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一-原文

○战下

《后周书·梁台传》曰:时大军围洛阳,久而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率兵御之,乃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阵二百馀步,台望见之,愤怒,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执者遂得还。齐王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

又曰:田弘讨西平反羌及凤州叛兵等,并破之。弘每临阵,摧锋直前,身被一百馀箭,破骨者九,马被十槊,朝廷壮之。

又曰:李标字灵杰。长不盈五尺,性果决,有胆气。少事尔朱氏。累迁右将军。魏孝武以标从为太祖帐内都督。从复弘农,破沙苑。标时跨马运矛,冲坚陷阵,隐身披甲之中。敌人见之,皆曰:’避此小儿’。太祖初亦闻标骁悍,未见其能,至是方嗟叹之。谓标曰:’但使胆决如此,何必要须八尺之躯也。’

又曰:贺若敦,太祖时群盗蜂起,各据山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贼,贼乃退走。父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惟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又曰:王雅从战邙山。时大军不利,为敌所乘,诸将皆引退,雅独回骑拒之。敌人见其无继,步骑竞进。雅左右奋击,频斩九级,敌众稍却,雅乃还军。太祖叹曰:’王雅举身悉是胆也。’

又曰:蔡祐字承先,从太祖战於河桥,祐乃下马步斗,手杀数人。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祐怒之曰:’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遂率左右十馀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遂围之十馀重,谓祐曰:’观君似是勇士,但弛甲来降,岂虑无富贵耶。’祐骂之曰:’死卒!吾今取头,自当封公,何假贼之官号也。’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弗敢逼,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祐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祐曰:’吾曹性命,在一矢耳,岂虚发哉。’敌人渐进,可十步,祐乃射之,正中其面,应弦而倒,便以槊刺杀之。因此,战数合,惟失一人。敌乃稍却。祐徐引退。是战也,我军不利。太祖已还。祐至弘农,夜中与太祖相见。太祖见祐,至字之曰:’承先,尔来,吾无忧矣。’太祖心惊,不得寝,枕祐股上,乃安。

又曰:王雄从晋公护东征。至邙山,与齐将斛律明月接战。雄驰杀三人,明月退走,雄追之。明月左右皆散,矢又尽,惟馀一奴一矢在焉。雄案槊不及明月者丈馀,曰:’惜尔不杀得,但生将尔见天子。’明月反射雄,中额,雄抱马退走,至营而薨。

又曰:耿豪本名令贵。沙苑之战,豪杀伤甚多,血染甲裳尽赤。太祖见之,叹曰:’令贵武猛,所向无前,观其甲裳,足以为验,不须更论级数也。’

又曰:王勇从讨赵青雀,平之,论功居最,除卫大将军、殷州刺史,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太子武卫。邙山之战,勇率敢死之士三百人,并执短兵,大呼直进,出入冲击,杀伤甚多,敌人无敢当者。是役也,大军不利,惟勇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皆有殊功。太祖於是赏帛二千匹,令自分之。军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勇等,然州颇有优劣,又令探筹取之。勇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仍赐勇名为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以彰其功。

又曰:耿豪从太祖战於邙山,家谓所部曰:’大丈夫见贼,须右手拔刀,左手把槊,直刺直斫,慎莫皱眉畏死。’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刃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又谓左右曰:’吾岂乐杀人,但壮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人所伤,何异逐坐人也。’太祖嘉之,拜北雍州刺史。

《隋书》曰:突厥入寇,隋将杨素击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戎车步骑相参,舁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素谓之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於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突厥达头可汗闻之大喜,率精骑十馀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求人过失而斩人,多者百馀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时称名将。

又曰:张须陀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馀战,每破走之。转荥阳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馀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於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复跃马入救之。往来数四,众皆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昼夜号泣,数日不止。

又曰:麦铁杖辽东之役,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惟诚与孝,尔其勉之!’及济,桥未成,阵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文亦死之,左右更无及者。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

又曰:权袭庆仕周,从武元皇帝与齐师战于并州,被围百馀重。

袭庆力战矢尽,短兵相接,杀伤甚众,於是刀槊皆折,脱胄掷地,向贼大骂曰:’何不来斫头也!’贼遂杀之。

又曰:高智惠作乱江南,史万岁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

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浮洞不可胜数。

前后七百馀战,转斗千馀里,寂无声闻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

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於水。

汲者得之,以言於素。

素大悦,上其事。

高祖嗟叹。

又曰:宇文庆从周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餘勇,可以贾人也。’

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及破高纬,拔高辟,克并州,下信都,擒高谐,功并居最。

《唐书》曰:高祖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至龙门县,有贼母端儿帅众数千人奄至城下。

时诸军无备,为贼所乘。

高祖亲率十馀骑横出击之,所射应弦而倒,贼大溃,逐北数十里,伏尸相继於道。

时高祖射七十发,明日斩首筑为京观,於尸上尽得所射箭,其妙如此。

又曰:至德中,宜春郡太守刘秋子率士卒攻贼。

兵尽矢穷,秋子张空拳大呼於军前,死战而胜。

诏嘉其忠勇,授淮阳太守。

又曰:白孝德,胡人也,骁悍有胆力。

乾元中,李光弼为偏裨。

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十临河挑战。

龙仙勇捷自恃,举右足加马鬛上,手运两矢,嫚骂光弼。

光弼登城望之,诸将皆侍,顾曰:’孰可取者?’

仆固怀恩前请行,光弼曰:’此非大将所为。’

历选其次无可,於是左右窃议曰:’孝德可。’

光弼闻之,乃招孝德前问:’可得手?’

