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九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九-原文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为獐。

伏候《古今注》曰:獐有牙而不能噬,鹿有角而不能触。獐一名麇,青州人谓麇为獐。

《抱朴子》曰:獐兔入军中,当徙之。

又曰:山中称赤吏者,獐也。

《吕氏春秋》曰:使獐疾走,马弗及也。而得之者,时顾也。

《瑞应图》曰:宋文公玄嘉二十五年,华林园养獐,生二百子。文帝又获青獐。

《晋起居注》曰:咸宁中,白獐见魏郡,后诸州各送白獐。

《异苑》曰:青州刘幡,玄嘉初,射得一獐,剖肚藏,以草塞之,厥然起走。幡怪而拔塞,须臾复还倒,如此三焉。幡密寻此种,求类治伤痍,多愈。

《北史》曰:后魏广平王怀,常猎於河北马场间,逐一獐入草,命人围绕,将自射之。田已先经烧,不见其出,遂失獐所在,惟有砖塔存焉。怀乃怅然动仁恕之心,解鹰放犬,遂不复猎。

萧广济《孝子传》曰:萧国遭丧,有鹄游其庭,至暮而去。獐暮入其门,与马犬侣,至旦而去。

王述《上白獐表》曰:所领阮藻之於江宁县界得白獐一头,毛色鲜洁,异於类。诚嘉祥也。

○麕(几筠切)

《尔雅》曰:麇,牡麌、牝麜。(音栗。)其子,麆。(音助。)其迹,解。绝有力,豜。

《说文》曰:麇,獐也。

《毛诗》曰:《野有死麇》恶无礼也。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人白银之麇。

《论衡》曰:都尉王子凤时,麇入咐晷。其后迁为丹阳太守。

魏文帝诗曰:巾车出谀蕃,校猎东桥津。弯弓忽高驰,一发连双麇。

《晋书》曰:中兴,所在献白麇。

《建武故事》曰:咸和六年,计贡合集于乐堂,有野麇走至堂前,左右逐之,於池中而获之。

沉约《宋书·宗室传》曰:刘义庆於广陵有疾,野麇入府,心甚恶之。因陈恶求还,太祖许之,薨于京邑。

○兔

《尔雅》曰:兔,子嬎。(敷万切。)其迹,迒。(迒,音刚,又胡刚切。)绝有力,欣。

《广志》曰:兔,大者曰毚。(音谗)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而为兔。

孙氏《瑞应图》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

《典略》曰:纴者,明月之精。

《诗·小雅·巧言》曰: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又《国风·有兔》曰:有兔爰爰,雉离於罗。(爰爰,缓意。)

又《小雅·瓠叶》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斯,白也。字或作鲜。)

《史记》曰:李斯出狱,顾谓其子曰:”吾欲与尔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

又曰:范雎谓秦昭王曰:”夫以秦而治诸侯,譬若纵韩卢而搏蹇兔也。”

谢承《后汉书》曰:儒叔林为东郡太守,赤乌巢于屋梁,兔产於床下。

又曰:方储字圣明,丹阳歙人。幼丧父,事母。母死,负土成坟,种树千株,鸾鸟栖集其上,白兔游其下。

范晔《后汉书》曰:南徼外,蛮夷献白雉、兔。

又曰:蔡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常解衿带,不寝寝。七旬母卒,庐於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旁。

《汉献帝春秋》曰:张杨大将眭固屯於射犬,巫戒之曰:”将军本名曰兔,兔见炔地惊,不宜屯此.”固不从,司空曰:”兔入犬城,狄薠取.”遂进军击平之。

张璠《汉记》曰:梁冀起兔苑河南,移檄所在,调发生兔。刻其毛以为识,民有犯之者,罪至死。西域常有贾胡来,不知禁,误杀一兔。转相告,坐死者十馀人也。

《晋书·载记》曰:石勒时,茌(叔之切。)平令师欢获黑兔,献之于勒,或以为勒龙飞革命之祥:”於晋以水承金,兔阴精之兽,玄为水色,此殿下宜速应天人之望也.”於是大赦,改咸和三年曰大和。

