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九-原文
○边将
《史记》曰:李牧为赵将,居雁门备匈奴。
日击牛飨士,谨烽火,多间谍。
敢有捕虏者斩,王以为怯,代之。
匈奴数来,复使牧将,牧曰:’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诺。
数岁终无所得,后进百金之士五万,彀弦者十万,大破匈奴。
又曰:文帝时,匈奴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音昂。)
帝以问冯唐:’安得廉颇、李牧为将也?’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於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御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能得尽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匹,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东破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给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杀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尝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又曰:武帝以李广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不识故与广俱尝屯边,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莫府省约束文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刀斗,士吏理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敌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亦多乐从广而苦程不识。
《汉书》曰:晃错上言兵事曰:’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於匈奴,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繇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於良将,不可不择也。’
又曰:赵充国奏曰:’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瘐,必不敢捐妻子于他种中,涉河而来为寇。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策也。’
又曰:张安世长子千秋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
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阵方略,山川形势。
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后汉书》曰:窦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
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依,准也。长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令史及御属三十二人。见《续汉志》。)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汉有南北军,北军中侯一人,六百石,掌临五营。)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汉官仪》曰:光武中兴,以幽、冀、并州兵骑克定天下,故於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又曰:扶风郡尉部在雍县,以凉州近羌数犯三辅,将兵卫护,故俗称雍营。)及羌胡兵出塞。
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狮子,其名也。)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屯屠河,单于名。)将万馀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邓禹少子。)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棝阳塞,(棝阳在五原郡。棝音固。)皆会涿郡山。
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呼衍其号,因以为姓,匈奴贵种也。今呼延姓是其后。须訾,名。)精骑万馀,与北单于战於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北鞮鞮海。(匈奴中海名。)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馀万头。
於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抑鞮等八十一部率降者,前后二十馀万人。
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又曰:马援讨五溪蛮,军次下隽,(下隽,县名,属长沙国,故城今辰州沅陵县。隽音字兖反。)
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壶头,山名也,今在辰州沅陵东。《武陵记》曰:此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所游集,因名壶头山也。)
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充,县名,属武陵郡。充,音昌容反。)
帝初以为疑。
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搤其喉咽,(搤,持也。)充贼自破。
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三月,进营壶头。
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
会暑甚,士卒多疾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武陵记》曰:壶头山边有石窟,即援所室也。室内有地如百斛船大,云是援之馀灵也。)
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又曰:初,马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於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耶?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汉书》曰:平南越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朱崖、儋耳九郡,今此言七郡,则与前书不同也。)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於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又曰:邓训卒官,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训往乌桓校尉时吏士也。)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叹息曰:’此义也。(傿音于建反。)乃释之。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请祷求福。’
又曰:窦固复出玉门,击西域。诏耿秉及骑尉刘张皆去符传以属固,(专将兵者并有符传拟合之取信。今去节者皆固之节度也。)固遂破白山,降车师。
又曰:蔡肜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其大都护偏何(鲜卑名也。)遣使奉献,愿得归化,肜慰纳赏赐,稍复亲附。其异种满离、高句骊之属,遂骆驿款塞,上貂裘好马,帝辄倍其赏赐。其后偏何邑落诸豪并归义,愿自效。肜曰:’审欲立功,当归击凶奴,斩送头首乃信耳。’偏何等皆仰天指心曰:’必自效!’即击匈奴左伊祑訾部,斩首二千馀级,持头诣郡。其后岁岁相攻,辄送首级。
又曰:乌桓、鲜卑追思蔡肜无己,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时奉祭焉。
又曰:耿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攻,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笮,谓压笮也。)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贰师,大宛中城名。昔武帝时,使李广利代大宛至贰师城,因以为号。)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为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又曰:光武至蓟,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耿弇曰:’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宠,南阳宛人也。)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曰:’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又曰:耿夔为大将军左校尉。将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庭,於金微山斩阏氏、名王已下五千馀级,单于与数骑脱亡,尽获其匈奴珍宝财畜,去塞五千馀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
又曰:班超在疏勒,将还中国,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刭。超还至于窴,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所行。超恐于寘终不听其东,又欲遂本志,乃更还疏勒。疏勒两城自超去后,复降龟兹,而与尉头连兵。(尉头国居尉头谷,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南与疏勒接,衣服类乌孙也。)超捕斩反者,击破尉头。
又曰:段颎破羌穷山深谷之中,斩其渠师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骡驴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
又曰:郭凉,字公文。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
又曰:张奂,前为度辽将军,与段颎争击羌,意不相平。及颖为司隶,欲逐奂归敦煌,将害之。奂忧惧,奏记谢曰:’小人不明,得过州将,千里委命,以情相归。’
又曰:《刘焉传》曰:’拜张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谢承《后汉书》曰:’臧旻有幹事才,达于从政,讨贼有功,拜议郎。还京师,见太尉袁逢,问其西域诸国土地风俗,人物种数,旻具答,悉陈其状,手画地形。逢奇其才,叹息言:’虽班固作《西域传》,何以过此!’