孝德曰:’得。’

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不可。’

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於壁门候。既入然后进,及诸大将鼓噪以借威,他无所用。’

光弼抚其背以遣。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

半济而怀恩贺曰:’克矣。’

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

怀恩曰:’观其揽跂便辟,可万全者。’

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鬛。

稍近,将动,孝德摇手示之,若使其不动,然龙仙不测,又止。

孝德呼:’太尉使予致辞,非他。’

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

孝德息马伺便,久之,因瞋目曰:’贼识我乎?’

龙仙曰:’谁?’曰:’我,国之大将白孝德。’

龙仙曰:’是猪狗乎?’孝德发声虓然,执矛突前而搏之,城上万鼓齐噪,五十骑以继进。

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

孝德以匹马逐之,胡骑五十皆披靡,若猛犬之猎群狐也。

遂斩之,提首而归。

又曰:王难得试卫尉卿,至凤翔为都知兵马使,兼兴平军事。

尝有裨将靳元曜,当合战,堕马,呼难得,难得俯马救之。

贼射难得,中眉,皮穿,下蔽目。

难得乃拔去箭,并皮掣弃之,勇冠三军,由是士众多附之。

《五代·周史》曰:王殷迁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汉祖受命从征杜重威於邺下。

殷与刘词皆率先力战,矢中於首。

久之出,折镞於口中。

以是汉祖嘉之。

《三国典略》曰:茹茹寇肆,齐主自晋阳讨之,虏骑散走,大军遂还。

齐主率二千馀骑为殿,夜宿黄瓜堆。

茹茹别部数万骑扣鞍而进,四面围逼麾下。

齐主安卧,平明方起,神色自若,指画军形,溃围而出。

虏骑追击之,伏尸二十里,获菴罗辰妻子生口三万馀,令都督高阿那肱率骑数千塞其走道。

那肱以兵少请益,齐主更减其半,那肱骑奋击,亦大克捷。

○战不顾亲

《史记》曰:项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乃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项王怒,欲烹之。

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

项王从之。

《后汉书》曰:邳彤,字伟君,世祖拜为后大将军,常从战攻信都。

复反为王郎所置信都王捕击彤父弟及妻子,使为手书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者族灭。’

彤涕泣报曰:’事君者不得顾家。彤亲属所以至今得安於信都者,刘公之恩。公方争国事,彤不得复念私也。’

又曰:世祖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上党太守田邑连战十馀合,延不得进。

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

冯衍乃遗邑书,邑报书曰:’仆虽驽怯,亦欲为人者也,岂苟贪生而畏死哉。闻老母诸弟见执於军,而邑安然不顾者,岂非重其节乎?若使人居天地,寿如金石,要长生而避死地可也。今百年之期未有能至,老壮有间相去几何?诚使故朝尚在,忠义可云?虽老亲受戮,妻儿横分,邑之愿也。’

又曰:赵苞字威豪,迁辽西太守。

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馀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劫郡。

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贼出母以视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人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惟当万死,无以塞罪。”

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

苞即时进战,败之,其母妻皆为所害。

“《东观汉记》曰:孔奋为武都郡丞,时在郡为隗嚣馀党所攻,杀太守,得奋妻子。奋追贼,贼推奋妻子於军前。奋年五十,惟有一子,不顾,遂擒贼,而其子见屠。帝嘉其忠,迁武都太守.”

“《九州春秋》曰:初,清河李雍以隃叛袁绍,而降公孙瓒,遣兵卫之。绍遣朱灵攻之。灵家在城中,瓒以灵母、弟置城上,诱呼灵,灵望城上泣曰:”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战遂拔之,生擒雍,而灵家皆死。(灵字文博。”

“《蜀志》曰:姜维与母相失。(孙盛《杂记》曰:姜维得母书,并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见当归。”

“《续帝王世纪》曰:晋师度岘,慕容超使拒之,闻晋兵盛,自将四万继之。及晋人战於临昭,燕兵大败,超单马奔入城。八月,将封。融自河北奔晋师,使诏诱城内,超怒,缚其母,悬诸城上。融曰:”姜维有言,良田百顷,不在一亩。”

“《梁书》曰:羊侃长子鷟,为侯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得计此一子?幸尔早能杀之。”数日复持来,侃谓鷟曰:”久以汝为死,犹在耶?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汝而生进退。”因引弓射之。贼感其忠义,亦不害也。

○战伤

“《左传》曰:齐晋将战,郄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魏书》曰:孙观迁青州刺史,从征孙权於濡须口,为流矢所中,穿左足,穿力战不顾,太祖劳之曰:”将军被疮深重,而猛气益奋。”及疮甚,遂卒.”

“《魏志》曰:诸葛亮出祁连山,诏张郃督诸军至洛阳。亮还保祁连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又曰:夏侯惇字元让。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又曰: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

“《蜀志》曰:先主进围络县,庞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三国典略》曰:陈薛安都引兵破留异,成州刺史韩子皋单马入阵,伤顶之左,一髻半落。安都为流矢所中,流血至踝,乘舆车,容止不变.”

“《北史》曰:彭乐天平四年,从神武西讨,与周文相拒,神武欲缓持之。乐气奋,请决战,曰:”我众贼少,不可失也.”神武从之,乐因醉入,深被刺,肠出,内之,不尽,截去复战,身被数疮,军势遂挫,不利而还。神武每追论以戒之.”

“《后周书》曰:河桥之战,王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掊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日暮,敌亦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惟著破敝甲,敌疑非将帅,故免。有帐下督雷五安於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遂相得。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仍镇弘农。思政以玉璧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并州刺史,仍镇玉璧.”

