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原文

○博

《说文》曰:博,局戏,六箸十二棋也。

《论语》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家语》曰:哀公问於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为其二乘也。’公曰:’有二乘,何为不博?’孔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

《史记》曰:宋闵公与南宫长万博,争。公怒辱之,曰:’吾始敬若,(若,汝。)今子鲁虏也!’长万病此言,遂以局杀闵公。

又曰:魏王与信陵君博。北境举烽火,言赵寇入界。信陵君曰:’臣有客,能知赵王阴事,言赵王猎,非寇也。’

又曰:剧孟好博,多少年之戏。

又曰:蔡泽说范睢曰:’君独不观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出分功,(班固《弈指》曰:’博悬于投,不必在行。’崔骃曰:’投琼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汉书》曰:孝文帝时,皇太子侍,博争道,不恭。皇太子以博局提吴太子,杀之。(或云提音抵。抵,掷也。)

又曰:吾丘寿王,字子赣,少年以善格五召待诏。(苏林曰:博之类也。孟康曰:格者,行杵相周,故已言各。或曰:塞法,至立各不得,故云格五也。)

又曰:陈遵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遂有故,相随博弈,数负债。及宣帝即位,遂稍迁至太守,赐遂玺书曰:’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债矣。’

范晔《后汉书》曰:耿恭为戊巳校尉。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昆弥以下皆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

又曰:客星经帝座,或问袁延。延因上封事曰:’河南尹邓万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礼引见,与之对博,上下渫(音薛。)黩,有亏尊严。’

《魏略》曰:孔桂性便妍,晓博弈。太祖受之,每在左右。

又曰:杜畿与卫固少相狎侮,共博争道,畿曰:’我今作河东也!’固发衣骂之。及畿之官,而固为功曹。

《晋中兴书》曰:桓玄强与人博奕,取其田宅。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入邴,(邴,郑邑也,音枋。)与井公博,三日而决。(疑井公贤人而隐者,故王就戏。)

《梁冀别传》曰:冀好格五六博。

《神仙传》曰:中山卫叔卿服云母得仙。汉武使其子度世,往华山求之。度世望见父,上有紫云,白玉为床,与数人博戏。度世问:’父所与博者是谁?’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也。’

《秦记》曰:吕光破龟兹,始获鸠摩罗什。光死,子缵立,戏弄罗什,或共棋博,乃杀子,云’斫胡奴头’。什曰:’不斫胡奴头,其胡奴斫人头。’后缵弟越字胡奴,果斩缵头。

《凉州记》曰:吕光太安二年,龟兹国使至,献宝货、奇珍、汗血马。光临正殿,设会文武博戏。

《西域胡》曰:诸博戏,取人牛马财物者,胡俗皆陪偿。

《述征记》曰:极西南端门外有石,石色青而细。修之作博棋,以遗江东,甚可珍玩。

《西京杂记》曰:许博昌,安陵人也,善六博。窦婴好之,常与居处。其术曰:’方畔揭道张,玄究屈高,高玄屈张。’又曰:’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究屈玄高,高屈究张。’居三辅,儿诵之。法用六箸,或谓之究,以竹为之,长六分。或用二箸。博昌又作《六博经》一篇,今世传之。

《庄子》曰:臧与谷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事业不同,其亡羊均也。

《列子》曰:虞氏者,梁之富人也。登高楼,大路,设乐饮酒,击博楼上。

《抱朴子》曰:南阳文氏,求食入山,见高岩上有数人对博。

《淮南子》曰:善博者不欲牟,(博以不胜为牟。牟,大也,进也。)不恐不胜。平心定意,投得其齐,(齐,得其适。)行由其理,虽不必胜,得筹必多。

《韩子》曰:薛公之相魏昭侯也,有阳胡蕃者,於王甚重,而不为薛公,薛公患之。於是乃与之博,与之百金,令与昆弟博戏,俄又益之二百金。

又曰:齐宣王问匡倩曰:’儒者博乎?’对曰:’博也者贵枭,胜者必杀枭。’是杀其所贵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博。

《尹文子》曰:博者尽开塞之宜,得周通之路。

杨子《法言》曰:或问:’侍君,子博乎?’曰:’侍坐则听言,有酒则观礼,焉事博乎?’

《说苑》曰:秦始皇时,嫪毐骄奢。后与帝左右博,争行,乃瞋目大呼。

又曰:晋灵公骄奢,造九层之台,谓左右曰:’敢谏者斩!’孙息(孙息即荀息也。)闻之,求见公。曰:’子何能?’孙息曰:’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鸡子於其上。’公曰:’吾少学,未尝见也,子为寡人为之。’孙息即正颜色,定志气,以棋子置於下,而加九鸡子於其上。左右慑息,灵公俯伏,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孙息曰:’公为九层之台,三年不成,危甚於此!’

