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八-原文
○攻围上
《孙子》曰: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橨辒,具器械,三月而后城,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修,治也。橹,大楯也。橨辒,车也。轒状,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器械者,机关攻守总名,蜚临,云梯之属,距闉勇士积而前以附其城也。)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则杀士三分之一分,而城不拔者,攻之灾也。(将忿,不得攻器,而使卒缘城上,如蚁缘墙,杀士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毁人之国而非久,必以全争於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不以敌战而必全得之,意胜於天下,不顿兵血刃也。)
又曰:不可胜则守,可胜则攻。(敌攻已,可胜也。)守则不足,攻则有馀。(吾所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馀也。)所以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因其山水丘陵之固。)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因天时地利之变,若动於九天之上也。)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又曰: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谓敌之惜者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情不泄也。)微乎微乎,故能隐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为敌司命。进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也,速而不可及也。(卒往攻其虚,解退又疾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之。(绝粮道,守归路,攻君王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军不烦也。)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疑之。我未修垒堑,敌人不敢敌我者,以形势之长,攻,就能加之于敌也。)
《左传》曰: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鼓白,狄之别种也。巨鹿郡曲阳县有鼓聚。)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曰:’或以吾城叛,吾所恶也。人以城来,我独何好焉?’使敌杀叛人而缮守备。围鼓三月,鼓人请降,使其民见,曰:’犹有食色,姑修而城。’军吏曰:’获城而弗取,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卒义不爽,(爽,差。)好恶不愆,城可获而民知义所。(知义所在。)有死命而无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鼓君名。)
又曰:齐高发帅师伐莒。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及老,托於纪鄣,(纪彰,莒邑。)纺焉以度而去之。(因纺纑连所以度城藏,欲待外攻以报仇也。)及师至,则投诸外,(投绳城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缘绳登城。)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传》言:怨不在大。)
又曰: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汛南。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烛之武,皆郑大夫也。)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公曰:’虽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
又曰: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又曰: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太宫,(临,哭也。太宫,郑太祖庙。)且巷出车,吉。(示将见迁。)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陴者,城上脾睨也。皆哭者,告楚穷也。)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哀其穷,故为退师,尚不服,故获围之九十日。)入自皇门,至于逵路。(方九轨曰逵。)郑伯肉袒牵羊以逆,(示服为臣仆也。)曰:’孤实不天,(不为天所佑。)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惟命。其剪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惟命。若惠顾前好,(世有盟誓。)使改事君,夷於九县,(楚灭九国以为县也。)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又曰: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鲁邑。)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攻龙门也。)龙人囚之。齐人曰:’弗杀!吾与而盟。’弗听,杀而膊诸城上。(膊,磔也。)齐侯怒,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
《国语》曰:晋献公见翟柤之氛,归寝不寐。(翟相国名也。言有亡国之气也。一曰敌国有善祥,则己国凶恶也。)郄叔虎朝,公语之。遂伐翟柤,叔虎乘城,被羽先登,克之。(羽,羽衣。登,并其城也。)
《战国策》曰:平原君谓冯忌曰:’寡人欲出兵攻燕,何如?’对曰:’不可!夫以秦将伐武安君公孙起乘十胜之威,与马服子战於长平之下,大败赵师,自以馀兵围邯郸之城。赵以十败之馀众,收破军之弊,而秦罢於邯郸之下。赵守而不可拔者,以攻难而守易也。今赵非有十克之威,而燕非有长平之祸也。今一败之祸未复,而欲以罢赵攻强燕,强秦以兵承赵之弊,此乃强吴所以亡,而弱越所以霸也。故臣未见燕之所攻也。’平原曰:’善!’