又曰:韦法保每与敌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单马陷阵,是以战必被伤。尝至关南与东魏人战,流矢中颈,从口中出,当时气绝。舆至营,久之乃苏。

又曰:李弼从太祖,与齐战於渭桥。弼深入,陷阵。身被七创,遂为所获。弼佯殒绝於地,守者稍懈。弼睥睨,傍有马,因跃上西驰,得免。

“《隋书》曰:开皇二年,突厥叶护及番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达奚长孺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於周槃,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厥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於是解去。长儒身被五疮,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於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一-译文

《后周书·梁台传》记载:当时大军围攻洛阳,久久未能攻克。齐国的骑兵突然到来,齐公宪率领军队抵抗,有数人被敌人俘虏。他们离开阵地已有两百多步,梁台望见后愤怒,独自骑马冲入敌阵,射杀了两人,敌人纷纷溃败,被俘的人得以返回。齐王宪常常感叹说:‘梁台确实勇敢果断,无人能比。’

又记载:田弘讨伐西平反叛的羌族和凤州叛军,将他们全部击败。田弘每次临阵,勇猛直前,身上被射中一百多箭,有九箭射穿骨头,马被敌人刺中十槊,朝廷认为他是壮士。

又记载:李标字灵杰。身高不足五尺,性格果断,有胆量。年轻时侍奉尔朱氏。经过多次升迁,成为右将军。魏孝武帝让李标跟随太祖为帐内都督。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打败沙苑。李标当时骑马挥舞长矛,冲锋陷阵,隐身在披甲士兵之中。敌人见到他,都说:‘避开这个小孩。’太祖最初也听说李标勇猛,未见其实力,直到这时才感叹。他对李标说:‘只要有这样的胆量,何必一定要有八尺高的身材呢。’

又记载:贺若敦,在太祖时期,群盗蜂起,各自占据山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袭统帅,贺若敦挺身而出,亲手斩杀七八个盗贼,盗贼才退走。他的父亲贺统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官员说:‘我年轻时从军,经历无数战阵,像这样年纪小的孩子,我还没见过。他不仅为我家族争光,也必将成为国家的名将。’

又记载:王雅随军征战邙山。当时大军不利,被敌人追击,众将都撤退,只有王雅独自回马抵抗。敌人见他没有后续部队,步兵和骑兵纷纷进攻。王雅左右猛击,连续斩杀九个敌人,敌军逐渐后退,王雅才收军。太祖感叹说:‘王雅全身都是胆量。’

又记载:蔡祐字承先,跟随太祖在河桥作战,蔡祐下马步战,亲手杀死数人。左右劝他骑马以防万一。蔡祐生气地说:‘丞相待我如子,今天难道还把性命放在心上!’于是率领左右十多人,齐声高呼,杀伤很多敌人。敌人以为他没有后续部队,于是包围了他十多层,对蔡祐说:‘看您像是个勇士,只要脱下铠甲投降,难道还担心没有富贵吗?’蔡祐骂道:‘死卒!我现在取你的头,自然会封公,何必借贼人的官号!’于是拉弓满弦,四面抵抗。东魏人不敢逼近,于是招募身穿厚甲、手持长刀的人,直接冲向蔡祐。距离大约三十步时,左右劝他射箭,蔡祐说:‘我们的性命就在这一箭上,怎能轻易发射!’敌人逐渐逼近,距离大约十步时,蔡祐才射箭,正中敌人面部,敌人应声倒地,蔡祐随即用槊将其刺杀。因此,在这场战斗中,只失去了一个敌人。敌军开始后退。蔡祐慢慢撤退。这场战斗,我军不利。太祖已经撤退。蔡祐到达弘农,夜里与太祖相见。太祖见到蔡祐,亲切地称呼他‘承先’,说:‘自从你来了,我就没有忧虑了。’太祖心惊,无法入睡,把头枕在蔡祐的大腿上,才安心。

又记载:王雄跟随晋公护东征。到达邙山,与齐将斛律明月交战。王雄冲杀三人,斛律明月退走,王雄追击。斛律明月的左右都散了,箭也用完了,只剩下一个奴仆和一支箭。王雄的槊够不到斛律明月,说:‘可惜不能杀你,但我会让你见到天子。’斛律明月反射王雄,射中他的额头,王雄抱着马退走,回到营地后去世。

又记载:耿豪本名令贵。在沙苑之战中,耿豪杀伤很多敌人,血染战袍尽是红色。太祖见到他,感叹说:‘令贵勇猛,所向无敌,看他的战袍,就足以证明,不必再论战功。’

又记载:王勇跟随讨伐赵青雀,平定了叛乱,论功最大,被任命为卫大将军、殷州刺史,加授通直散骑常侍,兼任太子武卫。在邙山之战中,王勇率领三百名敢死之士,手持短兵器,高呼着直冲敌阵,出入冲击,杀伤很多敌人,没有人敢抵挡。这场战斗中,大军不利,只有王勇、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奋力作战,都有显著的功绩。太祖于是赏赐给他们两千匹布,让他们自己分配。全军都任命为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给他们,但由于各州的优劣不同,又让他们抽签决定。王勇得到了雍州,王文达得到了岐州,耿令贵得到了北雍州。还赐予王勇名为勇,耿令贵名为豪,王文达名为杰,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又记载:耿豪在邙山跟随太祖作战,他对所部士兵说:‘大丈夫见到敌人,必须右手拔刀,左手握槊,直刺直砍,千万不要皱眉害怕死亡。’于是他高呼着独自冲入敌阵,敌人的刀剑乱下,当时大家都认为耿豪已经阵亡。突然他挥刀回来。经过几轮战斗,耿豪前面的敌人死伤不断。他又对左右说:‘我怎么会喜欢杀人,但作为壮士,除去敌人,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能杀敌,又不被敌人所伤,那和逃跑的人有什么区别?’太祖赞扬他,任命他为北雍州刺史。

