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七-原文
○姊妹
《尔雅》曰: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毛诗·泉水》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礼记·檀弓》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左传·成上》曰: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欲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隽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隽才虽多,其何补焉?遂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请晋,晋人杀之。
又《昭元》曰:郑徐吴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惟所欲与。犯请於二子,使女择焉。子晳盛饰而入,布币而出。(晳,公孙黑。)子南戎服而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子南,公孙楚字。)夫夫妇妇,所谓顺也。适子南氏焉。
《左传·定上》曰:吴伐楚,楚昭王取其妹以出,涉濉水,锺建负之,以从。复国。王将嫁季羋,季羋辞曰:所以为女子,远丈夫也。锺建负我矣。王遂使妻锺建,以为乐尹。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含天地,据玑衡,齐七政,秉八极,父天母地,兄日姊月。
《史记》曰:聂政为严仲子杀韩相侠累,因自披面抉眼,出肠以死。韩取政尸,暴於市,购之曰:有能言杀侠累者,与千金。政姊嫈闻之,乃伏尸哭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灭贤人之名?乃大呼天者三,遂死於政旁也。
又曰:万石君石奋,高祖问曰:君有何人?对曰:有姊,善鼓琴。高祖乃召为美人。
又曰:张敬叔姊善鼓琴,高祖召为宫人,徙其家就戚里。戚里在长安,与亲戚别居,故曰戚里。
《汉书》曰:李延年妹绝美。延年侍上,酒酣,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惜倾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闻之,乃召入宫。
又曰:秦彭字伯平,为山阳太守。民江伯欲嫁寡姊,姊乃引镰自割。伯因前救姊,触镰伤姊,遂亡。县正论法,彭曰:救无恶志。乃轻罪之。
谢承《后汉书》曰:范冉姊病,往看之。姊为设饭,冉留钱一百文。姊使人追还之,冉竟不受。
又曰:曹寿妻,班超之妹也。超字仲叔,扶风人,为都护,在绝域。年老思入关,妹乃上书曰:妾兄超延命沙漠三十馀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书奏,帝乃征还。
又曰:宋弘字仲子,为司空。帝姊胡阳公主新寡,帝与论朝臣美恶,以观其意。主曰:宋弘容德莫及。帝曰:方图之。后引弘入,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谓主曰:事不谐矣。
又曰:汝南袁隗妻,马融之女。少有才辨。融家世丰豪,装遣甚盛。及初成礼,隗谓之曰:妇奉箕帚而已,何乃过珍丽?对曰:慈亲垂爱,不敢逆命。君欲鲍宣、梁鸿之行者,妾亦请从少绍、孟光之事。又问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今处姊未适人,而君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遇良匹,不如鄙薄,苟然而已。又问:南郡学穷道奥,文为辞宗。而所在之识,辄以资财为损,何耶?对曰: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愬。家君固其宜也。
《蜀志》曰:初,孙权以妹妻蜀先主。孙氏性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执刀剑而侍立,先主心常凛凛然也。
《晋书》曰:郭奕字大业,太原人。迁雍州刺史,有寡姊随其之官。姊下僮仆多有奸犯而为人所纠,奕按省毕,曰: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遣而不问。
又曰:桑虞字子深,卫人。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以米百粒糁藜藿。其姊喻之曰:灭性非孝子。对曰:藜藿杂米,足以胜哀。
又曰:凉州刺史羊欣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张酺为御史中丞,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
又曰:陈统字元方,弟纮字伟方,俱清秀知名。姊妹四人,并有美才。姊适东莞徐氏,生邈。及二姊适同郡刘氏,文章最盛。
又曰: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光禄大夫段仪女,婉惠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曰:我亦不作庸夫妇。邻人闻笑之。后燕王纳元妃为室,范阳王德聘季妃,并如其言。
又曰:王凝之妻谢氏名道蕴,安西将军弈之女也,聪明有才辨。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顾氏。谢玄每以之敌道韫。有济尼者,游於二家。或问之,答曰:谢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宋书》:新野庾彦达为益州刺史,携姊之官,资给中分禄秩。西土称之。
《齐书》曰:永兴中,有王氏女,年五岁,得毒病,两目皆盲。性至孝。年二十,父亡。盲女临尸一叫,眼皆血出。小妹娥舐之,其左眼即开愈。时人皆以为孝感所致也。
《梁典》曰:长广桥者,宋武帝姊昔卖纱籴米,还,桥小,不敢过,无船得渡。日晚,宋武帝大饥,久,方见姊负米还,乃谓姊曰:若异日富贵,当长广此桥。遂为名也。
《新子》曰: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见之。值暮,郭门闭,遂逾郭而入。梁车新因刖其足。赵成侯以为不慈,遂夺玺免官。
应劭《风俗通》曰:郝廉,太原人,饥寒不受人衣食。曾过姊家饭,留五十文置席下而去。
《世说》曰:郗嘉宾死,妇弟欲迎其姊还,姊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也?’
