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原文

○卒

《说文》曰:隶人给事者为卒,衣有题识者也。

《玉篇》曰:卒,众之名也,屯戍之兵也。

《桂苑》曰:卒,隶人也。

《管子》曰:管仲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二百人为卒,卒有正。卒,聚也。

《韵海》曰:南楚谓卒为弩父,卒主担弩导,因以为名也。又行鞭杖者也,皆赤帻绛褠。

《左传》曰:齐侯求逢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齐师以帅退,入於狄卒。(狄卒者,狄人从晋讨齐也。)狄卒皆抽戈盾冒之。

又曰:楚令尹子重将为阳桥之役以救齐。赦罪,悉师。王卒尽行,彭名御戎,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

又曰:晋侯将伐郑,楚子救郑。六月,晋、楚遇於鄢陵。苗贲皇言於晋侯曰:’楚之良,在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於王卒,必大败。’

又曰:宣子谓鞅曰:’矢及君屋,死之!’鞅用剑以帅卒,而栾氏退。摄车从之。

又曰:楚伐舒鸠,吴人救之。楚子强、子息、桓子、骈子、子孟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登山以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傅诸其军。

又曰:齐为鄎故,国书,高无本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於雱门之外。五日,右师从之。

又曰:蔡、卫不拔,固将先奔。既而萃於王卒,可以集事。从之。

又曰: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惟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又曰: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史记·项羽本记》曰:是时吕后父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

《汉书·吴王刘濞传》曰:吴王先起兵,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西、胶东王为渠率,与菑川、济南共攻围临菑。赵王遂亦阴使匈奴与连兵。七国之发也,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二十馀万人也。

又《司马迁传》曰: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陵,李陵也。)

又《刑法志》曰:战国之时,转相攻伐,齐愍以骑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

又《五行志》曰:成帝绥和二年八月,郑通里男子王褒衣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上前殿,解帷组结佩之,自云:’天帝使我居此。’收缚考问,故公车大谁卒。病狂易,不自知入宫,下狱死。(大谁者,非常之人名,大姓谁是也。本以谁何为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今此卒即长所领之卒也。)

又《食货志》曰:董仲舒说武帝曰:’今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三十倍於古。(更,工衡切。)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也。’

又《胡建传》曰: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尉者,自上安之也。荐者,举藉之也。)

《晋书·天文志》曰:积卒十三星,在房心南,主为卫也。

又《谢万传》曰:万乃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座云:’诸将皆劲卒。’诸将益恨之。

又《刘元海载记》曰:元海薨,和嗣立,呼延攸等恨不参顾命也,说和曰:’先帝不惟轻重之计,而使三王总强兵於内,大司马握十万劲卒居於近郊,陛下今便为寄坐,祸难未可测也。’

又《刘曜载记》曰:刘岳攻石生於洛阳,配以近郡甲士五千,宿卫精卒一万,济自盟津。镇东呼延谟率荆州之众自崤渑而东。

《庄子》曰:孔子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太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

魏武《步战令》曰:严鼓一通,步骑士悉装;再通,骑上马,步结屯;三通,以次出之,随幡所指。住者结屯幡后,闻急鼓音整阵,斥候者视地形广狭,从四角而立表,制阵之宜。请部曲各自按部阵,兵曹举事。不如令者斩!

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曰:又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帅精甲五万,巴汉锐卒五万。

又曰:城都屠勾践武卒散於黄池。

曹植《求自试表》曰:伏见先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

阮嗣宗《为郑冲劝晋王笺》曰:东诛叛逆,全军独克,擒阖闾之将,斩轻锐之卒以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

干宝《晋记论》曰: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免,嫔嫱妃主,虏辱於戎卒,岂不哀哉!

陆士衡《辨亡论》曰: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

刘孝标《辨命论》曰:楚师屠汉卒,睢河鲠其流,秦人坑赵士卒,沸声若雷霆。

班孟坚《西都赋》曰: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左太冲《吴都赋》曰:雕题之士,镂身之卒。

又《魏都赋》曰:薄戍绵幂,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何异螳螂之卫!