《风俗通》曰:汉武帝与仙人共博,其投石中马蹄处,於今尚在。

《典略》曰:荆轲与鲁勾践博,争道。勾践怒而叱之,轲去而逃娄。

《春秋旧事》曰:倪宽为汉马农卿,与太子博,争局,犯罪而还。

《遁甲经》曰:天一游亭,六行亭亭,天一之贵神也。战斗博戏渔猎,但可,背不可向也。

《薛孝通谱》曰:乌曹作博,其所由来尚矣。

双箭以象日月之照临,十二棋以象十二辰之躔次。

则天地之运动,法阴阳之消息,表人事之穷达,穷变化之几微。

履谦谢,则知冲谢以致福;观杀罚,则知当路而速祸;行其道,则掎鹿有归;保其家,乃瞻乌爰集。

隐显藏用,莫不合道;龙潜鹊起,率皆趣良。

足以谐畅至娱,始协妙赏者也。

魏曹植《古冶子等赞》曰:齐强接子勇节,徇虎门之博。

忽宴置衅,矜而自伐,轻死重分。

魏王粲《弹棋赋序》曰:因行骋志,通权达理,六博是也。

晋李尤《博铭》曰:夫无用心,博弈犹贤。

方平处下,自不邪偏。

○樗蒱

《晋书》曰:桓玄见人有好园宅,悉欲取之,勒以樗博而赌之。

玄微闻义军起,忧惧,弗能寝食。

或曰:’刘裕等狂惑,事必无成。’

玄曰:’裕足为一世之雄,加以果於用兵;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外生酷似其舅。共举大事,往为不成。’

又曰:葛洪,字稚川,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蒱齿名。

又曰:王献之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曰:’南风不竞。’

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班。’

又曰:武帝喜胡贵嫔。帝尝与之樗蒱,争道,遂伤上指。

帝怒曰:’此固将种也!’

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

帝甚有惭色。

又曰:谢鲲婿殷睿好樗蒱。夺其妹装物,以还戏债。

刘湛谓谢弘微曰:’谢氏累代财产,充殷君一朝戏债,卿视而不言,譬弃物江海,以为廉耳。’

又曰:陶侃,字士衡。见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乃取其樗蒱博具,悉以投於江,乃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

又曰:刘毅於东府聚樗蒱,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馀人并黑犊以还,惟刘裕及毅在后。

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座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

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

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厉声喝之,即成卢焉。

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铁色焉。

既而乃和言曰:’亦知公不能以此见借!’

又曰:周顗之死也,王敦坐其罪。

有一参军,樗蒱,马於博头被杀,因谓敦曰:’周家弈世令望,而位不至公。及伯仁将登而坠,有似下官此马。'(伯仁,顗之字也。)

又曰:慕容宝,初在长安,与韩黄、李根等因燕樗蒱,危坐整容,誓之曰:’世云摴蒱有神,岂虚言哉?若富贵可期,频得三卢!’

於是三掷三卢。

《宋书》曰:何尚之,少时颇轻薄,少好樗蒱。

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为陈郡谢琨所知,与之游处。

《齐书》曰:李安民,击鹊尾江城有功。

明帝大会新亭楼劳诸军,令樗蒱共赌。

安民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安民少时贫窭,有一人从门过,相之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

至是果验。

《后周书》曰:王思政虽被任委,自以非相府之旧,每不自安。

太祖曾在同州与群公宴集,出锦罽及杂绫绢数段,命将樗蒱取之。

物既尽,太祖又解所服金带,令诸人遍掷,曰:’先得卢者,即与之。’

群公将遍,莫有得者。

次至思政,乃敛容跪坐而自誓曰:’王思政羁旅归朝,蒙宰相国士之遇,方愿尽心效命,上报知已。若此诚有实,令宰相赐知者,愿掷即为卢;若内怀不尽,神灵亦当明之,便使不作也,便当杀身以谢所奉!’

辞气慷慨,一坐尽惊。

即拔所佩刀,横於膝上,览樗蒱拊髀掷之。

比太祖止之,已掷为卢矣。

徐乃拜而受之。

《江蕤别传》曰:蕤年十一,始学樗蒱。

祖母为说往事有以博弈破业废身者,於是即弃五木,终身不为戏。

《抱朴子》曰:林卢山中有一亭,其中有鬼。

每有宿者,常有十许人,衣袍或白或黑,或男或女。

有王伯夷过宿而坐诵经。

夜有十馀人,与伯夷对坐,自持樗蒱。

伯夷密以镜照之,乃群犬也。

《郭子》曰:桓公(宣武也。)年少至贫,尝蒱,失数百斛米。

齿既恶,意亦沮。

自审不复振,乃请救於袁彦道。

桓具以情告,袁欣然无忤,便即俱去,出门云:’我不但拔卿,要为卿破之!我必作快齿,卿但快唤!’

既戏,袁形势呼咀(音恒咀相呵)概壮,掷必卢雉,二人齐叫,敌家震惧丧气。

俄顷,获数百万。

《博物志》曰:老子入胡日,作樗蒱焉。

《俗说》曰:殷伯弟为何无忌参军,在浔阳与何共樗蒱,得何百万便住,何大怒骂殷。

《世说》曰:温峤位未高时,屡与扬州淮中贾客樗蒱,每辄不竞。

尝一过大输,物尽戏屈,无因得反。

与太尉庾亮友善,峤於舫中大唤:’庾亮卿可赎我!’

庾即送值,然后得还。

《异苑》曰:颍川陈寂,元嘉中,昼忽有一足鬼,长三尺许,为寂驱使,欲与邻人樗蒱。

而无五木,鬼乃取刀斫庭中杨枝,於户间作之,即烧灼,黑白虽分明,但朴尔。

又曰:昔有人乘马山行,於岫里见二老公相对樗蒱。

遂下马,以策拄地而观之。

自谓俄顷,望视其马鞭,漼然已烂;顾瞻其马鞍,亦枯朽。

既还,无复亲识,一恸而绝。

《庾翼集》曰:顷闻诸君有樗蒱过差者,初为是,政事闲暇以娱意耳,故未有言也;今知大相聚集,渐以成俗,闻之能不怃然!