又曰:袁彦道有二姊,一适殷源,一适谢祖。尝语桓宣武,切恨不更有一人配卿也。
《王子年拾遗》曰:贾逵年六岁,其姊闻邻家读书,日日抱逵就篱听之。逵年十岁,乃暗诵六经。父曰:’吾未尝教尔,安得《三坟》《五典》诵之乎?’对曰:’姊尝抱於篱边,听邻家读书,因记得而诵之。’
萧韶《太清记》曰:刘孝仪诸妹,文彩艳质,甚於神人也。
《荆州图南北岸》曰:屈原之乡里,原既流放,忽然归,乡人喜悦,因名南岸曰归乡岸。原有姊闻原还,亦来归,责其矫世。乡人又名其北岸曰姊归岸。
○舅姑
《释名》曰:夫之父曰舅,舅言久也,父老之称也。夫之母曰姑,姑言故也。
《尔雅》曰: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殁则曰先舅先姑。
《礼记·檀弓》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
又《内则》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从,笄,总,衣绅。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般系}秩,大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又曰:妇将有事,大小必请於舅姑。(不敢专行也。)
《仪礼·婚礼》曰:舅飨送者以一献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亦束锦。
《左传·襄元》曰:鲁齐姜薨。初,穆姜使择美槚以自为榇与颂琴,季文子取以葬。君子曰:’非礼也。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妇,逆莫大焉。'(穆姜,成公母。姜,成公妇也。)
《列女传》曰:邹孟轲既娶,将入室,其妇祖而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妾窃惰在室,而夫子见妾,悖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於父母。’姑召轲而谓之曰:’夫礼,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今子不察於礼而责於妻,不亦远乎?’孟子遂留其妇,谢之。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姑妇之道。
○嫂叔
《释名》曰:嫂,叟也,老称也。叟,缩也,人及物老皆小缩於旧也。叔,少也,幼者称也。叔亦俶也,见嫂俶然却退也。
《尔雅》曰: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礼记·曲礼》曰:嫂叔不通问。
又《檀弓》曰: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
又曰:嫂叔之无服也,盖推之远之也。
又《杂记》曰:嫂不抚叔,叔不抚嫂。
《史记》曰:苏秦,洛阳人。从鬼谷归,大困穷困。兄嫂姊妹妻皆笑之,不为下机。秦乃闭室不出,读《周书阴符》。后合六国,从约并力,相六国。北报赵,过洛阳,车骑辎重拟於王者,乃归。昆弟嫂侧目不敢仰视。秦谓嫂曰:’何前踞而后恭?’嫂匍匐以面伏地,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汉书》曰:高祖长兄伯妻,高祖微时尝避事,时与宾友过其丘嫂。(丘,空也。无婿曰丘,乃寡嫂也。)嫂厌叔引客来食,佯为羹尽轑釜。客去,高祖视釜,尚有羹,由是怨之。后定天下,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为言之,高祖曰:’非敢忘也,但其母不长者耳。’后七年,封为羹颉侯。
又曰:陈平兄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嫂疾之不亲家事。或问平:’食何物而肥?’对曰:’食糠籺耳。’嫂曰:’有叔如此不如无。’伯闻而遂其妻。
《晋书》曰:郑休妻石氏为九族所重。休前妻女既幼,又休父布临终生庶子沈。休命弃之,石氏曰:’奈何使舅之胤不存乎?’遂养沈及前妻女,力不兼举。九年之间,三不举子。
又曰:王浑妻锺氏字琰,生子济。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曰:’若新妇得配参军,(为浑弟沦也。)生子固不啻如此耳。’
又曰:王澄字平子,衍季弟也。衍妻郭氏性贪鄙,令婢於路担粪。澄年十四,谏郭。郭大怒,谓澄曰:’昔先人临终之日,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因捉其衣裾,欲杖之。澄惧,逾窗而走得脱。
又曰: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弈之女也,聪识有才辨。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使婢白献之曰:’新妇欲与小郎解围。’乃以青绫步障自蔽,申献酬之义。客遂不能屈也。
又曰: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婢私通,嫂挞甚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执白团扇,故制《白团扇歌》。
