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六-原文
○狗上
《尔雅》曰:犬生三猣,(音宗)二师一犭获。(音祈)未成毫,狗。长喙,獫。(音廉,又音险。)短喙,猲(音歇)獢。(许妖切。)狗绝有力,狣。(音兆。)尨,狗也。狗四尺为獒。
《说文》曰:犬,狗之有悬蹄者也。孔子曰:”视壤戤字,如画狗也.”
又曰:狗,叩也,叩菩尥以守也。
又曰:尨,壤戤多毛者也。猲,短喙犬也。獫,黑犬黄头也。犭主,(之句切。)黄犬黑头也。猈,(音罢。)短脑狗也。犭兼,(胡斩切。)犬吠不止也。獒,壤戟人心可使也。狾,(居世切。)狂犬也。狄,赤犬也。
又曰:狡,小狗也。匈奴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吕忱《字林》曰:獹,韩良犬也。犭足,(音鹊)宋良犬也。犭开,(五见切。)逐虎犬也。
何承天《纂文》曰:守犬为獖。(扶本切)陇西以犬为犹。(酉。)犭农、(乃农切。){如毛}、(乃居切。),(乃庚切。)皆多毛犬也。獟,(五校切。)猘(居例切。)也。〈矢召〉,(音彫。)屈尾犬也。
《广雅》曰:殷虞、晋獒、楚茹黄、韩卢、宋鹊,并犬属。
《广志》曰:狗,有悬蹄、短尾之号。
《古今注》曰:狗一名黄羊。
《易·说卦》曰:艮为狗。
《诗·国风·卢令》曰: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又《国风·野有死麇》曰:无撼我帨兮,无使厖也吠。(尨,狗也。)
《礼记·曲礼》曰: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
又《曲礼》曰:凡祭祠,犬曰羹献。
又《内则》曰:狗赤股而躁,臊。
又《檀弓》曰: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於其封也,亦与之席,无使其首陷焉。(封,当为窆。陷,谓没於土。)
《尚书·洪范》曰:西旅献獒,(西戎远国贡大犬。)太保作《旅獒》。(召公也。)
《左传·宣上》曰: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敖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又《襄三》曰:国人逐狗,狗入於华臣氏,国人从之。华臣惧,遂奔陈。
又曰《昭六》曰:二十三年,遂取邾师,获鉏、弱、地。邾人诉于晋,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乃馆诸箕。使人与叔孙居於箕者,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示不爱。)
《公羊·绪瀚》曰:灵公食赵盾,公曰:”闻子剑利,以示我。”盾将起进剑,弥明曰:”何拔剑於公所?”盾知之,躇阶而走。(躇犹超。遽不暇以次。)公有周狗,(可与比周,所指如意。)谓之獒,而属之,獒亦躇阶从。弥明逆而踆之,(以足逆踏之曰踆。)绝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
《史记·淮阴传》云:高祖诏齐捕蒯通,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跖狗吠尧,尧非不仁,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又《徐偃王志》云:徐君宫人任娠而产卵,以为不祥,弃於瞬颠。孤独老母有犬名鹄仓,猎於瞬吊,得所弃卵,衔以来归。独母以为异,复暖之,遂〈虫弗〉蝍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收养。长而仁知,袭君徐国。后鹄仓临死,更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葬之徐梁界中。今见有狗垄云。
又曰:范蠡之齐,遗大夫种书:”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又曰:范雎说秦昭王曰:”夫以秦而治诸侯,譬若纵韩卢而搏蹇兔也。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於山东者,是穰侯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汉书·五行志》曰:文帝后五年六月,齐雍城门外有狗生角。
又曰:成帝河平玄年,长安男子石良、刘晋相与同居,有如人状在其室中,击之为狗,走去。复至数人,被甲持弓至良家,击之或伤,皆狗也。自二月至六月乃止。其於《洪范》,皆犬祸也。
《后汉书》曰:岑熙为魏太守,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吠狗不惊,足下生氂。”
又曰:灵帝於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
《续汉书》曰:灵帝宠用便嬖,弟子转相汲引。卖关内侯,直五百万。令长强者贪如豺狼,弱者略不类物,实狗而冠也。
又曰:昌邑王槛宸冠方山冠,龚遂曰:”王之左右皆狗而冠。”
《魏志》曰:太祖云:”我有丁斐,犹人家有盗狗善捕鼠,虽小琐狞蘘完囊储。”
又曰:公孙渊未亡,家数有怪,犬冠帻绛衣上台。
又曰:朱建平善相术,谓应璩云:”君年六十三,位为常伯,当有厄。先此一年,当独见一白狗,而旁人不见。”璩六十一为侍中,直内省,倏见白狗,问掷贲人,悉无见者。於是游观田里,饮宴自娱。过期一年,年六十三卒。
《魏略》曰:丁溢外似疏滥而内明惠。虽与何晏、邓飏等同列而皆少之,惟声势屈於曹爽。爽亦教之,言无不从。故於时谤书谓:”台中有三狗,嘊喍不可当,一狗凭点作蛆囊。”三狗,谓何、邓、丁也。点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啮人而畜蛆也。
《吴志》曰:孙峻谋诛诸葛恪。
恪将见之夜,精爽扰动,通夕不寝。
严毕趋出,犬衔引其衣。
恪曰:’犬不欲我行乎?’