繁钦《威仪箴》曰:其有退朝,偃息闲居,操(瞿营切。博子。)弄棋、文局樗蒱,言不及义,胜负是图。

○塞(苏则切)

《说文》曰:塞,行棋相塞谓之塞。

《齐书》曰:沈文季,字仲达,吴兴武康人也。尤善塞,用五子。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入邴,(音枋)与井公塞。

魏王郎《塞势》曰:余所与游处,惟东莱徐先生素习《九章》,能为计数。问:”可以代博弈者乎?”曰:塞,其次也。乃试习其术,以惊睡焉。

边韶《塞赋序》曰:余离群索居,无讲诵之事。欲学无友,欲农无耒,欲弈无塞,欲博无楮。问可以代博弈者乎?曰塞其次也。书曰:”始作塞者,其明哲乎?故其用物也约,其为乐也大。”

○藏钩(古作驱)

辛氏《三秦记》曰:昭帝母钩弋夫人,手拳而有国色,先帝宠之。世人藏钩,法此也。(法其拳手。)

《西京杂记》曰:戚夫人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

《荆楚岁时记》曰:为藏彄之戏,辛氏以为钩弋夫人所起。周钧、成公绥并作”彄”字,《艺经》庾阐则作”钩”字,其事同也。俗云此戏令人生离,有禁忌之家,废不修也。

《风土记》曰:腊日饮祭之后,嫂妪儿童为藏彄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偶即敌对,人奇(居宜切。奇,独也。)即使奇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乌,以齐二曹人数。一彄藏在数十手中,曹人当射(常益切。)知所在。一藏为一筹,五筹为一赌。

《异苑》曰:晋海西公时,有贵人会因藏彄,倏有一手间在众臂之中,修骨巨指,毛色粗黑,举坐咸惊。寻为桓大司马所诛。旧传藏彄令人生离,斯验深矣。

晋庾阐《藏彄赋》曰:叹延夜之藏彄,常一时之戏望。以道生为元帅,以子仁为佐相。

盛翁子《藏彄赋序》曰:余以腊后,要命中外,以行钩为戏,心悦其事,故赋之云。

○蹴鞠

《风俗通》曰:丸毛谓之鞠。

郭璞《三苍解诂》曰:鞠,毛丸,可蹋戏。

《史记·苏秦传》曰:临淄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蹴鞠。

《汉书》曰:东方朔云:”董君(董偃也。)贵宠,天下莫不闻。郡国走马蹴鞠客辐凑於董氏焉。”

《魏略》曰:孔桂,字叔林。性便妍,好蹴鞠。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

《唐书》曰:姜皎,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数召入卧内侍宴,私以后妃连榻,间以击毡,常呼之为姜七。

《梁冀别传》曰:冀好蹴鞠。

《西京杂记》曰: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裘、紫丝履,以服朝觐焉。

又曰: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怅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正以生平所好,皆屠贩少年,斗鸡蹴鞠以为欣,今皆无此,故不乐也。

刘向《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令军事无事,得使蹴鞠。有书二十五篇。

《会稽典录》曰:唐庠,字汉序。三国鼎峙,互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於是名儒洪笔,绝而不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译文

《说文》说:博,是一种棋类游戏,使用六根竹签和十二枚棋子。

《论语》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筋,真是难啊!难道没有喜欢下棋的人吗?下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家语》说: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君子不下棋,有这回事吗?’孔子说:‘有这回事,是因为下棋有不良影响。’哀公说:‘既然有不良影响,为什么不下棋呢?’孔子说:‘因为它同时涉及了恶劣的行为。’

《史记》说:宋闵公和南宫长万下棋,争执起来。闵公生气地侮辱长万,说:‘我起初很尊敬你,现在你不过是个鲁国的奴隶罢了!’长万因此话而生病,最终用棋子杀死了闵公。

又记载:魏王和信陵君下棋。北方边境升起烽火,说赵国入侵。信陵君说:‘我有客人,能知道赵王的秘密,说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

又记载:剧孟喜欢下棋,多少年的游戏。

又记载:蔡泽对范睢说:‘您难道没有看到下棋的人吗?有的人想大赌一把,有的人想分出胜负,(班固《弈指》说:‘下棋的胜负取决于投掷,不在于行动。’崔骃说:‘投掷棋子。’)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

《汉书》说:汉文帝时,皇太子陪侍,下棋争执,不尊敬。皇太子用棋子打吴太子,将他打死了。(有人说‘提’字读作‘抵’,‘抵’是掷的意思。)

又记载:吾丘寿王,字子赣,年轻时因为擅长下棋被召入朝廷。(苏林说:下棋的一种。孟康说:格,是指行杵相互围绕,所以已经说到了各自的棋子。有人说:塞法,到了立棋子时各自不能动,所以叫格五。)

又记载:陈遵的祖父陈遂,字长子。汉宣帝还是平民时,和陈遂有旧交,一起下棋,多次欠债。等到汉宣帝即位,陈遂逐渐升迁到太守,赐给陈遂诏书说:‘制诏太原太守,官职尊贵,俸禄丰厚,可以偿还下棋的债务了。’

