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一-原文

《书》曰: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

《礼》曰:是月也,命将讲武,习射御,角力,执弓挟矢以猎。

又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又曰:尚伎而贱车,则人兴艺。

《周礼》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马融曰:道,六艺。)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曰:太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又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汉书》曰:元帝多伎艺。

华峤《后汉书》曰:邓禹十三男,各令习一艺。

《梁书》曰:柳惲,字文畅,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弹琴,为士流第一。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於柳惲,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又曰:朱异,字彦和,通览五经,涉猎子史,博奕书算尤善。沈约面试,皆妙,乃戏之曰:”君何不廉!天下有艺,君一时持去,可谓不廉也。”

《后汉书》曰:祖珽,字孝征。裴让之,字士礼。俱崇文学邢劭。省中为之语曰:”多伎多能祖孝征,能赋能诗裴让之。”皆一时之美也。

《后赵录》曰:张材伎,乌谭部人也。善棋博、蹴踘、斗鸡诸伎。身长八尺。饮酒石馀不乱。

《中论·艺记》曰: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

李颙《游艺箴》曰:邈矣姬旦,惟艺之渊!

《易》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睽,乖也。物乖则争兴。弧矢之用,所以威乖争也。)

又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后动者也。(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闵之患也。”

《诗》曰:既张我弓,又挟我矢。

又曰: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礼》曰: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丑亮切。韔,弓衣。)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朝燕于寝,大夫坐于上,士立于下。然则商阳与御者皆士也。)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善之。”

又曰:孔子云:”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悬弧之义也。(男子生而设弧于门左,示有射道而未能也。”

又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反求于其身,不以怨人也。画曰正,皮曰鹄也。)

又曰: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矍相,地名也。树菜蔬曰圃。)射至於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房吻切。)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先行饮酒礼,将射弓,以司马子路执弓矢延射,则为司射也。贲,读为偾。偾犹覆败也。)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音基)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焉。(之,发声也。射毕,又使此二人举觯者。古者于旅也语。语谓说义理也。三十曰壮。耆耋皆老也。流俗,失俗也。处犹留也。不可以在此宾位。序点或为徐点,壮或为将,耄期或为旄勤。)

又曰:射之为言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已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已之鹄。故天子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不得为诸侯。(大射,将祭择士之射也。以为某鹄者,将射,还视侯,中之则成人,不中之则不成人也。得为诸侯,为有庆也;不得为诸侯,谓有让也。)天子将祭,必先习射於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於泽,而后射於射宫。射中者,得与於祭;不中者,不得与於祭。不得与於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绌地是也。(泽,宫名也。士,谓诸侯朝者诸臣及所贡士也。皆先令乃射于泽,已乃射宫课中否也。诸侯有庆者先进爵,有让者先削地也。)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后敢用穀也。

《左传》曰:晋楚将战。潘尫之子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蹲,聚。)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言汝以射自多,必当以艺死也。)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吕锜,魏锜也。)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及战,射恭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二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他刀切。弓衣也。)以一矢复命。(言一发而中。)

又曰:卫献公出奔。

初,尹公他学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学射於公孙丁。

二子追公,(二子,他与差也,为孙氏逐也。)公孙丁御公。

子鱼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而礼乎?'(子鱼,庾公差也。礼,射不求中也。)射两軥而还。(軥,车轭卷者,今俗谓之軥心木。)

尹公他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他不从丁学,故曰远。始与差具退,悔而独还射。)

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贯公他手臂。)

又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

门于巢,(攻巢门也。)

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亲门,(启,开门也。)我获射之,必殪。(殪,死也。)是君也死,疆其少安。’

从之。

吴子门焉,牛臣隐於短墙以射之,卒。

又曰:昔贾大夫恶,(貌丑也。)娶妻而美,三年不言。

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周礼》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司农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驺虞》,乐章名,在《召南》之卒章。王射,以《驺虞》为节也。)诏诸侯以弓矢舞。(舞,谓执弓挟矢揖让进退之仪。)

又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少舞。(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采蘋》《采繁》,皆乐章名,在国风《召南》。为《狸首》,在《乐记》。)

又曰: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犴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郑司农云:三侯,虎、熊、豹也。容者乏也,待获者所蔽也。九节,析羽九重,设于长杠,正所射也。)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一步,于今为半步也。玄谓:狸,善博者也,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是以量侯道法之也。)王射,则令去侯,立於后。以矢行告,卒,令取矢。(郑司农云:射人,主令人去侯所而立于后也。以矢行告,射人,以矢行高下左右告于王者也。)

又曰:射鸟氏:掌射鸟。(鸟谓中膳羞者,凫雁鸨鸮之属也。)祭祀,以弓矢驱乌鸢。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鸟鸢,善钞盗,便汙人。)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郑司农云:王射,则射鸟氏主取其矢。在侯高者,矢着侯高,人手不能及,则以并夹取之。并夹,针箭具。夹,读为甲,故司弓矢职曰:大射、燕射,共弓矢并甲。)

又曰: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不见鸟兽,谓夜来鸣呼为怪者。兽,狐狼之属。郑司农云:救日之弓、救月之矢,谓日月食所作弓矢。玄谓:日月之食,阴阳相胜之变也,于日食则射太阴,月食则射太阳。)若神也,则以太阴之弓与枉矢射之。(神谓非鸟兽之声,若或叫于宋大庙譆譆出出者。)

又曰: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大射者,为祭祀射。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及群臣与邦国所贡之士可以与祭者。射者可以观德行,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凡大射,各于其射宫。侯者,其所射也,以虎豹熊麋之皮饬其侧,所谓皮侯。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诸侯之大射,熊侯,诸侯所自射;豹侯,群臣所射。卿、大夫之大射,麋侯,群臣共射焉。)

又曰:保氏:掌养国子以道,教之五射。(五射:一曰白矢,二曰参连,三曰剡注,四曰襄尺,五曰井仪也。)

《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言于射而后有争也。)揖让而升,下而饮,(射于堂,升及下皆揖让而相饮也。)其争也君子。(多算饮少算,君子之所争也。)

