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二十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二十-原文

○机略八

《隋书》曰:杨义臣与汉王将乔锺葵相拒。

义臣自以兵少,悉取军中牛驴,得数千头,复令兵数百人,有持一鼓,潜驱之涧谷间,出其不意。

义臣晡后复与锺葵战,兵初合,命驱牛驴者疾进。

一时鸣鼓,尘埃张天,锺葵军不知,以为伏兵发,因而大溃,纵击破之。

以功进位上大将军。

又曰:长孙晟讨突厥达头,{曰成}进策曰:”突厥饮泉,亦可行毒。”

因取诸药毒水上流,达头人畜饮之多死。

於是大惊曰:”天雨恶水,其亡我乎?”

因夜遁,晟追之,斩首千馀级。

又曰:高颎献取陈之策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征集士马,声言掩袭,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

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虽集兵,彼必不信。

持疑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壮。

文帝行其策,陈人益弊。

又曰:贺若弼镇淮南。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於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

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其后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遂灭陈。

《通典》曰:隋末王世充与李密相持於东都。

充夜渡,陈於洛水之北。

其时密亦渡洛水,陈兵与充相对月城,西至石窟。

密兵多马骑长枪,宜路宽放纵;充兵多戈矛〈矛非〉〈矛赞〉,宜隘险。

然南逼洛水,北限天山,地形褊促,骑不成列,纵〈矛赞〉蹙之,密军失利。

密与数子登船南济,自馀兵马皆东走月城。

充乘胜长驱,直至月城下。

密既渡南岸,即策马西上,直向充本营,左右麾旌相继而至。

充营内见密兵来逼,急连举六烽。

充乃舍月城之围,收兵西退,自洛北达於黑石,中间四十馀里,奔赴颠狈,大丧师徒。

密之行也,东北之围不救,而自解西南之寇,不战而成功。

充伏其权奇,不复轻出。

又曰:隋汉王谅据并州。

及隋将杨素率众数万讨谅。

时晋、绛、吕三州并为谅城守,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

谅遣将赵子开拥众十馀万拦绝径路,屯据高壁岭,布阵五十里。

素令诸将以兵临之,自引兵入霍山,缘崖谷而进,直指其营,一战破之,杀获数万。

又曰:隋开皇中,文帝大议伐陈。

诸将皆云:”大江阔远,兵不习水,以此为疑,若一登南岸,秦兵一可当百.”

襄邑公贺若弼献十策,其一事,请多造船。

须船既多,贼必防拟更甚。

今南地无马,请付傍江诸州,二十岁已上老马,令饲,以平陈为名,贼必惧,求马拟战。

密敕刺史私卖博大船。

江南下湿,特不宜马,不逾周年,并当死尽,终不为彼用。

陈主陈叔宝果大造船市马;输船既多,方觉不便,而止。

高颎请所博得船,运诸州米贮寿阳城,役徒於寿阳,穿大池,以鱼莲遨游为名,造船教水战。

仍以贺若弼为寿州总管,终以此平陈。

又曰:隋将军刘方率兵讨林邑国。

其王梵志率其徒乘臣象而战,方军不利。

方於是多掘小坑,草覆其上,因以兵挑之。

梵志悉众而阵,方以战伪奔北。

梵志逐之,至坑所,其众多陷,转相惊骇,军遂乱。

纵兵击,大破之。

又曰:隋末宇文化及杀炀帝,后率兵来攻李密於黎阳。

密知化及粮且尽,因伪与和,弊其众。

化及弗之悟,大喜,恣其兵食,冀密馈之。

会密下有人获罪,亡投化及,具以告密情。

化及大怒,其食又尽。

乃度永济渠,与密战於童山之下,自辰达酉。

密为流矢所中,顿於汲县,化及掠及郡,北趣魏县。

其将王智略、张童仁等率所部兵,归於密者,前后相继。

又曰:隋末杨玄感反,攻东都,刑部尚书卫玄与玄感战,兵始会,玄感诈令人大呼曰:”官军已得玄感矣!”

官军稍怠。

玄感与数千骑乘之,於是大溃。

又曰:隋炀帝征高丽,隋将于仲文率军从乐浪道。

军次乌骨城,仲文拣羸马驴数千,置於军后。

既而率众东过,高丽出兵掩袭辎重,仲文回击,大破之。

又曰:隋汉王谅作乱,遣其将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

隋将史祥讨之,军於河阴,久不得济。

祥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才用素不足称,又新得志,谓其众可恃。恃众必骄,且河北人先不习兵,所谓拥市人而战,不足图也.”

乃令军中修攻具,攻河阳。

公理使谍知之,果屯兵於阳内城以备祥。

祥於是舣船河南。

公理聚甲以当之,祥乃简精锐於下流潜度,公理率众拒之。

祥至浿水,(浿,古间切。)两军相对,公理未成列,祥纵击,大破之。

又曰:隋末李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兵良马多死。

隋将王充守东都,欲乘其弊,练精勇得二万馀人,马千馀匹於洛水南。

密军偃师北山上。

时密新得志於化及,有轻充之心,不设壁垒。

充夜遣二百馀骑潜入北山,伏谿谷中,令军士秣马蓐食。

既而宵济,人奔马驰,迟明而薄密。

密出兵应之,阵未成列而两军合战,其伏兵蔽山而上,潜登北原,乘高而下,驰压密营。

营中大乱,无能拒之者。

即入纵火,密军大惊而溃。

《唐书》曰:太宗屯武牢,窦建德悉众而南,陈兵於汜水,王世充将郭士衡阵於南,周亘数里,鼓噪请战,诸将大惧。

太宗将数骑升高丘,安坐以望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政令;逼城而阵,有轻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气衰,阵久卒饥,势将自退,追而击之,何往不克!吾与公等为约,必以午后破之。如或不然,寡人为无谋矣。’

建德乃遣兵涉汜水,太宗令总管王君廓以少击之。待河北马渡,方欲与战。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士卒饥倦,人皆坐列。又争饮水。

太宗乃令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贼阵之西驰而南上。诫之曰:’贼若不动,汝宜引归;如觉动,宜出东面。’