范晔《后汉书》说:耿恭担任戊巳校尉。耿恭到任后,向乌孙国发出檄文,展示汉朝的威德。昆弥以下的人都很高兴,派使者献上名马,以及汉宣帝赐予的公主的棋具,希望派儿子来朝拜。

又记载:客星经过帝座,有人问袁延。袁延趁机上奏说:‘河南尹邓万有龙潜之旧,被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及宗室,加礼引见,与他对弈,上下放纵,有损尊严。’

《魏略》说:孔桂性格漂亮,懂得下棋。魏太祖接纳了他,经常在他身边。

又记载:杜畿和卫固年轻时就互相戏弄,一起下棋争执,杜畿说:‘我现在就是河东。’卫固脱下衣服骂他。等到杜畿做官,卫固成了功曹。

《晋中兴书》说:桓玄强迫别人下棋,夺取他们的田地和房屋。

《穆天子传》说:天子北行至邴地,(邴,是郑国的城邑,音fāng。)和井公下棋,下了三天才决出胜负。(怀疑井公是贤人而隐居的人,所以天子就下来游戏。)

《梁冀别传》说:梁冀喜欢下格五六棋。

《神仙传》说:中山卫叔卿服用云母成仙。汉武帝派他的儿子度世去华山寻找他。度世远远望见父亲,上面有紫云,白玉为床,和几个人下棋。度世问:‘父亲和谁下棋?’回答说:‘洪崖先生、许由、巢父。’

《秦记》说:吕光打败龟兹,才抓获了鸠摩罗什。吕光死后,他的儿子吕缵继位,戏弄罗什,有时一起下棋,最终杀了吕缵,说‘砍胡奴的头’。罗什说:‘不砍胡奴的头,胡奴会砍你的头。’后来吕缵的弟弟吕越字胡奴,果然砍下了吕缵的头。

《凉州记》说:吕光太安二年,龟兹国的使者来到,献上宝物、奇珍、汗血马。吕光在正殿设宴,举行文武博戏。

《西域胡》说:各种博戏,如果涉及到人的牛马财物,胡人风俗都是要赔偿的。

《述征记》说:极西南端门外有一块石头,石头颜色青而细腻。修之作博棋,以赠送江东,非常珍贵。

《西京杂记》说:许博昌,是安陵人,擅长下六博。窦婴喜欢他,常和他一起住。他的下棋技巧说:‘方畔揭道张,玄究屈高,高玄屈张。’又说:‘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究屈玄高,高屈究张。’在三辅地区,孩子们都会背诵这些技巧。下棋时使用六根竹签,或称为‘究’,用竹子制成,长六分。有时也用两根竹签。许博昌还写了《六博经》一篇,现在还流传着。

《庄子》说:臧和谷牧羊,一起丢失了羊。问臧在做什么,他说在拿着书读书;问谷在做什么,他说在下棋游玩。事业不同,但丢失羊的情况是一样的。

《列子》说:虞氏是梁国的富人。登上高楼,在大路上,设宴饮酒,楼上击鼓下棋。

《抱朴子》说:南阳文氏,进山寻找食物,看到高岩上有几个人在下棋。

《淮南子》说:擅长下棋的人不贪图大胜,(下棋以不胜为胜。胜,大也,进也。)不怕不胜。保持平静的心态,投掷得当,(得当,就是适中的意思。)按照棋理行事,即使不一定能赢,得到的筹码也一定很多。

《韩子》说:薛公担任魏昭侯的相国时,有一个叫阳胡蕃的人,在昭侯那里很受重视,但他并不支持薛公,薛公为此感到烦恼。于是他就和阳胡蕃下棋,给了他一百金,让他和兄弟们一起下棋,不久又增加了二百金。

又记载:齐宣王问匡倩说:‘儒者下棋吗?’匡倩回答说:‘下棋的人尊重枭棋,胜利者必须杀死枭棋。’这是杀他所尊重的,儒者认为这是有害于道义的,所以不下棋。

《尹文子》说:下棋的人能了解各种封闭和开放的情况,找到周全通达的方法。

杨子《法言》说:有人问:‘侍奉君主,您下棋吗?’回答说:‘坐在旁边就听君主说话,有酒就观看礼仪,还需要下棋吗?’

《说苑》说:秦始皇时,嫪毐骄奢。后来和皇帝身边的人下棋,争执棋路,瞪大眼睛大声呼喊。

又记载:晋灵公骄奢,建造了九层高台,对左右的人说:‘敢进谏的人斩!’孙息(孙息即荀息也。)听说后,请求见灵公。说:‘您能做什么?’孙息说:‘我能堆十二枚棋子,在上面加上九个鸡蛋。’灵公说:‘我年少时学习,从未见过,您为我做一下。’孙息就端正脸色,稳定情绪,把棋子放在下面,然后在上面加上九个鸡蛋。左右的人吓得屏住呼吸,灵公俯身,几乎喘不过气来。灵公说:‘危险啊!’孙息说:‘您建造九层高台,三年都建不成,比这更危险!’

