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五-原文
○机略三
《后汉书·朱隽传》曰:赵弘据宛城,隽因急击弘,斩之。
贼馀帅韩忠复据宛拒隽。
隽兵少不敌,乃张围结垒,赴土山以临城内,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
隽自将精卒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
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
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
隽曰:’兵有形同而势异者。秦项之际,人无定主也,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
因急攻,连战不克。
隽登土山望之,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自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
既而解围,忠果出战,隽因击之,大破之。
乘胜逐北数十里,斩首万馀级。
忠等遂降。
又曰:董卓将三万讨先零羌,卓於望垣北,(望垣县属天水郡。)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
乃於所渡水中伪立鄢以为捕鱼,潜从鄢下过军。(《续汉书》’鄢’字作’堰’。)
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渡。
时众军败退,惟卓全师而还。
又曰:臧宫将兵屯骆越。
越人谋叛从蜀。
宫兵少,力不能制。
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回转出入至旦。
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
营陈兵大会,击牛酾酒,飨赐慰纳之。
又曰:蜀有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维,或作侯。)劫吏人,自称将军,于是遣臧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
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
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
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缓,(挺,解也。)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
帝然之,即敕宫撤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
又曰:岑彭南击秦丰,与其大将蔡宏拒彭等于邓,数月不得进。
帝怪以让彭,彭惧,于是夜勒兵马,申令军中,使明旦西击山都。(山都,县名,属南阳郡。)乃缓所获虏,令得逃亡,归以告丰,丰即悉其军西邀彭。
彭乃潜兵渡沔水,击其将张杨于阿头山,大破之。(沔水源出武都东狼谷中,即汉水之上源也。阿头山在襄阳。)从川谷间伐木开道,直袭黎丘,击破诸屯兵。
丰闻大惊,驰归救之。
彭与诸将依东山为营,丰与蔡宏夜攻彭,彭预为之备,出兵逆击之,丰败走,追斩蔡宏。
又《皇甫嵩传》曰:梁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
卓欲速选赴陈仓,嵩不听。
卓曰:’知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馀。(《孙子》之文。)有馀者动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玄女三宫战法》曰:行兵之道,天地之宝。九天九地,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九地之下,六癸酉也。子能顺之,万全可保。)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苦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
遂不听。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馀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
贼众疲弊,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
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司马法》之言。)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且走者,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斩首万馀级,国走而死。
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又曰:吴汉、岑彭讨公孙述,述使其将延岑等悉兵拒广汉及资中,又遣将侯丹率二万馀人拒黄石。
彭乃多张疑兵,使护军杨翕与臧宫拒延岑等,自分兵浮江下,还江州,(今南郡,即汉江州县。)氵斥江都江而上,(江都江,城都江也。)袭击侯丹,大破之。
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馀里,径拔武阳。