王隐《晋书》曰:慕容皝田於南鄙,见父老曰:”杆非猎所.”言卒不见。皝明日又出,见白兔,驰射之,坠马于石,即死。

《后魏书》曰:有兔入于后宫,检问门官,无从得入。太祖怪之,令崔浩推其咎徵,浩以为当有邻国贡嫔嫱者。明年,姚兴果来献女。

《三国典略》曰:周命尉迟迥伐蜀,帅甲士一万二千,骑万匹,自散关由固道而入。太祖送於城西,见一走兔,命弟中领军网射之。网誓曰:”若获此兔,必当破蜀.”俄而获兔。太祖喜曰:”事平之日,赏汝佳口.”及克蜀,乃赐侍婢二人。

《隋书》曰:华秋,汲郡临河人也。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佣赁为养。其母卒,秋发尽秃落,庐於墓侧,负土成坟。有人欲助之者,秋辄拜而止之。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吕晷,匿秋膝下。猎人至庐所,异而免之。自尔此兔常宿吕晷,驯其左右。郡县嘉其孝感,具以状闻。

《春秋考异邮》曰:荧惑不明,雉生兔焉。

《春秋运斗枢》曰:行失摇光则兔出月。(宋均注曰:阴不衔阳,故兔出月也。)

《春秋玄命苞》曰:君失德则地吐泉,鱼衔兔。(宋均注曰:兔,阳精,鱼是阳,见制也。)

《诗推度灾》曰:八月成光,决鼻始明。决鼻,兔也。

《皇帝占书》曰:月望而月兔不见者,所见之国山崩,大水滔民。

崔豹《古今注》曰:兔口有缺,〈尸九〉有九孔。

《括地图》曰:天池之山有兽如兔,名曰飞兔,以背毛飞。

《庄子》曰:蹄者所以在兔也,得兔而忘蹄。(蹄者,取兔网。)

《韩子》曰: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折头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为宋国笑。

《慎子》曰:一兔走街,百人追之。积兔於市,过而不视。非不欲得,分定不争也。

《韩子》曰:赵王游于圃中,左右以兔与则辍之,虎盻然环其眼。王曰:’可恶哉!虎在。’左右曰:’平阳之目可恶过此。'(平阳君,赵王之弟。)

《文子》曰:飞鸟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

《抱朴子》曰: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

又曰:山中卯日称丈人者,兔也。

又曰:彩女丹法,以兔血和丹与蜜,蒸之百日,服之如梧子者二丸,一百日,有神女二人来侍之,可役使。

《淮南子》曰:以兔之走,使大如马,则逐日追风。及其为马,则不走矣。

又曰:楚王佩玦逐兔,为速破。乃取两玦重而着之,其破愈疾。

《述异记》曰:殷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兆也。

《春秋后语》曰:昔齐有良兔曰东郭俊,(本或作狡兔。以其善走,故曰俊。)一日走百里。有良狗韩子獹,(黑犬也。獹,读之如卢也。)亦一日而走百里。使人遥见而指属,(指属,犹指踪也。属,音之欲切。)则虽韩獹不及良兔;蹑迹而踪之,则虽东郭不能离也。

《春秋后语》曰:淳于髡说齐威王曰:’韩子獹,天下之壮犬也。东郭俊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獹嘱狞谉郭俊,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而犬疲於后,犬兔俱疲,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相持,顿兵敝众,臣恐强秦大楚乘其后而有田父之功也。’威王惧而罢兵。

又曰:庄辛对楚王曰:’臣闻鄙谚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又曰:冯爰谓孟常君曰:’闻狡兔有三穴。’