士及才过,贼众果动,逡巡欲退。

太宗曰:’可以击也。’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军继至。

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以击之,所向皆靡。

俄而众军合战,嚣尘四起。

太宗率史大柰、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缠幡而入,出其阵后,张我旗帜。

贼顾见之,众乃大溃。

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馀级,虏其众五万馀人,一时放散。

又曰:太宗讨刘黑闼,相持两月馀。

黑闼率步骑二万,南渡洺水,结阵而至,晨压我营。

太宗遣轻骑当之,贼皆殊死战。

於是亲率精骑,击贼马军,破之;因乘胜蹂其步卒。

自午及昏,战数合,贼大溃,斩首万馀级。

溺水死者数千人。

黑闼与二百人北走,悉虏其众。

先是,太宗遣兵堰洺上流,令黑闼得渡;及战之日,遽令决堰,水大至,深丈馀,贼众以为神,由是败走。

又曰:武德中,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到原州,太宗率兵拒之。

雨甚,太宗乃召诸将,谓之曰:’虏控弦鸣镝,弓马是凭。今雨弥时,弧矢俱弊,突厥人众如鸟矢(所介切。)羽。我屋宿火食,枪槊犀利。料我之逸,揣敌所劳,此而不乘,夫复何待?’

今欲先令劲兵乱其阵,乃率突骑驱其后。

虏俗进不相让,退不相救。

自此以北,涧谷深长,特有一道,鱼贯以度,因而迫之,彼十万骑坑阱中物耳。

追至黄河,纵不尽擒,必当十获八九,此晓兵者所共解。

诸君勿疑。

於是潜师夜出,冒雨而进,丑徒震骇。

因纵反间於突利,悦而归心。

二可汗内离,颉利欲战不可,因请和而去。

又曰:贞观中,苏定方率兵讨突厥。

贺鲁大雪,平地二尺,军中咸请停兵候晴,定方曰:’虏恃雪深,谓我不能前进,必当憩息,追之可及。若缓以纵之,则渐远难追。省日兼功,在此举也。’

於是勒兵凌雪,昼夜兼进,所经收其人众。

遂至双河,去贺鲁所居二百馀里,布阵长驱,径至金牙山贺鲁牙帐。

时贺鲁集众欲猎,定方纵兵击之,尽破其牙帐,生擒数万人。

贺鲁脱走,投石国。

定方於是悉命诸部归其所居,埋瘗骸骨,存问疾苦,复其产业。

贺鲁所掳掠者,悉捡责还之。

於是西域诸国,安堵如故。

令副将萧嗣业往石国,以追贺鲁,遂擒归於京师。

又曰:贞观中,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突利可汗不虞於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孤军而至。’一日数惊。

四年,靖进击定襄城,破之。

突厥部落并走碛北,突利可汗来奔。

又曰:贞观中吐谷浑寇边,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道宗等五总管征之。

军次伏埃城,吐谷浑烧去野草,以馁我师,退保大非川。

诸将咸言春草未生,马已羸疲,不可赴敌。

惟靖决计而进,深入敌境,遂逾积石山。

前后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

又曰:武德中,突厥突利,颉利二可汗到原州,太宗率兵拒之。

两阵将交,太宗以数骑出,谓之曰:’不念昔者香火之言,乃来相侵。’知二可汗外同内异,故以此言疑之。

颉利见太宗轻出,又闻香火之言,乃阴猜突利,因遣使曰:’王不须虑,我无恶意,更欲与王自断当耳。’於是敛军引却。

又曰:贞观中,北狄铁勒薛延陀,发同罗、仆骨、回纥等众,合二十万,度汉,屯白道川。

据善阳岭,以击突厥可汗李思摩之部。

思摩引其种落走朔州,留精骑以拒战,延陀乘之。

及塞,太宗令张俭、李勣等率兵数道击之,时太宗诫之曰:’延陀负其兵力,逾漠而来,经途数千,马已疲瘦。夫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其掩思摩,不能疾击。思摩既入长城,又不能速退。吾先敕思摩烧薙杀草,延陀粮食日尽,野无所获。顷者侦人来云,其马啮啖林木,枝皮略尽。卿等掎角思摩,不须前战,俟其将退,一时奋击,制胜之举也。’

於是李绩击延陀之众,破之。

先是,延陀击突厥沙钵罗及社尔,皆以步兵战而胜。

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於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於应接,罪至於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

突厥先合辄退,延陀乘胜而逐之。

绩兵拒击,而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

李绩乃令去马步陈,率长槊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

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击之,乃大败。

又曰:武后初,徐敬业起兵於扬州。

武太后令将军李孝逸讨之。

敬业拒於高邮之下阿溪。

敬业置阵既久,士卒多疲怠,皆顾瞻,阵不能整。

孝逸遂率众击之,因风纵火。

敬业惧烧而退,孝逸进击,大破之。

又曰:武德中,薛万均与罗艺守幽、燕,窦建德率众十万来至范阳。

万均谓艺曰:’众寡不敌,今若兵斗,百战百败,当以计取。可令羸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阵以诱之。贼若渡水,请公精骑百人伏於城侧,待其半度而击之,破之必矣。’

从之。

建德果引兵度水,万均击之,大破。

又曰:武德初,王世充据东都。

太宗往征之,屯青城宫。

营垒未立,王世充众二万自方诸门出临穀水以御大军。

诸将甚惧,太宗以精骑陈於北邙,登后魏宣武陵以观贼阵,谓左右曰:’贼势迫矣,悉众而出,利在一战。今日破之,其后不能出矣。’

乃令屈突通率步卒五千度水布阵以当之,因戒通曰:’待兵交即放烟,吾当率马军南下。’

兵才接,太宗以骑冲之,挺身先进,与通表里合势。

贼众殊死战,散而复合者数焉。

地既险隘,贼多〈矛非〉,(,键也。〈矛非〉,算也。)骑战稍难。

太宗亲自射之,莫不应弦而倒。

起辰起及午,贼众始退。

因乘之,迫於城堑,俘斩七千人,自是不敢复出。

又曰:高宗遣将军裴行俭讨突厥於黑山,至朔州,谓其下曰:’兵法尚诈者,以权谋制敌也。若御其下,则非诚信不可行。遣副将萧嗣业运粮被掠,兵多馁死,所以败也。狡寇忸忲,不可以不备。’

