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四-原文
○苑囿
《风俗通》曰:苑,蕴也;言薪蒸所蕴积也。
又曰:囿者,畜鱼鳖之处也。囿,犹有也。
《说文》曰:苑有园曰囿,一曰养禽兽曰囿。
《毛诗·文王·灵台》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左传·僖上》曰: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蔡人嫁之。
又《成下》曰:十八年秋,筑鹿囿,书,不时也。
又曰:冬,筑郎囿。书,时也。季子欲速成,叔孙昭子曰:’焉用速成?其以剿民也。无囿犹可,无民其可得乎?’
又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注:皆囿名也。
《毛苌诗注》曰:囿,所以养禽兽,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
《大戴礼》曰:正月,祭韭囿。
《周官》曰:囿人,掌囿游之兽禁。郑玄注云:囿,游囿之离宫。小苑,游观处也。禁者,其蕃卫也。囿游之兽,游牧之兽也。
《史记》曰:汉二年,东略地,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民田之。
又《滑稽传》曰:秦始皇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於其中,寇从东方来,令兽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又:萧相国请曰:’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田苑中。’上大怒曰:’相国多受民财,乃为民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数日,王卫尉侍,曰:’便於民而请,真宰相事。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上自击之,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已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陛下何疑?’於是使持节赦出何,徒跣谢。上曰:’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耳。’
《汉书》曰:武帝好微行,后南山下乃知帝微行数出也,然尚迫於太后,未敢远出。丞相御史知旨,乃使右辅都尉徼循长杨以东,右内史发小民供待会。后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一十二所,中休更衣,(师古曰:宣曲,宫名,在昆明池西。)投宿诸宫,长杨、五柞、倍杨、宣曲尤幸。於是上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待诏能用算者二人,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堤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师古曰:郎者,堂下周屋也。)弋猎之处,恐不广也。如今不为变,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以势厔、鄠、杜乎!奢侈起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产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师古曰:原,本也。言说不能尽其根本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足仰也。又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穀,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又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苏林曰:堤,限也。舆,乘舆也。不敢斥天子,故言舆也。张晏曰:一日之乐,谓田猎也。无堤之舆,谓天子富贵无堤限也。)是其不可三也。故务苑囿之大,祇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叛,(应劭曰:纣于宫中设九市。)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而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庶人。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元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祗,威护其宜,天下大安,是谓太平。三阶不平,则五神乏祀,日有蚀之,水润不浸,稼穑不成,冬雷夏霜,百姓不宁,故治道倾,天子行暴令,好兴兵甲,修宫室,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奄奄。疏,阔也,以孝武皆有此事,故朔为陈之。)以观天变,不可不省。’是日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
又曰:武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皆宫观名。)八九月中,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旦入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骛禾稼秔稻之地,民皆号呼骂詈也。
又曰:宣帝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三辅黄图》云在杜陵。
又曰:元始元年,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
又曰:枚乘说吴王曰:’汉上林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又曰:房太子既冠就宫,为立博望苑,以通宾客。
范晔《后汉书》曰:永初六年春正月庚申,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如昌三苑,又令益州置万岁苑,犍为置汉平苑。
又曰:延熹二年初,造昆阳苑,置丞尉。
又曰:安帝永初元年,以广成游猎地假与贫民。广成,苑名。在汝州。
又曰:灵帝光和三年,作罼圭灵昆苑。(毕圭苑有二,东圭周一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西苑周三千三百步,在洛阳宣平门外。)
又曰:灵帝光和五年,始制置圃囿,以宦者为令。
