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二-原文

○伯叔

《释名》曰: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弟为仲;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季,癸也。甲乙之次,癸在下也。

《说文》曰:伯,长也。

《尔雅》曰: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礼记·檀弓》曰: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伯文,殷时滕君也。爵为伯名文。)

《家语》曰: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蔑而问焉。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亡者三:王事若聋,(聋宜为袭,前后相积袭也。)学焉得习,(言不得习学者。)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此谓矣。’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亡而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也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信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也!’

《汉书》曰:初,高祖微时,尝避事,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应劭曰:丘氏女也。孟康曰:西方谓亡女胥为丘胥。丘,空也。兄亡,空有嫂也。晋灼曰:丘,大也。大嫂为家嫂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轹釜,客以故去。而已,视釜中有羹,由是怨嫂。及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得侯。太上皇为言,高祖曰:’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封其子信为颉羹侯。

又曰: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宣帝时为太子太傅。兄子受字公子,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叔侄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又曰: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辅政凡九侯、五大司马,惟莽父曼早死,不侯。五侯子争侈靡,莽独孤贫,折节为俭;受《礼经》,勤身博学,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整;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世父凤病,莽侍疾,乱发垢面。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黄门侍郎。

《东观汉记》曰:郑均好义笃实,事寡嫂,收儿,恩礼甚至。

又曰:魏谭有一孤兄子,年一二岁,常自养视。遭饥馑,分升合以相生活。谭时有一女,生裁数月,念无穀食,终不能两全,弃其女,养活兄子。州郡高其义。

又曰:桓荣卒,子郁当袭爵,让於兄子。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又曰:淳于恭养兄崇孤儿,教训学问。时不如意,辄呼责数,以捶自击其胫,欲以感之。儿惭负,不敢复有过。(《袁子》又载。)

又曰:郅惲友董子张,叔父及为乡里民所害,子张病,惲往候之,气绝良久,复视惲,歔欷不能言。惲曰:’知子不悲天命,痛仇不复也。’惲即起,将客取仇人头以示。子张见之,悲喜,因绝。

《后汉书》曰: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

谢承《后汉书》曰:魏霸字峤卿,济阳人。为钜鹿太守,与兄子同苦乐,不得自异。

又曰:许荆兄子世尝报仇杀人,怨家会众操兵至荆家,欲杀世。荆始从府休归,与相遇,因出门,解剑长跪曰:’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相教。既兄早殁,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今愿杀身代世塞咎。虽死以往,犹谓更生。’怨家扶起荆曰:’许掾,郡中称为贤,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

华峤《后汉书》曰:薛苞弟子求出,苞不敢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颓,曰:’吾少时所治,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曰:’我服食久,身口所安也。’

袁山松《后汉书》曰:范丹为莱芜长,去官於市卖卜,妻纺绩以自给。丹弟子恺见丹在蕃不完,载柴将客藩之。时丹适行,还,怒敕子拔柴,载以还之。

《后汉书》曰: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闻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襟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而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又曰:范迁字子庐,沛国人也,为司徒。及在公,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可馀俸禄,以为后世。’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

又曰: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堪早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兄子。

又曰: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对曰:”吾兄子尝疾,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又曰:张属字伯达。

父歆为淮阳相,终於汲令。

属性笃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自身寄止。

又曰:中常侍赵忠言於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作何?”

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

绍终不改。

又曰:戴封遭伯父丧,去官。

又曰:沮授为曹操所执,授曰:”叔父母弟悬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

操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

遂赦而厚遇焉。

又曰:刘矩字叔方。

少有高节,以叔父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

又曰:伏恭字叔齐,司徒湛之兄子。

湛弟黯位至光禄勋,无子,以恭为后。

《魏书》曰:荀攸字公达,祖父昙。

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推求守昙墓。

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奸乱.”

衢悟,乃推问,果杀人亡命。

因是异之。

又曰:卢毓字子家,涿郡人也。

父植有名於世。

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

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饥荒,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

又曰:王昶字文舒,太原人。

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一依谦实,以见其意。

故兄子默字处静,沉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

遂书戒之曰:”夫为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又曰:毛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兄孤子甚笃。

又曰:张范子陵及弟子戩为山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

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戩之小,请以陵易之.”

贼义其志,悉以还范。

又曰:王基字伯与,东莱曲城人也。

少孤,与叔父翁居,抚养甚笃,亦以孝称。

又曰:高慎字孝甫,敦厚少华,有沉深之量。

抚育孤兄子五人,恩义甚笃。

琅琊相何英嘉其履行,以女妻焉。

《蜀志》曰:诸葛亮初未有子,求兄子乔为嗣。

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嫡子,故易其字焉。

拜为驸马都尉。

王隐《晋书》曰:庾衮孤兄女曰芳,将嫁,美服具矣。

衮刈荆苕为箕帚焉,召诸子集之于堂,男女以班而命芳曰:”汝芳少孤,今汝适人,将事舅姑,洒扫庭内,妇人之道也。故赐汝以此,匪器之美,欲汝之温恭,朝夕虽休,勿休也.”

又曰:魏舒容貌质朴,少号迟钝,人莫之知。

惟叔父衡知其奇,每有宾客造己,常劝使过舒,言吾兄子非常人也。

臧荣绪《晋书》曰:阮籍随叔父至东,兖州刺史王昶闻籍奇伟,请与相见。

乃叹息,以不能测也。

又曰: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

兄子济轻之,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

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济请言之。

湛因剖析玄微,妙有奇趣,皆所未闻也。

济才气抗迈於湛,略无子侄之敬。

既闻其言,不觉慄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

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否?”

湛曰:”亦好之.”

因骑此马,姿形既妙,回策如素,善骑者无以过之。

又济所乘马,湛爱之。

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

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

湛又曰:”此马虽快,任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

於是当蚁封内试之。

济马果踬,而邮马如常。

济益叹异,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

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

济常无以答。

及是,帝又问如初。

济曰:”臣叔殊不痴.”

