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三-原文

《左氏传·僖公上》曰:荀息假道於虞,曰:’今虢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史记》曰:师尚父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客寝处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汉武帝故事》曰:上尝至柏谷,夜投亭宿,亭长不内,乃宿於逆旅。逆旅翁谓上曰:’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穑,何忽带剑群聚,夜行动众?此不欲为盗,则淫耳。’上默然不应,因乞浆饮,翁曰:’吾正有溺,无浆也。’有顷,还内,上使人觇之,见翁方要少年十馀人皆持弓矢刀剑,令主人妪出安过客。妪归,谓其翁曰:’吾观此丈夫,乃非常人也,且亦有备,不可图也。不如因礼之。’其夫曰:’此易与耳,鸣鼓会众,讨此群盗,何忧不克?’妪曰:’且安之,令其眠,乃可图也。’翁从之。时上从者十馀人,既闻其谋,皆惧,劝上夜去。上曰:’必致祸,不如且止以安之。’有顷,妪出,谓上曰:’诸翁子不闻主人翁言乎!此翁好饮酒,狂悖,不足计也。今日具令公子安眠,无他。’妪因还内。时天寒,妪酌酒,多与其夫,诸少年皆醉。妪出谢客,杀鸡作食。平明,上去。是日还宫,乃召逆旅夫妻见之,赐妪金十斤,其夫为羽林郎。自是惩戒,希复微行。’

‘《续汉书·五行传》曰:灵帝数游戏於西园中,令后宫采女为客舍主,身为商贾服行,至舍,采女下酒食,因共饮食以为戏乐。’

‘《东观汉记》曰:第五伦自度仕宦牢落,遂将家属客河东,变易姓名,自称王伯齐。常与奴载盐北至太原贩卖,每所止客舍,去辄为粪除道上。号曰道士,开门请求不复责舍宿直。’

‘范晔《后汉书》曰:周防,字伟公。父杨,少孤微,常修逆旅以供过客,而不受其报。’

‘《郭林宗别传》曰:林宗每行宿逆旅,辄躬洒扫。及明去,后人至,见之曰:’此必郭有道昨宿处也。’

‘《晋书》曰:桑虞尝行寄逆旅,同宿客失脯,疑虞为盗,虞默然无言,便解衣偿之。主人曰:’此舍数失鱼肉鸡鸭,多是狐狸偷去,君何以疑人?’乃将脯主至山冢间寻求,果得遗脯。以衣还虞,虞投之不顾。’

‘《说苑》曰:郑桓公会封於郑,暮舍於宋东之逆旅。逆旅之叟从外来,曰:’客将焉之?’曰:’会封於郑。’逆旅之叟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客之寝安,殆非就封者也。’郑桓公闻之,援辔自驾,行十日十夜至,即有与之争封者。’

‘《楚辞·七谏》曰:路室女之方桑兮,(路室,客舍。)孔子过之以自侍。(言孔子出游,过於客。舍其女方采桑,一心,不视。善其贞信,故以自侍。)’

‘潘岳《客舍议》曰:尚书敕:’客舍废农,奸淫亡命,败乱法度,皆当除坏。十里安一宫舍,使老小贫民守之;又差吏掌主,依官舍收钱数。春农事兴,求须冬闲。’谨案:客舍逆旅久矣,其所由来矣,行者赖以顿止,居者薄收其直,交易贸迁,各得其所。官无役赋,而因民成利;惠加百姓,而公无所费。语曰:’许由辞此帝尧之命,而舍於逆旅。’自唐尧到今,未有不得客舍之法。’

‘《尔雅》曰:庙中路谓之唐。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枝旁,三达谓之剧旁,(今南阳冠章县乡数通交错道路,呼之五剧乡。)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三道复一道歧出者,北海极县有此道。)八达谓之崇期,(四道交出。)九达谓之逵。(四者交道出,复有旁通者。)’

‘又曰:大路谓之奔。’

‘《说文》曰:一达谓之道路。’

‘又曰:馗,九达道也;似龟背,故谓之馗。’

‘《易》曰:艮,为径。王廙注曰:物始,故为径路。’

‘又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又曰:泯驴往来,朋从尔思’

‘《诗》曰: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又曰:行路迟迟,中心有违。’

‘又曰:踧踧周道,鞠为茂草。’

‘又曰:路阻且跻。(跻,升。)’

‘又曰:周道逶迟。(历远貌。)’

