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五-原文

《左传·成公上》曰:晋败齐师,齐侯遂自徐关入,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避女子,(使避君也。齐侯单还,妇人不知之也。)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壁司徒之妻也。(壁司徒,主垒壁。)予之石窌。(石窌,邑名。济北卢县东,有地名石窌。)《陈留风俗传》曰:高祖与项氏战,厄於延乡,有翟母者免其难。故以延乡为封丘县,以封翟母焉。

《后汉书》曰:崔篆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於新代。

《唐书》曰:魏衡妻王氏,梓州郪人也。武德初,薛仁杲旧将房企地侵掠梁部,因获王氏,逼而妻之。后企地渐强盛,衡谋以城应贼,企地领众将趋梁州,未至数十里,饮酒醉卧,王氏取其佩刀斩之,携其首入城,贼众乃散。高祖大悦,封为崇义夫人。

又曰:咸亨中,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大破高丽叛徒於瓠芦河之西,俘获数千人。自是平壤餘众走投新罗。时谨行妻刘氏留在代奴城,高丽引靺羯攻之,刘氏擐甲率众守城,久之,贼乃退。上嘉其功,特封为燕郡夫人。

又曰:邹保英妻奚氏,不知何许人也。万岁通天年中,契丹贼李尽忠来寇平州,保英时任刺史,领兵讨击。既而城孤援寡,势将欲陷。奚氏乃率家僮及城内女丁相助固守,贼退。所司以闻,优制封为诚节夫人。

又曰:王君,上尝於广达楼引君及妻夏氏设宴,赐以帛。夏氏亦有战功,故特赏之,封为武威郡夫人。

《五代史·晋史》曰:镇州节度使安重荣妻彭城郡夫人刘氏,封鲁国夫人;南阳郡夫人韩氏,封陈国夫人。重荣立二嫡妻,非礼也。朝廷并命之,亦非制也。

《汉书》曰:武帝尊王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

《后汉书》曰:弘农人宰宣素性佞邪,欲取媚於梁冀,乃上言大将军有周公之功,今既封诸子,则其妻宜为邑君。诏遂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兼食阳翟租,岁入五千万,加赐赤绂,比长公主。(长公子仪服同藩王。)

又曰:安思阎皇后,追尊后母宗为荥阳君。

《晋中兴书》曰:肃祖太妃豫章恭惠君荀氏,初以微入宫,生肃祖。中宗以母贱,命虞妃母养肃祖,而出嫁荀为马氏妻。太宁元年,马氏无疾而卒,肃祖迎母还宫养,称建安君。追赐豫章君,谥曰恭惠。

《后魏书》曰:景明初世,追舅氏,封外祖母盖氏为清河郡君。

又曰:灵太后临朝,以元乂妹,封乂妻新平君。后迁冯翊君。

《汉书》曰:王太后微时为金王孙妇,妇生,在民间,盖讳之也。武帝始立,韩嫣白之。帝曰:’何为不蚤言?’乃车驾自往迎之。其家在长陵小市,直至其门,使左右入求之。家人惊恐,女逃匿床下,扶持出拜。帝下车泣曰:’大姊,何藏之深也?’载之长乐宫,与俱谒太后,太后垂涕,女亦悲泣。帝捧酒,前为寿。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以赐姊。太后谢曰:’为帝费。’因赐汤沐邑,号修成君。

又曰:宣帝赐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户万一千为汤沐邑。

范晔《后汉书》曰:灵思何皇后,追封父真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后母兴为舞阳君。

《魏志》曰: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母董为郡君。追改封父永为灌津敬侯,世妇董为常阳君。

又曰:青龙二年春,追谥后兄俨曰安城郭穆侯,封俨世妇刘为东乡君,又追封逸世妇张为安嘉君。

又曰: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齐王即位,尊后皇太后,封太后母杜为郃阳君。

又曰:明悼毛皇后,河内人。黄初中,以选入东宫,明帝时为平原王进御有宠,出入与同舆辇。追封后母夏氏为野王君。

又曰:太始三年,诏曰:’汉文追崇灵文之号,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咸所以奉尊尊之敬,广亲亲之恩。宜追封故卫将军景侯夫人羊氏为平阳君也。’

臧荣绪《晋书》曰:武悼杨皇后废在金墉城,与母高都君庞氏共止。高都君临刑,后抱持号叫,不食而崩。

《晋中兴书》曰:穆皇后庾氏,字文君,左将军琛第三女。赠琛为车骑将军,母丘氏封安阳县君,从母荀氏永宣县君。

又曰:简文顺皇后王氏,字兰始,骠骑将军述之再从妹。追赠前夫人成氏东丰县君,后夫人成氏东兴君。

沈约《宋书》曰:孝穆赵皇后,讳安宗,下邳僮人也。父裔。永初二年,有司奏裔命妇孙可建昌县君。

又曰:孝穆萧皇后,名文寿,兰陵人。父卓,初与裔俱赠金紫光禄大夫;妻下邳赵氏,封吴郡寿昌县君。

《唐书》曰:古玄应妻高氏,固守飞狐县城,卒免为突厥所陷。下诏曰:’顷属默啜攻城,咸忧陷没,丈夫固守,犹不能坚,妇人怀忠,不惮流矢,由兹感激,危城重安。如不褒昇,何以奖劝。古玄应妻可封为徇忠县君。’

又曰:衡方厚妻程氏。

方厚,太和中任邕州都督府录事参军,为招讨使董昌龄诬枉杀之。

方厚程氏力不能免,乃抑其哀,如非冤者,昌龄雅不疑虑,听其归丧。

程氏故得以徒行诣阙,截耳於右银台门,告夫被杀之冤。

御史台鞫之得实,谏官亦有章疏,故昌龄再授谴逐。

程氏,开成元年降敕曰:

