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六-原文
○兄弟下
《晋书》曰:王览字玄通。母朱氏遇前妻子祥无道。览年数岁,见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至於成童,每谏其母,母少止凶虐。祥渐有誉。时朱氏密使鸩祥,览知之,径起取酒。祥疑其有毒,争而不与。朱氏遽夺反之。自后朱氏赐祥馔,览辄先尝。
又曰:庾冰字季坚。兄亮以名德流训,冰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亮常以为庾氏之宝。
又曰:荀组字大章。於时天下已乱,组兄弟贵盛,惧不容於世,虽居大官,并讽议而已。
又曰:谢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
又曰:华悝字道弘。少失父,事母至孝。年十三,值年饥穀贵,悝蔬食而母甘肥不绝。又抚育孤弟,友爱甚至,称为慈兄。由是少有声誉。
又曰: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始辞之,因强,乃受。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弟览曰:’吾儿,凡汝后必兴,足称此刀,故以相与。’览则导之祖。
王隐《晋书》曰:祖逖字士雅,范阳人。与弟约,将母诣洛,交结人流。逖舅程玄良,良弟卫,卫弟收,并台郎,有势於洛,更共扶赞两甥。故命并阶清途。逖初为司州主簿,举秀才,为大司马齐王掾,有将帅之风。
《宋书》曰:谢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睦之行,世莫能及。口不言人长短,兄曜好臧否人物,每言论,常以他语乱之。
又曰:蔡廓奉兄轨如父,家事小大,皆咨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高祖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轨时为给事中。
又曰:谢景仁爱其弟甝(胡甘切。)而憎弟述。尝设馔请高祖,命甝预坐,而高祖召述。述知景仁夙意,又虑非高祖命之,请急,不从。高祖驰遣呼述,须至,乃欢。及景仁有疾,述尽心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景仁深怀惭愧也。
又曰:张畅弟收为猘(音冀)犬所伤,医言食蛤蟆鲙即愈。收甚难之。畅含笑先尝,收因啖得差。
又曰:庾登之字元龙,颍川鄢陵人也。少以强济自立,为吴郡太守,坐事免官。弟炳之为临川内史,登之随弟之郡,优游自适。
又曰: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也。夷少自操厉,为吴郡太守,以兄疾去官。后迁右仆射。
又曰:陶潜与弟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戒曰:’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敬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於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
又曰:孔顗字思远,不尚娇饰,服用粗败,终不改易。时吴郡顾顗之亦尚俭素,衣裘器服,皆择其陋者。宋世清约,称此二人。顗弟道存,从弟微,颇营业。二弟请假东还,辎重十馀舫,皆是绢纸席之属。顗见之,命上置岸侧,命左右取火烧之尽,乃去。道存代顗为江夏内史,时都邑米贵,道存虑顗甚乏,遣吏载伍百斛米饷之。顗呼吏载米还,彼吏曰:’都下米贵,乞於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又曰:蔡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弟轨。
又曰:徐湛之年数岁时,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湛之先令取弟,众咸叹其幼而有识。
又曰:谢弘微宽重有雅量,不以喜愠改色。有蔡湛之者,及见太傅兄弟,谓人曰:’弘微貌类中郎,而性似文靖。’
《齐书》曰:衡阳元王道度,太祖长兄也。与太祖俱受学雷次宗。宣帝问二儿学业,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润,皆良璞也。’
又曰:刘璡兄瓛,夜隔壁呼璡共语。璡不答,方下床着衣立,然后应。瓛问其久,璡曰:’向束带未竟。’其操如此。
又曰:张岱少与兄太子中舍人寅、新安太守镜、征北将军弟永、广州刺史辨俱知名,谓之张氏五龙。
《隋书》曰:卢昌衡小字龙子,风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