又曰:杨赐为少府光禄勋,代刘郃为司徒,帝欲造毕圭灵琨之苑,赐上疏谏曰:’窃闻使者并出,规度城南人田,欲以为苑。昔先王造苑囿,裁足以修容三驱之礼,薪莱刍牧,皆悉往焉。先帝之制,左补鸿池,右作上林,(鸿池在洛阳东,上林在西。)不奢不约,以合礼中。今猥规郊城之地,以为苑囿,坏沃衍,废田园,驱居人,畜禽兽,殆非所谓若保赤子之义。今城外苑已有五六,(阳嘉元年起西苑,延熹三年造显阳苑,《洛阳宫殿名》有平乐苑、上林苑,桓帝延熹元年置鸿德苑。)可以逞情意,顺四时也,宜惟夏禹卑宫,太宗露台之义,以慰下人之劳。’书奏,帝意欲止,以问侍中任芝、中常侍乐松等,曰:’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为小;齐宣七十里,人以为大。今与百姓共之,无害於政也。’帝悦,遂令筑苑。
《汉官典职》曰:宫内苑聚土为山,十里九阪,种奇树,育麋鹿麑麂,鸟兽百种,激上河水,铜龙吐水,铜仙人衔杯,受水下注,天子乘辇,游猎苑中。
《汉旧仪》曰:上林苑中广长三百里,置令、丞、左右尉,苑中养百兽。天子遇秋冬猎射苑中,取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又曰:武帝时,使上林苑中官奴婢,及天下民贫赀不满五十万徙置苑中,人日五钱,到元帝得七十亿万,以给军击西域。
《续汉书·献帝纪》曰:昭宁元年,董卓住兵屯阳苑,使者就拜司空。
《续汉书·百官志》曰: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主苑中禽兽。
《东观汉记》曰:桓帝延熹元年,初置鸿德苑。
张璠《汉记》曰:梁冀多规苑囿,西至弘农,东至荥阳,南入鲁阳,北到河淇,周旗十里。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赵王八年春正月,立桑梓苑於襄国。
又《后燕录》曰:慕容熙筑龙腾苑,广袤十馀里,役徒二万人。又起景灵山苑,内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又起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门相交;凿天河渠引入宫。
《晋宫阁名》曰:洛阳有洪德苑、灵昆苑、平乐苑。
《河南十二境簿》曰:河南县有鹿子苑,洛阳城西有桑梓苑。
《孟子》曰:齐宣王问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何其大也?’孟子曰:’犹以为小也。’王曰:’寡人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刍荛、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宜矣。王之囿,杀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是以四十里为穽于国中也。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吕氏春秋》曰:昔先王之为苑囿园池,足观望劳形而已矣,非好侈,节乎性也。
陶季直《京都记》曰:覆舟山,周回二十里,有林名白水苑。
又曰:建康县北,吴朝为桂林苑。
《南朝宫苑记》曰:乐游苑,在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起正阳、林光等殿。
又曰:桂林苑,在落星山之阳。《吴都赋》云’数军实于桂林之苑’,即此也。
又曰:芳林苑,一名桃花园,本齐高帝旧宅,在废东府城东边秦淮大路北。齐王融作《曲水诗》序载’怀平浦乃睠芳林’,即此也。
又曰:南苑,在台城南凤台山。宋孝武以南苑地给张永,云’且给三百年,期讫更启’,即此也。
《渚宫故事》云:湘东王於子城中造湘东苑,穿地构山,长数百丈,植莲蒲,缘岸杂以奇木。其上有通波阁跨水为之。南有芙蓉堂,东有禊饮堂,堂后有隐士亭。北有正武堂,堂前有射堋、马埒。其西有乡射堂,堂安行堋,可得移动。东南有连理,太清初生此连理,当时以为湘东践祚之瑞。北有映月亭、修竹堂、临水斋。前有高山,山有洞石,潜行宛委二百馀步;山上有阳云楼,极高峻,远近皆见;北有临风亭、明月楼、颜之推云’屡陪明月宴’,并将军扈义熙所造。
《三辅黄图》曰:宫二、观十四,在甘泉苑垣内。甘泉苑起仙人观。
石虎《邺中记》曰:邺城西三里桑梓苑,有宫临漳水,凡此诸宫皆夫人、侍婢。又并有苑囿养獐鹿雉兔虎,数游宴其中。
《西京杂记》曰:庐陵王胥有勇力,恒於别囿学格熊罴,后遂能空手搏之。
又曰: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
又曰: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
又曰: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白室山,山上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宫馆相连,延亘数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靡不毕备。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韩子》曰:秦大饥,应侯请发五苑果枣栗以活民,王曰:’秦法,赏有功,诛有罪。今发五苑,是有功无功俱赏也。’
《礼稽命微》曰:外内之制,各得其所;四方之事,无有畜滞,则麒麟游囿,六畜繁多,天苑有德星应。
《白虎通》曰:苑囿所以在东方何?苑囿,养万物者也,东方所以生也。
《战国策》曰:张仪说韩王曰:’大王不助秦,鸿台之宫,乐林之苑,非韩之有也。’
《拾遗记》曰:黄帝为养龙之囿。
《洞冥记》曰:北及玄阪,云空同七十万里,日月不至,其地自明,有紫河万里,流沫千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茂也。北有溃阳之山。有兔如鼠能飞,毛色光如漆,以脑和丹食则不死。帝使放兔於昭祥苑,苑在甘泉宫西,周千里,万国献异物,皆集此中。
《三辅黄图》曰:甘泉苑起仙人观,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里,入右扶风,周回五百四十里。
《两京记》曰:东宫有九殿。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有四面监,分掌宫中种植及修缉,又置苑总监都统,并属司农寺。
又曰:东都苑,隋曰会通苑,又改为芳华。
又曰:神都苑,周回一百二十六里,东面七十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四里。
司马相如《封禅文》曰: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四-译文
《风俗通》说:苑,是指蕴藏;说的是柴草蒸汽所蕴积的地方。
又说:囿,是养鱼鳖的地方。囿,就像是有的意思。
《说文》说:苑有园曰囿,一说是养禽兽的地方叫囿。
《毛诗·文王·灵台》说:国王在灵囿,雌鹿和鹿鹿在那里休息。
《左传·僖上》说:齐侯和蔡姬在囿中乘船,船摇公,公害怕脸色变了,禁止他们,但他们不听。公生气,回家时还没有结束。蔡人嫁给了他。
又《成下》说:十八年秋天,建造鹿囿,记录下来,是因为不合时宜。
又说:冬天,建造郎囿。记录下来,是因为合时宜。季子想要快点完成,叔孙昭子说:‘为什么要急于完成?这是为了损害百姓。没有囿还可以,没有百姓怎么可以?’
