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六-原文
《左传》曰: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公子遂,鲁卿。)
又曰:东门襄仲、臧文如楚乞师。(襄仲居东门,故以为氏。臧文为襄仲副使,故不书。)
又曰:夏公使如楚乞师,以伐齐。(公不事齐,与晋盟,故惧而乞师於楚。)
又曰:晋侯使荀罃来乞师。
又曰:十三年,晋侯使郗锜来乞师,将事不敬。(将事,敬君命也。)孟献子曰:’郄氏亡乎?礼,身之幹也;敬,身之阶也。郄子无阶,且先君之嗣卿,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郄锜,郄克子,故曰嗣卿。为十七年春杀郄锜传也。)
又曰: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又曰:郄犨如卫,遂如齐,皆乞师焉。栾黡来乞师,孟献子曰:’晋有胜矣。'(卑让有礼,故知其将胜楚矣。)
又曰:秋,齐侯闻将有晋师,使陈无宇从薳启强如楚,辞且乞师。(辞有晋师,未得相见也。)
《谷梁传》曰:师出不必反,战不必胜,故言乞也。
《战国策》曰:楚围雍氏,韩使求于秦,秦师不下。殽令靳尚使谓秦王曰:’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唇竭齿寒,愿大王熟计之。’宣太后召尚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髀加妾身,妾困弗支也。尽身妾上而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夫救韩日费千金,独不使妾少有利耶。’靳尚归。韩襄王赂於太后,复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翠曰:’未也。’茂曰:’先生言不急可乎?’翠曰:’韩急则圻而入楚矣,臣安敢来?’茂曰:’先生勿复言也。’乃言於秦王曰:’今雍氏围而秦兵不下,是无韩也。楚韩为一,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秦王乃下师於殽以救韩。
《后汉书》曰:曹操与袁绍相持於官渡,绍遣人求救,刘表许之而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南阳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今豪杰并起,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
《春秋后齐语》曰: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赵人无食,请粟於齐,齐欲勿与。周子曰:’不如与之,以退秦兵;不与,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且赵之於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於唇,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是故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也。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不听,秦破赵於长平。遂围邯郸焉。
又《韩语》曰:襄王十二年,楚围雍氏,韩令使者求救於秦。冠盖相望,秦师不出。使靳尚如秦谓秦王曰:’韩之於秦,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病矣。秦师不出,唇亡齿寒,愿大王计之也。’
《史记》曰: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让信陵君以请救。曰:’胜所以结为婚姻者,以公子高义。今纵轻胜,独不怜公子之姊耶?’公子说:’王不可。’乃将车骑欲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嬴坐而去。公子曰:’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哉?’乃复见之。生曰:’知公子之必来!’乃谓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可为如姬复父之仇,求其虎符,夺晋鄙军,此五霸之伐也。然恐鄙有所疑,臣客朱亥可与俱行。’至军,亥以四十斤铁椎杀晋鄙,引兵救赵却秦军。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公子惧,不归。赵以五城封之。
《魏志》曰:太祖征张绣,荀攸言於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远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至襄。绣战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矣。’
《魏略》曰:曹洪为太祖族弟。兴平末,太祖尝与洪出,为寇劫失马,追者在后,洪下马与太祖。太祖辞曰:’各自急。’洪言曰:’天下诸将可无洪,不可无君也。’太祖乃乘之,遂相扶佐得济。(《魏志》曰:太祖为卓败,失马。)
《晋书》曰:桓宣屯马头山,为祖焕、桓抚所攻,求援於庐江太守毛宝。宣遣子戎重请,宝即随戎赴之。未至,而贼已与宣战。宝军缘兵少器仗滥恶,大为焕、抚所破。宝中箭,贯髀、彻鞍,使人蹋鞍拔箭,血流满靴。去船所百馀里,望星而行。到,先哭战亡将士,洗疮讫,夜还救宣。宝至宣营而焕、抚亦退。
又曰:淮南妖贼张昌,旬月之间,众三万皆绛绩,科头,攒面以毛。王歆上言:’妖贼张昌、刘尼称神圣,犬羊万计,绛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请诸军以助。’
《三十六国春秋》曰:姚襄南至荥阳,与高昌李历战于麻田,马中流矢死。弟苌下马授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此,竖子何敢害苌?’会救至,俱不死。
《北史》曰:齐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不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杀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后魏书》曰:齐将陈伯之进逼寿春沿淮为寇。
时司徒彭城王勰、广陵侯衍同镇寿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为忧。
诏遣傅永为统军,领汝阴之兵三千人援。
永总勒士卒,水陆俱下,而淮水口伯之防甚固,永去二千余里,牵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趋淮下船便渡。
适上岸贼军追及,会时已夜,永乃潜进。
时晓,达寿春城下。
勰、衍闻外有军,共上门楼观望,然不意永至,永免胄,乃信之,遂引永上。
勰谓永曰:’北望已久,恐洛阳难复再见,不意卿能至也。’
勰令永引军入城。
永曰:’执兵被甲,固敌是求,若如教旨,便共殿下同被围守,岂是救援之意?’
遂孤军城外与勰并势,以击伯之,频有克捷。
又曰:辛渊私署凉王李暠骑将军。
暠子钦亦厚遇之。
钦与沮渠蒙逊战於蓼泉,军败失马。
渊以所乘马授钦,而身死於难,以义烈见称西土。
又曰:裴骏值贼作乱於关中,汾阴人薛永宗聚众应之。
残破诸县,来袭闻喜。
县中先无兵杖,人情骇动,县令忧惶,计无所出。
骏在家闻之,便率厉乡豪曰:’在礼,君父危,臣子致命。府君今为贼所逼,是吾等徇节之秋,诸君可不勉乎?’