使精骑驰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势如风雨,所至皆奔散。
初,述闻汉军在平曲,故遣大军逆之,及汉兵至武阳,出延岑军后,蜀地震骇。
又曰:马援为陇西太守,发步骑三千人击先零羌。
羌将其妻子辎重移阻於允吾谷,(允语,音锐牙。)援乃潜行间道,掩赴其营。
羌大惊坏,复远徙唐翼谷中,援复追讨之。
羌引精兵聚北山上,援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噪,虏遂大溃。
又曰:冯异与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议攻赤眉。
异曰:’贼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
禹、弘不从。
弘遂大战移日,赤眉佯败,弃辎重而走。
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之。
赤眉引还击弘,弘军大乱。
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
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
又曰:河南贼张步据地,汉将耿弇讨之,壁於临淄。
步与其三弟蓝、弘、寿及故大彤渠帅重异等兵(重姓,异名也。)号二十万,至临淄大城东,将攻弇。
弇先出淄水上,与重异遇,突骑欲纵,弇恐挫其锋,令步不敢进,固示弱以盛其气,乃引归小城,陈兵於内。
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弇裨将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临淄,本齐国所都,即齐王宫中坏台也。)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横交突步阵於东城下,破之。
又曰:赤眉、青犊十馀万众并在射犬,光武引兵将击之。
耿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伤。
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选敢死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傅,着。)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之,遂败。
又曰:光武遣将王霸、马武击河南贼周建於垂惠。
贼帅苏茂将五校兵四千馀人救建,而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
建从城中兵出夹击武,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
霸曰:’贼兵盛,出必败,努力而已。’
乃闭营坚壁。
军吏皆争之。
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马武与吾相持,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马武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建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出兵攻武。
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
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
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之。
又曰:西域莎车国王不供,将兵长史班超发于阗、疏勒诸国二万五千人击之。
莎车求救龟兹,龟兹王遣将发温宿、姑墨、尉头合五万人助之。
超召诸将及于阗、疏勒王议曰:’兵少不敌,莫如各解散去。于阗从此东归,长史亦从此西归,夜半闻鼓声,便发众。’
皆以为然,乃阴缓所擒得生口归,以超言告龟兹,龟兹闻之喜,使其将以万骑於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绕于阗王。
人定后,超密令诸司马勒兵,至鸡鸣驰赴莎车草营掩覆之,胡皆惊走,斩首五千级。
莎车遂降。
又曰:光武遣将邓禹西征至河东,禹击更始将王匡,禹军不利,战罢。
明日癸亥,匡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整兵勒众。
明晨,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
又曰:冯异将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
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明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裁少出兵,所以示弱。)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追击,大破于崤底。
又曰:岑彭将兵三万余人南击秦丰,拔黄邮,丰与其大将蔡宏等拒于邓,数日不得进。
彭夜勒兵马,申令军中,使明早西击山都。
乃缓所获虏,令得逃亡,归以告丰,丰即悉其军西邀彭。
彭乃潜兵度沔水,击其将张杨于河头山,大破之。
从川谷间伐木开道,直袭黎丘,破诸屯兵。
丰闻大惊,驰归救之。
彭依东山为营,丰与蔡宏夜攻彭,彭先为之备,出兵逆击之,丰败走。
又曰:张步据齐地,汉将耿弇征之。
步将费邑分遣其弟敢守巨里。
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堑。
