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一-原文

○抚士上

《孙子》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理,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在,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军谶》曰: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故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曰:礼者,士之所归也;赏者,士之所死也。昭其所归,示其所死。故曰:礼而后悔,则士不止;赏而后悔,则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进矣。

《左传》曰:冬,楚师伐宋,围萧,萧溃。楚大夫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楚子於是巡三军,拊而勉之。(拊,抚,慰勉也。)三军之士,皆如挟纩。(纩,绵也。言士悦以忘寒。)

又曰:声子诣楚,谓令尹屈建曰:’雍子奔晋,以为谋主。彭城之役,晋、楚遇於靡角之谷,雍子曰:归老幼,返孤疾,二人役,归一人,简兵蒐乘,(简,择。蒐,阅。)秣马蓐食,师阵焚次,(次,舍也。焚舍,示必死。)明日将战。行归者而逸楚囚,(欲使楚知。)楚师宵溃。晋降彭城而归诸宋。楚失东夷,子辛死之,则雍子之为也。’

《史记》曰:楚人有馈一箪醪者,楚庄王投之於河,令将士迎流而饮之,三军皆醉。

又曰:赵括为将,母上书曰:’始妾事其父,王所赏赐者,尽与军吏,今括一日为将,所赐金视便田宅买之。父子异心,不可用。’王不听,遂请曰:’有所不称,妾得无随乎?’王许诺。

又曰: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暑不张盖,分率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又曰:田横据有齐地,汉将韩信、灌婴平齐地,横走归彭越。汉灭项籍后,横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帝使使赦横罪,而召之,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大者谓横耳,小者徒属。)不来,发兵加诛。’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至户乡,厩置(之驿马之所,谓)谓其客曰:’陛下所以欲见我,不过欲一见面我貌耳。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祖以王者礼葬横。既葬,二客穿其冢旁,皆自刭。馀尚五百人在海中闻横死,亦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汉书》曰:李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馀年,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卒共之。家无馀财,终不言生产事。将兵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不近水,士卒不尽食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也。

又曰:窦婴拜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以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辄令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又曰:司马迁与任少卿书曰:’愚以为李陵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又曰:袁盎,字丝。为中郎,以数上谏为陇西都尉。仁而爱士,士卒皆争为致死。

《后汉书》曰:桓帝段颎为破羌将军征羌。每行军,仁爱士卒,疾者亲自瞻省,手为裹疮。在边十馀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勤苦,故皆乐为死战。

又曰:皇甫规,延熹中为中郎将,持节监讨零吾等羌。会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

又曰:皇甫嵩平黄巾,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尔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又曰:马援讨西羌,中流矢贯胫。帝以玺书劳之,赐牛羊数千头,援尽班诸宾客。

又曰:董卓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已,有者则士。'(为功者虽已,共有者乃士。)乃悉分吏兵,无所留。

又曰:王霸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

又曰:光武遣太中大夫赐征西吏士,死伤者医药棺殓,大司马已下,亲吊死问疾,以崇谦让。

又曰:耿恭在疏勒,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又曰:袁绍攻臧洪。粮尽,主簿启内厨米三斗稍为饘粥。洪曰:’何能独甘此耶?’使为薄粥,遍班士众。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魏书·曹公令》曰: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大功,永代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魏志·曹真传》曰: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颁赐,士卒皆愿为用。

又曰:诸葛诞守寿春,以司马氏累世擅权,遂举兵,称匡辅魏室为辞。司马文王率师讨之,寿春城陷,诞死。文王招其徒,不降,且招且战,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遣降之,皆云:’为诸葛公死,无恨!’以至于尽,无一人降,时人比之田横。吴戍将于诠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於敌,吾不取。’乃免胄冒阵而死。其得士心如此。

《吴志》曰:陆瑁,字子璋,丞相逊弟也。少好学笃义。先是,陈留濮阳逸、沛郡朱纂、广陵袁迪等,皆单食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共丰约。

《蜀志》曰:邓芝为大将二十馀年,赏罚明,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

《晋书》曰:祖逖居丹徒之京口。宾客义徒皆豪杰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慰抚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自若也。

又曰:祖逖据太丘,樊雅攻之。陈留太守陈川使李头救之,头力战,有勋。逖时获雅骏马,李头甚欲之而不敢言,逖知其意,遂与之。头感逖恩遇,每叹曰:’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

又《载记》曰:刘曜将陈安善於抚纳,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陇上歌之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幹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马聂〉骢父马铁瑕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槃,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马聂〉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

又曰:段灼追理邓艾表曰:’留屯上邽,承官军大败之后,士卒破胆,将吏无气。仓库空虚,器械殚尽。艾欲积穀强兵,以待有事。是岁少雨,又为区种之法,手执耒耜,率先将士,所统万数,而身不避仆虏之劳,亲执士卒之役。’

