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六-原文

○机略四

《魏志》曰:曹公西征马超,与超夹关为军。

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度蒲坂津,据河西为营。

公由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

公放马牛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得度,循河为甬道而南。

贼退,距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

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

又曰: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曹公循河而西。

绍於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

公勒兵驻营南坂下,使登垒视之,曰:’可五六百骑。’

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胜数。’

公曰:’勿复白。’

乃令骑放马解鞅。

是时,白马辎重就道。

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

荀攸曰:’此所以饵敌也。如何去之!’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五六千骑前后至。

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

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辎重。

公曰:’可矣。’

乃皆上马。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之,大破。

又曰:曹公既克邺,袁尚、熙遂奔辽东,众百数千。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

曹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熙可擒。

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其首,不烦兵矣。’

公引兵还,康果斩送尚、熙,传其首。

诸将或问曰:’公还,而康斩尚、熙何也?’

公曰:’彼素畏尚、熙,其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

又曰:曹公讨鲜卑,出卢龙,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陷柳城。

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将数万骑逆军,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

公登高,观敌阵不整,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大败之。

又曰:黄巾贼起,命将朱隽率兵讨之。

贼帅韩忠据宛拒隽,隽兵少不敌,乃长围结垒起土以临城内,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

隽自将精卒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

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

又曰: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绍遣将郭图、淳于琼、颜良等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度河。

曹公北救延。

荀攸说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度兵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公从之。

绍闻兵度,即留分兵西应之。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

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遂解白马围。

又曰:曹公击破马超,超走凉州。

关中平,诸将或问曹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

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也。吾欲盛兵向潼关;贼悉南守,西河之备虚,故徐晃等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伪言许之,所以纵逸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蓄士卒之力,一朝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又曰:蜀关羽围曹公将曹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布於襄阳,曹公遣将徐晃救仁。

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偃城。

晃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

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

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兵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蹈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曹公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胜,今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

又曰:曹公征关中,进军渡渭。

马超及韩遂数战,不许,因请割地。

公用贾诩计,伪许之。

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故旧,拊手欢笑。

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

遂曰:’无所言也。’

超等疑之。

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

超等愈疑遂。

公乃与克日会战。

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骁骑夹击,大破之。

遂、超走凉州。

《魏志》曰:司马宣王征公孙文懿,次于辽水。

文懿遣将军毕衍、杨祚等步骑数万阻辽,隧以距之,围堑二十馀里。

宣王令军穿围,盛兵多张旗帜,出其东南,贼尽锐赴之,乃沉舟潜济,急于东北,斜趣之襄平。

衍等恐襄平无守,夜遁。

又曰:郭淮讨叛羌师。

其羌师屯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拒官军。

淮见形上流,密于下度兵据白土故城,击,大破之。

又曰: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袁尚遣将高藩将兵屯河上,绝水道。

典与诸将议曰:’藩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宜亟击之。’

昱为然,遂北渡河攻藩,破之。

水道得通。

又曰:司马宣王征公孙文懿,沉舟潜济辽水,作长围,忽弃贼而向襄平。

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

宣王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云: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贼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必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

遂整阵而过。

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

宣王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

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

又曰:田豫,字国让。

率兵击鲜卑比能,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

国让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

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

又曰:诸葛诞、文钦反,据寿春,司马景王总兵讨之,谓诸将曰:

“彼当突围,决一朝之命!”

或谓:

“大军不能久,省食减口,冀有他变,料敌之情不出此二者,今当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此胜计也。”

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穀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胜,钦闻之果喜。

景王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

俄而,城中乏粮,诸将并请攻之。

景王曰:

“诞聚粮固守,外结吴人,自谓足据淮南,必不便走。

今若急之,损游军之力,外寇卒至,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且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钦等必为擒矣。”

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

初,诞、钦内不相协,乃至穷蹙转相疑贰,诞杀钦。

子鸯逾城降,以为将军、封侯,使巡城而呼。

景王见城上持弓者不发,因令攻而拔之。

又曰:诸葛诞据寿春反,命将王基讨之。

吴遣朱异来救诞,军於安城。

诏王基引诸军转据北山,基谓诸将曰:

“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修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遂守便宜,上疏曰:

“今与贼交利对敌,当不动如山。

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於势大损。

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地也。”

书奏,报听之。

寿春竟破,司马文王与基书曰: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距众议,终至制敌擒寇,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

又曰:郭淮在汉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

诸将议众寡不敌,依水为陈以距之。

淮曰:

“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为阵,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既阵,备疑不敢渡。

(《通典》曰:蜀主悟之,不敢。)

又曰: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田豫持节护乌丸校尉。

时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等割地统御,各有分界。

乃共要盟,不得以马与中国市。

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

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击,求救于豫。

豫深入虏廷,胡围豫于马邑城十重。

豫密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从南门出,胡人皆往赴之。

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赴,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乱,弃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

自是胡人破胆,威振沙漠。

又曰:诸葛亮出斜谷,司马宣王屯北原。

亮盛兵西行,诸将皆欲攻西围,郭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

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吴志>曰:曹公入荆州,刘备为曹公所破,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

遣诸葛亮诣孙权,权遣周瑜、程普与之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观操船舰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数十,实以薪草,上建牙旗。

盖乃先报书,欺以欲降。

曹公军延颈指言:

“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熛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又曰:周瑜使甘宁据夷陵。

魏将曹仁围宁,吕蒙往救之。

仍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

敌夜遁去,行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

蒙兵追蹙,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又曰:贺齐讨黔,歙贼帅,

(黟音伊几切。歙音摄。)

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历林山,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方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戈,密於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拓山为缘道,道成,夜令潜上,乃多悬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十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以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

贼中有善禁术者,吴师刀剑不得拔,弓弩射矢俱还自向,辄致不利。

齐曰:

“吾闻之,雄黄胜五兵,还丹能威敌。

夫金有刃、虫有毒者皆可禁之。

以无刃之兵,不毒之虫,彼必无能为也。”

遂伐木为棓列阵,四面罗布,俱鸣鼓角,勒兵待曙。

贼惶遽无依,禁术不效,大破而降之。

<蜀志>曰:诸葛孔明率众定南夷,擒夷帅孟获,七纵七擒。

获曰:

“公,天威也。

南人不复反矣。”

扬雄《蜀王记》云:

秦王石牛,置金於后,蜀人以为牛便金。

蜀王发卒开道,令五丁拖牛置成都,蜀道乃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六-译文

《魏志》记载:曹操西征马超,与马超在关中夹关设立军营。曹操急切地围攻马超,同时暗中派遣徐晃、朱灵等人在夜晚渡过蒲坂津,占据河西建立营地。曹操从潼关北渡,尚未渡河,马超就急忙赶往船上进行决战。曹操释放马牛引诱敌人,敌人混乱中抢夺牛马,曹操得以渡河,沿着河岸向南撤退。敌人撤退后,在渭口附近,曹操就设置了大量的疑兵,暗中用船载兵进入渭河,建造浮桥,夜晚时分,分兵在渭南设立营地。敌人夜晚攻击营地,伏兵将其击退。

《魏志》又记载: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沿着黄河向西行军。袁绍于是渡河追击曹操的军队,到达延津南。曹操命令军队驻扎在南坂下,派人登上壁垒观察,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越来越多,步兵数目无法计算。’曹操说:‘不要再报告了。’于是命令骑兵卸下马鞍。这时,白马的辎重已经出发。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众多,不如返回保卫营地。荀攸说:‘这正是用来诱敌的策略。为什么要撤退呢!’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前后到达。将领们再次报告说:‘可以上马迎战。’曹操说:‘还不行。’过了一会儿,骑兵越来越多,有的开始分散辎重。曹操说:‘可以上马了。’于是所有骑兵都上马。当时骑兵不足六百,随后曹操纵兵出击,大败袁绍。