《范子计然》曰:兔毫出玄菟、乐浪。

《竹书纪年》曰: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

《风俗通》曰:食兔膑(音牝。)者令人面生膑。食得膑者赏以寒酒。案秦法言好车裂抽胁,黔首饮泣永叹,故食兔膑以为嘉瑞,全己之膑也,所以有赏耳。

《古今注》曰:成帝建平玄年,山阳得白兔,目赤如朱。

京房《妖占》曰:兔止城上,邑必虚;入宫生子,宫空。

《广志》曰:汉诸郡献兔毫书鸿都门题,惟赵国毫中用。

《论衡》曰:兔舐雄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出。

又《博物志》曰:兔望月而孕,兔吐子。旧有此说,余目所见也。

又曰:儒者言月中兔。夫月,水也。兔在死晷,无不世者。夫兔,月气也。

又曰:妊娠者不食兔肉,令儿口缺。

《幽明录》曰:桓大司马温时,有参军夜坐,忽见屋梁栋间有一伏兔,张目切齿向之,甚可畏恶。兔来转近,遂引刀而斫之,正中於兔,而实反伤其膝,流血滂沱。深怪此意,命家中悉藏刀刃,不以自近。后忽复见如前,意回,或复索刀重斫,因伤委顿,幸刀不利,故不至死。再过而止。

傅玄歌辞曰:兔捣药月间,安足道?神乌戏云间,安足道?

《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夜光,月也。育,生也。言月得于天,死而复生也。)

古艳歌曰: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乐府歌诗曰:彩取神药山之端,白兔捣成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音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九-译文

《春秋运斗枢》说:枢星散开就变成了獐。

伏候《古今注》说:獐有牙齿但不能咬东西,鹿有角但不能顶撞。獐又叫做麇,青州人把麇叫做獐。

《抱朴子》说:獐和兔子进入军营中,应该把它们迁移走。

又记载:山中被称为赤吏的,是獐。

《吕氏春秋》说:让獐快速奔跑,马是追不上的。但能够捕捉到它,是因为时机把握得好。

《瑞应图》说:宋文公在玄嘉二十五年,华林园里养的獐,生了两百个孩子。文帝又捕获了一只青色的獐。

《晋起居注》说:咸宁年间,白獐出现在魏郡,后来各个州都送来了白獐。

《异苑》说:青州的刘幡,在玄嘉初年,射中了一只獐,剖开肚子藏起来,用草堵住,它突然站起来跑了。刘幡感到奇怪,拔掉了草,不久獐又倒下了,这样反复了三次。刘幡秘密地寻找这种治疗方法,用来治疗伤口,多数都痊愈了。

《北史》说:后魏的广平王怀,经常在河北马场间打猎,追逐一只獐进入草丛,命令人们包围,准备亲自射击。田地已经被烧过,看不到獐出来,于是失去了獐的踪迹,只留下了一座砖塔。怀王感到失望,产生了仁慈之心,放走了鹰和狗,从此不再打猎。

萧广济《孝子传》说:萧国遭遇丧事,有一只天鹅在庭院中飞翔,直到傍晚才离开。獐在傍晚进入他家门,和马、狗一起,直到早晨才离开。

王述《上白獐表》说:我率领的阮藻在江宁县界捕获了一只白獐,毛色鲜艳清洁,与众不同。这确实是吉祥的征兆。

《尔雅》说:麇,公的叫麌,母的叫麜。(音栗。)它的孩子,叫麇。(音助。)它的足迹,叫做解。有力,像猪。

《说文》说:麇,就是獐。

《毛诗》说:《野有死麇》这首诗批评了无礼的行为。野外有一只死麇,用白茅包裹着。

《穆天子传》说:天子赐给曹奴的人银色的麇。

《论衡》说:都尉王子凤的时候,麇进入了附郭。

魏文帝的诗说:车马出城去谒见蕃,在校猎的东桥津。拉弓突然高高驰骋,一箭射中两只麇。

《晋书》说:在晋朝中兴时期,各地都献上了白麇。

《建武故事》说:咸和六年,贡品汇集在乐堂,有一只野麇跑到堂前,左右追赶,最后在池塘中捕获。

沉约《宋书·宗室传》说:刘义庆在广陵生病,野麇进入府中,刘义庆非常讨厌它。于是请求回去,太祖答应了,刘义庆在京邑去世。

《尔雅》说:兔,小名叫嬎。(敷万切。)它的足迹,叫做迒。(迒,音刚,又胡刚切。)有力,像猿。

《广志》说:兔,大的叫做毚。(音谗)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开就变成了兔。

孙氏《瑞应图》说:红色的兔是吉祥的动物,当王者有盛德时它就会到来。

《典略》说:兔,是月亮精华凝聚而成的。

《诗经·小雅·巧言》说:跳跃的兔子,遇到狗就被捕获了。

又《诗经·国风·有兔》说:有只兔子慢慢走来,野鸡被网罗了。(爰爰,缓慢的样子。)