《东观汉记》曰:’黄香为尚书,晓习边事,每行军调度动,得事中。上知其勤,数加赏赐。’
《魏志》曰:’毌丘俭,字仲恭。有幹策,为幽州刺史、度辽将军。俭以高句〈马丽〉数叛,帅军出玄菟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三万,逆军随流水上,大战,宫连败走。遂束马悬车,登九都山,斩获首虏以千数。玄菟太守王颀过沃沮千余里,至肃慎界,刻石记功,刊丸都之山。’
《吴志》曰:’孙歆,字公礼。为边将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所问咸对。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权欢悦曰:’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如此。’
《后魏书》曰:韦珍。
高祖初,蛮首桓诞归款,以为东荆州刺史。
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诸蛮,珍自悬瓠西入三百馀里,至桐栢山,穷临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附降。
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
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
群蛮从约,至今行之。
凡所招降七万馀户,置郡县而还。
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乐陵镇将,赐爵霸城子。
又曰:李崇行梁州刺史。
时巴丘扰动,诏崇以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陕、秦二州兵送崇至。
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自然易帖。但须一宣诏旨而已,不劳发兵自防,使怀惧也。’
高祖从之。
又曰:宇文测行绥州事。
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于是常预遣居人入城堡以避之。
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於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
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至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
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
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
自是突厥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
《隋书》曰:帝以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军,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
师次玉门,启民可汗背约,兵不至,世雄孤军度碛。
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皆不设备,及闻世雄孤军度碛,大惧,请降,诣军门上牛酒。
世雄遂於汉旧伊吾城东筑城,号’新伊吾’,因留银青光禄大夫王威,以甲卒千馀人戍之而还。
天子大悦,进位正议大夫,赐物二千段。
《唐书》曰:马总为安南郡都护、总管经略使。
总敦儒学,长於政术,在南海累年,清廉不挠,夷獠便之。
於汉所立铜柱之处,以铜一千五百斤特铸二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之迹。
又曰:范希朝镇振武。
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曰当从俗,以致其欢。
希朝一无所受。
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
又曰:柳公绰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是岁,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托云入贡。
所经州府,守帅假之礼分,严其兵备。
留馆则戒卒於外,惧其袭夺。
