负责记录,手持笔进行书写。

橐:橐是一种口袋,古代近臣携带橐簪笔,以便随时记录。

笔砚:笔和砚台,指书写工具。

封侯:古代的一种爵位,表示功勋卓著。

荆州: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湖北省一带。

傅介子:傅介子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以勇猛著称。

张骞: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探险家,曾出使西域。

曹公:曹公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荆州资刘备:指曹操将荆州赠予刘备。

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文才著称。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陆倕:陆倕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

郑灼:郑灼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

笔头:笔的头部,通常用于蘸墨。

方岳:方岳指地方官员。

内史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事务。

李德林:李德林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高祖: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

郑译:郑译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刘行本:刘行本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官员。

释智永:释智永是唐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穆宗:唐穆宗,唐朝皇帝。

傅子:傅子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

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兔毫:兔毛,是制作好笔的重要材料。

琉璃象牙:琉璃和象牙,古代用作装饰材料。

笔经:王羲之所著的关于笔的书籍。

铁梳:一种用来梳理笔毛的工具。

兔豪毛:兔毛,用于制作笔毛。

羊青毛:羊的青色毛,用于制作笔毛。

笔柱:笔的中心部分,用于固定笔毛。

墨池:古代书家在书写时,墨水常滴落在纸上,形成墨池。

漆笔:用漆制作的笔。

铜博山笔床:古代一种用于放置笔的器具。

赤笔:红色的笔。

璃琉笔:用璃琉制作的笔。

鹿毛:鹿的毛,用于制作笔毛。

野狸毛:野狸的毛,用于制作笔毛。

鸡毛:鸡的毛,用于制作笔毛。

鬓须:人的鬓发和胡须。

直:价格。

晦:黑暗,这里指用墨使文字显得黑暗。

墨污:用墨涂污。

纸墨:纸和墨,指书写材料。

三辅:古代指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是文化中心。

石:古代货币单位,一百钱为一石。

醇烟:指烟熏后得到的纯净墨烟,是制作墨的基本原料。

绢细蓰:一种细小的绢布,用于过滤和清洁。

缸:一种用于存放和调制墨的容器。

梣皮汁:梣树皮经过浸泡得到的液体,常用于调制墨。

鸡子白:鸡蛋清,用于去墨中的黄色。

真朱:一种朱砂,用于调色。

麝香:一种香料,用于增加墨的香气。

铁臼:一种用于捣碎物品的工具。

杵:捣杵,用于在铁臼中捣碎墨。

渝糜:一种黑色的墨汁。

香墨:香气浓郁的墨。

玄宫:指帝王的陵墓。

神仙传:古代记载神仙故事的书籍。

摧骸体骨:形容墨的质量好,能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狡兔翰:指用狡兔毛制成的笔。

鸟迹:指古代的文字,据说最初是鸟的足迹。

文罪裥改刊:指对文字进行修改和刊正。

舒纸:展开纸张。

草书:一种书法艺术,笔画简略而流畅。

领袖如皂:指书写频繁,导致领袖处墨迹浓重。

爪折角思:形容书写时用力过猛,导致指甲断裂。

三台:古代天文术语,指天上的三星,也指高大的建筑。

石墨:一种天然墨,可用于书写。

青州石末:青州出产的石粉,用于制作砚台。

铁砚:用铁制成的砚台。

银砚:用银制成的砚台。

铜砚:用铜制成的砚台。

漆石砚:用漆和石头制成的砚台。

玉砚:用玉石制成的砚台。

青铁砚:用青铁制成的砚台。

素帛:未经染色的丝绸,古代用于书写。

幡:古代的一种旗帜,也指书写用的纸张。

巾部:古代文字学中的一个部分,涉及巾类物品。

故布:旧布,指废弃的布料。

故麻:旧麻,指废弃的麻料。

网纸:用旧鱼网制成的纸张。

侧理纸:一种南越出产的优质纸张,以其纹理独特而得名。

供御者:指为皇帝提供物品的人。

海苔:一种海藻,可用于制作纸张。

简:古代书写材料,用竹、木等制成的小片,一面光滑,一面有槽,用于书写。因其轻便易携带,在纸张普及之前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黄纸:古代的一种纸张,以黄色为主,常用于书写文书、绘画等。

青赤缥绿桃花纸:一种色彩鲜艳的纸张,用于制作特殊的文书或装饰。

五色纸:用五种颜色的纸,古代常用于特殊的仪式或装饰。

凤雏: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以凤雏形状装饰的纸张。

藤角纸:一种用藤和角制作的纸张,质地坚韧,不易破损。

蔡伦:东汉时期著名的发明家,被誉为造纸术的发明者。他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更加普及。

鱼网造纸:蔡伦发明的一种造纸方法,用鱼网捞取纤维,制作成纸。

赤气: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兆,这里指异常的红色气体。

绛罗:一种红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红色的纸张。

笺纸:古代的一种小幅纸张,用于书写或绘画。

层构倾颓:建筑物的结构已经倾斜、损坏。

纸花:用纸制成的花,这里指童子用来插地的纸花。

契:古代的一种文书,用绳索绑扎,代表契约或协议。

策: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用竹、木等制成的小片,用于书写。

邺殿:古代宫殿的名称,这里指宫殿。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这里指汉朝的象征。

平准:古代的一种度量衡单位,这里指平准局,负责管理市场。

中宫:古代对皇后或皇后的居所的称呼。

穀树:一种树木,这里指穀树制成的纸张。

赤纸:一种红色的纸张,常用于重要文书或仪式。

缥红麻纸:一种以缥红色和麻为原料的纸张。

敕纸:皇帝亲自书写或颁布的文书所用的纸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二十一-评注

《桓玄伪事》所述,反映了古代书写材料从简牍到纸张的演变。‘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一句,揭示了纸张在古代并非出于礼仪之需而使用,而是简牍的替代品。‘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纸逐渐取代了简牍,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

石虎《邺中记》中提到的‘石虎诏书以五色纸着凤雏口中’,描绘了一种独特的用纸方式,将五色纸作为装饰,寓意着皇权的尊贵与神秘。

范宁教中‘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的言论,体现了对书写材料品质的要求,藤角纸因其质地优良,成为文书的理想选择。

盛弘之《荆州记》中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不仅是对造纸技术的描述,更是对蔡伦这一历史人物的纪念。‘县人今犹多能作纸,盖伦之遗业也’一句,强调了蔡伦造纸术对后世的影响。

《异苑》中张仲舒的故事,通过‘空中忽雨绛罗于其庭’的奇异景象,将纸张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其神秘色彩。

孙放《西寺铭》中的童子持纸花插地,象征着寺院的重建,将纸张与宗教仪式相联系,展现了纸张在宗教文化中的地位。

傅咸《纸赋》中‘既作契以代绳,又造纸以当策’的表述,将纸张的功能概括为替代绳索和简策,凸显了纸张在书写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刘孝威《谢官纸启》中‘虽复邺殿,凤衔汉朝鱼网。平准桃花,中宫穀树’的比喻,将纸张与皇家建筑、吉祥之物相联系,彰显了纸张的尊贵与华丽。

《东宫旧事》中皇太子拜官时使用的各种纸张,反映了古代宫廷礼仪的繁琐与讲究,同时也体现了纸张在宫廷文化中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二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7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