因称其美。

帝曰:”谁比?”

济曰:”上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

湛闻曰:”欲处我季孟间乎?”

又曰: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

叔父融,俱好《老》、《易》。

融与浩口谭论词屈,著篇则融胜浩。

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又曰:邓攸逃奔,石勒,以牛马负其妻子而去,担其儿及其弟子缓,度不能两全,遂弃其己子,卒以无嗣。

缓服攸丧三年。

又曰:谢安字安石,於山东营墅楼馆,林竹甚盛。

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

世颇以此讥焉,安殊不以屑意。

又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

其兄弟皆早亡,抚养孤遗,慈闻州里。

田宅奴婢,尽推与之。

又曰:谢玄罪褡度,以勋封康乐县公。

陈以先封东兴侯,赐兄子玩。

诏听之,更封玩豫宁伯。

又曰:罗宪兄子尚,字敬之。

少孤,依叔父宪。

又曰:刘曜逼长安,凉州刺史张寔叔父、西海太守肃请为先锋击曜,曰:”孤死首丘,心不忘本。锺仪在晋,楚弁南音。肃受晋宠,割符列位。羯逆滔天,朝廷倾覆,晏安方裔,难至不奋,何以为人臣?”

寔曰:”门户受重恩,自当阖宗效死。但叔父春秋已高,气力衰竭,军旅之事,非耆耄所堪.”

乃止。

既而闻京师陷没,肃悲愤而卒。

又曰:慕容超字祖明,德之兄北海王纳之子也。

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

数岁去官,家于张掖。

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

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德诸子,皆诛之。

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

纳妻段氏方娠,未决,囚之於郡。

狱掾呼延评,德故吏也,尝有死罪,德免之。

至是,将公孙及段氏逃於羌中而生超焉。

年十岁,而公孙卒。

临终,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得东归,可以此刀还汝叔也。’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何充字次道。

道年在童龀,伯父遂谓之曰:’我为小儿时,亡伯车骑。’谓我:’汝后当与伯父争名。汝令器宇深弘,亦当出我右。’

又曰:时氐贼强,侵寇无已,朝议求文武良将可以镇遏北方者。

卫将军谢安曰:’惟有兄子玄可堪此任。’

中书郎郄超闻而叹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於是征还,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又曰:陆纳字祖言,为吴兴太守。

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供办,复不敢问,乃密作数十人供。

安至,纳设茶果而已。

俶下精饮食,客罢,纳大怒,杖俶四十,云:’既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

《三十国春秋》曰:羊祜都督荆州,镇襄阳。

时祜有平吴之志,方树基址,擢王浚为巴郡太守,将委以巴峡之任。

祜兄子暨谓祜曰:’观浚为人,志大者侈,不可专任。’

祜曰:’有大才,必可用也。’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矣,知人则哲,叔子之谓乎?’

又曰:安帝时,以刘镇之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不受。

镇之,毅季父也。

义熙初,谓毅蕃曰:’汝辈才力势运,足以得志,当身争耳。我不就汝求位求财,又不受汝罪累。’

每见毅等道从吏卒,到门,辄骂诟之。

毅甚敬畏,每未至宅数百步止,与白衣数人而进,仪卫悉不自随。

及至毅败,天下服其先见,而刘裕甚敬遇之。

又曰:燕金紫光禄大夫高平公平歆。

初,歆伯父左光禄大夫熙拊歆首而告之曰:’汝仪容伟茂,志节果当,有佐命之功,显吾门者必汝也。’

孙岩《宋书》曰:许昭先,义兴人也。

诸父肇坐事,系狱七年,不判。

子侄三十馀人,昭先家最贫薄,专独断诉,无日在家,饷馈肇,莫非珍新。

家产既尽,卖宅以充之。

肇诸子倦怠,惟昭先无有懈息。

如是七岁。

尚书沈演之嘉其操行,肇事由此得释。

沈休文《宋书》曰:宗悫字元幹,征士柄兄子也。

年少时,炳问悫所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又曰:何承天叔肸为益阳令,随肸之官。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

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

又曰: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人也。

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於野外,非其力不食。

《典略》曰:郑均字仲虞,任城人也。

好黄老,兄亡后,养嫂、兄子恩,礼甚笃。

及居并门,尽推财产与之,由是名称。

《风俗通》云:周玘字孟玉,为右将军掾。

弟子使客杀人,被罪。

玘诸府,与太守盛亮相见,了不论弟子之命,遂俱尽於狱。

弟妇不哭其子,但哭孟玉。

孟玉由此为高。

《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字阿瞒。

少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其叔父数言之於嵩,操患之。

后逢叔父於路,乃阳败面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操,操口貌如故。

嵩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

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操於是益得肆意。

《陈留耆旧传》曰:高慎字孝甫。

敦厚少文华,有沉深之量,抚育孤兄子五人,恩受甚笃。

琅琊相何英嘉其行,以女妻焉。

又曰:爰弥字伯仁。

年十岁,叔父兰部济阴从事,与御卒俱猎。

县送酒肉,弥不肯尝。

问其故,答曰:’闻之於诸侯,夫临其事,不食其食。’

兰然其言,还而不受。

贞洁之质,由是以彰也。

《海内先贤传》曰:故南郡太守南阳程坚,体履仁孝,秉志清洁。

少让财兄子,仕郡县。

居贫无资,磨镜自给。

《襄阳记》曰:庞统字士元,德公从子也。

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

年十八,使往见司马德操,与谈,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张方贤《楚国先贤传》曰:阴嵩字文王,南阳新野人,卫尉兴从祖兄也。

