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天部-卷八-原文
○云
《释名》曰:云犹云云众盛也。
《说文》曰:云,大泽之润气也。
又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形也。(霠于金反,)云覆日也。霃(音沉),淹(于检反。)云久阴也。凄,雨云起也。雨云貌也。(《诗》云:有淹凄凄,兴雨祁祁。)
《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又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又曰:召云者龙。
又曰:云上于天,需。
又曰:《坎》为云。
又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密,静也。云静止不加雨,喻纣恩泽不加于民也。不雨之灾自其君也。西郊,亦谓文王也。)
《诗》曰:薈兮蔚兮,南山朝跻。注曰:”薈蔚,云兴貌;南山,曹南山;跻,升云也。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纷纷。
又曰: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英英,白云貌。露亦有云,言天地之气无微不着,无不覆养也。)
《礼》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又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
《周礼》曰:保章氏以五色云物,辨吉凶之祲祥。郑氏注曰:”占视日旁云气,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分谓春秋分,至谓冬夏至,启立春夏也,阳气用事为名,闭立秋冬也,阴气用事为闭。云,五云也,风气日月星辰也。分至启闭天地之大节,阴阳之分也。故遂登观台望气以审妖祥,变祸乱之气,先见於八节,书其云物之形,言其所致,务为之备也。)
又曰:鲁哀公六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使问周太史。太史曰:”其当王身乎?(日为君,妖气守之,云在楚,若上祸不及他国也。)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也。”王曰:”除心腹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终不禜。孔子曰:”楚昭王知天道矣!不失国,宜哉!”
又曰:黄帝氏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有景云之瑞。)
《公羊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云尔。
《语》曰: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易通卦验》:冬至阳,云出箕,如树木之状。小寒合冻苍阳,云出氐。大寒降雪黑阳,云出心。立春青阳,云出房,如积水。雨水黄阳,云出亢。惊蛰赤阳,云出翼。春分正阳,云出张,如积白鹄。清明白阳,云出奎。穀雨大阳,云出张,如车盖。立夏常阳,云出觜,赤如珠。小满上阳,云出七星。芒种长阳,云出维。夏至少阴,云出如水波。小暑,云五色出。大暑阴,云出南赤北苍。立秋浊阴,云出如赤缯。处暑赤云出。白露黄阴云出。秋分白阴云出。寒露正阴,云出如冠缨。霜降大阴。云出上如羊。下如磻石。立冬阴,云出而黑。大雪阴,雪出而分。冬至日谨候,见云送迎,从其乡来,岁美民和。
《京房易飞候》曰:凡候雨,有黑云如群羊,奔如飞鸟,五日必雨。
又曰: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其下贤人隐也。青云润泽蔽日,在西北,为举贤良。黄云如覆车,大丰也。
又曰:凡候雨,以晦朔弦望,有苍黑云、细云如杼轴,蔽日月,五日必雨。
《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摇落。
又曰:周成王举尧舜礼,沉璧于河,白云起而青云浮至,乃有苍龙负图临河也。
《尚书大传》曰:舜为宾客,禹为主人,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于时八风循通,卿云藂丛。注:言和气应也。丛,或为簇。
又曰:五岳皆触石出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
又曰:舜时卿云见,于时百工和歌,舜歌曰:”卿云烂兮纠漫漫。”或以为出岫回薄而难名状也。
《礼统》曰:云者,运气布恩普博也。
《礼斗威仪》曰:人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则景云见也。
又曰:景,明也,言云气光明也。
又曰:周成王治平,观于河,青云浮于河也。
《春秋文耀钩》曰:楚有苍云如霓,围轸七蟠,中有荷斧之人向轸而蹲,于是楚唐史画遗灰而云灭。故曰:”唐史之策,上灭苍云。(宋均注曰:轸,楚分也。云,水气;灰,火气。画遗灰,故云灭。”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聚为云。
《春秋说题辞》曰: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含阳而起以精运也。
《春秋合诚图》曰:帝尧之母曰庆都,生而神异,常有黄云覆上。
《春秋孔演图》曰:舜之将兴,黄云升于堂。
又曰:汤将兴,白云入房。(白云金精,入汤房也。)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见。
又曰:天子孝则景云见。
《史记》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
又曰:高祖过沛,击筑自为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又曰:范增云:”高祖之上有云为龙虎之形,此天子气也。
又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匹加反。)之象,因作华盖。
《汉书·郊祀志》曰:武帝封泰山,夜有光,昼有白云,起于封中。
又曰:封泰山后,云气成宫阙。
《汉书》曰:相如作《大人赋》,帝览之,飘飘有凌云之气。
又曰:武帝迎汾阴鼎至甘泉宫,黄云盖其上。
又曰:宣帝祠甘泉,有顷,紫云从西北来,散于殿前。
范晔《后汉书》曰:樊英隐于壶山之阳,曾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嗽之。时客有从蜀郡来者,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方起,须臾大雨,火灭。
《魏志》曰:文帝生于沛国谯县,上有云气青色而圆盖,终日不解,望气者以为至贵人之证,非人臣之气。
《蜀志》曰:齐备为儿,戏於桑树下,上有云覆,童童如车盖。
《晋书》曰:乐广有风姿,卫瓘曰:’此人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又曰:阮咸性旷达不拘,颜延年《五君咏》曰:’仲容青云器。’
又曰:咸和元年,云斗,声如暴风雨。
《宋书》曰:大明八年,宣太后陵前后数有光及五色云,芳香四满,又五彩云在松上,如车盖。
又曰:孝康建元二年二月乙未日上,有云如锦文,光色润泽。
又曰:世祖在江州起义,建牙军,有紫云二段落于身上。
《穆天子传》曰: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王母为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路悠远,山川间之。’
《东方朔传》曰:凡占,长吏东耕,当视天有黄云来覆车,五穀大熟。青云致兵,白云致盗,乌云多水,赤云多火。
《长沙耆旧传》曰:祝良为洛阳令,时大旱,告诫引罪,紫云沓起。
《汉武帝内传》曰:帝登寻真之台,斋戒到七月七日夜,忽见天西南如白云起,直来趣宫,须臾,闻云中箫鼓之声,复半食顷,西王母至,乘紫云之辇。临发,云气勃郁,尽为香气。
《汉武故事》曰:上幸梁父祠地主,其日山上有白云,又有呼万岁声,封禅之上肃然,白云为盖。
东方朔《十洲记》曰:天汉三年,月氏(音支)国献神香。使者曰:’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意中国将有好道君,故搜奇蕴而贡神香也。’
《西京杂记》曰:瑞云曰庆云,(云五色曰庆。)曰景云,或曰卿云。云外赤内青谓之矞云(云二色曰矞,亦瑞云也。矞,以律反。)雨云曰油云,(《孟子》曰:油然作云,霈然下雨。)雪云曰同云(《诗》云: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同云谓云阴竟天,同为一色。)云师曰屏翳,(《吕氏春秋》曰:屏翳曰雨师。)云将亦云之师。(司马彪注《庄子》云:云将,云之主帅。)
刘澄之《扬州记》曰:娄县有马鞍山,天将雨,辄有云起,来映此山。山出云应之,乃大雨。
《抱朴子·玉策记》曰:千岁之龟,五色具焉。浮于莲叶之上,或在藂蓍之下,其上时有白云。
《风土记》曰:乌程县〈山卞〉(音卞)山,望气云有黄气、紫云,大吴故改葬焉。
王子年《拾遗记》曰:昆仑山有九层,从上来一层有云气五色,从下望之,皆有城阙之象。
又曰:昆仑者,西方曰须弥山,九层。其第七层有景云出,以映朝日。
又曰:烂石色红似肺,烧之有香烟,闻数百里,烟气升天则成香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
《搜神记》曰:蓟子训至洛,见公卿数十处,去后皆白云起。
王韶之《始兴记》曰:尧山长岭,望之如云。
张野《庐山记》曰:有白云冠带峰岩,呼为上带。
《洞冥记》曰:吉云之国,俗常以云占吉凶,有吉事则满室,五色照人,着草木,皆成五色露。
《庄子》曰:广成子谓黄帝曰:’汝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奚足语至道?’
