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九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九-原文

○机略七

《三国典略》曰:周贺若敦、陈侯瑱相拒於湘州。敦恐瑱知其粮少,乃於营内聚土,覆之以米,召其侧近村人,扬有所访,令其遥见。瑱闻以为实,乃据守要险,以老敦师。敦又增修壁垒,示以持久。

初,土人乘轻骑,载米粟、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装船内甲士其中。瑱兵见船至送米,争取。敦甲士出而擒之。

《后周书》曰:太祖以王罴为大都督镇华州。魏孝武西迁,拜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

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外。齐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之觉。

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挺,大呼而出。

敌见之惊,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众遂投城遁走。

又曰:陆腾。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

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於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技,示无战心。

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

遂纵兵讨击,尽破之。

又曰:杨忠。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藩附,而尚有二心。忠自穰城观於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惧而服焉。

又曰:韩襃为汾州刺史。

州界北接太原,当千里径。先是高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捍。

襃至,适会寇来,襃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及设备,以故多被抄掠。

齐人喜相谓曰:’汾州不觉吾至,先未集兵。今者之还,必莫能追蹑我矣。’由是益懈,不为营垒。

襃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

又曰:东魏寇龙门,屯军蒲坂,造三道浮桥渡河。

又遣其将窦泰趣潼关,高敖曹围洛州。

太祖出军广阳,召诸将曰:’贼今掎吾三面,又造桥於河,示欲必渡,是欲缀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久与相持,其计得行,非良策也。且欢起兵以来,泰每为先驱,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出其不意,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而自走矣。’

诸将咸曰:’贼在近,舍而远袭,事若差跌,悔无及也。’

太祖曰:’欢前袭关,吾军不过霸上。今者大来,兵未出郊。贼顾谓吾但自守耳,无远斗意。又忸於得志,有轻我之心。乘此击之,何往不克。贼虽造桥,未能径度。比五日中,吾取窦泰必矣。公等勿疑。’

庚戌,太祖率骑六千还长安,声言欲保陇右。

辛亥,谒帝而潜出军。

癸丑旦,至小关。

窦泰卒闻军至,惶惧,依山为阵,未及成列,太祖纵兵击破之,尽俘其众万馀人。

斩泰,传首长安。

高敖曹適陷洛州,执刺史泉企,闻泰之殁,焚辎重弃城走。

齐神武亦撤桥而退。

《通典》曰:后周末,隋文帝为丞相,益州总管王谦举兵拒命,隋文遣将梁睿讨之,进至龙门。

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险为营,周亘三十里。

睿令将士衔枚出间道,四面奋击,破之。

王谦又令高阿那瑰、达奚惎(惎,渠记切。)等以盛兵攻利州。

闻梁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

睿谓将士曰:’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遣一将趋剑阁,一将诣巴西,一将水军入嘉陵。

睿遣将分道攻惎,自午及申,破之。

惎奔归於谦。

睿进逼成都,谦令达奚惎城守,亲率精兵五万,背城结阵。

睿击之,谦不利,将入城,惎以城降,谦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斩之。

又曰:后周将法尚初自陈来归,陈将樊猛济江讨之。

法尚遣部曲督韩朗诈为背已奔於陈,伪告猛曰:’法尚部兵不愿降,北人皆窃议尽欲叛还,若得军来,必无斗者,自当於阵倒戈耳。’

猛以为然,引师急进。

法尚乃佯为畏惧,自保於江曲。

猛陈兵挑战,法尚先伏轻船於浦中,又伏精锐於古村之北,自张旗帜,逆流拒之。

战数合,伪退,登岸投古村。

猛舍舟逐之,法尚又疾走,行数里,与村北军合,复前击猛。

猛走,退赴船。

既而浦中伏船取其舟楫,建周旗帜。

猛於是大败,仅以身免。

又曰:后周末隋文帝辅政,周大将尉迟迥在河北拒命,河南州县多从。

迥遣将檀让屯成武,别将高士儒屯永昌。

隋将于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军将至,可移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捶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

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於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住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到金乡,将宣蜀公(即尉迟迥)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遥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诸将多劝屠之,仲文曰:’此城是毗罗起兵之所,当宽其妻子,其兵可自归。如即屠之,彼意绝矣。’

众皆称善。

于是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出军数里,设伏於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蔽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漆水而死,水为之不流。