又曰:颜含字弘都,嫂老而失明。含奉养如亲,束带躬侍。嫂病困,须蚺蛇胆,求之不获,忧叹盈怀。方独坐愁苦,忽有一童子持一青囊授含,含闻之,乃蚺蛇胆也。童子出户,化为青鸟飞去。含得药成,嫂病遂愈。
《齐书》曰:吴达之,义兴人。嫂亡,无以具葬,乃自卖为十夫,佣以营葬。
《三十国春秋》曰:晋吏部郎魏衡谓侄舒曰:’汝后得为小县长。’舒曰:’堪八百户长。将老,便入官舍,即斯愿毕矣。’
《孟子》曰: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者,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逸士传》曰:高凤为太守所召,恐不得免,自言不应为吏,乃与寡嫂伪争田,遂免仕。
《世说》曰:阮籍嫂尝还家,籍见嫂,与之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常璩《华阳国志》曰:汝敦兄弟共居,有父母时财物,嫂心欲得之。敦妻劝敦尽让田宅奴婢与兄弟,出别居。敦后耕田,得金器,妻劝送与兄。夫妻共往。嫂性啬,见金器,踊跃欲留之。兄因感悟,即去妻,悉让财物还弟。弟又不受,相让积年。
《邺洛鼎峙记》曰:卢道虔后妻元氏升堂讲老子《道德经》,虔弟元明隔纱帷以听之。
○娣姒
《尔雅》曰: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同出为俱嫁事一夫。)长姊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姊为姒妇也。
《左传·成下》曰:鲁声伯之母不聘。(不聘,无妇礼。)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昆弟之妻相谓为姒。)
又《昭七》曰:晋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其母不许。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子容母,叔向嫂,伯华妻也。)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
《晋书》曰:王浑妻锺氏,名琰,太尉之孙也。浑弟湛妻郝氏有德行,琰虽贵门,不陵郝;郝亦不下琰。时称锺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七-译文
《尔雅》说:女子如果先出生,就是姐姐,后出生就是妹妹。
《毛诗·泉水》中说:问我家的姑姑们,就提到了我的大姐姐。
《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和学生们站在一起,拱手时手放在右边,学生们也都把手放在右边。孔子说:‘你们这么喜欢学习,是因为我家里有姐姐去世的缘故。’学生们都把手放在了左边。
《左传·成上》记载:潞子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酆舒执政时杀了她,还伤了潞子的眼睛。晋侯想要攻打酆舒,众大夫都说:‘不可以。’因为酆舒有三个人才,不如等下一代的人。伯宗说:‘一定要攻打。’狄人有五项罪行,即使人才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灭掉了潞国。酆舒逃到卫国,卫国人请求晋国,晋国人杀了他。
《左传·昭元》记载:郑国的徐吴的妹妹很美,公孙楚已经订婚了,公孙黑又派人强行求婚。徐吴害怕,告诉了子产。子产说:‘这个国家没有政治,不是你的问题,你愿意给谁就给谁。’徐吴向两个男子请求,让妹妹自己选择。子晳打扮得很漂亮进去,带着礼物出来。(晳,就是公孙黑。)子南穿着戎装进去,左右射击,跳跃着出来。妹妹从房间里看着他们,说:‘子晳很美,但子南才是丈夫。(子南,就是公孙楚的字。)夫妻各司其职,这就是所说的顺应。’于是嫁给了子南。
《春秋感精符》说:君主包含天地,掌握着天体的平衡,调和七种天象,掌握八极,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哥哥是太阳,姐姐是月亮。
《史记》记载:聂政为严仲子杀了韩相侠累,然后自己割脸挖眼,吐出肠子而死。韩国拿走了聂政的尸体,在市场上示众,并悬赏千金说:‘有能说出杀侠累的人,赏千金。’聂政的姐姐聂嫈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趴在尸体上哭道:‘这是轵深井里的聂政,我怎么能因为怕死而灭掉贤人的名声呢?’于是大声呼喊三次天,就死在聂政的旁边。
《史记》又说:万石君石奋,汉高祖问他:‘你有什么人?’他回答说:‘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汉高祖于是召她为美人。
《史记》又说:张敬叔的姐姐擅长弹琴,汉高祖召她为宫人,并把她家迁到长安的戚里。戚里在长安,与亲戚分开居住,所以叫戚里。
《汉书》记载:李延年的妹妹非常美。李延年侍奉皇上,酒喝得畅快时,唱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惜倾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后,于是召她入宫。
