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器物部-卷九-原文
《释名》曰:斤,谨也。板广不可得削,又有节,则用此釿之所以详谨,今减斧迹也。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石虎驰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轻行,躬行作所。太子太保韦謏谏曰:’白龙鱼服,有豫且(子居切。)之祸,海若潜游,离葛陂之酷。愿陛下清宫跸路,思二神为先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一旦有狂夫之变,虽龙腾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计,岂及设哉?’
‘《庄子》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
‘《孙子》曰:何世之无才?何才之无施?良匠提斤斧造山林,梁栋阿衡之材,栌柱楣椽之朴,森然陈於目前,大厦之器具矣。’
‘《梦书》曰:斤斧为选士取有材。梦得斤斧,选士来。’
‘《释名》曰:铲,平削也。’
‘《广雅》曰:签(子廉切。)谓之铲也。’
‘鲍照《芜城赋》曰:铲利铜山。’
‘《释名》曰:鐁,弥也。有高下迹,以此鐁弥其上而平之。’
‘《说文》曰:鑢,错铜铁也。’
‘《方言》曰:错、鑢互名也。’
‘《韩诗》曰:如磨如错。’
‘《释名》曰:镰,廉也。体廉薄,其所刈稍稍取之,似廉者也。’
‘《东观汉记》曰:山阳郡人江伯欲嫁姊,姊引镰欲自割。’
‘《魏略》曰:孟康,字公休,为弘农太守。时出按行,敕吏卒各持镰,自刈马草。’
‘《说苑》曰:孔子闻哭者,声甚悲。进见之,吾丘子也,(吾,一音虞。)拥镰带索而哭。孔子问:’何哭之悲?’对曰:’吾有三失。’子曰:’愿闻三失。’曰:’吾少好学,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是一失也;素尚高节不事庸君,臣节不遂,二失也;少择交游,寡於亲友,老而无讬,是三失也。请从此辞!’投水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於是归养亲者,十有二三。’
‘《风俗通》曰:镰刀自揆,积刍荛之效。’
‘《异苑》曰:长山郭悖,元嘉十二年病亡。后孙儿见悖着帽布裙,在灵床上,呼孙与语云:’今得七日假,假满便去。今将二小儿,捉仆在门,可就取也。’孙求仆,即得。又云:’汝叔从都还,得锽犁鐴,(音辟。)可试取看。’便以呈之,仍以两铁相加,鎗鎗作声。语孙曰:’我无复归缘,从此而绝。’
‘《毛诗·豳·七月》曰:取彼斧斨,以伐远扬。’
‘又《破斧》曰: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释名》曰:锸,锸地起土也。或曰削,能有所穿削也。或曰铧,刳也,刳地为坎也。’
‘《晋书·安帝纪》曰:吴兴王淡父为邻人窦度所杀。淡年十岁,阴有复仇之志。至年十八,密索利锸刃,佯若耕耘,经一桥下,伺度船行还,伏於草中,淡於桥上以锸斫之,而归罪有司。太守孔严义其孝勇,上请宥之。’
‘又曰: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淮南子》曰: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脚者使之蹠(音只。)铧,(长脚者蹠,得土多,锸入土深也。)强肤者使之负土。’
‘又曰:禹身执畚锸,以为民先,疏河而导之九支,凿山而通九洛,辟五湖而宁东海。’
‘《说文》曰:锄,薅(音蒿)斫也。,大锄也。’
‘《释名》曰:锄,助也,去秽助苗长。齐人谓其柄为橿,橿然正直也。’
‘《史记》曰:高后立诸吕为王,擅权用事。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常入侍高后燕饮,曰:’请为田歌。’太后笑曰:’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言田意。’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默然。’
‘《汉书》曰:虽有鎡錤,(上音兹,下音基。)不如逢时,(鎡錤,锄。虽有田器,值时乃获。)信矣!樊哙、夏侯、灌婴之徒,方其鼓刀、仆御、贩缯之时,岂自知附骥尾,勒功帝籍,庆流子孙哉?’
‘又曰:倪宽受业孔安国,贫无资,赁作,带经而锄,伏息辄诵读。’
‘又曰:龚遂为渤海太守,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为良人,持杖器者为盗贼。’
‘又曰:严延年为河南太守。京兆尹张敞闻延年用刑刻急,以书谕之。延年报曰:’河南,天下咽喉,二周馀弊,莠盛苗秽,何可不锄也?’
