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七-原文
○井
《释名》: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
《风俗通》云:井者,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久不滞渫,涤为井泥。(《易》云,井泥不食。)不停污曰井渫。(《易》云:井渫不食。)涤井曰浚井。水清曰冽井。(《易》云:井冽,寒泉。)甃聚砖,修井也。(《易》云:井甃无咎。)
《易传》曰:井,通也;物所通用也。
《礼记》曰:井与门、户、灶、中霤为五祀。
《世本》曰:伯夷作井。
《周书》云:黄帝作井。
《说文》云:八家一井。
《易》曰: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又曰:井洌寒泉。
《周礼》曰: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
《左传》曰:楚伐萧,还无社谓申叔展曰:”目於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绖,哭井则已。
又曰: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狂狡辂郑人,(狂狡,宋大夫。辂,迎也。)入於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听,谓常在於耳,著於心,想闻其政令。)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
《史记》曰:瞽叟使舜穿井,穿井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弟象共下土实井,从匿空中出,去。
《汉书》曰:蜀多盐井,罗褒以盐井致富。
又曰:陈遵每大饮会,宾客满堂,辄闭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又曰:元帝时,谣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至成帝,北宫井水溢,王莽之徵也。
又曰:朱博为御史大夫,府吏舍百馀区井水俱竭,长老异之。后果废焉。
又曰:王莽时,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之兴,自此始矣。莽使群公白太后,太后曰:”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宗广刘京上书言:”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夕暮数梦,曰:吾,天公使也,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亭长晨起视亭中,有新井,入地且百尺也.”
《后汉书》曰:琅琊有冰井,冰厚尺馀。
又曰:耿恭之攻匈奴,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拥绝涧水。恭於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天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士扬水以示虏,(《东观记》曰:恭亲自挽笼,於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又曰:淳于恭门侧有井,乡里小儿争饮牛,恭恶之,多置水器,汲水满之。
又曰:张让劫天子至河,掌玺者投玺井中。后孙坚讨董卓至杞国,见井有五色光,后浚井得玺。
《吴书》曰:孙策功曹魏滕有罪谴,欲杀之,左右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召策谓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阐过录功。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杀之,他人明日皆叛汝矣。吾不忍见汝祸及,当先投此中.”策大惊,遽释滕罪。
《晋书》曰:阮瞻尝群行,冒热渴甚,逆旅有井,众人竞趣之,瞻独逡巡在后,须臾,饮者毕,乃进,其夷退无竞如此。
又曰:元帝为晋王,使郭璞筮,遇豫之睽,璞曰:”会稽当出锺,以告成功,上有勒铭,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繇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也.”及帝即位,太兴初,会稽剡县人果於井中得一锺,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有古文奇书十八字,云”会稽岳命”,餘字时人莫识之。璞曰:”盖王者之作,必有灵符,塞天人之心,与神物合契,然后可以言受命矣.”
《梁书》曰:巴郡忽有地自开成井,方六丈,深三十二丈。
《帝王世纪》曰:尧时,老人击壤於路而歌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南史》曰:延陵县季子庙沸井之北,忽闻金石声,疑有异,凿深三尺,得沸井,奔涌若浪。其地又响,即复凿之,复得一井,涌沸亦然。井中得一木简,长一尺,广二分,上有隐起字曰:”庐山道人张陵再拜谒.”简文坚白,字色乃黄。
鱼豢《魏略》曰:明帝九龙殿前为玉井绮栏。
《高士传》曰:管宁所居井,会汲者,或男女杂错,或争井斗。宁乃多买器,分置井傍,汲以待之。
《唐书》曰:长庆中,长安主簿郑翦主役太清宫御院。忽於院前西序见一白衣老人云:”此下有井,正直皇帝过路,汝速实之。不然,罪出不测.”翦惶恐,遽领役人视之,其处已陷数尺,发之,则一古井宛然。惊顾之际,已失老人所在。翦以闻。上既至宫,群臣及供奉官於马前蹈舞贺。有诏命翰林学士韦处厚纪述,以表其异。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有为,仁义也。轫,八尺也,虽深,不及泉。喻有为者中道而尽弃前行也。)
《庄子》曰:公孙龙问於魏牟曰:
龙困百家之智,穷众口之辨,以为至达,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无所开吾喙。
公子牟笑曰:
子独不闻玄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岸;赴水则接掖持颐,蹶泥则灭足没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跱坎井之乐,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於是逡巡而却,告之海若曰:
夫万里之远,不足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不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之推移者,此亦东海之大乐。
於是坎井之蛙闻之,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
《墨子》云:备城五十步一井。
《范子》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孙子兵法》曰:地多陷曲曰天井。
《墨子》云:二舍共一井。
《抱朴子·内篇》曰:临沅县有寥氏,家世老寿。
后子孙辄夭残折,他人居其故宅复世寿,乃知是宅所为,不知何故,疑井中赤,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丹汁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吕氏春秋》曰:天下之美者,昆仑之井。
又曰:宋丁氏无井,常一人溉汲於外。
及自穿井,喜而告人:
吾穿井得一人。
人传之者闻於宋君,召问其故,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说苑》曰: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
以问孔子言得狗。
孔子曰:
以吾所闻,非狗乃羊也。
木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棼羊也,非狗也。
桓子曰:
善哉!
《管子》曰:桓公将与管仲饮,十日斋戒,掘新井而柴焉。
注:新井以柴盖覆之,取其清洁,示敬也。
《葛仙公传》曰:仙公取数十钱,使一人投井水,公从井上呼,钱又一一飞从井中出,入公器中也。
《桂阳列仙传》曰:苏躭启母曰:
有宾客来会,躭受性当仙,今招躭去,违於供养。
今年多疫,窃有此井水,饮之可得无恙,卖此水过於供养。
使宾客随去焉。
《水经注》曰:华林园蔬圃中有古井,悉珉玉为之,以缋石为口,玉作精密,独不变古,粲焉如新。
《异苑》曰:兰陵昌虑县郳城有华山,山上有井,鸟巢其中,金喙黑色而团翅,此禽见则大水。
井又不可窥,窥者盈岁辄死。
又曰:广陵郡东界有黄公冢高坟二所,前有一井,面广数尺,每旱不竭,有於其中得铜釜及罐各一。
又曰:谢晦,字宣明。
宅南路上有古井,以元嘉二年汲者忽见三龙甚分明,行道往观,莫不嗟异。
有人入井,始知是砖隐起作龙形。
又曰:浔阳昙椿世居长沙,宅有古井,每夜辄闻有如炮竹声,相承谓为龙咤。
《风俗通》曰:庞俭,父先逃走,随母流宕。
后居乡里,凿井得铜,生遂致富。
后买奴,曰:
堂上者,我妇也。
问其故?
