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五-原文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又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於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

《礼记·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处台榭。

《左传》曰:夏启有钧台之飨。

又曰:宋平公筑台,妨於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黑居邑中。)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避燥湿寒暑,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为役?’讴者乃止。

又曰: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者。

又曰: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

又曰:有蛇自泉台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八月声,姜薨,毁泉台也。

《史记》曰:秦始皇作琅琊台,刊石颂德。

又曰:晋灵公造九层之台,孙息曰:’臣能累十二棋,加一鸡子於上。’公曰:’危哉!’息曰:’公造九层之台,三年不成,实危於此。’公乃止。

又曰:赵武灵王为野台以望齐中之山境。徐广注:野,一作望齐也。

又曰: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徐广曰:涪陵出丹也。)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谓其多,不可訾量。)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为筑女怀清台。

又曰:淮南王安立思仙台。

又曰: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谏曰:’昔楚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

又曰: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

又曰:子路闻蒯聩入,驰往,入城造蒯聩。蒯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蒯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蒯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又曰:汉武帝起柏梁台,高数十丈,悉以香柏,香闻数十里。

《汉书·郊祀志》曰:王莽篡位二年,好神仙事,以方士言起八风台於宫中。台成,作乐其上。

《史记》云: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孙卿言於帝曰:’仙人好楼居。’帝乃使卿持节候神,作通天台,高三十丈,雷雨悉在其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武帝祭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置祠具招仙人。祭天已,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所祭。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行宫望拜,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元凤间,台自毁,椽桷皆化为龙凤,随风雨飞去。《西京赋》云:’通天眇而竦峙,经百常而基擢,上班华以交纷,下刻峭而若削也。’

又《艺文志》:《曲台后仓记》七篇。如淳注曰:行礼射曲台,后仓为记,故曰《曲台记》。

又曰:赵武灵王建藂台於邯郸。

又曰:文帝尝欲作露台,计之直百金,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又曰:贰师击右贤王,召李陵,使为贰师将军辎重。陵召见武台,(师古曰:未央宫有武台也。)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于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军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曰:’无所事骑,(师古曰:犹言不事复骑也。)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上壮而拜之。

《后汉书》曰:永平初,马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初中名臣列将於云台,(云台在南宫。)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於帝曰:’何不画伏波像?’帝笑而不言。

《魏志》曰:《武纪》建安十五年,作铜雀台。十八年,作金虎台,又作冰井台。

《魏略》云:黄初五年,文帝东征,留郭后於永始台。霖雨,城楼多坏,有司请移止,后曰:’昔楚昭王出游,贞姜留渐台,江水至,使迎而无符,不去,卒没。今帝在远,未有急而便移止,奈何也。’

何晏《景福殿赋》曰:镇以崇台,实曰永始,复道重阁,猖狂是俟。

《吴志》曰:孙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忻。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醉堕台乃止。’张昭曰:’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权有惭色而罢。

《晋书》曰:汝南文成王亮大妃伏氏,尝以小病,祓於洛水,帝兄弟三人侍从,并持节鼓吹,震耀洛滨。武帝登凌云台望见,曰:’伏妃可谓富贵矣。’

又曰:范宁为豫章太守,大设庠序,遣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馀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又曰:凉张茂筑灵钓台,周轮八十馀堵,其高九仞。武陵人阎鲁夜叩门呼曰:’武公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鲁妖妄,请杀之。’茂曰:’吾信劳人。鲁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大府主簿马鲂曰:’今世难未夷,唯当弘尚道素,不宜劳役,崇饰台榭。比年已来,转觉众务日奢於往,每所经营,轻为雅权度,实非士女所望於明公。’茂曰:’吾过也。’命止作役。

崔鸿《十六国春秋·夏录》曰:赫连勃勃大破南凉傉檀於百井,杀众数万,以人头为京观,号曰髑髅台。

《韩子》曰:景公与晏子游少海,登柏寝之台,望其国曰:’美哉焕乎!后世将孰有之?’晏子曰:’其田氏乎!’曰:’寡人有国,如田氏有之,为之奈何?’对曰:’君若欲夺之,则近贤远不肖,治其烦乱,绥其刑罚,振贫穷,恤孤寡,行惠而好俭,民将归君。虽十田氏,其如君何?’

又曰:越王伐吴,先宣言:’吾闻吴王筑如皇之台,掘渊泉之池,罢苦百姓,剪财货以尽民力。余为民诛之。’

《幽明录》曰:海中有金台,出水百丈,结构巧丽,穷极神功,横岩云渚,竦曜星河也。

《晏子春秋》曰:景公起大台,岁寒,役者皆冻。晏子遂如台,执扑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阖庐以避燥湿寒暑,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国人皆以晏子助君虐也。晏子归而君令罢役。仲尼曰:’古之善为臣者,美名归之君,灾祸归之身。’

