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二-原文
○斩
《释名》曰: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
《周书》曰:武王使尚父以士卒驰,商师大崩,商辛乃内登于鹿台之上自燔,王崩于火。武王先入,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也。)斩之黄钺,悬诸大白旗。乃適二女之所,射之三发,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悬诸小白旗。
《左传·成上》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家语》曰:郏谷之会,齐侯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於公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有司速加法焉。’於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
《史记》曰:韩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己斩,次当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
又曰:张苍坐法当斩,解衣,身长,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乃言沛公,救勿斩。
《汉书》曰:王欣,济南人。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被(音罢)阳令。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胜之过被阳,欲斩欣。欣解衣伏锧,仰天言曰:’使君专煞生之柄,威震郡国,今复斩一欣,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胜之壮其言,贳不诛,因与相结厚也。
《东观汉记》曰:任光字伯卿,初为乡啬夫。汉兵攻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斩而夺之。会光禄勋刘赐適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
《后汉书》曰:赵王在长安,为赤眉所得,赤眉欲斩之。白马从事见赵王仪状须眉美好绝众,护而活之。
又曰:献帝疾愈,大会未央殿。董卓朝服升车,而马惊坠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遂行。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骑右步屯卫周匝,令吕布扞前后。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同心勇士七十馀人伪着卫士服於北掖门内以待卓。阻喃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衣甲不入,伤臂坠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耶!’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煞之。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
《魏略》曰:京兆鲍出,字文才。值世饥饿,出觅食。后啖入贼以绳贯其母手掌驱去,出走追斩贼,得其母还。
《魏志》曰:于禁字文则。昌犭希叛,太祖遣禁征之。禁急进攻,犭希与禁有旧,诣禁降。诸将皆以为犭希己降,当送太祖也,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先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犭希虽旧交,禁可失节乎?’自临与犭希诀,霣涕而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又曰:夏侯玄雅量弘济,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又曰:邓艾父子既囚,锺会至成都,先送艾然后作乱。会己死,本营将士追艾槛车迎还。卫瓘遣田续等讨艾,遇於绵竹西,斩之。
《蜀志》曰:魏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后为马岱所斩。
又曰: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阳琛,责以无礼,斩之。
又曰: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日大事垂可立功,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退以白璋,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
《晋书》曰:楚王玮既诛汝南王亮、卫瓘,寻又诏解严云’玮矫诏’,解严斩刑。玮临死,出其怀中青纸诏,以示监刑尚书刘颂,流涕言:’此诏书也,奉此而行,谓为社稷。今更为罪,托体先帝,授枉如此,幸见申列。’颂亦歔欷,不能仰视。
又曰:荀晞字道将,河南山阳人。为兖州刺史,断决如流,人不敢欺。以从母子为都护,犯法,晞斩之。既而素服哭曰:’煞汝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荀道将。’以严刻斩戮,号曰屠伯。后为石勒所煞。
又曰:石闵仕伪赵,石鉴为侍中、录尚书事。鉴使石苞夜诛闵,不克,反为闵攻煞。鉴苞等煞胡人,胡人斩关逾城,不可胜数。闵知胡人不为己用,颁令下每人斩一胡,文官赐爵一级,武官立拜牙门。於时,一日之中,斩胡万人。於是鼻高多须滥死者甚众,胡人死至二十馀万。
又曰:皇甫谧字子方,少遵父操。永嘉中,博士徵不起,避乱荆州,闭门居,未尝入城府。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南土人士咸尊敬之,刺史陶侃礼之甚厚。王敦弟王廙代侃,廙至荆州,大失物情,百姓叛,廙大行诛戮立威,以方回为侃所礼,责其不来诣己,乃收而斩焉。荆土华夷莫不流涕。
《三十国春秋》曰:丙寅,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于建康,於是以刀拭柱,血逆流上二丈三尺,下四尺五寸,其直如弦。
《后魏书》曰:段晖从世祖至长安,有人告晖欲南奔。世祖问曰:’何以知之?’告者曰:’晖置金於马鞯中,不欲逃走,何由尔也?’世祖密遣视之,果如告者之言。斩之於市。
《齐书》曰:庾弘远字士操,清实有士誉,仕齐为江州长史。刺史陈显达举兵败,斩於朱雀航,将刑,索帽着之,曰:’子路结缨,吾不可以不冠而死。’
又曰:陈显达起兵,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为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於篱侧,血涌湔篱,似淳于伯之被刑也。
崔鸿《前赵录》曰:卜栩隐于龙门山,尝与郭璞论《易》,栩曰:’吾大厄在四十一,亦未见子之令终。’璞曰:’戮吾祸在江南,不在此也。’镇北靳冲攻太原不克,归罪於栩,辄斩之。刘聪大怒曰:’此人朕所不得加刑,冲何人哉!’遣御史丞诰衍持节斩冲也。
《隋书》曰: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於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苏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煞臣,不得煞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汉新事》曰:奉车都尉窦固征匈奴,骑都尉秦彭副。固令彭别屯,彭擅斩军司马。固奏秦彭不由督率贼煞人。公卿议,皆以为固议是。公府掾郭躬以为彭得专斩人。上曰:’军正校尉一统督,何以得专煞?’躬对曰:’一统将者,谓在部曲也。今彭别将兵,军事至急,势不得关督将。’有诏躬上殿,令尚书令与公卿杂难躬曰:’督将授斧钺称令,故得擅行法,都尉别得行军法,何以明之?’躬对曰:’军正校尉别将兵,假斧钺即得专军法。’难者曰:’今不假,故不得擅煞。’躬曰:’汉制:假棨戟以当斧钺。’议者皆屈,上从之。
《晋朝杂事》曰:夜遣通事令史张林、黄门令史骆休开神虎门,迎故太傅赵王至太极前,召收中书监张华、侍中朝讠必、尚书斐頠、解结,侍郎杜斌等,斩之於东锺下。华等大呼,自称忠臣。张林诘之曰:’公等知太子无罪,何不谏?谏若不从,何不去也?’遂斩之。
《华阳国志》曰:王濬自成都帅水陆军及梁州,又率七万人伐吴。临发,斩牙门将李延。延,所爱将也,以争骑斩之,众莫不肃。
《商君书》曰:晋文公将欲明刑以亲百姓,颠颉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继颠颉之首以徇。晋国之士皆惧。曰:’颠颉之有宠,斩以徇,而况我乎!’
