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三十五-原文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电随而击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大戴礼》曰:圣人有国,则渊不涌。
《传》曰:郑子产曰:’昔尧殛鲧于禹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又曰: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时门,郑城门也。)
《水经注》曰:白鹿渊,南北三百步,东西千馀步,深三丈馀,其水冬清而夏浊,淡然不流。
《九州记》曰:乐寿县有房渊,方三百里,石勒建安三年水忽变为赤,燕慕容隽二年,水忽生盐如印形。其渊一日再长再减,不失其度。居近者时见龙狗之状戏於旁。叶落於渊者,辄有群燕衔出。
盛弘之《荆州记》曰:新野城北有柴山,山上有清冷之渊,耕父杨光之处。
又曰:鱼复县有神渊,北有白盐崖,天旱火燃崖上,推其灰烬下降渊中,寻则降雨。西有龙渊,清深不测,传云汉祖伐秦经途於此,见渊中白壁赤柱,状若官府,因名龙渊。
《宜都山川记》曰:乡下村有渊,渊有神龙,每旱,百姓辄以菵草投渊上流,鱼死龙怒,应时天雨。
《齐地记》曰:琅琊台上有神渊,污之则竭,斋戒即出。
《庄子》曰: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无择曰:’异哉!欲以其污漫我,我羞之。’自投於清冷之渊。
《管子》曰:水出於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隋巢子》曰:夏桀德衰,岱渊沸。
《尸子》曰:龙渊有玉英。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丹水更其南,紫渊经其北。
《说文》曰:泉,水源也。
《易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诗序》曰:泉水,卫女思归也。《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又曰: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又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又曰: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又曰: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又曰: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又曰:觱沸槛泉。
《传》曰:郑伯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问公,公语其故。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论语撰考讠韱》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
应劭《汉官仪》曰:酒泉城,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郡。(《三秦记》曰:酒泉郡中有井,味如酒也。)
《晋书安帝纪》曰:吴隐之,字处默,性廉操,桓玄欲救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刺史,州界有一水,父老云,饮此水者,廉士皆贪。隐之始践境,先至水所酌而饮之,因赋诗以言志,清操愈厉。
沈约《宋书》曰:王彭,盱眙人,少丧母,元嘉初,父又亡。家贫力弱,营葬,乡人助作砖,须得水,天旱,穿井数十丈无水。一旦砖灶前忽生泉,用之,事毕复竭,助者嗟叹。
《隋书》曰:豆卢勣,武帝嗣位,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谷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又有狼见於襄武,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唐书》曰:安金藏,京兆长安人,为太常丞。初,玄母寓葬於都南阙口之北,庐於墓侧,躬造石坟石塔,昼夜不息,原上旧无水,忽有涌泉自出。
