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七-原文
○马三
《晋书》曰:王济善解马性。常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杆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又曰:王师败於荡阴,嵇绍被害。初,绍之行也,侍中秦准谓曰:’今日向难,卿有佳马否?’绍正色曰:’阁驾亲征,以正伐邪,理必有征无战。若使乘舆失守,臣节有在?骏马何为?’闻者莫不叹息。
《载记》曰:慕容廆有骏马曰赭白,有奇相逸力。石季龙之伐棘城也,皝将出避难,欲乘之。马悲鸣踶啮,人莫能近。皝曰:’杆马见异,先朝孤常仗之济难,今不欲者,盖先君之意乎?’乃止。季龙寻退,皝益奇之。至是四十九岁矣,而骏逸不亏。俊比之于鲍氏骢,命铸铜以为其像,亲为铭赞,镌其旁,置之蓟城东掖门。是岁像成而马死。
又曰:符坚遣使西域,称扬坚之盛德,并以缯彩赐诸国王。於是朝献者十有餘国,大宛献天马、千里驹,皆汗血,朱鬛五色,凤膺麟身,及诸珍异五百餘种。坚曰:’吾思汉文之返千里马,咨嗟美咏。今献马其悉返之,庶克念前王,仿佛古人矣。’乃命群臣作止马诗而遣之,示无欲也。
又曰:武昭王皓字玄盛,少而好学,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于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常与吕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黁起谓繇曰:’君当位极人臣,李君有国土之分。家有騧草马生白额驹,此其时也。’吕光末,京兆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为沙州刺史,署玄盛效穀令。敏寻卒,敦煌护军冯翊郭谦、沙州治中敦煌索仙等,以玄盛温毅有惠政,推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玄盛初难之,会宋繇仕於业,告归敦煌,言於玄盛曰:’兄忘郭黁之言耶?白额驹今已生矣。’玄盛乃从之。
又曰:庾亮所乘马的颅,殷浩以为不利,劝卖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移於人乎?’
《晋中兴书》曰:恭帝之为琅琊王,好奇戏。闭一匹马於门内,令人射之,喻遨几箭而死。左右曰:’马,国姓,而射之,不祥甚矣。’乃止。俄而桓玄篡位。
《续安帝纪》曰:司马休植导广固,慕容超有欲害心,而休之不知。休之常所乘骓马於床前养饲,忽连鸣不食,注目视鞍。休之试被之,即不动也。讫还床坐,马又惊跳。因试骑视马,即骤出,裁至门外,奔而驰之。走行数里,休之顾望所住,已有寇至,乘以南奔,殆而获免。后还荆州,加骓马扬武之号。
王隐《晋书》曰:马隆子咸,为成都王前锋。长沙王所统冠军司马王湖,率众讨咸於马市。咸坚不动,湖乃使数十骑下马,缚戟於鞍,而令向咸。又使数十骑各刺所放马,马惊奔咸军,军坏。湖因驰逐猛战,临阵斩咸。
干宝《晋纪》曰:桓范出赴曹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刍豆,爽必不能用也。’
邓粲《晋纪》曰:王湛有隐德,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居墓次,不交当世。兄子济性呵揄,所乘骏快,意甚袄戤。湛曰:’杆马虽快,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济不然之,取督邮马,穀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常乘马,率然便骑,驰骋步骤不异於济,而马不相胜。湛曰:’直行平路,何以别马?惟当於蚁封。’於是就蚁封盘马,记揄果倒踬。济乃服。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骁骑将军吕光封西域,平,上疏曰:’惟龟兹据三十六国掷晷,制彼王侯之命。入其国城,天骥、龙麟、腰褭、丹髦,万计盈厩。虽伯益再生,卫赐复出,不能辨也。’
又曰:太上四年,高丽使至,献美女十人,千里马一匹。兖州民脱喧率众二千来降,献千里马一匹,羊须去地九寸。拜蒲长水校尉、廪丘公。
《宋书》曰:宋大明五年,吐谷浑拾寅遣使献舞马。
沉约《宋书》曰:鲜卑二子,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别为慕容氏。浑庶长,廆正嫡。父在时,分七百户与浑。浑与廆二部俱牧马,马斗相伤。廆怒让浑,浑曰:’斗在马而怒及人耶?乖别甚易,今当去汝万里。’於是拥马西行。廆悔悟,深自咎责,遣旧父老及长吏乙那楼追浑令还。浑曰:’我是卑庶,理无并大。今以马致别,殆天所启诸?君试拥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即使二千骑共遮马令回,马回不盈三百步,倏然悲鸣西走,声若颓山。如是者十餘回,一回一远。楼跪曰:’可汗,此非复人事。’
又曰:刘瑀为右卫将军,年位本在何偃前。孝武初,偃为吏部尚书,瑀图侍中不得,与偃同从郊祠。时偃乘在前,瑀策驷居后,相去数十步。瑀蹋(徒合切。)马及之,谓偃曰:’君辔何疾?’偃曰:’牛骏驭精,所以疾耳。’瑀曰:’君马何迟?’曰:’骐骥罗於羁绊,所以居后。’瑀曰:’何不着鞭,使致千里?’答曰:’一蹙造青云,何至与驽马争路!’