奴曰:
我妇姓艾,字阿宏。
足下有黑子,腋下有赤志。
母曰:
我翁也。
遂为夫妻。
时人曰:
凿进得铜,买奴得翁。
又曰:庞俭凿井,得钱数万。
又曰:郄子路行饮马,投钱井中。
《续汉礼义志》曰:夏至日,浚井改水。
冬至日,钻燧改火。
《淮南子》曰:伯益作井而黄龙登。
《异物志》曰:卢陵城中有一井,井中有二色,半青半黄,黄者似炭汁,作麋粥皆金色,因名之金井。
《幽明录》曰:山阴县九侯神山上有灵坛。
坛前有古井,常无水。
及请告神,即水涌出,供用足乃复渐止。
《浔阳记》曰:盆城,汉灌婴所筑。
孙权经此城,自立摽井,令人掘,得故井,铭曰:
颍阳侯所开,三百年当塞,不满百年,为当运者所开。
权忻,以为瑞井。
江中风浪,井水辄动。
《豫章记》曰:厌源山西北余侔村五六里有洪井,说云洪崖先生之井。
《蜀都赋》曰:火井炤荧於幽泉。
注:蜀都有火井,欲出其火,先将家火投之,隆隆如雷声,须臾火出,光耀十里,以竹筒盛之,其光不灭。
《博物志》曰:临邛有火井,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在县南百里。
昔时有竹木投之以取火。
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势,以盆着井,煮盐得盐。
后以烛火投井中,即灭。
迄今不复也。
盛弘之《荆州记》:随郡北界有庙乡,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村,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村。
西有重堑,内周回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
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
又云:汲一井则众井水动。
则以地为神农社,年常祀之。
《浔阳记》:龙窟有深泉,泉侧常见龙。
曾有人於水边洗铜碗,忽浪起水涨,便失碗。
此人没水逐取,既出,复失去。
后人见龙衔碗在城里井边。
《幽明录》曰:襄邑县南有濑乡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洁斋入者,温清随人意念。
《濑乡记》:老子庙中有九井,汲一井,餘井水并动。
《广志》曰:临邛有粉井,得其水汰粉,则益光。
《嵩山记》:少室山有云母井,出云母。
《洛阳记》:宫墙西有两铜井连御沟,名曰濛汜。
《羊头山记》:卫青破月支,月支有井,色如酒,因名曰酒井。
又曰:东阿城北门有大井,深七尺,煮之得胶,贡之。
又曰:雍丘县有神井,兴雾雹,享祭不辍。
又曰:盘固山有大井,铜人尝守之,五十年一踊,水起数十丈,铜人每以手掩之,即止。
又曰:零浦有盐井二十四,其一出火,筒取密闭,万里不灭。
又曰:金龙井,西京太极殿上有之,金龙负山於上,兼金鹿卢。
《山海经》曰:昆仑山墟,在西北帝之下都,高百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杆。
‘《洞冥记》’:珠甜水去虞渊八十里,有甜溪水如蜜。东方朔游此水,还,将数斛以献帝。帝投阴井,井里遂恒甜而寒,洗肉肌理柔滑。瑶琨去玉门九万里,有碧草如麦,锉之以酿,则味如酒而验烈,看之则颜色如醉,饮一合则三旬不醒,啜甜水则随饮随醒。
又曰:长安东七百里有云山,山头有井,云从中出,若土德王则黄云出,火德王则赤云出,水德王则黑云出,金德王则白云出,木德王则青云出。
‘《荆州记》’: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
又曰:益阳县有冈,冈上有金井数百尺。传云:昔有金人以杖撞地而辄成井。
王子年《拾遗记》:峻鍰山名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井中金桑,弱可缄滕。
又曰:范蠡相越,致千金,僮者万人。收四海难得之货,盈於越都,以为兵器,铜钱之类如山阜者。或藏之井壍,谓之宝井。奇容丽色溢於闺房,谓之游宫。自历古以来,未之有也。
又曰:频思之国,人皆多力拳颈,不食五穀,日中无影,饮桂浆云露,羽毛为衣。发大如缕,坚韧如筋,申之裁至一丈,置则自缩如螺。缋此人发以为绳,以汲丹井之水,至久方得升合之水。水中有白蛙两翅,去来常在井上,仙者食之。至周王子晋临井而窥,有青雀衔土杓以授,子晋取而饮之,乃有雪飞,子晋以衣袖捴雪,则雪自止,白蛙化为双白鸠入云。
又曰:王傅,先时家贫,穿井得铁印,铭曰:’佣力得富至亿庾,一土三田军门主。’果大富。永初中,以钱买官,至中垒校尉。三田一土,乃垒字也。
‘《郡国志》’:姑衍州有凉风井,穴深不可测,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衣裘。
又曰:恒州常穿井,得白玉,方四尺,下有石,石有龟,长二尺许。
又曰:连浑府姑衍州遥火山西有火井,深不可见底,炎气上昇,常若微电,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其山,似火从他发,故名荧台。
又曰:濮州姚墟有二井,是舜井也。以物投一井,即二井水皆动。耕於历山,渔於雷泽,即此也。
又曰:硖州宜阳山有风井,穴大如瓮,夏出冬入。有樵人置笠穴口,风翕之入,后于长溪口得笠,则知潜通也。
又曰:朔州有神泉,人歌曰:’纥真山头有神井,入地千尺绝骨冷。’
又曰:贵州有司命井,半甘半淡,潜涌江波,虚盈如势。
又曰:衡山侯昙山,山有溪豪神祠坛。坛旁有石井,常无水,人祀之即水出,事了即乾。