少丧父母,与叔父居,恭谦婉顺,温良节俭。

王莽末,义兵初起,乃与叔父避世苍梧。

后征拜谒者,以叔父忧,弃官。

张莹《汉南记》曰:北海靖王兴,性敦笃仁厚,长有明略。

兄弟少为光武所抚育,恩爱如子。

刘彦明《敦煌实录》曰:氾固字孔完,大将军掾纯之孙也。

推家财百万与寡弟妇,二百万与孤兄子。

於是三府竞辟,皆不就。

张骘《文士传》曰:桓驎字元凤。

伯父焉知名,官至太尉。

精察好学,年十三四,在焉坐,有宿年客,焉告之曰:’吾此弟子,颇有异才,今已涉猎《书》、《传》,殊能作诗赋,君试为口赋试与之。’

客乃为诗曰:’甘罗十二,杨乌九龄。昔有二子,今则桓生。参差等踪,异世齐名。’

驎即答曰:’邈矣甘罗,超等绝伦。卓彼杨乌,命世称贤。嗟予憃弱,殊才侔年。仰惭二子,俯愧过言。’

《傅子》曰:傅燮字南容。

奉寡嫂甚谨,食孤侄如赤子。

《世说》曰:郄鉴遭永嘉丧乱,穷馁,乡人共饴之。

公常携兄子、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穷馁,以君之贤,共欲存君耳,恐不能兼饴。’

公於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还吐与二儿。

后鉴亡,巽时为鄮(莫候切。)县,解职归,席苫於公灵,心丧三年。

又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弈之女,左将军王凝之之妇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二-译文

《释名》说:伯,指的是掌握,是指掌握家政。父亲的弟弟称为仲;仲,意味着中间,位置在中间。仲父的弟弟称为叔父;叔,意味着年轻。叔父的弟弟称为季;季,指的是癸,因为在甲乙的顺序中,癸排在最后。

《说文》说:伯,意味着长子。

《尔雅》说:父亲的兄弟,年长的称为世父,年幼的称为叔父。

《礼记·檀弓》说:滕伯文为孟虎服丧,他的叔父;为孟皮服丧,他的叔父。(伯文,是殷时滕国的君主。爵位是伯,名字叫文。)

《家语》说:孔子的侄子孔蔑,和宓子贱一起做官。孔子去拜访孔蔑,问他:‘自从你做官以来,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孔蔑回答说:‘没有得到什么,失去了三样:国家大事如同聋子,(聋应该是袭,前后相继袭用。)学习无法得到实践,(意思是无法实践所学。)因此学习不能明白;薪俸很少,连稠粥都供应不上亲戚,这是骨肉关系越来越疏远;公务繁多,无法去吊唁死者或探望病人,这是朋友之间的道义缺失。我所失去的三样,就是这些。’孔子不高兴,去拜访子贱,问了同样的问题。子贱回答说:‘自从做官以来,没有失去什么,得到了三样:开始背诵的知识,现在能够实践,这是学习更加明白了;薪俸所供,也惠及了亲戚,这是骨肉关系更加亲近了;虽然有公务,同时还能去吊唁死者或探望病人,这是朋友之间的信任更加坚定了。’孔子感叹道,对子贱说:‘君子啊,这个人!鲁国如果没有君子,那还能有谁呢?就应该学习他!’

《汉书》说:最初,高祖刘邦地位低微时,曾经躲避事情,那时和宾客们经过他的姐姐家吃饭。(应劭说:丘氏的女儿。孟康说:西方称无夫之女为丘胥。丘,空也。兄亡,空有嫂也。晋灼说:丘,大也。大嫂为家嫂也。)姐姐讨厌弟弟和客人一起来,假装锅里的汤喝完了,客人因此离开了。然而,她看到锅里还有汤,因此怨恨姐姐。等到立齐代王,只有伯的儿子没有被封侯。太上皇为此事说话,高祖说:‘我并不是忘记封赏他,是因为他的母亲不守妇道。’于是封他的儿子韩信为颉羹侯。

《汉书》又说: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宣帝时担任太子太傅。他的侄子受字公子,担任少傅。太子每次上朝,因为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叔侄两人同时担任师傅,朝廷认为这是荣耀。

《汉书》又说:王莽字巨君,是孝元皇后的弟弟的儿子。他的父亲和兄弟都在元成时期被封侯,辅佐朝政,共有九位侯爵、五位大司马,只有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没有封侯。五位侯爵的儿子们争相奢侈,王莽却贫穷孤僻,行为节俭;学习《礼经》,勤学博识,孝顺母亲和寡嫂,抚养兄长的孤儿,行为非常端正;又在外交英俊之才,在家中对各位叔叔非常尊敬。他的伯父王凤病重,王莽照顾他,头发凌乱,面容污垢。王凤临终时,把王莽托付给太后。等到皇帝即位,任命王莽为黄门侍郎。

《东观汉记》说:郑均好义笃实,孝顺寡嫂,收养孤儿,恩惠和礼遇非常。

《东观汉记》又说:魏谭有一个孤侄子,一二岁大,一直自己抚养。遇到饥荒,他分出一些粮食来维持生活。魏谭当时有一个女儿,出生才几个月,考虑到没有粮食,最终无法同时抚养,只好放弃女儿,抚养侄子。州郡对他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东观汉记》又说:桓荣去世后,他的儿子桓郁应该继承爵位,但他让给了侄子。显宗皇帝不同意,桓郁不得不接受封赏,并将所有的租税收入都给了侄子。

《东观汉记》又说:淳于恭抚养侄子淳崇的孤儿,教育他们学问。当时不如意,就责备他们,用棒子打自己的腿,想要以此感化他们。侄子感到羞愧,不敢再犯错误。(《袁子》也有记载。)

《东观汉记》又说:郅恽与董子张友好,叔父和他在乡里被民人所害,子张病重,郅恽去探望他,气息奄奄,看了郅恽一眼,抽泣不能说话。郅恽说:‘我知道你不会悲伤天命,而是痛恨仇人不能报复。’郅恽立刻起身,带着客人去取仇人的头颅来给子张看。子张看到后,又悲又喜,因此断气。