乃诈为粮军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数百人援之,兼伏精兵居险以待之。

贼果大下,羸兵弃车散走。

贼驱马就泉井,解鞍牧马,方拟取粮,车中壮士齐发,伏兵亦至,杀获殆尽,贼众奔溃。

自是续遣粮运,无敢近之者。

又曰:马燧为魏博招讨使。

田悦求救於淄青、恒州,李纳遣大将卫俊将兵仅万人以救悦,李惟岳亦遣三千馀人救援。

悦收合散兵二万馀,壁於洹水,淄青军其东,恒州军其西,首尾相应。

燧帅诸军进屯於邺,奏请益河阳兵,诏遣河阳节度使李芃将兵会之。

军次於漳,悦遣将王光进以兵守长桥,筑月城以为固,军不得度。

燧乃於下流以兵车数百乘,维铁锁,绝中流,实以土囊以遏水,水稍浅,诸军毕渡。

是时军粮少,悦深壁不战,欲老燧军。

燧令诸军持十日粮以前,进次仓口,与悦等夹洹水而军。

李抱真等问曰:’粮少而深入,何也?’

燧曰:’粮少利速战,兵法善於致人而不致於人。今田悦与淄青、恒州三军为首尾,计欲不战以老我师,若分军击其左右,兵少未可必破,悦且来救,是前后受敌也。兵法所谓攻其必救,固当战也。燧为诸公合而破之。’

燧乃造三桥逾洹水,日挑战,悦不敢出。

洹州兵自以军少,惧为燧所并,引军合於田悦。

燧令於军中曰:’悦死伤之馀,安敢出战?所恃者,淄青军尔,吾当先破纳军,则田悦坐受降也。’

淄青军闻,惧,亦引军合於田悦。

谓燧明日复战,乃伏兵万人,欲邀之。

燧乃令诸军半夜皆食,先鸡鸣时击鼓鸣,潜率师旁洹水西,径趋魏州,令曰:’闻贼至,即止为阵。’

又令百骑鸣鼓角留於后,仍抱薪持火,待军止鼓角,匿其旁,伺悦军毕渡,焚其桥。

军行十数里,悦乃率淄青、恒州兵步骑四万馀,逾桥掩其后,乘风纵火,鼓噪而进。

燧乃坐军前,除草斩榛棘广百步以为阵,募勇士得五千馀人,分为前引,以俟贼至。

比悦军至,则火灭气乏,力少衰,乃纵击之,悦大败。

时神策、昭义、河阳军小却,河东军胜,诸军还斗,合击之大破之。

迫切洹水,悦军走桥,桥已焚矣。

悦军乱,赴水,斩首二万,杀贼大将孙晋卿、安墨啜,生获三千馀人,溺水死者不可胜数。

淄青军殆尽,死者相枕藉三十里。

悦收兵得千馀人走,夜至魏州。

又曰:元和十二年,唐邓节度使李愬奏以九月二十六日围蔡州吴房县,攻其外城;毁之,斩首千馀级。

初将出攻,左右曰以’往亡日,请避之。’

愬曰:’贼以往亡,谓吾不能来,正可击也。’

及战胜而归,贼以枭骑五百追愬,愬下马据胡床,令於众曰:’后回戈者斩!’

由是众悉力战,射杀贼将孙忠宪,贼众乃退。

或劝愬曰:’乘其退,可遂拔吴房。’

愬曰:’取之,贼必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使分其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二十-译文

《隋书》记载:杨义臣与汉王杨广的将领乔钟葵对峙。杨义臣觉得自己兵力不足,于是把军中的牛和驴全部集中起来,得到数千头,然后命令数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鼓,悄悄地驱赶牛驴进入山谷中,出其不意。杨义臣在傍晚时分再次与乔钟葵交战,士兵们刚一接触,就命令驱赶牛驴的士兵快速前进。一时间鼓声大作,尘土飞扬,乔钟葵的军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伏兵出动,因此大乱,杨义臣趁机进攻,大败敌军,因功晋升为上大将军。

《隋书》又记载:长孙晟讨伐突厥达头可汗,长孙晟进献策略说:‘突厥人饮用泉水,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下毒。’于是取来有毒的河水,达头的人畜饮用后大多死亡。达头因此非常惊恐,说:‘天降恶水,难道是要我们灭亡吗?’于是趁夜逃跑,长孙晟追击,斩首一千多级。

《隋书》又记载:高颎献上攻取陈国的策略说:‘江北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收获较晚;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水田作物收获较早。我们可以估计他们收获的时候,征集士兵和马匹,声称要偷袭,他们必定会集结兵力来防御,这样可以耽误他们的农时。他们一旦集结兵力,我们就解除武装。如果反复这样做,敌人就会认为这是常态,以后即使他们集结兵力,我们也一定不会相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派兵渡过江,登陆作战,士气会更加旺盛。’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陈国的势力因此更加衰弱。

《隋书》又记载:贺若弼镇守淮南。在此之前,贺若弼请求在沿江的防务交接时,必须在历阳集结。于是他大张旗鼓,营帐遍布野外。陈国的人以为大军将至,于是全国动员。但得知防务交接后,他们的人马又散去了。后来他们习以为常,不再设防。后来贺若弼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陈国的人并没有察觉,于是灭亡了陈国。