‘又曰:周道如砥。(贡赋均平。)’

‘又曰:有杕之杜,行彼周道。’

‘又曰: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

‘又《关雎·兔罝》曰: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周礼·夏官》曰:合方氏,掌天下道路。’

‘又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又《夏官·候人》曰:各掌其方之道。’

‘《礼记·檀弓》曰:哀公使人吊蕢尚,遇诸道,於路画宫而受吊焉。(哀公,鲁君也。画宫,画地为宫象。)曾子曰:’蕢尚不如杞梁之妻知礼也。’

‘又《月令》曰:三月,开通道路。’

‘又曰: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车从中央。’

‘《左传》曰: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戟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又曰:盟诸王父之衢。’

‘《史记》曰:文帝行至霸陵,慎夫人从,上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

‘《东观汉记》曰:逢萌被徵,上道,迷不知东西,云:’朝所徵我者,为聪明睿智,有益於政。方面不知,安能济政?’即驾而归。’

‘《国语》曰:夫辰角见而除道,故《夏令》曰:’九月除道’。(贾逵注曰:辰角,大辰,仓龙之龙。角,星名也。)’

‘《家语》曰: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蛮。’

‘《魏晋春秋》曰:阮籍有时率意独行,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陆机《洛阳记》曰:宫门及城中大道皆分作三,中央御道,两边策土墙,高四尺馀,外分之。唯公卿尚书章服道从中道,凡人皆行左右,左入右出,夹道种榆槐树。此三道四通五达也。

《淮南子》曰:杨朱见歧路而哭,曰:’可以南可以北!’

又曰:圣人之道,如衢设樽,过者斯酌之。

《博物志》曰: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其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哭,问其故,曰:’我东山女,嫁为西海妇,行必以暴风雨,今灌坛令当道有德,吾不敢以风雨过也。’

《十洲记》曰:天帝君之城,仙真之人出道径自有一路,内到锺山海阿门外。天帝君总九夫人之维,贵无比焉。

崔豹《古今舆服注》曰:警跸,所以戒徒行。跸,路也;谓行者警於途路。

《列子》曰:尧治天下,未知其天下治欤不治欤?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任豫《益州记》曰:江油左担道,案《图》,在阴平县北,於成都为西。(其道至阻,自北来者,担在左肩,不得度担也。)邓艾束马悬车处。

《郡国志》曰:雍州轵道,在通化门东北十里。

又曰:朱超石与兄书曰:’洛下道路本好,青槐荫映可爱。’

《列子》曰: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亡一羊何追者众?’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而反。’杨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韩子》曰: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子路私为浆饮,要作沟者於五甫之衢,孔子讥其不知礼也。

《楚辞》曰:心不怡之长久,忧与愁之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古乐府诗》曰: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古诗》曰驱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驰道

《史记》贾山曰:秦为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达,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以铁椎筑之。隐,於靳反。)树以青松。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盗贼,秦制也。

《汉书》曰:江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官。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又曰:惠帝为东朝长乐宫,作复道,方筑高帝庙南,叔孙通曰:’陛下何筑复道高帝寝,衣冠日出游高庙?奈何令子孙宗庙道上行哉?’惠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游之,益广宗庙,大孝本也。’帝从之。

又曰:元帝即位,成帝为太子。上尝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至直城门得绝乃度。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乃令太子被召得绝驰道。

又曰:上居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数人偶语。上曰:’此何语?’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而反?’良曰:’陛下与此属取天下,今陛下已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诛者皆平生雠怨。今军吏计功,天下不足以遍封,又恐见疑过失及诛,故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将奈何?’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数窘辱我。’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则人人自坚矣。’於是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皆喜曰:’雍齿且侯,我属无患矣。’

○途

《易·震卦》曰:震,大途。(王廙注曰:火途,万物所出。)

《论语·阳货》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尔雅》曰:堂涂谓之陈。路依涂。

《吕氏春秋》曰:孔子用鲁,男行乎途左,女行乎途右,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长途中宿。

○阡陌

《史记》曰:商鞅相秦孝公,坏井田,开阡陌。

《汉书·游侠传》曰:原涉乃大治冢舍,周阁重门。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阡。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署曰南阳阡,人不肯从,谓之原氏阡。

《赵书》曰:佛图澄建武末卒,葬邺西紫陌,先造生墓已数年矣。

《三辅故事》曰: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皆葬毕陌南北。

《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

曹植诗曰: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陆机诗曰: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街

