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三-原文

○厅事

《郡国志》曰:广州,吴孙皓时以滕修为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来,迎而去。今州厅事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

裴渊《广州记》曰: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穀茎於楚庭,於是图其像。广州则楚分野,故因图像其瑞焉。

《临海记》曰:章安县南门有赤兰桥,世传成公绥作县此桥上,制厅,县令年常祭厅事神用生鹿。其年活得白鹿还,於厅事上生以祭神,仍遂食之,岁时用焉。自是以后,白鹿不可复得,而必须生鹿,历代相承,迄今不绝。

《世说》曰:庾太尉兄弟初渡江,行路人有避雨者悉聚诸厅事,上,征西车骑自譬,遣之不肯去。太尉新沐头,散发高咏从阁内出,避雨者退,莫有留者。

王朗《与许靖书》曰:武皇帝於江陵刘景升厅事上共论道,足下至,于通夜不寐,忘倦,饥渴无已。

卢湛《祭法》曰:凡祭法,有庙者置之於座;未遑立庙,祭於厅事可也。

《两京记》曰:考功员外厅有薛稷画鹤,宋之问为赞;工部尚书厅有薛稷画树石,并为时所重。

○斋

《王安成记》曰:太和中,陈郡殷府君引水入城穿池,殷仲堪又於池北立小屋读书,百姓于今呼曰读书斋。

《晋徵祥说》曰:桓玄镇姑熟,屋壁先画作黄盘龙号为盘龙斋。俄而玄败,将军刘毅居之,毅小名盘。

《襄沔记》曰:金城内刺史院有高斋。梁昭明太子於此斋造《文选》。鲍至云:简文为晋安王镇襄阳,日又引刘孝威、庾肩吾、徐防、江伯操、孔敬通、惠子悦、徐陵、王囿、孔铄等於此斋综覈诗集。于时鲍至亦在,数凡十人,资给丰厚,日设肴馔,于时号为高斋学士。

《雍州记》云:高斋,其泥色,甚鲜净,故此名焉。南平世子恪临州,有甘露降此斋前竹林。昭明太子於斋营集道义,以时相继。

又曰:白土斋南道有一斋,以栗为屋。梁武帝临州,寝卧於此斋中,常有五色云回转,状如盘龙,屋上恒紫云腾起,形似伞盖。远近望者,莫不异焉。梁武帝於此龙飞。

又曰:高斋东北有一斋名曰下斋,次於高斋,制度壮丽,极爽垲。刺史辨决狱讼,旧出此斋。

《国史补》曰:梁武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一’萧’字在焉。李约自江淮竭产买归洛中,置於小亭,号曰萧斋。

○房

《说文》曰:房,室在旁也。

《释名》曰:房,旁也;室之两旁也。

《尚书大传》曰:古后夫人将侍於君,前息烛,后举烛,至于房中,释朝服,袭燕服,然后入御於君。

《毛诗·黍离》曰: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汉书》曰: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焉。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恭王太后宜当何居?”孔光不欲令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王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属。使上以不得直道而行。

应劭《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郦善长《水经注》曰:芒水出南山芒水谷,北流,迳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

《郡国志》曰:葭萌县玉女房,昔有玉女入石穴,空有竹数茎,下有青石坛,每因风恒自扫坛。

王子年《拾遗记》曰:越欲灭吴,蓄天下奇宝、美人、异味以进于吴,杀三牲以祈天地,杀龙以祠川海,以江南亿万户民输为佣保。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一名修明,以贡於吴。吴处之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晃晃,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人。吴王妖惑,怠於国政。及越兵入,乃抱二女以逃吴苑。

《晋宫閤名》曰:洛阳宫内有义和温房。

《十洲记》曰:昆仑山有紫翠丹房。

《拾遗录》曰:昆仑丹密云房,东西千步,望之如丹霞。

《尸子》曰: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

《楚辞》曰:姱容修态縆洞房。

又《九歌》曰:桂栋兮兰橑,新夷楣兮药房。

宋玉《风赋》曰:主人女子,乃更有兰房奥室,止臣其中。

○庭

《说文》曰:庭,朝中也。

《尚书》曰:咸造,勿亵在王庭。

《周易》曰:扬於王庭,孚号有厉;造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礼记》曰:诸侯之庭。

《毛诗》曰:洒扫庭内。

又曰:俟我于庭乎而。

又曰:殖殖其庭。

又曰:子有庭内,弗洒弗扫。

又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左传》曰:庭实旅百。

《论语》曰: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又曰: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周书》曰:成王四征不庭。

