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七-原文
○狗下
《列子》曰: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迎而吠。杨布怒,将扑狗,杨朱曰:子无朴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晏子春秋》曰:胩子短,使楚,楚人为门於犬门侧延晏子。晏子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又曰:景公走狗死,公命外供之棺,内给祭。晏子谏不可,公曰:善。
《韩子》曰:宋有酤酒者,斗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而酒不售,遂致于酸。问杨长倩,长倩曰:汝狗恶也。孺子怀钱挈壶往酤,辄有狗啮之,犹大臣龁有道之士。
《试萦》曰:齐有贫者,命其狗为富,命其子为乐。方将祭,狗入于室,叱之曰:富出!郑曰:不祥。家果有祸。长子死,哭之曰:乐乎!而不自悲也。
《随巢子》曰:昔三苗大乱,龙生於庙,犬哭於市。
《尹文子》曰: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宾客不过其门三年。于是改之,宾客复往。
《吕氏春秋》曰:齐有善相狗者,其邻藉之买鼠狗,期年而得,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不啖鼠。以告,相者曰:杆良狗也。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取其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则狗取鼠。
又曰:齐有好猎者,不得兽。欲须良狗,家贫不能得。乃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良狗,有良狗则数得什蘙,猎常过人。霸王亦然。
又曰:荆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云梦,三月不返。保申跪而笞,王出,而自沉於涧而死。王乃杀狗折矰。
又曰: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子阳,郑相。逐猘狗。《春秋》亦云。)齐高固之难,失牛溃之。(逐失牛,如逐猘狗也。)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倡,而况夫以人为唱乎?饥马盈厩嗼然,(嗼,无声也。)未见刍也;饥狗盈宫嗼然,未槛迩也。槛迩与刍,动则不可禁。
《淮南子》曰: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尾馛异於执弹而来鸟,袖税而狎犬也。(棁,杖也。)
又曰:马之死也,剥之若橐;(橐,治橐也。虽含气而形不能摇。)狡狗之死也,割之犹蠕。(狡,少也。蠕,动也。)
又曰:狂马不触於木,猘狗不自投於河,聋虫不自陷,况人乎?(聋,无知也。)
《淮南万毕术》曰:取马毛、犬尾,置朋友、夫撇骭中,自相憎矣。
《抱朴子》曰:陶犬无守夜之益,瓦鸡无司晨之警。
又曰:甘始以驻年药饵食新生鸡犬,皆不长。食白犬,则毛黑。
《说苑》曰:梁相死,惠子之梁,渡河而遽堕舡。舡人救之,问欲何之,曰:欲相梁。舡人曰:子居舟槔戤间而溺,无我则死,又安能相梁乎?惠子曰:居广〈舟皮〉长槔戤间,我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不比我。吾视子,蒙蒙若未视之狗子耳。
《论衡》曰:亡猎犬於山林,大呼犬名,其犬则鸣号而应其主。人犬异类,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潜夫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桓谭《新论》曰:占仲子婢死,有儿年四岁,葬后数来抚循之,亦能为儿沐头。其家人恶之,以告方士。方士有狗效之,婢遂不复来。
又曰:杨仲文家妪死,已敛未葬,忽起坐棺前复氏,饮酒醉而狗形见,杀之。
《风俗通》曰:杀狗,磔邑四门。俗云琤蚌,善守卫,著以辟恶。
又曰:太史公《记》云:秦始皇杀狗,磔四门以御凶灾。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曰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又曰:杀犬磔禳。犬者金畜,禳者却也,抑金使不害也。
又曰:桂阳太守汝南李叔坚,少时为从事,在家,狗如人立行。家人言当杀犬,叔坚云:犬马喻君子,狗见人行,效之,何伤?叔坚见县令还,解冠榻上,狗戴持走。家大惊,坚复云:误触冠,冠缨挂着之耳。狗於灶前畜火,家益怪,坚复云: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狗何能作怪?遂不肯杀。后数日,狗自暴死,卒无纤芥之异。叔坚辟太尉掾,固陵长、原武令,终享大位。
《金楼子》曰:入名山牵白犬、抱白鹤,山神大喜,芝草及宝玉等自出。
又曰:王思微性好净洁,左右提衣悉令白纸裹手指。在宅有犬污柱,思微令门生洗之。意犹不已,更令刮削。复言未足,遂令易柱。
