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原文
○械
《易·蒙卦》曰: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又《噬嗑》曰: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者,以木绞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
《传》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梏,械也。)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系之本辕。)
又曰:宋华弱、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优,调戏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子荡,乐辔也。张弓以贯其颈,若械之在手,故曰梏。)平公见之,曰:”司武而梏於朝,难以胜矣。(司武,司马也。言其懦弱,不足以胜敌也。)
《说文》曰:梏,手械,所以告天;桎,足械,所以质地也。
《史记》曰:桓公乃佯为召管仲,欲甘心焉,实欲用之。鲍叔牙迎授管仲,及堂阜而脱之桎梏。
《汉书》曰: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应劭曰:智略令各有当。盗但颂系者,言见宽容,但处曹吏舍,不入监牢盗着也。恐亡,故着械,不谓盗窃乃械也。)
谢沈《后汉书》曰:赤眉入长安,时式侯恭以弟盆子为赤眉所尊,故自系。赤眉至,更始奔走,式侯从狱中参械出街中。(具狱门中。)
《魏略》曰:贾逵为丞相主簿。王欲征吴,逵谏之,王怒,付狱。狱吏以逵主簿,不即着械,逵曰:”促我械。王且疑我在近职求缓于卿,将遣来察。”着械適讫而果遣视之。
《江表记》曰:孙策得太史慈,即敕破械,使沐浴,赐衣巾并设酒食。
《魏志》曰:田豫为汝南太守。先是,郡人侯音反,前太守收其党五百余人,皆当死。豫悉见慰喻,破械遣之。诸囚叩头愿效,即相报语,群贼解散。
《吴志》曰:陈表倾意待士,皆乐为用命。时有盗官物者,疑无难士施明。明壮悍,收考极毒,虽死不伏。廷尉以闻,权以表使自以意求其情实。表便破械沐浴,易其衣服,厚设酒食,欲以诱之,明乃首服。
《晋书》曰:范广为堂邑令丞。刘荣坐事当死,郡以付县。荣即县人,家有老母,至节,广辄暂还荣,亦如期而返。县堂为野火所及,荣脱械救火。事毕,还自着械。
又曰:并州刺史司马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将诣冀州。两胡一枷,石勒亦在中。
《载记》曰:符丕败,徐义为慕容永所获,械埋其足,将煞之。义诵《观世音经》,至夜,土开械脱,出于重禁之中,若有人脱之者。遂奔。
《后魏书》曰:孝文太和初,时法官及州郡县多为重枷,复以缒石悬于囚颈,伤肉至骨,勒以诬服,吏以为能。帝闻而伤之,乃制:非大逆有明证而不疑辞者,不得大枷。
又曰:宋翻为河南令,县旧有大枷,时人号曰〈弓〉(方结切)尾青。及翻为县主,吏请焚之,翻曰:”且置南墙下,以待豪猾。”未几,有内监杨小驹诣县请事,辞色不逊,翻命取尾青以镇之,小驹既免,入诉于宣武。宣武大怒,敕河南尹推之,翻具自陈伏。诏曰:”卿固违朝法,岂不欲作威以买名?”翻对曰:”造具亦非臣。所以留者,非敢施于百姓,欲待凶暴之徒如驹者耳。”由是威振京师。
《三国典略》曰:东魏中尉宋游道限外授故选状词,渤海王怒而禁之。狱掾欲为之脱枷,游道不肯,曰:”此王命所着,不可辄脱。”王闻而宥之。
《北齐书》曰:库狄迁封武章郡王,其子士文为贝州刺史,性孤直,其子啖啖官厨饼,枷於狱累日,杖之二百,步送还京。
萧子显《齐书》曰: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少有胆力,便弓马,於都载锦,为欧阳式所得,系兖州狱。太祖遣薛渊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肠中。僧静与吏饮,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归太祖。
《后周书》曰:柳庆为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於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煞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唐书》曰:酷吏来俊臣所作大枷凡有十号,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着即臣,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又令寝处粪秽,备诸苦毒,自非身死,终不得出。
《山海经》曰: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煞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桎,械也。)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郭璞注曰:汉宣帝使人作上郡,发盘石石室,得一人,徒役被发,反缚,械一足。以问群臣,莫能知。刘子政案此对之,帝大惊,於是时人争学《山海经》也。)
又曰:大荒之中,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枫木,蚩尤所弃桎梏。
《异苑》曰:新野庾绍之少字道遐与南阳宋协中表之亲。桓玄时,庾为湘东太守,病亡。协以义熙中晨起,服茱萸酒。一小儿通云,庾湘东须臾便至,两脚着械,脱之而坐。
《孟子》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吕氏春秋》曰:齐有善相狗者,其邻畜之数年,不取鼠,以告相者。曰:”此良狗也,志在獐豕鹿,不在鼠也。欲其鼠,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则狗取鼠矣。
《贾谊书》曰:纣作梏数千,睨诸侯之不谄己者而桎梏之。
文王桎梏,囚于羑里,七年而后得免。
及武王克殷,既定,令殷之民连梏而流之於河。
民输梏者,以手撒之,弗敢败之,跪入之水,不敢投也。
昔者文王拥此,故思爱文王,犹敬其梏,况其法教乎?
