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三-原文

○伯叔母

《尔雅》曰: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礼记》曰:曾子问曰:’婚礼吉,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之世母。’

又《杂记》曰: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於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

《家语》曰:孔子之旧人曰原壤,其叔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木。子路曰:’由也昔闻诸夫子,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姑已如何?'(姑,且;已,止。)孔子曰:’凡人有丧,匍匐救之。况旧故非友,(同志为友,故友非旧友。)吾其往。’及之为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之隐,阳不闻以过之。子路曰:’夫子屈节而极於此,失其举矣。岂未可以已乎?’孔子曰:’吾闻之,亲者未失其为亲也,故者未失其为故也。’(《礼记》亦载,称原壤之母也。)

《蜀志》曰: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也。靖与曹公书曰:’世路威夷,祸乱遂尔。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涉南海,循岸渚,五千馀里。复遇疫疾,伯母殒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复相扶持,前到此郡。追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生民之艰,辛苦之甚。’

《晋书》曰:罗含字君章,桂阳人也。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才章。’自后藻思日新。

又曰:馀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吴兴太守孔褒荐之。

又曰: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择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脩身笃学,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对泣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殆。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自号玄晏先生。

又曰: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锺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锺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所在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他志也。’会果反。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又曰:杜有道妻严氏,字宪,京兆人。贞淑有识量,生子植。植从兄预为秦州刺史,被诬,征还。宪与预书戒之曰:’谚曰: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谓辱矣。能忍之,三公是卿座。’预后果为仪同三司。

《三十国春秋》:羊祜年十五而孤,事伯母蔡氏,以孝闻。蔡氏每叹曰:’羊叔子可谓能养也。其诸葛孔明之亚乎!’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幼孤,叔母刘氏抚育有恩,同於至亲。

○从伯叔

《尔雅》曰:父之从父、昆弟为从祖父。

《吴志》曰:朱异字季文,为阳武将军。孙权与论攻战,问对称意。权谓异从父骠骑将军据曰:’本知季文狯,(乌外切。)定见之,复过所闻。’

臧荣绪《晋书》曰:王沉字处道,少孤,为从叔司空昶所养。沉事昶如父。

虞预《晋书》曰:王浑从子浚,字彭祖,司空王沉贱孽也。少时不为亲党所知,浑谓弟深等曰:’卿等莫轻彭祖。此儿平世不减方州牧伯,乱世可为都督三公。’怀悯之世,果为幽冀都督,位至鼎辅,如浑所说。

《晋书》曰:王彪之字叔虎。从伯导曰:’选曹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耶?’彪曰:’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於时。至於超迁,是所不愿。’

又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深为伯敦、导所器重。

又曰:魏舒字阳元,任城人也。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馀。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愿毕矣。’舒亦不介意。后迁至司徒、剧阳子。

又曰:檀凭之字庆子,高平人。少有志力,闺门邕肃,为世所称。孤从兄子歆兄弟五人,皆稚弱。凭之抚养,若己所生。

又曰:荀崧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许金切。)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於序。论者称焉。

《宋书》曰:谢景仁,陈郡阳夏人也。卫将军晦从叔父也。祖据太傅安弟,父兄宣城内史。景仁博闻强识,玄每与之言,不倦也。

又曰:王诞字茂世,琅琊临沂人也。少有才藻。晋孝武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冬秋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拜秘书郎。

《宋齐语录》曰:梁特进沈约撰史,王希聃尝问约曰:’从叔太常,何故无传?’约戏之曰:’贤从叔者,何可载?’答曰:’从叔惟忠与孝,君当不以忠孝为美?’约有惭色。

《博物志》曰: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王粲。粲亡后,粲子预魏讽反被诛。邕所与粲书悉入粲从子景,字长绪。

崔鸿《前凉录》曰:范绩字弘基。绩幼有名称,族叔上洛太守毗拊其首曰:’汝,吾宗千里驹也。’历仕三朝,士友服其清亮。举秀才,为郎中,迁中都谒者。

○族父

《尔雅·释亲》曰: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

《后汉书》曰: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族父渊以官宦有才辨任职。元帝世佐石显等领中书,号曰太常侍。