陆贾《新语》曰:楚灵王作乾溪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上。

《王孙子》曰:昔卫灵公坐重华之台,侍御数百,随珠照日,罗衣从风。仲叔御谏曰:’昔桀行此而灭,纣用此以亡。今四境内侵,诸侯加兵,土地日削,内宠无乃太盛欤!’公下席再拜,曰:’寡人过矣。’於是出宫女数百人,百姓大悦。子贡闻之,曰:’所谓能受谏也。’

《贾子》曰:翟王使使之楚,楚王夸之,飨於章华之台,三休,乃至。

《南雍州记》曰: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宅西有三间屋,基迹极高,云是孔明避水台。先有人姓董,居之,灭门;后无复敢有住者。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今宅院见在。

《楼观本记》曰:尹喜宅南山阜上,先馆舍即大夫观望之台也。昔老君於此山腾空,时人因号曰老子陵,盖非坟墓也。故《尔雅》云:’大陆曰阜,大阜曰陵。’此之谓矣。

《新序》曰:桀作瑶台,殚百姓之财。伊尹谏之,桀曰:’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日亡,吾亡矣。’

又曰:魏王将欲为中天之台,曰:’敢谏者死。’许绾入曰:’闻大王将为中天之台,愿加万亿。’王曰:’子何力能加?’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立七千五百里高;其趾当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五千里,王必愿为台,不起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万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食廪之输,以千万亿度。八千里之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台具者已备,乃可作。’王默然而罢。

又曰:纣为鹿台,十年乃成,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故天下叛。

沈怀远《南越志》曰:熙安县东南有圆冈,高十丈,四面为羊肠道。论者曰:’尉佗登此望汉而朝,名曰朝台也。’

裴渊《广州记》曰:尉佗筑台,以朝汉室。圆基千步,直峭百丈,累道登进,顶上三亩,朔望升拜,号为朝台。

戴延之《西征记》曰: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大城东北九里有许由台,高六丈,广三十步,长六十步。由耻闻尧让而登此山,邑人慕德,故立此台。

《管子》曰:囷仓寡而台榭繁者,藏不足以供其费。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

《三辅故事》曰:未央宫前有东山台、钓台,仓池中有渐台。

《韩诗外传》曰: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於门下,抱笔执牍,从之书过。简子与之居,无几而死。后与诸大夫饮於洪波之台,酒酣,泣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今舍死,吾亡无日矣。’

《说苑》:楚庄王与晋战,胜之,惧诸侯之畏已也。乃筑为五仞之台。台成而觞诸侯,诸侯请约,庄王曰:’我,薄德之人也。’诸侯请为觞,皆仰而曰:’将将之台,窅窅其谋,我言而不尚,诸侯伐之。’於是远者来朝,近者入宾。

又曰:齐景公为露寝之台,成而不適焉。柏常骞曰:’为台甚急,台成,君何为不適焉?’公曰:’然。枭昔者鸣,其声无不为也。吾恶之甚,是以不適焉。’柏常骞曰:’臣请禳而去之。’公曰:’何其?’对曰:’筑新室,为置白茅焉。’公使为室,置白茅焉。柏常骞夜用事。明日,问公曰:’今昔闻枭声乎?’公曰:’一鸣而不复闻。’使人往视之,枭当陛布翼伏地而死。

《家语》曰: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期谏,王怒,令尹子西驾於殿下曰:’今荆台之观,不可失也。’王喜,子西出从十里,还,引辔而止曰:’夫子期,忠臣也;若臣,谀臣也。愿王赏忠而诛谀也。’王乃还。

《五经异义》曰: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但有时台、囿台。

《归藏·夏后》曰:启筮,享神於晋之灵台,作璇台。

《山海经》曰:享神於大陵,而上钓台。

《老子》曰: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又曰:众人熙熙,如春登台。

伏滔《地记》曰:琅琊城东南十里有郎山,即古琅琊台也。

秦始皇二十八年,至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作琅琊台。

台赤孤山也,然高显出於众山之上,高五里,下周二十五余里。

山上垒石为台,石形如砖,长八尺,广四尺,厚尺半。

三级而上,级高三丈。

上级平敝二百馀步,刊石立碑,记秦功德。

汉武帝亦登此台。

《吴越春秋》曰:楚灵王立。

建章华之台,与群臣登焉。

王曰:”台美乎!”

伍举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克听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土木之崇高,虫镂之刻画,金石之清音,丝竹之凄唳,之为美。

昔先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败时务,官不易朝常。

今君为此台七年,国人怨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姓烦焉,诸侯忿怨,卿士讪讥,岂前王之年盛,人君之所美者乎?臣之诚愚,不知所谓也。

灵王纳之,即除工去饰,不游於台。

又曰:范蠡於东武山起游台其上,东南为司马门,立增楼冠其山巅,以为灵台。

起离宫於淮阳,中宿台在於高平,驾台在於成丘。

立苑於乐野,燕台在於石室,斋台在於襟山。

勾践之出游也,休息石台,食於冷厨。

又曰:吴王阖閤治宫室,立射台於安里,华池在平昌,南城宫在长乐。

阖闾出入游卧,秋冬治於城中,春夏治於姑胥之台;旦食〈鱼且〉山,昼游胥台;射於鸥陂,驰於游台,兴乐石城。

又曰:越得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

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分为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

乃使大夫种献之於吴王,曰:”东海役臣臣孤勾践使臣种,敢因下吏闻於左右,赖大王之力,窃为小殿,有馀材,再拜,献之.”