《风俗通》曰:延嘉中,京师长者皆着木屐,妇人始嫁,至作漆画五彩为系。
谨案:党事始发,传诣黄门北寺,临时惶恐,不能信天任命,多有逃亡不就栲者,九族拘系。
及所过历,长少妇女皆被桎梏,应木屐之象矣。
又曰:械,戒也,所以警戒,使为善也。
桎,实也,言其下垂至地,然后吐情首实。
《语林》曰:嵇中散夜弹琴,忽有一鬼着械来,叹其手快,曰:’君一弦不调。’
中散与琴,调之,声更清婉。
问姓名,不对,疑是蔡伯喈。
伯喈将亡,亦被桎梏。
○拲(音拱)
《周礼·秋官上》曰:掌囚,掌守盗贼。
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
(拲者,两手共入一木,王同姓及命上已上,虽有上罪,或拲或桎而己。弊,犹断也。)
《晋令》曰:死罪二械加拲手。
《赵书》曰:后石率精骑五千袭劭续。
一战,生擒续於青丘,钳颈拲手,於襄国青阳城门顿头称囚。
○锁
《说文》曰:锒铛,锁也。
《汉书·食货志》曰:王莽为货,有诽诅者,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锺官。
又《王莽传》曰:民犯钱,伍人相坐,没官为奴婢,其槛车儿女步,以铁锁银锁其颈,传至锺官,奴以千万数。
华峤《后汉书》曰:崔钧为西河太守,与袁绍起兵,董卓收钧父烈,下之郿狱,银铛。
卓诛,烈得归长安也。
王隐《晋书》曰:石勒锁荀晞颈以为司马而反煞之。
《南史》曰:丹徒县令沈巑之以清廉抵罪,巑之,吴兴武康人,性疏直,在县自以清廉,不事左右,浸润日至,遂锁系尚方。
叹曰:’一见天子足矣。’
上召问曰:’复欲何陈?’
答曰:’臣坐清所以获罪。’
上曰:’清复何以获罪?’
曰:’尾馛承奉要人。’
上曰:’要人为谁?’
