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二-原文
○獬豸
《说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决讼,命触不直。黄帝时有遗帝獬豸者,帝问何食何处,曰:’食荐。春夏处水泽,秋冬处竹箭松筠。’
《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兽。(张华曰:今御史法冠曰獬豸。)
《论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识有罪。皋繇治狱,有罪者令羊触之。皋繇敬羊,跪坐事之。
《田捄子》曰:尧时黄{艹縻}豸,缉其尾以为帝帐。
《唐书》曰:开玄二十一年,有一角神羊产于京兆之富平县,肉角当顶,白毛上捧。识者以獬豸名之。
○驺虞
《说文》曰:白虎黑文,尾长于身,食自死之肉,名曰驺虞。有志信之德,不食人。
《诗·国风·驺虞》曰:《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则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彼茁者葭,一发五豝,于嗟乎驺虞。(驺虞,义什蘙。白虎异文,不食生物。有至德之信,则应之。)
《草木虫鱼疏》曰:驺虞即白虎也,文异,尾长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则见也。
《尚书大传》曰:文王因囚羑里,散宜生之于陵氏取怪兽,尾倍其身,名曰驺虞,以献纣。
《山海经》曰:驺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长于身。出孟山,亦出鸟鼠同穴山,圉林氏之国。日行千里。(《东京赋》曰:围林氏之驺虞。)
《晋书》曰:隆安中,新野驺虞见。
《宋书》曰:玄嘉二十六年,琅邪有白驺虞见,二赤虎从之。
○犀
《尔雅》曰:犀,似豕。(郭璞症曰:形似牛,猪头,大腹,卑脚,有三蹄,黑色,二角,一在鼻上者,食角也,小而不堕,好食棘。)
《东观汉记》曰:章帝玄和玄年,日南献白雉、白犀。
《晋书》曰:温峤还武昌,至牛渚矶。云其水多怪物,遂燬犀角而照之。见奇形异状,或朱衣,乘车马。峤梦人曰:’与君幽明道别,何苦相照?’
《竹书纪年》曰:夷王猎於杜林,得一犀牛。
《韩诗外传》曰:太史南宫适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
《战国策》曰: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楚遣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
《离骚》曰:淹芳芷于腐臭,(淹,渍。腐,臭。)弃骇鸡于筐箓。(箓,竹器也。)
《范子计然》曰:犀角出南郡,上价八千,中三千,下一千。
《淮南万毕术》曰:犀角骇狐。(犀角置狐穴,狐去,不敢复居也。)
《抱朴子》曰: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綖(音线)者,以盛米置群鸡中,欲啄米,至则惊却,故南人名为骇鸡也。得真角一尺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方三尺,可得气息死晷。以其角为义导者,得毒药以此搅之,皆生白沫;无复毒势,则无沫起也。通天犀所以能杀毒也,为物食百草之毒及众木棘。岁一解角,藏于山中。人以木如其角代之,犀不觉,后年辄复解。
《山海经》曰:琴鼓之山多白犀。
《蜀王本纪》曰: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咐晷,一在市桥下,二在渊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林邑经纪》曰:犀行过丛林,不通,便开口露齿,前向直指,棘林自开。
《南州异物志》曰:犀如像大,色黑,头似豪妇猪,食草木也。
《南越志》曰:高州平之县,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
刘欣期《交州记》曰:有犀角通天,向水辄开。
万震《南州异物志》曰:犀有特神者,角有光耀,白日视之如角,夜暗掷晷理皆灿然,光由中出,望如火炬。欲知此角神异,置之草野,飞鸟走兽过皆惊。昔行野中见一世人,鸢乌欲往啄之,每至其头殁í走飞去。怪而视之,其头中有犀簪,近此角也。
刘欣期《交州记》曰:犀出九德县,其毛如豕,蹄有三甲,头如马,有三角,鼻上角长,额上角短。
晋郭璞《犀赞》曰:犀之为状,形兼牛豕。力无不倾,呴无不靡。以贿婴灾,困乎角掎。
傅咸《犀钩铭》曰:世称鸡骇之犀,有以此钩见遗者,为之铭。曰:兽曰玄犀,处自林麓。食惟棘刺,体兼五肉。或有神异,表露以角。含精吐烈,望如华烛。蜀之荒野,禽兽莫触。
○兕
《尔雅》曰:兕,似牛。(郭璞症曰:一角,青色,重三千斤。)
《说文》曰: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为铠。嶓冢之上,其兽多兕。
《诗》曰: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又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又曰:既张我弓,既挟我矢,殪彼大兕。
《春秋传》曰:犀兕尚多,弃田则那!