又曰: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羹,乐羊坐於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羹,赏其功而疑其心。’
又曰:秦攻赵,苏子说秦王曰:
臣闻王之于民也,多听而时用之,是故事无败也。
臣闻怀重宝者不夜行,任大功者不轻敌,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智者功大而辞顺。
故民不恶其尊,世不妒其业。
秦乃解兵,诸侯休,天下安,不相攻二十九年。
《史记》曰:秦末,沛公破南阳,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齮,鱼绮切。)
张良曰:
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
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於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更张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黎,未也,未明之貌。顷已围之,事毕方明。又言:黎,黑色,亦未明也。)
南阳守欲自刭。
其舍人陈恢曰:
死未晚也。
乃逾城见沛公,曰:
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
今足下留守宛。
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庶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
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
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
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
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矣。
沛公曰:
善。
乃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
引兵而无有不下者。
又曰: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又曰:《周本纪》曰:古公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獯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与之。
已复攻,欲得地与民。
民皆怒,欲战。
古公曰:
今戎翟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
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
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子不忍为。
《汉书·李陵传》曰:
单于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之,矢下如雨。
又曰:李广利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至贰师,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当道小国各坚守,不肯给食。
攻郁城,杀伤甚众,引而还。
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
军有敢入辄斩之。
贰师恐,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人伐宛。
宛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攻之三十馀日。
宛贵人相与谋,遣人到贰师军约:
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
贰师许之,取善马、中马以三千匹馀。
《后汉书》曰:
河南贼董宪招诱五校馀贼步骑数千人屯建阳,去昌虑三十里。
光武亲征至番,(音波)去宪百馀里。
诸将请进,帝不听。
知五校乏食当退,敕各各坚壁,以待其弊。
顷之,五校粮尽,果引去。
帝乃亲临,四面攻宪,三日大破之。
又曰: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郑禹发奔命,得数千人。
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
又曰:庞萌、董宪反,与苏茂校(音效)强合兵三万,急围桃城。
光武时在蒙,闻之,乃留辎重,自将轻骑二千、步骑数万,晨夜驰赴,师次任城,去桃城六十里。
且日:
诸将请进。
贼亦挑战,帝不听,乃休士养锐以挫其锋。
城中闻车驾至,众心固。
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
萌等乃悉兵攻城二十馀日,众疲困而不能下。
及吴汉等到,乃率众军进桃城,帝亲自搏战,大破之。
又曰:张步据齐地,汉将耿弇总兵讨之。
张步使其大将费邑军历下,又分守祝阿、锺城。
弇先击祝阿,自晨攻城,未日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锺城。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又曰:汉将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共讨黄巾,击贼帅赵弘,斩之。
贼馀帅韩忠复据宛乞降,司马张超请听之。
隽曰: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
昔秦项之际,人无定主,故赏降附劝以来耳。
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
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
因急攻,连战不克。
俊登土山睹之,顾谓张超曰:
吾知之矣。
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
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其害甚矣。
不如撒围,并兵入城。
忠见围解,势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
既而解围,忠果出战,俊因击,大破之。
忠等皆降。
又曰:曹公破袁尚,拔邺,进围壶关。
令曰:
城拔,皆坑之。
连日不能下。
其将曹仁谓公曰:
夫围城必开之,所以开其生路也。
今许之必死,将卒自以为守。
且城固而粮多,攻则士卒伤,守则旷日持久。
今顿兵坚城之下,攻必死之,虑非良计也。
曹公从之,遂降其城。
《东观汉记》曰:
张步都临淄,使弟玄武将军蓝将兵守西安,去临淄四十里。
耿弇引军营临淄、西安之间。
弇视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未易攻也。
临淄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
弇内欲攻之,告令军中治攻具,后五日攻西安,复纵生口令归。
蓝闻之,晨夜守城。
至期日夜半,令军皆食,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
弇曰:
然吾故扬言欲攻西安,今方自忧治城具,而吾攻临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
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且西安城坚,精兵二万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伤。
正使得其城,张蓝引兵突临淄,更强勒兵,凭城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城,后无转输,旬月之间,不战而困,诸军不见是尔。
弇遂击临淄,至日中破之。
张蓝闻临淄破,果将其众亡。
《江表传》曰:郭典字君业,为钜鹿太守,与中郎将董卓攻黄巾贼张宝于下曲阳。
典作围堑而卓不肯。
典曰:’受诏攻贼,有死而已。’
使诸将引兵屯东,典独於西当贼之冲,昼夜进攻。
宝由是城守不敢出。
时为之语曰:’郭君围堑,董将不许,几令狐狸,化为豺虎。赖我郭君,不畏强御,转机之间,敌为穷虏。猗猗惠君,实邈疆土。’
《英雄记》曰:袁尚使审配守邺,曹操进军攻邺。
审配将冯礼为内应,开突门内操兵三百馀人,配觉之,从城上以大石击门,门闭,入者皆死。
操乃凿堑围,回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望见,笑而不出。
操令一夜浚之,广深二丈,决漳水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
尚闻邺急,将兵万馀人还救。
操逆击,破之。
尚走,依曲漳为营,操复围之。
尚惧,遣阴夔、陈球琳请降,不听。
尚还走蓝田,操复进,急围之,尚将马延等临阵降,众大溃,尚奔中山。
尽收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
审配命士卒曰:’坚守死战,操军疲矣。幽州方至,何忧无主?’