《洞林》曰:扬州从事慎曜伯妇病因,经日发作,有时如闻物涂却者。其兄周彦武令人作卦,得蹇,身在戊戍与坎鬼并卦中,当往从东北田家市黑狗畜之,以代人任患死。如其言无几时,狗便死。复更养如前,凡三过养,辄皆吐血而死,妇病亦差。
《杂五行书》曰:白犬虎文,南斗君,畜之可致万石也。黑犬白耳,大王犬也,畜之令富贵。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白犬黄头,家大吉。黄犬白尾,代有衣冠。黄犬白前两足,利人。
《玄中记》曰: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者,撇馛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於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氏国。
干宝《搜神记》曰:盘瓠者,本高辛氏宫中老妇人有耳疾,医者挑治之,有物大如茧,以瓠离盛之,以盘复之,有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秦氏《三秦记》曰: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伍录。
《凉州异物志》曰:大狗如驴,希见其牙。
周处《风土记》曰:犬则青鹯、白雀,飞龙、虎子,驯良捷警,难狎易使。
《述异记》曰:济阳山有麻姑仙处,俗说山上千年则金鸡鸣、玉狗吠。汉末,皆曰淮南王昇仙其处,鸡鸣天上,犬吠云中。
又曰:朱休之家犬歌曰:’言我不能歌,听我歌梅花。今年故复可,明年当奈何。’家杀犬,明年并死。
又曰:宋玄徽中,吴县中都里石玄度家,有黄狗生白雄子。母爱其子异於常犬,衔食饴之。子成大狗,子每出猎未反,母辄门外望之。玄度久患气嗽,转就危困。医为处汤,须白犬肺,市索卒不得,乃杀所养白狗以供汤用。母向子死处跳踊嗥呼,倒地复起,累日不息。其家煮狗肉与客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辄衔置窟中。食毕,移入后园阁桑树下掘土埋之,日向树嗥唤,月馀乃止。玄度渐剧,临死屡言汤不救,恨杀此狗。其弟法度从此终身不食狗肉。
又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往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惠,能解人语。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官京师,久无家问,机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还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弓耳〉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舡。载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迳至机家,口衔竹筒,作声示人。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内竹筒中,复系犬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裁半。后犬死,殡之,遣送还家。葬机村南,去机家二百步,筑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异苑》曰:东海何澹之,隆安初,屡入关中。后还,得一犬,壮大非常。何每行来,辄已知处。澹之后抱疾,犬亦疾。及其亡,犬一嗥而毙。
《神仙传》曰:李仲甫者,能隐形。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后遂长隐。但闻其声,与人对接、饮酒食如常。有诸张欲从学,甫云:’卿性急,未中教。’张守之,至费用五十匹,了无所得。张大怒,乃怀匕手而往,先与仲甫语,毕,因依声左右斫之。甫已在他床,笑云:’天下乃当有汝曹愚人,学道未得而杀人也?我宁可得杀?我真得杀,汝但顽痴不足问耳。’使主人呼一犬来,著诸张前,看能杀之否。俄而犬头在地,犬腹已破,叱诸张云:’卿言我能使卿如犬形否?’诸张下地叩头乃止,遂不教之。
《列仙传》曰:列子者,自称蜀人,好放犬。犬走入山穴,列子随十馀宿,行度数百里。出,山头上有殿屋官府,松树仙人,吏使甚严。见其故妻,主洗鱼,与列子一函药。发函,鱼子也。着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列后送函上山,犬苫渣赤,有长翰,常随列涂却。百馀年,遂留山上,时时下护其宗族。蜀人立祠於穴孔,常有鼓似传呼声。
《搜神记》曰:山阳王瑚字孟琏,为东海兰陵令。夜半时,辄有黑帻白单衣吏诣县扣阁,近之则忽然不见,如此数年。后令伺之,见一老狗,黑头白躯。至阁便为人。以白孟琏,杀之乃绝。
又曰:鄱阳赵寿有犬蛊。有陈岑家,有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令伯妇与寿妇食,吐血几死,屑桔梗饮之乃愈。