还坐有顷,乃复起,犬又衔其衣。
恪令从者逐犬,遂升车。
《晋书》曰:当阳侯杜预初攻吴,吴人惮其智,以瓠系狗颈示之。
预恨之。
及平,尽杀之。
又曰:齐王冏入废贾后,后呼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亦行自废。’
又问冏曰:’起事者谁?’
冏曰:’梁赵。’
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又曰:吴隐之为奉朝请,谢石请为卫将军主簿。
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挪地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
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
又曰:庾翼常令郭璞筮其后,璞曰:’卿后并贵盛,然有白龙者凶徵至矣。’
后庾次子蕴为广州刺史,其妾产犬子,不令蕴知。
狗转长大,蕴入,槛宸眉目分明而异形於众,后失所在。
蕴慨然曰:’根白龙乎!’
后为桓氏所灭。
又《艺术传》曰:严卿,会稽人也,善卜筮。
乡人魏序欲暂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
卿筮曰:’君慎析狞谉行,必遭暴害之气,而非劫也。宜有以禳之。可索西郭外独母家白雄狗,系着舡前。’
求索正得驳狗,卿曰:’其色不纯,当有小毒,正及六畜,尔无复忧。’
序行半路,狗忽有声甚急,如被人击。
比视已死,吐黑血斗馀。
其夕,序墅上白鹅数头无故自死,而家无恙。
《后魏书·蛮夷传》曰:獠性同禽兽。
若杀其父,求得一狗以谢,其母椿怀嫌恨。
又以大狗一头买一生口。
《北史》曰:齐南阳王绰始十馀岁,留守晋阳,爱波斯狗。
尉破胡谏之,绰倏然斫杀数狗,狼籍在地。
破胡惊走,不敢复言。
后有妇人抱儿在路,走避入草,绰夺其儿饲波斯狗。
妇女号哭,绰怒,又纵狗使食。
狗不食,途以儿血乃食焉。
《后周书》曰:张玄琮性仁孝。
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玄见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
将欲更弃之,玄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
若夫生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未几,乃有狗母衔一世兔,置玄前而去。
《三国典略》曰:齐高纬以波斯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常於马上设蹬蓐以抱之。
斗鸡亦号为开府。
马皆藉以毡罽,被以金玉,号为驳龙仪同。
其将合牝牡,则设青卢黼帐,牢具过於诸王婚礼。
齐王常亲视焉。
又曰:齐广宁王孝珩常畜一犬,守外人不得趋近。
孝珩每射,令其取箭。
亦解呼召左右,牵衣而进。
又曰:徐之才常与朝士出游,望群犬并走,诸人令目之,之才应声曰:’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陈书》曰:张彪败后,与妻杨氏去。
惟常所养一犬黄仓,在彪前后,未曾舍离。
乃还入若邪山中。
沉泰说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眠未觉,黄仓惊吠,劫来便噬,一人中喉即死。
及彪被害,黄仓嗥叫宛转血中。
《唐书》曰:贞观中,弥泥孰可汗李思摩部落济河,於故定襄城为牙帐,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
思摩之初建也,诏锡其土,南至大河,北有白道川。
而白道牧田处龙荒之最,突厥咸竞其利。
思摩以北接延陀,种落初集,其力尚微,未敢北徙,至是始还其国。
因上言曰:’非分蒙恩,立为落长,实望子孙竭诚奉国,作国家一狗,北门守吠。若延陀侵逼,请家口徙入长城。’
诏许之。
郭颁《魏晋世语》曰:郊天坛下有白狗,高三尺,光色鲜明,恒卧,见人则去。
《周书》曰:渠溲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
《春秋考异邮》曰:七九六十三,阳气通,故斗运,狗三月而生。(宋均注曰:狗,斗之精所生也。)
又曰:狗三月而生。
阳至於三,故狗各高三尺。
《穆天子传》曰:〈垔鸟〉韩之人,献天子良犬七十。(〈垔鸟〉,之然切。)
又曰: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
《山海经》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白首,其名天狗。
又曰:犬戎国,黄帝之后弄明生白犬二头,自为牝牡,故为此国也。
又曰:金门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下则有兵。
又曰:蜪(音陶。)犬,如犬而青。
食人,从首始。
《白泽图》曰:黑狗白头,耳长卷尾,龙也。
《国语》曰:赵简子田于蝼,(晋君之囿。)史黯闻之,以犬待於门。(晋太史史黯也。)
简子见之,问何为,曰:’有所得犬,欲试之兹囿。’
简子曰:’何以不告?’
