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五-原文
《左传》曰:鲁叔弓帅师围费,弗克,败焉。(为费所败。)平子怒,令见费人执之以为囚俘。
冶区夫曰:”非也。(区夫,鲁大夫也。)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为之令主,而供其困乏。
费来如归,南氏亡矣。人将叛之,谁与居邑?若惮之以威,惧之以怒,人疾而叛,为之聚也。
若诸侯皆然,费人无归,不亲南氏,将焉入矣?”
平子从之,费人叛南氏。
《史记》曰:汉高帝初,陈豨反於代,(豨,虚岂切。)帝自往击之。
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漳水,北守邯郸,知其无能为也.”因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
对曰:”有.”见四人,四人谒,帝慢骂曰:”竖子能为将乎?”
四人惭伏。帝封之各千户,以为将。
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
帝曰:”非汝所知。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惟独邯郸中有此耳。
吾胡爱四千户,封此四人,以慰赵子弟!”
皆曰:”善.”
《汉书·西南夷传》曰:陆贾至南越,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
於是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后去帝制黄屋左纛.”因为之称蛮夷。
《后汉书》曰:岑彭与大司马吴汉等围洛阳数月。
朱鲔等坚守不肯下。帝以彭尝为校尉,令往说之。
鲔在城上,彭在城下,相劳苦欢语如平生。
彭因曰:”彭往者得执鞭侍从,蒙荐举拔擢,常思有以报恩。
今赤眉已得长安,更始为三王所反,皇帝受命,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兵,来攻洛阳。
天下之士,逝其去矣。公虽婴城固守,将何待乎?”
(婴,绕也。谓以城自婴绕而守之。)鲔曰:”大司徒被害时,鲔与其谋。(与,音预。)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自知罪深.”
彭还,具言於帝。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怒。
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北,吾不食言。(指河水为信,言其明白也.)”
彭复往告鲔,鲔从城上下云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趣,向也.)
鲔见其诚,即许降。后五日,鲔将轻骑诣彭。
顾敕谓部将曰:”坚守待我。我若不还,诸君径将大兵上轘辕,归郾王。(《更始传》,尹尊为郾王.)”
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东观记》曰:诸行在所河津亭.)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与鲔归城。
明旦,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吴志》曰:关羽围魏氏之樊,留兵将备公安及南郡。
吴将吕蒙袭之,兵到南郡,羽下守将糜芳降。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蒙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求取。
军中震慄,道不拾遗,蒙朝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疾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吴主孙权至。
羽还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旋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羽吏士无斗心。
会权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三国典略》曰:梁萧乾,字思惕,梁秘书监子范之子。
容止雅正,志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子云之法。
闽中豪帅反叛,陈武谓乾曰:”陆贾南征,赵佗归顺,随何奉使,黥布来臣,追想清风,仿佛在目.”
乃令乾往使谕以逆顺,渠帅并即款附。
《北史》曰:魏可朱浑元归齐。
神武闻其来,遣平阳太守高崇持金环一枚赐元,并运资粮候接。
《隋书》曰:刘权为南海太守。
行至鄱阳,会群盗起,不得进,诏令权召募讨之。
权率兵与贼相遇,不与战,先乘单骑诣贼营,说以利害。
而群贼感悦,一时降附。
帝闻而嘉之。
又曰:开皇末,桂州俚李光仕聚众为乱,诏何稠召募讨之。
师次衡岭,遣使者谕其渠帅洞主莫崇解兵降款。
桂州长史王文周锁崇以诣稠所。
稠诈宣言曰:”州县不能绥养,致使边民扰叛,非崇之罪也.”乃命释之,引崇共坐,并从者四人,为设酒食遣之。
崇大悦,归洞不设备。
稠至五更,掩入其洞,悉散俚兵,以临馀贼。
象州逆帅杜条辽、罗州逆帅庞靖等相继降款。
又曰:仁寿初,山獠作乱,出卫玄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
玄既至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下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
诸贼莫敢动。
於是说以利害,渠师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
高祖大悦,赐缣二千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
《唐书》曰:马燧讨李怀光,自京师与浑瑊、骆元光、韩游怀合军,次于长春宫。
怀光遣骁将徐廷光以精卒六千守城,兵械甚严。
燧度长春不下,则瑰光自固,攻之则旷日持久,死伤必甚,乃挺身至城下呼廷光。
廷光素惧燧威名,拜於城上。
燧度廷光心已屈,乃谓曰:”我来自朝廷,可西面受命.”
廷光复西拜.
又曰:公等皆朔方将士,禄山已来,首立大勋,四十馀年,功伐最高,柰何弃祖父之勋力,为灭族之计耶!从吾言,非止免罪,富贵可图也。
贼徒皆不对。
燧又曰:尔以吾言不诚,今相去数步,尔当射我!乃披襟示之。
廷光感泣俯伏,军士亦泣。
先一日,贼将尉珪率兵二千以焦离堡降燧。
廷光道既绝,乃因率其下出降。
燧乃以数骑径入城,处之不疑,莫不畏服,众大呼曰:吾复得为王人矣!
浑瑊私叹谓参佐曰:瑊谓马公用兵与仆不相远,但怪累败田悦;今睹其行师料敌,仆不逮远矣。
又曰:曹王皋为衡州刺史。
初,湖南团练使辛京杲遣将军王国良镇武冈。
京杲侵刻之,又虐其士卒,国良以兵叛,因据山河守险,劫行旅以自给。
诏征荆南、江西、黔桂兵诛之,二岁不下。
乃以皋为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使。
皋率诸军至武冈,国良阻险,兵不得进。
皋乃谓诸军曰:国良怨京杲刻害,本非反也。其情易,不如降之。
乃三遗之书,国良因谓降,未得其情。
皋曰:其心屈矣。
乃舍军自称使者,乘扁舟直造其垒,曰:曹王也。
国良遂出降。
又曰:于邵为巴州刺史,时岁俭,夷獠相聚山泽为盗。
数千百人来围州城,邵抚励州兵与之拒战。
凡旬有二日,间遣使说喻,示以善恶。
山盗邀邵出,乃以儒服出城,致之不疑,因皆降之。
又曰:范希朝为朔方节度使。
至灵武,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
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
○降
《左传》曰: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於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楚子问诸逄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
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
楚子从之。
《史记》曰: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
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迎,曰:孤实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听!
又曰:周武王伐纣,克殷。
微子乃持其祭器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
《后汉书》曰:武都参狼羌为寇,杀长史。
马援将四千馀人往击之,不与战。
羌遂穷困,悉降。
又曰:陈宫降,曹操曰:奈卿老母何?
宫曰:老母在公,不在宫也。
夫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
操复曰:奈卿妻子何?