又曰:周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与李矩、郭默相结,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於抚纳,晋众皆为致死。

《续晋阳秋》曰:卢循为广州。州无面,每得分饷,未周遍文武,则不食也。其仁如此。

《北史》曰:西魏将梁椿,性果毅,善抚纳,所获赏物,分赐麾下,故每践敌场,咸得其死力。

《北齐书》曰:兰陵武王长恭,其为将也,躬勤细事。每得甘美,乃至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又曰:赵郡王琛薨,子叡嗣为定州刺史。诏领山东兵数万,监筑长城。于时盛夏。而定州先有冰室,每岁藏冰,长史宗钦道以叡冒犯暑热,遂遣舆冰追送。正值日中炎赫,叡乃对之叹息云:’三军皆饮温水,吾以何义独进寒冰?’遂至消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遐迩称叹。

《后魏书》曰:司马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馀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疾,果自买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於席下,以状告之。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之心,皆此类也。

《后周书》曰:侯莫陈顺於渭桥与贼战,频破之。魏文帝还,亲执顺手曰:’渭桥之战,卿有殊力。’便解所服金镂玉梁带赐之。

又曰:史宁为凉州刺史,遣使诣太祖请事,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槊等赐宁,谓其使人曰:’为我谢凉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公其善始令终,无损功名也。’

又曰:武帝胜齐,出齐宫中金银宝器珠翠丽服及宫人二千人,班赐将士。

又曰:武帝劳谦接下,自强不息。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於治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齐之役,见军士有跣而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

又曰:武帝善於抚下,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至於征伐之处,躬在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强。

又曰:太祖平侯莫陈悦,整兵入上邽,收悦府库财物山积,皆以赏士卒,毫厘无所取。左右窃一银镂瓮以归,太祖知而罪之,即剖赐将士,众大悦。

又曰:武帝大举伐齐,次於晋州。初,齐攻晋州,恐周师卒至,於城南穿堑,自乔山属於汾水。帝率诸军八万人,置阵东南二十馀里。帝常御马,从数人巡阵处分之,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励。将战,有司请换马。帝曰:’朕独乘良马,欲何所之?’齐主亦於此堑列阵,帝欲薄之,以碍堑遂止。自旦至申,相持不决。申后,齐人乃填堑南引。帝大喜,勒诸军击之,兵才合,齐人便逐北,斩首万馀级。齐主与其麾下数十骑走还并州。於是齐众大溃。

《隋书》曰: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兵江南以应之,自称将军,拥众十馀万。帝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讨之,不能克。王充募江都万馀人击,频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於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身无所受。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

又曰:炀帝在藩时,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

《唐书》曰:王世充未平,太宗奏请围东都。高祖谓使人宇文士及曰:’归报尔王,今取东都者,止欲兵甲休息耳。破城之日,其乘舆法物图籍器械,非私家所须者,悉汝收之。子女玉帛皆分赐将士。’

又曰:贞观中,太宗亲征高丽,驾次定州。兵士到者,幸定州城北门亲慰抚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起,太宗招至床前问其疾苦,仍敕州县厚加供给。凡在征人,欣然。纵有病者,悦之忘疾。师次白岩城,将军李思摩中弩矢,太宗亲为之吮血。从行文武竞思奋励。及军回行,次柳城,诏集战亡人骸骨,设太牢以祭之。太宗恸哭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死,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又曰:司空李勣每将兵在军,识其臧否;闻人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於下。前后在军,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於是人皆为用,所向多克捷。及薨,哭之或有呕血者也。

又曰:秦叔宝随太宗战於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而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投於我,又立功效能,朕肉可为卿用者,割以赐卿耳,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寻授秦王右统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一-译文

孙子兵法说: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一样,就可以和他们一起跳进深溪;对待士兵像对待爱子一样,就可以和他们一起赴死。如果只是厚待他们却不能使用,只是爱护他们却不能命令,让他们混乱却不能治理,恩惠不能过分使用,惩罚不能单独施加,就像溺爱孩子一样不可取。

《军谶》说:军队没有财宝,士兵就不会来;军队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前进。因此,香饵下面必有钓鱼的鱼,重赏下面必有勇敢的人。所以说:礼节是士兵向往的,奖赏是士兵愿意为之献身的。明确他们向往的,展示他们愿意为之献身的。所以说:如果用礼节之后又后悔,士兵就不会停止;如果用奖赏之后又后悔,士兵就不会被使用。不断地用礼节和奖赏,士兵就会不断进步。

《左传》说:冬天,楚军攻打宋国,包围了萧国,萧国溃败。楚大夫申公巫臣说:‘士兵们很多都受冻。’楚王于是巡视三军,抚慰并勉励他们。(抚慰,慰勉的意思。)三军士兵都像抱着绵絮一样温暖。(绵絮,棉花。意思是士兵们因为喜悦而忘记了寒冷。)