获檀,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又曰:后周末,隋文帝作相,遣将于仲文先以兵定关东,破尉迟迥将檀让。

初,仲文在蓼堤,诸将皆曰:’军自远来,士马疲弊,不可决胜。’仲文令三军趣食,列阵大战。

既而破贼,诸将皆谓曰:’前兵疲不可交战,竟而克胜,其计安在?’仲文笑曰:’吾所部皆山东人,果於进,不宜持久。乘势击之,所以制胜。’诸将皆以为非所及。

又曰:后周将达奚长儒围陈将吴明彻於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

长儒於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

景至,船盘碍轮,不得进。

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因擒明彻。

又曰:后周遣将率突厥之众逼齐晋阳,齐将段韶御之。

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

诸将咸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力,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敌前锋尽殪,无复孑遗,自馀通宵奔遁。

又曰:后周遣将讨高齐,围洛,齐将段韶御之。

韶登邙坂,聊欲观周军形势。

至太和谷,便值周军,即遣驰告诸营,与诸将结阵以待之。

周军以步人在前上逆战,韶以彼徒我骑,且却且引,待其力弊,乃遣下马击之。

短兵始交,周人大溃,洛城之围,并即奔遁。

又曰:西魏末,岷州羌据州城反,魏将独孤信讨之。

勒兵向万年,顿三交谷口。

贼并力拒守,信因诡道趋稠松岭。(绸,直由切。)

贼不虞信兵之至,观风奔溃。

乘胜逐北,径至城下,贼出降。

又曰:西魏末,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魏将独孤信率兵讨之。

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其东北,信亲帅壮士袭其西南,迟明克之。(迟,直吏切,未明也。天未明之时须已袭之,事毕然后天明,明迟于事也。)

又曰:西魏末,蠕蠕侵魏,魏大将元纂御之。

蠕蠕遂逃出塞。

纂命将于谨率二千骑追之,至郁郅原,前后十七战,尽降其众。

率轻骑出塞觇贼,属铁勒数千骑奄至,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乃散其众骑,使匿丛薄间。

又遣人升山指麾。若分部军众者。

贼遥见,虽疑有伏兵,既恃其众,不以为虑,乃进军逼谨。

谨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

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

谨乃率馀军击其追骑,贼遂奔走,因得入寨。

又曰:西魏末,遣将史宁与突厥木汗可汗同伐吐谷浑,俱会於青海。

宁谓木汗曰:’树敦、贺真二城是吐谷浑巢穴,今若拔其本根,馀种自然离散,此上策也。’木汗从之,即分为两军,木汗从北道向贺真,宁趣树敦。

吐谷浑婆周王率众逆宁,宁击斩之,逾山履险,遂至树敦。

即吐谷浑之旧都,多诸珍藏,而其主先已奔贺真,留其征南王及数千人固守。

宁进兵攻之,伪退,果开门逐之,因回兵奋击。

门未及阖,宁兵遂得入,生获其征南王,俘虏男女财宝,尽归诸突厥。

又曰:东魏西荆州为梁将曹义宗所围,东魏召人赴救,慕容俨应募赴之。

时东魏北淯太守宋带剑谋叛,(淯,音育。)

俨乃轻骑,出其不意,直至城,语云:’大军已到,太守何不出迎?’带剑造次,惶恐不知所为,便出迎俨,即执之,一郡遂定。

又曰:东魏初,齐神武破尔朱兆。

兆奔保秀容,分兵守险,出入钞掠。

神武每扬声云欲讨之,师出复止,如此者数四。

神武揣兆岁首必应会饮,使将窦泰率精骑先,一日一夜行三百里。

兆军人因宴休惰,忽见泰军,莫不夺气。

因而克之。

又曰:东魏将齐神武率兵伐西魏,大军济河,集诸将议进趣之计。

斛律羌举曰:’宇文黑獭虽聚凶党,强弱可知。若固守,无粮援可恃。今揣其情,以同困兽。若不然,其战而径趣,长安空虚,可不战而克。拔其根本,彼无所归,则黑獭之首悬於军门矣。’诸将议有同,遂战於渭曲,大败而归。

