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原文
《后汉书》曰:吴汉讨公孙述,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光武戒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馀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副将刘尚将万馀人屯於江南,相去二十馀里。
帝闻大惊,使让汉曰:”公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而大众攻尚,尚破,公即破矣。急引兵还广都。”
诏书未到,述果使其将谢丰、袁吉攻汉,使别将攻尚。
汉败入壁,丰围之。
汉乃召诸将励之曰:”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馀。成败之机,在此举也。”
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挂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
丰等不觉,明日,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
汉悉兵迎战,自晨至晡,遂大破之,斩谢丰、袁吉,获甲首五千馀级。
于是引还广都,留尚拒述。
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略,犹过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疲困,破之必矣.”
自是汉与述战於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
又曰:凉州贼王国围陈仓,不拔而去。
皇甫嵩进兵击之。
董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斩首万馀级,国走而死。
又曰:曹操击陶谦,不能克,乃还。
过拔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
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馀,泗水为之不流。
又曰:廉范迁云中太守。
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
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摧之。
虏众盛,范兵不敌。
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
《续汉书》曰:耿弇字伯照,扶风人。
少学诗礼。
见郡督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骋,由是心善将率。
后上闻弇为张步所攻。
欲自往。
陈俊曰:”步兵盛,可且闭营,待上至.”
弇曰:”上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耶?”
遂合战破之。
《蜀志》曰: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
黄忠以为可取,赵云遣兵随忠取米。
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人轻行出围,迎视忠等。
值曹公扬兵大出,云势逼,且斗且却,入营更大开门,偃旗鼓。
公军至,疑有伏兵。
云雷鼓,於后射公,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子龙,赵云字也.)”
作乐饮宴至暝。
《晋中兴书》曰:桓温步骑四万,自江陵向关中,伐伪立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皆破之。
至于灞上,戎首多降,居民皆壶浆路侧,耆老或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兵帅苻健以五千人守长安小城,时运道艰难,而关中大饥,温率众还,诏遣侍中黄门慰劳,於襄阳犒军。
十一年,温进征讨大都督督司冀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
温乃合众治兵。
七月,率众伐羌。
十月,温次伊水。
羌帅姚襄来逆,军屯于北,遣使诣温,奉身归命,愿敕前锋小却,当拜伏路左。
温答曰:”我自修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相迫,何复求却?”
於是方轨齐进,襄率骁勇万馀人距水前战。
温命小弟冲及诸将奋击,襄大败奔北,自相杀害,死者数千,越北芒而奔走。
温屯故太极殿前,贼周成率众降温,徙入金墉,谒先帝诸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选陵令守护。
又曰:谢玄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还于广陵,以功封东兴县侯。
八年玄至,苻坚倾国大出,众号百万。
先遣苻融、慕容炜、张蚝、苻方四师至颖口,梁成、王先等守洛涧。
诏加卫将军安征讨大都督。
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从弟辅国将军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玄等拒之,众凡八万。
玄先遣广陵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斩首万级,生擒五千馀人。
十月,苻融进屯寿阳。
玄与琰等选精锐八千人决战肥水南,临阵斩苻融,俘获万计,得伪辇及云母车,其馀宝器山积,锦罽数万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疋。
又曰:苻坚率众五十万向寿春,谓融曰:”晋人若知朕来,便一时还南,固守长江,虽百万之众,无所用之。今秘吾来,令彼不知,彼顾江东,在此必当战。若其溃败,求守长江,不复可得,则吾事济矣.”
乃秘不言坚自来,於是以小将旗列屯淝北。
晋征虏将军谢石、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并阻水南,一时涉渡淝水。
融曰:”及吴未成列击之,必克也.”
坚曰:”不然。我长於步,彼便於水,今舍步入水,是以所短击其所长,非良策矣。可须彼过水,一时击之。彼既背水,进退无术,乃可尽杀,然后船舫渡江,直指会稽观禹朝万国之处,不亦乐乎.”