《左传》又说:声子去见楚国的令尹屈建,说:‘雍子逃到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谋主。在彭城之战中,晋楚在靡角之谷相遇,雍子说:让老弱病残回家,让两个人作战的回家一个人,挑选士兵和战马,喂马吃草,军队摆好阵势,烧毁营房,表示必死的决心。第二天将要作战。让回国的士兵放走楚国的俘虏,想让楚军知道。(想要让楚军知道。)楚军夜里溃败。晋国占领了彭城后归还给宋国。楚军失去了东夷,子辛战死,这都是因为雍子的计谋。

《史记》说:楚国有个人送来一坛美酒,楚庄王把它扔进河里,命令将士们迎流而饮之,三军都喝得大醉。

《史记》又说:赵括担任将领,他的母亲写信给国王说:‘当初我侍奉他的父亲,国王赏赐的东西,都分给了军官。现在赵括一天担任将领,所得到的赏赐金都用来买田地和房屋。父子心意不同,不能使用。’国王没有听从,于是赵括请求说:‘如果有什么不称职的地方,我能不被牵连吗?’国王答应了。

《史记》又说:吴起担任将领,和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睡觉不铺席子,夏天不撑伞,分配同样的劳苦。有士兵生了痈疽,吴起亲自为他吸脓。

《史记》又说:田横占据齐地,汉将韩信、灌婴平定齐地,田横逃到彭越那里。汉灭项羽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多部下进入海中,居住在岛上。皇帝派人赦免田横的罪行,并召见他,说:‘田横来,大的可以封王,小的可以封侯(大的指田横,小的指他的部下)。不来,就发兵征讨。’于是他和他的两个门客乘驿车到洛阳。到了户乡,驿站(马匹的地方)的人对他的门客说:‘陛下之所以想见我,不过是想看看我的容貌。陛下在洛阳,现在砍下我的头,骑马驰骋三十里,我的容貌还没有毁坏,还可以看个清楚。’于是他自杀。让门客捧着他的头,从使者那里驰马奏报,高祖用王者的礼仪安葬了田横。安葬后,两个门客在田横的坟墓旁边自杀。在海中的五百多人听说田横死了,也都自杀。于是人们才知道田横的兄弟能够得到士兵的信任。

《汉书》说:李广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多年,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和士兵一起吃饭。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从不谈论生产的事情。带兵的地方看到水,士兵不喝完水不靠近水,士兵不吃完饭不吃自己的食物。士兵因此爱戴他并愿意为他效力。

《汉书》又说:窦婴被封为大将军,赐予千金,窦婴把赐予的金子放在走廊下,军官们随时可以取用,没有一点进入自己家中。

《史记》司马迁给任少卿的信中说:‘我认为李陵和士大夫们放弃美味,分得很少,能够得到人们的死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

《汉书》说:袁盎,字丝。担任中郎,因为多次上书进谏而被任命为陇西都尉。他仁爱并爱护士兵,士兵们都争相为他效命。

《后汉书》说:汉桓帝时期,段颎担任破羌将军征讨羌人。每次行军,他都爱护士兵,生病的人他亲自看望,亲手为他们包扎伤口。在边疆十多年,没有一天晚上不睡在草席上,和士兵们一起辛苦劳作,因此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战斗。

《后汉书》又说:皇甫规在延熹年间担任中郎将,持节监讨零吾等羌人。军队中发生大瘟疫,死去的人占十之三四,皇甫规亲自进入帐篷巡视将士,三军感动高兴,东羌于是派使者请求投降。

《后汉书》又说:皇甫嵩平定黄巾军,非常关心士兵,深得士兵的拥护。每次军队行军停歇,必须先修好营帐,然后才住进帐篷。士兵们都吃饭后,他才开始吃饭。有官吏因为事情受贿,皇甫嵩就赐给他们钱物,官吏们感到羞愧,有的甚至自杀。

《后汉书》又说:马援征讨西羌,被箭射中腿骨。皇帝用印信文书慰劳他,赐予牛羊数千头,马援把这些都分给了宾客。

《后汉书》又说:董卓攻打汉阳叛羌,打败了他们,被封为郎中,赐予缣九千匹。董卓说:‘有功的人就给他们,有贡献的人就是士兵。’于是他把所有的官吏和士兵都分了,没有留下一个人。