诸豪皆奋激请行。
骏乃简骑骁勇数百人奔赴。
贼闻救至,引兵退走。
刺史嘉之以状表闻。
玄世祖亲讨盖吴,引见骏,骏陈叙事宜甚玄机理。
世祖大悦,顾谓崔浩曰:’裴骏有当世才,是且忠义可嘉。’
补中书博士。
浩亦深器骏,目为三河领袖。
转中书侍郎。
《后周书》曰:萧詧。
大统十五年,乃遣使称藩,请为附庸。
太祖令丞相东阁祭酒营权使焉。
詧大悦。
是岁梁元帝令柳仲礼率众进图襄阳,詧惧,乃遣其妻王氏及世子寮为质以请救。
太祖又令荣权报命,仍遣开府杨忠率兵援之。
十六年,杨忠擒仲礼,平汉东,詧乃获安。
又曰:李贤时,有贼师达符显围逼州城,昼夜攻战,屡被摧衄。
贤间赴雍州,诣天光请援。
天光许之,贤乃返。
而贼营垒四合,无因入城。
候日向夕,乃伪负薪与贼樵采者俱得至城下,城中垂布引之,贼众方觉,乃弓弩乱发,射之不中,遂得入城。
告以大军将至,贼闻之,便即散走。
又曰:邵惠公颢,太祖长兄。
德皇帝娶乐浪王氏为德皇后,生颢及连次。
太祖德皇帝与卫可孤战於武川,临阵坠马,颢奔救,击杀数十人,贼众披靡,德皇帝乃得上马引去。
俄而,贼追骑大至,颢遂战殁。
保定初,追赠太师,寻追封邵公。
又曰:太祖率轻骑追侯景於河上。
景等北据河桥、南属邙山为阵,与诸军合战。
太祖马中流矢,惊逸,遂失之。
因此军中扰乱。
都督李穆下马援太祖,军以复振。
於是大捷,斩高敖曹及其仪同李猛。
《隋书》曰:张须陀为齐郡丞,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
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贼竞赴之,围百馀重,身中数疮,勇气弥厉。
会城中兵至,贼稍却。
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后数旬,贼帅秦君弘、郭方预等合军围北海,兵锋甚锐,须陀谓官属曰:’贼自恃强,谓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
於是简精兵倍道而进,贼果无备,击,大破之,斩数万级,获辎重三千两。
《唐书》曰:李晟兼左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都知兵马使并总游兵。
无何,节度使马璘与吐蕃战於监仓,兵败。
晟率所部横击之,拔璘出於乱兵,以功封合川郡王。
璘忌晟威名,又遇之不以礼,令朝京师。
代宗知之,留宿卫。
上即位,吐蕃寇剑南,时节度使崔宁在京师,三川皆恐。
诏晟将神策兵五百救援。
晟乃逾漏天攻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
获虏首千馀级,虏乃引去。
因留成都,数月而还。
又曰:裴度征蔡州,计筑赫连城於池口。
未毕役,度领师及宾从往观之。
导骑将及城门,左右曰:’五沟贼至。’
言未毕,贼以突来,哮呼争进,城震坏者十馀板,注弩挺刃,势将及度。
赖李光颜决战於前以却之。
时光颜先虑其来,使田希以二百骑伏於沟中。
出贼不意,交击之,方得入城。
希又先扼其沟中归路,贼多弃骑越沟,相牵堕压而死者千馀人。
是日非光颜救,度几陷。
又曰:辛谠性慷慨,重然诺,专务赈人之急。
年五十,不求苟进,有济时匡难之志。
咸通十年,庞勋乱徐、泗,时杜慆守泗州。
贼以郡当江淮要害,极力攻之。
时两淮郡国皆陷,独慆守临淮。
久之,援军虽集,贼未解围。
时谠寓居广陵,乃仗剑拏小艇趋泗口,贯贼栅入城见慆。
慆素闻有义而不相面,喜谠至,握手谢曰:’判官李延枢方话子为人,何遽至也?吾无忧矣!’
时贼三面攻城,王师结垒于洪源驿,相顾不前。
谠夜以小舟穿贼垒至洪源驿,见监军郭厚本,论泗州危急,且宜速救,厚本然之。
淮南都将王公弁谓厚本曰:’贼车众我寡,无宜轻举,当俟可行。’
谠坐中拔剑瞋目谓公弁曰:’贼百道攻城,陷在旦夕。公等奉诏赴援,而逗留不进,心欲何为?不惟有我负国恩,丈夫气义亦宜感发,假如临淮陷贼,淮南即是寇场,公何独存耶?’
