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二-原文
○馆驿
《说文》云:馆,客舍也。从食,官声。
《周礼》曰:五十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
《广雅·释宫》云:馆,舍也。《桂苑》云:客舍也,待宾之舍曰馆。《开元文字》云:凡事之宾客馆焉,舍也,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官是也。客舍,逆旅名,候馆也。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私馆者,自卿大夫以下之家。
《礼记》曰:旧馆人之丧,脱骖而赙。
《左传》曰:敢辱大馆。
又《庄公》曰: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万,舞。)
又《僖上》曰: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诗·国风·郑·缁衣》曰:適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又《大雅》云:笃公刘,于豳斯馆。
《周礼·地官·司徒下》云: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馆有积。注云:候楼馆可以观望也。
又《秋官·司寇下》云: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视馆。注云:视馆,致馆也。
又《司仪》云: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送,拜;三揖,三辞;受拜。车送,三辞;再拜。致馆亦如之。注云:馆,舍也。使大夫授之,君又以礼亲致之。《仪礼·聘礼》云:卿致馆。注云:致,至也;至此馆。主人以礼致之,所以安之也。
又《环人》云:掌送迎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馆。
又云:至于国,宾入馆,次于舍门。注云:次,待事于客。
《仪礼·公食大夫礼》云: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注云:牲之俎,正馔,尤尊。尽以归,尊宾之至也。
《聘礼》云:厥明,讶迎于馆。注云:此讶下大夫,以君命迎宾,谓之讶。讶迎,亦皮弁也。
《礼记·曲礼上》云: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
又《檀弓上》云: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於我乎馆,死於我乎殡。’
又曰:子贡曰:’於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於旧馆,无乃以重乎?’
又《曾子问》云:卿大夫之家曰私馆。公馆与公所为曰公馆。注云:公馆,若今县官舍也。
《左传·庄元年经》云: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注云:公在谅闇,虑齐侯当亲迎,不忍便以礼接於庙,又不敢逆王命,故改筑舍於外也。
又《僖三十一年传》云:晋分曹之田,公使臧文仲往,宿於重馆。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恭,不速行,将无及也。’
又《襄三十一年传》云:子产相郑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今吾子坏之,其若异客何?’子产曰:’侨闻之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於隶人。门不容车,不可逾越。’士文伯不能对。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又《昭十三年传》云:宣子谓叔向曰:’子能归季孙乎?’对曰:’不能。鲋也能。’乃使叔鱼,见季孙曰:’鲋闻诸吏,将为子除馆於西河,其若之何?’且泣。
又曰:’叔孙所馆,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
《汉书》:薛宣子惠为彭城令,宣过之,桥梁、邮驿不修。宣知其不能。
又《郊祀志》曰: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酒,神人可致。且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馆,甘泉作延寿馆。
又曰:郑庄置驿以延宾客。
又曰: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又《元后传》:王莽又知太后妇人餍居深宫中,莽欲娱乐以示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妇人。春幸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霸水而祓除。
又《外戚传》曰:成帝许美人在上林鹿馆,数召,入饰室中。元延二年,怀子。
《汉书·叙传》曰:述元纪云:宫不新馆,陵不崇墓。
又《扬雄传·长杨赋》云:张网置罘,捕熊豪猪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
又《羽猎赋》云:’於是禽弹中衰,相与集於靖冥之馆。’
《魏志》曰:文昭甄宣后,明帝母也。后已早废。父逸,上蔡令,早卒。及明帝即位,追封逸为上蔡侯,谥敬侯;適孙蒙袭爵。薨,子畅嗣。上为畅起大第,车驾自临之。
《世说》曰: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对曰:’陛下圣恩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锺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魏书》曰:帝於后园为母起观及宫,名其里曰渭阳里。
《晋书·天文志》云: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客星守之,备奸使,亦曰胡兵起。
《宋书·文帝本纪》云:帝临玄武馆阅武。
又《隐逸·雷次宗传》云:徵诣京邑,为筑室於锺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
