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八-原文
○商洛襄邓淮蔡诸山
白於山
《水经》曰:白於山,今名女郎山,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牜乍牛它羊,鸟多白鸮。洛水出于其阳,东注于泾也。
又云:洛水源出县北白於山。
又曰:汉水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山坟,崔嵬状高,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
商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上洛有商山,班孟坚《西都赋》所谓商洛缘其隅,《高士传》谓地肺,即此也。
《晋书》曰:董景道少好学,千里追略,不与人交通。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商洛山,衣木皮叶,食树果,弹琴歌啸以自娱。至刘曜时,征拜太常,辞,以寿终。
玄扈山
《春秋合成图》曰:黄帝游玄扈、上洛,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之,有凤衔图以置帝前。
望楚山
《襄阳记》曰: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马鞍山,一名灾山。宋元嘉中,武陵王骏为刺史,屡登之,鄙旧名望郢山,因改为望楚山。后遂龙飞,是孝武望之处,时人号为凤岭,高处有三磴,即刘弘、山简九日宴赏之所也。
石梁山
《襄阳记》曰:襄州石梁山,山起白云则雨,黄云则风,黑云则蛮多病。
薤山
《襄阳记》曰:襄阳县薤山,山上有竹,三年生一笋,笋成竹死,代谢如春秋焉。
岘山
《十道志》曰:羊祜常与从事邹润甫共登岘山,垂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不可得知,念此使人悲伤。我百年后魂魄犹当此山也。”润甫对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辈乃当如公语耳。”后以州人思慕,遂立羊公庙并碑於此山。
白马塞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孟达为新城太守,登白马塞山而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丈夫也?”为上渚吟,方士今犹传此,声韵愤激,其哀思之音乎!游者云重山迭嶂,事亦信然也。
高车山
《高士传》曰: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汉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高车山也。
桐柏山
《河图括地象》曰:桐柏山为地穴,上为维星。
《荆州图经》曰:桐柏山,《禹贡》所谓导淮自桐柏者也。其山则云峰秀峙,林惟椅柏,潜润吐霤,伏流数里。
武当山
《山记》曰:武当山区域,周回四五百里,中央有一峰,名曰参岭,高二十余里,望之秀绝,出於云表,清朗之日,然后见峰。一月之间,不见四五,轻霄盖於上,白云带其前,旦必西行,夕而东返,常谓之朝山盖,以众山朝揖之主也。
又《南雍州记》曰: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承云尹喜所栖之地。
又《阴君内传》云:君字长生,入武当山昇仙是也。
又郭仲产《南雍州记》曰: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山高巄峻,若博山香炉苕亭峻极,干霄出雾。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若有于此山学者心有隆替,辄为百兽所逐。
《山海经》曰:祭水源伏流三百余里。汉武帝遣殿上将军戴生之此山采仙药,遂得道不返。
《甄异传》曰:历阳谢允,字道通,年十五,为苏峻贼军王免所掠,卖属东阳蒋凤家。尝行山中,见虎槛中狗,窃念狗饿,以饭饲之,入槛,方见虎攀木仰看。允谓虎曰:”此槛本为汝施,而我几死其中,汝不杀我,我放汝。”乃开槛出虎。贼平之后,允诣县别良善,乌程令张球不为申理,桎梏栲楚。允梦见人曰:”此中易入难出,汝有慈心,当拯救。”回见一少年,通身黄衣,遥在栅外,时进狱中,与允言语。狱吏知是异人,由此不敢枉允,蒙理还都,西上武当山。太尉庾公闻而愍之,给其粮资,随到襄阳。见道士说,吾师戴先生孟盛子,非世间人也。敕若有西上欲见我者,可将来,得无是君。允因随去,入武当山,斋戒三日,进见先生,乃是昔日所梦人也。问允复见黄童不?因赐以神药三丸,服之便不饥渴,无所思欲。先生亦无常处,时有神云紫气荫其上,或闻芳香之气,彻於山谷。