‘《魏略》曰:常林为诸生,带经耕锄。其妻饷之,相敬如宾。’
‘《蜀志》曰:先主将诛张裕,诸葛亮表请其罪,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贾子》曰:商君专任刑法,以刻薄为教。秦人父子兄弟,无父兄之恩。踞踞反目,有若禽兽。借父耰锄,意有得色。’
‘《搜神记》曰:扶风杨道和於田中值雷雨,止桑树下。霹雳击之,道和以锄格之,折其右肱,遂落地,色如丹,目如镜。’
‘伏候《古今注》曰:曾子锄瓜,有三足鸟卒其冠。’
‘《世说》曰: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忽见地有片黄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应璩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暮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左传》曰: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史记》曰: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战国策》曰:苏秦行而归,负书担囊,父母不与之。秦叹曰:’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
王隐《晋书》曰:梅陶及锺雅数说馀事,祖纳辄困,因谓之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椎。’杞具椎门中。
又曰:王濬伐吴,吴人於江险要害之处,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濬乃作大筏先行,铁锥辄着筏去。
又曰:赫连勃勃。勃性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锥若不入,即杀行锥者,而并筑之。
《管子》曰:女有一锥,然后成为女。
《孙卿子》曰:无置锥之地,而公侯不能与之争名,仲尼是也。
《庄子》曰: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韩子》曰:尧、舜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
《吕氏春秋》曰:子产相郑十八年,刑三人,杀三人,锥刀之遗於道者,莫之敢举。
○钻
《尚书大传》曰:古者中刑用钻、凿。
《物理论》曰:赵尧,锥钻之吏,能探高祖深心,致位丞相。
○钳
《汉书》曰:江充捕巫蛊,烧铁钳灼,强服之。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有讼者,烧铁令赤,以钳举铁,着手行七步,无罪者手不烧,有罪者手即焦。
○泥镘
《尔雅》曰:镘谓之圬。(郭璞注曰:泥镘也。)
《说文》曰:镘,铁圬也。
《左传》曰:郑子产相郑伯如晋,晋侯未之见。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曰:’文公之为盟主也,崇大诸侯之馆,圬人以时塓馆宫室。'(圬人,涂者。)
《论语》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凳
《续晋阳秋》曰:何无忌母,刘牢之姊也。无忌与高祖谋,夜於屏风里制檄文。母潜凳於屏风上窥之,既知其谋,大喜,谓曰:’汝能如此,吾仇耻雪矣!’
《世说》曰:谢中郎在寿阳败,临奔走,犹求玉怗凳也。
○篮
《集异记》曰:丹阳张承先家有鬼,长为其取物。会有客,须莼斤、鲤鱼二十头。鬼将一小儿,持篮至骠骑街十字路,小儿睡觉,看篮中已有莼、鲤。
○{鬲}(许的切)
《方言》曰:{鬲},所以注斛。陈魏宋楚之间谓之{鬲},或谓之箩。自关而西谓之注箕。(郭璞注曰:盛米谷写斛中也,江东亦呼为{鬲},箩属,形小而高也。)
《续搜神记》曰:吴兴人章苟者,於田中耕,乘小船以归。箩鱼鲑置船中,著菰里,有物辄已食尽,如此非一。后日,磨锻,於菰芦中见一大蛇偷。苟以鋘叉之,中其蛇。
○笼
《史记》曰: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於河,至泉阳,渔者豫且举网而囚之,置笼中。见梦於王曰:’我为江使於河伯,而网当路,豫且得我。王有德义,故来告愬。’
又曰:齐使淳于髡献鹄於楚,出邑门,道飞其鹄,揭空笼而献之。
《东观汉记》曰:耿恭於疏勒城穿井,十五丈得水。恭乃正衣冠,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水,身自率士负笼,有飞泉涌出。吏士惊喜,皆称万岁。
《晋中兴征祥说》曰:泰元中,公王妇女发缓倾髻,以为盛饬,用发丰多,不可恒戴,乃先於笼上榜之,名曰假髻,或曰假头。至于贫民,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髻,亦服之妖也。无几时,烈宗晏驾,而天下骚动,二十年中兵革不息。孙恩之乱,刑斩无数。桓玄之役,死者万计。凡被戮之家,多亡头首。
沈约《宋书》曰:废帝狂悖无道,诛害群臣,公卿忌惮,诸父并聚之殿内,殴棰陵曳,无复人理。建安王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祐形体并肥壮,帝以竹笼盛而称之。
《续述征记》曰:梁邹西有笼水,发源长城山,直北流於梁郭西注济水。或云齐之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於内,潜以绩笼蔽之,人莫之知,由是无谷汲之劳。姑及家人疑而嫉之,值出而搜其室,既无所睹,试发此笼,而泉遂濆涌,流漂居宇,所以名曰笼水也。
《庄子》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或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逃矣。是故汤以庖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以其所好笼之也。
《淮南子》曰:张天下以为之笼,因江海以为之罟,何亡鱼失鸟之有乎?