《遁甲开山图》荣氏解曰: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水经注》曰:若耶溪东又有寒溪,溪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公弘宿居潭侧,因以名泉。
又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为贪泉,饮者辄冒於财贿,同於广州石门贪泉矣。廉介为二千石则不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岂谓能渝其真乎?盖亦恶其名也。
又曰:汲县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竞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
又曰:土谷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
又曰:霍太山上有岳庙,庙甚有灵,鸟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廷,又有灵泉供祭事,鼓动则泉流,声绝则水竭也。
又曰: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城,北出有高坂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出泉,挹之不穷,古诗’饮马长城窟’,非虚言也。
《风土记》曰:阳羡县西南有泉,常有紫黄色浮见水上,出金之地也。
《益都耆旧传》曰:姜诗母好食生鱼,饮江水。诗至诚之感,一朝涌泉在於门侧,流引江鱼,以给膳羞。
《十洲记》曰:瀛洲青玉膏山,泉如酒味,名之为玉泉也。
《玄中记》曰:东方有柴渚焉,在齐国山,山泉如井状,深不测。至春时,雹从井中出,出常败五穀,人常以林木柴塞则不出,故名为柴渚焉。
《魏土地记》曰:颂阳县东八十里有驳牛山,山下有百泉竞发,有一神牛驳身,自山而下饮泉竭,故山得其名。
《魏记》曰: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
《三辅旧事》曰:昔有犊失母,哀鸣甚苦,地为发泉,因名鸣犊泉,今天旱祭之降雨,在冯翊。
又曰:姜泉在歧山县。
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母有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於姜水,因以氏焉。
郦元注《水经》云:炎帝长于姜水,即此水是焉。
“《义兴记》曰:国山县有金硎,硎中沙石有灼灼如金者,旧名金泉,时获真金也。”
“《汉水记》曰:汉水有泉,方员数十步,夏常沸涌,望见白气冲天,能差百病,常有数百人浴之。”
“《宣城记》曰:临城县南四十里有盖山,登百许步,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与其父斫薪,於泉处坐,牵挽不动,父还告家,比还,惟见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乐。’及弦歌,泉涌回流,见朱鲤一双。今作乐嬉戏,泉故涌出。”
周景式《庐山记》曰:山西有龙泉精舍,初,远法师遣诸道人行卜地,息此而渴。法师因以杖掘地,即泉出,天旱,法师令道人读《海龙王经》,泉中有物如蛇而出角,腾空中去,须臾而雨。
“《括地图记》曰:昆丘之上有赤泉,饮之不老,神宫有美泉,饮之眠三百岁乃觉,不死。”
盛弘之《荆州记》曰:城东北三百步有孔子泉,其水甘馨,虽帝浆无以过也。
又曰:宜都夷陆县南勾将山下有三泉,传云本无此泉,居者苦於汲水,有一女子孤贫,忽有一乞人疮痍竟体,村人无不称恶,此女哀矜饴之。乞人乃腰中出刀,刺山下三处,即飞泉涌出。
“《浔阳记》曰:莫山有涧,深丈馀,朝夕辄有涌泉溢出如潮,号为潮泉。”
“《外国图》曰:员丘有赤泉,饮之不老。”
“《郡国志》曰:兰州有梁泉,昔梁晖者为羌所围,无水,晖以鞭扣地,以青羊祈山神,涌泉出而榆木成林。”
又曰:肃州延寿城有山出泉注地,水肥如肉汁,燃之极明,与膏无异,但不可食,此方人谓名漆,得水愈炽。
“《吕氏春秋》曰:太公钓於滋泉。”
又曰:水之美者,昆仑之井,高泉之山,有涌泉焉。
