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郭子仪(二)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郭子仪(二)-原文

汾阳王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诸子拜服。

鱼朝恩阴使人发郭氏墓,盗未得。

子仪自泾阳来朝,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亦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朝恩又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评〕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郭子仪之隶人犯禁,金吾将军裴谞奏之。

或谓曰:“君独不为郭公地乎?”

谞曰:“此乃所以为之地也。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故我发其小过,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

若谞者,可谓郭公之益友矣。

看郭汾阳,觉王翦、萧何家数便小。

精于黄老之术,虽朝恩亦不得不为盛德所化矣。

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与一般见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郭子仪(二)-译文

汾阳王的府邸位于亲仁里,他大开府门,任人自由出入,不加过问。

他的部下将领和官吏出镇前来辞行时,王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命令侍女打水,使唤她们如同仆役一般。

有一天,他的子弟们列队劝谏,他不听,子弟们接着哭泣,说:“大人功业显赫,却不自重自贵,贵贱之人都能随意进入您的卧室,我们觉得即使是伊尹、霍光也不该如此。”

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当然无法理解。况且我有五百匹马吃官粮,一千人领官饷,前进无路,后退无据。如果高墙深院,紧闭门户,内外不通,一旦有人心生怨恨,构陷我不臣之心,那些贪功害能之徒就会趁机行事,那么我的九族就会粉身碎骨,后悔莫及。现在我敞开大门,四门洞开,即使有人想诽谤我,也无从下手。”

子弟们听后都拜服了。

鱼朝恩暗中派人挖掘郭氏的坟墓,但盗墓未遂。

郭子仪从泾阳来朝见皇帝,皇帝慰问他,他立即哭泣道:“我长期掌管兵权,却无法禁止士兵破坏别人的坟墓。现在有人也挖了我先人的坟墓,这是天谴,不是人祸啊!”

鱼朝恩曾设宴邀请郭子仪,有人传言鱼朝恩将对郭子仪不利,郭子仪的部下愿意全副武装随行。郭子仪不同意,只带了几个家僮前往。

鱼朝恩问:“为什么车骑这么少?”郭子仪告诉他所听到的传言。

鱼朝恩惶恐地说:“如果不是您这样的长者,恐怕会引起怀疑。”

〔评〕德宗因为山陵附近禁止屠宰。郭子仪的家仆犯了禁令,金吾将军裴谞上奏此事。

有人对他说:“您难道不为郭公考虑吗?”

裴谞说:“这正是为了郭公考虑。郭公威望很高,新皇帝刚即位,一定会认为他党羽众多,所以我揭发他的小过错,以表明郭公并不可怕,这不也是好事吗?”

像裴谞这样的人,可以说是郭公的好朋友了。

看郭汾阳的处事方式,觉得王翦、萧何的家风就显得小了。

郭子仪精通黄老之术,即使是鱼朝恩也不得不被他的盛德所感化。

君子如果不幸遇到小人,千万不要与他们一般见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郭子仪(二)-注解

汾阳王:指郭子仪,唐朝著名将领,因功封汾阳王,以忠诚和宽厚著称。

亲仁里: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里坊,郭子仪的府邸所在地。

伊、霍:指伊尹和霍光,均为古代著名的贤臣,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闻名。

鱼朝恩:唐朝宦官,权倾朝野,曾多次陷害忠良。

黄老之术:指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郭子仪以其宽厚待人、不争不抢的态度体现了这一思想。

德宗:唐德宗李适,唐朝第十位皇帝,以节俭和重视礼法著称。

金吾将军:唐代禁军将领,负责京城治安。

裴谞:唐朝官员,以正直著称,曾为郭子仪辩护。

王翦、萧何:王翦为秦朝名将,萧何为汉朝开国功臣,均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郭子仪(二)-评注

本文通过郭子仪的事迹,展现了其宽厚待人、深谋远虑的品格。郭子仪作为唐朝名将,功勋卓著,但他并未因此自傲,反而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他人,甚至允许麾下将吏自由出入其府邸。这种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下属的信任,也反映了他对权力和地位的淡泊态度。郭子仪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因此选择以开放和透明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这种智慧与黄老之术中的‘无为而治’思想相契合,展现了郭子仪在政治上的高明之处。

文中还提到鱼朝恩对郭子仪的陷害,但郭子仪并未因此与鱼朝恩对抗,反而以宽容的态度化解了矛盾。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避免了冲突的升级,也使得鱼朝恩最终对郭子仪心生敬畏。郭子仪的宽厚和智慧,使得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宦官也不得不为之折服。这种以德服人的态度,正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风范。

此外,文中还提到裴谞为郭子仪辩护的情节。裴谞通过揭露郭子仪的小过,实际上是为了保护郭子仪,避免其因功高震主而招致祸患。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则体现了裴谞对郭子仪的深厚友谊和对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裴谞的行为也反映了唐代官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郭子仪及其周围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唐代政治生态中的复杂性和郭子仪作为一代名将的智慧与品格。郭子仪的宽厚、智慧以及对黄老之术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得以保全自身,并赢得了广泛的尊敬。这种以德服人、以智取胜的处世哲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郭子仪(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