《蜀志》曰:费祎字文伟,江下郸人也。(郸音盲。)少孤,依族父伯仁。姑,益州牧刘璋母也。

《晋书》曰:顾和字君孝,侍中众族子也。曾祖容,吴荆州刺史。祖相,临海太守。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志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骐骥,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问,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陈留志》曰:阮武字文业,魏末为清河太守。族子籍方总角,未知名。武见而伟之,以为胜已。明於知人,皆此类也。

○姑

《释名》父之姊妹曰姑。姑,故也,言於己为久故之人也。

《广雅》曰:姑谓之威。威,故也。

《说文》曰:威,姑也。

《尔雅》曰:父之姊妹为姑;王父之姊妹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毛诗》曰:《泉水》,卫女思归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父之姊妹称姑,先生曰姊。笺云:宁则又问姑及姊,亲其类也。先姑后姊,尊姑也。)

《礼记·曲礼》曰: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返,兄弟不与同席而坐,不与同器而食。

又《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左传·僖上》曰:初,晋献公筮嫁伯姬於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归妹暌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震为木,离为火,火从木生离为震。妹於火为姑。谓我侄者吾谓之姑,谓子圉质於秦也。)

《汉书》曰:成帝班婕妤,彪之姑也。

《后汉书》曰:桓晔字文林,姑为杨赐夫人。父鸾卒,姑赴哀。将至,止於传舍,整饰从者而后入。晔心非之。及姑劳问,终无所言,号哭而已。赐遣吏祠,因县发取祠具,晔拒不受。后每至京师,未尝舍杨氏。

《晋书》曰:阮孚母,祖姑家胡婢也。父咸通之,生孚。咸遗姑书曰:’不意今日遂生胡儿。’姑答曰:’《灵光殿赋》云:’胡人遥集於上楹’,便可以遥集为字。’咸从之。

《列女传》曰:鲁义姑者,鲁野人之妇也。齐攻鲁至郊,遥见一人携一儿,抱一儿。及军至,乃弃抱者而抱携者。将欲射之,遂止而问曰:’所抱者谁之子?’对曰:’兄之子。’所弃者谁之子?’曰:’己子也。妾见大军至,不能两全,遂弃所生之子。’军曰:’子之於母,甚痛於心,何弃所生而抱兄子?’对曰:’子之於母,私爱也;侄之於姑,公义也。夫背公而向私者,妾不为也。’於是齐军遂止,曰:’鲁郊有妇人犹持节行,况於朝廷乎!’遂回军不伐。鲁君闻之,赐束帛,号曰义姑。

又曰:梁宣节姑者,梁之妇人也。其室失火,兄子与己子三人在内,入取兄子,辄得其子。及火盛,不复得入。妇人将赴火,其友曰:’本取兄子,卒误得己子,至於中心,亦已足矣。何至赴火?’妇曰:’梁国岂可以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见弟兄?吾欲复投吾子,又失母子之情,誓不生!’遂赴火而死。君子曰:可谓节姑也。

《先贤行状》曰: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又曰:锺元皓妻,李膺之姑也。生子觐,与膺齐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三-译文

《尔雅》说:父亲的哥哥的妻子称为世母,父亲的弟弟的妻子称为叔母。

《礼记》说:曾子问孔子说:‘婚礼吉利,已经纳了彩礼,有了吉日,如果女方的父母去世了,怎么办?’孔子回答:‘新郎派人去吊唁。如果新郎的父母去世了,女方的家庭也要派人去吊唁。如果是父亲的丧事,就称呼母亲;如果父母都不在,就称呼伯父的世母。’

又《杂记》说:孔子说:‘伯母、叔母穿粗布丧服,但不停顿地跳跃;姑母、姐妹的大功丧服,可以停下来跳跃。如果知道这些,就可以说是懂得礼制了。’

