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贾耽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贾耽-原文

贾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使行军司马樊泽奏事行在。

泽既反命,方大宴,有急牒至,以泽代耽。

耽内牒怀中,颜色不改,宴罢,即命将吏谒泽,

牙将张献甫怒曰:“行军自图节钺,事人不忠,请杀之!”

耽曰:“天子所命,即为节度使矣。”

即日离镇,以献甫自随,军府遂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贾耽-译文

贾耽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派遣行军司马樊泽前往朝廷汇报事务。

樊泽完成任务返回时,贾耽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突然有紧急公文送达,任命樊泽接替贾耽的职位。

贾耽将公文藏入怀中,面色如常,宴会结束后,立即命令将领和官员去拜见樊泽,

牙将张献甫愤怒地说:“樊泽自己谋求节度使的职位,对人不忠诚,请杀了他!”

贾耽说:“这是天子的命令,樊泽现在就是节度使了。”

当天贾耽就离开了镇所,带着张献甫随行,军府因此得以安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贾耽-注解

贾耽:唐朝官员,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忠诚和稳重著称。

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朝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负责山南东道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行军司马:唐朝军队中的高级军官,负责行军和军事调度。

樊泽:唐朝官员,曾任行军司马,后接替贾耽成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急牒:紧急的官方文书,通常用于传达重要的命令或消息。

节钺:古代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符节和斧钺,代表节度使的权威。

牙将:唐朝军队中的中级军官,负责指挥一定数量的士兵。

张献甫:唐朝军官,贾耽的部下,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贾耽-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唐朝官员贾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职位变动时的冷静与忠诚。贾耽作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接到朝廷紧急命令,要求他让位于行军司马樊泽。贾耽在接到这一命令后,并未表现出任何惊慌或不满,而是将急牒藏于怀中,继续完成宴会,随后立即安排将吏拜见新任节度使樊泽。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贾耽的忠诚和对朝廷命令的绝对服从。

贾耽的部下张献甫对此表示愤怒,认为樊泽自图节钺,事人不忠,请求杀死樊泽。然而,贾耽却以‘天子所命,即为节度使矣’为由,拒绝了张献甫的请求,并立即离开镇所,带着张献甫一同离去。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贾耽对朝廷的忠诚,也展现了他对部下情绪的安抚和对军府稳定的重视。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唐朝时期官员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职责的恪守。贾耽的行为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理念,即无论个人情感如何,都应无条件服从君主的命令。同时,贾耽对张献甫的安抚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即在维护朝廷权威的同时,也要顾及部下的情感和军府的稳定。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刻画了贾耽这一忠诚、稳重的官员形象。文中对贾耽内心活动的描写虽不多,但通过其外在行为,如‘内牒怀中,颜色不改’,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冷静和忠诚。同时,张献甫的愤怒和贾耽的安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贾耽的高尚品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朝时期官员的忠诚和职责观念,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地方军政的控制和调度。贾耽的行为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强调了忠诚和服从的重要性。同时,这段古文也为研究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员行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贾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