乃者吏为不道,虐杀尔夫。

诣阙申冤,徒行万里,崎岖逼畏,滨於危亡。

血诚既昭,幽愤果雪,虽古之烈妇,何以加焉。

如闻孤孀无依,昼哭待尽,俾荣禄养,仍锡疏封,可武昌县君。

《英雄记》曰:

董卓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於郿城起坛,从广二丈馀,高五六尺。

使白乘金华青盖车,都尉、中郎将、刺史二千石在郿者,各令乘轩簪笔,为白导从之坛,上使兄子横为使者授印绶也。

潘岳《宜城宣君诔》曰:

行成于已,名生於人,考终定谥,实曰宣君。

祝宗莅事,卿相奉引,轻车整驾,介士列阵,鸾辂依容,辒车升榇。

○乡君

《魏志》曰:

卞隆以后父封睢阳乡侯,隆妻王氏为显阳君。

追封隆前妻刘氏为仁慎乡君,后亲母故也。

又曰:

甄俨孙女为齐王皇后,后父已没,封后母为广阳乡君。

《晋书》曰:

立皇后杨氏母太原庞氏为安昌乡君,追外曾祖母故司徒王郎夫人夏氏为荥阳乡君。

《晋中兴书》曰:

哀靖皇后王氏,字穆之,司徒左长史濛之女也。

初为琅琊王妃,哀帝即位,拜为皇后。

追赠父濛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安县侯,母爱氏为安国乡君也。

又曰:

元敬皇后虞氏,字孟母,济阳外黄人也。

祖寿,抚军大将军掾。

父豫,太傅参军。

中宗之为琅琊王,纳后为妃。

豫妻王氏为云阝阳县君,从母散骑常侍新野王罕妻为平阳乡君。

又曰:

康献皇后褚氏,太傅褒之女。

封母谢氏为浔阳县君。

又曰:

成帝皇后杜氏,陵阳京兆人也。

母裴氏为广德县高安乡君,赐钱百万,布二百匹。

又曰:

穆章皇后何氏,字法倪,司空充之女。

追赠父充光禄大夫,封晋兴侯;母孔氏长乐乡君。

又曰:

王蕴以后父徵拜金紫光禄大夫,封建昌侯;母刘氏平乐君。

沈约《宋书》曰:

武敬臧皇后,讳受,东莞人也。

父俊,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妻高密叔孙氏迁永平乡君。

《唐书》曰:

独孤武都谋叛王世充归国,事觉,诛死。

武都子师仁年始三岁,世充以其年幼不杀,使禁掌之。

乳母王氏,号兰英,请髡钳,求入保养,世充许之。

兰英抚育提携,备尽筋力。

时丧乱年饥,人多饿死,兰英扶路乞丐捃拾,遇有所得,便归与师仁,兰英唯啖土饮水而已。

后诈采拾,乃窃师仁归於京师,高祖嘉其义,下诏曰:

师仁乳母王氏,慈惠有闻,抚鞠无倦,提携遗幼,背逆归朝。

宜有隆褒,以锡其号。

可封永寿乡君。

○锡命(附)

《书序》曰: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左传》曰:

王命尹氏策命晋文公为侯伯。

锡之大路之服、戎路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左传》曰:

文元年,天王使荣叔来锡公命。

杜预注曰:

诸侯即位,天子锡以命珪合瑞为信。

若僖十一年,

“王赐晋侯命”

亦其比也。

又曰:

襄十四年,王使刘定公赐齐灵公命,曰:

昔伯舅太公,佑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

余今命汝环!(环,齐灵公名也。)兹帅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勋。

敬之哉!无废朕命。

(纂,继也。因昏而加褒显。传言王室不能命有功。)

《国语》曰:襄王使邵伯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郤芮相晋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

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不亡,其君必无后。且吕、郤将不免。’

王曰:’何故?’

对曰:’《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以守邑。(邑,国。)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在予一人,乃我教道之过。)在《盘庚》曰:国之臧,则维汝众;(今《商书盘庚》是也。臧,善,国俗之善,则维汝众,归功於下也。)国之不臧,则惟余一人,是有逸罚。(逸、过,罚,罪也。国俗之不善,则惟一人,是我有过,其罪当在我也。)如是则长众使人,不可不慎。人之所急在大事,(大事,戎、祀也。)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故祓除其心,(被,拂也。)以和惠人。考中度衷以莅之,(莅,临,考中省已之中心,以度人人之心,恕以临之也。)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义宜庶众孚信,当制立事,宜为众所信也。)祓除其心,精也;(精,洁。)考中度衷,忠也;(忠,恕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则长众使人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今晋侯即位而背内外之赂,(背外,不与秦也,背内,不与里丕田也。)虐其处者,(杀里丕之党。)弃其信;不敬王命,弃其礼;施其所恶,弃其忠;(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所恶於下,无以事上。今晋侯皆施之於人,故曰弃其忠也。)以恶实心,弃其精。(实,满。)四者皆弃,(精、忠、礼、信。)则远不至而近不和矣,将何以守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月以敬人事。(礼,天子以春分朝日,以秋分夕月。)诸侯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人,大夫、士曰恪位著(中庭之左右曰位。门屏之间曰著也。)以儆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犹恐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班爵、贵贱以别之,为令闻嘉誉以声之。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蛮夷之国,有斧钺、刀墨之人,而况可以淫纵其身乎?夫晋侯非嗣也,(嗣,適嗣也。)而得其位,亹亹怵惕,保位戒惧,犹曰未也。若将广其心而远其邻,凌其人而卑其上,将何以固守?夫执玉卑,替其挚;拜不稽首,诬其王。挚替无镇,诬王无人。夫天事恒象,任重享大者必速及,故晋侯诬王,人亦将诬之;欲替其镇,人亦将替之。大臣享其禄,不谏而阿之,亦必及焉。’