《家语》说:孔子的老朋友原壤,他的叔母去世了,孔子打算用木头帮助他。子路说:‘我曾经听先生说过,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叔母已经去世了怎么办?’(姑,暂且;已,停止。)孔子说:‘凡是有人去世,都应该匍匐前行去帮助。何况是旧友,不是朋友,我难道可以去吗?’等到为原壤制作棺椁时,原壤爬上木头说:‘很久没有借助音乐来表达我的情感了!’于是唱道:‘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孔子为他感到羞愧,没有听到就过去了。子路说:‘先生降低身份到了这个地步,失去了他的气度。难道不可以停止了吗?’孔子说:‘我听说,亲近的人不会失去他们的亲近,旧友不会失去他们的旧友。’(《礼记》也记载了称原壤的母亲。)

《蜀志》说:许靖字文休,是汝南平舆人。许靖给曹操写信说:‘世道艰难,祸乱不断。我胆小怕事,苟且偷生,自己逃到了边远的地方。离开故土十年,吉凶之事都荒废了。经过南海,沿着海岸走了五千多里。又遇到瘟疫,伯母去世,连带亲戚和妻子儿女,一时间都失去了。我又相互扶持,来到了这个郡。回想起来,因为战乱和疾病去世的,只有少数人幸存,百姓的艰辛,真是苦不堪言。’

《晋书》说:罗含字君章,是桂阳人。罗含幼年丧父,被叔母朱氏抚养,少年时就有志向。白天睡觉梦见一只五彩斑斓的鸟,飞入他的口中。他惊醒后,向朱氏说了这个梦。朱氏说:‘鸟有五彩,你以后必有才华。’从那以后,罗含的文思日益丰富。

又记载:余杭的妇女因为连续的荒年,卖掉自己的孩子来养活丈夫的哥哥的儿子,吴兴太守孔褒推荐了她。

又记载:皇甫谧字士安,幼年名叫静安,是定朝人,是汉太尉皇甫嵩的曾孙。他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二十岁时不好好学习,游荡无度。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就献给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用三牲来赡养父母,还算不上孝顺。你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不学习,不信道,没有什么能安慰我。’于是叹息说:‘以前孟母三次搬家才培养出有道德的人,曾父杀猪来维持教育。难道是我居住的地方选择不当,教育有所欠缺,为什么这么鲁钝?修身立德,努力学习,是你自己的收获,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于是相对而泣。皇甫谧因此感动,就向乡人席坦学习,勤奋不懈。他家境贫寒,亲自耕种,带着经书去耕作,于是广泛阅读典籍和百家学说,自称玄晏先生。

又记载: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是陇西人,钟会担任镇西将军时,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钟士季为什么要西去?’羊祜说:‘将要灭亡蜀国。’宪英说:‘钟会现在放纵任性,不是长久处下之道。我担心他的野心。’钟会果然反叛。羊祜曾经送锦被给羊耽,宪英嫌它华丽,就反过来覆盖。

又记载:杜有道的妻子严氏,字宪,是京兆人。她贞淑有见识,生有儿子杜植。杜植的堂兄杜预担任秦州刺史,被诬陷,召回朝廷。严氏给杜预写信警告他说:‘谚语说:忍辱可以做到三公。你现在可以说是受辱了。如果你能忍受,三公就是你的位置。’杜预后来果然做到了仪同三司。

《三十国春秋》记载:羊祜十五岁时丧父,侍奉伯母蔡氏,以孝顺闻名。蔡氏常常感叹:‘羊叔子可以说是能尽孝道的人了。他可以和诸葛孔明相提并论!’