《齐书·褚伯玉传》云:高帝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伯玉。伯玉辞疾。上不欲违其志,敕於剡白石山立太平馆以居之。
《梁书·高祖纪》云:大同七年,幸於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徒;置集雅馆,以招远学。
《冲虚真经·黄帝》云:黄帝於是放万机,舍寝室,去直侍,彻锺县,减厨膳,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
《汉武帝故事》云:上自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群臣亦梦。於是祀高祖於明堂以配天,还,作高陵馆。
《郡国志》:台州仙石山有馆,土人谓之黄公客堂。堂两边有石步廊,触石云起,崇朝必有雨;有四竿筋竹,风吹自成阴,拂石皆净。即王方平游处。
《荆州图记》云:襄阳县南,水行四十里,陆道六十里,有桃林馆。
《建康地记》云:显仁馆,在江宁县东南五里青溪中桥东湘宫巷下,古高丽使处。
《西京杂记》云: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外曰钦贤馆,以待大贤;翘材馆,以待大材;接士馆,以待国士。
又曰:梁孝王游於忘忧之馆,进诸游士,各使为赋。
《隐诀》易迁馆、含真台,有女真二人为主,一曰张微子,二曰傅礼和。
《晋宫阁名》云:华林馆有繁昌馆、建康馆、显昌馆、延祚馆、寿安馆、干禄馆。
班孟坚《西都赋》云: 於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
张平子《西京赋》曰: 顾往昔之遗馆,获林光於秦餘。
又云: 郡国宫馆,百四十五,石极盩厔,并卷酆鄠。
又云: 豫章珍馆,揭焉中峙。
班婕妤《自伤赋》曰: 痛阳禄与柘馆,(皆宫名,生二子处。此二馆皆失也。)乃襁褓而罹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也。
张衡《西京赋》曰: 既新作於迎风,增露寒与储胥,讬高基於山冈,直摕霓以高居。(薛综注曰:此二皆系馆名。)
张衡《东京赋》曰: 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馆,龙省盘蜿,天马半汉。
刘劭《赵都赋》曰: 置酒乎黄华之馆。
左思《魏都赋》曰: 营密馆以周坊,饰宾侣之所集。
潘尼《东都馆赋》曰: 东馆者,盖东武最侯之馆也。俄而迁居,谓余曰:”吾将老焉,故有终焉之心,而无移易之意,子且为我赋之。”
○传舍
《释名》曰: 传,传也;人所止息而去,后人复来,转相传,无常人也。
《史记》: 相如为赵王奉璧使,秦王舍之广成传舍。古县也。或云秦始皇因为望海台。
传载曰: 郑审,开元中为殿中侍御史,充馆驿使。令每传舍立十二辰候,自审始也。
○亭
《释名》曰: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风俗通》曰: 谨案《春秋国语》有寓望,谓金亭也,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也。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亭亦平也,民有讼诤,吏留办处,勿失其正也。
《汉书·项羽传》曰: 乌江亭长舣舡待羽。
又曰: 武帝元封元年,幸缑氏,登太室,上闻万岁声者三,故立万岁亭。
又《韩信传》曰: 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张晏曰:下乡属淮阴。)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
又曰: 李广尝夜从一骑至霸陵,亭,霸陵尉〈酉乍〉呵止广宿亭下。
高允《塞上公亭诗序》曰: 延和三年,余赴京师,发石门北行,失道,夜寓宿代之快马亭,其俗云古塞上公所贵之邑也。曰公有良马,因以命之,此其所贵也。负长城而面南山,皋泽带其侧,涌波灌其前;停騑策以流目,抱遗风以依然,仰德音於在昔,遂挥毫以寄言。代人云:塞上公姓李,代之李氏并其后也。(此段及后段根据《四库全书》所收抄本,当系倒错,故从本卷前部”馆驿”移入。)
潘岳《伤弱子》曰: 惟元康二年三月壬寅,弱子生。夏五月,余之长安,壬寅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失。越翌旦乙巳,瘗于亭。
《续汉书》曰: 灵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玉青盖迎入殿中。
又曰: 蔡邕避难在吴,告人曰:”吾昔至会稽高迁亭,见竹椽从东间数,第十六可以为籥。”取用,果有异声。
《东观汉记》曰: 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至饶阳芜蒌亭,时天寒,众皆饥,冯异上豆粥。
又曰: 赵孝父为田禾将军。孝尝从长安来,欲止亭。亭长难之,言有贵客过,扫洒,不欲秽汙地。良久,乃听止,吏因问曰:”田将军子从长安来,何时发?几日至?”孝曰:”寻到矣。”
张璠《汉记》曰: 楚晔为天水太守,之官,与故太守丧会于陇亭堂。吏移丧避晔,晔让丧于正堂,关西称之。
谢承《后汉书》曰: 苍梧广信女子苏娥,行宿鹊巢亭,为亭长龚寿所杀,及婢致富,取财物埋置楼下。交阯刺史周敞行部宿亭,觉寿奸罪,奏之,杀寿。(《列异传》曰:鹄奔亭。)
《汉书典职》曰: 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
《魏略》曰: 从长安至大秦,人民连属,十里一亭。
《魏书》曰: 元皇后以汉延嘉三年二月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不散。
《吴志》曰: 孙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即毙。
又曰: 大史慈与刘繇住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孙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战时耶?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
王隐《晋书》曰: 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曾祖华至行感灵,夜有神人告亭欲崩,苗出,亭崩,得免。