《通典》记载:隋朝末年,王世充与李密在东都相对峙。王世充在夜间渡过洛水,在洛水北岸布阵。这时李密也渡过洛水,陈兵与王世充的军队在月城相对,向西至石窟。李密的军队以骑兵和长枪为主,适合在宽阔的道路上展开;王世充的军队以戈矛为主,适合在狭窄险峻的地方作战。然而南面靠近洛水,北面被天山限制,地形狭窄,骑兵无法展开,王世充的军队被李密的长枪逼得无法施展,李密军队因此失利。李密和一些部下登上船只南渡,其余的兵马都向东退至月城。王世充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月城下。李密渡过南岸后,立刻策马向西,直奔王世充的营地,左右将领纷纷前来会合。王世充的营地内看到李密的军队逼近,急忙连续举起了六次烽火。王世充于是放弃了对月城的围攻,收兵向西撤退,从洛水北岸一直退到黑石,中间四十多里,仓皇逃窜,损失了大量士兵。李密的行动中,东北方向的围困没有救援,却自己解除了西南方向的围困,不战而取得了成功。王世充对他的权谋感到惊奇,不再轻易出击。

《通典》又记载:隋朝末年,汉王杨谅占据并州。隋将杨素率领数万大军讨伐杨谅。当时晋、绛、吕三州都由杨谅的守将防守,杨素各派两千人牵制他们后撤军。杨谅派遣将领赵子开率领十多万士兵拦截道路,驻扎在高壁岭,布阵五十里。杨素命令各将领率兵逼近,自己率领军队进入霍山,沿着山崖和山谷前进,直指他们的营地,一战击败他们,杀死和俘虏数万人。

《通典》又记载:隋朝开皇年间,文帝大规模讨论攻打陈国。众将都说:‘长江宽阔遥远,士兵不习惯水战,对此感到疑虑,如果一旦登陆南岸,隋兵可以以一当百。’襄邑公贺若弼献上了十项策略,其中一项是建议多造船只。等到船只造得多了,敌人一定会加强防范。现在江南地区没有马,建议将靠近江边的各州二十岁以上的老马饲养起来,以平定陈国为名,敌人一定会害怕,寻求马匹来备战。秘密命令刺史私下出售大船。江南地区潮湿,特别不适合马匹,不到一年,所有的马匹都会死去,最终也不会被敌人所用。陈主陈叔宝果然大规模造船和购买马匹;船只造得多了,才发现不方便,于是停止了。高颎建议将购买到的船只运往各州,储存粮食在寿阳城,役使工人在寿阳挖掘大池,以养鱼和莲藕为名,造船和训练水战。同时任命贺若弼为寿州总管,最终以此平定了陈国。

《通典》又记载:隋朝将军刘方率领军队讨伐林邑国。林邑国王梵志率领他的部下骑着大象作战,刘方军队不利。刘方于是挖掘了许多小坑,上面覆盖着草,然后率领士兵挑战敌人。梵志率领全部士兵列阵,刘方假装战败逃跑。梵志追击,到了坑边,他的士兵纷纷跌入坑中,互相惊慌,军队因此混乱。刘方趁机发动攻击,大败林邑军。

《通典》又记载:隋朝末年,宇文化及杀害了炀帝,后来率领军队在黎阳攻打李密。李密知道宇文化及的粮食即将耗尽,于是假装与他们和谈,削弱他们的士气。宇文化及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高兴,放纵他的士兵和粮食,希望李密会送食物给他们。恰逢李密手下有人获罪,逃到宇文化及那里,把李密的情况全部告诉了他。宇文化及大怒,他的粮食也耗尽了。于是他渡过永济渠,在童山之下与李密交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傍晚。李密被流箭射中,在汲县倒下,宇文化及攻占了郡城,向北前往魏县。他的将领王智略、张童仁等人率领所部士兵,先后归附了李密。

《通典》又记载:隋朝末年,杨玄感反叛,攻打东都,刑部尚书卫玄与杨玄感交战,两军刚一接触,杨玄感假装有人大声呼喊:‘官军已经抓住杨玄感了!’官军因此稍微松懈。杨玄感趁机与数千骑兵进攻,于是大败官军。

《通典》又记载:隋炀帝征讨高丽,隋将于仲文率领军队从乐浪道出发。军队驻扎在乌骨城,于仲文挑选了数千匹瘦弱的马和驴,放在军队后面。随后他率领军队向东行进,高丽出兵袭击他们的辎重,于仲文回击,大败高丽军。

《通典》又记载:隋朝末年,汉王杨谅作乱,派遣他的将领余公理从太行山南下至河内。隋将史祥讨伐他,军队驻扎在河阴,长时间无法渡河。史祥对军吏说:‘余公理轻率而无谋,才能平常,又刚刚得志,认为他的士兵可以依靠。依靠士兵必然骄傲,而且河北人先前不习惯打仗,这就是所谓的拿着市井之徒去战斗,不值得图谋。’于是命令军队修造攻城器械,攻打河阳。余公理派遣间谍得知这一情况,果然在阳内城驻兵防备史祥。史祥于是将船只停泊在河南。余公理集结兵力来对抗,史祥于是挑选精锐士兵在下游悄悄渡河。余公理率领士兵抵抗,史祥到达浿水,两军对峙,余公理的军队还没有排成阵型,史祥发动攻击,大败余公理。

《通典》又记载:隋朝末年,李密打败宇文化及后返回,他的精锐士兵和良马死伤很多。隋将王充守卫东都,想趁机利用李密的弱点,在洛水南岸训练了二万多名精兵和一千多匹马。李密的军队驻扎在偃师北山。当时李密刚刚在宇文化及那里得胜,对王充有些轻视,没有设置壁垒。王充在夜间派遣两百多骑兵悄悄进入北山,潜伏在山谷中,命令士兵喂马准备食物。随后他们夜间渡过洛水,人马疾驰,天亮时逼近李密的营地。李密出兵应战,阵型还没有排好,两军就交战了。王充的伏兵从山上隐蔽处下来,偷偷登上北原,居高临下冲击李密的营地。营地大乱,无人能抵挡。随后他们放火,李密的军队大惊而溃。

《通典》又记载:隋朝末年,李密打败宇文化及后返回,他的精锐士兵和良马死伤很多。隋将王充守卫东都,想趁机利用李密的弱点,在洛水南岸训练了二万多名精兵和一千多匹马。李密的军队驻扎在偃师北山。当时李密刚刚在宇文化及那里得胜,对王充有些轻视,没有设置壁垒。王充在夜间派遣两百多骑兵悄悄进入北山,潜伏在山谷中,命令士兵喂马准备食物。随后他们夜间渡过洛水,人马疾驰,天亮时逼近李密的营地。李密出兵应战,阵型还没有排好,两军就交战了。王充的伏兵从山上隐蔽处下来,偷偷登上北原,居高临下冲击李密的营地。营地大乱,无人能抵挡。随后他们放火,李密的军队大惊而溃。