又曰:狐裘负笼,甚可怪也。
《世说》曰:宋处宗甚有思理,常得一长鸣鸡,爱而食之,恒笼盛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思,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楚辞》曰: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傅咸《班鸠赋·叙》云:余楸蔚然成林,闲居无为。有时游之,顾见斑鸠,音声可悦,於是捕而畜之。既己扰驯,出之於笼,无何失去。后时时一来,飞翔似如有恋。聊为之赋。
成公绥《鹦鹉赋》曰:小禽也,以其能言解意,故为人所爱。盛之以金笼,升之以殿堂,可谓珍之矣。盖乃未得鸟之性也!
古诗曰:罗敷好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绳,桂枝为笼钩。
沈约《宋书》曰:废帝狂悖无道,诛害群公,忌惮诸父,并聚之殿内,欧棰陵曳,无复人理。建安王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祐,形体并肥壮,帝每以竹笼盛而称之。
○籝
《说文》曰:籝,笭也。
《汉书》曰:韦贤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器物部-卷九-译文
《释名》说:斤,是谨慎的意思。因为木板太宽无法直接削,而且上面有纹理,所以使用斤这种工具是为了更加小心谨慎,现在减少斧头留下的痕迹。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记载:石虎狩猎没有节制,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他还经常轻率行动,亲自参与各种工作。太子太保韦謏劝谏说:‘白龙变成鱼,有豫且(子居切)的灾祸,海若潜游,离开葛陂的灾难。愿陛下清宫守路,以这两个神灵为鉴,不可忽视天下的重任,轻率地使用斤斧。一旦有狂夫之变,即使龙腾的勇猛也无法施展;智士的计谋,哪里来得及设定?’
《庄子》说:郢人鼻尖涂上白垩,像蝇翼一样小。让匠人石斫去,挥动斤斧如同风一般,白垩被削尽而鼻子毫发无损,郢人站立不动,神色自若。
《孙子》说:哪个时代没有人才?哪个才能没有施展的机会?优秀的工匠拿起斤斧进入山林,梁栋阿衡之材,栌柱楣椽之木,都整齐地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建造大厦的工具。
《梦书》说:斤斧是选拔有才能之人的象征。梦见斤斧,意味着选拔人才即将到来。
《释名》说:铲,是平削的意思。
《广雅》说:签(子廉切)叫做铲。
鲍照的《芜城赋》说:铲利铜山。
《释名》说:鐁,是弥平的意思。有高低的痕迹,用这个鐁弥平其上。
《说文》说:鑢,是错铜铁的意思。
《方言》说:错、鑢可以互相称呼。
《韩诗》说:如磨如错。
《释名》说:镰,是廉的意思。身体轻薄,所割取的稍微取之,像廉者一样。
《东观汉记》说:山阳郡人江伯想要嫁姐姐,姐姐拿起镰刀想要自割。
《魏略》说:孟康,字公休,担任弘农太守。当时外出巡视,命令士兵各自拿着镰刀,自己割马草。
《说苑》说:孔子听到哭声,声音非常悲伤。前去见,是吾丘子,拥着镰刀系着绳索而哭。孔子问:‘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回答说:‘我有三个遗憾。’孔子说:‘愿听听你的三个遗憾。’说:‘我年轻时好学,周游天下,回来后,我的亲人去世,这是第一个遗憾;我素来崇尚高洁的节操,不事奉平庸的君主,臣子的节操未能实现,这是第二个遗憾;我年轻时选择朋友,缺乏亲友,老了没有托付,这是第三个遗憾。请让我以此辞告别!’然后投水而死。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足以作为警戒!’于是归家赡养亲人,有十分之二三。