齐神武违之,故败也。

又曰:东魏末,齐神武薨,子澄立。

侯景叛归梁,而围彭城。

澄遣慕容绍宗讨之,将战,绍宗以梁人剽悍,恐其众之挠也,一一引将卒而诳之曰:’我当佯退,诱梁人使前。汝可击之。’皆申明诫之。

景又命梁人,逐北勿过二里。

会战,绍宗实败走,梁人不用景言,乘败深入。

魏人以绍宗言为信,争共掩击,遂大破之。

又曰:东魏遣将斛律金寇西魏洛阳,师至於河北。

周文帝患其度河,乃於上流纵火船而下,以烧河桥。

金先备小艇半盛以水,铁锁连之,亘绝中流。

火船至而不前,须臾火灭,而桥获存,遂进军洛阳。

又曰:东魏将齐神武伐西魏,军至许原西。

周文帝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来会,乃召诸将谓之曰:’高欢越山度河,远来至此,天亡之时也。今及其新至,便可击之。’即造浮桥於渭,令军人赍三日粮,轻骑度渭,南夹渭而军。

至沙苑,距齐神武军六十馀里。

齐神武闻周文至,引军来会,睹周丈军少,竟驰而进,不行列,总萃於左。

军兵将交,周文鸣鼓,士皆奋起。

其将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斩六千馀级,临阵降者二万馀人。

齐神武夜遁,追至河上,复大克获,前后虏其卒七万,留其甲士二万,馀悉纵归。

又曰:齐神武大举伐西魏,将渡蒲津,其将薛琡曰:(琡,吕六切。)’西贼连年饥馑,但宜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来年麦秋,人众尽应饿死,西贼自然归降,愿无渡河也。’

侯景亦曰:‘今者之举,兵众极大,万一不捷,卒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

神武皆弗纳,遂有沙苑之败。

又曰:齐神武与魏孝武帝构隙,自太原举兵逼洛阳。

帝遣将元斌之斛斯椿镇武牢,(椿,丑伦切。)遣使告周文帝。

文帝谓左右曰:‘高欢数日行八九百里,晓兵者所忌,正须乘便击之。而主上以万乘之重,不能渡河决战,方缘津据守,且长河万里,扞御为难,若一处得渡,大事去矣。’

果如其言。帝西奔长安。(孝武违而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九-译文

《三国典略》记载:周贺若敦和陈侯瑱在湘州对峙。敦担心瑱知道自己粮草不足,于是在营地内堆土,上面覆盖米粮,召集附近的村民,假装有人来访,让瑱远远看到。瑱听说后认为是真的,于是据守险要,消耗敦的军队。敦又加固了壁垒,表现出持久战的姿态。起初,当地村民骑马携带粮食、笼中的鸡鸭给瑱的军队送饭。敦担心这个问题,于是假装成当地村民,在船上装载士兵。瑱的士兵看到船来了送粮食,争相抢夺。敦的士兵趁机出现,将他们捉拿。

《后周书》记载:太祖任命王罴为大都督镇守华州。魏孝武帝西迁时,任命王罴为骠骑大将军,加封侍中、开府。曾修建州城但未完工,梯子放在城外。齐神武派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夜间渡河偷袭王罴,王罴没有察觉。等到天亮时,韩轨的部队已经用梯子爬进城。王罴还在床上未起,听到门外有喧闹声,便光着身子,露出头发,赤脚拿着一根白木棍,大声冲出去。敌人看到他大吃一惊,追到东门,王罴的部下逐渐聚集,合力击败了敌人。韩轨的部队于是弃城逃跑。

《后周书》又记载:陆腾在陵州,那里的木笼獠依仗险要之地粗犷行事,经常进行抢劫。皇帝下诏让陆腾征讨他们。獠人依靠山势筑城,攻打不易攻克。陆腾于是在城下设置了多种音乐和杂技,表现出没有战斗的意图。那些贼人果然放下武器,有的带着妻子孩子到城下观看表演。陆腾知道他们没有防备,秘密命令军队上城,那些贼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陆腾派兵讨伐,全部击败了他们。

《后周书》又记载:杨忠在梁朝担任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然名义上归附,但仍有二心。杨忠从穰城到汉滨观察,更换旗帜,实际上只带领两千骑兵,萧察登楼观望,以为有三万军队,因此感到恐惧而归顺。