宫曰:闻霸王之主,不绝人之嗣。
因请就刑,遂出不顾。
操为之涕泣,遂杀之,传首许市。
又曰:耿秉与窦固至车师后,王安得震怖,从数百骑出迎秉。
而固司马苏安欲全功归固,即驰谓安得曰:汉贵将独有奉车都尉,天子姊婿,(固尚光武女沮阳公主,明帝姊也。)爵为通侯,当先降之。
安得乃还,更令其诸将迎秉。
秉大怒,被甲上马,麾其精骑径造固壁。
言曰:车师王降,讫今不至,请往枭其首。
固大惊曰:且止,将败事!
秉厉声曰:受降如受敌。
遂驰赴之。
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东观记》曰:脱帽,趋鸣马蹄也。)
秉将以诣固。
其前,王亦归命,遂定车师而还。
又曰:太山贼叔孙无忌等暴横一境,州郡不能讨。
卫羽说第五种曰:中国安宁,忘战日久,而太山险阻,寇猾不制。
今虽有精兵,难以赴敌,羽请譬降之。
种敬诺。
羽乃往,备说祸福,无忌即帅其党与三千馀人降。
又曰:刘盆子遣刘恭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
帝曰:待汝以不死耳。
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
上得所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
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又曰:庞雄与梁慬及耿种步骑万六千人攻虎泽。
连营稍前,单于惶怖,遣左奥鞬曰遂王诣慬乞降。
慬乃大阵兵受之。
单于脱,帽徒跣,面缚稽颡,纳质。
又曰:岑彭与严说共守宛。
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
彭乃与说举城降。
诸将欲斩之,大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
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
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侯。
又曰:班超复使西域。
是时,于阗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逐雄张南,(于阗国去长安九千七百七十里,南与婼羌,西与始墨接,莎车国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东至玉门、阳关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雄张犹炽盛也。张,音丁亮反。波,傍也。波音诐。)
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
超既西,先至于阗。
广德礼意甚疏。
且俗信巫。
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
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续汉书》及《华桥书》,騧字并作騩。《说文》:马浅墨色也。音京媚反。)
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
有顷,巫至,超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
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又曰:张步战败,退保平寿,(今青州北海县。)
苏茂将万馀人来救之。
茂让步曰:以南阳兵精,延岑善战,而耿弇走之。
奈何就攻其营?既呼茂,不能待耶?
步曰:负,无可言者。(负,愧也。再言之者,愧之甚。)
帝乃遣使告步、茂,能相斩降者,封为列侯。
步遂斩茂,使奉其首降。
又曰:田戎闻秦丰被围,惧,大兵方至,欲降,而妻兄辛臣谏戎曰:
今四方豪杰,各据郡国,洛阳地如掌耳,(《续汉书》曰:辛臣为戎作地国,图彭宠、张步。董宪、公孙述等所得郡国,云洛阳所得如掌耳。)不如按甲以观其变。
戎曰:以秦王之强犹为征南所围,岂况吾耶?降计决矣。
四年春,戎乃留辛臣守夷陵,自将兵沿江氵斥沔,止黎丘,刻期曰当降。
而辛臣於后盗戎珍宝从间道先降於彭,而以书招戎。
戎疑必卖已,遂不敢降,(《东观记》云:戎至期日,灼龟卜降兆,不中,折,遂止不降。)而反与秦丰合,彭出兵攻戎,数月,大破之。
《吴书》曰:壬申,王璿受皓之降,命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晋阳秋》曰:濬平吴,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三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后宫五千馀人。
《晋书》曰:樊雅据谯郡,祖逖使桓宣说之。雅与宣置酒结友,遣子随宣诣逖。
少日,雅便自诣逖,逖遣雅还抚其众。佥谓前数骂辱逖,惧罪不敢降。
雅复闭城自守。逖往攻之,复遣宣入说雅。
雅即斩异己者,遂出降。
又曰:建兴中,陈声聚诸无赖二千馀家断江抄掠,陶侃遣朱伺为督护讨声。
声众虽少,伺容之不击,声求遣弟诣侃降,伺外许之。
及声去,伺仍遣劲勇要声弟斩之,潜军袭声。
声正旦并出祭祀饮食,伺军入其门,方觉。
声将阎晋、郑进皆死战,伺军人多伤,乃还营。
声东走,保董城。
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
城中无水,杀牛饮血。
阎晋,声妇弟也,乃斩声首出降。
又曰:桓温伐蜀,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诣成都。
李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
温反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
势於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
而鼓吏误鸣进鼓,於是攻之,势众大溃。
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晋寿葭萌城。
其将军郑嵩、咎坚观势降,乃面缚舆榇请命。
温解缚焚榇,送于京师。
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百姓大悦。
《齐书》曰:始兴王鉴镇益州,益州劫帅韩武、方棠聚党千馀人,断流为暴,郡县不禁,行旅断绝。
鉴行至上明,武、方乃出降。
长史虞悰等咸请杀之,鉴曰:
‘武、方为暴,积年所不能制。今降而被杀,失信,且无以劝善。’
於是启台,果被宥。
自巴西蛮夷、凶恶皆望风降附。
《三国典略》曰:侯景党仪同司马世云率其所领降于慕容绍宗,仍以铁骑五千夹而击景。
景谓其众曰:
‘汝辈家口,高登悉已杀之,努力何虑无妻子?待向江东,当还入邺,用汝辈悉作本州刺史。’