襄王三年而立晋侯,八年而陨於韩,十六年而晋人杀怀公,无胄;秦人杀子金、子公。(子金,吕甥。子公,郤芮之子。)

又曰: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内史兴锡晋文公命,上卿逆於境,晋侯郊劳,馆诸宗庙,馈九牢,设庭燎。

及期,命於武宫,设桑主,布机筵,太宰莅之,晋侯端委以入。

太宰以王命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

既毕,宾、飨、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内史兴归,以告王曰:’晋,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奉礼义成。敬王命,顺之道;成礼义,德之则。德以道诸侯,必归之。且礼之所以观忠、信、仁、义,忠所以分也,仁所以行也,信所以守也,义所以节也。忠分则均,仁行则报,信守则固,义节则度。分均无怨,行报无匮,守固不偷,节度不携,若人不怨而财不匮,令不偷而动不携,其何事不济!中能应外,忠也;施三服义,仁也;守法不淫,信也;行礼不疚,义也。臣入晋境,四者不失,臣故曰:晋侯其能礼矣,王其善之!树於有礼,艾人必丰。’

王从之,使於晋者,道相逮。

及惠后之难,王出在郑,(惠后,惠王之后。襄王继母陈妫有宠,生子带将立,子带未及而卒。子带奔。齐王复之。又通於襄王之后隗氏,王废隗氏。周大夫颓叔、姚子奉、子带以翟师伐周,王出適郑,居于汜。事在鲁僖二十四年。)晋侯纳之。

襄王十六年,立晋文公。

二十一年,以诸侯朝王於衡雍,且献楚捷,遂为践土之盟,於是乎始霸。

范晔《后汉书》曰:董昭等欲共进曹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荀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禀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彧劳军于谯,表留彧。

《晋中兴书》曰:烈宗冲幼,桓温威震内外,人情噂沓,牙生同异。

谢安与王坦之尽忠匡翼。

温讽朝廷欲为九锡,使骁骑将军袁宏具草。

时温已病笃,宏以呈安。

安视,辄云不好,更改之,使弥历旬日。

至于温薨,锡命遂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五-译文

《左传·成公上》记载:晋国打败了齐国的军队,齐侯于是从徐关进入,见到守卫的人,说:‘你们要努力,齐国的军队已经失败了。’齐侯躲避女子,这是让她避开君主。齐侯一个人回来,女子并不知道这件事。女子问:‘君主安全吗?’齐侯说:‘安全了。’女子又问:‘锐司徒安全吗?’齐侯说:‘安全了。’女子说:‘如果君主和我的父亲都安全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她跑了。齐侯认为她很有礼貌,后来询问,才知道她是壁司徒的妻子。(壁司徒,负责防御堡垒。)齐侯给了她石窌的封地。(石窌,一个地名。位于济北卢县东。)

《陈留风俗传》记载:汉高祖与项氏作战,在延乡遭遇困境,有位名叫翟母的妇女帮助他解了难。因此,将延乡改为封丘县,以表彰翟母。

《后汉书》记载:崔篆的母亲师氏通晓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对她以特殊的礼遇,赐号为义成夫人,赠予金印紫绶,乘坐文轩丹毂,在新朝时期显赫一时。

《唐书》记载:魏衡的妻子王氏是梓州郪人。武德初年,薛仁杲的旧将房企地侵犯梁部,趁机捕获了王氏,强迫她成为妻子。后来房企地势力逐渐强大,魏衡计划以城池响应敌人,房企地率领众人前往梁州,走了数十里后,饮酒醉卧,王氏拿起他的佩刀将他杀死,带着他的首级进入城池,敌人于是溃散。高祖非常高兴,封她为崇义夫人。

《唐书》又记载:咸亨年间,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在瓠芦河之西大败高丽叛徒,俘获数千人。此后平壤的剩余敌众逃往新罗。当时李谨行的妻子刘氏留在代奴城,高丽引诱靺鞨人攻打她,刘氏披甲率众守城,经过一段时间,敌人才撤退。皇帝赞赏她的功绩,特别封她为燕郡夫人。

《唐书》又记载:邹保英的妻子奚氏,不知是哪里人。在万岁通天年间,契丹贼李尽忠侵犯平州,保英当时任刺史,领兵征讨。后来城池孤立无援,形势将要被攻陷。奚氏于是率领家丁和城内的女丁一同坚守城池,敌人撤退。有关部门上报此事,皇帝下诏,优待她,封为诚节夫人。

《唐书》又记载:王君,皇帝曾在广达楼宴请王君和他的妻子夏氏,赐予他们布匹。夏氏也有战功,因此特别赏赐她,封为武威郡夫人。

《五代史·晋史》记载:镇州节度使安重荣的妻子彭城郡夫人刘氏,被封为鲁国夫人;南阳郡夫人韩氏,被封为陈国夫人。重荣立了两个正室妻子,这是不合礼节的。朝廷同时封赐她们,也不是按照制度。

《汉书》记载:汉武帝尊崇王太后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

《后汉书》记载:弘农人宰宣素性谄媚,想取悦于梁冀,于是上奏说大将军有周公的功绩,既然已经封赏了诸子,那么大将军的妻子也应该被封为邑君。皇帝下诏,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城君,并让她享受阳翟的租税,年收入五千万,加上赐予的赤绂,比长公主的待遇还要高。