《魏志》又记载:曹操攻克邺城后,袁尚、袁熙逃往辽东,部下有一万多人。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依仗地理位置偏远而不服从。曹操打败乌丸后,有人建议曹操继续征讨,可以擒获袁尚、袁熙。曹操说:‘我现在正要命令公孙康斩首送来他们的首级,不必动用兵力。’曹操带领军队返回,公孙康果然斩首送来袁尚、袁熙的首级。

《魏志》又记载:曹操讨伐鲜卑,出卢龙塞,塞外道路不通,于是挖掘山岭、填塞山谷五百多里,经过白檀,历经平冈,穿越鲜卑领地,向东攻陷柳城。距离柳城还有两百多里时,敌人才得知消息。曹操率领数万骑兵逆击,登上白狼山,突然与敌人遭遇,敌人众多。曹操登上高处,观察敌人阵形不整,于是纵兵出击,派张辽为先锋,大败敌人。

《魏志》又记载:黄巾起义,曹操命令朱俊率领军队讨伐。贼帅韩忠占据宛城抵抗朱俊,朱俊的军队人数少,无法匹敌,于是建立长围,筑起壁垒,用土堆临城内,然后击鼓攻击西南方向,贼人全部前往。朱俊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东北方向偷袭,攻入城中。韩忠于是退守小城,惶恐地请求投降。

《魏志》又记载: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亲自带领军队到达黎阳,准备渡河。曹操北上救援刘延。荀攸建议说:‘现在我们兵少无法匹敌,分散敌人的势力才是上策。您到达延津后,如果将军队渡过黄河,袁绍必定会向西增援,然后我们轻兵袭击白马,出其不意,可以擒获颜良。’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袁绍得知军队渡河,立即留下部分兵力向西增援。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快速向白马进发,未到十多里,颜良大惊,前来迎战。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上前,击破敌人,斩杀颜良,解除了白马之围。

《魏志》又记载:曹操击破马超后,马超逃往凉州。关中平定后,将领们问曹操:‘起初,敌人守卫潼关,渭北道路缺失,为什么不从河东攻打冯翊,反而守卫潼关,拖延时间后才北渡黄河,这是为什么?’曹操说:‘敌人守卫潼关,如果我们进入河东,敌人必定会守卫各个渡口,那么西河就无法渡过。我打算集中兵力攻打潼关;敌人全部南守,西河的防御就会空虚,所以徐晃等人得以擅自夺取西河;然后我带领军队北渡黄河,敌人无法与我争夺西河,因为有两位将领的军队。我们用车辆和栅栏连成甬道向南,既是为了不可战胜,也是为了显示我们的弱小。渡过渭河后建立坚固的堡垒,敌人到来时不出击,是为了让他们骄傲。因此敌人不建立营垒而要求割地。我顺从他们的要求,答应他们,是为了放纵他们的意图,让他们安心而不设防,从而积蓄士兵的力量,一旦发动攻击,就像迅雷不及掩耳,兵法的变化,本来就不是一条道路可以概括的。’

《魏志》又记载:蜀汉关羽围困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围困将军吕布于襄阳,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因为关羽难以正面交锋,徐晃于是前往偃城。徐晃采取诡计挖掘深沟,假装要截断其后路,敌人烧毁营地逃跑。徐晃占领了偃城,两面建立营地,稍微前进,距离贼围三丈远,没有攻击,贼围头有营地,另外还有在四冢的营地。徐晃扬言要攻击围头营地,而秘密攻击四冢。关羽看到四冢即将被攻破,亲自率领五千步兵出战,徐晃击退了他,关羽退走,随后徐晃追击,与关羽一起被困在围中,最终被击败,关羽有的投沔水而死。曹操下令说:‘贼人围困我们,堑壕和鹿角多达十重,将军取得胜利,现在陷入贼人围困,斩杀很多敌军。我带兵三十多年,以及我所听说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长驱直入敌人围困的。’