《风俗通》说:镰刀自量,积累柴草的效果。
《异苑》说:长山郭悖,元嘉十二年病逝。后来孙子看到悖戴着帽子穿着布裙,躺在灵床上,呼唤孙子说话:‘现在得到七天的假,假满就去。现在带着两个小孩,抓着仆人在门口,可以去取。’孙子要求仆人,立即得到。又说:‘你叔叔从都城回来,得到锽犁铐(音辟),可以试看看。’便把东西呈上,仍然用两块铁相加,锵锵作响。对孙子说:‘我再也没有归来的缘分,从此就断绝了。’
《毛诗·豳·七月》说:拿起那斧斨,去砍伐远处的树木。
《破斧》说:既然破了我们的斧头,又缺了我们的斨。
《释名》说:锸,是挖地起土的意思。或者说是削,能够有所穿削。或者说是铧,是挖地成坑的意思。
《晋书·安帝纪》说:吴兴王淡的父亲被邻居窦度所杀。淡十岁时,心中怀有复仇之志。到了十八岁,秘密寻找锋利的锸刃,假装耕作,经过一座桥下,等待度船回来,藏在草中,淡在桥上用锸砍他,然后回去将罪名推给官府。太守孔严认为他的孝勇值得嘉奖,上报请求宽恕。
《晋书·安帝纪》又说:刘伶经常乘坐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人拿着锸跟随,对他说:‘死了就埋葬我!’
《淮南子》说:因此伊尹兴起土功,修脚的人让他踩铧,长脚的人踩,得到的土多,锸入土深。
《释名》又说:禹亲自拿着畚锸,作为民之先导,疏通河流引导九条支流,凿山开九洛,开辟五湖使东海安宁。
《说文》说:锄,是锄草的意思。,是大锄。
《释名》说:锄,是帮助的意思,去除杂草帮助庄稼生长。齐人把它的柄叫做橿,橿然正直。
《史记》说:吕后立吕氏为王,擅权用事。朱虚侯刘章二十岁,有气力,对刘氏不得职感到愤怒。经常在吕后宴会上,说:‘请让我唱田歌。’太后笑着说:‘如果你生为王子,怎么知道田地的事呢?’刘章说:‘我知道。’太后说:‘试着唱出田地的意思。’刘章说:‘深耕细种,立苗要稀疏。不是自己种的,就锄掉它!’吕后默然。
《汉书》说:虽然有锄头,但不如遇到好时机。(锄头,锄。虽然有农具,但只有在时机合适时才能收获。)这是真的!樊哙、夏侯、灌婴这些人,在他们挥刀、驾车、贩卖丝绸的时候,怎么会知道自己会附在骥尾,勒功帝籍,让子孙共享幸福呢?
《汉书》又说:倪宽跟随孔安国学习,贫穷没有资财,租种土地,带着经书锄地,休息时就读。
《汉书》又说:龚遂担任渤海太守,全部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和其他农具的人是良民,拿着棍棒和其他武器的人是盗贼。
《汉书》又说:严延年担任河南太守。京兆尹张敞听说严延年用刑严厉,写信劝告他。严延年回复说:‘河南,是天下的咽喉,两周的弊端,杂草茂盛,苗子被杂草覆盖,怎能不锄呢?’
《魏略》说:常林作为学生,带着经书耕锄。他的妻子给他送饭,两人相互尊敬如宾客。
《蜀志》说:先主将要诛杀张裕,诸葛亮上表请求判决他的罪行,说:‘芳兰生在门前,不得不锄。’
《贾子》说:商君专任刑法,以刻薄为教。秦人父子兄弟,没有父兄之恩。踞坐反目,如同禽兽。借父耰锄,面有得色。
《搜神记》说:扶风杨道和在田间遇到雷雨,停在桑树下。霹雳击中他,道和用锄头抵挡,折断了他的右臂,于是倒在地上,脸色像丹砂,眼睛像镜子。
伏候的《古今注》说:曾子锄瓜,有三足鸟突然落在他的冠上。
《世说》说:管宁、华歆在园中锄菜,忽然看到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挥锄头和瓦石一样看待,华歆捡起来又扔掉。
应璩的诗说:古有行道人,在田间看到三位老人。年龄都有一百多岁,一起锄禾除草。停车问三位老人,为什么能活这么久?年长的老人先说话,家中妻子容貌丑陋;中间的老人先说话,量腹节所受;年幼的老人先说话,晚上睡觉不盖头。三位老人的话很有道理,所以能够长寿!