列陈以待晋军。
晋军既济,战于肥北。
坚被重疮,三军溃乱。
坚驰还长安。
《晋书》曰:刘毅溯江追桓玄,战於峥嵘州。
于时官军数千,玄兵甚盛,而玄惧有败衄,常漾轻舸于舫侧,故其众莫有斗心。
官军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
又曰:将军王敦反,兵至石头,欲攻晋将刘隗。(五罪切。)其将杜弘曰:
刘隗死士众多,未易可克,不如石头。其守将周礼少恩,兵不为之用,攻之必败。
礼败,隗自走,敦从之。
礼果开城门纳弘。
诸将与敦战,晋师大败。
又曰:前秦苻坚率兵来伐,晋将军谢石、谢玄拒之。
坚遣其尚书朱序说石等,以众盛,欲胁而降之。
序谓石曰:
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以敌也。
及其众未集,宜在速战。
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
晋将遣使请战,许之。
坚师列阵逼肥水。
晋师不得度。
晋将使谓坚将苻融曰:
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
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
坚众皆曰:
宜阻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
但却军,令得过,我以铁骑向水,逼而杀之。
不然,因其济水而覆之。
於是麾军却阵,军遂奔退,制之不可止。
玄以八千精卒渡肥逼之。
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
晋师乘胜追击,死者相枕。
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走。
又《慕容超载记》曰:
於是贺赖卢、公孙五楼为地道出战,王师不利。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
前秦苻坚遣将吕光领兵伐龟兹。
光军其城南五里为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龟兹王帛纯婴城自守,乃倾国财宝,请诸国来救。
温宿、尉头等国王,合七十馀万众以救之。
胡便弓马,善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众甚惮之。
诸将咸欲每营结阵按兵以拒之。
光曰:
彼众我寡,众营又相远,势分力散,非良策也。
於是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战于城西,大败之。
纯遁走,王侯降者三十馀国。
又曰:西魏末,东魏遣将侯景、高敖曹等围西魏将独孤信於洛阳。
东魏大将齐神武继后。
西魏大将周文帝率军救信,进军瀍东。
景等夜解围去。
及晨,周文率轻骑追之,至於河上。
景等北据河桥,南属邙山为阵,与诸军合战。
周文马中流矢,惊逸,遂失之,因此军中扰乱。
都督李穆下马授周文兵复振,于是大捷,斩高敖曹,虏其甲士万五千,赴河死者以万数。
是日置阵既大,首尾悬远,从辰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
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不知周文所在,皆弃其率先归开府。
唐公等为后军,遇信等退,即与俱还。
由是乃班师,洛阳亦失守。
大军至弘农,守将皆已弃城西走。
又曰:后魏末,贼莫折后炽所在寇掠州人。
李贤率乡兵与泾州刺史史宁讨之,后炽列阵以待。
贤谓宁曰:
贼聚结岁久,徒众甚多,数州之人,皆为其用,我若总为一阵,并力击之,
彼既同恶相济,理必总萃於我,势既不分,众寡莫敌,我便救,首尾无以制之。
今若令诸军分为数阵,多设旗鼓,掎角而前,以胁诸栅,以别统精兵直指后炽,按甲而待,莫与交锋;
后炽欲前,则惧我疑兵。
令其进不得战,退不得走,以俟其懈攻之,必破。
后炽一败,则众栅不攻自拔矣。
宁不从,屡战频北。
贤乃率数百骑径入后炽营,收其妻子僮隶五百馀人,并辎重等。
属后炽与宁战胜,方欲追奔,忽与贤遇。
乃弃宁与贤接战,贼遂大败,后炽单骑遁走。
《北史》曰:
后魏孝文南伐齐,齐将陈显达率众拒战。
元嵩身备三仗,免胄直前,勇冠三军,将士从之,显达奔溃。
帝大悦,曰:
任城康王大有德福,文武顿出其门,以功赐爵高平县侯。
《后周书》曰:
天和六年,宇文宪帅众二万出自龙门。
齐将新蔡王康德以宪兵至,潜军宵遁。
宪乃西归,仍掘移汾水水南堡,复入於齐。
人谓略不及远,遂弛边备。
宪乃渡河攻其伏龙等四城,二日尽拔。
又进攻张辟,克之,获其军实,夷其城垒。
斛律明月时在华谷,不能救之,乃北攻姚襄城,陷之。
时汾州又见围日久,粮援路绝,遣柱国宇文盛运粟以馈之。
宪自入两乳谷,袭克齐相杜成,进军姚襄,齐人婴城固守,以为汾州之援。
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引兵大至,宪命将士阵而待之。
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乘,遂以奔退。
宪身自督战,齐众稍却。
会日暮,乃各收军。
又曰:齐神武遂渡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知不可攻,涉洛,军於许原西。
太祖据渭南,征诸州兵皆会,乃召诸将,谓之曰:
高欢越山渡河,远来至此,天亡之时也。
吾欲击之何如?
诸将咸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见其势。
太祖曰:
欢若得至咸阳,人情转骚扰。
今及其新至,便可击之。
即造浮桥於渭,令军人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
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神武军六十馀里。
齐神武闻太祖至,引军来会。
癸巳旦,候骑告齐神武军且至,望太祖军少,竟驰而进,不为行列,总萃於左。
军兵将交,太祖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
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斩六千馀级,临阵降者二万馀人。
《通典》曰:后周末,隋文帝作相,辅少主。
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不从,隋文遣将韦孝宽讨之。
迥男惇率众十万入武德,军於沁东拒之,与孝宽隔水相持。
乃布兵二十馀里,麾军小却,欲待孝宽军半度而击之。
孝宽因其却,乃鸣鼓齐进,惇遂大败。
又曰:后周末,隋文帝遣将韦孝宽率兵讨尉迟迥於相州,军进至州,迥悉出其卒十三万,阵于城南。
迥旧习军旅,虽老犹被甲临阵,其麾下三千兵皆关中人,为之力战。
孝宽等军失利而却,邺中士女观者如堵,高颎与李询乃整阵先犯观者,因其扰而乘之,迥众大败,遂拔其城。
又曰:后汉末,曹公征张鲁於汉中,使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千馀人守合肥,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吴主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乃共发教,教云:’若权至著,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公征在外,比救至,败我必矣。是以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李典亦与辽同。
於是辽夜募敢死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权不敢动,遥见所将众少,乃聚围辽。
率左右麾,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餘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
辽复还突围,拔出餘众。
权人马皆披靡,(披,匹靡反。)无敢当者。
自朝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权攻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率诸军追击之,几复获权。(孙盛曰:夫兵固诡道,奇正相资,若将帅不知,则弃师之道也。至於合肥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心必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必固。是以魏武杂选武力,参以同异,为之密教,宜其用事。至是而应,若合符契,妙矣!)