又《诗经·小雅·瓠叶》说:有只兔子这样白,烤熟了吃。(斯,白色的意思。字或作鲜。)

《史记》说:李斯出狱后,回头对他的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在上蔡东门追逐野兔,那可能吗?’

又《史记》说:范雎对秦昭王说:‘用秦国来治理诸侯,就像放任韩卢去捕捉跛脚的兔子一样。’

谢承《后汉书》说:儒叔林担任东郡太守,红鸟在屋梁上筑巢,兔子在床下产崽。

又《后汉书》说:方储字圣明,丹阳歙人。幼年丧父,侍奉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背土成坟,种了千棵树,凤凰栖息在上面,白兔在下面游走。

范晔《后汉书》说:在南方边疆之外,蛮夷进贡了白雉和兔子。

又《后汉书》说:蔡邕非常孝顺。母亲长期生病三年,蔡邕除非是寒暑变化时,否则从未解开衣带,不睡觉。七旬的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搭建了小屋,动静都依照礼仪。有一只兔子在他的屋旁温顺地游走。

《汉献帝春秋》说:张杨的大将眭固驻扎在射犬,巫师警告他说:‘将军本名叫兔,兔子看到炔地会惊慌,不应该驻扎在这里。’眭固没有听从,司空说:‘兔子进入狗城,狄人就会来夺取。’于是进军击败了眭固。

张璠《汉记》说:梁冀在河南建了兔苑,下令各地调集兔子。用兔子的毛来做标记,有人违犯,罪至死。西域常有胡商来,不知禁令,误杀了一只兔子。消息传开后,有十多人因此被处死。

《晋书·载记》说:石勒的时候,茌平县令师欢捕获了一只黑兔,献给石勒,有人认为这是石勒应天命革命的好兆头:‘在晋朝以水承金,兔子是阴精之兽,黑色是水的颜色,陛下应该迅速顺应天意。’于是大赦天下,将咸和三年改为大和。

王隐《晋书》说:慕容皝在南边边境打猎,看到老人们说:‘这个地方不是打猎的地方。’说完就不再见人。慕容皝第二天又出去,看到一只白兔,骑马射它,从马上摔下来,就死了。

《后魏书》说:有一只兔子进入后宫,检查门官,没有人知道它怎么进来的。太祖感到奇怪,命令崔浩推算它的征兆,崔浩认为将有邻国进贡美女。

《三国典略》说:周命尉迟迥讨伐蜀国,率领一万二千名士兵,一万匹马,从散关由固道进入。太祖在城西送行,看到一只奔跑的兔子,命令弟弟中领军尉迟迥用网射击它。尉迟迥发誓说:‘如果捕获这只兔子,一定能够平定蜀国。’不久就捕获了兔子。太祖很高兴说:‘事情平定之后,赏你两个美女。’等到平定蜀国,果然赏赐了尉迟迥两个美女。

《隋书》说:华秋,是汲郡临河人。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家里贫穷,他靠打工来养活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华秋头发全部脱落,在坟墓旁边搭建了小屋,背土成坟。有人想帮助他,华秋总是跪拜阻止。大业初年,调集狐狸皮,郡县大肆打猎。有一只兔子,人们追赶它,它跑到华秋的屋子里,藏在华秋的膝下。猎人来到屋子里,感到奇怪,就放过了兔子。从那以后,这只兔子经常在华秋的屋子里过夜,驯服了他的仆人。郡县因为他的孝心而赞扬他,把情况上报给了朝廷。