《唐书》曰:温大雅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侍,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大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於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葬讫,岁馀而卒。
又曰:张嘉贞为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日。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祐为忻州刺史。
又曰:韦述弟迪,学业亦亚於述,尤精《三礼》,与述对为学士,迪同为礼官。时人荣之。
又曰:张道源族孙楚金,少有志行,事亲以孝闻。
初与兄越石同预乡贡进士。
州司将罢越石而荐楚金,楚金辞曰:’以顺则越石长,以才则楚金不如。’固请,俱退。
时李勣为都督,叹曰:’贡士本求才行,相推如此,何嫌双举也。’乃俱荐擢第。
又曰:李逊幼孤,寓居江陵,与其弟建皆安贫苦,易衣并食,讲习不倦。
逊兄造知二弟贤,日为营丐,成其志业。
建先逊一年卒。
兄弟同致休显。
士君子多之。
又曰:杨汝士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宗人嗣复镇西川,兄弟对居节制。
时人荣之。
又曰:薛膺友悌。
弟齐为李绛山东西道从事。
绛遇害,齐中飞矢,坠於城下。
膺时为左补阙,闻难,不及请,驰马以赴齐殁。
膺与兄弟褒、庠处丧过礼,朝之卿大夫暨缙绅者往吊继路。
闻其哀号,吊者悲不能自持。
膺去左补阙,庠去河南县尉直弘文馆,与褒皆屏居外野,布巾终丧。
蹈名教者推之。
《续晋阳秋》曰:王岷有俊才,与兄珣并有名,而声出珣右。
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阿弥难为兄。’
韦昭《吴书》曰:刘繇长子基遭家多难,婴丁困苦,潜处味道,不以为戚。
与群弟居,常夜卧早起,妻妾稀见其面。
诸弟敬惮,事之犹父,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三十国春秋》曰:裴楷尝新为别宅,宅甚美丽,楷酗覃之,楷便让之。
为性有大度,皆斯类也。
《世说》曰: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仕吴,吴朝服其弘雅。
又曰:谢弈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衣裤,在兄膝边坐。
谏曰:’阿兄,老翁可奈何,故取作此?’谢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耶!’即遣之。
《会稽典录》曰:谢渊字休德,山阴人。
其先钜鹿太守,夷吾之后也。
世渐微替,仕进不继。
至渊兄弟,一时俱兴。
兄咨字休度,少以质行自立,幹局见称,官至海昌都尉。
渊起於衰末,兄弟修德,贫无戚容,历位建威将军。
又曰:锺牧字子幹。
牧兄骃计吏,少与同郡谢赞、吴郡顾谭齐名。
牧童龀时号为迟讷。
尝谓人曰:’牧必胜我,不可轻也。’
时人皆以为不然。
《三辅决录》曰:张宇,穆之第二子也。
以父功当封,自言两目失明,天子信之,乃封弟恭。
其小弟好戏无度,放散家财,宇悉以所得千万与之。
天子闻而嘉之,又知其让封,征拜议郎。
《说苑》曰:宋襄公兹父。
为桓公太子。
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公爱之。
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於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
公曰:’何故也?’对曰:’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公不许,强以许。
公许之。
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
之卫,兹父从之。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曰:’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
兹父乃反。
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召兹父归。
《楚国先贤传》曰:阴兴字君陵,南阳新野人也。
拜卫尉,薨。
时封兴长子庆为嗣阳侯,次子傅为〈氵隱〉强侯,傅弟员、丹皆为郎。
庆少修儒术,推所居第宅、奴婢、财物悉凤耠员、丹,但佩印绶而已。
当世称之。
上以庆闺门孝悌,行义敦密,褒显朝廷,以励亲戚,擢为羽溜褚监。
刘向《列女传》曰:广汉汝妇者,汝敦之妻也。
居世殷富,兄弟早孤,而嫂贪吝。
敦以所受田宅、奴婢三百馀万悉让与兄,裁留园地数十亩,起舍耕作。
土中得金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让先祖所有也,此独非其有耶?’