对曰:’君行臣不从,为不食,(讥简子曰:猎君囿,不从君而自行也。)
主将適蝼而麓弗闻,(麓,主君苑囿之官。《传》曰:山林之木,衡麓守之。)
臣敢烦当日?'(当日,谓直日者也。主将之君囿,不烦麓以告君,臣亦不敢烦主掷瓯日以自白也。)
简子乃还。(觉所讥也。)
《战国策》曰: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嘱狞谉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疲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顿蒲傍,疲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而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说苑》同也。)
《春秋后语》曰: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
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於先生,常见恶於先生乎?’
貂勃曰:’然。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狗自吠,非其主也。且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公孙子与徐子斗,徐之狗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什馛足曰攫。攫,音居缚切。腓,腨肠也,音肥。噬,啮也。)’
若乃得去不肖,为贤者狗,岂特决狞蘘噬之哉!
安平君曰:’敬闻命矣。’
明日,单任之於王。
《汉武故事》曰:公孙卿至端愠,云见一人,长五丈,自称巨公,牵一黄犬,把一黄雀,欲谒天子,因忽不见。
《东方朔别传》曰:天下之良马,将以捕鼠深宫掷晷,曾不如跛犬也。
《西京杂记》曰:杨万年有猎狗名青驳,卖直百金。
又曰:茂陵少年李亭,好驰骏狗逐兽。或以鹰、鹞、兔,皆以为佳名;狗则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六-译文
《尔雅》说:狗生下三只小狗,其中两只像老师,一只像狗。还没有长出毛的时候,被称为狗。长嘴巴的狗,叫做獫。短嘴巴的狗,叫做猲獢。狗非常有力,叫做狣。尨,也是一种狗。狗如果长到四尺高,就被称为獒。
《说文》说:狗,是指有悬蹄的狗。孔子说:‘看壤字,就像画的狗一样。’
又说:狗,是‘叩’的意思,用来‘叩’(即咬)野兽来守卫。
又说:尨,是指多毛的狗。猲,是指短嘴巴的狗。獫,是指黑狗,黄头。犭主,是指黄狗,黑头。猈,是指短脑的狗。犭兼,是指狗吠不止。獒,是指能够让人心惊的狗。狾,是指狂犬。狄,是指赤犬。
又说:狡,是指小狗。匈奴有一种狡犬,嘴巴大,身体黑。
吕忱的《字林》说:獹,是指韩良犬。犭足,是指宋良犬。犭开,是指追虎的狗。
何承天的《纂文》说:守卫用的狗称为獖。陇西人把狗当作狗。犭农、犭如毛、犭居、犭庚,都是多毛的狗。獟,是指猘。〈矢召〉,是指尾巴弯曲的狗。
《广雅》说:殷人、晋獒、楚茹黄、韩卢、宋鹊,都属于狗类。
《广志》说:狗,有悬蹄和短尾巴的称号。
《古今注》说:狗的名字叫黄羊。
《易经·说卦》说:艮卦代表狗。
《诗经·国风·卢令》说:卢令令,那个人既美又仁慈。卢重环,那个人既美又卷发。
又《国风·野有死麇》说:不要弄乱我的裙子啊,不要让狗叫得那么凶。(尨,指狗。)
《礼记·曲礼》说:马像羊一样跑的时候,右边牵着;马像狗一样跑的时候,左边牵着。
又《曲礼》说:在祭祀时,狗被称为‘羹献’。
又《内则》说:狗的红色大腿很活跃,味道腥。
又《檀弓》说:孔子养的狗死了,让子贡埋葬它,说:‘我听说,破旧的帷幕不丢弃,是为了埋葬马;破旧的盖子不丢弃,是为了埋葬狗。我贫穷,没有盖子,在它的墓穴里,也给了它席子,不要让它头埋进土里。’(封,应该是窆。陷,指埋进土里。)
《尚书·洪范》说:西戎远国献来大狗,太保作《旅獒》。(召公。)
《左传·宣上》说:晋侯给赵盾喝酒,埋伏士兵准备攻击他。赵盾的随从提弥明知道了,快步登上台阶说:‘我在君王宴会上,喝过三杯酒,这是不礼貌的。’于是扶赵盾下来。晋侯让狗咬赵盾,狗也跳上台阶跟随。提弥明用脚踢狗,狗咬住了他的下巴。赵盾回头说:‘君王的狗不如我的狗。’
又《襄三》说:国人追赶狗,狗跑进华臣家,国人跟着进去。华臣害怕,于是逃到陈国。