《风俗通》说:汉武帝和仙人一起下棋,投掷石头击中马蹄的地方,现在还在。

《典略》说:荆轲和鲁勾践下棋,争执棋路。勾践生气地斥责他,荆轲离开后逃跑了。

《春秋旧事》说:倪宽担任汉马农卿,和太子下棋,争执棋局,犯罪后返回。

《遁甲经》说:天一游动于亭,六行亭亭,是天一的神灵。战斗、博戏、渔猎,只可背后不可面对。

《薛孝通谱》说:乌曹(古代棋类游戏)作为博戏,其起源非常久远。用双箭来象征日月的照耀,用十二棋子来象征十二个时辰的运行。这样,天地的运动,遵循阴阳的消长,表现人世间的兴衰,揭示变化的微妙之处。履行谦逊,就会知道谦逊可以带来幸福;观察杀罚,就会知道当权时容易迅速招致灾祸;遵循其道,就会有收获;保护自己的家,就像乌鸦聚集在树上一样。隐显藏用,无不合乎道义;龙潜伏,鹊起飞,都趋向于良善。足以和谐畅快地娱乐,开始符合奇妙的欣赏了。

魏曹植的《古冶子等赞》说:齐国的强将接子勇敢有节操,在虎门进行博戏。突然宴会中发生争执,他自负地夸耀自己,轻视生死,重视赌注。

魏王粲的《弹棋赋序》说:因为行军可以施展抱负,通达权变和道理,六博(一种棋类游戏)就是这样。

晋李尤的《博铭》说:如果没有用心,博弈还比做贤人好。平局处于下风,自然不会邪僻。

《晋书》说:桓玄看到有人喜欢园林宅院,都想据为己有,就用樗蒱(一种博戏)来赌。

《晋书》又说:葛洪,字稚川,性格淡泊,没有爱好,不知道棋盘的规则,也不知道樗蒱的齿数。

《晋书》又说:王献之年纪很小的时候,曾经观看门生玩樗蒱,说:‘南风不竞。’门生说:‘这个年轻人也不过是管中窥豹,只能看到一部分。’

《晋书》又说:武帝喜欢胡贵嫔。武帝曾经和她玩樗蒱,争道时伤到了武帝的手指。武帝生气地说:‘这肯定是将门之后!’回答说:‘北伐公孙,西拒诸葛,如果不是将门之后又是什么!’武帝非常羞愧。

《晋书》又说:谢鲲的女婿殷睿喜欢玩樗蒱。他夺取了妹妹的嫁妆来偿还赌债。刘湛对谢弘微说:‘谢家历代财产,因为殷君的一朝赌债而耗尽,你看成是抛弃东西在江海,只是一种清廉的表现。’

《晋书》又说:陶侃,字士衡。看到一些参佐因为闲谈游戏而耽误公事,就拿起他们的樗蒱赌具,全部扔进江里,说:‘樗蒱这种游戏,不过是牧猪奴的玩物!’

《晋书》又说:刘毅在东府聚众玩樗蒱,大赌,一局应该赢数百万,其他人用黑牛来还债,只有刘裕和刘毅在后面。刘毅掷骰子,得到雉(一种博戏中的骰子点数),非常高兴,掀开衣服绕着床跑,对同座的人说:‘不是不能赢得大奖,只是不玩这种游戏而已!’刘裕很讨厌他,于是摇动骰子,过了很久,说:‘老兄试试给我回答。’结果四个骰子都是黑的,其中一个骰子跳动不定,刘裕大声喝止,结果成了大奖。刘毅非常不高兴,但因为他一直输,脸色像铁一样。

《晋书》又说:周顗死了,王敦因为他的罪过而受牵连。有一个参军,在樗蒱中输了马,在赌桌上被杀,于是对王敦说:‘周家世代有名望,但职位没有达到公爵。等到伯仁(周顗的字)将要升迁时却失败了,有像下官我这样的马一样。’(伯仁,周顗的字。)

《晋书》又说:慕容宝在长安时,和韩黄、李根等人玩燕国的樗蒱,坐得端正,整容发誓说:‘世人说樗蒱有神,难道是虚言吗?如果富贵可期,连续得到三个大奖!’于是连续三次都掷出了大奖。

《宋书》说:何尚之年轻时很轻佻,年轻时喜欢玩樗蒱。长大后,改变态度,遵循道德,以操守著称。被陈郡谢琨所赏识,和他交往。

《齐书》说:李安民在鹊尾江城有功。明帝在新亭楼大会军队,让大家玩樗蒱赌博。安民连续五次掷出大奖,皇帝大惊,看着安民说:‘你的脸像田地一样方正,是封侯的相貌!’安民年轻时很贫穷,有一个人从门口经过,看了他说:‘你以后会大富大贵,和皇帝一起玩耍。’到这时果然应验了。

《后周书》说:王思政虽然被任命,但自认为不是相府的旧人,常常不安。太祖曾在同州和公卿们宴会,拿出锦缎和几段杂色的丝绸,让大家用樗蒱来赌。东西赌完,太祖又解下自己的金带,让大家来掷,说:‘先掷出大奖的人,就给他。’大家轮流,都没有掷出大奖。轮到王思政,他端正地跪坐并自誓说:‘王思政流亡归来,受到宰相和国士的待遇,愿意尽心效命,报答知遇之恩。如果我的诚意是真实的,让宰相赐予我,掷出来就是大奖;如果内心有不尽之处,神灵也会明示,就不会掷出大奖,我就应该自杀来谢罪!’他的言辞慷慨激昂,满座的人都惊呆了。他拔出佩刀,横放在膝上,拿起樗蒱拊髀掷之。等到太祖阻止他时,他已经掷出了大奖。