又曰: 王羲之初度江,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与孙绰、谢询、谢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阴之兰亭。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 慕容垂请入邺城拜庙,苻不许。乃潜服而入亭,吏禁之,垂怒斩吏,烧亭而去。
沈约《宋书》曰:孔宁子与王华并有富贵之愿,自徐羡之等秉权,日夜构之於太祖。
宁子尝东归至金昌亭,左右欲泊船,宁子命去之,曰:’此弑君亭,不可泊也。’
又曰:徐湛之为广陵郡守,善为政,威惠并行。
广陵城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
《帝王世纪》曰:桀败於鸣条之野,案《孟子》舜卒鸣条,乃在东夷之地。
或言:陈留平丘今有鸣条亭,在安邑之西。
《世说》曰:过江诸人每至暇日,辄相要出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在坐,而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惟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
《梦书》曰:亭为积功,民所成也。
梦筑亭者,功积成也。
梦亭坏败,恩泽伤也。
韦耀《云阳赋》曰:八乡九市,亭侯三六,列树表涂,路有庐宿。
《丹阳记》曰:京师三亭。
新亭,吴旧亭也,故基沦毁,隆安中,有丹阳尹司马恢移创今地。
谢石创征虏亭,三吴缙绅创治亭,并太元中。
《寻阳记》曰:稽亭北瞰大江,南望高岳;淹留远客,因以为名焉。
刘桢《京口记》曰:劫亭临湖,亭通阿湖陵郡治丹徒县,八县,八县来往经过此,湖中多劫,於边立亭,因以为名。
裴渊明《广州记》曰:尉佗筑台,以朔望升拜,号为朝拜台。
傍江构起华馆,以送陆贾,因称朝亭。
《永嘉记》曰:乐城县三京亭,此亭是祖送行人之所。
王韶之《始兴记》曰:淘水源有尧山,长岭衡亘,远望如阵。
云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古大堂基十馀处,虽已夷漫而犹可识,谓曰尧故亭。
父老相传:尧南巡登此山,故亭即其行宫。
《三齐略记》曰:曲城齐城东有万岁水,水北有万岁亭,汉武帝所造。
伏琛《齐地记》曰:平寿城西北有平望亭,亦古县也。
或云秦始皇因为望海台。
《庄子》曰:仁义者,先生之蘧庐也。
注:传舍也。
华延隽《洛阳记》曰:城内都亭、华林、奉常、广世、昌益、广莫、定阳、遮要、暴室、广阳、西明、万岁、文阳、东明、视中、东因、建奉、止奸、得宫、东阳、千秋、安众、孝敬、清明二十四亭。
河阴界东出,户乡亭、南泉亭、街邮亭。
孔跸《会稽记》云:江夏太守宋辅於重山南白楼亭立学教授。
又《郡国志》云:沛国桓俨避地至会稽,闻陈业贤而往候之,不见。
临去入交州,留书系白楼亭柱而别。
《鄱阳记》曰:白云亭,在县西南,旁对干越亭而峙焉,跨石城之危,瞰长江之深。
随州刺史刘长卿题诗曰:’孤城上与白云齐’,因以白云为名。
《豫章记》曰:徐孺子墓在郡南十四里,曰白社亭。
吴嘉禾中,太守长沙徐熙於墓〈土遂〉种松,太守南阳谢景於墓侧立碑。
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於碑边立思贤亭。
松、碑、亭今并在,松大合抱,亭世世修治至今,谓之谢君亭。
《越绝书》曰:女阳亭者,勾践入宦於吴,夫人从,道产女於亭,养於槜李,谓之语儿乡。
《郡国志》皇甫谧云:鸣条之野,立鸣条亭。
又曰:凉州候马亭,贰师伐大宛,得天马,感西风,顿羁而逸,至敦煌北塞下,鸣而去。
贰师候於此,遂名之。
又曰:韶州潼溪里有三枫亭。
又曰:济州周首亭,即埋长狄乔如首於山西是也。
又曰:冀州华阳亭,即嵇叔夜学琴於此。
又曰:幽州督亢亭,即荆轲以地图献秦处。
又曰:柳州武丁冈有栾亭,即太守栾巴所建也。
又曰: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
《会稽记》云:汉议郎蔡邕避难宿於此亭,仰观椽竹,知有奇响,因取为笛,果有异声。
又曰:润州覆舟山有阆风亭。
《襄江记》:岘山亭在襄阳县东一十里,今基迹尚存。
《两京新记》曰:西京苑内有望云亭、鞠场亭、柳园亭、真兴亭、神皋亭、园桃亭、临渭亭、永泰亭。
南昌园园北,昌国亭、流杯亭、青门亭,邵平种瓜之所也。
又曰:东京上阳宫有曜掌亭、九州亭。
又曰:东都苑内有金谷亭、凝碧池。
《建安记》曰:止马亭在飞蝯岭口,马之登降於此止息,故名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二-译文
《说文》说:馆,是客舍。由食字旁,官字声组成。
《周礼》记载:每五十里设一个市集,市集中有馆舍,馆舍中储备物资,以接待前来朝贡的客人。
《广雅·释宫》说:馆,是舍。而《桂苑》则说:客舍,待客的舍称为馆。《开元文字》说:所有事务中的宾客都住在馆舍里,馆舍有储备物资,是为了等待朝贡的官员。客舍,是逆旅的名称,也是候馆。公馆是指公宫和公家机构。私馆是指从卿大夫以下的私人住宅。
《礼记》记载:对于已故的旧馆人,要卸下骖马并赠送财物。
《左传》记载:敢辱大馆。
《左传·庄公》记载:楚令尹子元想要诱惑文夫人,就在她的宫殿旁边建了馆舍,并且跳舞。
《左传·僖上》记载:改馆晋侯,赠送七牢。
《诗经·国风·郑·缁衣》说:到了你的馆舍啊,回来时,我把你的美玉给你。
《大雅》说:笃公刘,在豳地建了馆。
《周礼·地官·司徒下》说:国和野的道路,每十里有一个庐舍,庐舍有饮食。三十里有宿舍,宿舍有路室,路室有仓库。五十里有市集,市集中有候馆,馆中有储备。注解中说:候楼馆可以用来观望。
《周礼·秋官·司寇下》说:所有诸侯进入王城,都要在王城外受到欢迎。到达郊外时,要检查馆舍。注解中说:检查馆舍,就是安排馆舍。
《周礼·司仪》说:主人到郊外欢迎;交摈,三次辞让。用车送,拜;三次揖,三次辞让;接受拜礼。用车送,三次辞让;再次拜。安排馆舍也是这样。注解中说:馆,是舍。让大夫安排,君主又以礼亲自安排。《仪礼·聘礼》说:卿致馆。注解中说:致,到达;到达这里馆。主人以礼安排,是为了安抚他们。
《仪礼·环人》说:负责送迎邦国的宾客,用路节传达四方。住宿时,安排馆舍。
又云:到了国都,宾客进入馆舍,住在舍门处。注解中说:次,等待客人。
《仪礼·公食大夫礼》说:有司卷起三牲的俎,回到宾馆。注解中说:牲之俎,是正餐,非常尊贵。全部送回,是为了尊重宾客。
《聘礼》说:第二天,到馆舍迎接。注解中说:这里的讶是指下大夫,用君主的命令迎接宾客,称为讶。迎接宾客,也称为皮弁。
《礼记·曲礼上》说:询问疾病不能赠送,不询问他们想要什么。见到人不能安排馆舍,不询问他们住在哪里。
《礼记·檀弓上》说:宾客到来,没有安排馆舍。孔子说:‘在我这里出生的人,在我这里安葬。’
又曰:子贡说:‘在门人的丧事中,没有提到骖马。在旧馆提到骖马,不是加重了吗?’