《后汉书》说: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更始时期,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杀害。后来,贼人突然再次到来,刘平扶着他的母亲逃难。刘仲留下的遗腹女才一岁,刘平抱着刘仲的女儿,却放弃了他的儿子。母亲想要回去取儿子,刘平不同意,说:‘力量无法同时抚养两个,刘仲不能绝后。’于是离开而不顾。

谢承《后汉书》说:魏霸字峤卿,是济阳人。担任钜鹿太守,和侄子一起共患难,不能有所区别。

谢承《后汉书》又说:许荆的侄子许世曾经报仇杀人,仇家聚集众人带兵器到许荆家,想要杀许世。许荆刚从府里休假回家,和仇人相遇,于是出门,解下剑,跪在地上说:‘以前没有过错相犯,罪责都在我,无法教导你们。既然兄长早逝,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如果他被杀,会伤害到家族的延续。现在,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代替许世,以弥补罪责。即使死了,也像重新活过一样。’仇人扶起许荆说:‘许掾,郡中称为贤人,我们怎么敢侵犯你。’于是放弃离去。

华峤《后汉书》说:薛苞的弟子请求分家,薛苞不敢阻止,于是平分了家产,奴隶们领走了年老的,说:‘我们共同服务很久了,如果你不能使用我们。’田地和房屋被领走了,说:‘我年轻时治理过,是我所留恋的。’器物被领走了,说:‘我食用了很长时间,是我身体和口所适应的。’

袁山松《后汉书》说:范丹担任莱芜长,离职后在市场上卖卜,妻子织布自给自足。范丹的弟子范恺看到范丹家境贫寒,就载着柴火去帮助他。当时范丹正好外出,回来后,生气地命令儿子拔掉柴火,带着它回来。

《后汉书》说: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他的侄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并且交结轻浮的侠客。马援以前在交趾,写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可以听到但不能说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法,这是我最讨厌的,宁愿死也不希望看到子孙有这样的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讨厌这种行为,所以再次说这些话,是为了系上衣服的扣子,重申父母的告诫,希望你们不要忘记。’

《后汉书》又说:范迁字子庐,是沛国人,担任司徒。在他担任官职期间,他的宅邸只有几亩地,田地不超过一顷,他再次推让给了侄子。他的妻子对他说:‘你有四个儿子,却没有立锥之地,可以留些薪俸,作为后代的基业。’范迁说:‘我作为大臣而蓄积财富,怎么向后代交代呢!’他在位四年,去世时,家中没有一石粮食。

《后汉书》又说:张堪字君游,是南阳宛人。张堪早年丧父,将先父留下的数百万财产让给了侄子。

又有人说:第五伦字伯鱼,是京兆长陵人。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没有私心?’第五伦回答说:‘我哥哥的儿子曾经生病,我一夜去了十次,回来后才能安心睡觉;而我的儿子生病,我虽然不去看望,却整夜不能入睡,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又有人说:张属字伯达。他的父亲张歆曾经担任淮阳相,最后在汲县做县令。张属性格忠诚节俭,父亲去世后,汲县的官吏们送来价值百万的财物,他一概不接受;又把田地和房产推让给伯父,自己则寄居在外。

又有人说:中常侍赵忠在宫内对人说:‘袁本初坐大,名声很高,喜欢养死士,不知道这个孩子最终想要做什么?’他的叔父太傅隗听说后,叫来袁绍,用赵忠的话责备他。袁绍最终没有改变。

又有人说:戴封遭遇伯父去世,辞去了官职。

又有人说:沮授被曹操抓住,沮授说:‘叔父和母亲弟弟都在袁氏那里,如果得到您的保佑,我早点死去也是福气。’曹操叹息说:‘我早先就认识你,天下的事情就不必担心了。’于是赦免了他,并且对他待遇优厚。

又有人说:刘矩字叔方。他年轻时就很有高尚的节操,因为叔父刘辽没有得到官职,所以他拒绝接受州郡的任命。

又有人说:伏恭字叔齐,是司徒伏湛的侄子。伏湛的弟弟伏黯官至光禄勋,没有儿子,就把伏恭立为继承人。

《魏书》记载:荀攸字公达,祖父荀昙。荀攸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等到荀昙去世后,他的旧部张推要求守候荀昙的坟墓。荀攸当时十三岁,怀疑张推的行为,就对叔父荀衢说:‘这个官吏有非常的神色,恐怕要做出不轨的事情。’荀衢明白了,就追问张推,果然发现他杀了人逃亡。因此对荀攸产生了特别的看法。

又有人说:卢毓字子家,是涿郡人。他十岁时父亲去世,遇到本州发生战乱,他的两个哥哥在战乱中牺牲。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幽州和冀州发生饥荒,他抚养寡嫂和孤侄,凭借学问和品行受到赞誉。

又有人说:王昶字文舒,是太原人。他为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起名字,都十分谦虚实在,以此来表达他的心意。所以哥哥的儿子王默字处静,王沉字处道,他的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于是他写信告诫他们说:‘作为儿子的道理,没有比保重身体、保全品行更重要的事情,以此来显扬父母。’

又有人说:毛玠身居显赫职位,却常常穿着布衣,吃粗食,对哥哥的孤儿非常关心。

又有人说:张范的儿子张陵和侄子张戩被山贼抓住,张范亲自去见山贼,请求归还他的两个儿子。山贼把张陵还给了张范,张范感谢说:‘各位把我的儿子还给我,已经够厚道了。但人之常情虽然爱自己的儿子,但我更怜悯张戩年纪小,请用张陵来换他。’山贼被他的志向所感动,就把两个儿子都还给了张范。

又有人说:王基字伯与,是东莱曲城人。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叔父王翁一起生活,叔父对他抚养得很好,他也以孝顺著称。