《春秋考异邮》说:火星不明,鸡生出了兔子。

《春秋运斗枢》说:如果月亮失去了摇光,兔子就会出现在月亮中。(宋均注:阴不承阳,所以兔子出现在月亮中。)

《春秋玄命苞》说:如果君主失去了德行,地上就会涌出泉水,鱼会吞食兔子。(宋均注:兔子是阳精,鱼是阳,被克制了。)

《诗经推度灾》说:八月的光亮出现,兔子的鼻子开始明亮。兔子的鼻子,就是兔子。

《皇帝占书》说:月亮圆满时,月亮中的兔子不见了,那个国家会有山崩,大水淹没百姓。

崔豹《古今注》说:兔子的嘴里有缺口,九个孔。

《括地图》说:天池山有一种像兔子的野兽,名叫飞兔,用背部的毛飞行。

《庄子》说:蹄子是用来捕捉兔子的,得到兔子后就忘记了蹄子。(蹄子,指的是捕捉兔子的网。)

《韩子》说: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一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去撞到了树桩,撞断脖子死了。这个人就放下耕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被宋国人嘲笑。

《慎子》说: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上百个人去追它。市场上堆满了兔子,却没有人去看,不是不想得到,是因为已经分配好了,大家都不争。

《韩子》说:赵王在园中游玩,左右的人把兔子给他,他就停下来。老虎瞪大了眼睛看着他。赵王说:‘真讨厌!老虎在这里。’左右的人说:‘平阳君的眼睛比这还讨厌。’(平阳君是赵王的弟弟。)

《文子》说:飞鸟回到故乡,兔子回到洞穴,狐狸死后头朝向自己的山丘。

《抱朴子》说:兔子活了一千年,五百岁的时候它的毛色会变白。

又曰:山里在卯日被称为丈人的,是兔子。

又曰:彩女丹法,用兔血和丹与蜜,蒸一百天,服用像梧桐子一样大小的两颗,一百天后,会有两位神女来服侍,可以驱使。

《淮南子》说:如果兔子跑得像马一样快,那么人们会追逐它像追逐风一样。等到兔子变成马,它就不会跑了。

又曰:楚王佩戴着玉玦去追兔子,为了快速追上。他就把两个玉玦都挂上,追得更快。

《述异记》说:商纣王的时候,大龟长出了毛,兔子长出了角,这是战争即将爆发的征兆。

《春秋后语》说:从前齐国有一只好兔子叫东郭俊(有的版本写作狡兔。因为它跑得快,所以叫俊),一天能跑一百里。有一只好狗叫韩子獹(黑色的狗。獹,读音像卢),一天也能跑一百里。如果有人远远地看到它们,就能指出它们的位置,即使韩子獹也追不上;如果跟踪它们的踪迹,即使东郭俊也摆脱不了。

《春秋后语》说:淳于髡对齐威王说:‘韩子獹是天下最壮的狗。东郭俊是海内最狡猾的兔子。韩子獹追着狡兔,绕山三圈,跳过五座山,兔子在前,狗在后,狗兔都累了,各自死在自己的地方。农夫看到后把它们捕获,不用劳累就能得到好处。现在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军队疲惫,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趁机进攻,得到农夫的好处。’威王害怕就撤兵了。

又曰:庄辛对楚王说:‘我听说俗语说:看到兔子再回头叫狗,还不算晚;丢了羊再修补羊圈,还不算迟。’

又曰:冯爱对孟尝君说:‘听说狡兔有三个洞穴。’

《范子计然》说:兔毛出自玄菟、乐浪。

《竹书纪年》说:昭王十九年,天空大阴,鸡和兔子都震动了。宣王三十年,有兔子在镐京跳舞。

《风俗通》说:吃兔子膑的人会使人面部生膑。吃到了膑的人用寒冷的酒来奖励。按照秦国的法律,喜欢被车裂和抽筋的人,百姓会哭泣和长叹,所以吃兔子膑被视为吉祥的征兆,保全自己的膑,所以有奖励。