《隋书》记载:突厥入侵,隋将杨素率军抗击。在此之前,将领们与突厥作战,都担心胡骑的快速突袭,于是用战车和步兵骑兵混合编队,用鹿角做成方阵,骑兵在方阵内。杨素对大家说:‘这是自保的方法,不是取胜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旧法,让各军编成骑兵阵。突厥达头可汗听说后非常高兴,率领十多万精锐骑兵前来。杨素奋力攻击,大败突厥。杨素多权谋,抓住机会攻击敌人,应变无穷,但大体上管理军队严格,违反军令的人立即处斩,毫不宽恕。每次将要与敌人交战,都会找出人的过失而处斩,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少的时候也有十几个。血流成河,他却谈笑自若。在对阵时,先让一二百人冲向敌人,如果陷入敌阵就不再回来,如果不能陷入敌阵而返回的,不论多少,全部处斩。然后让二三百人再次进攻,方法同前。将士们吓得发抖,有必死的决心,因此战无不胜,当时被誉为名将。

又记载:张须陀率领军队抵抗东郡贼寇翟让,前后作战三十多次,每次都击败敌人。后来转为荥阳守将。当时李密劝说翟让夺取洛口仓,翟让害怕张须陀,不敢进攻。李密劝说,翟让于是与李密率领军队逼近荥阳,张须陀抵抗。翟让害怕而撤退,张须陀乘胜追击,追击了十多里。当时李密先在树林间埋伏了数千人,拦截张须陀的军队,张须陀大败。李密与翟让合军包围张须陀,张须陀冲破包围,但左右不能全部冲出,张须陀再次骑马冲入救援。来来回回几次,士兵们都散了,张须陀仰天长叹:‘兵败如此,我该如何面对天子呢?’于是下马战死。当时五十二岁。他的士兵,昼夜哭泣,数日不止。

又记载:麦铁杖在辽东战役中,将要渡过辽河,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阿奴应该准备浅色的黄衫,我受国家恩惠,今天是死的日子。我如果被杀,你们将会富贵,只有诚实和孝顺,你们要努力!’渡河时,桥梁尚未建成,距离东岸还有数丈,敌军大举到来,麦铁杖跳上岸,与敌军战斗至死,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文也战死,左右无人能及。皇帝因此流泪,悬赏寻找他们的尸体。

又有人说:权袭庆在周朝继承官职,跟随武元皇帝与齐军在并州作战,被敌人包围了一百多层。袭庆奋力战斗,箭用尽了,与敌人短兵相接,杀死了很多人,这时他的刀和矛都折断了,他脱下头盔扔在地上,朝着敌人大声骂道:‘为什么不砍我的头呢!’敌人于是杀了他。

又有人说:高智惠在江南作乱,史万岁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杨素去讨伐他。万岁率领两千人,从东阳的另一条路进军,越过山岭,渡过海洋,攻陷了无数浮洞。前后战斗了七百多次,转战了一千多里,没有消息传出来已经有十个十天了,远近的人都以为万岁已经阵亡。万岁因为水陆都被阻断,信使无法通行,就把信放在竹筒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取水的人得到了信,就告诉了杨素。杨素非常高兴,把这件事上报了。高祖为之叹息。

又有人说:宇文庆跟随周武帝攻打河阴,他先登上城墙,与敌人短兵相接,战斗了很久,被石头击中才坠落,失去知觉后又苏醒过来。武帝慰劳他说:‘你的剩余勇气,可以用来做商人。’后来他又跟随武帝攻克了晋州,之后齐军大规模到来,宇文庆和宇文宪轻骑侦察,突然与敌人遭遇,被敌人围困。宇文宪独自逃脱,宇文庆退守在汾桥,众多敌人争相进攻,宇文庆拉开弓射击,射中的敌人和马匹必定倒下,敌人这才逐渐退去。等到攻克了高纬,攻下高辟,占领了并州,攻下信都,擒获了高谐,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唐书》记载:高祖担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到达龙门县时,有贼人母亲带着儿子率领几千人突然来到城下。当时各军没有准备,被敌人趁虚而入。高祖亲自率领十几个骑兵横冲直撞地出击,射出的箭都应声而倒,敌人溃不成军,逃跑了数十里,道路上尸体相连。当时高祖射了七十箭,第二天把敌人的首级堆起来做成京观,在尸体上找到了他射出的所有箭,他的箭术如此神奇。

又有人说:至德年间,宜春郡太守刘秋子率领士兵攻打敌人。箭用尽了,刘秋子空手在军前大声呼喊,拼死战斗并取得了胜利。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诚和勇敢,任命他为淮阳太守。