又有人说:高慎字孝甫,性格敦厚,不张扬,有深沉的度量。他抚养孤侄五人,恩义非常深厚。琅琊相何英赞赏他的品行,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蜀志》记载:诸葛亮最初没有儿子,请求他的哥哥的儿子诸葛乔作为继承人。诸葛瑾向孙权请求让诸葛乔来西蜀,诸葛亮把诸葛乔立为嫡子,因此更改了他的字。

王隐的《晋书》记载:庾衮的哥哥的女儿庾芳,将要出嫁,已经准备好了华丽的衣服。庾衮割下荆棘做成扫帚,召集他的儿子们到堂上,男女分列,对庾芳说:‘你从小失去父亲,现在你将要出嫁,将要侍奉公婆,打扫庭院,这是妇人的本分。因此我赐给你这个,不是因为它美观,而是希望你能温顺恭敬,即使白天休息,也不要停止。’

又有人说:魏舒外表质朴,小时候被称为迟钝,没有人了解他。只有叔父魏衡知道他的非凡,每当有宾客来访,魏衡总是劝他让魏舒接待,说:‘我的侄子不是普通人。’

臧荣绪的《晋书》记载:阮籍跟随叔父到东方,兖州刺史王昶听说阮籍非常杰出,请求与他见面。王昶感叹,觉得自己无法理解阮籍。

又有人说:王湛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他的哥哥的儿子王济轻视他,曾经去拜访王湛,看到王湛床头有《周易》,问:‘叔父你用这个做什么?’王湛说:‘身体不舒服,偶尔拿出来看看。’王济请求他讲解。王湛于是深入剖析《周易》的玄妙,充满了奇趣,都是王济从未听过的。王济的才华和气度超过王湛,对王湛没有丝毫晚辈的尊敬。听了王湛的话后,王济感到震惊,内心和外表都变得严肃起来,于是留连了一整天,连续几个晚上都觉得自己不足。他感叹说:‘我们家有名士,我三十年都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王济有一匹马很难驾驭,王济问王湛:‘叔父你喜欢骑马吗?’王湛说:‘我也喜欢。’于是骑上这匹马,姿态优美,驾驭自如,即使是擅长骑马的人也无法超越。王济喜欢王湛骑的那匹马。王湛说:‘这匹马虽然跑得快,但体力不足,不能长时间奔跑。最近看到督邮的马,虽然饲料不足,但比这匹马要好。’王济试着喂养那匹马,结果和自己的马一样。王湛又说:‘这匹马虽然跑得快,但只有在平坦的路上才能看出它的速度。’于是王济在蚁封内试马。王济的马果然跌倒了,而督邮的马却像平常一样。王济更加赞叹,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刚刚得到一个叔叔,他是比我更高的人。’武帝也认为王湛是傻瓜,每次见到王济,总是调侃他说:‘你家的傻瓜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无言以对。等到这个时候,武帝又问同样的问题。王济说:‘我的叔叔绝对不傻。’于是称赞他的优点。武帝问:‘和谁相比?’王济说:‘比山涛差一点,比魏舒强一些。’王湛听到后说:‘你是想把我放在季孟之间吗?’

又有人说:殷浩字深源,是陈郡长平人。他的叔父殷融,都喜好《老子》和《易经》。殷融和殷浩口头辩论时,口头辩论殷融胜过殷浩,写文章时殷融又胜过殷浩。因此,风流谈论者都尊崇殷浩。

又有人说:邓攸逃亡,投奔石勒,用牛马背着妻子和孩子离开,背着儿子和侄子邓缓,考虑到不能同时保全,于是放弃了儿子,最终没有后代。邓缓为邓攸守丧三年。

又有人说:谢安字安石,在山东的别墅楼馆中,竹林茂盛。他经常带着自己的子侄们,来来往往,游玩聚会,酒菜的费用也常常达到百金。世人对此颇有微词,但谢安并不在意。

又有人说:徐苗字叔胄,是高密淳于人。他的兄弟都早逝,他抚养孤侄,慈爱闻名于乡里。他把田地、房产、奴婢都推让给了他们。

又有人说:谢玄因功被封为康乐县公。陈国先前的封号是东兴侯,赐予谢玄的哥哥的儿子谢玩。皇帝下诏同意,改封谢玩为豫宁伯。

又有人说:罗宪的哥哥的儿子罗尚,字敬之。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依靠叔父罗宪。

又有人说:刘曜逼近长安,凉州刺史张寔的叔父、西海太守张肃请求担任先锋攻击刘曜,说:‘我死也要回到故乡,心中不忘本。锺仪在晋朝,楚国人说话南音。我受到晋朝的恩宠,割地被封官。羯族叛乱,朝廷倾覆,我的家族原本安泰,现在面临灾难却不奋起,怎么能够做臣子呢?’张寔说:‘我们的家族受到朝廷的重恩,自然应该全家效命。但叔父年纪已高,体力衰竭,军事行动不是老年人能承受的。’于是停止了。后来听说京城陷落,张肃悲愤而亡。

又说:慕容超字祖明,是慕容德哥哥北海王纳的儿子。苻坚攻破邺城后,任命纳为广武太守。几年后纳辞去官职,在家乡张掖定居。慕容德南征时,留下金刀离去。等到慕容垂在山东起兵,苻昌逮捕了慕容德的所有儿子,都杀了他们。纳的母亲公孙氏因为年老而免于一死。纳的妻子段氏怀孕,情况未定,被囚禁在郡中。狱掾呼延评是慕容德的旧部,曾经犯有死罪,被慕容德赦免。到了这个时候,呼延评带着公孙氏和段氏逃到羌中,在那里生下了慕容超。慕容超十岁时,公孙氏去世。临终前,把金刀交给慕容超,说:‘如果天下太平,你可以带着这把刀回到东方,用它归还你叔叔。’

何法盛《晋中兴书》说:何充字次道。何充在童年时,伯父对他说:‘我小时候,失去了伯父车骑将军。’他对我说:‘你将来会和我伯父争夺名声。你的器量深厚宏大,也应当超过我。’