“《淮南子》曰:正土之气仰乎埃天,(正土中也,其气上水。埃,天中央也。)埃天五百岁生蚨,(蚨,石名也。中央数五天,故五岁而一化。)蚨五百岁生黄澒,(黄澒英,水银也。)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澒英五百岁化而为黄金也。)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金之精为黄龙也。)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黄龙之精汋也。)黄泉之埃上为黄云,(其气上至天也。)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言黄气之相激薄也。)上者就下,(其气伤,复于天下也。)流水就通而合乎黄海。(言水从天下,则通流入于海也。)偏土之气仰乎青天,(偏土,方土也。)青天八百岁生青增,(青增,青石也。东方数八,故八百岁而一化。)青增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青金千岁生青龙,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青海。壮土之气仰於赤天(壮土,南方土也。)赤天七百岁生赤丹,(赤丹砂也。南方数七,故七百岁而一化也。)赤丹七百岁生赤金,(丹沙不化为沙而可以为金,故气赤澒也)赤金千岁生赤龙,赤龙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为赤云,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赤海。弱土之气仰乎白天,(弱土,西方土也。)白天九百岁生白礜,(白礜,白石也。西方数九,故九百岁而一化也。)白礜九百岁生白澒,白澒九百岁生白金,白金千岁生白龙,白龙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为白云,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白海。牝土之气仰乎玄天,(牝土,北方土也。)玄天六百岁生玄〈石玄〉,(〈石玄〉,石也。北方数六,故六百岁而一化也。)玄砥六百岁生玄澒,玄澒六百岁生玄金,玄金千岁生玄龙,玄龙入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为玄云,阴阳相薄为雷,激阳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乎玄海。”
又曰:昆仑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也。
傅咸《神泉赋》曰:余所居庭,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而温,每夏游之,不知岁之有暑。
《抱朴子》曰:昆仑及蓬莱,其上鸟兽饮玉井泉,皆长生不死也。
李华《云母泉诗序》曰: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谓之墨山,山南有佛寺,寺倚松岭,松岭下有云母泉,泉出石,引流分渠,周遍庭宇,发源如乳,源末派如淳浆,烹茶灌园漱濯皆用之。大浸不盈,大旱不耗,自墨山西北至石门,东南至东陵,广二十里,尽生云母,墙阶道路,光彩如列星,井泉溪涧,色皆纯白,乡人皆寿考,无癖痼疥搔之疾,华深乐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三十五-译文
《说文》说:渊,是指回旋的水流。
《尚书》中的逸篇记载:尧的儿子丹朱不贤良,舜让他住在丹渊,成为诸侯。
《韩诗外传》记载:东海之上有位名叫菑丘的勇士,以勇猛著称,他在神渊边饮马,马突然沉没,菑丘穿上朝服拔剑跳入渊中,三天三夜后,杀了三条蛟龙和一条龙出来,雷电随后击打了他十天十夜,他的左眼瞎了。
《大戴礼》记载:圣人治理国家时,深渊不会汹涌。
《传》记载:郑国子产说:‘以前尧在禹山处死了鲧,他的神灵化为黄熊,进入了羽渊。’
《传》又记载:郑国发生大水,龙在时门外洧渊斗。
《水经注》记载:白鹿渊,南北三百步,东西一千多步,深三丈多,冬天水清,夏天水浊,清澈但不流动。
《九州记》记载:乐寿县有房渊,方圆三百里,石勒建安三年时水突然变红,燕国慕容隽二年时水突然生盐,形状像印章。这个渊一天长一天短,但始终保持规律。住在附近的人时常看到像龙和狗的动物在旁边嬉戏。掉入渊中的树叶,总会有成群的燕子把它们衔出来。
盛弘之的《荆州记》记载:新野城北有柴山,山上有一个清冷之渊,是耕父杨光居住的地方。
《荆州记》又记载:鱼复县有神渊,北边有白盐崖,天旱时崖上着火,把灰烬推入渊中,不久就会下雨。西边有龙渊,清澈深远,传说汉高祖刘邦曾在这里伐秦,看到渊中有白壁赤柱,形状像官府,因此命名为龙渊。
《宜都山川记》记载:乡下村有渊,渊中有神龙,每遇旱灾,百姓就往渊上流投掷菵草,鱼死龙怒,随即就会下雨。
《齐地记》记载:琅琊台上有神渊,弄脏它就会干涸,斋戒后就会流出。
《庄子》记载:舜把天下让给了他的朋友北人无择。无择说:‘奇怪啊!他想要用污浊来迷惑我,我感到羞耻。’于是跳进了清冷之渊。
《管子》记载:水从地下流出但不流动的,叫做渊。
《隋巢子》记载:夏桀德行衰败,泰山之渊沸腾。