即欲挥刃向公弁,厚本持之。
谠望泗州大哭者经日,帐下为之流涕。
厚本义其心,选甲士三百随谠入泗州。
夜半斩贼栅,大呼由水门而入,贼军大骇。
既知援兵入城,贼乃退舍,人心遂固。
浙西观察使杜审权遣大将翟行约率军三千赴援,屯莲塘驿。
慆欲遣人劳之,将吏皆惮其行。
谠曰:’杜相公以大夫宗盟,急难相赴,安得令使者无言而还。’
即赍慆书币犒其使。
淮南大将李湘率师五千来援,受贼诈降,败於淮口。
湘与郭厚本皆为贼所执,自是无援。
贼并兵急攻,以铁索断淮流,梯衡云合,凡周七月,昼夜不息。
乘城之士,不遑寝寐,面目疮生,军储渐少,分食稀粥。
赖谠犯难仗义求救於淮北诸军。
既而,马举以大军至,贼解围而去。
谠无子,犹子山僧、元老等寄在广陵,每出城则书二侄名谓慆曰:’志之,得嗣为幸。’
慆益感之。
贼平。
授谠泗州团练判官、侍御史。
繁钦《丘隽碑》曰:故右扶风都尉主簿,有丘隽者,从都尉讨叛胡,官兵败绩,卒伍奔散,都尉临阵坠马,隽於是下马援甲,以身御寇,遂致死战场。
都尉乘隽马得免。
《左传》曰:郑将公子归生伐宋,战于大棘,宋师败绩。
宋将狂狡辂郑人,郑人入於井,(辂,迎也。五驾切。)倒戟而出,获狂狡。
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擒也。’
戎昭果毅以听之谓礼,(听,谓常在放闻,身着於心,想闻其政令。)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穀梁》曰: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获者,不与之辞也。
《史记》曰:汉六年,人有告楚王韩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发使告诸侯会陈,伪游云梦,实欲袭信。
信不知,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
信曰:’狡兔死,良狗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后汉书》曰:龟兹王攻破疏勒,杀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
明年春,班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吏田虑光往降之。
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
虑既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
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
左右出其不意,皆惊而立定。
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续汉书》曰:求得故王兄子榆勒立之,更名曰忠也。)
国人大悦。
《蜀志》曰: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
张飞等氵斥流而上,分定郡县,破璋将巴郡严颜,先获颜。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
飞怒,令斫头。
颜曰:’斫头便斫,何为怒耶?’
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晋书·载记》曰:慕容皝将乘海讨慕容仁,群下咸谏以海道危阻,宜从陆路。
皝曰:’旧海水无凌,自仁反以来,冻合者三矣。昔汉光武因滹沱之水,以济大业,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克之乎?吾计决矣!有沮谋者,斩!’
乃率三军从昌黎践凌而进。
仁不虞皝之至也,军去平郭七里,候骑乃告,仁狼狈出战,为皝所擒。
杀仁而还。
又曰:王凌遣督护王昌等率疾陆眷及弟文鸯、从弟末杯攻石勒於襄国。
勒败还垒,末杯追入垒门,为勒所获。
勒质末杯遣使求和於疾陆眷,疾陆眷将许之,文鸯谏曰:’受命讨勒,宁以末杯一人故纵成擒之寇,既失凌意,且有后忧,必不可许。’
疾陆眷不听,以铠马二百五十匹,金银各一簏赎末杯,勒归之。
《吕氏春秋》曰:汤以良车七十乘,必死士六十人,戊子战于郕,遂擒推移大牺。(桀多力,能推移大牺,因以为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六-译文
《左传》说:卫国人攻打齐国,鲁国的公子遂前往楚国请求援助。(公子遂是鲁国的卿。)
《左传》又说:东门襄仲和臧文也前往楚国请求援助。(襄仲住在东门,所以以姓为氏。臧文是襄仲的副使,所以没有记载。)
《左传》又说:夏公派人前往楚国请求援助,目的是为了攻打齐国。(国君不与齐国交往,与晋国结盟,因此担心而向楚国请求援助。)
《左传》又说:晋献公派荀罃来请求援助。
《左传》又说:十三年,晋献公派郄锜来请求援助,但他的行为不尊重君命。(将事,即尊重君命。)孟献子说:‘郄氏会灭亡吗?礼,是身体的支柱;敬,是身体的阶梯。郄子没有阶梯,而且是先君的继承卿,接受命令去请求援助,是为了保卫国家,却懒惰地放弃君命,不灭亡还等什么呢?’(郄锜是郄克的儿子,所以说是继承卿。这是关于十七年春天杀郄锜的记载。)
《左传》又说:晋献公派士鲂来请求援助。
《左传》又说:郄犨前往卫国,然后前往齐国,都在那里请求援助。栾黡来请求援助,孟献子说:‘晋国有胜利了。’(谦卑而有礼,所以知道他们将要战胜楚国。)
《左传》又说:秋天,齐桓公听说将有晋军来,派陈无宇跟随薳启强前往楚国,辞别并且请求援助。(辞别是因为没有见到晋军。)
《谷梁传》说:出兵不一定能回来,战斗不一定能取胜,所以说是请求援助。
《战国策》说:楚国围攻雍氏,韩国派人向秦国求救,但秦军不下来。秦国的官员靳尚对秦王说:‘现在韩国已经疲惫了。秦军不下,唇亡齿寒,希望大王深思。’宣太后召见靳尚说:‘我侍奉先王时,先王把腿放在我身上,我支撑不住。全身心地侍奉先王,却不被重视,为什么?因为有一点点利益。救援韩国每天要花费千金,难道不让我有一点点利益吗?’靳尚回去。韩昭侯贿赂宣太后,再次派张翠来。甘茂说:‘韩国紧急。’张翠说:‘不紧急。’甘茂说:‘先生的话不紧急可以吗?’张翠说:‘韩国紧急就会崩溃而投降楚国,我怎么能来呢?’甘茂说:‘先生不要再说了。’于是对秦王说:‘现在雍氏被围,秦军不下,这是没有韩国。楚国和韩国联合,魏国不敢不听,这是楚国用三个国家来对付秦国。’秦王于是下令在殽山驻军以救援韩国。
《后汉书》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人求救,刘表答应了他但没有派兵,也不帮助曹操,还想观察天下的变化。从事中郎南阳韩嵩、别驾刘先对刘表说:‘现在豪杰并起,两雄相持,天下的重担在将军身上。将军如果想要有所作为,趁机利用他们的弱点,是可以的。’