《汉书》曰:王商为人多质有威重,(师古曰:多质,言不为文饰。)长八尺馀,身体鸿大,容貌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师古曰:单于将见天子,而经未央庭中遇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天子闻言而叹曰:”真汉相矣。”

《晋书》曰:谢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安悦。

《说苑》曰:吴入楚,申包胥告急於秦,秦哀公曰:’诺。固将图之。’申包胥立哭於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救楚,吴人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功成受赐,是卖勇也。’遂退而隐,终身不见。

○阶

《释名》曰:阶,梯也;言有等差。

《说文》曰:阶,陛也;陛,升高阶也。除,殿陛也。阼,主阶也。

《尚书》曰: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礼记》曰:季氏之葬在西阶下。

又《大传》曰:天子阼阶高九尺。

又曰: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於东阶,则先右足;上於西阶,则先左足。

又曰: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周人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

《左传》曰:石之纷如死於阶下。

又曰:卫孙子来聘,公登亦登。

《论语》曰:没阶趋进,翼如也。

《史记》曰:尧舜土阶三等,堂高三尺。

《三秦记》曰:明光殿以玉为阶。

《吕氏春秋》曰:周之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俭节也。

《文选·诗》曰: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又曰:阿阁三重阶。

○陛

挚虞《决要注》云:其制有陛,石墄左平,平以文砖相亚次,墄者为陛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

《灵光殿赋》曰:飞陛缘云以上征。

蔡邕《独断》曰:天子陈兵於陛,故呼陛下,用卑达尊之意也。

○墀

《说文》曰:墀,涂地也。

《礼记》曰:天子赤墀。

《汉官典职》曰:以丹漆地,故曰丹墀。《汉书》有白玉墀。

又曰:曲阳侯王根僣作赤墀青琐,司隶京兆奏,根负钺谢罪。

刘桢《清虑赋》曰:骈雄黄以为墀。

○序

《尔雅》曰:东西厢谓之序。(郭璞曰:所以序别外内也。犍为舍人曰:殿东西堂,序尊卑处。)

《广雅》曰:反坫谓之序。

《说文》曰:序,东西墙也。

《尚书·顾命》曰:《大训》,在西序。《河图》,在东序。孔安国曰:《大训》,《唐虞书》典、谟也。《河图》,八卦也。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东序重深而奥秘。

○廊

《周书·作雒》曰:凡五宫明堂,咸有重廊。

《史记》:纣有谀臣,曰左强,夸而目巧,教纣为象廊。

《汉书》曰:武帝策茂才曰:’盖闻虞舜之时,游岩廊之上。'(文颖注曰:殿下外屋也。晋灼注曰:堂边曰岩峻之廊也。)

邹缉之《东阳记》曰:石步廊,去歌山十里,临流虚构,高可数丈,长三十丈,可容百人坐。

《韩子》曰:师旷为晋平公请角,一奏,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大风而随之,裂帏幕,破俎豆,堕廊瓦。平公惧,伏于廊室。

《两京记》曰:隋炀帝从东都至西京,御道并作长廊。

枚乘《七发》曰:连廊四柱,台城增光。

陆机《与弟云书》曰:听颂观东作百丈许廊屋。

○塾

《尔雅》曰:门侧之堂谓之塾。(郭璞注曰:东门堂。)

《尚书·顾命》曰: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后。

《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

《白虎通》曰:所以必有塾何?以饰门,因取其名也。明臣下当见於君,先孰思其事也。

《东观汉记》曰:赵孝为郎,每告归,往来常白衣步担过道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於亭门塾。

《魏武制度奏》曰:三公列侯,门施内外,塾方三十亩。

○坛

《左传》曰:子产相郑伯以如楚,舍不为坛。

《汉书》曰:萧何荐韩信於高祖,高祖择日斋戒,设坛,拜为将军。

《庄子》曰:孔子游乎缁维之林,休坐於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终,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左手据膝,右手柱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曰:’鲁之君子也。’

徐灵期《南岳记》曰:南岳山上有飞流坛,悬水激石,飞湍百仞,即孙温伯所丧身处也。又有曲水坛,水行石上成沟渎,如世人临河坛也,三月三日时来逍遥。

《梁州记》曰:沔阳城,先沔阳县所治也,在汉水南,旧萧何所筑。刘备为汉王,权住此城,盟於城下。今门外有盟坛犹存。

《帝王世记》曰:雍郊有五畤坛,汉武获麟处。

○屏

《尔雅》曰:屏谓之树。(郭璞曰:小墙当门中者也。犍为舍人曰:以垣当门蔽为树。)