《韩子》曰:禹遇诸侯会稽之上,防风后至,禹斩之。
王韶《孝子传》曰:周青,东郡人也。母患积年,青扶侍左右,五体羸瘦。村里乃敛钱营助汤药,母痊,许嫁同郡周小君。小君疾,未获成礼,乃求见青,属累父母,青许之。俄而命终,青供养为务。十年中,翁姑感之,劝令更嫁,青誓以匪石。翁姑并自煞,女姑告青害煞收考,遂以诬款,七月刑青於市。青谓监煞者曰:’乞树长竿系白幡,青若煞翁姑,血入泉;不煞,血上天。’既斩,血乃缘竿上天。
○枭首
《传》曰:叔孙昭子煞竖牛,投其首於宁风棘上。
《汉书》曰:三族:令先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谓之具五刑。
又曰:汉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又《五行志》曰:江充掘巫蛊太子宫,太子乃斩充,举兵与丞相刘屈厘战,太子败走,自煞。明年,屈厘复坐祝诅腰斩,妻子枭首。
《续汉书》曰:张济为河南令,中常侍段珪奴乘犊车于道,济即收捕枭首,悬尸珪门也。
《后魏书》曰:宋鸿贵为定州北平府参军,送戍兵於荆州,坐取兵绢四百匹。兵欲告之,乃斩兵十人。又疏凡不达律令,见律有枭首之非,乃生断兵手,以水洗,然后斩决。寻仔撄法,时人哀兵之苦,叹鸿贵之硬蘙。
《廷尉决事》曰:河内太守上民张太有狂病。病发,煞母弟,应枭首。遇赦,议不当除之,枭首如故。
○弃市
《礼》曰:刑人於市,与众弃之。
《史记》曰:秦皇平六国,制天下藏诗、书及偶语弃市。
《汉书》曰:中元二年,改磔曰弃市。(应劭曰:先诸死刑皆死之市,令改曰:弃市,自非妖道,不复磔也。)
又曰:窦婴矫先帝诏,当弃市。婴阳病痱,不食欲死。或闻上尾窐煞婴,复食治病。
《晋书》曰:范坚迁尚书右丞。时廷尉奏殿中吏劭广盗官幔二张,合布三十匹,有司正刑弃市。广二子,宗年十三,云年十一,操黄幡挝登闻鼓,乞恩辞,求自没为奚官奴,以赎父命。尚书朱映议,以为天下之人无子者少,事遂行,便成永制。坚亦同映议。
又曰:咸和二年,句容令孔恢罪弃市,诏曰:’恢自陷刑网,罪当大辟。但以其父年老而有一子,以为恻然,可特原之。’
《隋书》曰:文帝意每尚惨急,奸回不止,京市白日公行掣盗,人间强盗亦往往而有。帝患之,问群臣断禁之法。杨素等未及言,帝曰:’朕知之矣。’诏有人能纠告者,没贼家产业以赏纠人。时月之间,内外宁息。其后无赖之徒,候富人子弟出路者而故遗物於其前,偶拾取则擒以送官而取其赏,大抵被陷者甚众。帝知,乃命盗一钱己上皆弃市。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焉。
○考竟
《释名》曰:狱死曰考竟。考竟者,考得其情,竟其命於狱也。
《后汉书》曰:阳嘉三年春,诏以久旱,京师诸狱无轻重,皆且勿考竟。须得澍雨。
又曰:丹阳方储明风角,为洛阳令。
功曹是窦宪客,客为宪所风,夜煞人,断头着奁中,置厩门下,欲令储去官。
储摩死者耳连,问谁所煞。
有顷,曰:’死人言为功曹所煞。’
收功曹考竟。
又曰:向相字甫兴,性卓诡不伦,状如学道,又似狂生。
张角起,相不欲国家兴兵,便遣将河上北向读《孝经》。
贼自灭。
张让谗栩与角同心,收送黄门北寺狱考竟之。
又曰: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与为逆哉!’
即收付廷尉,考竟其罪。
邕陈辞谢,乞黔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史,为一代典。且忠孝素着而所坐无名之诛,无乃失名望乎?’