又曰:柳州昔相岭西麓下有潮井,广半亩,一日三涌三落。
又曰:尧井在汜水县东十五里,汉高祖败,项羽追之,入此井得免。见井中有双鸠飞出,有蜘蛛网,因而得免。
又曰:济州穀城,管仲私邑。今城内有夫子五井焉。
又曰:洪州庞源山,山上有风雨池,言山高水深,流激着树,洒如风雨,云是洪崖之井。
又曰:广州越井冈,一云越王井。云赵佗误坠酒杯於井,遂浮出石门。故诗云’石门通越井’是也。
又曰:儋州氵公井与沦水通,有人以竹置井中口,沦水得之。俚人呼竹为滔氵公,因以为名。
师旷问天老曰:人家忌腊日杀生於堂上,有血光,一不祥;井上种桃,花落井,二不祥也。
‘《天文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水以符瑞,王者清净,则浪井出。
‘《符瑞图》’:浪井者,不凿自成。王者清净,则有仙人主之。
‘《丹阳记》’:句容县有沸井,亦曰沸潭。
‘《两京记》’:醴泉坊,本名承明坊。开皇初,缮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掘,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
‘《水经注》’:襄国西石冈上有井,大如车轮。《图志》云此井光武营库所凿。《魏都赋》曰:墨井盐池。注:邺西高陵有石墨井。
‘《岭表录》’: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使,以珍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
‘《渚宫故事》’:江陵城东二十里有天井,周回二里,其深不测,旱而祷之,即大雨即至。
‘《隋图经》’:常山唐县中山城西北隅有一大井,俗名赵母井。昔云’醇酎千日’,即是此井所酝。后以石盖之,人不敢开,齐刺史博陵王济欲开之,即有云雾隐蔽,惧不敢开。
魏文诗曰:双桐生空井,枝叶自交加。
‘《白泽图》’:井神曰吹箫女子。
江文通《井赋》曰:穿重壤之千仞兮,构玉甃之百节,营之不日,既汲既渫。
晋郭璞《井赋》曰:尔乃冠玉槛,甃鳞错,鼓辘卢,挥劲索。
魏明帝《猛虎行》曰:双桐生空井,枝叶自交加,通泉浸其根,玄云润其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七-译文
《释名》说:井,代表清澈;是泉水清洁的地方。
《风俗通》说:井,象征着法则和节制;指的是制定法律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让他们饮食有节制,不会耗尽。
长时间不清理,井水会变得浑浊,变成井泥。(《易经》说,井泥不可食用。)不使井水变脏叫做井渫。(《易经》说:井渫不可食用。)清理井水叫做浚井。水清叫做冽井。(《易经》说:井冽,寒泉。)用砖块砌成井壁,这就是修井。(《易经》说:井甃无咎。)
《易经传》说:井,代表通达;是万物通用的象征。
《礼记》说:井与门、户、灶、中霤合称为五祀。
《世本》说:伯夷创造了井。
《周书》说:黄帝创造了井。
《说文解字》说:八家人共用一口井。
《易经》说:改变居住地但不改变井,没有失去也没有得到。往来井井有序。
又说:井水清澈如寒泉。
《周礼》说:挈壶氏:负责携带壶来管理军井。
《左传》说:楚国攻打萧国,回来后无社对申叔展说:‘我看到枯井,就救了它。’‘如果用茅草系在头上,哭井就可以了。’
又说:郑国公子归生受命于楚国,攻打宋国。在大棘战斗,宋军大败,俘虏了华元,抓到了乐吕。狂狡追击郑国人,(狂狡,宋国大夫。辂,迎接的意思。)掉进井里,倒拿着兵器出来,俘虏了狂狡。君子说:‘失去礼仪违背命令,应该被俘虏。礼是常在耳边,记在心中,想听到它的政令。杀敌为果敢,完成果敢为刚毅。改变它,就是杀戮。’
《史记》说:瞽叟让舜挖井,挖井时在旁边挖了一个空隙。舜挖到深处,瞽叟和他的弟弟象一起把土倒进井里,从空隙中出来。
《汉书》说:蜀地有很多盐井,罗褒因为盐井而致富。
又说:陈遵每次举行盛大的宴会,宾客满堂,就关上门,把客车的车辖扔进井里。
《汉书》说:元帝时期,有谣言说:‘井水溢出,灭了灶烟,灌满玉堂,流过金门。’到成帝时期,北宫的井水溢出,这是王莽征召的征兆。
又说:朱博担任御史大夫时,官府的宿舍有一百多区井水都干了,老人们感到奇怪。后来果然被废黜了。
又说:王莽时期,井中得到了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石头,上面有红色的字写着:‘告诉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符命之兴起,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王莽让群公告诉太后,太后说:‘这是欺骗天下,不可实行。’宗广刘京上书说:‘七月份,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晚上梦见,说: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让我告诉亭长说:摄皇帝应该成为真正的皇帝,如果不相信我,这个亭子里应该有一口新井。’亭长早上起来看亭子里,真的有一口新井,深入地下大约百尺。
《后汉书》说:琅琊有冰井,冰厚一尺多。