又曰:射不主皮,(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也;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顺,合《雅》、《颂》;五曰与舞同。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其和容也。)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为力,力役之事,亦在上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也。)

《韩诗外传》曰: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摧,无迹也。

《三礼射侯图》曰:天子大射之时,天子虎侯,九十步;诸侯熊侯,七十步;卿、大夫豹侯,五十步。畿内诸侯大射,君熊侯,九十步;卿、大夫参侯,七十步;士犴(五旦切。)侯,五十步。天子、卿、大夫射,君臣共射一麋侯,五十步。诸侯、卿、大夫亦如之。天子及诸侯之士,皆无大射。参侯者,以豹皮为鹄,以麋皮为饰。犴侯者,以胡大皮为知鹄,亦以为饰。

又曰:天子宾射亦三侯。天子射,五正侯;诸侯射,三正侯;卿、大夫射,二正侯。诸侯宾射二侯,君三正。卿、大夫宾射,君臣共射一侯,二正。士与士宾射,犴侯,二正。士不得画云气,故以犴皮饰其侧也。畿内诸侯与外国同,其侯道亦如之。

又曰:天子燕射,天子熊侯,诸侯、卿、大夫、士,虎、豹侯。

诸侯燕射,君亦熊侯,卿、大夫亦宜参侯,士鹿、豕。

卿大夫与其臣燕射,君臣共射,虎豹侯。

士燕射,亦宜豹侯,画鹿豕焉。

畿内诸侯与外国用其侯道,亦如宾射。

《战国策》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有一大夫过之,曰:’善射可教矣。’

由基子曰:’试代我射之。’

客曰:’我非能教子出左屈右也。夫射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拘,一矢发而不中,前功尽弃矣!’

又曰:更羸与魏王处庑下,有雁从东方来,更羸虚发而雁下。

魏王曰:’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其飞徐,其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失群也。故痛未息,惊心未去,故闻弦音而下。’

《史记》曰: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又曰: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复入。

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之。

广为人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

广击匈奴,中贵人从。

匈奴三人射之,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雕,鸟,善射者射之也。)

逐之,果然。

广为将,其射,见敌非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为将,兵数困辱。

《汉书》曰:匈奴畏郅都之威,刻木像都之状,交弓射之,莫能一中。

又曰:堂邑父,胡人也,善射。

与张骞俱使西域,每处困之时,射鸟兽供食。

《后汉书》曰:王宠善射,十发十中,皆同处焉。

又曰:董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魏志》曰:挹娄国,古肃慎氏之国也。

善射,入人目。

又曰:文帝共上常猎,为虎所逐,顾射,应声而倒。

太祖壮其挚勇,使将武骑。

《魏略》曰:成公英从太祖出猎,有三鹿走过,太祖命英射之,三发,三鹿皆应弦而倒。

《吴志》曰:太史慈,字子义。

初,北海相孔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

慈乃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

开门直出外军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

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

射毕,径入门。

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故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

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鞭马直突围中驰去。

比贼觉知,慈行已过。

又射,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骂,以手持楼棼。

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

围外万馀人,莫不称善。

其妙如此。

《晋书》曰:刘曜,字永明。

身长九尺六寸,垂手过膝。

雄武有膂力,射铁,入一寸焉,时号神射也。

又曰:庾翼时有众四万,诏加都督征讨诸军事。

师次襄阳,大会僚佐,陈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又曰:庾翼镇武昌,谢尚数诣翼谘谋军事。

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又曰:杨济迁太子太傅。

济有才艺,常从帝校猎北邙山下,与侍中王济俱着布裤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

猛兽突出,帝令济射之,应弦而倒。

须臾复一出,济受诏,又射杀之。

六军大叫称快。

又曰:魏舒累迁后将军锺毓长史,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貌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

又曰:江州刺史庾悦,隆安中为司徒长史。

曾至京口,刘毅时甚窭,先就府借东堂与亲故出射,而悦与僚佐径来诣。

毅告之曰:’毅辈迍否之人,合一射甚难。虽於诸堂并可,望以今日见让。’

悦不许。

射者皆散,惟毅留射如故。

又曰:王恺以帝舅奢豪。

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济请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因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

须臾而至,一割便已。

《齐春秋》曰:宜都王鉴,字宣彻,太祖第十六子。

善射,常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发十中。

古之杨叶,殆不能加。

《陈书》曰:褚玠,刚毅有胆决,长骑射。

常从司空侯安都於徐州出猎,遇猛兽,玠射之,再发,中口入腹,俄而兽毙。

《燕书》曰:贾坚,字世固,弯弓三石馀。

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坚使射,曰:’能中之乎?’

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

恪大笑。

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

恪曰:’复能中乎?’

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奇,中之何难?’

一发中之。

坚时年六十馀矣,观者咸服其妙。

又曰:慕容根善射。

尝从行猎,有一野羊立於悬崖。

太祖命左右射之,莫有中者。

根自募求射之,一发而中。

崔鸿《十六国春秋·燕录》曰:建威翰奔还本国,有劲骑百馀追之。

翰遥谓之曰:’吾既思恋而归,必无返面!吾之弧矢,汝曹知否?无为相逼,自取死也!吾处汝国久矣,誓不杀汝。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返;不中者,可前也。’

诸骑解刀竖之,翰发而中环,追骑乃散。

又《后燕录》曰:慕容盛行遇贼,盛曰:’汝欲当锋乎?试竖汝手中箭,百步,我善中之,宜慎汝命;如不中,当束身相授。’

盗乃竖箭,盛一发中之。

盗曰:’相试耳。’

资而遣之。

又《前秦录》曰:苻琳,字永瑶,坚之第五子也,有文武才艺,引弓五百斤,射洞犁耳。

至於山水文咏,皆绮秀清丽。

又《前凉录》曰:索孚,字国明,敦煌人。

善射,十中八九。

或谓之曰:’射有法乎?’