《北齐书》曰:慕容绍宗与侯景战於涡阳,大破景军,溺死於涡水,水不为流。
景走淮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译文
《后汉书》记载:吴汉讨伐公孙述,于是进军攻打广都,并攻克了它。光武帝告诫吴汉说:‘成都城内有十多万人,不可轻视。只需坚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城,不要主动与他们争斗。如果他们不敢来,你就转营逼近他们,等他们力量耗尽,再进行攻击。’吴汉乘胜追击,亲自率领步兵和骑兵两万多人逼近成都,距离城池十多里,在江北设营,建造浮桥,让副将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两军相隔二十多里。光武帝听说后大惊,派人责备吴汉说:‘你既然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分开驻军,一旦有事,无法相互支援。如果敌人出兵牵制你,而主力攻打刘尚,刘尚一旦战败,你也会失败。赶紧率军回广都。’诏书还未到达,公孙述果然派他的将领谢丰、袁吉攻打吴汉,另派将领攻打刘尚。吴汉战败后撤退到营垒中,谢丰围攻他。吴汉于是召集将领们激励他们说:‘现在我和刘尚两处都被围困,形势已经无法连接,祸害难以估量。我们想要悄悄地带领军队到江南与刘尚会合,合并兵力抵御敌人。如果我们能同心协力,人人奋战,就能建立大功;如果不然,失败是必然的。成败的关键就在这一举了。’于是设宴款待士兵,喂饱马匹,闭营三天不出,然后挂上许多旗帜,使烟火不断,夜间悄悄带领军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没有察觉,第二天,分兵抵抗江北的水边,而谢丰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江南。吴汉全军迎战,从早晨到傍晚,最终大败敌人,斩杀了谢丰、袁吉,缴获了五千多人的首级。于是带领军队返回广都,留下刘尚抵抗公孙述。光武帝回复说:‘你返回广都,非常合适,公孙述一定不敢轻易攻打刘尚而攻击你。如果先攻打刘尚,你从广都五十里外带领步兵和骑兵赶到,正好遇到他们疲惫困顿,打败他们是必然的。’从此吴汉与公孙述在广都和成都之间交战,八次交战,八次获胜。
《后汉书》又说:凉州的叛贼王国包围了陈仓,未能攻克就撤退了。皇甫嵩进军攻打他们。董卓说:‘不可以。兵法上讲,不要追击穷寇,不要逼迫归来的军队。现在我们追击王国,就是逼迫他们归来,就是追击穷寇。困兽犹斗,蜂虿有毒,何况是成群的敌人呢?’皇甫嵩说:‘不是这样。之前我不攻打,是避开他们的锐气。现在攻打他们,是等他们衰弱。我们打击的是疲惫的军队,不是归来的军队。王国的人马将要逃跑,没有斗志。用整齐的军队打击混乱的敌人,不是追击穷寇。’于是独自进军攻打,让董卓在后面做后备。连续作战,大败敌人,斩首一万多人,王国逃跑后死去。
《后汉书》又说:曹操攻打陶谦,未能攻克,就撤退了。经过夺取了虑、睢陵、夏丘,都进行了屠杀。杀死男女数十万人,鸡犬不留,泗水因此断流。
《后汉书》又说:廉范被任命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塞,烽火每天都传递消息。按照旧例,敌人如果进入超过五千人,就要向邻近的郡传达消息。官吏想要传递檄文求救,廉范不允许,亲自率领士兵迎击。敌人众多,廉范的士兵无法抵挡。于是命令军队吃早餐,清晨出发迎击,斩首数百人。
《续汉书》记载:耿弇字伯照,是扶风人。年轻时学习诗书礼仪。看到郡里的督尉测试骑士,建立旗帜和鼓,练习奔驰,因此心中喜欢将领。后来皇上听说耿弇被张步攻打。想要亲自前往。陈俊说:‘步兵强大,可以暂时关闭营门,等待皇上到来。’耿弇说:‘皇上快到了,臣子应该击鼓设宴等待百官,反而想要把敌人留给君父吗?’于是与敌人交战,将其击败。
《蜀志》记载:夏侯渊战败,曹操争夺汉中地区,将粮食运送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以夺取,赵云派兵跟随黄忠去夺取粮食。黄忠过了期限还没有回来,赵云带领几十人轻装出行,突破包围,迎接黄忠等人。恰逢曹操率领大军出来,赵云形势危急,边战边退,进入营垒后大开营门,放下旗帜和鼓。曹操的军队到达,怀疑有伏兵。赵云擂鼓,在后面射杀曹操,曹操的军队惊慌失措,相互践踏,掉入汉水而死的很多。刘备第二天亲自来到赵云的营帐,查看昨天的战场,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子龙,是赵云的字。)设宴欢饮直到天黑。
