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原文
《左传》曰:宁喜许纳卫献公,太叔文子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弈者举棋弗定,不胜其偶,而况置君弗定乎?'(弈,围棋也。)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魏志》曰:王粲观人围棋,局坏,(坏,谓白黑既乱。)粲复为之。棋者不信,以袍盖局,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魏氏秦秋》曰:孔融被诛,二子棋而不起。左右曰:’尔父见报,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
《蜀志》曰:费祎与来敏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而祎留意对戏,色无厌倦。祎至,敌遂退。
《吴志》曰:孙权太子和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也。’后群僚侍宴,言及博弈,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於用,劳精损思,终无所纪,非所以进德修业、积累功绪也。人情犹不能无嬉娱,嬉娱之好,亦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何必博弈可以为欣?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论以矫之。於是中庶子韦曜退而奏论,和以示宾客。时蔡款好弈,故以讽之。
《吴录》曰:严武,字子卿。围棋莫与为辈,谓之八绝。
《晋书》曰:王质入山斫木,见二童围棋,坐观之。及起,斧柯已烂矣。
又曰:贾谧尝与太子弈棋,争道。成都王颖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国之储君,贾谧何得无礼也!’
又曰:苻坚率众号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加谢安征讨大都督。兄子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及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又曰:王导与其子悦弈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耶?’
又曰:祖纳为军谘祭酒。纳好弈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以忘忧耳!’
邓粲《晋记》曰:阮籍母死,与人围棋如故。对者求止,籍不肯,留决胜焉。
《晋中兴书》曰:王恬,字敬豫,与济阳江霖俱善弈棋,为中兴第一。
又曰:陶侃在荆州,见佐吏博弈戏具,投之於江,曰:’围棋者,尧、舜以教愚子;博者,商纣所造。诸君并怀国器,何以为此?’
《晋起居注》曰:镇东司马颜延之,坐围棋免官。
沈约《宋书》曰:羊玄保为黄门侍郎,善弈棋,棋品第三。太祖亦好,玄保数蒙引见。与太祖赌郡,戏胜,得补宣城太守。
又曰:徐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颇工弈棋,当世以此推之。
又曰:谢弘微性无愠色。末年与人围棋,西南有棋死势。有人曰:’南风急,或覆舟。’人悟,救之。弘大怒,投局於地。识者知其莫年。
《齐书》曰:能棋人琅琊王抗为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第二品。赤思速,善於斗棋。宋文帝世,与羊玄保戏,因制局图,还於帝前覆之。太祖使思庄与王抗官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抗睡於局后,思庄达晓不寐。世或以思庄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也。
又曰:武帝好围棋,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又曰:武陵王晔,少年时,贫无棋局。乃破荻为片,纵横以为棋局,指点行势,遂至名品。
《燕书》曰:罗腾,字叔龙,工围棋,究尽其妙,独步当时。俄而右北平乐抄少携出,与齐焉。
《后魏书》曰:甄琛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至乃通夜不止。有苍头者,常令秉烛,或时睡,即大加责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官京师,若为读书执烛,不敢暂非;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肆加杖罚,不亦非理乎?’琛惕然惭感,遂从许赤虎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陈书》曰:梁武帝诏校定棋品,到溉、朱异已下并集。陆琼时年八岁,於客覆局,由是京师号曰神童。
《唐书》曰:顺宗朝,罢翰林阴阳、星卜、医相、射覆、棋弈诸待诏三十二人。初,王叔文以棋待诏,既用事,恶其与已侪类相乱,故罢之。
《江表传》曰:吕范讨山越还,白事于孙策,从容独与围棋,因论军旅。
《西京杂记》曰: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又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常以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疹病,取丝缕就北辰祈求延命,乃免。
《述异记》曰:朱道珍常为孱陵令,南阳刘廓为荆州参军,每与围棋,日夜相就,局子略无暂辍。道珍以宋元徽三年六月亡。至九月,廓坐斋中,忽见一人以书授廓,云:’朱孱陵书。’廓开书看,是道珍手迹,云:’每思棋聚,非意致阔,方有来缘,想能近领。’廓读书毕,失信所在。(失其书信。)寝疾,寻亡。
《孟子》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抱朴子》曰:葛洪体钝性驽,素寡玩好。见人博戏,曾不目盻,至今不知棋局几道。
又曰: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有棋圣之名也。
《淮南子》曰: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尹文子》曰:以智力求者,喻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放舍,在我者也。