敦曰:’固吾意也。’乃俱担金与兄嫂。
嫂初谓叔穷乏,来欲假贷,有不悦之色,见金而喜。
兄乃恻然感悟,弃妻还金。
《海内先贤传》曰:范丹字史云,让财千万与三弟。
《风俗通》曰:陈留太守泰山吴文章,少与兄伯武相失。
二十年后相会下邳市中,争计共斗,伯武殴之。
文章欲报,心凄怅,手不能兴。
观者笑之。
更相借问,乃亲兄也,相持啼泣。
观者复曰:’兄得校弟,不得报兄。向者所笑,乃其义也。’
《典论》曰:刘表疾病,其子琦还省疾。
琦性慈孝,其弟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讬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归,必见谴怒伤叹以增其疾,非孝敬也。’
遂遏於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江微《陈留志》曰:李铨字玄机,平丘人也。
少聪惠,有志行。
铨兄全,前母子,后母甚不爱也,而衣食皆使下铨。
铨始年五岁,觉己衣胜兄,即脱不着,湏兄得与己同,然后服之。
其母遂不得有偏。
及长,铨内匡其母,外奉其兄,故闺门雍睦,为邦族所称。
《晋诸公赞》曰:高柔长子携,大将军掾。
次诞,历三州刺史,放率不伦,决烈过人。
次光字宣茂,少习家业,明练法治,晋武帝世为廷尉。
兄诞与光异操,谓光小节,常轻侮之。
光事诞愈谨。
又曰:和峤为少保散骑常侍,性至俭吝。
峤同母弟郁素无名称,峤轻侮之。
以此为损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六-译文
兄弟下《晋书》记载:王览字玄通。他的母亲朱氏遇到了前妻的儿子王祥,王祥行为不端。王览年纪还小的时候,看到王祥被鞭打,就会哭泣着抱着他。到了成童的年纪,他经常劝告母亲,母亲也逐渐减少了凶狠的行为。王祥因此逐渐受到了好评。当时朱氏暗中下毒给王祥,王览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拿起酒来。王祥怀疑酒中有毒,争抢着不给。朱氏立刻夺回酒杯。从那以后,朱氏给王祥的食物,王览都会先尝一尝。
《晋书》又记载:庾冰字季坚。他的哥哥庾亮以名望和德行著称,庾冰则以朴素的风范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弟弟们也都遵循礼仪,受到世人的重视。庾亮常常认为庾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些弟弟。
《晋书》又记载:荀组字大章。当时天下已经大乱,荀组兄弟显贵,他们担心自己不被世人所容,虽然身居高位,也只是议论而已。
《晋书》又记载:谢安的弟弟谢万担任西中郎将,总揽藩镇的重任。谢安虽然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的名声却超过了谢万,自然有辅佐皇帝的期望。
《晋书》又记载:华悝字道弘。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非常孝顺母亲。十三岁的时候,遇到年成不好,粮食昂贵,华悝吃素食,而他的母亲却吃肥美的食物。他还抚养孤弟,友爱之情深厚,被称为慈兄。因此,他年轻时就有了很好的声誉。
《晋书》又记载: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看了之后认为只有能担任三公的人才能佩带这把刀。吕虔对别驾王祥说:‘如果不是合适的人,这把刀可能会带来害处。你有辅佐皇帝的才能,所以我把它给你。’王祥开始推辞,后来被强迫接受。等到王祥去世的时候,他把刀传给弟弟王览说:‘我的孩子,你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足以配得上这把刀,所以我把它传给你。’王览于是带着这把刀去见祖先。
王隐的《晋书》记载:祖逖字士雅,是范阳人。他和弟弟约定,带着母亲去洛阳,结交名流。祖逖的舅舅程玄良,程玄良的弟弟卫,卫的弟弟收,都是洛阳的台郎,有势力,他们一起扶持这两个外甥。因此,他们都得到了清贵的官职。祖逖最初担任司州主簿,被推举为秀才,成为大司马齐王的属官,有将帅的风范。
《宋书》记载:谢弘微年幼丧父,对待哥哥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兄弟之间的友爱和睦,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从不评论别人的长短,哥哥谢曜喜欢评价人物,每次说话时,他总是用其他的话来打岔。
《宋书》又记载:蔡廓非常尊敬哥哥蔡轨,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家中的大事小情,都先咨询哥哥再行动;公家的俸禄赏赐,全部都交给哥哥。有什么需要,都会向典官请示。从高祖在彭城时,妻子郗氏写信要夏天的衣服,蔡廓回信说:‘知道需要夏天的衣服,计算给事中应该会提供,不需要另外寄送。’蔡轨当时担任给事中。
《宋书》又记载:谢景仁爱护弟弟谢甝,却不喜欢弟弟谢述。曾经设宴请高祖,让谢甝一起坐,但高祖召见了谢述。谢述知道谢景仁的意图,又担心不是高祖的命令,就请求立刻回去,但被拒绝了。高祖派人骑马去叫谢述,等他到来后,大家都非常高兴。等到谢景仁生病了,谢述尽心照顾他,饮食都要先尝一尝再给谢景仁吃,连续多天不解衣带、不洗头。
《宋书》又记载:张畅的弟弟张收被疯狗咬伤,医生说吃蛤蟆肉可以治愈。张收非常困难,张畅笑着先尝了一口,张收因此得以痊愈。