巑之以手扶四面,指曰:’此赤衣诸贤皆是。若臣得更鸣,必令清誉日至。’
巑之虽危言,上亦不责。
后知其无罪,重除丹徒令。
又曰:褚玠除山阴令,县人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锁次的等,具状启台。
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人八百馀户。
《三国典略》曰:梁湘东王以鲍泉围湘州久不陷,使平南将军王僧辩代为都督,数泉十罪。
舍人罗重欢帅□□三百与僧辩俱发,先令通泉曰:’罗舍人被令送王竟陵来。’
泉愕然,顾左右曰:’得王竟陵助我,贼不足平。’
俄而重懽先入,僧辩继之。
泉方拂席而坐,僧辩曰:’鲍郎,卿有罪,今旨令我锁卿,勿以故意相待。’
罗重欢宣令,即锁之於床侧。
泉举止自若,谓重欢曰:’稽缓王师,甘授其罪,但恐后人更思鲍泉之愤耳。’
僧辩意甚不平,泉乃为启自申,并谢淹迟之罪。
湘东怒解,遂释之。
宋躬《孝子传》曰:缪斐字文雅,东海兰陵人。
父忽得患,医药不给。
斐昼夜叩头,不寝不食,气息将尽。
至三更中,忽有二神引锁而至,求罢椿:’尊府君昔经见侵,故有怒报。君至孝所感,昨为天曹所摄,锁银铛。’
斐惊视,父己差。
父云:’吾病,恒见二人见持,向来忽不见。’
斐乃具说。
父曰:’吾曾过五子胥庙,引二神象置地,当此是也。’
刘欣期《交州记》曰:居风山去郡四里,夷人从太守斐庠求市此山,云出金。
既不许,寻有一妪行田,见金牛出食,斫得鼻锁长丈馀。
后人往往见牛夜出,其色光耀数十里。
○钳
《说文》曰:钳,铁有所劫束也。
钛胫钳也。(钛音递。)
《史记》曰:卫青,平阳人。
其父为吏,与给事平阳侯家妾通,生青,为侯家人。
少时归其父,使牧羊。
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
青尝至众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青叹曰:’人奴。得无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
《晋令》曰:徒着钳者,刑竟录输所送狱官。
《晋律》曰:钳重二斤,翘长一尺五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译文
《易经·蒙卦》说:可以利用刑罚来制服人,用解除桎梏来使人自由。
《易经·噬嗑》说:初九,穿上木屐却磨灭了脚趾,没有过错。(校,是指用木头制成的刑具,也就是械。校,是取其通用的名称。)
《传》说:郤犨和长鱼矫争夺田地,他被抓住并用械具束缚,和他的父母妻子一起被系在同一个辕上。(系在本辕上。)
《传》又说:宋华弱和乐辔关系亲密,长时间相处,但也互相诽谤。(优,是指调戏。)子荡生气,在朝堂上用弓弦套住华弱,就像手中有械具一样。(子荡,就是乐辔。拉弓穿过他的脖子,就像械具在手一样,所以说是梏。)平公看到这一幕,说:‘担任司马的人却在朝堂上被械具束缚,真是难以战胜。(司马,是指司马官。说其懦弱,不足以战胜敌人。)
《说文解字》说:梏,是手上的械具,用来向上天申诉;桎,是脚上的械具,用来束缚犯人。
《史记》说:桓公假装召唤管仲,实际上是想杀了他,但实际上是想利用他。鲍叔牙迎接管仲,到了堂阜就把他身上的桎梏解除了。
《汉书》说:有罪应当戴械具的人都被用绳索绑着。(应劭说:智略令各有当。盗贼只是被绳索绑着,说他们被宽容,只是被安置在官吏的住所,不进入监狱的盗贼,因为他们害怕逃跑,所以戴械具,并不是因为盗窃才戴械具。)
谢沈《后汉书》说:赤眉军进入长安,当时式侯恭因为弟弟盆子被赤眉军尊为领袖,所以自己绑了自己。赤眉军到了,更始帝逃跑,式侯从监狱中解开械具走出街中。(具体是在狱门前。)
《魏略》说:贾逵担任丞相主簿。王想要征讨吴国,贾逵劝阻,王生气,把他关进监狱。狱吏因为贾逵是主簿,没有立即给他戴械具,贾逵说:‘快给我戴械具。王可能怀疑我在这里请求你缓一缓,将要派人来看我。’械具刚戴好,果然派人来看他。
《江表记》说:孙策得到太史慈后,立即下令解开他的械具,让他洗澡,赐给他衣服和头巾,并设宴款待。
《魏志》说:田豫担任汝南太守。在此之前,郡里的人侯音反叛,前任太守逮捕了他的五百多名同党,他们都应该被处死。田豫逐一安慰他们,解开械具放他们走。囚犯们磕头愿意效忠,于是群贼解散。
《吴志》说:陈表对待士人非常优待,他们都愿意为他效力。当时有盗取官物的人,怀疑是无难士施明。施明勇猛强悍,被严刑拷打,即使快死也不屈服。廷尉把这件事上报,权使陈表亲自审问,陈表解开施明的械具,让他洗澡,换上衣服,设宴款待他,施明于是承认了罪行。
《晋书》说:范广担任堂邑县令。刘荣因为一些事情被判死刑,郡里把这件事交给县里处理。刘荣是当地人,家里有老母亲,到了节日,范广就暂时放刘荣回家,也按时返回。县堂被野火烧到,刘荣脱下械具去救火。事情结束后,自己又戴上械具。