《后汉书》又说:王霸经常和臧宫、傅俊一起驻军,王霸特别善于抚慰士兵,死了的士兵他脱下衣服给他们收殓,受伤的士兵他亲自照顾。

《后汉书》又说:光武帝派遣太中大夫赐给征西的官吏和士兵,死伤的士兵给予医药和棺材,大司马以下的官员亲自慰问死者,探望生病的士兵,以此来推崇谦让。

《后汉书》又说:耿恭在疏勒,派遣军吏范羌到敦煌迎接士兵们换寒服。

《后汉书》又说:袁绍攻打臧洪,粮食吃尽,主簿提出用厨房的米煮粥。臧洪说:‘怎么能独自享受呢?’于是他让人煮稀粥,分给士兵们吃。又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士兵和将领吃,士兵和将领都流泪,没有人敢抬头看。

《魏书·曹公令》说:赵奢、窦婴担任将领的时候,接受千金赏赐,一下子就分给了士兵,因此能够成就大功,永远流传美名。我读他们的文章,从未不羡慕他们的为人。

《魏志·曹真传》说:曹真每次出征,都和士兵们一起辛苦劳作,军队的奖赏不足,他就用家里的财产来分发,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三国志·诸葛诞传》说:诸葛诞守卫寿春,因为司马氏世代专权,于是起兵,以扶持魏室为借口。司马昭率领军队讨伐他,寿春城被攻陷,诸葛诞战死。司马昭招降他的部下,他们不投降,一边招降一边战斗,几百人拱手列队。每次杀死一个人,就派人去招降,都说:‘为了诸葛公而死,没有遗憾!’直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投降,当时的人把他比作田横。吴国的守将于诠说:‘大丈夫接受君主的命令,用兵救人,既然不能取胜,又束手就擒,我不干。’于是他脱下头盔,冲入敌阵而死。他得到士兵的心如此。

《三国志·吴志》说:陆瑁,字子璋,是丞相陆逊的弟弟。他年轻时好学,笃守道义。在此之前,陈留的濮阳逸、沛郡的朱纂、广陵的袁迪等人,都单身有志,到陆瑁那里游学,陆瑁把自己少吃的分给他们,和他们共享丰盛的食物。

《三国志·蜀志》说:邓芝担任大将二十多年,赏罚分明,善于体恤士兵。自己的衣服和食物,都依赖官府供给,不苟且简朴,最终不经营私产,妻子儿女也免不了饥寒。

《晋书》说:祖逖居住在丹徒的京口。他的宾客和义士都是豪杰勇士,祖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当时扬州大饥荒,这些人大多成为盗贼,攻打抢劫富人,祖逖安慰并询问他们:‘最近又去南塘了吗?’如果有人被官吏拘捕,祖逖就保护并帮助他们解脱。

《晋书》又说:祖逖在扬州大饥荒时,他的宾客和义士们大多成为盗贼,攻打抢劫富人,祖逖安慰并询问他们:‘最近又去南塘了吗?’如果有人被官吏拘捕,祖逖就保护并帮助他们解脱。谈论的人因此认为祖逖太过于放纵,但祖逖却自若。

又说:祖逖占据太丘,樊雅进攻他。陈留太守陈川派李头救援他,李头奋力战斗,立有功勋。祖逖当时得到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想要但它不敢说,祖逖知道他的心思,就把它给了他。李头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说:‘如果能有这个人做主,我死而无憾。’

又《载记》说:刘曜将陈安善于安抚接纳,无论是吉是凶、是顺是逆都和众人一样,等他死后,陇上的人们为他歌颂道:‘陇上的壮士有陈安,身材虽小但胸怀宽广,爱护将士如心肝。〈马聂〉骢父马铁鞍,七尺大刀挥舞如激流,丈八蛇矛左右盘旋,十次战斗十次胜利无人能挡。战斗刚开始就失去了蛇矛,抛弃了我〈马聂〉骢逃入深山,为我提供外援而悬挂头颅。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复返,对此有什么办法呢!’刘曜听后感到哀伤,命令乐府唱这首歌。

又说:段灼追理邓艾的奏表说:‘留驻上邽,在官军大败之后,士兵们胆战心惊,将领们士气低落。仓库空虚,器械耗尽。邓艾想要积累粮食,增强军队,以备不时之需。那一年雨水少,他又实行区种法,亲自拿着农具,率先士兵,所统领的数万士兵,他自己也不避辛苦,亲自参与士兵的劳作。’

又说:周访训练军队,挑选士兵,想要在中原施展力量,与李矩、郭默结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他善于安抚,晋朝的士兵都愿意为他拼死。