又曰:华封人谓尧曰:’夫圣人鹑居而鷇饮,鸟行而无章。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抱朴子》曰:俗有见游云西驰,而谓月之东行。
《孟子》曰: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又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从之,人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
《淮南子》曰:周云之巃,(力孔反。)嵸,(七孔反。)尞,(力交反。)摷,(士交反。)彭,(步光反)薄而为雨。(周云,密也。尞摷彭薄,蕴积之貌。)
又曰: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龙在黄泉下,恐害及,故云。)
又曰:山云蒸,柱础润。
又曰:八极之云,是雨天下。
《吕氏春秋》曰: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气,无不比类其所生以示人。
又曰:至乱之化,君相贼,其云状有若犬马。若白鹄车者。
《遁甲开山图》曰:辽东有襄平山,多饶鬼目之菜,生而有神,虎、龙、蛇、大鱼守之,云气覆之,食之令人不饥。(荣氏注曰:鬼目菜,形似鱼,守之草,常有气,如龙虎蛇鱼之状。)
《河图帝通纪》曰:云者,天地之本也。
《河图始开》曰: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青泉之埃,上为青云;赤泉之埃,上为赤云;白泉之埃,上为白云;玄泉之埃,上为玄云。
《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出五色云气。
《兵书》曰:有云如丹蛇,随车后,大战杀将。
又曰:韩云如布,赵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车,鲁云如马,卫云如犬,周云如轮,秦云如美人,魏云如鼠,齐云如绛衣,越云如龙头,蜀云如囷。(言当处云似之。)
又曰:云如雄雉,或如雄鸡,临城,其城必降。
《魏武兵书节要》曰:孙子称司云气,非云,非烟,非雾,形似禽兽,客吉,主人忌。
车频《秦书》曰:符坚时有黄云五色,时以为瑞,赐民酺五日。
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有濯鱼云疾者,立雨;濯雨云迟者,雨少难至江汉。云疾者,即日雨。
《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
《军国占候》曰:若王子曰:’有黑云似一匹布者,其国兵起。’
《天文要集》曰:河有黑云,状似船,若一匹布维河,不出十日大雨。
又曰:北斗者,不欲云覆之,有黑云覆之,天大雨。
《地图》曰:望石气如浮云,其珠玉之精也。
京房《风角要诀》曰:候雨法:有黑云如一匹帛,日中即一日大雨,二匹为二日雨,三匹为三日雨。
《黄帝岐伯经》曰:岐伯乘绛云之车,驾十二白鹿游于蓬莱之上。
徐幹《中论》曰:文王遇姜公于渭阳,灼然如披云见白日。
孙氏《瑞应图》曰:景云者,太平之应也。一曰非气非烟,五色氤氲,谓之庆云。
《瑞应图》曰:矞云,瑞云也。有状外赤内黄。
《归藏》曰:有白云自苍梧入大梁。
《论衡》曰:龙无云雨,不能参天。
吴范《占候风气秘诀》曰:有青云,如雉兔临城,营军散走。
《山海经》曰:符阳之山,怪云所出。
陆贾《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宋玉《高唐赋·叙》曰: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上有云气,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曰:’此何气也。’玉曰:’朝云也。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朝为行云,莫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孙卿《云赋》曰: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又曰:讬地而游宇,反风而下雨。
《楚词》曰:青云衣兮白霓裳。
又曰:冠青云之崔巍。
汉武帝《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
司马相如《封禅颂》曰:自我天覆,云之油油。云行貌。
魏文帝诗曰:西北有浮云,亭亭似车盖。
应玚诗曰:清朝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张孟阳诗曰: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傅玄诗曰:浮云合愁气,悲风坐自叹。
又《玄歌》诗曰:青云徘徊为我愁。
又曰:云为车兮风为马,玉为山兮兰在野。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心多端谁能理?
陆机《云赋》曰:望九畿以远肆,明皇极而永舒。蔽阳光于旸谷,暗天文于帝居。齐濛荒于无极,等浑昧于太初。
又《浮云赋》曰:若层台高观,重楼叠阁;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若灵园之列树,攒宝耀之炳粲。金柯分,玉叶散,龙逸蛟起,熊厉虎战,鸾翔凤翥,鸿惊鹤奋。
成公绥《云赋》曰:舒则弥纶覆四海,卷则消液入无形。狎猎鳞次,参差交错。状崔巍其不安,吁可畏而欲落。龙伸蠖屈,蜿蜒逶迤。连翩凤飞,虎转相随。或绣文锦章,衣微要妙,绵邈凌虚,轻翔缥缈。
陶潜《归去来》曰: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霄
《关令尹喜内传》曰:当喜在胎之始,其母梦绛霄流绕其身,有长人谓曰:’汝咽之。’既觉,口盈味,屋生双光,若日,飞流满堂。良久不知所在。
《抱朴子》曰:凌厉九霄。
《淮南子》曰:阴阳为驺,乘凌霄,与造化俱。
《广雅》曰:赤霄,常霄,气与造化俱。(许慎注曰:霄其雾。)
《杂字诂训》曰:霄,摩天赤气也。
《楚辞》曰:若王乔之乘云,载赤云而凌青霄
扬雄《甘泉赋》曰:腾青霄而轶浮景。
孙楚《鹤赋》曰:假使此鸟生自昆仑,长于丹穴,遨游玄圃、缥霄之际。
左思《蜀都赋》曰: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郭璞《游仙诗》曰: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振发载翠霞,解褐披绛霄。
○汉
《诗》曰: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倬,明也。)
又曰: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传》曰:昭公四年,星孛及汉,水祥也。(贾逵解曰:天汉,水也。或曰天河。)
《尔雅》曰: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郭璞注曰:津,汉津也。箕,龙尾,斗,南斗,天汉之津梁。)
《大戴礼》曰:夏小正,秋七月,汉案户。(汉,天河也。案户,言直南北也。)