《广雅》曰:复罳谓之屏。

《说文》曰:屏,蔽也。

《释名》曰:屏,自鄣屏也。萧墙,在门内;萧,萧也;臣将入,于此自肃警之处也。罘罳,在门外;罘,复也;臣将入请事,于此复重思也。

《礼记·礼器》曰: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郑玄注云:屏,树也。今谓之罘罳。)

《论语·八佾》曰:或问:’管氏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郑玄注曰:树,屏也。)

又《季氏》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谓之屏也。)

《汉书·佞幸传》曰:哀帝令将作为董贤起冢营义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外徼道,周垣数里,门辟罘罳甚盛。

又曰:《王莽传》曰:’莽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但为厌胜,遣使坏渭陵园门罘罳,曰:’无使民复思汉也。’

《汉官典职》曰:省阁下大屏称曰丹屏,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

《晋书》曰:阮籍为东平相,彻去屏障,使内外相对。

《孙卿子》曰: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於外,内屏不欲见于内也。

《风俗通》曰:屏,卿大夫以帷,士以帘,稍有第以自障蔽也,示臣临见,自整屏气处也。

《吴越春秋》曰:越将伐吴,越王命于夫人,王背屏,夫人向屏而立,王曰:”自今日之后,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各守其职,已尽其信。内中辱者,则是子。境外千里辱者,则是予也。吾见子於是,已明试矣。”王出宫,夫人送王不过屏。因反阖其门,填之以土。

《白虎通》曰:所以设屏何?所以自障也,示极臣下之故也。天子德大,故外屏。诸侯德小,所照见近,故内屏。

○扆

《尔雅》曰:户牖之间谓之扆。(郭璞注曰:窗东户西也。《礼》云:斧扆,形如屏风。画为斧文置扆地,以其所名之耳。)

《尚书·顾命》曰:设黼扆。

《仪礼·觐礼》曰:天子负扆,南面朝诸侯,是升致命也。

《礼记·明堂位》曰:天子负斧扆,南而立。

○宁

《尔雅》曰:门屏之间谓之宁。(郭璞注曰:人君视朝门,宁立处也。)

《释名》曰:宁,伫也;见君所伫立定气之处也。

《毛诗》曰:俟我於著乎而。

《曲礼》曰: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三-译文

《郡国志》说:广州,在吴孙皓时期,滕修被任命为刺史,他还没到州里,就有五个仙人骑着五色羊,背着五谷来迎接他并送他离开。现在州厅事的梁上画有五个仙人骑五色羊的画面,象征着吉祥。

裴渊的《广州记》说:州厅事的梁上画有五羊的像,还制作了五谷的袋子,随着像悬挂起来,据说以前高固担任楚相时,五羊在楚庭中衔着谷茎,于是画了它们的像。因为广州属于楚的分野,所以根据图像来象征吉祥。

《临海记》说:章安县南门有赤兰桥,传说成公绥在这里建造了县厅,县令每年都会在厅事中祭祀神灵,使用活鹿。那一年捕获到一只白鹿,就在厅事中用它来祭祀,并且随后食用,每年都这样。从那以后,就再也得不到白鹿了,而必须使用活鹿,历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

《世说》说:庾太尉兄弟刚渡过长江时,有避雨的路人聚集在厅事中,征西车骑将军自己解释,让他们离开,但他们不愿意走。太尉刚洗完澡,披散着头发大声吟咏从阁内出来,避雨的人就都离开了,没有人留下来。

王朗在《与许靖书》中说:武皇帝在江陵刘景升的厅事上讨论道义,足下到达时,整夜都没有睡,忘记了疲倦,饥渴也没有停止。

卢湛在《祭法》中说:所有的祭祀法,有庙的地方就把祭品放在座位上;如果没有时间建立庙宇,可以在厅事中祭祀。

《两京记》说:考功员外厅有薛稷画的鹤,宋之问为其作赞;工部尚书厅有薛稷画的树石,都受到当时人的重视。

《王安成记》说:太和年间,陈郡的殷府君引水进城,挖了一个池塘,殷仲堪又在池塘北边建了一个小屋读书,百姓至今还称之为读书斋。

《晋徵祥说》说:桓玄镇守姑熟时,在屋壁上画了黄盘龙,称之为盘龙斋。不久桓玄失败,将军刘毅住在这里,刘毅的小名叫盘。

《襄沔记》说:金城内刺史院有高斋。梁昭明太子在这里编写了《文选》。鲍至说:简文帝担任晋安王镇守襄阳时,每天都会把刘孝威、庾肩吾、徐防、江伯操、孔敬通、惠子悦、徐陵、王囿、孔铄等人召集到这个斋中综合审阅诗集。当时鲍至也在,共有十个人,供给丰厚,每天都会提供美食,当时称之为高斋学士。

