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五-原文

○剑下

《吕氏春秋》曰:伍员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

已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

解其剑以与丈人,曰:’千金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吴,尚犹不取,今我何用子之千金剑为乎?’

伍员过於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

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将奚不有,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又曰: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纽也,黄白杂则坚且纽,良剑也。’

难者曰:’白所以不为纽也,黄所以不为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纽。又柔则锩,坚则折,剑折且錈,焉得为利剑?’

剑之精未革,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

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

此忠臣之所患,贤者之所以废也。

又曰:荆有次非者,(一作佽。)得宝剑于干遂。(干遂,邑名。)还反涉江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汝尝见两蛟夹舟而舟中之人有全活者乎?’

舟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曰:’若如是,吾固江中腐肉朽骨耳,弃剑而已,余何爱焉。’

遂攘臂祛衣,拔剑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舟中之人皆获全。

荆王闻之,仕以执圭。(《周礼》’侯执信圭。’楚以次非为勇武侯。)

孔子闻之,曰:’腐肉朽骨犹能除害,见几哉!’

又曰:剑不徒断,车不自行,或使之也。

又曰:楚人有人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也。’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龙鱼河图》曰: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上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石。

冶其石为铁作剑,光明照洞如水精,以割玉如土。

又曰:剑名飞杨。

《山海经》曰:蛟鱼皮有珠文而坚,可以饰刀剑口。

又曰:汲郡冢中得铜剑一枚,长三尺五寸。今所名干将剑。

明古者通以锡铜为兵器。

又曰: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广雅》曰: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偷、属镂、千胜、堂谿、墨阳,并剑名也。

周迁《舆服杂事》曰:剑所从来久矣,其后惟朝服带剑。

晋朝代之以木,贵者玉饰首,贱者以蚌、金、银、玳瑁为雕饰。

张敞《晋东宫旧事》曰:太子仪饰有玉头剑。

《古今注》曰:吴大帝的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十洲记》曰:流洲在西海中,上有山川,积石为昆吾。

冶其石成铁作剑,光明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

《汉武内传》曰:王母带分景之剑,上元夫人带流黄择精之剑。

《神仙传》曰:真人去世,多以剑代形。

五百年后,剑亦能灵化。

其验矣。

《西京杂记》曰:汉高祖斩蛇剑以七彩珠、九华玉为饰,五色琉璃为匣,刃上常如霜雪,光景照外。

开囊拔鞘,辄有风气射人。

《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画影剑,腾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赴指其方则克。

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吟。

又曰: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牛白马祀昆吾山神,以成八剑。

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日光昼暗。

金者阴物也,阴盛则阳灭。

二曰断水,画水开即不合。

三曰转魄,指月蟾兔为之倒转。

四曰悬剪,飞鸟游遇触其刃如斩截焉。

五曰惊鲵,以之沉海,鲸鲵为之深入。

六曰灭魂,扶以之夜行,不遇魑魅。

七曰却邪,有妖魅见之则止。

八曰真刚,以之切玉断金,如刻削土木矣。

以应八方之气也。

雷次宗《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於牛斗之间。

占者以为吴方兴,惟张华以为不然。

及平,此气愈明。

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屏人问天文将来吉凶。

孔章曰:’无他象,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之精,上彻於天耳。’

此气自正始嘉平至今日,众咸谓孙氏之祥,惟吾识其不然。

今闻子言,乃玄与吾同。

今在何郡?

曰:’在豫章丰城。’

张遂以孔章为丰城令。

至县,移狱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九尺,开之得二剑,一龙渊,二即太阿。

其夕牛斗气不复见。

孔章乃留其一,匣龙渊而进之。

剑至,张公於密室发之,光焰鞾韡,焕若电发。

后张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

孔章临亡,诫其子恒以剑自随。

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於腰中跃出。

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

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焉。

孔章曾孙穆之犹有张公与其祖书反复,桑根纸古字。

县后有掘剑窟,方广七八尺。

《搜神记》曰:东越门中有岭高数十里,下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

常病都尉及长吏。

下梦巫觋,欲得童女。

常八月朝祭送,蛇辄吞之,已用九女。

李诞有小女名寄,应募而行。

乃请好剑、咋蛇犬,作数斛米餈,蜜灌之,以置穴口。

蛇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先啖餈蜜。

寄便放犬咋蛇,以剑斫杀。

得九女髑髅。

越王乃娉寄为后。

又曰:会稽贺瑀字彦琚,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

二日苏,云:’吏以将上天,入曲房,房中有层架,其上层有印,中层有剑,使瑀惟意所取。而短不及上层,取剑而出。’

门吏曰:’恨不得印,可策百神,剑惟得使社公耳。’

《异苑》曰:吏惠帝元康三年,武库火,烧孔子屐、高祖斩白蛇剑、王莽头等三物。

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出,莫知所向。

《辛氏三秦记》曰:三月三日,秦昭王置酒河曲,有神人自泉而出,捧水心剑,曰:

‘令君制有西夏。’

《老子》曰:服文彩,带利剑。

又曰:善摄生者兵无所容其刃。

《庄子·说剑篇》曰:昔赵文王喜剑,剑士侠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於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奉千金。’

左右曰:

‘庄子能。’

太子奉千金,庄子弗受,与使者皆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欲用周者绝王之喜好也。’

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者惟剑士也。’

庄子曰:

‘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

‘吾王所好剑士也。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见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请治剑服。

三日,太子乃见王。

王脱白刃待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

‘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焉?’

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

‘子之剑何能禁制。’

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曰:

‘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

‘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七夜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捧剑於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

‘今日使剑士交剑。’

庄子曰:

‘望之以久矣。’

王曰:

‘夫子御杖长短如何?’