大狐山
《水经注》曰:大胡山,在泚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
张衡《西都赋》曰:所谓天封大胡者也。胡一作狐,《南阳图注》曰:”山有大石如狐。”
石鱼山
《水经注》曰:石鱼山,本名立石山。高八十丈,广十里。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有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苦菜山
《郡国志》曰:苦菜山,即黄城山也。自叶至泚阳,南北相毗连,亘百里。亦曰长城山,即长沮、桀溺耦耕处。下有东流水,即子路问津之所。《尸子》云,楚狂接舆耕於方城,即此山也。《春秋》曰:”方城以为城”是也。
大洪山
《水经注》曰:蔡阳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圆一百余里。峰曰悬钩,处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侠鄣层峻,岩高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锺乳穴。穴上赤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锺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穷其深。而穴内常有风势,火无能以经久故也。陨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宽广,可以浮舟筏矣。时人以陨水所导,故亦谓之陨山。
赤岸山
《南兖州记》曰:瓜步山东五里,江有赤岸山,南临江中。
罗君章云,赤岸若朝霞,即此是也。
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七百里,至此岸侧,其势始衰。
郭景纯《江赋》云:’鼓洪涛於赤岸。’
莫耶山
《寿春图经》曰:莫耶山,长老传云,古者於此山铸莫耶剑,因为山名。
《史记贾谊吊屈原篇》云:莫耶为钝兮,铅刀为銛。注云:莫耶,吴大夫姓也。
王僧虔《吴郡地理志》云:吴人造剑二,阳曰干将,阴曰莫耶。莫耶,其妻名也。
又《淮南记》云:濛水合流千金塘,源出县西莫耶山是也。
云母山
《寿春图经》曰: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州东南四十里。
按《神仙传》云:彭祖服食云母,时人共传采於此山。
今或有道者采取不已。
濠塘山
《寿春图经》曰:濠塘山,在县南六十里,有濠水出焉。
古老所传,缘山泉灌濠城塘,故以为名。
山穴多出锺乳,并有蝙蝠白艾色,於穴中倒悬,微带紫色。
居人或有九月以后二月已前采取,服之颇益寿。
九斗山
《寿春图经》曰:九斗山,一谓阴陵山。
《江表传》云:项羽败乌江,取此山过。
汉遣灌婴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曰九斗山。
今石犹存有磨刀砺镞之迹。
涂山
应劭《汉地理志》曰:禹娶涂山,涂山有禹墟。
《太康地记》曰:涂山,古当涂国,夏禹所娶也。
山西南又有禹村,盖禹会诸侯於涂山,在《禹贡》扬州之域。
今九江当涂县有禹娶之地,今邑界有当涂故城存焉,即汉为县,后废。
《郡国志》曰:平河县有当涂山,淮水出於荆山之左,当涂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而扬涛北注也。
《春秋左氏传》曰:哀公七年,诸大夫对孟孙曰:’禹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杜预注曰:’涂山在寿春东北。’非也。
余案《家语》曰:吴伐越,至会稽,获骨焉,其节专车。
吴子使使问孔子,孔子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之,其骨专车,此为大也。’
盖丘明亲承圣旨,录为实证矣。
又案刘向《说苑辨物》,王肃之叙孔子九世孙孔晁所出先人书《家语》,并出此事。
故涂山有会稽之名,考校群书及方土之目,疑非此矣。
盖周穆之所会矣。
八公山
《水经注》曰:寿春县八公山,山无树木,惟重阜耳。
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
刘安是汉高帝之孙,厉王长之长子也。
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
忽有八公,皆顺眉皓素,诣门希见。
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闻。’