《左传》说:锥刀的尖端,也要争相争夺。
《史记》说: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其尖端立即显露。’
《战国策》说:苏秦出行归来,背着书籍和包裹,父母却不给他开门。苏秦感叹说:‘这都是秦国给我的罪过啊!’于是夜里打开书籍,陈列出几十个竹箱,找到了太公的《阴符》,跪下读了起来。想要睡觉,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
王隐的《晋书》说:梅陶和锺雅多次谈论其他事情,祖纳总是感到困惑,于是对他说:‘你是汝南、颍川的人,聪明如同锥子,我却是幽州、冀州的人,愚钝如同椎子。’杞人把椎子放在门中。
又说:王濬攻打吴国,吴人在江水险要的地方,制作了长一丈多的铁锥,暗藏在江中。王濬就制作了大筏先行,铁锥就附着在筏上。
又提到: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性格巧匠,但残忍暴虐。他用蒸土筑城,锥子每深入一寸,就杀死筑城的工人;如果锥子不深入,就杀死尝试用锥子的人,并继续筑城。
《管子》说:女人有一锥,然后才能成为女人。
《孙卿子》说:没有地方可以放置锥子,而公侯却不能与他争夺名声,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庄子》说:尧、舜拥有天下,他们的子孙却没有一块可以放置锥子的地方。
《韩子》说:尧、舜没有一块可以放置锥子的地方,但在后世却积累了德行。
《吕氏春秋》说:子产做郑国国相十八年,处罚了三个人,杀死了三个人,道路上遗落的锥刀,没有人敢捡起。
《尚书大传》说:古代中等刑罚使用钻和凿。
《物理论》说:赵尧,一个擅长钻凿的官吏,能够探查到汉高祖的内心深处,从而升任丞相。
《汉书》说:江充追捕巫蛊,用烧红的铁钳烫灼,强迫他们屈服。
《吴时外国传》说:扶南有个人打官司,把铁烧红,用钳子举起,手走七步,无罪的人手不会烧伤,有罪的人手就会焦。
《尔雅》说:镘叫做泥镘。(郭璞注:泥镘。)《说文》说:镘,是铁制的泥镘。
《左传》说:郑国子产做郑伯的国相,去晋国访问,晋侯没有接见他。子产让人把住处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车马放进去,说:‘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崇尚大诸侯的馆舍,泥瓦匠按时粉刷馆舍宫室。’(泥瓦匠,即泥瓦工。)
《论语》说: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筑成的墙不能污染!’
《续晋阳秋》说:何无忌的母亲,是刘牢之的姐姐。何无忌与高祖刘裕密谋,夜里在屏风里写檄文。母亲偷偷地坐在屏风上窥视,知道了他们的计划,非常高兴,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做,我的仇耻就可以洗雪了!’