又《昭六》说:二十三年,于是攻取了邾国,获得了鉏、弱、地。邾国人向晋国申诉,晋国派人来讨伐。叔孙婼去晋国,住在箕地。派人与叔孙婼住在箕地的人,请求他们的狗叫,不给。等到将要回去的时候,杀了狗给他吃。(表示不关心。)
《公羊·绪瀚》说:灵公吃赵盾的酒,灵公说:‘听说你的剑很锋利,给我看看。’赵盾准备站起来递剑,弥明说:‘为什么在君王面前拔剑?’赵盾知道了,急忙走下台阶。(急忙得来不及按顺序走。)灵公有周狗,可以和它相比,叫做獒,于是让它跟着,獒也跟着跳下台阶。弥明用脚踢它,狗咬住了他的下巴。赵盾回头说:‘君王的狗不如我的狗。’
《史记·淮阴传》说:高祖命令齐地抓捕蒯通,蒯通到了,高祖说:‘你教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了他。跖狗对着尧吠,尧不是不仁,而是狗对着不是它的主人吠。当时,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
又《徐偃王志》说:徐君宫人任娠怀孕后生下蛋,认为是不祥之兆,丢弃在瞬颠。一个孤独的老妇人有一只狗叫鹄仓,在瞬吊打猎时,得到这枚蛋,叼着回来。老妇人认为这是异事,就暖和它,结果孵化成小孩。出生时正逢徐偃王,所以给他取名叫徐偃王。徐君宫中的人听说后,于是重新收养了他。他长大后仁慈聪明,继承了徐国。后来鹄仓临死时,长出了角和九条尾巴,实际上是条黄龙。徐偃王把它埋葬在徐梁交界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狗坟。
又说:范蠡去齐国,给大夫种写信说:‘鸟儿飞光了,好弓就收藏起来;狡兔死了,猎狗就被烹煮。’
又说:范雎劝说秦昭王说:‘用秦国来治理诸侯国,就像放任韩卢去捕捉跛脚的兔子一样。闭关十五年,不敢在山东窥视,是因为穰侯不忠,大王你的计划有所失误。’
《汉书·五行志》说:汉文帝后五年六月,齐地雍城门外有一只狗长出了角。
又说:汉成帝河平玄年,长安男子石良、刘晋一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有一个像人一样的生物在他们家里,打它就像打狗一样,它逃走了。又来了几个人,穿着铠甲拿着弓箭到石良家,打它,有的受伤,都是狗。从二月到六月才停止。这在《洪范》中,都是狗带来的灾祸。
《后汉书》说:岑熙担任魏国太守,无为而治。任职两年,百姓歌颂他说:‘我有荆棘,岑君砍掉了。我有害虫,岑君阻止了。狗不惊叫,脚下有草。’
又说:汉灵帝在西园玩狗,戴着进贤冠,系着绶带。
《续汉书》说:汉灵帝宠爱宠臣,弟子们互相推荐。卖关内侯,价值五百万。县令强者贪婪如豺狼,弱者几乎不像人,实际上是狗戴了帽子。
又说:昌邑王戴着冠冕,龚遂说:‘王身边的都是狗戴帽子的人。’
《魏志》说:太祖说:‘我有丁斐,就像人家有捕鼠的狗,虽然小,但能捕鼠,即使琐碎的小事也能保全储藏。’
又说:公孙渊未死时,家里多次出现怪事,狗戴着冠,穿着红衣上台。
又说:朱建平擅长相术,对应璩说:‘你六十三岁时,官至常伯,会有灾难。在这之前的一年,你会单独见到一只白狗,而其他人看不到。’应璩六十一岁时担任侍中,在内省值班,突然看到一只白狗,询问其他人,都说没看到。于是他在田里游玩,饮酒自娱。过了一年,六十三岁时去世。
《魏略》说:丁溢外表看似粗鲁,内心却聪明。虽然与何晏、邓飏等人并列,但都轻视他,只有曹爽对他有所忌惮。曹爽也教导他,他言听计从。所以当时诽谤的书信说:‘朝廷中有三只狗,凶猛得无法抵挡,一只狗依仗权势作恶。’三狗,指的是何、邓、丁。点,是曹爽的小名。意思是三只狗都想要咬人,像养蛆一样。
《晋书》说:晋武帝命令齐地捕捉蒯通,蒯通到了,武帝说:‘你教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了他。跖狗对着尧吠,尧不是不仁,而是狗对着不是它的主人吠。当时,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
《吴志》记载说:孙峻计划要诛杀诸葛恪。在诸葛恪将要被召见的那个夜晚,他精神兴奋,心神不宁,整夜都睡不着觉。他穿戴完毕准备出门,狗咬住他的衣服。诸葛恪说:‘狗是不是不想让我出门?’他坐了一会儿,又站起来,狗再次咬住他的衣服。诸葛恪让随从赶走狗,然后他上了车。
《晋书》记载说:当阳侯杜预刚开始攻打吴国时,吴国人害怕他的智慧,用葫芦系在狗的脖子上给他看。杜预因此感到怨恨。等到平定吴国后,他杀死了所有这些人。
又记载说:齐王冏废黜了贾后,贾后对皇帝说:‘陛下有妻子却让人废黜,那你自己也该废黜。’又问冏:‘发动政变的是谁?’冏回答说:‘是梁赵。’贾后说:‘应该把狗系在脖子上,现在却系在尾巴上,怎能不这样呢?’