太原故事,出兵逆之。
畅及界上,公绰使牙将祖孝恭单马劳问,待以修好之意。
畅感义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及至,辟牙门,令译引谒,宴以常礼。
及市马而还,不敢侵犯。
陉北有沙陁部落,自九姓、六州皆畏避之。
公绰至镇,召其酋朱耶执宜,直抵云、朔塞下,治废栅十一所,募兵三千付之,留屯塞上,以御匈奴。
其妻母来太原者,请梁国夫人以酒食问遗之。
沙陀感之,深得其效。
梁吴均《边城将》诗曰:仆本边城将,驰射灵关下。
箭御雁门石,气振武安瓦。
玉标丹霞敛,金络艳光马。
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九-译文
《史记》记载:李牧担任赵国将领,驻守雁门抵御匈奴。他每天击杀牛来款待士兵,谨慎地管理烽火,派遣了很多间谍。如果有敢捕获敌人的,就会遭到斩首,赵王认为他胆怯,便替换了他。匈奴多次来犯,赵王又派李牧担任将领,李牧说:‘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几年过去了,李牧始终没有取得战果,后来他招募了五万名百金之士,十万人擅长拉弓射箭,最终大败匈奴。
《史记》又记载:汉文帝时期,匈奴大规模入侵朝那,杀害了北地都尉卬。皇帝询问冯唐:‘如何才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君王派遣将领时,会跪下来推车毂,说:国内的事由我管理,国外的事由将军决定。军队的功勋和奖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后再上报。这不是空话。我的祖父曾说过,李牧担任赵国将领时,驻守边疆,军市上的租金都自己用来稿赏士兵,奖赏由将军在外决定,不受朝廷干预。皇帝授权并要求取得成功,因此李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挑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十万名百金之士,因此能够北击单于,东破胡人,灭掉澹林,西抑制强大的秦国,南边支援韩、魏。那时,赵国几乎称霸。后来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倡优。赵王迁即位后,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害了李牧,让颜聚接替他。因此,军队战败,士兵溃散,被秦国所灭。如今我听说魏尚担任云中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租金全部用来供养士兵,还拿出私人的钱,每隔五天就杀一头牛来款待宾客、军吏和家丁,因此匈奴退避,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塞。敌人曾经一度入侵,魏尚率领骑兵出击,杀死了很多人。士兵都是普通百姓,从田间起兵参军,哪里懂得军令状和符节。他们整天拼死作战,斩首捕敌,上报功绩到幕府,如果有一句话不符,文官就会用法律来制裁他们。奖赏不能兑现,而文官却必须依法行事。我认为陛下法律太严,奖赏太轻,惩罚太重。而且云中郡守魏尚因为上报的战功中敌首级少六级,陛下将他交给执法官,剥夺了他的爵位,并加以惩罚。从这一点来看,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也未必能够使用他们。’汉文帝听后很高兴,当天就命令冯唐带着符节赦免魏尚,重新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并封冯唐为车骑都尉。
《史记》还记载:汉武帝任命李广为未央宫卫尉,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和李广一起在边疆驻防,李广行军没有固定的部队编制和阵法,选择好的水草之地驻扎,士兵们可以自由行动,不击鼓自卫。幕府简化了管理文书的事务,但也远离了侦察兵,从未遭遇过危险。程不识则按照军队编制行军布阵,击鼓自卫,士兵和文官整理军簿到天亮,军队不得休息,但也从未遭遇过危险。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非常简略,但是敌人一旦侵犯,就难以阻止;而他的士兵也都很快乐,都愿意为他而死。我的军队虽然繁琐,但敌人也难以侵犯我们。’当时汉朝边郡的李广和程不识都是名将,但匈奴害怕李广,士兵们也更愿意跟随李广而不愿意跟随程不识。
《汉书》记载:晃错上奏说:‘自从吕后以来,陇西三次被匈奴困扰,不是因为陇西的百姓有勇有怯,而是因为将吏的指挥能力不同。所以兵法说:有必胜的将领,没有必胜的百姓。从这一点来看,安定边疆,建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慎重选择。’