吴王大悦。

子胥谏曰:”王勿受。昔者桀为灵台,纣起鹿台,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五穀不熟,自取其灾,民虚国变,遂取灭亡。大王受之,后必为越所戮.”

吴王不听,遂受而起姑胥之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

行步之人,道死巷哭,不辍嗟嘻之声,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

贳於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

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

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

《吕氏春秋》曰:有娥氏有二佚女,为九成台,饮食必以献王。

《孙子》曰:”昔卫灵公坐重华之台,侍御数百,随珠照日,罗衣从风.”

戴延之《西征记》曰:官渡台,去清口泽六十里,魏武造也。

破袁绍於此。

杨龙骧《洛阳记》曰:凌云台,高二十三丈,登之见孟津。

邓德明《南康记》曰:雩都君山上有玉台,方广数丈,周回尽是白石柱,自然石覆,如屋形也。

四面多松杉,遥眺峨峨,向像羽人之馆。

风雨之后,景气明净。

颇闻山上有鼓吹之声,山都木客,为舞唱之节。

《述征记》曰:广阳门北,魏明帝流杯池犹有处所。

池西,平原懿公主第,有皇女台。

西南,刘曜垒。

垒西,曜试弩棚。

西北有斗鸡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五-译文

《尔雅》说:观察四周而高起的地方叫做台,(用土堆积成四方形。)有树木的叫做榭。

《释名》说:台,是支撑的意思;说的是用土堆筑得坚固高耸,能够自己支撑住。

《尚书》说:散布鹿台之财。

《毛诗》说:开始建造不要急,庶民子弟都来帮忙。这是指文王建造灵台的事情。

《新台》这首诗,是讽刺卫宣公的。卫宣公娶了伋的妻子,于河上建造新台来引诱她,国人对此很反感,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礼记·月令》中提到:五月,可以登高远望,可以住在台榭中。

《左传》说:夏启有钧台之宴。

《左传》又说:宋平公建造台榭,影响了农作物的收获。子罕请求等到农事结束后再建,但宋平公没有同意。建造者唱道:‘泽门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黑居邑中。)子罕听到后,亲自拿着鞭子去监督建造,鞭打那些不努力的人,说:‘我们这些小人,都有房子可以避暑避寒,现在君主为了建一台而不急于完成,怎么能作为劳役呢?’唱的人于是停止了。

《左传》又说:晋灵公不遵守君主的礼节,从台上射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

《左传》又说:楚子成章华之台,希望与诸侯一同登台。

《左传》又说:有蛇从泉台出来,进入国中,像先君那样在八月发出声音,姜氏去世,毁掉了泉台。

《史记》说:秦始皇建造了琅琊台,刻石颂扬自己的功德。

《史记》又说:晋灵公建造了九层的台,孙息说:‘我能堆十二颗棋子,再加上一个鸡蛋在上面。’晋灵公说:‘太危险了!’孙息说:‘君主建造九层的台,三年都建不成,实际上比这更危险。’晋灵公于是停止了。

《史记》又说:赵武灵王建造野台来望见齐国的山境。

《史记》又说:蜀地的寡妇清,她的祖先得到丹穴(徐广说:涪陵出丹。)并垄断了这种利益几代人,她的家产也多得无法估量。清是寡妇,能够守住家业,用财富自卫,没有被侵犯。秦始皇认为她是贞节之妇,为她建造了女怀清台。

《史记》又说:淮南王刘安建造了思仙台。

《左传》说:楚灵王建造了章华之台,伍举劝谏说:‘从前楚庄王建造匏居之台,高度不超过可以看到国家灾氛的地方,大小不超过可以容纳宴会的豆子。’

《史记》说:燕昭王在台上放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的人才,这被称为黄金台。

《史记》说:子路听说蒯聩进入城中,急忙前往,进入城池见到蒯聩。蒯聩和孔悝登上台,子路说:‘君主为什么要用孔悝!请让我杀了他。’蒯聩不听。于是子路想要烧毁台,蒯聩害怕,就让石乞、壶黡攻击子路,割断了他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帽带不能解。’他结好帽带而死。

《史记》说:汉武帝建造了柏梁台,高达数十丈,全部用香柏木建造,香气能飘散数十里。

《汉书·郊祀志》说:王莽篡位第二年,喜欢神仙之事,根据方士的建议,在宫中建造了八风台。台建成后,在上面演奏音乐。

《史记》说: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孙卿对武帝说:‘仙人喜欢住在楼台上。’武帝于是让公孙卿拿着符节等待神仙,建造了通天台,高三十丈,雷雨都在下面,距离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武帝在通天台上祭天,跳了三百个八岁的童女,摆设了祭祀用的器具来招引仙人。祭祀结束后,让人登上通天台,等待天神降临,天神已经降临到所祭祀的地方。如果看到大流星,就点燃烽火,然后前往行宫拜见,上面有承露盘,仙人手捧玉杯承接云端的露水。元凤年间,通天台自己毁坏了,椽子和桁架都变成了龙凤,随着风雨飞走了。《西京赋》说:‘通天台高耸而挺立,经过百丈而根基高耸,上面繁华交错,下面峭壁如削。’