又说:当时氐族贼人强盛,不断侵扰,朝廷商议寻求可以镇守北方的文武良将。卫将军谢安说:‘只有我哥哥的儿子谢玄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中书郎郄超听后感叹说:‘谢安违背众人推荐自己的亲戚,这是明智的。谢玄一定不会辜负这个推荐,他有才能。’于是征召谢玄回来,任命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兼任广陵相,监管江北的军事。

又说:陆纳字祖言,担任吴兴太守。卫将军谢安曾经想要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怪陆纳没有准备接待,但又不敢询问,于是秘密准备了数十人规模的宴席。谢安到来时,陆纳只准备了茶果。陆俶准备了精美的饮食,客人离开后,陆纳非常愤怒,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说:‘既然不能为父亲和叔叔增光添彩,反而玷污了我家纯洁的产业。’

《三十国春秋》说:羊祜担任荆州都督,镇守襄阳。当时羊祜有平定吴国的志向,正在奠定基础,提拔王浚担任巴郡太守,准备把巴峡的重任交给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我看王浚这个人,志向大而奢侈,不能单独依赖他。’羊祜说:‘有大才的人,是可以使用的。’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以说是善于举荐贤能的人,知人善任,这是对叔父的赞誉吗?

又说:安帝时期,任命刘镇之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他拒绝了。刘镇之是刘毅的季父。义熙初年,刘镇之对刘毅说:‘你们这些人,才力、势力、运势足以实现自己的志向,应当亲自去争取。我不会向你要求职位和财富,也不会接受你的罪责。’每次见到刘毅等人带着随从和士兵来访,他都会辱骂他们。刘毅非常敬畏他,每次在距离住宅数百步的地方停下,只和几个平民一起前进,仪仗队都不跟随。等到刘毅失败,天下人都佩服刘镇之的先见之明,而刘裕也非常尊敬他。

又说:燕国金紫光禄大夫高平公平歆。起初,平歆的伯父左光禄大夫熙抚摸着平歆的头对他说:‘你仪表堂堂,志节坚定,有辅佐建立功业的功绩,能够使我家门显赫的一定是你。’

孙岩《宋书》说:许昭先是义兴人。他的几位叔父因为犯罪被关押在监狱中,关押了七年还没有判决。他的子侄们有三十多人,许昭先家中最贫穷,独自坚持上诉,没有一天在家,用美食送饭给叔父。家产耗尽后,卖掉房屋来补充。叔父的孩子们都感到疲倦,只有许昭先不懈怠。就这样坚持了七年。尚书沈演之赞扬他的品行,因此叔父得以释放。

沈休文《宋书》说:宗悫字元幹,是征士宗炳的侄子。年轻的时候,宗炳问宗悫的志向,他回答说:‘愿意乘着长风破万里浪。’宗炳说:‘如果你不富贵,一定会败坏我的家族。’

又说:何承天的叔父何肸担任益阳令,何承天随他做官。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任命他为参军。当时殷仲堪、桓玄等人互相举兵进攻朝廷,何承天担心祸患不会结束,辞去职务回到益阳。

又说: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是南郡人。他把家财分给弟弟和侄子,在野外盖了房子,如果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不吃饭。

《典略》说:郑均字仲虞,是任城人。他喜欢黄老之学,哥哥去世后,他赡养嫂子和侄子,非常孝顺。等到居住在并州,他把所有财产都给了他们,因此名声远扬。

《风俗通》说:周玘字孟玉,担任右将军掾。他的弟子使客人杀人,犯了罪。周玘在官府中,与太守盛亮相见,完全不考虑弟子的生命,结果他们都死在监狱中。弟妇不为儿子哭泣,只哭孟玉。孟玉因此出了名。

《曹瞒传》说:太祖曹操一名吉利,字阿瞒。年轻的时候放鹰走狗,游荡无度。他的叔父多次向曹操的父亲曹嵩告状,曹操感到困扰。后来在路上遇到叔父,就假装面部抽搐,口眼歪斜。叔父奇怪地问他原因,曹操说:‘我中风了。’叔父把这件事告诉了曹嵩。曹嵩惊讶地呼唤曹操,曹操的面貌和之前一样。曹嵩说:‘叔父说你中风了,已经好了吗?’曹操说:‘我从来没有中风,只是因为失去了叔父的宠爱,所以装作这样。’曹嵩因此怀疑起来。后来叔父又告诉他一些事情,曹嵩最终不再相信他。曹操于是更加放任自流。

《陈留耆旧传》说:高慎字孝甫。他为人敦厚少言,有深沉的度量,抚养了五个孤兄子,受到他们的深深感激。琅琊相何英赞赏他的品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又说:爰弥字伯仁。十岁时,他的叔父爰兰担任济阴从事,和士兵一起去打猎。县里送来酒肉,爰弥不肯吃。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从诸侯那里听说,面对职责,不能吃自己的食物。’爰兰认为他说得对,回去后没有接受。

《海内先贤传》说:已故南郡太守南阳程坚,体行仁孝,坚守清白的志向。年轻时让财给哥哥的儿子,在郡县做官。家境贫寒,没有资金,靠磨镜子自给。

《襄阳记》说:庞统字士元,是庞德公的侄子。年轻的时候没有人认识他,只有庞德公看重他。十八岁时,庞德公让他去见司马德操,交谈后感叹说:‘庞德公确实懂得识人,这确实是他的美德。’

张方贤《楚国先贤传》说:阴嵩字文王,是南阳新野人,卫尉阴兴的从祖兄。年轻时父母去世,和叔父一起生活,谦逊有礼,温和节俭。王莽末年,义兵刚开始兴起,他就和叔父一起隐居在苍梧。后来被征召担任谒者,因为叔父去世,他辞去了官职。