《宋书》说:谢瞻字宣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第三个兄弟。他幼年丧父,叔母刘氏对他有养育之恩,如同亲生母亲。

《尔雅》说:父亲的堂兄弟、表兄弟称为从祖父。

《吴志》说:朱异字季文,担任阳武将军。孙权与他讨论攻战,问起他的称呼。孙权对朱异的堂兄骠骑将军朱据说:‘本来知道季文狡猾,现在见到他,果然超过了我所听说的。’

臧荣绪《晋书》说:王沉字处道,幼年丧父,被堂叔司空王昶抚养。王沉对待王昶就像对待父亲一样。

虞预《晋书》说:王浑的堂弟王浚,字彭祖,是司空王沉的私生子。他年轻时不被亲戚朋友了解,王浑对弟弟王深等人说:‘你们不要轻视彭祖。这个孩子平世可以做到方州牧伯,乱世可以做都督三公。’在乱世的时候,彭祖果然做到了幽冀都督,官至宰相,就像王浑所说的。

《晋书》说:王彪之字叔虎。他的堂伯父王导说:‘选曹想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幸好可以做诸王的辅佐。’王彪之说:‘我的才能已经不足以计算,自然会在适当的时候被任用。至于超升,我并不愿意。’

又记载: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深受王导和伯父王敦的器重。

又记载:魏舒字阳元,是任城人。身高八尺二寸,外表英俊,饮酒量很大。但他迟钝朴实,不为乡亲所重视。他的堂叔父吏部尚书魏衡在当时有名气,也不重视他,让他看守水磨。魏舒常常感叹:‘我魏舒可以担任几百户人家的家长,愿望终于实现了。’魏舒并不介意。后来他升迁到司徒、剧阳子。

又记载:檀凭之字庆子,是高平人。他年轻时就很有志向和力量,家庭严肃,受到世人的称赞。他的堂兄的儿子檀歆兄弟五人,都年幼。檀凭之抚养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又记载:荀崧的堂弟荀馗早逝,留下两个儿子荀序、荀廞(许金切),年纪都很小。荀崧接他们来共同生活,对待他们如同亲生儿子。太尉临淮公荀顗的后代断绝了,朝廷因为荀崧与荀顗关系亲近,想要让荀崧的儿子继承封爵。荀崧对荀序的孤苦感到悲哀,于是将封爵让给了荀序。人们都称赞他。

《宋书》说:谢景仁,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堂叔父。他的祖父谢据是太傅谢安的弟弟,父亲是宣城内史谢宣。谢景仁博学强记,每次和谢安说话,都不感到疲倦。

又记载:王诞字茂世,是琅琊临沂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华。晋孝武帝去世时,他的堂叔尚书令王珣撰写哀悼文章,久久未能完成,对王诞说:‘还缺少一句关于节序的句子。’于是拿出草稿给王诞看。王诞拿起笔就补充了,接在‘冬秋代变’后面写道:‘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王珣赞叹他的文章清新脱俗,因此采用了。

《宋齐语录》说:梁朝特进沈约撰写史书,王希聃曾经问沈约说:‘我的堂叔太常,为什么没有传记?’沈约开玩笑说:‘贤明的堂叔,怎么可以记载?’王希聃回答:‘堂叔只讲忠诚和孝顺,您难道不以忠诚和孝顺为美吗?’沈约脸色有些尴尬。

《博物志》说:蔡邕有近万卷的藏书,晚年时装了几车书给王粲。王粲去世后,王粲的儿子王頍因魏讽造反被诛杀。蔡邕给王粲的书信都落入王粲的侄子王景手中,王景字长绪。

崔鸿的《前凉录》说:范绩字弘基。范绩从小就有好的名声,他的族叔、上洛太守毗拍着他的头说:‘你,是我宗族千里挑一的好马。’范绩历经三朝,士人们都佩服他的清高亮节。他考中秀才,成为郎中,后来又升任中都谒者。

《尔雅·释亲》说:父亲的堂兄弟是族父。

《后汉书》说:侯霸字君房,是河南密人。他的族父侯渊因为官宦有才能和辩才而被任命。在元帝时期,侯渊辅佐石显等人领中书,被称为太常侍。

《蜀志》说:费祎字文伟,是江下郸人。(郸音盲。)费祎从小丧父,靠族父伯仁抚养。他的姑母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