《陈留志》曰:阮简,字茂弘,为开封令。县有劫贼,外白之甚数。简方围棋长啸,吏云’劫急’,简曰:’局上劫亦甚急!’其高率如此。
扬子《法言》曰:围棋击劫,反目胲形,亦皆自然也。
《博物志》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新语》曰:世言围棋,或言兵法之类。上者张置疏远,多得道而胜;中者务相遮绝,争便求利;下者守边隅,趋作罫。(古买反,线间方田也。)犹薛公之言黥布反也,上计取吴楚广地,中计塞成皋遮要争利,下计据长江以临越,守边隅趋作罫者也。
《俗说》曰:羊玄保作吏部郎,数被召见。后有传诏来,始入门,其儿灵孙年十许岁,见传诏,语其父云:’儿知也,正当围棋耳。’
《语林》曰: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亦以围棋为手谈。
又曰:王武子与武帝围棋,孙皓在侧。武子问孙:’归命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乃举棋局下,故讥之。
又曰:豫章太守顾劭,是丞相雍之子,在郡卒,时雍方盛集僚属围棋,外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意不变,而心料有故。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州之遗累,宁有丧明之责耶?’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方言》曰:围棋者,自关东齐鲁之间谓之弈。
班固《弈指》曰:北方之人谓棋为弈。弘而说之,举其大略,义亦同矣。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体明德也。其有黄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法则臧否,为仁由己,道之正也。
《梦书》曰:梦围棋者,欲斗也。
魏王粲《围棋赋序》曰:清灵体道,稽谟玄神,围棋是也。
魏应玚《弈势》曰:盖棋弈之制,所由来尚矣。骆驿雨集,鱼鳞雁峙,奋维阖翼。固卫边鄙,寇动北叠,备在南尾。
晋刘恢《围棋赋序》曰:司空从事中郎庾仲初,性好围棋,终不达棋旨。言文则触类而至,对局则冥然而穷。何所解如彼之易,所碍如此之难哉?
○投壶
《礼记》曰: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壶,射之类也。)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哨,且醮切,不正貌。)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既受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不得命,不以命见许。)宾再拜,受,(宾再拜受矢也。)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拜送,送矢也。)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西,执八算兴。(设中亦宾也。八算于中横委,其余于中西执算而立,以请宾俟投。)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请犹告也。顺投,矢本入也。比投,不舍也。胜饮不胜,言以能养不能也。)
《礼记》曰: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取其坚且重也。或言去其皮节也。)
《左传》曰:晋侯以齐宴,中行穆子相。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潍,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东观汉记》曰:祭遵薨,范淑上疏曰:’遵为将军,取土皆用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魏略》曰:邯郸淳,字元淑。作《投壶赋》千馀言奏之,文帝以为工,赐帛十匹。
又曰:游楚好投壶自娱。
《晋书》曰:石崇有妓,善投壶,隔屏风投之。
《王弼别传》曰:弼性和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
《崔宴传》曰:投壶者,皆以多算饮少筹。
《西京杂记》曰: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馀反。语之为骁,言如博之坚,于辈中为骁杰。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献帝春秋》曰:袁绍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坐中家在邺者,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观督引满投壶,言笑容旨自若。
《晋阳秋》曰:王胡之善於投壶,言手熟闭目。
《神异绝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与一玉女投壶,没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张华曰:天笑者,开口流光。)
《艺经》曰:投壶法,十二筹,以象十二月之数。
《投壶变》曰:谓之投壶者,取名蓚(他由切。)薮。
渐而转易,铸金代焉。
逮之于后,人事生矣。
壶底去一尺,其下笋以龙玄。(玄,月中虾蟆,随其生死也,犹日狗龙蛇之类。)
运之以皫(平表切。)虾(谓龙下皫螭也。)燕尾。(燕识候而归人,来去有恒。投而归人,自数之极也。)
矢十二,(数之极也。)
长二尺八寸。(法于尚矣,古用柘棘。)
古者投壶,击鼓而节,带剑十二,(入礻佥颊二带,谓之带剑。)
倚十八,(倚,并左右如狼尾状。)
狼壶二十,(令矢圆转西于壶口。)
剑骄七十。(入带剑还如后也。)
三百六十筹得一马,(言三百六十岁功成也。马,谓之近党同得胜也。)
三马成都。
魏王粲《棋赋》曰:夫注心锐念,自求诸身,投壶是也。
晋傅玄《投壶赋序》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
晋李尤《壶筹铭》曰:投壶筹礼,揖叙先后。
通风月数,分为王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译文
《左传》记载:宁喜请求接纳卫献公,太叔文子说:‘现在宁子看待君王不如看待下围棋;下棋的人拿着棋子不定,都赢不了对手,更何况安置君王却不定呢?(弈,指围棋。)九代的卿族,一招棋就灭掉了,多么可悲啊!’