众信之。
绍宗遥呼曰:
‘尔居家悉在,但能归来,官勋如旧。’
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於是景众大溃,争赴涡水,涡水为之不流。
《后周书》曰:武帝平齐。
齐王至,帝降自阼阶,以宾主之礼相见。
高湝在冀州拥兵未下,遣上柱国、齐王宪与柱国、随公杨坚率军讨平之。
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叛入突厥。
齐诸行台州镇悉降,关东平。
合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五,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六。
《唐书》曰:王行本仕隋,以军功为朝散大夫。
尧君素之镇河东也,令行本统精甲七百人。
及君素被诛於东楼,行本率兵赴之,不及,因捕杀君素者,党属与数百人皆诛之。
后兵出战官军。
高祖更令将军秦武通击之,武通令军中无得泄其谋,於是掘长围以逼之,武通谓掘围者:
‘若见贼,但疾走以避之。’
行本果出兵,掘围者走,行本奔数里,通率骑横出击之,贼众溃,因纵兵乘之,杀七百馀人,自此兵势渐弱。
太宗求得其所亲妇人遣入城喻意,行本曰:
‘罪戾既深,自知不免止,当逃窜山谷耳。’
因潜引武周,又求援于窦建德,武周遣其将寻相以兵援之。
太宗邀击,大破之。
行本穷急粮尽,谋欲突围而出,人无从者,遂面缚请降。
又曰:刘闼亡将张君立,奔於高开道,因与其将张金树潜相连结。
时开道亲兵数百人,皆勇敢士也,号为’义儿’。
恒在阁内。
金树每督兵於阁下。
及将为变,谮其党数人入其阁内,与诸义儿阳为游戏,至日将夕,阴断其弓弦,又藏其刀杖,聚其槊於床下。
合瞑,金树以其徒大呼来屯阁下,向所遣人抱义儿弰一时而出,诸义儿遽将出战,而弓弦皆绝,刀杖已失。
张君立於外城举火相应,表里惊扰。
义儿穷蹙,争归金树。
开道知不免死,於是擐甲持兵坐於堂上,与妻妾奏妓乐酣宴。
金树之党惮其勇,不敢逼之。
天将晓,开道先缢其妻及子而后自杀。
金树陈兵大集,执其义儿皆斩之。
又杀张君立,死者五百馀人,於是来降。
○诈降
《史记》曰:楚汉相持,项羽围汉王于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
亚父劝项王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陈平反间。
既行,羽果疑亚父,亚父大怒而去,发病死。
汉将纪信曰:
‘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
於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三千馀人,楚因击之。
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
‘食尽,汉王降楚。’
楚军皆呼万岁。
之城东观之,上以故与数十骑出西门遁走。
《后汉书》曰:时汉中贼延岑出散关,及更始将军李宝合兵数万人,与逢安战於杜陵,岑等大败,死者万馀人,宝遂降安,而延岑收散卒走。
宝乃密使人谓岑曰:”子弩力还战,吾当於内反之,表里合势,可大破也。”
岑即还,挑战。
安等空营击之。
宝从后悉拔赤眉旌帜,更立己幡旗。
安等战疲还营,见旗帜皆白,大惊,乱走,自投川谷死者十馀万。
《后魏书》曰:万俟丑奴、(万,音墨。俟,音其。)宿勤明达等反叛,寇掠泾川。
魏将崔延伯率众军将出营讨贼。
未战之间,有贼数百骑诈持文书,云是降簿,乞且缓师。
延伯谓其事实,逡巡未阅。
俄而,宿勤明达率众自东北而至,乞降贼从西竞下,诸军前后受敌。
延伯上马突阵,贼势摧挫,便尔逐北,遥造其营。
贼本轻骑,延伯军兼步卒,兵力疲怠,贼乃乘间得入城。
延伯军遂大败,伤死者二万人。
《通典》曰:西魏大将周文帝征东魏,战於邙山。
裨将于谨率其麾下伪降,立於路左。
东魏大将齐神武军乘胜逐北,不以为虞。
追骑过尽,谨乃自后击之,敌人大骇。
独孤信又收集兵士,於后奋击,齐神武军遂乱。
以此西魏军得全而返之。
又曰:隋炀帝征高丽,九军已度鸭绿水,粮尽,议欲班师。
诸将多异同,又不测帝意。
会高丽国相乙亥文德来,诣其营,都将宇文述不能执,文德逃归。
述内不自安,遂与诸将更进追击。
时文德见军中多饥色,欲疲述众,每斗便北,述一日之中七战皆捷。
既恃骤胜,又内逼群议,於是,遂进遇平壤城。
文德伪降,述料攻之未可卒拔,因而班师。
文德随击之,大败。(文德之战之北,迁延令敌饥瘦,亦同持久之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五-译文
《左传》说:鲁国的叔弓率领军队围攻费国,没有成功,反而被打败了。(被费国打败了。)平子生气,命令抓捕费国人作为囚犯。冶区夫说:‘不是这样的。(区夫是鲁国的大夫。)如果见到费国人,应该给他们衣服穿,给他们食物吃。为他们提供住处,解决他们的困难。费国人来了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南氏家族就灭亡了。人们会背叛他们,他们还能和谁住在城邑里?如果用威严吓唬他们,用愤怒恐吓他们,人们会感到厌恶而背叛,这样就会聚集起来。如果诸侯都这样做,费国人没有地方可去,他们不会亲近南氏家族,他们还能去哪里呢?’平子听从了他的建议,费国人就背叛了南氏家族。
《史记》说:汉高帝初期,陈豨在代地反叛,高帝亲自前往讨伐。到了邯郸,高帝很高兴地说:‘陈豨没有占据南边的漳水,也没有守住北边的邯郸,这说明他没有什么作为。’于是问周昌说:‘赵国有没有可以任命为将领的壮士?’周昌回答说:‘有。’他见到了四个人,这四个人前来拜见,高帝轻蔑地骂道:‘小子能当将领吗?’四个人都感到羞愧。高帝封他们每人一千户的封地,任命他们为将领。左右的人劝阻说:‘从进入蜀汉、攻打楚国,功绩还没有完全得到认可,现在凭什么功绩就封他们?’高帝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陈豨反叛,邯郸以北都是陈豨的地盘,我用紧急的文书征召天下兵力,没有到达的,现在只有邯郸有这些兵力。我怎么会吝啬四千户的封地,来封赏这四个人,以安慰赵国的子弟们!’大家都说:‘好。’
《汉书·西南夷传》说:陆贾到达南越,越王害怕了,磕头认罪,愿意接受皇帝的明诏,长久地作为藩臣,进贡职物。于是下令全国说:‘我听说两个雄主不能同时存在,两个贤人不能同时生活在世上。汉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现在开始,去掉帝王的黄屋左纛。’因此被称为蛮夷。