又有人说:白孝德是胡人,勇猛有胆力。乾元年间,李光弼担任他的副手。史思明攻打河阳,派勇将刘龙仙率领五十名铁骑到河边挑战。刘龙仙自恃勇猛,举起右脚放在马鬃上,手拿两箭,侮辱李光弼。李光弼登上城墙观望,其他将领都在旁边,他回头问:‘谁可以去挑战他?’仆固怀恩上前请求去,李光弼说:‘这不是大将应该做的事情。’他挑选了其他人,但没有合适的,于是左右的将领私下议论说:‘白孝德可以去。’李光弼听说了,就召唤白孝德上前询问:‘你能成功吗?’孝德说‘能’。李光弼问:‘需要多少人帮助你才能成功?’孝德说:‘我一个人去就可以,加上别人就不行了。’李光弼说:‘太勇敢了!’最后问他有什么要求,孝德回答说:‘我希望在城墙门口准备好五十名骑兵。等我进入之后再进攻,等到各位大将鼓噪助威的时候再前进,其他的不需要。’李光弼拍了拍他的背让他去。孝德手持两把矛,策马截流渡河。渡到一半,仆固怀恩祝贺说:‘胜利了。’李光弼说:‘还没有呢,你怎么知道已经胜利了?’怀恩说:‘看他的姿态,可以万无一失。’刘龙仙一开始看到他一个人来,很轻视他,脚没有放下马鬃。稍微靠近一些,准备动手,孝德摇手示意让他不要动,但刘龙仙没有料到,又停下了。孝德呼喊:‘太尉派我来传达命令,不是其他事。’刘龙仙退后三十步与他交谈,但仍然像之前一样侮辱他。孝德停马等待机会,过了一段时间,突然瞪大眼睛说:‘敌人认识我吗?’刘龙仙问:‘谁?’孝德说:‘我,是大将白孝德。’刘龙仙说:‘你是猪狗吗?’孝德怒吼一声,手持矛冲上前去搏斗,城上的士兵鼓噪起来,五十名骑兵随后跟进。刘龙仙连箭都来不及射,绕着堤坝逃跑。孝德骑着马追他,五十名胡骑都溃不成军,就像猛犬捕猎一群狐狸一样。最终斩杀了刘龙仙,提着他的首级回来。

又有人说:王难得被任命为卫尉卿,到了凤翔担任都知兵马使,兼管兴平军事。曾经有副将靳元曜,在即将战斗时,从马上摔了下来,呼唤王难得,王难得俯身下马去救他。敌人射中了王难得,射中了他的眉毛,箭头穿透了头皮,遮住了眼睛。王难得拔出箭,连同头皮一起扯掉扔掉,他的勇气冠绝三军,因此士兵们都愿意归附他。

《五代·周史》记载:王殷被任命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汉祖受命在邺下征讨杜重威,王殷和刘词都率先奋力战斗,箭射中了他的头部。过了一段时间,箭头从口中折断。因此汉祖嘉奖了他。

《三国典略》记载:茹茹部落侵犯,齐主从晋阳出兵征讨,敌军骑兵散逃,大军于是返回。齐主率领两千多骑兵作为殿后,在夜间宿营在黄瓜堆。茹茹的另一支部队数万骑兵骑马前进,四面围攻。齐主安卧不动,天亮后才起床,神色自若,指挥军队,成功突围。敌军骑兵追击他,尸体相隔二十里,俘虏了茹茹部落首领的妻子和三万多人,命令都督高阿那肱率领几千骑兵截断他们的逃跑路线。那肱因为兵力少请求增加,齐主反而减少了一半,那肱的骑兵奋勇作战,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史记》记载:项王为高俎,把太公放在上面,告诉汉王:‘现在如果不立刻投降,我就要煮了你的父亲。’汉王说:‘我和项羽一起向北面拜见怀王,约定为兄弟,你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父亲。你一定要煮了他的父亲,那么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吧。’项王大怒,想要煮了他。项伯说:‘天下的事还没有定论,而且作为天下的人是不顾家的,即使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项王听从了他的话。

《后汉书》记载:邳彤,字伟君,世祖任命他为后大将军,经常跟随征战攻打信都。后来反叛的王郎派信都王捕杀邳彤的父亲、弟弟和妻子,写信给邳彤说:‘投降的人封爵,不投降的人全家灭族。’邳彤哭着回答说:‘侍奉君主的人不能顾家。我亲属之所以能够至今在信都安身,是刘公的恩惠。您正在争国事,我不能再考虑私事。’正好更始派来的将领攻占了信都,王郎的军队战败逃跑,邳彤的家人得以幸免。

又记载:世祖派遣宗正刘延攻打天井关,与上党太守田邑交战十多次,刘延无法前进。田邑迎接他的母亲、弟弟和妻子,都被刘延俘虏。冯衍于是给田邑写信,田邑回信说:‘我虽然平庸胆小,但也想做一个有为人的人,难道是贪生怕死吗?听说老母和弟弟被军队俘虏,田邑却安然无恙,这不是重视他的节操吗?如果让人活在天地之间,寿命像金石一样,想要长生不老而避免死亡之地是可以的。现在百岁之期还没有人能够达到,老少之间相差多少呢?如果旧朝还在,忠诚和义气可以称道吗?即使老亲被杀,妻子和孩子被分割,这也是我的愿望。’

又说:赵苞字威豪,被任命为辽西太守。到任后,派人去接母亲和妻子,快要到郡城时,途中经过柳城,正遇到鲜卑族一万多人入侵抢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子被他们劫持作为人质,并带着他们去劫掠郡城。赵苞率领步兵和骑兵两万人,与敌人对峙。敌人把赵苞的母亲推出来给他看,赵苞悲痛地呼喊母亲说:‘作为儿子,我没有出息,想要用微薄的俸禄来奉养您,没想到却给您带来了灾祸。以前我们是母子,现在我是人臣,按照道义不能顾念私情,毁掉忠诚和节操,我应该万死以赎罪。’母亲在远处回答他说:‘威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怎么能相互顾念,而损害忠义呢!你要努力。’赵苞立刻前进战斗,击败了敌人,但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被杀害。

《东观汉记》记载:孔奋担任武都郡丞时,武都郡被隗嚣的余党攻击,杀害了太守,孔奋的妻子和孩子也被抓走。孔奋追击敌人,敌人把他的妻子和孩子推到军前。孔奋五十岁,只有一个儿子,他不顾一切地追击敌人,最终捉住了敌人,但他的儿子被杀害。皇帝赞扬他的忠诚,升任他为武都太守。