以其兄子荣为东门校尉,荣夜开门内操兵,配犹拒战,城陷,生获配。
意活之,配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
遂斩之。
《魏志》曰:袁绍围太祖於官渡,粮乏。
问计於贾诩,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
太祖曰:’善。’
乃弃兵出,为围击绍,绍军大溃,河北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八-译文
《孙子》说:下策是攻打城池。攻打城池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需要修造大盾牌、攻城车,准备各种器械,经过三个月才能攻下城池,再经过三个月才能攻下城外的关隘。
修,指的是修理。橹,是一种大盾牌。橨辒,是一种攻城车。轒状,指的是攻城车下面有四个轮子,从中推到城下。器械,是指攻守用的各种机关,如飞楼、云梯等,以及勇士们堆积起来攻打城池。
将领如果因为愤怒而强行攻城,就会导致士兵伤亡三分之一,但城池仍然无法攻下,这就是攻城的灾难。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通过战争来削弱敌人的军队,不会通过攻城来夺取城池,不会通过长时间围困来摧毁国家,而是一定要以完整的方式与天下争斗,因此军队不会疲惫,而利益可以完全获得,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又说:如果敌人不可战胜,就坚守;如果可以战胜,就进攻。
坚守时力量不足,进攻时力量有余。
善于坚守的人会隐藏在九地之下,善于进攻的人会动用九天之上的力量,因此能够自我保护并取得全面胜利。
又说:如果一定要攻下城池,就要攻打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坚守城池,就要坚守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
因此,善于进攻的人会让敌人不知道自己会防守在哪里;善于防守的人会让敌人不知道自己会进攻哪里。
微妙啊,因此能够隐藏在常态之下;神奇啊,因此能够成为敌人的命运掌控者。进攻时无法抵挡,是因为攻击了敌人的空虚之处;撤退时无法追击,是因为撤退得快,敌人无法追上。
因此,如果我想战斗,即使敌人有高垒深沟,也不得不与我战斗,因为我会攻击他们必须救援的地方。
如果我不想战斗,就会画地设防,不耗费军力。
敌人无法与我战斗时,我会乘机进攻。
《左传》说:晋国的荀吴率领军队攻打鲜虞,包围了鼓城。(鼓城是狄族的一个分支。在巨鹿郡曲阳县有鼓聚。)鼓城的人有人请求用城池投降,穆子没有答应。说:‘有人用我的城池投降,这是我所厌恶的。有人把城池送来,我有什么好喜欢的呢?’让敌人杀了叛变的人,加强守备。
包围鼓城三个月后,鼓城的人请求投降,让他们的人民出来看,说:‘还有食物和颜色,暂时修整城墙。’军官们说:‘我们攻下城池却不夺取,拿什么去侍奉君主呢?’穆子说:‘我侍奉君主。攻下一个城池却让人民懈怠,城池有什么用?人能够侍奉他的君主,我也能够侍奉我的君主。士兵坚守义节不偏离,好恶不违背,城池可以攻下而人民知道义在哪里。有舍生忘死的决心而没有二心,不是很好吗!’鼓城的人报告食物耗尽,力量用尽,然后才攻下。
攻克鼓城后返回,没有杀一个人,把鼓君鸢鞮带回来。(鼓君的名字。)
《左传》又说:齐国的齐高发率领军队攻打莒国。起初,莒国有一个妇人,莒君杀了她丈夫,她已经成了寡妇。等到老了,她托身于纪鄣。(纪鄣,莒国的一个城邑。)她纺线以测量城墙的宽度,然后离开。(她通过纺线测量城墙的宽度,想要等待外部攻击来报仇。)等到军队到了,她就把绳子扔到城外,有人把它献给子占。子占让军队在夜间用绳子爬城。(沿着绳子爬上城墙。)爬城的有六十人,绳子断了,军队鼓噪起来。城上的人也鼓噪起来。莒共公害怕,打开西门逃走。七月丙子,齐国的军队进入纪城。(《左传》说:怨气不在大小。)
《左传》又说:晋文公和秦穆公包围了郑国,晋军在函陵,秦军在汛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让烛之武去见秦君,军队一定会撤退。’(佚之狐和烛之武都是郑国的大夫。)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左传》又说:齐景公说:‘用这支军队去战斗,谁能抵挡?用这支军队去攻城,哪个城池不能攻克?’