《后汉书》说:岑彭与大司马吴汉等人围攻洛阳数月。朱鲔等人坚守城池,不肯投降。皇帝因为岑彭曾经是校尉,命令他去劝降。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互相问候,像平时一样谈笑。岑彭趁机说:‘我过去得到机会担任马夫,承蒙推荐提拔,常常想有办法报答恩情。现在赤眉军已经占领了长安,更始帝被三王所反,皇帝受命,平定了燕、赵,完全拥有了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才云集,亲自率领大军,来攻打洛阳。天下的士人,都纷纷离去。你虽然坚守城池,但又能等待什么呢?’(婴,绕也。意思是用城池自己绕着守卫。)朱鲔说:‘大司徒被害的时候,我也参与了密谋。(与,音预。)又劝阻更始帝不要派遣萧王北伐,我知道自己的罪过很深。’岑彭回来,向皇帝详细报告。皇帝说:‘建立大事的人,不会因为小怒而犹豫。朱鲔现在如果投降,官职和爵位都可以保住,何况是惩罚呢?河水在北边,我不会食言。’(指河水为信,表示他明白。)岑彭再次去告诉朱鲔,朱鲔从城墙上放下绳索说:‘如果真的相信,可以乘这个机会上来。’岑彭赶忙去拉绳索。朱鲔看到他的诚意,就答应投降。五天后,朱鲔带领轻骑兵到岑彭那里。朱鲔回头命令部将说:‘坚守城池,等待我。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直接率领大军上轘辕,归顺郾王。’(根据《更始传》,尹尊为郾王。)于是他绑着自己,和岑彭一起到河阳。(《东观记》说:诸行在所河津亭。)皇帝立即解开他的绑绳,召见他,又命令岑彭在夜间和朱鲔返回城池。第二天早上,朱鲔带领他的全部人马出来投降,被任命为平狄将军,封为扶沟侯。
《吴志》说:关羽围攻魏国的樊城,留下兵力守卫公安和南郡。吴国的将领吕蒙偷袭了关羽,军队到达南郡,关羽的守将糜芳投降。吕蒙进入占据城池,完全控制了关羽及将士的家属,吕蒙都给予了安抚,并约定军中不得侵犯百姓的家,不得索求财物。军中震惊,路上没有人拾取失物,吕蒙早晚派人慰问老人,询问他们的不足之处,为生病的人提供医药,为饥寒的人提供衣物和粮食。关羽府中的财宝,都封闭起来等待吴国君主孙权到来。关羽返回的路上,多次派人去和吕蒙联系,吕蒙总是厚待他们,在城中周旋,家家户户都得到问候,有的甚至亲自写信表示信任。关羽的人回来后,私下相互询问,都知道家人安然无恙,待遇比平时还要好,关羽的士兵和官员没有战斗的心思。等到孙权到来,关羽知道自己孤立无援,就逃到了麦城,向西到达漳乡,他的部下都背叛了他。
《三国典略》说:梁国的萧乾,字思惕,是梁国秘书监萧子范的儿子。他举止优雅端正,性格恬淡简朴。擅长隶书,得到了叔父萧子云的指导。闽中的豪强反叛,陈武对萧乾说:‘陆贾南征,赵佗归顺,随何奉命出使,黥布来臣服,回想那时的清风,仿佛就在眼前。’于是命令萧乾前往使者,用逆顺的道理说服他们,那些豪强都立即归顺。
《北史》说:魏国的可朱浑元归顺了齐。神武听说他来了,派遣平阳太守高崇拿着一枚金环赐给可朱浑元,并运送物资粮食来迎接他。
《隋书》说:刘权担任南海太守。在前往鄱阳的路上,遇到一群盗贼起事,无法前进,皇帝下诏命令刘权招募士兵讨伐他们。刘权率领军队与盗贼相遇,不与他们交战,先独自骑马到盗贼营中,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们。盗贼们感到高兴,一下子都投降了。皇帝听说后赞扬了他。
又记载:开皇末年,桂州的俚族李光仕聚集众人叛乱,皇帝下诏让何稠招募士兵讨伐。军队到达衡岭,派遣使者通知那些叛乱的领袖和洞主莫崇放下武器投降。桂州长史王文周将莫崇锁起来带到何稠那里。何稠假装宣布说:‘州县不能安抚百姓,导致边民叛乱,这不是莫崇的罪过。’于是命令释放他,和他及随从的四人一起坐下,设宴款待他们。莫崇非常高兴,回到洞中不再设防。何稠在五更时分悄悄进入他的洞中,解散了俚族的士兵,然后面对剩余的叛贼。象州的反叛领袖杜条辽、罗州的反叛领袖庞靖等人相继投降。
又记载:仁寿初年,山区的獠族叛乱,皇帝派遣卫玄担任资州刺史来安抚他们。卫玄到达官职后,当时獠族攻击包围了大牢镇,卫玄独自骑马到他们的营中,对群獠说:‘我是刺史,带着天子的诏书来安抚你们,不要害怕。’所有的叛贼都不敢动。于是他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们,领袖们感到高兴,放下武器离开,前后有十多万人归顺。高祖非常高兴,赐给他两千匹丝布,任命他为遂州总管,并命令他继续安抚剑南。
《唐书》说:马燧讨伐李怀光,从京师与浑瑊、骆元光、韩游怀会合军队,驻扎在长春宫。李怀光派遣勇将徐廷光带领六千精兵守城,武器装备非常严密。马燧估计长春宫攻不下,徐廷光会坚守,如果攻打,则耗时长久,伤亡必然严重,于是他亲自到城下呼喊徐廷光。徐廷光一直害怕马燧的威名,在城上向他行礼。马燧估计徐廷光已经屈服,就对他说:‘我来自朝廷,你可以向西接受命令。’徐廷光再次向西行礼。
又说:‘你们都是北方边塞的将士,自从安禄山以来,你们首立大功,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功绩最高,怎么能够放弃祖先的功业,去做灭绝族类的计谋呢!如果听从我的话,不仅能够免除罪责,还有可能获得富贵。’贼党们都没有回答。燧又说:‘你们认为我的话不真诚,现在我们相隔几步远,你们应该射杀我!’于是他敞开衣襟给他们看。廷光感动得流泪跪拜,士兵们也跟着流泪。前一天,贼将尉珪率领两千士兵在焦离堡向燧投降。廷光的道路已经断绝,于是率领手下出来投降。燧带着几个骑兵直接进入城内,处之泰然,没有人敢不服,众人高呼:‘我们又能成为王的人了!’浑瑊私下里对参佐们叹息说:‘瑊认为马公用兵与我相差不远,只是奇怪他为什么连败田悦;现在看到他指挥军队,料敌制胜,我远远不及他。’
又说:曹王皋担任衡州刺史。起初,湖南团练使辛京杲对王国良刻薄,又虐待他的士兵,王国良因此带兵叛变,占据山河险要之地,抢劫过往行人来维持生计。朝廷下诏征调荆南、江西、黔桂的军队来讨伐他,两年都没有攻下。于是任命曹王皋为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使。曹王皋率领各军到达武冈,王国良凭借险要地势阻止军队前进。曹王皋就对各军说:‘王国良对辛京杲的刻薄怨恨,本来并非要反叛。他的心情容易动摇,不如劝他投降。’于是三次派人送信,王国良最终同意投降,但还没有完全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曹王皋说:‘他的心意已经屈服了。’于是他留下军队,自称使者,乘坐小船直接前往他的营垒,说:‘我是曹王。’王国良于是出来投降。
又说:于邵担任巴州刺史,当时年成歉收,少数民族聚集在山林水泽之间做强盗。几千上百人围攻州城,于邵激励州兵与他们抵抗。总共战斗了十二天,期间派人劝说,展示善恶。山贼邀请于邵出城,他就穿着儒服出城,他们没有怀疑,于是都投降了。
又说:范希朝担任朔方节度使。到达灵武后,突厥的一个部落沙陀人,北方人都认为他们勇猛,范希朝引诱他们归顺,他们从甘州举族归顺,人数将近万人。后来用他们去讨伐敌人,所到之处都有战功。
《左传》记载:蔡穆侯将要带着许僖公去武城见楚王,许男被绑着,嘴里含着玉璧,大夫们穿着丧服,士兵们抬着棺材。楚王问逢伯,逢伯回答说:‘从前武王攻克殷商,微子启就是这样。武王亲自解开他的绑绳,接受他的玉璧,烧掉他的棺材,以礼待他,并让他恢复原来的位置。’楚王听从了他的话。
《史记》记载:楚庄王围攻郑国,三个月后攻克。从皇门进入,郑伯光着膀子牵着羊来迎接,说:‘我实在是不幸,不能事奉君主,让君主怀恨并波及我的国家,这是我的罪过。怎么敢不听从您的命令!’