《尸子》记载:龙渊中有玉英。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载:丹水往南流,紫渊从北边经过。
《说文》说:泉,是水源。
《易经》蒙卦说:山下有泉水流出,蒙卦象征君子应该果断行动,培养美德。
《诗经》序言说:泉水这首诗是卫国的女子思念归家而作。《诗经》中写道:那里的泉水,流向了淇水。怀念卫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诗经》又写道:那里有寒冷的泉水,在浚县之下。
《诗经》又写道:泉源在左边,淇水在右边。
《诗经》又写道:没有比山更高的,没有比泉更深的。
《诗经》又写道:看那泉水,时而清澈,时而浑浊。
《诗经》又写道:平原和洼地都平坦了,泉水清澈了,召伯有了成就,君王的心也就安宁了。
《诗经》又写道:泉水喷涌。
《传》记载:郑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后来又后悔了。颍考叔问郑伯,郑伯告诉他原因。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心什么?如果挖地挖到泉水,挖地道相见,谁会说不是呢?’郑伯同意了。
《论语》记载:孔子不喝盗泉的水。
应劭的《汉官仪》记载:酒泉城,城下有金泉,味道像酒,所以叫酒泉郡。(《三秦记》说:酒泉郡中有井,味道像酒。)
《晋书》安帝纪记载:吴隐之,字处默,性格廉洁,桓玄想要拯救岭南的困境,任命他为刺史,州界有一水,当地人说,喝了这水的人,廉洁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吴隐之刚到任,首先到水边取水喝,因此作诗表达自己的志向,他的清正廉洁更加坚定。
沈约的《宋书》记载:王彭,盱眙人,年幼丧母,元嘉初年,父亲又去世。家境贫寒,力量薄弱,经营葬礼,乡人帮助他制作砖块,需要水,天旱,挖井几十丈也没有水。有一天,砖灶前突然涌出泉水,用来之后又干了,帮助的人感叹。
《隋书》记载:豆卢勣,武帝继位后,任命他为渭州刺史,他施行仁政,华人和夷人都很满意,他的恩德广泛流传,带来了许多祥瑞。鸟鼠山谷称他为高武陇,他的脚下是渭水源头,那里的山壁高达千寻,自古以来缺水,各羌族都感到困扰,豆卢勣的马蹄所到之处,突然涌出泉水,有白鸟停在厅前,喂了孩子后离开,又有狼出现在襄武,百姓为此作歌:‘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此称那泉水为玉浆泉。
《唐书》记载:安金藏,京兆长安人,担任太常丞。起初,他的母亲葬在都南阙口之北,他在墓旁建了庐舍,日夜不停地建造石坟和石塔,原上以前没有水,突然有泉水涌出。
《遁甲开山图》荣氏解释说:女狄在石纽山下傍晚打水,泉水中得到像鸡蛋一样的月精,她喜欢它,含在嘴里,不知不觉吞了下去,于是怀孕,十四个月后生下了夏禹。
《水经注》记载:若耶溪东边又有寒溪,溪北有郑公泉,泉方圆数丈,冬天温暖,夏天凉爽,汉太尉郑公弘曾在潭边住宿,因此以泉命名。
《水经注》又记载:横流溪,溪水很小,冬天夏天都不干涸,俗称为贪泉,喝的人都会为了财利而冒险,和广州石门的贪泉一样。廉洁的人担任二千石官职就不会喝它,以前吴隐之喝了也不改变,难道能改变他的本性吗?大概也是因为厌恶它的名字。
《水经注》又记载:汲县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还有太公庙,庙旁有高大的树木和美丽的树木,相传是太公的故居。
《水经注》又记载:土谷县故城西水源方圆百步,一百个泉眼都涌出来,因此称为百脉水。
《水经注》又记载:霍太山上有岳庙,庙很灵验,鸟雀不栖息在它的树林里,猛虎常常守在它的庭院里,还有灵泉用于祭祀,鼓动时泉水流淌,声音消失时水就干了。
《水经注》又记载:长城背靠山面朝湖,称为白道城,向北出去有高坡称为白道岭,沿着路只有土穴出泉水,取之不尽,古诗‘饮马长城窟’,不是空话。
《风土记》记载:阳羡县西南有泉,经常有紫黄色物质浮在水面上,那里是出金的地方。
《益都耆旧传》记载:姜诗的母亲喜欢吃生鱼,喝江水。姜诗的真诚感动了天地,一天在门侧涌出了泉水,水流引来了江鱼,用来供给饮食。
《十洲记》记载:瀛洲青玉膏山,有泉水味道像酒,称为玉泉。
《玄中记》记载:东方有柴渚,在齐国山,山泉像井一样,深不可测。春天时,冰雹从井中涌出,出常败五谷,人们常用树木和柴草堵塞井口,雹就不会再出来,因此称为柴渚。
《魏土地记》记载:颂阳县东八十里有驳牛山,山下有百泉争相涌出,有一头神牛身躯斑驳,从山上下来饮水,把泉水喝干了,因此山以它的名字命名。
《魏记》记载: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
《三辅旧事》记载:以前有一头小牛失去了母亲,哀鸣非常凄苦,大地因此涌出了泉水,因此命名为鸣犊泉,今天干旱时祭祀它就会下雨,在冯翊。