《汉书》又记载:赵充国上奏说:‘从现在起直到三月,敌人的马匹都瘦弱不堪,一定不敢抛弃妻子儿女到其他种族中去,渡过黄河来侵犯。这是我愚蠢的计划,认为敌人会自动瓦解,不战而自破。’
《汉书》还记载:张安世的长子千秋担任中郎将,率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打乌桓。回来后,拜见大将军霍光,询问千秋战斗策略和山川形势。千秋口头回答了军事问题,并用地形图来展示,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后汉书》记载:窦宪害怕被杀,主动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正好南匈奴单于请求出兵北伐,于是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戴金印和紫绶,官属按照司空的标准设置,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征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的骑士,以及羌胡兵出塞。第二年,窦宪和耿秉各自率领四千骑兵和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等一万骑兵,从朔方鸡鹿塞出发,南匈奴单于屯屠河,率领一万多骑兵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和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兵,以及左贤王安国等一万骑兵从棝阳塞出发,都汇集在涿郡的山中。窦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锐骑兵一万多人,与北匈奴在稽落山交战,大败敌军,敌军溃散,单于逃走,追击各部,最终到达私渠北鞮鞮海。斩杀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俘虏马牛羊驼一百多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抑鞮等八十一部共二十多万人投降。窦宪、耿秉登上燕然山,距离边塞三千多里,刻石记功,记录汉朝的威德,让班固撰写铭文。
《后汉书》又记载:马援征讨五溪蛮,军队驻扎在下隽,有两个通道可以进入,从壶头山则路途近但水道险恶,从充县则道路平坦但运输遥远。皇帝最初对此表示怀疑。等到军队到达,耿舒想要从充县进入,马援认为放弃时间浪费粮食,不如进攻壶头山,掐住敌人的喉咙,敌人自然会溃败。把这件事上报皇帝,皇帝听从了马援的策略。三月,军队进驻壶头山。敌人占据高地防守,水流湍急,船只无法前进。正值酷暑,士兵生病死亡很多,马援自己也生病,于是挖掘岸边建起房屋,以躲避炎热。敌人每次爬上险峻的山坡高声呼喊,马援就拖着脚步观看,身边的士兵都为他英勇的气概而感动落泪。
又有人说:起初,马援的军队回来,快要到达时,很多人去迎接慰劳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谋略著称,在众人祝贺马援时,马援对他说:‘我期待你说些有见地的话,难道你也和众人一样吗?以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了七个郡,只封了几百户人家;(《汉书》记载:平定南越,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朱崖、儋耳九郡,现在所说的七个郡,与之前的记载不同。)我现在虽然有些微小的功劳,却受到大县如此优待,功小赏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有何高见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愚昧,没有高见。’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方边境骚扰,我想自己请求去攻打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野外,用马皮裹尸回家安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让妻子儿女伺候呢?’孟冀说:‘确实应该像烈士一样。’