王仲宣《从军诗》曰:汎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坰。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应玚诗》曰:官度厕一卒,乌林预艰阻。

贾谊《过秦论》曰: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又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颜延年《杨给事诔》曰:立於将卒之间,以辑华裔之众。

○骑

《释名》曰:骑,歧也,两脚歧别也。

《史记》曰:韩信伐赵,未至井陉,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而望赵军。

又曰:今上为胶东王时,韩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善骑射,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

《汉书》曰: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

又曰:赵充国字公孙,陇西上邽人也。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服虔曰: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也。)善骑射,对补羽林。

《后汉书》曰:景丹从击王郎将倪宏等於南蛮,郎兵迎战,汉军退却,(《续汉书》曰:南蛮贼迎击上营,得上鼓车、辎重数乘。)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馀里,死伤者从横。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耶!’遂从征河北。

又曰:吕布为曹操所败,布见操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操曰:’何以言之?’布曰:’明公之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东观汉记》曰:邓禹攻赤眉,辄不利,吏士散已尽,禹独以二十四骑还诣洛阳。

又曰:段起於徒中,为并州刺史。征还京师,马骑五万馀匹。

又曰:马鲂将缇骑宿玄武门。

张璠《汉记》曰:蔡雍上书灵帝曰:’幽州突骑,冀州强弩,天下精兵也。’

《魏志》曰: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太祖指休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居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

又曰:太祖哀曹真少孤,占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尝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勇,使将虎骑。

又曰: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假公孙瓒都督行军事讨之。

《吴志》曰:孙坚领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鲁阳城。当进军讨董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军粮。施帐幔於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阵,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袭,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

又曰:孙策骑士有罪,逃入袁术营,隐於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耶?’

《蜀志》曰: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弃妻子奔,使张飞将二十骑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又曰:赵云字子龙,随先主为先主主骑。

《晋书·载记》曰:苻坚伐晋,舍大军於项城,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令军人曰:’敢言吾至寿春者,拔舌而族之!’

《宋书》曰:傅弘之素善骑射,高祖至长安,弘之於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节制,羌胡聚观者数十人,并惋惊叹息。

《梁书》曰:曹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逐獐,数肋射之。’

《后周书》曰:太祖尝从数骑於野,忽闻箫鼓之音,以问从人,皆莫之闻也。

《唐书》曰:贞观中,左右屯营始置飞骑,拣材力骁捷善骑射者为之。太宗时出游幸则从,马衣五色袍,乘六闲骏马,赐猛兽皮鞯以标异之。又加阶级、廪食各有差。

《五代周史》曰:显德中,世宗车驾至濠州城下。戊子,亲破十八里滩寨。在濠州东北淮水之中,四面阻水,上令甲士数百人跨驰以济。太祖皇帝以骑军浮水而渡,遂破其寨,虏其战舰而回。

《三国典略》曰:陈韦翙字子羽,有志操,以孝著称。先寻以为骁骑将军,领朱衣直阁骁骑之职。旧领营兵梁世已来其任逾重。翙素有名望,每大事恒令侠侍左右,时人荣之,号曰’侠御将军’。

《祢衡别传》曰:衡着官布单衣,以杖捶地,数骂责操及其先祖,无所不至。操乃敕外具上厩驎马三匹,并骑二人。须臾外给启马办,曹公谓孔文举曰:’祢衡小人,无状乃尔,孤今杀之无异鼠雀耳!顾此子有异才,远近闻之,孤今杀之,将谓孤不能容。刘景升天性险急,不能容受此子,必当杀之。’乃以衡置马上,两骑挟送至南阳也。

《会稽典录》曰:朱育谓锺离曰:’大皇帝以神武之姿,欲得五千骑乃可有图。今骑无从出,而怀进取之志,将何计?’收曰:’大皇以中国多骑,欲得骑以当之,吴神锋弩射三四里,洞三四马,骑敢近之乎?’