允曰:’昔武帝不煞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尾嫳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制作国之典,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邕遂死狱中。
‘《晋书》曰:王豹上书劝齐王冏与成都王颖如分陕之利。’
会长沙王乂至,于冏案上见豹笺,谓冏曰:’小子离间骨肉,何不铜驼下打煞。’
冏既不能嘉豹之策,遂纳乂言,乃奏为臣不忠、不顺、不义,辄都街考竞,以明邪正。
豹将死,曰:’悬吾头大司马门,见兵之攻齐也。’
众庶冤之。
俄而冏败。
‘《三国典略》曰:齐兖州刺史武城县公崔陵恃预旧恩,颇自矜纵。’
宠妾冯氏假其威刑,恣情取纳,风政不立。
为御史所劾,召收系廷尉考竞,遂死狱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二-译文
《释名》说:斩,是暂时的意思。暂时用兵就是切断。
《周书》记载:武王让尚父率领士兵奔驰,商朝的大军崩溃,商纣王登上鹿台自焚,武王在火中死去。武王先进入,射了三箭,然后下车,用轻吕(剑名)击打,用黄钺斩首,悬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去到两个女子那里,射了三箭,用轻吕击打,用玄钺斩首,悬挂在小白旗上。
《左传·成上》记载:韩献子准备斩杀人,郤献子骑马赶来救他,到达时韩献子已经被斩首。郤子让人赶快示众,告诉他的仆人说:我是为了分散罪责。
《家语》记载:在郏谷的会议上,齐侯演奏宫中的音乐,侏儒在齐侯面前表演。孔子快步走上前,跨过几级台阶,说:‘一个普通百姓敢侮辱诸侯,罪该处死,请有关官员迅速执行法律。’于是斩杀了侏儒,手脚分开。
《史记》记载:韩信从楚逃到汉,当时并不知名,因为犯法被判处斩首。他的十三个同伴已经被斩首,轮到韩信时,他抬头看见滕公,说:‘皇上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滕公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对他的外貌感到钦佩,就放了他。与他交谈后,非常高兴。
《史记》又记载:张苍因为犯法应当被斩首,他脱下衣服,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如葫芦。当时王陵看到他觉得很美,就告诉刘邦,救免他不斩。
《汉书》记载:王欣是济南人,因为郡县官吏积累功绩,逐渐升任为被阳令。汉武帝末年,军队多次出征,郡国盗贼纷纷兴起。绣衣御史暴胜之追捕盗贼,以军事行动的名义,处决两千石以下的官员。暴胜之路过被阳,想要斩杀王欣。王欣脱下衣服趴在砧板上,仰天说:‘您掌握着生杀大权,威震郡国,现在再斩杀我王欣,不足以增加您的威望。不如适时宽恕,以显示恩惠,让大家都全力以赴。’暴胜之对他的话感到钦佩,就放过了他,并与之结为深厚友谊。
《东观汉记》记载:任光字伯卿,最初是乡里的啬夫。汉军攻打宛城时,士兵看到任光的冠服鲜艳,命令他脱下衣服,准备斩杀他。恰逢光禄勋刘赐到来,看到任光的容貌像长者,就救了他。
《后汉书》记载:赵王在长安,被赤眉军抓获,赤眉军想要斩杀他。白马从事看到赵王仪容俊美,就保护他活了下来。
《后汉书》又记载:献帝病愈后,在未央殿举行大会。董卓穿着朝服上马车,马受惊掉入泥中,董卓返回更衣,他的小老婆阻止他,董卓不听,于是继续前行。他布置军队夹道,从自己的营帐到皇宫,左边的骑兵右边的步兵,环绕守卫。命令吕布前后保护。王允与士孙瑞密谋此事,让瑞自己写诏书交给吕布,命令骑都尉李肃与七十多个同心勇士假扮卫士,在北掖门内等待董卓。董卓到达时,马受惊不前行,他感到惊恐想要返回。吕布劝他前进,于是进入门内。李肃用戟刺杀董卓,董卓的衣甲不能进入,手臂受伤掉下车,回头大呼:‘吕布在哪里?’吕布说:‘有诏令讨伐逆贼。’董卓大骂:‘狗东西敢这样!’吕布应声用矛刺杀董卓,迅速指挥士兵斩杀董卓。主簿田仪和董卓的仆人冲上前去,吕布又杀死了他们。骑马带着赦免令,宣布宫内外,士兵都高呼万岁。
《魏略》记载:京兆鲍出字文才。正值世道饥荒,鲍出寻找食物。后来被贼人用绳子穿过他母亲的手掌驱赶走,鲍出逃走追杀贼人,将他母亲救回。
《魏志》记载:于禁字文则。昌犭希叛变,太祖派遣于禁征讨。于禁急攻,昌犭希与于禁有旧交,前来投降。众将领都认为昌犭希已经投降,应当送交太祖,于禁说:‘各位不知道,太祖常常下令先围困后投降的不赦。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是事奉上司的节操。昌犭希虽然是旧交,但我于禁可以失去节操吗?’亲自与昌犭希诀别,流泪斩杀了他。郡中震惊,无所求不得。
《魏志》又记载:夏侯玄性格宽宏大量,在东市将要被斩首时,脸色不变,举止自如。
《魏志》又记载:邓艾父子被囚禁后,钟会到达成都,先送邓艾,然后发动叛乱。钟会死后,他的部下追赶邓艾,用囚车迎接他回来。卫瓘派遣田续等人讨伐邓艾,在绵竹西边遇到邓艾,斩杀了他。
《蜀志》记载:魏延梦见头上长角,向占梦的赵直询问。赵直骗魏延说:‘麒麟有角却不使用,这是不用战斗敌人自己崩溃的征兆。’退下后告诉别人说:‘角字下面是刀,头上用刀,非常凶险。’后来被马岱斩杀。