《九州春秋》记载:起初,清河的李雍背叛袁绍,投降了公孙瓒,公孙瓒派兵保护他。袁绍派朱灵攻打他。朱灵的家在城中,公孙瓒把朱灵的母亲和弟弟放在城墙上,引诱朱灵,朱灵望着城墙哭泣说:‘大丈夫一旦投身于事业,难道还能顾念家庭吗!’战斗中攻占了城池,活捉了李雍,但朱灵的全家都死了。(朱灵字文博。)

《蜀志》记载:姜维与母亲失散。(孙盛《杂记》说:姜维收到母亲的信,并请求他带当归。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见当归。)

《续帝王世纪》记载:晋朝军队渡过岘山,慕容超派兵抵抗,听说晋军人数众多,亲自率领四万军队跟进。在晋军在临昭战斗时,燕军大败,慕容超独自骑马逃回城中。八月,将要封赏。慕容融从河北逃到晋军,试图诱使城中的人投降,慕容超愤怒地绑起他的母亲,悬挂在城墙上。慕容融说:‘姜维有言,良田百顷,不在一亩。’

《梁书》记载:羊侃的长子羊鷟被侯景抓获,带到城下给羊侃看。羊侃对他说:‘我倾家荡产报答君主,还觉得不够,怎么能因为这一个儿子而算计呢?希望你早日杀了他。’几天后又带他来,羊侃对羊鷟说:‘我一直以为你已经死了,怎么还在?我以身许国,誓死在战场上,决不会因为你有任何进退的考虑。’于是拉弓射杀了羊鷟。敌人被他的忠义所感动,也没有伤害他。

《左传》记载:齐晋将要交战,郄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子,但鼓声没有停止。

《魏书》记载:孙观被任命为青州刺史,跟随太祖在濡须口征讨孙权,被流箭射中,穿透左脚,尽管受伤仍然勇猛作战,太祖慰劳他说:‘将军伤口很深,但士气更加旺盛。’等到伤口恶化,最终去世。

《魏志》记载:诸葛亮出兵祁连山,皇帝下诏让张郃率领各路军队到洛阳。诸葛亮退守祁连山,张郃追击到木门,与诸葛亮军队交战,飞箭射中张郃右膝,张郃去世。

又说:夏侯惇字元让。太祖从徐州返回,夏侯惇跟随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中,伤了左眼。

又说:太祖到达宛城,张绣投降,但后来又反悔。太祖与他交战,军队战败,太祖被流箭射中。(《魏书》记载:太祖所骑的马名叫绝影,被流箭射中,伤到脸颊和脚,并射中太祖的右臂。)

《蜀志》记载:先主刘备进攻包围络县,庞统率领军队攻城,被流箭射中,去世。

《三国典略》记载:陈薛安都率领军队击败留异,成州刺史韩子皋独自一人冲入敌阵,被射伤头部左侧,头发掉落一半。陈薛安都也被流箭射中,血流到脚踝,他乘坐车战,神态自若。

《北史》记载:彭乐在神武天平四年,跟随神武西征,与周文相拒,神武想要拖延时间。彭乐士气旺盛,请求决战,说:‘我们人数众多,敌人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神武同意了他的请求,彭乐因此喝醉后冲入敌阵,深受重伤,肠子流出,他将其放回体内,然后继续战斗,身上受伤多处,军队士气受挫,不利而归。神武经常追忆此事以警告他。

《后周书》记载:河桥之战,王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击倒了几个人。当时他深入敌阵,部下全部战死,王思政受到重伤,昏迷不醒。恰好天黑,敌人也收兵。王思政久经沙场,每次战斗都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领,因此幸免于难。有部下雷五安在战场处哭泣求救王思政,恰好他苏醒过来,于是两人相遇。雷五安割下自己的衣服包扎王思政的伤口,扶他上马,直到深夜才返回。后来镇守弘农。王思政认为玉璧地处险要,请求筑城。于是亲自测量,迁移镇守地,升任并州刺史,仍然镇守玉璧。

又说:韦法保每次与敌人交战,总是身先士卒,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因此每次战斗都会受伤。他曾穿过关南与东魏人交战,流箭射中他的颈部,箭头从口中穿出,当时他气绝。被抬到军营,过了很久才苏醒。

又说:李弼跟随太祖,与齐军在渭桥交战。李弼深入敌阵,身受七处创伤,最终被俘。李弼假装在地面上死去,守卫者逐渐松懈。李弼环顾四周,发现旁边有一匹马,于是跳上马向西逃跑,得以逃脱。

《隋书》记载:开皇二年,突厥叶护及番那可汗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侵,皇帝下诏让达奚长孺担任行军总管,率领两千人抗击。在周槃遭遇,兵力悬殊,军中十分恐慌,达奚长孺慷慨激昂,神色更加坚定。被敌人冲击,突厥人散开又聚集,边战边退,转战三天,各种兵器都用完了,士兵们用拳头和牙齿战斗,双手的骨头都露出来了,杀伤敌人无数,敌人士气逐渐减弱,于是撤退。达奚长孺身受五处创伤,其中两处贯穿身体;他的战士伤亡达十分之八九。突厥本想大肆抢掠秦、陇,遇到达奚长孺,士兵们都奋力战斗,敌人的士气大挫。第二天,在战场上焚烧尸体痛哭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一-注解

大军:指大规模的军队,通常用于描述国家或地方军队的大规模行动。

洛阳:中国古代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齐骑:齐国的骑兵,齐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