《说文》曰:街,四通道也。

《汉书》曰:张敞无威仪,罢朝会,走马章台街。(瓒曰:在长安建章台下街也。)

《郡国志》曰:雍州司天台西北有香室街。

又曰:夕阴街在右扶风南。

《东观汉记》曰:建武时,天下垦田皆不实,诏下州郡检实。时州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史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使,言於长寿街得之。

《汉官典职》曰:洛阳有二十四街,街一亭。

华氏《洛阳记》曰:两铜驼在官之南街,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时所谓铜驼街。洛阳又有香街。

《三辅故事》曰:太上皇在长安香街南,高庙在长安城门街东、太常街南。

《汉宫殿疏》曰:长安有八街九市。

《风俗通》曰:京师有长寿街、万岁街、士马街、若此非一。街者,隽也;离也;四出之路,携离而别。

○巷

《毛诗·缁衣·丰》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巷门外也。)

又曰:叔于田,巷无居人。叔于狩,巷无饮酒。叔適野,巷无服马。

又曰:姜嫄始生后稷,诞置之阨巷,牛羊腓字之。

《论语》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尔雅》曰:宫中谓之壸。

《汉书》曰:陈平家贫,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门外多长者车辙。

《晋书》曰:纪瞻性静默,少交游,好读书,或手自抄写,凡所著述,诗赋笺表数十篇。兼解音乐,殆甚妙。厚自奉养,立宅於乌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

《丹阳记》曰:七战巷者,庾亮与苏峻战宣阳门外,峻初小退,寻复来攻,交战者七,亮乃南奔,故有此名。

《商君书》曰:穷巷多怪,曲学多辨也。

《尸子》曰:舜之方陶不能利其巷也,及南面而君天下,蛮夷皆被其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三-译文

《左氏传·僖公上》说:荀息向虞国借道,说:‘现在虢国行为不轨,住在旅店里,来侵犯我国南部的边境。’

《史记》说:师尚父东行回国,路上住宿,行进缓慢。旅店的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容易失去,客人住宿安心,大概不是去封地的。’太公听到这话,夜里穿上衣服就出发,到了封地。莱侯来攻打,和他争夺营丘。

《汉武帝故事》说:皇上曾经到柏谷,夜里投宿在驿站,驿站的管理员不让他住,他就住在旅店里。旅店的老翁对皇上说:‘你长得高大有力,应该勤劳耕作,为什么突然带着剑,聚集一群人,夜里行动?这如果不是想做强盗,那就是淫乱。’皇上沉默不语,于是请求喝点东西,老翁说:‘我正好有尿,没有酒。’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屋里,皇上派人去看,见老翁正和十几个年轻人一起拿着弓箭刀剑,让女主人出来安置客人。女主人回来,对老翁说:‘我看这位先生,不是普通人,而且也有所准备,不可轻易对付。不如用礼节对待他。’老翁说:‘这很容易对付,鸣鼓召集众人,讨伐这帮盗贼,有什么可担心的?’女主人说:‘先让他安静下来,等他睡着了再行动。’老翁同意了。当时皇上随从的十多人,一听到这个计划,都害怕了,劝皇上夜里离开。皇上说:‘如果这样做必会招致灾祸,不如暂时停下来,保持安宁。’过了一会儿,女主人出来,对皇上说:‘各位先生,没听到主人翁的话吗!这位老翁喜欢喝酒,狂妄无知,不值得考虑。今天我已经安排好让公子安心睡觉,没有其他问题。’女主人因此回到屋里。当时天气寒冷,女主人倒酒,多给了她丈夫,那些年轻人都喝醉了。女主人出来向客人道歉,杀了鸡做饭。天亮后,皇上离开了。那天回到宫中,皇上召见了旅店的夫妇,赏赐了老翁十斤金,她的丈夫被任命为羽林郎。从此以后,皇上不再轻易出行。

《续汉书·五行传》说:灵帝多次在西园中游戏,让后宫的采女担任客舍的主人,自己打扮成商人的样子,到客舍后,采女为他提供酒食,一起饮酒作乐。

《东观汉记》说:第五伦觉得自己做官不得志,于是带着家属和仆人客居河东,改换姓名,自称王伯齐。他经常和仆人一起载盐北行到太原贩卖,每次住宿在客舍,离开时都会清理路上的粪便。他自称是道士,开门请求住宿不再收费。