《世说》说:谢中郎在寿阳战败,临阵逃跑时,还要求得到一块玉制的小凳。
《集异记》说:丹阳的张承先家里有鬼,经常帮他取东西。有客人来,需要莼菜和鲤鱼二十条。鬼带着一个小孩,提着篮子到骠骑街十字路口,小孩睡着了,看篮子里已经有莼菜和鲤鱼。
《方言》说:{鬲},是用来注水的容器。在陈、魏、宋、楚之间叫做{鬲},或者叫做箩。从关中往西叫做注箕。(郭璞注:盛米谷倒进斛中的容器,江东也叫做{鬲},属于箩类,形状小而高。)
《续搜神记》说:吴兴人章苟在田里耕作,乘小船回家。把鱼和鲑鱼放在船中,放在菰里,总有不明的动物把食物吃光,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后来,他磨砺和锻造,在菰芦中看到一条大蛇偷吃。章苟用叉子叉它,刺中了蛇。
《史记》说: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去河,到了泉阳,渔夫豫且撒网抓住了它,放在笼子里。神龟在梦中对王说:‘我作为江使去河伯那里,却被网挡住了,豫且抓住了我。大王有德行,所以我来告诉您。’又说:齐使淳于髡向楚国献天鹅,出城门时,天鹅飞走了,他举起空笼子献上。
《东观汉记》说:耿恭在疏勒城挖井,挖了十五丈才找到水。耿恭就整理好衣冠,对着井再次拜谢,为士兵祈祷,亲自带领士兵背笼,有泉水喷涌而出。士兵们又惊又喜,都高呼万岁。
《晋中兴征祥说》说:泰元年间,公王妇女把头发束成缓倾髻,因为头发太多,不能经常戴,就先在笼子上挂着,叫做假髻,或者叫做假头。至于贫民,自己无法制作,就自称无头,向别人借髻,也效仿这种装饰。不久,烈宗驾崩,天下大乱,二十年中战乱不断。孙恩之乱,被杀无数。桓玄之役,死者数以万计。所有被杀的人家,大多失去了头颅。
沈约的《宋书》说:废帝狂悖无道,杀害群臣,公卿大臣都感到恐惧,各位叔父都聚集在宫殿内,用竹笼装着他们,殴打、拉扯,没有人性。
《续述征记》说:梁邹西有笼水,发源于长城山,直接向北流到梁郭西注入济水。有人说齐国的孝妇,因为诚心感动神明,泉水涌出,她用竹笼遮盖,人们不知道,因此没有挑水的劳苦。
《庄子》说:一只麻雀飞过,后羿一定能射中。如果用天下作为笼子,麻雀就没有地方逃走了。所以商汤用庖厨的笼子收留了伊尹,秦穆公用五羊皮做的笼子收留了百里奚,因为他们用他们喜欢的东西来笼络他们。
《淮南子》说:把天下作为笼子,用江海作为网,怎么会有鱼和鸟逃走呢?又说:狐狸皮做成笼子,非常奇怪。
《世说》说:宋处宗很有思想,常常得到一只长鸣鸡,非常喜欢,就喂它吃东西,经常把它放在笼子里。鸡就学会了说话,与宋处宗交谈,非常有思想,整天都不停。
《楚辞》说:凤凰做成鹑笼,即使翅膀张开也无法容纳。
傅咸的《班鸠赋·叙》说:我的楸树蔚然成林,闲居无所事事。有时去游玩,看到斑鸠,声音悦耳,于是捕捉并养在笼子里。已经驯服了,放出来后,它还是经常飞来,像是有留恋。就为它写了一篇赋。
成公绥的《鹦鹉赋》说:这只小鸟,因为它能够说话理解意思,所以被人喜爱。用金笼子装着,抬到殿堂上,可以说是珍宝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理解鸟的本性!
古诗说:罗敷喜欢养蚕,在城南的角落里采桑。用青丝做笼子的绳子,用桂枝做笼子的钩。
沈约的《宋书》说:废帝狂悖无道,杀害群臣,公卿大臣都感到恐惧,各位叔父都聚集在宫殿内,用竹笼装着他们,殴打、拉扯,没有人性。
《说文》说:籝,是笭。
《汉书》说:韦贤说:‘留给子孙黄金满籝,不如留下一部经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器物部-卷九-注解
斤:古代一种用于砍伐、劈砍的工具,其形状类似大斧,但比斧头更宽大。在《释名》中,斤被解释为‘谨’,意指使用斤时要小心谨慎,因为木板宽广且可能有节,使用斤时要更加细致,现在斧头的痕迹已经减少。
轻行:指行动轻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斤斧:指斧头,这里比喻权力或决策。
匠石:传说中的神匠,这里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斨:古代一种用于砍伐树木的工具,比斧头更宽大。
铧:古代农具之一,用于翻土、起土。
锸:古代农具之一,用于挖掘、挖掘坑洞。
锄:古代农具之一,用于除草、松土。
镰:古代农具之一,用于收割庄稼。
锽:古代农具之一,形状类似锄,但用于挖掘。
锥:古代一种尖锐的工具,用于刺穿或钻孔。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其游说各国而闻名。
太公《阴符》:指《阴符经》,古代道家经典,包含兵法、术数等内容。
祖纳:东晋时期名士,以才智著称。
梅陶:东晋时期文学家。
锺雅:东晋时期文学家。
王濬:晋朝将领,以伐吴有功。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夏国君主。
《管子》:春秋时期管仲所著的政治家言。
《孙卿子》:即《荀子》,战国时期荀子所著。
《庄子》:战国时期庄子所著,为道家经典。
《韩子》:即《韩非子》,战国时期韩非所著。
《吕氏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编纂的杂家经典。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
《尚书大传》: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物理论》: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江充:西汉时期宦官。
巫蛊:古代一种诅咒术。
扶南:古代东南亚国家。
《尔雅》: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解释古汉语词汇。
郭璞:东晋时期文学家、训诂学家。
《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记录春秋时期各国历史。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
何无忌:东晋时期将领。
刘牢之:东晋时期将领。
谢中郎:东晋时期将领谢安之子。
张承先:古代人物。
《方言》:古代语言学著作。
《续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集。