《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
《史记·天官书》曰:汉者,金之散气,其本曰水。汉,星多则多水,少则旱。(孟康曰:汉,河汉也。水生於金也。)
《汉书》曰:项羽封高帝为汉王。帝不悦。萧何谋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抚其民,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搜神记》曰:谢端少丧父母,为邻人所养,年十七未婚。后感天汉中白水素女,潜为其炊,以备饮食。端后怪而潜候之,得见。言曰:’天哀忍汝孤贫恭顺,使我相为守舍,今既见,便去。’留,不可。
《博物志》曰: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居海者,年年八月有人浮查来,甚大,往反不失期。此人乃多赍粮,乘查去,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居舍。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惊问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问为何处,答曰:’君可诣蜀访严君平,则知之。’此人还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某年某日有客星犯斗牛,即此人到天河也。’
《抱朴子》曰:天河从北极分为两头,经于南极,其一经南井中过,其一经东井中过。河者,天之水也,随天而转入地下过。
张衡《灵宪》曰:水精为天汉。
《河图括地象》曰:河精,上为天汉。
《三辅黄图》曰:始皇都咸阳,端门四达,以则紫宫;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物理论》曰:星者,元气之英,水之精也。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汉,众星出焉。
《集林》曰: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
古诗曰:河汉清且浅,相去讵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时会天河。
唐宋之问《明河篇》曰: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霞
《释名》曰:霞,白云映日光而成赤色,假日之赤光而成也。故字从雨,遐声。
《汉武内传》曰:上元夫人谓西王母曰”阿琼”,有六甲之术,用之可以游景云之宫,登流霞之堂。
《十洲记》曰:昆仑山之上有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朱霞九光。
王子年《拾遗》曰:燕昭王二年,海人乘霞舟,献龙膏。
又曰:昆山第八层有五色霞。
《抱朴子》曰:咀六气于丹霞。
《楚辞》曰:潄正阳而含朝霞。
《河图》曰: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而赫然。
《论衡》曰:河东蒲坂项曼都好道学仙,去三年而反。家问其状,都曰:”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扬雄《甘泉赋》曰:吸青云之流霞兮,饮若木之露英。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霞驳云蔚,若阴若阳。
魏文帝辞曰:丹霞蔽日,彩虹垂天。
曹子建《洛神赋》曰:远而望之,皎若太阳昇朝霞。
阮籍《清思赋》曰:厌白玉以为面,霏丹霞以为裳。
左思《蜀都赋》曰:舒丹气而为霞。
陆机《列仙赋》曰:即绛阙于朝霞。
陆机《云赋》曰:外聚紫霞。
郭璞《江赋》曰: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
孙绰《天台山赋》曰:赤城霞起以建标。
张孟阳诗曰: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旸谷。
郭璞《游仙诗》曰:朝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
嵇含《悦晴诗》曰:朝霞炙琼林,夕影映灵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天部-卷八-译文
《释名》说:云就像云一样,众多而盛大。
《说文》说:云,是大型湖泊中湿润的气体。
又曰:云,是山川中的气体,由雨组成,云的形状像回转。
(音译:yùn yú jīn fǎn,)云覆盖了太阳。霃(音译:chén),淹(音译:yú jiǎn fǎn)云长时间阴沉。凄,雨云升起。雨云的样子。(《诗经》中说:有淹凄凄,兴雨祁祁。)
《易经》说:云行雨施,万物得以流通。
又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现时万物都会显现。
又曰:召唤云的是龙。
又曰:云升上天空,象征着‘需’。
又曰:《坎》卦象征着云。
又曰:密云不下雨,从我的西郊开始。(密,指的是静止。云静止不下雨,比喻商纣王的恩泽不施于民。不下雨的灾害来自于君主。西郊,也指文王。)
《诗经》说:云气茂盛啊,南山上升起。注解说:‘薈蔚’,是云气升腾的样子;‘南山’,指的是曹南山;‘跻’,是指升上云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纷纷。
又曰:洁白的云朵,覆盖在那菅茅之上。(‘英英’,是白云的样子。露水也有云,说明天地之气无处不在,无不覆盖和滋养。)
《礼记》说:天降适时之雨,山川产生云气。
又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够产生云气,形成风雨。
《周礼》说:保章氏通过五色云物,来辨别吉凶的征兆。郑氏注解说:‘占卜观察日旁的云气,青色代表虫害,白色代表丧事,红色代表战争和荒年,黑色代表水灾,黄色代表丰收。’
《传》说:每当分至、启闭,必须记录云物,为了预防灾害。(分指的是春分和秋分,至指的是夏至和冬至,启立春夏,阳气发挥作用,闭立秋冬,阴气发挥作用。云,指的是五种云,风气、日月星辰。分至启闭是天地的大节,阴阳的分配。因此,登上观台观察云气,以审察妖祥,改变祸乱之气,先见于八节,记录云物的形状,说明其来源,务必做好准备。)
又曰:鲁哀公六年,有云像众多的赤鸟,夹着太阳飞翔,持续了三天。楚国派使者询问周太史。太史说:‘这是针对国王的吗?(太阳代表君主,妖气守护着它,云在楚国,如果上天的灾祸不波及其他国家。)如果进行禳解,可以转移到令尹和司马身上。’国王说:‘除了心腹之疾,而将之放在股肱之上,有什么好处呢?’最终没有进行禳解。孔子说:‘楚昭王懂得天道了!不失国家,是应该的!’
又曰:黄帝氏用云来纪官,所以被称为云师,云的名字也因此而来。(有景云的祥瑞。)
《公羊传》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到一个早晨就遍布天下的是泰山的云。