《魏志》记载:王粲观看别人下围棋,棋盘乱了,(乱,指黑白棋子混乱。)王粲又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相信,用衣服盖住棋盘,就换了一个棋盘继续下,用来比较,没有错一个棋子。
《魏氏秦秋》记载:孔融被杀,他的两个儿子在下棋,没有起身。左右的人说:‘你父亲被杀,你怎么不起身呢?’两个儿子说:‘哪有鸟巢被毁而蛋不破的呢?’
《蜀志》记载:费祎和来敏下围棋,当时羽檄(紧急军事文书)来回传递,人马披甲,准备完毕。而费祎仍然专注于对弈,脸上没有厌倦的表情。费祎到了,敌人就撤退了。
《吴志》记载:孙权太子和常说:‘当世的士人,应该学习技艺,练习射箭和骑马,来处理世事,而只是交往下棋,会妨碍事业,这不是进取之道。’后来群臣在宴会上谈到下棋,认为下棋会耽误时间,对实用没有益处,耗费精力,最终没有成就,这不是增进德行、积累功绩的方法。人的情感还是不能没有娱乐,娱乐的兴趣,也在饮酒、弹琴、读书、射箭、骑马之间,何必非得下棋才能感到快乐?于是命令在座的八个人,各自写文章来纠正这种看法。于是中庶子韦曜退下后写了一篇论文,和太子一起展示给宾客们看。当时蔡款喜欢下棋,所以用这个故事来讽刺他。
《吴录》记载:严武,字子卿。下围棋没有能与他相比的,被称为八绝。
《晋书》记载:王质进山砍柴,看到两个小孩在下围棋,就坐下来观看。等他站起来时,斧头把已经腐烂了。
又记载:贾谧曾经和太子下围棋,争执棋路。成都王颖在场,严肃地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贾谧怎么能这样无礼呢!’
又记载:苻坚率领百万大军驻扎在淮河、淝水,京城震惊,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他的侄子谢玄进宫询问计策,谢安平静无惧,回答说:‘已经有了别的旨意。’然后沉默不语,谢玄不敢再说话。等到让张玄再次请求,谢安才驾车出宫,亲朋好友都聚集在一起,才和谢玄下围棋赌别墅。谢安通常下棋不如谢玄,那天谢玄害怕,就作为对手,但又输了。谢安看着他的外甥羊昙说:‘把别墅给你。’
又记载:王导和他的儿子王悦下围棋,争执棋路。王导笑着说:‘我们互相有亲戚关系,怎么能这样呢?’
又记载:祖纳担任军谘祭酒。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对他说:‘大禹珍惜光阴,没听说他数棋子。’祖纳回答说:‘我下棋是为了忘记忧愁!’
邓粲《晋记》记载:阮籍母亲去世,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和人下围棋。对手请求他停止,阮籍不肯,坚持要决出胜负。
《晋中兴书》记载:王恬,字敬豫,和济阳江霖都擅长下围棋,是中兴第一。
又记载:陶侃在荆州,看到属下官员玩博弈游戏,把游戏用具扔进江里,说:‘围棋是尧、舜用来教育愚昧的人的;博弈是商纣王所创造的。你们都是怀有治国之才的人,怎么能做这些呢?’