《唐书》记载:唐太宗驻扎在武牢,窦建德率领全部人马向南进军,在汜水边摆开阵势,王世充的将领郭士衡在南边布阵,战线绵延数里,鼓噪着请求战斗,众将都非常害怕。太宗带领几名骑兵登上高丘,安坐下来观察,对众将说:‘贼人起源于山东,还没有遇到强大的敌人。现在他们冒险并且嚣张,这说明他们没有政令;他们逼近城池布阵,这是轻视我的表现。我按兵不动,他们就会士气低落,如果他们久站不动,士兵饥饿,形势就会自行衰退,那时我们追击他们,哪里不能取胜!我和你们约定,一定要在午后打败他们。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就成了没有谋略的人了。’建德于是派兵渡过汜水,太宗命令总管王君廓率领少量兵力迎击。等到河北的马队过河,才准备与他们交战。建德摆开阵势,从早晨到中午,士兵饥饿疲惫,都坐在阵中。他们还争抢着喝水。太宗于是命令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从贼阵的西边向南冲去。他告诫宇文士及说:‘如果贼人不动,你就应该带领骑兵返回;如果觉得贼人动了,就应该从东面出击。’宇文士及刚过去,贼人果然动了,犹豫着想要撤退。太宗说:‘现在可以进攻了。’他亲自率领轻骑兵追击并引诱敌人,大军随后赶到。建德回师布阵,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太宗就率先冲锋,所向披靡。不久,大军合战,尘土飞扬。太宗率领史大柰、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人挥舞旗帜冲入敌阵,从后面突破敌阵,竖起我们的旗帜。贼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大溃。我们追击了三十里,斩首三千多人,俘虏五万多人,一时间放散了。

《唐书》又记载:太宗讨伐刘黑闼,双方相持了两个月多。刘黑闼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南渡洺水,结阵而来,清晨就逼近我们的营地。太宗派遣轻骑兵抵挡,贼人殊死奋战。于是太宗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攻击贼人的马军,将其击溃;接着乘胜攻击他们的步兵。从中午到傍晚,交战多次,贼人大败,斩首一万多人。溺水而死的有几千人。刘黑闼和两百人向北逃走,其余的人都被我们俘虏。在此之前,太宗派遣士兵在洺水上流筑坝,让刘黑闼能够渡河;等到交战的那天,突然下令决坝,洪水汹涌而来,水深超过一丈,贼人认为这是神迹,因此败走。

《唐书》又记载:武德年间,突厥的颉利、突利两位可汗来到原州,太宗率领军队抵抗。当时雨势很大,太宗召集众将,对他们说:‘敌人依靠弓箭和马匹,现在雨一直下,弓箭都湿了,突厥人就像没有羽毛的箭。我们住在干燥的地方,火食充足,武器锋利。考虑到他们的疲惫,推测敌人的劳顿,不抓住这个机会,还等待什么呢?’现在想先派精锐部队扰乱他们的阵势,然后率领突厥骑兵从后面追击。突厥人习惯于进攻时不让路,撤退时不救援。从这向北,山谷深邃,只有一条道路,像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因此可以迫使他们,他们十万人就像陷阱中的猎物。追到黄河,即使不能全部擒获,至少也能擒获八九成,这是懂得用兵的人都能理解的。各位不要怀疑。于是秘密地率领军队在夜间出发,冒着雨前进,敌军震惊。接着在突利可汗那里散布反间计,突利高兴地归顺了我们。两位可汗内部不和,颉利想要战斗却不能,于是请求和谈后离开。

《唐书》又记载:贞观年间,苏定方率领军队讨伐突厥。贺鲁遇到大雪,地面积雪两尺深,军中的人都请求等待天气晴朗再行动,苏定方说:‘敌人依靠大雪,认为我们不能前进,一定会在原地休息,我们可以追上他们。如果我们拖延时间,他们就会越来越远,难以追击。节约时间,一举成功,就在这次行动中。’于是率领军队踏雪前进,昼夜兼程,所经过的地方都收编了敌军的人马。于是到达双河,距离贺鲁的居住地有二百多里,摆开阵势,长驱直入,直接到达金牙山贺鲁的牙帐。当时贺鲁召集众人准备打猎,苏定方派遣军队攻击,彻底摧毁了他们的牙帐,生擒数万人。贺鲁逃跑,投奔石国。苏定方于是命令各部落返回他们的居住地,埋葬死者,关心他们的疾苦,恢复他们的产业。贺鲁所掠夺的东西,全部追回。于是西域各国,像以前一样安定。

《唐书》又记载:贞观年间,突厥各部落叛乱,朝廷计划进攻,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其不意,直奔恶阳岭以逼近敌人。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突然到来,看到官军突然降临,于是非常害怕,互相说:‘唐军如果不倾全国之力而来,李靖怎么会孤军深入。’一天之内多次惊恐。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城,将其攻克。突厥部落都逃往北方沙漠,突利可汗前来投奔。

《唐书》又记载:贞观年间,吐谷浑侵犯边境,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道宗等五位总管征讨。军队驻扎在伏埃城,吐谷浑烧毁野草,以使我们的军队饥饿,然后退守大非川。众将都说春天草还没有长出来,马匹已经疲惫,不能进攻敌人。只有李靖坚决决定进攻,深入敌境,于是翻越积石山。前后交战数十次,杀伤很多敌人,大败吐谷浑国。

《唐书》又记载:武德年间,突厥的突利、颉利两位可汗来到原州,太宗率领军队抵抗。两军即将交战,太宗带领几名骑兵出来,对他们说:‘不记得以前香火盟约的话,竟然来侵犯我们。’知道两位可汗表面上一致,实际上有分歧,所以用这句话来怀疑他们。颉利看到太宗轻率地出来,又听到香火盟约的话,于是暗中怀疑突利,派遣使者说:‘王不必担心,我没有恶意,更想自己决定是否战斗。’于是收起军队撤退。

