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韩愈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韩愈-原文

韩愈为吏部侍郎。

有令史权势最重,旧常关锁,选人不能见。

愈纵之,听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如可见,则人不畏之矣!”

[冯述评]

主人明,不必关锁;主人暗,关锁何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韩愈-译文

韩愈担任吏部侍郎。

有一个令史权力很大,以前常常被关锁起来,选拔官员的人不能见到他。

韩愈放宽了限制,允许他自由出入,并说:“人们之所以害怕鬼,是因为看不见它;如果能够看见,那么人们就不会害怕它了!”

[冯述评论]

如果主人明智,就不需要关锁;如果主人昏庸,关锁又有什么用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韩愈-注解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倡导古文运动著称,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吏部侍郎:唐代官职,属于吏部,负责官员的选拔、考核等事务,是吏部的副长官。

令史:唐代低级官吏,负责文书工作,虽职位不高,但因掌握文书档案,常有一定实权。

关锁:指将令史办公的场所锁闭,限制其与外界的接触,以防止其滥用职权。

选人:指参与官员选拔的候选人,通常需要通过吏部的考核才能获得官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韩愈-评注

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也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和胆识。本文通过韩愈在吏部侍郎任上的一个小故事,展现了他对权力透明化的深刻理解。

故事中,韩愈面对令史权势过重、常被关锁的现象,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害怕鬼,是因为鬼不可见;如果鬼可见,人们就不会再害怕。同样,令史之所以让人畏惧,是因为他们的权力运作不透明,一旦权力公开透明,人们就不会再对其感到恐惧。韩愈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权力运作的深刻洞察和对透明化管理的推崇。

韩愈的这一做法,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开放令史的办公场所,打破了权力的封闭性,使得权力的运作更加透明,减少了权力滥用的可能性。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吏部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官员选拔的公正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韩愈的这一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主张通过仁政来治理国家,而韩愈通过开放权力运作,减少了对官员的束缚,体现了对官员的信任和尊重,这正是仁政的具体体现。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韩愈的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展现出来。韩愈以“鬼”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权力透明化的重要性,使得这一深刻的道理易于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韩愈的这一做法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透明化管理理念,为后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尤其是在官员选拔和权力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韩愈的一个小故事,展现了他对权力透明化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儒家仁政理念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韩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