《论语》曰:虎兕出于匣,(槛也。)是谁之过与?(典守者过也。)
《国语》曰:平公射鴳,(音安)。不世,使竖襄搏之,失。公怒,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夕至于朝,)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鴳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於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世,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也。君蒲柏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厚颜,乃趣赦之。
《战国策》曰: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若云霓,兕虎之声若雷霆。有狂兕,王弯弓而射,发而殪。笑曰:’乐矣!今日之游。千秋万岁之后,谁与乐此?’
《楚辞》曰:君王亲发兮(发,射。)惮青兕。(惮,惊也。言怀王是时亲自射,以言常从君田猎;今狩,惊有兕牛,而不能制也。)
《吕氏春秋》曰:楚庄王时,猎云梦,欲射杀随兕者,申公子培劫(音劫。)王夺而射之。王怒曰:’何蒲癌而不敬也!’欲诛之。左右谏乃止。不出三日,子培病亡。楚与晋战于两棠之地,大胜,赏有功者。子培之弟请曰:’人有功于军旅,臣之兄有功于车下。臣兄常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日。故臣兄劫而杀之,果有病死。’王乃检故记,果有之,遂赏子培弟也。
《淮南子》曰:小国不斗于大国之间,两虎不斗于伏兕之旁。(畏见食也。)
《论衡》曰:尚父伐纣,渡孟津,杖钺呼曰:’苍兕,苍兕!’案丛兕,水什蘙,善复舟,因令急渡,苍兕害汝。河中有此兽,时浮出,一身九首,人恶畏之,未必能复舟也。亦谓之苍雉。
《西都赋》曰:狂兕触蹶。
《江赋》曰:水兕雷咆乎阳侯。
曹洪《与魏文帝书》曰:若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
晋郭璞《山海图赞》曰:兕惟壮兽,似牛,青黑,力无不倾。自焚,以革皮充窝案,角助文德。
○像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之星,散而为像。
《尔雅》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像焉。
《说文》曰:像,长鼻、牙,南越之大兽,三岁一乳。
《左传·襄公四年》曰:像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又《定上》曰:吴伐楚,鍼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像以奔吴师。(烧火燧系像尾,使赴吴师。)
《汉书·大宛传》曰:身毒国,其人乘像以战。
《汉书》曰:武帝玄始二年,南越献驯像。(注曰:能拜,随人意。)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王盘况,少而雄杰。闻山林有大像,辄生捕取之,教习乘骑。诸国闻而伏之。
又曰:贺齐为新都太守,孙权出,祖道,作乐舞像。(《吴书》曰:权谓齐曰:’今定天下,都中国,使殊俗贡珍,狡兽率舞,非君而谁也!’)
《三国典略》曰:周军逼江陵,梁人率步骑开枇晁门出战。初,岭南献二像于梁,至是,梁王被之以甲,负之以楼,束刃于鼻,令昆仑奴驭之以战。杨忠射之,二像反走。
《隋书》曰:刘方授驩州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大业玄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师次阇梨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惧而溃之。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像四面而至。以弩射像,像中创,却蹂其阵。王师力战,贼奔於栅,因攻破之,俘贼馘万计。
《唐书》曰:自永徽以来,文单国累献驯像,凡三十有二。皆豢于禁中,颇有善舞者,以备玄会,充庭之饰。及德宗即位,曰:’王者不尚异物,不贵难得之货。今官用费而物性不得,非宜也。’悉放于荆山之阳。
又曰:高宗时,周澄国遣使上表云:’诃伽国有白像,首垂四牙,身运五足。像之所地,其土必丰。既有威灵,又弭灾患。力兼十像,强制百人。以水洗牙,饮之愈疾。请发兵迎取以献之。’上谓侍臣曰:’夫作法於俭,蒲爸犹奢,谁能制止?故圣人越席以昭俭,茅茨以戒奢。《书》云珍禽奇兽,不育于国。方知无益之源,不可不遏。朕安用奇像,令其远献?’乃劳其使而遣之。
《山海经》曰:巴蛇食像,三岁而出其骨。
《帝王世纪》曰:舜葬苍梧,下有群像常为之耕。
又云:禹葬会稽,祠下有群像耕田。
《万岁历》曰:成帝咸康六年,临邑王献像一,知跪拜。
《文子》云:见像之牙,知大于牛。
《吕氏春秋》曰:肉之美者,髦像之约。(高诱注曰:髦、像,肉之美者。)
《吴录·地理经》曰:九真郡庞县多像,像生山中。郡内及日南饶之。
《江表传》曰:孙权遣使诣阙,献像二头。魏太祖欲知其斤重,咸莫能出其理。时邓王冲尚幼,乃曰:’置像大舡,刻其所至,称物以载之,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又曰:魏文帝遣使于吴求像牙。群臣以非礼,欲不与。孙权敕付使者。
《论衡》曰:像耕鸟耘,虚言也。五帝三王,皆有贡月,何独为舜、禹也?苍梧多像之地,会稽众鸟所居,像自蹈土,鸟自食草,土蹶草尽,若耕耘也。
又曰:夫十围之牛,为牧竖所驱,长仞之像,为越童所钩,无便故也。
蒋子《万机论》曰:庄周妇死而歌。夫通性命者,以卑及尊,死生不悼,不可论也。夫像见子皮,无远近必泣,周何忍哉!