《后周书》又记载:韩褒担任汾州刺史。州界北部接壤太原,有千里长的路程。之前高齐多次入侵,人们废弃了耕作和养蚕,历任刺史都无法防御。韩褒到任后,正好遇到敌军来袭,韩褒没有下达命令给属县。人们来不及准备,因此多次遭到抢劫。齐人高兴地相互说:‘汾州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到来,事先没有集结军队。现在我们撤退,他们一定无法追击我们。’因此他们更加放松,没有修建营垒。韩褒事先已经命令精锐部队,埋伏在北山之中,占据了险要之地,阻截他们的归路。利用他们松懈的机会,发动伏击,全部俘获了他们。

《后周书》又记载:东魏入侵龙门,驻军在蒲坂,建造了三座浮桥渡河。又派遣将领窦泰前往潼关,高敖曹围攻洛州。太祖率军到广阳,召集将领们说:‘敌人现在威胁我们的三面,又在黄河上建造浮桥,表现出他们想要强行渡河的意图,这是想要牵制我们的军队,让窦泰能够西进。如果我们长时间与他们对抗,他们的计划就能实现,这不是好办法。而且高欢起兵以来,窦泰每次都是先锋,他的部下都是勇猛的士兵,屡次胜利而变得骄傲。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一定能取胜。如果我们能击败窦泰,高欢不用战斗就会自动撤退。’将领们都认为:‘敌人就在附近,我们却放弃近战去远袭,如果事情出了差错,后悔都来不及。’太祖说:‘高欢上次袭击潼关时,我们的军队不过是在霸上。现在他大规模来犯,军队还没有出城郊。敌人认为我们只是自守,没有远战的意图。他们又因为得志而傲慢,轻视我们。趁这个机会攻击他们,哪里不能取胜。敌人虽然建造了浮桥,但未能直接渡河。如果在五天之内,我一定能击败窦泰。你们不要怀疑。’庚戌日,太祖率领六千骑兵返回长安,声称要保卫陇右。辛亥日,拜见皇帝后悄悄出兵。癸丑日早晨,到达小关。窦泰突然听说大军到来,惊慌失措,依靠山势布阵,还没来得及排成阵列,太祖就派兵攻击,将其全部击败,俘获了一万多人。斩杀窦泰,将首级传送到长安。高敖曹刚攻陷洛州,抓住刺史泉企,听说窦泰战死,烧毁辎重,弃城逃跑。齐神武也拆除了浮桥,撤退。

《通典》记载:后周末期,隋文帝担任丞相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抗,隋文帝派遣将领梁睿征讨,进至龙门。王谦的将领赵俨、秦会率领十万军队,占据险要之地设营,周围绕了三十里。梁睿命令将士们无声地从小路出击,四面攻击,击败了他们。王谦又命令高阿那瑰、达奚惎等人率领重兵攻打利州。听说梁睿即将到来,达奚惎分兵占据开远。梁睿对将士们说:‘这些敌人占据要地,想要阻止我们的军队,我出其不意地攻击,一定能击败他们。’他派遣一支部队前往剑阁,一支部队前往巴西,一支部队水军进入嘉陵江。梁睿派遣将领分路攻击达奚惎,从中午到下午,将其击败。达奚惎逃回王谦那里。梁睿进逼成都,王谦命令达奚惎守城,亲自率领五万精兵背城结阵。梁睿攻击他们,王谦不利,想要入城,达奚惎却投降,王谦的手下三十骑兵逃走,被斩杀。

《通典》又记载:后周末期,隋文帝辅佐政事,周的大将尉迟迥在河北反抗,河南的州县大多归附于他。尉迟迥派遣将领檀让驻守成武,另一将领高士儒驻守永昌。隋朝的将领于仲文假装给州县发送文书说:‘大军即将到来,可以转移粮食。’檀让认为于仲文不可能立刻到达,于是正在击鼓宴请士兵。于仲文知道他们松懈,挑选精锐骑兵袭击他们,一天就到达了。于是攻下了成武。尉迟迥的将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准备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住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假装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中午到达金乡,将宣布蜀公(即尉迟迥)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的人认为这是真的,都非常高兴。于仲文挑选精兵,假装竖起尉迟迥的旗帜,日夜兼程前进。徐善净远远看到于仲文的军队即将到来,以为是檀让的军队,于是出城迎接。于仲文抓住了他,于是攻下了金乡。许多将领都劝于仲文屠杀城中的人,于仲文说:‘这座城是席毗罗起兵的地方,应当宽恕他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士兵可以自行回去。如果我们立刻屠杀他们,他们的心意就会断绝。’大家都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席毗罗依仗人多来逼近官军,于仲文背城结阵,军队行进数里,在麻田中设下伏兵。两军刚刚交战,伏兵发动,同时拖着柴草大声喊叫,尘土蔽天。席毗罗的军队大败,于仲文乘胜追击,敌人都跳进漆水而死,水因此不流动。俘获了席毗罗,用囚车将他送到京城,河南全部平定。