又说: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注:都是囿的名字。
《毛苌诗注》说:囿,是用来养禽兽的,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
《大戴礼》说:正月,祭祀韭囿。
《周官》说:囿人,掌管囿中的游兽禁令。郑玄注云:囿,是游囿的离宫。小苑,是游玩的地方。禁令,是指它们的防御。
《史记》说:汉二年,向东扩张领土,所有的旧秦苑囿园池,都让百姓耕种。
又《滑稽传》说:秦始皇想要扩大苑囿,东到函谷关,西到陈仓。优旃说:‘好。在里头多放些禽兽,敌从东方来,让禽兽去触它们就足够了。’始皇因此停止了。
又:萧相国请求说:‘上林中有许多空地,希望允许百姓在上林苑中耕种。’皇帝非常生气说:‘相国多收了百姓的财物,竟为百姓请求我的苑囿。’于是让廷尉给萧相国戴上刑具。
数日后,王卫尉侍候,说:‘对百姓有利就请求,这是真正的宰相职责。陛下抵抗楚国数年,陈豨黥布反叛,陛下亲自出征,当时相国守关中,稍微动摇一下,关中就不再是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这时为百姓谋利,现在却为商人的金钱谋利?陛下为何怀疑?’于是让持节赦免了萧何,让他光着脚谢罪。皇帝说:‘算了!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苑囿,我不答应,我不过是个像桀纣一样的君主,而相国却是贤相。’
《汉书》说:武帝喜欢微服私行,后来南山下才知道皇帝微服私行多次,但还受制于太后,不敢远行。丞相和御史知道皇帝的意图,就派右辅都尉巡视长杨以东,右内史征召小民供应宴会。后来皇帝在宣曲以南私自设立了十二处更换衣物的场所,中途休息更换衣物,(师古注:宣曲,是宫名,在昆明池西。)投宿在各个宫中,长杨、五柞、倍杨、宣曲特别受宠。于是皇帝认为路途遥远,劳苦,又为百姓所苦,就派太中大夫吾丘寿王等待有计算能力的人两人,登记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堤封顷亩,以及它们的价钱,想要除去它们作为上林苑,归属南山。又下诏中尉、左右内史向所属县登记草田,想要用它们来赔偿。
时东方朔在旁边,进谏说:‘我听说谦逊静默,是天赐的福分,以福报之;骄傲奢侈,是天赐的异象,以异象报之。现在陛下修建了郎台,恐怕它不够高;(师古注:郎,是堂下周屋。)打猎的地方,恐怕不够广。如果现在不改变,那么三辅之地都可以作为苑囿,为什么要势在厔、鄠、杜呢!奢侈的开始,是天意为之的变化。上林虽然小,但我认为已经很大了。南山,是天下的险要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这个地方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土地肥沃。汉兴,离开三河之地,直到霸产以西,建都于泾、渭之南,这就是所谓的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能征服西戎,兼并山东的原因。这里的山出产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各种奇异之物,不可胜数,(师古注:原,根本。说的是无法全部说出它们的根本。)这是百工所需,万民所仰赖的。又有稻、梨、栗,桑、麻、竹、箭的丰富,土地适宜种植姜、芋,水中有许多蛙、鱼,贫者得以自给自足,无饥寒之虑,所以酆、镐之间被称为土膏,其地价一亩值一金。现在计划将它们作为苑囿,断绝陂池水泽的利益,夺取百姓肥沃的土地,对上缺乏国家之用,对下剥夺了农桑之业,放弃成功,追求失败,损耗五谷,这是第一个不可行的地方。而且种植荆棘之林,养麋鹿,扩大狐兔之苑,扩大虎狼之穴;又破坏人冢墓,发掘人室庐,让幼弱者怀念故土,让老人流泪悲伤,这是第二个不可行的地方。开辟土地,筑起围墙,骑马驰骋东西,车马奔跑南北,又有深沟大渠,一天的乐趣,不足以危害没有堤防的车驾,(苏林注:堤,限制。舆,车。不敢直呼天子,所以说是车。)这是第三个不可行的地方。所以追求苑囿之大,只顾农时,这不是强国富民的方法。商纣建造九市之宫而诸侯叛离,(应劭注:纣在宫中设九市。)楚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离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大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违背盛意,触犯皇帝的旨意,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孟康注:泰阶,三台也。每台而二星,共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注:黄帝泰阶六符,经说: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庶人。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元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祗,威护其宜,天下大安,是谓太平。三阶不平,则五神乏祀,日有蚀之,水润不浸,庄稼不成,冬雷夏霜,百姓不宁,故治道倾,天子行暴令,好兴兵甲,修宫室,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奄奄。疏,阔也,以孝武皆有此事,故朔为陈之。)以观察天象变化,不可不深思。