又说:耿恭攻打匈奴,因为疏勒城旁边有涧水可以固守,五月,带领军队占据那里。七月,匈奴再次攻打耿恭,耿恭招募了几千名士兵直接冲上去,胡人骑兵散去,匈奴就在城下切断涧水。耿恭在城中间挖了十五丈深的井却找不到水,士兵们口渴,只能喝马粪汁。耿恭仰望天空叹息说:‘听说以前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泉水喷涌而出。现在汉德神明,怎么会穷尽呢!’于是整理衣服向井再次鞠躬,为士兵们祈祷。不久,泉水喷涌而出,大家都欢呼万岁。于是让士兵们扬水给敌人看,(《东观记》说:耿恭亲自提水桶,于是让士兵们先不要喝,先用水泥抹城,并展示给他们。)敌人出其不意,以为是神明,于是撤退。
又说:淳于恭家旁边有一口井,乡里的孩子们争着喝牛,淳于恭很讨厌,就多放了一些水桶,把井里的水装满。
又说:张让劫持天子到河边,掌管印玺的人把印玺扔进井里。后来孙坚追讨董卓到杞国,看到井里有五色光,后来清理井时得到了印玺。
《吴书》说:孙策的功曹魏滕犯罪,想要杀他,左右的人都很担心,想不出办法。夫人就靠在大井边叫孙策说:‘你新建立的江南,事情还没有稳定,正应该优待贤才,宽恕过失,记录功绩。功曹在公事上尽规劝,你现在杀了他,其他人明天都会背叛你。我不忍看到你遭受灾祸,应该先把他扔进这个井里。’孙策大惊,立刻释放了魏滕的罪行。
《晋书》说:阮瞻曾经和一群人一起行走,非常热,口渴得厉害,旅店里有井,大家都争着去喝,只有阮瞻在后面犹豫不决,过了一会儿,喝的人走了,他才进去,他的态度就是这样平和。
又说:元帝担任晋王时,让郭璞占卜,得到豫卦的睽卦,郭璞说:‘会稽将出现铜钟,以宣布成功,上面有刻文,应该在人家井泥中找到它。’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勤地献祭给上帝。
《梁书》说:巴郡突然有地自己裂开形成井,直径六丈,深三十二丈。
《帝王世纪》说:尧时,老人在路上击壤唱歌说:‘挖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南史》说:延陵县季子庙北边的沸井,突然听到金石的声音,怀疑有异,挖深三尺,得到沸井,水涌如浪。那片土地又响,就再挖一次,又得到一口井,水涌也是这样。井里得到一块木简,长一尺,宽二分,上面有凸起的字写着:‘庐山道人张陵再拜谒。’简文坚硬洁白,字的颜色是黄色的。
鱼豢的《魏略》说:明帝九龙殿前有一个玉井和精美的栏杆。
《高士传》说:管宁住的地方有一口井,有人来打水,有时男女混杂,有时争抢井水。管宁就多买了一些水桶,放在井边,等待他们打水。
《唐书》说:长庆年间,长安主簿郑翦负责修建太清宫御院。突然在院前西序看到一个穿白衣的老人说:‘这里下面有一口井,皇帝路过这里,你赶快填上。不然,罪责难逃。’郑翦非常害怕,立刻带领工人去看,那个地方已经陷下去几尺,挖开,就发现了一口古井。他惊讶地四处张望的时候,老人已经不见了。郑翦把这件事上报。皇帝来到宫中,群臣和供奉官在马前跳舞祝贺。皇帝下令翰林学士韦处厚记录此事,以表明其不同寻常。
《孟子》说:有作为的人就像挖井,挖了九轫(八尺)还不到泉水,就像废弃的井一样。(有作为,指的是仁义。轫,八尺,即使挖得深,也挖不到泉水。比喻有作为的人半途而废。)
《庄子》说:公孙龙向魏牟问道:‘我困住了百家的智慧,用尽了众人的口才,自以为达到了极致,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话,感到迷茫和不同,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公子牟笑着说:‘你难道没听说过那个住在井里的青蛙对东海的鳖说:“我在井边的枯枝上跳跃,进入那破烂的井壁;跳入水中就抓住岸边的石头,踩到泥里就脚踝没入;其他的虫子、螃蟹和蝌蚪,没有谁能比得上我。”而且,我独占了一壑之水,享受着井边的乐趣,这也算是极致了。先生为什么不时常来井边看看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了。于是他犹豫不决地退了回去,告诉海若说:“万里的距离,不足以形容它的广阔;千仞的高度,不足以探究它的深度。大禹的时候,十年里有九年洪水,但水并没有因此增加;汤的时候,八年里有七年旱灾,但山崖并没有因此减少。不为时间的推移所改变,这也是东海的大乐。”于是井边的青蛙听到这些,惊讶得不知所措,感到非常失落。
《墨子》说:在城墙上,每隔五十步就有一口井。
《范子》说:直的树木先被砍伐,甜井的水先被喝干。
《孙子兵法》说:地形多陷落和曲折的地方称为天井。
《墨子》说:两座舍屋共用一口井。
《抱朴子·内篇》说:临沅县有寥氏,他家世代长寿。后来子孙相继早逝,其他人搬进他们原来的宅子又恢复了长寿,才知道是宅子的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怀疑井中红色的水,于是挖掘井的左右,找到了古人埋藏的几十斛朱砂,朱砂的汁液流入井中,因此饮用这井水而得长寿。
《吕氏春秋》说:天下最美的井是昆仑山的井。
又曰:宋国丁氏没有井,经常一个人到外面打水。等到自己挖了井,很高兴地告诉别人:“我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传话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宋国君主,君主召见丁氏询问原因,他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到了一个人。”
《说苑》说:季桓子挖井时挖到了一个土罐,里面有羊。他问孔子,孔子说:“按照我所听说的,那不是狗,而是羊。树木的怪异是夔罔两,水的怪异是龙罔象,土地的怪异是棼羊,不是狗。”桓子说:“说得好!”