又说:在后周末年,隋文帝杨坚担任宰相时,派遣将领于仲文先平定关东地区,击败了尉迟迥的将领檀让。起初,于仲文驻扎在蓼堤,其他将领都说:‘军队从远方来,士兵和马匹都很疲惫,不能决战。’于仲文命令全军快速进食,摆开阵势大战。之后,他们击败了敌人,其他将领都问:‘之前说士兵疲惫不能交战,最终却获胜,你的计策是什么?’于仲文笑着回答:‘我所率领的都是山东人,他们勇敢进取,不适合持久战。趁着敌人的势头打击他们,这就是我们取胜的原因。’其他将领都认为这不是他们能想到的。

又说:后周的将领达奚长儒在吕梁围困了陈国的将领吴明彻,陈国派遣勇将刘景率领七千精兵前来支援。达奚长儒于是收集了数百个车轮,用大石头系住沉入清水中,车轮相连,等待刘景的军队到来。刘景的船被车轮阻挡,无法前进。达奚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陆并进,大败刘景,并生擒了吴明彻。

又说:后周派遣将领率领突厥军队逼近齐国的晋阳,齐国的将领段韶率军抵御。当时大雪过后,周军以步兵为先锋,从西山下来,离城只有两里远。众将领都想要迎击,段韶说:‘步兵的气力和体力有限,现在积雪很厚,迎击不利,不如摆开阵势等待他们。他们疲劳而我们休息,打败他们是必然的。’之后交战,大败周军,敌军先锋全部阵亡,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其余的士兵整夜奔逃。

又说:后周派遣将领征讨高齐,围攻洛阳,齐国的将领段韶率军抵御。段韶登上邙山,想要观察周军的形势。到达太和谷时,正好遇到周军,立即派人快速通知各营,与各位将领结阵等待。周军以步兵在前,逆战,段韶以骑兵对步兵,且战且退,等待他们力竭,然后下马击之。短兵相接后,周军大溃,洛阳之围随即解除,周军四散奔逃。

又说:西魏末年,岷州的羌族占据州城反叛,魏国的将领独孤信前去征讨。独孤信率军向万年进发,驻扎在三交谷口。叛军全力抵抗,独孤信于是采取诡计,前往稠松岭。叛军没有预料到独孤信的军队到来,看到情况不对,纷纷溃散。独孤信乘胜追击,直接追到城下,叛军出城投降。

又说:西魏末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凉州不接受朝廷的更换,魏国的将领独孤信率军征讨。宇文仲和据城固守,独孤信夜间命令将领们用冲车攻击东北方向,自己亲自率领精锐士兵袭击西南方向,天快亮时攻克了城池。

又说:西魏末年,蠕蠕侵犯魏国,魏国的大将元纂率军抵御。蠕蠕于是逃出边塞。元纂命令将领于谨率领两千骑兵追击,追到郁郅原,前后十七战,全部降服了蠕蠕的军队。于谨轻骑出塞侦察敌情,突然遇到铁勒数千骑兵,于谨因为众寡悬殊,撤退必然无法幸免,于是分散骑兵,让他们隐藏在丛林中。又派人登山指挥。敌军远远看到,虽然怀疑有伏兵,但因为人数众多,并不担心,于是进军逼近于谨。于谨经常骑一匹紫马和一匹骓马,敌人以前认识,于是让两个人各骑一匹马,冲出敌阵。敌人以为就是于谨,都争相追逐。于谨于是率领剩余的军队攻击追击的骑兵,敌人于是溃逃,于谨得以进入敌营。