《论语》说:不义而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易经通卦验》:冬至时阳气上升,云从箕宿升起,像树木的样子。小寒时天气合冻,阳气上升,云从氐宿升起。大寒时下雪,黑阳,云从心宿升起。立春时青阳,云从房宿升起,像积水。雨水时黄阳,云从亢宿升起。惊蛰时赤阳,云从翼宿升起。春分时正阳,云从张宿升起,像积白鹄。清明白阳,云从奎宿升起。谷雨时大阳,云从张宿升起,像车盖。立夏时常阳,云从觜宿升起,红如珠。小满时上阳,云从七星升起。芒种时长阳,云从维宿升起。夏至时少阴,云像水波。小暑时,云呈现五色。大暑时阴,云从南赤北苍升起。立秋时浊阴,云像赤色的丝绸。处暑时赤云升起。白露时黄阴云升起。秋分时白阴云升起。寒露时正阴,云像冠缨。霜降时大阴,云从上像羊,从下像磻石。立冬时阴,云升起时是黑色的。大雪时阴,雪升起时分开。冬至时谨慎等待,看到云的来去,跟随它的方向,这一年将会丰收,民众和谐。
《京房易飞候》说:凡是等待雨的时候,如果有黑云像群羊,飞奔像飞鸟,五天后一定会下雨。
又曰:观察四方,常常有五色的大云,下面隐藏着贤人。青云润泽遮蔽太阳,在西北方,是选拔贤良的象征。黄云像覆盖的车,是大丰收的象征。
又曰:等待雨的时候,以晦朔弦望,如果有苍黑云、细云像杼轴,遮蔽日月,五天后一定会下雨。
《尚书中候》说:尧将玉璧沉入黄河,白云升起,回风摇落。
又曰:周成王举行尧舜的礼仪,将玉璧沉入黄河,白云升起,青云浮至,于是有苍龙背负图卷来到河边。
《尚书大传》说:舜作为宾客,禹作为主人,百工和谐地唱《卿云》,当时八风畅通,卿云茂盛。
又曰:五岳都能触石出云,肤寸而合,不到一个早晨就下雨。
又曰:舜时卿云出现,当时百工和谐地唱歌,舜唱道:‘卿云烂兮纠漫漫。’有人认为这是从山岳升起,回旋而难以形容。
《礼统》说:云,是运气布施恩惠,广泛普及。
《礼斗威仪》说:君主乘水而王,如果政治和平,就会出现景云。
又曰:景,是明亮的意思,指的是云气明亮。
又曰:周成王治理天下和平,观察黄河,青云浮在河上。
《春秋文耀钩》说:楚国有一片苍云像彩虹,围绕轸宿七次盘旋,中间有一个拿着斧头的人面向轸宿蹲着,于是楚国的唐史画出了灰烬,云气消失了。所以说是:‘唐史之策,上灭苍云。’(宋均注解:轸,楚的分野。云,水气;灰,火气。画遗灰,所以云气消失。)
《春秋元命苞》说:阴阳聚集形成云。
《春秋说题辞》说:云的意思是运,触石而起称为云,含有阳气而兴起以运化。
《春秋合诚图》说:帝尧的母亲叫庆都,生来就神异,常常有黄云覆盖在她的头上。
《春秋孔演图》说:舜即将兴起,黄云升上堂。
又曰:汤即将兴起,白云进入房宿。(白云是金精,进入汤的宫室。)
《孝经援神契》说:君主的德行达到山陵,就会出现景云。
又曰:天子孝顺,就会出现景云。
《史记》说:像烟非烟,像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回旋,这就是卿云。卿云,是喜气。
又曰:高祖经过沛县,击筑自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又曰:范增说:‘高祖的祖先上有云呈现龙虎之形,这是天子的气运。’
又曰: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作战,常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停留在黄帝上方,有花蕾的形状,因此制作了华盖。
《汉书·郊祀志》说:武帝封泰山,夜晚有光,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
又曰:封泰山之后,云气形成了宫阙。
《汉书》说:相如创作《大人赋》,武帝阅读后,觉得有超越云霄的感觉。
又曰:武帝迎接汾阴鼎到甘泉宫,黄云覆盖在上面。
又曰:宣帝在甘泉祭祀,过了一会儿,紫云从西北方来,散布在宫殿前。
范晔《后汉书》记载:樊英隐居在壶山的南面,曾经有暴风从西方刮起,樊英对学者们说:‘成都城里的火势非常旺盛。’于是他含水向西漱口。当时有客人从蜀郡来,说当天确实发生了大火,有黑云突然从东方升起,不久下起大雨,火势被扑灭了。
《魏志》记载:魏文帝曹丕出生在沛国谯县,当时天上出现青色的云气,形状像圆形的盖子,整天都不散去,望气的人认为这是高贵之人的征兆,不是一般臣子的云气。
《蜀志》记载:齐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桑树下玩耍,天上有云覆盖下来,像车盖一样。
《晋书》记载:乐广有很好的风度,卫瓘说:‘这个人如果拨开云雾看到青天。’
又记载:阮咸性格旷达不拘束,颜延年在《五君咏》中说:‘仲容是青云之器。’
又记载:咸和元年,天空中有云斗,声音像暴风雨。
《宋书》记载:大明八年,宣太后的陵墓前后多次出现光芒和五彩云,香气四溢,又有五彩云在松树上,像车盖。
又记载:孝康建元二年二月乙未日,有云彩像锦文,光色润泽。
又记载:世祖在江州起义,建立军营,有紫云两段落在身上。
《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在瑶池上宴请西王母,王母作歌说:‘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路遥远,山川之间。’
《东方朔传》记载:占卜时,长吏在东边耕地,应该看天上有黄云覆盖车辆,那么五谷将大丰收。青云预示着战争,白云预示着盗贼,乌云预示着多水,赤云预示着多火。
《长沙耆旧传》记载:祝良担任洛阳令时,当时大旱,他引咎自责,紫云接连升起。
《汉武帝内传》记载:武帝登上寻真之台,斋戒到七月七日夜,忽然看见天西南方像白云升起,直奔宫殿而来,不久,听到云中有箫鼓之声,又过了半食顷,西王母到了,乘坐紫云之车。临行时,云气浓密,全部变成了香气。
《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前往梁父祠祭祀地主,那天山上白云缭绕,又有呼喊万岁的声音,封禅仪式上气氛庄重,白云像盖子一样。
东方朔《十洲记》记载:天汉三年,月氏国献上神香。使者说:‘我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停,青云干吕,连月不散。意思是中国将有信道之人,所以我们搜寻奇珍异宝来贡献神香。’
《西京杂记》记载:瑞云称为庆云,云彩五色称为庆云。云外赤色内青称为矞云(云彩二色称为矞,也是瑞云。矞,与律相反。)雨云称为油云(《孟子》说:油然作云,霈然下雨。)雪云称为同云(《诗经》说:上天同云,雨雪纷纷。同云指云阴布满天空,颜色统一。)云师称为屏翳(《吕氏春秋》说:屏翳是雨师。)云将也是云师。(司马彪注《庄子》说:云将,云的主帅。)
刘澄之《扬州记》记载:娄县有马鞍山,天将要下雨时,就会有云起,映照在这座山上。山上的云会回应,于是下起大雨。
《抱朴子·玉策记》记载:千岁的乌龟,五色俱全。它在莲叶上漂浮,有时在草丛下,上面经常有白云。
《风土记》记载:乌程县的山下,望气时云彩有黄气、紫云,大吴因此改葬于此。
王子年《拾遗记》记载:昆仑山有九层,从上面下来一层就有五色云气,从下面望上去,都有城阙的景象。
又记载:昆仑山,西方称为须弥山,九层。其第七层有景云升起,用来映照朝日。
又记载:烂石颜色像肺一样红,烧起来有香气,香气可以闻到数百里,烟气升天就变成了香云,香云遍布,就变成了香雨。
《搜神记》记载:蓟子训到洛阳,看到数十处公卿,离开后都升起白云。
王韶之《始兴记》记载:尧山长岭,看起来像云。
张野《庐山记》记载:有白云覆盖在冠带峰岩上,被称为上带。
《洞冥记》记载:吉云之国,人们常用云彩来占卜吉凶,有吉事发生时,室内充满五色云彩,照得人眼花缭乱,附着在草木上,都变成了五色露水。
《庄子》记载:广成子对黄帝说:‘你治理天下,云气不需要聚集就下雨,草木不需要变黄就凋落,你哪里配谈论至道?’