这天因为上奏了《泰阶》的事情,皇帝于是任命东方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予黄金百斤。然而最终还是修建了上林苑。
又:武帝建元三年,开始微服私行,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都是宫观的名字。)八九月份,侍中、常侍、武骑以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约定在殿门前,因此有了期门之号,从此开始。
早上进入山下射杀鹿、猪、狐、兔,亲手格斗熊、罴,奔跑在种着稻谷、粟的地方,百姓都呼喊谩骂。
又:宣帝神爵三年,修建乐游苑。《三辅黄图》说它在杜陵。
又:元始元年,废除安定呼池苑,设立为安民县。
又说:枚乘对吴王说:‘汉朝的上林离宫,积聚了各种玩好之物,圈养着禽兽,不如长洲的园林。游览曲台,登上上路,不如早晚在池塘边散步。’
又说:房太子成年后入住宫中,为了接待宾客,设立了博望苑。
范晔《后汉书》记载:永初六年春天正月庚申日,皇帝下诏在越巂设立长利、高望、如昌三个园林,又命令益州设立万岁园林,犍为设立汉平园林。
又说:延熹二年年初,建造了昆阳园林,并设置了丞尉。
又说:安帝永初元年,将广成游猎地借给贫民。广成是园林的名字,位于汝州。
又说:灵帝光和三年,建造了罼圭灵昆园林。(毕圭园林有两个,东圭园林周长一千五百步,中间有鱼梁台;西园林周长三千三百步,位于洛阳宣平门外。)
又说:灵帝光和五年,开始制定设置园林,让宦官担任令。
又说:杨赐担任少府光禄勋,代替刘郃担任司徒,皇帝想要建造毕圭灵琨园林,杨赐上疏劝谏说:‘我听说使者们一起外出,规划测量城南百姓的田地,想要将其作为园林。以前先王建造园林,仅仅足以修养三驱之礼,薪草、菜地、牧地,都全部在那里。先帝的规定,左边补充鸿池,右边建造上林,(鸿池在洛阳东,上林在西。)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于简陋,以符合礼制的中庸之道。现在却随意规划郊外城池之地,用来建造园林,破坏肥沃的土地,废弃田园,驱逐居民,驯养禽兽,这恐怕不符合保护百姓如同保护婴儿的宗旨。现在城外的园林已有五六处,(阳嘉元年起建西苑,延熹三年建造显阳苑,《洛阳宫殿名》中有平乐苑、上林苑,桓帝延熹元年设立鸿德苑。)已经足够满足情感和顺应四时之变了,应该效仿夏禹建造低矮的宫殿,太宗建造露台的意义,以此来安慰百姓的辛劳。’奏章呈上后,皇帝原本想要停止,但询问了侍中任芝、中常侍乐松等人,他们回答说:‘以前文王的园林有一百里,人们认为太小;齐宣王的园林有七十里,人们认为很大。现在与百姓共同享用,对政治没有害处。’皇帝很高兴,于是下令建造园林。
《汉官典职》记载:宫内园林堆土为山,十里九折,种植奇树,饲养麋鹿麋鹿,百种鸟兽,用水激流,铜龙吐水,铜仙人托杯,承接水流,天子乘坐辇车,在园林中游猎。
《汉旧仪》记载:上林园林中宽广三百里,设有令、丞、左右尉,园林中饲养百兽。天子在秋冬季节在园林中狩猎,捕获的禽兽无数。其中离宫有七十所,都能容纳千乘万骑。
又说:武帝时期,让上林园林中的官奴婢,以及天下贫民不足五十万的迁往园林中,每人每天五钱,到元帝时积累到七十亿,用来供应军队攻打西域。
《续汉书·献帝纪》记载:昭宁元年,董卓驻军屯扎在阳苑,使者前往拜见任命为司空。
《续汉书·百官志》记载:上林园林令一人,官职六百石,主管园林中的禽兽。
《东观汉记》记载:桓帝延熹元年,首次设立鸿德园林。
张璠《汉记》记载:梁冀大量规划园林,西至弘农,东至荥阳,南至鲁阳,北至河淇,周长十里。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记载:赵王八年春天正月,在襄国建立桑梓园林。
又《后燕录》记载:慕容熙建造龙腾园林,宽广十多里,役使两万名劳工。又建造景灵山园林,基础宽广五百步,山峰高十七丈。又建造逍遥宫、甘露殿,连绵的房屋数百间,观门交错;开凿天河渠道引入宫殿。
《晋宫阁名》记载:洛阳有洪德园林、灵昆园林、平乐园林。
《河南十二境簿》记载:河南县有鹿子园林,洛阳城西有桑梓园林。
《孟子》记载:齐宣王问孟子说:‘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为什么这么大呢?’孟子说:‘还觉得太小呢。’宣王说:‘我的园林方圆四十里,百姓认为很大,为什么?’孟子说:‘文王的园林,割草、打猎的人都可以去那里。与百姓共同享用,百姓认为小,是应该的。您的园林,杀死麋鹿就像杀人一样有罪,所以四十里在国中就像陷阱一样。百姓认为大,不是很应该吗!’