《续晋阳秋》说:卢循担任广州刺史。广州没有粮食,每次分发军饷,如果没有分完给文武官员,就不吃饭。他的仁爱就是这样。

《北史》说:西魏将领梁椿,性格果断刚毅,善于安抚,所得的赏赐,都分给了部下,所以每次战斗,都能得到士兵们的全力支持。

《北齐书》说:兰陵武王长恭,他作为将领,亲自处理细致的事务。每次得到美味,即使是一瓜数果,也一定要与将士们分享。

又说:赵郡王琛去世,他的儿子叡继任为定州刺史。朝廷下诏命令他带领山东数万士兵,监督修筑长城。当时正值盛夏。而定州先前有冰室,每年都藏冰,长史宗钦认为叡冒着炎热,于是派人用车送冰追送。正值中午炎热,叡对着冰叹息说:‘三军都喝温水,我凭什么独自享用这冰呢?’于是将冰融化,最终没有尝一口。士兵们感到高兴,远近的人都赞叹。

《后魏书》说:司马楚之,年轻时就很有英气,能够降低身份对待士人。等到宋朝禅让,楚之计划报复,收集人马占据长社,归附他的人常常有一万多人。刘裕非常害怕他,派遣刺客沐谦暗杀楚之。楚之对待沐谦非常优待。沐谦夜晚假装生病,知道楚之一定会来,想要趁机杀他。楚之听说沐谦生病,果然亲自买了药去探望他。沐谦感激他的好意,于是从席下拿出匕首,把情况告诉他。楚之叹息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虽然有所防范,但恐怕也会有所失。’沐谦于是归附了他。他通过诚信赢得了士人的心,都是这样的。

《后周书》说:侯莫陈顺在渭桥与敌军战斗,屡次击败他们。魏文帝返回,亲自抓住战败的敌人说:‘渭桥之战,你立了大功。’便解下自己佩戴的金缕玉带赏赐给他。

又说:史宁担任凉州刺史,派遣使者到太祖那里请示事情,太祖就把自己所穿的冠帽、衣服和被子以及弓箭、甲槊等物品赐给了史宁,并对他的使者说:‘为我向凉州表示感谢,我脱下衣服给你穿,推心置腹地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善始善终,不要损害我的功名。’

又说:武帝战胜齐国,从齐宫中拿出金银宝器、珠翠华丽的衣服以及宫女二千人,分赐给将士。

又说:武帝对待部下谦逊和善,不断自我强化。因为天下还未安宁,他热衷于训练。至于训练军队、检阅武备,他亲自步行山谷,承受辛苦,这些都是别人难以忍受的。在平定齐国的战役中,他看到有士兵赤脚行走,就亲自脱下自己的靴子赏赐给他。

又说:武帝善于安抚部下,每次宴会将士,一定亲自举杯劝酒,或者亲手分赐物品。至于征战之地,他亲自在军阵中。他性格果断,能决断大事。因此能够得到士兵的全力支持,以弱胜强。

又说:太祖平定侯莫陈悦,整顿军队进入上邽,收缴了侯莫陈悦府库中的财物堆积如山,都用来赏赐士兵,没有一点私吞。

又说:武帝大规模讨伐齐国,驻扎在晋州。起初,齐国攻打晋州,担心周军突然到来,于是在城南挖掘壕沟,从乔山一直延伸到汾水。武帝率领八万军队,在东南二十多里处布阵。武帝经常骑马,带着几人巡视军阵,每次都会呼唤主帅的名字以慰勉他们。将士们感激武帝的知遇之恩,都想着自我激励。将要开战时,官员请求更换马匹。武帝说:‘我独自骑好马,要去哪里呢?’齐主也在壕沟南边布阵,武帝想要逼近,但因为壕沟而停止。从早晨到下午,双方相持不下。下午,齐军填平壕沟,向南撤退。武帝非常高兴,命令各军进攻,两军刚一接触,齐军就溃败,被斩首一万多人。齐主和他的几十个骑兵逃回并州。于是齐军大溃。

《隋书》说:杨玄感反叛,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响应他,自称将军,拥有十多万军队。皇帝派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讨伐他们,未能取胜。王充招募江都一万多人攻击,屡次击败他们。每次取得胜利,都把功劳归功于部下,所获得的战利品,都分给了士兵,自己一点都没有接受。因此,人们争相为他效力,他的功绩最多。

又说:炀帝在封地时,曾经狩猎,遇到下雨,左右的人给他递上油衣,炀帝说:‘士兵们都湿透了,我怎能独自穿这油衣呢?’于是让人拿走。

《唐书》说:王世充尚未被平定,太宗上奏请求围攻东都。高祖对使者宇文士及说:‘回去告诉你的王,现在攻取东都,只是想让军队休息一下。攻城那天,那些皇帝的乘舆、法物、图籍、器械,不是私人家族所需的,都要收起来。子女、玉帛都分赐给将士。’

