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诸葛亮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诸葛亮-原文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

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

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评〕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

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

《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诸葛亮-译文

有人说诸葛丞相很少赦免罪犯。

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要靠大德,而不是小恩小惠。所以匡衡、吴汉不愿意赦免罪犯。先帝也曾说:‘我在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每次听到他们谈论治国之道,都涉及治乱的根本,却从未提到赦免。’像刘景升父子那样年年赦免罪犯,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

等到费祎执政,开始采取姑息政策,蜀国因此逐渐衰弱。

〔评论〕子产对子太叔说:“只有有德的人,才能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不如用严厉的政策。火势猛烈,民众看到就会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灾;水势柔弱,民众就会轻视并玩弄它,因此很多人死于水灾。所以宽厚难以治理。”

子太叔执政时,不忍心用严厉的政策而采用宽厚的政策。于是郑国盗贼增多,子太叔对此感到后悔。

孔子说:“政策宽厚,民众就会怠慢,怠慢就要用严厉的政策来纠正;政策严厉,民众就会受到伤害,受到伤害就要用宽厚的政策来安抚。用宽厚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调和宽厚,政策才能和谐。”

商鞅的刑罚严厉到连丢弃灰烬都要处罚,这是过于严厉;梁武帝见到死刑犯就流泪并赦免他们,这是过于宽厚。

《论语》中提到赦免小过错,《春秋》中批评放纵大罪。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政治的和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诸葛亮-注解

诸葛丞相: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被尊称为“卧龙先生”。

赦:指赦免,即免除罪犯的刑罚。

匡衡: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以清廉著称。

吴汉:东汉初年的名将,以严明军纪著称。

先帝: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陈元方:东汉末年的名士,以清廉和正直著称。

郑康成:即郑玄,东汉末年的著名经学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

刘景升:指刘表,东汉末年的荆州牧,以宽厚著称。

费祎: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曾任丞相。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以智慧和公正著称。

子太叔: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子产的继任者。

仲尼:即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商君:指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改革家,以严刑峻法著称。

梁武: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以仁慈著称。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诸葛亮-评注

这段文字通过诸葛亮与费祎的对比,探讨了治国理政中宽与猛的关系。诸葛亮主张“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认为频繁赦免罪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他引用匡衡、吴汉的例子,说明严明的法治比宽恕更能维护社会稳定。而费祎则采取了姑息政策,结果导致蜀汉国力削弱。

子产与子太叔的对话进一步阐述了宽与猛的辩证关系。子产认为,只有有德者才能以宽服民,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猛政更为有效。他以火与水作比喻,说明过于宽厚可能导致民众轻视法律,而过于严厉则可能伤害民众。孔子则提出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理念,强调宽猛相济才能达到政治的和谐。

商鞅和梁武帝的例子则分别代表了过于严厉和过于宽厚的极端。商鞅的严刑峻法虽然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梁武帝的仁慈虽然赢得了民众的爱戴,但也可能导致法律的松弛和社会的混乱。

《论语》和《春秋》的观点则进一步强调了宽与猛的平衡。《论语》主张赦免小过,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而《春秋》则批评了过度宽恕大罪的行为,强调了法律的严肃性。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宽猛相济的治国理念。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历史人物和经典文献的引用,深入探讨了治国理政中宽与猛的关系,强调了宽猛相济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后世治国者的重要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诸葛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