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
八士并能炼金化丹,从有入无,乃与安登山埋金於地,白日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昇。
其所昇之处,践石皆陷入焉。
故山即以八公为目。
蔡山
《怀宁图经》曰:蔡山出大龟。
《尚书》云:九江纳锡大龟,即谓蔡山也。
玉镜山
《怀宁图经》曰:玉镜山在县北万岁乡界。
贞元二年,从睆山东面忽然爆裂,皎然如玉,行路远见如悬镜焉。
其年刺史吕谓闻奏,因山改万岁为玉镜乡,其山西隅连晥山东面。
睆山
《汉书·地理志》曰:睆山在灊山,天柱峰相连。
其山三峰鼎峙,叠障重峦,拒云概日,登涉无由。
《山经》云:睆山东面有激水,冬夏悬流,状如瀑布,下有九井,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
其井莫知深浅,若天时亢旱,则杀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
鸡笼山
《历阳图经》曰:鸡笼山在县西北。
《淮南子》云:’麻湖初陷之时,有一老母提鸡笼以登此山,因化为石。’
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为名也。
梁山
《历阳图经》曰:梁山在县南,俯临江水南之博望山。
《宋书》云:孝武帝大明七年登梁山,大阅水军于中江。
是日有雀二集于华盖,有司奏请改元为神雀元年,帝不许,因立双阙於梁山。
都梁山
《盱眙图经》曰:都梁山周回三十里,在县南。
按《广志》云,都梁山生淮兰草,一名梁香草,故以为名。
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
又阮昇之记云:都梁山通锺离郡,广袤甚远,出桔梗、芫花等药。
伏滔《北征记》云:有都梁香草,因以为名。
又曰:隋大业元年,炀帝立宫在都梁,东邻郁,西枕长淮,南望岩峰,北瞰城郭。
其中宫殿三重,长廊周回,院之西又有七眼泉,涌合为一流,於东泉上作流杯,又於宫西南淮侧造钓鱼台,临淮高峰,别造四望殿。
其侧又有曲河以安龙舟大舸,枕倚淮湄,萦带宫殿。
至十年,为孟让贼於此置营,遂废。
斗山
《盱眙图经》曰:斗山周回二十里,在县西南,与都梁山相连,枕淮水险峻,名曰斗山。
台子山
《盱眙图经》曰:台子山周回一十里,在县东一里。
案《宋书》云:’元嘉二十七年,宋将臧质引兵下造弩台,以射城中。’
因以为名。
按:台子山在楚州西南是。
长围山
《盱眙图经》曰:长围山周回四里,在县北七里,上置军营,将士一千人守之,至德二年,节度使高适置。
按《宋书》云:’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遣臧质拒魏太武帝,遂於梁山筑长围城,造浮桥绝水路。’
即此。
山又改为长围山,当在楚州西南一百八十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八-译文
商洛襄邓淮蔡诸山,白於山,《水经》记载:白於山现在被称为女郎山,山上有很多松柏,山下有很多栎树和檀树,这里的野兽有牜乍牛和它羊,鸟类有白鸮。洛水从山的南面流出,向东流入泾水。
又记载:洛水的源头出自县北的白於山。
还记载:汉水经过女郎山,山上有一个女郎的坟墓。从远处看,山坟高大壮观,但接近时,只有坟墓的形状。山上有一条直通山下的路,不长草木,人们称之为女郎道。山下有女郎庙和捣衣石,相传是张鲁的女儿。
商山,《荆州记》记载:上洛有商山,班固在《西都赋》中提到的商洛就在其边缘,《高士传》称这里是地肺,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晋书》记载:董景道年轻时好学,千里追寻知识,不与人交往。永平年间,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便隐居在商洛山,穿木皮叶做的衣服,吃树上的果实,弹琴唱歌自娱。到了刘曜时期,被征召担任太常,他辞谢了,最终以寿终。
玄扈山,《春秋合成图》记载:黄帝在玄扈山和上洛游玩,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等一百二十人一起,有凤凰口衔地图放在黄帝面前。
望楚山,《襄阳记》记载:望楚山有三个名字,一个叫马鞍山,一个叫灾山。宋元嘉年间,武陵王刘骏担任刺史,多次登临此山,鄙弃了旧的名字,改为望楚山。后来他登上帝位,这是孝武帝望的地方,当时人称其为凤岭,高处有三个台阶,是刘弘、山简九日宴赏的地方。
石梁山,《襄阳记》记载:襄州的石梁山,山上有云起就会下雨,黄云起就会刮风,黑云起则蛮人多病。