萧子显《齐书》曰:杨玉夫杀宋苍梧王,将首与王敬则,敬则送太祖。太祖夜乘常所骑赤马入殿。及践祚,号此马为龙骧将军。
《后魏书》曰: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大举征蜀,以肇为大将军,都督诸军。面辞,世宗於东堂亲奉规略。是日,肇所乘骏马停於神虎门外,无故惊倒,又转卧渠中,鞍具瓦解,众咸怪异。肇辞出,见而恶焉。世宗崩,肇还,高阳王与领军于忠遣壮士杀之。
《后周书》曰:于谨常率骑追茹茹,前后十七战,尽降其众。常为贼所围,谨乘骏马一紫一騧,贼所先识。乃使二人各乘马突阵,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入塞。
《三国典略》曰:西魏孝武将为齐太祖所杀,孝武索所乘波斯骝马,命太宰南阳王跃之。将举其鞍,马蹶而死,帝恶之。日晏还宫,至后门,马惊不前,捶植缔折。入谓潘弥曰:’今日幸无他不?’弥曰:’过夜半则大吉。’须臾,帝饮酒,遇鸩而崩。时年二十五,谥曰孝武。殡于草堂佛寺,十余年乃葬。
又曰:高欢归尔朱荣。刘贵事荣,盛言欢美,荣未之奇也。欢更衣服,重求见焉,因随荣之厩。厩有害马,荣命剪之。欢不绊剪,竟不蹄啮。已而起曰:’凡御恶人,亦如此矣。’荣遂坐欢於床下,屏左右而访时事。欢曰:’闻公有马十赌奕,色别为群,将此竟何用也?’荣曰:’且言尔意。’欢曰:’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誓方云扰,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但将讨郑俨、徐纥为辞,举鞭足以定天下。此是贺六浑意。’荣大悦,曰:’尔意即我意也。’自是每参军谋。
又曰:齐卢潜与特进慕容俨势。俨之将死,谓其子曰:’卢尚书教我为人,我死之后,将吾骍马与之。’其子遂以他马与潜。俨丧出,得停不肯进,巫祝为俨戍曰:’何意不与卢尚书骍马?’其子遵命,俨圣乃行。
又曰:齐冯子琮被执於省内,以弓弦绞杀之。使内参以库车载其尸归,人无知者。子琮所乘之马曳缰走,以头扣车,状如号哭,见者异之。车至其门,诸子方握槊,闻库车来,以为赐也,大喜。开视乃哭。
又曰:齐王北伐,太保领太仆安定王贺拔仁进马,并非骏足。齐主让之,仁对曰:’御马超逸,群下不逮。’齐主大怒,免为庶人,命之负炭,输於晋阳。
又曰:周裴果字戎昭,魏齐州刺史遵之子也。从军征讨,乘黄嫜许,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骢年少。
又曰:周贺若敦与陈侯瑱相拒。敦军数有叛人乘马投瑱者,辄纳之。乃别取一马,牵以赴舡中,人逆以鞭之。如是者再三,马便畏舡不上。后伏兵於岸,乃遣人乘以招瑱,瑱兵迎接,竞来牵马。敦发伏兵掩之,尽殪。后有亡命者,犹谓为诈,不复纳也。
又曰:梁普通中,童谣言或云’青丝白马’者,侯景乃常乘白马,以青丝为勒,用应谣言。
《隋书》曰:初,有童谣曰:’黄班青嫜许,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其后陈主果为韩擒所败。擒本名擒虎,黄班之谓也。破建康之始,复乘青嫜许。往反时节皆相应。
《隋书》曰:吐火罗国有山穴,中出神马。每岁牧牝马於穴,所产必名驹。
《隋书》曰:吐谷浑有青海,周回千馀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於其上,言得龙种。常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焉。
《隋书》曰:长孙晟从晋王破突厥,王大喜,引晟入内同宴极欢。有突厥达官来,预坐,说言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王笑曰:’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以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唐书》曰:贞观十三年三月乙巳吉辰,厩产白马,朱鬛。