《蜀志》又记载:刘璋命令关戍诸将不再与先主通书信。先主大怒,召回白水军督阳琛,以无礼之罪责备他,斩杀了他。
《蜀志》又记载:张松写信给先主和法正说:‘现在大事即将成功,怎么能就此离开呢?’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害怕祸患,退下后将此事告诉刘璋,刘璋逮捕并斩杀了张松。
《晋书》记载:楚王玮诛杀了汝南王亮和卫瓘,不久后又下诏称‘玮矫诏’,解除警戒,斩首。玮临死时,从怀中取出青纸诏书,给监刑尚书刘颂看,流泪说:‘这是诏书,我奉命行事,认为是为了国家。现在却成了罪人,托体先帝,受到这样的冤屈,希望您能为我申辩。’刘颂也抽泣,无法抬头看。
《晋书》又记载:荀晞字道将,河南山阳人。担任兖州刺史,断决如流,没有人敢欺骗他。他的从母子的都护犯法,荀晞斩杀了他。之后穿着素服哭泣说:‘杀你的是兖州刺史,哭泣的是荀道将。’因为严厉斩杀,被称为屠伯。后来被石勒所杀。
《晋书》又记载:石闵在伪赵做官,石鉴担任侍中、录尚书事。石鉴让石苞在夜间诛杀石闵,未能成功,反而被石闵攻击杀死。石鉴和石苞等人杀死胡人,胡人斩断城门,越过城墙,数不胜数。石闵知道胡人不会为自己所用,发布命令,每人斩杀一个胡人,文官赐爵一级,武官立拜牙门。当时,一天之内,斩杀胡人一万人。于是,高鼻多须的人死了很多,胡人死到二十多万。
《晋书》又记载:皇甫谧字子方,年轻时遵从父亲的教诲。永嘉年间,博士征召他不出仕,躲避战乱到荆州,闭门不出,从未进入城府。养蚕后才穿衣,耕种后才吃饭。南方的士人非常尊敬他,刺史陶侃对他非常礼遇。王敦的弟弟王廙接替陶侃担任荆州刺史,王廙到荆州后,大失人心,百姓叛乱,王廙大行诛戮以立威,因为方回被陶侃礼遇,责备他不来拜访自己,就逮捕并斩杀了他。荆州的华人和夷人都为他流泪。
《三十国春秋》记载:丙寅年,丞相府在建康斩杀了督运令史淳于伯,于是用刀擦拭柱子,血逆流上升两丈三尺,下降四尺五寸,直如弓弦。
《后魏书》记载:段晖跟随世祖到长安,有人告发段晖想要南逃。世祖问:‘你怎么知道?’告发者说:‘段晖把金子放在马鞍里,不想逃跑,怎么会这样呢?’世祖暗中派人查看,果然如告发者所说。在市场上斩杀了段晖。
《齐书》记载:庾弘远字士操,为人清廉诚实,有士人的声誉,在齐国做官担任江州长史。刺史陈显达起兵失败,被斩于朱雀航,在被处刑之前,他索要帽子戴上,说:‘子路结缨,我不能不戴帽而死。’
《齐书》又记载:陈显达起兵,官军随后赶到。显达无法抵抗,退到西州,被赵谭用槊刺落马,然后在篱笆旁边将他斩首,鲜血涌出染红了篱笆,好像淳于伯被处刑时的样子。
崔鸿的《前赵录》记载:卜栩隐居在龙门山,曾经与郭璞讨论《易经》,卜栩说:‘我大难将在四十一岁,也没有看到你有一个好结局。’郭璞说:‘我的灾祸在江南,不在这里。’镇北将军靳冲攻打太原未能成功,将失败归咎于卜栩,于是将他斩首。刘聪非常愤怒,说:‘这个人是我不能加刑的,靳冲是什么人呢!’于是派遣御史中丞诰衍持节去斩靳冲。
《隋书》记载: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红色的裤子,俗语说这样有利于做官。皇帝认为这是诅咒,打算将他斩首。苏绰说:‘根据法律他不应该被处死,我不敢执行诏令。’皇帝非常愤怒,对苏绰说:‘你珍惜辛亶却不珍惜自己。’命令左仆射高颎将苏绰斩首,苏绰说:‘陛下可以杀我,但不能杀辛亶。’到了朝堂,苏绰脱下衣服准备被斩首,皇帝派人问他:‘你到底怎么样?’他回答说:‘执法一心,不敢惜命。’皇帝拂袖而入,过了一会儿,才释放了他。第二天皇帝向苏绰道歉,慰劳勉励他,赐给他三百匹布。
《汉新事》记载:奉车都尉窦固征讨匈奴,骑都尉秦彭作为副将。窦固让秦彭单独驻扎,秦彭擅自斩杀了军司马。窦固上奏说秦彭没有经过督率的允许就杀了人。公卿们讨论,都认为窦固的意见是对的。公府的属官郭躬认为秦彭有权力单独杀人。皇帝说:‘军正校尉一统指挥,怎么能单独杀人呢?’郭躬回答说:‘一统指挥的将领,是指在本部曲中。现在秦彭是别将,军事紧急,形势不允许他关照督将。’有诏令郭躬上殿,让尚书令和公卿们一起质问郭躬,说:‘督将授以斧钺称为令,所以可以擅自执行法律,都尉可以单独执行军法,怎么证明这一点呢?’郭躬回答说:‘军正校尉如果别将兵,假以斧钺就可以单独执行军法。’质问的人说:‘现在没有假以斧钺,所以不能擅自杀人。’郭躬说:‘汉制规定:假以棨戟代替斧钺。’质问的人都屈服了,皇帝也同意了。
《晋朝杂事》记载:夜晚派遣通事令史张林、黄门令史骆休打开神虎门,迎接已故太傅赵王到太极殿前,召集中书监张华、侍中朝议、尚书裴頠、解结,侍郎杜斌等人,在东钟下将他们斩首。张华等人高呼,自称忠臣。张林质问他们:‘你们知道太子没有罪,为什么不劝谏?如果劝谏不被听从,为什么不离开?’于是将他们斩首。
《华阳国志》记载:王濬从成都率领水陆军队和梁州军队,又率领七万人讨伐吴国。出发前,斩杀了牙门将李延。李延是王濬所喜爱的将领,因为争夺马匹而将他斩首,众人都很震惊。
《商君书》记载:晋文公打算明确刑罚来亲近百姓,颠颉最后到达,官吏请求给他定罪。晋文公说:‘用刑罚处理他。’官吏于是继续颠颉的首级示众。晋国的士人都很害怕。说:‘颠颉受到宠爱,被斩首示众,那我们呢!’