《管子》说:桓公将与管仲饮酒,十天斋戒,挖了新井并覆盖上柴草。注:新井用柴草覆盖,取其清洁,表示敬意。
《葛仙公传》说:葛仙公拿出几十钱,让人把井水扔进去,他从井上呼唤,钱又一一飞出井中,落入他的容器中。
《桂阳列仙传》说:苏躭对母亲说:“有客人来聚会,我本应成仙,现在被招去,违背了孝顺。今年疫病多,我听说这井水可以使人无恙,卖这水比孝顺更重要。”于是让客人随他离开。
《水经注》说:华林园的菜园中有一口古井,全部用玉石建造,用彩石做井口,玉石制作得非常精细,独独没有改变古色,光彩照人。
《异苑》说:兰陵昌虑县郳城有华山,山上有一口井,鸟巢在其中,鸟嘴金色而翅膀黑色,这种鸟出现就会有大水。井也不能看,看的人一年内就会死去。
又曰:广陵郡东界有两座黄公的坟墓,前面有一口井,井面宽几尺,每遇旱灾水不枯竭,有人在其中找到了铜釜和罐各一个。
又曰:谢晦,字宣明。住宅南路上有一口古井,元嘉二年,打水的人忽然看到三条龙非常清晰,路过的人去看,无不惊叹。有人跳进井里,才知道是砖砌成的龙形。
又曰:浔阳昙椿世居长沙,住宅中有一口古井,每到夜晚就听到像炮竹声,相传认为是龙在吼。
《风俗通》说:庞俭的父亲先逃走,他随母亲流离失所。后来回到乡里,挖井时得到了铜,他因此致富。后来他买了一个奴隶,说:“在堂上的,是我的妻子。”问他原因,奴隶说:“我妻子姓艾,字阿宏。您有黑痣,腋下有红记。”母亲说:“我丈夫。”于是他们结为夫妻。当时的人说:“挖井得到铜,买奴隶得到丈夫。”
又曰:庞俭挖井,得到了数万钱。
又曰:郄子路出行饮水,把钱扔进井里。
《续汉礼义志》说:夏至日,疏通井水更换水;冬至日,钻木取火更换火。
《淮南子》说:伯益挖井时,黄龙出现了。
《异物志》说:卢陵城中有一口井,井中有两种颜色的水,一半青色一半黄色,黄色的水像炭汁,煮出来的粥都是金色的,因此被称为金井。
《幽明录》说:山阴县九侯神山上有灵坛。坛前有一口古井,常常没有水。等到祈祷神灵,水就会涌出,供用足够后再渐渐停止。
《浔阳记》说:盆城是汉灌婴所筑。孙权经过此城,自己挖井,让人挖掘,找到了一口旧井,上面刻着:“颍阳侯所开,三百年当塞,不满百年,为当运者所开。”孙权很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井。江中的风浪,井水也会随之动荡。
《豫章记》说:厌源山西北余侔村五六里有洪井,传说那是洪崖先生挖的井。
《蜀都赋》说:蜀都有火井,火光在幽深的泉水中闪烁。注:蜀都有火井,想要取出火来,先要把家中的火投入井中,会发出隆隆的雷声,一会儿火就出来了,光芒照耀十里,用竹筒装起来,火光不会熄灭。
《博物志》说:临邛有火井,直径五尺,深二三丈,在县城南百里处。过去有人把竹木扔进去取火。诸葛丞相去看过,后来火势更加旺盛,用盆子放在井上,煮盐得到盐。后来用烛火扔进井中,就熄灭了。到现在也不再有了。
盛弘之《荆州记》说:随郡北界有庙乡,村南有一座重山,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老人相传,说这是神农出生的村庄。西边有一道深沟,周长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口井。相传神农出生后,九口井就自然形成了。又说:打一井的水,其他井的水也会动。因此把这个地方作为神农的社庙,每年都会祭祀。
《浔阳记》说:龙窟有深泉,泉边常见龙。曾经有人在水边洗铜碗,忽然浪涛涌起,铜碗不见了,这个人下水去追,出来后铜碗又不见了。后来的人看到龙把铜碗叼到城里的井边。
《幽明录》说:襄邑县南有濑乡老子庙,庙中有九口井,洁净斋戒的人进入,水温随人的心意变化。
《濑乡记》说:老子庙中有九口井,打一井的水,其他井的水也会动。
《广志》说:临邛有粉井,用这井水洗粉,会使粉更加光亮。
《嵩山记》说:少室山有云母井,出产云母。
《洛阳记》说:宫墙西边有两口铜井连接着御沟,名叫濛汜。
《羊头山记》说:卫青打败月氏,月氏有一口井,水色像酒,因此被称为酒井。
又曰:东阿城北门有一口大井,深七尺,煮盐可以得到胶,作为贡品。
又曰:雍丘县有神井,能兴起雾和冰雹,祭祀不断。
又曰:盘固山有一口大井,铜人曾经守护它,五十年涨一次水,水涌起数十丈,铜人每次都用手遮住,水就停止了。
又曰:零浦有二十四口盐井,其中一口出火,用筒子取出封闭,火焰可以燃烧万里而不熄灭。
又说:金龙井,在长安太极殿上,有金龙背负着山,还有金鹿卢。
《山海经》记载:昆仑山墟位于西北帝的下都,高达百仞,山面上有九个井,井的杆是用玉制成的。
《洞冥记》中提到:珠甜水离虞渊八十里,有甜溪水像蜜一样甜。东方朔游历此地,回来时带着几斛水献给皇帝。皇帝将水投入阴井,井中从此一直保持甜而寒冷,用来洗肉能使肌肤柔滑。瑶琨离玉门九万里,有碧草如麦,用它们来酿酒,味道像酒一样醇厚,看起来颜色像醉了,喝下一杯就能醉上三旬,喝甜水则随时醒酒。
又说:长安东边七百里有云山,山顶有井,云从井中升起,如果是土德王则出现黄云,火德王则出现赤云,水德王则出现黑云,金德王则出现白云,木德王则出现青云。
《荆州记》记载:风井,夏天有风从井中出来,冬天则风进入井中。
又说:益阳县有座山岗,山岗上有数百尺深的金井。传说中,以前有金人用杖敲打地面就形成了井。
王子年的《拾遗记》中提到:峻鍰山脚下有金井,上面有白色的气体环绕,井中有金桑树,树干细弱可以用来系绳。
又说:范蠡辅佐越国,积累千金,拥有万人的仆役。收集四海难得的货物,堆满了越国的都城,用来制造兵器,铜钱等物品堆积如山。有时将它们藏在井中,称为宝井。美丽的女子充满闺房,称为游宫。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
又说:频思之国的人都很强壮,脖子粗壮,不吃五谷,中午没有影子,喝桂浆和云露,用羽毛做衣服。头发粗大如丝,坚韧如筋,拉直可以到一丈长,放下就会自动缩成螺旋状。用这些头发编织成绳子,用来打捞丹井的水,很久才能得到一小杯水。水中有两只白蛙,翅膀展开,常常停在井上,仙人吃它们。到周王子晋来到井边窥视时,有青雀带着土杓递给他,王子晋取来喝了,就有雪花飘落,王子晋用衣袖接住雪花,雪花就停住了,白蛙变成了两只白鹤飞入云中。
又说:王傅以前家里很穷,挖井时得到一个铁印,上面刻着:‘出力工作,财富达到亿两,一土三田军门主。’结果他变得非常富有。永初中,用钱买官,做到中垒校尉。一土三田,是指‘垒’字。
《郡国志》记载:姑衍州有凉风井,井穴深不可测,常有微风,即使在盛夏也还要穿衣服。
又说:恒州经常挖井,得到白玉,方圆四尺,下面有石头,石头上有乌龟,长约二尺。
又说:连浑府姑衍州遥火山西有火井,深不可见底,热气上升,常常像微弱的闪电,用草烧它,烟和火就会从山上升起,好像火是从其他地方发出来的,所以名叫荧台。
又说:濮州姚墟有两个井,是舜井。把东西投入一个井中,另一个井的水也会动。在历山耕作,在雷泽捕鱼,就是这两个井。
又说:硖州宜阳山有风井,井穴大如瓮,夏天有风出来,冬天有风进去。
又说:朔州有神泉,人们唱歌说:纥真山头有神井,入地千尺,骨头都冻得冷。
又说:贵州有司命井,水一半甜一半淡,潜藏在江波之下,时满时虚,像潮水一样。
又说:衡山侯昙山,山中有溪流和神祠坛。坛旁边有石井,常常没有水,人们祭祀它时水就会出来,事情结束后水就会干。
又说:柳州过去在相岭西麓下有潮井,直径半亩,一天涌起三次,落下三次。
又说:尧井在汜水县东边十五里,汉高祖刘邦战败,项羽追赶他,他躲进这个井中得以幸免。看到井中有两只鸠鸟飞出,有蜘蛛网,因此得以幸免。
又说:济州穀城,是管仲的私人领地。现在城内有孔子的五口井。
又说:洪州庞源山,山上有个风雨池,说山高水深,水流冲击着树木,洒下来像风雨一样,说是洪崖的井。
又说:广州越井冈,也称越王井。说赵佗不小心把酒杯掉进井里,就浮出石门。所以诗中说‘石门通越井’。
又说:儋州氵公井与沦水相通,有人把竹子放在井口,沦水通过竹子进入。当地人称竹子为滔氵公,因此得名。
师旷问天老说:人家在忌讳的腊日杀生在堂上,有血光,这是第一件不吉利的事;井上种桃,桃花落在井中,这是第二件不吉利的事。
《天文志》记载:玉井四星,位于参宿的左脚下。水是吉祥的象征,王者如果清正,则玉井的水会涌出。
《符瑞图》记载:浪井是自然形成的,王者如果清正,则有仙人掌管。