张莹《汉南记》说:北海靖王刘兴,性格敦厚仁爱,长有明辨的智慧。兄弟从小就被光武帝抚养,感情如同父子。

刘彦明《敦煌实录》说:氾固字孔完,是大将军氾纯的孙子。他把家财百万分给弟弟和弟媳妇,二百万分给孤兄子。于是三府争相征召他,他都不接受。

张骘《文士传》说:桓驎字元凤。他的伯父很有名,官至太尉。他精明能干,好学不倦,十三四岁时,在他伯父家中,有一个老客人对他说:‘我的这个弟子,很有才华,现在已经通读了《书》、《传》,特别擅长写诗赋,你试着口试他一下。’客人就作了一首诗说:‘甘罗十二,杨乌九龄。昔有二子,今则桓生。参差等踪,异世齐名。’桓驎立刻回答:‘甘罗才华卓越,无人能比。杨乌才智超群,世称贤人。我虽然愚钝,才华与年龄相称。向上愧对甘罗,向下愧对杨乌。’

《傅子》说:傅燮字南容。他非常孝顺寡嫂,对待孤侄如同亲生儿子。

《世说》记载:郄鉴在永嘉年间遭遇丧乱,生活困苦,饥饿不堪,乡里的人们都来救济他。郄鉴经常带着自己的侄子、外甥周翼两个小孩子去吃饭,乡里的人说:‘我们大家都很穷困饥饿,因为您有德有才,所以大家才想要帮助您,但我们恐怕不能同时供您和孩子们吃饭。’于是郄鉴就一个人去吃饭,每次吃饭时都把饭含在两颊,然后吐出来给两个小孩子吃。后来郄鉴去世了,周翼当时担任鄮县县令,他辞去职务回家,坐在郄鉴的灵柩旁边,心中哀悼了三年。

又记载: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孩子们讨论文学和道义。突然雪下得更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胡儿说:‘像是空中撒的盐粒。’他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谢太傅听后大笑,非常高兴。这位女儿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弈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二-注解

伯叔:在古代中国,伯叔是对父亲的兄弟的称呼,其中伯指排行第一的叔叔,叔指排行第二的叔叔。这种称呼体现了家族中的长幼尊卑关系和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

释名:《释名》是一部古代汉语词汇学著作,由东汉刘熙所著,对古代汉语词汇进行了解释和溯源。

父弟:指父亲的弟弟。

仲:在古代,仲指的是排行第二的人,这里指的是父亲的第二位弟弟。

叔父:叔父是对父亲的弟弟的尊称。

季:季指的是排行最后的人,这里指的是父亲的最后一位弟弟。

癸:在古代天干中,癸是第六位,位于甲乙之后,这里用来比喻季父在兄弟中的地位较低。

说文:《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汉字字典,对汉字的起源、意义、用法进行了详细解释。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解释。

昆弟:昆弟是对兄弟的称呼,昆指哥哥。

世父:世父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尊称,特指父亲的长兄。

齐衰:齐衰是古代丧服的一种,指丧期内的服饰。

家语:《家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王事:指国家的政务。

袭:袭在这里可能是指继承。

学:指学习。

俸禄:指官职所得的薪水。

饘粥:饘粥是一种食物,这里指食物。

亲戚:指家族中的亲属。

骨肉:比喻亲人。

公事:指官职相关的公务。

吊死问疾:指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病的慰问。

朋友道:指朋友之间的道义。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东汉班固所著。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宾客:指客人。

丘嫂:指高祖刘邦的嫂子。

封侯:指授予侯爵的封号。

颉羹侯:颉羹侯是刘邦封给其子的侯爵。

疏广:疏广是西汉时期的人物。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古代官职,负责辅导太子。

少傅:少傅是古代官职,负责辅助太子。

王莽: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政治人物,后来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

孝元皇后:孝元皇后是西汉汉元帝的皇后。

元成世:元成世是指西汉汉元帝和汉成帝的时代。

五大司马:五大司马是指西汉时期的五个军事职位。

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

郑均:郑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

孤兄子:孤兄子是指没有父亲的哥哥的儿子。

饥馑:饥馑是指严重的饥荒。

州郡:州郡是指古代的行政区划。

显宗:显宗是指东汉汉章帝。

袭爵:袭爵是指继承爵位。

淳于恭:淳于恭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兄崇孤儿:兄崇孤儿是指兄长留下的孤儿。

负:负在这里指承受。

后汉书:《后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刘平:刘平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更始:更始是指西汉末年的王莽政权。

遗腹女:遗腹女是指母亲在丈夫死后怀孕生下的女儿。

谢承:谢承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魏霸:魏霸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钜鹿太守:钜鹿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钜鹿郡的行政事务。

同苦乐:同苦乐是指与兄弟共患难。

许荆:许荆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报仇杀人:报仇杀人是指为了复仇而杀人。

怨家:怨家是指仇人。

华峤:华峤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薛苞:薛苞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奴婢:奴婢是指奴隶。

田庐:田庐是指田地和房屋。

袁山松:袁山松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范丹:范丹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莱芜长:莱芜长是指莱芜郡的长官。

市卖卜:市卖卜是指在市场上卖卜为生。

柴:柴是指木材。

马援: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交趾:交趾是古代中国对越南地区的称呼。

龙伯高:龙伯高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杜季良:杜季良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刻鹄不成尚类鹜:刻鹄不成尚类鹜是成语,意思是雕刻的鹄(天鹅)不成形,但还能像一只鹜(鸭子)。比喻虽然做不好某件事,但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虎不成反类狗是成语,意思是画虎不成形,反而像狗。比喻做事不成功,反而弄巧成拙。

范迁:范迁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国家政务。

张堪:张堪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宛:宛是指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孤:失去双亲。