《韩子》记载:大禹在会稽山上遇到诸侯,防风氏后到,大禹将他斩首。
王韶的《孝子传》记载:周青是东郡人。他的母亲长期患病,周青扶侍在母亲身边,身体瘦弱。村里的人就募集钱财帮助购买药,母亲的病痊愈后,许配给同郡的周小君。小君生病,未能完成婚礼,就求见周青,托付给他的父母,周青答应了。不久小君去世,周青以赡养父母为务。十年中,他的父母感动,劝他再婚,周青发誓说:‘我宁愿像石头一样坚硬,也不愿再婚。’父母都自杀了,女儿告诉周青说他害死了父母,于是以诬告的罪名,在七月份将周青在市场上斩首。周青对监斩官说:‘请树立一根长竿系上白幡,如果我将父母杀害,血会流入泉中;如果没有杀害,血会升上天空。’斩首后,血沿着竿子升上了天空。
关于枭首:
《传》记载:叔孙昭子杀了竖牛,将他的头颅投掷在宁风棘上。
《汉书》记载:三族:先给犯人刺字、割鼻,斩断左右脚趾,将头颅悬挂,将骨头煮烂,称为具五刑。
《汉书》又记载:汉王刘邦病愈后,向西进入关中,到达栎阳,慰问父老,将已故塞王欣的头颅悬挂在栎阳市。
《汉书》又记载:《五行志》中提到:江充挖掘巫蛊案,太子刘据将江充斩首,起兵与丞相刘屈厘作战,太子战败逃跑,自杀。第二年,刘屈厘因诅咒罪被腰斩,妻子和儿子被斩首。
《续汉书》记载:张济担任河南令,中常侍段珪奴乘坐牛车在道路上,张济立即将他逮捕并斩首,将尸体悬挂在段珪的门上。
《后魏书》记载:宋鸿贵担任定州北平府参军,送戍兵到荆州,因为收取兵绢四百匹而被判罪。士兵想要告发他,他就斩杀了十个士兵。又因为不熟悉法律,看到法律中有斩首的刑罚,就生断士兵的手,用水洗净,然后斩首。后来依照旧法,当时的人同情士兵的痛苦,感叹宋鸿贵的刚毅。
《廷尉决事》记载:河内太守上民张太有狂病。病发时,杀死了他的母亲和弟弟,应该被斩首。遇到大赦,讨论认为不应该免除他的死刑,仍然执行斩首。
关于弃市:
《礼》记载:在市场上处决犯人,与众人一起抛弃。
《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法律,禁止收藏诗书和私自讨论,违者处弃市。
《汉书》记载:中元二年,将磔刑改为弃市。(应劭说:以前的死刑都在市场上执行,现在改为弃市,除非是妖道,不再磔刑。)
《汉书》又记载:窦婴假托先帝的诏令,应当被弃市。窦婴假装生病,不愿意吃饭而死。有人听说皇帝要暗杀窦婴,他就恢复饮食治病。
《晋书》记载:范坚升任尚书右丞。当时廷尉上奏说殿中吏劭广偷了两张官幔,合计三十匹布,有关部门判处弃市。劭广有两个儿子,宗年十三岁,云年十一岁,他们拿着黄幡敲打登闻鼓,请求宽恕,愿意自己成为奴隶来赎父亲的命。尚书朱映提出意见,认为天下没有儿子的很少,事情就这样定了,后来成为永久的制度。范坚也同意朱映的意见。
《晋书》又记载:咸和二年,句容县令孔恢被判弃市,皇帝下诏说:‘孔恢自己陷入法网,罪行应当被处死。但是考虑到他父亲年老且只有一个儿子,我感到同情,可以特别宽恕他。’
《隋书》记载:文帝杨坚每次都崇尚严厉和急迫,邪恶的人不断出现,京城市场上白天公然进行盗窃,民间也有强盗。皇帝为此感到困扰,询问群臣如何禁止盗窃。杨素等人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皇帝说:‘我知道了。’下诏说,有人能够检举告发盗窃的,没收盗贼家的财产来奖励检举的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内外都得到了安宁。此后,无赖之徒常常等待富人子弟出门,故意在他们面前丢下东西,如果有人偶然捡到,就抓住他送到官府,以获取赏金,大多数被陷害的人。
关于考竟:
《释名》记载:在监狱中死去称为考竟。考竟,是指查明了情况,最终在监狱中结束生命。
《后汉书》记载:阳嘉三年春天,皇帝下诏因为久旱,京师各监狱无论罪行轻重,都暂时不要处决犯人,等待得到雨水。
又说:丹阳人方储擅长明风角之术,担任洛阳令。功曹是窦宪的客人,这个客人被窦宪利用,夜晚杀害了人,把人头放在箱子中,放在马厩门口,想要让方储离开官职。方储摸了摸死者的耳朵,问是谁杀了他。过了一会儿,死者说:‘是被功曹杀的。’于是逮捕了功曹审问。
又说:以前相字甫兴,性格奇特不寻常,看起来像是在修道,又像是个狂生。张角起义时,相不想让国家出兵,就派人到河上向北读《孝经》。贼人因此自灭。张让诬陷栩与张角同心,将他逮捕并送到黄门北寺监狱审问。
又说: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的座位上,没想到王允一提到董卓就叹息,脸色都有所动。王允愤怒地斥责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叛贼,差点颠覆了汉室。你是王臣,应该一同愤怒,却还怀念他的私情,忘记了大的节操。现在国家诛杀有罪之人,你却反而感到悲伤,难道不是与他为敌吗!’于是逮捕了蔡邕交给廷尉审问。蔡邕上书谢罪,请求砍掉自己的脚来继续完成汉史,许多士大夫都同情并想要救他,但未能成功。太尉马日磾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之才,对汉事了解很多,应该继续完成史书,成为一代经典。他忠诚孝顺,却因为无名的罪名被杀,这不是失去了名望吗?’王允说:‘以前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让他写下了诽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在国家衰落,不能让奸臣在幼主身边执笔。既然已经损害了圣德,再让我们的党派受到诽谤。’马日磾退下后对人说:‘王公不会长寿了吧?善人是国家的纲纪,制作是国家的经典,灭了纲纪废了经典,国家怎么能长久呢?’蔡邕最终在狱中死去。
《晋书》记载:王豹上书劝齐王冏与成都王颖分享陕州的利益。恰逢长沙王乂到来,在冏的案头上看到了豹的奏章,对冏说:‘小子你在挑拨骨肉,为什么不把他在铜驼下杀死。’冏既不赞赏豹的策略,就采纳了乂的建议,于是上奏说豹不忠、不顺、不义,立即在都街上审问,以表明邪正。
《三国典略》记载:齐兖州刺史武城县公崔陵依仗旧恩,颇为自大放肆。宠妾冯氏利用他的威势滥用刑罚,肆意收取贿赂,风气不正。被御史弹劾,召来逮捕并关押在廷尉那里审问,最终在狱中死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二-注解