《左传》又说:楚庄王包围了郑国。十七天后,郑国占卜求和,结果不吉利。占卜在太庙前,而且巷子里出来车辆,结果是吉利的。(表示将要迁徙。)全国人民大哭,守城的人都在哭泣。(守城的人,指的是城墙上的人。都在哭泣,表示郑国已经到了尽头。)楚庄王撤退了军队,郑国人修补城墙,楚军再次包围了他们,三个月后攻克了城池,(因为同情郑国的困境而撤退,但郑国仍然不服,所以再次被包围了九十天。)从皇门进入,直到大路。(方九轨称为大路。)郑文公赤裸上身,牵着羊来迎接,说:‘我实在是不幸,不能侍奉君主,让君主怀着愤怒来到我们的小国,这是我的罪过。敢不唯命是听。如果把我俘虏到江南去充实海滨,也唯命是从。如果把我剪除后赐给诸侯,让我成为他们的臣妾,也唯命是从。如果惠顾我们过去的友好,(世代有盟誓),让我们改事君主,(楚灭九国作为县),这是君主的恩惠,也是我的愿望,不敢奢望。敢布露我的衷心,请您考虑。’
《左传》又说:齐景公攻打我们北部的边境,包围了龙城。(鲁国的城邑。)景公的宠臣卢蒲就魁在城门上,(攻打龙城。)龙城的人把他囚禁起来。齐国人说:‘不要杀他!我们和他结盟。’他不听,杀了他在城墙上示众。(示众,指的是公开处决。)齐景公生气,亲自击鼓,士兵们登城,三天后攻下了龙城。
《国语》说:晋献公看到翟相国的气运,回家睡觉也睡不着。(翟相国,指翟国的相国。指的是有亡国的气息。一说敌国有祥瑞,则己国凶恶。)
郄叔虎上朝,献公告诉他。于是攻打翟相国,郄叔虎登上城墙,穿着羽衣先登城,攻克了翟国。
《战国策》说:平原君对冯忌说:‘我想出兵攻打燕国,怎么样?’回答说:‘不可以!因为秦国的将领利用攻打武安君公孙起的胜利,与马服子战于长平之下,大败赵军,用剩余的兵力包围了邯郸城。赵国用打了败仗的士兵,收复了残兵败将,而秦国在邯郸城下疲惫不堪。赵国守城而无法攻下,是因为攻城困难而守城容易。现在赵国没有十战胜利的威势,燕国也没有长平之战的灾难。现在一次失败的祸患还未消除,就想用疲惫的赵国去攻打强大的燕国,强大的秦国用军队来对付赵国的疲惫,这是强国吴国之所以灭亡,而弱国越国之所以称霸的原因。所以我看不到燕国有什么可攻打的地方。’平原君说:‘好!’
《战国策》又说: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把他的儿子煮了,送来了肉汤,乐羊坐在帐篷下喝了一杯。文侯说:‘乐羊因为我的原因,喝了儿子的肉汤,奖赏了他的功绩却怀疑他的心思。’
又说:秦国攻打赵国,苏子对秦王说:‘我听说大王对百姓,多听意见并且适时采纳,所以事情没有失败。我听说携带重宝的人不会在夜间行走,承担重大功绩的人不会轻视敌人,因此贤者承担重任却行事谦恭,智者功勋巨大却言辞和顺。所以百姓不讨厌他们的尊贵,世人不嫉妒他们的成就。’于是秦国撤兵,诸侯休战,天下安宁,二十九年内没有相互攻击。
《史记》记载:秦朝末年,刘邦攻破南阳,南阳郡守陈涉逃跑,守卫宛城。(陈涉,鱼绮切。)张良说:‘刘邦虽然想要迅速进入关中,但秦军仍然众多,且占据险要之地。现在如果不拿下宛城,宛城会从后面攻击,强大的秦军在前,这是危险的策略。’于是刘邦夜间带领军队从其他道路返回,更换旗帜,黎明时分,包围了宛城三圈。(黎,未也,未明之貌。不久就包围了,事情完成后才天亮。又说:黎,黑色,也是未明之意。)南阳郡守想要自杀。他的舍人陈恢说:‘死还不算晚。’于是他翻过城墙见到刘邦,说:‘我听说您有约定,先进入咸阳的人将被封为王。现在您留守宛城。宛城是南阳的大郡之都,连着几十座城池,人口众多,积蓄丰富,官吏们自认为投降必死,所以都坚守城池。现在您整天攻打,士兵死伤必然很多;如果撤兵离开宛城,宛城必定会跟随您后。您前有失去咸阳之约的担忧,后有强敌宛城的隐患。为您考虑,不如约定投降,封赏他们的守将,让他们继续守城,带领他们的士兵西进。其他未攻下的城池,听到消息后都会争相开门等待,您通行无阻。’刘邦说:‘好。’于是封宛城的守将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刘邦撤兵后,所有城池都没有再反抗。
又说: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夺取了九座城池,斩杀了五万人。
又说:《周本纪》记载:古公积德行义,国人全都尊敬他。獯育戎狄攻打他,想要得到财物,就给了他们。后来又攻打,想要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愤怒,想要战斗。古公说:‘现在戎狄攻打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在我这里,和在彼处,有什么区别?人民想要因为我的原因而战斗,杀人父子而让我成为君主,我不忍心这样做。’
《汉书·李陵传》记载:单于急攻李陵,李陵住在山谷中,敌人驻扎在山上,四面射箭,箭矢如雨。