《春秋后齐语》说: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和楚国去救援赵国。赵国人没有粮食,向齐国请求粮食,齐国不想给。周子说:‘不如给他们,这样可以退兵;如果不给,那么秦军就不会撤退。这是秦国的计策正确,而齐国和楚国的计策失误。而且赵国对齐国和楚国来说,就像嘴唇对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也会感到寒冷。现在赵国灭亡了,明天祸患就会波及齐国和楚国。因此,赵国应该像用漏壶浇水灭火一样。救援赵国是高尚的行为,击退秦军是显赫的名声。正义地救助灭亡的国家,威慑强大的秦国军队,不致力于这些而只爱惜粮食,为国家考虑的人是错误的。’齐王不听,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国。于是包围了邯郸。
《韩语》说:楚威王十二年,楚国围攻雍氏,韩国派使者向秦国求救。使者络绎不绝,但秦军不出兵。韩国派靳尚去秦国对秦王说:‘韩国对秦国来说,在内是屏障,在外是先锋,现在韩国已经疲惫了。秦军不出兵,唇亡齿寒,希望大王考虑。’
《史记》说:赵国的平原君派使者络绎不绝地请求信陵君救援。使者说:‘我之所以结为婚姻,是因为公子的高尚品德。现在如果轻视我,难道不怜悯公子的姐姐吗?’公子说:‘大王不同意。’于是带领车马准备与赵国一起死。经过夷门时,见到侯嬴坐着离开。公子说:‘侯生为什么不说一句话送我呢?’于是又见到他。侯生说:‘我知道公子一定会来!’于是对他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大王卧室里,而如姬最受宠。可以帮如姬报仇,请求她的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这是五霸的功业。但我担心晋鄙有所怀疑,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和我一起去。’到了军营,朱亥用四十斤重的铁椎杀了晋鄙,带领军队救援赵国,击退秦军。赵王两次跪拜说:‘自古以来没有比得上公子的贤人!’公子害怕,没有回去。赵国用五座城封赏了他。
《魏志》说:太祖征讨张绣,荀攸对太祖说:‘张绣和刘表相互依存,但张绣因为远处的军队依赖刘表供应粮食,刘表供不应求,势必会分离。不如慢慢进军等待时机。如果急于进攻,他们势必会相互救援。’太祖不听,于是进军到襄城。张绣战况紧急,刘表果然救援了他,但军队不利。太祖对荀攸说:‘不听你的话,就到了这个地步。’
《魏略》说:曹洪是太祖的族弟。兴平末年,太祖曾经和曹洪一起外出,被敌人抢劫,失去了马匹,追赶的人在后面,曹洪下马让太祖骑。太祖推辞说:‘各自赶快。’曹洪说:‘天下诸将可以没有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太祖于是骑上马,互相扶持得以脱险。(《魏志》说:太祖被董卓打败,失去了马匹。)
《晋书》说:桓宣驻扎在马头山,被祖焕、桓抚攻打,向庐江太守毛宝求援。桓宣派儿子桓戎请求援助,毛宝立即跟随桓戎前往。还没到,敌人已经和桓宣交战。毛宝军队人少,武器装备差,被祖焕、桓抚打得大败。毛宝被箭射中,箭穿过大腿、穿透马鞍,派人踩着马鞍拔箭,鲜血染满了靴子。离开船只一百多里,望着星星前进。到了,先为战死的将士哭泣,清洗伤口后,夜晚返回救援桓宣。毛宝到达桓宣的营地,而祖焕、桓抚也撤退了。
《晋书》又说:淮南的妖贼张昌,一个月内,有三万多人都戴红头巾,光头,涂上面粉。王歆上奏说:‘妖贼张昌、刘尼自称神圣,有上万的人,戴红头巾、涂上面粉,手持刀枪,锐不可当。请各路军队来支援。’
《三十六国春秋》说:姚襄向南到达荥阳,与高昌的李历在麻田交战,马匹被流箭射中而死。他的弟弟姚苌下马把马让给姚襄说:‘你怎么办才能逃脱?’姚襄说:‘只要哥哥能渡过难关,那些小子怎么敢伤害我?’恰好救援到了,他们都没有死。
《北史》说:齐国的兰陵武王长恭,原名孝瓘,是文襄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到并州刺史。突厥入侵晋阳,长恭全力抵抗。在芒山之战中,长恭担任中军,五百骑兵再次进入周军,一直到达金墉城下,被围困得很紧急。城上的人不认识长恭,摘下头盔给他看脸,然后射杀了他,于是取得了大胜。士兵们一起唱歌,这就是《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
《后魏书》记载:齐国的将领陈伯之逼近寿春,沿淮河为非作歹。当时司徒彭城王勰和广陵侯衍一同镇守寿春,因为九江刚刚归附,人心尚未稳定,再加上朝廷的支援还没有到达,他们非常担忧。于是朝廷下诏派遣傅永为统军,带领汝阴的三千士兵前来支援。傅永总领士兵,水陆并进,但淮水口的陈伯之防守非常坚固。傅永离开两千多里,将船牵到汝南岸,用水牛拉船,直接向南到淮水下船渡河。正好上岸时被贼军追上,当时已经夜晚,傅永便悄悄前进。天亮时,到达寿春城下。勰和衍听说城外有军队,一起上城楼观望,没想到傅永会来,傅永摘下头盔,他们才相信,于是邀请傅永上城。勰对傅永说:‘我向北望去已经很久了,恐怕洛阳难以再见到,没想到你能来。’勰让傅永领兵入城。傅永说:‘拿着武器穿着盔甲,本就是寻求敌人,如果按照您的命令,就与殿下一起被围守,这难道是救援的意思吗?’于是傅永独自领兵在城外与勰合力,击败了陈伯之,多次取得胜利。
《后魏书》又说:辛渊私自任命凉王李暠为骑将军。李暠的儿子李钦也对他很好。李钦与沮渠蒙逊在蓼泉交战,军队战败,李钦失马。辛渊将自己骑的马给了李钦,自己却在困难中牺牲,以义烈著称于西土。
《后魏书》又说:裴骏在关中发生叛乱时,汾阴人薛永宗聚集人马响应。他们攻破了许多县城,袭击了闻喜。闻喜县事先没有军队,人们都很恐慌,县令非常忧虑,无法想出对策。裴骏在家中听到这个消息,便率领当地的豪杰说:‘按照礼制,君父有难,臣子应该献出生命。现在府君被贼人逼迫,这是我们献出忠诚的时候,各位难道不勉励自己吗?’所有的豪杰都激动地请求出发。裴骏于是挑选了数百名勇敢的骑兵奔赴战场。叛军听说有救兵到来,便领兵撤退。刺史因为这件事向朝廷报告。世祖亲自讨伐盖吴,召见了裴骏,裴骏陈述事情的理由非常深刻。世祖非常高兴,回头对崔浩说:‘裴骏有当世的才能,他的忠诚和义气值得赞扬。’于是任命裴骏为中书博士。崔浩也非常器重裴骏,认为他是三河地区的领袖。后来裴骏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后周书》记载:萧詧在大统十五年,派遣使者称藩,请求成为附庸。太祖命令丞相东阁祭酒营权去那里。萧詧非常高兴。那一年,梁元帝命令柳仲礼率领大军进攻襄阳,萧詧害怕,便派遣他的妻子王氏和世子萧寮作为人质请求救援。太祖又命令荣权回报使命,并派遣开府杨忠率兵支援。大统十六年,杨忠擒获柳仲礼,平定了汉东,萧詧才得以安宁。
《后周书》又说:在李贤时期,有贼军首领达符显围攻州城,昼夜攻战,多次被击败。李贤前往雍州,向天光请求支援。天光答应了他,李贤才返回。但贼军的营垒四面包围,没有机会进入城内。等到天快黑了,李贤假装背柴与贼军的樵夫一起来到城下,城中拉下布帘引他进来,贼军才发现,于是乱箭射来,但没有射中,李贤得以进城。他告诉城中的士兵大军即将到来,贼军听说后,便立即撤退。
《后周书》又说:邵惠公颢是太祖的长兄。德皇帝娶乐浪王氏为德皇后,生下颢和连次。德皇帝与卫可孤在武川交战,临阵坠落马下,颢冲上去救援,击杀了数十人,贼军溃败,德皇帝才得以骑马离开。不久,追击的贼军骑兵大量到来,颢在战斗中牺牲。保定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太师,不久又追封他为邵公。
《后周书》又说:太祖率领轻骑兵在河上追击侯景。侯景等人北据河桥,南连邙山布阵,与各路军队交战。太祖的马被流箭射中,受惊逃跑,因此军队混乱。都督李穆下马支援太祖,军队才得以恢复秩序。于是取得了大胜,斩杀了高敖曹及其仪同李猛。