孚曰:’射之为法,犹人主之治天下也;射者弓有强弱,矢有铢两,弓不合度,矢不端直,主虽逢蒙,不能以中:才不称官,万务荒殆,虽有尧、舜之君,亦无以治也。’

又《赵录》曰:刘曜亲围陈安於陇城,安突围而出。

近则刀矛俱发,辄害六七;

远则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一-译文

《书》说:如果用早晨代替我的身体,那么我如果像父亲一样仁慈,就能有很多才能和技艺。

《礼》说:在这个月,命令将领讲解武艺,练习射箭、驾车,比赛力量,拿着弓箭去打猎。

《礼》又说:道德成就高的人位居上位,技艺成就高的人位居下位。

《礼》还说:崇尚技艺而轻视车辆,那么人们就会兴起学习技艺。

《周礼》说:保氏负责规劝国王的恶行,用道德来培养国家的子弟,(马融说:道德,指的是六艺。)于是教导他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说:太宰问子贡说:‘孔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么有才能呢?’子贡说:‘当然,他天生就是圣人,而且有很多才能。’

《论语》又说:立志于道德,依据于德行,依靠于仁爱,游历于技艺。

《汉书》说:汉元帝有很多技艺。

华峤《后汉书》说:邓禹有十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让他们学习一种技艺。

《梁书》说:柳惲,字文畅,早就有很好的名声。年轻时就擅长写诗、弹琴,是士人中的第一流。皇帝对周舍说:‘我听说君子不可求全责备,至于柳惲,可以说是具备了美好的品质。如果分配他的才艺,足够十个人了。’

《梁书》又说:朱异,字彦和,通晓五经,涉猎子史,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博弈和算术。沈约面试他,都做得很好,于是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廉洁!天下有技艺,你一下子拿走了,可以说是很不廉洁。’

《后汉书》说:祖珽,字孝征。裴让之,字士礼。他们都崇尚文学,邢劭。宫中有人为他们说:‘多才多艺的祖孝征,能写能诗的裴让之。’他们都是当时的美才。

《后赵录》说:张材,乌谭部人。擅长下棋、博弈、踢球、斗鸡等各种技艺。身高八尺。喝酒一石多,但不会醉。

《中论·艺记》说:射箭用来平定心志,驾车用来平和心态,书写用来记录事情,算术用来整理繁杂。

李颙《游艺箴》说:远哉姬旦,只有技艺的深渊!

《易经》说:用弦木做成弓,用削木做成箭,弓箭的锋利,用来威慑天下,是从暌卦中得到的。(暌,是背离的意思。事物背离就会产生争斗。弓箭的作用,就是为了威慑背离和争斗。)

《易经》又说:君王在高台上射隼,射中了,没有不利的事情。孔子说:‘隼是禽鸟,弓箭是工具,射箭的是人。君子把工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行动,怎么会没有利呢?行动而不急躁,所以出手就有收获,这就是所说的有准备然后行动的人。’(急躁,是急于求成。君子等待时机行动,就不会有急躁的困扰。)

《诗经》说:已经张开了我的弓,又挟起了我的箭。

《诗经》又说:整天射箭,但箭不偏离靶心。

《礼》说:工尹商阳和陈弃疾追赶吴国军队,追上了,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这是国王的事情,你拿着弓,你射箭吧?’他射了一箭,射死了一个敌人。放下弓,对驾车的人说:‘早上不坐,晚上不参加,杀了三个人,也足以回报国王了。’(早上在寝宫中,大夫坐在上面,士人站在下面。那么商阳和驾车的人都是士人。)孔子说:‘在杀人之中,还有礼,这是好的。’

《礼》又说:孔子说:‘士人被要求射箭,如果不能,就借口生病推辞,这是悬挂弓箭的意义。’(男子出生时,在门左边挂上弓箭,表示有射箭的道义但尚未能掌握。)

《礼》还说:射箭有似于君子,失去了正鹄,反过来寻求自己的原因。(反过来寻求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怨恨别人。画曰正,皮曰鹄也。)

《礼》又说:孔子在矍相的园中射箭,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多。(矍相,地名。种植蔬菜的地方叫园。)射箭到了司马那里,让子路拿着弓箭出来,邀请射箭,说:‘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得进入,其余的人都可以进入。’大约有一半的人离开了,一半的人留在了那里。(先进行饮酒礼,将要射箭,让司马子路拿着弓箭邀请射箭,这就是司射。贲,读为偾。偾就是失败。)又让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说:‘年轻力壮、孝顺尊敬、年老好礼、不随波逐流、修身以等待死亡的人,不在这些位置上。’大约有一半的人离开了,一半的人留在了那里。序点扬觯而说:‘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年老称道不乱的人,不在这些位置上。’只剩下少数人。

《礼》又说:射之为言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已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已之鹄。故天子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不得为诸侯。(大射,是准备祭祀时选拔士人的射箭。以为某鹄者,将射,还视侯,中之则成人,不中之则不成人也。得为诸侯,为有庆也;不得为诸侯,谓有让也。)天子将祭祀,必先在泽中练习射箭。泽者,所以选择士人。已经射了泽中的箭,然后才在射宫中射箭。射中的人,可以参加祭祀;射不中的人,不能参加祭祀。不能参加祭祀的人,有让,削去土地;能参加祭祀的人,有庆,增加土地。进爵位而削去土地就是这样。(泽,是宫名。士,指的是诸侯朝见时的臣子和所贡的士人。都先在泽中射箭,然后才在射宫中射箭,看谁射中。诸侯有庆的人先提升爵位,有让的人先削去土地。)所以男子出生时,用桑木做的弓和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天地四方是男子应该处理的事情。所以必须先有志于自己应该处理的事情,然后才敢使用箭矢。

《左传》说:晋国和楚国将要作战。潘尫的儿子党与养由基蹲在甲盾上射箭,射穿了七层甲。向国王展示,说:‘君王有两个臣子像这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战争呢?’国王生气地说:‘这是对国家的极大侮辱!明天早上你射箭,如果射不中,你就为技艺而死。’(说你是通过射箭自夸,你必须因为技艺而死。)吕锜梦见射月亮,射中了,退回到泥中。(吕锜,魏锜也。)占卜说:‘姬姓,像太阳;异姓,像月亮,一定是楚王。射中了,退回到泥中,也一定会死。’等到作战时,射中了楚恭王的眼睛。国王召见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吕锜,射中了脖颈,吕锜倒在地上。(他刀切。弓衣也。)用一支箭回报了国王。(说是一箭就射中了。)