庄子曰:

‘臣之所奉皆可,臣有三剑,惟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

‘愿闻三剑。’

曰:

‘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

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

曰:

‘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铗,苞以四夷,裹以四时,统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茫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

曰:

‘诸侯之剑以智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铗。

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按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人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如雷电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

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

‘庶人之剑如何?’

曰: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於前,上斩颈颔,下次肝肺。

此无异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於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

‘王安坐定气,剑事毕矣。’

於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伏毙其处矣。

又曰:

干越之剑,匣而藏之,不敢轻用,宝之至也。

又曰:

大冶铸金,金踊跃曰:

‘我必为镆耶。’

《列子》曰:

魏黑卯以匿嫌杀丘邴章,

(匿嫌,私恨也。)

邴章之子来丹谋复父仇,而丹气甚猛,其形甚露。

(露,羸。)

耻假力於人,誓以手剑。

而黑卯力抗百人,非人类也。

其视来丹犹雏鷇也。

来丹之友申抱曰:

‘子怨黑卯至矣,黑卯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

来丹垂涕曰:

‘愿子为我谋。’

申抱曰:

‘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之宝剑,一僮子服之,却三军之众。

奚不请为?’

来丹适卫,见孔周,执仆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

周曰:

‘吾有三剑,惟子所择,而皆不能杀人。

且先言其状:

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不觉。

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

三曰宵练,昼则见影而不见光,夜方见光而不见形。

其触物,騞然而过,

(騞,音霍虢切。)

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

此三宝剑,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於事,

(不能害物。)

匣而藏之,未尝启封。’

来丹请其下者,孔周乃归其妻子,跪而授其下剑。

丹再拜受之。

执剑从黑卯。

黑卯醉,偃卧牖下,自颈至腰三斩,黑卯不觉。

丹以黑卯死,趣而退。

遇卯子於门,又击之三下,如接虚。

卯子方笑。

丹知剑不能煞人也,叹而归。

卯醒,怒妻子曰:

‘醉而覆我,使我嗌疾而腰急。’

其子曰:

‘丹之来。

过於门。

三招我。

亦使我体疾而支强。

彼其厌我哉?’

又曰:

宋有兰子者以数干宋元君,弄七剑迭跃之,五剑常在空中。

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曰:

周穆王征西戎,戎献昆吾之剑,赤刀切玉如切泥。

《管子》曰:

昔葛大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又曰:

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

《墨子》曰:

良剑期乎利,不期乎莫耶。

《孙卿子》曰:

干将莫耶。

巨阙辟闾。

皆古之良剑也。

《尉缭子》曰:

吴越临战,左右进剑。

《吴子》曰:

夫提鼓挥捊,临难决疑,接兵用刃,此将军也。

一剑之任,非将军事也。

又曰:

一贼铗剑击於市,万人无不触辟者。

臣以为非一人独勇,一市万人皆不肖。

《尸子》曰:

水试断鹄雁,陆试断牛马,所以观良剑也。

《燕丹子》曰:荆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椹(音砧。)其胸。

秦王曰:’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

召姬人鼓琴,声曰:’罗縠单衣可裂(司德状拜二)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王於是奋袖超屏风而走,荆轲掷剑中铜柱焉。

《淮南万毕术》曰:拔剑倚户,儿不夜惊。

又曰:夫淳剑鱼肠之始,下夫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高诱注曰:鱼肠,文绕屈譬若鱼肠。)

又曰:剑工惑剑之似莫耶者,惟欧冶能名其种。(欧冶,良工也。)玉工眩玉之似碧卢者,惟猗顿不失其情。(碧卢,或作武夫。猗顿,鲁之富人,能知玉理,不失其情也。)

《抱朴子》曰: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

《符朗子》曰:符朗弃千金之剑,抱朴子趋曰:’何夫子弃大而存小乎?’

符朗不应。

《贾子》曰: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不带剑。

《亢苍子》曰:蜚景之剑,威集白日,气成紫霓,以之封获,则刀劂(俱卫切。)刃也无择,(蜚景,神剑也。劂,鎌也。神剑虽利,以之获稻,犹同於鎌刀者也。)及夫凶邪流毒沸渭不靖,加之运掌之上,千里之内不留行矣。(凶邪流毒,湿疫之气也。此神剑之能辟凶邪,故威光所行,千里之内未尝留止者也。)

宋玉《大言赋》曰:长剑倚天外。

班固《幽通赋》注曰:卫灵太子蒯聩为无道,好带长剑,长一丈。公炼乃作短者,长一尺。公知不可以传国,乃逐之。

《魏都赋》曰:剑则流彩之珍,素质之宝,或虹蔚波映,或龟文龙藻,服之可以威百蛮,指麾可以开昏扰。

《古诗》曰: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博物志》曰:剑后鹿卢名曰属镂。)

又曰: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班固诗曰:宝剑直千金。

又曰:延陵轻宝剑。

曹子建诗曰:拊剑西南望。

江文通诗曰:倚剑临八荒。

宋鲍昭诗曰: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吴江深无底,楚关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神物终不隔,千祀倘还并。

梁吴均《咏宝剑诗》曰: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梁崔鸿《咏剑诗》曰: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五精初献术,千户竟论都。匣气冲牛斗,山形转鹿卢。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

曹植《七启》曰:步光之剑,(越剑名。)华藻繁缛。饰以文犀,彫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