又说:西魏末年,魏国派遣将领史宁与突厥的可汗木汗一同讨伐吐谷浑,双方在青海会合。史宁对木汗说:‘树敦、贺真两座城是吐谷浑的老巢,现在如果我们能拔掉他们的根基,其他部族自然会离散,这是上策。’木汗同意了,于是分为两军,木汗从北道进攻贺真,史宁前往树敦。吐谷浑的婆周王率领众人迎战史宁,史宁击杀了婆周王,翻山越岭,最终到达树敦。这里是吐谷浑的旧都,有很多珍贵的宝物,但他们的君主已经逃到贺真,只留下征南王和几千人坚守。史宁进军攻击,假装撤退,果然引诱他们开门追击,然后回军奋力攻击。城门还没来得及关闭,史宁的军队就冲了进去,生擒了征南王,俘虏了男女和财宝,全部送给了突厥。

又说:东魏的西荆州被梁国的将领曹义宗围困,东魏征召人马前来救援,慕容俨应征前往。当时东魏的北淯太守宋带剑谋反,慕容俨于是轻骑突袭,出其不意地到达城下,对宋带剑说:‘大军已经到了,太守为何不出城迎接?’宋带剑慌乱,不知所措,便出城迎接慕容俨,随即被慕容俨捉住,整个郡县得以平定。

又说:东魏初期,齐神武击败了尔朱兆。尔朱兆逃到秀容,分兵把守险要,出没掠夺。齐神武每次都扬言要征讨尔朱兆,出兵后又停止,这样反复了好几次。齐神武推测尔朱兆在新年之际一定会聚会饮酒,于是命令将领窦泰率领精锐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尔朱兆的士兵因为宴会休息而松懈,突然看到窦泰的军队,都感到惊恐。于是被齐神武击败。

又说:东魏的将领齐神武率军讨伐西魏,大军渡过黄河,召集各将领商议进军策略。斛律羌举说:‘宇文黑獭虽然聚集了凶党,但强弱是知道的。如果他们固守,没有粮食和援军可以依靠。现在估计他们的情况,就像困兽一样。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如果直接进攻,长安空虚,我们可以不战而胜。拔掉他们的根基,他们就没有地方可去,宇文黑獭的首级就会悬挂在军门上。’众将领的意见一致,于是就在渭曲作战,但最终大败而归。齐神武违背了这个策略,所以失败了。

又说:东魏末年,齐神武去世,他的儿子高澄继位。侯景叛变投靠了梁国,并围困了彭城。高澄派遣慕容绍宗讨伐侯景,将要开战时,慕容绍宗担心梁国人勇猛,害怕自己的军队会被他们挫败,于是一个个地召唤将领和士兵,欺骗他们说:‘我将假装撤退,引诱梁国人前进。你们可以趁机攻击他们。’都明确地告诫了他们。侯景又命令梁国人,追击敌人不要超过两里。交战时,慕容绍宗实际上败退,梁国人没有听从侯景的命令,深入追击。魏国人认为慕容绍宗的话是可信的,争相围攻,于是大败梁军。

又说:东魏派遣将领斛律金侵犯西魏的洛阳,军队到达了黄河以北。周文帝担心他们渡河,于是在上游放下了火船,用来烧毁河桥。斛律金事先准备了半满的小船,用铁链连接起来,横跨在河中。火船到达时,他们没有前进,不久火灭了,但桥得以保存,于是继续进军洛阳。

又说:东魏的将领齐神武率军讨伐西魏,军队到达许原西。周文帝到达渭南,征集各州的军队都来会合,于是召集将领们说:‘高欢越过山岭渡过黄河,远道而来,这是天亡的时候。现在趁他们刚到,就可以攻击他们。’于是搭建了浮桥于渭河,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粮食,轻骑渡过渭河,在渭河南岸驻军。到达沙苑时,距离齐神武的军队有六十多里。齐神武听说周文帝到了,率领军队前来会合,看到周文帝的军队很少,竟然直接驰骋进攻,不列阵,全部集中在左边。军队即将交战时,周文帝鸣鼓,士兵们都振奋起来。他的将领于谨等六军与他们交战,李弼等率领铁骑横击敌人,将敌军分割成两半,于是大败敌人,斩杀六千多人,阵前投降的有两万多人。齐神武在夜间逃跑,被追到河边,再次大获全胜,前后共俘虏七万敌军,留下两万甲士,其余的全部放回。