《后汉书》又记载:安思阎皇后,追封她的母亲宗为荥阳君。

《晋中兴书》记载:肃祖太妃豫章恭惠君荀氏,最初以卑微的身份进入宫中,生下肃祖。中宗因为她的出身低微,命令虞妃抚养肃祖,而将荀氏嫁给了马氏。太宁元年,马氏无病而终,肃祖接母亲回宫赡养,称她为建安君。追封她为豫章君,谥号为恭惠。

《后魏书》记载:景明初年,追封舅舅,封外祖母盖氏为清河郡君。

《后魏书》又记载:灵太后临朝,因为元乂的妹妹,封元乂的妻子为新平君。后来又封为冯翊君。

《汉书》记载:王太后年轻时是金王孙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为出身低微,所以在家乡隐瞒了这件事。汉武帝即位后,韩嫣向他报告了这件事。武帝说:‘为什么早不说呢?’于是亲自前往迎接她。她的家在长陵小市,武帝一直走到她的门前,让左右的人进去寻找。家人惊恐,女儿躲藏在床下,被扶出来行礼。武帝下车哭泣说:‘大姐姐,你藏得多么深啊!’将她载到长乐宫,一同拜见太后,太后流泪,女儿也悲伤地哭泣。武帝捧着酒杯,上前为她祝酒。赐予她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豪华住宅,以此作为赏赐。太后辞谢说:‘为皇帝花费。’于是赐予她汤沐邑,号为修成君。

《汉书》又记载:宣帝赐予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的户口一万一千作为汤沐邑。

范晔《后汉书》记载:灵思何皇后,追封她的父亲真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她的母亲兴为舞阳君。

《魏志》记载: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她的母亲董为郡君。追封她的父亲永为灌津敬侯,世妇董为常阳君。

《魏志》又记载:青龙二年春,追谥她的哥哥俨为安城郭穆侯,封俨的世妇刘为东乡君,又追封逸世妇张为安嘉君。

《魏志》又记载:明元郭皇后,西平人。齐王即位,尊封她为皇太后,封她的母亲杜为郃阳君。

《魏志》又记载:明悼毛皇后,河内人。黄初年间,被选入东宫,明帝时为平原王进御有宠,出入与同乘一辆车。追封她的母亲夏氏为野王君。

《魏志》又记载:太始三年,皇帝下诏:‘汉文追封灵文之号,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都是为了表示尊贵的敬意,扩大亲情的恩惠。应该追封故卫将军景侯夫人羊氏为平阳君。’

臧荣绪《晋书》记载:武悼杨皇后被废在金墉城,与她的母亲高都君庞氏一同居住。高都君临刑时,皇后抱着她号哭,不吃不喝,最终去世。

《晋中兴书》记载:穆皇后庾氏,字文君,左将军琛的第三个女儿。追赠琛为车骑将军,母亲丘氏封为安阳县君,从母荀氏封为永宣县君。

《晋中兴书》又记载:简文顺皇后王氏,字兰始,骠骑将军述的再从妹。追赠前夫人成氏为东丰县君,后夫人成氏为东兴君。

沈约《宋书》记载:孝穆赵皇后,讳安宗,下邳僮人。她的父亲裔。永初二年,有关部门上奏,裔的妻子孙被封为建昌县君。

沈约《宋书》又记载:孝穆萧皇后,名文寿,兰陵人。她的父亲卓,最初与裔一同赠予金紫光禄大夫;她的妻子下邳赵氏,被封为吴郡寿昌县君。

《唐书》记载:古玄应的妻子高氏坚守飞狐县城,最终免于被突厥攻陷。皇帝下诏:‘前些时候默啜攻打城池,大家都担心会被攻陷,男子坚守尚且不能保证城池不陷落,而妇人怀有忠诚之心,不怕流箭,因此感动,使危城得以保全。如果不加以褒奖,怎么能鼓励人们呢?古玄应的妻子可以封为徇忠县君。’

又说:衡方厚的妻子是程氏。衡方厚在太和年间担任邕州都督府录事参军,被招讨使董昌龄诬陷而杀害。衡方厚和程氏力量无法阻止,于是压抑自己的悲伤,如果程氏不是冤枉的,董昌龄本来就不会怀疑,就听任她回家安葬。程氏因此得以徒步到朝廷,在右银台门割耳告发丈夫被杀的冤情。御史台调查后证实了真相,谏官也有奏章,所以董昌龄再次受到谴责和驱逐。程氏,开成元年下敕令说:‘最近官吏行为不端,残忍地杀害了我的丈夫。她到朝廷申诉冤情,徒步走了万里,历经崎岖和恐惧,几乎丧命。她的血诚已经显现,内心的愤怒也得到了洗雪,即使是古代的烈女,也无法超越她。听说她作为寡妇无依无靠,白天哭泣等待死亡,应当给予她荣耀的禄位来养活她,并赐予她乡君的封号。’

《英雄记》记载:董卓的孙女名叫白,当时还未成年,被封为渭阳君,在郿城搭建祭坛,坛基宽二丈多,高五六尺。让白乘坐金华青盖车,都尉、中郎将、刺史等二千石官员在郿城的,都命令他们乘坐轩车、插笔,为白驾车导引到祭坛,皇帝让自己的侄子横作为使者授予她印绶。

潘岳的《宜城宣君诔》说:个人的品行成熟于自己,名声产生于他人,经过考核确定谥号,实际上被称为宣君。祭祀祖先的仪式开始,卿相们引领,轻车整装,士兵列队,鸾驾依序,灵柩升车。