又说:卫献公逃亡了。起初,尹公他向庾公差学习射箭,庾公差又向公孙丁学习射箭。这两个学生追赶卫献公,(这两个学生指的是尹公他和庾公差,因为孙氏家族在追赶他。)公孙丁驾驶马车追赶卫献公。子鱼说:‘射箭是背叛老师的行为,不射箭会被杀,那么射箭时应该讲究礼仪吗?’(子鱼指的是庾公差。礼仪,指的是射箭不求射中。)他们射了两箭就回去了。(軥,指的是车轭卷起的部分,现在俗称軥心木。)尹公他说:‘你是老师,我则离得远了。’于是他回去了。(尹公他不跟从公孙丁学习,所以说离得远。最初他和庾公差一起退去,后悔后独自回来射箭。)公孙丁递给卫献公马缰绳让他射箭,箭穿过他的手臂。(穿过尹公他的手臂。)

又说:吴国的诸樊攻打楚国,是为了报复之前的舟师之战。他们攻打巢国的城门。(攻打巢国的城门。)巢国的牛臣说:‘吴王勇猛但轻率,如果我们打开城门,他亲自进入,我就能射死他,这样君主就不会死了,国家就会少一些不安定。’大家听从了他的建议。吴国的军队打开了城门,牛臣躲在矮墙后面射箭,最终射杀了吴王。

又说:以前贾大夫长得丑陋,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三年都不说话。有一天他带着妻子去野外,射了一只雉鸡,他的妻子这才笑了并开始说话。

《周礼》说:大司乐负责制定均乐之法。(郑司农说:均,指的是调音。乐师负责调整音调,大司乐负责接受已经调整好的音乐。)在大射礼上,国王出入时,让人演奏《王夏》;在射箭时,让人演奏《驺虞》。(《驺虞》是乐章名,在《召南》的最后一章。国王射箭时,以《驺虞》为节奏。)命令诸侯用弓箭进行舞蹈。(舞蹈指的是拿着弓箭行礼的仪式。)

又说:乐师负责管理国学的政务,教育国子少年时的舞蹈。(指的是在年幼时教育他们跳舞。)在所有的射箭活动中,国王以《驺虞》为节奏,诸侯以《狸首》为节奏,大夫以《采蘋》为节奏,士以《采繁》为节奏。(《驺虞》、《采蘋》、《采繁》都是乐章名,在《国风·召南》中。《狸首》在《乐记》中。)

又说:国王用六对箭矢射三个靶子,射中三个靶子,用《驺虞》的音乐作为九个节拍和五个正拍;诸侯用四对箭矢射两个靶子,射中两个靶子,用《狸首》的音乐作为七个节拍和三个正拍;诸侯、卿、大夫用三对箭矢射一个靶子,射中一个靶子,用《采蘩》的音乐作为五个节拍和两个正拍;士用三对箭矢射犴侯,射中一个靶子,用《采蘩》的音乐作为五个节拍和两个正拍。(郑司农说:三侯指的是虎、熊、豹。容指的是等待射中的地方。九节指的是九重羽毛,放在长杆上,正要射中的地方。狸步指的是每迈一步为半步,现在称为半步。)如果国王进行大射,就用狸步张设三个靶子。(郑司农说:狸步,指的是每迈一步为一步,现在称为半步。玄说:狸,擅长博弈的人,行走时停止而考虑,发射必定命中,因此用这个来衡量射靶的方法。)国王射箭时,让人移开靶子,站在后面。用箭矢的飞行情况报告,射箭结束后,让人取箭。(郑司农说:射人,负责让人移开靶子站在后面。用箭矢的飞行情况报告,射人,用箭矢的飞行高下左右报告给国王。)

又说:射鸟氏负责射鸟。(鸟指的是用于食物的鸟,如野鸭、雁、鸨、猫头鹰等。)在祭祀时,用弓箭驱逐乌鸦和鸢。(乌鸦和鸢善于偷窃,容易玷污人。)射箭时取回箭矢。如果箭矢射在靶子的高处,就用并夹工具取回。(郑司农说:国王射箭时,射鸟氏负责取回箭矢。如果箭矢射在靶子的高处,人手无法触及,就用并夹工具取回。并夹,是针箭工具。夹,读作甲,所以司弓矢的职责是:大射、燕射,共同提供弓箭和甲。)

又说:庭氏负责射国中的害鸟。如果看不见鸟兽,就用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在夜间射。(看不见鸟兽,指的是夜间鸣叫的怪物。兽,指的是狐狸、狼等。)如果遇到神灵,就用太阴弓和枉矢射。(神指的是非鸟兽的声音,如或叫于宋大庙的怪声。)

又说:国王进行大射时,共同准备虎侯、熊侯、豹侯,设置它们的靶心。诸侯则共同准备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同准备麋侯,都设置它们的靶心。(大射是为了祭祀而射。国王将有郊庙之事,用射箭来挑选可以参加祭祀的诸侯、群臣和邦国贡献的人才。射箭可以观察德行,他们的仪容与礼仪相符合,他们的节奏与音乐相符合,射中次数多的可以参加祭祀。所有的大射,都在各自的射宫进行。侯,指的是射箭的目标,用虎、豹、熊、麋的皮装饰其侧面,所谓皮侯。国王的大射,虎侯是国王自己射的;熊侯是诸侯射的;豹侯是卿、大夫以下射的。诸侯的大射,熊侯是诸侯自己射的;豹侯是群臣射的。卿、大夫的大射,麋侯是群臣共同射的。)

又说:保氏负责用道德来培养国子,教育他们五种射箭技巧。(五种射箭技巧:一是白矢,二是参连,三是剡注,四是襄尺,五是井仪。)