又说:李广利和郡国中的恶少年数万人到达贰师,夺取了良马,因此被称为‘贰师将军’。沿途的小国都坚守不提供食物。攻打郁城,伤亡惨重,撤退回来。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派遣使者封锁玉门关,说:‘军队中任何敢于进入的人都将被斩首。’贰师将军害怕了,增派了恶少年和边骑六万人攻打宛城。宛城外有流水,于是派遣水工转移城下的水,攻打了三十多天。宛城的贵族们一起商议,派人到贰师将军军中约定:‘如果汉朝不攻打我们,我们就全部交出良马。’贰师将军答应了,取走了三千多匹良马和中等马。
《后汉书》记载:河南的贼人董宪招引五校余贼步骑兵数千人驻扎在建阳,距离昌虑三十里。光武帝亲自出征到番,(音波)距离董宪一百多里。将领们请求进攻,皇帝没有同意。他知道五校缺少食物,会撤退,命令他们各自坚守壁垒,等待他们疲惫。不久,五校的粮食耗尽,果然撤退了。皇帝亲自来到,四面攻打董宪,三天内大败了他。
又说: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地到信都,派遣郑禹招募士兵,得到几千人。命令他自己带领,分兵进攻,攻下了乐阳。
又说:庞萌、董宪反叛,与苏茂校(音效)强合兵三万,紧急包围了桃城。光武帝当时在蒙,听到这个消息,就留下辎重,自己带领轻骑兵二千人、步兵骑兵数万人,日夜兼程赶去,军队驻扎在任城,距离桃城六十里。光武帝说:‘将领们请求进攻。’贼人也挑战,皇帝没有同意,于是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以挫败敌人的锐气。城中的人听说皇帝的车队到了,人心安定。当时吴汉等人在东郡,皇帝派人快速召回他们。庞萌等人全力攻打城池二十多天,士兵疲惫困顿,但无法攻下。等到吴汉到了,就率领军队进攻桃城,皇帝亲自搏战,大败敌人。
又说:张步占据齐地,汉朝将领耿弇统领军队讨伐他。张步派他的大将费邑驻守历下,又分兵守卫祝阿、锺城。耿弇先攻打祝阿,从早晨开始攻城,不到中午就攻下了,故意留下一个城角不攻,让他的士兵得以逃回锺城。锺城的人听说祝阿已经溃败,非常恐惧,于是放弃城池逃走。
又说:汉朝将领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共同讨伐黄巾军,攻打贼帅赵弘,斩杀了他。贼军的余部首领韩忠重新占据宛城请求投降,司马张超请求皇帝接受。朱俊说:‘军队有形同而势异的情况。过去秦朝和项羽之际,人们没有固定的君主,所以奖赏投降的人,劝诱他们来。现在天下统一,只有黄巾军作乱,接受投降不能劝善,讨伐他们足以惩罚恶行。现在如果接受他们,反而会开启逆意,贼人有利就进攻,不利就请求投降,纵容敌人长期为患,这不是好计策。’于是急攻,连续战斗未能攻克。朱俊登上土山观察,回头对张超说:‘我知道怎么办了。现在贼人外围严密,内部营垒紧迫,不接受投降,想要出去又不能,所以他们拼死战斗。万人一心,尚且难以抵挡,何况十万之众呢!危害太大了。不如撤围,集中兵力入城。韩忠看到包围解除,必然会出来,出来后意志分散,就容易攻破了。’于是解除了包围,韩忠果然出战,朱俊趁机攻打,大败他们。韩忠等人全部投降。
又说:曹操打败袁尚,攻下邺城,进军包围壶关。曹操下令:‘城池攻下后,全部坑杀。’连续几天未能攻下。他的将领曹仁对曹操说:‘围攻城池必须留有生路,这是为了让敌人有出路。现在答应他们必死,士兵们自认为只能守城。而且城池坚固,粮食充足,进攻会伤亡士兵,守城会旷日持久。现在军队在坚固的城池下停滞不前,进攻必然会导致士兵死亡,这不是好计策。’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城池投降。
《东观汉记》记载:张步在临淄建都,派他的弟弟玄武将军蓝率军守卫西安,距离临淄四十里,耿弇率领军队驻扎在临淄和西安之间。耿弇看到西安城小而坚固,蓝的军队又精锐,不容易攻下。临淄的各个郡太守都混居在一起,人心不齐,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空虚,容易攻下。耿弇内部想要攻打西安,告诉军队准备攻城器械,五天后攻打西安,然后释放俘虏让他们回去。蓝听说后,日夜守城。到了约定的日期半夜,命令军队都吃饭,天亮时请求攻打西安,临淄无法救援。耿弇说:‘我故意扬言要攻打西安,现在正担心准备攻城器械,而我攻打临淄,一天之内必能攻下,有什么可救援的呢?我攻下临淄后,西安就会孤立无援,必定会灭亡,这就是一举两得。而且西安城池坚固,精锐士兵有两万人,进攻不可能立刻攻下,强行进攻必定会造成大量伤亡。即使攻下城池,张蓝会带领军队突袭临淄,加强兵力,依靠城池观察敌人的虚实,我深入敌城,后方没有补给,十天内就会陷入困境,各路军队都不会看到这一点。’耿弇于是攻打临淄,到中午时攻下了城池。张蓝听说临淄被攻下,果然带领他的军队逃走。