《汉书》又说:秦彭字伯平,担任山阳太守。有个叫江伯的人想要嫁给他寡居的姐姐,姐姐就拿起镰刀自己割伤自己。江伯上前救姐姐,不小心触到了镰刀,伤了姐姐,于是死了。县里的官员根据法律判决,秦彭说:‘救人的意图没有恶意。’于是从轻发落。
《后汉书》记载:范冉的姐姐病了,范冉去看望她。姐姐为他准备了饭,范冉留下了一百文钱。姐姐派人追回来,范冉最终没有接受。
《后汉书》又说:曹寿的妻子是班超的妹妹。班超字仲叔,是扶风人,担任都护,在边疆。年老后想要回到关中,妹妹就上书说:‘我哥哥班超在沙漠边陲三十多年,骨肉分离,不再相识。’书上报后,皇帝于是征召他回来。
《后汉书》又说:宋弘字仲子,担任司空。皇帝的姐姐胡阳公主新寡,皇帝与她谈论朝中大臣的好坏,以观察她的意图。公主说:‘宋弘的才能和品德没有人能比。’皇帝说:‘我正打算这么做。’后来皇帝把宋弘叫来,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然后对宋弘说:‘地位高了就改变朋友,富贵了就换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记,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皇帝对公主说:‘事情不会成功的。’
《后汉书》又说:汝南袁隗的妻子是马融的女儿。她年轻时就很有才辩。马融家世显赫,嫁妆非常丰厚。等到婚礼结束时,袁隗对她说:‘你作为妻子,只要做好家务就可以了,为什么这么奢华呢?’她回答说:‘母亲对我有深厚的爱,我不敢违背母亲的命令。如果你想效仿鲍宣、梁鸿那样的人,我也愿意效仿少君、孟光那样的人。’又问:‘弟弟先于哥哥结婚,世人都会嘲笑,现在姐姐还没有嫁人,你却先结婚了,可以吗?’她回答说:‘我姐姐的品行非常高洁,没有遇到合适的伴侣,不如我这样平凡,随便找个伴侣算了。’又问:‘南郡学问深奥,文章是辞宗。但你所处的环境中,人们总是以财富来衡量,这是为什么?’她回答说:‘孔子是圣人,也免不了武叔的诋毁;子路非常贤良,还有伯寮的诽谤。我父亲当然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蜀志》记载:最初,孙权把妹妹嫁给蜀汉先主刘备。孙氏性格聪明刚猛,有哥哥们的风格。她有一百多个侍女,都拿着刀剑侍立,刘备心里总是很害怕。
《晋书》记载:郭奕字大业,是太原人。后来担任雍州刺史,有个寡居的姐姐跟着他到任上。姐姐手下有很多仆人犯法,被人告发,郭奕调查完毕后说:‘大丈夫怎么能因为老姐姐而求名呢!’他放过了他们,没有追究。
《晋书》又说:桑虞字子深,是卫国人。十四岁时父亲去世,他悲伤过度,用一百粒米拌在藜藿中。他的姐姐劝他说:‘灭性不是孝子的行为。’他回答说:‘藜藿和米混在一起,足够表达我的哀伤了。’
《晋书》又说:凉州刺史羊欣的姐姐去世了,没有过十天,车骑长史韩预强行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张酺担任御史中丞,把韩预贬官以整顿风俗。评论者都称赞他。
《晋书》又说:陈统字元方,弟弟陈纮字伟方,都长得清秀知名。他们有四个姐妹,都有出众的才华。姐姐嫁给了东莞的徐氏,生了邈。等到两个姐姐嫁给了同郡的刘氏,文章写得最好。
《晋书》又说:慕容垂的妻子段氏字元妃,是光禄大夫段仪的女儿,温柔有志向,她经常对妹妹季妃说:‘我绝不会成为普通人家的妻子。’季妃说:‘我也不会成为平庸的丈夫。’邻居们听后都笑了。后来前燕王把元妃娶为妻子,范阳王德又娶了季妃,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晋书》又说:王凝之的妻子谢氏名道蕴,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聪明有才辩。同郡的张玄的妹妹也有才华,嫁给了顾氏。谢玄经常把她们俩相比。有个叫济尼的尼姑在两家之间游历。有人问她,她回答说:‘谢夫人神情散朗,所以有林下之风;顾家妇人心灵纯净,自然是闺房中的秀美。’
《宋书》记载:新野的庾彦达担任益州刺史,带着姐姐到任上,把一半的俸禄给了姐姐。西土的人都称赞他。
《南齐书》记载:永兴年间,有个姓王的女孩,五岁时得了毒病,两只眼睛都瞎了。她非常孝顺。二十岁时父亲去世,她对着父亲的尸体哭喊,眼泪都变成了血。小妹妹用舌头舔她的左眼,左眼就恢复了。
《梁书》记载:长广桥是宋武帝的姐姐以前卖纱籴米的地方,回来时,桥太小,不敢过,没有船只能渡河。傍晚时,宋武帝饿得厉害,等了很久才看到姐姐背着米回来,于是对姐姐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一定要把长广桥加高。’于是这座桥就因此得名。
《新子》说:梁车新被任命为邺县县令,他的姐姐去看望他。碰巧是傍晚时分,城门关闭了,于是她翻过城墙进入。梁车新因此砍掉了她的脚。赵成侯认为他这样做不慈爱,于是剥夺了他的官职。
应劭《风俗通》说:郝廉是太原人,饥饿寒冷也不接受别人的食物和衣物。曾经去姐姐家吃饭,留下五十文钱放在席子下就离开了。
《世说》说:郗嘉宾去世后,他的妻子的弟弟想要接他的姐姐回来,但姐姐始终不愿意回来,说:‘活着不能和郗郎同住一室,死了难道不能同葬一穴吗?’