《唐书》曰:贞观中,骨利幹遣使朝贡。太宗遣云麾将军康苏密往抚慰之,仍列其地为玄阙州。俄又遣使随苏密使入朝,献良马十匹。太宗奇其骏异,为掷昶名,号为十骥:一曰腾霜白,二曰皎雪骢,三曰凝露骢,四曰悬光骢,五曰决波騟,六曰飞霞骠,七曰发电赤,八曰流讲罱,九曰翔麟紫,十曰奔红赤。又为文以叙其事。
《唐书》曰:永徽中,吐谷浑河源郡王慕容曷钵遣使献骏马。上问其马掷曛性,对曰:’臣国中之最者,所以献之。’上曰:’良马人之所欲,岂可辍彼不足而加我之有馀哉?’乃命还之。
《唐书》曰:永徽中,驳马国遣使朝贡。其地在突厥之北,渐近北海,去京师一万四千里。户十万,胜兵三万人,马三十万匹,马色并驳,故以为名。
《唐书》曰:开玄十二年,太原献异马驹,其耳如筒,左右各一十量冗,肉尾无毛。
《唐书》曰:天宝中,陇右节度皇甫惟明奏:’龙支县人库狄孝义,有马生龙驹。经九旬有九日,身有麟而不生毛。臣就检视,时有庆云五色遥复马上,久而不散。伏望宣付史官,以为实录。’从之。
《唐书》曰:吐火罗国有颇梨山,南崖穴中有神马。国人母牧牝马於其侧,时产名驹,皆汗血焉。
《唐书》曰:李怀远虽久居荣位,而弘尚简率,其园宅无所改作。常乘款段马,左仆射豆卢钦望谓曰:’公荣贵如此,何不买骏乘?’答曰:’杆马幸免惊蹶,无假别求。’闻者莫不叹美。
《周史》曰:徐台符仕晋,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契丹之陷中原也,台符从虏帐北至於蓟门。及戎人内溃,乃窜身南归。初,台符所乘马好嘶鸣,及自虏中回,常露宿於草中,虽胡骑连群经其左右,而台符马若箝其口。然及行至汉地,即嘶鸣如故。时人以为积善之所感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七-译文
《晋书》记载:王济非常懂得马的性格。他经常骑一匹马,马身上披着连乾鄣泥,遇到前面有水,马却始终不肯渡河。王济说:‘这马一定是珍惜它的鄣泥。’于是让人把鄣泥解开,马就渡河了。因此杜预说王济有马癖好。
《晋书》又说:王师在荡阴战败,嵇绍被害。当初,嵇绍出发时,侍中秦准问他:‘今天面临难关,你有没有好马?’嵇绍严肃地回答:‘陛下亲自出征,是为了正伐邪恶,按理说应该有征无战。如果陛下守不住,我作为臣子有什么用?骏马又有什么用呢?’听到这话的人无不叹息。
《晋书·载记》记载:慕容廆有一匹名叫赭白的骏马,马匹长相奇特,力大无穷。石季龙攻打棘城时,慕容皝想要骑这匹马逃难,但马悲鸣踢咬,没有人能靠近。慕容皝说:‘这马似乎有异象,以前先帝常常依靠它渡过难关,现在它不愿意,或许是先帝的意思吧?’于是停止了。石季龙不久撤退,慕容皝更加珍视这匹马。这匹马直到四十九岁仍然矫健,慕容皝把它比作鲍氏的骢马,让人铸铜做成它的像,亲自为其题词,刻在旁边,放在蓟城东掖门。这一年雕像完成时,马却死了。
《晋书》又说:苻坚派遣使者去西域,称赞苻坚的盛德,并赐给各国国王缯彩。于是有十多个国家前来朝贡,大宛国献上了天马和千里马,都是汗血马,毛色五彩斑斓,有凤凰的胸脯和麒麟的身体,以及其他五百多种珍奇物品。苻坚说:‘我想起汉文帝归还千里马的故事,赞叹不已。现在这些马献上,希望我能像前王一样,仿佛古人一样。’于是命令群臣作《止马诗》并派遣使者,表示自己没有贪恋之心。
《晋书》又说:武昭王司马皓字玄盛,自幼好学,性格沉稳、敏捷、宽厚,器度不凡。他通晓经史,尤其擅长文义。长大后,他学习武艺,阅读《孙吴兵法》。他经常与吕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一起住宿,郭黁起床后对宋繇说:‘你将位极人臣,李君有国土之分。你家有草马生白额驹,现在是时候了。’吕光末年,京兆段业自称凉州牧,任命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为沙州刺史,任命玄盛为效穀令。孟敏不久去世,敦煌护军冯翊郭谦、沙州治中敦煌索仙等人,因为玄盛温和、有仁政,推举他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玄盛最初犹豫不决,后来宋繇在段业那里做官,告假回到敦煌,对玄盛说:‘兄长难道忘记了郭黁的话吗?白额驹现在已经生出来了。’玄盛于是同意了。
《晋书》又说:庾亮所骑的马的头颅,殷浩认为不吉利,劝他卖掉。庾亮说:‘怎么可以把自己的不安转移给别人呢?’