《礼记·曾子问》说:卿大夫的住宅称为私馆。公馆和公家机构称为公馆。注解中说:公馆,就像现在的官舍。
《左传·庄元年经》说:夏天,单伯送王姬。秋天,在外地建造王姬的馆舍。
《左传·僖三十一年传》说:晋国分给曹国的田地,公派臧文仲前往,住在重馆。
《左传·襄三十一年传》说:子产辅佐郑国到晋国,晋侯因为郑国有丧事,没有见到他。子产让人拆毁他的馆舍的围墙,让车马进入。
《左传·昭十三年传》说:宣子对叔向说:‘你能让季孙回来吗?’回答说:‘我不能。鲋能。’于是派叔鱼去见季孙,说:‘鲋听说官吏要为你在西河除馆舍,怎么办?’并且哭泣。
《左传·昭十三年传》又说:‘叔孙所住的馆舍,即使只住一天,也一定要修缮墙壁和屋顶,离开时就像刚来时一样。’
《汉书》记载:薛宣子惠担任彭城令,薛宣路过,发现桥梁、邮驿没有修整。薛宣知道他不能胜任。
《汉书·郊祀志》说:孙卿说:‘仙人可以见到,但皇上经常匆忙,所以看不到。现在陛下可以在缑氏城建馆舍,放置干肉和酒,神人就可以来了。而且仙人喜欢住在楼上。’于是皇上命令长安建造飞廉馆、桂馆,甘泉建造延寿馆。
《汉书》又说:郑庄公设置驿舍来迎接宾客。
《汉书》又说:公孙弘从徒步到宰相,封侯。于是他建造客馆,开设东阁,来接待贤人,与他们共同商议。
《汉书·元后传》说:王莽又知道太后居住在深宫中,王莽想要娱乐来显示他的权力,于是让太后四季乘坐马车巡游四郊,探访孤寡妇女。春天到茧馆,率领皇后和列侯夫人采桑,沿着霸水进行祓除。
《汉书·外戚传》说:成帝的许美人在上林鹿馆,多次被召见,进入装饰室中。元延二年,怀上了孩子。
《汉书·叙传》说:述元纪说:宫中没有新的馆舍,陵墓也没有高大的。
《汉书·扬雄传·长杨赋》说:张网设网,捕捉熊、豪猪、猢狲、狐狸、兔子、麋鹿,用囚车装载,运送到长杨射熊馆。
《汉书·羽猎赋》说:于是猎物减少,大家聚集在靖冥馆。
《魏志》说:文昭甄皇后,明帝的母亲。皇后早被废黜。她的父亲甄逸,担任上蔡令,早逝。等到明帝即位,追封甄逸为上蔡侯,谥号敬侯;他的孙子甄蒙继承爵位。甄蒙去世后,儿子甄畅继承爵位。皇上为甄畅建造大宅,亲自前往。
《世说》说:魏明帝为外祖母建造馆舍在甄氏,亲自视察,对左右的人说:‘馆舍应该叫什么名字?’侍中缪袭回答说:‘陛下圣恩如同圣王,恩泽超过曾参和闵子骞,这个馆舍的建造,情感倾注在外祖母身上,应该叫渭阳。’
《魏书》说:皇帝在后园为母亲建造观景台和宫室,将那个地方命名为渭阳里。
《晋书·天文志》说:传舍九星在华盖上,靠近黄河,是宾客的馆舍,主管胡人进入中国。客星守护它,准备应对奸细,也称为胡兵起。
《宋书·文帝本纪》说:皇帝到玄武馆检阅军队。
《宋书·隐逸·雷次宗传》说:征召到京邑,在锺山西岩下为他建造房屋,称为招隐馆。
《齐书·褚伯玉传》说:高帝即位后,亲自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接褚伯玉。褚伯玉以病为由推辞。皇帝不想违背他的意愿,下令在剡白石山建立太平馆供他居住。
《梁书·高祖纪》说:大同七年,皇帝到宫城西,建立士林馆,邀请学者聚集;设立集雅馆,以吸引远方的学者。
《冲虚真经·黄帝》说:黄帝于是放下万机,离开寝室,不再直接侍奉,撤去钟鼓,减少膳食,退而闲居在大庭之馆,静心修身,三个月不亲自处理政事。
《汉武帝故事》说:汉武帝在封禅之后,梦见汉高祖刘邦坐在明堂中。群臣也梦见了同样的情景。于是,他们在明堂祭祀汉高祖,以配天神,回来后,建造了高陵馆。
《郡国志》记载:台州仙石山有一座馆,当地人称它为黄公客堂。堂的两边有石制的步廊,触碰石头就会云雾升起,清晨必定有雨;还有四根坚韧的竹子,风吹过会自然形成阴凉,扫过石头都变得干净。这里是王方平游玩的地方。
《荆州图记》记载:襄阳县南,水路行四十里,陆路行六十里,有一座桃林馆。
《建康地记》记载:显仁馆位于江宁县东南五里的青溪中桥东湘宫巷下,是古代高丽使者停留的地方。
《西京杂记》记载:公孙弘以布衣之身成为宰相,于是开设东阁,建造客馆,以吸引天下的人才。外面称为钦贤馆,用来接待大贤;翘材馆,用来接待有才能的人;接士馆,用来接待国士。
《西京杂记》又说:梁孝王在忘忧馆游玩,邀请了众多游士,让他们各自作赋。
《隐诀》中提到的易迁馆、含真台,由两位女真人主持,一位叫张微子,另一位叫傅礼和。
《晋宫阁名》记载:华林馆有繁昌馆、建康馆、显昌馆、延祚馆、寿安馆、干禄馆。
班固的《西都赋》说:于是天子登上属玉馆,游览长杨馆。
张衡的《西京赋》说:回顾往昔遗留的馆舍,在秦朝遗迹中找到了林光。
张衡的《西京赋》又说:郡国宫馆共有百四十五座,石极盩厔,以及卷酆鄠。
张衡的《西京赋》还说:豫章珍馆高耸地矗立在中央。
班婕妤的《自伤赋》说:痛失阳禄和柘馆,(都是宫名,是生下两个儿子的地方。这两个馆都失去了。)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遭遇了灾难,难道是妾室的罪过吗?还是天命不可强求呢?