《雍州记》说:高斋的泥土颜色非常新鲜干净,所以得名。南平世子萧恪巡视州境时,在这里的斋前竹林中降下了甘露。昭明太子在这里聚集道义,一代代相传。

又记载:白土斋南道有一斋,用栗木建造。梁武帝巡视州境时,在这里休息,经常有五彩云环绕,形状像盘龙,屋顶上常常有紫云腾起,形状像伞盖。远近望去的人,无不感到奇异。梁武帝在这里起飞。

又记载:高斋东北有一斋,名叫下斋,次之高斋,规模壮丽,非常凉爽。刺史在这里处理诉讼案件,传统上都是从这里出发。

《国史补》说:梁武帝建造寺庙,让萧子云用飞白大字写了一个’萧’字放在那里。李约从江淮卖掉所有家产买回来,放在一个小亭子里,称之为萧斋。

《说文》说:房,是室在旁的意思。

《释名》说:房,是旁的意思;室的两旁。

《尚书大传》说:古代后夫人将要侍奉君主,前面熄灭蜡烛,后面点燃蜡烛,直到房中,脱下朝服,穿上便服,然后进入君主的寝宫。

《毛诗·黍离》说:君子阳阳,左手拿着簧,右手招我进入房。

《汉书》说:哀帝刚即位,亲自实行节俭,减少各种费用,政事都由他自己处理,朝廷的人都对他寄予厚望。有诏令询问丞相、大司空:定陶恭王太后应该住在哪里?孔光不想让皇帝每天早晚都接近太后,就提议说定陶王太后应该另建宫殿。大司空何武说:可以住在北宫,有紫房复道通向未央宫。太后果然通过复道早晚到皇帝那里,想要得到尊号,提升她的属下。让皇帝不能直接行使权力。

应劭在《汉官仪》中说:皇后被称为椒房,因为用椒涂在室内,可以保持温暖,消除恶气。

郦善长在《水经注》中说:芒水从南山芒水谷流出,向北流,经过玉女房。水边山边有一个石室,世人称之为玉女房。

《郡国志》说:葭萌县的玉女房,以前有玉女进入石穴,里面只有几根竹子,下面有一个青石坛,每当有风吹过,石坛就会自动被清扫。

王子年在《拾遗记》中说:越国想要消灭吴国,收集天下奇珍异宝、美女、美味来献给吴国,杀三牲来祈求天地,杀龙来祭祀江河湖海,让江南的亿万户百姓作为雇佣来保卫。越国还有两个美女,一个叫夷光,一个叫修明,献给吴国。吴国把她们安置在椒华之房,用细珠做成帘子,从帘子外偷看的人都会心动,称之为神人。吴王被迷惑,忽视国政。等到越国军队进入,吴王就抱着两个美女逃到吴国园林。

《晋宫閤名》说:洛阳宫内有义和温房。

《十洲记》说:昆仑山有紫翠丹房。

《拾遗录》说:昆仑丹密云房,东西长一千步,望去像丹霞。

《尸子》说: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

《楚辞》说:姱容修态縆洞房。

又《九歌》说:桂栋兮兰橑,新夷楣兮药房。

宋玉在《风赋》中说:主人的女子,还有兰房奥室,让我在其中停留。

《说文》说:庭,是朝中的意思。

《尚书》说:咸造,勿亵在王庭。

《周易》说:扬於王庭,孚号有厉;造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礼记》说:诸侯的庭。

《毛诗》说:洒扫庭内。

又《毛诗》说:俟我于庭乎而。

又《毛诗》说:殖殖其庭。

又《毛诗》说:子有庭内,弗洒弗扫。

又《毛诗》说: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左传》说:庭实旅百。

《论语》说: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又《论语》说:孔子对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周书》说:成王四次出征不至庭。