《古今注》说:成帝建平玄年,山阳得到一只白兔,眼睛红得像朱砂。

京房《妖占》说:兔子停在城墙上,城邑必定空虚;兔子进入皇宫生子,皇宫就会空无一人。

《广志》说:汉朝各郡向鸿都门献兔毫书写,只有赵国的兔毫中用。

《论衡》说:兔子舔雄兔的毛就会怀孕,等到生子,小兔子就从母兔的口中出来。

又《博物志》说:兔子望月就会怀孕,兔子生崽。以前有这样的说法,我亲眼所见。

又曰:儒者说月亮中有兔子。月亮是水,兔子在死去的日晷中,没有不死的。兔子是月亮的精气。

又曰:孕妇不能吃兔肉,否则孩子会口缺。

《幽明录》说:桓大司马温的时候,有个参军晚上坐着,忽然看到屋梁上有一只伏兔,瞪大眼睛咬着牙齿看着他,非常可怕。兔子靠近了,他就拿起刀砍它,正好砍中兔子,但实际上伤到了自己的膝盖,血流如注。他非常奇怪这个情况,命令家中的人把刀刃都藏起来,不要靠近。后来又像以前一样看到兔子,他改变了主意,或者再次找刀重砍,结果受伤倒地,幸好刀不锋利,所以没有致命。再后来兔子就不再出现了。

傅玄歌辞说:兔子在月间捣药,有什么好说的?神鸟在云间嬉戏,有什么好说的?

《楚辞·天问》说:夜光(月亮)有什么德行,死了又能重生?

古艳歌说:孤独的白兔,东跑西看。衣服不如新的,人不如旧的。

乐府歌诗说:从山之巅采集神药,白兔捣成蛤蟆丸,献给陛下一个玉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九-注解

獐:獐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野生动物,体型较小,善于游泳。在古代文化中,獐常被用来比喻敏捷或轻盈。獐的牙齿虽然存在但不能用于咬噬,而鹿的角虽然锋利但不能用于攻击,这反映了古代对动物特性的观察和认识。

鹿:鹿是古代中国常见的野生动物,以其优雅的形象和角作为装饰品而闻名。鹿角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长寿。

麇:麇是獐的别称,在古代文献中与獐常被混用。青州人将麇称为獐,反映了地方方言的差异。

兔:兔指兔子,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

麌:麌是麇的另一种称呼,在古代文献中与麇常被混用。

牝:牝指雌性的动物,与雄性的牡相对。

牡:牡指雄性的动物,与雌性的牝相对。

麆:麆是麇的幼崽,即獐的幼崽。

解:解在古代文献中指动物的脚印,这里指獐的脚印。

豜:豜指雄性的猪。

毚:毚是大兔的别称。

玉衡星:玉衡星是北斗七星之一,古代天文观测中用来定位和计时。

赤兔:赤兔是一种红色的兔子,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狡兔:狡兔指狡猾的兔子,常用来比喻狡猾的人。

黄犬:黄犬指黄色的狗,这里可能是指猎犬。

狡兔三窟:狡兔三窟是一个成语,比喻人狡猾且善于避祸。

兔死狗烹:兔死狗烹是一个成语,比喻事情成功后,功臣被抛弃或杀害。

兔起鹘落:兔起鹘落是一个成语,形容动作迅速,一闪而过。

兔角马蹄:兔角马蹄是一个成语,比喻事物不可能存在或荒谬不经。

韩子:韩子指《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

宋人:宋人指宋国的百姓。

耕者:耕者指从事耕作的农民。

株:株指树桩或树根。

走:走指行走。

触:触指碰撞。

冀:冀指希望。

慎子:慎子指《慎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积兔於市:积兔於市指将兔子堆积在市场上。