《晋中兴书》记载:恭帝当琅琊王时,喜欢奇特的娱乐。他把一匹马关在门里,让人射它,结果马被射死。左右的人说:‘马是国姓,射它不吉利。’于是停止了。不久后,桓玄篡位。
《续安帝纪》记载:司马休之引导广固,慕容超有杀害他的意图,但休之不知道。休之经常骑的那匹骓马在床前养着,突然连续鸣叫不吃食,盯着马鞍看。休之试穿马鞍,马就不动了。他回到床上坐下,马又惊跳起来。于是他试骑马看马,马突然冲出门外,奔跑起来。跑了数里后,休之回头一看,已经有敌军到来,他骑马向南逃跑,差点被俘,幸亏逃脱。后来回到荆州,给骓马加上了‘扬武’的称号。
王隐的《晋书》记载:马隆的儿子马咸,是成都王的前锋。长沙王所统领的冠军司马王湖,率军到马市讨伐马咸。马咸坚定不动,王湖于是让几十个骑兵下马,把戟绑在马鞍上,让他们向马咸进攻。又让几十个骑兵各自刺杀自己的马,马受惊奔跑,冲向马咸的军队,军队溃败。王湖趁机追击猛战,在战场上斩杀了马咸。
干宝的《晋纪》记载:桓范出逃投奔曹爽,宣王对蒋济说:‘智囊走了。’蒋济说:‘他确实聪明,但驽马恋刍豆,曹爽一定不会用他。’
邓粲的《晋纪》记载:王湛有隐德,他的兄弟和宗族都认为他傻。他住在墓地,不与世人交往。他的侄子王济性格傲慢,所骑的骏马很快,他非常得意。王湛说:‘这马虽然快,但力量不足,不能承受艰苦。我最近看到督邮的马,应该比这匹马强。’王济不同意,骑上督邮的马,喂了十几天,与王湛试骑。王湛平时不骑马,但随意骑上就驰骋跳跃,步伐不亚于王济,而马的力量不相上下。王湛说:‘在直行平路上,怎么能区别马的好坏?只有在蚁封上才能看出。’于是他们就在蚁封上试马,王济果然倒地。王济于是服输了。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记载:骁骑将军吕光出使西域,平定后,上疏说:‘只有龟兹占据了三十六国,控制了那些王侯的命运。进入他们的国城,天马、龙麟、腰褭、丹髦,数以万计,即使伯益再生,卫赐复出,也无法辨识。’
《十六国春秋》又说:太上四年,高丽使者到来,献上美女十人和一匹千里马。兖州民脱喧率领两千人前来投降,献上千里马一匹,羊须离地九寸。被任命为蒲长水校尉、廪丘公。
《宋书》记载:宋大明五年,吐谷浑拾寅派使者献上舞马。
沉约的《宋书》记载:鲜卑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吐谷浑,小的叫若洛廆,他们分别属于慕容氏。吐谷浑是庶出长子,若洛廆是正室所生。父亲在世时,分给吐谷浑七百户。吐谷浑和若洛廆两部都牧马,马匹相斗受伤。若洛廆责怪吐谷浑,吐谷浑说:‘斗在马而怒及人吗?分开很容易,现在应该离开你万里。’于是带着马向西行去。若洛廆后悔,深深自责,派老父老和长吏乙那楼追回吐谷浑,让他回来。吐谷浑说:‘我是卑贱的庶民,理应没有和贵族并立的权利。现在因为马而分开,大概是天意吧?你试着牵马向东,如果马能回东,我就跟你走。’于是派两千骑兵一起拦截马,让它回东,但马只回了一百多步,突然悲鸣向西奔跑,声音像山崩一样。这样反复十多次,每次都是越跑越远。乙那楼跪下说:‘可汗,这不再是人间的事情了。’
《宋书》又说:刘瑀担任右卫将军,年纪和地位本在何偃之前。孝武帝初年,何偃担任吏部尚书,刘瑀谋求侍中的职位未能成功,与何偃一起到郊外祭祀。当时何偃骑在前面,刘瑀骑马跟在后面,相距数十步。刘瑀踢马加速,追上何偃,问他说:‘你的马怎么跑得这么快?’何偃说:‘牛马驾驭得精良,所以跑得快。’刘瑀说:‘你的马为什么跑得慢?’回答说:‘骐骥被羁绊,所以落在后面。’何偃说:‘为什么不鞭策,让它跑得像千里马一样?’回答说:‘一蹴就能上青云,何必和驽马争路!’