《晋起居注》记载:镇东司马颜延之因为下围棋被免官。
沈约《宋书》记载:羊玄保担任黄门侍郎,擅长下围棋,棋艺排名第三。太祖也很喜欢下棋,羊玄保多次被引见。和太祖赌郡,游戏赢了,得到宣城太守的职位。
又记载:徐羡之深沉寡言,不因喜怒而表露在脸上。他擅长下棋,当时人们因此推崇他。
又记载:谢弘微性格温和,晚年和人下围棋,西南方有一个棋子处于死势。有人说:‘南风很急,可能会翻船。’对方意识到,及时挽救。谢弘微大怒,把棋盘扔在地上。有见识的人知道他晚年脾气暴躁。
《齐书》记载:擅长下棋的人琅琊王抗排名第一,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排名第二。夏赤松棋艺敏捷,擅长对弈。在宋文帝时期,和羊玄保对弈,因此制定了棋局图,拿给皇帝看。太祖让褚思庄和王抗以官职赌棋,从中午到傍晚,一局棋才结束。皇帝疲倦了,让他们回去休息,到五更才决出胜负。王抗在棋盘后面睡着了,褚思庄整夜未眠。世人认为褚思庄排名高,是因为他思考深入持久,别人无法应对。
又记载:武帝喜欢下围棋,棋艺很拙劣,离标准差七八道,舆论都认为他是第三品。和排名第一的王抗下围棋,按照品级赌棋,王抗每次都让着他,说:‘皇帝的棋局,我王抗无法判断。’武帝始终不觉察,以为是真的,更加喜欢下棋。
又记载:武陵王晔年轻时,贫穷没有棋盘。就割荻草成片,纵横摆成棋盘,指点棋势,最终达到名品。
《燕书》记载:罗腾,字叔龙,擅长下围棋,精通其道,独步当时。不久,右北平乐抄带着他一起出去。
《后魏书》记载:甄琛参加秀才考试,进入京城多年,因为下棋浪费了很多时间,甚至整夜不休息。有一个仆人,经常让他拿着蜡烛,有时睡着了,就会受到严厉的责打,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仆人忍受不了痛苦,就对甄琛说:‘你离开父母,到京城做官,如果读书点灯,我不敢稍有懈怠;但下围棋,日夜不停,这难道是你来京城的目的吗?而且还严厉地打我,这不是道理吧?’甄琛感到惭愧,于是从许赤虎那里借书学习,见识更加广博。
《陈书》记载:梁武帝下诏校定棋品,到溉、朱异等人已经集合。陆琼当时八岁,在客人面前复盘,因此京师称他为神童。
《唐书》记载:顺宗朝,罢免了翰林院阴阳、星卜、医相、射覆、棋弈等三十二名待诏。起初,王叔文以棋待诏,一旦掌权,就讨厌他们与自己平起平坐,所以罢免了他们。
《江表传》记载:吕范讨伐山越回来,向孙策汇报事情,轻松地独自和他下围棋,趁机讨论军事。
《西京杂记》记载:杜夫子擅长下围棋,是全国第一。有人讥讽他浪费时间,夫子说:‘精通围棋之道,足以大大有助于圣教。’
又记载: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后来成为扶风人段儒的妻子,她说在宫里时,经常在八月四日出雕房,在北户竹下下围棋,赢的人全年有福,输的人全年生病,拿丝线对着北斗七星祈求延长寿命,结果免除了。
《述异记》记载:朱道珍常常担任孱陵县令,南阳刘廓担任荆州参军,他们经常下围棋,日夜相伴,棋局几乎没有停过。朱道珍在宋元徽三年六月去世。到九月,刘廓坐在书房里,忽然看见一个人递给他一封信,说:‘朱孱陵的信。’刘廓打开信看,是朱道珍的手迹,说:‘每次想到棋局聚会,没想到我们这么久没见面,正好有缘分,希望你能尽快来。’刘廓看完信后,失去了这封信。(失去了书信。)后来生病,不久也去世了。