《江表传》记载:郭典字君业,担任钜鹿太守,和中郎将董卓一起在下曲阳攻打黄巾军张宝。郭典想要挖壕沟围困敌军,但董卓不同意。郭典说:‘我接受命令来攻打敌人,只有战死而已。’于是他让其他将领带兵驻扎在东边,而郭典自己则在西边直接面对敌人的进攻,日夜不停地进攻。因此,张宝只能守城不敢出来。当时有人编了这样的歌谣:‘郭君挖壕沟,董将不同意,差点让狐狸变成豺虎。多亏了我们的郭君,不怕强敌,转瞬间,敌人变成了穷途末路的俘虏。啊,我们的郭君,真是遥远边疆的恩惠。’
《英雄记》记载:袁尚派审配守卫邺城,曹操进军攻打邺城。审配的将领冯礼作为内应,打开城门让曹操的三百多士兵进入,审配发现了这件事,从城墙上用大石头砸门,门被关闭,所有进入的人都被杀死了。曹操于是挖掘壕沟围困,挖了四十里,一开始挖得比较浅,看起来像是可以越过的。审配看到后笑着没有出来。曹操命令士兵一夜之间加深壕沟,宽度和深度都有两丈,然后决开漳河水灌城,从五月份到八月份,城中饿死的人超过一半。袁尚听说邺城危急,带了一万多人回来救援。曹操迎战,击败了他们。袁尚逃跑,依靠曲漳建立营地,曹操再次围困他。袁尚害怕,派阴夔、陈球琳请求投降,但曹操没有接受。袁尚返回蓝田,曹操再次进攻,紧急围困,袁尚的将领马延等人阵前投降,军队大溃败,袁尚逃往中山。曹操缴获了袁尚的所有辎重,包括他的印绶、节钺和衣物,展示给城中的人看,城中的人因此士气低落。审配命令士兵:‘坚守阵地,死战到底,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了。幽州军队即将到来,我们何必担心没有主子呢?’他让他的侄子审荣担任东门校尉,审荣在夜间打开城门让曹操的士兵进入,审配仍然抵抗,但城池最终被攻陷,审配被活捉。曹操原本想留他活命,但审配意志坚定,毫无屈服之态,看到的人都为之叹息。最终,曹操还是杀了他。
《魏志》记载:袁绍在官渡围困太祖(曹操),粮食缺乏。曹操向贾诩请教计策,贾诩说:‘您在明察秋毫、勇敢、用人、决策方面都胜过袁绍。有了这四个优势,却半年没有决定胜负,只是因为您追求万无一失。如果一定要决定胜负,很快就能解决。’曹操说:‘好。’于是他放弃军队亲自出击,攻击袁绍,袁绍的军队大败,河北地区得以平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八-注解
攻围上:指军事行动中的包围和攻城。
孙子:《孙子兵法》的作者,古代著名军事家。
下政攻城:指用政治手段来攻城。
修:整治,准备。
橹:古代的大盾牌。
橨辒:古代的一种攻城车。
轒状:古代攻城车的形状。
器械:指攻守用的各种工具和武器。
蜚临:指飞快地接近。
云梯:古代攻城用的梯子。
距闉:指城墙上的小门。
勇士:指勇敢的士兵。
忿:愤怒。
蚁附:像蚂蚁一样附着。
将不胜其忿:将领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
屈人之兵:使敌人的军队屈服。
拔人之城:攻下敌人的城池。
毁人之国:摧毁敌人的国家。
全争於天下:在天下范围内进行全面的争斗。
兵不顿而利可全:不用使军队疲惫,就能获得完全的利益。
九地之下:比喻隐藏得很深。
九天之上:比喻行动迅速、变化莫测。
自保而全胜:保护自己并获得完全的胜利。
攻其所不守:攻击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
守其所必攻:防守敌人一定会攻击的地方。
情不泄:情况不泄露。
常形:常态。
敌司命:敌人的命运。
冲其虚:冲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速而不可及:快速行动,敌人无法追上。
攻其所必救之:攻击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
画地而守之:在地上画个圈作为防御。
乖:违背,偏离。
纪鄣:莒邑的一个地方。
嫠妇:丧夫的妇女。
纺纑连:纺织。
投诸外:把绳子扔到城外。
缒而登:用绳子垂下登城。
师鼓噪:军队击鼓喧哗。
国危矣:国家处于危险之中。
烛之武:郑国的大夫。
以秦将伐武安君公孙起:秦国将领攻打赵国武安君公孙起。
马服子:赵国的将领。
长平:古代战场名。
中山:古代国家名。
乐羊:魏国的将领。
文侯:魏国的君主。
坐於幕下而啜之:坐在帐幕下喝。
以我故:因为我的原因。
秦攻赵:秦国进攻赵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
苏子:苏子,即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秦王:秦王,指的是秦国的君主。
怀重宝者不夜行:怀揣重宝的人不会在夜间行走,比喻身负重任的人不会轻举妄动。
任大功者不轻敌:承担重大功业的人不会轻易视敌为敌,形容对待敌人要慎重。
贤者任重而行恭:有才德的人承担重任却保持谦恭。