齐公宪:指齐国的君主,此处可能指的是北齐的皇帝。

敌所执:被敌人俘虏。

台望见之:台指将领,此处可能指梁台,即梁国的一位将领。

单马突入:独自一人骑马冲入敌阵。

齐王宪:指齐国的王宪,此处可能指的是齐公宪。

果毅胆决:果敢坚毅,勇敢果断。

田弘:指田弘,可能是一位将领。

西平反羌:西平是地名,反羌指的是反抗羌族的叛乱。

凤州叛兵:凤州是地名,叛兵指的是叛乱的士兵。

摧锋直前:勇猛地冲锋陷阵。

身被一百馀箭:身上中了超过一百支箭。

破骨者九:射断骨头的有九处。

马被十槊:马被刺了十次。

朝廷壮之:朝廷认为他很勇敢。

李标:指李标,可能是一位将领。

尔朱氏:中国古代的一个家族,曾经掌握过政权。

右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魏孝武:指北魏的孝武帝。

太祖:指某个朝代的皇帝或其尊称。

帐内都督: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亲兵。

弘农: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沙苑: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骁悍:骁悍,勇猛强悍。

避此小儿:躲避这个小孩,意指李标虽然身材矮小,但非常勇猛。

贺若敦:指贺若敦,可能是一位将领。

大龟山贼:大龟山是地名,贼指的是山贼。

张世显:指张世显,可能是一位山贼头目。

挺身赴战:勇敢地投身战斗。

少从军旅:从小就在军队中。

战阵非一:经历过多次战斗。

门户:家族,家族荣誉。

王雅:指王雅,可能是一位将领。

邙山: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引退:撤退。

步骑竞进:步兵和骑兵一起向前冲击。

蔡祐:指蔡祐,可能是一位将领。

河桥: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步斗:步行战斗。

急卒:突然出现的敌人。

厚甲长刀:穿着厚甲、手持长刀的士兵。

东魏人:东魏的士兵。

募:招募。

股栗:双腿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杨素:杨素,古代人物,隋朝名将。

突厥:突厥,古代北方民族,曾多次侵扰中原。

达头可汗:突厥的可汗,即首领。

权略:权谋策略。

犯军令者:违反军令的人。

宽贷:宽恕,不处罚。

寇:入侵。

张须陀:指张须陀,可能是一位将领。

东郡: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翟让:指翟让,可能是一位叛军首领。

李密:指李密,可能是一位叛军首领。

荥阳: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武贲郎将:古代官职,掌管武卫。

辽东: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浅色黄衫:浅色的黄色衣服。

被杀:被敌人杀死。

流涕:流泪,表示悲痛。

购得其尸:用钱购买他的尸体,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人的极度尊敬。

权袭庆:权袭庆,古代人物,周朝武元皇帝时期的大将,以勇猛著称。

武元皇帝:武元皇帝,古代皇帝,周朝的开国皇帝,周武王的儿子。

齐师:齐师,指齐国的军队。

并州:并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高智惠:高智惠,古代人物,参与江南叛乱。

史万岁:史万岁,古代人物,隋朝将领,以勇猛著称。

东阳:东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浮洞:浮洞,古代军事用语,指可以浮动的障碍物。

宇文庆:宇文庆,古代人物,周武帝时期的大将。

周武帝:周武帝,古代皇帝,北周的开国皇帝。

河阴:河阴,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刀槊:刀槊,古代兵器,刀和长矛的合称。

短兵相接:短兵相接,指近距离交战。

胄:胄,古代头盔。

贼:贼,古代对敌人的称呼。

高祖:高祖,古代皇帝,指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龙门县:龙门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端儿:端儿,古代用语,指勇敢的年轻人。

京观:京观,古代军事用语,指用敌军尸体堆成的观景台。

宜春郡太守:宜春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宜春郡的行政事务。

淮阳太守:淮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淮阳郡的行政事务。

胡人:胡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乾元中:乾元中,唐朝年号,指唐肃宗李亨的年号。

李光弼:李光弼,古代人物,唐朝名将。

史思明:史思明,古代人物,唐朝末年的叛军首领。

刘龙仙:刘龙仙,古代人物,史思明的部将。

嫚骂:嫚骂,侮辱性地谩骂。

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古代人物,唐朝将领。

卫尉卿:卫尉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凤翔:凤翔,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都知兵马使:都知兵马使,古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兴平军事:兴平军事,古代军事用语,指兴平地区的军事事务。

靳元曜:靳元曜,古代人物,裨将,裨将是对副将的称呼。

晋阳:晋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杜重威:杜重威,古代人物,唐朝将领。

邺下:邺下,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黄瓜堆:黄瓜堆,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茹茹:茹茹,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齐主:齐主,古代皇帝,指北齐的皇帝。

晋阳讨之:晋阳讨之,指从晋阳出发讨伐。

菴罗辰:菴罗辰,古代人物,茹茹的首领。

高阿那肱:高阿那肱,古代人物,北齐将领。

项王:项王,古代人物,指楚汉争霸时期的项羽。

高俎:高俎,古代祭祀用的祭器。

太公:太公,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汉王:汉王,古代对刘邦的尊称,即汉高祖。

怀王:怀王,古代对楚怀王的尊称。

项伯:项伯,古代人物,项羽的叔父。

世祖:世祖,古代对皇帝的尊称,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邳彤:邳彤,古代人物,东汉将领。

王郎:王郎,古代人物,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首领。

宗正:宗正,古代官职,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天井关:天井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上党太守:上党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上党郡的行政事务。

田邑:田邑,古代人物,上党太守。

冯衍:冯衍,古代人物,东汉将领。

赵苞:赵苞,东汉末年名将,字威豪,曾任辽西太守,以忠义著称。

辽西太守:辽西太守,古代官职,负责辽西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鲜卑:鲜卑,古代北方民族,曾多次侵扰中原。