《吕氏春秋》记载:以前先王建造园林、池塘,只是为了观赏和劳逸结合,并不是喜欢奢侈,而是节制自己的欲望。
陶季直《京都记》记载:覆舟山,周长二十里,有一个名叫白水园林的树林。
又说:建康县北,吴朝时期建立桂林园林。
《南朝宫苑记》记载:乐游园林位于覆舟山,南北相连的山上建造了台观,园林内建造了正阳、林光等宫殿。
又说:桂林园林位于落星山的南面。《吴都赋》中说‘在桂林园林中计算军实’,就是指的这个。
又说:芳林园林,又名桃花园,原本是齐高帝的旧宅,位于废东府城东边秦淮大路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提到‘怀念平浦就看着芳林’,就是指的这个。
又说:南苑位于台城南的凤台山。宋孝武帝将南苑的土地赐给张永,说‘暂时赐给你,期限到了再申请’,就是指的这个。
《渚宫故事》记载:湘东王在子城中建造湘东园林,挖掘土地建造山,长数百丈,种植莲花、莲藕,沿着岸边种植奇异的树木。园林中有一个通波阁跨越水面。南面有芙蓉堂,东面有禊饮堂,堂后有隐士亭。北面有正武堂,堂前有射箭场、马厩。其西有乡射堂,堂内有行箭场,可以移动。东南有连理树,太清初年生长出这棵连理树,当时认为这是湘东登基的吉祥之兆。北面有映月亭、修竹堂、临水斋。前面有高山,山上有洞穴和岩石,曲折前行二百多步;山上有阳云楼,非常高峻,远近都能看到;北面有临风亭、明月楼,颜之推说‘多次陪伴明月宴’,以及将军扈义熙所建造的。
《三辅黄图》记载:两座宫殿、十四座观,位于甘泉园林的围墙内。甘泉园林起源于仙人观。
石虎《邺中记》记载:邺城西三里处有桑梓园林,有宫殿临漳水,所有这些宫殿都是夫人、侍婢居住的地方。他们还都有园林,饲养獐鹿、雉兔、虎等,经常在其中游玩宴乐。
《西京杂记》记载:庐陵王胥有勇力,经常在别处园林学习捕捉熊罴,后来能空手搏斗。
又说:乐游园林中自然生长着玫瑰树,树下长满了苜蓿。
又说:文帝做太子时,建立思贤园林来招揽宾客。
又说:梁孝王喜欢宫室园林的乐趣,建造了曜华宫,筑造了兔园。园中有白室山,山上有关石、落猿岩、栖龙峰。还有雁池,池中有鹤洲、凫渚。宫馆相连,绵延数里;奇果异树,珍禽异兽,应有尽有。梁孝王与宫人、宾客在园林中射箭、钓鱼。
《韩子》记载:秦国发生大饥荒,应侯请求打开五座园林的果实、枣、栗来救济百姓,秦王说:‘秦国的法律,奖赏有功的人,惩罚有罪的人。现在打开五座园林,是有功的和没有功的都得到奖赏。’
《礼稽命微》说:内外制度各得其所,四方事务无不畅通,那么麒麟就可以在园林中游荡,六畜也会繁多,天苑中会有德星相应。
《白虎通》说:为什么苑囿建在东方呢?因为苑囿是养育万物的地方,东方是万物生长的地方。
《战国策》说:张仪劝说韩王说:‘大王如果不帮助秦国,那么鸿台宫和乐林苑就不是韩国的财产了。’
《拾遗记》说:黄帝为了养育龙而建造了园林。
《洞冥记》说:北方及玄阪,云空广阔七十万里,日月无法到达,这片地方自然明亮,有紫河长达万里,水浪高达千丈,河中有寒荷花,霜下香气浓郁。北方有溃阳山。有一种像鼠的兔子能飞,毛色光滑如漆,用它的脑和丹药一起食用就可以长生不老。黄帝让人在昭祥苑中放养这种兔子,昭祥苑位于甘泉宫西边,周围方圆千里,各国进贡的异物都聚集在这里。
《三辅黄图》说:甘泉苑是从仙人观开始建造的,沿着山谷前行至云阳,全程三百八十里,进入右扶风,周围环绕五百四十里。
《两京记》说:东宫有九座殿。禁苑位于宫城北边,苑中有四面监,分别掌管宫中的种植和修整,还设置了苑总监都统,这些都隶属于司农寺。
又曰:东都苑,在隋朝时称为会通苑,后来又改为芳华。
又曰:神都苑,周围一百二十六里,东面七十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四里。
司马相如《封禅文》说:各种各样的野兽,都在我的园林中快乐地生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四-注解
苑囿:古代供帝王贵族狩猎游玩的园林。
蕴:蕴在这里指的是蕴藏、积累的意思,引申为园中植物茂盛、生机勃勃。
薪蒸:薪蒸指的是柴草和蒸汽,这里比喻园中植物茂盛,如同燃烧的柴草产生蒸汽一般。
囿:囿是古代一种圈养禽兽的园地,类似于今天的动物园。
畜鱼鳖之处:指囿中圈养鱼类和鳖类的场所。
养禽兽:养禽兽指的是在囿中饲养禽兽。
灵台:灵台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这里指灵台周围的园林。
麀鹿:麀鹿指的是雌鹿,这里泛指各种鹿。
齐侯:齐侯指的是齐国的国君。
蔡姬:蔡姬是蔡国的公主。
荡公:荡公指的是齐国的国君。
公惧变色:公惧变色指的是国君因恐惧而脸色改变。
筑鹿囿:筑鹿囿指的是建造鹿园。
原圃:原圃是指秦国的园林。
具囿:具囿是指秦国的另一个园林。
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这是古代对天子、诸侯园林面积的规定。
祭韭囿:祭韭囿指的是在韭菜园地进行祭祀。
囿人:囿人是指负责管理囿园的官员。
游囿之离宫:游囿之离宫指的是囿园中的离宫。
禁:禁在这里指的是禁止,指囿园中的禁地。
蕃卫:蕃卫指的是园地的防卫。
游牧之兽:游牧之兽指的是在囿中放养的野生动物。
汉二年:汉二年指的是汉朝的第二个年份。
东略地:东略地指的是向东扩张领土。
故秦苑囿园池:故秦苑囿园池指的是秦朝时期留下的园林和池塘。
民田之:民田之指的是分配给百姓耕种。
秦始皇:秦始皇指的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