《汉书》说:王商为人质朴有威重,身高八尺多,身体魁梧,容貌出众。河平四年,单于来朝见,被引见于白虎殿。丞相王商坐在未央庭中,单于上前拜见王商。王商起身,离开座位与他交谈,单于抬头看着王商的面容,非常敬畏,犹豫不决地后退。天子听到这话后叹息说:真是汉相啊。

《晋书》说:谢玄,字幼度。年轻时就聪明伶俐,和他的堂兄谢朗一样,被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经告诫侄子们说:子弟们又何必参与人事,我正想让他们优秀。其他人都没有说话。谢玄回答说:就像芝兰玉树,我只想让它们生长在庭院的台阶上。谢安很高兴。

《说苑》记载:吴国攻打楚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秦哀公说:‘好,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廷中哭泣,日夜不停地哭,七天七夜都没有停止声音。哀公说:‘有这样的臣子,我们能不救吗?’于是派兵去救楚国,吴国人领兵撤退。楚昭王回来后,又想要封赏申包胥,但申包胥推辞说:‘救亡国,不是为了名声。功成之后接受赏赐,这是出卖勇气。’于是他退隐起来,终身不再露面。

《释名》说:阶,就是梯子;意思是说有等级差别。

《说文》说:阶,是指台阶;台阶,就是升高的台阶。除,是指殿前的台阶。阼,是指主台阶。

《尚书》说:在两边的台阶上跳舞干羽,七十天后,有苗人归顺。

《礼记》说:季氏的葬礼在西阶下。

又《大传》说:天子的阼阶高九尺。

又《礼记》说:主人与客人互相谦让上台阶,主人先上;客人随后。每上一级台阶,双脚并拢,连步上台阶。上东阶时,先迈右脚;上西阶时,先迈左脚。

又《礼记》说:夏后氏的灵柩放在东阶上,就像是在阼阶一样。周人把灵柩放在西阶上,就像对待宾客一样。

《左传》说:石之纷如死在台阶下。

又《左传》说:卫孙子来访问,国君上台阶他也上。

《论语》说:快步走下台阶,像鸟儿展翅一样。

《史记》说:尧舜用土做的三级台阶,堂高三尺。

《三秦记》说:明光殿用玉石做台阶。

《吕氏春秋》说:周朝的明堂,屋顶用茅草,柱子用蒿草,三级台阶,用来显示节俭。

《文选·诗》说:红色的药物在台阶下翻动,青色的苔藓依偎在台阶上。

又《文选·诗》说:高大的阁楼有三层台阶。

挚虞《决要注》说:它的结构有台阶,石阶左边是平的,用有花纹的砖块一层层堆叠,石阶就是台阶。

《灵光殿赋》说:飞升的台阶直通云霄。

蔡邕《独断》说:天子在台阶上陈列军队,所以叫陛下,用低姿态表示尊敬。

《说文》说:墀,是指涂地。

《礼记》说:天子的红色墀。

《汉官典职》说:用丹漆涂地,所以叫丹墀。《汉书》有白玉墀。

又《汉书》说:曲阳侯王根僭越制度,建造了红色的墀和青色的琐,司隶京兆尹上奏,王根背着斧钺谢罪。

刘桢《清虑赋》说:用雄黄铺墀。

《尔雅》说:东西厢房叫作序。(郭璞说:用来区分内外。犍为舍人说:宫殿的东西堂,是区分尊卑的地方。)

《广雅》说:反坫叫作序。

《说文》说:序,是指东西墙。

《尚书·顾命》说:《大训》在西序,《河图》在东序。孔安国说:《大训》是《唐虞书》的典、谟。《河图》是八卦。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说:东序深邃而神秘。

《周书·作雒》说:所有的五宫明堂都有重廊。

《史记》说:纣王有谄媚的臣子,叫左强,夸耀而眼睛灵活,教纣王建造象廊。

《汉书》说:武帝策封茂才时说:‘听说虞舜的时候,在岩廊上游玩。’(文颖注说:宫殿下面的外屋。晋灼注说:堂边的岩峻之廊。)

邹缉之《东阳记》说:石步廊离歌山十里,临水建造,高可数丈,长三十丈,可以容纳百人坐下。

《韩子》说:师旷为晋平公请角,一奏,有云从西北方升起;再奏,大风随之而来,撕裂帷幕,打碎俎豆,摧毁廊瓦。平公害怕,躲进廊室。

《两京记》说:隋炀帝从东都到西京,御道两旁都建造了长廊。

枚乘《七发》说:连廊四柱,台城增光。

陆机《与弟云书》说:听颂歌观看东作百丈左右的廊屋。

《尔雅》说:门侧的堂叫作塾。(郭璞注说:东门堂。)