《论语》说:君子无所争;如果一定要争,那就在射箭上吧?(说只有在射箭时才会有争斗。)行礼后上堂,下堂后饮酒,(在堂上射箭,上升和下降都要行礼并相互饮酒。)他们的争斗是君子的争斗。(多算的人饮酒少算的人,这是君子所争的。)

又说:射箭不主要看是否射中靶心,(射箭有五种优点:一是和志,指的是心态平和;二是和容,指的是有礼貌;三是主皮,指的是能射中靶心;四是和顺,指的是符合《雅》、《颂》;五是和舞同,指的是与舞蹈同步。)因为力量不同,这是古代的规则。(力量,指的是劳役的事情,也有上、中、下三等,设立了三个等级,所以说不同。)

《韩诗外传》说:楚国的熊渠子夜间行走,看到一块卧石,以为是卧虎,拉弓射它。箭头没入金属,箭羽被饮。他下来一看,知道是石头。于是他又射了一箭,箭头折断,没有留下痕迹。

《三礼射侯图》说:天子大射时,天子射虎侯,距离九十步;诸侯射熊侯,距离七十步;卿、大夫射豹侯,距离五十步。王畿内的诸侯大射,君主射熊侯,距离九十步;卿、大夫射参侯,距离七十步;士射犴侯,距离五十步。天子、卿、大夫射箭时,君主和臣子共同射一个麋侯,距离五十步。诸侯、卿、大夫也是如此。天子及诸侯的士,都不进行大射。参侯,是用豹皮做靶心,用麋皮做装饰。参的意思是杂。犴侯,是用胡大皮做靶心,也用它做装饰。

又说:天子宾射也射三个靶子。天子射箭,五正靶;诸侯射箭,三正靶;卿、大夫射箭,二正靶。诸侯宾射两个靶子,君主射三个正靶。卿、大夫宾射,君主和臣子共同射一个靶子,两个正靶。士和士宾射,射犴侯,两个正靶。士不能画云气,所以用犴皮装饰其侧面。王畿内的诸侯与外国相同,他们的靶道也是如此。

又有人说:天子举行射礼时,天子自己担任熊侯,诸侯、卿、大夫、士分别担任虎、豹侯。诸侯举行射礼时,君主也担任熊侯,卿、大夫也应该参加射侯,士则射鹿、猪。卿大夫与其臣子一起举行射礼时,君臣共同射箭,担任虎豹侯。士举行射礼时,也应该担任豹侯,画上鹿和猪作为靶子。畿内的诸侯与外国人在使用箭靶时,也像宾客一样射箭。

《战国策》说: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他站在离杨树叶一百步远的地方射它,百发百中。有一个大夫经过他那里,说:‘你射箭的技艺可以教给别人了。’养由基的儿子说:‘你试着代替我射一下。’客人说:‘我并不是能教你如何出左屈右,射箭的人,百发百中,但不因此而满足,过一会儿,气力衰竭,弓弦松懈,一箭射出却不中靶,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史记》说:汉朝有个擅长骑射的人叫楼烦,楚军挑战他三次,楼烦每次都射杀了挑战者。

《史记》又说: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时,外出打猎,看到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射它,箭头没入石头中,一看才知道是石头。于是他又射了一次,箭头再也没有射入。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老虎,他经常自己射杀老虎。等到他担任右北平太守时,射杀老虎,老虎扑过来伤了他,李广也继续射杀老虎。李广臂长如猿,他擅长射箭也是天生的。即使他的子孙或其他学习他的人,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李广攻打匈奴时,有贵人在他身边。匈奴三人射他,贵人的坐骑几乎全被射杀。贵人逃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者。’(雕,是一种鸟,擅长射箭的人射它。)追上去,果然是射雕者。李广担任将领时,射箭,见敌人不在十步之内,不射箭,射箭就应声倒下。因此,他作为将领,多次使军队陷入困境。

《汉书》说:匈奴人畏惧郅都的威严,做了一个像郅都的木偶,用弓箭射它,没有人能射中。

《汉书》又说:堂邑父,是胡人,擅长射箭。他和张骞一起出使西域,每次遇到困境时,就射鸟兽来提供食物。

《后汉书》说:王宠擅长射箭,十发十中,都在同一个地方。

《后汉书》又说:董卓膂力过人,能同时携带两个箭袋,左右驰射,羌胡人都害怕他。

《魏志》说:挹娄国,是古肃慎氏的国家,擅长射箭,能射中人的眼睛。

《魏志》又说:魏文帝和曹操作为君主,一同出去打猎,被老虎追赶,他回头射箭,箭声一响,老虎就倒下了。曹操赞赏他的勇敢,让他率领武骑。

《魏略》说:成公英跟随曹操出去打猎,有三只鹿走过,曹操命令成公英射它们,三箭都射中了。

《吴志》说:太史慈,字子义。起初,北海相孔融因为黄巾军暴乱,出兵驻扎在都昌,被贼人管亥围困。太史慈就带着箭袋和弓上马,带着两名骑兵跟随,每人各拿着一个箭靶。他打开城门,直接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左右的人都很惊骇,兵马互相出来。太史慈带着马到城下的壕沟内,把箭靶插好,出来射箭。射完之后,直接进城。第二天早上又这样做,围困下的人有的起来,有的躺下,所以太史慈又插上箭靶射箭,射完之后,又进城。第二天早上又出来射箭,再也没有人起来,于是他鞭马直接从包围圈中冲出去。等到敌人发现,太史慈已经走远了。他又射箭,几人都应声倒下,所以没有人敢追赶他。太史慈臂长如猿,射箭从不虚发。他曾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人,贼人在营地里登上楼台辱骂,用手抓住楼板。太史慈拉开弓射它,箭穿过手,射中楼板。围困外有上万的人,没有不称赞他的。

《晋书》说:刘曜,字永明。身高九尺六寸,手垂下来超过膝盖。他英勇有力,能射穿铁甲,射入一寸深,当时被称为神射手。

《晋书》又说:庾翼当时有四万士兵,皇帝下诏让他都督征讨诸军事。军队驻扎在襄阳,庾翼召开大会,展示旌甲,亲自拿起弓箭说:‘我出征的样子,就像这样射箭。’于是他连续三次起立,三次举弓,士兵们都注视着他,他的气势增加了十倍。