优旃:优旃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滑稽艺人。
萧相国:萧相国指的是汉朝的宰相萧何。
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西,是汉代帝王的离宫之一。
微行:微行指的是皇帝出行时不暴露身份。
南山:南山指的是秦岭山脉的南部。
右辅都尉:右辅都尉是汉朝时期的官职。
徼循长杨:徼循长杨指的是巡逻长杨地区。
右内史:右内史是汉朝时期的官职。
阿城:阿城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盩厔:盩厔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宜春:宜春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堤封顷亩:堤封顷亩指的是土地的面积。
贾直:贾直指的是土地的价格。
属之南山:属之南山指的是将土地划归南山地区。
中尉:中尉是汉朝时期的官职。
左右内史:左右内史是汉朝时期的官职。
草田:草田指的是种植草地的土地。
属县:属县指的是归属的县。
草田欲以偿:草田欲以偿指的是用草地来偿还。
东方朔:东方朔是汉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郎台:郎台指的是郎官居住的地方。
三辅:三辅指的是汉朝时期的三个辅政区域。
势厔、鄠、杜:势厔、鄠、杜是汉朝时期的三个地名。
殷作九市之宫:殷作九市之宫指的是商朝时期在宫中设立九个市场。
灵王起章华之台:灵王起章华之台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灵王修建章华台。
阿房之殿:阿房之殿指的是秦朝的宫殿。
泰阶六符:泰阶六符指的是古代用来预测吉凶的六种符号。
三台:三台指的是天上的三座星宿。
上阶:上阶指的是天上的上阶星宿,代表天子。
中阶:中阶指的是天上的中阶星宿,代表诸侯、公卿、大夫。
下阶:下阶指的是天上的下阶星宿,代表庶人。
元士:元士指的是古代的士人。
太平:太平指的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
殷:殷指的是商朝。
灵王:灵王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秦:秦指的是秦朝。
九市:九市指的是九个市场。
章华之台:章华之台指的是楚灵王修建的章华台。
粪土愚臣:粪土愚臣指的是对臣子的谦称。
逆盛意:逆盛意指的是违背君主的意愿。
隆指:隆指指的是君主的旨意。
泰阶:泰阶指的是天上的三台星宿。
上阶上星:上阶上星指的是天上的上阶上星,代表男主。
下星:下星指的是天上的下星,代表女主。
中阶上星:中阶上星指的是天上的中阶上星,代表诸侯。
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的三个高级官职。
卿大夫:卿大夫指的是古代的高级官职。
庶人:庶人指的是古代的平民。
上阶下星:上阶下星指的是天上的上阶下星,代表女主。
中阶下星:中阶下星指的是天上的中阶下星,代表卿大夫。
下阶上星:下阶上星指的是天上的下阶上星,代表元士。
下阶下星:下阶下星指的是天上的下阶下星,代表庶人。
阴阳和:阴阳和指的是阴阳平衡,自然界和谐。
风雨时:风雨时指的是风雨适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社稷神祗:社稷神祗指的是土地神和谷神。
威护其宜:威护其宜指的是神祗保佑适宜的气候。
天下大安:天下大安指的是国家安定。
天下大乱:天下大乱指的是国家混乱。
忘生触死:忘生触死指的是不顾生死。
犯隆指:犯隆指指的是触犯君主的旨意。
万死:万死指的是极度的恐惧和忧虑。
大愿:大愿指的是极大的愿望。
陈泰阶六符:陈泰阶六符指的是陈述泰阶六符的内容。
观天变:观天变指的是观察天象变化。
期门:期门指的是汉朝时期的一种特殊官职。
长杨:长杨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乐游苑:位于覆舟山的园林。
杜陵:杜陵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安定呼池苑:安定呼池苑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园林。
安民县:安民县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县。
汉上林离宫: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西北,是汉代帝王的离宫之一,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
长洲之苑:长洲苑是汉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景著称。
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这句话比喻日常生活中的小景致比远方的宏伟建筑更加珍贵。
博望苑:博望苑是汉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长安城外,用于接待宾客。
越巂: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越西一带。