《史记》: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宋元王:战国时期宋国国君。
豫且:古代人物。
《东观汉记》:东汉时期官修史书。
耿恭:东汉时期将领。
《晋中兴征祥说》:古代占卜学著作。
公王妇女:古代的贵族妇女。
烈宗:古代的君主。
孙恩:东晋时期农民起义领袖。
桓玄:东晋末年政治家。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
宋处宗:东晋时期人物。
《楚辞》:战国时期楚辞。
傅咸:西晋时期文学家。
《班鸠赋·叙》:傅咸所作。
成公绥:西晋时期文学家。
《鹦鹉赋》:成公绥所作。
古诗:古代诗歌。
沈约:南朝宋时期文学家。
废帝:南朝宋时期皇帝。
建安王:南朝宋时期王爵。
太宗:南朝宋时期皇帝。
《说文》: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
韦贤:西汉时期文学家。
籝:竹笼,用于装载物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器物部-卷九-评注
《战国策》中苏秦的故事,描绘了一位志士的坚韧与毅力。苏秦归家时,负书担囊,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士人奋斗的艰辛。他夜读太公《阴符》,引锥自刺,血流至踵,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
王隐《晋书》中的梅陶与锺雅的故事,通过比喻手法,将梅陶的锐利与锺雅的钝拙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两种不同性格的人。‘锥’在这里象征着锐利,而‘椎’则代表钝拙,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的性格差异,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性格特点的重视。
王濬伐吴的故事,通过铁锥暗置江中的情节,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策略。铁锥的设置不仅是对吴国军事防御的挑战,也是对王濬个人智慧的一种考验。
赫连勃勃的故事,通过‘锥入一寸,即杀作者;锥若不入,即杀行锥者’的描述,展现了其残忍刻暴的性格。这种极端的行为,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某些统治者的残酷。
《管子》中的‘女有一锥,然后成为女’这句话,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对女性地位的认识。‘锥’在这里象征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
《孙卿子》中的‘无置锥之地,而公侯不能与之争名,仲尼是也’这句话,通过孔子的事例,表达了古代士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即使没有物质基础,也能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庄子》中的‘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和‘尧、舜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两句话,通过尧、舜的例子,强调了道德与德行的传承。
《吕氏春秋》中的子产相郑的故事,通过子产在道上的行为,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清廉与正直。
《尚书大传》和《物理论》中的‘钻’和‘钳’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刑具的运用。
《汉书》和《吴时外国传》中的‘钳’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刑罚的残酷。
《尔雅》和《说文》中的‘泥镘’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建筑工艺和材料的使用。
《左传》和《论语》中的‘圬人’和‘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艺和道德的评价。
《续晋阳秋》和《世说》中的‘凳’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生活中的细节。
《集异记》中的‘篮’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生活中的习俗。
《方言》和《续搜神记》中的‘{鬲}’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的度量单位和民间传说。
《史记》和《东观汉记》中的‘笼’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动物的捕捉和饲养。
《晋中兴征祥说》和《宋书》中的‘笼’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庄子》和《淮南子》中的‘笼’的描述,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权力和束缚的思考。
《世说》和《楚辞》中的‘笼’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文学中对动物和自然界的描绘。
《班鸠赋·叙》和《鹦鹉赋》中的‘笼’的描述,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对动物和人性关系的探讨。
古诗中的‘笼’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生活中的细节。
《汉书》中的‘籝’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财富和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