《丹阳记》记载:句容县有沸井,也称沸潭。
《两京记》记载:醴泉坊,原名承明坊。开皇初年,修缮这个坊时,突然听到金石的声音,于是挖掘,得到七口甘泉浪井,饮用的人病愈,因此命名这个坊。
《水经注》说:襄国西石冈上有井,大小如车轮。《图志》说这是光武营库时挖掘的。《魏都赋》说:墨井盐池。注:邺西高陵有石墨井。
《岭表录》记载: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以前梁氏的女儿有美貌,石季伦担任交趾使时,用三斛珍珠买下了她。梁氏的居所中还有这口旧井。
《渚宫故事》说:江陵城东二十里有天井,周长二里,深度无法测量,干旱时祈祷它,就会下大雨。
《隋图经》说:常山唐县中山城西北角有一口大井,俗称赵母井。以前说‘醇酎千日’,就是这口井酿造的。后来用石头盖住,人们不敢打开,齐刺史博陵王济想打开它,就有云雾遮蔽,他害怕不敢打开。
魏文帝的诗说:两棵桐树生长在空井中,枝叶交错。
《白泽图》说:井神是吹箫的女子。
江文通的《井赋》说:挖穿千仞的深层土壤,建造玉砌的井壁,不用多长时间,既打水又淘井。
晋郭璞的《井赋》说:然后安装玉栏杆,砌上错综复杂的砖石,摇动辘轳,挥舞坚韧的绳索。
魏明帝的《猛虎行》说:两棵桐树生长在空井中,枝叶交错,泉水滋润着它们的根,乌云滋润着它们的枝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七-注解
井:井在古代不仅是取水的地方,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清洁、法度、生命之源等。在《释名》中,井被解释为清洁的泉水。在《风俗通》中,井象征着法制和节制,意味着通过井来规范人们的饮食行为,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井在《易》中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如井水清澈、井甃无咎等。
法也,节也:法在这里指的是规范、法则,节指的是节制、节度。这句话强调井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这句话表明井的存在是为了制定规则,让人们有节制地使用水资源,以避免资源的枯竭。
久不滞渫,涤为井泥:久不清理的井水会变得污浊,形成井泥。这里的“渫”指的是清理。
井渫不食:井水如果不清理,就不能食用。这里的“渫”同样指的是清理。
浚井:浚井即清理井水,使之清澈。
冽井:冽井指的是清澈且寒冷的井水。
甃聚砖,修井也:用砖块砌筑井壁,进行井的修缮。
井甃无咎:井壁用砖砌筑牢固,没有过错。
通也;物所通用也:井是通用的,意味着它可以为各种事物所使用。
五祀:五祀指的是古代民间祭祀的五种神灵,包括井。
伯夷作井:传说中伯夷创造了井。
黄帝作井:传说中黄帝创造了井。
八家一井:八户人家共用一口井。
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搬迁城市时,井的位置不变,象征着稳定和不变。
井洌寒泉:井水清澈且寒冷。
挈壶氏: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军队中的水井。
申叔展: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狂狡: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
辂:迎接、引导。
戎昭果毅:勇敢、果断。
瞽叟:古代传说中的盲人,这里指舜的父亲。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罗褒: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陈遵:西汉时期的人物。
元帝:西汉时期的皇帝。
成帝:西汉时期的皇帝。
王莽:西汉末年的权臣,后自立为帝。
符命:古代迷信中的一种预言,认为天命通过某种符瑞显现。
太后:古代皇帝的母亲或妻子。
宗广刘京:古代人物。
辛当:古代人物。
琅琊:古代地名。
耿恭:东汉时期的名将。
疏勒城:古代地名。
笮马粪汁:用马粪汁制成的饮料。
贰师将军:古代将领。
郭璞:晋代著名文学家、占卜家。
会稽:古代地名。
锺:古代的一种钟形器物。
勒铭:刻上铭文。
巴郡:古代地名。
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
延陵县:古代地名。
季子庙:古代庙宇。
庐山道人张陵:古代人物。
鱼豢:古代人物。
明帝:东汉时期的皇帝。
九龙殿:古代宫殿。
管宁:东汉时期的名士。
轫: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轫。
仁义: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
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以寓言和比喻的形式阐述哲学思想。
公孙龙:战国时期著名的辩者,以善于辩论著称。
魏牟:战国时期魏国的贵族。
玄井:深不见底的井,比喻深奥难测。
东海之鳖:寓言中的角色,代表有见识的人。
坎井:浅井,比喻见识短浅。
海若:寓言中的角色,代表有更高见识的人。
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著作,主要阐述墨家的思想。
备城:防御用的城。
范子: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作者。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抱朴子:《抱朴子》是晋代道士葛洪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寥氏: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家族。
昆仑之井:传说中的昆仑山上的井,象征美好。
宋丁氏: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家族。
说苑:《说苑》是西汉刘向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
季桓子: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国君。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管子:《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著作。
葛仙公: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仙人。
桂阳列仙传: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仙人传说。
苏躭: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人物。
水经注:《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
异苑: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杂记。
广陵郡:古代的行政区划。
谢晦: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人物。
风俗通: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风俗志。
庞俭: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人物。