《史记》又说:周武王讨伐纣王,攻克殷商。微子于是拿着他的祭器在军门外,光着膀子,绑着手,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茅草,跪着向前报告。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的位置。
《后汉书》记载:武都的参狼羌人侵犯,杀死长史。马援率领四千多人前往攻打他们,没有与他们交战。羌人于是陷入困境,全部投降。
《后汉书》又说:陈宫投降,曹操问:‘你的老母怎么办?’陈宫说:‘老母在您这里,不在陈宫这里。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别人的亲人。’曹操又说:‘你的妻子和孩子们怎么办?’陈宫说:‘听说霸王之主,不会断绝别人的后代。’于是请求受刑,出来后不再回头。曹操为他流泪,最终还是杀了他,并将他的首级传送到许昌。
《后汉书》又说:耿秉和窦固到达车师后,车师王安得非常惊恐,率领几百骑兵出来迎接耿秉。而窦固的司马苏安想要将全部功劳归于窦固,就飞马对安得说:‘汉朝贵重的将领只有奉车都尉,天子的姐夫,(窦固娶了光武帝的女儿沮阳公主,是明帝的姐姐。)爵位是通侯,应该先降服他。’安得于是返回,重新命令他的将领去迎接耿秉。耿秉非常愤怒,穿上铠甲,骑上马,带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到窦固的营垒。他说:‘车师王已经投降,到现在还没有来,请让我去斩首示众。’窦固非常惊恐,说:‘先停下来,不要败坏大事!’耿秉厉声说:‘受降就像迎敌。’于是飞驰而去。安得惊恐万分,走出门口,摘下帽子,抱着马蹄投降。(《东观记》说:摘下帽子,跑向马蹄。)耿秉打算将他带到窦固那里。就在这时,车师王也归顺了,于是平定了车师并返回。
《后汉书》又说:太山贼叔孙无忌等人在一个地区横行霸道,州郡无法讨伐。卫羽劝说第五种说:‘中原安宁,忘记战争已经很久了,而太山险要,贼人狡猾无法制服。现在虽然有精兵,也难以赴敌,我请求去说服他们投降。’第五种表示同意。卫羽于是前往,详细说明了祸福,叔孙无忌于是率领他的党羽三千多人投降。
《后汉书》又说:刘盆子派遣刘恭请求投降,说:‘刘盆子带领百万大军投降,陛下将如何对待他们?’皇帝说:‘我会让你不死。’樊崇于是带着刘盆子和丞相徐宣以下三十多人光着膀子投降。皇帝得到了所传的国玺、更始七尺宝剑和一块玉璧。将兵器甲胄堆积在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平。
《后汉书》又说:庞雄和梁慬以及耿种带领一万六千步兵和骑兵攻打虎泽。连营逐渐向前推进,单于非常惊恐,派遣左奥鞬曰遂王去梁慬那里请求投降。梁慬于是摆开阵势接受投降。单于脱掉帽子,赤脚,绑着手,跪拜,献上人质。
《后汉书》又说:岑彭和严说共同守卫宛城。汉军围攻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尽,人们相互食用,岑彭于是和严说带领全城投降。将领们想要杀掉他们,大司徒伯升说:‘岑彭是郡的大官,坚守城池,这是他的节操。现在我们正在做大事,应当表彰义士,不如封赏他,以鼓励后人。’更始帝于是封岑彭为归德侯。
《后汉书》又说:班超再次出使西域。当时,于阗王广德新近攻破莎车,驱逐雄张南,(于阗国距离长安九千七百七十里,南边与婼羌接壤,西边与始墨接壤,莎车国距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流,东西六千多里。从玉门、阳关有两条道路,从鄯善沿着南山北面的河流西行,到达莎车是南道。雄张犹炽盛也。张,音丁亮反。波,傍也。波音诐。)而匈奴派遣使者监护他们的国家。班超到了西域后,先到达于阗。广德对他非常冷淡。而且当地人都信仰巫术。巫师说:‘神为什么发怒,想要向汉朝进攻?汉朝的使者有一匹白马,赶快拿来祭祀我。’广德于是派人向班超请求白马。(《续汉书》和《华桥书》,騧字都写作騩。《说文》:马浅墨色也。音京媚反。)班超秘密知道情况,答应了他,却让巫师亲自来取马。过了一会儿,巫师到了,班超杀了他的头送给广德,并因此责备他。广德平时就听说班超在鄯善诛灭匈奴使者,非常惊恐,于是攻击杀死了匈奴使者并投降。班超重赏了广德王以下的人,并因此安抚了他们。
《后汉书》又说:张步战败,退守平寿(今青州北海县),苏茂率领一万多人来救援他。苏茂责备张步说:‘以南阳兵精,延岑善战,而耿弇走了他。你怎么能进攻他们的营垒?既然已经召唤我,怎么能不等待呢?’张步说:‘惭愧,没有话可说。’(惭愧,羞愧之意。再说一次,羞愧更甚。)皇帝于是派遣使者告诉张步和苏茂,如果能够互相斩杀对方投降,将被封为列侯。张步于是斩杀了苏茂,派人带着他的首级来投降。
又有人说:田戎听说秦丰被围困,感到害怕,大军即将到来,想要投降,但他的妻兄辛臣劝田戎说:‘现在四方豪杰,各自占据郡国,洛阳的地盘就像手掌一样小。(《续汉书》说:辛臣为田戎规划地盘,图谋彭宠、张步。董宪、公孙述等人所得到的郡国,说洛阳得到的就像手掌一样小。)不如按兵不动,观察形势的变化。’田戎说:‘秦王那么强大,还被征南将军围困,何况我呢?投降的计划已经决定了。’四年春天,田戎留下辛臣守卫夷陵,自己率领军队沿江而下,停在黎丘,约定日期说要投降。但辛臣在后面偷走了田戎的珍宝,通过小路先投降给了彭,并用书信招降田戎。田戎怀疑辛臣会出卖自己,于是不敢投降,最终反而与秦丰联合,彭派兵攻打田戎,几个月后,大败田戎。
《吴书》记载:壬申年,王璿接受孙皓的投降,命令解开束缚,焚烧棺材,邀请相见。
《晋阳秋》记载:王濬平定吴国,王濬收缴了他们的图籍,管辖四个州,三十三个郡,三百一十三个县,五十二万三千户,男女共二百三十万人,后宫五千多人。
《晋书》记载:樊雅占据谯郡,祖逖派桓宣去说服他。樊雅与桓宣设宴结为朋友,派遣儿子随桓宣去见祖逖。不久,樊雅便亲自去见祖逖,祖逖派樊雅回去安抚他的部众。大家都说樊雅之前多次辱骂祖逖,害怕被处罚不敢投降。樊雅于是闭城自守。祖逖前去攻打他,又派桓宣进去说服樊雅。樊雅立即斩杀了反对自己的人,于是出城投降。
又记载:建兴年间,陈声聚集了两千多户无赖,切断江流进行抢劫,陶侃派遣朱伺担任督护去讨伐陈声。陈声的部众虽然少,但朱伺容许他们,不进行攻击。陈声请求派遣弟弟去陶侃那里投降,朱伺表面上答应了他。等陈声离开后,朱伺还是派遣精锐士兵在途中截杀了陈声的弟弟,暗中袭击陈声。陈声在正月初一进行祭祀和宴请时,朱伺的军队进入他的家门,陈声才察觉。陈声的将领阎晋、郑进都拼死战斗,朱伺的士兵也伤亡惨重,于是撤回军营。陈声向东逃跑,坚守董城。朱伺又率领各路军队围困他,于是用柴草围绕城市,建造高大的战车,用强弩向下射击,还切断了他的水源。城中没有水,人们杀牛饮血。阎晋是陈声妻子的弟弟,于是斩下了陈声的首级投降。
又记载:桓温攻打蜀地,军队驻扎在彭模,于是命令参军周楚、孙盛守卫辎重,自己率领步兵直接前往成都。李势派他的叔父李福和堂兄李权等人攻打彭模,周楚等人抵御他们,李福撤退。桓温反击李权等人,三战三胜,敌军溃散,通过小路返回成都。李势于是率领全部军队与桓温在笮桥战斗,参军龚护战死,士兵们害怕想要撤退。但鼓手误敲进军鼓,于是继续进攻,李势的军队大溃败。桓温乘胜直进,焚烧了小城,李势于是夜间逃跑九十里,到达晋寿的葭萌城。他的将军郑嵩、咎坚看到李势投降,于是亲自捆绑自己,抬着棺材请求投降。桓温解开他们的束缚,焚烧了棺材,将他们送回京城。桓温在蜀地停留了三十天,提拔贤能,表彰善行,百姓非常高兴。
《齐书》记载:始兴王萧鉴镇守益州,益州的劫匪首领韩武、方棠聚集了一千多人,阻断水流进行抢劫,郡县无法制止,旅行者断绝。萧鉴行至上明,韩武、方棠于是出来投降。长史虞悰等人都请求杀死他们,萧鉴说:‘韩武、方棠为非作歹,多年来一直无法制服。现在他们投降却被杀死,会失去信誉,也没有办法鼓励好人。’于是向朝廷请示,果然得到了宽恕。从巴西的蛮夷、凶恶之徒都望风投降。