《博物志》曰:南海四像,各有雌雄。其一雌死,百有馀日,其雄泥土着身,独不饮酒食肉。长吏问其所以,辄流涕,若有哀状。
《晋诸公赞》曰:晋时,南越致驯像,于皋泽中养之。为作车,黄门鼓吹数十人,令越人骑之。每正朝大会,皆入充庭。帝行,则以像车导引,以试桥梁。后像以鼻击害人,有司启之而杀像,像泣血流地,不敢动。自后朝议以像无益于事,悉送还越。
万震《南州日南传》曰:扶南王善射猎,每乘像三百头,从者四五千人。
《异物志》曰:俗传像牙岁脱,犹爱惜之,掘地而藏之。人欲取,当主假牙,潜往易之。觉则不藏。
沉怀远《南越志》曰:像牙长一丈馀,脱其牙则深藏之。削木代之可得,不尔,穷其土得乃已也。
《异苑》曰:会稽张茂,字伟康,常梦大像。
以问万推,推曰:’当为太守,而不能善终。夫像者大兽,取诸其音,兽者守也。像以齿焚其身,后必为人所杀。’
茂永昌中为吴兴太守,值王敦问鼎,执政不移。
敦遣黍充灭之,而取其郡。
万震《南州异物志》曰:像之为兽,形体特诡。
身倍数牛,目不逾狶。
鼻为口役,望头若尾。
驯良承教,听言则跪。
素牙映侧,载籍所美。
服重致远,行如丘徙。
王韶之《始兴记》曰:伊水口有长洲,洲广十里,平林蔚然,有群像野牛。
《法显记》曰:蓝莫国王得佛一分舍利,起塔。
塔旁有池,池中有龙,常守护。
有群像,以鼻取水,杂香花,而来供养。
《后魏书》曰:乾陀国好征战,有斗像七百头。
十人乘一像,皆执兵仗,像鼻持刀。
《岭表录异》曰: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像。
潮、循人或捕得像,争食蒲扒,云肥脆尤堪作炙。
或云像肉有十二种,像胆不附肝,随月转在诸肉。
楚越之间,铣苍青黑,惟西方佛林大食多白像。
又云南豪族,家多畜像,负重致远,若中国之牛马。
汉使至其国,辄舞像,饰以金羁,皆合节奏。
乾符中,占城献驯像,亦能蹈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二-译文
《说文》说:獬豸,形状像牛,但只有一只角。古时候,人们用它来裁决诉讼,如果有人行为不正直,獬豸就会用角去触他。黄帝时期,有位皇帝遗留下来的獬豸,皇帝问它吃什么,在哪里生活,它回答说:‘吃草。春夏季节住在水边和沼泽地,秋冬季节住在竹林和松树丛中。’
《神异经》说:在东北荒野中,有一种像牛的野兽,有一只角,毛色青绿,四只脚,长得像熊。它忠诚正直,看到有人打架就会用角触那些行为不正直的人,听到有人争论就会用嘴咬那些说法不正确的人。这种野兽叫做獬豸,也叫做任法兽。(张华说:现在的御史帽上装饰的动物就是獬豸。)
《论衡》说:獬豸是一种独角羊,它有识别罪恶的能力。皋陶处理案件时,有罪的人就让羊去触他。皋陶非常尊敬羊,跪着坐着对待它。
《田穰子》说:尧的时候,有只黄獬豸,人们收集它的尾巴来做皇帝的车帐。
《唐书》说:开元二十一年,京兆富平县产下一只独角神羊,它的肉角长在头顶上,毛色洁白。
《说文》说:白虎有黑色的花纹,尾巴比身体长,吃的是自死的肉,这种野兽叫做驺虞。它有忠诚和信用的美德,不吃活物。
《诗经·国风·驺虞》说:《驺虞》这首诗是响应《鹊巢》这首诗的。《鹊巢》这首诗所传达的道理被实行,那么人伦就会端正,朝廷也会治理得好。天下都受到文王的教化,那么各种生物都会繁衍生息,耕种也会按时进行。如果像驺虞一样仁慈,那么王道就实现了。那些茂盛的芦苇,一株就能生出五头猪,哎呀,驺虞啊!(驺虞,指芦苇。白虎有特殊的花纹,不吃活物。有极高的德行和信用,就会得到它的响应。)
《草木虫鱼疏》说:驺虞就是白虎,花纹不同,尾巴长于身体,不吃活物,不踩踏生长的草。
《尚书大传》说: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散宜生在陵氏那里得到一只怪兽,尾巴比身体长,叫做驺虞,献给纣王。