乡君

《魏志》记载:卞隆以后父的身份被封为睢阳乡侯,卞隆的妻子王氏被封为显阳君。追封卞隆的前妻刘氏为仁慎乡君,这是她的亲生母亲。

又说:甄俨的孙女成为齐王的皇后,皇后之父已经去世,封皇后之母为广阳乡君。

《晋书》记载:立皇后杨氏的母亲太原庞氏为安昌乡君,追封她的外曾祖母、已故司徒王郎的夫人夏氏为荥阳乡君。

《晋中兴书》记载:哀靖皇后王氏,字穆之,是司徒左长史王濛的女儿。起初是琅琊王妃,哀帝即位后,被封为皇后。追赠她的父亲王濛为金紫光禄大夫,封为晋安县侯,母亲爱氏为安国乡君。

又说:元敬皇后虞氏,字孟母,是济阳外黄人。她的祖父虞寿是抚军大将军的属官。父亲虞豫是太傅的参军。中宗作为琅琊王时,纳虞氏为妃。虞豫的妻子王氏为云阳县君,她的姑母散骑常侍新野王罕的妻子为平阳乡君。

又说:康献皇后褚氏,是太傅褚褒的女儿。封她的母亲谢氏为浔阳县君。

又说:成帝皇后杜氏,是陵阳京兆人。她的母亲裴氏为广德县高安乡君,赐予她钱百万,布匹二百。

又说:穆章皇后何氏,字法倪,是司空何充的女儿。追赠她的父亲何充为光禄大夫,封为晋兴侯;母亲孔氏为长乐乡君。

又说:王蕴因为后父的功绩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侯;母亲刘氏为平乐君。

沈约的《宋书》记载:武敬臧皇后,名受,是东莞人。她的父亲沈俊,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妻子高密叔孙氏被封为永平乡君。

《唐书》记载:独孤武都谋反,归顺王世充后,事情暴露,被杀。独孤武都的儿子师仁当时只有三岁,王世充因为他年幼而没有杀他,只是让他禁闭起来。他的乳母王氏,号称兰英,请求剃发、戴铁圈,请求进入监狱照顾师仁,王世充答应了。兰英抚养师仁,耗尽了精力。当时正值战乱和饥荒,许多人饿死,兰英在路上救助乞丐,遇到有所得,就带回去给师仁,兰英自己只是吃土喝水。后来她假装采集,偷走了师仁回到京城,高祖赞赏她的义举,下诏说:‘师仁的乳母王氏,仁慈有闻,抚养无倦,照顾遗孤,背逆归朝。应当给予她崇高的荣誉,赐予她乡君的封号。’

锡命(附)

《书序》记载:平王赐予晋文侯秬鬯、圭瓒,写了《文侯之命》。

《左传》记载:王命尹氏颁发命令给晋文公封为侯伯。赐予他大路之服、戎路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左传》记载:文公元年,天王派荣叔来颁发命令给晋文公。杜预注解说:诸侯即位,天子赐予命令、玉珪和瑞物作为信物。如果僖公十一年,‘王赐晋侯命’,也是这个意思。

又记载:宣公十四年,王派刘定公颁发命令给齐灵公,说:‘从前伯舅太公,辅佐我先王,成为周室的股肱,保护万民,世袭太师,以表彰东海。王室的安定,全靠伯舅的支撑。现在我命令你环!(环,齐灵公的名字。)你要继承舅氏的典范,继承你的祖考,不要辜负你的旧功。要敬重啊!不要废弃我的命令。’(纂,继也。因昏而加褒显。传言王室不能任命有功之人。)

《国语》说:楚襄王派邵伯和内史过去赐予晋惠公命令,吕甥和郤芮辅佐晋侯时态度不恭敬,晋侯接受玉器时态度谦卑,行礼时没有叩首。内史过回来后,向王报告说:‘晋国不会灭亡,但他们的国君必定没有后代。而且吕、郤二人也将免不了灾祸。’王问:‘为什么?’内史过回答说:‘《夏书》上有这样的话:人民不是拥护正王,那还拥护谁呢?正王如果不被人民拥护,就无法守卫国家。(“国”在这里指国家。)《汤誓》中说:我一人有罪,不要让万方受罪;万方有罪,都在我一人身上。(“在予一人”即我教道之过。)《盘庚》中说:国家的善,是因为你们众人;(现在《商书盘庚》是这样的。善,指国俗之善,则维汝众,归功於下也。)国家的恶,则只在我一人,这是我有过,其罪当在我也。(“逸、过”指罪,“罚”即罪。)如果这样,那么治理民众和派遣使者,就不能不谨慎。人们最关心的大事是军事和祭祀。(“大事”指军事和祭祀。)古代的先王知道大事必须依靠民众的力量,所以清除他们的私心,以和善待人。考虑中庸之道以对待他人,以礼节明确事物原则,制定合乎众意的政策来执行。(“义宜庶众孚信,当制立事,宜为众所信也。”)清除私心,这是纯洁;考虑中庸之道,这是忠诚;明确事物原则,这是礼节;制定合乎众意的政策,这是诚信。那么,治理民众和派遣使者的方法,不是纯洁就不和谐,不是忠诚就不可立,不是礼节就不顺从,不是诚信就不可行。现在晋侯即位后,违背了内外的贿赂,虐待留在国内的人,抛弃了诚信;不尊敬王命,抛弃了礼节;实行自己所厌恶的政策,抛弃了忠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所恶於下,无以事上。”现在晋侯都施加于人民,所以说抛弃了忠诚。)用恶念充满心胸,抛弃了纯洁。(“实”指充满。)这四者都抛弃了,那么远方的盟友不会来,近处的民众也不会和谐,那还如何守卫国家?古代的先王既有天下,又尊敬上帝和明神,并敬事他们,于是有了朝拜日月以敬奉人事的礼仪。(“礼”指天子以春分朝日,以秋分夕月。)诸侯春秋两季到王那里接受职务,以治理他们的民众,大夫、士恪守自己的职位以儆戒自己的官职,平民、工匠、商人各自守着自己的职业以供给上级。还担心有失误,所以制定车服、旗帜以表彰他们,制定等级、贵贱以区别他们,制定名声好的嘉誉以宣扬他们。还担心有散失、流放、懈怠而著在刑法上,流放到边远之地,于是有了蛮夷之国,有斧钺、刀墨之人,那还如何放纵自己的行为呢?晋侯不是合法的继承人,却得到了这个位置,小心翼翼,保卫自己的位置,戒备恐惧,还觉得不够。如果他要扩大自己的心胸,远离邻国,欺凌他人,贬低上级,那还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手持玉器态度谦卑,失去了他的坚定;行礼不叩首,欺骗了他的王。坚定失去,没有镇守;欺骗王,没有忠诚。天上的事情总是有象征,承担重任、享有大福的人必定会迅速得到报应,所以晋侯欺骗王,别人也会欺骗他;想要失去他的镇守,别人也会使他失去镇守。大臣享受他的俸禄,不劝谏反而迎合他,也必定会受到报应。楚襄王在位三年后立晋侯为君,八年后在韩国去世,十六年后晋国人杀了怀公,没有后代;秦国人杀了子金、子公。(子金,即吕甥。子公,即郤芮之子。)