《晋中兴书》记载:桓温率领步兵和骑兵四万人,从江陵向关中进军,讨伐伪立的荆州刺史郭敬,进攻青泥,都将其击败。到达灞上,很多敌军投降,居民都在路边拿着酒浆欢迎,老年人有的哭泣说:‘没想到今天又能看到官军了!’敌军首领苻健带领五千人守卫长安小城,当时运输道路艰难,而关中地区大饥荒,桓温率领军队返回,皇帝派遣侍中黄门去慰劳,在襄阳犒赏军队。十一年,桓温晋升为征讨大都督,负责司冀州等地的军事,被赋予专征的职责。桓温于是召集军队进行整训。七月,率领军队讨伐羌族。十月,桓温驻扎在伊水。羌族首领姚襄前来抵抗,军队驻扎在北边,派遣使者到桓温那里,投降归顺,请求前锋稍微后退,他将在路边拜伏。桓温回答说:‘我自从修复中原,尊敬山陵以来,与你无关,想要来逼迫我,还要求后退做什么?’于是并排前进,姚襄率领一万多精锐在河边迎战。桓温命令自己的弟弟桓冲和其他将领奋力攻击,姚襄大败而逃,自相残杀,死者数千,越过北芒山后逃跑。
《晋中兴书》又说:谢玄晋升为冠军将军,兼任徐州刺史,回到广陵,因功被封为东兴县侯。八年,谢玄到达,苻坚倾全国之力大举出兵,号称百万。先派遣苻融、慕容炜、张蚝、苻方四位将领到颖口,梁成、王先等人守卫洛涧。皇帝下诏加封卫将军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担任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的晋陵、幽州的燕国等地的军事,与他的叔父征虏将军谢石、堂弟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谢玄等人抵抗,总共有八万人。谢玄先派遣广陵的刘牢之五千人直接指向洛涧,立即斩杀了梁成和他的弟弟梁云,步兵和骑兵崩溃,争相逃向淮水,斩首一万级,生擒五千多人。十月,苻融进军驻扎在寿阳。谢玄与谢琰等人挑选精锐八千人决战在肥水南边,临阵斩杀了苻融,俘虏了大量敌军,缴获了假皇帝的车驾和云母车,其余的宝物堆积如山,锦缎数万匹,牛马驴骡骆驼十万匹。
《晋中兴书》又说:苻坚率领五十万大军向寿春进军,对苻融说:‘如果晋人知道我来了,就会立即返回江南,固守长江,即使有百万大军,也没有什么作用。现在保密我的到来,让他们不知道,他们就会顾念江东,在这里一定会战斗。如果他们溃败,想要守卫长江,就不再可能了,我的事情就成功了。’于是保密不说苻坚亲自前来,因此在小将旗的指挥下,在淝水北边列阵。晋朝的征虏将军谢石、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都在淝水南边阻止敌人,同时渡过淝水。苻融说:‘等吴军还没有排成阵型就攻击他们,一定能取胜。’苻坚说:‘不是这样。我擅长步战,他们擅长水战,现在放弃步战进入水中,这是用我们的短处攻击他们的长处,不是好策略。可以等待他们过河后,一次性攻击他们。他们既然背水而战,进退无路,就可以全部消灭,然后船队渡江,直接指向会稽,那里是观禹朝拜万国的地方,不是很好吗?’排列阵型等待晋军。晋军渡过淝水后,在肥水北边交战。苻坚身受重伤,三军溃乱。苻坚骑马返回长安。
《晋书》记载:刘毅沿着长江追击桓玄,两军在峥嵘州交战。当时官军有数千人,桓玄的兵力非常强大,但桓玄害怕战败,经常在船舫旁边漂浮轻便的小船,因此他的士兵没有战斗的士气。官军乘风放火,全力争先,桓玄的士兵大溃败。
又说:将军王敦起兵反叛,军队抵达石头城,想要攻打晋将刘隗。(五罪切。)他的将领杜弘说:‘刘隗有众多的死士,不容易被打败,不如攻打石头城。那里的守将周礼对士兵不仁,士兵不会为他效力,攻打他必定会失败。如果周礼战败,刘隗自然会逃跑,’王敦听从了他的建议。周礼果然打开城门接纳了杜弘。其他将领与王敦交战,晋军大败。