《宋书》又记载:庾登之字元龙,是颍川鄢陵人。他年轻时就很有能力,自立更生,担任吴郡太守,因为事情被免官。他的弟弟庾炳之担任临川内史,庾登之随弟弟到郡里,悠闲自在。
《宋书》又记载:江夷字茂远,是济阳考城人。他年轻时就非常努力,担任吴郡太守,因为哥哥生病而辞去官职。后来升迁为右仆射。
陶潜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表达了他的志向,并训诫说:‘你们年纪还小,家里贫穷,没有劳役,砍柴挑水的活儿,何时才能免除?想到这些,心里很难过,该怎么说起呢?然而,虽然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也应该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财不分心,归生和伍举重逢,铺开草席谈论旧事,最终能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从丧事中建立功勋。别人都能这样做,何况是同父的兄弟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的名士,身处卿相之位,八十岁去世。兄弟同住,一直到去世。济北的范稚春,是晋时的行义之人。七代同财,家里没有怨言。《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你们要谨慎啊!’
《宋书》又记载:孔顗字思远,不追求华丽装饰,衣服和用品都很简陋,始终不改变。当时吴郡的孔顗之也崇尚节俭,衣服、皮裘、器物,都选择简陋的。宋世以清廉节俭著称的两人。
《宋书》又记载:孔顗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微,都从事商业。两位弟弟请假回东边,带着十多艘船的货物,都是丝绸、纸张、席子之类的。孔顗看到后,命令把货物放在岸边,命令左右的人把货物全部烧掉,然后才离开。孔道存代替孔顗担任江夏内史,当时都城米价昂贵,孔道存担心孔顗非常缺少粮食,派人运了五百斛米去送给他。孔顗让人把米运回来,那些人说:‘都城米价昂贵,请在这里卖掉。’孔顗没有同意。那些人就把米运走了。
《宋书》又记载:蔡廓离开豫章郡后,回来建造了两座宅子,先建成东宅给弟弟蔡轨。
《宋书》又记载:徐湛之小时候,和弟弟徐淳之一起乘车出行,牛突然奔跑,车坏了,左右的人急忙赶来帮忙。徐湛之先让救弟弟,大家都赞叹他年纪小却很有见识。
《宋书》又记载:谢弘微宽厚有雅量,不会因为喜怒而改变脸色。有个人叫蔡湛之,见到太傅的兄弟后,对别人说:‘谢弘微的外貌像中郎,但性格像文靖。’
《南齐书》记载:衡阳元王道度,是太祖的长兄。他和太祖一起向雷次宗学习。宣帝问两个儿子的学业,雷次宗回答说:‘他们的哥哥外表开朗,弟弟内心温润,都是好的璞玉。’
《南齐书》又记载:刘璡的哥哥刘瓛,晚上隔壁喊刘璡说话。刘璡没有回答,正下床穿衣站立,然后才回应。刘瓛问他为什么迟疑,刘璡说:‘刚才束带还没束完。’他的行为就是这样。
《南史》记载:张岱年轻时和哥哥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的弟弟张永、广州刺史张辨都很有名,被称为张氏五龙。
《隋书》记载:卢昌衡小字龙子,风度翩翩,举止得体,博学多才,擅长草书和行书。他的堂弟卢思道小字释奴,在家族中都被称为英才。因此,幽州有句话说:‘卢家千里,释奴龙子。’
《唐书》记载:温大雅历任黄门侍郎,弟弟温彦博担任中书侍郎,兄弟都在皇帝身边任职,议论者都认为这是一种荣耀。高祖随意地对温大雅说:‘我在晋阳起义,是为了你这一家。’温大雅准备改葬祖父,占卜的人说:‘葬在这里,会害了哥哥而福弟。’温大雅说:‘如果我的弟弟温永康能够平安,我将含笑入土。’葬完之后,过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唐书》又记载:张嘉贞担任并州长史,治理严肃,非常让人敬畏。开元初年,因为奏事来到京城。皇帝听说他治理有方,多次赏赐安慰,张嘉贞于是上奏说:‘我年幼丧父,兄弟相互依靠,才有了今天。我的弟弟张嘉祐现在被任命为鄯州别驾,我和他各在一方,虽然离得很远,但我们的心是相连的,我魂牵梦绕,请求把我调到他的附近,我和我的兄弟会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死了也没有遗憾。’皇帝赞赏他们的友爱,特地任命张嘉祐为忻州刺史。
《唐书》又记载:韦述的弟弟韦迪,学问也和韦述相当,尤其精通《三礼》,和韦述一起担任学士,韦迪也担任礼官。当时的人都很尊敬他们。
又说:张道源的族孙张楚金,年轻时就很有志向和品行,以孝顺父母而闻名。最初和哥哥张越石一起准备参加乡贡进士考试。州官打算放弃推荐张越石而推荐张楚金,张楚金推辞说:‘按年龄来说越石应该先,按才华来说我又不如他。’坚持请求,两人都退下了。当时李勣担任都督,感叹说:‘贡士本来就是要寻求有才能的人,相互推荐到这种程度,有什么理由不能同时推荐两人呢?’于是两人都被推荐并考中了。
又说:李逊年幼丧父,寄居在江陵,和他的弟弟李建都安于贫穷,交换衣服一起吃饭,学习不知疲倦。李逊的哥哥李造知道两个弟弟都很贤能,每天为他们四处乞讨,帮助他们实现志向。李建比李逊早一年去世。兄弟俩都得到了荣誉和显赫。许多有道德的人都很推崇他们。
又说:杨汝士担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当时他的同宗族的人杨嗣复镇守西川,兄弟俩分别担任节度使。当时的人们都以他们为荣。