《隋书》记载:张须陀担任齐郡丞,贼人裴长才、石子河等带领两万大军突然来到城下,大肆劫掠。张须陀没有时间集结兵力,亲自率领五名骑兵与贼军竞相前进,被围困了百多圈,身上中了数处伤,但勇气更加旺盛。正好城中的军队到来,贼军开始撤退。张须陀指挥军队再次战斗,裴长才败逃。后来几十天,贼军首领秦君弘、郭方预等合军围攻北海,兵锋很锐利,张须陀对部下说:‘贼人自恃强大,认为我无法救援,我现在快速出发,一定能击败他们。’于是他挑选精兵快速前进,贼军果然没有准备,他击败了他们,斩杀了数万人,缴获了三千两辎重。
《唐书》记载:李晟兼任左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都知兵马使,并统率游兵。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监仓与吐蕃交战,战败。李晟率领他的部队横击敌军,救出了马璘,因此被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嫉妒李晟的威名,对他也不以礼相待,命令他前往京师。代宗知道后,留他在宫中宿卫。皇帝即位后,吐蕃侵犯剑南,当时节度使崔宁在京城,三川都感到恐慌。皇帝下诏命令李晟率领神策军五百人前往救援。李晟于是越过漏天,攻下了飞越,廓清了肃宁三城,切断了大渡河。他获得了敌军首级一千多级,敌军便撤退。于是留在成都,几个月后返回。
《唐书》又说:裴度征讨蔡州,计划在池口修建赫连城。工程尚未完成,裴度带领军队和随从前往视察。当导骑将领到城门前时,左右说:‘五沟的贼人来了。’话还没说完,贼人突然冲来,大声呼喊,争相前进,城墙震坏了一十多板,他们举弓挺刀,形势似乎要威胁到裴度。幸亏李光颜在前面决战,才将他们击退。当时李光颜事先预料到贼军的到来,让田希带领两百骑兵埋伏在沟中。贼军出其不意,交战之后,才得以进城。田希又先控制了沟中的归路,贼军中有许多人丢弃战马越沟,相互牵扯坠落,死伤一千多人。那天如果不是李光颜救援,裴度几乎陷入绝境。
又有人说:辛谠性格豪爽,重视承诺,专门致力于帮助别人解决急难。到了五十岁,他不再追求个人的小利,有拯救时代、纠正困难的心志。咸通十年,庞勋在徐州、泗州作乱,当时杜慆担任泗州守将。贼人因为泗州地处江淮要害,极力攻打。当时两淮的郡国都已被攻陷,只有杜慆坚守在临淮。过了很久,援军虽然集结,但贼人仍未解除包围。当时辛谠住在广陵,就拿起剑,驾着小船赶往泗口,穿过贼人的栅栏进城见到杜慆。杜慆以前就听说他有义气,但没见过面,很高兴辛谠来了,握手感谢说:‘判官李延枢刚才还在谈论你的为人,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我不用担心了!’当时贼人从三个方向攻城,王师在洪源驿扎营,互相看着不敢前进。辛谠夜里用小船穿过贼人的营垒到洪源驿,见到监军郭厚本,谈论泗州的危急情况,并且认为应该迅速救援,郭厚本同意了。淮南都将王公弁对郭厚本说:‘贼人的车马众多,我们人少,不宜轻举妄动,应该等待时机。’辛谠在座中拔剑怒目看着王公弁说:‘贼人从百个方向攻城,城池随时可能被攻陷。你们奉诏前来支援,却逗留不前,心里想的是什么?不仅是我辜负了国家的恩情,大丈夫的气节和义气也应当被激发,假如临淮被贼人攻陷,淮南就是战场,你一个人又能坚持多久呢?’他就要挥剑向王公弁砍去,郭厚本拉住了他。辛谠望着泗州大哭了一整天,帐下的士兵都为他流泪。郭厚本被他的义心所感动,挑选了三百名甲士跟随辛谠进入泗州。半夜时分,他们砍断贼人的栅栏,大声呼喊从水门进入,贼人大惊。当他们知道援军进城后,贼人撤退,人心随之稳定。浙西观察使杜审权派遣大将翟行约率领三千人前来支援,驻扎在莲塘驿。杜慆想派人慰劳他们,但是将吏们都害怕他们的行动。辛谠说:‘杜相公因为大夫的宗族关系,在紧急困难时前来支援,怎么能让使者空手而归。’于是带着杜慆的书信和礼物慰劳了使者。淮南大将李湘率领五千人前来支援,却中了贼人的诈降计,在淮口被打败。李湘和郭厚本都被贼人俘虏,从此没有了援军。贼人集中兵力紧急攻城,用铁索截断淮河的流水,云梯高挂,总共围攻了七个月,昼夜不停。守城的士兵不得休息,脸上长满了疮痍,军粮渐渐减少,只能分食稀粥。幸亏辛谠冒着危险,仗义向淮北的各路军队求援。不久,马举率领大军到来,贼人解围离开。辛谠没有儿子,将侄子山僧、元老等人寄养在广陵,每次出城都会写下两个侄子的名字对杜慆说:‘志之,能继承家业就是幸运。’杜慆更加感激他。贼人被平定后,任命辛谠为泗州团练判官、侍御史。
《繁钦《丘隽碑》》说:曾任右扶风都尉主簿的丘隽,跟随都尉讨伐叛乱的胡人,官兵战败,士兵们溃散,都尉在战场上落马,丘隽于是下马拿起甲胄,亲自抵御敌人,最终在战场上牺牲。都尉骑着丘隽的马得以逃脱。
《左传》说:郑国的公子归生攻打宋国,在大棘作战,宋军战败。宋将狂狡迎击郑人,郑人躲进井里,狂狡倒持长矛出来,俘虏了狂狡。君子说:‘狂狡失去了礼节,违背了命令,应该被擒获。’勇猛果断地听取敌情,称为礼;杀敌勇敢,达到目的称为果敢。
《谷梁传》说:宋国的华元率领军队与郑国的公子归生在大棘作战,宋军战败,俘虏了宋华元。俘虏,是不与敌人辞别。
《史记》说:汉六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祖刘邦用陈平的计策,派人通知诸侯会合在陈地,假装游猎云梦,实际上想袭击韩信。韩信不知道,前往陈地觐见高祖。高祖命令武士捆绑韩信,放在后面的车子上。韩信说:‘狡兔死了,猎狗就会被烹。天下已经安定,我当然应该被烹。’于是将韩信拘禁到洛阳,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为淮阴侯。
《后汉书》说:龟兹王攻打并攻破疏勒,杀死疏勒王并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第二年春天,班超从小路到达疏勒,离兜题居住的槃橐城有九十里,先派遣官员田虑光前往招降他。班超命令田虑说:‘兜题本来就不是疏勒人,国人一定不会听从他的命令,如果他不立即投降,就可以逮捕他。’田虑到达后,兜题看到田虑弱小,毫无投降的意思。田虑趁他毫无防备,上前劫持并捆绑了兜题。左右的人出乎意料,都惊慌地站定了。田虑飞速报告班超,班超立即前往,召集疏勒的将吏,用龟兹无道的情况说服他们,于是立原王的兄弟的儿子忠为王。(《续汉书》说:找到了原王的兄弟的儿子榆勒立他为王,改名为忠。)国人非常高兴。
《蜀志》说:先主刘备进入益州,回军攻打刘璋。张飞等人涉水而上,分头平定郡县,击败了刘璋的将领巴郡严颜,先俘虏了严颜。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了,你为什么不投降反而敢抵抗?’严颜说:‘你们这些人无礼,侵犯我的州,我们州有宁死不屈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大怒,命令砍下他的头。严颜说:‘砍头就砍头,为什么要生气呢?’张飞认为他勇敢,就放了他,并收他为宾客。
《晋书·载记》说:慕容皝准备乘船讨伐慕容仁,群臣都劝谏说海路危险难行,应该从陆路走。慕容皝说:‘以前海水没有结冰,自从慕容仁反叛以来,已经结冰三次了。过去汉光武帝依靠滹沱河的水,成就了大业,天意或许是要我乘此机会取胜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如果有阻挠的人,就杀掉他!’于是率领三军从昌黎踏冰前进。慕容仁没有料到慕容皝会来,军队离平郭七里,侦察兵才报告,慕容仁狼狈地出战,被慕容皝擒获。杀死慕容仁后返回。