《晋书》说:顾和字君孝,是侍中众多族子之一。他的曾祖父容是吴荆州刺史,祖父相是临海太守。顾和两岁丧父,自幼就有志向。他的族叔荣雅重之,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振兴我们家族的人必是这个孩子。’当时族中的人球也有好的名声,担任州别驾。荣对他说:‘你快点走,君孝会超过你的。’

《陈留志》说:阮武字文业,在魏末担任清河太守。他的族子阮籍年幼时并不知名。阮武见到他后认为他非常优秀,认为他超过了自己。阮武善于识人,都是这类人。

《释名》说:父亲的姐妹叫姑。姑,故也,意思是说对于自己来说是久远的人。

《广雅》说:姑被称为威。威,故也。

《说文》说:威,就是姑。

《尔雅》说:父亲的姐妹为姑;祖父的姐妹为王姑;曾祖父的姐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父的姐妹为高祖王姑;父亲的堂兄弟的姐妹为从祖姑;父亲的堂姐妹的姐妹为族祖姑。

《毛诗》说:《泉水》这首诗是卫女思念家乡的作品。她问我所有的姑母,然后又提到了她的姐姐。(父亲的姐妹称姑,先提到的称为姐姐。注释说:先问姑母再问姐姐,是亲近同类的意思。先问姑母后问姐姐,是因为姑母地位尊贵。)

《礼记·曲礼》说:姑母和姐妹,都是女子。女儿已经出嫁回来,兄弟不与她同席而坐,不与她同器而食。

又《檀弓》说:姑母和姐妹之间关系疏远,是因为有接受我而对我好的。

《左传·僖上》说:起初,晋献公为伯姬占卜嫁给秦国,得到《归妹》之《睽》卦。史苏占卜后说:‘不吉利。归妹暌孤,寇张之弧。侄子会跟从姑母,六年会逃回自己的国家而抛弃自己的家。明年他会在高梁之墟死去。’(震为木,离为火,火从木生离为震。妹妹在火中为姑。说我侄子的人是我称之为姑的人,指的是子圉质于秦国。)

《汉书》说:成帝的班婕妤,是班彪的姑母。

《后汉书》说:桓晔字文林,他的姑母是杨赐的夫人。他的父亲桓鸾去世,姑母去吊唁。快到时,停在驿站,整理从者后才进入。桓晔心里不同意。等到姑母慰问他,他最终没有说话,只是哭泣。杨赐派吏人祭祀,趁机派吏人取祭祀用品,桓晔拒绝接受。后来每次到京师,都没有在杨家住宿。

《晋书》说:阮孚的母亲,是祖姑家的胡婢。他的父亲阮咸通之,生下阮孚。阮咸给姑母写信说:‘没想到今天竟然生了个胡人。’姑母回答说:‘《灵光殿赋》说:“胡人遥集于上楹”,就可以用“遥集”作为你的字。’阮咸接受了。

《列女传》说:鲁义姑是鲁国野人的妻子。齐军攻打鲁国到郊外,远远看到一个人抱着一个孩子,又抱着一个孩子。等到军队到来,他放下抱着的孩子,去抱抱着的孩子。齐军想要射他,但他停了下来,问道:“你抱的孩子是谁的?”“这是哥哥的孩子。”“你放下的是谁的孩子?”“是我的孩子。”他说:“看到大军到来,我不能两个都保全,就放弃了亲生之子。”“你的孩子对你来说很痛苦,为什么放弃亲生之子而抱哥哥的孩子?”“孩子对于母亲,是私情;侄子对于姑母,是公义。背公向私,我不做。”于是齐军停止射击,说:“鲁国的郊外有妇女还能坚守节操,何况朝廷呢!”于是回军不再攻城。鲁君听说这件事,赐给鲁义姑束帛,封号为义姑。