分定:分定指分配明确。

赵王:赵王指赵国的国王。

圃:圃指园子,园地。

虎:虎指老虎,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盻然:盻然指眼神锐利的样子。

平阳之目:平阳之目指平阳君的眼睛,平阳君是赵王的弟弟。

文子:文子指《文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文子的著作。

反乡:反乡指返回故乡。

抱朴子:抱朴子指《抱朴子》,是东晋时期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的著作。

卯日:卯日指古代农历中的卯时,即早晨五点到七点。

丈人:丈人指老人。

彩女丹法:彩女丹法指一种古代炼丹术。

兔毫:兔毫指兔子的毛。

玄菟:玄菟指古代东北地区的地名。

乐浪:乐浪指古代朝鲜半岛地区的地名。

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指古代的一种史书。

雉:雉指野鸡。

震:震指震动。

春秋后语:春秋后语指《春秋左氏传》之后的史书。

东郭俊:东郭俊指齐国的良兔。

韩子獹:韩子獹指齐国的良狗。

指属:指属指指认或辨认。

淳于髡:淳于髡指战国时期著名的策士。

齐威王:齐威王指齐国的国王。

庄辛:庄辛指战国时期楚国的策士。

鄙谚:鄙谚指俗语。

冯爰:冯爰指战国时期齐国的策士。

孟常君:孟常君指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

范子计然:范子计然指战国时期的经济学家。

黔首:黔首指古代的平民。

寒酒:寒酒指低度酒。

古今注:古今注指古代的一种注释书。

成帝建平玄年:成帝建平玄年指西汉成帝建平年间。

山阳:山阳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京房《妖占》:京房《妖占》指西汉时期京房所著的占卜书。

广志:广志指古代的一种地理志。

论衡:论衡指东汉时期王充所著的哲学著作。

博物志:博物志指古代的一种博物学著作。

儒者:儒者指儒家学者。

幽明录:幽明录指古代的一种志怪小说。

傅玄歌辞:傅玄歌辞指傅玄所作的歌词。

楚辞·天问:楚辞·天问指《楚辞》中的《天问》篇。

古艳歌:古艳歌指古代的一种情歌。

乐府歌诗:乐府歌诗指古代乐府诗中的歌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九-评注

《韩子》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寓言故事,通过耕者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思进取、固守成规的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折头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为宋国笑。’耕者因一时的侥幸而放弃了耕作,守株待兔,结果被人嘲笑。这里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不能仅仅依靠偶然的机会和侥幸心理,而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慎子》的文字通过对比追逐兔子和市中积兔的情景,说明了在利益分配明确的情况下,人们不会为了争夺而争斗。‘一兔走街,百人追之。积兔於市,过而不视。非不欲得,分定不争也。’这里体现了慎子关于分配正义和秩序稳定的思想。

《韩子》中的赵王故事,通过赵王与平阳君的对话,讽刺了权贵之间的虚伪和争斗。‘赵王游于圃中,左右以兔与则辍之,虎盻然环其眼。王曰:“可恶哉!虎在。”左右曰:“平阳之目可恶过此。”’赵王对平阳君的批评,实际上是在讽刺自己的行为。

《文子》的文字描述了飞鸟归巢、兔子回洞的情景,寓意着生命的回归和自然的循环。‘飞鸟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这里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关于生命和自然的哲学。

《抱朴子》的文字中,‘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和‘山中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等,都是对兔子长寿的神话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寿命的神秘化和神话化。

《淮南子》的文字通过对比兔子变成马后的不同状态,说明了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以兔之走,使大如马,则逐日追风。及其为马,则不走矣。’这里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关于事物变化的辩证法。

《述异记》和《春秋后语》中的故事,通过描述兔子与狗的追逐,以及淳于髡和庄辛的言论,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战争、政治和道德问题。

《范子计然》和《竹书纪年》的文字,分别描述了兔子的产地和古代的历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时间的认知。

《风俗通》和《古今注》的文字,通过描述食兔的习俗和成帝时期山阳得白兔的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信仰。

《论衡》和《博物志》的文字,通过描述兔子的生育和月亮中的兔子,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和自然现象的神秘化解释。

《幽明录》的文字,通过描述桓大司马温时参军与兔子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鬼神和超自然现象的信仰。

傅玄歌辞和《楚辞·天问》的文字,通过描述兔子捣药和月亮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和神话化。

古艳歌和乐府歌诗的文字,通过描述兔子的形象,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5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