又说:薛膺以友爱著称。他的弟弟薛齐担任李绛山东西道从事。李绛遇害,薛齐被流箭射中,坠落在城下。薛膺当时担任左补阙,听到这个消息,来不及请示,骑马前往薛齐的遇难地。薛膺和他的兄弟薛褒、薛庠在守丧期间遵守礼仪,朝廷的卿大夫和士绅都前往吊唁,听到他们的哀号,吊唁的人悲伤得无法自持。薛膺辞去了左补阙的职务,薛庠辞去了河南县尉的职务,薛褒也隐居在外,戴布巾守丧,那些遵守名教的人都很推崇他们。
《续晋阳秋》记载:王珣有出众的才华,和哥哥王珣都有名气,但名声超过王珣。当时人们有这样的话:‘法护不是不好,阿弥难为兄。’
韦昭的《吴书》记载:刘繇的长子刘基遭遇家中多难,遭受困苦,却潜心修养,不以为忧。和弟弟们一起生活,常常是夜晚睡觉早上起床,妻子和妾室很少见到他的面。弟弟们都很敬畏他,对待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不轻易与人交往,门前没有闲杂客人。
《三十国春秋》记载:裴楷曾经新建了一座宅子,宅子非常漂亮,裴楷却喝得酩酊大醉,裴楷便让给了别人。他性格豁达,都是这类人。
《世说》记载: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和堂弟诸葛诞都有很高的名声,各自在各自的国家。当时人们认为蜀国得到了龙,吴国得到了虎,魏国得到了狗。诸葛诞在魏国,和夏侯玄齐名;诸葛瑾在吴国,吴朝的人都佩服他的宽宏雅量。
又说:谢奕担任剡县县令,有一个老翁犯了法,谢奕用美酒惩罚他,直到他喝醉还没有停止。当时的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衣裤,坐在哥哥的膝边。他劝告说:‘哥哥,老翁怎么办呢,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惩罚他?’谢奕于是改变了脸色说:‘阿奴想放他走吗?’立刻派人将他放了。
《会稽典录》记载:谢渊字休德,是山阴人。他的先祖是钜鹿太守,是夷吾的后代。家族逐渐衰落,仕途不顺利。到了谢渊兄弟这一代,同时崛起。他的哥哥谢咨字休度,年轻时就以正直的品行自立,有才干,官至海昌都尉。谢渊在家族衰落之际崛起,兄弟俩修养品德,虽然贫穷但面无怨色,历任建威将军。
又说:钟牧字子幹。他的哥哥钟骃是计吏,年轻时就和同郡的谢赞、吴郡的顾谭齐名。钟牧小时候被称为迟钝。他曾对人说:‘钟牧一定会超过我,不可轻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不正确。
《三辅决录》记载:张宇是穆之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父亲的功绩应当封爵,他自己说两眼失明了,皇帝相信了他,于是封他的弟弟张恭。
《说苑》记载:宋襄公的儿子兹父是齐桓公的太子。齐桓公有后妻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齐桓公很宠爱他。兹父因为齐桓公宠爱公子目夷,想要立他为太子,向齐桓公请求说:‘请让公子目夷立为太子,我愿意做他的宰相,来辅佐他。’齐桓公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我自己知道不足以在公子目夷之上。’齐桓公不同意,但他坚持请求,最终齐桓公同意了。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太子时,公子目夷推辞说:‘哥哥立为太子而弟弟在下面,这是合乎道义的。现在弟弟立为太子而哥哥在下面,这是不合道义的,而让我来做这件事,我将逃走。’于是他逃到了卫国,兹父跟着他去了。过了三年,齐桓公有病,派人召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就会让我因忧虑而死。’兹父于是回来了。齐桓公重新立他为太子,然后公子目夷召回兹父。
《楚国先贤传》记载:阴兴字君陵,是南阳新野人。他被任命为卫尉,去世。当时封他的长子阴庆为嗣阳侯,次子阴傅为隐强侯,阴傅的弟弟阴员、阴丹都被任命为郎。阴庆年轻时研究儒学,把所居住的宅第、奴婢、财物都让给了阴员、阴丹,只留下了佩印绶而已。当时的人都称赞他。皇帝因为阴庆在家庭中孝顺父母,尊敬兄弟,行善积德,在朝廷中得到了表彰,用来激励亲戚,提拔他为羽林褚监。
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广汉的汝妇是汝敦的妻子。她居住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她的兄弟们都很早去世,而她的嫂子很贪婪吝啬。汝敦把接受的田地、宅邸、奴婢三百多万人都让给了哥哥,只留下了几十亩园地,盖房子耕作。在土地中挖到了一件金器,汝敦把它给妻子看,妻子说:‘本来说的是让先祖的财产,这件金器难道不是他的吗?’汝敦说:‘本来就是我的意思。’于是他们一起把金器挑给哥哥和嫂子。嫂子一开始认为叔叔贫穷,来借东西,有不高兴的表情,看到金器就高兴了。哥哥感到悲伤,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了妻子,归还了金器。
《海内先贤传》记载:范丹字史云,把千万财产让给了三个弟弟。
《风俗通》记载:陈留太守泰山吴文章,年轻时和哥哥吴伯武失散。二十年后在下邳市中相遇,争论起来互相斗殴,吴伯武打了吴文章。吴文章想要报复,心里悲伤,手不能动。旁观的人嘲笑他。互相询问后,才发现是亲兄弟,相互抱着痛哭。旁观的人又说:‘哥哥得到了教训,不能报复哥哥。之前嘲笑的,就是他的义气。’
《典论》记载:刘表生病,他的儿子刘琦回来探望。刘琦性格慈孝,他的弟弟担心刘琦见到父亲,父子之间会有托付后事的意思,就对刘琦说:‘将军让你镇守江夏,作为国家的东藩,责任非常重大。现在放下众人回来,一定会被父亲责备,增加他的病痛,这不是孝顺的表现。’于是他在门外阻止刘琦,让他不能见父亲,刘琦含泪离开了。