《唐书》又记载:贞观年间,北狄铁勒薛延陀,发动同罗、仆骨、回纥等部族,总共二十万人,渡过汉水,驻扎在白道川。占据善阳岭,以攻击突厥可汗李思摩的部队。李思摩带领他的部落逃往朔州,留下精锐骑兵抵抗,薛延陀趁机进攻。等到敌军进入沙漠,太宗命令张俭、李勣等率领军队从多个方向攻击他们,当时太宗告诫他们:‘薛延陀依仗他的兵力,越过沙漠而来,行军数千公里,马匹已经疲惫。用兵之道,见利就快速进攻,不利就快速撤退。他们掩护李思摩,不能迅速攻击。李思摩一旦进入长城,又不能迅速撤退。我先前命令李思摩烧毁草丛,薛延陀的粮食日渐耗尽,野外没有收获。最近侦察兵来报告,他们的马匹啃食树木,树枝皮几乎被吃光。你们牵制李思摩,不必主动进攻,等到他们准备撤退,一次性发动攻击,就能取得胜利。’于是李绩攻击薛延陀的军队,将其击溃。在此之前,薛延陀攻击突厥沙钵罗和社尔,都依靠步兵战斗而取胜。等到他们来侵犯时,先在国内演习武艺,训练步兵战斗,每五个人中,让一个经过战斗训练的人牵着马,其余四人上前战斗,如果战斗胜利,就给他马匹追击敌人,如果接应不及时,就要受到死刑,没收他的家产,以奖励战斗胜利的人,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实行这种方法。突厥人一开始就撤退,薛延陀乘胜追击。李绩的军队抵抗攻击,薛延陀万箭齐发,射伤我们的战马。李绩于是命令士兵下马,用长矛组成队伍,一起冲向敌人,敌人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领数千骑兵收缴了那些牵着马的人,敌军失去了马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于是被我们击败,大败而归。

又说:武后初期,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武太后命令将军李孝逸讨伐他。徐敬业在高邮的阿溪下游抵抗。徐敬业布阵已久,士兵们大多疲惫不堪,都四处张望,阵型无法整齐。李孝逸于是率领士兵攻击,利用风势放火。徐敬业害怕被烧,于是撤退,李孝逸趁机追击,大败徐敬业。

又说:武德年间,薛万均和罗艺守卫幽州和燕州,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来到范阳。薛万均对罗艺说:‘我们人数少,难以抵挡,现在如果直接交战,必将百战百败,应当用计谋取胜。可以派一些瘦弱的士兵和瘦马在河边背城布阵来引诱敌人。如果敌人渡河,请公派出百名精锐骑兵埋伏在城边,等敌人渡到一半时再攻击,一定能打败他们。’罗艺采纳了这个建议。窦建德果然率领军队渡河,薛万均攻击他们,大败窦建德。

又说:武德初期,王世充占据东都。太宗前往征讨,驻扎在青城宫。军营还未设立,王世充的军队两万人从方诸门出来,在临穀水前阻止太宗的大军。众将都非常害怕,太宗将精锐骑兵布置在北邙山,登上后魏宣武陵观察敌人的阵型,对左右的人说:‘敌人的形势很紧迫,全部出动了,只利于一战。今天如果打败他们,他们以后就不能再出来了。’于是命令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渡河布阵,同时告诫屈突通:‘等到交战时再放烟,我将率领骑兵南下。’交战刚开始,太宗率领骑兵冲向敌人,亲自冲在最前面,与屈突通内外夹击。敌人拼死抵抗,多次散开后又合拢。地形既险要又狭窄,敌人多用长矛,骑兵作战变得困难。太宗亲自射箭,无一箭不中。从辰时到午时,敌人开始撤退。于是乘胜追击,逼近城墙,俘虏斩杀七千人,从此以后敌人不敢再出来。

又说:高宗派遣将军裴行俭在黑山讨伐突厥,到达朔州后,对部下说:‘兵法崇尚欺诈,是用权谋来制服敌人。如果我们对付他们,则非诚信不可行。以前萧嗣业运送粮食被敌人抢夺,士兵因饥饿而大量死亡,所以失败了。狡猾的敌人狡诈多变,我们不能不防备。’于是假装有三百辆运粮车,每辆车藏有五名壮士,每人携带大刀和强弩,用数百名瘦弱的士兵支援他们,同时在险要的地方埋伏精兵等待敌人。敌人果然大规模下来,瘦弱的士兵丢弃车辆逃走。敌人驱马到泉井边,解下马鞍牧马,正准备取粮,车中的壮士一起发动攻击,埋伏的精兵也到了,敌人几乎被杀光,士兵们溃败而逃。从此以后,继续运送粮食,没有人敢靠近。