范晔《后汉书》说:周防,字伟公。他的父亲杨,年轻时孤苦,常常经营旅店来招待过客,但不收取他们的报酬。

《郭林宗别传》说:郭林宗每次出行住宿在旅店,都会亲自打扫。等他离开后,后来的人到了,看到这样会说:‘这一定是郭有道昨晚住宿的地方。’

《晋书》说:桑虞曾经寄宿在旅店,同宿的客人丢失了肉干,怀疑桑虞是小偷,桑虞默默无言,就脱下衣服赔偿。店主说:‘这个旅店经常丢失鱼肉鸡鸭,大多是狐狸偷去的,你怎么怀疑人呢?’于是带着肉干的主人到山丘间寻找,果然找到了丢失的肉干。他把衣服还给了桑虞,桑虞却扔掉了。

《说苑》说:郑桓公被封在郑国,傍晚住在宋国东边的旅店。旅店的老翁从外面进来,问:‘客人要去哪里?’客人说:‘我要被封在郑国。’旅店的老翁说:‘我听说,时机难得,容易失去,客人住宿安心,大概不是去封地的。’郑桓公听到这话,拿起缰绳自己驾车,行进了十天十夜,到了那里,就有和他争夺封地的人。

《楚辞·七谏》说:路室女正在采桑,孔子路过,自己站在一边等待。(路室,指客舍。孔子出游,路过客舍。看到舍中的女子正在采桑,专心致志,不抬头看,认为她贞信,所以站在一边等待。)

潘岳《客舍议》说:尚书命令:‘客舍废弃农业,奸淫亡命之徒,败坏法度,都应该被拆除。每十里设立一个宫舍,让老弱贫民守卫;又派官员管理,按照官舍收取费用。春天农事开始,需要冬天空闲。’仔细考虑:客舍逆旅已经存在很久了,它的由来已久,行人依赖它休息,居住的人收取少量费用,交易买卖,各得其所。官府没有劳役赋税,而通过民众获得利益;对百姓有好处,而国家不花费任何费用。俗话说:“许由辞去帝尧的命令,而住在旅店。”从唐尧到今天,没有不得客舍的规定。

《尔雅》说:庙中的路叫做唐。一条路叫做道路,两条路叫做枝旁,三条路叫做剧旁,(现在的南阳冠章县乡有几条交错的道路,被称为五剧乡。)四条路叫做衢,五条路叫做康,六条路叫做庄,七条路叫做剧骖,(三条路再次分叉出去,北海极县有这种道路。)八条路叫做崇期,(四条路相交。)九条路叫做逵。(四条路相交,又有旁通的路。)

又《尔雅》说:大路叫做奔。

《说文》说:一条路叫做道路。

又《说文》说:馗,九条路。

又《说文》说:馗,像龟背,所以叫馗。

《易经》说:艮,代表小路。王廙注解说:事物开始,所以叫小路。

又《易经》说:何天之衢,道路畅通。

又《易经》说:泯驴往来,朋从尔思。

《诗经》说:道路遥远,怎么能到达?

又《诗经》说:行路缓慢,心中有所违背。

又《诗经》说:道路崎岖,长满了茂草。

又《诗经》说:道路崎岖,难以攀登。(攀登,上升。)

又《诗经》说:道路曲折,历远貌。

又《诗经》说:道路平坦,贡赋均平。

又《诗经》说:有杕之杜,行彼周道。

又《诗经》说:沿着大路走,紧握你的袖子。

又《诗经·关雎·兔罝》说:兔网肃肃,放在中逵。

《周礼·夏官》说:合方氏,负责天下道路。

又《周礼·夏官》说:司险,负责九州的地图,以便了解山川湖泊的阻碍,以及道路的通达。

又《周礼·夏官·候人》说:各自负责自己地区的道路。

《礼记·檀弓》说:鲁哀公派人去吊唁蕭尚,在路上遇到他,于是在路上画地为宫,接受吊唁。(哀公,鲁国的君主。画地为宫,在地上画成宫殿的样子。)曾子说:‘蕭尚不如杞梁的妻子懂得礼仪。’

又《礼记·月令》说:三月,开通道路。

又《礼记·月令》说:道路,男子从左边走,女子从右边走,车辆从中间走。

《左传》说:公孙阏和颍考叔争夺车辆,颍考叔拉住车辕逃跑,子都拔出戟追赶他,到了大路,没有追上,子都生气。

又《左传》说:在王父的衢道上结盟。

《史记》说:汉文帝行至霸陵,慎夫人跟随,皇上向慎夫人展示新丰的道路说:‘这是通往邯郸的道路。’