张衡的《西京赋》说:在迎风馆新建后,增加了露寒和储胥,依托高基在山冈上,直冲云霄以高居。(薛综注解说:这两个都是馆名。)
张衡的《东京赋》说:其西边有平乐都场,示远馆,龙省蜿蜒,天马半汉。
刘劭的《赵都赋》说:在黄华馆设宴。
左思的《魏都赋》说:营造密馆以围绕坊间,装饰宾客聚集的地方。
潘岳的《东都馆赋》说:东馆,是东武最侯的馆。不久后他迁居,对我说:‘我将要老去,所以有安度晚年的心愿,但没有改变的意思,你为我写赋吧。’
关于传舍,《释名》说:传,传递的意思;人们在这里停留然后离开,后人又来,辗转相传,没有固定的人。
《史记》记载:相如为赵王献上玉璧出使秦国,秦王将他安置在广成传舍。古县名。有人说秦始皇为此建造了望海台。
传载说:郑审在开元年间担任殿中侍御史,充任馆驿使。他下令在每个传舍设立十二辰候,从郑审开始。
关于亭,《释名》说:亭,停留的意思。人们在这里停留聚集。
《风俗通》说:根据《春秋左传》中的记载,有寓望,即金亭,是民众安定的地方。亭有楼,从高省,丁声也。汉朝沿袭秦朝,大约十里设一亭。亭,停留的意思。现在的话有亭留、亭待,大概是行旅住宿的地方。亭也代表平坦,民众有诉讼,官吏停留处理,不要失去公正。
《汉书·项羽传》说:乌江亭长停船等待项羽。
《汉书·项羽传》又说:汉武帝元封元年,他到缑氏,登上太室,听到三次万岁声,因此建立了万岁亭。
《汉书·韩信传》说:韩信从下乡南昌亭长处吃饭,(张晏说:下乡属于淮阴。)亭长的妻子对他很不好,于是早晨做饭给他吃。
《汉书·韩信传》又说:李广曾经夜间骑一匹马到霸陵,亭长霸陵尉呵止李广,让他住在亭下。
高允的《塞上公亭诗序》说:延和三年,我前往京师,从石门北行,迷失了道路,夜晚住在代之快马亭,那里的风俗说这是古代塞上公所重视的地方。说公有良马,因此以此命名,这是其重视的原因。背靠长城,面对南山,湖泊环绕其侧,波浪冲刷其前;停下马车,流连忘返,怀念古人的德音,于是挥毫写下这篇文章。代人云:塞上公姓李,是代地的李氏及其后代。(这段及后段根据《四库全书》所收抄本,当系倒错,故从本卷前部‘馆驿’移入。)
潘岳的《伤弱子》说:仅在元康二年三月壬寅,弱子出生。夏天五月,我到长安,壬寅日于新安的千秋亭,甲辰日弱子去世。第二天乙巳,埋葬于亭。
《续汉书》说:汉灵帝到夏门亭,让窦武手持符节,用玉青盖迎接进入殿中。
《续汉书》又说:蔡邕在吴地避难,告诉别人说:‘我以前到会稽高迁亭,看到竹椽从东间数起,第十六根可以作为箫管。取来使用,果然有不同寻常的声音。’
《东观汉记》说:王郎起事,光武帝从蓟地东南疾驰,日夜兼程到饶阳芜蒌亭,当时天气寒冷,众人饥饿,冯异献上豆粥。
《东观汉记》又说:赵孝的父亲是田禾将军。赵孝从长安来,想要在亭中停留。亭长拒绝了他,说有贵客经过,打扫干净,不想弄脏地方。过了一会儿,才同意他停留,官吏因此问:‘田将军的儿子从长安来,什么时候出发的?几天能到?’赵孝说:‘马上就到了。’
张璠的《汉记》说:楚晔担任天水太守,上任时,与前任太守的丧事在陇亭堂会合。官吏将丧事移开,楚晔坚持在正堂举行丧事,关西人称颂他。
谢承的《后汉书》说:苍梧广信女子苏娥,在鹊巢亭住宿,被亭长龚寿杀害,及婢致富,取走财物埋在楼下。交阯刺史周敞巡视部下住宿在亭,发现龚寿的罪行,上奏朝廷,杀死了龚寿。(《列异传》说:鹤奔亭。)
《汉书·典职》说:洛阳二十四街,每条街有一亭;十二城门,每个城门有一亭。
《魏略》说:从长安到大秦,人民连绵不断,每隔十里设一亭。
《魏书》说:元皇后在汉延嘉三年二月在齐郡白亭出生,有黄气充满房间,过了几天才散去。
《吴志》说:孙权将要到吴地,亲自骑马射虎在庱亭,马被虎咬伤,孙权投掷双戟,虎立即死去。
《吴志》又说:大史慈与刘繇住在县里,建立屯府,被山越人附和。孙策亲自进攻讨伐,史慈被俘。孙策解开史慈的绳索,抓住他的手说:‘你还记得神亭之战时吗?如果你那时抓住我,会怎样?’史慈说:‘难以预料。’孙策大笑。
王隐的《晋书》说:徐苗,字叔胄,是高密淳于人。他的曾祖父徐华行感灵,夜里有神人告诉他说亭将要崩塌,徐苗出去,亭果然崩塌,他得以幸免。
王隐的《晋书》又说:王羲之初次渡江,会稽有美丽的山水,名士多居于此,与孙绰、谢询、谢尚、支遁等在山阴的兰亭聚会。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说:慕容垂请求进入邺城拜庙,苻坚不允许。于是慕容垂偷偷穿上便服进入亭,官吏阻止他,慕容垂愤怒地斩杀了官吏,烧毁了亭然后离开。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孔宁子和王华都希望能富贵,自从徐羡之等人掌握权力后,他们日夜在太祖面前构陷宁子。宁子曾经东归到金昌亭,随从想要停船,宁子命令离开,说:‘这是弑君的亭子,不能停泊。’
又记载:徐湛之担任广陵郡守时,善于治理,威严和恩惠并行。广陵城原有高楼,湛之加以修缮;又新建了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实和竹子茂盛,花草成行。
《帝王世纪》记载:夏桀在鸣条之野败北,根据《孟子》记载,舜在鸣条去世,那是在东夷之地。有人说:陈留平丘现在有鸣条亭,位于安邑的西边。
《世说》记载:渡江的众人每到闲暇时,就会相约到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宴乐。周侯在座,感叹风景并没有变化,但举目望去却有了江河的不同,大家都相对流泪。只有丞相面露悲色说:‘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恢复王室,收复中原,为何要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呢!’