《邺中记》曰:石虎皇后出女骑千人,皆著五彩靴。

《邺城故事》记:凉马台,(一名阅马台,亦名戏马台。)案《邺中记》云:赵王虎建武六年,造凉马台在城西漳水之南,约坎为台。虎常於此台简练骑卒、虎牙、宿卫,号云腾黑槊骑五千人。每月朔晦阅马於此台,乃於漳水之南张帜鸣鼓,列骑星罗。虎乃登台射髇,箭一发,五千骑一时奔走,从漳水之南齐走集于台下。队督已下皆班赉。虎又射一箭,其五千骑又齐走于漳水之北。其五千流散攒促,若数万人骑,皆以漆槊从事,故以’黑槊’为号。季龙又常以女骑一千人为卤簿,皆着紫纶巾、熟锦裤、金银镂带、五文织成靴,游于台上。

《六韬》曰:选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材轻捷疾,力过伦等,能驰彀骑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山陵险阻,绝大泽、越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三略》曰:欲知敌形色可胜之符,先以二十八骑惑之,骑象二十八宿也。

《淮南子》曰: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祸,害也。)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中,伤也。好为情欲之事者,未尝不自伤也。)争利者未尝不穷也。

《通典》曰:孙膑云: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三曰追敌散乱;四曰迎敌前、击敌后,使敌奔走;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津关,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八曰攻其静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聚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畾系}其子弟。此十者,骑战利也。夫骑者,能离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故名离合之兵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译文

《说文》说:隶人(被征召的人)服役的称为卒,穿着有标记的衣服。

《玉篇》说:卒,是众人的通称,也是屯戍的士兵。

《桂苑》说:卒,指的是隶人。

《管子》说:管仲担任齐国的相,制定内政同时掌管军令,将二百人编为一卒,卒有正卒,卒的意思是聚集。

《韵海》说:南楚地区把卒称为弩父,卒主要负责携带弩箭,因此得名。他们也是行刑的人,都戴着红色的头巾和红色的衣服。

《左传》说:齐侯寻求逢丑父,三次进入三次出来。每次出来,齐军就撤退,进入狄人的军队中。(狄人军队是狄人跟从晋国讨伐齐国的军队。)狄人的士兵都抽出武器和盾牌来掩护。

《左传》又说:楚国的令尹子重准备进行阳桥之战以援救齐国。赦免了罪人,调集了全部军队。王的士兵全部出动,彭名驾驶战车,蔡景公担任左翼,许灵公担任右翼。

《左传》又说:晋侯准备攻打郑国,楚子救郑。六月,晋国和楚国在鄢陵相遇。苗贲皇对晋侯说:‘楚国的精锐力量,只在王族的中军。请分出精锐攻击他们的左右两翼,而集中三军攻击王的军队,一定能够大败。’

《左传》又说:宣子对赵鞅说:‘箭射到君主的屋上,我愿意为他而死!’赵鞅拿起剑带领士兵,而栾氏撤退。他乘坐战车跟随。

《左传》又说:楚国攻打舒鸠,吴人援救舒鸠。楚国的子强、子息、桓子、子骈、子孟五人带领自己的私人士兵先攻击吴军。吴军溃败,逃到山上观望,看到楚军没有后续部队,又追击他们。

《左传》又说:齐国因为鄎地的旧事,国书、高无本率领军队攻打我们,到了清地,季孙对他的管家冉求说:‘齐军在清地,一定是鲁国的原因。’季氏有七千名士兵,冉有用武城的三百人作为自己的士兵。

《左传》又说:蔡国和卫国没有被攻克,所以准备先逃跑。后来聚集在王的军队中,可以集合力量。

《左传》又说:子玉派伯棼请求战斗,说:‘不敢保证一定能立功,希望借此机会堵住谗言的嘴巴。’王生气,给了他很少的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六卒真正跟随他。

《史记·项羽本纪》说:这时吕后的父亲吕侯是汉军的将领,军队驻扎在下邑,汉王悄悄地去投奔他,逐渐收编了他的士兵。

《汉书·吴王刘濞传》说:吴王首先起兵,诛杀了汉朝的两千石以下的官吏。胶西、胶东王成为渠帅,与菑川、济南一起围攻临菑。赵王刘遂也暗中派匈奴与他们联合军队。七国起兵的时候,吴王调动了他的全部士兵,下令全国说:‘我今年六十二岁,亲自率领军队。我的小儿子十四岁,也作为士兵先锋。所有年龄与我相当或比我年轻的都起来响应。’共有二十多万人。