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
弇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宜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
阴缓生口,令得亡归。
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
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
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岗坂,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阵斩邑。
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凶惧,(凶,许拱切。)费悉众亡归。
又曰:将军耿秉与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击车师,车师有后王、前王,前王即后王之子,其庭相去五百余里。
秉议先赴后王,以为并力根本,则前王自服。
固计未决,秉奋身而起,众军不得已,遂进。
并纵兵钞掠,斩首数千级,收马牛羊十余万头。
后王安得震怖,从数百骑出迎秉,降。
又曰:袁绍,曹公相持于官渡,俎授说绍(俎,侧居切。)可遗蒋奇别为支军于外,以绝曹公之路。
绍不从。
许攸进曰:’曹公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不余守,势必空弱。若分遗轻军,星行掩袭,许伏则操为成擒。如其末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
绍又不用,竟为曹公所败。
又曰:曹公征河北,师次顿丘。
黑山贼子毒等攻东武阳。
曹公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
毒闻之,弃武阳还,魏武要击于内黄,大破之。
又曰:曹公征张绣于穰,荀攸曰:’绣仰食于刘表,于久而势必离。今缓之可诱致,急之则相救。’
公不从,与绣战。
表果救之,公败归。
又曰:
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渤海界,
欲与黑山合。
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
逆击於东光南,
大破之,
斩首二万馀级。
贼弃辎重数万两,
奔走渡河。
瓒因其半济薄之,
贼复大破,
死者数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五-译文
《后汉书·朱隽传》记载:赵弘占据宛城,朱隽趁机猛烈攻击赵弘,将其斩杀。敌方的余部首领韩忠再次占据宛城抵抗朱隽。朱隽的兵力较少,不能与敌人抗衡,于是他布置了包围和营垒,登上土山俯瞰城内,随后在西南方向鸣鼓攻击,敌人全部前来支援。朱隽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东北方向突袭,攀上城墙进入城内。韩忠于是退守小城,惊慌失措地请求投降。司马张超以及徐璆、秦颉都想要接受他的投降。朱隽说:‘战争有形式相同但形势不同的。秦末楚汉之际,人们没有固定的主人,所以用赏赐来鼓励人们归附。现在天下统一,只有黄巾军作乱,接受投降不能鼓励善良,讨伐他们足以惩罚邪恶。现在如果我们接受他们,反而会开启逆反的意图,敌人得利就进攻,不利就请求投降,纵容敌人发展势力,这不是好计策。’于是他急攻,连续作战未能攻克。朱隽登上土山观察,回头对张超说:‘我知道怎么办了。敌人现在外围被严密包围,内部营垒压力很大,不接受投降,想出去又不能,所以他们会拼死作战。万人一心,尚且难以抵挡,何况十万大军呢!危害非常严重。不如撤除包围,集中兵力攻入城内。韩忠看到包围解除,一定会出来,一旦出来,士气就会分散,这是容易击败他们的方法。’解除了包围后,韩忠果然出战,朱隽趁机攻击,大败敌人。乘胜追击数十里,斩首超过一万级。韩忠等人最终投降。
《后汉书》又说:董卓率领三万军队讨伐先零羌,董卓在望垣县北边,被羌人和胡人包围,粮食匮乏,进退两难。于是他在渡河的地方假装建立鄢县来捕鱼,暗地里从鄢县下面过河。等到敌人追赶时,河水已经决口,他们无法渡河。当时其他军队都失败了,只有董卓的军队完好无损地返回。
《后汉书》又说:臧宫率领军队驻扎在骆越。越人密谋叛变,从蜀地前来。臧宫的兵力较少,无法制服他们。恰好属县送来了几百辆运输车,臧宫在夜间派兵锯断城门门槛,让车辆来回转动,直到天亮。越人守候的人听到车声不断,而门槛被锯断,互相告知汉军大量到来。他们的首领于是带着牛酒来慰劳军队。军队摆开阵势,击杀牛,倒酒,宴请和慰劳他们。
《后汉书》又说:蜀地有妖巫维汜的弟子单臣、傅镇等人,再次散布妖言,进入原武城,于是派遣臧宫率领北军和黎阳营的几千人围攻他们。贼人的粮食充足,多次攻打未能攻克,士兵死伤。皇帝召集公卿诸侯王询问对策,大家都说‘应该加大赏赐和奖励’。当时显宗是东海王,独自回答说:‘妖巫相互劫持,形势不会长久,其中必定有后悔想要逃跑的人。只是外围包围得紧,无法逃脱。应该稍微放松包围,让他们有机会逃跑,一旦逃跑,一个亭长就能抓住他们了。’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立即命令臧宫撤除包围,放松对贼人的压力,贼人纷纷散去,于是斩杀了单臣、傅镇等人。