又有人说:邓训去世,官吏和羌胡人都非常爱戴他,每天来吊唁的人有几千人。按照戎族的风俗,父母去世,人们以悲伤哭泣为耻,都骑马唱歌。当听说邓训去世时,没有人不吼叫哀号的,有的用刀割自己,有的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都死了。’前乌桓的官吏士兵都四处奔逃,(邓训担任乌桓校尉时的官吏士兵。)到了空城。官吏抓住他们不放,把情况报告给校尉徐傿。徐傿叹息说:‘这是义举。’(傿音于建反。)于是放了他们。于是家家都为邓训建立祠堂,每当有疾病,就祈祷求福。
又有人说:窦固再次出兵玉门关,攻打西域。皇帝下诏让耿秉和骑尉刘张都归属窦固指挥,(专门带兵的人都有符节,以取信于人。现在去掉符节的人都是窦固的部下。)窦固于是攻破白山,降服车师。
又有人说:蔡肜去招呼鲜卑,向他们展示财物利益。鲜卑的大都护偏何(鲜卑的名字。)派人进贡,表示愿意归化,蔡肜接纳并赏赐他们,他们逐渐亲近归附。其他民族如满离、高句丽等,也纷纷前来表示归顺,献上貂皮和好马,皇帝加倍赏赐他们。此后偏何的部落和其他豪族都归顺,愿意效力。蔡肜说:‘如果真的想立功,应该去攻打凶奴,斩首送来才能信服。’偏何等人都指天发誓说:‘一定效力!’随即攻打匈奴左伊祑訾部,斩首两千多级,带着人头到郡里去。此后每年都互相攻打,总是送来首级。
又有人说:乌桓、鲜卑怀念蔡肜,每次到京城朝贺,都会经过蔡肜的坟墓拜祭,然后仰望天空哭泣着离开。辽东的官吏为他建立祠堂,四季都进行祭祀。
又有人说:耿恭认为疏勒城旁有涧水可以固守,五月,就带领军队占据那里。七月,匈奴再次进攻,耿恭招募了数千名士兵直接冲向敌人,胡人骑兵散逃,匈奴于是就在城下阻断涧水。耿恭在城中挖了十五丈深的井却找不到水,官吏士兵口渴,只能喝马粪汁。耿恭仰望天空叹息说:‘听说以前贰师将军拔刀刺山,泉水立刻涌出;(贰师,大宛中的一个城名。以前汉武帝时,派李广利代替大宛到贰师城,因此称为贰师。)现在汉朝的德行神明,难道会穷尽吗!’于是整理好衣服,向井再次拜祭,为官吏士兵祈祷。过了一会儿,泉水喷涌而出,大家都称万岁。于是让官吏士兵扬水给敌人看。
又有人说:光武帝到蓟地,听说邯郸的军队正要到来,光武帝打算南归,召集官员属下商议。耿弇说:‘现在军队从南边来,我们不能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您的同乡;(彭宠,南阳宛人。)上谷太守,就是我的父亲。如果发动这两个郡的兵力,控制一万辆战车,邯郸就不值得担心了。’光武帝的官员属下都不同意,说:‘宁愿死也要面朝南,怎么能北行进入别人的口袋里呢?’光武帝指着耿弇说:‘他是我的北方主人。’
又有人说:耿夔担任大将军左校尉。带领八百骑兵,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庭,在金微山斩杀阏氏、名王以下五千多级,单于和几个骑兵逃走,全部缴获了匈奴的珍宝财畜,离开边塞五千多里才回来,这是汉朝出兵以来未曾到达的地方。
又有人说:班超在疏勒,准备返回中国,疏勒全国都感到忧虑恐慌。都尉黎弇说:‘如果汉使离开我们,我们一定会被龟兹消灭。我真的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开。’于是用刀自刎。班超回到窴地,王侯以下都号啕大哭说:‘依赖汉使就像依赖父母一样,真的不能离开。’大家抱着班超的马脚,不让他离开。班超担心最终不被允许东归,又想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又返回疏勒。班超离开后,疏勒两城又投降了龟兹,并与尉头国联合军队。(尉头国位于尉头谷,距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南边与疏勒接壤,服饰类似乌孙。)班超捕捉并斩杀了叛变者,击溃了尉头国。
又有人说:段颎在羌族的深山峡谷中击败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首领以下一万九千级,缴获了大量的牛马、骡驴、毛皮、帐篷等物品。
又有人说:郭凉,字公文。气力强健,虽然是个武将,但通晓经书,多智谋,尤其懂得边疆事务,在北方很有名。
又有人说:张奂,以前是度辽将军,与段颎争夺攻打羌族,意见不合。等到段颎担任司隶,想要驱逐张奂回敦煌,并打算害他。张奂担忧害怕,上奏请求说:‘我无知无识,得罪了州将,千里之外托付生命,感情上归附于他。’
又有人说:《刘焉传》记载:‘任命张鲁为镇夷中郎将,兼任汉宁太守,负责他们的进贡。’
谢承《后汉书》记载:臧旻有处理事务的才能,精通政务,讨伐有功,被封为议郎。回到京城,见到太尉袁逢,询问他关于西域各国的土地风俗、人物种类等问题,臧旻详细回答,并亲手绘制地形图。袁逢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叹息着说:‘即使班固写《西域传》,也未必能超过这个!’