薤山,《襄阳记》记载:襄阳县的薤山,山上长有竹子,竹子三年长一次笋,笋长成后竹子就会死亡,就像春秋更替一样。
岘山,《十道志》记载:羊祜常与从事邹润甫一起登岘山,流着泪说:‘自从宇宙以来就有这座山,自古以来,许多贤达和胜士都曾登上此山远望,像我与你这样的人有很多,但都湮灭无闻,无法得知,想到这些让人悲伤。我百年之后,我的魂魄也应当留在这座山上。’润甫回答说:‘您的德行冠绝四海,继承前人的智慧,美好的名声和声望,应当与这座山一样流传。如果像湛那样的人,就只能像您说的那样了。’后来,州民思念他,就在这座山上建立了羊公庙和碑。
白马塞山,盛弘之的《荆州记》记载:孟达担任新城太守,登上白马塞山叹息说:‘刘封、申耽占据金城千里却不能守住,难道是男人吗?’他吟唱了上渚的诗歌,现在方士们还在传唱这首诗,声调激昂,充满了哀思。游客说重山连绵,情况确实如此。
高车山,《高士传》记载: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和祠堂,都是汉惠帝所立的。汉高后派张良到南山迎接四皓的地方,因此命名为高车山。
桐柏山,《河图括地象》记载:桐柏山是地穴,上面是维星。
《荆州图经》记载:桐柏山,《禹贡》所说的导淮自桐柏,这里的山峰秀丽,树林里只有栎树和柏树,地下水湿润,流淌数里。
武当山,《山记》记载:武当山方圆四五百里,中间有一座山峰,名叫参岭,高二十多里,看起来非常秀丽,高出云层,晴朗的时候才能看到这座山峰。一个月中,有四五天看不到,轻云笼罩在上面,白云环绕其前,早上必定向西移动,晚上又向东返回,常被称为朝山盖,因为它是众山朝拜的主山。
《南雍州记》记载:武当山有石门和石室,相传是尹喜居住的地方。
《阴君内传》记载:君字长生,入武当山成仙。
郭仲产在《南雍州记》中记载:武当山,东西三四百里,山势高峻,就像博山香炉苕亭一样峻峭,直插云霄,云雾缭绕。修道的人经常有几百人,络绎不绝,如果在这座山学习的人心有高低起伏,就会被百兽追赶。
《山海经》记载:祭水源潜流三百多里。汉武帝派殿上将军戴生到这座山采仙药,后来得道成仙不再返回。
《甄异传》记载:历阳谢允,字道通,十五岁时被苏峻的贼军王免所掠,卖给东阳蒋凤家。他曾在山中行走,看到虎笼中的狗,心想狗饿了,就拿饭喂它,进入笼子后,看到老虎正在攀爬树木向上看。谢允对老虎说:‘这个笼子本来是为你准备的,而我差点死在里面,你没有杀我,我放你出去。’于是打开笼子放出老虎。叛乱平定后,谢允到县里寻求良善,乌程令张球不为他申辩,反而用刑具拷打他。谢允梦见一个人说:‘这里容易进入却难以出来,你有一颗慈悲心,应当拯救。’醒来后看到一个身穿黄色衣服的少年,在栅栏外远远地向他走来,进入监狱后,与谢允交谈。狱吏知道这是一个异人,因此不敢冤枉谢允,他得到了公正的处理,回到了京都,向西上了武当山。太尉庾公听说后,同情他,给他提供了粮食和资金,跟随他到了襄阳。见到道士说,我的师傅戴先生孟盛子,不是世间的人。命令如果有往西去想见我的人,可以带他来,难道是你吗?谢允因此跟随他,进入武当山,斋戒了三天,进见先生,正是他梦中见到的人。问谢允是否又见到黄衣童子?于是赐给他三粒神药,服用后便不感到饥饿和口渴,没有任何欲望。先生也没有固定的居所,有时会有神云和紫气笼罩在上面,有时会闻到芬芳的气息,弥漫山谷。
大狐山,《水经注》记载:大胡山,在泚阳北面,向东三十多里,方圆五六十里。
张衡在《西都赋》中记载:这就是天封的大胡山。胡字也写作狐,《南阳图注》说:‘山上有大石头像狐狸。’
石鱼山,《水经注》记载:石鱼山原名立石山。高八十丈,宽十里。石头是黑色的,纹理像云母。挖开一层,就会出现鱼的形象,鳞片、鳍、头部和尾巴,就像雕刻的一样。长几寸,鱼的形象完备,烧了后像鱼油一样有腥味,因此得名。
苦菜山,《郡国志》记载:苦菜山就是黄城山。从叶县到泚阳,南北相连,长达百里。也称为长城山,是长沮、桀溺耕作的地方。山下有东流水,就是子路问津的地方。《尸子》说,楚狂接舆在方城耕作,就是这座山。《春秋》说:‘以方城为城’就是指的这里。
大洪山,《水经注》记载:蔡阳县东南的大洪山,位于隋郡西南,竟陵东北,山势盘旋,方圆一百多里。山峰叫悬钩,位于众多山丘之中,是各山中的秀美之山。山下有石门,险峻陡峭,岩石高达数百丈。进入石门,又能找到钟乳石洞穴。洞穴上方是红色的悬崖峭壁,非人迹所能到达。洞穴中有很多钟乳石,像凝固的油脂一样垂下,看起来像冰雪一样,细小的水流不断滴落。洞穴深不可测,行人无法走到尽头。而洞穴中常常有风,火无法长时间停留。陨水从山的北面流出,起初水流浅窄,越往远处越宽广,可以行船。人们因为陨水所导,所以也称它为陨山。
赤岸山
《南兖州记》说:瓜步山东边五里处,江边有座赤岸山,它位于江中南部。罗君章说,赤岸山如果像朝霞一样,那就是它了。海水潮水进入长江,冲击了六七百里,到这里岸边,势头才开始减弱。郭景纯在《江赋》中说:‘在赤岸山击打洪涛。’
莫耶山:《寿春图经》说:莫耶山,长老传说,古时候在这里铸莫耶剑,因此山得名。