《艺文志》中说:《曲台后仓记》七篇。如淳注解说:在曲台上举行礼仪和射箭,后仓记录下来,所以叫做《曲台记》。

《艺文志》又说:赵武灵王在邯郸建造了藂台。

《史记》说:汉文帝曾经想要建造露台,计算了一下,需要一百金,说:‘一百金,相当于中民十家的财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羞愧,还建造台干什么呢?’

《汉书》说:贰师将军攻打右贤王,召唤李陵,让他担任贰师将军的辎重。李陵被召见于武台,(师古说:未央宫有武台。)叩头自请说:‘我所带领的边防军,都是荆楚勇士和奇才剑客。他们力大无穷,射箭命中率高。我希望能够率领一支小队到兰于山南,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他们专门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皇帝说:‘将军为何这样要求?我发兵很多,没有骑兵给你。’李陵回答说:‘不需要骑兵,(师古说:就是不需要再次骑马。)我希望用步兵五千人涉过单于的领地。’皇帝认为他勇敢,于是任命了他。

《后汉书》说:永平初年,马援的女儿被立为皇后,显宗在云台(在南宫)画了建初年间的名臣和将领,因为皇后是马援的女儿,所以唯独没有画马援。东平王刘苍看到这幅画,对皇帝说:‘为什么不画伏波将军的形象呢?’皇帝笑着没有说话。

《魏志》说:《武纪》建安十五年,建造了铜雀台。十八年,建造了金虎台,又建造了冰井台。

《魏略》说:黄初五年,文帝东征,留下郭皇后在永始台。下雨,城楼很多损坏,官员们请求迁移,皇后说:‘从前楚昭王出游,贞姜留在渐台,江水到来时,派人去接而没有符节,她不去,最终溺亡。现在皇帝远行,没有紧急情况就迁移,怎么能这样做呢?’

何晏的《景福殿赋》说:用高台来镇守,实际上叫做永始,复道和重阁,是狂放之所。

《吴志》说:孙权在武昌,登上钓台,饮酒非常高兴。孙权让人用水洒向群臣,说:‘今天痛饮,醉倒台上为止。’张昭说:‘纣王建造了酒池肉林,长夜之饮,当时也认为是乐事,不认为是坏事。’孙权感到惭愧,于是停止了。

《晋书》说: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的大妃伏氏,曾经因为小病,到洛水边进行祓除仪式,皇帝的兄弟三人陪伴,都拿着符节和鼓吹,照耀着洛水之滨。武帝登上凌云台,看到这一幕,说:‘伏妃可以说是富贵了。’

《晋书》又说:范宁担任豫章太守,大力设立学校,派人去交州采集磬石,用来供应学校使用。改革旧制,不拘泥于常规。远近前来的人有一千多人,资助各种费用,全部出自私人收入。他还挑选了郡中四姓的子弟,都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五经。又建造了学台,其用途更加广泛。

《晋书》又说:凉州的张茂建造了灵钓台,周长八十多堵,高度九仞。武陵人阎鲁在夜间敲门呼喊说:‘武公派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劳民伤财去建造台呢?’姑臧令辛岩认为阎鲁妖言惑众,请求杀了他。张茂说:‘我确实劳民伤财。阎鲁称颂先君的命令,怎么能说是妖言呢!’大府主簿马鲂说:‘现在世道艰难,应当弘扬道德,不应该劳役百姓,过度装饰台榭。近年来,转觉得各种事务都比过去奢侈,每次经营,都轻视雅俗的权衡,这实际上不是士女们所期望的明公的行为。’张茂说:‘我错了。’命令停止建造台榭。

崔鸿在《十六国春秋·夏录》中记载:赫连勃勃在百井大败南凉傉檀,杀死了数万人,用人头堆成京观,称之为髑髅台。

《韩子》中记载:景公和晏子游历少海,登上柏寝之台,望着自己的国家说:‘多么美丽啊!后世将会有谁拥有它呢?’晏子回答:‘可能是田氏吧!’景公说:‘我有国家,就像田氏有国家一样,那我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如果您想要夺取它,那就亲近贤人,远离不肖之人,治理国家的混乱,减轻刑罚,救济贫困,照顾孤儿寡母,施行恩惠并喜好节俭,民众就会归附于您。即使有十个田氏,他们又能对您怎么样呢?’