萧子显的《齐书》记载:杨玉夫杀死宋苍梧王,要把首级带给王敬则,王敬则送给了太祖。太祖夜里骑着他常骑的赤马进入宫殿。等他即位后,把这匹马称为‘龙骧将军’。
《后魏书》记载:高肇字首文,是文昭皇太后的哥哥。他大举征讨蜀地,任命高肇为大将军,都督各军。面辞时,世宗在东堂亲自向他传授战略。那天,高肇所骑的骏马停在神虎门外,无缘无故地惊倒,又翻滚到沟渠中,鞍具散落,众人都感到奇怪。高肇辞行出来,看到这一幕感到厌恶。世宗去世后,高肇返回,高阳王与领军于忠派壮士杀了他。
《后周书》记载:于谨经常率领骑兵追赶茹茹,前后共十七次战斗,全部使其部下投降。于谨常被敌人包围,他骑着一匹紫色的骏马和一匹灰色的马,这两匹马是敌人首先认识的。于是他派两人各骑一匹马冲入敌阵,敌人以为是他,都争相追赶。于谨于是进入了边塞。
《三国典略》记载:西魏孝武帝将要被齐太祖杀害,孝武帝寻找他所骑乘的波斯骝马,命令太宰南阳王骑上它。正当要举起马鞍时,马突然倒地死去,皇帝非常厌恶。天快黑了回到宫中,走到后门,马惊恐不前,用蹄子踢断了门闩。进入宫中后对潘弥说:‘今天幸亏没有其他事?’潘弥说:‘过了半夜就大吉大利了。’不久,皇帝饮酒时遇到毒酒而去世。当时年仅二十五岁,追谥为孝武。停灵在草堂佛寺,十多年后才下葬。
又记载:高欢归附尔朱荣。刘贵侍奉尔朱荣,极力称赞高欢的美德,但尔朱荣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高欢更换了衣服,再次请求见面,于是跟随尔朱荣去马厩。厩中有一匹坏马,尔朱荣命令剪掉它的鬃毛。高欢没有绊住马,它竟然没有踢咬。起来后说:‘对待恶人,也应该像这样。’尔朱荣于是让高欢坐在床下,屏退左右询问时事。高欢说:‘听说您有十匹马,用于赌博,颜色不同,分为几群,这些马究竟有什么用呢?’尔朱荣说:‘说说你的想法。’高欢说:‘如今天子愚昧软弱,太后淫乱;边疆战事不断,朝政无法进行。凭借您的英勇,抓住时机奋发,只需以讨伐郑俨、徐纥为借口,一举鞭子就能安定天下。这是贺六浑的意思。’尔朱荣非常高兴,说:‘你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从此以后,高欢每次都参与军谋。
又记载:齐国的卢潜与特进慕容俨有交情。慕容俨将要去世时,对他的儿子说:‘卢尚书教我做人,我死后,把我的红马给他。’他的儿子于是用其他的马给了卢潜。慕容俨出丧时,停下来不肯前进,巫师祈祷说:‘为什么不给卢尚书红马呢?’他的儿子遵命,慕容俨的丧事才得以进行。
又记载:齐国的冯子琮在宫中被捕,用弓弦勒死。让人用库车装着他的尸体回去,没有人知道。冯子琮所骑的马拖着缰绳跑,用头撞击车,好像在哭泣,看到的人感到奇异。车到他家门口,他的儿子们正拿着矛,听到库车来了,以为是有赏赐,非常高兴。打开一看,却都哭了。
又记载:齐王北伐,太保领太仆安定王贺拔仁进献的马并不是好马。齐王责备他,贺拔仁回答说:‘御马超群,下面的马都比不上。’齐王非常愤怒,将他免职降为平民,命令他背炭,送到晋阳。
又记载:周朝的裴果字戎昭,是魏齐州刺史裴遵的儿子。他参军征讨,骑着一匹黄色的马,穿着青色的衣服,每次都率先冲入敌阵,当时的人称他为黄骢少年。
又记载:周朝的贺若敦与陈侯瑱相对抗。贺若敦的军队中常有叛逃的人骑马投奔瑱,瑱都接纳了他们。于是他另取一匹马,牵着它上船,人们用鞭子抽打它。这样做了好几次,马就害怕上船了。后来在岸边埋伏了兵力,就派人骑着这匹马去招瑱,瑱的军队迎接,争相拉马。贺若敦发动伏兵袭击,全部消灭。后来有逃亡的人,还以为这是欺诈,不再接纳。
又记载:梁朝普通年间,有童谣说:‘青丝白马’,侯景于是经常骑白马,用青色的丝绳作为马勒,用来应验谣言。
《隋书》记载:最初,有童谣说:‘黄班青嫜许,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之后,陈主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原名擒虎,被称为黄班。在攻破建康之初,他又骑上了青嫜许。来去的时间都与季节相符合。
《隋书》记载:吐火罗国有山洞,从中能产出神马。每年在洞穴中放养雌马,所产的马都是名驹。
《隋书》记载:吐谷浑有青海,周长一千多里。其中有一座小山,当地风俗每到冬天就把雌马放到山上,说是能得到龙种。经常能得到波斯草马,放入海中,因此生出骢马,日行千里。因此当时称青海骢。