又曰:东越闽中有墉岭,下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常八月送童爬炅蛇穴,辄吞之。啖九女。时乐县李诞有小女名寄,应募而行。乃请好剑、咋蛇犬诣之。至则放犬咋蛇,以剑击之。越王奇之,聘以为后。
《续搜神记》曰:林虑山下有亭,有过宿者,或病或死。常云有十馀人,男女各杂衣,或黑或白,转来为害。有刘伯夷者过宿,明烛而坐诵经。至中夜,其怪复集。伯夷密以镜照之,乃一群狗也。因阳以烛误灼其衣,作燃毛气,乃以刀刺之,遂死。馀犬悉走去。
又曰:晋穆哀之世,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犬夜群相吠。伺之,见一狗着黄衣戴帢,为众犬所吠。打杀,乃是咏家老黄犬。
又曰: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狗,甚怜袄戤,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经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冬月,有野火起,风又猛。狗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眠死晷,还以身压生左右草,沾湿着地,火寻过去,生方醒。他日又暗行堕空纠晷,犬呻吟彻晓,须臾有人经过,怪犬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厚报君。’人问以何物见与,生云:’惟君耳。’人曰:’以狗见与,便相出。’生曰:’杆狗曾活我於已死,不得相与,他物任君。’人曰:’若尔便不能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以狗相与。乃出之,系狗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又曰:会稽人张然,滞役经年不归,妇遂与奴私通。然养一狗,名曰乌龙。后归,奴与妇欲谋杀然。狗注睛舐唇视奴。然大呼曰:’乌龙与手!’狗应声伤奴,奴失刀仗,然取刀杀奴。
《幽明录》曰:晋太兴二年,吴民华隆生好猎,养一快犬,号曰的尾,常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伐荻,犬暂出渚次,隆为大蛇所围绕周身。
犬还便咋蛇,蛇死,隆僵仆无所知,犬彷岱觊泣,走还舡,复反草中。
伴怪所以,随往,见隆闷绝,将归家。
二日,犬为不食,隆复苏乃始叫薰。
隆愈爱惜,同於亲戚。
后忽失之,二年寻求,见在显山。
《岭表录异》曰:常有人自青社泛海归闽,为恶风所飘,五日夜,不知其几千里也。
经一处,同舡有新罗人,云是狗国。
逡巡,果如人,裸形,抱狗而出,见舡惊走。
《楚辞·九辨》曰: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唁唁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魏贾岱宗《大狗赋》曰:其头颅也,不可论以尽。
其骨法也,不可辨而释。
傞亻亮蹴跄,雄姿猛相。
兀然高八九尺,毛逾紫艳光,双眉如白璧。
时频伸而振迅,迅若应龙之腾掷。
爪类刀戈,牙如交戟。
西晋傅玄《走狗赋》曰:骨相多奇,仪表可嘉。
足悬钩爪,口含素牙。
首类骧螭,尾如腾蛇。
修头阔腋,广前捎后。
丰颅促耳,长舌缓口。
舒节急筋,豹耳龙形。
蹄如结铃,五鱼体成,势似陵青云。
目若泉中星,转视流光彩,曜赤精。
震茹黄而慴宋鹊兮,越妙古而扬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七-译文
《列子》记载:杨朱的弟弟名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后,他脱下白衣换上黑衣回家,他的狗迎上去叫。杨布生气,想要打狗,杨朱说:‘你不要这么粗暴了,你也是这样的。如果刚才你的狗出门时是白色的,回来时变成了黑色,你难道不会感到奇怪吗?’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的个子矮小,出使楚国时,楚国人让他在狗门旁边迎接晏子。晏子说:‘出使狗国的人要从狗门进入。现在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入。’
又记载:齐景公的猎狗死了,景公命令外面提供棺材,里面提供祭品。晏子劝谏说不可,景公说:‘好。’
《韩子》记载:宋国有卖酒的人,酒量很平,对待客人很谨慎,酒做得很好,旗帜挂得很高,但酒却卖不出去,最后都酸了。问杨长倩,长倩说:‘你的狗不好。小孩子带着钱和壶去卖酒,狗就咬他,就像大臣咬有道德的人一样。’
《试萦》记载:齐国有个穷人,他命令他的狗为‘富’,命令他的儿子为‘乐’。正要祭祀时,狗跑进了屋子,他喝斥狗说:‘富出!’郑人说:‘不吉利。’果然家里出了祸事。长子死了,他哭着说:‘乐啊!’却并不自悲。
《随巢子》记载:从前三苗大乱的时候,龙在庙里出生,狗在市场上哭泣。
《尹文子》记载:康衢的长者,给仆人起名叫‘善搏’,给狗起名叫‘善噬’,宾客三年都不来他家里。于是他改了名字,宾客又来了。
《吕氏春秋》记载:齐国有擅长相狗的人,他的邻居借他的狗去买鼠狗,一年后得到了,说:‘这是好狗。’邻居养了几年,狗却没抓到过老鼠。告诉相狗的人,相狗的人说:‘这是一条好狗。它的心思在獐、麋、猪、鹿上,不在老鼠上。如果你想让它抓老鼠,就要把它拴起来。’邻居把狗的后脚拴起来,狗就抓到了老鼠。