《司马迁传》说: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入匈奴的领土,足以跨越王庭,垂钓在虎口,横挑强胡。(李陵。)

《刑法志》说:战国时期,各国相互攻伐,齐愍王用骑兵攻击强国,魏惠王用精锐的士兵战斗,秦昭王用锐士取胜。

《五行志》说:成帝绥和二年八月,郑通里有一个男子王褒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小冠,带着剑进入北司马门,走上前殿,解开帷幕和结绳,自己说:‘天帝让我住在这里。’他被逮捕审问,因此公车大谁卒。他病狂易,不知道自己进入了宫殿,被关进监狱而死。(大谁,是一个非常之人名,大姓谁是也。本来以谁何为称,因此用名。官有大谁长,现在这个卒就是长所率领的士兵。)

《食货志》说:董仲舒对武帝说:‘现在荒淫越制,超越制度,相互攀比奢侈;城镇有人君的尊贵,里巷有公侯的财富,小民怎能不困顿?又加上每月为更卒,已经结束,又作为正卒服役一年,屯戍的人数是古时的三十倍。(更,工衡切。)更卒,是指给郡县服务一个月而更换的人。

《胡建传》说:胡建字子孟,是河东人。孝武天汉中,担任军正丞,贫穷没有车马,经常步行;与士兵同住,因此得到士兵的喜爱。(尉,是安抚他们;荐,是提拔他们。)

《晋书·天文志》说:积卒十三星,位于房心南,主为保卫。

《谢万传》说:谢万召集各位将领,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用如意指了指四周说:‘各位都是精锐的士兵。’将领们更加恨他。

《刘元海载记》说:刘元海去世后,和嗣继位,呼延攸等人因为不参与临终托付的事感到遗憾,对和嗣说:‘先帝不仅没有轻重之计,还让三位王子在国内掌握强大的军队,大司马掌握十万的精锐士兵驻扎在近郊,陛下现在就是寄居的人,灾祸难以预测。

《刘曜载记》说:刘岳在洛阳攻打石生,配备了近郡的五千名甲士,一万名精锐的宿卫士兵,从盟津渡河而来。镇东呼延谟率领荆州的军队从崤渑东进。

《庄子》说:孔子去见盗跖,盗跖正休息在太山南边,切割人肝来吃。

魏武《步战令》说:第一遍鼓声响起,步兵和骑兵都要装备好;第二遍鼓声响起,骑兵上马,步兵集结;第三遍鼓声响起,依次出发,跟随旗帜所指。停留的士兵在旗帜后面集结,听到紧急鼓声就整理阵形,侦察兵观察地形的大小,从四个角立起标杆,制定阵形的适宜位置。请各部按照自己的阵形排列,兵曹执行任务。不服从命令的斩首!

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说:又派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领五万精锐士兵,巴汉五万锐卒。

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又说:城都的勾践武卒在黄池散去。

曹植《求自试表》说:我听说先帝的武将宿兵年迈去世的消息,虽然有贤才不乏世,但老将和旧卒仍然熟悉战斗。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说:向东讨伐叛逆,全军独克,擒获阖闾的将领,斩杀轻锐的士兵数以万计,威震南海,名慑三越。

干宝《晋记论》说:将相侯王连头受戮,请求做奴仆,却仍然不能免罪,宫中的嫔妃公主被戎卒侮辱,岂不悲哀!

陆机《辨亡论》说:向上帝报告,向群后鞠躬,虎臣勇卒,沿着长江守卫。

刘孝标《辨命论》说:楚军屠杀汉军士兵,睢河的水因此阻塞,秦人坑杀赵国士兵,声音如同雷霆。

班固《西都赋》说:排列士兵,星罗棋布。

左思《吴都赋》说:雕题之士,镂身之卒。

左思《魏都赋》说:薄薄的城墙绵延不断,就像蜘蛛网一样;薄弱的士兵和简陋的铠甲,就像螳螂的守卫一样!