《隋书》记载:长孙晟跟随晋王打败突厥,晋王非常高兴,邀请长孙晟进入内室一同宴饮,非常欢乐。有突厥的达官来,提前坐下,说:‘突厥内部,都非常敬畏长孙总管。听到他的弓弦声,以为是霹雳;看到他骑马,称为闪电。’晋王笑着说:‘将军震怒,威震域外,竟然把雷霆作为比喻,多么雄壮啊!’
《唐书》记载:贞观十三年三月乙巳这一天,马厩中生了一匹白马,马鬃是红色的。
《唐书》记载:贞观年间,骨利幹派使者朝贡。太宗派遣云麾将军康苏密前往安抚他们,并设立玄阙州。不久又派使者随康苏密入朝,献上十匹良马。太宗对它们的骏异感到惊奇,给它们起名为十骥:一曰腾霜白,二曰皎雪骢,三曰凝露骢,四曰悬光骢,五曰决波騟,六曰飞霞骠,七曰发电赤,八曰流讲罱,九曰翔麟紫,十曰奔红赤。还为此事写下了文章。
《唐书》记载:永徽年间,吐谷浑河源郡王慕容曷钵派使者献上骏马。皇帝询问马的特性,使者回答说:‘这是我们国家中最好的马,所以献上它。’皇帝说:‘良马是人们都想要的,怎么可以减少他们的不足而增加我们的多余呢?’于是命令将马退回。
《唐书》记载:永徽年间,驳马国派使者朝贡。这个国家在突厥的北边,逐渐靠近北海,距离京城一万四千里。有十万户,三万胜兵,三十万匹马,马的颜色都是驳色,因此得名。
《唐书》记载:开元十二年,太原献上异马驹,它的耳朵像筒,左右各有十个,尾巴无毛。
《唐书》记载:天宝年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上奏:‘龙支县的人库狄孝义,有一匹马生出了龙驹。经过九十九天,马身上有龙鳞但不长毛。我检查了一下,当时有五彩的云彩在马上飘动,久久不散。希望宣付史官,作为实录。’皇帝同意了。
《唐书》记载:吐火罗国有颇梨山,南崖的山洞中有神马。当地人把雌马放在洞边,时常产出名驹,都是汗血马。
《唐书》记载:李怀远虽然长期担任显赫的职位,但他的生活简朴,园宅没有进行过任何改造。他经常骑着一匹普通的马,左仆射豆卢钦望对他说:‘您如此显贵,为什么不买一匹骏马骑呢?’他回答说:‘普通的马幸免惊吓,不需要另外寻求。’听到的人都赞叹不已。
《周史》记载:徐台符在晋朝做官,担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契丹攻陷中原时,徐台符随着敌军北至蓟门。等到敌军内部崩溃,他就逃回南方。最初,徐台符所骑的马喜欢嘶鸣,等他从敌军中回来,经常在草中露宿,即使胡人的骑兵成群经过他的身边,他的马也像被拴住嘴巴一样。然而当他行至汉地,马就又像以前一样嘶鸣。当时的人认为这是积累善行所感召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七-注解
马性:指马的性情、性格,这里指王济对马的了解和驯养能力。
连乾鄣泥:古代马匹装备的一种防护用品,用于保护马匹的腹部不受雨水和泥沙的侵袭。
杜预:晋代文学家、政治家,这里指杜预对王济的评语。
马癖:对马的爱好,这里指王济对马的特别喜爱。
荡阴: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嵇绍:晋代文学家、政治家,这里指嵇绍在荡阴之战中的表现。
侍中: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近臣。
秦准:人名,侍中秦准,这里指秦准对嵇绍的询问。
阁驾: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亲自出征。
正伐邪:正义的讨伐邪恶。
乘舆: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亲自出征。
臣节:指臣子的节操、忠诚。
骏马:指骏马,指跑得快的马。
慕容廆: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开国皇帝。
赭白:马的颜色,赭色白色相间。
石季龙: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
棘城:地名,位于今辽宁省。
皝:人名,慕容廆的儿子。
奇相逸力:指马的外貌奇特,力量超群。
鲍氏骢:古代名马,这里指慕容廆的马与鲍氏骢相比。
符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