又有人说:王凌派遣督护王昌等人率领疾陆眷及其弟弟文鸯、堂弟末杯攻打石勒在襄国的军队。石勒战败返回军营,末杯追入军营大门,被石勒俘虏。石勒用末杯作为人质,派人向疾陆眷求和,疾陆眷准备答应,文鸯劝阻说:‘我们受命讨伐石勒,怎么能因为末杯一个人的原因而放走被我们俘虏的敌人,这样不仅失去了王凌的信任,而且还有后患,绝对不能答应。’疾陆眷不听,用二百五十匹铠甲马和一簏金银赎回了末杯,石勒放了他。
《吕氏春秋》说:商汤用七十辆好车,六十名必死的士兵,在戊子日与推移大牺作战,最终擒获了推移大牺。(夏桀有力气,能推动推移大牺,因此以他命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六-注解
乞师:指请求其他国家的军队援助,是古代国家间在战争或其他危机时刻的一种外交行为。
公子遂:公子遂是鲁国的一位卿,即高级官员,这里的描述表明他是前往楚国请求军事援助的使者。
东门襄仲:东门襄仲是鲁国的一位官员,因其居住在东门而以此地为姓。
臧文:臧文是东门襄仲的副手,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是前往楚国请求军事援助的使者之一。
夏公:夏公是晋国的一位君主,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派遣使者前往楚国请求军事援助。
晋侯:晋侯是晋国的君主,这里提到他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国家请求军事援助。
荀罃:荀罃是晋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受命前往其他国家请求军事援助。
郗锜:郗锜是郄克的儿子,郄克是晋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郗锜是因为他因不尊重君命而被批评。
孟献子:孟献子是鲁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对郗锜的行为发表了评论。
将事:将事指尊敬地执行君主的命令。
社稷:社稷是古代中国的土地神和谷神,这里指国家。
士鲂:士鲂是晋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受命前往其他国家请求军事援助。
栾黡:栾黡是晋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前往其他国家请求军事援助。
陈无宇:陈无宇是齐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前往楚国请求军事援助。
薳启强:薳启强是齐国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前往楚国请求军事援助。
周子:周子是齐国的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对齐王的决定发表了意见。
韩使:韩使是韩国的使者,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前往秦国请求军事援助。
殽令靳尚:殽令靳尚是秦国的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代表秦国与韩国使者交涉。
宣太后:宣太后是秦国的太后,这里提到她是因为她与靳尚有交流。
韩襄王:韩襄王是韩国的君主,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秦国有外交互动。
张翠:张翠是韩国的使者,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代表韩国与秦国交涉。
甘茂:甘茂是秦国的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张翠有交流。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在官渡之战中与袁绍相持。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在官渡之战中与曹操相持。
刘表:刘表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未能援助曹操。
韩嵩:韩嵩是南阳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向刘表提出建议。
刘先:刘先是韩嵩的副手,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韩嵩一起向刘表提出建议。
齐王:齐王是齐国的君主,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拒绝了周子的建议。
赵长平:赵长平是赵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提到是因为秦国攻击赵国长平。
襄王:襄王是楚国的君主,这里提到他是因为楚国围攻了韩国的雍氏。
韩令使者:韩令使者是韩国的使者,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前往秦国请求军事援助。
靳尚:靳尚是秦国的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代表秦国与韩国使者交涉。
秦王:秦王是秦国的君主,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靳尚有交流。
赵平原君:赵平原君是赵国的一位贵族,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派遣使者请求救援。
信陵君:信陵君是赵国的一位贵族,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帮助赵国抵抗秦国。
晋鄙:晋鄙是赵国的一位将军,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信陵君夺取了他的军队。
赵王:赵王是赵国的君主,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对信陵君的救援表示感激。
曹洪:曹洪是曹操的族弟,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在曹操与张绣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忠诚。
太祖:太祖是曹操的尊称,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在与张绣的战斗中采取了军事行动。
荀攸:荀攸是曹操的谋士,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对太祖的军事行动提出了建议。