《史记贾谊吊屈原篇》说:莫耶剑很钝,铅刀却很锋利。注释说:莫耶,是吴国大夫的姓。
王僧虔在《吴郡地理志》中说:吴国人造了两把剑,阳剑叫干将,阴剑叫莫耶。莫耶,是其妻子的名字。
又《淮南记》说:濛水在千金塘汇合,源头出自县西的莫耶山。
云母山:《寿春图经》说:云母山,又名濠上山,位于州东南四十里。根据《神仙传》记载,彭祖服用云母,当时的人都在这座山上采集。现在还有修道的人不断采集。
濠塘山:《寿春图经》说:濠塘山位于县南六十里,有濠水从这里流出。古老传说,因为山上的泉水灌溉濠城塘,所以得名。山洞里有很多钟乳石,还有白色的蝙蝠,颜色像艾草,在洞中倒挂,略微带点紫色。当地居民中,有的在九月以后到二月以前采集,服用后觉得很有益寿。
九斗山:《寿春图经》说:九斗山,又称阴陵山。
《江表传》说:项羽在乌江战败后,取道这座山逃走。汉朝派灌婴的军队追击项羽,追到这里,一天之内交战九次,因此得名九斗山。现在山上还有磨刀砺箭的痕迹。
涂山:应劭在《汉地理志》中说:大禹娶了涂山氏,涂山有禹墟。
《太康地记》说:涂山,古时候是当涂国,夏禹的妻子。山西南还有禹村,大禹在这里会合诸侯,位于《禹贡》中扬州的领域。现在九江当涂县有禹娶妻的地方,现在的县城界内还有当涂故城,汉朝时设县,后来废弃。
《郡国志》说:平河县有当涂山,淮水从荆山左边流出,右边流经当涂,两山之间奔流,然后向北注入扬子江。
《春秋左氏传》说:哀公七年,各位大夫对孟孙说:‘大禹在涂山会合诸侯,手持玉帛的有万国。’杜预注释说:‘涂山在寿春东北。’这是不对的。我根据《家语》记载:吴国攻打越国,到了会稽,找到了防风氏的骨头,其骨头堆积起来可以装满一辆车。吴王派人问孔子,孔子说:‘我听说,以前大禹在会稽山上会合群臣,防风氏最后到达,大禹杀了他,他的骨头堆积起来可以装满一辆车,这是很大的事。’这是丘明亲自接受圣旨,记录下来的证据。又根据刘向的《说苑辨物》,王肃的《孔子家语》记载,这是孔子九世孙孔晁所出的先人书籍中的内容。所以涂山有会稽的名字,根据群书和地方志的记载,怀疑不是这个地方。大概是在周穆王会合诸侯的地方。
八公山:《水经注》说:寿春县的八公山,山上没有树木,只有高高的土丘。山上有淮南王刘安的庙。刘安是汉高帝的孙子,厉王刘长的长子。他降低身份礼遇士人,非常喜爱儒学,养育了数千名方士。突然有八位老人,都长着顺眉白发,来到门前,主人说:‘我王喜欢长生不老,现在先生没有延年益寿的方法,不敢打扰。’八位老人都变成了小孩,王非常尊敬他们。这八位老人都能炼金化丹,从有形变为无形,于是和刘安一起登山,将金子埋入地下,白天升天,剩下的药放在器皿中,鸡犬舔食后,也都升天了。他们升天的地方,踩过的石头都陷了下去。所以这座山就以八公命名。
蔡山:《怀宁图经》说:蔡山出产大龟。《尚书》说:九江接纳了锡大龟,指的就是蔡山。
玉镜山:《怀宁图经》说:玉镜山位于县北万岁乡界。贞元二年,从睆山东面突然爆裂,明亮如玉,行人从远处看去,像悬挂的镜子。那一年刺史吕谓上报朝廷,因此将万岁乡改为玉镜乡,山的西边连接着晥山东面。
睆山:《汉书·地理志》说:睆山位于灊山,与天柱峰相连。这座山有三个山峰并立,重叠的山峦,挡住了云彩和阳光,攀登困难。《山经》说:睆山东面有激流,冬夏都有水流,像瀑布一样,下面有九个井,井中有一块石床,可以容纳百人。这些井深浅不知,如果天旱,把一只狗扔进去,就会下雷雨,狗也会流出。
鸡笼山:《历阳图经》说:鸡笼山位于县西北。《淮南子》说:‘麻湖刚开始陷落时,有一位老妇人提着鸡笼登上这座山,因此变成了石头。’现在山上有一块石头形状像鸡笼,因此得名。
梁山:《历阳图经》说:梁山位于县南,俯瞰江水南边的博望山。
《宋书》说:孝武帝大明七年,登上梁山,在中江大规模检阅水军。那天有两只麻雀聚集在华盖之上,官员上奏请求改年号为神雀元年,皇帝没有同意,因此在梁山立了双阙。
都梁山:《盱眙图经》说:都梁山周长三十里,位于县南。根据《广志》记载,都梁山生长着淮兰草,又名梁香草,因此得名。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
又阮昇之的记载说:都梁山通往锺离郡,地域广阔,出产桔梗、芫花等药材。
伏滔在《北征记》中说:有都梁香草,因此得名。
又曰:隋大业元年,隋炀帝在都梁建宫,东邻郁,西靠长淮,南望岩峰,北瞰城郭。宫中有三重宫殿,长廊环绕,院子的西边又有七个泉眼,汇合成为一股水流,在东边的泉眼上放置了流杯,又在宫西南淮水边建造了钓鱼台,靠近淮水的高峰,又建造了四望殿。旁边还有弯曲的河流,用来安放龙舟和大船,靠在淮水岸边,环绕着宫殿。到十年时,孟让的贼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于是废弃。
斗山:《盱眙图经》说:斗山周长二十里,位于县西南,与都梁山相连,靠淮水险峻,因此得名斗山。
台子山:《盱眙图经》说:台子山周长一十里,位于县东一里。根据《宋书》记载:‘元嘉二十七年,宋将臧质率兵下造弩台,用来射城中。’因此得名。根据记载,台子山位于楚州西南。