《孟子》记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指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但心里想着有一只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射它。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但后者的水平不如前者。
《抱朴子》说:葛洪性格迟钝,性情懒惰,平时不玩弄什么爱好。看到别人下棋,从来没有多看一眼,到现在都不知道棋盘有几道线。
《抱朴子》又说:擅长围棋的人,世人称之为棋圣。所以严子卿、马绥明有棋圣的名号。
《淮南子》说:下一步棋不足以看出智慧,弹一下琴弦不足以看出悲伤。
《尹文子》说:用智力去追求,就像下棋一样:前进后退,夺取放弃,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陈留志》说:阮简,字茂弘,担任开封县令。县里有劫匪,外面报告的次数很多。阮简正在下围棋,长啸一声,官吏说‘情况紧急’,阮简说:‘棋局上的劫也很紧急!’他的风度就是这样高。
扬子《法言》说:围棋中的劫争,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也都是自然而然的。
《博物志》说:尧发明了围棋,丹朱非常喜欢。
《新语》说:世人谈论围棋,有人说它像兵法一样。高手布局开阔,多得道而胜;中等水平的人追求遮断对手,争利求胜;低手守在角落,像织布一样。
《俗说》说:羊玄保担任吏部郎,多次被召见。后来有传诏来,他刚进门,他的儿子羊灵孙大约十岁,看到传诏的人,对父亲说:‘我知道,应该是在下围棋。’
《语林》说:王中郎认为围棋是坐着隐居,也把围棋称为手谈。
《语林》又说:王武子与武帝下围棋,孙皓在旁边。王武子问孙皓:‘归命侯为什么喜欢剥人面皮?’孙皓说:‘看到对君主无礼的人,就剥他的皮。’于是举起棋子放在棋盘下,以此来讽刺他。
《语林》又曰:豫章太守顾劭,是丞相顾雍的儿子,在郡中去世,当时顾雍正在盛情邀请属下下围棋,外面有信来,但没有儿子的信,虽然表面上神色不变,但心里猜测有事。宾客散去后,他才感叹说:‘已经没有延州的负担了,难道还有丧明之责吗?’于是他放下悲伤,神色自如。
《方言》说:围棋,在关东齐鲁之间被称为弈。
班固《弈指》说:北方的人把棋称为弈。详细地说,它的意义大致相同。棋盘必须是正方形的,象征着地面;棋道必须是正直的,体现了美德。棋子的黑白之分,象征着阴阳;棋子的排列,效仿天文。四象已经排列好,行动在于人,这就像是王政。法则有褒有贬,为仁由己,这是道的正道。
《梦书》说:梦见下围棋,意味着想要争斗。
魏王粲《围棋赋序》说:清新灵动的体道,稽考玄妙的神秘,围棋就是这样。
魏应玚《弈势》说:棋弈的规则,由来已久。就像连绵的雨集,鱼鳞雁阵,振翅飞翔。保卫边疆,敌人在北方聚集,我在南边准备。
晋刘恢《围棋赋序》说:司空从事中郎庾仲初,喜欢下围棋,但始终没有理解棋的精髓。在文学上能触类旁通,对局时却茫然无知。为什么理解起来那么容易,困难起来却那么难呢?