又说:前秦苻坚率领军队来攻打,晋将谢石、谢玄抵挡他们。苻坚派遣他的尚书朱序劝说谢石等人,因为秦军人数众多,想要胁迫他们投降。朱序对谢石说:‘如果秦军百万之众都到,那我们就无法抵挡了。现在他们的军队还没有全部集结,我们应该尽快战斗。如果挫败他们的先锋部队,我们就能得胜。’晋将派遣使者请求战斗,苻坚答应了。苻坚的军队在肥水边列阵。晋军无法过河。晋将派人对苻坚的将领苻融说:‘你孤军深入,军队逼近水边布阵,这是持久战的策略,难道你真的想要战斗吗?如果你稍微撤退军队,让士兵周旋,我和你慢慢观察,不是很好吗!’苻坚的士兵都说:‘应该在河边阻挡,不要让他们上岸。我们人数众多,他们人数少,形势肯定万无一失。’苻坚说:‘但是要撤退军队,让他们过河,我用铁骑向水边逼近,杀他们。如果不这样做,等他们过了河再攻击他们。’于是指挥军队撤退,军队开始奔逃,无法阻止。谢玄用八千精兵渡过肥水逼近他们。苻融骑马冲阵,马倒被杀,军队大败。晋军乘胜追击,死者相叠。
又说:《慕容超载记》记载:于是贺赖卢、公孙五楼挖地道出战,王师不利。
崔鸿《十六国春秋》记载:前秦苻坚派遣将领吕光领兵攻打龟兹。吕光在龟兹城南五里扎营,挖深沟高垒,广泛设置疑兵,用木头做成的人形,披上铠甲,排列在壁垒上。龟兹王帛纯守城自守,于是倾尽国库财宝,请求各国来救援。温宿、尉头等国王,总共七十多万人来救援。胡人善于骑射,擅长使用长矛和槊,铠甲如连锁,箭矢无法射入,众人非常害怕他们。将领们都想在每个营地结阵按兵以拒之。吕光说:‘他们人数众多,我们人数少,营地又相隔很远,势力分散,这不是好策略。’于是移动营地,形成勾锁的阵法,精锐骑兵作为游军,填补他们的空缺,在城西战斗,大败他们。帛纯逃走,三十多个国家的王侯投降。
又说:西魏末年,东魏派遣将领侯景、高敖曹等围攻西魏将领独孤信于洛阳。东魏大将齐神武继位。西魏大将周文帝率军救援独孤信,进军瀍东。侯景等人夜间解除包围撤退。等到早晨,周文帝率领轻骑追击,追到河边。侯景等人北据河桥,南依邙山布阵,与各军会战。周文帝的马被流箭射中,惊慌逃逸,因此军队中混乱。都督李穆下马把武器交给周文帝,军队重新振作,于是大获全胜,斩杀高敖曹,俘虏甲士一万五千人,投河而死的有数万人。那天摆的阵势很大,首尾相隔很远,从早晨到下午,战斗数十回合,烟雾四起,彼此无法看清。独孤信、李远驻扎在右边,赵贵、怡峰驻扎在左边,战斗都不顺利,又不知道周文帝在哪里,都放弃了自己的位置先回到开府。唐公等为后军,遇到独孤信等人撤退,就与他们一起返回。因此撤军,洛阳也失守。大军到达弘农,守将都已经弃城向西逃走。
又说:后魏末年,贼人莫折后炽到处侵扰州民。李贤率领乡兵与泾州刺史史宁讨伐他,后炽列阵等待。李贤对史宁说:‘贼人聚集已久,徒众众多,数州之人都为他们效力,如果我们总兵力一起对阵,合力攻击他们,他们既然同仇敌忾,理应全部聚集在我们这边,势力无法分散,人数少无法抵挡,我们如果救援,首尾无法控制。现在如果我们让各军分为数阵,多设旗帜和鼓声,相互支援前进,用威胁的方式对付各个栅栏,用不同的指挥官率领精兵直接指向后炽,按兵不动,不与他们交战;后炽想要前进,就会害怕我们的疑兵。让他们无法战斗,无法撤退,等待他们疲惫攻击,一定能打败他们。后炽一旦失败,那么各个栅栏就会不攻自破。’史宁没有听从,屡次战斗都失败。李贤于是率领数百骑兵直接进入后炽的营地,收缴了他的妻子、奴隶五百多人,以及辎重等。
《北史》记载:后魏孝文帝南征齐,齐将陈显达率众抵抗。元嵩身披三件武器,摘下头盔直冲前线,勇冠三军,士兵们跟随他,陈显达溃败。皇帝非常高兴,说:‘任城康王大有德福,文武才子都出自他的门下,因功赐封为高平县侯。’
《后周书》记载:天和六年,宇文宪率领两万军队从龙门出发。齐将新蔡王康德因为宇文宪的军队到来,悄悄地军队在夜间撤退。宇文宪于是向西返回,仍然挖掘移动汾水南岸的堡垒,再次进入齐地。人们认为这样的行动不够远,于是放松了边防。宇文宪于是渡过黄河攻打他们的伏龙等四城,两天内全部攻下。又进攻张辟,攻克,缴获了他们的军需物资,夷平了他们的城垒。斛律明月当时在华谷,无法救援,于是向北攻打姚襄城,攻克。当时汾州被围困已久,粮草援助的路线被切断,派遣柱国宇文盛运送粮食支援。宇文宪自己进入两乳谷,袭击攻克了齐相杜成,进军姚襄,齐人守城固守,作为汾州的支援。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率领大军到来,宇文宪命令士兵摆阵等待。大将军韩欢被齐人击败,于是溃败。宇文宪亲自督战,齐军逐渐撤退。到了傍晚,双方各自收军。