《三辅旧事》又记载:姜泉在歧山县。
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说:炎帝神农氏的母亲是乔氏的女儿登,她是少典的妻子,在游历华阳时,感应了神灵而生了炎帝,炎帝在姜水边长大,因此以姜为姓。
郦道元的《水经》注释说:炎帝在姜水边长大,就是指这条水。
《义兴记》说:国山县有一个金硎,硎中的沙石有像金一样闪闪发光的,以前叫金泉,当时还能找到真正的金子。
《汉水记》说:汉水中有泉水,方圆有几十步,夏天常常冒泡涌动,从远处能看到白色的蒸汽冲天,能治愈各种疾病,常常有几百人去那里洗澡。
《宣城记》说:临城县南边四十里有座盖山,登上山百多步,有一个舒姑泉。以前有个舒姓的女孩和她的父亲去砍柴,在泉水边坐下,泉水源源不断,她的父亲回家告诉她,等他回来时,只看到了清澈的泉水,女孩的母亲说:‘我的女儿天生喜欢音乐。’等到她弹琴唱歌时,泉水涌动回流,出现了一对红色的鲤鱼。现在她演奏音乐嬉戏,泉水就自然涌出。
周景式在《庐山记》中说:庐山山西边有龙泉精舍,最初,远法师派道人到这里占卜风水,休息时感到口渴。法师用拐杖挖地,就挖出了泉水。天旱时,法师让道人读《海龙王经》,泉水中有像蛇一样的东西带角出来,飞到空中去了,不久就下雨了。
《括地图记》说:昆仑山上有个赤泉,喝了它就不会老,神宫里有个美泉,喝了它会睡三百岁才醒,不会死。
盛弘之在《荆州记》中说:城东北三百步外有孔子泉,那里的水甘甜芳香,即使是帝王的酒也比不上。
又记载说:宜都夷陵县南勾将山下有三口泉,传说原本没有这些泉水,居民们苦于打水,有一个孤贫的女子,突然有一个遍体伤痕的乞丐,村子里的人都不喜欢他,这个女子却同情他,给他食物。乞丐从腰间拿出刀,刺了山下的三个地方,就出现了飞泉。
《浔阳记》说:莫山有一个山涧,深有一丈多,早晚都会有泉水涌出,像潮水一样,被称为潮泉。
《外国图》说:员丘有赤泉,喝了它就不会老。
《郡国志》说:兰州有梁泉,以前梁晖被羌人围困,没有水,梁晖用鞭子敲打地面,用青羊祈求山神,泉水就涌出来了,榆树也长成了森林。
又记载说:肃州延寿城有座山,泉水从山上流出注入地面,水像肉汁一样肥美,燃烧起来非常明亮,和油脂没有区别,但不可食用,这里的人称它为漆水,得到水后火势更旺。
《吕氏春秋》说:太公在滋泉钓鱼。
又记载说:最美的水是昆仑的井水,高泉的山上,有涌泉。
《淮南子》说:正土之气向上冲到天中央,正土中,其气向上冲到天中央。天中央的尘埃经过五百年会生出蚨(一种石名。中央数五天,所以五岁就会变化)。蚨经过五百年会生出黄澒(黄澒英,即水银)。黄澒经过五百年会生出黄金(黄澒英经过五百年会变成黄金)。黄金经过一千年会生出黄龙(黄金的精华变成了黄龙)。黄龙进入藏地变成黄泉(黄泉是黄龙精华的凝聚)。黄泉的尘埃上升变成黄云(其气上升至天)。阴阳相冲变成雷,阳气的激荡变成电(说的是黄气相冲)。上升的气向下,流动的水汇入黄海(说的是水从天下降,汇入海中)。偏土之气向上冲到青天,偏土,即方土。青天经过八百年会生出青增(青增,即青石。东方数八,所以八百年就会变化一次)。青增经过八百年会生出青澒,青澒经过八百年会生出青金,青金经过一千年会生出青龙,青龙进入藏地变成青泉,青泉的尘埃上升变成青云,阴阳相冲变成雷,阳气的激荡变成电,上升的气向下,流动的水汇入青海。壮土之气向上冲到赤天(壮土,即南方土)。赤天经过七百年会生出赤丹(赤丹砂。南方数七,所以七百年就会变化一次)。赤丹经过七百年会生出赤金,赤金经过一千年会生出赤龙,赤龙进入藏地变成赤泉,赤泉的尘埃上升变成赤云,阴阳相冲变成雷,阳气的激荡变成电,上升的气向下,流动的水汇入赤海。弱土之气向上冲到白天(弱土,即西方土)。白天经过九百年会生出白礜(白礜,即白石。西方数九,所以九百年就会变化一次)。白礜经过九百年会生出白澒,白澒经过九百年会生出白金,白金经过一千年会生出白龙,白龙进入藏地变成白泉,白泉的尘埃上升变成白云,阴阳相冲变成雷,阳气的激荡变成电,上升的气向下,流动的水汇入白海。牝土之气向上冲到玄天(牝土,即北方土)。玄天经过六百年会生出玄砥(玄砥,即石)。玄砥经过六百年会生出玄澒,玄澒经过六百年会生出玄金,玄金经过一千年会生出玄龙,玄龙进入藏地变成玄泉,玄泉的尘埃上升变成玄云,阴阳相冲变成雷,阳气的激荡变成电,上升的气向下,流动的水汇入玄海。
又记载说:昆仑的四条水,是帝的神泉,用来调和百药,滋润万物。
傅咸在《神泉赋》中说:我居住的庭院前有一个涌泉,夏天时泉水冷,冬天时泉水温暖,每次夏天去那里游玩,都不觉得有暑气。
《抱朴子》说:昆仑和蓬莱,那里的鸟兽喝玉井的泉水,都能长生不死。
李华在《云母泉诗序》中说:洞庭湖西边的玄石山,俗称墨山,山南边有一座佛寺,寺庙依偎在松岭上,松岭下有云母泉,泉水从石头中流出,分流成渠,环绕庭院,源头如乳,源头末端如清泉,煮茶浇园洗漱都使用它。大水不会溢满,大旱不会干涸,从墨山西北到石门,东南到东陵,方圆二十里,都长满了云母,墙壁台阶道路,光彩如繁星,井泉溪涧,颜色都是纯白,乡里的人都很长寿,没有疥癣瘙痒的疾病,我很喜欢这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三十五-注解