《韩子》中还记载:越王攻打吴国,事先宣告说:‘我听说吴王建造了如皇之台,挖掘了渊泉之池,使百姓疲惫不堪,耗尽了民力。我将为民而诛杀他。’

《幽明录》中记载:海中有一座金台,高出水面百丈,结构精美,达到了极致的神功,横跨岩石和沙洲,闪耀着星辰的光辉。

《晏子春秋》中记载:景公建造了一座大台,正值严寒,建造者们都被冻得瑟瑟发抖。晏子就到台上,用鞭子抽打那些不努力的人,说:‘我是细小的人,都有房屋可以避寒暑,现在君主建造一座台却不能迅速完成。’国人因此认为晏子是在帮助君主虐待民众。晏子回来后,君主下令停止建造。孔子说:‘古代善于做臣子的人,美名归于君主,灾祸归于自己。’

陆贾在《新语》中记载:楚灵王建造了乾溪之台,高达百仞,想要登上它去触摸浮云,窥视天上的景象。

《王孙子》中记载:从前卫灵公坐在重华之台上,有数百名侍从,随珠照亮太阳,华丽的衣服随风飘动。仲叔进谏说:‘从前桀就是这样而灭亡的,纣也是这样而灭亡的。现在四境之内被侵犯,诸侯加兵,土地日益减少,宫中的宠妃恐怕太多了吧!’卫灵公从座位上站起来,再次鞠躬说:‘我错了。’于是他放出宫女数百人,百姓非常高兴。子贡听说了这件事,说:‘这就是所说的能够接受劝谏。’

《贾子》中记载:翟王派使者去楚国,楚王夸耀自己,在章华之台上宴请使者,使者休息了三次才到达。

《南雍州记》中记载:隆中诸葛亮的故居有一口旧井,现在已经干涸没有水了。盛弘之的《记》中说:宅西有三间房子,地基非常高,说是诸葛亮避水台。先前有姓董的人住在这里,全家被杀;后来没有人敢再住在这里。齐建武年间,有人修复井,发现了一个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的石头枕头,献给了晋安王。习凿齿还为这座宅子写了铭文。现在宅院还在。

《楼观本记》中记载:尹喜的宅子在南山的高阜上,原来的馆舍就是大夫们观望的台子。以前老子在这里山上腾空而去,当时的人因此称这里为老子陵,实际上不是坟墓。所以《尔雅》中说:‘大陆叫做阜,大阜叫做陵。’这就是这个意思。

《新序》中记载:桀建造了瑶台,耗尽了百姓的财富。伊尹劝谏他,桀说:‘我有天下,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太阳消失了,我就消失了。’

《新序》中还记载:魏王想要建造中天之台,说:‘敢劝谏的人死。’许绾进去说:‘听说大王将要建造中天之台,希望增加万亿。’魏王说:‘你有这样的能力吗?’许绾说:‘我听说天和地相距万五千里,现在大王如果将这个距离减半,那么台子的高度应该是七千五百里;它的底部应该是方圆八千里,足以覆盖大王的所有土地,不足以作为台子的底部。古代尧舜分封诸侯时,分封的范围是五千里,如果大王一定要建造这样的台子,不发动战争夺取诸侯的土地,即使分封的范围足够,也还不够,还需要再征伐四夷,得到一万八千里的土地,才足够作为台子的底部。材料堆积,人力众多,粮食的运输,需要亿万计算。八千里之外,都是耕种的土地,足以供应。台子准备好了,就可以建造了。’魏王沉默不语,最终放弃了建造。

《新序》中还记载:纣建造了鹿台,用了十年才建成,占地面积三里,高度千尺,可以俯瞰云雨,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县东南有一座圆形的山丘,高十丈,四面都是羊肠道。有人评论说:‘尉佗登上这座山丘望向汉朝,称之为朝台。’

裴渊在《广州记》中记载:尉佗建造了朝台,用来朝拜汉室。台基占地千步,直峭百丈,需要通过阶梯登上去,顶部有三亩地,每月的朔望之日,皇帝会登上台子祭拜,称之为朝台。

戴延之在《西征记》中记载:许昌城,原本是许由居住的地方,城东北九里有许由台,高六丈,宽三十步,长六十步。许由因为羞于听到尧让位的事而登上这座山,当地的人仰慕他的德行,因此建造了这座台。

《管子》中记载:仓库少而台榭多,藏货不足以支付费用。台榭相望,上下之间会产生怨恨。

《三辅故事》中记载:未央宫前有东山台、钓台,仓库池中有渐台。

《韩诗外传》中记载:赵简子有一个臣子叫周舍,站在门口,抱着笔和竹简,跟随他记录。赵简子和他住在一起,不久后周舍就死了。后来赵简子和众大夫在洪波之台上喝酒,酒喝得正酣时,周舍哭着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的唯唯诺诺,不如周舍的直言不讳。现在周舍死了,我离死不远了。’

《说苑》中记载:楚庄王和晋国作战,取得了胜利,担心诸侯会害怕自己。于是建造了一座五仞高的台子。台子建成后,楚庄王设宴款待诸侯,诸侯请求结盟,楚庄王说:‘我是一个道德浅薄的人。’诸侯请求为他干杯,都仰头说:‘这是将将之台,深不可测的计谋,我们说的话都不被重视,诸侯们要来攻打我们。’于是远方的诸侯前来朝拜,近处的诸侯成为宾客。