大宛: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以产良马著称。
汗血:马出汗时血色如汗,指优良的马种。
朱鬛五色:指马的颜色如朱砂,有五种颜色。
凤膺麟身:形容马的外貌像凤凰和麒麟。
止马诗: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对马的赞美。
武昭王皓:人名,武昭王皓,字玄盛。
孙吴兵法:古代兵书,孙武和吴起的兵法。
吕光:十六国时期后凉的皇帝。
郭黁:人名,吕光的太史令。
宋繇:人名,吕光的同母弟。
騧草马:古代名马,这里指武昭王皓家的马。
白额驹:指马的颜色为白色,额头有白斑。
玄盛:武昭王皓的字。
庾亮:晋代文学家、政治家。
殷浩:晋代文学家、政治家。
不利:不吉利,不祥。
恭帝: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琅琊王:恭帝被封为琅琊王。
桓玄:晋代政治家,篡夺了晋朝的皇位。
广固: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慕容超:十六国时期前燕的皇帝。
骓马:古代名马,这里指司马休之的坐骑。
荆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马市:古代的市场之一,专门买卖马匹。
冠军:古代官职,为武官中的高级官职。
司马王湖:人名,司马王湖,长沙王所统的冠军。
成都王:指成都王司马颖,晋朝的一位王公。
马隆子咸:人名,马隆的儿子。
督邮:古代官职,负责督察地方官员。
骐骥:古代名马,这里指刘瑀的坐骑。
羁绊:束缚,限制。
太祖: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赤马:指红色的马,这里指太祖的坐骑。
龙骧将军:太祖对赤马的封号。
文昭皇太后:北魏的皇太后。
世宗:北魏的皇帝,即孝文帝。
神虎门外:北魏皇宫的门口。
大将军:古代官职,为武官中的高级官职。
都督诸军:指总领各路军队。
面辞:当面辞别。
规略:军事计划。
鞍具:马匹的装备,包括马鞍等。
怪异:不寻常,异常。
领军:古代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于忠:人名,北魏的领军。
壮士:勇士,强壮的人。
骑:骑马,指骑在马上。
追:追赶。
降:使投降,指使敌人屈服。
贼:敌人,叛军。
围:包围。
紫:颜色,这里指马的颜色。
騧:马的一种,指黑色马。
突阵:突击敌阵。
塞:边塞,边境。
波斯骝马:来自波斯的优良马种。
跃:跳跃。
蹶:跌倒。
晏:晚。
宫:皇宫。
潘弥:人名。
鸩:毒酒。
谥:死后给予的尊称。
殡:停放尸体。
草堂佛寺:草屋佛寺。
尔朱荣:北魏末年权臣。
刘贵:人名。
衣服:服装。
厩:马厩。
害马:指有病或受伤的马。
绊:系住。
蹄啮:踢咬,指马的动作。
恶人:指坏人。
屏:使……退避。
时事:时事,指政治事务。
郑俨:人名。
徐纥:人名。
鞭:用鞭子打。
鞍:马鞍。
马惊不前:马受惊吓,不敢前进。
捶植缔折:用拳头打门,门框断裂。
弥:延迟。
须臾:一会儿。
骍马:红色马。
潜:隐藏。
特进:官职,特进是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慕容俨:人名。
丧:出丧。
巫祝:巫师和巫婆。
戍:守卫。
弓弦:弓弦。
绞杀:勒死。
内参:内部官员。
库车:马车。
槊:长矛。
太保:官职,太保是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太仆:官职,太仆是古代掌管马匹的官职。
安定王:王爵。
贺拔仁:人名。
超逸:跑得快。
庶人:平民。
负炭:背着炭。
输:运输。
晋阳:地名。
黄嫜许:马名。
陷阵:冲锋陷阵。
号:称呼。
舡:船。
逆:迎面。
叛人:叛逃的人。
亡命者:逃亡的人。
童谣:儿童传唱的歌谣。
青丝白马:青色的马,白色的马,指某种特定的马匹。
涘:水边。
寿阳:地名。
班:颜色,这里指马的颜色。
嫜许:马名。
吐火罗国:古代中亚国家。
神马:神异的马。
牝马:雌马。
龙种:龙的后代,指优良的马种。
波斯草马:来自波斯的草色马。
骢驹:指年轻的骏马。
长孙晟:人名。
晋王:王爵。
突厥:古代游牧民族。
达官:高官。
弓声:弓弦的声音。
霹雳:雷声。