又说:马燧担任魏博招讨使。田悦向淄青和恒州求救,李纳派遣大将卫俊率领大约一万人来救援田悦,李惟岳也派遣三千多人来支援。田悦收集散兵两万多人,在洹水边筑起壁垒,淄青军在东边,恒州军在西边,首尾呼应。马燧率领各路军队进驻邺城,上奏请求增派河阳的兵力,朝廷下诏派遣河阳节度使李芃率领军队会合。军队到达漳水,田悦派遣将领王光进率领军队守卫长桥,建造月城作为防御,军队无法渡河。马燧于是在下流用数百辆兵车,用铁链连接,切断河中,用土袋填满以阻止水流,水流逐渐变浅,各路军队全部渡河。当时军粮不足,田悦深挖战壕不战,想要消耗马燧的军队。马燧命令各军携带十天的粮食前进,驻扎在仓口,与田悦等人在洹水两边对峙。李抱真等人问:‘粮食少却深入敌境,为什么?’马燧说:‘粮食少有利于速战,兵法讲究的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现在田悦与淄青、恒州三军首尾相连,他们计划不战以消耗我们的力量,如果我们分兵攻击他们的左右,兵力少未必能取胜,田悦还会来救援,那样我们就前后受敌了。兵法所说的是攻击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当然应该战斗。我将带领大家合力打败他们。’马燧于是建造三座桥梁跨越洹水,每天挑战田悦,田悦不敢出战。洹州军队自认为兵力少,害怕被马燧吞并,于是率领军队与田悦会合。马燧在军中下令:‘田悦死伤之余,怎么敢出战?他依赖的是淄青军,我将先打败李纳的军队,那么田悦就只能坐着等待投降了。’淄青军听到这个消息,害怕了,也率领军队与田悦会合。马燧告诉田悦明天再战,于是埋伏了一万精兵,想要截击田悦。马燧命令各军半夜都吃饱,鸡鸣时开始击鼓鸣号,暗中率领军队沿着洹水西边,直接奔赴魏州,下令:‘听到敌人来了,就停下来布阵。’又命令一百骑兵留在后面鸣鼓吹号,还带着柴火和火把,等到军队停下来鸣鼓吹号,就藏在旁边,等待田悦的军队全部渡过桥,然后烧毁桥梁。军队行进了十多里,田悦率领淄青、恒州步骑兵四万多人,越过桥追击他们,乘风放火,呐喊着前进。马燧于是坐在军前,清理出一百步宽的地方,种植树木和荆棘,布阵以待。等到田悦的军队到来,火已经熄灭,士气低落,力量减弱,于是发动攻击,田悦大败。当时神策、昭义、河阳军稍微后退,但河东军取得了胜利,各路军队返回战斗,合力大败田悦。田悦的军队被挤压在洹水边,逃向桥梁,但桥梁已经被烧毁。田悦的军队混乱,纷纷跳水,被斩杀两万人,杀死贼军大将孙晋卿、安墨啜,生擒三千多人,溺水而死的无法计数。淄青军几乎全部被消灭,死尸堆积了三十里。田悦收集残兵一千多人逃走,夜里到达魏州。

又说:元和十二年,唐邓节度使李愬上奏,在九月二十六日围攻蔡州吴房县,攻打外城,摧毁了它,斩杀了一千多人。起初将要出兵攻击时,左右的人说:‘今天是往亡日,请避开它。’李愬说:‘敌人认为今天是往亡日,认为我不能来,这正是我们可以攻击的时候。’等到战胜后返回,敌人派遣五百名精锐骑兵追赶李愬,李愬下马坐在胡床上,对众人下令:‘后退的人斩!’因此众人都全力以赴战斗,射杀了敌人将领孙忠宪,敌人军队才撤退。有人劝李愬说:‘趁着敌人撤退,可以一举攻克吴房。’李愬说:‘攻克它,敌人一定会合力巩固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让他们分散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二十-注解

杨义臣:杨义臣是隋朝的一位将领,以智勇著称。

汉王:指汉王杨谅,是隋朝的宗室之一。

乔锺葵:乔锺葵是隋朝的一位将领。

牛驴:牛和驴在古代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也用于战争中的物资运输。

涧谷间:涧谷是指山谷,这里指隐蔽的地方。

潜驱:暗中驱赶。

鼓: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的乐器。

伏兵:预先埋伏好的军队。

大溃:彻底溃败。

上大将军:古代的军衔,位高权重。

长孙晟:长孙晟是隋朝的一位将领,以智谋著称。

突厥:古代民族,曾建立突厥汗国。

达头:突厥可汗。

成:此处可能指某位将领或谋士。

药毒水:含有毒药的河水。

恶水:不吉利的或有害的水。

遁:逃跑。

高颎:高颎是隋朝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陈:指陈朝,是隋朝的前一个朝代。

士马:士兵和马匹,指军队。

声言:声称,假装说。

足得:足以,能够。

弊:衰弱,疲惫。

贺若弼:贺若弼是隋朝的一位将领,以善于用兵著称。

历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和县。

月城: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类似于堡垒。

石窟:古代的石窟,可能指某个具体的石窟。

马骑:骑马的人。

戈矛:古代的兵器,戈是长柄短头的兵器,矛是长柄尖头的兵器。

隘险:狭窄险峻的地形。

地形褊促:地形狭窄狭小。

骑不成列:骑兵无法排成整齐的队伍。

纵:放开,这里指放开骑兵。

蹙:拥挤,这里指被拥挤。

东北之围:指东北方向的包围。

西南之寇:指西南方向的敌人。

伏其权奇:佩服他的权谋奇特。

汉王谅:汉王杨谅,是隋朝的宗室之一。

杨素:杨素是隋朝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晋、绛、吕三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高壁岭: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霍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寿阳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刘方:刘方是隋朝的一位将领。

林邑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

梵志:林邑国的国王。

臣象:用象作为坐骑。

小坑:小的陷阱。

草覆:用草覆盖。

挑之:挑衅他们。

伪奔北:假装逃跑向北。

陷:落入陷阱。

化及:宇文化及,隋朝末年的一个叛军首领。

黎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童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流矢:箭矢。

汲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魏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王智略:王智略是宇文化及的将领。

张童仁:张童仁是宇文化及的将领。

杨玄感:杨玄感是隋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

东都: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指洛阳。

卫玄:卫玄是隋朝的一位将领。

官军:指朝廷的军队。

于仲文:于仲文是隋朝的一位将领。

乐浪道:古代地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乌骨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羸马驴:瘦弱的马和驴。

辎重:军需物资。

轻而无谋:轻率而没有谋略。

才用素不足称:才能和用兵之术都不足称道。

新得志:新近得志,即新近获得成功。

恃众必骄:依仗人多必然骄傲。

河北人:指黄河以北的人,这里指不熟悉军事的人。

拥市人而战:带领平民百姓作战。

河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谍:间谍。

阳内城:城内的一个城池。

舣船:停船。

甲:铠甲,这里指军队。

精锐:精锐的士兵。

下流:下游。

潜度:暗中渡过。

河内: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史祥:史祥是隋朝的一位将领。

河阳: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河南省。

余公理:余公理是汉王杨谅的将领。

公理:余公理。

修攻具:准备攻城器具。

简精锐:挑选精锐士兵。

浿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王充:王充是隋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偃师: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北山:指北面的山。