智者功大而辞顺:有智慧的人虽然功绩显著但言语和顺。
诸侯休:诸侯国停止了战争,表示战争暂时结束。
天下安:天下安宁,表示社会秩序稳定。
不相攻二十九年:各国之间没有再发生战争二十九年。
沛公: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
南阳守齮:南阳郡的郡守,名字为齮。
张良: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
距险:抵抗险要之地,表示坚守。
黎:黎明,指天刚亮的时候。
未明:天还没亮,形容时间还早。
舍人:官职名,指官员的家臣。
陈恢:陈恢,人名,此处为南阳守的舍人。
咸阳:秦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宛:宛城,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
积德行义:积累德行和义举。
国人:国内的人民。
戴之:拥戴他,表示尊敬。
獯育戎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单于:匈奴的首领。
贰师将军:汉朝的将军名号,此处指李广利。
郁城: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天子:皇帝,指汉朝的皇帝。
遮玉门关:在玉门关设防,阻止军队进入。
恶少年:品行不端的年轻人。
边骑:边塞的骑兵。
宛贵人:宛城中的贵族。
河南贼:河南地区的叛乱分子。
五校:古代对某些叛乱势力的称呼。
光武:光武帝,即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王郎:王郎,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蓟: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信都: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郑禹:人名,此处为郑禹,光武的部下。
乐阳: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庞萌: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
董宪: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
苏茂校:苏茂,人名,校,指军队。
桃城: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蒙: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辎重:军需物资。
轻骑:轻装的骑兵。
任城: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曹公: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袁尚:袁尚,东汉末年袁绍之子,袁绍死后,与袁谭争夺袁绍的势力。
邺:邺,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
壶关: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曹仁:曹操的部将。
张步: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耿弇:人名,东汉末年的将领。
历下: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祝阿: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锺城: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赵弘: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叛乱分子。
韩忠: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叛乱分子。
司马张超:人名,司马,官职名,张超,人名。
隽:人名,此处指朱俊。
土山:地形名,指山丘。
曹公破袁尚:曹操打败了袁尚。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书籍。
郭典:郭典,字君业,东汉末年将领,钜鹿太守,以勇猛著称。