《梦书》记载:亭子是积累功德的象征,梦见建造亭子,表示功德积累而成。梦见亭子损坏,表示恩泽受损。
韦耀在《云阳赋》中写道:八个乡、九个市,亭侯有三十六个,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路旁有庐舍可以住宿。
《丹阳记》记载:京城有三座亭子。新亭是吴国旧亭,原来的基址已经毁坏,隆安年间,丹阳尹司马恢将其重建到现在的位置。谢石创建了征虏亭,三吴的士绅创建了治亭,都是在太元年间。
《寻阳记》记载:稽亭北面俯瞰大江,南面望见高岳;留宿的远客,因此以这个地名命名。
刘桢在《京口记》中记载:劫亭靠近湖边,亭子通往阿湖陵郡治丹徒县,八个县,八个县来往经过这里,湖中有很多劫匪,在湖边设立亭子,因此得名。
裴渊明在《广州记》中记载:赵佗筑台,在朔望时升拜,称为朝拜台。在江边建造华馆,用来送别陆贾,因此称为朝亭。
《永嘉记》记载:乐城县有三座京亭,这座亭子是祖送行人之处。
王韶之在《始兴记》中记载:淘水源有尧山,长岭横亘,远望像军阵。云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十多处古大堂基址,虽然已经荒废但还可以辨认,称为尧故亭。老人们相传:尧南巡登此山,这座亭子就是他的行宫。
《三齐略记》记载:曲城齐城东有万岁水,水北有万岁亭,是汉武帝所建。
伏琛在《齐地记》中记载:平寿城西北有平望亭,也是古县。有人说秦始皇因此建造了望海台。
《庄子》记载:仁义是先辈的居所。注解:旅舍。
华延隽在《洛阳记》中记载:城内有都亭、华林、奉常、广世、昌益、广莫、定阳、遮要、暴室、广阳、西明、万岁、文阳、东明、视中、东因、建奉、止奸、得宫、东阳、千秋、安众、孝敬、清明二十四亭。河阴界东出,有户乡亭、南泉亭、街邮亭。
孔跸在《会稽记》中记载:江夏太守宋辅在重山南的白楼亭设立学校进行教学。
又《郡国志》中记载:沛国桓俨避难到会稽,听说陈业贤良就前往拜访,但没有见到。离开时进入交州,留下书信系在白楼亭的柱子上告别。
《鄱阳记》记载:白云亭位于县西南,旁边对着干越亭而峙立,跨越石城的险峻,俯瞰长江的深邃。随州刺史刘长卿题诗说:‘孤城上与白云齐’,因此以白云为名。
《豫章记》记载:徐孺子的墓在郡南十四里,称为白社亭。吴国嘉禾年间,太守长沙徐熙在墓旁种植松树,太守南阳谢景在墓侧立碑。永安年间,太守梁郡夏侯嵩在碑边立了思贤亭。松树、碑、亭至今仍在,松树粗大,亭子世代修缮,称为谢君亭。
《越绝书》记载:女阳亭,是勾践入吴为官时,夫人跟随,在亭中产女,养育在槜李,称为语儿乡。
《郡国志》中皇甫谧说:在鸣条之野,建立了鸣条亭。
又记载:凉州候马亭,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得到天马,感受到西风,马顿羁而逸去,到敦煌北塞下,马鸣而去。贰师将军在这里等候,因此得名。
又记载:韶州潼溪里有三枫亭。
又记载:济州周首亭,即埋葬长狄乔如首于山西的地方。
又记载:冀州华阳亭,即嵇康在此学琴。
又记载:幽州督亢亭,即荆轲献地图给秦的地方。
又记载:柳州武丁冈有栾亭,即太守栾巴所建。
又记载:柯亭,又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会稽记》说:汉议郎蔡邕在此避难时住宿,仰望椽竹,知道有奇异的声响,因此取来做成笛子,果然有奇妙的音声。
又记载:润州覆舟山有阆风亭。
《襄江记》记载:岘山亭位于襄阳县东十里,现在的基址和痕迹仍然存在。
《两京新记》记载:西京苑内有望云亭、鞠场亭、柳园亭、真兴亭、神皋亭、园桃亭、临渭亭、永泰亭。南昌园园北,有昌国亭、流杯亭、青门亭,是邵平种瓜的地方。
又记载:东京上阳宫有曜掌亭、九州亭。
又记载:东都苑内有金谷亭、凝碧池。
《建安记》记载:止马亭位于飞蝗岭口,马在此上下停息,因此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二-注解
馆:馆在古代指供人居住的场所,常用于接待客人或官员居住。
食:食物,这里指提供食宿。
官:官员,这里指官府。
朝聘: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访问他国,称为朝聘。
逆旅:旅舍,供行人歇宿的地方。
公宫:官府的宫殿。
私馆:私人住宅。
骖:古代战车两旁的马。
赙:赠送财物助丧。
辱:侮辱。
万:舞,这里指舞蹈。
牢:古代祭祀或宴请时用的牲畜。
适:往,到。
授:给予。
公刘:古代周族领袖,传说中的人物。
庐:小屋。
委:接待。
畿:王都周围的地区。
郊劳:在郊外慰劳远道而来的宾客。
摈:接待宾客的礼官。
讶:迎接宾客的礼官。
三牲:牛、羊、猪。
讶迎:迎接宾客。
馆人之丧:馆人去世。
殡:停放死者。
公馆:官府的馆舍。
县官舍:官府的住处。
谅闇:帝王或诸侯因丧事而居丧期间。
田:土地。
垣:墙。
葺:修缮。
桥梁:桥梁。
邮驿:古代传递公文和接待使者的驿站。
脯酒:干肉和酒。
仙:神仙。
脯:干肉。
酒:酒。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桂馆:用桂木建造的馆舍。
延寿馆:延长寿命的馆舍。
驿:古代传递公文和接待使者的驿站。
徒步:步行。
宰相:古代最高行政长官。
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大第:大宅。
渭阳:古代歌曲名,这里指馆舍的名字。
观:台观。
宫:宫殿。
传舍:传舍是古代供行人歇息的馆。
华盖:古代皇帝的车盖。
河:黄河。
武:军事演习。
室:房子。
锺:古代的一种乐器。
厨膳:厨房和饮食。
大庭:大庭院。
斋心:静心。
服形:修养身体。
封禅:封禅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一种仪式,通常由皇帝亲自前往泰山或嵩山,进行祭天和祭地的活动,象征着皇帝得到天命,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高祖:高祖通常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始祖。
祀:祀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用于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和崇拜。
配天:配天是指将神灵或祖先的牌位安置在明堂中,与天神一同受到祭祀。
黄公客堂:黄公客堂是指台州仙石山上的一个馆,传说中是仙人王方平游历的地方。
筋竹:筋竹是一种竹子,因其坚韧而得名。
王方平:王方平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常被描绘为具有超凡能力。
桃林馆:桃林馆是指襄阳县南的一个馆,因附近有桃林而得名。
显仁馆:显仁馆是江宁县东南的一个馆,曾是古高丽使者停留的地方。
钦贤馆:钦贤馆是古代用于接待大贤的馆。
翘材馆:翘材馆是古代用于接待有才能之人的馆。
接士馆:接士馆是古代用于接待国士的馆。
忘忧之馆:忘忧之馆是梁孝王游历的地方,据说能让人忘却忧愁。
易迁馆:易迁馆是古代的一种馆,可能指官员或旅行者居住的地方。
含真台:含真台是古代的一种台,可能用于祭祀或观景。
女真:女真是指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后来成为金朝的建立者。
张微子:张微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傅礼和:傅礼和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华林馆:华林馆是古代宫殿或园林中的馆。
属玉之馆:属玉之馆是古代宫殿或园林中的馆,属玉可能是指馆中装饰的玉石。
长杨之榭:长杨之榭是古代宫殿或园林中的建筑。
遗馆:遗馆是指古代遗留的馆。
林光:林光可能指馆中或园林中的景色。
秦馀:秦馀可能指秦朝遗留的痕迹。
宫馆:宫馆是指古代宫殿中的馆。
豫章珍馆:豫章珍馆是指豫章(今江西南昌)的一个馆。
阳禄:阳禄是古代的一个宫名,也是班婕妤生子的地方。
柘馆:柘馆是古代的一个宫名,也是班婕妤生子的地方。
迎风:迎风可能指馆名,也可能指馆的位置或建筑风格。
露寒:露寒可能指馆名,也可能指馆的位置或建筑风格。