江微的《陈留志》记载:李铨字玄机,是平丘人。他年轻时就聪明伶俐,有志向和品行。李铨的哥哥李全,先是前妻的儿子,后来后妻非常不喜欢他,但衣食都让李铨享用。李铨五岁时,发现自己的衣服比哥哥的好,就脱下来不穿,让哥哥穿上,然后自己再穿。他的母亲于是不能有偏心。等到长大了,李铨在家庭内部纠正母亲的行为,对外尊敬哥哥,所以家庭和睦,受到同乡的称赞。
《晋诸公赞》记载:高柔的长子高携,担任大将军的属官。次子高诞,历任三个州的刺史,行为放荡不羁,决断果敢。次子高光字宣茂,年轻时学习家业,精通法律,晋武帝时期担任廷尉。高诞和高光性格不同,高诞认为高光小气,经常轻视他。高光对待高诞更加谨慎。
又说:和峤担任少保散骑常侍,性格极其节俭吝啬。和峤的同母弟弟和郁素来没有名气,和峤轻视他。因此损失了一个优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六-注解
楚挞:楚挞是指用荆条或竹条打人,这里指王祥的前妻子祥受到的鞭打。
鸩:鸩是一种毒酒,古代用来毒害人的工具。
成童:成童是指男子到了十五岁,古代认为男子到了这个年龄就可以开始学习成人之事。
雅素:雅素是指文雅朴素,这里指庾冰的品德。
讽议:讽议是指隐晦地议论,这里指荀组虽然做大官,但只是以议论为业,不实际参与政务。
藩任:藩任是指地方官职,这里指谢万担任的西中郎将。
蔬食:蔬食是指吃素食,这里指华悝在年饥时仍然吃素食。
馔:馔是指食物,这里指朱氏赐给祥的食物。
相与:相与是指相互给予,这里指吕虔将佩刀给予王祥。
清途:清途是指官职,这里指祖逖兄弟因为受到程家兄弟的扶持而得到好的官职。
秀才:秀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相当于现代的举人。
掾:掾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属官。
给事中:给事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
猘犬:猘犬是指疯狗,这里指张收被疯狗咬伤。
强济自立:强济自立是指坚强自立,这里指庾登之年轻时就独立自主。
优游自适:优游自适是指悠闲自在,这里指庾登之随弟在郡中生活得很好。
相率:相率是指相互跟随,这里指庾亮兄弟都崇尚礼节。
清约:清约是指清廉节俭,这里指孔顗和顾顗之的节俭生活。
束带:束带是指整理衣带,这里指刘璡在回答哥哥的问题前先整理衣带。
学士:学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也指学识渊博的人。
亚於:亚於是指比得上,这里指韦迪的学问和韦述相当。
报国:报国是指为国家效力,这里指张嘉贞和嘉祐兄弟都为国家尽力。
张道源:张道源是古代人物的名字,这里指张道源的族孙楚金。
族孙楚金:族孙楚金是张道源的后代,这里指张道源的孙子。
志行:志行指的是人的志向和品行。
孝: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中的重要概念,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乡贡进士:乡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者可成为进士。
州司:州司指的是州的地方行政机构。
李勣:李勣是唐朝的一位官员,这里指他的官职。
贡士:贡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者可成为进士。
相推:相推指的是相互推让。
李逊:李逊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江陵:江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讲习:讲习指的是学习和研究。
李绛:李绛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飞矢:飞矢指的是射出的箭。
左补阙:左补阙是古代官职,负责补正皇帝的过失。
褒、庠:褒、庠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名教:名教指的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规范。
法护:法护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阿弥:阿弥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刘繇:刘繇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基:基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婴丁:婴丁指的是幼小的孩子。
味道:味道指的是品味、体验。
诸葛瑾:诸葛瑾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亮:亮是古代人物的名字,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
诞:诞是高柔的次子。
蜀:蜀指的是古代的蜀国。
吴: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
魏:魏指的是古代的魏国。