又记载:齐国有擅长打猎的人,没有打到过猎物。他想得到一条好狗,但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他努力耕作,努力耕作后家里变得富裕,有了好狗,有了好狗就经常打到猎物,打猎总是比别人多。
又记载:楚王得到一条名叫茹黄的好狗,用宛路的弓箭去云梦打猎,三个月没有回来。保申跪下来打他,楚王出来了,自己跳进涧里死了。楚王于是杀了狗,折断了弓。
又记载:郑子阳的困难,狗咬散了敌人。(子阳,郑国的宰相。驱逐恶狗。《春秋》也有记载。)齐高固的困难,丢失了牛,狗咬散了敌人。(驱逐丢失的牛,就像驱逐恶狗一样。)当时,狗和牛还可以作为人的榜样,何况用人来做榜样呢?饥饿的马满厩,(嗼,无声也。)没有见到草料;饥饿的狗满宫,没有见到食物。食物和草料,一动就不可禁止。
《淮南子》记载:削弱道德,加重刑罚,却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像拿着弹弓来捕鸟,袖子里藏着狗来玩一样。(棁,杖也。)
又记载:马死了,剥皮就像剥口袋;(橐,治橐也。即使还有气息,身体也不能动弹。)狡猾的狗死了,割开它身体还在动。
又记载:狂躁的马不会撞到树上,恶狗不会跳进河里,无知的人不会自己陷入危险,何况人呢?(聋,无知也。)
《淮南万毕术》记载:取马毛、狗尾,放在朋友、夫撇骭中,就会互相憎恨。
《抱朴子》记载:甘始用驻年药喂新生鸡狗,它们都不再生长。喂白狗,它的毛就变黑。
《说苑》记载:梁国的宰相死了,惠子到梁国,渡河时突然掉进船里。船夫救了他,问他想去哪里,说:‘想去见梁国的宰相。’船夫说:‘你站在船中间而掉进水里,没有我你早就死了,你还怎么去见梁国的宰相呢?’惠子说:‘站在船中间长而高的地方,我不如你;至于安定国家,保全社稷,你不如我。我看你,就像蒙蒙未视的狗子一样。’
《论衡》记载:有人在山林里丢失了猎狗,大声呼喊狗的名字,狗就鸣叫着回应主人。人和狗是不同的种类,听到呼喊而回应的,是认出了主人。
《潜夫论》记载:一只狗对着一个形状狂叫,百只狗对着一个声音狂叫。
桓谭《新论》记载:占仲子的婢女死了,有个四岁的孩子,埋葬后几天来抚摸孩子,也能给孩子洗头。孩子的家人很讨厌,告诉了方士。方士有狗模仿这个行为,婢女就不再来了。
又记载:杨仲文家里的老妇人死了,已经入殓还未下葬,忽然坐在棺材前复活,喝酒喝醉了,狗形出现,被人杀了。
《风俗通》记载:杀狗,悬挂在城门四边。俗语说,狗善于守卫,用它来避邪。
又记载:太史公《史记》说:‘秦始皇杀狗,悬挂在城门四边来抵御凶灾。’现在的人杀白狗,用血在门上写,说正月白狗血,可以避除不祥。
又记载:杀狗悬挂来驱邪。狗是金畜,驱邪是却金,压制金不使其有害。
又记载:桂阳太守汝南李叔坚,小时候是从事,在家时,狗像人一样站立行走。家人说应该杀狗,叔坚说:‘狗马比喻君子,狗看到人走路,效仿它,有什么关系呢?’叔坚看到县令回来,摘下帽子放在桌子上,狗戴上帽子跑走了。家里很惊讶,叔坚又说:‘误碰到帽子,帽带挂在上面了。’狗在灶前生火,家里更加奇怪,叔坚又说:‘孩子们都在田里,狗帮助生火,狗怎么能够作怪呢?’于是不肯杀狗。后来几天,狗自己死了,最终没有发生任何异常。叔坚后来做了太尉掾,固陵长、原武令,最终享受了高官厚禄。
《金楼子》记载:进入名山时,牵一条白狗,抱一只白鹤,山神非常高兴,芝草和宝玉等自然出现。
又记载:王思微性好干净,左右的人提衣服都让他用白纸裹手指。在家里有狗弄脏了柱子,思微让门生洗它。他还不满意,让人刮削。又说还不够,让人换柱子。
《洞林》记载:扬州从事慎曜伯的妻子生病,几天发作一次,有时像听到东西被涂抹的声音。她的哥哥周彦武让人算卦,得到蹇卦,她的身体在戊戌与坎鬼并卦中,应该去东北田家市买黑狗来代替她,以代替她生病而死。照他的话做了不久,狗就死了。又按照以前的方法养狗,总共三次,每次狗都吐血而死,妻子的病也好了。
《杂五行书》记载:白狗有虎纹,是南斗星君,养它可以带来万石之富。黑狗白耳朵,是大王狗,养它可以使人富贵。黑狗前两足白,有利于子孙。白狗黄头,家里大吉。黄狗白尾巴,代代有官位。黄狗前两足白,有利于人。
《玄中记》记载:从前高辛氏时期,犬戎作乱,皇帝说:‘有能讨伐他们的,赏赐美女,封三百户。’皇帝的狗名叫盘瓠,失踪三个月后,杀了犬戎,带着它的头回来。皇帝把女儿嫁给他,在会稽东南得到海中三百里的土地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氏国。
干宝《搜神记》记载:盘瓠,原本是高辛氏宫中一个有耳疾的老妇人,医生为她治疗,有东西像茧一样大,用葫芦装着,用盘子盖上,不久化为狗,身上有五色花纹,因此名叫盘瓠。
秦氏的《三秦记》记载:有一个白鹿原,在周平王的时候,有一只白鹿从这里出现。原上有一个狗枷堡,在秦襄公的时候,有一只天狗来到下面。每当有贼人,天狗就会叫唤来保护它,一个堡的士兵都会记录下来。
《凉州异物志》记载:有一种大狗像驴一样大,很少看到它的牙齿。
周处《风土记》记载:狗有青鹯、白雀,飞龙、虎子,性格温顺敏捷警觉,难以亲近但容易驯服。
《述异记》记载:济阳山有麻姑仙子的地方,俗语说山上每过千年就会金鸡鸣叫、玉狗吠声。汉末的时候,都说淮南王刘安在这里成仙,鸡鸣在天空,狗吠在云中。
又记载:朱休之家的狗会唱歌,说‘我不能唱歌,听我唱梅花。今年还可以,明年该怎么办。’家里杀了狗,第二年狗也死了。