钜鹿太守:钜鹿太守,古代官职,负责钜鹿郡(今河北省平乡县一带)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中郎将:中郎将,古代官职,为武官,相当于中级军官。
董卓:董卓,东汉末年权臣,以暴虐著称,曾废黜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
黄巾贼:黄巾贼,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因头裹黄巾而得名。
下曲阳:下曲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
围堑:围堑,即挖掘壕沟,用以围困敌人。
攻贼:攻贼,指进攻敌人。
屯兵:屯兵,指驻扎军队。
昼夜进攻:昼夜进攻,指不分昼夜地发动攻击。
城守:城守,指守城。
语:语,即谚语,民间流传的简短语句,多用来表达某种道理或情感。
郭君:郭君,对郭典的尊称。
董将:董将,对董卓的尊称。
狐狸化为豺虎:狐狸化为豺虎,比喻原本弱小的势力突然变得强大。
赖我郭君:赖我郭君,意指多亏了郭典。
转机之间:转机之间,指关键时刻。
敌为穷虏:敌为穷虏,指敌人陷入困境。
猗猗惠君:猗猗惠君,对郭典的赞美之词。
实邈疆土:实邈疆土,指实际控制的疆域广大。
审配:审配,袁尚的重要将领,以忠诚著称。
曹操: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后成为魏国的奠基人。
突门:突门,即秘密通道。
凿堑围:凿堑围,指挖掘壕沟围困敌人。
决漳水灌之:决漳水灌之,指打开漳水,用水灌城。
印绶:印绶,古代官员的印信和佩带。
节钺:节钺,古代军事指挥官的象征。
衣物:衣物,指衣服。
贾诩:贾诩,东汉末年谋士,以智谋著称。
公明胜绍:公明胜绍,指曹操在智谋上胜过袁绍。
勇胜绍:勇胜绍,指曹操在勇猛上胜过袁绍。
用人胜绍:用人胜绍,指曹操在用人上胜过袁绍。
决机胜绍:决机胜绍,指曹操在决策上胜过袁绍。
官渡:官渡,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太祖:太祖,对曹操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八-评注
《江表传》中记载的郭典与董卓攻黄巾贼张宝的故事,展现了郭典坚定的忠诚与勇猛的战斗精神。郭典字君业,作为钜鹿太守,面对黄巾贼的威胁,他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朝廷的命令,与董卓共同作战。在围攻过程中,董卓不肯构筑围堑,但郭典坚持己见,独自在西面抵挡贼军的冲击,昼夜不停地进攻。他的这种勇敢和坚持,最终迫使张宝不敢轻易出城。这个故事中的‘郭君围堑,董将不许’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郭典的坚持与董卓的犹豫,而‘几令狐狸,化为豺虎’则是对郭典勇敢的赞誉。‘赖我郭君,不畏强御’表达了对郭典不畏强敌、转危为安的敬佩。整个故事体现了忠诚、勇敢和智慧,是古代将领英勇形象的典范。
《英雄记》中曹操攻邺的故事,描绘了曹操在军事上的智谋和坚韧不拔。曹操在攻城过程中,审配作为守将,内部有冯礼作为内应,但曹操通过凿堑围城、决漳水灌城的策略,最终迫使城中守军不战而降。曹操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深谋远虑和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审配的坚守与曹操的智谋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审配最终被生擒,也反映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决心。这个故事中的‘操军疲矣,幽州方至,何忧无主’一句,体现了审配的绝望和曹操的强大。
《魏志》中记载的袁绍围太祖于官渡,粮乏的情景,以及贾诩的建议,展现了曹操在困境中的冷静和智慧。贾诩指出曹操在四个方面的优势,并建议曹操必须果断决策,才能迅速解决问题。曹操采纳了贾诩的建议,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中的‘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一句,概括了曹操的优势,而‘必决其机,须臾可定’则是对曹操果断决策的赞扬。这个故事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是古代军事谋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