夏侯玄:夏侯玄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服:服指的是衣服,这里指服饰。
谢弈:谢弈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醇酒:醇酒指的是酿造时间较长的酒。
太傅:太傅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谢渊:谢渊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钜鹿:钜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夷吾:夷吾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幹局:幹局指的是人的才能和性格。
海昌都尉:海昌都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锺牧:锺牧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子幹:子幹是锺牧的字。
计吏:计吏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统计。
谢赞:谢赞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顾谭:顾谭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龀:龀指的是儿童换牙。
裴楷:裴楷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酗覃:酗覃指的是过度饮酒。
斯类:斯类指的是类似的情况。
休德:休德是谢渊的字。
质行:质行指的是人的品德和行为。
衰末:衰末指的是衰落的时代。
修德:修德指的是修养品德。
戚容:戚容指的是悲伤的表情。
建威将军:建威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张宇:张宇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穆之:穆之是张宇的父亲的名字。
议郎:议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宋襄公:宋襄公是古代宋国的国君。
兹父:兹父是宋襄公的字。
桓公:桓公是宋襄公的父亲,宋国的国君。
目夷:目夷是桓公的另一个儿子。
卫:卫是古代的一个国家。
阴兴:阴兴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卫尉:卫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保卫皇宫。
嗣阳侯:嗣阳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郎: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凤耠:凤耠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广汉:广汉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汝敦:汝敦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田宅:田宅指的是田地和住宅。
奴婢:奴婢指的是奴隶。
金:金指的是金属货币。
范丹:范丹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陈留:陈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泰山:泰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吴文章:吴文章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伯武:伯武是吴文章的哥哥的名字。
刘表:刘表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
琦:琦是刘表的儿子。
江夏:江夏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全:全是指刘铨的哥哥。
玄机:玄机是李铨的字。
母:母指的是刘铨的母亲。
后母:后母指的是刘铨继母。
偏:偏指的是偏心。
高柔:高柔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携:携是高柔的长子。
光:光是高柔的次子。
和峤:和峤是古代人物的名字。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侍从。
郁:郁是和峤的同母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六-评注
这段古文讲述了张道源族孙楚金的事迹,他孝顺父母,谦逊有礼。在与兄长越石一同参加乡贡进士考试时,州司有意推荐越石而罢免楚金,但楚金却辞让,认为兄长年长且才华不如自己。这种谦让的精神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悌忠信的价值观。李勣作为都督,能够理解并尊重这种精神,体现了古代官员的仁德和智慧。