又记载:华封人对尧说:‘圣人像鸟一样居住,像鸟一样饮水,像鸟一样行走,没有固定的规则。天下有道,万物都昌盛。千岁厌世,离开人世,乘着白云,到达仙境。’
《抱朴子》记载:俗语有见游云向西驰,而说月亮向东行。
《孟子》记载: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又记载:汤征讨一次,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跟随他,人们像大旱盼云霓一样盼着他。
《淮南子》记载:周云之巃(力孔反),嵸(七孔反),尞(力交反),摷(士交反),彭(步光反),薄而为雨。(周云,密集也。尞摷彭薄,积聚之状。)
又记载:伯益挖井,龙登玄云。(龙在黄泉下,恐怕伤害到人,所以变成云。)
又记载:山云蒸腾,柱础湿润。
又记载:八极之云,是下雨的云。
《吕氏春秋》记载:山上的云像草丛,水上的云像鱼鳞,旱天的云像烟火,雨天的云像水气,无不按照它们所生之物的形态来显示给人。
又记载:在极度混乱的时代,君王和臣子互相侵害,云的形状就像犬马。像白鹤驾车一样。
《遁甲开山图》记载:辽东有襄平山,多产鬼目之菜,生长时有神灵,虎、龙、蛇、大鱼守护它,云气覆盖它,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荣氏注说:鬼目菜,形状像鱼,守护它的草,常常有气,像龙虎蛇鱼的样子。)
《河图帝通纪》记载:云,是天地之本。
《河图始开》记载:黄泉的尘埃上升变成黄云;青泉的尘埃上升变成青云;赤泉的尘埃上升变成赤云;白泉的尘埃上升变成白云;黑泉的尘埃上升变成玄云。
《河图括地象》记载:昆仑山出五色云气。
兵书记载:有云彩像丹蛇,跟随在车后,大战杀将。
又记载:韩国的云像布,赵国的云像牛,楚国的云像太阳,宋国的云像车,鲁国的云像马,卫国的云像狗,周国的云像车轮,秦国的云像美人,魏国的云像老鼠,齐国的云像红衣,越国的云像龙头,蜀国的云像囤。(言当处云似之。)
又记载:云彩像雄雉,或者像雄鸡,临近城池,那座城池必定会投降。
《魏武兵书节要》记载:孙子说观察云气,不是云,不是烟,不是雾,形状像禽兽,客方吉利,主方忌讳。
车频《秦书》记载:符坚时有五色黄云,当时认为这是祥瑞,赐给百姓五天的酒。
黄子发《相雨书》记载:四方有濯鱼云疾者,立刻下雨;濯雨云迟者,雨少难以到达江汉。云疾者,当天就会下雨。
《洛书》说:苍帝兴起时,有青云扶持太阳;赤帝兴起时,有赤云扶持太阳;黄帝兴起时,有黄云扶持太阳;白帝兴起时,有白云扶持太阳。
《军国占候》说:如果王子说:‘有像一块布一样的黑云,那么这个国家的军队就要起事了。’
《天文要集》说:河上有黑云,形状像船,如果像一块布横跨在河上,不出十天就会下大雨。
又曰:北斗星不希望被云遮住,如果有黑云遮住,就会下大雨。
《地图》说:望见石头上冒出的气体像浮云,那是珠玉的精华。
京房《风角要诀》说:预测雨的方法:有像一块布一样的黑云,正午时就会下大雨,两块布就会下两天的雨,三块布就会下三天的雨。
《黄帝岐伯经》说:岐伯乘坐红云的车,驾着十二只白鹿在蓬莱岛上游玩。
徐幹《中论》说:文王在渭阳遇到姜公,明亮得就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
孙氏《瑞应图》说:景云是太平的征兆。一说不是云也不是烟,五色氤氲,叫做庆云。
《瑞应图》说:矞云是吉祥的云。形状外红内黄。
《归藏》说:有白云从苍梧进入大梁。
《论衡》说:龙没有云雨,就不能升天。
吴范《占候风气秘诀》说:有青云,就像野鸡和兔子临城,军队散乱逃跑。
《山海经》说:符阳山,是怪云升起的地方。
陆贾《新语》说:邪恶的臣子蒙蔽贤人,就像浮云遮住日月。
宋玉《高唐赋·叙》说:楚襄王和宋玉在云梦台上游玩,望见高唐观。上面有云气,一会儿之间,变化无穷,王问:‘这是什么云气?’宋玉说:‘这是朝云。以前先王曾经游过高唐,疲倦而白天睡觉,梦见一个妇人,说:“我是巫山之女,是高唐的客人,听说您游高唐,愿意为您铺床叠被。”王因此宠幸了她,离开时她告别说:“我在巫山之阳,高丘之上,早上变成行云,晚上变成行雨,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早上看去,果真如此。所以为他建了庙,叫做朝云。”
孙卿《云赋》说:圆的像圆规画出的,方的像矩尺画出的。
又曰:依托大地而游历天空,反转风而降雨。
《楚词》说:青云做衣,白霓做裳。
又曰:戴青云之高峰。
汉武帝《秋风辞》说:秋风起来时,白云飞扬。
司马相如《封禅颂》说:自从上天覆盖,云气浓厚。云行貌。
魏文帝诗说:西北有浮云,高高像车盖。
应玚诗说:清晨的云彩覆盖四海,傍晚回到故山。
张孟阳诗说:流水留恋旧的水边,行云思念故山。
傅玄诗说:浮云合在一起带有愁气,悲风吹动自己叹息。
又《玄歌》诗说:青云徘徊使我忧愁。
又曰:云是车,风是马,玉是山,兰在野。云没有期限,风有停止的时候,思绪多端,谁能理清?
陆机《云赋》说:远望九畿,明亮而宽广。遮蔽阳光于旸谷,暗淡天文于帝居。齐濛荒于无极,等浑沌于太初。
又《浮云赋》说:像高台高观,重楼叠阁;或者像钟首的郁律,突然像塞门的寥廓。或者像灵园的树木,聚集着宝光,闪耀着光辉。金柯分开,玉叶散落,龙腾跃,蛟龙起舞,熊猛虎斗,鸾鸟飞翔,凤凰翱翔,鸿雁惊飞,鹤鸟奋发。
成公绥《云赋》说:展开时覆盖四海,卷起时消散在无形。狎猎鳞次,参差交错。形状高大而不稳定,令人畏惧,想要坠落。龙伸展开来,蛇弯曲,蜿蜒曲折。连绵不断,凤凰飞翔,虎转相随。或者绣着花纹,像锦衣一样微妙,绵延在空中,轻盈飘逸。
陶潜《归去来》说:云没有心思地从山谷中升起,鸟飞累了就知道要回巢。
《关令尹喜内传》说:当喜在胎中时,他的母亲梦见红云绕身,有一个长人对她说:‘你吞下去。’醒来后,嘴里充满了味道,房子里出现了双光,像太阳,飞流满堂。过了很久不知道在哪里。
《抱朴子》说:飞腾到九霄之上。
《淮南子》说:阴阳为马,乘凌霄,与造化一同。
《广雅》说:赤霄,常霄,气与造化一同。(许慎注:霄是雾。)
《杂字诂训》说:霄,摩天赤气。
《楚辞》说:如果王乔乘云,载着赤云升上青霄。
扬雄《甘泉赋》说:飞腾到青霄之上,超越了浮动的影子。
孙楚《鹤赋》说:假如这只鹤生自昆仑,长在丹穴,在玄圃、缥霄之间遨游。
左思《蜀都赋》说:直冲青霄而秀出,舒展丹气成为彩霞。
郭璞《游仙诗》说:寻找仙人超过了一万天,现在终于见到子乔。振翅带着翠霞,脱去粗布,披上红霄。
○汉
《诗》说:那明亮的银河,在天空中环绕。(倬,明亮。)
又曰:那明亮的银河,在天空中闪耀。(倬,明亮。)
《传》说:昭公四年,星孛进入银河,是水灾的征兆。(贾逵解释:天汉,水也。或说天河。)
《尔雅》说:析木叫做津,箕星和北斗之间,是天汉的津梁。(郭璞注:津,天汉的津梁。箕,龙尾,北斗,天汉的桥梁。)
《大戴礼》说:夏小正,秋七月,银河横跨。(汉,天河。横跨,直南北。)
《孝经援神契》说:河是水的伯父,上应天汉。
《史记·天官书》说:天汉,金的散气,其本质是水。天汉,星星多则水多,少则旱。(孟康说:天汉,银河。水生于金。)
《汉书》说:项羽封高帝为汉王。帝不高兴。萧何策划说:“俗话说天汉。这个名字非常美好,希望大王称汉王,安抚那里的百姓,重新平定三秦,天下就可以图谋了。”
《搜神记》说:谢端少年丧父母,被邻居抚养,十七岁还未婚。后来感动了天汉中的白水素女,暗中为他做饭,准备饮食。端后来觉得奇怪,暗中等待,见到了她。她说:“天哀怜你孤独贫穷而恭顺,让我为你看守房屋,现在既然见到了,就应该离开。”留她,她不肯。
《博物志》说:古时候说天河与海相通。近代有住在海边的人,每年八月有人乘查来,很大,往返不失期。这个人带了很多粮食,乘查离去,不知不觉昼夜,突然来到一个地方,有城郭房屋。望见屋中有很多织女。看到一个男子在河边饮水。牵牛人惊讶地问这个人怎么来到这里,这个人就问这是哪里,回答说:“你可以去蜀地访问严君平,就会知道。”这个人回来问严君平,君平说:“这是织女支机石,某年某月有客星侵犯斗牛,就是你来到天河的时候。”
《抱朴子》说:天河从北极分为两头,经过南极,其中一条经过南井中,一条经过东井中。河是天的水,随着天而转入地下。
张衡《灵宪》说:水精成为天汉。
《河图括地象》说:河精,上升成为天汉。
《三辅黄图》说:秦始皇定都咸阳,宫门宽敞,四通八达,以此作为紫宫的典范;渭水穿过都城,以此象征天河;横跨渭水的桥梁南端,以此模仿牵牛星的位置。
《物理论》说:星星是元气的精华,水的精华。气上升,精华上升,曲折随流,被称为天河,又称云汉,众多星星由此而出。
《集林》说:从前有一个人寻找河流的源头,看到一位妇女在洗衣,便去询问,妇女说:‘这是天河。’于是给了他一块石头就回去了。询问严君平,说这是织女织布的支机石。
古诗说:银河清澈又浅,相隔的距离有多少。只隔一条细水,默默无言。
傅玄的《拟天问》说:七月七日,牵牛星和织女星在银河相会。
唐宋之问的《明河篇》说:明亮的银河可以望见却不能亲近,希望能乘坐木筏去一探究竟,再带着织女支机石,回访成都的占卜人。
《释名》说:霞,是白云映照日光而变成红色,是假日阳光的红色。
《汉武内传》说:上元夫人对西王母说‘阿琼’,她有六甲之术,使用它可以在景云宫中游历,登上流霞堂。