斩:斩,古代刑罚之一,指用刀斧等工具砍断犯人的头或肢体。在古代文献中,斩常用来描述死刑的执行,有时也用来表示决断或切割的动作。
武王:武王,指周武王姬发,周朝的开国君主,以伐纣灭商而闻名。
尚父:尚父,指姜子牙,周武王的军事顾问,被封为齐国的始祖。
商师大崩:商师大崩,指商朝的军队大败。
商辛:商辛,指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
鹿台:鹿台,商纣王所建的高台,位于商朝的都城朝歌。
燔:燔,焚烧。
轻吕:轻吕,古代剑名。
黄钺:黄钺,古代帝王使用的铜钺,象征王权。
大白旗:大白旗,古代军队的旗帜,通常用于表示胜利。
韩献子:韩献子,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将领韩厥。
郤献子:郤献子,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将领郤至。
徇:徇,示众。
匹夫:匹夫,指普通百姓。
荧侮:荧侮,轻慢侮辱。
齐侯:齐侯,指齐国的君主。
俳优:俳优,古代的艺人。
侏儒: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孔子: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连敖:连敖,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军队。
韩信: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邦的重要将领。
连敖坐法当斩:连敖坐法当斩,指韩信因犯法而被判处死刑。
滕公:滕公,指刘邦的将领滕公。
张苍:张苍,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刘邦的重要辅佐。
王欣:王欣,西汉时期的人物。
绣衣御史:绣衣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地方。
暴胜之:暴胜之,西汉时期的官员。
被阳令:被阳令,被阳县的县令。
任光:任光,东汉时期的人物。
光禄勋:光禄勋,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礼仪。
刘赐:刘赐,东汉时期的官员。
赵王:赵王,指赵国的君主。
赤眉:赤眉,东汉末年一支农民起义军。
白马从事:白马从事,古代官名,负责管理马匹。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以残暴著称。
王允:王允,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士孙瑞:士孙瑞,东汉末年的官员。
李肃:李肃,东汉末年的将领。
京兆鲍出:京兆鲍出,东汉时期的人物。
昌犭希:昌犭希,东汉末年的将领。
太祖:太祖,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于禁:于禁,曹操的重要将领。
犭希:犭希,指昌犭希。
夏侯玄:夏侯玄,曹魏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东市:东市,古代刑场。
邓艾:邓艾,曹魏时期的将领。
马岱:马岱,蜀汉时期的将领。
刘璋:刘璋,蜀汉时期的君主。
先主:先主,指刘备,蜀汉的开国君主。
阳琛:阳琛,蜀汉时期的将领。
张松:张松,蜀汉时期的官员。
楚王玮:楚王玮,晋朝时期的诸侯王。
汝南王亮:汝南王亮,晋朝时期的诸侯王。
卫瓘:卫瓘,晋朝时期的官员。
荀晞:荀晞,晋朝时期的官员。
石勒:石勒,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建立者。
皇甫谧:皇甫谧,晋朝时期的医学家、文学家。
博士:博士,古代官名,负责教育。
荆州:荆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陶侃:陶侃,晋朝时期的将领。
王敦:王敦,晋朝时期的权臣。
王廙:王廙,晋朝时期的官员。
三十国春秋:三十国春秋,古代史书,记载了十六国时期的历史。
段晖:段晖,北魏时期的将领。
世祖:世祖,指北魏的皇帝拓跋焘。
庾弘远:庾弘远,字士操,南北朝时期齐朝的官员,曾任江州长史,以清廉和有士誉著称。
士誉:士誉指士人的名誉,古代士人重视道德和声誉,士誉是衡量一个士人社会地位和声望的重要标准。
江州长史:江州长史是江州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江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陈显达:陈显达是南北朝时期齐朝的将领,曾举兵反抗,但失败后被斩。
朱雀航:朱雀航是古代桥梁的名称,位于南京,这里指陈显达被斩的地方。
子路:子路,孔子弟子,以勇猛著称,这里指子路结缨的典故,表示士人即使面临死亡也要保持尊严。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易学家,以精通《易经》著称。
易:《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
刘聪:刘聪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皇帝,以残暴著称。
靳冲:靳冲是前赵的将领,因攻太原不克而归罪于卜栩,后被刘聪斩杀。
辛亶:辛亶是隋朝的官员,因穿红色裤子被认为不吉利而被皇帝准备斩杀。
苏绰:苏绰是隋朝的官员,以直言进谏著称。
高颎:高颎是隋朝的官员,曾任左仆射,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窦固:窦固是东汉时期的将领,曾征讨匈奴。
秦彭:秦彭是窦固的副将,因擅自斩杀军司马而被窦固上奏。
郭躬:郭躬是东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公府掾,以法律知识丰富著称。
奉车都尉:奉车都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车马。