渊:渊指深水,回水,比喻深不可测的水域。在古代文学和神话中,渊常常被赋予神秘色彩,象征着深邃、神秘和不可测的境界。
丹朱:丹朱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儿子,因不肖而被舜流放到丹渊。
菑丘:菑丘是一个古代地名,位于东海之滨。
蛟:蛟是一种古代神话中的龙类生物,通常被描述为生活在深水中的恶龙。
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神圣的生物,象征着权力、智慧和吉祥。
圣人: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用来指代古代的圣贤。
郑子产:郑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以智慧和仁德著称。
鲧:鲧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治水英雄,被尧帝流放到羽渊。
洧渊:洧渊是古代地名,位于郑国城门之外。
白鹿渊:白鹿渊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以其清澈的水质而闻名。
房渊:房渊是古代地名,位于乐寿县,以其神秘的泉水而闻名。
清冷之渊:清冷之渊是古代地名,位于柴山之上,以其清澈的水质而闻名。
神渊:神渊是古代地名,位于鱼复县,以其神秘的泉水而闻名。
龙渊:龙渊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以其深不可测的泉水而闻名。
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舜曾将天下让给他。
污漫:污漫指污秽,此处指北人无择对舜让天下的拒绝。
盗泉:盗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泉,饮者会变得贪婪。
酒泉:酒泉是古代地名,因其地下泉水味如酒而得名。
玉英:玉英指美玉的光泽或美玉的碎片。
丹水:丹水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紫渊:紫渊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寒泉:寒泉指冬天的泉水,通常指水质清澈、温度较低的泉水。
淇水:淇水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卫女:卫女指卫国的女子,此处指思念家乡的女子。
黄泉:黄泉是指黄龙之精所化,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颍考叔:颍考叔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贤臣。
石纽:石纽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月精:月精指月亮的光辉或月亮的精华。
郑公:郑公指古代郑国的国君。
横流溪:横流溪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太公:太公指古代的姜太公,即姜子牙。
百脉水:百脉水是古代地名,位于土谷县,因其水源众多而得名。
霍太山:霍太山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白道城:白道城是古代地名,位于长城附近。
阳羡县:阳羡县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姜诗:姜诗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其孝道著称。
瀛洲:瀛洲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柴渚:柴渚是古代地名,位于齐国山,以其泉水中常出雹子而得名。
驳牛山:驳牛山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涿鹿城:涿鹿城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鸣犊泉:鸣犊泉是古代地名,位于某地。
姜泉:姜泉是古代地名,位于歧山县。