投壶部分:
《礼记》说:投壶的礼节,主人拿着箭,司射拿着靶子,让人拿着壶。(壶,是一种射具。)主人请客说:‘我有弯曲的箭和哨壶,(哨,且醮切,不正貌。)请用来娱乐客人。’客人说:‘您有美酒佳肴,已经接受了您的礼物;再娱乐,我敢推辞吗?’主人说:‘弯曲的箭和哨壶,不足以推辞,我敢坚持请求。’客人说:‘我已经接受了您的礼物,再娱乐,我敢坚持推辞。’主人说:‘弯曲的箭和哨壶,不足以推辞,我敢坚持请求。’客人说:‘我坚决推辞,但不敢不恭敬地接受。’(不得命,不以命见许。)客人再次鞠躬,接受,(客人再次鞠躬接受箭。)主人回身说:‘请。’主人站在堂阶上,鞠躬送箭,(鞠躬送箭,送箭给客人。)客人回身说:‘请。’已经鞠躬接受箭后,前进到两柱之间,后退回到原位,向客人作揖,邀请客人入席。司射移动壶。间隔用两箭半,回到原位。设置中靶东西,拿着八算兴起。(设中也是邀请客人。八算在中横放,其余在中西拿着算而立,邀请客人投箭。)邀请客人说:‘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者饮酒,不胜者不饮。正爵已经行过,请胜者立马,一马跟二马。三马已经立好,请庆祝多马。’请主人也这样做。(请犹告也。顺投,箭本来是投入的。比投,不舍也。胜饮不胜,说以能养不能也。)
《礼记》又说:壶颈长七寸,腹部长五寸,口径二寸半,容量五斗。壶中装有小豆,是为了箭跳跃而出。壶离席两箭半。箭用柘木或棘木制成,不去皮。(取其坚且重也。或言去其皮节也。)
《左传》说:晋侯在齐国的宴会上,中行穆子作相。晋侯先射。穆子说:‘有酒如潍,有肉如坻。我们的君主射中这个,做诸侯的领袖。’射中了。
《东观汉记》说:祭遵去世,范淑上疏说:‘祭遵担任将军,选取人才都用权术。喝酒设乐,必定有雅歌和投壶。’
《魏略》说:邯郸淳,字元淑。写了一千多字的《投壶赋》献给皇帝,文帝认为写得很好,赏赐了十匹布。
《魏略》又说:游楚喜欢投壶自娱。
《晋书》说:石崇有歌女,擅长投壶,隔着屏风投。
《王弼别传》说:王弼性格和理,喜欢游乐宴会,懂得音乐,擅长投壶。
《崔宴传》说:投壶的人,都认为多算饮少筹。
《西京杂记》说:武帝时,郭舍人擅长投壶,用竹箭,不用棘木。
《献帝春秋》说:袁绍听说魏郡的士兵叛变,与黑山贼等数万人一起攻占邺城,杀了郡守。在座的人家在邺城的,都担心害怕,有人站起来哭泣。袁绍观看士兵拉弓投壶,面带笑容,态度自如。
《晋阳秋》说:王胡之擅长投壶,说手熟到闭眼也能投中。
《神异绝经》说:东荒山中有一个大石室,东王公住在那里。和一个玉女投壶,没有射中也没有射不中的,天为之笑。(张华说:天笑者,开口流光。)
《艺经》说:投壶的规则,用十二筹,象征着十二个月份的数量。
《投壶变》说:所谓投壶,名字来源于蓚(一种植物)和薮(水草丛生的地方)。后来逐渐转变,用金属来制作。到了后来,人们的事情产生了变化。壶底离地面一尺,下面用龙形的玄(玄指的是月亮中的蛤蟆,随着月亮的生死变化,就像日狗、龙、蛇之类的动物。)来装饰。用白色的虾(指的是龙下的白色螭龙。)和燕尾(燕子知道时节回来,来去有规律。投壶回来,就像燕子一样有规律。)来装饰。箭有十二支,长二尺八寸。(按照古代的规矩,古代使用柘棘制作箭。)古时候投壶,敲鼓来调节节奏,带上十二把剑,(在颊两边各带一把,称为带剑。)倚在十八个位置上,(倚,左右两边像狼尾巴一样。)狼壶有二十个,(让箭在壶口处旋转。)剑有七十把。(带剑投壶后还要回到原来的位置。)投中三百六十次可以得到一匹马,(意思是三百六十岁功成,马代表近党同得胜。)三匹马就代表成都。
魏王粲在《棋赋》中说:专心致志,自我要求,这就是投壶。
晋代傅玄在《投壶赋序》中说:投壶是用来纠正懒散和端正心志的。
晋代李尤在《壶筹铭》中说:投壶的筹礼,按照先后顺序行礼。通风月数,分为王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注解
弈:弈棋,即围棋,一种古老的两人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坏:在此指棋局混乱,白黑棋子已经乱成一团。
巢毁而卵不破:比喻父子关系紧密,即使父亲遭遇不幸,儿子也会受到影响。
羽檄交驰:形容战事紧急,军情传递迅速。
擐甲:穿上铠甲,指准备战斗。
严驾已讫:准备完毕,指一切准备就绪。
术学:技艺学问,指各种技艺和学术知识。
射御:射箭和骑马,古代的两种军事技能。
周世务:处理世事,指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交游博弈:交往和下棋,指社交活动和下棋游戏。
进德修业:提高品德修养,指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学业成就。
积累功绪:积累功绩,指积累成就和功勋。
嬉娱:娱乐,指娱乐活动。
饮宴琴书射御:饮酒、宴会、弹琴、读书、射箭、骑马,指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
八绝:指围棋技艺非常高超,无人能及。
斧柯已烂:比喻时间流逝得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
争道:争夺棋路,指在棋局中争夺有利位置。
羽林军:古代皇帝的禁卫军,负责宫廷安全。
镇东司马:古代官职,负责镇守东部边疆。