《说苑》中还记载:齐景公建造了露寝之台,建成之后却没有去住。柏常骞说:‘建造台子很急迫,台子建成了,君主为什么不去住呢?’景公说:‘是的。以前有枭鸟在叫,它的声音无处不在。我非常讨厌它,所以不去住。’柏常骞说:‘我请求用仪式来驱除它。’景公问:‘怎么做呢?’柏常骞回答说:‘建造新房子,放置白茅草。’景公派人建造了房子,放置了白茅草。柏常骞在夜间进行仪式。第二天,景公问:‘现在还听到枭鸟的叫声吗?’景公说:‘只叫了一次就不再响了。’派人去看,枭鸟就在台阶下展开翅膀趴在地上死了。

《家语》中记载:楚王想要游览荆台,司马子期劝谏,楚王很生气,令尹子西在殿下驾车说:‘现在荆台的景观,不可错过。’楚王很高兴,子西出去走了十里,回来后,拉住马绳停下来说:‘夫子期是忠臣;而我,是谄媚之臣。希望君主奖赏忠臣而惩罚谄媚之臣。’楚王于是返回。

《五经异义》中记载:天子有三座台:灵台,用来观测天文;时台,用来观测四时的变化;囿台,用来观测鸟兽鱼鳖。

《归藏·夏后》中记载:启在晋之灵台进行占卜,祭祀神灵,建造了璇台。

《山海经》中记载:在大的陵墓上祭祀神灵,然后登上钓台。

《老子》中记载:九层之台,起于堆土。

《老子》中还记载:众人熙熙攘攘,就像春天登台一样。

伏滔的《地记》记载说:琅琊城东南十里有座郎山,那里就是古代的琅琊台。秦始皇二十八年,来到琅琊,非常高兴,停留了三个月,建造了琅琊台。台子建在红色的孤山上,但是它的高度在众山之上显得非常突出,高达五里,周长超过二十五里。山上用石头垒砌成台,石头形状像砖,长八尺,宽四尺,厚一尺半。台上分为三级,每级高三丈。最上面的一级平坦宽敞,有二百多步,人们在石头上刻字立碑,记录秦朝的功绩和德行。汉武帝也曾登上这座台子。

《吴越春秋》记载说:楚灵王即位后,建造了章华台,与群臣一起登台。王说:‘台子很美啊!’伍举说:‘我听说国君以得到民众的宠爱为美,以使民众安居乐业为乐,以能够听取意见为聪明,以能够远见为明智,而不是以土木建筑的崇高,虫蛀的雕刻,金石的清音,丝竹的凄凉为美。过去先王庄王建造的匏居台,高度不超过可以望见国都的气氛,大小不过容纳宴会的豆子,木材不妨碍守备,使用不麻烦官府,民众不耽误农时,官员不改变朝常。现在君王为此台花费了七年,国人都怨恨,财力用尽,年成败坏,百姓疲惫,诸侯怨恨,官员们讽刺,这难道是前王的盛世,国君所追求的美吗?我的真心愚昧,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灵王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停止了工程,拆除了装饰,不再游逛在台上。

《吴越春秋》又记载说:范蠡在东武山上建造了游台,台子东南方是司马门,在山顶上建造了增楼,作为灵台。在淮阳建造了离宫,中宿台位于高平,驾台位于成丘。在乐野建立了园林,燕台位于石室,斋台位于襟山。勾践出游时,在石台上休息,在冷厨进餐。

《吴越春秋》还记载说:吴王阖闾修建了宫室,在安里建立了射台,华池位于平昌,南城宫位于长乐。阖闾出入游历,秋冬在城中,春夏在姑胥台上;早上在鱼且山吃饭,白天在胥台上游玩,在鸥陂射箭,在游台上驰骋,在石城中寻乐。

《吴越春秋》又记载说:越国得到了一对神木,直径二十围,长度五十寻,阳面是花纹梓木,阴面是楩柟木。工匠们精心制作,用圆规和绳子测量,雕刻成圆转的形状,雕刻磨砺,分成红黑两种颜色,画上花纹,用白玉装饰,用黄金雕刻,形状像龙蛇,光彩照人。越王派大夫种献给吴王,说:‘东海的臣子孤勾践派我来,冒昧地向大王报告,依靠大王的力量,我私自建造了一座小殿,还有一些剩余的材料,再拜,献上。’吴王非常高兴。子胥劝谏说:‘大王不要接受。过去夏桀建造了灵台,商纣王起造了鹿台,阴阳失调,寒暑不正常,五谷不成熟,自己招来了灾祸,国家空虚,人民流离失所,最终导致灭亡。大王接受它,以后一定会被越国所杀。’吴王不听,接受了木材,开始建造姑胥台。三年聚齐了材料,五年才建成,高达二百里。行路的人在路上死去,街巷中哭泣声不断,叹息声不绝,民众疲惫,士兵苦战,人民生活艰难。