又说:齐神武于是渡过黄河逼近华州,刺史王罴严守,知道无法攻打,渡过洛水,在许原西驻军。太祖据守渭南,征召各州军队会合,于是召集将领们,对他们说:‘高欢越过山岭渡过黄河,远道而来,这是天亡的时候了。我想攻打他,怎么样?’将领们都认为人数少无法抵挡,请求等待高欢向西移动,以观察他的形势。太祖说:‘如果高欢到达咸阳,人心会更加混乱。现在他在刚到的时候,就可以攻打他。’于是搭建浮桥于渭水,让士兵携带三天的粮食轻装渡过渭水,辎重从渭南夹着渭水向西运输。冬十月壬辰日到达沙苑,距离齐神武的军队六十多里。齐神武听说太祖到了,率领军队前来会合。癸巳日早晨,侦察兵报告齐神武的军队即将到来,看到太祖的军队人数少,就疾驰前进,不排列阵型,全部聚集在左边。军队即将交战时,太祖鸣鼓,士兵们都振奋起来,于谨等六军与他们交战,李弼等率领铁骑横击他们,将他们的军队分割成两部分,于是大败他们,斩杀六千多人,阵前投降的有两万多人。
《通典》记载:在后周末期,隋文帝杨坚担任宰相,辅助年轻的皇帝。相州的总管尉迟迥起兵反抗,不服从隋文帝。隋文帝派遣将领韦孝宽去讨伐他。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十万军队进入武德,驻军在沁水东边来抵抗,与韦孝宽隔河对峙。于是布置兵力超过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微后退,打算等韦孝宽的军队过河一半时再发动攻击。韦孝宽趁着尉迟惇后退的机会,击鼓全军前进,尉迟惇因此大败。
《通典》又说:在后周末期,隋文帝派遣将领韦孝宽率军到相州讨伐尉迟迥,军队进军到州城,尉迟迥出动了他所有的十三万士兵,在城南列阵。尉迟迥过去有军事经验,即使年老仍然穿着铠甲亲自上战场,他手下的三千士兵都是关中地区的人,他们为了他全力作战。韦孝宽的军队在战斗中失利后撤退,邺城中的男女老少都来观看,高颎和李询于是整顿军队,先攻击观看的人群,趁着他们的混乱发动攻击,尉迟迥的军队大败,城池被攻下。
《通典》又记载:后汉末年,曹操征讨汉中的张鲁,派遣张辽和乐进、李典等将领率领一千多人守卫合肥,命令护军薛悌,在信函的边缘写上:‘敌军到来才打开。’不久,吴国君主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于是大家打开信函,信中说:‘如果孙权到了,张、李两位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不得出战。’众将领都感到疑惑。张辽说:‘主公在外征战,等到救援到来,我们必定会失败。因此要在他们还未联合起来之前就发动攻击,挫败他们的气势,稳定军心,然后才能守城。胜败的关键就在这一战,诸位为何还要犹豫呢?’李典也与张辽意见相同。于是张辽在夜间招募敢死队员,招募到八百人,宰牛宴请将士,第二天进行大战。天亮时,张辽身披铠甲手持戟,率先冲锋陷阵,杀死数十人,斩杀两位将领,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冲入敌阵,直抵孙权的麾下。孙权大惊,众人不知如何是好,逃跑登上高丘,用长戟自卫。孙权不敢动弹,远远看到自己所带领的军队人数少,于是聚集军队包围张辽。张辽带领左右冲上前去,猛烈攻击,包围被突破,张辽带领手下的几十人成功突围,其余的士兵高呼:‘将军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又返回去再次突围,救出了其余的士兵。孙权的军队都溃散了,没有人敢抵挡。从早上战斗到中午,吴军士气低落,返回去加固防御,众心才安定,众将领都心服口服。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无法攻下,于是撤退。张辽率领各军追击,几乎再次俘虏孙权。(孙盛说:用兵之道本就变化无常,正奇相辅相成,如果将帅不知,那就是放弃军队的错误。至于合肥的守卫,孤立无援,只依靠勇猛的士兵会导致好战生乱,只依靠胆怯的士兵则难以保住人心。而且他们人多我们少,他们必定贪得无厌,用致命的军队攻击贪得无厌的士兵,必定会取得胜利,胜利之后守卫必定坚固。因此魏武帝曹操混合选拔武力,结合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严密的策略,这是应当使用的。到了这个时候,策略得以实现,就像符契一样相合,真是妙极了!)