又记载说:吴隐之为朝廷服务,谢石请他担任卫将军的主簿。吴隐之要嫁女儿,谢石知道他家境贫寒,就借给他一些钱,还让他搬移厨房和帐篷来帮助他筹备婚礼。使者到来时,才看到吴隐之家的婢女牵着狗去卖,除此之外家中一无所有。
又记载说:庾翼经常让郭璞为他占卜未来,郭璞说:‘你将来会显贵且富贵,但有一个白龙出现的凶兆。’后来庾翼的次子庾蕴担任广州刺史,他的妾生了一个狗头人身的儿子,庾蕴不知道这件事。狗越长越大,庾蕴进入时,看到狗的眼神和形态与众不同,后来狗失踪了。庾蕴感慨地说:‘这就是白龙吧!’后来庾翼被桓氏家族所灭。
又《艺术传》记载说:严卿是会稽人,擅长占卜。同乡魏序想暂时去东边,荒年时有强盗出没,让严卿为他占卜。严卿占卜后说:‘你要小心谨慎,避免与人争执,一定会遭遇暴力的伤害,但不是被抢劫。你可以找一只西郭外独母家的白公狗,系在船头。’魏序找到了一只花狗,严卿说:‘它的颜色不纯,会有小毒,只会对家畜有害,你不用担心。’魏序行至半路,狗突然发出很急的声音,像被人击打。等他看时,狗已经死了,吐出黑血。当天晚上,魏序家的几只白鹅无故死去,但家中其他人平安。
《后魏书·蛮夷传》记载说:獠人的性情像禽兽。如果杀害了他们的父亲,他们会用一只狗来道歉,他们的母亲会怀着怨恨。他们还会用一头大狗来换取一个奴隶。
《北史》记载说:齐南阳王绰十几岁时,留守晋阳,喜欢波斯狗。尉破胡劝告他,绰突然砍杀了数只狗,尸体散落在地上。尉破胡惊慌逃跑,不敢再说话。后来有一个妇女抱着孩子在路上行走,躲避到草丛中,绰夺走了孩子喂波斯狗。妇女哭泣,绰愤怒,又让狗吃孩子。狗不吃,于是用孩子的血喂狗。
《后周书》记载说:张玄琮性格仁慈孝顺。村子里有一只被遗弃的狗崽,张玄琮看到后立即收养了它。他的叔叔生气地说:‘这有什么用?’想要再次遗弃它,张玄琮回答说:‘所有有生命的生物都重视自己的生命。生死是自然规律。现在它被人遗弃而死,这是不道德的。如果不收养它,那就没有仁心,所以我收养了它。’叔叔被他的话感动,于是同意了。不久之后,狗妈妈叼来一只兔子,放在张玄琮面前就离开了。
《三国典略》记载说:齐高纬把波斯狗封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经常在马上设置卧垫抱着它。斗鸡也被封为开府。马匹都用毡毯和金玉装饰,号称驳龙仪同。如果马匹交配,就会设置青色的帏帐,婚礼的用品比王侯的还要丰盛。齐王经常亲自监督。
又记载说:齐广宁王孝珩常常养一只狗,守卫着外人不能靠近。孝珩每次射箭,都让狗去取箭。狗还能召唤左右,拉扯衣服让它们前进。
又记载说:徐之才经常和朝臣们出游,看到一群狗一起奔跑,其他人让他辨识,徐之才随口回答说:‘这是宋鹊,那是韩卢,它们在追逐李斯向东走,背负着帝女向南去。’
《陈书》记载说:张彪战败后,带着妻子杨氏离开。只有他平时养的一只黄犬黄仓,一直跟在他的前后,从未离开。他们回到若邪山中。沈泰建议陈文帝派章昭达率领一千士兵重金购买张彪,并抓捕他的妻子。张彪睡觉时未醒,黄仓狂吠,敌人靠近时就咬死了一个人。等到张彪被杀,黄仓在血泊中悲鸣。
《唐书》记载说:贞观年间,弥泥孰可汗李思摩的部落渡过黄河,在故定襄城设立营帐,有户籍三万户,精兵四万,马九万匹。李思摩刚开始建立部落时,朝廷赐予他土地,南至黄河,北至白道川。白道牧田处是龙荒最富饶的地方,突厥人都争夺那里的利益。李思摩的部落北接延陀,刚刚聚集,力量还微弱,不敢北迁,直到这时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于是他上奏说:‘承蒙恩典,成为部落首领,我真心希望子孙能够竭诚效忠国家,成为国家的看门狗,守卫北门。如果延陀侵犯,请允许我将家人迁移到长城内。’朝廷下诏批准了他的请求。
郭颁《魏晋世语》记载说:郊外的天坛下有一只白狗,高约三尺,光色鲜艳,总是卧着,见到人就会离开。
《周书》记载说:渠溲犬是一种能飞食虎豹的狗。
《春秋考异邮》记载说:七九六十三,阳气通达,所以北斗运转,狗在三月出生。(宋均注说:狗是北斗精气的化身。)
又记载说:狗在三月出生。因为阳历在三,所以狗都长到三尺高。
《穆天子传》记载说:〈垔鸟〉韩的人,献给天子七十只好狗。(〈垔鸟〉,音之然切。)
又记载说:天子的狗,能跑百里,捕捉虎豹。
《山海经》记载说:阴山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狸,白头,名叫天狗。
又记载说:犬戎国,黄帝的后代弄明生了两只白狗,自为雌雄,因此有了这个国家。
又记载说:金门山有一种红狗,名叫天犬,下面就有军队。
又记载说:蜪犬,像狗但颜色青,吃人,从头部开始。
《白泽图》记载说:黑狗白头,耳朵长,尾巴卷曲,是龙。
《国语》记载说:赵简子在蝼地打猎,(晋君的园林。)史黯听说后,在家门口等着。(晋国的太史史黯。)赵简子见到他,问他在做什么,史黯说:‘我抓到了一只狗,想要在这里试一试。’赵简子说:‘为什么不告诉我?’史黯回答说:‘君主出行,臣子不跟随,我不吃,是在讽刺君主你打猎园林,不跟随你而自己行动。(批评赵简子:你猎杀君主的园林,不跟随君主而自行其是。)君主将要前往蝼地,园林官没有告诉我,我敢麻烦他今天告诉我吗?(当日,指的是当天。)君主将去园林,不麻烦园林官来告诉君主,我也不敢麻烦园林官来告诉我自己的行踪。’赵简子于是返回。(意识到自己被批评了。)