《江蕤别传》说:江蕤十一岁时开始学习樗蒱。他的祖母给他讲述了过去因为博弈而破败家业、荒废身体的故事,于是他就放弃了五木,终身不再玩博弈。

《抱朴子》说:林卢山中有座亭子,亭子里有鬼。每当有宿者,总有十多人,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袍子,有的男有的女。有王伯夷过夜住宿,坐在那里念经。夜里,有十多人和他对坐,自己拿着樗蒱。王伯夷暗中用镜子照看,原来都是狗。

《郭子》说:桓公(宣武)年轻时很贫穷,曾经玩樗蒱,输掉了数百斛米。牙齿很痛,心情也很沮丧。自己认为不能再振作起来,于是向袁彦道求助。桓公把情况告诉他,袁彦道欣然同意,于是两人一起出去,出门时说:‘我不但帮你,还要帮你赢回来!我一定要成为快齿,你只管快叫!’玩游戏时,袁彦道大声呼喊,气势磅礴,掷出的骰子一定是大奖,两人一起叫喊,对手吓得丧气。不一会儿,赢得了数百万。

《博物志》说:老子到胡地时,制作了樗蒱。

《俗说》说:殷伯的弟弟为何无忌做参军,在浔阳和何无忌一起玩樗蒱,何无忌赢了他一百万就停下来了,何无忌非常生气。

《世说》说:温峤地位不高时,多次和扬州淮中的商人一起玩樗蒱,每次都输。曾经有一次大输,财物输尽,无法回家。他和太尉庾亮友好,温峤在船上大声喊:‘庾亮卿,可以救我!’庾亮立即送来了钱,然后他才能回家。

《异苑》说:颍川的陈寂,在元嘉年间,白天忽然出现一个只有一只脚的鬼,身高大约三尺,想要和陈寂一起和邻居玩樗蒱。但是没有五木,鬼就拿起刀砍了庭院里的杨树枝,在门间做了五木,烧灼后,黑白虽然分明,但很粗糙。

《异苑》又说:以前有个人骑马在山中行走,在山谷里看到两个老人相对玩樗蒱。他就下马,用马鞭支撑地面观看。他以为自己只看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回头看他的马鞭,已经腐烂了;再看他的马鞍,也已经枯朽了。回到家中,没有再见到亲人,痛哭一场。

《庾翼集》说:最近听说大家玩樗蒱过度,开始是作为闲暇时的娱乐,所以没有说什么;现在知道大家聚集在一起,逐渐成为一种风俗,听到这个能不感到忧虑吗!

繁钦的《威仪箴》说:那些退朝后,安闲地在家中,玩博棋、文局樗蒱,言语不涉及道义,只关注胜负。

《说文》中说:塞,是指下棋时棋子相互阻碍。

《齐书》记载:沈文季,字仲达,是吴兴武康人。他特别擅长下塞棋,常用五个棋子。

《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向北进入邴地,(音枋)与井公下塞棋。

魏王郎在《塞势》中说:我所交往的人中,只有东莱的徐先生熟悉《九章》,能够计算棋数。我问:‘可以用塞棋代替博弈吗?’他回答:‘塞棋是其次的选择。’于是我就尝试学习他的方法,以惊醒自己。

边韶在《塞赋序》中说:我远离人群,没有讲诵的事情。想要学习却没有朋友,想要耕种却没有农具,想要下棋却没有棋子,想要赌博却没有筹码。我问:‘有什么可以代替博弈的吗?’他回答:‘塞棋是其次的选择。’《书》说:‘最初创造塞棋的人,是多么明智啊?因此他使用的物品简约,而得到的乐趣却很大。’

○藏钩(古作驱)

辛氏《三秦记》记载: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手拳而有国色,先帝宠爱她。世人藏钩的游戏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用百炼金做成环,可以照见手指骨节。皇帝不喜欢这个,就赐给了侍女。

《荆楚岁时记》记载:在腊日祭祀之后,嫂子、妇女和孩子们会玩藏钩的游戏。分成两队来比较胜负,如果人数是偶数,那么多余的一个人就是游附,或者属于上队,或者属于下队,被称为飞乌,用来平衡两队的人数。一个钩子藏在几十只手中,队伍中的人要射中钩子的位置。藏一次钩子算一筹,五筹算一局。

《异苑》记载:晋海西公时,有贵人会因藏钩,突然有一只手在众人手臂中,手指修长,毛色粗黑,满座的人都感到惊讶。后来被桓大司马所杀。旧传藏钩能让人分离,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晋庾阐在《藏钩赋》中说:感叹整夜玩藏钩,这是唯一令人期待的娱乐。以道生为元帅,以子仁为副相。

盛翁子在《藏钩赋序》中说:我在腊日之后,命中注定要外出,以行钩为游戏,我很喜欢这个游戏,所以写下了这篇赋。

○蹴鞠

《风俗通》记载:用毛制成的球叫做鞠。

郭璞在《三苍解诂》中说:鞠,是毛球,可以用来踢球。

《史记·苏秦传》记载:临淄的百姓没有不会吹竽、鼓瑟、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蹴鞠的。

《汉书》记载:东方朔说:‘董君(董偃)尊贵宠爱,天下无人不知。各地的马球爱好者都聚集在董家。’