又记载:宋玄徽年间,吴县中都里石玄度家,有一只黄狗生了一只白雄性小狗。母亲对它的爱不同于普通的狗,用食物喂它。小狗每次出去打猎没有回来,母亲就会在门外等着。玄度久患气喘咳嗽,病情加重。医生开的药方需要白狗的肺,市场上找不到,于是杀了家里养的白狗来提供药方。母亲在狗死的地方跳跃嚎叫,倒在地上又站起来,连续几天都不停。他们家煮了狗肉和客人一起吃,把骨头扔在地上,母亲就捡起来放在洞里。吃完后,搬到后园的桑树下挖土埋了,每天对着树嚎叫,一个多月才停止。玄度病情加重,临死前多次说药汤救不了他,恨自己杀了那只狗。他的弟弟法度从那以后终身不吃狗肉。
又记载:陆机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游猎。在吴地,有一个豪盛的客人送给他一只名叫黄耳的快犬。陆机去洛阳做官,经常带着这只狗。这只狗聪明机智,能理解人的语言。它还经常借给人,在三百里外,狗能自己找到路回家,一天就能到家。陆机在京城做官,很久没有收到家信,他对狗说:‘我家没有收到任何信件,你能带信回家取消息吗?’狗高兴地摇尾巴,好像在答应。陆机试着写了一封信,装在竹筒里,挂在狗的脖子上。狗沿着驿道跑向吴地。饿了就吃草里的肉,每次遇到大水,就依靠渡船的人,摇尾巴向他们求助。那些人喜欢它,就让它上船。船靠近岸边,狗就跳上船,飞快地跑回家。直接跑到陆机家,嘴里叼着竹筒,发出声音给人看。陆机家打开竹筒取信,看完后,狗又对人发出声音,好像有所请求。他们家把回信装进竹筒里,再次挂在狗的脖子上。狗拿到回信后,又飞快地跑回洛阳。按照人的行程需要五十天,而狗往返只用了半天。后来狗死了,陆机把它埋葬,派人送回家。埋在陆机村南,离他家两百步远,堆土为坟,村人称之为黄耳坟。
《异苑》记载:东海的何澹之,隆安初年,多次进入关中。后来回来,得到一只非常壮大的狗。何澹之每次出行,狗都能预先知道。何澹之后来生病,狗也生病。等他去世,狗一叫就死了。
《神仙传》记载:李仲甫,能隐形。最初隐居了一百天、一年,然后又显现出来,后来就长期隐居。只听到他的声音,和人交往、喝酒吃饭都和平时一样。有个姓张的人想跟从他学习,李仲甫说:‘你的性格急躁,不适合学习。’张守之,花费了五十匹马的费用,却一无所获。张大怒,带着匕首去找李仲甫,先和他说话,说完后,就根据声音左右砍他。李仲甫已经在他床的另一边,笑着说:‘天下竟然有你这样愚蠢的人,学道还没有学到就杀人?我怎么会杀人?我真的会杀人,你只是愚蠢,不值得问。’让主人叫一只狗来,放在张守之面前,看他能不能杀死它。突然狗的头倒在地上,肚子已经被剖开,对张守之说:‘你说我能让你变成狗的样子吗?’张守之跪在地上磕头才停下来,于是不再教他。
《列仙传》记载:列子自称是蜀人,喜欢放狗。他的狗走进山洞,列子跟着它住了十几天,走了几百里。出来后,山头上有一座宫殿和官府,松树和仙人,官吏非常严格。他见到了他的前妻,她正在洗鱼,给列子一盒药。打开盒子,里面是鱼子。把它放在池塘里养了一年,都变成了龙。列子后来把盒子送到山上,狗身上的毛都变成了红色,长出了长羽毛,经常跟在列子身后。一百多年后,它留在山上,经常下来保护它的宗族。蜀人在山洞的孔口立了庙,经常有像传呼声的鼓声。
《搜神记》记载:山阳王刘瑰字孟琏,是东海兰陵的县令。半夜时分,经常有戴着黑帽子、穿着白色单衣的官吏到县里敲门,靠近他就突然不见了,这样持续了几年。后来刘瑰派人监视,看到一只老狗,黑头白身。到门口就变成了人。他告诉刘瑰他是白孟琏,杀了他就消失了。
又记载:鄱阳赵寿有狗蛊。有陈岑家,有六七只黄狗,一起对着陈岑吠叫。后来让人让赵寿的妻子和陈岑的妻子一起吃饭,她们都吐血差点死了,吃桔梗的粉末才好。
又记载:东越闽中有一个墉岭,下面北隰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粗十几围。每年八月,都会有人把童男童女送进蛇穴,蛇就吞了他们。吃了九个女孩。当时乐县有个叫李诞的小女孩,名叫寄,应征去。她请求带上一把好剑和咬蛇的狗。到了那里,她放狗咬蛇,用剑砍它。越王对此感到惊奇,聘她为后。
《续搜神记》记载:林虑山下有一个亭子,有过路的人,有的生病,有的死去。常说有十几个男女,穿着各色衣服,有的黑有的白,来回作怪。有个叫刘伯夷的人过夜,他点燃蜡烛坐着念经。到半夜,那些怪物又聚集起来。刘伯夷悄悄用镜子照它们,原来是一群狗。他假装蜡烛不小心烧到了它们的衣服,发出烧毛的味道,然后用刀刺它们,它们就死了。其他的狗都逃走了。
又记载:晋穆哀之世,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的狗在夜里一起叫。他派人去查看,看到一只穿着黄衣服戴着斗笠的狗被其他狗追赶。打死了它,原来是蔡咏家的老黄狗。
又记载: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非常疼爱它,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后来杨生喝醉了酒,行经一个大湖,在草里睡觉,动弹不得。当时是冬天,有野火起来,风又大。狗大声叫唤,杨生喝醉了没有察觉。前面有一个水坑,狗就跑过去在水里睡觉,冻死了。然后它用自己的身体压在杨生左右边的草上,湿透了。火很快就过去了,杨生才醒过来。有一天他又在黑暗中行走,掉进了一个陷阱,狗整夜呻吟。不久有人经过,奇怪的狗对着井叫,他去看,看到杨生,杨生说:‘你能救我出来,我会重重报答你。’那个人问他用什么报答,杨生说:‘只有我的狗。’那个人说:‘用你的狗来报答,我就救你。’杨生说:‘我的狗曾经救过我的命,我不能给它,其他的东西随便你。’那个人说:‘那么你就不能出来了。’狗就低下头,把头伸进井里,杨生知道它的意思,就告诉过路的人用狗来报答。于是他被救了出来,狗被系着离开了。五天后,狗在夜里跑回家。