长围山:《盱眙图经》说:长围山周长四里,位于县北七里,上面驻扎了军队,一千名将士守卫,至德二年,节度使高适在这里设立。根据《宋书》记载:‘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派遣臧质抵抗魏太武帝,于是就在梁山筑长围城,建造浮桥断绝水路。’这就是这个地方。山后来改为长围山,位于楚州西南一百八十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八-注解
商洛襄邓淮蔡诸山:商洛、襄邓、淮蔡等山,指的是中国古代地理上的多个山脉区域,分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等地,这些山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着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
白於山:今名女郎山,位于洛水之阳,是古代著名的山脉,山上有松柏、栎檀等树木,以及多种动物和鸟类,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
洛水:古代河流,发源于陕西省南部,流经河南省,最终注入黄河,是古代重要的水系之一。
泾:古代河流,发源于甘肃省,流经陕西省,最终注入黄河,与洛水相邻。
商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古代著名的山脉,历史上曾有许多高士隐居于此。
玄扈山:古代山脉,据传黄帝曾游历于此,与神话传说有关。
望楚山:位于湖北省,有三个名称,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山上有许多古迹。
石梁山:位于湖北省,与天气变化有关,是古代气象观测的重要地点。
薤山:位于湖北省,山上有竹子,具有独特的生长周期。
岘山:位于湖北省,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羊祜曾在此山垂泪。
白马塞山:位于湖北省,据传孟达曾在此山吟诗。
高车山:位于湖北省,与四皓有关,是古代道教圣地。
桐柏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古代地理上的重要山脉,与淮河有关。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许多神话传说。
大狐山:位于湖北省,据传山中有大石如狐。
石鱼山:位于湖北省,山上有石鱼形状的石头,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
苦菜山:位于河南省,是古代著名的山脉,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
大洪山:位于湖北省,是古代著名的山脉,山上有独特的地质景观。
赤岸山:赤岸山位于长江南岸,因山石赤红而得名。
瓜步山东:瓜步山位于今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因山形如瓜而得名。瓜步山东五里,指的是瓜步山以东五里的地方。
莫耶山:莫耶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相传为古代铸剑之地。
莫耶剑:莫耶剑是古代名剑,据传为春秋时期吴国干将、莫耶夫妇所铸。
云母山:云母山位于今安徽省寿县东南,因产云母而得名。
濠塘山:濠塘山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南,因山中有濠水而得名。
九斗山:九斗山位于今安徽省和县东南,因项羽在此山九战而得名。
涂山:涂山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北,相传夏禹娶涂山氏女于此。
八公山:八公山位于今安徽省寿县东南,因传说中的八公在此而得名。
蔡山:蔡山位于今安徽省怀宁县,相传有大型龟出产于此。
玉镜山:玉镜山位于今安徽省怀宁县北,因山形如玉镜而得名。
睆山:睆山位于今安徽省霍山县,因山峰高耸,有如天柱。
鸡笼山:鸡笼山位于今安徽省和县西北,因山形似鸡笼而得名。
梁山:梁山位于今安徽省和县南,因山形似梁而得名。
都梁山:都梁山位于今安徽省盱眙县南,因山形似都梁而得名。
斗山:斗山位于今安徽省盱眙县西南,因山形似斗而得名。
台子山:台子山位于今安徽省盱眙县东,因山上有台子而得名。
长围山:长围山位于今安徽省盱眙县北,因山上有长围城而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八-评注