张景阳《七命》曰:楚之阳剑,欧冶所营。(阳,剑名也。)耶溪之挺,赤山之精。销逾羊头,(羊头骨销之也。)镤以锻成。乃炼乃铄,万辟千灌。(皆销练名。)丰隆奋椎,飞廉扇炭。神气化成,阳文阴缦。既亦流绮星连,浮彩艳发,光如散电,质如曜雪,霜锷水凝,冰刃霜絜,形冠豪曹,名珍巨阙。指郑则三军白首,麾晋则千里流血。岂徒水截蛟鸿,陆洒奔驷。断浮翮以为三,绝重甲而称利。

又曰:若其形震薛烛,光骇风胡,价兼三乡,声贵两都。或驰名倾秦,或夜飞去吴,功冠万载,威曜无穷。挥之者无前,拥之者身雄。可以从服九国,横制八戎,爪牙景附,函夏承风,此盖希代之神兵也。

《楚辞》曰:执堂溪(堂溪,剑名。)以拂蓬,秉干将以割肉。

又曰:抚长剑兮玉珥。(珥,剑也镡。)

又曰:余玄好此奇服,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冠青云之崔巍。(高貌。)

后汉公孙瑞《剑铭》曰:天生五才,金德惟刚。从革作辛,含景吐商。辨物利用,勋伐弥彰。暨彼良工,欧冶干将。爰造宝剑,巨阙墨阳。精通皓灵,获兹休祥。剖山竭川,虹霓消亡。昭威耀武,震动遐荒。楚以定霸,越以取强。

晋裴景声《文身剑铭》曰:器以利显,实以名举。长剑耿介,体文经武。陆断玄犀,水截轻羽。九功斯像,七德是辅。

晋张协《太阿剑铭》曰:太阿之剑,世载其美。淬以清波,敛以越〈石玄〉。如玉斯曜,若景在水。不运自肃,率土从轨。

梁简文帝《谢敕赉方诸剑等启》曰:才发玉函,雕奇溢目。始开牙捡,丽饰交陈。已疋丹霞之晖,乍比青云之制。身文且贵,器用惟宜。寒暑兼华,左右相照。

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曰:田文重气殉名,四豪莫及。宝剑雄身,故能威陵秦楚。人高事远,遗物足奇。谨加玩服,以深存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五-译文

《吕氏春秋》记载:伍子胥前往吴国。经过楚国,到了江边,想要渡江,看到一位老者正在用长矛刺船准备捕鱼,便跟随着他请求帮助。老者考虑了一下。伍子胥渡过江后,询问老者的名字和家族,但老者不肯透露。伍子胥解下自己的剑,想要献给老者,说:‘这是一把价值千金的剑,愿意献给老先生。’老者不接受,说:‘楚国的法律,抓到伍子胥的人可以封爵位,执掌玉圭,享受万石粮食,还有千镒金。以前伍子胥经过吴国时,尚且不取,现在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千金剑呢?’伍子胥到了吴国后,派人到江上寻找老者,但未能找到。每次吃饭时,伍子胥都会祭拜老者,祈祷说:‘江上的老先生,天地如此之大!为何不让我听到你的名字,见到你的人呢?’

又记载:有位相剑的人说:‘白色的剑因为坚硬,黄色的剑因为坚韧,如果黄白相间,那么剑既坚硬又坚韧,是好的剑。’有人反驳说:‘白色的剑不能坚韧,黄色的剑不能坚硬,如果黄白相间,那么剑既不坚硬也不坚韧。再柔软则易折,再坚硬则易断,剑断了还会生锈,怎么能算是利剑呢?’剑的精妙之处尚未改变,但有人认为它是好的,有人认为它是坏的,这都是因为说法不同。所以,如果用聪明和听到的智慧来判断,那么胡言乱语的人就会停止;如果没有用聪明和听到的智慧来判断,那么尧和桀就没有区别了。这是忠臣所担忧的,贤者之所以被废弃的原因。

又记载:楚国有位名叫次非的人,在干遂(一个城邑)得到了一把宝剑。他返回时渡江,到了江中,有两条蛟龙围绕他的船。次非对船夫说:‘你曾经看到两条蛟龙围绕船只,而船中的人却都活着吗?’船夫说:‘没有。’次非说:‘如果这样,我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弃剑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挽起袖子,脱掉衣服,拔剑跳入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它们后又回到船上,船中的人都没有受到伤害。楚王听说了这件事,封他为勇武侯。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腐肉朽骨都能除去害处,这是多么明智啊!’

又记载:剑不是自己断裂的,车不是自己行驶的,都是有人使唤它们。

又记载:有位楚国人渡江时,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中,他急忙在船上刻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下来,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没有行,这样寻找剑,不是太愚蠢了吗?’

《龙鱼河图》记载:流洲位于西海中,方圆三千里,上面有很多山川,有一种名为昆吾石的石头。用这种石头炼铁制成剑,剑的光芒照得像水晶一样明亮,可以像切土一样割玉。

又记载:剑名叫飞杨。

《山海经》记载:蛟鱼的皮上有珍珠般的光泽而坚硬,可以用来装饰刀剑的刃口。

又记载:在汲郡的坟墓中挖出一把铜剑,长三尺五寸。现在被称为干将剑。古时候人们用锡和铜来制造兵器。

又记载:有一个君子之国,那里的人穿着衣服,戴着帽子,腰间佩剑。

《广雅》记载: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偷、属镂、千胜、堂谿、墨阳,这些都是剑的名字。

周迁的《舆服杂事》记载:剑的历史悠久,后来只有朝服时才佩戴剑。晋朝时用木头代替,贵族用玉装饰剑头,贫贱者用蚌、金、银、玳瑁来装饰。

张敞的《晋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的仪饰中有玉头剑。

《古今注》记载:吴大帝的宝剑共有六把,分别叫做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

《十洲记》记载:流洲位于西海中,上面有山川,有一种名为昆吾的石头。用这种石头炼铁制成剑,剑的光芒照得像水晶一样明亮,可以像切土一样割玉。

《汉武内传》记载:王母娘娘带着分景之剑,上元夫人带着流黄择精之剑。

《神仙传》记载:真人去世后,常常用剑代替自己的形象。五百年后,剑也能灵化。这是确实的。

《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斩蛇的剑,用七彩珠、九华玉装饰,用五色琉璃做剑鞘,剑刃上常像霜雪一样明亮,光芒照得外面。