《晋书》又说:并州刺史司马腾在山东捉住了许多胡人,打算把他们卖去做军用品,要送到冀州。两个胡人一枷,石勒也在其中。
《载记》说:符丕战败,徐义被慕容永捕获,用械具锁住他的脚,打算杀了他。徐义念诵《观世音经》,到了晚上,土开了,他解开械具逃出了重禁之中,就像有人帮他解开一样。于是他逃跑了。
《后魏书》说:孝文帝太和初年,当时的法官和州郡县大多使用重枷,还用石头悬挂在囚犯的脖子上,伤害到肉里甚至骨头,用来逼迫他们承认罪行,官吏认为这是有效的。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感到伤心,于是制定规定:除非是大逆不道且有明确证据且无疑辞的人,不得使用大枷。
《后魏书》又说:宋翻担任河南令,县里有一把大枷,当时的人称之为‘尾青’。宋翻成为县主后,官吏请求销毁它,宋翻说:‘先放在南墙下,等待那些凶恶的人。’不久,有内监杨小驹到县里办事,言辞态度傲慢,宋翻命令取来尾青来镇服他,杨小驹被免职后,向宣武帝告状。宣武帝大怒,命令河南尹审问他,宋翻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并承认了错误。诏书说:‘你坚持违反朝法,难道不想通过树立威望来谋取名声吗?’宋翻回答说:‘制作这些器械并不是我本意。之所以保留它们,并不是敢用来对付百姓,而是想等待像杨小驹这样的凶暴之人。’因此他的威望在京城震动。
《三国典略》说:东魏中尉宋游道被限制不得接受旧选状词,渤海王生气,禁止了他。狱吏想要为他解开枷锁,宋游道不同意,说:‘这是王命所要求的,不能随意解开。’王听说了这件事,就宽恕了他。
《北齐书》说:库狄迁被封为武章郡王,他的儿子士文担任贝州刺史,性格孤直,他的儿子偷吃了官厨的饼,被关在监狱里好几天,被杖打了二百下,然后步行送回京城。
萧子显《齐书》说:戴僧静是会稽永兴人。他年轻时就很有胆量,擅长骑射,在都城载着锦缎,被欧阳式抓住,关在兖州监狱里。太祖派遣薛渊给戴僧静送酒食,把刀子放在鱼肚子里。戴僧静和官吏一起喝酒,喝醉后,用刀割断械具,自己解开锁,破门而出,回到太祖那里。
《后周书》说:柳庆担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的皇室亲戚,他的外甥孟氏多次横行霸道。有人告发他偷牛,柳庆逮捕了他,并查实了他的罪行,命令他立即进监狱。孟氏毫无惧色,对柳庆说:‘现在如果给我戴上桎梏,以后我又如何才能脱身呢?’元欣也派人辩称他没有罪,孟氏因此更加傲慢。柳庆于是召集僚吏,大声陈述孟氏依仗权贵欺压百姓的情况,说完后,立即下令鞭打至死。从此,贵族不敢再横行霸道。
《唐书》说:酷吏来俊臣制作了十种大枷,分别称为: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臣、失魂胆、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他还命令囚犯睡在粪便中,遭受各种苦难,除非死亡,否则永远不能出来。
《山海经》说:贰负臣子名叫危,和贰负杀窫窳,皇帝就把他锁在疏属山,用械具锁住他的右脚,反绑双手和头发,绑在山上。(郭璞注:汉宣帝派人到上郡,发现一个被发徒役,反绑,一足被械具锁住。询问群臣,没有人能知道。刘子政根据这个情况回答,皇帝大惊,于是当时人们争相学习《山海经》。)
《山海经》又说: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叫做宋山的地方,山上长有一种树,名叫枫木,蚩尤丢弃的桎梏就在那里。
《异苑》说:新野庾绍之字道遐和南阳宋协是表亲。桓玄时期,庾绍担任湘东太守,因病去世。宋协在义熙年间早晨起来,喝了茱萸酒。一个小孩说,庾湘东马上就要到了,他两只脚戴着械具,脱下械具后坐下。
《孟子》说:尽了自己的本分而死去,这是正命;被械具束缚而死,这不是正命。
《吕氏春秋》说:齐国有个人擅长相狗,他的邻居养了一只狗好几年,不抓老鼠,告诉相狗的人。相狗的人说:‘这是一条好狗,志向在獐、猪、鹿,不在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抓老鼠,就给它戴上械具。’邻居把狗的后脚桎梏起来,狗就抓老鼠了。
《贾谊书》说:纣王制作了数千个枷锁,对于那些不向他谄媚的诸侯,就用枷锁来拘禁他们。文王被枷锁拘禁,被囚禁在羑里,过了七年才被释放。等到武王攻克殷商后,安定下来,就命令殷商的百姓手捧枷锁,把它们投入河中。那些手捧枷锁的人,不敢松手,跪在水边,不敢将枷锁投入水中。以前文王拥有这些枷锁,因此人们怀念文王,就像尊敬他的枷锁一样,更何况是他的法度和教诲呢?