《东观汉记》记载:黄香担任尚书,通晓边疆事务,每次军队行军调度都能得到妥善处理。皇帝知道他的勤劳,多次给予赏赐。
《魏志》记载:毌丘俭,字仲恭。有处理策略的才能,担任幽州刺史、度辽将军。毌丘俭因为高句丽多次叛乱,率领军队出玄菟讨伐他们。高句丽王宫带领步兵骑兵三万,逆流而上,与军队大战,王宫连战连败,于是勒马收兵,登上九都山,斩杀和俘虏敌人以千计。玄菟太守王颀越过沃沮一千多里,到达肃慎国界,刻石记载功绩,在丸都山上刻字。
《吴志》记载:孙歆,字公礼。担任边将数十年,善于养兵,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命。他认识所有将帅的名字,所问都能对答如流。他身高八尺,容貌英俊。孙权高兴地说:‘我好久没见公礼了,没想到进步如此之大。’
《后魏书》记载:韦珍。在魏高祖初年,南方的首领桓诞归顺,被任命为东荆州刺史。皇帝让韦珍担任使者,与桓诞一起招抚安抚各个蛮族。韦珍从悬瓠向西行进三百多里,到达桐柏山,到达淮河源头,宣扬皇帝的恩德,所有的蛮族都归顺了。淮河源头原有祭祀的祠堂,蛮族习俗是用人来祭祀。韦珍于是告诉他们:‘天地明灵,就像是民众的父母,父母怎么会愿意吃自己孩子的肉呢!从今往后,都应该用酒和干肉来代替人祭。’蛮族都接受了这个约定,至今仍然如此。总共招降了七万多户人家,设置郡县后返回。因为奉命出使得到皇帝的满意,被任命为左将军、乐陵镇将,并赐予霸城子的爵位。
《后魏书》又记载:李崇担任梁州刺史。当时巴丘地区发生动荡,皇帝下诏让李崇以将军的身份兼任荆州刺史镇守上洛,并命令陕州和秦州的军队护送李崇到任。李崇辞谢说:‘边疆的人民与刺史不和,原本对刺史有怨气,现在奉诏代替他,自然容易安抚。只需要宣布诏令就可以了,不需要发动军队,以免他们感到恐惧。’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后魏书》还记载:宇文测担任绥州事务。每年河冰结成后,突厥就会来侵扰,于是他经常提前派遣居民进入城堡避难。宇文测到达后,让居民们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然后在要害道路上的几百处地方堆积柴草,并派远处的侦察兵了解突厥的动向。那一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侵,距离边界几十里,宇文测命令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突厥以为是大军到来,害怕而逃走,相互践踏,丢弃的杂畜和辎重数不胜数。宇文测慢慢地率领自己的部队收集这些物资,分发给百姓。从此以后,突厥不敢再来,宇文测因此请求设立戍兵来防备。
《隋书》记载:皇帝任命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军,与突厥启民可汗联合攻打伊吾。军队驻扎在玉门,启民可汗违背了约定,军队没有到达,薛世雄孤军深入沙漠。伊吾最初认为隋军不可能到达,都没有做好防备,等到听说薛世雄孤军深入沙漠,非常害怕,请求投降,并到军营门口献上牛酒。薛世雄于是在新伊吾城东边修筑城墙,称为‘新伊吾’,并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士兵守卫,然后返回。皇帝非常高兴,提升他为正议大夫,并赐予两千段布匹。
《唐书》记载:马总担任安南郡都护、总管经略使。马总崇尚儒学,擅长政治策略,在南海多年,清廉正直,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在汉朝所立的铜柱处,用一千五百斤铜特别铸造了两根柱子,上面刻有唐朝的德政,以继承伏波将军的功绩。
《唐书》又记载:范希朝镇守振武。边地少数民族的风俗是,有长帅到来时,一定会献上奇异的骆驼和名马,即使是清廉的人也会说应该遵循习俗,以取悦他们。范希朝一概不接受。十四年来,他都保卫边塞,没有做出任何越轨行为。
《唐书》还记载:柳公绰担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这一年,北方敌国派遣梅禄将军李畅带着一万匹马来进行交易,借口是进贡。他经过的州府,守将都给予他礼遇,加强兵备。留宿时,柳公绰命令士兵在城外警戒,担心他们袭击。按照太原的旧例,要出兵迎接。李畅到达边界时,柳公绰派牙将祖孝恭骑马前去慰劳,表示友好。李畅感动得流泪,缓缓地行进在道路上,不敢随意驰骋狩猎。到达后,柳公绰让翻译官引导他参见,用常规礼节宴请他。等到交易马匹返回时,不敢侵犯。陉北有沙陀部落,九姓和六州的人都畏惧它。柳公绰到任后,召集部落首领朱耶执宜,直接到达云、朔塞下,修复废弃的栅栏十一处,招募三千士兵交给他,留在塞上,以抵御匈奴。他的妻子母亲来到太原,柳公绰用酒食款待她们。沙陀部落感激他的恩情,对他非常忠诚。
梁朝的吴均在他的《边城将》诗中写道:我本是边城的将领,在灵关下驰骋射箭。箭矢射中雁门石,气势震撼武安瓦。玉标上的丹霞收敛,金络的光彩闪耀。高旗飘扬进入汉地,长鞭在地上划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九-注解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善于用兵和防守边疆著称。李牧在赵国边境抵御匈奴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日击牛飨士、谨烽火、多间谍等,使赵国边疆得以安宁。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与汉朝长期对抗。
烽火:古代边防通讯的一种方式,通过点燃烽火传递军情。
间谍:指秘密潜入敌后进行侦察、刺探情报的人员。
朝那: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境内。
北地都尉: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防御。