《拾遗记》记载:颛顼高阳氏有画影剑、腾空剑,如果四方有战事,这把剑就会飞到那个方向,指向哪里就能取胜。不用时,它在剑鞘中常像龙虎在咆哮。

又记载:越王勾践派工匠用白牛白马祭祀昆吾山神,以此制成八把剑。其中一把叫掩日,用来指向太阳,太阳的光芒就会变得暗淡。金是阴性的东西,阴盛则阳衰。另一把叫断水,画水开后就不会合上。还有转魄、悬剪、惊鲵、灭魂、却邪、真刚等,都是用来应对八方之气的。

雷次宗的《豫章记》记载:吴国未灭亡前,常常在牛斗之间出现紫气。占卜的人认为这是吴国将要兴盛的征兆,只有张华不这么认为。等到吴国平定后,这种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雷孔章精通天文,便邀请他住宿,屏退旁人询问天文的未来吉凶。孔章说:‘没有其他征兆,只有牛斗之间有异气,这是宝物的精华,直通天上。’‘这种气从正始嘉平年间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是孙氏的吉祥之兆,只有我知道这不是。’‘现在听到你的话,我发现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现在你在哪个郡?’‘在豫章丰城。’张华于是任命孔章为丰城令。到了丰城,他挖掘深二丈,发现了一个玉匣,长八九尺,打开后得到两把剑,一把是龙渊,另一把是太阿。当天晚上,牛斗之间的紫气就消失了。孔章留下了一把剑,用匣子装着龙渊剑进献给张华。剑送到后,张华在密室中打开它,剑光闪烁,如同闪电。

《搜神记》记载:东越国门中有座山岭,高几十里,下面北边的洼地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粗十几围。它常常害得都尉和长吏生病。人们梦见巫师,想要得到童女。每年八月朝祭时,蛇就会吞掉一个童女,已经吞掉了九个。李诞有个小女儿叫寄,她应征前往。她请求得到好剑和咬蛇的狗,做了几斛米饼,用蜜水浸泡后放在洞穴口。蛇出来,头大如囤,眼睛像两尺的镜子,先吃掉米饼。寄便放出狗咬蛇,用剑砍死了蛇。她得到了九个童女的头骨。越王于是娶寄为后。

又记载:会稽的贺瑀字彦琚,生病后昏迷不醒,只有心下温暖。两天后苏醒,说:‘官吏要带我上天,我进入曲房,房中有层架,最上层有印,中间层有剑,让我随意取用。但我够不到上层,取了剑就出来了。门吏说:“很遗憾没有得到印,可以指挥百神,剑只能用来召唤土地神。”’

《异苑》记载:汉惠帝元康三年,武库发生火灾,烧毁了孔子的鞋子、汉高祖斩白蛇的剑、王莽的头颅等三件物品。中书监张茂先担心会有不测,于是布置了军队守卫,大家都看到那把剑穿过屋顶飞了出去,不知道飞向了何方。

《辛氏三秦记》记载:三月三日的上巳节,秦昭王在河曲设宴,有神人从泉中出来,手持水心剑,说:‘命令您制服西夏。’

《老子》说:穿着华丽的衣服,腰间挂着锋利的剑。

《老子》又说:擅长养生的人,武器无处施展。

《庄子·说剑篇》记载: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侠客有三百多人,日夜在面前相互击剑,每年死伤一百多人,他对此乐此不疲,如此过了三年,国家衰弱,诸侯都图谋他。太子赵悝为此担忧,招募左右的人说:‘谁能说服国王放弃对剑术的喜好,就赏赐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可以。’太子赐给庄子千金,庄子不接受,和使者一起去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周国的策略来终止国王的喜好。’太子说:‘是的。我王所看到的只有剑士。’庄子说:‘是的。周国擅长剑术。’太子说:‘我王喜欢的剑士是蓬头垢面,戴帽子的胡须,穿着短后衣,瞪眼说话的人,国王看到很喜欢他们。现在先生您必须穿着儒服去见国王,事情一定会很逆国王的意。’庄子请求制作剑士的服装。三天后,太子才去见国王。国王拔出利剑等待他。庄子进入殿门不快步走,见到国王不跪拜,国王说:‘你想用什么来教我,让我太子先接受你的教诲呢?’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术,所以用剑术来见大王。’国王说:‘你的剑能禁止什么呢?’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国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剑术之道,要展示空虚,开导以利,后发制人,先至制胜。我希望有机会试试。’国王说:‘先生请休息,回府等待命令,设宴请先生。’国王于是考验剑士,七天七夜死伤六十多人,选出了五六个人,让他们在殿下捧剑,然后召见庄子。国王说:‘今天让剑士们相互比剑。’庄子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国王问:‘先生使用的剑是什么长度的?’庄子说:‘我手中的剑都适用,我有三把剑,只供大王使用,请先告诉我您想听哪一把剑的用法,然后再试试。’国王说:‘我想听听三把剑的用法。’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国王问:‘天子之剑如何?’庄子说:‘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铗,包容四夷,覆盖四时,统摄渤海,系带常山,节制五行,论述刑德,开启阴阳,持握春夏,运行秋冬。这把剑直而无前,举而无上,按而无下,运而无旁,上能决定浮云,下能断绝地纪。这把剑一用就能安抚诸侯,天下都服从了。这就是天子之剑。’文王茫然失措,说:‘诸侯之剑如何?’庄子说:‘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锷,以贤良之士为脊,以忠圣之士为镡,以豪杰之士为铗。这把剑直而无前,举而无上,按而无下,运而无旁。上效法圆天以顺应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应四时,中和人心以安抚四方。这把剑一用就能像雷电一样震撼,四境之内无不臣服听从君命的。这就是诸侯之剑。’国王说:‘庶人之剑如何?’庄子说:‘庶人之剑是蓬头垢面,戴帽子的胡须,穿着短后衣,瞪眼说话,相互击打,上斩颈部,下斩肝脏肺部。这就像斗鸡一样,一旦命丧,就无用武之地。现在大王您有天子之位,却喜欢庶人之剑,我私下里认为大王您太轻薄了。’国王于是牵着他上殿,厨师上菜,国王绕着菜盘转了三圈。庄子说:‘大王请坐定,剑术的事情已经结束了。’于是,文王不出宫门三个月,剑士都死在了他们的住处。