骑都尉:骑都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骑射。
李延:李延是王濬的牙门将,因争骑而被王濬斩杀。
晋文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
颠颉:颠颉是晋文公的近臣,因迟到而被晋文公斩首。
韩子:韩子指《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韩非的著作。
禹:大禹,中国传说中的圣王,以治水著称。
周青:周青是王韶《孝子传》中的人物,以孝道著称。
枭首:枭首是将人头悬挂在木柱上示众的刑罚。
叔孙昭子:叔孙昭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官员,曾斩杀竖牛。
黥劓:黥劓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包括刺字和割鼻。
三族: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妻族,古代刑罚中有时会牵连到亲属。
汉王:汉王是指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太子:太子是指皇位继承者。
江充:江充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因涉嫌巫蛊案而被太子斩杀。
刘屈厘:刘屈厘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因祝诅罪被腰斩。
张济:张济是东汉时期的官员,曾任河南令,以刚正不阿著称。
段珪奴:段珪奴是东汉时期的宦官,因犯法被张济斩首。
宋鸿贵:宋鸿贵是北魏时期的官员,因犯法而被斩首。
寻仔撄法:寻仔撄法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断手。
河内太守:河内太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河内地区的行政事务。
张太:张太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因犯法而被判处枭首。
弃市:弃市是指在市场上处决犯人的刑罚。
秦皇:秦皇是指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
六国:六国是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
中元二年:中元二年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年份。
窦婴:窦婴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因矫诏而被判处弃市。
范坚:范坚是东晋时期的官员,曾任尚书右丞。
劭广:劭广是东晋时期的官员,因盗窃而被判处弃市。
奚官奴:奚官奴是指官府的奴隶。
咸和二年:咸和二年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年份。
句容令:句容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句容地区的行政事务。
孔恢:孔恢是东晋时期的官员,因犯法而被判处弃市。
杨素:杨素是隋朝的官员,以政治才能著称。
释名:《释名》是古代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
考竟:考竟是指审问犯人至死。
阳嘉三年:阳嘉三年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年份。
丹阳:丹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的是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一带,历史上曾是吴国和东晋的都城。
储明风角:储明风角,这里的“储”指人名,“明风角”可能是指某种占卜术,即通过观察风云变化来预测吉凶。
洛阳令:洛阳令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洛阳城。
功曹:功曹是古代官职,是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和人事。
窦宪:窦宪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风:在这里指使用某种方法或手段,如占卜、巫术等。
煞人:煞人指的是杀害人。
奁:奁是一种古代的箱子,常用于存放衣物等。
厩门:厩门指的是马厩的门。
摩:摩在这里指触摸。
向相:向相是人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
甫兴:甫兴可能是指向相的名字或他的某个特点。
卓诡不伦:卓诡不伦形容人性格奇特,与众不同。
张角: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自称是太平道的教主。
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贼:贼在这里指叛乱者或敌人。
张让:张让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宦官,与权臣董卓有关。
栩:栩是人名。
黄门北寺狱:黄门北寺狱是古代监狱的一种,位于皇宫附近。
司徒王允:司徒王允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曾参与刺杀董卓的事件。
黔首:黔首是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廷尉:廷尉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审判。
王豹:王豹是人名。