《风俗通》说:在延嘉年间,京城的长者们都穿着木屐,妇女出嫁时,会用五彩的漆画作为鞋带。经过调查:党派事件刚开始,相关人员被传唤到黄门北寺,当时非常恐慌,不能相信天命和命运的安排,很多人逃亡不去接受审讯,九族都被拘禁。等到他们经过的地方,男女老少都被戴上枷锁,就像木屐的形状。
又说到:枷锁是用来警戒的,目的是让人行善。枷锁,意味着它悬挂到地面,然后才能吐露真情。
《语林》说:嵇康在夜晚弹琴,忽然有一个戴着枷锁的鬼魂出现,赞叹他的手法敏捷,说:‘你的琴弦有一根没调好。’嵇康接过琴弦,调整了一下,声音更加清雅。问他的名字,他不回答,怀疑是蔡伯喈。蔡伯喈临死前,也被戴上枷锁。
《周礼·秋官上》说:负责管理囚犯,负责看管盗贼。对于囚犯,犯重罪的用枷锁和手铐,王的同族用手铐,有爵位的人用枷锁,等待他们的罪行结束。(手铐是两只手同时放入一个木框中,王的同姓以及有命令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只用手铐或枷锁。罪行结束,就是断绝的意思。)
《晋令》说:犯死罪的,加戴两个手铐。
《赵书》说:后石勒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袭击劭续。在一次战斗中,他在青丘活捉了续,用铁链锁住他的脖子,用手铐锁住他的手,在襄国青阳城门口低头称囚犯。
《说文》说:锒铛,就是锁。
《汉书·食货志》说:王莽发行货币,有诽谤的人,郡国用铁锁锁住他们,用囚车送到长安的钟官。
又《王莽传》说:百姓犯钱币罪,五个人互相连坐,没收为奴婢,用铁锁和银锁锁住他们的脖子,送到钟官,奴婢有数千万。
华峤《后汉书》说:崔钧担任西河太守,与袁绍起兵,董卓逮捕了崔钧的父亲崔烈,关押在郿县的监狱里,用银锁。
王隐《晋书》说:石勒用锁锁住荀晞的脖子,让他做司马,然后杀了他。
《南史》说:丹徒县令沈巑之因为清廉而被判罪,沈巑之是吴兴武康人,性格直率,在县里自认为清廉,不巴结权贵,因此被诬陷,被关押在尚方。他感叹说:‘见一次天子就足够了。’皇帝召见他,问:‘你还想说什么?’他回答:‘我因为清廉而获罪。’皇帝说:‘清廉怎么会获罪呢?’他回答:‘是尾承奉那些要人。’皇帝问:‘要人是谁?’沈巑之用手扶着四面,指着一群穿红衣服的人说:‘这些赤衣诸贤都是。如果我能再次发声,一定能让清誉传遍。’沈巑之虽然说了些冒犯的话,但皇帝也没有责怪他。后来得知他没有罪,又重新任命他为丹徒县令。
又说到:褚玠除了山阴县令,县里的张次之、王休达等人与一些奸吏相互贿赂,许多全丁大户都被隐藏起来。褚玠锁住了张次之等人,向上级呈报情况。宣帝亲自下诏慰劳,并派遣使者帮助褚玠搜查,共找出八百多户军人。
《三国典略》说:梁湘东王因为鲍泉围攻湘州久久不下,派平南将军王僧辩代替他担任都督,列举了鲍泉的十个罪行。舍人罗重欢率领三百人跟随王僧辩出发,先通知鲍泉说:‘罗舍人被命令送王竟陵回来。’鲍泉惊讶地回头看着左右的人说:‘得到王竟陵的帮助,敌人就不足为惧了。’不久,罗重欢先进入,王僧辩随后到来。鲍泉正要拂袖坐下,王僧辩说:‘鲍郎,你有罪,现在命令我锁住你,不要故意拖延。’罗重欢宣读命令,立即在床边锁住了鲍泉。鲍泉举止自如,对罗重欢说:‘拖延王师,甘愿接受惩罚,只是担心后人会想起鲍泉的愤怒。’王僧辩非常不满,鲍泉于是上书自辩,并道歉拖延的罪过。湘东王愤怒解除,于是释放了他。
宋躬《孝子传》说:缪斐字文雅,是东海兰陵人。他的父亲突然生病,医药无法得到。缪斐昼夜不停地跪拜,不睡觉不吃饭,气息奄奄。到了半夜三更,忽然有两个神人带着锁来到,要求他停止祈祷:“你家的父亲曾经受到侵犯,所以我们有愤怒要报复。你的孝顺感动了天,昨天被天曹逮捕,被锁上了银锁。”缪斐惊讶地看着,发现父亲已经好转。父亲说:“我的病,经常看到两个人拿着这个,刚才突然不见了。”缪斐于是详细地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我曾经去过五子胥庙,把两个神像放在地上,那就是这个了。”
刘欣期《交州记》说:居风山离郡城四里,夷人向太守斐庠请求购买这座山,说山里出金子。没有得到允许后,不久有一个老妇人耕田时,看到金牛出来吃草,割下它的鼻锁,长一丈多。后来人们常常看到金牛在夜晚出现,它的光芒照耀数十里。
《说文》说:钳,是用铁锁住身体的。钛胫钳,钛音递。
《史记》说:卫青,是平阳人。他的父亲是官吏,与平阳侯家的妾通奸,生下卫青,被当作侯家的奴隶。卫青小时候回到父亲身边,被派去放羊。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都被当作奴隶对待,不把他当作兄弟。卫青曾经到众人的居所,有一个戴着钳的人对他说:‘你是贵人,将来会封侯。’卫青叹了口气说:‘我只是个奴隶。被人鞭打就足够了,怎么可能封侯?’
《晋令》说:戴着钳的犯人,刑满后要被送到监狱。
《晋律》说:钳的重量是二斤,长度是一尺五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注解
械:古代的一种刑具,用于束缚犯人的手脚。
校:校在古代指一种刑具,用木头制成,用来束缚犯人的脚。在这里,校是械的一种,与械同义。