又记载:梁宣节姑是梁国的妇女。她的房间失火,侄子与她自己的儿子三人在内。她进去救侄子,却救出了自己的儿子。等到火势旺盛,不能再进去。这位妇女准备赴火,她的朋友说:“本来是为了救侄子,最终却误救了自己的儿子,在心中也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赴火?”“梁国岂可以用家传的方式告诉别人?背上不义的名声,我无法面对兄弟。我想再投火救自己的儿子,又会失去母子之情,我发誓不这么做!”于是她赴火而死。君子说:她可以被称为节姑。

《先贤行状》说:蔡伯喈的母亲,是袁曜卿的姑母。

又记载:钟元皓的妻子,是李膺的姑母。她生下的儿子钟觐,和李膺齐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三-注解

伯叔母:伯叔母指的是父亲的兄弟的妻子,即伯父或叔父的妻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伯叔母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具有尊敬和亲情的含义。

世母:世母是指父亲的哥哥的妻子,即伯父的妻子。在古代,这种称呼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叔母:叔母是指父亲的弟弟的妻子,即叔父的妻子。同样,叔母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体现了尊敬和亲情的含义。

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孝著称。在这里,曾子提出的问题涉及婚礼和丧礼的礼仪。

纳币:纳币是古代婚礼中的一个环节,指男方将聘礼送至女方家中。

吊:吊是指对他人丧事表示哀悼的行为。

疏衰:疏衰是指丧服的一种,表示对长辈的哀悼。

踊不绝地:踊不绝地是指穿丧服时不断跳跃,表示极度悲痛。

姑:姑,父亲的姐妹,即姑姑。

姊妹:姊妹是指母亲的姐妹,即姨母。

大功:大功是指古代丧服的一种,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原壤:原壤是孔子的一个旧友,这里提到的是他与孔子之间的一段故事。

曹公:曹公指的是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许靖:许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这里提到的是他与曹操的书信。

世路威夷:世路威夷指的是世道艰难,人生多舛。

蛮貊:蛮貊是指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文彩:文彩指的是鸟羽毛上的美丽花纹,这里比喻人的才华。

蜀志:蜀志是指《三国志》中的蜀汉部分。

家语:家语是指《孔子家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

子路: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直率著称。

原壤登木:原壤登木是指原壤在叔母去世后,登上树木以表达哀悼之情。

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这是原壤在叔母去世后所唱的歌,表达了对叔母的怀念。

亲者未失其为亲也,故者未失其为故也:这是孔子对子路所说的话,意思是亲近的人即使遭遇不幸,也不会失去其亲近的本质;老朋友即使遭遇不幸,也不会失去其老朋友的本质。

从父:从父是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昆弟:昆弟是指兄弟,这里指父亲的兄弟。

从祖父:从祖父是指父亲的父亲的兄弟,即伯祖父或叔祖父。

阳武将军:阳武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指掌管阳武地区的武官。

从叔:从叔是指父亲的叔叔,即叔父。

司空: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工程建设和水利。

贱孽:贱孽是指地位低微的人,这里指王沉。

选曹:选曹是古代官署名,负责选拔官员。

司徒:司徒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教化和管理百姓。

任城:任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闺门邕肃:闺门邕肃是指家庭内部严肃而有秩序。

从兄:从兄是指父亲的哥哥的儿子,即堂兄。

太尉:太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

临淮公:临淮公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指封地在临淮的公爵。

卫将军:卫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保卫。

太傅:太傅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玄:玄是指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

秘书郎:秘书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图书和起草文书。

梁特进:梁特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指在朝廷中有特殊地位的人。

沈约:沈约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以撰写史书著称。

蔡邕:蔡邕(133年-192年),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精通经学、文学、书法,被誉为‘汉末文章第一手’。

王粲:王粲(177年-217年),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的重要谋士,有‘建安七子’之称。

魏讽:魏讽,东汉末年人物,因参与反曹操的活动而被诛。

预:预,预先、事先的意思。

从子:从子,指叔伯或姑母的儿子。

长绪:长绪,人名。

范绩:范绩(?-312年),字弘基,东晋时期人物,曾任侍中、尚书令等职。

上洛太守:上洛,地名;太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郎中:郎中,古代官职,为九卿之一,掌管文书、奏章等。