《魏志》又记载:曹操征讨关中,进军渡过渭河。马超和韩遂多次交战,未能取胜,于是请求割地。曹操采用贾诩的策略,假装答应他们。韩遂请求与曹操见面,曹操与韩遂并马交谈,过了一会儿没有谈及军事,只是谈论京都的旧友,拍手欢笑。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说:‘没有说什么。’马超等人对此表示怀疑。另一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信,信中多次修改,就像韩遂修改过的那样。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曹操于是约定日期进行会战。首先派出轻兵挑战,战斗了很久,然后纵兵夹击,大败韩遂和马超。韩遂、马超逃往凉州。

《魏志》记载:司马懿征讨公孙文懿,驻扎在辽水。公孙文懿派遣将军毕衍、杨祚等步骑兵数万人在辽水阻拦,司马懿用地道接近他们,围困了二十多里。司马懿命令军队挖掘地道,大量士兵和旗帜出现,从东南方向出发,敌人全部精锐前往,于是司马懿秘密用船渡过辽水,急忙向东北方向,斜向奔向襄平。毕衍等人担心襄平无人防守,夜晚逃跑。

《魏志》又记载:郭淮讨伐叛乱的羌族军队。羌族军队驻扎在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抵抗官军。郭淮看到上游的形势,秘密地在下游渡过军队,占据白土故城,发动攻击,大败羌族军队。

《魏志》又记载:李典与程昱等人用船运输军粮,遇到袁尚派遣的高藩率领军队驻扎在河上,切断水道。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藩军队装备少,依赖水路,有松懈之心,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应该立即攻击。’程昱表示同意,于是北渡河攻击高藩,将其击败,水道得以畅通。

《魏志》又记载:司马懿征讨公孙文懿,用船秘密渡过辽水,建立长围,突然放弃敌人,向襄平进发。将领们说:‘不攻击敌人而建立围困,这不是向众人展示的方式。’司马懿说:‘敌人坚守营垒,想要用疲惫我们的军队。如果我们攻击,正中他们的计谋,这就是王邑在昆阳感到羞耻的原因。古人说:敌人即使高筑营垒也不得不与我军战斗,是因为攻击了他们必须救援的地方。敌人主力在这里,他们的老巢空虚了。我直接指向襄平,他们必定内心恐惧。恐惧而求战,我们一定能够击败他们。’于是整顿军队通过。敌人看到我们的军队从后面出来,果然拦截我们。司马懿对将领们说:‘之所以不攻击他们的营垒,正是为了引诱他们到这个地步,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纵兵迎击,三战皆捷。

又有人说:田豫,字国让。他率领军队攻打鲜卑的比能,只带领精锐的士兵,深入敌军腹地,胡人众多,从前后夹击军队,切断他们的归路。国让于是进军,离敌军十多里地扎营,大量收集牛马粪便点燃,然后从其他道路撤退。胡人看到烟火不断,以为他们还在,走了几十里才知道他们已经离开。

又有人说:诸葛诞和文钦反叛,占据寿春,司马景王率领军队讨伐他们,他对将领们说:‘他们将会突围,决定一日的生死!’有人认为:‘大军不能长时间作战,减少食物和人员,希望有其他变故,估计敌人的情况不出这两种,现在应该采取多种策略来扰乱他们,防备他们逃跑,这是胜利的策略。’于是命令合围,分遣病弱士兵到淮北的仓库军士那里,每人分发三胜大豆,文钦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景王更加瘦弱来展示自己,多派间谍,扬言吴国救援即将到来,诸葛诞等人更加放松饮食。不久,城中粮食缺乏,将领们纷纷请求进攻。景王说:‘诸葛诞聚集粮食坚守,外部结交吴国,自认为足以占据淮南,一定不会逃跑。现在如果急于进攻,会损失游军的战斗力,外敌突然到来,内外受敌,这是危险的策略。而且坚守三面,如果敌人从陆路来,军粮一定不足,我用游动的小部队轻骑兵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可以不战而破外敌,文钦等人一定会被擒获。’诸葛诞、文钦等人出城攻击长围,各军迎击,将他们击退。起初,诸葛诞、文钦内部不协调,以至于在困境中相互猜疑,诸葛诞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越城投降,被封为将军、侯爵,被派去巡视城墙并呼喊。