伯鱼: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字,这里用来指代孔子的后代或有学问的人。

京兆长陵:京兆是古代行政区划名,长陵是地名,这里指第五伦的出生地。

疾:疾病,生病。

笃节俭:忠诚而有节操,生活节俭。

赙送:赠送财物以助丧事。

死士:愿意为雇主效命至死的勇士。

去官:辞去官职。

执:捉拿,逮捕。

灵:指祖先或神灵的保佑。

高节:高尚的节操。

仕进:做官,进入仕途。

守:守护,看守。

箕帚:扫帚,这里比喻家事。

迟钝:反应迟缓,不灵活。

口谭论:口头讨论,辩论。

服丧:穿着丧服,表示哀悼。

肴馔:美味的食物。

孤遗:孤儿或遗孤。

褡度:古代量器,这里指罪行的轻重。

先锋:军队中的先头部队,这里指担任先锋的角色。

首丘:指故乡,这里表示不忘本。

符:凭证,符节。

符列位:按照符节排列官位。

耆耄:年老的人。

慕容超:慕容超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宗室,字祖明,是慕容德之兄北海王慕容纳的儿子。

苻坚: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名坚,字永固,是五胡十六国中前秦的建立者。

广武太守:广武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广武地区。

张掖:张掖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张掖市。

金刀:金刀在此处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地位。

何充:何充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字次道,曾任中书令等职。

童龀:童龀指儿童换牙的时期,也用来比喻年幼无知。

氐贼:氐贼指氐族中的反叛者或敌人。

朝议:朝议指朝廷中的讨论或决策。

卫将军:卫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安石,曾任中书令、侍中等职。

中书郎:中书郎是古代官职,负责起草和审查皇帝的诏令。

郄超:郄超是东晋时期的官员,曾任中书郎等职。

建武将军:建武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兖州刺史:兖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兖州地区。

广陵相:广陵相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广陵地区。

江北诸军事:江北诸军事指管理江北地区的军事事务。

陆纳:陆纳是东晋时期的官员,曾任吴兴太守等职。

羊祜:羊祜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荆州都督等职。

巴郡太守:巴郡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巴郡地区。

王浚:王浚是西晋时期的官员,曾任巴郡太守等职。

刘镇之:刘镇之是东晋时期的官员,曾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等职。

毅季父:毅季父指刘毅的叔父。

义熙:义熙是东晋孝武帝年号,时间约为公元405年至418年。

羊祜兄子暨:羊祜兄子暨指羊祜的哥哥的儿子。

高平公平歆:高平公平歆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官员。

许昭先:许昭先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尚书沈演之:尚书沈演之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宗悫:宗悫是东晋时期的官员,字元幹。

何承天:何承天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刘凝之:刘凝之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黄老:黄老指道家学派,以黄帝和老子为代表。

周玘:周玘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曹瞒传:曹瞒传是记载曹操事迹的传记。

太祖:太祖指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高慎:高慎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爰弥:爰弥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程坚:程坚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庞统:庞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字士元。

司马德操:司马德操是司马徽的字,是东汉末年的名士。

阴嵩:阴嵩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北海靖王兴:北海靖王兴是东汉时期的官员。

氾固:氾固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桓驎:桓驎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傅燮:傅燮是东汉末年的官员。

世说:《世说新语》的简称,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年间士族阶层人物的逸闻轶事。

郄鉴:郄鉴,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清高著称。

永嘉丧乱:永嘉之乱,指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的历史事件。

穷馁:穷馁,指贫穷饥饿。

乡人:乡里的人,即郄鉴的邻居。

饴:古代的一种食物,用麦芽糖制成,类似今天的糖。

携:携带。

兄子:哥哥的儿子。

外甥:母亲的兄弟的儿子。

周翼:周翼,郄鉴的外甥。

二小儿:两个小孩子,指郄鉴的兄子和周翼。

於:在。

含饭著两颊:嘴里含着饭,放在脸颊上。

还吐与二儿:然后再吐给两个小孩子吃。

亡:去世。

巽:周翼。

鄮县:鄮县,古县名,今属浙江省。

解职归:辞去官职回家。

席苫:用草席覆盖。

公灵:对已故的郄鉴的尊称。

心丧三年:指心中哀悼三年,表示对郄鉴的深深哀悼。

谢太傅: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太傅。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文学的意义。

俄而:不久。

骤:突然变快。

欣然:高兴的样子。

散盐空中差可拟:比喻雪花像空中散落的盐。

柳絮因风起:比喻雪花像随风飘舞的柳絮。

大兄弈之女:谢安的大哥谢奕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之妇: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即谢安的大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二-评注

《世说》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郄鉴在永嘉丧乱时期,遭遇困境时的仁义之举以及他对待亲情的深厚感情。首先,郄鉴在遭遇丧乱和穷馁之际,得到了乡人的帮助。这里‘乡人共饴之’一句,‘饴’字体现了乡人对郄鉴的同情和援助,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

‘公常携兄子、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这句话,展现了郄鉴对晚辈的关爱。他不仅自己接受乡人的帮助,还带着自己的侄子和外甥一同前往,这体现了他对家族和后辈的责任感。

‘各自穷馁,以君之贤,共欲存君耳,恐不能兼饴’乡人的话,既表达了对郄鉴的尊敬,也流露出对自身困境的无奈。郄鉴对此的反应‘公於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还吐与二儿’则更加凸显了他的仁爱之心。他选择独自进食,并将食物吐出来喂给孩子们,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

‘后鉴亡,巽时为鄮县,解职归,席苫於公灵,心丧三年’这一段描述了郄鉴去世后,他的侄子巽为了表达对叔父的哀思,辞去了官职,亲自为叔父守丧。这种忠诚和孝道在古代社会中极为珍贵,也反映了家族之间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部分转向了谢太傅的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寒雪日内集’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太傅的提问引出了孩子们的回答,胡儿和兄女的回答分别用‘散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雪,这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理解。

‘公大笑乐’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谢太傅对孩子们的赞赏,也体现了他的随和与开明。他的大兄弈之女,左将军王凝之之妇的回答,更是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谢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之间的相互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