《庄子》又说:干越的剑,藏在剑鞘中,不敢轻易使用,这是非常宝贵的。

《庄子》又说:大冶铸金,金子跳跃着说:‘我一定要成为干将莫邪。’

《列子》记载:魏国的黑卯因为私怨杀了丘邴章,(匿嫌,指私怨。)邴章的儿子来丹想要为父亲报仇,但来丹性情凶猛,外表张扬。(露,指瘦弱。)他耻于借助他人之力,发誓要用剑亲手报仇。黑卯力大无穷,能抵抗百人,非同常人。他看待来丹就像看待雏鸟一样。来丹的朋友申抱说:‘您对黑卯的怨恨已经到了极点,黑卯杀人的行为过于残忍,您打算怎么办?’来丹流着泪说:‘请您为我出谋划策。’申抱说:‘我听说卫国的孔周,他的祖先得到了殷朝的宝剑,一个童子佩带它,就能击退三军。为什么不向他请求呢?’来丹前往卫国,见到孔周,以仆人的礼节相见,请求先交出妻子和儿子,然后再说自己的愿望。孔周说:‘我有三把剑,您随意选择,但都不能杀人。先告诉我它们的形状:第一把叫含光,看起来不可见,运用时不知道它的所在,它所触之物,泯然无际,经过物体而不留痕迹。第二把叫承影,在黎明和黄昏之交,面向北方观察,淡淡地好像有东西存在,但不知道它的形状。它所触之物,窃窃有声,经过物体而物体不觉。第三把叫宵练,白天看起来有影子但看不见光,夜晚才有光但看不见形状。它所触之物,迅速而过,(騞,音霍虢切。)随过随合,感觉快但不会留下伤痕。这三把宝剑,传了十三代,从未用于实战,(不能伤害物体。)藏在剑鞘中,从未打开过。’来丹请求使用最差的剑,孔周于是归还了他的妻子和儿子,跪下将下剑传授给他。来丹拜了两拜接受了剑。拿着剑去找黑卯。黑卯喝醉了,躺在窗下,从颈部到腰部被斩了三下,但黑卯毫无知觉。来丹杀死了黑卯,匆忙退去。在门口遇到黑卯的儿子,又击打了他三下,就像击打空气一样。黑卯的儿子正在笑。来丹知道剑不能杀人,叹息着回去了。黑卯醒来,怒斥妻子说:‘我喝醉了,倒在地上,让我喉咙痛,腰部发紧。’他的儿子说:‘来丹经过门口,三次招手叫我。也让我身体不适,四肢发硬。他是不是讨厌我呢?’

《庄子》又说:宋国有个叫兰子的人,用几根绳子在宋元君面前玩弄七把剑,五把剑常在空中。

《庄子》又说:周穆王征讨西戎,戎人献上了昆吾剑,赤刀切玉就像切泥一样。

《管子》记载:从前葛大卢的山上发现了金子,蚩尤得到它,制作成剑和铠甲,这是剑的开始。

《管子》又说:羽毛装饰的剑,是斩杀生命的斧头。

《墨子》说:好的剑,追求的是锋利,而不是莫邪。

《孙卿子》说:干将莫邪、巨阙、辟闾,都是古代的好剑。

《尉缭子》说:吴越两国交战时,左右两边的人都会递剑。

《吴子》说:击鼓挥旗,面临困难决定疑虑,接兵使用兵器,这是将军的职责。一剑之任,不是将军的职责。

《吴子》又说:一把剑在市场上被一个盗贼击打,万人无人不避开它。我认为这不是一个人单独勇敢,而是市场上万人都不肖。

《尸子》说:用水测试剑是否能切断鸿雁,用陆地测试剑是否能切断牛马,这是观察好剑的方法。

《燕丹子》说:荆轲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挥动椹(音砧)击打他的胸膛。秦王说:‘今天的事情就按照你的计划来吧。请让我在琴声中死去。’于是召唤姬人弹琴,琴声说:‘轻薄的丝绸衣服可以一撕就断,八尺高的屏风可以一跃而过,鹿卢宝剑可以背负着拔出来。’秦王于是挥动衣袖跃过屏风逃跑,荆轲扔下剑击中了铜柱。

《淮南万毕术》说:拔出剑倚靠在门边,孩子就不会在夜里惊吓。

又曰:那把名叫鱼肠的剑,开始时即使是下等人击打也难以断裂,刺入也难以穿透。(高诱注曰:鱼肠剑,文绕屈折,就像鱼肠一样。)