王粲《从军诗》说:船只在长河上漂浮,士兵们穿着战服。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应玚诗》说:官府里有一个士兵,乌林预先遇到了困难。

贾谊《过秦论》说:率领疲惫的士兵,带领数百人,转而攻击秦国,用树木做武器,用竹竿做旗帜。

贾谊《过秦论》又说:忠诚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锋利的兵器,谁能阻挡?

颜延之《杨给事诔》说:站在将领和士兵之间,以团结华裔的民众。

颜延之《杨给事诔》又说:立於将卒之间,以辑华裔之众。

《释名》说:骑,是歧的意思,指的是两脚分开站立。

《史记》记载:韩信攻打赵国时,还没到井陉,就挑选了二千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色的旗帜,从小路观察赵国的军队。

《史记》又说:汉武帝在做胶东王的时候,韩嫣和他读书时相爱,等到汉武帝成为太子后,关系更加亲密。韩嫣擅长骑射,汉武帝即位后想要攻打匈奴,韩嫣先熟悉了胡人的兵法,因此更加受到尊敬。

《汉书》记载:霍去病十八岁时成为侍中,擅长骑射。

《汉书》又说:赵充国,字公孙,是陇西上邽人。最初是骑士,因为六郡的良家子弟(服虔说: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擅长骑射,所以被补充进羽林军。

《后汉书》记载:景丹跟随光武帝攻打南蛮王郎,南蛮士兵迎战,汉军退却,(《续汉书》说:南蛮贼迎击汉军营帐,夺得了汉军的鼓车、辎重数车。)景丹等人率领突骑攻击,大败敌军,追击数十里,死伤者横七竖八。景丹回来后,光武帝对他说:‘我听说突骑是天下精兵,今天亲眼看到他们的战斗,怎能不高兴呢!’于是跟随光武帝征讨河北。

《后汉书》又说:吕布被曹操打败,吕布见到曹操说:‘今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天下已经安定。’曹操问:‘你怎么这么说?’吕布说:‘明公所担心的大概就是我了,现在我投降了,如果让我带领骑兵,明公带领步兵,天下就不难平定了!’

《东观汉记》记载:邓禹攻打赤眉军,屡次不利,官吏士兵都散尽了,邓禹独自带着二十四名骑兵回到洛阳。

《东观汉记》又说:段起于平民,担任并州刺史。征召回京师后,马匹和骑兵共有五万多余。

《东观汉记》又说:马鲂带领缇骑(穿着红色衣服的骑兵)在玄武门宿营。

张璠的《汉记》记载:蔡雍上书给汉灵帝说:‘幽州的突骑,冀州的强弩,是天下精兵。’

《魏志》记载:曹休,字文烈,是太祖的族子。太祖指着曹休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家的一匹千里马。’让他和文帝住在一起,对待他就像对待儿子一样。他经常跟随征战,被任命为虎豹骑的统领。

《魏志》又说:太祖哀悼曹真年少丧父,像对待其他儿子一样抚养他,让他和文帝住在一起。曾经狩猎时,被老虎追赶,他回头射击老虎,老虎应声倒下。太祖认为他很勇敢,让他统领虎骑。

《魏志》又说:光和中,凉州发生叛乱,朝廷派遣幽州的突骑三千人,任命公孙瓒为都督,前往讨伐。

《吴志》记载:孙坚担任豫州刺史,于是驻军鲁阳城。准备进军讨伐董卓,派遣长史公仇称带兵回州督运军粮。在城东门外搭建帐篷,送别仇称,官员和属下都聚集在那里。董卓派遣步骑兵数万人迎战孙坚,轻骑兵数十人先到。孙坚正在喝酒谈笑,命令部队整顿阵势,不得随意行动。后来骑兵越来越多,孙坚慢慢站起来,引导他们入城,然后对左右的人说:‘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担心士兵们互相践踏,你们不能进入城内。’董卓的士兵看到孙坚的部队非常整齐,不敢攻城,于是撤退。

《吴志》又说:孙策的骑士有罪,逃入袁术的营帐,躲在马厩里,孙策派人将他斩首,事后到袁术那里道歉。袁术说:‘士兵们喜欢叛逃,应该共同痛恨他们,为什么要道歉呢?’