又曰:袁彦道有两个姐姐,一个嫁给了殷源,一个嫁给了谢祖。曾经对桓宣武说,非常遗憾没有再有一个适合你的人。
《王子年拾遗》说:贾逵六岁的时候,他的姐姐听说邻居家在读书,每天都抱着逵到篱笆边听。逵十岁的时候,就能默诵六经。他的父亲说:‘我从未教过你,你怎么能背诵《三坟》《五典》呢?’逵回答说:‘姐姐曾经抱着我在篱笆边,听邻居家读书,因此记住了并背诵了出来。’
萧韶《太清记》说:刘孝仪的妹妹们,文采艳丽,甚至超过神人。
《荆州图南北岸》说:屈原的家乡,屈原被流放后忽然归来,乡人非常高兴,因此把南岸称为归乡岸。屈原的姐姐听说屈原回来,也回来了,责备他改变世界。乡人又把北岸称为姊归岸。
○舅姑
《释名》说:丈夫的父亲叫舅,舅字有长久的意思,是对父亲老年的称呼。丈夫的母亲叫姑,姑字有旧的意思。
《尔雅》说:妻子称呼丈夫的父亲为舅,称呼丈夫的母亲为姑;如果姑舅还在世,就称君舅君姑,如果去世了,就称先舅先姑。
《礼记·檀弓》说:妇女不打扮,不敢见舅姑。
又《内则》说:妇女侍奉舅姑,就像侍奉父母一样。鸡刚叫的时候,就要洗漱。梳头,戴簪,整理好衣服和腰带。左边佩戴手巾、刀、砺石、小钥匙、金火石,右边佩戴针线、棉花、布带、大钥匙、木火石,衣领上的带子、鞋带,以适合去见舅姑。到了那里,要和颜悦色,询问衣服是否暖和;如果有什么病痛或者痒痒的,要恭敬地替他们搔痒。
又曰:妇女将要做什么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向舅姑请示。(不敢擅自行动。)
《仪礼·婚礼》说:舅父宴请送亲的人用一献礼,用一束锦作为回礼;姑母宴请送亲的妇女,回礼也是一束锦。
《左传·襄元》说:鲁国的齐姜去世了。起初,穆姜让人挑选好的木料为自己做棺材和琴,季文子拿去埋葬了。君子说:‘这是不合礼的。礼法没有违背的地方,妻子是养活婆婆的,损害婆婆来成全自己,这是最大的违背。’(穆姜是成公的母亲。姜是成公的妻子。)
《列女传》说:邹孟轲结婚后,将要进入洞房,他的妻子给他行礼后让他进去。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去。妻子向孟母辞别,要求离开,说:‘我听说夫妻之道,私室是不包括在内的。现在我在室内偷懒,而夫子看到我,很不高兴,这是对待客人一样。妇女的道义是不应该留宿客人的,请让我回到父母那里。’姑母召唤孟子并对他说:‘夫礼,上堂时声音要高,是为了警告别人。进入房门时,视线要向下,是怕看到别人的过错。现在你不懂得礼法却责备妻子,不是很过分吗?’孟子于是留下他的妻子,向她道歉。君子认为孟母懂得礼法,明白姑妇之道。
○嫂叔
《释名》说:嫂是老的意思,是对年长者的称呼。老,是缩小的意思,人和物老了都会比以前小。叔是少的意思,是对年轻者的称呼。叔也有退的意思,是看到嫂子退让的意思。
《尔雅》说:女子称呼哥哥的妻子为嫂,称呼弟弟的妻子为妇。
《礼记·曲礼》说:嫂子和叔父不互通问候。
又《檀弓》说:子思为嫂子哭泣时,按照礼仪站立,妇女要带头跳跃。
又曰:嫂子和叔父没有服丧的义务,是因为要推远他们。
又《杂记》说:嫂子不照顾叔父,叔父不照顾嫂子。
《史记》说:苏秦是洛阳人。从鬼谷子那里回来后,非常贫穷。他的哥哥、嫂子、姐妹、妻子都嘲笑他,不让他进家门。苏秦于是闭门不出,读《周书阴符》。后来联合六国,共同出兵,成为六国的相。回到赵国后,经过洛阳,车马和辎重像国王一样,于是回家。兄弟和嫂子都侧目不敢直视。苏秦对嫂子说:‘为什么以前你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恭敬?’嫂子匍匐在地,脸贴在地上,道歉说:‘看到季子地位高,金子多。’