冯唐: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善于用兵和治国著称。
阃以内:阃,指宫门,阃以内即指国境之内。
阃以外:阃以外即指国境之外。
军市之租:军市,指军营中的市场,军市之租即指军市所得的租金。
彀弦者:彀弦,指拉弓射箭,彀弦者即指善于射箭的人。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澹林: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郭开:战国时期赵国大臣,因诬陷李牧而被赵王迁所杀。
颜聚:战国时期赵国将领,曾代替李牧镇守边疆。
云中守:古代官职,负责云中地区的军事防御。
魏尚:西汉时期将领,曾任云中守,因功被封为侯。
刁斗:古代一种用于计时的器具,形状像斗,用于夜间报时。
部伍行阵:部伍,指军队的编制,行阵,指军队的阵形。
刀斗:古代夜间巡逻时使用的器具,用于击打发出声音。
陇西: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高后:指西汉初年的吕后,即吕雉。
赵充国:西汉时期将领,以善于用兵和治理边疆著称。
乌桓:古代东北民族,与汉朝有往来。
南单于:匈奴南部的首领。
北军五校: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防御。
黎阳营:古代军营,位于黎阳地区。
雍营:古代军营,位于雍县地区。
缘边十二郡骑士:缘边,指边疆地区,十二郡骑士即指边疆地区的骑士。
羌胡:古代西北民族,与汉朝有冲突。
燕然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境内。
班固:东汉史学家,著有《汉书》。
五溪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分布在今天的湖南省境内。
下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
壶头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
充: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
搤:持,抓住。
炎气:炎热的气息,指炎热的天气。
马援:东汉名将,以勇猛著称,曾参与平定西南地区叛乱,后任伏波将军。
伏波将军:古代将军名号,主要负责边防事务,马援曾任此职。
路博德:西汉将领,以平定南越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七郡:指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的七个郡,具体指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
微劳:指轻微的功劳。
猥飨:过分地享受。
邓训:东汉将领,以平定羌乱有功。
戎俗:古代北方民族的习俗。
窦固:东汉将领,曾出击西域。
耿秉:东汉将领,随窦固出击西域。
刘张:东汉将领,随窦固出击西域。
符传:古代传达命令的凭证。
白山:古代地名,位于西域。
车师:古代西域国家。
鲜卑:古代东北民族。
大都护: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军事。
满离:古代东北民族。
高句骊:古代东北民族。
骆驿:古代指马匹。
貂裘:用貂皮制成的衣服,古代贵族所穿。
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耿弇:东汉将领,光武帝的将领。
彭宠:东汉将领,渔阳太守。
上谷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上谷地区的行政。
耿夔:东汉将领,以勇猛著称。
居延塞:古代边塞名。
北单于庭:古代匈奴单于的宫廷所在。
阏氏:古代匈奴单于的正妻。
名王:古代匈奴的贵族。
段颎:东汉将领,以平定羌乱有功。
羌:古代西北民族。
郭凉:东汉将领,以勇猛著称。
张奂:东汉将领,曾任度辽将军。
张鲁: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首领。
汉宁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汉宁地区的行政。
谢承:东汉史学家,著有《后汉书》。
臧旻:东汉将领,以讨贼有功。
太尉: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袁逢:东汉名臣,曾任太尉。
西域:古代指今天的新疆地区。
黄香:东汉名臣,曾任尚书。
毌丘俭: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高句丽:古代东北民族。
玄菟:古代地名,位于东北地区。
沃沮:古代东北民族。
肃慎:古代东北民族。
孙歆: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权: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
韦珍:韦珍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此段记载了他的事迹,他在北魏高祖时期担任东荆州刺史,负责招抚蛮族。
蛮首桓诞:桓诞是南蛮的首领,归顺北魏,被任命为东荆州刺史。
东荆州刺史:东荆州是北魏时期的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
使:使者,指派出的代表。
悬瓠: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