棋品:围棋手的能力等级,分为多个品级。
秀才: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资格,相当于现代的高考。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神童:指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儿童。
翰林阴阳、星卜、医相、射覆、棋弈:古代翰林院中负责各种技艺的官员,包括占卜、医学、相术、占卜、围棋等。
山越:古代对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雕房:古代宫中的建筑,用于存放珍贵物品。
北辰:北极星,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星宿。
宋元徽三年:南朝宋元徽三年的年份,即公元457年。
孱陵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孱陵县。
荆州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协助荆州刺史处理政务。
奕秋:古代著名的围棋高手,以棋艺高超著称。
鸿鹄:大雁,比喻远大的志向。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他对道教、医学、炼丹术等方面的见解。
葛洪: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对道教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围棋: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被视为智力游戏和艺术。
棋圣:围棋界的最高荣誉,指围棋技艺达到顶峰的棋手。
严子卿:指严子陵,东汉末年著名围棋手。
马绥明:指马融,东汉末年著名围棋手。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哲学著作。
尹文子:西汉时期哲学家,著有《尹文子》。
陈留志:《陈留志》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地方志。
阮简:字茂弘,东汉末年官员,以围棋技艺著称。
扬子:指扬雄,西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
法言:扬雄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博物志:晋代张华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
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五帝之一。
丹朱:尧的儿子。
新语:西汉时期贾谊所著的一部政治论文集。
俗说:古代的一种民间传说。
羊玄保:字子安,南北朝时期官员。
灵孙:羊玄保的儿子。
王中郎:指王导,东晋时期政治家。
手谈:指围棋对弈。
孙皓: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顾劭:字子直,东晋时期官员。
丞相雍:指顾雍,东晋时期官员。
方言:古代的一种地方志。
班固: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
弈指:班固所著的一部关于围棋的著作。
梦书:古代的一种占卜书籍。
魏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
围棋赋序:魏王粲所著的关于围棋的赋。
魏应玚:字元瑜,东汉末年文学家。
弈势:魏应玚所著的关于围棋的著作。
晋刘恢:字士和,晋代文学家。
司空从事中郎庾仲初:指庾亮,晋代官员。
延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丧明:指失明。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周代至秦汉时期的礼仪制度。
投壶:投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宴乐游戏,起源于西周,流行于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游戏者站在壶的对面,用箭投掷壶中,以投中壶中箭的数量来决定胜负。投壶不仅是娱乐活动,也具有礼仪教育的意义。
壶:古代的一种酒器。
中行穆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齐侯:指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东观汉记: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
祭遵:东汉末年将领。
范淑:东汉末年官员。
邯郸淳:字元淑,东汉末年文学家。
文帝:指汉文帝,西汉时期君主。