《后汉书》又说:岑彭南征秦丰,与他的大将蔡宏在邓地抵抗岑彭,几个月都无法进攻。皇帝对岑彭感到奇怪,责备他。岑彭害怕,于是当晚整顿军队,发布命令,让士兵明天向西攻击山都。他放宽了对俘虏的处置,让他们有机会逃跑,回来报告秦丰,秦丰于是调动全部军队向西迎战岑彭。岑彭于是秘密渡过沔水,在阿头山攻击秦丰的将领张杨,大败了他。从山谷中伐木开路,直接袭击黎丘,击溃了各处驻军。秦丰听说后非常惊慌,急忙返回救援。岑彭与诸将在东山扎营,秦丰和蔡宏在夜间攻击岑彭,岑彭事先已有准备,出兵迎战,秦丰败走,追杀蔡宏。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梁州的贼人王国包围了陈仓,再次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指挥前将军董卓,各自率领两万人抵抗王国。董卓想要迅速前往陈仓,皇甫嵩不同意。董卓说:‘智者不等待时机,勇者不留犹豫。迅速救援就能保住城池,不救援城池就会毁灭,全灭的形势就在这里。’皇甫嵩说:‘不是这样的。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使敌人屈服。因此,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等待敌人可被战胜的机会。不可被战胜取决于自己,可被战胜取决于敌人。敌人防守不足,我进攻有余。(《孙子兵法》中的话。)有余的军队在九天之上行动,不足的军队在九地之下陷入困境。(《玄女三宫战法》说:用兵之道,天地之宝。九天九地,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九地之下,六癸酉也。子能顺应它们,万全可保。)现在陈仓虽然小,但城池防守坚固,不是陷入九地之下的困境。王国虽然强大,但攻打的不是我军所不救的地方,不是九天之上的形势。如果形势不是九天之上,进攻的军队会遭受苦难;陷入不是九地之下,防守的军队不会崩溃。现在王国已经陷入受害之地,而陈仓保持的是不可崩溃的城池,我不需要动用大量兵力,就能取得全胜的功绩,还需要救援什么呢!’于是他没有听从。王国包围陈仓,从冬天到春天,八十多天,城池坚守,最终未能攻克。贼人疲惫不堪,最终自行撤退。皇甫嵩进军攻击他们。董卓说:‘不行。兵法说,不要逼迫困兽,不要追击归来的军队。(《司马法》中的话。)现在如果我们追击王国,就是逼迫他们归来,追击困兽。困兽犹斗,蜂虿有毒,何况是庞大的军队呢?’皇甫嵩说:‘不是这样的。之前我不攻击,是为了避开他们的锐气。现在攻击,是等待他们的士气衰退。所攻击的是疲惫的军队,不是归来的军队。而且逃跑的军队,没有斗志。以整齐的军队攻击混乱的军队,不是困兽。’于是他独自进军攻击,让董卓作为后援。连续作战大败敌人,斩首超过一万级,王国逃跑而死。董卓非常羞愧和怨恨,从此忌恨皇甫嵩。
《后汉书》又说:吴汉、岑彭讨伐公孙述,公孙述派遣他的将领延岑等人全部军队抵抗广汉和资中,又派遣将领侯丹率领两万多人抵抗黄石。岑彭于是大量布置疑兵,让护军杨翕和臧宫抵抗延岑等人,自己分兵乘船沿江而下,返回江州,在江都江向上游,袭击侯丹,大败了他。于是昼夜兼程,行军两千多里,直接攻下武阳。派精锐骑兵飞驰广都,离成都只有几十里,势如风雨,所到之处敌人都溃散。起初,公孙述听说汉军在平曲,所以派遣大军迎战,等到汉军到达武阳,从延岑军队的后面出现,蜀地因此震惊。
《后汉书》又说:马援担任陇西太守,派遣步兵和骑兵三千人攻击先零羌。羌人将他们的妻子、孩子和物资转移到允吾谷,马援于是秘密从小路行军,突袭他们的营地。羌人非常惊慌,再次迁移到唐翼谷中,马援再次追击他们。羌人带领精兵聚集在北山上,马援布阵面向山,同时分遣几百骑兵绕袭他们的后方,趁夜放火,击鼓呐喊,敌人于是大溃。
又有人说:冯异和邓禹率领车骑将军邓弘等人商议攻打赤眉军。冯异说:‘敌军人数还很多,我们可以逐渐用恩惠和信誉来使他们投降,很难一下子用兵力打败他们。现在皇上派各路将领驻扎在渑池,拦截他们的东面,而我冯异从西面进攻,一举就可以取得胜利,这是万全之策。’邓禹、邓弘不同意。邓弘于是和赤眉军大战了一整天,赤眉军假装败退,丢弃了辎重逃跑。他们的车都装满了土,上面覆盖着豆子,士兵们饿了就争抢豆子。赤眉军引兵回击邓弘,邓弘的军队大乱。冯异和邓禹合兵救援,赤眉军稍微退却。冯异认为士兵们又饿又累,可以暂时休整,但邓禹不听,再次出战,结果大败。
又有人说:河南的贼寇张步占据了一片土地,汉将耿弇前去征讨,在临淄驻扎军队。张步和他的三个弟弟张蓝、张弘、张寿以及原来的大彤渠帅重异等人(重是姓,异是名。)号称有二十万军队,到了临淄大城的东边,准备攻打耿弇。耿弇先在淄水上游布阵,和重异相遇,突骑想要发起冲锋,耿弇担心挫伤他们的锐气,命令张步不敢前进,故意表现出弱的样子来增强他们的士气,于是撤回小城,在城内布兵。张步士气旺盛,直接攻打耿弇的营寨,和耿弇的副将刘歆等人交战,耿弇登上王宫的坏台观察,看到刘歆等人的战况,于是亲自率领精兵在东城下横冲直撞,打败了敌人。
又有人说:赤眉军和青犊军十几万人都在射犬,光武帝率领军队准备攻打他们。耿纯的军队在前方,距离大营几里路,贼军突然在夜间攻击耿纯,用雨点般的箭矢射向营地,士兵们伤亡惨重。耿纯命令部下坚守阵地不动。他挑选了一千名敢死队员,每人手持强弓,各带三支箭,让他们戴上面罩,悄悄行动,绕到贼军后面,齐声呐喊,强弓齐发,贼军惊慌逃走,追击他们,最终大败。
又有人说:光武帝派遣将领王霸、马武在垂惠攻打河南的贼寇周建。贼寇首领苏茂率领五千多人的军队救援周建,并且先派遣精锐骑兵截击马武的军粮,马武前去救援。周建从城中派出兵力夹击马武,马武依靠王霸的支援,战斗并不激烈,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逃跑到王霸的营地,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势大,出去一定会失败,只能尽力而为。’于是关闭营门,坚守阵地。军官们都争着要出去救援。王霸说:‘苏茂的军队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士兵心虚,而马武和我对峙,两军不一心,这是失败之道。现在关闭营门,坚守阵地,表现出不相支援的样子,贼军一定会乘胜轻举妄动;马武得不到救援,他的战斗力会加倍。这样,苏茂、周建的军队疲劳,我们乘他们疲惫,就可以战胜他们了。’苏茂、周建果然派出全部兵力攻打马武。战斗进行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的壮士路润等几十人剪发请战。王霸知道士兵们士气高涨,于是打开营门的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敌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惊慌失措,被打败。