《帝王世纪》记载说:周赧王虽然身处天子的位置,但被诸侯侵犯逼迫,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向民众赊欠,无法归还,于是登上台子躲避。因此周人将这座台子命名为逃债台。这就是洛阳南宫的簃台。

《吕氏春秋》记载说: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她们建造了九成台,饮食都要献给王。

《孙子》记载说:‘过去卫灵公坐在重华台上,侍从有几百人,随珠的光芒照耀着太阳。’

戴延之的《西征记》记载说:官渡台距离清口泽六十里,是魏武帝曹操建造的。在这里击败了袁绍。

杨龙骧的《洛阳记》记载说:凌云台高二十三丈,登上可以望见孟津。

邓德明的《南康记》记载说:雩都君山上有一座玉台,方圆数丈,周围都是白色的石柱,自然形成的石顶,像屋子的形状。四面有很多松树和杉树,远远望去,高耸入云,像是羽人的馆舍。风雨过后,景象明亮清澈。听说山上有鼓吹的声音,山都木客,跳舞唱歌。

《述征记》记载说:广阳门北,魏明帝的流杯池还有遗址。池西是平原懿公主的宅邸,有皇女台。西南是刘曜的堡垒。堡垒西边是刘曜试弩的棚子。西北有斗鸡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五-注解

台:台是一种高台建筑,通常用于观景、祭祀或军事目的。在古代,台通常是用土堆筑而成,四面高起,可以俯瞰四周景色。

榭:榭是台的一种,但比台更为轻巧,通常是在台上建造的木结构建筑。

持:在《释名》中,持的意思是支撑,这里指台是用土堆积而成,能够支撑其自身的重量。

散鹿台之财:《尚书》中提到的鹿台,是古代的一种高台,这里指的是在鹿台上聚集的财富。

灵台: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的台观。

新台:《新台》是《诗经》中的一篇,讲述的是卫宣公纳伋之妻,并在河上建造新台的故事。

台榭:古代的台观和楼阁。

钧台之飨:钧台是夏启时期的一座台,这里的飨指的是宴会。

泽门之晳:泽门是地名,晳指的是黑,这里指子罕居住在邑中。

野台:野台是一种用于望远的台,这里指赵武灵王为望齐中之山境而建的台。

丹穴:丹穴是指产丹的地方,这里指蜀寡妇清的家族世代经营丹穴。

女怀清台:女怀清台是为纪念蜀寡妇清而建的台。

思仙台:思仙台是淮南王安为追求仙境而建的台。

章华之台:楚国的台观。

黄金台:黄金台是燕昭王为吸引天下士人而建的台,因其价值昂贵而得名。

子路:子路是孔子的弟子,这里提到的故事是关于子路和蒯聩的。

柏梁台:柏梁台是汉武帝所建的高台,用香柏木建造。

八风台:八风台是王莽所建的高台,用于祭祀和祈求神仙。

通天台:通天台是汉武帝所建的高台,用于祭祀天神。

曲台:曲台是古代用于举行仪式和射箭的台。

藂台:藂台是赵武灵王在邯郸所建的高台。

露台:露台是一种露天的高台,这里指汉文帝想要建造的台。

武台:武台是未央宫中的一座台。

云台:云台是南宫中的一座台,这里指马援女立为皇后时,显宗在云台上画建初中名臣列将。

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所建的高台,位于邺城。

金虎台:金虎台是曹操所建的高台,位于邺城。

冰井台:冰井台是曹操所建的高台,位于邺城。

永始台:永始台是郭后居住的台。

景福殿赋:景福殿赋是何晏所作的赋,描述了景福殿的壮丽。

钓台:古代的一种台观。

凌云台:凌云台,位于洛阳,高二十三丈,可以远眺孟津。

豫章太守:豫章太守是范宁的官职,他在豫章太守任上做了很多有益于教育的事情。

灵钓台:灵钓台是凉张茂所建的高台。

姑臧令:姑臧令是辛岩的官职,他在姑臧令任上处理了阎鲁的事情。

大府主簿:大府主簿是马鲂的官职,他在大府主簿任上对凉张茂的决策提出了反对意见。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以勇猛著称。

南凉傉檀:南凉国的君主,与赫连勃勃有多次战争。

百井: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京观:古代战争中,以战死者的人头堆砌成的高台,用以展示战功。

髑髅台:以战死者的人头堆砌成的京观。

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少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柏寝之台:齐国的一座台观。