《蜀志》记载:曹操进入荆州,刘备逃到江南,曹操追击他。在当阳的长坂,刘备抛弃妻子和儿子逃跑,让张飞带领二十名骑兵据守水边的桥梁,瞪大眼睛横矛说:‘张益德在此,敢来拼命的尽管来!’敌人都不敢靠近。

《蜀志》又说:赵云,字子龙,跟随刘备担任刘备的主骑。

《晋书·载记》记载:苻坚攻打晋国,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带领八千轻骑兵兼程赶去,命令士兵说:‘敢说我已经到寿春的,割掉舌头并且灭族!’

《宋书》记载:傅弘之一直擅长骑射,高祖到达长安,傅弘之在姚泓驰道内,穿着宽松的衣服骑马,有时快跑有时慢走,来回二十里,非常有节制,羌胡人聚集观看的有几十人,都感叹不已。

《梁书》记载:曹景宗对亲近的人说:‘我以前在乡里,骑快马就像龙一样,和几十个年轻人一起,拉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声音,箭就像饥饿的乌鸦一样尖叫。在平坦的沼泽地追逐獐子,多次从侧面射击它们。’

《后周书》记载:太祖曾经带着几名骑兵在野外,忽然听到箫鼓的声音,问随从的人,都没有听到。

《唐书》记载:贞观年间,左右屯营开始设置飞骑,挑选材力骁捷、擅长骑射的人担任。太宗出游时,这些飞骑随从,穿着五色袍,骑着六匹骏马,赐予猛兽皮制成的马鞍,以示区别。另外,根据等级不同,他们的粮食供应也有所不同。

《五代周史》记载:显德年间,世宗的车队到达濠州城下。戊子这一天,亲自攻破十八里滩的寨子。这个寨子在濠州东北淮水之中,四面被水阻隔,世宗命令数百名士兵骑马横渡。太祖皇帝带领骑兵军队渡水,于是攻破寨子,俘虏了敌军的战舰。

《三国典略》记载:陈韦翙,字子羽,有志向和操守,以孝顺著称。最初被任命为骁骑将军,负责朱衣直阁骁骑的职务。自从梁世以来,他的职责越来越重要。韦翙一直享有名望,每当有大事时,常常让侠士跟随左右,当时的人都很尊重他,称他为‘侠御将军’。

《祢衡别传》记载:祢衡穿着官府的布单衣,用棍子敲打地面,多次辱骂曹操及其祖先,无所不至。曹操于是命令在外面准备三匹上等马和两名骑手。不久,外面的骑手准备好了,曹操对孔文举说:‘祢衡这个小人,如此无礼,我杀了他就像杀了一只老鼠或麻雀一样!但这个小子有非凡的才能,远近的人都知道,我如果杀了他,会被认为我不能容纳人才。刘景升天性急躁,不能容忍这个小子,一定会杀了他。’于是把祢衡放在马上,两名骑手夹送他到南阳。

《会稽典录》记载:朱育对锺离说:‘大皇帝以神武之姿,想要得到五千骑兵才能有所图谋。现在没有骑兵可用,而怀有进取之心,将怎么办?’锺离说:‘大皇帝认为中原有很多骑兵,想要得到骑兵来对抗他们,吴国的神锋弩射程三四里,能射穿三四匹马,骑兵敢靠近吗?’

《邺中记》记载:石虎的皇后派出了一千名女骑兵,都穿着五彩的靴子。

《邺城故事》记载:凉马台,(又名阅马台,也称戏马台。)根据《邺中记》的说法:赵王石虎建武六年,在城西漳水之南建造了凉马台。石虎经常在这个台上训练骑兵、虎牙、宿卫,号称有云腾黑槊骑兵五千人。每月的初一和月末,都在这个台上检阅马匹,然后在漳水之南张挂旗帜,鸣鼓,排列骑兵。石虎登上台子射箭,箭一射出,五千名骑兵立刻奔跑,从漳水之南一起跑到台下。队督以下的人都得到赏赐。石虎又射出一箭,五千名骑兵又一起跑到漳水之北。这些骑兵分散聚集,看起来像有数万骑兵,他们都用漆槊作为武器,因此被称为‘黑槊’。石虎还经常让一千名女骑兵作为仪仗队,她们都戴着紫纶巾、穿着熟锦裤、金银镶嵌的腰带、五文织成的靴子,在台上游玩。