又有人说:西域的莎车国王不向汉朝进贡,长史班超率领军队从于阗、疏勒等国征调了两万五千人攻打他。莎车向龟兹求救,龟兹王派遣将领从温宿、姑墨、尉头等地征调了五万人援助莎车。班超召集各路将领和于阗、疏勒王商议说:‘我们的兵力少,不能和敌人抗衡,不如各自解散撤退。于阗从这里东归,长史也从这里西归,半夜听到鼓声,就发兵。’大家都同意了,于是暗中放回抓到的俘虏,把班超的话告诉了龟兹,龟兹听到后很高兴,派遣将领率领一万骑兵在西边边界拦截班超,温宿王率领八千骑兵在东边边界绕过于阗王。到了人定之后,班超秘密命令各位司马带领军队,鸡鸣时分驰骋到莎车营帐,掩袭他们,胡人惊慌逃走,斩首五千级。莎车于是投降。
又有人说:光武帝派遣将领邓禹西征到河东,邓禹攻打更始将军王匡,邓禹的军队不利,战斗结束后。第二天是癸亥日,王匡在六甲穷日不出战,邓禹趁机整顿军队。第二天早晨,王匡率领全部军队出来攻打邓禹,邓禹命令军队不得随意行动;军队到达营地后,邓禹命令各路将领击鼓并进,大败王匡。
又有人说:冯异率领几万军队和贼军约定时间会战。他派遣壮士换上和赤眉军一样的衣服,埋伏在道路旁边。第二天,赤眉军派遣一万人攻打冯异的先锋部队,冯异只派出少量兵力救援。(派出少量兵力,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弱小。)贼军看到形势不利,于是全部兵力攻打冯异,冯异于是全力迎战。太阳快要落山时,贼军的士气衰落,伏兵突然出现,衣服混乱,赤眉军无法辨认,士兵们惊慌溃散。追击敌人,在崤底大败。
又有人说:岑彭率领三万多人南击秦丰,攻克了黄邮,秦丰和他的大将蔡宏等人在邓地抵抗,几天都无法前进。岑彭在夜间整顿军队,命令军队,第二天早上西击山都。他放走了所抓的俘虏,让他们回去告诉秦丰,秦丰立即率领全部军队西进拦截岑彭。岑彭于是暗中派遣军队渡过沔水,在河头山攻打秦丰的将领张杨,大败了他。从山谷间砍伐树木开辟道路,直捣黎丘,打败了所有的驻军。秦丰听说后非常震惊,急忙返回救援。岑彭依靠东山建立营地,秦丰和蔡宏在夜间攻打岑彭,岑彭事先做好了准备,派出军队迎战,秦丰败走。
又有人说:张步占据齐地,汉将耿弇征讨他。张步的将领费邑分遣他的弟弟费敢守卫巨里。耿弇进军先威胁巨里,让士兵们大量砍伐树木,扬言要填塞沟壑。几天后,有投降的人说费邑听说耿弇要攻打巨里,谋划来救援。耿弇严厉命令军队加快修造攻城器具,下令各部,三天后全力攻打巨里城。暗中放走俘虏,让他们回去。俘虏回去后把耿弇的期限告诉了费邑,费邑到了那天果然亲自率领三万精兵来救援。耿弇很高兴,对将领们说:‘我之所以修造攻城器具,就是为了引诱费邑。现在他来了,正好满足了他的愿望。’于是分派三千人守卫巨里,自己率领精兵登上山岗,居高临下作战,大败费邑,临阵斩杀了费邑。随后收集首级给巨里城中的士兵看,城中的人都感到恐惧,费邑的军队全部逃回。
又有人说:将军耿秉和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兵攻打车师,车师有后王和前王,前王是后王的儿子,他们的王庭相距五百多里。耿秉提议先攻打后王,认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前王自然会投降。窦固还没有决定,耿秉起身激昂地说,军队不得不前进。于是他们纵兵抢掠,斩首数千级,收缴马牛羊十余万头。后王感到震惊,带着几百骑兵出来迎接耿秉,投降。
又有人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俎授建议袁绍可以派遣蒋奇在外面另组一支军队,以切断曹操的退路。袁绍不听。许攸进言说:‘曹操的军队少,却把全部兵力用来抵抗我们,许昌没有守军,形势必然空虚。如果我们分遣轻兵,星夜兼程袭击许昌,如果许昌守军投降,曹操就会被擒获。如果他们不投降,可以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这样一定能打败他们。’袁绍还是不听,最终被曹操打败。
又有人说:曹操征讨河北,军队驻扎在顿丘。黑山贼寇子毒等人攻打东武阳。曹操率领军队西进山中,攻打子毒等人的老营。子毒听说后,放弃东武阳撤退,曹操在內黄拦击他们,大败。
又有人说:曹操征讨张绣于穰,荀攸说:‘张绣依赖刘表的粮食供应,时间久了,必然离心。现在如果我们放慢进攻,可以诱使他来投降;如果我们急于进攻,他会寻求刘表的支援。’曹操不听,和张绣交战。刘表果然前来支援张绣,曹操战败返回。
又说:青州、徐州的黄巾军共有三十万人进入渤海地区,想要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领步兵和骑兵两万人,在东光南边进行反击,大败敌军,斩杀敌军两万多人。
敌军丢弃了数万两的辎重,仓皇逃窜,渡过黄河。公孙瓒趁敌军一半渡河时发动攻击,敌军再次大败,死伤数万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五-注解
宛城:宛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
赵弘:赵弘,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据宛城反叛。
韩忠:韩忠,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继赵弘之后据宛城抵抗朱隽。
张超:张超,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与朱隽一同作战。