《三国典略》记载:侯景的党羽仪同司马世云率领他所带领的人投降给慕容绍宗,并且用五千铁骑夹击侯景。侯景对他的部下说:‘你们的家人,高登都已经被我杀了,你们还担心没有妻子孩子吗?等我们到了江东,我会让你们都成为本州的刺史。’部下都相信了他。慕容绍宗在远处呼喊:‘你们的家人都在,只要能回来,官职和功勋都会和以前一样。’于是他面向北斗星发誓,于是侯景的部下大溃败,争相逃向涡水,涡水因此断流。
《后周书》记载:武帝平定齐国。齐王到达后,武帝从台阶上走下来,以宾主之礼相见。高洋在冀州拥兵未降,派遣上柱国、齐王宇文宪和柱国、随公杨坚率领军队讨伐平定。齐国的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叛变逃入突厥。齐国的各个行台州镇都投降,关东平定。合并州五十个,郡一百六十二个,县三百八十五个,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户,人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六。
《唐书》记载:王行本在隋朝做官,因为军功被封为朝散大夫。尧君素镇守河东时,让王行本统领七百精兵。等到尧君素在东楼被杀,王行本率领军队前往,没有赶上,于是捕杀了杀害尧君素的人,以及他们的党羽和几百人。后来王行本与官军作战。高祖又命令将军秦武通攻打他,秦武通命令军队中不要泄露计划,于是挖了长围逼迫他们,秦武通对挖围的人说:‘如果看到敌人,就快速逃跑。’王行本果然出兵,挖围的人逃跑,王行本奔跑了几里,秦武通率领骑兵横击他,敌军溃散,于是放纵士兵追击,杀了七百多人,从此王行本的军势逐渐减弱。太宗找到他亲近的妇女派入城中传达意图,王行本说:‘罪孽已经深重,自知无法逃脱,只能逃入山谷。’于是暗中引诱秦武周,又向窦建德求援,秦武周派遣他的将领寻相率领军队支援他。太宗截击,大败他。王行本粮食耗尽,想要突围而出,但没有跟随的人,于是绑着自己请降。
又记载:刘闼的部将张君立,逃到高开道那里,于是与他的将领张金树暗中勾结。当时高开道有几百名亲兵,都是勇敢的士兵,被称为‘义儿’。他们经常在阁内。张金树经常在阁下监督军队。等到将要发动政变时,他诬陷他的几个党羽进入阁内,与‘义儿’们假装游戏,等到傍晚,他暗中割断了弓弦,又藏起了刀杖,把长矛聚集在床下。等到晚上,张金树带领他的部下大声呼喊来到阁下,把之前派去的人带着‘义儿’的幡旗一起带出来,‘义儿’们立即准备战斗,但弓弦都断了,刀杖也已经丢失。张君立在城外点火作为回应,城内外都感到惊慌。‘义儿’们陷入困境,争相回到张金树那里。高开道知道无法逃脱死亡,于是穿上铠甲,手持兵器坐在堂上,和他的妻子妾室一起演奏音乐,畅饮宴乐。张金树的党羽害怕他的勇猛,不敢靠近他。天快亮时,高开道先吊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然后自杀。张金树陈兵聚集,抓住他的‘义儿’们全部斩首。又杀了张君立,死者五百多人,于是前来投降。
关于诈降,《史记》记载:楚汉相争,项羽围困汉王于荥阳,汉王请求和谈,割让荥阳以西给汉。亚父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对此感到困扰,陈平使用反间计。实施后,项羽果然怀疑亚父,亚父非常愤怒地离开,发病而死。汉将纪信说:‘情况紧急!请让我去欺骗楚军,我们可以趁机逃出。’于是陈平在夜间从东门放出三千多女子,楚军因此攻击她们。纪信于是乘坐王的车,挂着黄屋左纛,说:‘粮食吃完了,汉王投降楚军。’楚军都高呼万岁。他们到城东观看,汉王趁机带着几十个骑兵从西门逃走。
《后汉书》记载:当时汉中的叛贼延岑出兵通过散关,与更始将军李宝的军队会合,共有数万人,与逢安在杜陵交战,延岑等人惨败,死伤超过一万人,李宝于是投降了逢安,延岑收集散兵败走。李宝暗中派人告诉延岑说:‘你继续战斗,我会在内部反叛,内外夹击,可以大获全胜。’延岑立刻返回战场,挑战敌人。逢安等人撤空营地来攻击他。李宝从后方全部拔掉了赤眉军的旗帜,换上了自己的旗帜。逢安等人战罢疲惫返回营地,看到旗帜都是白色的,非常惊慌,混乱中逃跑,掉入山谷中死去的有十多万人。
《后魏书》记载: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反叛,侵扰泾川。魏国将领崔延伯率领大军出营讨伐。还未交战时,有几百个叛贼假装拿着文书,说是投降的名单,请求暂时缓兵。崔延伯认为这是真的,犹豫着没有查看。不久,宿勤明达率领大军从东北方向到来,请求投降的叛贼从西边纷纷下来,各路军队前后受到夹击。崔延伯骑马冲入敌阵,敌军势力被挫败,随即追击,一直追到敌人的营地。叛贼原本是轻骑兵,崔延伯的军队有步兵,兵力疲惫,叛贼趁机进入城内。崔延伯的军队因此大败,伤亡达两万人。
《通典》记载:西魏大将周文帝征讨东魏,在邙山交战。副将于谨率领手下假装投降,站在路边。东魏大将齐神武的军队乘胜追击,没有防备。追击的骑兵过去后,于谨从后面发动攻击,敌人非常惊慌。独孤信又收集士兵,从后面猛烈攻击,齐神武的军队因此混乱。因此,西魏军队得以全身而退。
《通典》又记载:隋炀帝征讨高丽,九支军队已经渡过鸭绿水,粮食耗尽,讨论想要撤军。众将意见不一,也无法猜测皇帝的意图。正好高丽国相乙亥文德前来,到他们的营地,都将宇文述未能抓住他,文德逃回。宇文述内心不安,于是与将领们继续追击。当时文德看到军中很多人饥饿,想要让宇文述的军队疲惫,每次战斗就假装败退,宇文述一天之内七次取得胜利。他依赖连续的胜利,又受到众人议论的压力,于是,就进攻平壤城。文德假装投降,宇文述认为攻打不容易迅速攻克,因此撤军。文德随后追击,大败隋军。(文德在战斗中故意拖延时间,让敌人饥饿瘦弱,也是持久战的一种策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五-注解
鲁叔弓:鲁国的一位将领,姓鲁名叔弓,这里指的是他率领军队围攻费国。
费:费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费县一带。
平子:鲁国国君鲁宣公的儿子,名平子。
冶区夫:鲁国的大夫,姓冶名区夫。
南氏:南方的家族或氏族。
陈豨:陈豨,汉高祖刘邦时期的一位将领,后来反叛。
周昌:汉高祖刘邦的大臣,曾担任赵国的相国。
赵:赵国,战国七雄之一。
蜀、汉:指蜀汉,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由刘备建立。
楚:楚国,战国七雄之一。
陆贾:西汉初年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曾出使南越。
南越:南越国,位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地区。
汉皇帝:汉朝的皇帝,这里指汉高祖刘邦。
帝制黄屋左纛:古代皇帝的象征,黄屋是指用黄色布料制成的车盖,左纛是指车辕左侧的旗帜。
岑彭:指岑彭,东汉的名将。
吴汉:东汉初年的一位将领,与大司马岑彭一起围攻洛阳。
朱鲔:东汉初年的一位将领,曾坚守洛阳。
赤眉:赤眉是东汉末年一支起义军的称号,此处指他们的旗帜。
更始:指更始帝刘玄,东汉初年的一位皇帝。
皇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幽、冀:幽州和冀州,古代的行政区划。
婴:围绕,这里指用城墙围绕起来防守。
赵子弟:赵国的子弟,这里指赵国的士兵。
河阳: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孟州市。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字云长。