游楚:东汉末年文学家。
石崇:西晋时期官员、文学家。
王弼:字辅嗣,三国时期魏国哲学家。
崔宴:字子玉,东汉末年文学家。
西京杂记:东汉时期的一部地方志。
武帝:指汉武帝,西汉时期君主。
郭舍人:指郭舍人,西汉时期官员。
献帝春秋:东汉末年的一部史书。
袁绍:东汉末年将领。
魏郡: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晋阳秋:晋代的一部地方志。
王胡之:字子安,晋代文学家。
神异绝经:古代的一种占卜书籍。
张华:字茂先,西晋时期文学家。
艺经:古代的一种技艺书籍。
蓚(他由切。)薮:蓚,通‘投’;薮,指草丛。这里指投壶游戏的起源地或象征性的草丛。
铸金代焉:指用金属铸造壶来代替原来的草壶。
人事生矣:人事,指人类活动;生矣,意为开始出现。这里指投壶游戏逐渐发展并融入人类生活。
壶底去一尺,其下笋以龙玄:壶底距离地面一尺,下面有类似龙形图案的装饰,玄指神秘、深奥。
皫(平表切。)虾(谓龙下皫螭也。)燕尾:皫,黑色;虾,指一种装饰性的图案;燕尾,指燕子尾巴的形状,这里指壶上的装饰。
矢十二,数之极也。:矢,箭;数之极也,指箭的数量达到了极限,即十二支箭。
法于尚矣,古用柘棘。:法,法则;尚矣,古老;柘棘,指古代用来制作箭的柘木和棘木。
带剑十二,入礻佥颊二带,谓之带剑。:带剑,指投壶时参与者佩戴的剑;礻佥颊,古代礼仪中的面部装饰。
倚十八,倚,并左右如狼尾状。:倚,指投壶时的姿势;狼尾状,指姿势像狼尾巴一样。
狼壶二十,令矢圆转西于壶口。:狼壶,指壶的形状像狼;圆转西于壶口,指箭投掷后旋转进入壶口。
剑骄七十,入带剑还如后也。:剑骄,指剑的形状;入带剑还如后也,指投壶结束后将剑收回。
三百六十筹得一马,马,谓之近党同得胜也。:筹,古代计数用的竹签;马,指投壶游戏中的奖励,即胜利;近党同得胜,指接近胜利的一方。
三马成都:三马成都,指连续三次获得胜利。
注心锐念,自求诸身,投壶是也。:注心锐念,指集中精神;自求诸身,指自我反省;投壶是也,指投壶游戏可以锻炼人的心志。
矫懈而正心:矫懈,指纠正懒散;正心,指使心志端正。
投壶筹礼,揖叙先后。通风月数,分为王部。:投壶筹礼,指投壶游戏中的礼仪;揖叙先后,指按照先后顺序进行;通风月数,指投壶游戏中的计数方式;分为王部,指将计数结果分为不同的等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评注
《投壶变》开篇即点明了投壶的起源与演变。‘投壶’之名取自‘蓚薮’,蓚字从草从切,薮字从艹从隹,意指草丛与鸟类栖息之地,象征着自然和谐。‘渐而转易,铸金代焉’说明投壶最初可能是一种自然游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以金属壶为道具的竞技活动。‘逮之于后,人事生矣’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投壶已经融入了人的智慧与情感,成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壶底去一尺,其下笋以龙玄’中的‘龙玄’指的是月亮中的蟾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运之以皫虾燕尾’中的‘皫虾’是指白色的虾,‘燕尾’则比喻投壶者的动作轻灵如燕子。这里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投壶动作的细腻描绘,体现了古人对投壶艺术的深刻理解。
‘矢十二,长二尺八寸’说明投壶使用的箭矢有十二支,长度为二尺八寸,这种规格在古代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法于尚矣,古用柘棘’则表明这种规格是古代沿袭下来的,柘棘是指制作箭矢的材料,体现了古人对材料选择的高度重视。
‘古者投壶,击鼓而节,带剑十二,倚十八,狼壶二十,剑骄七十’这一段描述了古代投壶的仪式和规则。击鼓作为节奏,象征着庄重与和谐;带剑、倚、狼壶、剑骄等则是对投壶者技艺和风度的要求。这些规则不仅体现了投壶作为一项竞技活动的特点,也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
‘三百六十筹得一马,三马成都’中的‘三百六十’指的是一年的周期,‘马’则象征着胜利和成就。这一规则意味着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努力,才能获得胜利和成就。‘三马成都’则是对这种胜利和成就的肯定。
魏王粲在《棋赋》中提到‘夫注心锐念,自求诸身,投壶是也’,强调了投壶过程中需要集中精神,自我修炼。傅玄在《投壶赋序》中指出‘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认为投壶有助于矫正人的懈怠和纠正心态。李尤在《壶筹铭》中提到‘投壶筹礼,揖叙先后。通风月数,分为王部’,说明了投壶不仅是竞技,也是一种礼仪,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和秩序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