成都王颖:成都王颖是西晋时期的一位王爷。
分陕之利:分陕之利指的是分割土地以获得利益。
长沙王乂:长沙王乂是西晋时期的一位王爷。
铜驼:铜驼是古代宫殿前的一种装饰品,形状像骆驼。
兖州:兖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现在的山东省东部。
武城县公崔陵:武城县公崔陵是人名,是古代的一个封号。
预旧恩:预旧恩指的是崔陵之前得到的恩惠。
宠妾冯氏:宠妾冯氏指的是崔陵的宠妾。
风政:风政指的是政治风气。
御史: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廷尉考竞:廷尉考竞指的是在廷尉那里接受审判。
众庶:众庶指的是民众,普通百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二-评注
又曰:丹阳方储明风角,为洛阳令。功曹是窦宪客,客为宪所风,夜煞人,断头着奁中,置厩门下,欲令储去官。储摩死者耳连,问谁所煞。
此段描述了方储作为洛阳令时,遭遇的离奇事件。‘丹阳方储明风角’中的‘明风角’暗示方储具有占卜之能,‘功曹是窦宪客’表明事件的背后有窦宪的势力。‘夜煞人’则描绘了一幅恐怖的景象,而方储通过触摸死者耳朵的方式,展现了他的敏锐和智慧。此段通过方储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又曰:向相字甫兴,性卓诡不伦,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张角起,相不欲国家兴兵,便遣将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灭。
向相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独特,‘性卓诡不伦’表现了他的个性鲜明,‘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则暗示了他的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在张角起义时,向相选择不与国家为敌,而是通过读《孝经》来平息叛乱,这体现了他独特的政治智慧和道德观念。此段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智慧,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刻认识。
又曰:张让谗栩与角同心,收送黄门北寺狱考竟之。
此段描述了张让因谗言而陷害栩与张角同心的情节。‘谗栩与角同心’揭示了张让的阴谋,‘收送黄门北寺狱考竟之’则表现了当时的司法制度对谗言的容忍和滥用。此段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权力斗争对人性的扭曲。
又曰: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此段描述了董卓被诛后,蔡邕在王允面前的感慨。‘殊不意言之而叹’表现了蔡邕内心的悲痛,‘有动于色’则描绘了他的情感外露。此段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在面对政治变革时的无奈与感慨。
即收付廷尉,考竟其罪。邕陈辞谢,乞黔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此段描述了蔡邕因言论而被捕,并最终被迫自杀的悲剧。‘收付廷尉,考竟其罪’反映了当时的司法制度对言论自由的压制,‘乞黔首刖足继成汉史’则表现了蔡邕对国家和历史的忠诚。此段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命运多舛,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史,为一代典。’
此段描述了太尉马日磾对蔡邕的评价,‘伯喈旷世逸才’表现了蔡邕的才华横溢,‘多识汉事’则表明他对历史的深入了解。马日磾的建议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历史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珍惜。
《晋书》曰:王豹上书劝齐王冏与成都王颖如分陕之利。
此段描述了王豹上书劝齐王冏与成都王颖分陕之利的情节。‘如分陕之利’揭示了王豹的政治策略,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
会长沙王乂至,于冏案上见豹笺,谓冏曰:‘小子离间骨肉,何不铜驼下打煞。’
此段描述了长沙王乂对王豹的指责,‘小子离间骨肉’表现了王豹的政治立场,‘何不铜驼下打煞’则反映了王豹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
冏既不能嘉豹之策,遂纳乂言,乃奏为臣不忠、不顺、不义,辄都街考竞,以明邪正。
此段描述了王豹因政治立场而遭受的迫害,‘为臣不忠、不顺、不义’揭示了王豹的政治困境,‘辄都街考竞,以明邪正’则反映了当时的司法制度对政治立场的压制。
豹将死,曰:‘悬吾头大司马门,见兵之攻齐也。’众庶冤之。
此段描述了王豹临死前的遗言,‘悬吾头大司马门,见兵之攻齐也’表现了他的忠诚与信念,‘众庶冤之’则反映了王豹在民众中的声望。
俄而冏败。
此段描述了王豹政治生涯的终结,‘俄而冏败’则暗示了王豹的失败与时代的变迁。
《三国典略》曰:齐兖州刺史武城县公崔陵恃预旧恩,颇自矜纵。
此段描述了崔陵因旧恩而傲慢自大的形象,‘恃预旧恩’揭示了崔陵的背景,‘颇自矜纵’则表现了他的性格。
宠妾冯氏假其威刑,恣情取纳,风政不立。
此段描述了崔陵宠妾冯氏的恶行,‘假其威刑’揭示了冯氏的嚣张,‘恣情取纳,风政不立’则表现了她的专横。
为御史所劾,召收系廷尉考竞,遂死狱中。
此段描述了崔陵因罪行被劾,最终在狱中死亡的悲剧。‘为御史所劾’揭示了崔陵的罪行,‘召收系廷尉考竞,遂死狱中’则表现了当时的司法制度对罪行的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