《尚书·顾命》说: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后。

《礼记·学记》说:古代的教育,家里有塾。

《白虎通》说:为什么必须有塾呢?因为装饰门,因此取了这个名字。明臣下应当被君王看见,先要深思熟虑。

《东观汉记》说:赵孝做郎官,每次告假回家,往来总是穿着白衣,挑着担子走过道路上的邮亭,只称自己是书生,寄住在亭门的塾里。

《魏武制度奏》说:三公列侯,门口设有内外,塾方圆三十亩。

《左传》说:子产辅佐郑伯去楚国,住宿的地方没有建造坛。

《汉书》说:萧何向高祖推荐韩信,高祖选择吉日斋戒,设坛,封韩信为将军。

《庄子》说:孔子在缁维之林游玩,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弹琴唱歌。弹完一曲,有渔夫划船而来,左手按膝,右手扶颐侧耳倾听。曲终,渔夫招呼子贡、子路,两人都上前应对。渔夫指着孔子问:‘那是什么人?’子路说:‘鲁国的君子。’

徐灵期《南岳记》说:南岳山上有个飞流坛,水流冲击岩石,飞流直下百丈,就是孙温伯丧身的地方。还有个曲水坛,水流在石头上形成沟渠,就像世人临河的坛一样,在三月初三时来游玩。

《梁州记》说:沔阳城,是以前沔阳县的治所,位于汉水南岸,是萧何所筑。刘备做汉王,权住在这里,在城下结盟。现在城门外还有盟坛。

《帝王世记》说:雍郊有五畤坛,是汉武帝获得麒麟的地方。

《尔雅》说:屏叫作树。(郭璞说:小墙在门中。犍为舍人说:用墙挡在门边叫树。)

《广雅》说:复罳叫作屏。

《说文》说:屏,是遮挡的意思。

《释名》说:屏,是自己遮挡。萧墙,在门内;萧,是萧瑟的意思;臣子要进入,在这里自己警醒。

《礼记·礼器》说:康圭疏屏,是天子的庙宇装饰。(郑玄注云:屏,是树。现在叫作罘罳。)

《论语·八佾》说:有人问:‘管仲懂礼吗?’回答说:‘国君立了屏门,管仲也立了屏门。管仲懂礼,那谁不懂礼呢?’(郑玄注说:立,是屏的意思。)

又《论语·季氏》说:我担心季孙的忧虑不在于颛臾,而在于萧墙之内。(萧墙,就是屏。)

《汉书·佞幸传》说:哀帝命令工匠为董贤建造坟墓,在义陵旁边,里面是便房,用刚柏题凑,外面是徼道,周围有围墙数里,门上有很厚的罘罳。

又《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喜欢时日小数,事情紧急时,只做厌胜,派人破坏渭陵园的门罘罳,说:“不要让百姓再思念汉朝。”’

《汉官典职》说:省阁下的大屏叫作丹屏,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在其下奏事。

《晋书》记载:阮籍担任东平相时,撤除了所有的屏障,使得内部和外部可以相对。

《孙卿子》说:天子在外面有屏障,诸侯在内部有屏障,这是礼的规定。外部的屏障不希望在外面被看到,内部的屏障不希望在里面被看到。

《风俗通》说:屏障,卿大夫用帷幕,士用帘子,稍微有等级的人用来自我遮挡,表示臣子见到君主时整理自己的气息的地方。

《吴越春秋》记载:越国将要攻打吴国,越王命令他的夫人,王背对着屏风,夫人面向屏风站立。王说:‘从今天开始,内政的事不外出,外政的事不进入。各自守好自己的职责,已经完全尽到了自己的信任。国内受到侮辱的是你,国外千里之外受到侮辱的是我。我现在看到你,已经明确考验你了。’王走出宫殿,夫人送王到屏风处就不再往前。于是关上门,用土填满。

《白虎通》说:为什么设置屏障呢?是为了自我遮挡,也是为了显示对臣下的极大尊重。天子的德行伟大,所以有外屏。诸侯的德行较小,所照见的范围近,所以有内屏。

○扆

《尔雅》说:门和窗户之间叫做扆。(郭璞注解:窗户在东,门在西。《礼》书中说:斧扆,形状像屏风。上面画有斧头图案,放置在扆的位置,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尚书·顾命》说:设置黼扆。