《山海经》说:驺虞像虎,有五种颜色。又说:尾巴比身体长。出自孟山,也出自鸟鼠同穴山,囿林氏之国。它每天能跑千里。(《东京赋》说:囿林氏的驺虞。)
《晋书》说:隆安年间,新野出现了驺虞。
《宋书》说:元嘉二十六年,琅邪出现了白驺虞,还有两只赤虎跟着它。
《尔雅》说:犀,形状像猪。(郭璞注说:形状像牛,猪头,大肚子,脚短,有三只蹄子,毛色黑,有两只角,一只在鼻子上,那是食角,小而不掉,喜欢吃荆棘。)
《东观汉记》说:章帝章和年间,日南献上了白雉和白犀。
《晋书》说:温峤回到武昌,到了牛渚矶。说那里的水有很多怪物,于是烧毁了犀角用来照明。看到奇形怪状的怪物,有的穿着红衣服,骑着车马。温峤梦见一个人说:‘与你分别于阴阳两界,为什么还要照亮?’
《竹书纪年》说:夷王在杜林打猎,得到一头犀牛。
《韩诗外传》说:太史南宫适到义渠,得到骇鸡犀,献给纣王。
《战国策》说:张仪为秦国破坏合纵连横,说服楚王。楚王派了一百辆车,献上了骇鸡犀和夜光璧给秦王。
《离骚》说:把芬芳的芷草埋在腐臭中,(淹,浸泡。腐,臭。)把骇鸡扔进竹篓里。(箓,竹器。)
《范子计然》说:犀角出自南郡,价格最高的八千,中等的三千,便宜的千把。
《淮南万毕术》说:犀角能吓跑狐狸。(把犀角放在狐狸洞里,狐狸离开后不敢再住。)
《抱朴子》说:通天犀角有白色的纹理像线一样,用它可以装米放在鸡群中,鸡想要啄米,一到那里就会惊吓后退,所以南方人把它叫做骇鸡。得到真正的犀角一尺以上,刻成鱼形,然后把它含在嘴里放入水中,水就会自动分开,形成一个三尺见方的水域,可以呼吸到空气。用这个犀角作为导引,如果用毒药搅拌它,都会产生白色的泡沫;如果没有毒气,就不会产生泡沫。通天犀之所以能解毒,是因为它能吃百草之毒和多种树木的刺。每年解一次角,藏在山中。人们用木头模仿它的角,犀牛不会察觉,第二年又会解角。
《山海经》说:琴鼓山有很多白犀。
《蜀王本纪》说:江水泛滥。蜀守李冰制作了五只石犀,其中两只在附郭,一只在市桥下,两只在深渊中,用来镇压水精,因此那里被称为石犀里。
《林邑经纪》说:犀牛行走经过丛林,如果通道不通,就会张开嘴露出牙齿,向前直指,荆棘林就会自动分开。
《南州异物志》说:犀牛像大象一样大,毛色黑,头像豪猪,吃草。
《南越志》说:高州平之县,大海中有大犀牛,它的出入都有光芒,海水因此分开。
刘欣期《交州记》说:有通天的犀角,对着水就会分开。
万震《南州异物志》说:犀牛中有一只特别神奇的,它的角有光芒,白天看起来像角,夜晚黑暗中纹理都明亮,光芒从中发出,看起来像火炬。想要知道这个角的神奇之处,把它放在草地上,飞鸟走兽经过都会惊吓。以前有人在野外看到一只野兽,鸱鸟想要去啄它,每次到它的头部就惊飞逃走。感到奇怪,仔细一看,它的头中有犀牛角,靠近这个角。
刘欣期《交州记》说:犀牛出自九德县,毛色像猪,蹄子有三只爪子,头像马,有三只角,鼻子上面的角长,额头上的角短。
晋郭璞《犀赞》说:犀牛的形状,形态兼具牛和猪。力量无比强大,攻击无坚不摧。用财物引诱它,就会被它的角夹住。
傅咸《犀钩铭》说:世人称鸡骇之犀,有人送给我一个犀牛钩,我为此作铭文。说:这头犀牛,生活在山林中。只吃荆棘,身体兼具牛、猪、羊、鹿、麋五种动物的肉。或许有神奇之处,通过角来表现。含着精华,释放出烈火,看起来像华烛。在蜀地的荒野中,禽兽都不敢靠近。
《尔雅》说:兕,形状像牛。(郭璞注说:独角,青色,重三千斤。)
《说文》说:兕像野牛,毛色青,皮厚实,可以做成铠甲。在嶓冢山上,有很多兕。
《诗经》说:我且斟那兕觥,以免永远受伤。
又说:不是兕,不是虎,在旷野中奔跑。
又说:我已经拉满弓,已经扣住箭,射死那头大兕。
《春秋传》说:犀兕还很多,放弃田地就麻烦了!