又说:贞观年间,太宗亲自征讨高丽,军队驻扎在定州。士兵到达后,太宗亲自到定州城北门安抚慰劳他们。有一个随从士兵因病不能起身,太宗亲自到床前询问他的病情,并命令州县给予优厚的供应。所有出征的士兵都感到高兴。即使有生病的,也因为太宗的关心而忘记了病痛。军队驻扎在白岩城,将军李思摩被弓箭射中,太宗亲自为他吮血。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争相振奋。等到军队返回,驻扎在柳城,皇帝下令收集战亡者的遗骸,设太牢进行祭祀。太宗痛哭流涕,军人没有不流泪的。士兵们回家后告诉父母,父母说:‘我们的孩子死了,天子为他哭泣,死得没有遗憾。’

又说:司空李勣每次带兵在军中,都能分辨出士兵的好坏;听到有人有一点点优点,就会激动地参与战斗,在取得胜利后,常常把功劳推给部下。前后在军中,所得的金帛都分给了士兵,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所向披靡。

又说:秦叔宝跟随太宗在美良川作战,击败尉迟敬德的功绩最大。高祖派遣使者赐给他金瓶,并慰劳他说:‘你不顾妻子,远道而来投奔我,又立下赫赫战功,我身上的肉都可以为你用,何况是子女和财物呢!你应该再接再厉。’不久任命他为秦王右统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一-注解

抚士上:抚士上,意为安抚士兵,提升士兵的士气。在古代军事中,抚士上是一种重要的策略,通过关爱士兵,提高他们的士气和战斗力。

孙子:孙子,即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集大成者。

视卒如婴儿:视卒如婴儿,意为将士兵看作婴儿一样呵护,表示对士兵的关爱和信任。

视卒如爱子:视卒如爱子,意为将士兵看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强调将领对士兵的深厚感情。

厚而不能使:厚而不能使,意为对士兵过于优待却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爱而不能令:爱而不能令,意为对士兵过于宠爱却不能使其服从命令。

乱而不能理:乱而不能理,意为面对士兵的混乱局面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恩不可专用:恩不可专用,意为恩惠不能过分依赖,否则会导致士兵的依赖性。

罚不可独在:罚不可独在,意为惩罚不能单靠严厉,还需要有相应的恩惠来平衡。

骄子:骄子,意为娇惯的孩子,比喻那些被过分宠爱的士兵。

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财,则士不来,意为军队如果没有足够的财物,士兵就不会前来。

军无赏,则士不往:军无赏,则士不往,意为军队如果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前往战斗。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香饵之下必有悬鱼,意为用诱人的利益吸引人,就像香饵下面必有鱼儿上钩。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意为给予丰厚的奖赏,必然会有勇敢的人前来。

礼者,士之所归也:礼者,士之所归也,意为礼仪是士兵归心之所向。

赏者,士之所死也:赏者,士之所死也,意为奖赏是士兵愿意为之献身的原因。

昭其所归,示其所死:昭其所归,示其所死,意为明确士兵的归向和牺牲精神。

礼而后悔,则士不止:礼而后悔,则士不止,意为如果对礼仪后悔,士兵就不会停止前进。

赏而后悔,则士不使:赏而后悔,则士不使,意为如果对奖赏后悔,士兵就不会被使用。

礼赏不倦,则士进矣:礼赏不倦,则士进矣,意为不断给予礼仪和奖赏,士兵就会不断进步。

拊而勉之:拊而勉之,意为抚摸并鼓励。

纩:纩,指绵絮,这里指士兵穿得很暖和。

简兵蒐乘:简兵蒐乘,意为挑选士兵和马匹。

蒐:蒐,意为收集、整理。

次:次,意为住宿的地方。

焚次:焚次,意为烧毁住宿的地方,表示决心必死。

行归者而逸楚囚:行归者而逸楚囚,意为放走逃回的士兵,泄露给楚军。

馈:馈,意为赠送。

箪醪:箪醪,指酒。

投之於河:投之於河,意为将酒投入河中。

迎流而饮之:迎流而饮之,意为逆流而上饮酒。

三军皆醉:三军皆醉,意为全军都喝醉了。

赵括: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因纸上谈兵而败。

母上书:母上书,意为母亲写信给国王。

事其父:事其父,意为侍奉他的父亲。

王所赏赐者,尽与军吏:王所赏赐者,尽与军吏,意为国王所赏赐的东西都给了军官。

今括一日为将,所赐金视便田宅买之:今括一日为将,所赐金视便田宅买之,意为现在赵括一天担任将领,所得到的赏赐金都用来买田地房屋。

父子异心,不可用:父子异心,不可用,意为父子心意不同,不能一起使用。

吴起: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意为与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