炎帝神农氏:炎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神农氏是其尊称,意指他教民耕种,尝百草,发明农业和医药,被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乔氏女登:乔氏女登是炎帝的母亲,传说中的人物。
少典妃:少典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妃即妃子,指少典的妻子。
华阳:华阳指华山的南面,古代神话中认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姜水:姜水是指发源于陕西省的一条河流,传说炎帝生于此。
金泉:金泉指含有金子的泉水,常用于形容泉水异常珍贵。
汉水:汉水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盖山:盖山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舒姑泉:舒姑泉是盖山附近的一处泉水,传说与舒氏女有关。
龙泉精舍:龙泉精舍是庐山上的一个道观,因泉水得名。
远法师:远法师是佛教高僧,此处指其法号。
海龙王经:《海龙王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涉及龙王和海洋的神话。
昆丘:昆丘是古代传说中的昆仑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赤泉:赤泉是指赤龙所化,与五行中的火有关。
美泉:美泉指味道或品质上佳的泉水。
帝浆:帝浆是指帝王的酒浆,比喻极为珍贵的东西。
宜都夷陆县:宜都夷陆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具体位置不详。
勾将山:勾将山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孔子泉:孔子泉是指与孔子有关的泉水,传说孔子曾在此饮水。
漆:漆是指一种植物,其汁液可用来制作涂料,此处指泉水如漆般清澈。
滋泉:滋泉是指水草茂盛的泉水,常用于形容泉水生机勃勃。
昆仑之井:昆仑之井是指昆仑山上的井,传说中水质极好。
高泉之山:高泉之山是指高山上流出的泉水,常用于形容泉水清冽。
正土之气:正土之气是指中央地区的土气,与五行中的土相对应。
埃天:埃天是指天空中央,此处指土气上升至天空。
蚨:蚨是一种传说中的石名,与五行中的土有关。
黄澒:黄澒是指水银,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黄龙:黄龙是指黄金之精,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青天:青天是指天空,此处指土气上升至天空。
青增:青增是指青石,与五行中的木有关。
青澒:青澒是指青金,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青金:青金是指青色的金属,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青龙:青龙是指青色的龙,与五行中的木有关。
青泉:青泉是指青龙所化,与五行中的木有关。
青海:青海是指青海湖,与五行中的木有关。
赤天:赤天是指天空,此处指土气上升至天空。
赤丹:赤丹是指赤色的丹砂,与五行中的火有关。
赤金:赤金是指赤色的金属,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赤龙:赤龙是指赤色的龙,与五行中的火有关。
赤海:赤海是指赤色的海洋,与五行中的火有关。
白天:白天是指天空,此处指土气上升至天空。
白礜:白礜是指白色的石头,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白澒:白澒是指白金,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白金:白金是指白色的金属,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白龙:白龙是指白色的龙,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白泉:白泉是指白龙所化,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白海:白海是指白色的海洋,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玄天:玄天是指天空,此处指土气上升至天空。
玄〈石玄〉:玄〈石玄〉是指黑色的石头,与五行中的水有关。
玄澒:玄澒是指玄金,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玄金:玄金是指黑色的金属,与五行中的金有关。