《晋书》又说:庾翼镇守武昌时,谢尚多次来向他咨询军事。曾经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说:‘如果你能射中靶子,我将用鼓吹来奖赏你。’谢尚应声射中靶子,庾翼就给了他副鼓吹。

《晋书》又说:杨济升任太子太傅。杨济有才艺,经常跟随皇帝在北邙山下打猎,和侍中王济一起穿着布裤褶,骑马,拿着角弓,在车前。猛兽突然冲出来,皇帝命令杨济射它,箭声一响,猛兽就倒下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猛兽冲出来,杨济接受命令,又射杀了它。六军都大声欢呼。

《晋书》又说:魏舒多次升迁后将军钟毓的长史,每次和参佐一起射箭,魏舒只是负责画箭靶而已。后来遇到朋友不足,用魏舒来补满人数。钟毓最初不知道魏舒擅长射箭,魏舒容貌闲雅,射箭从未失手,全座的人都惊讶,没有人能敌得过他。钟毓叹息着道歉说:‘我不足以完全发挥你的才能,就像这样的射箭技艺。’

《晋书》又说:江州刺史庾悦,在隆安年间担任司徒长史。曾经到京口,刘毅当时很贫穷,先到府上借东堂和亲戚朋友一起射箭,而庾悦和他的属下直接来到。刘毅告诉他说:‘我这样的人,合起来射箭都很困难。虽然可以在其他堂上射,但希望今天能让我让步。’庾悦不同意。射箭的人都散去了,只有刘毅像以前一样射箭。

《晋书》又说:王恺以皇帝舅舅的身份奢侈。有一头牛名叫八百里驳,经常擦拭它的蹄角。王济请求用一千万钱来买这头牛,和牛对射来打赌,王恺也自恃射箭技艺,让王济先射,一箭就射中了靶子。于是他坐在胡床上,大声命令左右的人:‘快去取牛心来!’不一会儿就取来了,一刀就割开了。

《齐春秋》说:宜都王鉴,字宣彻,是太祖的第十六个儿子。他擅长射箭,经常把甘蔗插在地上,站在百步之外射它,十发十中。古代的杨树叶,大概比不上他。

《陈书》说:褚玠,刚毅有胆识,擅长骑射。经常跟随司空侯安都在徐州打猎,遇到猛兽,褚玠射它,两箭就射中了野兽的嘴巴和肚子,野兽很快就死了。

《燕书》说:贾坚,字世固,能拉弓三石多。他的祖父因为贾坚擅长射箭,所以亲自测试他,把一头牛放在百步之外,叫贾坚射它,说:‘你能射中吗?’贾坚说:‘年轻的时候,我能让箭不中;现在年纪大了,正好能射中。’祖父大笑。贾坚射出一箭,擦过牛背,再一箭,射中牛腹,箭头都贴在皮肤上,落下了毛发,上下都一样。祖父说:‘还能射中吗?’贾坚说:‘可贵的是不中靶子,中了有什么难?’一箭射中了。贾坚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观看的人都佩服他的技艺。

《燕书》又说:慕容根擅长射箭。曾经跟随皇帝打猎,有一只野羊站在悬崖上。皇帝命令左右的人射它,没有人能射中。慕容根自己请求去射它,一箭就射中了。

崔鸿在《十六国春秋·燕录》中记载:建威将军翰逃回本国时,有一百多骑兵追赶他。翰远远地对他们说:‘我已经想念家乡而回来,绝不会回头!我的弓箭,你们知道吗?不要逼迫我,这是自寻死路!我在你们国家待了很长时间,发誓不会伤害你们。你们可以在百步之外竖起刀,我射中的,你们就回去;射不中的,可以继续追来。’骑兵们放下刀竖立起来,翰一箭射中刀环,追赶的骑兵于是散去。

又《后燕录》记载:慕容盛遇到强盗,盛说:‘你想和我较量吗?试试你手中的箭,百步之外,我擅长射中,你要小心你的生命;如果射不中,就束手就擒。’强盗于是竖起箭,盛一箭射中。强盗说:‘只是试试你。’于是带着箭离开了。

又《前秦录》记载:苻琳,字永瑶,是苻坚的第五个儿子,有文武才艺,能拉开五百斤的弓,射穿犁耳。至于山水诗赋,都写得非常优美。

又《前凉录》记载:索孚,字国明,是敦煌人。擅长射箭,十次射中八九次。有人问他:‘射箭有方法吗?’索孚说:‘射箭的方法,就像君主治理天下一样;射箭时弓有强弱,箭有轻重,弓如果不合规格,箭如果不直,即使有逢蒙这样的神射手,也不能射中:才能不匹配官职,各种事务就会荒废,即使有尧、舜这样的君主,也无法治理好国家。’

又《赵录》记载:刘曜亲自在陇城包围了陈安,陈安突围而出。近战时刀矛齐发,每次都能杀死六七人;远战时带着两个箭袋,左右驰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一-注解

以旦代某之身:以旦代某之身,指的是用旦(早晨)来代表某人的身体,比喻人的才华横溢,多才多艺。

予仁若考:予仁若考,意为给予仁爱如同对待父亲一样,强调仁爱的重要性。

多材多艺:多材多艺,指具有多种才能和技艺。

命将讲武:命将讲武,指命令将领进行军事训练。

习射御:习射御,指学习射箭和驾驭车马。

角力:角力,指进行摔跤比赛。

执弓挟矢以猎:执弓挟矢以猎,指拿着弓箭去打猎。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指道德修养应当放在首位,技艺成就则次之。

尚伎而贱车:尚伎而贱车,指崇尚技艺而轻视车辆,强调技艺的重要性。

保氏:保氏,官名,掌管教育国子。

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夫子:夫子,指孔子,古代尊称孔子的称呼。

子贡:子贡,孔子的弟子。

多能:多能,指有多种才能。

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是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修养和技艺学习。