又曰:剑工被类似莫邪的剑迷惑,只有欧冶能说出它的种类。(欧冶,是优秀工匠。玉工被类似碧卢的玉迷惑,只有猗顿能辨识它的真伪。(碧卢,或作武夫。猗顿,鲁国的富人,能懂得玉的纹理,不失其真。)

《抱朴子》说:欧冶不能用铅锡铸造成干将剑。

《符朗子》说:符朗放弃价值千金的剑,抱朴子趋前说:‘先生为什么舍弃大的而保留小的呢?’符朗没有回答。

《贾子》说:古代天子二十岁行冠礼,佩剑。诸侯三十岁行冠礼,佩剑。大夫四十岁行冠礼,佩剑。奴隶不能行冠礼,平民不能佩剑。

《亢苍子》说:神剑飞景,其威能聚集白日,其气能形成紫色的彩虹,用它来封印,那么刀剑也无法选择目标,(蜚景,是神剑。劂,是镰刀。神剑虽然锋利,用来收割稻谷,也如同镰刀一样。)至于那些凶恶的邪气,如瘟疫般沸腾不安,一旦掌握在手中,千里之内都不会留下痕迹。(凶邪流毒,是湿疫之气。这把神剑能驱散凶邪,所以它的威光所及,千里之内未曾停留。)

宋玉《大言赋》说:长剑倚靠在天外。

班固《幽通赋》注曰:卫灵太子蒯聩无道,喜欢携带长剑,长一丈。公炼于是制作了一把短剑,长一尺。公知道不能传国,于是追杀他。

《魏都赋》说:剑是流光溢彩的珍宝,质地纯洁的宝玉,有的像彩虹波光,有的像龟纹龙鳞,佩戴它可以威服百蛮,挥舞它可以开导昏乱。

《古诗》说:腰间挂着鹿卢剑,价值可达千万。

又曰:没想到百炼的刚剑,最终变成了绕指的柔。

班固诗说:宝剑价值千金。

又曰:延陵人轻视宝剑。

曹子建诗说:抚剑向西南方望去。

江文通诗说:倚剑面对八荒。

宋鲍昭诗说:双剑即将分别,先在剑鞘中发出声响。雌剑沉入吴江,雄剑飞入楚城。吴江深不可测,楚关有高耸的城门。一旦天地分离,又岂止是幽明之隔。神物终归不会隔绝,千年之后或许还会再次合体。

梁吴均《咏宝剑诗》说:我有一把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同照水,切玉如同切泥。剑刃上的霜气凛冽,剑鞘上的风声凄凄。告诉张公子,何时来携带这把剑。

梁崔鸿《咏剑诗》说:宝剑出自昆吾,龟龙夹着采珠。五精刚开始献上技艺,千户竞相讨论。剑鞘中的气息冲天,山形环绕着鹿卢。要知道天下的贵重,拿着这把剑去问风胡。

曹植《七启》说:步光剑,(越剑名。)装饰华丽。用文犀装饰,用翠绿雕刻。镶嵌着骊龙的珍珠,错落着荆山的玉石。陆地上能切断犀牛象牙,也不足以称其为绝世之剑。水中能截断鸿雁,水也不会侵蚀剑刃。

张景阳《七命》说:楚国的阳剑,是欧冶所铸造的。(阳,是剑名。)耶溪的剑,赤山的精华。用羊头骨炼制,用镔铁锻造。经过多次炼制,万次淬火,千次磨砺。(都是炼剑的方法。)丰隆挥锤,飞廉扇炭。神气化为剑,阳文阴纹。既如同流光星连,又如同彩霞艳发,光如闪电,质如雪光,剑刃上的霜气凝结,剑刃上的冰晶清晰,形状超过豪杰,名贵如巨阙。指向郑国,三军都会白发,指向晋国,千里都会流血。岂止是能斩断蛟龙,陆地上的奔驰马匹。

又曰:如果它的形状震撼薛烛,光芒惊骇风胡,价值超过三乡,名声贵重于两都。有的名扬天下,有的夜飞到吴国,功绩冠绝万载,威光照耀无穷。挥舞它的人无人能敌,拥有它的人威武雄壮。它可以征服九国,制服八戎,众星拱月般依附,函夏承风,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神兵。

《楚辞》说:手持堂溪剑,挥舞以拂蓬,手握干将剑,切割肉。

又曰:抚摸着长剑,剑珥是玉制的。

又曰:我偏爱这种奇特的服饰,年纪虽老却不衰减。佩戴着陆离的长剑,戴着高耸的青云冠。

后汉公孙瑞《剑铭》说:天生五才,金德最刚。从革化为辛,含景吐商。辨别事物,利用得当,功勋显著。到了那些优秀工匠,欧冶和干将。他们制造了宝剑,巨阙和墨阳。精通了神灵,获得了吉祥。剖开山川,虹霓消散。昭示威武,震动远方。楚国因此称霸,越国因此强大。

晋裴景声《文身剑铭》说:器物因锋利而显赫,实际因名贵而著称。长剑正直,体态文雅,武力出众。陆地上能切断玄犀,水中能截断轻羽。九功如斯,七德相助。

晋张协《太阿剑铭》说:太阿剑,世代流传其美名。用清波淬火,用越地的石头磨砺。如同玉石般闪耀,如同影子在水中。不用动也能显得庄严,统治天下都能遵守法则。

梁简文帝《谢敕赉方诸剑等启》说:才打开玉函,精美的装饰就跃然眼前。一开始打开,华丽的装饰就纷纷呈现。已经比得上丹霞的光辉,又如同青云的制式。身体文雅且贵重,器物使用得当。寒暑都显得华美,左右相互映衬。