《六韬》说:选拔士兵的方法,要选择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身体轻盈敏捷,力量超过常人,能够骑马射箭,能够灵活地在前后左右移动,跨越沟壑,攀登险峻的山陵,能够横渡大湖、越过强敌、扰乱敌人队伍的人,这样的士兵被称为武骑之士,不可不加以优待。

《三略》说:想要知道敌人的形势和颜色来判断能否战胜,首先用二十八名骑兵迷惑敌人,这二十八名骑兵象征着二十八宿。

《淮南子》说:擅长游泳的人可能会溺水,擅长骑马的人可能会坠落,各自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反遭祸害。(祸,指害处。)因此,喜欢多事的人往往不会幸免于难,(中,指受伤。喜欢沉溺于情欲的人,往往不会不受伤害。)争利的人也常常会陷入困境。

《通典》说:孙膑说:使用骑兵有十种好处:一是迎击刚到的敌人;二是利用敌人的弱点;三是追击散乱的敌人;四是迎击敌人的前面,打击敌人的后面,使敌人逃窜;五是截断敌人的粮食,切断敌人的运输路线;六是攻破敌人的关卡,破坏桥梁;七是趁敌人不备,突然打击他们;八是攻击敌人的静止和懈怠,出其不意;九是焚烧敌人的物资和市场;十是掠夺敌人的田野,并拘禁他们的子弟。这十点,都是骑兵战斗的优势。骑兵能够分散、集合,行军百里为期限,千里为目的地,出入无阻,因此被称为离合之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注解

卒:在古代汉语中,’卒’有多种含义。它既可以指士兵,也可以指一般的平民或劳动者。在军事组织上,’卒’通常指一定数量的士兵,如《管子》中提到的’二百人为卒’,即每百人一组。’卒’也用来指代军队,如《左传》中提到的’王卒’。《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则涉及了’卒’作为士兵的征召和服役的概念。在文化背景上,’卒’是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组织和征兵制度。

骑:骑,指骑马,古代战争中常用的兵种,擅长快速移动和突袭。‘骑’字在古代也常用来泛指骑兵。

歧:歧,指分开,分开的脚。在这里指两脚分开站立,形容骑马时双腿分开,保持平衡。

轻骑:轻骑,指轻装的骑兵,通常装备轻便,便于快速行军和作战。

赤帜:赤帜,红色的旗帜,这里指作为信号或标志的红色旗帜。

间道:间道,小路,偏僻的道路,这里指秘密的小路。

胡兵:胡兵,指北方游牧民族的士兵,这里指匈奴士兵。

羽林:羽林,古代宫廷中的禁卫军,以羽为饰,表示其特殊身份和职责。

突骑:突骑,指快速突击的骑兵,擅长突袭和快速追击。

明公:明公,尊称,指有德行或有才能的人。

千里驹:千里驹,指跑得快的马,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虎骑:虎骑,指勇猛的骑兵,这里指曹真的部队。

缇骑:缇骑,指穿着红色衣服的骑兵,这里指皇帝的亲兵。

飞骑:飞骑,指快速飞驰的骑兵,这里指太宗时的精锐骑兵。

猛兽皮鞯:猛兽皮鞯,用猛兽皮制成的马鞍,这里指皇帝的鞍具。

卤簿:卤簿,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队。

漆槊:漆槊,涂有油漆的长矛,这里指一种武器。

黑槊骑:黑槊骑,指装备漆槊的骑兵,这里指赵王虎的精锐骑兵。

女骑:女骑,指女性骑兵,这里指石虎皇后的女兵。

凉马台:凉马台,古代用来训练和检阅骑兵的场所。

阅马台:阅马台,与凉马台同义,指用来检阅骑兵的台子。

戏马台:戏马台,指供人骑马游玩的台子。

六韬:《六韬》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兵书,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姜子牙,内容主要讲述军事策略和兵法。