《战国策》记载说:齐国想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最勇猛的狗,东郭逡是海内最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绕山转了三圈,跃过山五次,兔子在前,狗在后。狗兔都筋疲力尽,各自死在原地。农夫看到了,没有劳累的苦楚却得到了收获。现在齐国和魏国长时间对峙,士兵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在后面得到农夫的收获。’齐王害怕了,下令停止进攻。(《说苑》也有同样的记载。)
《春秋后语》记载说:貂勃常常讨厌田单,说:‘安平君是个小人。’安平君听说了,特意摆酒宴请貂勃,说:‘我田单为什么得罪了先生,先生为什么总是讨厌我呢?’貂勃说:‘是的。像跖这样的坏人的狗会叫着咬尧,这并不是因为跖尊贵而尧低贱,而是狗自己乱叫,不是它的主人。而且公孙子虽然贤明而徐子却不肖,但是公孙子与徐子打架时,徐家的狗扑向公孙子的腿咬他。(‘攫’字,读作居缚切。‘腓’是指小腿,读作肥。‘噬’是咬的意思。)如果能够离开不肖之人,成为贤者的狗,难道只是决定性地咬人吗!”安平君说:“我敬重地听从您的教诲。”第二天,田单被任命为王的大臣。
《汉武故事》记载说:公孙卿到达端愠,说见到一个人,身高五丈,自称是巨公,牵着一只黄狗,拿着一只黄雀,想要拜见天子,然后突然不见了。
《东方朔别传》记载说:天下最好的马,用来在深宫里捕鼠和掷沙漏,都不如一只跛脚的狗。
《西京杂记》记载说:杨万年有一只名叫青驳的猎狗,售价高达一百金。
《西京杂记》又记载说:茂陵有个名叫李亭的少年,喜欢骑快马追赶野兽。有人用鹰、鹞、兔来命名,都认为这些名字很好听;而狗则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等名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六-注解
犬:犬,指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如忠诚、勇敢等。
狗:狗,指犬类动物,特指家犬,是人类的朋友和伙伴,常用来表示忠诚、勇敢、看家护院等。
猣:猣,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特指三岁的狗。
犭获:犭获,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狗的一种品种。
獫:獫,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长喙的狗。
猲獢:猲獢,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短喙的狗。
狗绝有力:狗绝有力,指狗的力量非常强大。
狣:狣,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猛犬。
尨:尨,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通指狗。
獒:獒,古代对大型犬的称呼,特指体型大、力量强的狗。
悬蹄:悬蹄,指狗的一种特殊特征,即脚上有额外的爪子。
壤戤:壤戤,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毛色杂乱的狗。
菩尥:菩尥,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狗的叫声。
猈:猈,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短脑的狗。
犭兼:犭兼,古代对狗的一种称呼,指狗吠不止。
狡:狡,古代对小狗的称呼。
匈奴: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韩良犬:韩良犬,古代韩地出产的良犬。
宋良犬:宋良犬,古代宋地出产的良犬。
逐虎犬:逐虎犬,指能追逐老虎的犬。
守犬:守犬,指看家护院的犬。
獖:獖,古代对看家犬的称呼。
陇西:陇西,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犬属:犬属,指犬类动物的总称。
短尾:短尾,指狗尾巴短。
黄羊:黄羊,古代对狗的一种别称。
艮:艮,八卦之一,象征狗。
卢令:卢令,古代对狗的一种别称。
野有死麇:野有死麇,古代《诗经》中的一篇。
帨:帨,古代妇女的围裙。
窆:窆,指将尸体埋葬。
犬祸:犬祸,指因狗引起的灾祸。
魏志:魏志,指《三国志》中的魏国部分。
徐偃王志:徐偃王志,古代关于徐偃王的志书。
范蠡: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秦昭王:秦昭王,秦国的一位君主。