《十洲记》说:昆仑山上有琼华宫,紫翠的丹房,景云照亮了太阳,朱红色的霞光有九种光芒。
王子年的《拾遗》说:燕昭王二年,海人乘坐霞舟,献上龙油。
又记载:昆仑山第八层有五彩的霞。
《抱朴子》说:在丹霞中呼吸六气。
《楚辞》说:漱吸正阳之气,包含朝霞。
《河图》说:昆仑山有五种颜色的水,赤水的气上升变成霞光,非常耀眼。
《论衡》说:河东蒲坂的项曼都喜好道术和仙学,离开三年后回来。家人问他情况,他都说:‘想要饮食,仙人就给我喝流霞,每喝一杯,几天都不会饿。’
扬雄的《甘泉赋》说:吸饮青云之流霞,饮用若木之露珠。
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说:霞光斑斓,云雾缭绕,时而像阴天,时而像晴天。
魏文帝的辞说:丹霞遮蔽了太阳,彩虹垂挂在天空。
曹子建的《洛神赋》说:远远望去,明亮如同太阳升起时的朝霞。
阮籍的《清思赋》说:厌倦了白玉做的脸,用丹霞作为衣裳。
左思的《蜀都赋》说:舒展丹气成为霞。
陆机的《列仙赋》说:在朝霞中建立红门。
陆机的《云赋》说:外面聚集着紫霞。
郭璞的《江赋》说:抚弄波涛,如同水鸟跳跃,吸入翠绿的霞光,姿态优美。
孙绰的《天台山赋》说:赤城山上的霞光升起,如同建立标杆。
张孟阳的诗说:朝霞迎接白日,丹气降临在阳光照耀的山谷。
郭璞的《游仙诗》说:朝霞升起在东山,朝日多么明亮。
嵇含的《悦晴诗》说:朝霞烤炙着琼林,晚霞映照着灵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天部-卷八-注解
云: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天意、祥瑞、变幻无常等。在《说文》中,云被解释为大泽之润气,山川气,从雨,云象回转形也,云覆日也。云在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宗教中都有重要地位。
霠:霠,音yùn,指云气浓厚,有如雾状,常见于《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中。
淹:淹,音yān,指云层厚密,长时间阴沉,常见于《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中。
凄:凄,指雨云兴起,形容天气阴冷,常见于《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中。
龙: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威、力量和变化,与云并提,常用来比喻圣人的出现。
虎:虎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勇猛和力量,与龙并提,常用来象征圣人的德行。
需:需,是《易经》中的卦名,象征着等待和需要,云上于天,需,意味着云的上升需要等待适当的时机。
坎:坎,是《易经》中的卦名,象征着险难和困难,与云并提,可能是指云的形态变化或象征困难。
密:密,指云静止不动,不下雨,比喻君王的恩泽不施于民。
薈蔚:薈蔚,形容云气升腾的样子,常见于《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中。
曹南山:曹南山,指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跻:跻,指上升,升云即上升至云层。
英英:英英,形容白云轻盈的样子。
菅茅:菅茅,指一种植物,这里用来比喻云覆盖的范围。
保章氏:保章氏,古代官职,负责观察天象和云气以预测吉凶。
青: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虫灾相关。
白: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丧事相关。
赤: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兵荒相关。
黑: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水灾相关。
黄: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丰收相关。
分、至、启、闭:分至启闭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的术语,分别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春夏秋冬的交替。
妖祥:妖祥,指不祥之兆,常用来预测吉凶。
鲁哀公六年:鲁哀公六年,指春秋时期鲁国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
禜:禜,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以禳除灾祸。
令尹、司马:令尹和司马是古代官职,分别负责国家的军事和政治。
黄帝氏:黄帝氏,指传说中的黄帝,中国古代的始祖之一。
公羊传:《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是古代儒家经典。
语:语,指《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易通卦验:《易通卦验》是古代易学著作。
京房易飞候:京房易飞候是古代易学著作。
尚书中候:《尚书中候》是古代儒家经典。
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是古代儒家经典。
卿云:卿云,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云气,常用来象征国家的昌盛。
礼统:礼统,指古代礼制。
礼斗威仪:礼斗威仪,古代关于礼仪的书籍。
景云:一种祥云,象征太平盛世。
春秋文耀钩:《春秋文耀钩》是古代儒家经典。
春秋元命苞:《春秋元命苞》是古代儒家经典。
春秋说题辞:《春秋说题辞》是古代儒家经典。
春秋合诚图:《春秋合诚图》是古代儒家经典。
帝尧:帝尧,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周成王:周成王,周朝的君主。
汤:汤,商朝的君主。
黄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代表中央,象征着秋季和土属性。
蚩尤:蚩尤,古代神话中的战神。
武帝:武帝,指汉武帝,西汉的皇帝。
相如: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范增:范增,西汉初年的政治家。
华盖:华盖,古代皇帝出行时所用的伞盖,这里比喻皇帝的威仪。
汾阴鼎:汾阴鼎,古代传说的宝鼎。
甘泉宫:甘泉宫,古代宫殿名。
樊英:樊英是东汉末年的方士,以擅长占卜和预测著称。
壶山:壶山,古代传说中的名山,常与隐士和神仙传说相关。
成都市火:成都市火,指成都城内发生的大火。
蜀郡:蜀郡,古地名,今四川省一带。
暴风:暴风,指突然且强烈的狂风。
西方:古代方位之一,代表日落的方向。
云气:云气,指云层的形状、颜色和动态。
青色:青色,一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
圆盖:圆盖,指圆形的云朵,常与祥瑞的预兆相关。
至贵人之证:至贵人之证,指某些自然现象被古人认为是贵族或皇室成员即将出现的征兆。
非人臣之气:非人臣之气,指某些自然现象不被认为是普通臣民能够出现的。
齐备:齐备,古代人物名。
桑树下:桑树下,指在桑树下面。
乐广:乐广,晋代人物,以风姿著称。
卫瓘:卫瓘,晋代人物,曾任官职。
阮咸:阮咸,晋代人物,以性格旷达不拘著称。
颜延年:颜延年,晋代文学家。
青云器:青云器,指有出息、有前途的人。
咸和元年:咸和元年,晋朝皇帝司马昱的年号。
云斗:云斗,指云层相互搏斗,常与天气变化相关。
宣太后陵:宣太后陵,指宣太后的陵墓。
世祖:世祖,指南北朝时期南齐的皇帝萧道成。
江州:江州,古地名,今江西省一带。
瑶池: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池。
西王母:西王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寻真之台:寻真之台,指寻找真道的地方。
箫鼓之声:箫鼓之声,指箫和鼓的声音,常与祭祀和庆典相关。
梁父祠:梁父祠,古代祭祀梁父的地方。
封禅: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月氏:月氏,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