《东观汉记》说:逢萌被征召,在路上,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东西南北,说:‘朝廷征召我,是因为我聪明睿智,对政治有益。方向都不清楚,怎么能治理国家?’于是驾车回家。

《国语》说:辰星出现,道路畅通,所以《夏令》说:‘九月开通道路。’(贾逵注解说:辰星,大辰,苍龙之龙。角,星名。)

《家语》说:周武王攻克商朝,开通了通往九夷八蛮的道路。

《魏晋春秋》说:阮籍有时随意独行,不按照道路行走,车迹走到了尽头,就痛哭而返回。

陆机《洛阳记》说:宫门和城中的主要道路都分为三部分,中间是御道,两边是筑有土墙,高约四尺,外面再分开。只有公卿尚书等官员的章服道才能走中道,普通人都在左右两边行走,左边进右边出,道路两旁种满了榆树和槐树。这三条道路四通八达。

《淮南子》说:杨朱看到岔路口就哭了起来,说:‘可以往南也可以往北!’

又曰:圣人的道路,就像十字路口摆着酒杯,经过的人都可以随意饮用。

《博物志》说:文王任命太公为灌坛令,那一年,风没有破坏树枝。文王梦见一位非常美丽的妇人,在道路上哭泣,询问原因,她说:‘我是东山女子,嫁给了西海的人,出行必定遇到暴风雨,现在灌坛令在道路上行善,我不敢让风雨经过。’

《十洲记》说:天帝君的城市,仙人出行的道路自有一条,从内到锺山海阿门外。天帝君统管九位夫人,地位尊贵无比。

崔豹《古今舆服注》说:警跸是用来警告行人的。跸,指的是道路;意思是行人在路上要警惕。

《列子》说:尧治理天下时,不知道天下是治理得好还是不好?他微服私访康衢,听到孩子们唱的歌谣:‘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任豫《益州记》说:江油左担道,根据《图》记载,位于阴平县北,对成都来说是西方。(这条路非常险阻,从北方来的人,担子放在左肩上,无法通过担子。)邓艾束马悬车的地方。

《郡国志》说:雍州的轵道,在通化门东北十里。

又曰:朱超石给哥哥写信说:‘洛阳的道路原本很好,青槐树的阴影映衬得很可爱。’

《列子》说: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他带领他的伙伴,还请杨子的仆人去追。杨子说:‘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追的人这么多?’回答说:‘因为路太多。’回来后,问:‘找到羊了吗?’回答说:‘丢失了,因为岔路口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回来了。’杨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羊,学者因为方法太多而失去生命。’

《韩子》说:鲁国在五月征召民众修筑长沟,子路私下准备浆水,邀请修沟的人在五甫之衢,孔子批评他不懂礼。

《楚辞》说:心情不愉快已经很久了,忧愁和烦恼接连不断。只有郢路那么遥远,江水和夏水难以涉足。

《古乐府诗》说:在狭窄的路上相遇,道路狭窄无法容纳车辆。

《古诗》说:驾车远行,悠悠地走在漫长的道路上。

驰道:

《史记》贾山说:秦国修建驰道,东至燕国,南至吴楚江湖之上,沿海的景观都通达,道路宽五十步,每隔三丈就种一棵树,在外面厚厚地筑起土墙,用金椎(用铁椎筑成。隐,于靳反。)固定,种上青松。每隔十里建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亭长。每十亭为一个乡,乡里有三位老人:有秩、啬夫、游徼。三位老人负责教化,啬夫负责审理诉讼,收取赋税;游徼负责巡查盗贼,这是秦朝的制度。

《汉书》说:江充出行,遇到馆陶长公主在驰道中行走,江充询问她,公主说:‘有太后的诏令。’江充说:‘只有公主可以行走,车骑都不能行走。’全部没收并没入官府。江充从上甘泉出发,遇到太子家的使者乘车马在驰道中行走,江充将他们逮捕。太子听说后,派人向江充道歉说:‘不是因为我喜欢车马,实在是我不想让皇上知道这件事,以教育那些没有纪律的人,希望江君能宽恕我!’江充不听,于是上报皇上。皇上说:‘人臣就应该这样。’非常信任他,威震京师。