储胥:储胥可能指馆名,也可能指馆中的储物设施。
平乐都场:平乐都场是古代的一个馆,可能指娱乐场所。
示远之馆:示远之馆是古代的一个馆,可能指用于展示或接待远方来客的馆。
龙省:龙省可能指馆名,也可能指馆中的布局或装饰。
天马:天马可能指馆名,也可能指馆中的装饰或寓意。
黄华之馆:黄华之馆是古代的一个馆。
密馆:密馆是古代的一个馆。
周坊:周坊可能指馆周围的环境或建筑。
东馆:东馆是古代的一个馆。
东武最侯:东武最侯可能指馆的主人或馆的历史背景。
广成传舍:广成传舍是古代的一个传舍,供行人歇息。
开元中:开元中指唐朝开元年间。
十二辰候:十二辰候可能指传舍中的计时方式或标识。
寓望:寓望可能指亭中的守望或住宿功能。
金亭:金亭是古代的一个亭。
汉家:汉家指汉朝。
太室:太室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场所。
万岁亭:万岁亭是古代的一个亭,可能因皇帝在此听到“万岁”之声而得名。
下乡南昌亭长:下乡南昌亭长是指下乡南昌的一个亭长。
霸陵尉:霸陵尉是指霸陵的亭尉,负责管理亭。
快马亭:快马亭是古代的一个亭。
塞上公:塞上公是指古代塞上的一位官员。
新安之千秋亭:新安之千秋亭是指新安的一个千秋亭。
夏门亭:夏门亭是古代的一个亭。
会稽高迁亭:会稽高迁亭是指会稽的一个高迁亭。
籥:籥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芜蒌亭:芜蒌亭是古代的一个亭。
陇亭堂:陇亭堂是古代的一个亭堂。
苍梧广信女子苏娥:苍梧广信女子苏娥是指苍梧广信的一位女子。
鹊巢亭:鹊巢亭是古代的一个亭。
洛阳二十四街:洛阳二十四街是指洛阳城内的二十四条街道。
大秦:大秦是指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齐郡白亭:齐郡白亭是指齐郡的一个白亭。
庱亭:庱亭是古代的一种亭。
神亭战时:神亭战时是指神亭之战时的情景。
行感灵:行感灵是指古代的一种感应现象。
兰亭:兰亭是古代的一个亭,也是王羲之《兰亭序》发生的地方。
孔宁子:孔宁子,南朝宋人,曾任侍中、左光禄大夫等职,此处指孔宁子。
王华:王华,南朝宋人,曾任侍中、光禄大夫等职,此处指王华。
徐羡之:徐羡之,南朝宋人,曾任侍中、左光禄大夫等职,此处指徐羡之。
太祖:太祖,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金昌亭:金昌亭,古亭名,位于今江苏省金坛市。
徐湛之:徐湛之,南朝宋人,曾任吴郡太守、光禄大夫等职,此处指徐湛之。
广陵郡:广陵郡,古郡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鸣条之野:鸣条之野,古地名,相传为夏桀败亡之地,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东夷之地:东夷之地,古代指东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陈留平丘:陈留平丘,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安邑:安邑,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新亭:新亭,古亭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周侯:周侯,指南朝宋的周顗,曾任侍中、左光禄大夫等职。
丞相:丞相,古代官职,指宰相,此处指南朝宋的宰相刘义康。
楚囚:楚囚,指被囚禁在楚国的囚犯,此处比喻流亡在外的人。
梦书:梦书,古代占卜之书,此处指占卜梦境的书籍。
八乡九市:八乡九市,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此处指八个乡和九个市。
亭侯:亭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亭的长官。
丹阳:丹阳,古郡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司马恢:司马恢,南朝宋人,曾任丹阳尹。
谢石:谢石,南朝宋人,曾任征虏将军。
三吴缙绅:三吴缙绅,指江南地区的士族。
太元:太元,南朝宋的年号,公元376年至396年。
稽亭:稽亭,古亭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高岳:高岳,指高大的山岳。
淹留远客:淹留远客,指久留他乡的客人。
劫亭:劫亭,古亭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阿湖陵郡治丹徒县:阿湖陵郡治丹徒县,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尉佗:尉佗,南越王赵佗,南越国的建立者。
陆贾:陆贾,西汉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乐城县:乐城县,古县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尧山:尧山,古山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平陵:平陵,古陵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尧故亭:尧故亭,古亭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曲城齐城:曲城齐城,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万岁水:万岁水,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平寿城:平寿城,古城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秦始皇: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仁义:仁义,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
蘧庐:蘧庐,古代旅舍。
华延隽:华延隽,南朝宋人,曾任侍中、左光禄大夫等职。
洛阳:洛阳,古都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江夏太守:江夏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江夏郡的行政事务。
宋辅:宋辅,南朝宋人,曾任江夏太守。
白楼亭:白楼亭,古亭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沛国桓俨:沛国桓俨,南朝宋人,曾任沛国太守。
会稽:会稽,古郡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干越亭:干越亭,古亭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刘长卿:刘长卿,唐代诗人。
白社亭:白社亭,古亭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徐孺子:徐孺子,东汉末年名士。
吴嘉禾:吴嘉禾,吴国年号,公元233年至242年。
南阳谢景:南阳谢景,南朝宋人,曾任南阳太守。
梁郡夏侯嵩:梁郡夏侯嵩,南朝宋人,曾任梁郡太守。
谢君亭:谢君亭,古亭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女阳亭:女阳亭,古亭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槜李:槜李,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语儿乡:语儿乡,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鸣条亭:鸣条亭,古亭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凉州候马亭:凉州候马亭,古亭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