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说:田文重气节,殉名节,四豪无人能及。宝剑雄壮,因此能威服秦楚。人高志远,遗物足以称奇。我恭敬地玩赏服用,以深刻地存留古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五-注解

伍员:伍员,又称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逃至吴国,成为吴国的重要将领。

吴:吴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荆:荆国,即楚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江:江,指长江,中国第一长河。

丈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

剑:剑,古代的一种兵器,用于近战。

千金剑:价值千金的剑,形容剑的珍贵。

爵执圭:爵位和执圭,古代的官职和礼仪。

禄万石:官职的俸禄,古代以石为单位计算。

金千镒:千镒黄金,古代货币单位。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成为吴国的将领。

白:剑的材质之一,通常指剑的刃部。

黄:剑的材质之一,通常指剑的柄部。

纽:剑柄上的装饰。

良剑:良剑指的是好的剑。

难者:提出质疑的人。

说使之:言论的影响。

聪明听说:明智的言论。

尧桀: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和暴君,代表好的和坏的人。

次非:春秋时期楚国人,以勇猛著称。

干遂: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蛟:古代神话中的龙类生物。

荆王:楚国的国王。

执圭:古代的一种礼仪用品,象征王权。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腐肉朽骨:腐烂的肉体和朽烂的骨头,比喻无用的东西。

几哉:多么啊,表示赞叹。

徒:仅仅,只是。

或使之:有人使之,指有人操纵。

遽契其舟:急忙在船上刻记号。

流洲:古代神话中的岛屿。

昆吾石:古代传说中的名石,可用来制作宝剑。

水精:水晶,古代传说中的宝石。

蛟鱼皮:蛟鱼身上的皮。

珠文:珠子上的纹理。

饰刀剑口:装饰刀剑的口部。

干将: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与莫邪并称,是欧冶子所铸。

锡铜:锡和铜的合金,古代用于制作兵器。

君子之国: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家。

衣冠带剑:穿着正式的服装,腰间挂着剑,古代文人的典型形象。

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偷、属镂、千胜、堂谿、墨阳:古代著名的剑名。

朝服带剑:朝廷官员的服饰,腰间挂着剑。

木、玉、蚌、金、银、玳瑁:古代装饰剑的材料。

吴大帝:即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宝剑六:吴大帝的六把宝剑。

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吴大帝宝剑的名字。

昆吾:古代传说中的铸剑之地,以其出产宝剑而闻名。

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分景之剑:王母的剑名。

上元夫人: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流黄择精之剑:上元夫人的剑名。

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灵化:指宝剑具有灵性。

七彩珠、九华玉:古代传说中的宝石。

琉璃:古代的一种玻璃制品。

囊:剑鞘。

鞘:剑鞘。

风气射人:剑鞘打开时产生的风,能射人。

画影剑:古代传说中的剑名。

腾空剑:古代传说中的剑名。

画影剑、腾空剑:古代传说中的剑名。

兵:战争。

印:古代的印章,象征权力。

社公:古代神话中的神。

岭:山岭。

北隰:北方的低洼地带。

巫觋:古代的巫师。

童女:年轻的女子。

咋蛇犬:能够咬蛇的狗。

餈:一种食品。

囷:圆形的谷仓。

曲房:曲折的房间。

策百神:指挥百神。

吏惠帝元康三年:吏惠帝指的是汉朝的皇帝刘盈,元康三年是公元前64年,这一年的武库火灾,烧毁了多件宝物。

武库火:武库火灾,指的是武库发生火灾的事件。

孔子屐:孔子屐,指的是孔子穿的一种鞋子,屐是一种古代的木底鞋。

高祖斩白蛇剑:高祖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剑是刘邦的宝剑,传说中刘邦斩杀白蛇的故事。

王莽头:王莽是西汉末年的篡位者,王莽头指的是王莽的头颅。

中书监张茂先:中书监是古代官职,张茂先是官员的名字。

秦昭王:秦昭王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

河曲:河曲指的是河流的弯曲处。

神人:神人指的是传说中的神或仙人。

水心剑:水心剑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剑身插入水中,剑尖露出水面。

服文彩:服文彩指的是穿着华丽的衣服。

摄生:摄生是指养生、保养身体。

赵文王:赵文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

侠门:侠门指的是侠士的门派。

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周者:周者指的是周朝的人或事物。

蓬头突鬓:蓬头突鬓形容头发乱糟糟,鬓发突出。

缦胡之缨:缦胡之缨指的是一种装饰性的帽子。

短后之衣:短后之衣指的是后身较短的衣物。

瞋目而语难:瞋目而语难形容人瞪大眼睛,言语激烈。

燕溪石城:燕溪石城指的是燕国的石城。

齐岱:齐岱指的是齐国的泰山。

晋卫:晋卫指的是晋国和卫国。

周宋:周宋指的是周国和宋国。

韩魏:韩魏指的是韩国和魏国。

四夷:四夷指的是四方的外族。

四时: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常山:常山指的是常山的山脉。

五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刑德:刑德指的是刑罚和德政。

阴阳:阴阳指的是阴阳五行中的阴和阳。

干越之剑:干越之剑指的是干越地区制造的宝剑。

大冶铸金:大冶铸金指的是在古代大冶地区铸造的金器。

镆耶:镆耶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也是古代传说中的铸剑名匠。

魏黑卯:魏黑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人物。

丘邴章:丘邴章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来丹:来丹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申抱:申抱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殷之宝剑:殷之宝剑指的是商朝的宝剑。