樊:樊城,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
公安: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公安县。
南郡: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
吕蒙: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字子明。
糜芳:关羽部将,后投降吕蒙。
赵佗:南越国的建立者。
随何:西汉初年的一位使者,曾出使南越。
黥布:西汉初年的一位将领,后归顺汉朝。
陈武:梁朝的一位将领。
子范:梁朝秘书监子范,陈武的父亲。
魏可朱浑元:北魏时期的一位将领。
神武:指北魏的建立者道武帝拓跋珪。
平阳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平阳郡。
南海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南海郡。
鄱阳: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群盗:指一群盗贼。
桂州: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俚: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李光仕:桂州俚族的首领。
莫崇:桂州俚族的渠帅洞主。
卫玄:唐朝的一位将领,曾任资州刺史。
大牢镇:地名,位于资州。
马燧:唐朝的一位将领,曾任河中节度使。
李怀光:唐朝的一位将领,曾反叛朝廷。
浑瑊:唐朝的一位将领。
骆元光:唐朝的一位将领。
韩游怀:唐朝的一位将领。
长春宫: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徐廷光:李怀光的部将,负责守卫长春宫。
朔方:指古代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特别是黄河以北的地区。
禄山:指安禄山,唐朝末年的叛乱领袖。
勋力:指功勋和力量,这里指祖先的功业。
灭族:指整个家族被消灭,通常是因为严重的罪行或叛乱。
贼徒:指叛乱者或敌人。
燧:指燧人,古代传说中的火神。
廷光:指某位将领的名字。
尉珪:指某位将领的名字。
焦离堡:指一个地名,可能是军事要塞。
军士:指士兵。
曹王皋:指曹王,即曹王皋,唐朝的官员。
湖南团练使:指湖南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辛京杲:指某位官员的名字。
王国良:指某位将领的名字。
武冈:指一个地名。
荆南、江西、黔桂:指古代中国的几个地区。
潭州刺史:指潭州的行政长官。
都团练使:指地方军事指挥官。
扁舟:指小船。
山泽:指山区和河流。
夷獠:指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州城:指州的长官所在的城池。
旬有二日:指十二天。
山盗:指山区的盗贼。
儒服:指儒生的服装,这里指平民的服装。
范希朝:指范希朝,唐朝的官员。
朔方节度使:指朔方的军事指挥官。
灵武:指一个地名。
突厥:指古代游牧民族。
沙陀:指沙陀部族。
甘州:指一个地名。
讨贼:指讨伐叛乱者。
微子启:指商朝末年的微子启。
武城:指一个地名。
许僖公:指许国的国君。
楚子:指楚国的国君。
逄伯:指某位官员的名字。
武王:指周武王。
微子:指微子启。
祭器:指祭祀用的器物。
榇:指棺材。
肉袒:指裸露上身。
面缚:指用绳子绑住脸部。
膝行:指跪着行走。
武都参狼羌:指武都地区的羌族。
长史:指地方行政长官的副手。
马援:指马援,东汉的名将。
四千馀人:指四千人以上。
陈宫:指陈宫,东汉末年的官员。
曹操: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妻子:指妻子和子女。
耿秉:指耿秉,东汉的名将。
窦固:指窦固,东汉的名将。
车师:指一个地名。
太山:指泰山,这里指山区。
第五种:指第五种,东汉末年的官员。
卫羽:指卫羽,东汉末年的官员。
樊崇:指樊崇,新朝的将领。
刘盆子:指刘盆子,西汉末年的皇帝。
帝:指皇帝。
熊耳山:指一个地名。
庞雄:指庞雄,东汉末年的将领。
梁慬:指梁慬,东汉末年的将领。
耿种:指耿种,东汉末年的将领。
单于:指匈奴的首领。
奥鞬:指匈奴的官职。
遂王:指某位王的名字。
严说:指严说,东汉的名将。
宛:指一个地名。
班超:指班超,东汉的名将。
于阗:指一个地名。
莎车:指一个地名。
匈奴:指古代游牧民族。
騧马:指一种马的颜色。
鄯善:指一个地名。
玉门、阳关:指古代的关隘。
张步:张步,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
平寿:指一个地名。
田戎:田戎,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曾参与楚汉争霸。
秦丰:秦丰,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与田戎一同参与楚汉争霸。
辛臣:辛臣,田戎的妻兄,在此文中作为谋士提出建议。
按甲:按甲,停止军事行动,比喻暂时停止战斗。
洛阳:洛阳,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
征南:征南,古代官职,负责征讨南方。
夷陵:夷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
黎丘:黎丘,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彭宠:彭宠,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
董宪:董宪,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
公孙述:公孙述,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
王璿:王璿,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
皓:孙皓,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晋阳秋:《晋阳秋》,古代史书,记载晋朝历史。
濬:王濬,晋朝将领,曾灭吴。
谯郡:谯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
祖逖:祖逖,晋朝将领,以平定北方有功。
桓宣:桓宣,祖逖的部将。
建兴:建兴,年号,晋朝时期使用。
陈声:陈声,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
陶侃:陶侃,晋朝将领,以清廉著称。
朱伺:朱伺,陶侃的部将。
董城:董城,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笮桥:笮桥,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李势:李势,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慕容绍宗:慕容绍宗,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将领。
侯景:侯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将。