元帝多伎艺:元帝多伎艺,指汉元帝有很多技艺。

邓禹十三男,各令习一艺:邓禹十三男,各令习一艺,指邓禹的十三个儿子各自学习一种技艺。

柳惲,字文畅:柳惲,字文畅,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朱异,字彦和:朱异,字彦和,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博奕书算尤善:博奕书算尤善,指擅长博弈、书法和算术。

沈约面试,皆妙,乃戏之曰:沈约面试,皆妙,乃戏之曰,指沈约面试朱异后,对他的才能赞叹不已。

祖珽,字孝征:祖珽,字孝征,是北魏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裴让之,字士礼:裴让之,字士礼,是北魏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崇文学邢劭:崇文学邢劭,指崇尚文学,推崇邢劭。

多伎多能祖孝征,能赋能诗裴让之:多伎多能祖孝征,能赋能诗裴让之,指祖珽多才多艺,裴让之擅长赋诗。

张材伎,乌谭部人也:张材伎,乌谭部人也,指张材伎是乌谭部的人,擅长多种技艺。

饮酒石馀不乱:饮酒石馀不乱,指饮酒过量也不至于醉酒。

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指射箭可以平定志向,驾驭车马可以平和心境,书法可以记录事情,算术可以整理纷繁。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指用弦木制作弓,用剡木制作箭。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指弓箭的威力可以震慑天下。

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指公在城墙上射下隼,表示事事顺利。

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指隼是禽鸟,弓箭是工具,射箭的人是人。

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闵之患也: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闵之患也,指君子等待时机行动,就不会有困扰和忧虑。

既张我弓,又挟我矢:既张我弓,又挟我矢,指拉弓并拿着箭。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指整天射箭,但箭不中靶心。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指工尹商阳和陈弃疾追赶吴国军队,追上后,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

韔弓,止其御曰:韔弓,止其御曰,指放下弓,阻止车夫继续前进。

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指在朝会时不坐,在宴会上不参加,杀三个人也足以完成任务。

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善之: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善之,指在杀人中也讲究礼仪,认为这是好的。

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悬弧之义也: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悬弧之义也,指士人被要求射箭,如果不能,则以生病为借口,这是古代男子成年的象征。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指射箭就像君子一样,如果射不中靶心,就要反省自己。

矍相之圃:矍相之圃,指矍相这个地名,矍相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指那些败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以及为人后的人不能进入,其余的人都可以进入。

序点扬觯而语曰:序点扬觯而语曰,指序点举起酒杯说话。

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指年老而好礼,不随波逐流,修养自己等待死亡的人,不在射箭的行列中。

射之为言绎也,或曰舍也:射之为言绎也,或曰舍也,指射箭的含义是绎(继续),或者说是舍(放弃)。

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指射箭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来设定靶心。

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侯者,射为诸侯也,指射箭是为了成为诸侯。

泽者,所以择士也:泽者,所以择士也,指泽是选择士的地方。

士,谓诸侯朝者诸臣及所贡士也:士,谓诸侯朝者诸臣及所贡士也,指士是指诸侯朝贡的臣子和贡品。

诸侯有庆者先进爵,有让者先削地也:诸侯有庆者先进爵,有让者先削地也,指有喜庆的诸侯先晋升爵位,有谦让的诸侯先削减封地。

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指用桑木做的弓和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

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指天地四方是男子应该关心的事情。

潘尫之子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潘尫之子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指潘尫的儿子和养由基蹲在甲板上射箭,射穿了七层铠甲。

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指这是对国家的极大侮辱!明天你去射箭,就让你死于技艺之中。

卫献公出奔:卫献公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出逃。在古代,出奔通常是因为政治原因,如被贬、被流放等。

尹公他:尹公他,人名,具体身份不明。

庾公差:庾公差,人名,具体身份不明。

公孙丁:公孙丁,人名,具体身份不明。

子鱼:子鱼,人名,庾公差的别称。

射:射箭,古代的一种技能,也是礼仪和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背师:背离师傅,指不遵循师傅的教导。

戮:羞辱,古代的一种惩罚。

礼:礼仪,指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軥:軥,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的部分,也指车辕。