《汉书》说:汉高祖的长兄伯的妻子,汉高祖贫穷的时候曾经避事,当时和宾客朋友去伯的妻子那里。(丘,空也。没有丈夫的寡妇叫丘,就是空寡妇。)伯的妻子讨厌叔父引客人来吃饭,假装锅里的汤吃完了。客人离开后,高祖看到锅里还有汤,因此怨恨她。后来平定了天下,但伯的儿子却没能封侯。太上皇为他说话,高祖说:‘不是忘记,但他的母亲不懂得长者的道理。’后来七年,封为羹颉侯。
又曰:陈平的哥哥陈伯经常耕田,放纵陈平游学,嫂子讨厌他不愿意做家务。有人问陈平:‘吃什么东西长得这么胖?’陈平回答说:‘吃粗粮和糠。’嫂子说:‘有这样的弟弟不如没有。’伯听到后,就让他妻子离开。
《晋书》说:郑休的妻子石氏被九族重视。休的前妻的女儿年纪还小,休的父亲临终时有一个庶出的儿子沈。休命令丢弃沈,石氏说:‘怎么能让舅舅的后代不存呢?’于是抚养沈和前妻的女儿,力不从心。九年之间,三次没有生育。
又曰:王浑的妻子钟氏字琰,生了一个儿子王济。浑曾经和琰坐在一起,济跑过庭院。浑高兴地说:‘生了这样的儿子,足以安慰人心了!’琰说:‘如果新妇能嫁给参军(指浑的弟弟沦),(那么)生下的儿子一定不会比这差。’
又曰:王澄字平子,是王衍的弟弟。王衍的妻子郭氏性格贪婪,让婢女在路上挑粪。澄十四岁的时候,劝谏郭氏。郭氏大怒,说:‘在我父亲临终的时候,把小郎嘱托给了我,不是把新妇嘱托给了小郎。’于是抓住他的衣襟,想要打他。澄害怕,翻窗逃跑得以逃脱。
又曰:王凝之的妻子谢氏,字道韫,是谢奕的女儿,聪明有才辩。凝之的弟弟献之曾经和宾客谈论,言辞将屈,道韫让婢女告诉献之:‘新妇想要帮你解围。’于是用青绫步障遮住自己,表达献之的回应。客人于是不能屈从。
又曰:晋中书令王珉和嫂子的婢女私通,嫂子打得很厉害。婢女擅长唱歌,而珉喜欢拿着白团扇,因此创作了《白团扇歌》。
又曰:颜含字弘都,嫂子年老而失明。含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她,束带亲自侍奉。嫂子病重,需要蟒蛇胆,找不到,忧愁叹息充满心怀。正独自坐着发愁,忽然有一个童子拿着一个青囊交给含,含听到后,知道是蟒蛇胆。童子出门,变成了青鸟飞走。含得到药后,嫂子的病就痊愈了。
《齐书》说:吴达之,是义兴人。嫂子去世后,没有钱安葬,于是自己卖身为奴,用钱来安葬。
《三十国春秋》说:晋吏部郎魏衡对侄子魏舒说:‘你以后能当上小县长。’舒说:‘能当上八百户长就满足了。年纪大了,就进入官舍,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孟子》说: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吗?’孟子说:‘是的,这是礼制。’淳于髡又问:‘如果嫂子掉进水里,你会用手去拉她吗?’孟子说:‘如果嫂子掉进水里不去救,那就是豺狼一样的人。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是礼制;嫂子掉进水里用手去拉她是权变之举。’
《逸士传》说:高凤被太守征召,担心不能免除自己的隐士身份,于是声称自己不应担任官吏,便与寡嫂假装争夺田地,结果免除了做官。
《世说》说:阮籍的嫂子曾经回家,阮籍见到嫂子后与她告别。有人批评他。阮籍说:‘礼制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设立的吗?’