《论语》说:老虎和兕从笼子里出来,(笼子,关兽的器具。)这是谁的过错呢?(典守者过也。)
《国语》说:平公射鴳,射不中,让竖襄去搏击,没击中。平公生气,要杀他。叔向听说了,晚上(晚上到了早上,)君王告诉他,叔向说:‘君王一定要杀了他。以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鴳,射不中,把它做成大甲,封给了晋国。现在君王继承了先君唐叔的地位,射鴳不中,搏击没击中,这是宣扬君王的耻辱。君王赶快赦免他,不要让这件事传得太远!’君王感到尴尬,厚着脸皮赦免了他。
《战国策》说:楚王在云梦游玩,一千辆车排列成队,旗帜遮天蔽日。野火升起像云霓,犀兕的吼声像雷霆。有一只狂兕,楚王弯弓射它,射中后笑着说:‘今天游玩真愉快!千秋万岁之后,谁还能享受这样的快乐呢?’
《楚辞》说:君王亲自射箭啊(发,射箭的意思),惊恐于青色的犀牛。(惮,惊吓的意思。说怀王当时亲自射箭,以表示他经常跟随君王狩猎;现在狩猎,惊见有犀牛,却无法制服它。)
《吕氏春秋》说:楚庄王时,在云梦泽狩猎,想要射杀随行的犀牛,申公子培抢过王的手臂夺过弓箭射杀了犀牛。王愤怒地说:‘为什么如此无礼而不敬呢!’想要处死他。左右的人劝阻才作罢。不出三天,子培病死了。楚国和晋国在两棠之地交战,大获全胜,奖赏有功的人。子培的弟弟请求说:‘有人对军队有功,我的兄长在车战中也有功。我的兄长常读古书,说:射杀随行犀牛的人不出三天就会死。所以我的兄长抢过弓箭射杀了犀牛,果然因为病死。’王于是查阅古书,果然有这样的话,于是奖赏了子培的弟弟。
《淮南子》说:小国不与大国在中间争斗,两只老虎不会在伏击犀牛的地方争斗。(因为害怕被吃掉。)
《论衡》说:尚父伐纣,渡过孟津,手持钺呼喊道:‘苍色的犀牛,苍色的犀牛!’撞击聚集的犀牛,水中的犀牛善于翻船,于是命令紧急渡河,苍色的犀牛会伤害你们。河中有这种动物,时常浮出水面,一身九头,人们厌恶害怕它,未必能翻船。也称之为苍雉。
《西都赋》说:狂暴的犀牛冲撞。
《江赋》说:水中的犀牛在阳侯那里雷鸣般咆哮。
曹洪在给魏文帝的信中说:如果奔逃的犀牛撞击鲁缟,还不足以比喻它的猛烈。
晋郭璞在《山海图赞》中说:犀牛是壮兽,像牛,青黑色,力量无比。
《春秋运斗枢》说:摇光之星,散而为像。
《尔雅》说: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像。
《说文》说:像,长鼻、牙,南越的大兽,三岁一产。
《左传·襄公四年》说:像有牙齿,用火烧自己的身体,是为了贿赂。
又《定上》说:吴国攻打楚国,针尹固和王同乘一艘船。王让他拿着点燃的火把和像一起冲向吴军。(烧火把系在像尾巴上,让它冲向吴军。)
《汉书·大宛传》说:身毒国的人骑像作战。
《汉书》说:武帝元始二年,南越献上驯服的像。(注解:能跪拜,随人的意愿。)
《吴时外国传》说:扶南王盘况,年轻时就英勇杰出。听说山林中有大像,就出生入死去捕捉它,训练它骑乘。各国听说后都佩服他。
又曰:贺齐担任新都太守,孙权出征,为他送行,举行音乐舞蹈表演像。(《吴书》说:孙权对贺齐说:‘现在平定天下,定都中原,使异族进贡珍宝,野兽舞蹈,不是你还有谁呢!’)