续汉礼义志: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礼制志。
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异物志: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异物志。
幽明录: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志怪小说。
浔阳记: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地方志。
豫章记: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地方志。
蜀都赋:《蜀都赋》是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的一部赋。
博物志: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博物志。
盛弘之: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作者。
荆州记: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地方志。
龙窟: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地。
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广志: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志。
嵩山记: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地方志。
洛阳记: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地方志。
羊头山记: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部地方志。
雍丘县:古代的行政区划。
盘固山: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山。
零浦: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地。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神。
九侯神山: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山。
盆城: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城。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洪崖先生: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位仙人。
火井: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种井,能够取火。
盐井: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种井,能够产盐。
铜井: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种井,与铜有关。
神井: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某种井,具有神秘性质。
金龙井:传说中的井,位于西京太极殿上,有金龙负山,兼有金鹿卢,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尊贵。
昆仑山墟:《山海经》中提到的昆仑山,位于西北帝之下都,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着神秘和圣地。
玉杆:玉制的井杆,象征着高贵和纯洁。
虞渊:古代神话中的深渊,常用来比喻极远的地方。
甜溪水:《洞冥记》中提到的甜水,味道如蜜,象征着甘甜和美好。
丹井:指可以汲取丹药的井,常与仙境和仙药联系。
玉门:古代边关要塞,也指玉石产地。
碧草如麦:指一种碧绿色的草,可以用来酿酒。
云山:指有云雾的山,常与神秘和仙境联系。
土德王:古代五行思想中的土德之王,象征着土地和农业。
火德王:古代五行思想中的火德之王,象征着火和热情。
水德王:古代五行思想中的水德之王,象征着水和高洁。
金德王:古代五行思想中的金德之王,象征着金属和坚固。
木德王:古代五行思想中的木德之王,象征着树木和生长。
风井:指能够产生风的井,常与季节变化和自然现象联系。
金井:指用金建造的井,象征着财富和珍贵。
冈:山丘,高地。
金人:古代传说中的金人,常与神秘和财富联系。
峻鍰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与金井和白气有关。
金桑:古代传说中的金桑树,常与仙境和仙药联系。
瑶琨:古代传说中的美玉。
宝井:指藏有宝物的井,象征着财富和神秘。
游宫:指美丽的宫殿,常与富贵和权势联系。
桂浆云露:古代传说中的仙酒,常与仙境和长生不老联系。
羽毛为衣:古代传说中的服饰,常与仙人或异族联系。
白蛙:古代传说中的神蛙,常与仙人和长生不老联系。
青雀: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与仙人或神秘力量联系。
阴井:指阴暗的井,常与神秘和危险联系。
铁印:古代用来证明身份或权力的印章,常与地位和权力联系。
土三田:古代五行思想中的土地和田野,常与农业和丰收联系。
军门主:古代军事要塞的守卫者,常与权力和威严联系。
凉风井:指产生凉风的井,常与清凉和舒适联系。
白玉:古代传说中的美玉,常与珍贵和纯洁联系。
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与长寿和吉祥联系。
荧台:古代传说中的火台,常与火焰和神秘联系。
舜井:传说中的井,与古代帝王舜有关。
神泉:古代传说中的神泉,常与仙人和长生不老联系。
司命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司命神有关。
侯昙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与溪豪神祠坛有关。
潮井:指能够产生潮水的井,常与神秘和自然现象联系。
汜水县:古代地名,与汉高祖刘邦有关。
夫子五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管仲有关。
风雨池:古代传说中的池,与洪崖有关。
越王井:传说中的井,与越王赵佗有关。
氵公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沦水相通。
忌腊日:古代传统节日,常与祭祀和禁忌联系。
玉井四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常与王者的德行和祥瑞联系。
浪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王者的德行和祥瑞联系。
沸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热水和蒸汽联系。
醴泉坊:古代地名,与甘泉和健康联系。
石冈:古代地名,与井和光武有关。
墨井盐池:古代地名,与石墨和盐池联系。
绿珠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梁氏之女和石季伦有关。
天井:古代传说中的井,与天和神秘联系。
中山城:古代地名,与赵母井有关。