桐栢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临淮源:淮河的发源地。
祠堂: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
蛮俗:蛮族的风俗习惯。
天地明灵:指天地神灵,古代认为天地神灵是至高无上的。
酒脯:酒和干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供品。
招降:招抚并使其归顺。
郡县:古代的行政区划,郡是较大的行政单位,县是较小的行政单位。
李崇: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梁州刺史。
巴丘: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上洛: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陕、秦二州:陕州和秦州,古代的行政区划。
宇文测: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绥州事。
河冰合:黄河结冰。
突厥: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高原。
启民可汗:突厥的可汗,即首领。
伊吾:古代地名,位于今新疆境内。
银青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属于高级文官。
王威:人名,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
马总:唐代官员,曾任安南郡都护。
夷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铜柱:古代在南方边界设立的标志。
伏波:指东汉时期的将领马援,他在南方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蕃落: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长帅:游牧民族的首领。
奇驼名马:指珍稀的骆驼和名马,古代用作礼物。
沙陁部落:古代游牧民族的一个部落。
九姓、六州:古代的部族和州名。
梁国夫人:古代的一种封号,用于对有功之人的妻子或母亲。
仆本边城将:诗的开头,诗人自述自己曾是边城的将领。
灵关: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雁门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武安瓦: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玉标丹霞敛:形容壮丽的景象。
金络艳光马:形容马匹的华丽。
高旗入汉飞:形容旗帜飘扬,如同飞入汉朝。
长鞭历地写:形容鞭子挥舞的气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九-评注
《后魏书》中所述韦珍的事迹,反映了北魏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策略。韦珍作为使臣,深入蛮族地区,不仅宣扬恩泽,还改变了蛮族以人祭的习俗,代之以酒脯,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边疆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同时也展现了韦珍的智慧和仁德。他所招降的七万户,以及置郡县而还,说明北魏政府对于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以及对少数民族的融合政策。
李崇作为梁州刺史,面对巴丘扰动,以和平方式处理边疆事务,体现了其政治智慧和对于边疆稳定的高度重视。他拒绝发兵自防,而是通过宣诏旨意来平息边人怨气,这种做法避免了不必要的军事冲突,同时也提升了中央政府的威信。
宇文测在绥州的事迹,则展示了如何通过军事手段和策略来应对边疆的突厥威胁。他不仅通过预先部署和火攻战术成功击退突厥,还提出了置戍兵的建议,这为后来的边疆防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薛世雄在《隋书》中的记载,描绘了隋朝与突厥之间的军事冲突和外交策略。世雄孤军深入,成功迫使伊吾降服,并在汉旧伊吾城东筑城,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外交上的成功,彰显了隋朝的军事力量和外交手腕。
马总在《唐书》中的描述,则展现了唐朝对于安南地区的治理和开发。马总以清廉和儒学知识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信任,通过铸铜柱刻书唐德,既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对唐朝统治的宣示。
范希朝在振武的治理,则体现了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包容。他不受俗世之礼,坚守自己的原则,最终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尊重和支持。
柳公绰作为太原尹,其处理边疆事务的策略,包括对来市马的李畅的接待和对沙陀部落的治理,都体现了其外交和军事上的才能,以及对于边疆稳定的重视。
梁吴均的《边城将》诗,通过描绘边城将领的形象,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壮美。诗中的驰射、箭御、气振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