常璩《华阳国志》说:你们兄弟共同居住,有父母在时的财产,嫂子心里想要得到。敦的妻子劝敦把田地、房屋、奴婢都让给兄弟,自己出去另住。敦后来耕田时找到了金器,妻子劝他把金器送给哥哥。夫妻俩一起去。嫂子很吝啬,看到金器后跳来跳去想要留下它。哥哥因此感动,立刻离开妻子,把所有财物都还给了弟弟。弟弟又不要,互相推让了好几年。
《邺洛鼎峙记》说:卢道虔的后妻元氏在堂上讲解老子的《道德经》,卢道虔的弟弟元明隔着纱帘来听。
《尔雅》说:女子如果都是同一个丈夫的妾室,先嫁的称为姒,后嫁的称为娣。(同出是指都嫁给同一个丈夫。)长姐姐称呼年轻妻子为娣妇,娣妇称呼长姐姐为姒妇。
《左传·成下》说:鲁国的声伯的母亲没有聘礼。(不聘,指没有妇礼。)穆姜说:‘我不会把妾室称为姒。’(昆弟之妻相互称呼为姒。)
又《昭七》说:晋国的叔向想要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他的母亲不同意。晋平公强迫他娶了,生下了伯石。伯石刚出生时,子容的母亲跑去看望婆婆,(子容的母亲是叔向的嫂子,伯华的妻子。)婆婆看了她。走到堂上,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回来说:‘这是豺狼的声音。狼子野心,不是这样就会使羊舌氏灭亡的。’
《晋书》说:王浑的妻子钟氏,名叫琰,是太尉的孙子。王浑的弟弟王湛的妻子郝氏有德行,钟氏虽然出身显贵,但不凌驾于郝氏之上;郝氏也不低于钟氏。当时人们称赞钟夫人的礼节,郝夫人的法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七-注解
姊妹:指姐妹,即同一父母所生的女儿。在古代中国,姊妹关系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姐妹之间的互动往往体现了家庭伦理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也是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由周秦之际的学者们编纂。
姊:指姐姐,在古代汉语中,’姊’是’姐姐’的简称。
妹:指妹妹,在古代汉语中,’妹’是’妹妹’的简称。
毛诗:即《诗经》中的部分篇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对先秦礼制的一种整理。
檀弓:《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故事。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三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伯姊:指排行第一的姐姐。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的注释之一。
潞子:潞子婴儿,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公子。
晋景公:晋景公,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国君。
酆舒: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
伯宗: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
狄: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隽才:指才智出众的人。
昭元:《左传》中的篇章。
郑徐吴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公孙楚: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子晳: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子南: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
适:适是指嫁,出嫁。
季羋: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国君。
锺建: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
昭王: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国君。
八极:指宇宙的八个方向。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聂政: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刺客。
侠累:韩国的一位大臣。
严仲子: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大臣。
嫈:古代女子美称。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美人:古代宫廷中的女官。
张敬叔:古代人物。
戚里:古代指王侯贵族的住宅区。
李延年:汉代音乐家。
武帝:指汉武帝刘彻。
秦彭:汉代人物。
江伯:汉代人物。
县正:古代官职,负责一县的司法事务。
范冉:汉代人物。
曹寿:汉代人物。
班超:汉代将领。
宋弘:汉代人物。
胡阳公主:汉代公主。
汝南袁隗:汉代人物。
马融:汉代学者。
鲍宣:汉代人物。
梁鸿:汉代人物。
少绍:古代人物。
孟光:古代人物。
蜀志:即《三国志》中的蜀汉部分。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蜀先主:即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郭奕:晋代人物。
雍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雍州的行政事务。
桑虞:晋代人物。
凉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凉州的行政事务。
羊欣:晋代人物。
韩预:晋代人物。
陈统:晋代人物。
纮:晋代人物。
慕容垂: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开国皇帝。
段氏:十六国时期前燕的皇后。
元妃:皇后。
范阳王德: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一位王。
谢氏:即谢道韫,东晋时期的才女。
张玄:东晋时期的学者。
顾氏:东晋时期的家族。
谢玄:东晋时期的将领。
济尼:佛教名词,指游方尼姑。
庾彦达: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益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益州的行政事务。
王氏女: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女子。
宋武帝:即刘裕,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长广桥:位于今河南省长葛市的一座古桥。
邺令:邺令是指古代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担任县令的官员。
郭门:郭门是指古代城池外围的城门。
刖:刖是指古代刑罚之一,指砍去人的脚。
玺:玺是指古代的印章,用于盖印作为官方文件的凭证。
不慈:不慈是指不慈爱,不关心他人,特别是对亲属的关爱不足。
郝廉:郝廉是指古代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以廉洁著称。
衣食:衣食是指食物和衣服,这里指生活必需品。
郗嘉宾:郗嘉宾是指古代的一位名士。
妇弟:妇弟是指妻子的弟弟。
同室:同室是指同在一个屋子里。
同穴:同穴是指死后埋葬在同一地方。
袁彦道:袁彦道是指古代的一位名士。
桓宣武:桓宣武是指古代的一位武将。
贾逵:贾逵是指古代的一位学者。
六经:六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
三坟五典:三坟五典是指古代的书籍,泛指古代文化。
篱:篱是指用竹木等材料编成的围墙。
刘孝仪:刘孝仪是指古代的一位文学家。
文彩艳质:文彩艳质是指文采出众,气质高雅。