中都谒者:中都,地名;谒者,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宾客。

族父:族父,指同宗族中的伯父或叔父。

从祖昆弟:从祖昆弟,指同宗族中从祖辈的兄弟。

侯霸:侯霸(?-8年),字君房,西汉末年人物,曾任太常、大司徒等职。

石显:石显(?-前7年),西汉末年人物,曾任中书令等职。

太常侍:太常侍,古代官职,为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

费祎:费祎(?-249年),字文伟,蜀汉时期人物,曾任尚书令、大将军等职。

江下郸人:江下,地名;郸,地名。

孤:孤,孤儿的意思。

伯仁:伯仁,人名。

威:威,尊敬的意思。

王父:王父,指祖父。

曾祖王父:曾祖王父,指曾祖父。

高祖王父:高祖王父,指高祖父。

从父姊妹:从父姊妹,指叔伯或姑母的女儿。

族祖姑:族祖姑,指同宗族中从祖辈的姑姑。

伯姬:伯姬,人名。

史苏:史苏,人名。

侄:侄,指兄弟的儿子。

子圉:子圉,人名。

彪:彪,人名。

杨赐:杨赐,人名。

传舍: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的驿站。

胡婢:胡婢,指来自胡地的女奴。

鲁义姑:鲁义姑,人名,鲁国的一位节妇。

梁宣节姑:梁宣节姑,人名,梁国的一位节妇。

袁曜卿:袁曜卿,人名。

李膺:李膺,人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三-评注

《博物志》中记载蔡邕藏书近万卷,晚年时将其大部分书籍赠予王粲。王粲去世后,他的儿子预魏讽因反叛被诛,蔡邕赠予王粲的书籍最终落入王粲的侄子王景手中。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书籍的珍视,以及家族间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无常。

崔鸿《前凉录》中提到范绩,字弘基,自幼有才名,其族叔上洛太守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家族的千里驹。范绩历经三朝,以清廉著称,官至中都谒者。这段文字描绘了古代文人对后辈的期望和对其才华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官场的清正之风。

《尔雅·释亲》中解释了族父的概念,即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家族关系的复杂性,也说明了家族中长辈与晚辈之间关系的紧密。

《后汉书》中记载了侯霸的事迹,他的族父渊因官宦有才辨而任职,侯霸在元帝时期辅佐石显等人领中书,被誉为太常侍。这段文字展示了古代官场中家族关系对个人仕途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政治生态。

《蜀志》中描述了费祎的生平,他少孤,依靠族父伯仁生活。费祎的姑母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这一家族关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家族成员间的相互扶持。

《晋书》中记载了顾和的生平,他的族叔荣雅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是家族的骐骥,有望振兴家族。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家族中长辈对后辈的期望和对其才华的认可。

《陈留志》中提到阮武字文业,在魏末担任清河太守。他见到族子阮籍时,认为其才华胜过自己。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才的重视和自我谦虚的态度。

《释名》中解释了姑的概念,即父之姊妹为姑,并解释了“姑”字的由来。这段文字揭示了古代词汇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

《广雅》和《说文》中进一步解释了“姑”的含义,强调了其在家族关系中的地位。

《尔雅》中详细列举了不同辈分关系的姑的称呼,反映了古代家族关系的复杂性。

《毛诗》中的《泉水》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姑姊妹之间的亲情关系。

《礼记·曲礼》和《檀弓》中描述了姑姊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礼仪。

《左传·僖上》中通过一个占卜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姑侄关系的微妙。

《汉书》和《后汉书》中记载了成帝班婕妤和桓晔的姑母,展示了古代家族成员间的相互扶持。

《晋书》中记载了阮孚的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家族成员间的亲情。

《列女传》中记载了鲁义姑和梁宣节姑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女性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先贤行状》中提到了蔡伯喈的母亲和锺元皓的妻子,反映了古代家族成员间的相互扶持和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6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