齐雍城:齐雍城,古代齐国的一座城池。
齐人:齐人,指齐国的居民。
赵盾: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臣。
晋侯:晋侯,晋国的一位君主。
提弥明:提弥明,晋国的一位将领。
公:公,指君主。
淮阴侯:淮阴侯,指韩信,西汉初年的一位著名将领。
蒯通:蒯通,西汉初年的一位谋士。
徐君:徐君,古代徐国的一位君主。
独母:独母,指孤独的老母亲。
黄龙:黄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汉书:汉书,东汉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五行志:五行志,古代五行学说中的一部分,指与五行相关的灾异现象。
后汉书:后汉书,东汉范晔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岑熙:岑熙,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
魏太守:魏太守,指魏国的太守。
舆人:舆人,指民众。
生氂:生氂,指生育。
灵帝:灵帝,东汉的一位皇帝。
西园:西园,指灵帝的园林。
进贤冠:进贤冠,古代官员的冠饰。
绶:绶,古代官服上的带子。
续汉书:续汉书,指《后汉书》的续编。
昌邑王:昌邑王,西汉的一位诸侯王。
冠方山冠:冠方山冠,古代官员的冠饰。
龚遂:龚遂,西汉末年的一位官员。
太祖:太祖,指曹操,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
丁斐:丁斐,曹操手下的一位将领。
狞蘘:狞蘘,指凶猛的野兽。
囊储:囊储,指储藏。
公孙渊:公孙渊,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领。
朱建平:朱建平,东汉末年的一位相士。
应璩:应璩,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
常伯:常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宰相。
曹爽:曹爽,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位权臣。
何晏:何晏,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
邓飏:邓飏,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
谤书:谤书,指诽谤他人的书信。
台:台,指官府。
嘊喍:嘊喍,指狂妄自大。
蛆囊:蛆囊,指蛆虫的巢穴。
孙峻:孙峻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因谋反被诛。
诸葛恪:诸葛恪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曾任吴国的大臣。
精爽扰动:指精神状态不稳定,难以入眠。
严毕趋出:严毕是孙峻的属下,趋出表示急忙离开。
犬衔引其衣:犬衔住衣服拉扯,古代认为狗有预兆的能力。
吴人:指吴国的人民。
杜预:杜预是晋朝的大臣,以智谋著称。
瓠:一种植物,这里指用瓠制成的玩具。
齐王冏:齐王冏是东晋时期的诸侯王。
贾后:贾后是东晋时期的皇后。
奉朝请:古代官员的一种职务,指在朝中任职。
谢石:谢石是东晋时期的将领。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占卜家。
严卿:严卿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以卜筮著称。
魏序:魏序是严卿的乡人。
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南阳王绰:南阳王绰是北魏时期的王公。
波斯狗:来自波斯的一种狗,古代视为名犬。
郭颁:郭颁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郊天坛: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的坛场。
阴山:位于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
犬戎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甘肃、宁夏一带。
金门之山:古代的一个山名。
蜪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犬。
白泽图:古代的一部图籍,记载了许多神异动物。
国语: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赵简子:赵简子是春秋时期赵国的国君。
史黯:史黯是赵简子的史官。
田父:指农夫或农民。