玄龙:玄龙是指黑色的龙,与五行中的水有关。
玄泉:玄泉是指玄龙所化,与五行中的水有关。
玄海:玄海是指黑色的海洋,与五行中的水有关。
昆仑四水:昆仑四水是指昆仑山上的四条泉水,传说具有神奇的功效。
神泉:神泉是指具有神奇功效的泉水。
百药:百药是指各种药物,此处指神泉可以调和百药。
万物:万物是指世间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
傅咸:傅咸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云母泉:云母泉是指含有云母的泉水,常用于形容泉水清澈透明。
洞庭湖:洞庭湖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大型淡水湖。
墨山:墨山是洞庭湖西的一座山,因山色如墨而得名。
佛寺:佛寺是指佛教寺院。
松岭:松岭是指长满松树的山岭。
云母:云母是一种矿物,常用于装饰和工艺。
石门:石门是指两块巨石形成的门状地形。
东陵:东陵是指位于东边的陵墓或山陵。
癖痼疥搔:癖痼疥搔是指各种皮肤病和瘙痒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地部-卷三十五-评注
皇甫谧《帝王世纪》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炎帝神农氏的诞生神话,通过炎帝母亲乔氏女登的感神而生,体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对自然神力的崇拜。‘长於姜水,因以氏焉’一句,不仅说明了炎帝的姓氏起源,也暗示了水在古人心中的神圣地位,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郦元注《水经》中,炎帝长于姜水的记载,进一步强调了水与炎帝的关联,姜水成为炎帝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地理环境的重视。
《义兴记》中关于金泉的描述,通过‘灼灼如金’的形象,展现了泉水之美,同时也寓意着财富与吉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
《汉水记》中的汉水泉,以‘夏常沸涌,望见白气冲天’描绘了泉水的神奇与神秘,‘能差百病’则赋予了泉水治病救人的功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信仰。
《宣城记》中的舒姑泉传说,通过舒氏女与泉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泉水因音乐而涌动,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周景式《庐山记》中的龙泉精舍故事,通过法师以杖掘地得泉的情节,展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括地图记》中昆丘赤泉与神宫美泉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长生不老、神仙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泉水的神秘化。
盛弘之《荆州记》中的孔子泉与勾将山三泉的故事,通过泉水与历史人物的关联,强调了泉水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浔阳记》中的潮泉,以‘朝夕辄有涌泉溢出如潮’的形象,展现了泉水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外国图》与《郡国志》中的赤泉、梁泉、漆泉等记载,展示了不同地区泉水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与利用。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中的水之美与五行相生的论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的认识。
傅咸《神泉赋》中的涌泉,以‘在夏则冷,涉冬而温’的形象,展现了泉水的神奇与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抱朴子》与李华《云母泉诗序》中的昆仑泉与云母泉的描述,通过泉水与仙山、佛寺的关联,展现了古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