《仪礼·觐礼》说:天子背对着扆,面向南面接见诸侯,这就是升天接受天命的意思。

《礼记·明堂位》说:天子背对着斧扆,面向南站立。

○宁

《尔雅》说:门和屏风之间叫做宁。(郭璞注解:人君在朝见时,宁是站立的地方。)

《释名》说:宁,是等待的意思;是看到君主站立等待,整理气息的地方。

《毛诗》说:在著乎等待我。

《曲礼》说:天子在宁处站立,诸公面向东,诸侯面向西,这叫做朝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三-注解

厅事:古代官府或贵族住宅中的大厅,是举行重要活动或接待宾客的场所。

五色羊:指五种颜色的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色羊象征着吉祥和丰收。

五穀:泛指五种谷物,即稻、麦、黍、稷、菽,代表粮食和农业丰收。

楚相:楚国的宰相,这里指高固。

赤兰桥:位于章安县南门的一座桥。

成公绥:古代文学家,曾任县令。

白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鹿是吉祥的象征。

庾太尉:庾亮,东晋时期的名将。

武皇帝:指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庙:古代用于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

厅:古代官府或贵族住宅中的房间。

斋:古代文人或僧侣用于静修、读书的房间。

高斋:指高大的斋室。

萧斋:指以萧姓命名的斋室。

房:古代房屋的侧室或偏房。

椒房: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

玉女房:指有玉女居住的房间,常用于指代仙境。

庭:古代官府或贵族住宅中的庭院,也是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

吴入楚:吴国入侵楚国,指战国时期吴国与楚国的战争。

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以忠诚著称。

秦:指秦国,战国七雄之一。

秦哀公:秦国的国君。

图之:计划、筹划。

秦庭:秦国的朝廷。

昼夜:白天和黑夜。

七日七夜:连续七天七夜。

兴师:发动军队。

昭王:楚国的国君。

封:授予官职或土地。

救亡:拯救危亡。

名:名声。

卖勇:用勇气来换取名声。

隐:隐居。

拾级:一步步地。

连步:连续地走。

东阶:宫殿东面的台阶。

西阶:宫殿西面的台阶。

阼:主阶,指宫殿的主入口。

舞干羽:跳舞并挥舞干和羽。

有苗:古代部族名。

格:到、到达。

季氏:鲁国的大夫。

殿:宫殿。

两阶:宫殿的两侧台阶。

天子: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阼阶:主阶。

东序:宫殿西边的堂。

西序:宫殿东边的堂。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场所。

茅茨蒿柱:用茅草覆盖屋顶,用蒿草做柱子。

俭节:节俭。

红药:一种红色的药物。

苍苔:青苔。

阿阁:高大的楼阁。

石墄:石砌的台阶。

文砖:有花纹的砖。

亚次:排列。

九锡:古代赐予大臣的九种礼器。

纳陛:进入台阶。

飞陛:高耸的台阶。

陈兵:排列军队。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涂地:涂抹地面。

赤墀:用红色涂料涂抹的地面。

丹漆:红色漆。

丹墀:用红色漆涂抹的地面。

白玉墀:用白色玉石铺成的地面。

僣作:僭越地制作。

负钺谢罪:背着钺斧(古代的一种刑具)谢罪。

雄黄:一种矿物,常用于中药。

序:古代建筑中的东西厢。

反坫:古代酒器。

东西墙:东西方向的墙壁。

重廊:多层廊道。

岩廊:岩石上的廊道。

象廊:装饰华丽的廊道。

岩峻:险峻的岩石。

歌山:歌曲的山。

歌山十里:距离歌山十里的地方。

廊屋:廊道和房屋。

角:古代的一种乐器。

裂帏幕:撕裂帷幕。

俎豆:古代的食器。

堕廊瓦:使廊道的瓦片坠落。

御道:皇帝行走的道路。

连廊:连接的廊道。

台城:古代宫殿的一部分。

颂:颂歌。

东作:东方的工作。

百丈许:大约一百丈。

门侧之堂:门旁边的大厅。

先辂:古代的车。

次辂:第二辆车。

塾:门侧的堂。

饰门:装饰门。

亭门塾:亭子的门和侧堂。

三公列侯:古代的高级官员。

内外:内外两侧。

方三十亩:面积大约三十亩。

坛:祭祀用的平台。

相:辅助。

舍不为坛:不建造坛台。

斋戒:进行宗教仪式前的清修。

拜:授予官职。

将军:古代的高级军事官职。

杏坛:古代孔子讲学的地方。