《国语》又说:楚襄王派太宰文公和内史兴去赐予晋文公命令,上卿在边境迎接,晋侯到郊外慰劳,住在宗庙里,馈赠九牢,设置庭燎。到了规定的时间,在武宫举行仪式,设置桑主,布置机筵,太宰主持仪式,晋侯穿着正式的服装进入。太宰按照王的命令穿戴冕服,内史赞颂他,三次命令后才穿上冕服。仪式结束后,进行宾客、宴请、赠礼、饯行的仪式,如同公命侯伯的礼仪,并增加了宴会的友好气氛。内史兴回来后,向王报告说:‘晋国,不可不善待。他们的国君必将称霸,违抗王的命令恭敬,奉行礼义完成。恭敬王的命令,是顺应之道;完成礼义,是德之准则。用德来管理诸侯,他们必定会归附。而且,礼是用来观察忠诚、诚信、仁爱、正义的,忠诚是用来区分的,仁爱是用来实行的,诚信是用来守卫的,正义是用来节制的。忠诚区分就能公平,仁爱实行就能回报,诚信守卫就能坚固,正义节制就能适度。公平无怨,回报无缺,守卫坚固不偷懒,节制适度不混乱,如果人们无怨无悔,财物不缺,命令不偷懒,行动不混乱,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内在能够应对外在,这是忠诚;实行三服之礼,这是仁爱;守法不越轨,这是诚信;行礼不愧疚,这是正义。我进入晋国境内,这四者都没有失去,所以我才说:晋侯能够行礼,王应该善待他!树于有礼之地,人民必定丰足。’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往晋国的人,道路上都相互接应。等到惠后之难,王出逃到郑国,(惠后,指惠王的后代。楚襄王的继母陈妫有宠,生子带准备立为太子,子带未及立而去世。子带逃亡。齐王恢复了他的地位。又与楚襄王之后隗氏通奸,王废黜了隗氏。周大夫颓叔、姚子奉、子带带领翟师攻打周,王出逃到郑国,住在汜。这件事发生在鲁僖公二十四年。)晋侯接纳了他。楚襄王十六年,立晋文公。二十一年,诸侯在衡雍朝见王,并献上楚国的战利品,于是形成了践土之盟,从此晋国开始称霸。

范晔《后汉书》说:董昭等人想要共同推举曹操为爵国公,准备九锡的物品,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原本兴起义兵来挽救汉朝,虽然功勋显赫,但仍然保持着忠诚的节操。君子以德爱人,不应该这样。’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他内心无法平静。恰逢南征孙权,荀彧在谯地慰劳军队,上表请求留下荀彧。

《晋中兴书》说:烈宗年幼,桓温威震内外,人心惶惶,议论纷纷。谢安和王坦之竭尽忠诚来辅助。桓温暗示朝廷要给予他九锡,让骁骑将军袁宏起草。当时桓温已经病重,袁宏把草稿呈给谢安。谢安看了之后,总是说不好,修改了十多天。等到桓温去世,赐予九锡的命令就搁置了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五-注解

妇人封:古代对女性贵族的一种封号,通常是对有特殊功绩的女性进行表彰,封号往往与丈夫或家族的封号相关。

齐侯:齐国的国君,即齐国的君主。

徐关: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保者:守卫者,指守卫城池或要塞的人。

锐司徒: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壁司徒:古代官职,主管城池或要塞的防御。

石窌:古代地名,位于济北卢县东。

高祖: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项氏:指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