神香:神香,指具有神秘功效的香料。
东风入律:东风入律,指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青云干吕:青云干吕,指天空中的青云覆盖了山岳。
油云:油云,指密集的云层,预示着即将下雨。
同云:同云,指天空中的云层颜色一致,预示着雪或雨。
云师:云师,指掌管云彩的神。
屏翳:屏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雨师。
云将:云将,指云彩的主帅。
娄县:娄县,古地名,今江苏省一带。
马鞍山:马鞍山,古地名,今江苏省一带。
藂蓍:藂蓍,一种植物,古代常用于占卜。
千岁之龟:千岁之龟,指寿命极长的乌龟。
莲叶:莲叶,莲花的叶子。
藂蓍之下:藂蓍之下,指在藂蓍植物下面。
乌程县:乌程县,古地名,今浙江省一带。
山卞:山卞,古地名,今浙江省一带。
大吴:大吴,古地名,今浙江省一带。
昆仑山:昆仑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
须弥山:须弥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
烂石:烂石,指一种石头。
公卿:公卿,古代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洛:洛,指洛阳,古代都城。
尧山长岭:尧山长岭,古地名,今山西省一带。
庐山:庐山,古地名,今江西省一带。
冠带峰岩:冠带峰岩,指山峰和岩石。
吉云之国:吉云之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家。
广成子:广成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
鹑居而鷇饮:鹑居而鷇饮,指像鸟一样居住,像鸟一样喝水,比喻逍遥自在。
帝乡:帝乡,指仙境或理想之地。
游云:游云,指飘动的云彩。
月之东行:月之东行,指月亮向东移动,实际上是指月亮的升起。
油然作云:油然作云,指云彩自然形成。
汤一征:汤一征,指商汤发动的一次征伐。
云霓:云霓,指云彩和彩虹,常用来比喻期盼或等待。
周云之巃:周云之巃,指周朝时期的云彩。
伯益:伯益,古代人物名。
龙登玄云:龙登玄云,指龙升入神秘的云层。
山云草莽:山云草莽,指山上的云彩和草木。
水云鱼鳞:水云鱼鳞,指水上的云彩像鱼鳞一样。
旱云烟火:旱云烟火,指干旱时的云彩像烟火一样。
雨云水气:雨云水气,指下雨时的云彩和水汽。
至乱之化:至乱之化,指极端混乱的时代。
鬼目之菜:鬼目之菜,指一种神秘的植物。
黄泉之埃:黄泉之埃,指地下的尘埃。
青泉之埃:青泉之埃,指清澈泉水的尘埃。
赤泉之埃:赤泉之埃,指红色泉水的尘埃。
白泉之埃:白泉之埃,指白色泉水的尘埃。
玄泉之埃:玄泉之埃,指黑色泉水的尘埃。
昆仑山出五色云气:昆仑山出五色云气,指昆仑山上出现五彩的云气。
丹蛇:丹蛇,指红色的蛇,常与吉祥或神圣相关。
韩云如布:韩云如布,指韩国上空的云彩像布一样。
赵云如牛:赵云如牛,指赵国上空的云彩像牛一样。
楚云如日:楚云如日,指楚国上空的云彩像太阳一样。
宋云如车:宋云如车,指宋国上空的云彩像车一样。
鲁云如马:鲁云如马,指鲁国上空的云彩像马一样。
卫云如犬:卫云如犬,指卫国上空的云彩像狗一样。
周云如轮:周云如轮,指周国上空的云彩像车轮一样。
秦云如美人:秦云如美人,指秦国上空的云彩像美人一样。
魏云如鼠:魏云如鼠,指魏国上空的云彩像老鼠一样。
齐云如绛衣:齐云如绛衣,指齐国上空的云彩像红色的衣服一样。
越云如龙头:越云如龙头,指越国上空的云彩像龙的头一样。
蜀云如囷:蜀云如囷,指蜀国上空的云彩像囤积粮食的仓库一样。
雄雉:雄雉,指雄性的野鸡。
司云气:司云气,指掌管云彩的变化。
符坚:符坚,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濯鱼云疾:濯鱼云疾,指一种特殊的云彩,预示着即将下雨。
濯雨云迟:濯雨云迟,指一种特殊的云彩,预示着雨会迟到或雨量少。
苍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代表东方,象征着春季和木属性。
青云:青色的云,常用来象征吉祥和尊贵。
赤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代表南方,象征着夏季和火属性。
赤云:红色的云,常用来象征喜庆和权力。
黄云:黄色的云,常用来象征中正和和平。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代表西方,象征着冬季和金属性。
白云:白色的云,常用来象征纯洁和宁静。
王子:古代对王族成员的称呼。
黑云:黑色的云,常用来象征不祥之兆。
河:指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也常用来象征国家或权力。
北斗:北斗七星,古代用来导航和占卜的星宿。
地图:古代的地图,也指地理知识。
京房: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风角要诀:一种古代的风水占卜方法。
黄帝岐伯经:古代医学著作,岐伯是黄帝的臣子,相传为中医的奠基人。
徐幹:东汉时期的思想家。
中论:徐幹的著作,讨论政治、哲学等问题。
孙氏:古代姓氏,此处指孙氏家族。
瑞应图:古代占卜书中的一种,记载各种吉兆。
矞云:一种瑞云,外红内黄,象征吉祥。
归藏:古代占卜书。
论衡: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讨论哲学、科学等问题。
吴范: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
占候风气秘诀:一种古代的风水占卜方法。
山海经:古代地理志,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
陆贾: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新语:陆贾的著作,讨论政治、哲学等问题。
宋玉:战国时期的文学家。
高唐赋:宋玉的赋作,描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的故事。
孙卿: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云赋:陆机的作品,描述了云彩的美丽。
楚词:楚辞,古代楚地的诗歌。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
秋风辞:汉武帝的辞作,描写秋天的景色。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封禅颂:司马相如的辞作,歌颂汉武帝的功绩。
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
应玚:三国时期的文学家。
张孟阳:三国时期的文学家。
傅玄:三国时期的文学家。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
成公绥:西晋时期的文学家。
陶潜: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号陶渊明。
归去来:陶潜的诗作,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
霄:高空,云霄。
关令尹喜内传:古代书籍,记载了关令尹喜的故事。
抱朴子: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讨论道教、医学等问题。
淮南子: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著作,讨论哲学、科学等问题。
广雅:东汉时期刘熙的著作,是一部综合性词典。
杂字诂训:古代字书。
楚辞:楚辞,古代楚地的诗歌。
扬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甘泉赋:扬雄的作品,描述了甘泉宫的壮丽景色。
孙楚:西晋时期的文学家。
鹤赋:孙楚的赋作,描写鹤的形象。
左思:西晋时期的文学家。
蜀都赋:左思的作品,描述了蜀地的风光。
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游仙诗:郭璞的诗作,描写神仙境界。
诗:《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传:《左传》,古代史书。
尔雅:古代辞书。
大戴礼:古代礼书。
孝经援神契:古代书籍,讨论孝道。