淳于髡: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策士。
安平君:安平君指的是田单,田单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将领,以善于用兵著称,被封为安平君。
小人:在古代汉语中,’小人’一词有多重含义,此处可能指田单为人所不齿,有贬义。
貂勃:貂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臣子,此处可能指与田单有矛盾或争执。
跖之狗吠尧:跖是春秋时期的一个盗贼,尧是古代圣王。此成语比喻恶人攻击好人,强调狗吠主人而非客人。
公孙子:公孙子指的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此处可能指某位贤人。
徐子:徐子指的是一个不贤的人,此处可能指某位不才之人。
攫:攫的意思是抓取,此处指狗抓取或咬住。
腓:腓指的是小腿,此处指狗咬住了小腿。
噬:噬的意思是咬,此处指狗咬人。
巨公:巨公是对老年人的尊称,此处可能指一位仙人或神秘人物。
黄犬:黄犬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忠诚或勇猛。
黄雀:黄雀是一种鸟类,此处可能指某种吉祥或珍贵的物品。
谒天子:谒天子是指拜见皇帝,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跛犬:跛犬指的是瘸腿的狗,此处可能用来比喻无用或能力不足的人。
修毫:修毫可能指的是狗毛修整得很好,此处可能用来形容狗的外貌。
厘睫:厘睫可能指的是狗的眼睛非常锐利,此处可能用来形容狗的视力。
白望:白望可能指的是狗毛色为白色,此处可能用来形容狗的颜色。
青曹:青曹可能指的是狗毛色为青色,此处可能用来形容狗的颜色。
青驳:青驳可能指的是狗毛色为青色和驳色相间,此处指杨万年的猎狗的名字。
直百金:直百金指的是价值一百金,此处指杨万年卖狗的价格。
李亭:李亭是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的一位少年,此处可能指他喜好养狗。
驰骏狗逐兽:驰骏狗逐兽指的是骑快马带着猎狗去追逐野兽,此处可能形容李亭的狩猎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六-评注
《春秋后语》中貂勃与安平君的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士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貂勃对安平君的恶评,并非基于安平君的品行,而是出于一种士人之间的竞争与嫉妒。他通过引用‘跖之狗吠尧’的典故,表达了对安平君的不满,认为安平君虽贤,却如同狗吠非主之人,既不尊重跖,也不尊重尧。这种比喻巧妙地揭示了貂勃内心的不满与嫉妒,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相互攻讦的风气。
安平君面对貂勃的指责,并没有愤怒或者反击,而是以酒宴邀请貂勃,表现出他的大度和宽容。他询问貂勃为何常见恶于他,实际上是在寻求理解与和解。貂勃的回答中,‘公孙子与徐子斗’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士人之间的争斗,以及狗作为忠诚的象征,对于主人忠诚的重要性。
安平君的‘敬闻命矣’表明他接受了貂勃的指责,并将之视为一种提醒。这种态度体现了春秋时期士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追求,即在面对指责时,能够保持冷静,反思自身,并寻求改进。
《汉武故事》中公孙卿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氛围。‘巨公’的出现,以及其携带的‘黄犬’和‘黄雀’,都是对神秘力量的象征。这种神秘主义在古代中国宗教和神话中十分常见,反映了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敬畏。
《东方朔别传》中的‘天下之良马,将以捕鼠深宫掷晷,曾不如跛犬也’,通过对比良马与跛犬,讽刺了那些自视甚高,却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的人。东方朔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讽刺。
《西京杂记》中的杨万年与李亭的故事,通过猎狗与骏狗的对比,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犬的重视。犬在古代中国不仅是宠物,更是忠诚、勇猛的象征。杨万年的猎狗‘青驳’和李亭的‘修毫、厘睫、白望、青曹’等名犬,都是对犬的赞美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