又说:齐神武大规模进攻西魏,准备渡过蒲津,他的将领薛琡说:(薛琡,读音为吕六切。)’西魏连年遭受饥荒,我们只需在各个道路部署兵力,不要与他们进行野战。等到明年麦收和秋收的时候,他们的人马应该都饿死了,西魏自然会投降,希望不要渡过黄河。’侯景也说:‘现在这场行动,兵力非常多,万一不能取得胜利,很难收拢。不如把军队分成两军,一个接一个地前进。如果前军取得胜利,后军全力支援;如果前军失败了,后军接应。’齐神武都没有采纳这些建议,结果在沙苑战役中失败了。

又说:齐神武与魏孝武帝有矛盾,从太原起兵逼近洛阳。孝武帝派将军元斌之和解斯椿镇守武牢,(解斯椿,读音为丑伦切。)并派人通知周文帝。文帝对左右的人说:‘高欢几天内行军八九百里,这是懂得军事的人所忌讳的,正好趁机打击他。但是皇帝以万乘之重,不能渡过黄河进行决战,只是在渡口防守,而且黄河长达万里,防守非常困难,如果对方有一处成功渡河,大事就完了。’结果正如他所说。皇帝向西逃往长安。(孝武帝违背了周文帝的建议而失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九-注解

湘州:湘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因湘江而得名。

粮少:指粮食储备不足,古代战争中粮食是军队生存的关键。

壁垒: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由土、木、石等材料构成,用于防御敌军进攻。

轻骑:轻便的骑兵,通常装备简单,行动迅速。

饷:古代军队中的给养,包括粮食、衣物等。

华州:华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市。

骠骑大将军:古代官职,位高权重,掌管军事。

侍中: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近臣,参与朝政。

开府:古代官职,指设立府署,掌管地方行政。

州城:古代州级行政区的城池,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梯:攻城时使用的工具,用于攀爬城墙。

陵州:陵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

木笼獠:古代对居住在山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称呼,以制作木笼为特征。

易旗:更换旗帜,通常用于迷惑敌人。

骑:骑兵,古代军队中的重要兵种。

藩附:指臣服于中央政权的边疆地区。

穰城:穰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径:道路,这里指行军路线。

抄劫:抢劫,指在行军或运输途中进行掠夺。

掎:牵制,阻止。

浮桥:用船只搭建的桥梁。

潼关:潼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

广阳:广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陇右:陇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兵口中含着的一种物品,以防止喧哗。

间道:小路,偏僻的道路。

剑阁:剑阁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剑阁县。

巴西:巴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

利州:利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

开远:开远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境内。

成都:成都古代蜀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

浦中:浦中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古村:古村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村庄,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周旗帜:周朝的旗帜,这里指陈朝的旗帜。

蜀公:蜀公是对蜀汉国君的尊称,这里指尉迟迥。

成武:成武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沛县:沛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徐州:徐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金乡:金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麻田:麻田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漆水:漆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京师:京师是古代中国对首都的称呼。

后周末:指中国历史上的后周末期,即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部分。

隋文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名杨坚,他在位期间完成了隋朝的统一大业。

于仲文:隋朝初期的将领,曾参与平定江南的战役。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

尉迟迥: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反叛隋朝。

檀让:尉迟迥麾下的将领。

蓼堤: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士马疲弊:指士兵和马匹都疲惫不堪。

趣食:快速进食。

列阵大战:摆开阵势进行大规模战斗。

既而:不久之后。

贼:指敌军。

后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557年至581年。

达奚长儒:后周的将领。

吴明彻:陈朝的将领。

吕梁: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骁将:勇猛的将领。

刘景:陈朝的骁将。

劲勇:勇猛的士兵。

车轮:车辆的轮子。

清水:清澈的水,此处指河流。

连毂相次:车轮相连,一个接一个。

奇兵:出其不意的兵力。

晋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段韶:北齐的将领。

邙坂: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太和谷: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独孤信:西魏的将领。

岷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羌:古代民族,居住在岷州一带。

万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稠松岭: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蠕蠕:古代对柔然民族的称呼。

魏:指北魏,存在于386年至534年。

元纂:北魏的将领。

郁郅原: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铁勒:古代民族,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区。