吮之:吮之,意为吸吮,这里指为士兵吸脓。

田横:田横,战国时期齐国人,齐王田建的弟弟。

韩信: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刘邦的将领。

灌婴:灌婴,西汉初年将领。

彭越:彭越,西汉初年将领。

赦横罪:赦横罪,意为赦免田横的罪行。

传:传,意为使者。

自刭:自刭,意为自杀。

李广:李广,西汉初年著名的将领。

麾下:麾下指部下,手下。

窦婴:窦婴,西汉初年将领。

陈:陈,意为陈列。

廊庑下:廊庑下,意为走廊和屋檐下。

司马迁: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任少卿:任少卿,西汉时期人。

中郎:中郎,官名,为中郎将的属官。

陇西都尉:陇西都尉,官名,负责管理陇西地区的军事。

仁而爱士:仁而爱士,意为仁慈并爱护士兵。

破羌将军:破羌将军,官名,负责征讨羌族。

瞻省:瞻省,意为看望。

庵庐:庵庐,意为小屋。

东羌:东羌,指居住在东方的羌族。

乞降:乞降,意为请求投降。

黄巾:黄巾,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

恤士卒:恤士卒,意为关心士兵。

营幔:营幔,意为帐篷。

中流矢:中流矢,意为被箭射中。

贯胫:贯胫,意为穿过小腿。

玺书:玺书,意为皇帝的亲笔信。

班:班,意为分发。

缣:缣,一种丝织品。

为者则已,有者则士:为者则已,有者则士,意为立功者已经完成,有功者才是士兵。

敛之:敛之,意为收殓。

养之:养之,意为照顾。

征西吏士:征西吏士,指征讨西部的官员和士兵。

疏勒:疏勒,古代西域的一个地区。

范羌:范羌,人名。

敦煌:敦煌,古代西域的一个地区。

主簿:主簿,官名,负责文书工作。

饘粥:饘粥,一种稠粥。

班士众:班士众,意为分给士兵。

免胄冒阵:免胄冒阵,意为脱下头盔,冲入敌阵。

陆瑁:陆瑁,字子璋,三国时期吴国人物。

濮阳逸:濮阳逸,人名。

朱纂:朱纂,人名。

袁迪:袁迪,人名。

单食有志:单食有志,意为只吃简单的食物,有志向。

就瑁游处:就瑁游处,意为到陆瑁那里游玩。

邓芝:邓芝,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卒伍:卒伍,指士兵。

资仰於官:资仰於官,意为依靠官府。

不苟素俭:不苟素俭,意为不随便节俭。

治私产:治私产,意为经营私人财产。

祖逖: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以勇猛著称,曾据守太丘,与樊雅交战。

丹徒之京口:丹徒之京口,指丹徒地区的京口。

义徒:义徒,指有义气的人。

豪杰勇士:豪杰勇士,指英雄豪杰和勇士。

攻剽富室:攻剽富室,意为抢劫富人家。

慰抚问之:慰抚问之,意为安慰并询问他们。

比复南塘一出不?:比复南塘一出不?意为最近有没有再出去南塘一次?

绳:绳,意为约束。

拥护救解之:拥护救解之,意为保护并解救他们。

少逖:少逖,意为轻视祖逖。

扬土大饥:扬土大饥,指扬州地区发生大饥荒。

太丘:太丘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太康县。

樊雅:樊雅是东晋时期的将领,曾攻打祖逖。

陈留太守陈川:陈留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川是陈留的太守。

李头:李头是陈留太守陈川派遣的将领,曾力战有功。

勋:勋指功勋,此处指李头在战斗中的功绩。

骏马:骏马指优良的马匹。

恩遇:恩遇指受到的恩惠和待遇。

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这是一句成语,意指如果能得到这样的人做主,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

刘曜:刘曜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汉赵的皇帝。

陈安:陈安是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陇上:陇上指陇山之上,即今甘肃省一带。

吉凶夷险:吉凶夷险指好的和坏的情况,顺利和困难的环境。

马聂:马聂可能是指某种马的名字。

骢父马铁瑕鞍:骢父马是指优良的马匹,铁瑕鞍是指精美的马鞍。

丈八蛇矛:丈八蛇矛是一种古代兵器,长丈八尺,形状像蛇。

槃:槃指盘旋,此处指蛇矛的旋转动作。

邓艾: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以智谋和勇猛著称。

上邽:上邽是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穀:穀指粮食。

耒耜:耒耜是古代农具,用于耕作。

周访:周访是东晋时期的将领,以善于训练士兵著称。

李矩:李矩是东晋时期的将领。

郭默:郭默是东晋时期的将领。

河洛:河洛指黄河和洛河,此处指中原地区。

卢循:卢循是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

广州:广州是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

面:面指食物,此处指粮食。

分饷:分饷指分发军饷。

西魏:西魏是北朝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35年至556年。

梁椿:梁椿是西魏时期的将领。

果毅:果毅指果断勇敢。

赏物:赏物指奖赏的物品。

兰陵武王长恭:兰陵武王长恭是北齐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赵郡王琛:赵郡王琛是北魏时期的官员。