醇酎千日:古代传说中的美酒,与中山城和赵母井有关。
双桐生空井:古代传说中的景象,与自然和和谐联系。
吹箫女子:古代传说中的井神,常与美丽和神秘联系。
穿重壤之千仞:古代传说中的井的深度,与努力和坚韧联系。
玉甃之百节:古代传说中的井的结构,与精细和完美联系。
鼓辘卢:古代传说中的井的设施,与劳动和智慧联系。
挥劲索:古代传说中的井的操作,与力量和技巧联系。
冠玉槛:古代传说中的井的装饰,与华丽和尊贵联系。
甃鳞错:古代传说中的井的装饰,与精致和美丽联系。
猛虎行:古代传说中的诗篇,与猛虎和力量联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十七-评注
‘金龙井,西京太极殿上有之,金龙负山於上,兼金鹿卢。’此句描绘了金龙井的神秘与华丽,金龙负山象征着井水的神圣与尊贵,金鹿卢则增添了井的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神力的崇拜。
‘《山海经》曰:昆仑山墟,在西北帝之下都,高百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杆。’此段引用《山海经》中的描述,突显了昆仑山的神圣地位和九井的珍贵,玉杆则增添了井的神秘与高贵。
‘《洞冥记》:珠甜水去虞渊八十里,有甜溪水如蜜。东方朔游此水,还,将数斛以献帝。帝投阴井,井里遂恒甜而寒,洗肉肌理柔滑。’此段描绘了珠甜水的神奇功效,东方朔献水的故事也增添了井的神秘色彩。
‘《荆州记》: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此句描绘了风井的季节性变化,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又曰:长安东七百里有云山,山头有井,云从中出,若土德王则黄云出,火德王则赤云出,水德王则黑云出,金德王则白云出,木德王则青云出。’此段描绘了云山井的神奇现象,与王者的德行相联系,体现了古代对天命与德行的重视。
‘《郡国志》曰:姑衍州有凉风井,穴深不可测,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衣裘。’此段描述了凉风井的凉爽特性,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
‘又曰:恒州常穿井,得白玉,方四尺,下有石,石有龟,长二尺许。’此段描述了恒州井的特殊现象,白玉与石龟的出现增添了井的神秘色彩。
‘又曰:连浑府姑衍州遥火山西有火井,深不可见底,炎气上昇,常若微电,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其山,似火从他发,故名荧台。’此段描述了火井的奇特现象,火与烟的结合展现了井的神秘与威力。
‘又曰:濮州姚墟有二井,是舜井也。以物投一井,即二井水皆动。耕於历山,渔於雷泽,即此也。’此段讲述了舜井的神奇传说,舜井与耕渔的联系体现了古代对农业的重视。
‘又曰:朔州有神泉,人歌曰:纥真山头有神井,入地千尺绝骨冷。’此段描述了朔州神泉的神秘与寒冷,反映了古代对神泉的崇拜。
‘又曰:贵州有司命井,半甘半淡,潜涌江波,虚盈如势。’此段描述了司命井的神秘特性,半甘半淡的水质与江波的涌动展现了井的神秘与变化。
‘又曰:衡山侯昙山,山有溪豪神祠坛。坛旁有石井,常无水,人祀之即水出,事了即乾。’此段描述了衡山井的神奇现象,与祭祀仪式相联系,体现了古代对神灵的崇拜。
‘又曰:柳州昔相岭西麓下有潮井,广半亩,一日三涌三落。’此段描述了柳州潮井的奇特现象,一日三涌三落展现了井的神秘与变化。
‘又曰:尧井在汜水县东十五里,汉高祖败,项羽追之,入此井得免。见井中有双鸠飞出,有蜘蛛网,因而得免。’此段讲述了尧井的神奇传说,与汉高祖的故事增添了井的神秘色彩。
‘又曰:济州穀城,管仲私邑。今城内有夫子五井焉。’此段描述了济州穀城的夫子五井,体现了古代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又曰:洪州庞源山,山上有风雨池,言山高水深,流激着树,洒如风雨,云是洪崖之井。’此段描述了洪州庞源山的风雨池,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又曰:广州越井冈,一云越王井。云赵佗误坠酒杯於井,遂浮出石门。故诗云’石门通越井’是也。’此段讲述了越井冈的传说,与赵佗的故事增添了井的神秘色彩。
‘又曰:儋州氵公井与沦水通,有人以竹置井中口,沦水得之。俚人呼竹为滔氵公,因以为名。’此段描述了儋州氵公井的特殊现象,与沦水的联系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
‘师旷问天老曰:人家忌腊日杀生於堂上,有血光,一不祥;井上种桃,花落井,二不祥也。’此段描述了师旷对井的忌讳,反映了古代对井的敬畏与禁忌。
‘《天文志》曰: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水以符瑞,王者清净,则浪井出。’此段描述了玉井四星的位置与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对天象的观察与解读。
‘《符瑞图》曰:浪井者,不凿自成。王者清净,则有仙人主之。’此段描述了浪井的特性与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对王者德行的重视。
‘《丹阳记》曰:句容县有沸井,亦曰沸潭。’此段描述了句容县的沸井,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两京记》曰:醴泉坊,本名承明坊。开皇初,缮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掘,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此段描述了醴泉坊的来历,反映了古代对井水的重视与利用。
‘《水经注》云:襄国西石冈上有井,大如车轮。《图志》云此井光武营库所凿。《魏都赋》曰:墨井盐池。注:邺西高陵有石墨井。’此段描述了襄国西石冈上的井,反映了古代对井的利用与记录。
‘《岭表录》: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使,以珍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此段描述了绿珠井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对美貌与财富的向往。
‘《渚宫故事》云:江陵城东二十里有天井,周回二里,其深不测,旱而祷之,即大雨即至。’此段描述了江陵城的天井,反映了古代对神井的崇拜与利用。
‘《隋图经》云:常山唐县中山城西北隅有一大井,俗名赵母井。昔云’醇酎千日’,即是此井所酝。后以石盖之,人不敢开,齐刺史博陵王济欲开之,即有云雾隐蔽,惧不敢开。’此段描述了常山唐县中山城的赵母井,反映了古代对井的神秘与敬畏。
‘魏文诗曰:双桐生空井,枝叶自交加。’此句描绘了双桐生空井的景象,反映了古代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白泽图》曰:井神曰吹箫女子。’此段描述了井神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对井神的崇拜。
‘江文通《井赋》曰:穿重壤之千仞兮,构玉甃之百节,营之不日,既汲既渫。’此段描述了井的建造与使用,体现了古代对井的重视与利用。
‘晋郭璞《井赋》曰:尔乃冠玉槛,甃鳞错,鼓辘卢,挥劲索。’此段描述了井的结构与使用,体现了古代对井的精细设计与使用。
‘魏明帝《猛虎行》曰:双桐生空井,枝叶自交加,通泉浸其根,玄云润其柯。’此段描述了双桐生空井的景象,反映了古代对自然景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