走马:骑马奔跑。
闪电:闪电的光。
朱鬛:马身上的红色斑纹。
骨利幹:古代中亚民族。
玄阙州:地名。
掷昶名:取名。
十骥:十匹骏马。
骢:一种优良的马种。
驳马国:古代国家。
驳:杂色。
龙支县:地名。
库狄孝义:人名。
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庆云:吉祥的云彩。
颇梨山:地名。
母牧:雌性牧马。
款段马:指普通的马。
豆卢钦望:人名。
杆马:指普通的马。
惊蹶:受惊后跌倒。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
虏帐:敌人的帐篷。
蓟门:地名。
戎人:敌人。
窜身:逃窜。
胡骑:胡人的骑兵。
箝其口:封住其口,指马不发出声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兽部-卷七-评注
《后周书》所述于谨骑马追击茹茹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战争中骑兵的机动性和英勇。‘常率骑追茹茹,前后十七战,尽降其众’一句,展现了于谨的勇猛和军事才能。‘常为贼所围,谨乘骏马一紫一騧’中的‘骏马’一词,不仅是对马匹的形容,也象征着骑手的英勇与速度。‘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中的‘争逐’,生动描绘了敌人对这位英勇骑手的畏惧。‘谨乃入塞’则暗示了于谨的智谋和策略,能够利用敌人的心理,成功突围。
《三国典略》中孝武帝的马蹶而死,象征着帝位的衰微和命运的不可预测。‘孝武索所乘波斯骝马,命太宰南阳王跃之’中的‘波斯骝马’,是古代对优良马匹的赞誉,代表着帝王的尊贵。‘马蹶而死,帝恶之’则暗示了帝位的动荡和危机。‘日晏还宫,至后门,马惊不前,捶植缔折’中的‘马惊’,是对帝位危机的隐喻,而‘捶植缔折’则是对帝国衰败的描绘。
高欢归尔朱荣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智谋。‘欢更衣服,重求见焉,因随荣之厩’中的‘更衣服’,是一种策略,体现了高欢的机智。‘厩有害马,荣命剪之’中的‘害马’,是对尔朱荣内心恐惧的隐喻。‘欢不绊剪,竟不蹄啮’则是对高欢内心坚定的体现。
齐卢潜与慕容俨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卢尚书教我为人,我死之后,将吾骍马与之’中的‘骍马’,是慕容俨对卢潜的信任和友谊的象征。‘其子遂以他马与潜’则是对信任的背叛。
齐冯子琮被杀的故事,通过‘子琮所乘之马曳缰走,以头扣车,状如号哭’这一细节,展现了动物的哀鸣和人类的同情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周裴果字戎昭的故事,通过‘乘黄嫜许,衣青袍,每先登陷阵’这一描述,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英勇和忠诚。
周贺若敦与陈侯瑱相拒的故事,通过‘马便畏舡不上’这一细节,揭示了古代战争中动物的恐惧和人类的心理战术。
梁普通中童谣与侯景的故事,展示了古代预言与历史事件的联系,以及人们对命运的敬畏。
《隋书》中关于吐火罗国和吐谷浑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和解释。
长孙晟从晋王破突厥的故事,通过‘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以雷霆为比’这一描述,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威武和英勇。
《唐书》中关于骨利幹和吐谷浑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和对边疆民族的统治。
李怀远的故事,通过‘常乘款段马’这一细节,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简朴和清高。
《周史》中徐台符的故事,通过‘台符所乘马好嘶鸣’这一细节,展现了动物的忠诚和人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