又有人说:诸葛诞占据寿春反叛,命令王基讨伐他。吴国派遣朱异来救援诸葛诞,军队驻扎在安城。诏令王基率领各军转移到北山,王基对将领们说:‘现在包围圈越来越牢固,军队和马匹都在集结,我们只需要精心准备防御,等待敌人逃跑,而不再移动军队守卫险要,让他们自由行动,即使有智者也无法善后。’于是坚守阵地,上疏说:‘现在与敌人交战,应该不动如山。如果我们移动军队依险而守,人心会动摇,对形势有很大损害。各军都占据深沟高垒,人心都稳定,不可动摇,这是指挥军队的关键地点。’奏章呈上,得到了批准。寿春最终被攻破,司马文王给王基写信说:‘最初有人提议移动军队,很多人支持,我当时没有亲自经历,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将军深思熟虑,独自坚持坚定意志,上违抗诏命,下抵制众议,最终制敌擒敌,即使是古人所述,也不算过分。’

又有人说:郭淮在汉中,蜀主刘备想要渡过汉水来进攻。将领们商议认为敌众我寡,不能抵挡,于是依靠水边列阵抵抗。郭淮说:‘这是显示弱小而不足以挫败敌人,不是好计策。不如远离水边列阵,引诱敌人过来,等他们渡过一半后再攻击,刘备就可以被打败了。’布阵后,刘备怀疑不敢渡河。(《通典》说:蜀主刘备明白了这个策略,不敢渡河。)

又有人说:文帝初期,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派田豫持节保护乌丸校尉。当时鲜卑有数十个部落,比能、弥加、素利等人分地统治,各有各自的界限。他们共同结盟,不得用马与中国交易。田豫认为戎狄应该是一体的,不是中国的利益,于是先挑拨离间,让他们自己成为仇敌,互相攻击。素利违反盟约,送出千匹马给官府,被比能攻击,向田豫求救。田豫深入敌军腹地,胡人在马邑城十重围困田豫。田豫暗中派遣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号,从南门出来,胡人都去追赶。田豫带领精锐士兵从北门出来,鼓噪着进攻,两头同时发起攻击,出其不意,胡人军队混乱,丢弃马匹徒步逃跑,田豫追击了二十多里,敌军尸体遍布地面。从此胡人丧胆,威震沙漠。

又有人说:诸葛亮出兵斜谷,司马宣王在北原驻扎。诸葛亮大举西行,将领们都想要攻击西面的包围圈,只有郭淮认为这是在西部制造假象,目的是让官兵在阳遂发动攻击。那天晚上,果然在阳遂发动了攻击,但因为有准备,所以没有成功。

《吴志》记载:曹操进入荆州,刘备被曹操打败,在当阳与鲁肃相遇,于是共同策划。派遣诸葛亮去见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与他合力对抗曹操,在赤壁相遇。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持久,观察曹操的船舰相连,可以烧毁它们并让他们逃跑。’于是取来几十艘蒙冲战船,装满柴草,上面竖起牙旗。黄盖先写信报告,假装要投降。曹操军队伸长脖子等待,说:‘黄盖投降了!’黄盖放火烧船,同时发火。当时风势猛烈,火势蔓延到岸上的营帐。不久,火焰冲天,人马被烧死,淹死,死伤惨重,军队于是败退。

又有人说:周瑜派遣甘宁占据夷陵。魏将曹仁包围甘宁,吕蒙前往救援。还分遣三百人切断险要道路,敌人逃跑时可以得到他们的马匹。军队到达夷陵,当天就交战,杀敌过半。敌人夜间逃跑,行进经过切断的道路,骑兵都弃马步行。吕蒙的军队追击,获得马匹三百匹,用船只运回。