又记载:会稽人张然,在外面服役多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就和家奴私通。张然养了一只狗,名叫乌龙。后来他回来了,家奴和妻子想杀他。狗专注地看着家奴,舔着嘴唇。张然大声说:‘乌龙,过来帮忙!’狗立刻攻击家奴,家奴失去了武器,张然拿起刀杀死了家奴。
《幽明录》记载:晋朝太兴二年,吴地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打猎,养了一只敏捷的狗,给它取名叫‘的尾’,经常带着它一起。华隆后来到江边割荻草,狗暂时离开到了沙洲上,华隆却被一条大蛇围绕全身。狗回来后立即咬蛇,蛇死了,华隆晕倒在地,一动不动。狗在旁边哀嚎哭泣,跑回船上,又回到草丛中。同伴们奇怪这是为什么,跟着去查看,发现华隆昏迷不醒,便准备回家。两天后,狗不吃东西,华隆苏醒过来才开始叫唤。华隆更加爱惜它,像对待亲戚一样。后来狗突然失踪了,过了两年才在显山找到它。
《岭表录异》记载:有个人从青社航海回到福建,被恶劣的风吹拂,五天五夜,不知道飘了几千里。经过一个地方,船上的新罗人说那是狗国。他犹豫了一下,果然看到那里的人形似人,赤身裸体,抱着狗出来,看到船后惊慌地逃走了。
《楚辞·九辨》中说:难道我不郁闷地思念您吗?您的门却有九重,凶猛的狗凶狠地迎面吠叫,关卡桥梁紧闭,无法通行。
魏国贾岱宗的《大狗赋》中写道:它的头颅无法用言语形容其完美。它的骨骼结构无法分辨其细节。它摇摆着前进,雄壮的体态和凶猛的神情。它高大威猛,约有八九尺高,毛发如同紫色的宝石般璀璨。它时常伸展身体,迅速如应龙腾空。它的爪子如同刀剑,牙齿如同交叉的戟。
西晋傅玄的《走狗赋》中描述:它的骨骼构造奇特,外表令人赞叹。它的脚上有钩状的爪子,嘴里含着洁白的牙齿。它的头像高飞的龙,尾巴像腾空的蛇。身体修长,腋下宽阔,前肢壮实,后肢敏捷。头颅丰满,耳朵短小,舌头长,嘴巴慢吞吞。肌肉舒展,筋骨紧绷,耳朵像豹子,身体像龙。蹄子像铃铛,五条腿如同鱼的身体,气势如同冲上云霄。眼睛像泉中的星星,转动时流露出光彩,闪耀着红光。震撼着黄色的茹草,威慑着宋鹊,越过了古代的神奇,名声远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七-注解
杨朱:杨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主张‘为我’主义,即强调个人的利益和幸福。
布:布在此指杨朱的弟弟。
素衣:素衣指的是白色的衣服,常用来表示朴素、清贫。
缁衣:缁衣指的是黑色的衣服,常用来表示庄重或悲伤。
狗: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是家畜,也是文化象征,常用来比喻忠诚或狡猾。
吠:吠是指狗叫。
朴:朴在此指朴实、天真无邪。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晏子的言行。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这是晏子用来讽刺楚国的一种说法,意味着如果到了狗国,就应该从狗门进入。
景公: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国君。
宋: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杨长倩:杨长倩是宋国的一位官员。
试萦:试萦是古代的一部书籍。
齐:齐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三苗:三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
龙: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尹文子:尹文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
康衢长者:康衢长者指的是一位居住在康衢的长者。
相狗者:相狗者指的是擅长相狗的人。
楚: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荆王:荆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国君。
郑子阳:郑子阳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国君。
齐高固:齐高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将领。
嗼:嗼在此指寂静无声。
淮南子:淮南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马: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
茹黄之狗:茹黄之狗指的是一种优秀的猎犬。
宛路之矰:宛路之矰指的是一种猎具。