叡:叡是赵郡王琛的儿子,后来成为定州刺史。

山东兵:山东兵指来自山东地区的士兵。

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

冰室:冰室是储存冰块的房间。

司马楚之:司马楚之是南朝宋时期的将领。

长社:长社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

刘裕: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沐谦:沐谦是南朝宋的刺客。

渭桥之战:渭桥之战是北周与北齐之间的一场战役。

金镂玉梁带:金镂玉梁带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腰带。

史宁:史宁是北魏时期的官员。

太祖:太祖可能指北魏的建立者道武帝拓跋珪。

班赐:班赐指分发赏赐。

武帝:武帝可能指北魏的皇帝,如孝武帝元修或北周的武帝宇文邕。

齐宫:齐宫指北齐的皇宫。

海内未康:海内未康指国内不安定。

教习:教习指训练。

跣而行:跣而行指赤脚行走。

侯莫陈悦:侯莫陈悦是北魏末年的将领。

银镂瓮:银镂瓮是一种装饰华丽的酒器。

杨玄感:杨玄感是隋朝末年的起义领袖。

吴人朱燮:吴人朱燮是杨玄感的部下。

晋陵人管崇:晋陵人管崇是杨玄感的部下。

将军吐万绪:将军吐万绪是隋朝的将领。

鱼俱罗:鱼俱罗是隋朝的将领。

王充:王充是隋朝的将领。

炀帝: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

藩:藩指封地,此处指杨广被封为晋王的时期。

东都:东都指洛阳,隋朝的东都。

太宗: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高祖: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宇文士及:宇文士及是唐朝的官员。

定州:定州是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

白岩城:白岩城是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

柳城:柳城是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

太牢:太牢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用的牲畜,包括牛、羊、猪。

李勣:李勣是唐朝的将领。

美良川:美良川是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唐朝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一-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祖逖与樊雅之间的战争,以及李头在战争中的表现。祖逖的慷慨和知人善任体现在他不仅获得了樊雅的骏马,还知道李头的心思,将马匹赠予他。李头的感激之情通过他的感叹表达出来,他认为如果能跟随祖逖这样的主公,即使死去也无遗憾。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将领的仁义与士兵的忠诚,以及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

《载记》中的刘曜对陈安的描述,通过陇上歌谣的形式,展现了对陈安的赞美。陈安以小身材大胸怀、爱养将士、勇猛善战的形象深入人心。刘曜对这首歌谣的嘉奖,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英勇行为的认可。

段灼追理邓艾表中的邓艾,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坚韧不拔和以身作则的品质。在困境中,他不仅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还亲自参与劳作,激励士兵,这种精神值得称道。

周访练兵简卒,与李矩、郭默结盟,有平定河洛的志向。他的善于抚纳,使得晋军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这体现了领导者的魅力和影响力。

《续晋阳秋》中卢循的仁义,体现在他对待士兵的慷慨,不独占分饷,而是与文武共享,这种仁爱之心赢得了士兵的尊敬。

《北史》中梁椿的果毅和善抚纳,以及他对待赏赐的态度,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品德和领导力。

《北齐书》中兰陵武王长恭的勤勉和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是古代将领的优秀品质之一。

赵郡王叡在炎热的夏天,为了不独享清凉,将藏冰送与三军,这种体恤士兵的行为,赢得了士兵的感激和称赞。

《后魏书》中司马楚之的英气和对待刺客沐谦的宽容,体现了他宽宏大量的品质和对人才的尊重。

《后周书》中侯莫陈顺在渭桥之战中的英勇表现,以及魏文帝的奖赏,彰显了英勇行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史宁作为凉州刺史,得到太祖的信任和赏赐,这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和奖赏的优良传统。

武帝胜齐后,将宝物和宫人分赐将士,体现了古代将领的慷慨和与士兵共享胜利果实的精神。

武帝劳谦接下,自强不息,以海内未康为己任,这种勤勉和责任感是古代君主的优秀品质。

武帝的果决和能断大事,以及他对待士兵的关怀,使得他能够得到士兵的死力,以弱胜强。

太祖平侯莫陈悦后,将财物赏赐士卒,显示了他对士兵的关爱和对战争的公正态度。

武帝大举伐齐时,亲自巡阵,激励将士,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信任。

杨玄感反叛时,王充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士兵,将战利品分赐给士卒,这种做法赢得了士兵的拥护和信任。

炀帝在藩时,关心士兵的安危,体现了古代君主对士兵的关怀。

太宗亲征高丽时,对士兵的关心和体恤,以及他对战亡者的哀悼,显示了他对士兵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李勣在军中的表现,体现了他识人善任和对士兵的关爱,这种领导风格使得他能够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秦叔宝在美良川之战中的英勇表现,以及高祖的奖赏和鼓励,彰显了古代将领的英勇和忠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45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