《三国典略》说:周军逼近江陵,梁人率领步兵骑兵打开枇杷门迎战。起初,岭南献给梁国两只像,这时,梁王给它穿上铠甲,背负在楼车上,把刀绑在鼻子上,让昆仑奴驾驭它作战。杨忠射中它,两只像转身逃跑。
《隋书》说:刘方被任命为驩州道行军总管,经营林邑。大业玄年正月,军队到达海口。林邑王梵志派兵守险,刘方击退了他们。军队驻扎在阇梨江,敌人占据南岸建立栅栏。刘方展示旗帜,击鼓,敌人害怕而溃散。渡过江后,行军三十里,敌人乘坐巨大的像四面而来。用弩箭射击像,像被射中,转身践踏敌人的阵型。王军奋力作战,敌人逃回栅栏,于是攻破了敌人,俘虏敌人无数。
《唐书》说:自永徽以来,文单国连续献上驯服的像,共有三十二只。都在宫中饲养,其中有些擅长跳舞,用于玄会,装饰庭院。等到德宗即位,说:‘王者不崇尚异物,不重视难得的货物。现在官府费用增加,而动物的性情不得安适,这是不合适的。’于是将它们全部放养在荆山的南面。
又曰:高宗时,周澄国派遣使者上表说:‘诃伽国有白像,头上有四颗牙,身体有五只脚。像所在的地方,土地必定肥沃。既有威灵,又能消除灾患。力量相当于十个像,能制服一百人。用水洗牙,喝下去可以治病。请发兵迎取来献上。’皇帝对侍臣说:‘制定节俭的法度,连蒲草都显得奢侈,谁能阻止呢?所以圣人超越席子来昭示节俭,用茅草盖屋来告诫奢侈。《书》中说珍禽奇兽,不应该在国中饲养。现在才知道无益之源,不可不遏制。我为什么要奇异的像,让它远道而来献上呢?’于是慰劳使者并派人送他回去。
《山海经》说:巴蛇吃像,三年后才能长出骨头。
《帝王世纪》说:舜葬在苍梧,下面有群像常常为他耕作。
又云:禹葬在会稽,祭祀的地方有群像耕田。
《万岁历》说:成帝咸康六年,临邑王献上一只像,知道跪拜。
《文子》说:看到像的牙齿,知道比牛大。
《吕氏春秋》说:肉中最好吃的是髦像的肉。(高诱注解:髦、像,肉中最好吃的。)
《吴录·地理经》说:九真郡庞县有很多像,像生活在山中。郡内和日南很多。
《江表传》说:孙权派遣使者到朝廷,献上两只像。魏太祖想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没有人能提出方法。当时邓王冲年纪还小,就说:‘把像放在大船上,刻下它到达的地方,称量物品来装载它,就可以知道重量了。’魏太祖非常高兴,立即实行。
又曰:魏文帝派遣使者到吴国求像牙。群臣认为不合礼节,想要不给。孙权命令把像牙交给使者。
《论衡》说:像耕鸟耘,是虚假的话。五帝三王,都有进贡的时间,为什么只有舜、禹呢?苍梧多像的地方,会稽多鸟的地方,像自己踩土,鸟自己吃草,土被翻动,草被吃尽,就像耕作一样。
又曰:十围粗的牛,被牧童驱赶,长丈高的像,被越地的孩子用钩子钩住,没有便利的原因。
蒋子《万机论》说:庄周妻子死了而唱歌。那些通达性命的人,从低到高,生死不惊,不可议论。像见到子皮,无论远近都会哭泣,庄周怎么忍心呢!