谿谷:山谷。

秣马蓐食:喂马并准备食物。

薄密:逼近李密军。

纵火:放火。

溃:溃败。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武牢: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是古代军事要地。

窦建德:唐朝初年的一位起义军领袖。

南:指窦建德率领军队向南移动。

汜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河南省。

王世充:唐朝初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郭士衡:王世充的将领。

周亘:环绕、包围。

鼓噪:喧哗、嘈杂。

政令:国家的法令、命令。

按兵不出:停止军事行动,等待时机。

度险:越过险阻。

嚣:嚣张、狂妄。

气衰:士气低落。

卒饥:士兵饥饿。

势将自退:形势将导致敌人自行撤退。

总管:古代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王君廓:唐太宗麾下的将领。

河北马渡:河北地区的马匹渡河。

列阵:摆开阵势。

辰至午:从早上到中午。

士卒:士兵。

饥倦:饥饿且疲惫。

争饮水:争夺水源。

宇文士及:唐太宗麾下的将领。

驰而南上:骑马向南驰骋。

逡巡:犹豫不决的样子。

刘黑闼:唐朝初年的起义军领袖。

洺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

堰:筑堤拦截。

原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控弦鸣镝:拉弓射箭。

弓马:弓箭和马匹,指军事装备。

鸟矢:箭。

所介切:指箭矢的羽毛。

枪槊:古代兵器,枪和槊的合称。

逸:安逸、舒适。

劳:劳累、疲惫。

劲兵:精锐的士兵。

颉利:突厥可汗,即突利可汗。

突利:突厥可汗,即突利可汗。

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苏定方:唐朝将领,以勇猛著称。

贺鲁:突厥可汗,即贺鲁。

石国:古代国家,位于今中亚。

李靖:唐朝名将,以军事才能著称。

定襄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碛北:沙漠以北。

朔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李思摩:突厥可汗,即李思摩。

铁勒:古代民族,曾建立铁勒汗国。

薛延陀:铁勒部落之一。

同罗:铁勒部落之一。

仆骨:铁勒部落之一。

回纥:铁勒部落之一。

汉:指汉族地区。

白道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沙钵罗:突厥可汗,即沙钵罗。

社尔:突厥可汗,即社尔。

没其家口:没收其家庭成员。

副总管:古代官职,负责协助总管管理军队。

武后:指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徐敬业:唐朝初年的一位将领,因反对武则天篡位而起兵。

扬州: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李孝逸:唐朝的一位将领,受命讨伐徐敬业。

高邮: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阿溪:高邮附近的一条河流。

武太后:即武则天,唐朝的女皇帝。

顾瞻:环顾四周。

整:整齐,指军队的阵形。

武德: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唐高祖李渊时期。

薛万均:唐朝的一位将领。

罗艺:唐朝的一位将领。

幽、燕: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北京和河北地区。

范阳: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北京地区。

精骑:精锐的骑兵。

北邙: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后魏宣武陵:后魏时期的宣武帝的陵墓所在山陵。

左右:指身边的人,这里可能指随从或部下。

青城宫:古代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方诸门:古代城门名。

穀水:古代河流名。

诸将:所有的将领。

宣武陵:后魏时期的宣武帝的陵墓所在山陵。

屈突通:唐朝的一位将领。

烟:烟雾,用于制造混乱或作为信号。

骑:骑兵。

马燧:唐朝的一位将领。

魏博: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河北省。

田悦:唐朝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淄青: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山东省。

恒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河北省。

李纳:唐朝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卫俊: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李惟岳:唐朝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洹水:古代河流名。

邺: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河阳兵:河阳地区的军队。

李芃:唐朝的一位将领。

漳:古代河流名。

神策:唐朝的禁军之一。

昭义: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山西省。

河东: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山西省。

元和: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唐宪宗李纯时期。

李愬:唐朝的一位将领。

蔡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今天的河南省。

吴房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往亡日:古代指不吉利的日期。

枭骑:勇猛的骑兵。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孙忠宪: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分其力:分散敌人的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二十-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武后时期,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叛,武太后派遣李孝逸将军讨伐的故事。从专业角度出发,首先,这段文字展现了古代军事策略的运用。徐敬业在高邮设阵,但由于士卒疲惫,阵型无法保持整齐,这为李孝逸的进攻提供了机会。‘因风纵火’这一战术,充分体现了火攻的威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指挥官的智慧和对战场环境的敏锐洞察。‘敬业惧烧而退’则揭示了心理战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武德年间,薛万均与罗艺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采用计谋以弱兵诱敌,成功击败窦建德。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军事中‘以智取胜’的原则。薛万均的策略不仅考虑到了敌我兵力对比,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诱敌深入的战术,最终以少胜多,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高超智慧。

王世充占据东都,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通过观察敌阵,判断敌军意图,采取果断行动,最终大破敌军。这段文字展示了唐太宗的军事才能和战场指挥艺术。太宗的‘精骑陈於北邙’和‘登后魏宣武陵以观贼阵’等行为,体现了古代军事指挥官对战场态势的全面把握和对战术的灵活运用。

高宗时期,裴行俭讨伐突厥,采取诈军策略,成功击败敌人。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军事中‘诈’的运用。裴行俭利用‘羸兵弱马’和‘伏兵’等手段,迷惑敌人,最终以少胜多,显示出古代军事指挥官的谋略和胆识。

马燧为魏博招讨使,面对田悦的围困,采取灵活的战术,成功突破敌军防线。这段文字展现了古代军事指挥官的智慧和勇气。马燧利用‘兵法善於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原则,采取‘攻其必救’的策略,最终大破田悦,显示出古代军事指挥官的卓越才能。

元和十二年,李愬围攻蔡州吴房县,面对‘往亡日’的忌讳,李愬果断出击,最终取得胜利。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军事指挥官的果断和勇气。李愬敢于在‘往亡日’出兵,体现了他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战术的自信。

总的来说,这些古文内容反映了古代军事指挥官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天气、敌我兵力对比等因素,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二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4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