徐璆:徐璆,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与朱隽一同作战。
秦颉:秦颉,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与朱隽一同作战。
黄巾:黄巾,东汉末年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海内一统:指全国统一,没有分裂割据。
先零羌:先零羌,古代羌族的一支,居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
望垣县:望垣县,古代地名,属天水郡。
骆越:骆越,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分布在今越南北部和广西一带。
原武城:原武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
单臣:单臣,东汉末年蜀地的一位妖巫。
傅镇:傅镇,东汉末年蜀地的一位妖巫。
岑彭:东汉初年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山都:山都,古代地名,属南阳郡。
陈仓:陈仓,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
梁州:梁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王国:王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围攻陈仓。
皇甫嵩:皇甫嵩,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曾任左将军。
董卓:董卓,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曾任太师。
秦丰: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
蔡宏:东汉末年将领,秦丰的大将。
公孙述:公孙述,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延岑:延岑,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为公孙述部将。
侯丹:侯丹,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为公孙述部将。
马援:马援,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曾任陇西太守。
允吾谷:允吾谷,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唐翼谷:唐翼谷,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冯异:东汉初年名将,以用兵有方著称,与邓禹、吴汉等并称云台二十八将。
邓禹:东汉初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以忠诚和用兵有谋著称。
车骑将军:古代官职,掌管车骑兵,是高级武官。
赤眉:新朝末年起义军的一支,因士兵头戴赤色头巾而得名。
恩信:指用恩惠和信用来感化敌人。
渑池: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西部。
车骑将军邓弘:邓弘,东汉初年将领,冯异的部下。
辎重:指军需物资,如粮食、武器等。
河南贼张步:张步,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
耿弇:东汉初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临淄: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
大彤渠帅重异:重异,人名,大彤渠帅,即大彤渠的首领。
河南: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耿纯:东汉初年将领,耿弇的族弟。
敢死千人:指一千名敢死队员。
傅:通“附”,系上。
河南贼周建:周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
苏茂:东汉末年将领,曾为周建部下。
五校兵:指五校军,是东汉末年的军队编制。
王霸:东汉初年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马武:东汉初年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垂惠: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龟兹: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莎车: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长史班超: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将领、外交家,曾任西域都护。
河东: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更始:即更始帝刘玄,西汉末年起义军领袖,后成为东汉的皇帝。
王匡:东汉初年将领,更始帝的部下。
六甲穷日:六甲,指天干地支中的六甲日,穷日,指不利的日子。