《魏略》记载:孔桂,字叔林。他性格温顺,喜欢蹴鞠。因此太祖宠爱他,经常带在身边。

《唐书》记载:姜皎,玄宗即位后,被召入宫中侍宴,私下与后妃一起坐在榻上,中间踢毡球,经常被称为姜七。

《梁冀别传》记载:梁冀喜欢蹴鞠。

《西京杂记》记载:成帝喜欢蹴鞠。群臣认为蹴鞠会让人劳累身体,不适合皇帝。皇帝说:‘我喜欢蹴鞠。可以挑选一些不累人的活动来上奏。’家父制作了弹棋献上,皇帝非常高兴,赐给了青色的羔皮裘和紫色的丝鞋,让他穿着去朝见。

又记载:太上皇迁往长安,住在深宫中,感到孤独和悲伤。高祖偷偷地询问身边的人,了解到太上皇生平喜欢的东西,都是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事情,比如斗鸡、蹴鞠等,现在都没有了,所以他不快乐。

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传说中是黄帝创造的。有人说它起源于战国时期,记载了黄帝蹴鞠的兵法,用来训练士兵、识别人才。如果军事无事,就可以踢蹴鞠。有二十五篇的书籍。

《会稽典录》记载:唐庠,字汉序。三国鼎立,相互争斗。士人把弓马作为事业,家庭把蹴鞠作为学问。于是名儒洪笔,断绝而不继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注解

博:博是指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使用六枚棋子(箸)和十二枚棋子(棋),通常在方形棋盘上进行。博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也常被用来比喻政治斗争或生活态度。

箸:箸是博戏中使用的棋子之一,通常由竹制成,长六分。

棋:棋是博戏中使用的棋子之一,通常由玉石或骨制成。

博弈:博弈泛指各种棋类游戏,这里特指古代的棋类游戏。

局:局在这里指棋盘。

棋子:棋子是棋类游戏中使用的标示物,用来表示游戏中的位置或状态。

投:投是指投掷棋子或骰子等,以决定游戏中的行动。

悬:悬在这里指投掷棋子或骰子等,以决定游戏中的行动。

投琼:投琼是指投掷玉球,以决定游戏中的行动。

行:行在这里指棋子的移动。

塞法:塞法是指棋局中的策略,即如何放置棋子以阻挡对手。

各:各在这里指棋子。

提:提在这里指掷或投。

抵:抵在这里指掷或投。

玺书:玺书是指用印章盖印的信件,表示官方文件。

檄:檄是指官方文书,用来传达命令或通知。

乌孙:乌孙是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

昆弥:昆弥是乌孙的君主。

渫黩:渫黩是指污浊、不洁。

妍:妍是指美丽、优雅。

狎侮:狎侮是指亲近而戏谑、侮辱。

奕:奕是指下棋。

龟兹:龟兹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

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古代印度僧人,著名翻译家。

汗血马:汗血马是指古代中亚的一种名马,以其出汗时血液似血而得名。

石:石在这里指用于制作博棋的石头。

六博经:六博经是关于六博游戏的一部经典著作。

挟策:挟策是指携带书籍。

博塞:博塞是指一种棋类游戏。

枭:枭是指棋类游戏中的特殊棋子,通常代表胜利。

周通:周通是指棋局中的全面贯通、无阻碍。

开塞:开塞是指棋局中的策略,即如何打开或封闭棋局。

周通之路:周通之路是指棋局中的最佳策略。

侍君:侍君是指侍奉君主。

侍坐:侍坐是指陪坐。

观礼:观礼是指观看礼仪。

嫪毐:嫪毐是秦始皇时期的权臣。

鲁勾践:鲁勾践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贵族。

倪宽:倪宽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马农卿:马农卿是古代官职,负责马匹的养殖。

遁甲经:遁甲经是一部古代占卜书。

乌曹作博:乌曹,古代传说中的博戏高手,作博即指他创造的博戏。

日月之照临:指太阳和月亮的光照,象征着光明和权威。

十二辰之躔次:十二辰即十二地支,躔次指其运行的位置,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阴阳之消息: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消息指其变化。

人事之穷达:指人的命运和境遇的高低起伏。

穷变化之几微:几微指细微的变化,穷变化即探究事物变化的微妙之处。

履谦谢:履谦指谦虚地行事,谢即道歉。

冲谢以致福:冲谢即谦逊地道歉,以求得福祉。

观杀罚:观察杀罚之事,即观察社会的惩罚。

当路而速祸:当路指在权势之路上,速祸即迅速招致祸患。

掎鹿有归:掎鹿指追逐鹿,有归即有所收获。

保其家:保护自己的家庭。

瞻乌爰集:瞻乌指观察乌鸦的聚集,爰集即聚集。

隐显藏用:隐显指事物的显现和隐藏,藏用即隐藏和使用。

龙潜鹊起:龙潜指龙潜伏,鹊起指鹊鸟起飞,比喻人的起伏变化。

率皆趣良:率皆指大多数,趣良即趋向良好。

谐畅至娱:和谐顺畅,达到极乐的境界。

协妙赏者也:和谐地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樗博:古代的一种博戏,使用樗蒱(一种类似骰子的游戏工具)。