长利、高望、如昌三苑:这三个苑是汉代在越巂地区设置的园林。
益州:古代地名,相当于今四川省。
犍为:古代地名,相当于今四川省南部。
汉平苑:犍为地区设置的园林。
昆阳苑:东汉时期建造的园林。
丞尉:古代官职,丞为副官,尉为县尉,负责地方治安。
广成:园林名,位于汝州。
罼圭灵昆苑:东汉灵帝时期建造的园林,位于洛阳。
毕圭苑:洛阳的两个园林之一,位于洛阳宣平门外。
宦者:古代对宦官的称呼。
少府光禄勋: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事务。
司徒:古代官职,负责国家政务。
三驱之礼:古代的一种狩猎礼仪,指只驱赶禽兽,不伤害它们。
鸿池:位于洛阳东的园林。
上林:位于洛阳西的园林。
阳嘉元年:东汉桓帝时期的一个年号。
延熹三年:东汉桓帝时期的一个年号。
鸿德苑:东汉桓帝时期设置的园林。
夏禹卑宫,太宗露台之义:夏禹和唐太宗的简朴生活方式,比喻节俭。
天子乘辇,游猎苑中:天子乘坐辇车在园林中游猎。
官奴婢:古代官府的奴隶。
元帝:汉元帝,西汉皇帝。
西域:古代指今中亚、西亚一带。
阳苑: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司空: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建设和军事。
上林苑令:上林苑的官员。
左右尉:上林苑的官员,负责治安。
昭宁元年:东汉献帝时期的一个年号。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六百石:古代官职的俸禄等级。
梁冀:东汉末年权臣。
弘农:古代地名,相当于今河南省西部。
荥阳:古代地名,相当于今河南省东部。
鲁阳:古代地名,相当于今河南省南部。
河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河南省北部。
桑梓苑:位于邺城的园林。
庐陵王胥:庐陵王,古代王侯的称号。
别囿:私人园林。
桂林苑:位于落星山的园林。
芳林苑:位于秦淮大路北的园林。
南苑:位于台城南凤台山的园林。
湘东苑:位于湘东王子城中的园林。
覆舟山:位于建康县北的山。
甘泉苑:位于甘泉苑垣内的园林。
仙人观:古代道教的修行之地,这里可能是指道教的活动场所。
思贤苑:汉文帝为太子时建立的园林,用于招揽贤才。
曜华之宫:梁孝王所建的宫殿。
兔园:梁孝王所建的园林。
肤寸石:园林中的石景。
落猿岩:园林中的岩景。
栖龙岫:园林中的山景。
雁池:园林中的池景。
鹤洲凫渚:园林中的水景。
弋钓:射箭和钓鱼。
应侯: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五苑果枣栗:五个园林中的果实和栗子。
秦法:秦朝的法律。
赏有功,诛有罪:奖励有功的人,惩罚有罪的人。
礼稽命微:《礼稽命微》是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的一部分,这里的‘礼’指的是古代的礼仪制度,‘稽’意为考察,‘命微’可能指的是对微妙的命运或天命的解释。整句话强调内外制度得当,四方事务顺畅,寓意国家治理得当,自然和谐。
外内之制:指国家或家族的内外管理制度,外制指的是对外事务的管理,内制指的是对内部事务的管理。
四方之事:指国家或地区的四边(东、南、西、北)的事务,泛指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
畜滞:指积压、停滞不前的状态,这里指的是四方事务不应有积压或停滞。
麒麟:传说中的吉祥动物,象征着高贵和吉祥。
游囿:古代供帝王贵族狩猎游玩的园林。
六畜:指牛、马、羊、猪、狗、鸡,古代农业社会中重要的家畜。
天苑:指天上的园林,这里可能是指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德星:指具有德行的星辰,古代认为星辰的运行与国家的命运有关。
白虎通:《白虎通义》是汉代儒家学者郑玄所著的一部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
养万物:指园林中养育各种动植物,寓意生机勃勃。
东方:古代五行中代表木的方位,象征着生长和生机。
生:生长,生命。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擅长游说各国君主。
鸿台之宫:指秦国的宫殿,这里可能是指秦国的领土。
乐林之苑:指秦国园林,这里可能是指秦国的财富和资源。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
养龙之囿:指黄帝专门用来饲养龙的地方。
洞冥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理志,记载了许多神秘的地方。
玄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指北方的高山。
紫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河流,色彩斑斓,神秘莫测。
溃阳之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具体位置和形态不详。
兔如鼠能飞:指一种能飞的兔子,形态像鼠,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
脑和丹食:指用兔子的脑和丹药一起食用的方法,据说可以长生不老。