又曰:惠帝在东朝长乐宫,修建复道,正在修建高帝庙的南边,叔孙通说:‘陛下为什么在高帝的寝宫上方修建复道,衣冠出行游高庙?怎么能让子孙在宗庙的道路上行走呢?’惠帝害怕了,说:‘赶快拆掉它。’叔孙通说:‘君主没有过错的行为。现在已经修建了,百姓都知道了。希望陛下在渭北修建原庙,衣冠每月游历那里,扩大宗庙,这是大孝的根本。’皇帝同意了。

又曰:元帝即位,成帝为太子。皇上曾经召见,太子从龙楼门出来,不敢断绝驰道,直到直城门才断绝,过了城门。皇上等他等得久了,问他原因,他汇报了情况。皇上于是下令太子被召见时可以断绝驰道。

又曰:皇上住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将领们常常几个一群地低声交谈。皇上说:‘他们在说什么?’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密谋造反。’皇上说:‘天下已经安定,为什么还要造反?’良说:‘陛下与这些人一起夺取天下,现在陛下已经是天子了,所封赏的都是萧、曹的旧人,所诛杀的都是平生的仇敌。现在军吏计算功劳,天下不足以全部封赏,又担心被怀疑有罪而遭到诛杀,所以聚集起来密谋造反。’皇上于是忧虑地说:‘怎么办呢?’良说:‘陛下平时最讨厌的人,群臣都知道,谁最严重?’皇上说:‘雍齿与我有过节,多次羞辱我。’良说:‘现在赶快先封赏雍齿,向群臣展示,那么人人都会安心了。’于是设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立即命令丞相和御史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都高兴地说:‘雍齿都封侯了,我们这些人就没有问题了。’

途:

《易·震卦》说:震,大途。(王廙注曰:火途,万物所出。)

《论语·阳货》说:在路上听到的,在路上传播的,是道德的废弃。

《尔雅》说:堂前的路叫做陈。路依涂。

《吕氏春秋》说:孔子在鲁国,男子在路的左边行走,女子在路的右边行走,丢失的财物,没有人拾取。

司马相如《上林赋》说:在漫长的路上住宿。

阡陌:

《史记》说:商鞅辅佐秦孝公,破坏井田制度,开辟阡陌。

《汉书·游侠传》说:原涉于是大规模地修建宅院,周围有高墙和重门。起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在茂陵,人们称那条道为京兆阡。原涉羡慕,于是买地开辟道路,建立署名为南阳阡,人们不愿意跟随,称之为原氏阡。

《赵书》说:佛图澄在武末去世,葬在邺西紫陌,事先已经建造了生墓数年。

《三辅故事》说:文王、武王、周公、召公都葬在毕陌的南北。

《风俗通》说:南北称为阡,东西称为陌。

曹植诗说:东西经过七陌,南北越过九阡。

陆机诗说:回水绕过曲折的阡陌,通波扶持笔直的阡。

街:

《说文》说:街,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书》说:张敞没有威仪,罢朝会,骑马跑过章台街。(瓒曰:在长安建章台下街也。)

《郡国志》说:雍州司天台西北有香室街。

又曰:夕阴街在右扶风南。

《东观汉记》说:建武时,天下垦田都不结实,皇帝下诏让州郡检查核实。当时州郡各自派遣使者上奏事情,皇帝看到陈留史牍上有字,一看,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以询问,河南、南阳不可以询问。’皇帝询问使者,在长寿街得到这个消息。

《汉官典职》说:洛阳有二十四街,每条街有一个亭。

华氏《洛阳记》说:两只铜驼在官署的南街,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朝时称为铜驼街。洛阳还有香街。

《三辅故事》说:太上皇的住所位于长安香街的南边,高庙位于长安城门街的东边、太常街的南边。

《汉宫殿疏》说:长安城有八条大街和九个市场。

《风俗通》说:京城有长寿街、万岁街、士马街等,这样的街道不止一条。‘街’字的意思是‘聚’,‘散’,指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人们在这里聚集又分开。

关于‘巷’:

《毛诗·缁衣·丰》说:你的丰采啊,在巷门外等我。(巷门外指的是巷子外面。)

又曰:叔于田,巷无居人。叔于狩,巷无饮酒。叔適野,巷无服马。

又曰:姜嫄始生后稷,诞置之阨巷,牛羊腓字之。

《论语》中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箪食,一瓢饮,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种忧愁,颜回却依然保持他的快乐。