入塞寇钞:入塞寇钞,指鲜卑人入侵边疆,进行抢劫。

劫质:劫质,指被敌人劫持为人质。

微禄:微禄,指微薄的俸禄。

忠节:忠节,指忠诚和节操。

孔奋:孔奋,东汉末年名将,曾任武都郡丞,以忠义著称。

隗嚣:隗嚣,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

公孙瓒:公孙瓒,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

朱灵:朱灵,东汉末年将领。

武都郡丞:武都郡丞,古代官职,负责武都郡的行政和军事。

李雍:李雍,东汉末年将领。

袁绍:袁绍,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

绝影:绝影,马名,曹操的坐骑。

络县:络县,古代地名。

庞统:庞统,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先主:先主,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

流矢:流矢,指箭。

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濡须口:濡须口,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祁连山: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张郃: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木门:木门,古代地名。

夏侯惇:夏侯惇,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吕布:吕布,东汉末年名将,以勇猛著称。

张绣:张绣,东汉末年将领。

陈薛安都:陈薛安都,南北朝时期将领。

韩子皋:韩子皋,南北朝时期将领。

周文:周文,南北朝时期将领。

神武:神武,指宇文泰,北周的开国皇帝。

王思政:王思政,北周将领。

河桥之战:河桥之战,北周与北齐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达奚长孺:达奚长孺,北周将领。

周槃:周槃,古代地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一-评注

赵苞字威豪,迁辽西太守。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馀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劫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视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人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惟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败之,其母妻皆为所害。

此段文字描绘了赵苞在面对国家大义与亲情之间的抉择。赵苞作为辽西太守,面对鲜卑的入侵,毅然决定与贼对阵,即使牺牲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他的行为体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剧性,同时也展现了忠君爱国的精神。赵苞的母亲虽然被敌人所劫,但她依然鼓励儿子坚持忠义,这种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更是令人敬佩。

《东观汉记》曰:孔奋为武都郡丞,时在郡为隗嚣馀党所攻,杀太守,得奋妻子。奋追贼,贼推奋妻子於军前。奋年五十,惟有一子,不顾,遂擒贼,而其子见屠。帝嘉其忠,迁武都太守。

孔奋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他选择了坚守岗位,保护妻子和儿子,最终虽然失去了儿子,但他的忠诚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种忠诚不仅仅是对皇帝的,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

《九州春秋》曰:初,清河李雍以隃叛袁绍,而降公孙瓒,遣兵卫之。绍遣朱灵攻之。灵家在城中,瓒以灵母、弟置城上,诱呼灵,灵望城上泣曰:’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战遂拔之,生擒雍,而灵家皆死。(灵字文博。)

李雍的故事展示了忠诚与背叛的对比。李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家人,这种大义灭亲的精神,体现了忠诚的伟大。

《蜀志》曰:姜维与母相失。(孙盛《杂记》曰:姜维得母书,并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见当归。)

姜维与母亲的故事,反映了忠诚与孝顺的冲突。姜维为了国家大义,拒绝了母亲的请求,这种忠诚与孝顺的抉择,体现了忠诚的重要性。

《续帝王世纪》曰:晋师度岘,慕容超使拒之,闻晋兵盛,自将四万继之。及晋人战於临昭,燕兵大败,超单马奔入城。八月,将封。融自河北奔晋师,使诏诱城内,超怒,缚其母,悬诸城上。融曰:’姜维有言,良田百顷,不在一亩。’

这段文字描述了慕容超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母亲,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

《梁书》曰:羊侃长子鷟,为侯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得计此一子?幸尔早能杀之。’数日复持来,侃谓鷟曰:’久以汝为死,犹在耶?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汝而生进退。’因引弓射之。贼感其忠义,亦不害也。

羊侃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这种忠诚和牺牲精神,令人敬佩。

《左传》曰:齐晋将战,郄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这段文字描绘了郄克在战争中受伤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坚韧。

《魏书》曰:孙观迁青州刺史,从征孙权於濡须口,为流矢所中,穿左足,穿力战不顾,太祖劳之曰:’将军被疮深重,而猛气益奋。’及疮甚,遂卒。

孙观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魏志》曰:诸葛亮出祁连山,诏张郃督诸军至洛阳。亮还保祁连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张郃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牺牲,他在战争中受伤,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又曰:夏侯惇字元让。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夏侯惇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

又曰: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

这段文字描述了曹操在战争中受伤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坚韧。

《蜀志》曰:先主进围络县,庞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庞统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三国典略》曰:陈薛安都引兵破留异,成州刺史韩子皋单马入阵,伤顶之左,一髻半落。安都为流矢所中,流血至踝,乘舆车,容止不变。

这段文字描述了韩子皋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敢。

《北史》曰:彭乐天平四年,从神武西讨,与周文相拒,神武欲缓持之。乐气奋,请决战,曰:’我众贼少,不可失也。’神武从之,乐因醉入,深被刺,肠出,内之,不尽,截去复战,身被数疮,军势遂挫,不利而还。神武每追论以戒之。

彭乐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后周书》曰:河桥之战,王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掊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日暮,敌亦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惟著破敝甲,敌疑非将帅,故免。有帐下督雷五安於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遂相得。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仍镇弘农。思政以玉璧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并州刺史,仍镇玉璧。

王思政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又曰:韦法保每与敌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单马陷阵,是以战必被伤。尝至关南与东魏人战,流矢中颈,从口中出,当时气绝。舆至营,久之乃苏。

韦法保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又曰:李弼从太祖,与齐战於渭桥。弼深入,陷阵。身被七创,遂为所获。弼佯殒绝於地,守者稍懈。弼睥睨,傍有马,因跃上西驰,得免。

李弼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隋书》曰:开皇二年,突厥叶护及番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达奚长孺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於周槃,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厥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於是解去。长儒身被五疮,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於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达奚长孺的事迹体现了忠诚与勇敢,他在战争中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他的勇敢和坚韧,展现了忠诚的伟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4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