史宁:北魏的将领。

木汗可汗:突厥的可汗。

吐谷浑:古代民族,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

婆周王:吐谷浑的首领。

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502年至557年。

曹义宗:梁朝的将领。

慕容俨:东魏的将领。

北淯太守:东魏的官员。

宋带剑:东魏的官员,后谋叛。

尔朱兆: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反叛北魏。

秀容: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高欢:东魏的建立者,即齐神武。

窦泰:高欢的将领。

同困兽:如同困在笼中的野兽,比喻陷入绝境。

渭曲: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沙苑: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李弼:北周的将领。

铁骑:装备有铁甲的骑兵。

黑獭:宇文泰的别称,宇文泰是北周的建立者。

侯景:侯景,北齐将领,此处提出分兵两路,相互支援的策略。

慕容绍宗:东魏的将领。

梁人:指梁朝的士兵。

斛律金:东魏的将领。

周文帝:周文帝,即宇文泰,北周的开国皇帝,他在北魏末年掌握实权,为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许原西: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河上:河的岸边,此处指渭河的岸边。

齐神武:齐神武,即高洋,字子进,北齐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巩固了北齐的统治。

西魏:西魏是北魏分裂后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35年至556年,是北朝的三个朝代之一。

蒲津:蒲津,古渡口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蒲城县,是古代连接关中和关东的重要通道。

薛琡:薛琡,北齐将领,此处在文中是高洋的将领,提出了不与西魏野战,等待其自乱阵脚的策略。

饥馑:饥馑,指严重的粮食歉收,导致食物极度缺乏。

麦秋:麦秋,指麦子成熟的季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左右,也是古代农民重要的收获季节。

沙苑之败:沙苑之败,指高洋在沙苑战役中的失败,这是高洋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大挫折。

魏孝武帝:魏孝武帝,即元修,北魏末代皇帝,因政治斗争被迫禅位给高洋。

武牢:武牢,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是古代军事要地。

晓兵者:晓兵者,指懂得军事的人,此处指高洋。

万乘之重:万乘之重,指帝王的尊贵地位和权力,万乘指古代帝王所乘的车队,万乘之重即指帝王本人。

长河:长河,指黄河,中国古代的母亲河,也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扞御:扞御,指防御,抵御外敌入侵。

长安:长安,古都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都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九-评注

古文开篇即描绘了齐神武大举伐西魏的壮阔场景,其中‘大举伐西魏’一句,凸显了战争的规模和决心。‘将渡蒲津’一句,点明了军事行动的具体地点,蒲津是古代黄河渡口,战略位置重要,齐神武选择在此渡河,可见其对胜利的信心。

薛琡的谏言‘西贼连年饥馑,但宜置兵诸道,勿与野战’体现了古人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薛琡认为西魏连年饥荒,应当利用其内部困难,避免正面冲突,通过持久战消耗敌人力量。‘比及来年麦秋,人众尽应饿死’一句,更是对战争结果的一种预测,显示出古代军事家对战争后果的冷静分析。

‘西贼自然归降,愿无渡河也’反映了薛琡对战争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胜利的信心。他认为,通过合理的策略,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一种重要理念。

侯景的建议‘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则是对薛琡策略的补充。侯景提出分兵两路,既可以分散敌军注意力,也可以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增强了战斗的灵活性。‘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则是对战争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况的预案,显示出古代军事家对战争的周密考虑。

‘神武皆弗纳’一句,表明齐神武并未采纳薛琡和侯景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沙苑之败。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君主与将领在军事决策上的分歧,也体现了军事决策失误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齐神武与魏孝武帝构隙,自太原举兵逼洛阳,这段描述展现了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帝遣将元斌之斛斯椿镇武牢’表明魏孝武帝在军事上的应对措施,而‘遣使告周文帝’则显示了他对周文帝的求助。

周文帝对战争形势的判断‘高欢数日行八九百里,晓兵者所忌,正须乘便击之’体现了其对战争形势的敏锐洞察。‘而主上以万乘之重,不能渡河决战,方缘津据守’一句,则是对魏孝武帝军事决策的批评,认为其过于保守,未能把握战机。

‘若一处得渡,大事去矣’是对战争形势的严重警告,表明一旦敌军成功渡河,后果将不堪设想。‘帝西奔长安’则是战争失败的直接结果,孝武帝的逃亡也标志着魏国在此次战争中的失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4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