飞流坛:有飞流瀑布的坛台。

曲水坛:有曲水的坛台。

三月三日:古代的节日。

逍遥:自由自在地游玩。

盟坛:盟誓用的坛台。

五畤坛:古代用于祭祀的五座坛台。

获麟:获得麒麟。

屏:屏,指屏风,古代室内用来分隔空间或遮挡视线的家具。

树:屏风。

复罳:双层屏风。

罘罳:双层屏风。

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

塞门:屏风。

疏屏:稀疏的屏风。

丹屏:用红色漆的屏风。

省阁:政府机构。

尚书郎:古代的官员。

鸡舌香:一种香料。

阮籍: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以任情率性、放荡不羁著称。

东平相:东平相,指担任东平国相的官职,东平国是汉朝设置的郡国之一。

屏障:屏障,古代建筑中用来遮挡或分隔空间的屏风或墙。

内外相对:内外相对,指内外之间的界限分明,不相混淆。

诸侯: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领主。

礼:礼,指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屏气:屏气,抑制呼吸,形容严肃、庄重。

越王:越王,指越国的君主。

夫人:夫人,古代对帝王的妻子的尊称。

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内政无出,外政无入,指内部事务不外泄,外部事务不内扰。

帷:帷,古代用布制成的遮挡物。

帘:帘,古代用布制成的遮蔽窗子的器具。

第:第,指等级,这里指不同的社会阶层。

扆:扆,古代宫殿中设置在门屏之间的一种装饰性的屏风,也用作朝见时的礼仪用品。

斧扆:斧扆,古代一种装饰有斧头图案的屏风。

黼扆:黼扆,古代天子朝见诸侯时背靠的屏风,上有彩绘。

负扆:负扆,指背靠扆屏站立。

宁:宁,古代宫殿中门屏之间的位置,是君主站立的地方。

朝:朝,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或君主接见臣子的礼仪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三-评注

《晋书》记载阮籍担任东平相时,彻底去除了屏障,使得内外可以相对。这里的‘彻去屏障’体现了阮籍追求开放、通透的治理理念,强调内外交流的重要性,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魏晋时期开放思想的萌芽。

《孙卿子》中提到天子外屏,诸侯内屏,这是礼制的体现。外屏不欲见於外,内屏不欲见于内,这种内外有别的设置,既体现了等级制度,也体现了对隐私的保护,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

《风俗通》中解释屏的含义,卿大夫以帷,士以帘,稍有第以自障蔽也,示臣临见,自整屏气处也。这里的屏不仅仅是物理屏障,更是一种礼仪和身份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吴越春秋》中记载越王命夫人守屏,王背屏而立,表示内外政事各有分际,不得混淆。这种通过屏风来划分内外政治界限的做法,体现了古代政治的严谨性和对职责的明确划分。

《白虎通》中解释设屏的原因,是为了自障,示极臣下之故也。天子德大,故外屏;诸侯德小,所照见近,故内屏。这里的屏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分配的重视。

《尔雅》中提到户牖之间谓之扆,郭璞注曰:窗东户西也。《礼》云:斧扆,形如屏风。画为斧文置扆地,以其所名之耳。这里的扆既是物理屏障,也是礼仪的象征,斧文的设计更是体现了权力的象征。

《尚书·顾命》中提到设黼扆,黼扆是天子宝座前的屏风,象征着天子的权威。

《仪礼·觐礼》中描述天子负扆,南面朝诸侯,是升致命也。这里的扆不仅是礼仪的象征,更是天子权威的体现。

《礼记·明堂位》中提到天子负斧扆,南而立,这里的斧扆既是礼仪的象征,也是天子权威的体现。

《尔雅》中提到门屏之间谓之宁,郭璞注曰:人君视朝门,宁立处也。这里的宁是君主视朝时的立身处,体现了君主对朝政的重视。

《释名》中解释宁为伫也;见君所伫立定气之处也。这里的宁不仅是立身处,更是君主定气凝神的地方,体现了君主在朝政中的冷静和坚定。

《毛诗》中提到俟我於著乎而,这里的著乎而可以理解为等待的地方,与宁的概念相呼应。

《曲礼》中提到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这里的宁不仅是立身处,更是朝见天子的场所,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