吴子诸樊:吴子诸樊,吴国国君。

楚熊渠子:楚熊渠子,楚国国君。

贾大夫恶:贾大夫恶,人名,贾大夫,貌丑;恶,丑陋。

皋:皋,高地,此处指射猎的地方。

雉:雉,野鸡。

周礼:周礼,周代的礼制。

大司乐:大司乐,官名,掌管音乐和礼仪。

成均之法:成均之法,指乐教的法度。

均:均,调和,此处指音乐的和声。

乐师:乐师,官名,掌管音乐。

国子:国子,指国家的子弟。

少舞:少舞,指年轻时的舞蹈。

三侯:三侯,指三个靶子。

容:容,指靶心。

狸步:狸步,指快速而轻盈的步伐。

射鸟氏:射鸟氏,官名,掌管射鸟。

鸟鸢:鸟鸢,指鸟类,如乌鸦、鹰等。

庭氏:庭氏,官名,掌管射国中的鸟。

救日之弓:救日之弓,指用于日食时射日的弓。

救月之矢:救月之矢,指用于月食时射月的箭。

神:神,指超自然的存在。

五射:五射,指五种射箭的方法。

白矢:白矢,指箭矢直而白。

参连:参连,指箭矢连续射中。

剡注:剡注,指箭矢准确射中。

襄尺:襄尺,指箭矢射中后稳定。

井仪:井仪,指箭矢射中后形成井字形状。

和志:和志,指射箭时心态平和。

和容:和容,指射箭时仪态端庄。

主皮:主皮,指射中靶心。

和顺:和顺,指射箭时动作流畅。

雅颂:雅颂,指古代的诗歌。

力不同科:力不同科,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

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古代的一部书籍。

三礼射侯图:三礼射侯图,古代的一部关于射箭礼仪的书籍。

畿内诸侯:畿内诸侯,指王畿(王都周边地区)内的诸侯。

正侯:正侯,指靶心。

犴侯:犴侯,指以犴(古代一种猛兽)皮为靶的射箭靶子。

天子: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尊称。

燕射:古代的一种射箭活动,通常是在宴会上进行,作为娱乐或仪式的一部分。

熊侯:古代射箭比赛中的靶子,形状类似熊。

诸侯: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地方领主,通常指王以下的封建诸侯。

卿、大夫、士: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卿是大夫之上,大夫是士之上,都是贵族。

虎、豹侯:古代射箭比赛中的靶子,形状类似虎和豹。

畿内: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宾射:古代的一种射箭礼仪,用于接待宾客。

养由基:古代著名的射手。

去:距离。

杨叶:古代的一种靶子,形状类似杨树叶。

屈右:古代射箭术语,指箭矢偏离目标的方向。

庑下: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房间。

更羸:古代著名的射手。

魏王:古代魏国的国王。

雁:一种鸟类,常被用作射箭的靶子。

庾翼:东晋时期的将领。

弧矢:弧矢是指弓箭,这里特指建威翰的弓箭。

楼烦: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以善骑射著称。

李广: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善射著称。

猿臂:形容臂长如猿,善于射箭。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中贵人:古代对宦官的尊称。

雕:一种猛禽,善射者常以射雕为考验。

堂邑父:古代胡人,以善射著称。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西域:古代指中国西部边疆地区。

王宠:古代著名的射手。

董卓:东汉末年著名的权臣。

羌胡:古代指羌族和胡族。

挹娄国: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国家。

肃慎氏: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

文帝:古代魏国的皇帝。

太祖:古代魏国的皇帝曹丕的尊称。

成公英:古代著名的将领。

太史慈: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

孔融: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管亥:东汉末年的盗贼。

孙策: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

麻保贼:东汉末年的盗贼。

刘曜:刘曜是《赵录》中的人物,是赵国的将领。

谢尚:东晋时期的将领。

杨济: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王济: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魏舒:晋朝时期的将领。

钟毓:晋朝时期的将领。

庾悦:东晋时期的将领。

王恺:晋朝时期的权臣。

八百里驳:古代的一种名马。

齐春秋:古代的一部史书。

宜都王鉴:东晋时期的将领。

褚玠:南北朝时期的将领。

侯安都:南北朝时期的将领。

贾坚: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将领。

慕容根: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将领。

建威翰:建威翰是崔鸿《十六国春秋·燕录》中的人物,指的是燕国的将领。

本国:本国指的是建威翰的祖国,即燕国。

劲骑:劲骑指的是勇猛的骑兵。

追之:追之表示追赶建威翰。

遥谓之曰:遥谓之曰表示建威翰在远处对追赶者说话。

思恋而归:思恋而归表示建威翰思念故国,想要回归。

返面:返面指的是回头。

百步:百步是指距离,表示双方相距一百步。

竖刀:竖刀是指将刀竖立起来。

发而中环:发而中环表示建威翰射箭命中目标。

追骑乃散:追骑乃散表示追赶的骑兵因此散去。

慕容盛行:慕容盛行是《后燕录》中的人物,指的是后燕的将领。

当锋:当锋表示面对敌锋,即面对敌人。

束身相授:束身相授表示束起身体,表示投降。

苻琳:苻琳是《前秦录》中的人物,是前秦皇帝苻坚的第五子。

引弓五百斤:引弓五百斤表示苻琳能够拉开五百斤重的大弓。

射洞犁耳:射洞犁耳表示苻琳射箭技艺高超,能够射中洞中的犁耳。

山水文咏:山水文咏指的是山水诗文的创作。

绮秀清丽:绮秀清丽是形容山水诗文文辞优美、清新脱俗。

索孚:索孚是《前凉录》中的人物,是前凉国的人。

十中八九:十中八九表示索孚射箭命中率极高,十次中有八九次命中。

逢蒙:逢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箭手,这里比喻箭术高超的人。

尧、舜之君:尧、舜之君指的是古代的贤明君主尧和舜。

陈安:陈安是《赵录》中的人物,是刘曜的对手。

陇城:陇城是古代的一个城池名。

突围而出:突围而出表示从包围中突破出来。

刀矛俱发:刀矛俱发表示同时使用刀和矛攻击。

双带两鞬:双带两鞬表示携带两副弓箭。

左右驰射:左右驰射表示在奔跑中左右射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一-评注

崔鸿《十六国春秋·燕录》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建威翰在归国途中与追骑的智勇对决。翰通过展示自己的射箭技艺,迫使追骑放弃追击。这里‘吾之弧矢,汝曹知否?无为相逼,自取死也!’一句,不仅是对追骑的警告,也是对自己技艺的自信表达。‘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返;不中者,可前也。’这一策略巧妙地将射箭与决斗结合,既展示了翰的勇气,也体现了他的智慧。整个故事中,射箭不仅是武艺的展示,更是一种心理战的体现,翰通过这种方式,既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也彰显了武将的风范。

《后燕录》中的慕容盛与盗贼的对话,则展现了另一种智勇。盛在面对盗贼时,以箭试胆,不仅表现了他的自信,也显示了他对自身技艺的信任。‘汝欲当锋乎?试竖汝手中箭,百步,我善中之,宜慎汝命;如不中,当束身相授。’这里盛不仅用箭术来测试盗贼,也用言语来震慑对方,最终以箭术取胜,体现了武将的胆识与技艺。

《前秦录》中描述的苻琳,字永瑶,通过弓箭技艺的展示,突出了其文武双全的形象。‘引弓五百斤,射洞犁耳’一句,描绘了苻琳强大的臂力和精准的射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武将的尚武风气。

《前凉录》中的索孚,字国明,通过射箭技艺与哲学思想的结合,展现了射箭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射有法乎?’这一问,引出了‘射之为法,犹人主之治天下也’的深刻回答。这里,索孚将射箭与治国之道相提并论,强调了射箭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赵录》中的刘曜与陈安的描述,则通过战场上的生死对决,展现了武将的英勇。‘亲围陈安於陇城,安突围而出’这一情节,表现了陈安的顽强与刘曜的勇猛。‘近则刀矛俱发,辄害六七;远则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场上的激烈与残酷,同时也反映了武将的战斗技巧和生存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工艺部-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