云梦:云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指楚国的一个地区。
保申:保申是荆王的臣子。
随巢子:随巢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
宋有酤酒者:宋有酤酒者指的是宋国的一位卖酒的人。
杨朱之弟曰布:杨朱之弟曰布是《列子》中的一个故事。
晏子: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
韩子:韩子指的是《韩非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法家经典。
《试萦》:《试萦》是古代的一部书籍。
《随巢子》:《随巢子》是古代的一部书籍。
《尹文子》:《尹文子》是古代的一部道家经典。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古代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淮南子》:《淮南子》是古代的一部道家经典。
《淮南万毕术》:《淮南万毕术》是古代的一部技术书籍。
《抱朴子》:《抱朴子》是古代的一部道教经典。
《说苑》:《说苑》是古代的一部杂谈类书籍。
《论衡》:《论衡》是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潜夫论》:《潜夫论》是古代的一部政治著作。
桓谭《新论》:桓谭《新论》是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风俗通》:《风俗通》是古代的一部风俗志。
《金楼子》:《金楼子》是古代的一部书籍。
《洞林》:《洞林》是古代的一部书籍。
《杂五行书》:《杂五行书》是古代的一部占卜书籍。
《玄中记》:《玄中记》是古代的一部志怪书籍。
干宝《搜神记》:干宝《搜神记》是古代的一部志怪书籍。
高辛氏:高辛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
犬戎:犬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
盘瓠:盘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犬。
白鹿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因传说中周平王时白鹿出现于此而得名。
周平王:周朝的君主,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是东周的开国君主。
秦襄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公元前766年至公元前716年在位。
天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犬,能预知凶吉,常与守护和预警有关。
狗枷堡:古代防御设施,用狗作为警报系统。
大狗如驴:形容狗体型巨大,如同驴一般。
青鹯、白雀,飞龙、虎子: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分别代表不同的吉祥寓意。
驯良捷警:指犬类动物性格温顺,反应敏捷,善于警觉。
难狎易使:指犬类动物不易亲近,但一旦亲近则容易驾驭。
麻姑仙处:传说中的仙人麻姑居住的地方。
金鸡鸣、玉狗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现象,象征吉祥。
淮南王昇仙:指淮南王刘安得道成仙。
朱休之家犬歌:古代传说中朱休之家的狗会唱歌,预言了不幸的事情。
石玄度家:指石玄度一家的故事。
黄狗生白雄子:指黄狗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公狗,母狗特别疼爱它。
气嗽:指咳嗽病。
汉末:指汉朝末年。
黄耳:指陆机养的一只名叫黄耳的犬,非常聪明。
黠惠:指犬类动物聪明伶俐。
驿路:古代传递官方文书和紧急信息的道路。
东海何澹之:指东海的何澹之。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古代称关中为秦地。
隐形:指修炼成仙后能够隐去身形的能力。
蜀人:指蜀地的人,即今四川省一带。
放犬:指放养犬类动物。
山阳王瑚:指山阳王瑚,即东晋时期的王瑚。
黑帻白单衣吏:指穿着黑色头巾、白色单衣的官吏。
鄱阳赵寿:指鄱阳的赵寿。
墉岭: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爬炅蛇:指一种能够爬行并且能够吞食蛇的童子。
领军司马济阳蔡咏:指领军司马蔡咏,济阳人。
晋穆哀之世:指晋朝穆帝哀帝时期。
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犬:指蔡咏家的狗。
晋太和中:指晋朝太和年间。
广陵人杨生:指广陵人杨生。
乌龙:指杨生养的一只狗,名叫乌龙。
奴:指杨生的奴仆。
幽明录:《幽明录》是东晋时期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关于鬼神、妖魔的故事,是研究古代民间传说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晋太兴二年:晋太兴二年指的是公元319年,是晋朝建立后的第二十年。