梏: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来束缚犯人的手脚。
桎:桎是一种脚镣,用来束缚犯人的脚,使其无法自由行走。
辕:辕指车辕,这里指拴系犯人的地方。
优:优在这里指调戏、戏弄。
司武:司武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说:说在这里指解开、释放。
鲍叔牙: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以知人善任著称。
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颂系:颂系指用颂词来束缚,这里指用言语来束缚。
赤眉:赤眉是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式侯恭:式侯恭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地方豪强。
盆子:盆子是赤眉军中的一个小头目。
式侯:式侯指式侯恭。
贾逵:贾逵是东汉末年的名臣,曾任丞相主簿。
王:王指曹操。
孙策: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
太史慈: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田豫:田豫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
侯音:侯音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郡人。
陈表:陈表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施明:施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士兵。
范广:范广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刘荣:刘荣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石勒: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的建立者。
符丕:符丕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的皇帝。
徐义:徐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的将领。
慕容永:慕容永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燕的皇帝。
孝文太和:孝文太和是北魏孝文帝的年号。
宋翻:宋翻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
杨小驹:杨小驹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
宣武:宣武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官职。
宋游道:宋游道是东魏时期的一位官员。
渤海王:渤海王是东魏时期的一个王。
库狄迁:库狄迁是北齐时期的一位官员。
士文:士文是北齐时期库狄迁的儿子。
戴僧静:戴僧静是南朝齐时期的一位官员。
欧阳式:欧阳式是南朝齐时期的一位官员。
广陵王:广陵王是南朝齐时期的一位王。
柳庆:柳庆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官员。
孟氏:孟氏是北周时期的一个家族。
来俊臣:来俊臣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酷吏。
定百脉:定百脉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突地吼:突地吼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着即臣:着即臣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失魂胆:失魂胆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实同反:实同反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反是实:反是实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死猪愁:死猪愁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求即死:求即死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求破家:求破家是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