《尔雅》说:宫中称宫中的小巷为‘壸’。

《汉书》说:陈平家境贫寒,住在城外偏僻的巷子里,用破旧的席子做门,门外经常有长者乘坐的车辙。

《晋书》说:纪瞻性格沉静,很少与人交往,喜欢读书,有时亲手抄写,总共著述了诗赋、笺表等数十篇。他还懂音乐,技艺高超。他生活简朴,在乌衣巷建了宅子,房屋高大华丽,园中池塘、竹林,都是值得欣赏的。

《丹阳记》说:七战巷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庾亮与苏峻在宣阳门外交战,苏峻起初小有退却,不久又来进攻,交战了七次,庾亮于是向南逃跑,因此得名。

《商君书》说:偏僻的巷子里往往有奇怪的事情,偏门学问的人往往能言善辩。

《尸子》说:舜在陶器制作时不能使他的巷子里得到好处,等到他成为天子的南面君王,四方的蛮夷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三-注解

逆旅:逆旅指的是古代供人旅宿的客舍,类似于现在的旅馆。在古代,逆旅不仅是旅人歇脚的地方,也是各种社会交往的场所,具有文化交流和社会活动的功能。

僖公上:僖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君主,僖公上指的是《左氏春秋》中记载僖公时期的事情。

师尚父:师尚父是古代对军事统帅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姜太公,即姜子牙。

莱侯:莱侯是指莱国的君主。

柏谷:柏谷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亭宿:亭宿指的是在路旁的亭子里住宿。

亭长:亭长是古代负责管理亭子的官吏。

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的事迹在《汉武帝故事》中有记载。

灵帝:灵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

采女:采女是指古代宫廷中的女子。

河东:河东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道士:道士是指修炼道教的人。

周防:周防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郭林宗:郭林宗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

桑虞:桑虞是晋代的一位官员。

郑桓公:郑桓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君主。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事迹在《楚辞·七谏》中有记载。

许由:许由是古代的一位隐士,以不慕名利著称。

唐:唐在古代指的是道路的名称,是通往宗庙的专用道路。

道路:道路在古代是指供人行走的车道,分为不同等级和用途。

枝旁:枝旁是指通往两个方向的支路。

剧旁:剧旁是指通往三个方向的支路。

衢:衢是指四通八达的大道。

康:康是指五通八达的大道。

庄:庄是指六通八达的大道。

剧骖:剧骖是指七通八达的大道。

崇期:崇期是指八通八达的大道。

逵:逵是指九通八达的大道。

奔:奔是指大路,即主要道路。

馗:馗是指九达的道路,形状像龟背。

艮:艮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道路。

何天之衢:何天之衢是指宽广的道路,寓意大行其道。

泯驴往来:泯驴往来是指道路上车马往来频繁。

道之云远:道之云远是指道路遥远。

行路迟迟:行路迟迟是指走路缓慢。

踧踧周道:踧踧周道是指周道的崎岖。

周道如砥:周道如砥是指周道平坦如磨刀石。

有杕之杜:有杕之杜是指道路旁的杜树。

遵大路:遵大路是指沿着大路走。

肃肃兔罝:肃肃兔罝是指放置在道路上的捕兔网。

合方氏:合方氏是《周礼》中负责管理天下道路的官职。

司险:司险是《周礼》中负责九州地理和道路的官职。

候人:候人是《周礼》中负责道路管理的官职。

檀弓: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

月令:月令是《礼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每个月的政令。

公孙阏:公孙阏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颍考叔:颍考叔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子都:子都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盟诸王父之衢:盟诸王父之衢是指在路上举行盟约。

霸陵:霸陵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慎夫人: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妃。

新丰道:新丰道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逢萌:逢萌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

辰角:辰角是指星宿,古代用来指示方向。

九夷八蛮:九夷八蛮是指古代的少数民族。

阮籍: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

宫门:古代宫殿的入口,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御道:供皇帝专用的道路,通常位于城市中心,象征着皇帝的权威。

策土墙:用土块堆砌的墙,古代用于分隔道路或区域。

公卿尚书章服道:公卿和尚书等高级官员专用的道路,章服指官员的官服。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以“为我”思想著称。

歧路:分叉的道路,比喻选择的困难。

圣人:古代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灌坛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祭祀用的酒坛。