吴民华隆:吴民华隆是《幽明录》中的一个人物,代表古代民间狩猎者的形象。
的尾:的尾是华隆养的一只狗的名字,通常用来指代忠诚的伙伴。
江边伐荻:江边伐荻指的是在江边砍伐芦苇。
渚次:渚次指的是河中的小洲或沙洲。
大蛇:大蛇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巨大蛇类,常被用来象征邪恶。
舡:舡即船,是古代对船的一种称呼。
伴怪所以:伴怪所以指的是跟随奇怪的事情去看个究竟。
青社:青社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
新罗人: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新罗人指的是来自新罗的居民。
狗国:狗国在这里指的是一个虚构的国家,用来比喻一个奇异的地方。
郁陶:郁陶形容心情沉重,烦恼不已。
君之门以九重:九重门指的是皇宫或贵族住宅的复杂门禁,比喻难以进入。
猛犬唁唁而迎吠:猛犬唁唁而迎吠形容狗凶猛地叫着迎接。
关梁闭而不通:关梁闭而不通指的是道路被封锁,无法通行。
贾岱宗:贾岱宗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大狗赋:《大狗赋》是贾岱宗创作的一篇赋文,描写了一只巨大的狗。
傅玄:傅玄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
走狗赋:《走狗赋》是傅玄创作的一篇赋文,描写了一种奔跑迅速的狗。
骨相:骨相指的是人的骨骼结构,古代相术中用来判断人的命运和性格。
仪表:仪表指的是人的外表和风度。
素牙:素牙指的是洁白的牙齿。
骧螭:骧螭指的是高大的龙。
腾蛇:腾蛇指的是能够飞行的蛇,常被用来象征神秘和变化。
豹耳龙形:豹耳龙形形容狗的外貌像豹子和龙。
蹄如结铃:蹄如结铃形容狗的蹄子像铃铛一样。
五鱼体成:五鱼体成指的是狗的身体像五种不同的鱼。
陵青云:陵青云指的是超越云层,比喻非常高大。
赤精:赤精指的是红色的精华,这里可能指的是狗身上的某种特殊颜色。
震茹黄而慴宋鹊兮,越妙古而扬名:这句话是赋文中的修辞,形容狗的美丽和声名远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七-评注
《幽明录》所述之事,展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晋太兴二年,吴民华隆生好猎,养犬号为‘的尾’,此犬忠心耿耿,常随主人左右。在江边伐荻时,犬暂时离开,主人却遭遇大蛇袭击。犬及时返回,咬死蛇,救了主人的性命。犬的忠诚与勇敢,以及主人对犬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古人对动物情感的认知和尊重。犬在主人苏醒后不吃不喝,直到主人恢复健康,这种情感交流超越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展现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岭表录异》中所述的‘狗国’,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描绘。新罗人所述的狗国,裸形抱狗而出,与船上的旅人相遇,又惊又走,这种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异域文化的想象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种对异域文化的想象,往往与古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相联系。
《楚辞·九辨》中的‘猛犬’,是诗人对君门守卫的比喻。犬的‘唁唁而迎吠’形象,既表现了犬的威猛,也暗示了君门的森严。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君门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忠诚与勇猛的崇尚。
魏贾岱宗的《大狗赋》,通过对大狗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动物形态的细致观察和艺术表现。赋中所述的大狗,形态威猛,毛发紫艳,双眉如白璧,爪牙如刀戟,形象生动。这种对动物形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动物形态的欣赏,也体现了古人对动物内在精神的赞美。
西晋傅玄的《走狗赋》,通过对走狗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动物性格的深刻理解。赋中所述的走狗,骨相奇特,仪表可嘉,爪牙锋利,形态威猛。这种对走狗性格的描绘,反映了古人对动物性格的观察和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动物能力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