高登:高登,侯景的部将。
涡水:涡水,古代河流,位于今河南省。
后周书:《后周书》,古代史书,记载后周历史。
武帝:武帝,后周的第二位皇帝。
齐王:齐王,后周的王子。
高湝:高湝,后周的将领。
益州:益州,古代郡名,位于今四川省。
韩武:韩武,后周时期的一位叛将。
方棠:方棠,后周时期的一位叛将。
司马世云:司马世云,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江东:江东,古代地区名,指长江以东地区。
邺:邺,古代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
王行本:王行本,隋朝将领。
尧君素:尧君素,隋朝将领。
秦武通:秦武通,隋朝将领。
太宗: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窦建德: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高开道:高开道,唐朝时期的一位叛将。
张金树:张金树,高开道的部将。
义儿:义儿,古代对部将或亲信的称呼。
楚汉相持:楚汉相持,指楚汉争霸时期双方对峙不下的局面。
荥阳:荥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亚父:亚父,指范增,项羽的谋士。
纪信:纪信,汉朝将领,曾假扮汉王刘邦向项羽投降,以救刘邦。
陈平:陈平,汉朝将领,以智谋著称。
汉中贼延岑:延岑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地方势力领袖,汉中贼指的是他在汉中地区起兵反抗朝廷的势力。
散关:散关是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要道。
更始将军李宝:更始将军是官职名,李宝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此处指他担任更始将军。
逢安:逢安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此处指他与李宝对战。
杜陵:杜陵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古代关中地区的重要城池。
后魏书:《后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正史,记载了北魏的历史。
万俟丑奴:万俟丑奴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反叛领袖。
宿勤明达:宿勤明达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将领。
泾川:泾川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崔延伯:崔延伯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将领。
伪降:伪降指的是假装投降的行为,通常用于诱敌或进行伏击。
邙山:邙山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裨将:裨将是指副将,此处指于谨担任的副将。
齐神武军:齐神武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的谥号,齐神武军即指高洋的军队。
独孤信:独孤信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九军:九军指的是隋炀帝征高丽时派遣的九支军队。
鸭绿水:鸭绿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朝鲜半岛北部,是鸭绿江上游的一部分。
高丽国:高丽是朝鲜半岛上古代国家的名称,此处指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国。
乙亥文德:乙亥文德是高丽国的一位官员。
宇文述:宇文述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平壤城:平壤是高丽国的都城,位于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
文德之战之北:文德之战之北指的是在文德(乙亥文德)的战术下,高丽军向北撤退以诱敌深入的行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五十五-评注
《后汉书》所载之事,描绘了汉朝末年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延岑与李宝的战事,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与策略的运用。延岑大败之后,李宝的劝降之策显示了在军事失败后寻求生存的策略。李宝的‘子弩力还战,吾当於内反之,表里合势,可大破也’之语,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于战场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应对策略的灵活运用。安等空营击之的策略,是典型的诱敌深入的战术,而宝从后悉拔赤眉旌帜,更立己幡旗,则是心理战术的一种,通过改变旗帜来迷惑敌军,制造混乱,从而获得战场优势。最终安等自投川谷死者十馀万,说明了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和残酷性。
《后魏书》中的万俟丑奴等反叛事件,展示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崔延伯率军出营讨贼,却遭遇诈降的计谋,说明敌方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和情报战。延伯军虽兵力疲怠,但依然能够上马突阵,摧挫敌势,显示出将领的勇猛和士兵的战斗力。然而,敌军的乘间得入城,说明在战争中对情报的掌握和利用至关重要。延伯军大败,伤死者二万人,再次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
《通典》中所述西魏与东魏的邙山之战,裨将于谨的伪降策略,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计谋。齐神武军乘胜逐北,却因轻敌而陷入于谨的伏击之中,说明了在战争中保持警惕的重要性。独孤信收集兵士,于后奋击,使得齐神武军陷入混乱,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显示了西魏军的实力,也反映了将领们的智慧和策略。
关于隋炀帝征高丽的记载,描述了古代战争中的粮草问题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九军粮尽,议欲班师,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的艰难。宇文述不能执乙亥文德,导致其逃归,说明在战争中情报和军纪的重要性。文德通过诱敌的策略,使宇文述一日之内七战皆捷,显示了古代战争中心理战术的运用。文德最终通过伪降策略使隋军班师,说明了在战争中善于利用敌方心理和情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