张绣:张绣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曹操的战斗。
毛宝:毛宝是晋朝的一位将领,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参与了救援桓宣的行动。
桓宣:桓宣是晋朝的一位将领,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请求毛宝的援助。
祖焕:祖焕是晋朝的一位将领,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桓宣发生了战斗。
桓抚:桓抚是晋朝的一位将领,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桓宣发生了战斗。
王歆:王歆是晋朝的一位官员,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对淮南妖贼张昌的情况进行了报告。
张昌:张昌是晋朝时期的一个叛乱领袖,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引发了叛乱。
刘尼:刘尼是张昌的部下,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张昌一起进行叛乱。
姚襄:姚襄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割据势力领袖,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在荥阳与李历战斗。
高昌李历:高昌李历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割据势力领袖,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与姚襄在麻田战斗。
齐兰陵武王长恭:齐兰陵武王长恭是北齐的一位将领,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在晋阳击退突厥。
突厥:突厥是古代蒙古高原的一个游牧民族,这里提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入侵了晋阳。
芒山之败:芒山之败是指齐兰陵武王长恭在芒山战斗中的失败。
周军:周军是指北齐的军队,这里提到他们是因为长恭被围困。
金墉:金墉是指北齐的一个地名,这里提到长恭最终到达了那里。
后魏书:《后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正史,由魏收等人编纂,记载了北魏及东魏、西魏的历史。
齐将陈伯之:陈伯之是南齐时期的一位将领,曾率军进攻寿春。
寿春:寿春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城市。
淮水:淮水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安徽、江苏等地。
司徒彭城王勰:彭城王勰是北魏的一位官员,曾任司徒。
广陵侯衍:广陵侯衍是北魏的一位官员,曾任广陵侯。
九江:九江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是淮河的一个重要支流。
台援:台援指朝廷的支援。
傅永:傅永是北魏的一位将领,曾领兵援助寿春。
汝阴:汝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牵船:牵船指用牛等牲畜牵引船只。
淮水口:淮水口指淮河的入海口。
伯之防:伯之防指陈伯之的防御措施。
汝南岸:汝南岸指淮河的南岸。
免胄:免胄指脱下头盔,表示投降或表示信任。
台:台指朝廷。
凉王李暠:李暠是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开国皇帝。
骑将军: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蓼泉:蓼泉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沮渠蒙逊:沮渠蒙逊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开国皇帝。
义烈:义烈指英勇、忠烈。
西土:西土指古代中国的西部地区。
关中:关中指陕西省中部地区。
汾阴:汾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薛永宗:薛永宗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贼:贼指叛军或敌军。
闻喜:闻喜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府君:府君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徇节:徇节指忠诚于国家或君主。
三河领袖:三河领袖是对裴骏的赞誉,意指他在三河地区(指今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具有很高的声望。
大统:大统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年号。
梁元帝:梁元帝是南梁的最后一位皇帝。
柳仲礼:柳仲礼是南梁的一位将领。
襄阳:襄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质:质指人质,作为担保。
开府:开府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指设立府署的官员。
杨忠:杨忠是北魏的一位将领。
汉东:汉东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天光:天光指北魏的皇帝元恪。
州城:州城指州的城池。
雍州:雍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武川:武川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
侯景:侯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军首领。
河上:河上指河流上。
河桥:河桥指河流上的桥梁。
邙山:邙山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流矢:流矢指箭。
惊逸:惊逸指受惊而逃跑。
都督:都督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地区的军事。
李穆:李穆是北魏的一位将领。
齐郡丞:齐郡丞是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负责齐郡(今山东省)的行政和军事。
裴长才:裴长才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军首领。
石子河:石子河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军首领。