李逊的故事展现了兄弟情深,共同面对困境的感人场景。李逊幼年丧父,与弟弟建在江陵寓居,共同安贫乐道,互相扶持。李逊的兄长知晓二弟的贤能,不仅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还帮助他们实现志向。这种兄弟间的相互扶持和尊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的价值。
杨汝士和宗人嗣复镇西川的故事,展现了兄弟和睦共处,共同为官的典范。杨汝士和嗣复兄弟在各自的职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时人的赞誉。这种兄弟间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薛膺友悌的故事,讲述了薛膺在兄弟遇难时的英勇行为。他不顾个人安危,驰马赴难,最终与兄弟一同离世。这种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坚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和友情的精神。
王岷与兄长珣的故事,通过时人的评价,展现了王岷的才华和品德。他谦逊有礼,不居功自傲,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谦逊、谦卑的价值观。
刘繇长子基的故事,展现了他在家国多难之际,依然坚守道义,不以为苦。他与兄弟共同生活,互相尊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裴楷的故事,讲述了他在新宅落成后,将宅子让给兄长,展现了他的大度和谦让。这种品质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的价值。
诸葛瑾兄弟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各自国家中的杰出表现。诸葛瑾在吴国担任官职,受到尊敬;诸葛诞在魏国与夏侯玄齐名,展现了兄弟各自在不同领域的才华。
谢弈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处理犯法老翁时的仁慈和宽容。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宽容的价值观。
谢渊兄弟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家族衰落之际,依然坚守道德,勤奋进取。这种精神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勤奋进取的价值观。
锺牧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年幼时展现出的自信和远见。他认为自己将来必胜过兄长,这种自信和远见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个人修养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
张宇的故事,讲述了他在父亲功绩显赫时,主动让出封赏,将机会让给弟弟。这种谦让的精神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宋襄公兹父的故事,讲述了他在父亲宠爱弟弟时,主动辞让,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孝道和忠诚的价值观。
阴兴的故事,讲述了他在父亲去世后,将家产分给兄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广汉汝妇的故事,讲述了她丈夫在让出家产时,妻子不理解,但在丈夫的解释下,最终理解并接受。这个故事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范丹的故事,讲述了他在让出财产时,展现出的仁爱之心。这种品质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的价值观。
陈留太守吴文章的故事,讲述了他在与失散多年的兄长重逢时,展现出的大度和宽容。这种品质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刘表疾病时,其子琦为避免增加父亲的病痛,选择不与父亲相见。这种孝顺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孝道的价值观。
李铨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年幼时,为了公平,主动脱下自己的衣服,让给兄长。这种公平和正义的精神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高柔长子携的故事,讲述了他在担任官职时,对待兄长诞的谦逊和尊重。这种品质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
和峤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对待同母弟郁时,展现出的大度和宽容。这种品质在当时社会尤为难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和兄弟友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