天帝君:古代神话中的天帝。

警跸:古代皇帝出行时,用以清道和警戒的官员。

康衢:宽阔平坦的道路。

微服:指穿便服,不暴露身份。

江油左担道:古代四川江油的一条道路,因道路狭窄,担夫需将货物放在左边肩膀上。

轵道:古代道路名,位于雍州通化门东北。

洛下:古代对洛阳的别称。

驰道:古代供皇帝专用的宽阔道路。

复道:古代在两座建筑之间架设的通道。

震卦:《易经》中的第六十四卦,象征大路。

途:道路,通路。

阡陌:古代田地中的小路,阡为南北向,陌为东西向。

街:古代城市中的道路,通常指宽阔的街道。

太上皇:指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因其被封为太上皇,故称。

长安:汉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香街:长安城中的一条街道,具体位置和名称在历史记载中可能有所变化。

高庙:古代用于祭祀的庙宇,此处指位于长安城内的某座庙。

太常街:长安城中的一条街道,与高庙相邻。

八街九市:形容长安城内街道和市场的繁华,八街指八条主要街道,九市指九个市场。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长寿街:长安城中的一条街道,以长寿命名。

万岁街:长安城中的一条街道,以万岁命名。

士马街:长安城中的一条街道,以士马(士兵和马匹)命名。

巷:古代城市中的小巷,是街道的分支。

隽:同“俊”,优秀,此处指街道的繁华和重要。

离:分开,此处指街道的分支。

四出之路:指街道的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道路。

携离而别:指街道分支出去后各自延伸,如同携带分离。

子之丰兮:出自《毛诗·缁衣·丰》,指某人丰满的样子。

俟我乎巷兮:等待我在巷子里。巷兮,即巷子。

叔于田:叔父去田地。

巷无居人:巷子里没有人。

叔于狩:叔父去狩猎。

巷无饮酒:巷子里没有人饮酒。

叔適野:叔父去野外。

巷无服马:巷子里没有人骑马。

姜嫄: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后稷的母亲。

后稷:传说中周朝的始祖,农业的始祖。

诞置之阨巷:生下后稷后,放在狭窄的巷子里。

牛羊腓字之:牛羊在旁边吃草。

陋巷:狭窄简陋的巷子。

壸:古代宫中的一种容器,也指宫中的小室。

负郭穷巷:背靠城墙,处于偏僻的巷子里。

弊席为门:用破旧的席子做门。

长者车辙:有地位的人的车轮痕迹。

乌衣巷:位于南京的一条著名古巷,因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曾居住于此而得名。

馆宇崇丽:馆舍建筑高大华丽。

园池竹木:花园池塘以及竹木。

七战巷:因庾亮与苏峻在此巷七次交战而得名。

穷巷:偏僻狭窄的巷子。

曲学:偏僻的学问,指不主流的学问。

辨:辩论,此处指辩论能力强。

陶:制作陶器。

南面而君天下:面向南面统治天下,古代帝王面南而坐,象征统治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三-评注

《三辅故事》所述,太上皇高庙位于长安香街南、城门街东、太常街南,反映了汉代长安城规划的严谨与尊崇皇权的思想。太上皇作为先帝,其庙宇选址显赫,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祖先的尊崇与纪念。

《汉宫殿疏》中提到的长安八街九市,揭示了汉代长安城的繁华与商业发达。八街九市不仅为市民提供了生活所需,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

《风俗通》中提到的长寿街、万岁街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吉祥、长寿的向往。街名的命名往往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

‘街’字在古文中具有‘隽’、‘离’之意,象征着四通八达的道路,也寓意着人们携离而别,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流动性。

《毛诗·缁衣·丰》中的巷,是古代城市中的一种居住区,诗中通过巷子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

《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赞誉,通过‘陋巷’这一意象,表达了孔子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尔雅》中‘宫中谓之壸’,说明古代宫中也有类似‘巷’的居住区,反映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多样性。

《汉书》中陈平的出身贫寒,居住在‘负郭穷巷’,通过这一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以及个人奋斗的可能性。

《晋书》中纪瞻的生活,通过‘乌衣巷’这一地名,反映了晋代士族阶层的奢华生活,以及文人对艺术、音乐的追求。

《丹阳记》中‘七战巷’的命名,揭示了古代战争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

《商君书》中‘穷巷多怪,曲学多辨’的说法,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边缘人群和异端思想的容忍度,以及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

《尸子》中舜的故事,通过‘巷’这一地点,展现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与仁德,以及其治理天下、造福百姓的愿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二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