北海:北海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秦君弘:秦君弘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军首领。
郭方预:郭方预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军首领。
精兵:精兵指精锐的士兵。
倍道而进:倍道而进指加快行军速度。
合川郡王:合川郡王是对李晟的封号。
吐蕃:吐蕃是古代藏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蕃王朝。
监仓:监仓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飞越:飞越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肃宁三城:肃宁三城是指三个位于肃宁的城池。
大渡河:大渡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四川、云南等地。
神策兵:神策兵是唐朝时期的一支精锐部队。
蔡州:蔡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赫连城:赫连城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导骑:导骑是指引领骑兵的将领。
五沟:五沟是指五个沟渠。
李光颜:李光颜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田希:田希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辛谠:辛谠是唐代的一位将领,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然诺:然诺指承诺,即重承诺,言出必行。
赈:赈指救济,帮助有困难的人。
咸通十年:咸通是唐朝的一个年号,咸通十年即公元868年。
庞勋乱徐、泗:庞勋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他曾在徐、泗地区起兵作乱。
杜慆:杜慆是唐朝末年的一个官员,曾任泗州刺史。
临淮:临淮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
广陵:广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洪源驿:洪源驿是古代的一个驿站,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
监军郭厚本:郭厚本是唐朝末年的一个官员,曾任监军,负责军事事务。
王公弁:王公弁是唐朝末年的一个将领。
淮北诸军:淮北诸军指淮河以北的各路军队。
马举:马举是唐朝末年的一个将领。
淮流:淮流指淮河的水流。
龟兹王:龟兹王是古代龟兹国的国王。
疏勒:疏勒是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新疆塔里木盆地。
班超: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外交家。
益州:益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四川省。
刘璋:刘璋是东汉末年的益州牧。
巴郡严颜:巴郡严颜是刘璋部下的将领。
慕容皝:慕容皝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的君主。
慕容仁:慕容仁是慕容皝的弟弟,曾起兵反叛。
疾陆眷:疾陆眷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石勒: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的君主。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汤: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
戊子战于郕:戊子战于郕是商汤与夏桀在郕地的一次战斗。
推移大牺:推移大牺是夏桀的一个称号,意为他能推动大牲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六-评注
辛谠的形象塑造,首先体现在他的性格特点上。‘辛谠性慷慨,重然诺,专务赈人之急’三句,通过并列的三个动词性短语,突出了辛谠的豪迈、诚信和仁爱。他的慷慨,表明了他对正义事业的坚定追求;他的重然诺,体现了他对承诺的尊重和坚守;他的专务赈人之急,则展现了他对他人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无私奉献。
‘年五十,不求苟进,有济时匡难之志’这句话,描绘了辛谠的高尚情操。在封建社会,五十岁正值壮年,是追求功名利禄的最佳时期,而辛谠却选择不求苟进,专注于济世救民,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尤为难能可贵。
‘咸通十年,庞勋乱徐、泗,时杜慆守泗州’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具体事件。咸通十年是唐朝的一个时期,庞勋之乱是当时的一次重大动乱,而杜慆守泗州则表明了地方官吏在动乱中的坚守。
‘时谠寓居广陵,乃仗剑拏小艇趋泗口,贯贼栅入城见慆’这句话,通过‘仗剑拏小艇’等动作描写,展现了辛谠的英勇无畏和舍生忘死的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去援助困境中的杜慆。
‘谠坐中拔剑瞋目谓公弁曰’这句话,通过‘拔剑瞋目’这一动作,生动地刻画了辛谠的刚烈性格。他在危急关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赖谠犯难仗义求救於淮北诸军’这句话,再次强调了辛谠的英勇行为。在敌人围困之下,他勇敢地寻求外援,为守城士兵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谠无子,犹子山僧、元老等寄在广陵,每出城则书二侄名谓慆曰’这句话,展现了辛谠对家人的牵挂。他在战乱中,仍然关心着自己的侄子,这种亲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丘隽碑》和《左传》等文段,通过引用古代文献,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这些文献的引用,既是对辛谠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传承。
整篇文章通过对辛谠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英勇、正义、仁爱等品质,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