延乡:古代地名,位于汉朝。

翟母:指翟姓的母亲,因救高祖有功被封。

封丘县:古代地名,位于汉朝。

义成夫人:古代封号,赐予崔篆母师氏,以表彰其学识和贡献。

梓州郪人:指梓州郪地的人,梓州是古代行政区划。

薛仁杲:古代将领。

房企地:古代将领。

梁部:古代地名,指梁地。

梁州:古代地名,指梁州地区。

燕山道总管:古代官职,负责燕山地区的军事事务。

右领军大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队。

高丽:古代国家,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

靺羯:古代民族,居住在东北地区。

代奴城:古代地名,位于汉朝。

契丹:古代民族,居住在东北地区。

平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

城孤援寡:形容城池孤立无援。

所司:古代指负责某项事务的官员。

优制:古代指特殊的封号或待遇。

诚节夫人:古代封号,赐予有忠诚节操的女性。

武威郡夫人:古代封号,赐予有战功的女性。

鲁国夫人:古代封号,赐予有特殊贡献的女性。

陈国夫人:古代封号,赐予有特殊贡献的女性。

非礼也:古代指不符合礼仪的行为。

朝廷:古代指国家的中央政府。

平原君:古代封号,赐予王太后母亲臧儿。

襄城君:古代封号,赐予梁冀妻子孙寿。

阳翟租:古代指阳翟地区的租税。

长公主:古代指皇帝的女儿或姐妹。

荥阳君:古代封号,赐予安思阎皇后母亲。

豫章恭惠君:古代封号,赐予肃祖太妃荀氏。

马氏:古代姓氏,指荀氏的丈夫。

汤沐邑:古代指皇帝赐予的封地。

修成君:古代封号,赐予王太后的姐姐。

清河郡君:古代封号,赐予景明初世的外祖母。

新平君:古代封号,赐予元乂妻子。

冯翊君:古代封号,赐予冯翊地区的人。

长陵小市:古代地名,位于长陵的小市。

金王孙妇:古代人物,王太后的前夫。

韩嫣:古代人物,武帝的宠臣。

长乐宫:古代宫殿,位于长安。

博平君:古代封号,赐予宣帝的外祖母。

舞阳宣德侯:古代封号,赐予灵思何皇后父亲。

舞阳君:古代封号,赐予灵思何皇后母亲。

灌津敬侯:古代封号,赐予文德郭皇后父亲。

常阳君:古代封号,赐予文德郭皇后母亲。

安城郭穆侯:古代封号,赐予明帝皇后兄长。

东乡君:古代封号,赐予明帝皇后兄长妻子。

安嘉君:古代封号,赐予明帝皇后兄长妻子。

郃阳君:古代封号,赐予明元郭皇后母亲。

野王君:古代封号,赐予明悼毛皇后母亲。

平阳君:古代封号,赐予汉文追崇的皇后。

金墉城:古代地名,位于洛阳。

安阳县君:古代封号,赐予穆皇后母亲。

永宣县君:古代封号,赐予穆皇后从母。

东丰县君:古代封号,赐予简文顺皇后前夫人。

东兴君:古代封号,赐予简文顺皇后后夫人。

吴郡寿昌县君:古代封号,赐予孝穆萧皇后妻子。

徇忠县君:古代封号,赐予古玄应妻子。

默啜:古代突厥可汗。

默啜攻城:指突厥可汗默啜攻打城池的事件。

衡方厚:衡方厚,人名,太和中任邕州都督府录事参军。

太和:太和,指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年号,时间为公元627年至649年。

邕州:邕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都督府:都督府,古代地方军事行政机构。

录事参军:录事参军,官名,负责文书、簿籍等事务。

招讨使:招讨使,官名,负责征讨边疆叛乱。

董昌龄:董昌龄,人名,招讨使。

诬枉杀之:诬枉杀之,指被诬陷而杀害。

力不能免:力不能免,指无法阻止。

抑其哀:抑其哀,抑制自己的悲伤。

雅不疑虑:雅不疑虑,一向不怀疑。

归丧:归丧,指送葬。

徒行:徒行,步行。

阙:阙,指宫殿。

右银台门:右银台门,古代宫殿的宫门。

御史台: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鞫之得实:鞫之得实,经过审讯得到实情。

谏官:谏官,官名,负责向皇帝进谏。

章疏:章疏,指奏章。

谴逐:谴逐,指被贬谪。

开成元年:开成元年,唐朝唐文宗年号,时间为公元836年。

吏为不道:吏为不道,指官吏行为不端。

虐杀尔夫:虐杀尔夫,指残忍地杀害自己的丈夫。

血诚既昭:血诚既昭,指真情显露。

幽愤果雪:幽愤果雪,指冤屈得到洗刷。

烈妇:烈妇,指节烈之妇。

孤孀:孤孀,指丧夫的寡妇。

荣禄养:荣禄养,指享受荣华富贵。

锡疏封:锡疏封,指赐予封号。

武昌县君:武昌县君,封号。

渭阳君:渭阳君,封号。

笄:笄,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

坛:坛,祭坛。

金华青盖车:金华青盖车,指装饰华丽的车辆。

轩簪笔:轩簪笔,指乘坐华丽的车辆,佩戴笔。

导从之坛:导从之坛,引导随从到祭坛。

印绶:印绶,指官印和丝带。

宜城宣君:宜城宣君,封号。

考终定谥:考终定谥,指死后定谥号。

祝宗:祝宗,官名,负责祭祀。

卿相:卿相,指高级官员。

鸾辂:鸾辂,古代帝王的车。

辒车:辒车,古代帝王的车。

榇:榇,指棺材。

乡君:乡君,古代封号,用于封赠有功之人的妻子。

睢阳乡侯:睢阳乡侯,封号。

显阳君:显阳君,封号。

仁慎乡君:仁慎乡君,封号。

广阳乡君:广阳乡君,封号。

安昌乡君:安昌乡君,封号。

荥阳乡君:荥阳乡君,封号。

安国乡君:安国乡君,封号。

云阝阳县君:云阝阳县君,封号。

平阳乡君:平阳乡君,封号。

浔阳县君:浔阳县君,封号。

广德县高安乡君:广德县高安乡君,封号。

晋兴侯:晋兴侯,封号。

平乐君:平乐君,封号。

永平乡君:永平乡君,封号。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古代高级官职。

武敬臧皇后:武敬臧皇后,封号。

东莞:东莞,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高密叔孙氏:高密叔孙氏,人名。

永寿乡君:永寿乡君,封号。

平王:平王,指周平王。

晋文侯:晋文侯,指晋国的文公。