贰负:贰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窫窳:窫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怪兽。
蚩尤: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战神。
枫木:枫木是一种树木。
庾绍之:庾绍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宋协:宋协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道遐:道遐是庾绍之的字。
协:协是宋协的字。
义熙:义熙是东晋安帝的年号。
庾湘东:庾湘东是庾绍之的官职。
茱萸酒:茱萸酒是一种用茱萸酿造的酒。
子政:子政是刘子政的字。
刘子政:刘子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正命:正命指天命、天意。
獐豕鹿:獐、豕、鹿都是古代的野生动物,这里指猎物。
鼠:鼠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
纣:商朝末代君主,以暴虐著称。
诸侯:古代对各国君主的称呼。
桎梏: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木制成,束缚犯人的双脚。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以仁德著称。
羑里:古代监狱名,文王曾被囚于此。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第二位君主,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殷:商朝的别称。
连梏:一种连在一起的桎梏,用于束缚多人。
河:指黄河,古代常用来流放罪人。
手撒:用手解开。
败:破坏。
法教:法律和教化。
木屐:古代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鞋子。
漆画:用漆在器物上绘画。
五彩:五种颜色,指多种颜色。
系:系带。
黄门北寺:古代官署名。
信天任命:相信天命安排。
逃亡:逃跑。
栲:古代一种刑罚,用木棍击打。
九族:古代指家族的九代亲属。
戒:警告,警戒。
首实:承认罪行。
拲: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木制成,束缚犯人的双手。
秋官上:《周礼》中的官职,负责司法。
守盗贼:看守盗贼。
弊:停止,结束。
锒铛:古代的一种锁。
诽诅:诽谤诅咒。
郡国:古代的行政区域。
长安:古代都城名,今陕西西安。
钟官:古代官署名,负责铸钟。
银铛:用银制成的锁。
郿狱:古代监狱名。
司马:古代官职,相当于副将。
煞:杀害。
钳:古代的一种刑具,用铁制成,束缚犯人的头部。
钛胫钳:用钛金属制成的颈圈。
笞骂:鞭打和辱骂。
录输:记录输送。
翘:古代的一种刑具,用于束缚犯人的脚。
封侯:被封为侯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评注
《贾谊书》中提到的纣王制作数千梏,用以囚禁不向他谄媚的诸侯,反映了纣王暴虐无道的统治方式。梏作为一种刑具,象征着权力对人的束缚。文王被囚于羑里七年,后得免,表现了文王的高尚品质和仁德。武王克殷后,令殷民连梏流放,反映了武王对殷民的宽恕。文王所拥此梏,民众对其敬仰,说明道德教化的影响力。
《风俗通》中提到的京师长者着木屐,妇人嫁娶时使用漆画五彩为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党事发生时,逃亡者被拘系,长少妇女皆被桎梏,说明桎梏在当时的普遍使用。桎梏的形象与木屐相联系,暗示了桎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
《语林》中嵇康夜弹琴,鬼着械而来,反映了桎梏在民间传说中的象征意义。桎梏不仅是刑具,也象征着罪恶和束缚。蔡伯喈被桎梏,暗示了其命运的不幸。
《周礼·秋官上》中提到的拲和桎,是古代的刑具,拲是两手共入一木,桎是实也,言其下垂至地,然后吐情首实。这些刑具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法律的严酷和对罪犯的惩罚。
《说文》中提到的锒铛,是锁的一种,反映了锁在古代社会的普遍使用。王莽时期,对犯人使用铁锁银锁,体现了刑罚的残酷。
《晋令》和《赵书》中提到的钳,是古代的刑具,用于束缚犯人的手脚。卫青的故事,反映了钳在古代社会中的使用,以及钳对人的束缚。
《史记》中提到的钳徒相青,反映了钳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钳徒相青,预示了卫青未来的命运,也反映了钳在古代社会中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