又有人说:贺齐讨伐黔,歙县的贼帅陈仆、祖山等两万户驻扎在历林山,山四面都是峭壁,高数十丈,道路狭窄,无法展开方阵,敌人从高处投掷石头,无法攻击。军队驻扎了一整天,将吏都很苦恼。贺齐亲自巡视,观察地形,暗中招募轻捷的士兵,制作铁戈,在敌人不设防的隐蔽处,用戈开凿山体作为道路,道路修成后,夜间让士兵悄悄上去,然后悬挂布条帮助下面的人攀爬,上百人成功爬上,四面传播消息,一起鸣鼓吹角,贺齐指挥军队等待。敌人夜间听到四面鼓声,以为大军都已经上了山,惊慌失措,不知所措,守卫道路和险要的人,都逃回去依附众人,大军因此成功上了山。敌人中有擅长禁术的人,吴军的刀剑无法拔出,弓箭射出的箭矢都反弹回来,导致不利。贺齐说:‘我听说,雄黄可以克制五兵,还丹可以威慑敌人。金有刃、虫有毒的都可以克制。用没有刃的兵器和无毒的虫子,他们一定无法为害。’于是砍伐树木制作长矛排列成阵,四面布置,一起鸣鼓吹角,等待天亮。敌人惊慌失措,禁术无效,被打败并投降。

《蜀志》记载:诸葛孔明率领军队平定南夷,擒获夷帅孟获,七擒七纵。孟获说:‘您,是天威,南人不再反叛了。’

扬雄的《蜀王记》说:秦王石牛,在后面放置金子,蜀人认为牛就是金子。蜀王派遣士兵开道,让五丁拖动牛放置在成都,蜀道因此开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六-注解

曹公:曹公,即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马超: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名将,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袁绍: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

官渡:官渡位于今河南省中部,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争夺黄河以北的重要战役发生地。

白马:白马,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北,曹操在此地大破袁绍。

邺:邺,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是曹操的根据地。

辽东:辽东,古地名,位于今辽宁省东部,曹操曾征讨辽东的公孙康。

公孙康:公孙康,辽东太守,曹操征讨辽东时,他斩杀袁尚、袁熙,归顺曹操。

乌丸:乌丸,古民族名,居住在辽东地区,曹操曾征讨乌丸。

鲜卑:鲜卑,古民族名,居住在北方草原,曹操曾征讨鲜卑。

黄巾贼:黄巾贼,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由张角领导。

韩忠:韩忠,黄巾起义军将领,在宛城被朱隽击败。

白马辎重:白马辎重,指曹操的运输队伍。

荀攸:荀攸,字公达,曹操的重要谋士,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

文丑:文丑,袁绍部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

刘备: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曹操的对手。

柳城:柳城,古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北,曹操曾在此地征讨鲜卑。

樊城:樊城,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曹操在此地与关羽对峙。

徐晃:徐晃,字公明,曹操部将,以勇猛著称。

张辽:张辽,字文远,曹操部将,以勇猛著称。

关羽:关羽,字云长,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忠义著称。

司马宣王:司马宣王,即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权臣。

公孙文懿:公孙文懿,即公孙渊,辽东太守,后自立为帝。

郭淮:郭淮,字伯济,曹魏将领,多次参与军事行动。

程昱:程昱,字仲德,曹魏将领,以智谋著称。

袁尚:袁尚,袁绍之子,官渡之战后与袁熙逃往辽东。

袁熙:袁熙,袁绍之子,官渡之战后与袁尚逃往辽东。

河关:河关,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白土故城:白土故城,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河上:河上,指河流附近。

襄平:襄平,古地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

王邑:王邑,东汉末年将领,昆阳之战中王邑率领的官军被绿林军击败。

昆阳:昆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叶县,昆阳之战是绿林军与王邑率领的官军之间的著名战役。

田豫:田豫,东汉末年名将,字国让,以勇猛著称,曾率兵击鲜卑比能,深入敌境,以智取胜。

鲜卑比能:鲜卑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比能是其中一位首领,与东汉末年多次发生冲突。