《北齐书》记载:慕容绍宗在涡阳与侯景作战,大败侯景的军队,在涡水中溺亡,水流因此停止。侯景逃往淮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注解
吴汉:东汉初期名将,光武帝刘秀的得力助手之一。
公孙述:东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军阀,自立为帝。
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广都: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光武戒汉:光武帝对吴汉的告诫。
步骑:步兵和骑兵的合称。
江北:指长江北岸。
江南:指长江南岸。
帝:指光武帝刘秀。
谢丰:公孙述的将领。
袁吉:公孙述的将领。
汉败入壁:吴汉战败后退入营垒。
潜师:秘密撤军。
飨士:宴请士兵。
秣马:喂马。
幡旗:旗帜。
烟火不绝:烟火不断,指营火不熄。
衔枚:古代战争中士兵口中含着的一种防止发出声音的器具。
事有缓急:事情有紧急和不紧急之分。
略:侵犯。
凉州: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陈仓: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
皇甫嵩:东汉末年名将。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穷寇勿追:追击穷途末路的敌人。
归众勿迫:不要逼迫撤退的军队。
步兵盛:步兵强大。
张步:东汉末年割据青州的军阀。
上:指皇帝。
步兵:步兵的合称。
牛酾酒:宰牛饮酒,表示宴请。
曹公:曹公是曹操的尊称,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陶谦:东汉末年徐州牧。
拔取虑、睢陵、夏丘:曹操攻占的三个地方。
云中太守:云中郡的太守。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
烽火:古代边防信号,用烟火传递信息。
移书傍郡:发送文书到邻近的郡。
传檄求救:发送紧急文书请求援助。
蓐食:清晨吃饭。
扶风: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骑士:骑马作战的士兵。
督尉: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
上至:皇帝亲自前往。
陈俊:东汉末年将领。
步兵盛,可且闭营,待上至:步兵强大,可以暂时关闭营门,等待皇帝到来。
见郡督尉试骑士:看到郡督尉测试骑士。
建旗鼓,肄驰骋:建立旗帜和鼓,练习奔驰。
心善将率:心中喜欢将领。
夏侯渊:曹操的将领。
汉中地:汉中地区的土地。
运米北山下:在北山下运送粮食。
黄忠:刘备的将领。
赵云:刘备的将领,字子龙。
扬兵大出:大规模出兵。
雷鼓:响亮的鼓声。
先主:刘备的谥号。
江陵: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关中: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中部。
郭敬:伪立的荆州刺史。
青泥: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灞上: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戎首:敌军的首领。
壶浆路侧:路旁摆满了酒浆。
耆老:老年人。
官军:官军指的是国家的正规军队。
兵帅:军队的统帅。
长安小城:长安城的小城。
运道艰难:运输道路困难。
关中大饥:关中地区发生大饥荒。
侍中:古代官职,皇帝的近臣。
黄门: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襄阳: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犒军:慰劳军队。
司冀州:古代的司冀州地区。
羌:古代游牧民族。
伊水: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姚襄:姚襄是北齐的将领。
北芒: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故太极殿前:旧太极殿的前面。
贼周成:敌军首领周成。
金墉: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先帝:已故的皇帝。
陵令:守陵的官员。
冠军将军:古代军职,相当于将军。
徐州刺史:徐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广陵: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苻坚:苻坚是前秦的皇帝,曾大举北伐。
梁成:苻坚的将领。
王先:苻坚的将领。
卫将军:古代军职,相当于将军。
征讨大都督:负责征讨的大都督。
前锋:军队的前锋。
徐、兖、青三州:古代的徐、兖、青三个州。
扬州之晋陵:扬州的晋陵地区。
幽州之燕国:幽州的燕国地区。
石:谢玄的叔父。
琰:谢玄的从弟。
桓伊:谢玄的部将。
龙骧将军:古代军职,相当于将军。
刘牢之:谢玄的部将。
洛涧: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寿阳: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肥水:肥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淝水: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禹朝:大禹的朝代。
朝万国之处:朝见万国的地方。
小将:年轻的将领。
旗列屯淝北:旗帜排列在淝水北岸。
晋征虏将军:晋朝的征虏将军。
冠军将军谢玄:晋朝的冠军将军谢玄。
辅国将军谢琰:晋朝的辅国将军谢琰。
西中郎将桓伊:晋朝的西中郎将桓伊。
列陈以待晋军:排列阵势等待晋军。
被重疮:受到重伤。
驰还长安:急忙返回长安。
晋书:《晋书》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晋朝的历史,由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等人编纂。
刘毅:刘毅是东晋末年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桓玄:桓玄是东晋末年的权臣,后自立为帝,建立后桓朝。
峥嵘州:峥嵘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玄兵:玄兵指的是桓玄的军队。
败衄:败衄是指战败,衄字在这里指失败。
轻舸:轻舸是指小船。
乘风纵火:乘风纵火是指在战斗中利用风向和火攻来击败敌人。
尽锐争先:尽锐争先是指全力以赴,争先恐后。
王敦:王敦是东晋末年的将领,因谋反被杀。
石头:石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刘隗:刘隗是东晋末年的将领,王敦曾欲攻打他。
将军:将军是古代对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呼。
杜弘:杜弘是王敦的部将。
周礼:周礼是石头城的守将。
前秦:前秦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由苻坚建立。
谢石:谢石是东晋的将领,与谢玄一同抵抗前秦。
谢玄:谢玄是东晋的将领,以善于用兵著称。
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朱序:朱序是前秦的尚书,后来投降东晋。
慕容超:慕容超是十六国时期后燕的皇帝。
地道:地道是指地下通道,用于秘密行动。
王师:王师是指皇帝的军队。
吕光:吕光是前秦的将领,曾领兵伐龟兹。
龟兹:龟兹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帛纯:帛纯是龟兹王。
温宿:温宿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
尉头:尉头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
胡便:胡便是指胡人,这里指龟兹的军队。
铠:铠是指古代士兵穿的金属甲胄。
连锁:连锁是指连环甲。
阵:阵是指军队的战斗队列。
独孤信:独孤信是西魏的将领。
洛阳:洛阳是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齐神武:齐神武是东魏的皇帝高洋的尊号。
周文帝:周文帝是西魏的皇帝宇文泰的尊号。
瀍东:瀍东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河上:河上是指河流的上方。
河桥:河桥是指横跨河流的桥梁。
邙山:邙山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都督:都督是古代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地区的军事。
李穆:李穆是西魏的将领。
任城康王:任城康王是陈显达的封号。
龙门:龙门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新蔡王康德:新蔡王康德是北齐的将领。