《博物志》说:南海四只像,各有雌雄。其中一只雌性死了,一百多天后,它的雄性用泥土附着在身上,独自不喝酒吃肉。地方官吏询问原因,就流泪,好像有悲伤的样子。
《晋诸公赞》说:晋朝时,南越献上驯服的像,在沼泽中饲养它。给它制作车,黄门鼓吹数十人,让越人骑它。每次正朝大会,都让它进入庭院。皇帝出行,就用像车引导,来测试桥梁。后来像用鼻子攻击伤害人,官员报告后杀了像,像哭泣血流满地,不敢动。从此以后,朝廷讨论认为像对事情没有益处,全部送回越地。
万震《南州日南传》说:扶南王擅长射猎,每次骑三百头像,随从四五千人。
《异物志》说:传说像牙每年脱落,人们仍然珍惜它,挖地埋藏起来。有人想要取,应当先借主人的牙齿,暗中换掉。
沉怀远《南越志》说:像牙长一丈多,拔掉它的牙齿就深藏起来。用木头代替可以得到,如果不这样做,挖尽土地才能找到。
《异苑》记载:会稽人张茂,字伟康,经常梦见巨大的佛像。他向万推请教这个梦的含义,万推回答说:‘这个梦意味着你将成为太守,但最终不能善终。因为像指的是大兽,取其音为‘守’,而兽是守护的意思。像用牙齿咬烧自己的身体,之后必定会被他人杀害。’张茂在永昌年间担任吴兴太守,正值王敦有篡位之心,但他坚守职责。王敦派遣黍充来消灭他,并夺取了他的郡地。
万震的《南州异物志》中说:像这种兽类,其身体形态非常奇特。身体长度是普通牛的两倍,眼睛不超过猪的大小。鼻子被用来代替嘴巴,看起来像尾巴。它们温顺听从教导,听到命令就跪下。它们的白牙在侧面发光,这在古代文献中被赞美。它们能够承载重物,行进如山丘移动。
王韶之的《始兴记》中提到:伊水入海口有一个长岛,岛宽十里,树木茂盛,有一群像野牛的兽类。
《法显记》记载:蓝莫国王得到了一佛的舍利,建造了一座塔。塔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中有龙守护。有一群像,用鼻子取水,混合香花来供养。
《后魏书》中提到:乾陀国喜欢征战,有七百头斗像。十个人骑一头像,都拿着兵器,像的鼻子还拿着刀。
《岭表录异》记载:广州的属郡潮州和循州有很多野生的像。潮州和循州的人有时会捕获到像,它们争着吃蒲扒,说这种食物肥美鲜嫩,特别适合烤着吃。有人说像的肉有十二种,像的胆不附在肝脏上,而是随着月亮的圆缺在各个部位移动。在楚越之间,像的颜色有青黑,只有西方佛林和大食地区有很多白色的像。又据说云南的豪族家中常常养有像,它们能负重远行,就像中国的牛马一样。汉朝的使者到达这些国家时,就会跳舞像,用金制的马笼头装饰,动作都合乎节奏。乾符年间,占城国进贡了驯服的像,也能跳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二-注解
獬豸:獬豸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牛,独角。在古代,獬豸被用作断案的工具,若有罪之人,令獬豸触之,獬豸便会触之。獬豸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公正和正义。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决讼:决讼指审理诉讼,解决争端。
驺虞:驺虞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白虎,有五色斑纹,尾长于身,不吃活物。在古代文化中,驺虞象征着仁德和忠诚。
白虎: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象之一,代表西方,象征着权威和勇猛。
犀:犀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具有坚硬的犀角。犀角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和装饰品。
兕:兕是一种古代的猛兽,形似牛,独角,皮厚,可制作铠甲。在古代文化中,兕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发:指射箭的动作,原文中‘君王亲发兮’指的是君王亲自射箭。
惮:惊吓,害怕。原文中‘惮青兕’指的是害怕青色的犀牛。
劫:劫持,强行夺取。原文中‘申公子培劫王夺而射之’指的是申公子培强行夺取君王手中的弓箭并射杀了犀牛。
蒲癌:一种植物,原文中‘何蒲癌而不敬也’指的是为什么对蒲癌这样的植物都不尊敬。
故记:旧时的记载,古文中的记录。原文中‘臣兄常读故记’指的是他哥哥经常阅读的旧时记载。
伏兕:潜伏的犀牛,比喻危险的事物。原文中‘两虎不斗于伏兕之旁’指的是两虎不会在犀牛潜伏的地方争斗。
苍兕:一种水中的生物,原文中‘苍兕,苍兕!’指的是苍色的犀牛。
像:指犀牛,原文中‘摇光之星,散而为像’指的是摇光之星散布成犀牛的形象。
像牙:犀牛的牙齿,也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原文中‘肉之美者,髦像之约’指的是美味的肉中包括犀牛的牙齿。
驯像:指被驯服的犀牛。原文中‘南越献驯像’指的是南越国献上的驯服的犀牛。
昆仑奴:古代指来自昆仑山脉的奴隶,这里指驾驭犀牛的人。原文中‘令昆仑奴驭之以战’指的是让昆仑奴驾驭犀牛进行战斗。
荆山:指荆州的山区,原文中‘悉放于荆山之阳’指的是将犀牛全部放养在荆山的阳面。
万机论:古代的一种政治论述,原文中‘蒋子《万机论》’指的是蒋子的《万机论》。
异物志:古代的一种地理志书,记载奇异的地理和生物。原文中‘《异物志》’指的是《异物志》这本书。