《南兖州记》中所述的瓜步山东五里的赤岸山,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赤岸山南临江中,其景色如朝霞般绚烂,给人以无限遐想。文中提到的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七百里,至此岸侧,其势始衰,体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与生命的顽强。郭景纯的《江赋》中‘鼓洪涛於赤岸’更是将这种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江水的澎湃与赤岸的雄伟。
莫耶山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寿春图经》中关于莫耶剑的传说,将这座山与铸剑技艺相结合,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而《史记贾谊吊屈原篇》中的‘莫耶为钝兮,铅刀为銛’则是对莫耶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剑术的精湛。王僧虔的《吴郡地理志》中提到的干将、莫耶剑,更是将莫耶剑与传说中的剑仙联系在一起,增添了神秘色彩。
云母山与濠塘山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山川的崇拜与利用。《神仙传》中彭祖服食云母的传说,将云母山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而濠塘山则因泉水灌濠城塘而得名,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九斗山的故事则充满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烈。《江表传》中项羽败乌江,取此山过,汉遣灌婴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曰九斗山。这个故事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惨烈,同时也体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
涂山的故事则充满了历史与传说的交织。《汉地理志》、《太康地记》等文献对涂山的记载,将这座山与夏禹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古代对历史的追溯与传承。而《春秋左氏传》中对涂山的考证,则体现了古代学者对历史的严谨态度。
八公山的故事则充满了神话色彩。《水经注》中关于淮南王刘安与八公的传说,将这座山与神仙世界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蔡山与玉镜山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尚书》中九江纳锡大龟的记载,将蔡山与吉祥之物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而玉镜山则因山形如镜而得名,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睆山与鸡笼山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记录。《汉书·地理志》中对睆山的记载,展现了古代地理学的发达。而鸡笼山则因山形如鸡笼而得名,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直观感受。
梁山与都梁山的故事,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战争与政治的交织。《宋书》中孝武帝大明七年登梁山大阅水军的记载,展现了古代皇帝的权威与军事力量。而都梁山则因生长梁香草而得名,反映了古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斗山、台子山、长围山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盱眙图经》中对这些山名的记载,展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布局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