田氏:春秋时期齐国的世家大族,后来取代了姜姓的齐国。

越王: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

吴王: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

如皇之台:吴王所建的高台。

渊泉之池:深泉。

幽明录:古代志怪小说集。

金台:传说中的海上仙台。

大台:高大的台观。

阖庐:古代建筑中用来避暑、避湿、避寒、避暑的亭阁。

新语:西汉初年政治家陆贾所著的一部政治论文集。

楚灵王:楚灵王,即熊虔,春秋时期楚国君主。

乾溪之台:楚灵王所建的高台。

重华之台:卫灵公所居之台。

随珠照日:形容宝物之珍贵。

罗衣从风:形容服饰华美。

仲叔御谏:卫灵公的臣子。

翟王:古代国家或部落的君主。

隆中诸葛亮故宅: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居。

孔明避水台:诸葛亮为避水患而建的台观。

尹喜宅南山阜上:道家创始人老子弟子尹喜的居所。

老子陵:老子升仙的地方。

大陆:广大的陆地。

阜:小山丘。

陵:大土山。

瑶台:古代传说中的仙台。

伊尹:商汤的大臣,辅佐商汤建立商朝。

魏王:古代国家或部落的君主。

许绾:魏王的臣子。

中天之台:魏王想要建造的高台。

尉佗:南越国的建立者。

朝台:古代用来朝见君主或举行仪式的台观。

许昌城:古代城市名。

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囷仓:古代的仓库。

仓池:古代的仓库和池塘。

渐台:古代的一种台观。

周舍:春秋时期赵简子的臣子。

洪波之台:赵简子所建的台观。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

五仞之台:楚庄王所建的台观。

露寝之台:齐景公所建的台观。

枭:一种猛禽,常用来比喻恶人。

司马子期:楚王的臣子。

荆台:楚王想要游览的台观。

时台:古代用来观测四时变化的台观。

囿台:古代用来观测鸟兽鱼鳖的台观。

启:夏朝的开国君主。

璇台:古代的一种台观。

大陵:大土山。

九层之台:形容非常高的台观。

累土:堆积土石。

熙熙:热闹繁华的样子。

琅琊城:琅琊城是古代齐国的一个重要城池,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镇。

郎山:郎山,又称琅琊台,是古代琅琊城东南的一座山,因秦始皇曾在此建造琅琊台而得名。

琅琊台:琅琊台是秦始皇时期在琅琊城东南的郎山上建造的一座台,用于观测天文、军事等。

秦始皇: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汉武帝:汉武帝,即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伍举:伍举,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以直言进谏著称。

庄王: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

范蠡: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辅佐勾践灭吴。

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曾灭吴国。

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

神木:神木,指非常珍贵的树木,常用于建造宫殿、台阁等。

周赧王:周赧王,即姬延,战国时期周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有娥氏:有娥氏,传说中古代的一个部族。

九成台:九成台,传说中有娥氏为二佚女所建的高台。

卫灵公: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

魏武:魏武,即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官渡台:官渡台,位于官渡,是曹操建造的台。

雩都君山:雩都君山,位于南康,山上有玉台。

皇女台:皇女台,位于洛阳,是平原懿公主的居所。

刘曜:刘曜,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君主。

斗鸡台:斗鸡台,用于斗鸡活动的台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五-评注

伏滔《地记》开篇即点明琅琊台的历史地位,琅琊台不仅是秦始皇所建,更是汉武帝所登之地,体现了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台赤孤山也,然高显出於众山之上’一句,描绘了琅琊台的高耸和独立,象征着权力的至高无上。‘山上垒石为台,石形如砖’等句,细致地描述了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刊石立碑,记秦功德’则是对秦始皇功绩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功绩的重视。

《吴越春秋》中,楚灵王建章华之台的故事,通过伍举的劝谏,揭示了古代帝王对于土木之工的态度。伍举的言论‘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等,强调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在于民生,而非土木之盛。‘昔先庄王为匏居之台’等句,通过对比,展示了先王节俭爱民的形象,与楚灵王的奢侈形成鲜明对比。

范蠡于东武山起游台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东南为司马门,立增楼冠其山巅’等句,描绘了游台的宏伟和精致,反映了古代建筑艺术的水平。‘勾践之出游也,休息石台,食於冷厨’则体现了古代帝王对游憩生活的追求。

吴王阖闾治宫室的故事,通过‘阖闾出入游卧,秋冬治於城中,春夏治於姑胥之台’等句,描绘了吴王阖闾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帝王的生活情趣。

越得神木一双的故事,通过‘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等句,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吴王大悦’与‘子胥谏曰’的对比,反映了古代帝王与臣子的不同观点,以及古代政治的复杂性。

《帝王世纪》中周赧王逃债台的故事,通过‘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等句,揭示了古代帝王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则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总结。

《吕氏春秋》中有关有娥氏二佚女的故事,通过‘为九成台,饮食必以献王’等句,展现了古代帝王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礼仪的重视。

《孙子》中卫灵公坐重华之台的故事,通过‘侍御数百,随珠照日,罗衣从风’等句,描绘了古代帝王的奢华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威严。

戴延之《西征记》中官渡台的故事,通过‘破袁绍於此’等句,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

杨龙骧《洛阳记》中凌云台和雩都君山玉台的故事,通过‘登之见孟津’和‘遥眺峨峨,向像羽人之馆’等句,描绘了古代建筑的雄伟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述征记》中广阳门北魏明帝流杯池和皇女台的故事,通过‘池西,平原懿公主第,有皇女台’等句,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宫室和宫廷生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