崤底: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黄邮: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黎丘: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张步: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
费邑:张步的部将。
车师: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袁绍:东汉末年名将,官渡之战中与曹操对峙。
曹公:即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官渡: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俎授:人名,袁绍的谋士。
蒋奇:人名,袁绍的将领。
许攸:人名,袁绍的谋士。
顿丘: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黑山贼子毒:黑山贼,东汉末年一支流民起义军,子毒是其首领。
穰: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刘表:东汉末年名将,割据荆州。
荀攸:人名,曹操的谋士。
青、徐黄巾:青州和徐州的黄巾军,黄巾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别称,青州和徐州是当时的两个州,黄巾军是起义军的一部分。
三十万众:大约三十万人的军队,‘万’在中国古代计数中是一个较大的单位。
渤海界:渤海地区的边界,渤海在古代是一个地理区域,位于今天的河北东部、辽宁西部一带。
黑山:黑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境内,此处可能指黑山地区的势力。
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将,曾参与对抗黄巾军和其他叛乱势力。
步骑二万人:两万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军队,‘步’指步兵,‘骑’指骑兵。
逆击:迎击,即主动出击敌人。
东光南:东光县南部,东光县是今天的河北省东光县。
大破之:大败敌军。
斩首二万馀级:斩杀敌军两万多人,‘级’指首级,即人头。
贼弃辎重数万两:敌军丢弃了数万两辎重,‘辎重’指军需物资,‘两’在这里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奔走渡河:逃跑并渡过河流,此处指敌军逃跑并渡过黄河。
瓒因其半济薄之:公孙瓒趁敌军渡河一半时发动攻击,‘半济’指渡河一半,‘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
贼复大破:敌军再次被大败。
死者数万:死亡人数达到数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五-评注
又曰: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渤海界,欲与黑山合。
此句描绘了黄巾起义中的一幕,黄巾军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青、徐’指的是青州和徐州,这两个地区在黄巾起义中是起义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三十万众’表明了黄巾军的数量庞大,足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入渤海界’则说明了黄巾军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渤海地区,显示出他们意图与黑山军联合,扩大起义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
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於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二万馀级。
此句中的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率步骑二万人’表明了他亲自率军出击,显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逆击於东光南’说明了他选择了在敌军进攻的路线上进行反击,这是一种典型的以逸待劳的策略。‘大破之’和‘斩首二万馀级’则是对战果的描述,显示了公孙瓒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贼弃辎重数万两,奔走渡河。
‘贼弃辎重数万两’反映了黄巾军在败退时的狼狈情景。辎重是军队的重要物资,丢弃辎重意味着黄巾军不得不轻装撤退,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奔走渡河’则描述了黄巾军的撤退过程,‘奔走’强调了他们的匆忙和狼狈,‘渡河’则说明了他们试图通过河流来阻挡追击的敌人。
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公孙瓒军队的追击行动。‘瓒因其半济薄之’表明了黄巾军在渡河时被公孙瓒军队截击,‘半济’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处于劣势。‘贼复大破’说明公孙瓒军队再次取得了胜利,‘死者数万’则是对黄巾军损失惨重的描述,反映了这场战斗的残酷性。整句通过对比黄巾军的失败和公孙瓒军队的胜利,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