太祖:太祖是宇文泰的尊号。
高欢:高欢是东魏的皇帝。
咸阳:咸阳是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浮桥:浮桥是指可以浮动的桥梁。
沙苑:沙苑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于谨:于谨是西魏的将领。
李弼:李弼是西魏的将领。
铁骑:铁骑是指穿着铁甲的骑兵。
级:级是指敌军的尸体。
北史:《北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朝的历史。
孝文:孝文是北魏孝文帝的尊号。
陈显达:陈显达是南齐的将领。
元嵩:元嵩是北魏的将领。
胄:胄是指头盔。
华州:华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王罴:王罴是北齐的将领。
许原:许原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渭南:渭南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高平:高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宇文宪:宇文宪是北周的将领。
华谷:华谷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杜成:杜成是北齐的将领。
汾州:汾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宇文盛:宇文盛是北周的将领。
两乳谷:两乳谷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段孝先:段孝先是北齐的将领。
兰陵王:兰陵王是北齐的将领高长恭的尊号。
通典:《通典》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由唐代杜佑编纂,内容包括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后周末:指中国历史上的后周末期,即唐朝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907年至960年。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相州:相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一带。
尉迟迥:尉迟迥是北周末年的一位将领,因反对隋文帝杨坚的统治而举兵反抗。
韦孝宽:韦孝宽是隋朝的一位将领,因功被封为梁国公,曾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
武德:武德是隋朝的一个年号,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之一。
沁东:沁东是指沁水东岸的地区,沁水是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军:军队,指由一定数量和装备的士兵组成的战斗集体。
布兵:布置军队,指在战场上安排士兵的位置。
麾军:指挥军队,麾指旗帜,这里代指军队。
小却:稍微后退,撤退一小段距离。
鸣鼓齐进:击鼓前进,指军队开始进攻。
惇:惇是尉迟迥的儿子,名叫尉迟惇。
后汉末:指东汉末年,即公元184年至220年。
张鲁:张鲁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曾在汉中地区建立政权。
合肥:合肥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
护军:护军是古代军队中的官职,负责保护军队将领。
函边:函边是指用盒子封存的边防令,即边防命令。
吴主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即吴大帝。
邺中:邺中是指邺城,邺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
高颎:高颎是隋朝的一位大臣,曾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
李询:李询是隋朝的一位将领,曾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
拔城:攻下城池,即占领城市。
曹公征张鲁:曹操征讨张鲁,指曹操率军攻打张鲁的势力。
张辽:张辽是曹操麾下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乐进:乐进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将领,以智谋著称。
李典:李典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将领,以忠诚著称。
敢死之士:愿意为国捐躯的勇士。
椎牛飨将士:用牛椎骨熬制酒食来宴请将士,表示激励士气。
披甲持戟:穿着铠甲,手持戟,形容战士全副武装。
陷阵:冲锋陷阵,指勇敢地冲入敌阵。
大呼自名: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表示勇敢无畏。
长戟:一种长柄的武器,用于近战。
高冢:高大的坟墓,这里指高地。
诡道:用计谋和变通的方法来取胜的策略。
奇正相资:奇正相互补充,指在军事行动中,奇兵和正兵要相互配合。
弃师之道:放弃军队的道路,指军队溃败。
悬弱无援:孤立无援,力量单薄。
杂选武力:混合选拔有武力的士兵。
参以同异:结合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密教:秘密的军事指令。
符契:古代的一种凭证,形状像契,用于证明身份或授权。
慕容绍宗:慕容绍宗是北魏末年的一位将领。
侯景:侯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后来反叛,成为著名的侯景之乱。
涡阳:涡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溺死:溺水而死。
景走淮南:侯景逃跑到淮南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四十-评注
《通典》中记载了隋文帝时期的一次军事冲突,通过细致的叙述展现了军事策略与战场指挥的微妙关系。首先,尉迟迥的反抗行动,体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挑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尉迟迥的军事部署,布兵二十余里,麾军小却,显示出其谨慎的策略,欲待敌军半渡而击之,这种战术在当时是常见的,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战场形势的深刻理解。然而,韦孝宽的应对策略更为高明,他利用尉迟迥的退却,鸣鼓齐进,打乱了对方的阵脚,最终导致尉迟迥的大败。这一战例说明了在战争中,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战术,更需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文中提到的后周末,隋文帝遣将韦孝宽讨伐尉迟迥的事件,进一步展示了隋文帝的军事才能和统治策略。韦孝宽在战场上失利后,高颎与李询的勇敢冲锋,扰乱了敌军阵脚,为孝宽的反击创造了机会。这一战例强调了在战争中,士气与心理战的重要性。邺中士女观者如堵,说明当时战争的规模和影响,也反映了民众对战争的关注。
《通典》中关于曹公征张鲁的记载,则展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战争形势的深刻洞察。张辽在合肥之战中的决策,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判断。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选择了先发制人,利用夜幕掩护,出奇制胜。他的勇敢和果断,不仅稳定了军心,也为后续的防守打下了基础。这一战例说明了在战争中,智勇双全的将领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北齐书》中慕容绍宗与侯景的涡阳之战,通过描述慕容绍宗的英勇和侯景的失败,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慕容绍宗在涡水溺死后,水不为流,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侯景的溃败,则反映了在战争中,即使一方拥有优势,但一旦指挥失误,也可能导致失败。
这些古文内容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战争事件,更蕴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哲学。通过对这些古文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以及战争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这些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