史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时期班固的著作,是《史记》之后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搜神记:东晋时期干宝的著作,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
博物志:东晋时期张华的著作,是一部综合性词典。
张衡: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发明家。
灵宪:张衡的著作,讨论天文、地理等问题。
河图括地象:古代地理志。
始皇:指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咸阳:秦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端门:古代宫殿的正门,这里指咸阳宫的正门。
紫宫:古代对皇宫的别称,这里指咸阳宫。
渭水:流经陕西省的一条河流,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水道。
贯都:贯穿都城,指渭水穿过咸阳城。
象天河:用渭水象征天河,表示其重要性。
横桥:横跨渭水的桥梁。
牵牛:星座名,位于银河西岸,与织女星相对,常用来指代牛郎。
元气:古代哲学概念,指构成宇宙的根本物质。
英:精华,指星体的精华。
精华上浮:指星体的精华上升到高空。
天河:银河的别称,指横跨天空的星河。
云汉:天河的别称,同天河。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
妇人浣纱:指洗衣的妇女,这里用来比喻河源。
严君平:古代著名的占卜家,这里指他对于河源的解释。
织女支机石:传说中的织女织布时用的石头,这里指河源处的石头。
河汉:天河的别称,同天河。
相去讵几许:相隔多远,讵是询问相隔的距离。
盈盈一水间:形容河流的水面。
脉脉不得语:形容相思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牵牛织女: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分别居住在银河两岸,每年七月七日相会。
明河:银河的别称,同天河。
槎:一种小船,这里指乘坐小船。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帮助或指导。
霞:天空中的彩云,由太阳光照射在云层上形成。
白云映日光:白云反射太阳光。
阿琼:西王母的别称。
六甲之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
游景云之宫:在景云中游历宫殿。
登流霞之堂:登上流霞之堂,指到达仙境。
琼华之室:仙境中的宫殿。
紫翠丹房:用紫色、翠绿色和红色装饰的房屋。
景云烛日:景云照亮了太阳。
朱霞九光:红色的霞光九道光芒。
霞舟:用霞彩制成的船。
龙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昆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六气:指风、火、雷、水、土、谷六种自然元素。
丹霞:红色的霞光。
潄正阳而含朝霞:漱口时含着朝霞,形容清新的气息。
五色水:五种颜色的水,指昆仑山上的神水。
流霞:流动的霞光,这里指仙药。
鲁灵光殿赋:王延寿的作品,描述了鲁灵光殿的宏伟。
丹霞蔽日:红色的霞光遮蔽了太阳。
彩虹垂天:彩虹悬挂在天空。
洛神赋:曹子建的作品,描述了洛神的美丽。
清思赋:阮籍的作品,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列仙赋:陆机的作品,描绘了仙人生活的场景。
江赋:郭璞的作品,描绘了江水的壮丽。
天台山赋:孙绰的作品,描述了天台山的景色。
朝霞迎白日:朝霞迎接太阳升起。
朝日何晃朗:太阳升起的景象非常明亮。
朝霞炙琼林:朝霞照耀着琼林。
夕影映灵芝:夕阳的影子映照在灵芝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天部-卷八-评注
《三辅黄图》中描述始皇都咸阳的建筑布局,通过端门四达、紫宫的象征以及渭水贯都、天河的象征,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宇宙秩序的宇宙观和天命思想的体现。其中,‘端门四达’暗示着皇权的通达和统治的广泛,‘紫宫’则象征着天宫,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皇权的神圣化。‘渭水贯都’与‘天河’的类比,则是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模仿,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形象,不仅是对神话的引用,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星辰的崇拜和对时间的敬畏。
《物理论》中对‘星’的解释,将星与元气、水之精相结合,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气发而升,精华上浮’描述了星的形成过程,‘宛转随流’则是对星运动轨迹的描绘。‘天河’和‘云汉’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星河的浪漫想象和对宇宙秩序的感知。
《集林》中的故事,通过寻河源者与妇人的对话,将‘天河’与‘织女支机石’联系起来,增添了神话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解读。
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讵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通过对河汉的描绘,表达了人间相思之苦,‘河汉’作为天河的别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浪漫主义色彩。
傅玄《拟天问》中提到的‘七月七日,牵牛织女时会天河’,是对牛郎织女神话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节气的重视和对浪漫传说的热爱。
唐宋之问《明河篇》中的‘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通过对‘明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遥远理想的向往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释名》中对‘霞’的解释,从字源上揭示了‘霞’的成因,即‘白云映日光’而成,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汉武内传》中‘上元夫人’与‘西王母’的对话,以及《十洲记》中对昆仑山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神秘世界的想象。
《抱朴子》中的‘咀六气于丹霞’,将‘丹霞’与修炼、养生相结合,体现了古代中国道教思想中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楚辞》中‘潄正阳而含朝霞’的描写,以及《河图》中对昆仑山五色水的描述,都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论衡》中项曼都的故事,通过‘流霞’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仙道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扬雄《甘泉赋》中的‘吸青云之流霞兮,饮若木之露英’,以及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的‘霞驳云蔚’,都通过对‘霞’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
魏文帝辞、曹子建《洛神赋》、阮籍《清思赋》、左思《蜀都赋》、陆机《列仙赋》、《云赋》、郭璞《江赋》、孙绰《天台山赋》、张孟阳诗、郭璞《游仙诗》、嵇含《悦晴诗》等作品中的‘霞’的描写,都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学中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秘世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