会稽:会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因古会稽郡而得名。
张茂:张茂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人物,字伟康,曾在吴兴担任太守。
大像:大像指的是体型巨大的佛像或神像,此处可能指梦中出现的巨大神像。
万推:万推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人物,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是张茂询问的占卜者。
太守:太守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郡的军事、行政和司法。
王敦:王敦是东晋末年的一位权臣,曾企图篡位。
黍充:黍充是王敦手下的一位将领,负责执行灭掉张茂的任务。
吴兴:吴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曾是张茂担任太守的地方。
伊水:伊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长洲:长洲是指伊水口处的一个长形陆地。
蓝莫国王:蓝莫国王是古代南亚某国的国王,此处可能指佛教国家。
舍利:舍利是佛教用语,指佛陀的遗骨、衣物等。
乾陀国:乾陀国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
斗像:斗像是指乾陀国中的一种战斗用的神像。
岭表录异:岭表录异是唐代僧人段成式所著的一部地理志书。
潮、循州:潮、循州是古代中国的两个地名,分别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蒲扒:蒲扒是一种植物,可能是指某种可以食用的植物。
铣苍青黑:铣苍青黑可能是指某种颜色或物质的特征。
佛林大食:佛林大食可能是指古代中亚或西亚的佛教地区。
云南豪族:云南豪族是指古代云南地区的一些贵族家庭。
汉使:汉使是指古代中国派往外国进行外交的使者。
乾符:乾符是唐朝的一个年号,对应公元874年至879年。
占城:占城是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二-评注
《异苑》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会稽张茂的梦境,以及其梦境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张茂梦见大像,询问万推,万推的解释揭示了梦境背后的深意。‘大像’在这里象征着张茂的政治地位,‘像’与‘守’谐音,暗示张茂将成为太守,但‘不能善终’则暗示了其政治生涯的悲剧结局。万推通过‘像’的象征意义,将张茂的命运与‘大兽’相联系,‘像以齿焚其身’则暗示了张茂最终会被他人所害。这种对梦境的解析,体现了古人对梦境与现实的关联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命运和未来的哲学思考。
万震的《南州异物志》中对‘像’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对异域生物的观察和想象。‘像’被描述为‘形体特诡’,其形象怪异,但又不失驯良,‘驯良承教,听言则跪’表现了‘像’的服从性。‘素牙映侧,载籍所美’则是对‘像’外貌的赞美,体现了古代人对美的追求。‘服重致远,行如丘徙’则是对‘像’能力的肯定,反映了古代人对劳动力和运输力的重视。
王韶之的《始兴记》中的描述,则是对自然景观和生物的描绘。‘伊水口有长洲,洲广十里,平林蔚然,有群像野牛’展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记录,‘像野牛’的出现,增加了文本的神秘感和生动性。
《法显记》中的故事,讲述了蓝莫国王对佛舍利的崇敬和供养。‘起塔’、‘池中有龙’、‘有群像’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神话世界。‘以鼻取水,杂香花,而来供养’描绘了‘像’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宗教仪式的庄重和神圣。
《后魏书》中的描述,则是对古代战争和军事实力的记录。‘乾陀国好征战,有斗像七百头’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像’在军事上的作用。‘十人乘一像,皆执兵仗,像鼻持刀’则是对‘像’战斗能力的描述,体现了古代人对战争机器的利用。
《岭表录异》中的描述,则是对南方异域风情的描绘。‘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像’说明了‘像’在南方地区的普遍存在。‘像肉有十二种,像胆不附肝,随月转在诸肉’则是对‘像’的生理特征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云南豪族,家多畜像,负重致远,若中国之牛马’则是对‘像’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的肯定,体现了古代人对劳动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