选士之法:选拔士兵的方法。

材轻捷疾:指身体轻盈,动作敏捷,速度快的特质。

力过伦等:力量超过常人。

驰彀骑射:骑马射箭。

周旋进退:指在战斗中灵活地转动和移动。

超越沟堑:指能够跨越壕沟和障碍。

驰山陵险阻:指能够快速穿越山丘和险峻的地形。

绝大泽、越强敌、乱大众者:指能够穿越大湖、越过强敌、扰乱敌众的人。

武骑之士:指擅长骑射的勇士。

厚:优待、重视。

三略:《三略》是中国古代兵书之一,作者不详,内容涉及军事策略。

敌形色可胜之符:判断敌人形势和可能取胜的征兆。

二十八骑:指二十八名骑兵。

骑象二十八宿:用二十八名骑兵模拟天上的二十八宿,以迷惑敌人。

淮南子:《淮南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作者为西汉的淮南王刘安。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擅长游泳的人可能会溺水,擅长骑马的人可能会坠落。

反自为祸:指因为自己的专长反而给自己带来灾祸。

好事者未尝不中:喜欢多事的人往往不会避免受到伤害。

中:遭受。

好为情欲之事者,未尝不自伤也:沉溺于情欲的人,往往不会避免伤害自己。

争利者未尝不穷:追求利益的人往往不会避免陷入困境。

通典:《通典》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书,由唐代杜佑编纂。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骑有十利:骑兵作战的十个优势。

迎敌始至:在敌人刚开始进攻时迎击。

乘敌虚背:利用敌人的弱点。

追敌散乱:追击溃散的敌人。

遮其粮食,绝其军道:阻断敌人的粮食供应和交通线。

败其津关,发其桥梁:破坏敌人的关卡和桥梁。

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趁敌人不备,突然袭击。

攻其静怠,出其不意:攻击敌人的懈怠和意外之处。

烧其积聚市里:烧毁敌人的物资和市集。

掠其田野,系其子弟:掠夺敌人的田野,并控制他们的子弟。

离合之兵:指能够灵活分散和集结的骑兵。

畾系:束缚、控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评注

《六韬》中的这段话,是对古代军事人才选拔标准的详细描述。‘选士之法’表明了选拔人才的原则,强调年龄、身高、体能和技能的综合考量。‘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要求候选者年轻且身材高大,‘材轻捷疾,力过伦等’则要求其具备超常的速度和力量。‘能驰彀骑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山陵险阻,绝大泽、越强敌、乱大众者’描述了武骑之士在战斗中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他们能够在复杂地形和强敌面前自如行动,体现了古代军事对机动性和实战能力的重视。‘不可不厚也’则是对这些人才的重视和优待,表明了在古代军事体系中,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三略》中的这句话,运用了天文学的知识来迷惑敌人。‘欲知敌形色可胜之符’意味着通过观察敌人的行为和特征来预测胜负。‘先以二十八骑惑之,骑象二十八宿也’中,‘二十八骑’指的是模拟天上的二十八宿,即通过军事阵势来模仿星辰的布局,以迷惑对手,这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心理战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不可战胜力量来增强己方的威慑力。

《淮南子》这段话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说明了即使是擅长某项技能的人,也可能因为过度依赖而遭遇不幸。‘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强调了过度追求某一方面可能导致反效果,即所谓的‘物极必反’。‘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则是对过度追求欲望和利益的警告,认为过度追求往往会自食其果。

《通典》中孙膑的论述,是对骑兵战术的深刻总结。孙膑提出的‘用骑有十利’详细阐述了骑兵在战场上的优势,包括快速机动、灵活战术、切断敌后补给等。‘迎敌始至’到‘掠其田野,系其子弟’列举了骑兵在战场上可能采取的各种战术,强调了骑兵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对敌方的破坏力。‘能离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故名离合之兵也’则是对骑兵灵活性和战术多样性的高度评价,表明骑兵在古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