胡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此处指鲜卑人。

钞军:钞军,即抄掠军队,指敌军对己方军队进行突袭。

虏庭:虏庭,指敌军大本营。

诸葛诞:诸葛诞,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后反魏,据寿春。

文钦:文钦,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与诸葛诞一同反魏。

司马景王:司马景王,即司马师,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曾率兵讨伐诸葛诞。

合围:合围,指将敌军包围,使其无法逃脱。

穀淮北廪:穀淮北廪,指淮北的粮仓。

司马文王:司马文王,即司马昭,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师之弟。

王基:王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曾参与讨伐诸葛诞。

吴:吴,即东吴,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北狄:北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

乌丸校尉:乌丸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乌丸等北方民族。

戎狄:戎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

赤壁:赤壁,位于今湖北省,三国时期曹操与孙刘联军在此发生著名的赤壁之战。

黄盖: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以火攻战术闻名。

夷陵:夷陵,位于今湖北省,三国时期黄盖在此使用火攻战术。

黔:黔,即黔中,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西部。

歙:歙,即歙县,位于今安徽省。

黟:黟,即黟县,位于今安徽省。

蜀王:蜀王,指蜀汉的君主。

秦王:秦王,指秦朝的君主。

石牛:石牛,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此处指秦始皇用来迷惑蜀人的石牛。

后:后,指秦朝的皇帝。

五兵:五兵,指古代的五种兵器:弓、矢、矛、戟、剑。

还丹:还丹,古代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经过炼制后可以还魂的丹药。

棓:棓,一种木棍,此处指用木棍制作的武器。

南夷: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六-评注

此段文字描述了田豫深入敌后,巧妙地利用烟火迷惑敌人,使敌人误以为军队仍在原地,从而成功撤退的战术。田豫的行为展现了古代军事家的高超智慧和灵活应变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智谋与勇气的结合。‘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敌军对田豫军队的围追堵截,而‘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田豫计谋的巧妙和敌人的无知。

诸葛诞、文钦反叛,司马景王总兵讨之,此段文字中,司马景王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眼光和战略部署。他不仅预见到敌军的突围和持久战,还提出了‘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的策略,通过分兵、减食等手段,削弱敌军实力。‘景王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等句,则展示了司马景王在心理战上的巧妙运用。

诸葛诞据寿春反,王基守险要,此段文字中,王基的坚守策略体现了他对军事形势的深刻理解。他主张‘精修守备以待越逸’,而不是盲目地移兵守险,这一策略最终帮助他成功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上违诏命,下距众议’一句,则表现了王基在军事决策上的坚定和独断。

郭淮在汉中,此段文字中,郭淮的战术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地形和敌情的精准把握。他建议‘远水为阵,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这一战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消耗敌人的体力,还能够以逸待劳,最终取得胜利。

田豫持节护乌丸校尉,此段文字中,田豫通过离间和分化敌军,成功削弱了胡人的实力。他不仅深入敌后,还巧妙地利用了胡人的内部矛盾,使得胡人自相残杀,最终达到了削弱敌人的目的。

诸葛亮出斜谷,司马宣王屯北原,此段文字中,郭淮的预见性战略再次得到了体现。他通过观察敌军的行动,预见到敌军的主攻方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战术判断。

曹公入荆州,刘备为曹公所破,此段文字描述了赤壁之战中黄盖火攻的战术。‘蒙冲数十,实以薪草,上建牙旗’等句,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准备过程,而‘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则展现了火攻的威力。

周瑜使甘宁据夷陵,此段文字中,吕蒙的救援行动和战术安排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他不仅成功地解救了甘宁,还通过火攻和伏击,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贺齐讨黔,此段文字中,贺齐在军事行动中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不仅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弱点,还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诸葛孔明率众定南夷,此段文字描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军事行动。‘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一句,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威望和南夷对他的敬畏。

扬雄《蜀王记》云,此段文字中,描述了秦王石牛的故事,展现了古代蜀道开通的艰辛和智慧。‘蜀王发卒开道,令五丁拖牛置成都’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开通蜀道的场景,而‘蜀道乃通’则展现了古代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4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