樗蒱齿名:樗蒱游戏中的各种投掷结果。

刘裕:东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建立南朝宋。

樗蒱一掷百万:比喻赌注极大。

何无忌:东晋末年将领。

刘牢之:东晋末年将领,与刘裕等人一同起兵反抗桓玄。

伯仁:周顗的字,东晋时期官员。

慕容宝: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君主。

摴蒱:古代的一种博戏,与樗博类似。

何尚之:南朝宋时期官员。

李安民:南朝齐时期将领。

明帝:南朝齐的皇帝。

王思政:北周时期官员。

太祖:指北周太祖宇文泰。

江蕤:古代女子。

抱朴子:晋代道教思想家葛洪的著作。

桓公:指桓温,东晋时期将领。

袁彦道:桓温的部下。

老子:即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

殷伯:古代人物。

温峤:东晋时期官员。

庾亮:东晋时期官员。

陈寂:南朝宋时期人物。

郭子:古代的一部小说集。

繁钦:东汉末年文学家。

苏则切:古代的一种博戏,与樗博类似。

塞:塞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即行棋时相互阻拦对方,使得对方无法移动棋子。这种游戏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具有很高的智力挑战性。

沈文季:沈文季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棋手,字仲达,吴兴武康人,以善弈著称,尤其擅长使用五子棋。

邴:邴是一个地名,此处指穆天子北行至邴地。

井公:井公是穆天子北行途中遇到的一位官员。

边韶:边韶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他的《塞赋序》中提到了塞这种棋类游戏。

藏钩:藏钩是一种古代的娱乐游戏,玩家将一只手藏在身后,其他人猜哪只手是藏钩的手。

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是汉昭帝的母亲,因其手拳而闻名。

三秦记:《三秦记》是古代的一部地理志书,此处提到的内容可能为该书中的记载。

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西汉时期的一部杂记,记载了西汉及新朝的一些逸事。

荆楚岁时记:《荆楚岁时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岁时记,记载了荆楚地区的风俗习惯。

风土记:《风土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地理志书,记载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异苑:《异苑》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蹴鞠:蹴鞠是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脚踢球。

鞠:鞠是蹴鞠用的球,通常用毛制成。

六博:六博是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与围棋、象棋等并称为中国四大棋类。

董君:董君指的是董偃,西汉时期的人物,因受到汉武帝的宠爱而显贵。

孔桂:孔桂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以擅长蹴鞠而受到曹操的喜爱。

姜皎:姜皎是唐代的人物,以擅长蹴鞠而受到唐玄宗的宠爱。

梁冀:梁冀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以喜好蹴鞠而著称。

成帝:成帝是西汉的一位皇帝,喜好蹴鞠。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金革:金革指的是战争,这里指三国鼎立时期的战争。

名儒:名儒指的是著名的儒家学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评注

《说文》中提到‘塞’,即行棋相塞,这揭示了‘塞’字在古代棋类游戏中的含义。‘塞’字不仅体现了棋艺中的策略与智慧,也反映了古人对游戏的深刻理解。

《齐书》中记载的沈文季,字仲达,吴兴武康人,尤其擅长‘塞’棋,使用五子。这反映了古代棋类游戏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同时也说明了棋艺在当时社会中的流行。

《穆天子传》中提到的‘塞’棋,天子北入邴,与井公对弈,展现了古代皇室对棋艺的喜爱,以及棋类游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魏王郎的《塞势》中,描述了与徐先生对弈的情景,徐先生精通《九章》,能计数,这反映了古代棋艺的高超和对智慧的考验。

边韶的《塞赋序》中,表达了自己在离群索居的情况下,对‘塞’棋的喜爱,以及对‘塞’棋所蕴含的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古人对游戏的哲学思考。

《三秦记》中记载的‘藏钩’游戏,起源于昭帝母钩弋夫人,其拳手有国色,世人效仿,这反映了古代游戏与人物故事相结合的特色。

《西京杂记》中提到的戚夫人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反映了古代游戏中的装饰与仪式感。

《荆楚岁时记》中对‘藏彄’游戏的描述,说明了这种游戏在古代社会的流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风土记》中对‘藏彄’游戏的详细描述,包括游戏规则和胜负判断,展现了古代游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异苑》中记载的晋海西公时,有贵人会因‘藏彄’,体现了古代游戏中的神秘色彩和迷信观念。

晋庾阐的《藏彄赋》中,对‘藏彄’游戏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游戏的热爱和对游戏的哲学思考。

盛翁子的《藏彄赋序》中,表达了自己对‘藏彄’游戏的喜爱,以及对游戏的创作热情。

《风俗通》中提到的‘鞠’,即毛球,可用来进行蹴鞠游戏,反映了古代游戏的多样性。

郭璞的《三苍解诂》中对‘鞠’的解释,说明了蹴鞠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史记·苏秦传》中提到的蹴鞠,反映了古代蹴鞠游戏在民间和宫廷中的流行。

《汉书》中东方朔对董君的描述,说明了蹴鞠游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魏略》中孔桂对蹴鞠的喜爱,反映了蹴鞠游戏在古代文人中的流行。

《唐书》中姜皎对蹴鞠的喜爱,以及成帝对蹴鞠的喜好,都说明了蹴鞠游戏在古代社会的普及。

《梁冀别传》和《西京杂记》中对成帝和太上皇的描述,说明了蹴鞠游戏在古代皇室中的地位。

刘向的《别录》中对蹴鞠的起源和用途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对蹴鞠游戏的重视。

《会稽典录》中唐庠对蹴鞠的描述,说明了蹴鞠游戏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和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