秬鬯:秬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

圭瓒:圭瓒,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大路之服:大路之服,古代诸侯的礼服。

戎路之服:戎路之服,古代诸侯的军服。

彤弓:彤弓,古代的弓。

彤矢:彤矢,古代的箭。

玈弓矢:玈弓矢,古代的弓箭。

命珪:命珪,古代天子赐予诸侯的玉器。

信:诚信,指遵守承诺。

伯舅:伯舅,指诸侯国君的舅舅。

太师:太师,古代官名,负责辅佐国君。

环:环,人名,齐灵公。

纂:纂,继承。

朕命:朕命,我的命令。

师保:师保,古代官名,负责辅佐国君。

世胙:世胙,世袭的封地。

表东海:表东海,指代表东海地区。

股肱:股肱,比喻得力助手。

师保万民:师保万民,指保护百姓。

世胙太师:世胙太师,指世袭的太师。

繄伯舅是赖:繄伯舅是赖,依靠伯舅。

余今命汝环:余今命汝环,我现在任命你为环。

兹帅舅氏之典:兹帅舅氏之典,按照舅氏的规矩。

纂乃祖考:纂乃祖考,继承祖先的功业。

无忝乃旧勋:无忝乃旧勋,不要辱没先祖的功勋。

敬之哉:敬之哉,要敬重。

无废朕命:无废朕命,不要违背我的命令。

襄王:指周襄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606年在位。

邵伯:周朝的官员,此处的邵伯是邵公,周朝的封国之一。

内史过:周朝的官员,负责记录国事。

晋惠公:晋国的君主,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36年在位。

吕甥、郤芮:晋国的两位大臣。

晋侯:晋国的君主。

玉:古代的一种贵重玉石,此处指玉器。

拜不稽首:古代的一种拜礼,稽首是头触地的最敬礼。

夏书:《尚书》中的一部分,记录了夏朝的历史。

汤誓:《尚书》中的一部分,记录了商汤的誓词。

盘庚:《尚书》中的一部分,记录了商朝的君王盘庚的教诲。

臧:善,指国家风俗之善。

逸罚:罪,指国家风俗之不善。

祓除:清洁,此处指清除杂念。

考中度衷:以自己的中心去衡量他人,即以己度人。

昭明物则:明白事物的法则。

制义庶孚:制定适宜的义理,使众人信服。

精:纯洁,此处指纯洁的心。

忠:忠诚,此处指宽恕他人。

礼:礼仪,指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背内外之赂:背叛内外两方面的贿赂。

虐其处者:虐待居住在那里的人。

弃其信:抛弃了他的诚信。

施其所恶:施行他所厌恶的事情。

实心:充满恶意的心。

嗣:继承人,指合法的继承人。

替其挚:取代了他的地位。

诬其王:欺骗了他的君主。

恒象:恒常的象征。

享大者:享有大福的人。

九锡: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极高的荣誉。

九锡备物:准备九锡的物品。

禀忠贞之节:保持忠诚和正直的节操。

君子爱人以德:君子用德行去爱护他人。

噂沓:议论纷纷。

牙生同异:年轻官员们的意见不一致。

谢安: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王坦之:东晋时期的政治家。

桓温:东晋时期的权臣。

锡命:赐予官职和命令。

衡雍:地名,周朝的祭祀之地。

践土之盟: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盟约,标志着晋国的霸业开始。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荀彧:曹操的重要谋士。

义兵:正义之师。

匡振汉朝:挽救汉朝。

谯:地名,曹操的根据地。

劳军:慰劳军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五-评注

《国语》开篇便记录了襄王派遣邵伯过及内史过赐予晋惠公命的场景,通过对吕甥、郤芮不敬行为的描写,揭示了晋国未来的危机。内史过归后向王禀报,预言晋国不亡,其君必无后,吕、郤将不免,为全文奠定了预言性的基调。

内史过引用《夏书》、《汤誓》、《盘庚》等古文,以历史典故警示襄王,强调君民关系的重要性。‘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以守邑’反映了君民相依的关系,‘余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则体现了君王的自我责任。

内史过进一步阐述了治国之道,包括‘祓除其心’、‘考中度衷’、‘昭明物则’、‘制义庶孚’等,强调了君王应以民心为本,以礼义治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礼治理念。

文中‘精不和’、‘忠不立’、‘礼不顺’、‘信不行’四者,是对君王治国理念的进一步阐释,指出君王必须具备的四种品质,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晋侯的行为被指为‘背内外之赂’、‘虐其处者’、‘弃其信’、‘不敬王命’、‘施其所恶’等,违背了先王之道,导致国家内部不和,外部孤立。

文章通过对晋侯行为的批判,警示君王不可放纵私欲,必须以天下为己任,维护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襄王对内史过的预言持怀疑态度,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晋侯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国家命运的悲剧。

在《后汉书》中,董昭等人为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但荀彧认为不应如此,体现了荀彧的忠诚与正直。

《晋中兴书》中,谢安与王坦之尽忠匡翼,对桓温的跋扈行为进行抵制,展现了忠臣的气节。

两篇文章均体现了忠诚、正直、仁爱等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