昭祥苑:古代园林名,位于甘泉宫西。
甘泉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
周千里:指园林的面积很大,周长达到千里。
万国:指各个国家,泛指世界。
异物:指珍奇罕见的物品。
三辅黄图:古代地理志,记载了汉代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情况。
云阳: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淳化县附近。
右扶风:古代行政区划名,指今陕西省西部部分地区。
周回:周长。
两京记:古代地理志,记载了东汉两京(洛阳、长安)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情况。
东宫:古代皇宫中的东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九殿:指东宫中的九座宫殿。
禁苑:指皇宫中的园林。
四面监:指禁苑中的四个监察机构。
修缉:指园林的修缮和养护。
苑总监都统:指禁苑中的总监和都统,负责禁苑的管理。
司农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农业和粮食事务。
东都苑:古代园林名,位于东都(洛阳)。
会通苑:古代园林名,位于东都(洛阳)。
芳华:古代园林名,位于东都(洛阳)。
神都苑:古代园林名,位于神都(洛阳)。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封禅文:司马相如所著的一篇辞赋,描述了皇帝封禅的盛况。
般般之兽:指各种珍奇异兽,寓意国家繁荣昌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四-评注
《礼稽命微》中的‘外内之制,各得其所’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外内之制指的是内外有别,各司其职,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四方之事,无有畜滞’则是对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状态,意味着四方事务顺畅无阻,国家富强。‘麒麟游囿,六畜繁多,天苑有德星应’描绘了一个和谐、富饶、祥瑞的景象,麒麟作为吉祥的象征,其出现往往预示着国家昌盛和人民安康。‘天苑’则是对理想国家形态的一种比喻,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虎通》中提到的‘苑囿所以在东方何?苑囿,养万物者也,东方所以生也。’这里的‘苑囿’指的是皇家园林,位于东方的原因可能与古代中国对东方的地理和文化定位有关。东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生机和繁荣,‘养万物’则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宇宙万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
《战国策》中张仪对韩王的劝告,‘大王不助秦,鸿台之宫,乐林之苑,非韩之有也。’这里‘鸿台之宫’和‘乐林之苑’是秦国的皇家园林,张仪以此劝告韩王,如果不支持秦国,这些园林将不属于韩国。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外交策略,同时也体现了园林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拾遗记》中黄帝为养龙之囿的记载,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神秘色彩的描绘。‘养龙之囿’不仅是对龙这一神话生物的崇拜,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洞冥记》中的描述,‘北及玄阪,云空同七十万里,日月不至,其地自明,有紫河万里,流沫千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茂也。’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象。这里的‘紫河’和‘寒荷’等元素,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
《三辅黄图》和《两京记》中对甘泉苑和东都苑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布局,以及它们在宫廷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园林不仅是皇家娱乐和展示权力的场所,也是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司马相如的《封禅文》中‘般般之兽,乐我君囿’一句,描绘了皇家园林中动物繁多、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乐我君囿’表达了皇帝对园林的喜爱和对国家昌盛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