贰师:贰师,即贰师将军,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军事。
大宛:大宛,古国名,位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敦煌:敦煌,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
韶州:韶州,古地名,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
潼溪里:潼溪里,古地名,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
济州:济州,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周首亭:周首亭,古亭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长狄乔如首:长狄乔如首,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人。
冀州:冀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华阳亭:华阳亭,古亭名,位于今河北省。
嵇叔夜:嵇叔夜,即嵇康,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幽州:幽州,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
督亢亭:督亢亭,古亭名,位于今北京市。
荆轲:荆轲,战国时期刺客。
柳州:柳州,古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武丁冈:武丁冈,古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栾亭:栾亭,古亭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栾巴:栾巴,南朝宋人,曾任柳州刺史。
柯亭:柯亭,古亭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千秋亭:千秋亭,古亭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高迁亭:高迁亭,古亭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汉议郎:汉议郎,古代官职,负责议论国事。
蔡邕: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
阆风亭:阆风亭,古亭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襄江记:襄江记,古书名,记载襄江地区的历史地理。
岘山亭:岘山亭,古亭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两京新记:两京新记,古书名,记载东汉、魏、晋、宋、齐、梁、陈七朝都城洛阳和长安的历史地理。
西京苑:西京苑,古代指长安的园林。
东京上阳宫:东京上阳宫,古代指洛阳的上阳宫。
金谷亭:金谷亭,古亭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凝碧池:凝碧池,古池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建安记:建安记,古书名,记载建安时期的历史地理。
飞蝯岭口:飞蝯岭口,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二-评注
沈约《宋书》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孔宁子对权力的谨慎态度。孔宁子不愿在金昌亭泊船,是因为他深知这是弑君之地,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警醒,体现了他对权力的尊重和对自身行为的自律。沈约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孔宁子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政治环境。
徐湛之作为广陵郡守,不仅政绩显著,而且注重文化建设,对广陵城内的高楼进行修整,并增建了风亭、月观等景观,使得广陵城更加美丽。沈约通过这一描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重视和对文化建设的贡献。
《帝王世纪》中关于桀败于鸣条之野的记载,与《孟子》中舜卒鸣条的内容相呼应,说明了鸣条之地在东夷,并且存在鸣条亭的传说。这体现了古代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对地理标志的崇拜。
《世说》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过江诸人在新亭的聚会,周侯的感慨和丞相的坚定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梦书》中的解释,将亭与功绩、恩泽相联系,体现了古代人对梦境的解读和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
韦耀《云阳赋》中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亭的重视,亭不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社会交流的节点。
《丹阳记》和《寻阳记》等文献,通过记载京师和寻阳的亭子,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地方治理的情况。
刘桢《京口记》中提到的劫亭,通过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地理标志的命名和利用。
裴渊明《广州记》中的朝拜台,体现了古代对祭祀和朝拜的重视。
《永嘉记》和《三齐略记》等文献,通过记载尧山、万岁水等亭子的历史,展现了古代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念。
《庄子》中的注解,将仁义比作蘧庐,体现了道家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华延隽《洛阳记》中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城市布局和公共设施的规划。
孔跸《会稽记》和《郡国志》中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
《越绝书》中的女阳亭,体现了古代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念。
《郡国志》中的鸣条亭、凉州候马亭等记载,展现了古代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对地理标志的崇拜。
《襄江记》中的岘山亭,反映了古代对自然景观的利用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两京新记》中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城市规划和园林艺术的重视。
《建安记》中的止马亭,通过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地理标志的命名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