屈原:屈原是指古代楚国的著名诗人。
矫世:矫世是指矫正世俗,反对社会的不良风气。
舅姑:舅姑是指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君舅君姑:君舅君姑是指对丈夫父母的一种尊称。
先舅先姑:先舅先姑是指已故的丈夫父母。
饰:饰是指装饰,打扮。
事:事是指侍奉,服侍。
纷帨:纷帨是指古代妇女佩戴的装饰品。
刀砺:刀砺是指刀和磨刀石。
觿:觿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金燧:金燧是指古代的一种打火工具。
箴:箴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管:管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线:线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纩:纩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施:施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秩:秩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木燧:木燧是指古代的一种打火工具。
衿缨:衿缨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綦屦:綦屦是指古代的一种鞋子。
榇:榇是指古代的棺材。
颂琴:颂琴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
季文子:季文子是指古代鲁国的一位大夫。
非礼也:非礼也是指不符合礼制。
亏姑以成妇:亏姑以成妇是指损害婆婆的利益来成全自己的利益。
逆莫大焉:逆莫大焉是指违背礼制的行为最为严重。
祖:祖是指古代的一种礼仪,指妻子在丈夫去世后回到娘家。
悖然不悦:悖然不悦是指非常不高兴的样子。
窃惰:窃惰是指偷偷懒散。
悖:悖是指违背。
俶然:俶然是指突然的样子。
却退:却退是指退让。
叔:叔是指丈夫的弟弟。
少:少是指年轻的人。
俶:俶是指突然的样子。
倡踊:倡踊是指古代丧礼中的一种舞蹈。
服:服是指丧服,指穿丧服。
苏秦:苏秦是指古代的一位纵横家。
鬼谷:鬼谷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苏秦曾在此求学。
周书阴符:周书阴符是指古代的一部书。
昆弟:兄弟。
丘嫂:丘嫂是指没有丈夫的寡妇。
羹:羹是指一种汤。
羹颉侯:羹颉侯是指古代的一个侯爵。
伯:伯是指父亲的长兄。
伯子:伯子是指父亲的长兄的儿子。
参军:参军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小郎:小郎是指年轻的男子。
步障:步障是指古代的一种遮阳或挡风的屏风。
青绫:青绫是指一种青色的丝绸。
白团扇歌:白团扇歌是指一首歌曲。
蚺蛇胆:蚺蛇胆是指一种动物的胆。
青囊:青囊是指古代的一种小袋子。
青鸟:青鸟是指一种鸟类,这里指神使。
吴达之:吴达之是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义兴:义兴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魏衡:魏衡是指古代的一位官员。
侄舒:侄舒是指魏衡的侄子。
淳于髡: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人,以博学多才著称,此处是孟子与其辩论的对方。
男女授受不亲:指男女之间不亲手传递物品,这是古代礼教中的一种规范,旨在保持男女之间的界限。
礼:指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一种方式。
嫂溺:嫂子落水,比喻紧急危险的情况。
权:权变,指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
高凤:高凤,东汉时期的人物,此处是《逸士传》中记载的人物。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呼。
吏:官员,此处指做官。
阮籍: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此处是《世说》中记载的人物。
华阳国志:常璩所著的地理志书,此处引用的是书中内容。
卢道虔:卢道虔,北魏时期的人物,此处是《邺洛鼎峙记》中记载的人物。
老子《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经典,由老子所著。
娣姒:娣姒是古代对姐妹称呼的一种方式,娣指妹妹,姒指姐姐。
子容:人名,此处指叔向的子。
子容之母:子容的母亲,即叔向的嫂子。
伯石:人名,此处指叔向的儿子。
平公:晋平公,晋国国君。
王浑:王浑,晋朝官员。
锺氏:王浑的妻子。
郝氏:王浑弟弟的妻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宗亲部-卷七-评注
《孟子》中的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礼与权变的辩证关系。淳于髡提出的男女授受不亲,是儒家礼制的一部分,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和男女界限的分明。孟子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即这是礼的体现。然而,当淳于髡进一步提出嫂溺时是否应该援手的问题,孟子则提出了权变的思想。他认为,在嫂嫂遇险时出手相救,是出于人性的自然反应,是权变之举,不应拘泥于礼制的字面意义。这体现了孟子对于礼的灵活运用和对于人性的尊重。
《逸士传》中的高凤,面对仕途的诱惑,选择了与寡嫂伪争田地来免除官职,这种行为看似悖于常理,实则是对儒家‘清高’思想的践行。通过这种方式,高凤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同时也展现了儒家‘仁’的精神。
《世说》中的阮籍,对于礼的态度表现出一种超脱和个性化的理解。他认为礼并非为所有人而设,这种观点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于传统礼教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阮籍个人的独立思考。
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的故事,通过兄弟之间的财物相让,展现了儒家兄弟和睦、谦让的美德。嫂子的吝啬与兄长的感悟形成对比,体现了儒家道德观念中对于贪婪的批判和对仁爱的推崇。
《邺洛鼎峙记》中的卢道虔后妻元氏升堂讲《道德经》,虔弟元明隔纱帷以听,这一场景体现了魏晋时期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女性在学术上的参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于道家思想的重视。
《尔雅》中对娣姒的定义,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从属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关系的认识。
《左传》中的故事,通过穆姜和子容之母的话语,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婚姻伦理和家族名誉的重视。穆姜认为自己的地位不应与妾相提并论,子容之母则通过预言来警示叔向,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家族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坚守。
《晋书》中王浑妻锺氏与郝氏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贵贱尊卑的认识,以及对于个人德行的评价。锺夫人与郝夫人的并称,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德行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