含光:含光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剑身含有光芒。

承影:承影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剑身能承托影子。

宵练:宵练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夜晚使用时剑身发光。

宋元君:宋元君是战国时期宋国的君主。

昆吾之剑:昆吾之剑指的是昆吾地区制造的宝剑。

葛大卢之山:葛大卢之山是古代的一座山名。

蚩尤:蚩尤是古代神话中的战神。

剑铠:剑铠是指剑和铠甲。

羽剑珠饰:羽剑珠饰是指剑身装饰有羽毛和珍珠的剑。

莫耶: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与干将、莫邪齐名。

巨阙辟闾:巨阙辟闾是古代的两把著名宝剑。

吴越:吴越指的是吴国和越国。

左右进剑:左右进剑指的是左右两边的人进献宝剑。

提鼓挥捊:提鼓挥捊形容指挥战斗的情景。

铗剑:铗剑是指剑的一种形状,剑身细长。

断鹄雁:断鹄雁指的是用剑断开鸿雁。

牛马:牛马指的是牛和马。

干将莫耶:干将莫耶是古代著名的铸剑师和宝剑。

巨阙:巨阙是古代著名的宝剑。

辟闾:辟闾是古代著名的宝剑。

吴子:吴子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吴起的著作。

将军:将军是古代的军事将领。

一市万人:一市万人指的是一个市场里所有的人。

尸子:尸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著有《尸子》一书。

荆轲:荆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客,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因刺杀秦王失败而闻名。

秦王: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琴声: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这里指用琴声来缓解紧张气氛或作为死亡前的仪式。

姬人:古代对贵族女性的称呼,这里指秦王的侍女。

鹿卢之剑:古代传说中的宝剑,这里指非常锋利的剑。

欧冶:古代著名的铸剑师,相传他铸造了干将、莫邪等著名宝剑。

莫邪: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与干将并称,是欧冶子所铸。

鱼肠: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以其弯曲如鱼肠而得名。

碧卢:古代传说中的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猗顿:古代著名的玉工,以识玉著称。

属镂: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以其锋利无比而闻名。

鹿卢: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以其坚固耐用而著称。

刚:指剑的硬度,这里比喻人的刚毅。

柔:指剑的韧性,这里比喻人的柔韧。

宝剑:指珍贵的剑,这里泛指剑。

华藻:指剑上的华丽装饰。

文犀:指雕刻在剑上的犀牛角装饰。

翠绿:指雕刻在剑上的绿色玉石装饰。

骊龙之珠:古代传说中的宝珠,这里指装饰剑的珍贵宝石。

荆山之玉:指荆山的玉石,这里指装饰剑的珍贵玉石。

犀象:指犀牛和象牙,这里比喻坚硬的物体。

刀劂:古代的农具,这里指锋利的刀。

蜚景:古代传说中的神剑,以其神奇而闻名。

凶邪流毒:指邪恶的势力或瘟疫等。

蜚景之剑:指古代传说中的神剑,以其神奇而闻名。

堂溪:古代传说中的剑名。

玉珥:指剑上的玉饰。

陆离:指剑的形状奇特。

青云:指高贵的地位或品质。

太阿: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以其锋利无比而闻名。

方诸: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以其神奇而闻名。

牙捡:指剑的装饰。

丹霞:指红色的云彩,这里比喻剑的光辉。

田文:即孟尝君,古代著名的贵族,以仁义著称。

四豪:指古代四位著名的贵族,包括孟尝君。

遗物:指古代传世之宝。

玩服:指欣赏和使用。

古:指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五-评注

《燕丹子》中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场景,通过‘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椹其胸’的描写,展现了荆轲行动的迅速和果断。秦王的回应‘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则反映了秦王的无奈和妥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文化修养,以琴声作为死亡的仪式。接下来的‘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荆轲的剑术高超和勇气非凡。最后‘王於是奋袖超屏风而走,荆轲掷剑中铜柱焉’则描绘了荆轲刺杀未遂的瞬间,充满了紧张和戏剧性。

《淮南万毕术》中‘拔剑倚户,儿不夜惊’体现了剑作为武器的威慑力,同时也寓意着剑的守护功能。‘夫淳剑鱼肠之始,下夫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通过鱼肠剑的特性,比喻了某些人虽然看似柔弱,但内心坚定,不易被外界所动摇。

《抱朴子》中‘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说明了干将剑的独特性,非同寻常的材料和工艺造就了非凡的剑。

《符朗子》中符朗弃千金之剑,表现了符朗对于剑的价值观,他看重的是剑的精神价值而非物质价值。

《贾子》中关于天子、诸侯、大夫、隶人冠带剑的规定,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观念。

《亢苍子》中‘蜚景之剑’的描述,通过神剑的特性,展现了剑的神秘和威力。

《大言赋》中‘长剑倚天外’的描绘,赋予了剑以超凡脱俗的形象,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魏都赋》中‘剑则流彩之珍,素质之宝’将剑与珍宝相提并论,突出了剑的价值。

《古诗》中‘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等句,表达了剑的坚韧与柔韧,以及剑与人性的关系。

《楚辞》中关于剑的描述,如‘执堂溪以拂蓬,秉干将以割肉’‘抚长剑兮玉珥’等,展现了剑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剑成为了英勇、坚毅的象征。

《剑铭》和《文身剑铭》等,通过对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剑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剑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太阿剑铭》中‘太阿之剑,世载其美’‘淬以清波,敛以越石玄’等句,展现了剑的制作工艺和独特之处。

《谢敕赉方诸剑等启》和《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等,通过对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剑的珍视和对于古文化的传承。

《七启》中‘步光之剑’的描述,展现了剑的华丽和珍贵。

《七命》中‘楚之阳剑,欧冶所营’‘指郑则三军白首,麾晋则千里流血’等句,通过对剑的描述,展现了剑的威力。

《咏宝剑诗》和《咏剑诗》等,通过对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剑的喜爱和对于剑文化的推崇。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