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八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八-原文

○陈陈蒨

《陈书》曰: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

少沉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

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

梁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一而怀之。

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

时乱日甚,乃避地临安。

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

世祖乃密裹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

高祖大军围石头,景欲加害者数矣,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起家为吴兴太守。

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邑二千户,拜侍中、安东将军。

及周文育、侯安都败於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

寻命率兵城南皖(户板切)。

永定三年六月景午,高祖崩,遗诏征世祖入纂皇统。

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书省,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

诏曰:’上天降祸,奄集邦家,大行皇帝背离万国,率土崩心,若丧考妣。龙图宝历,眇属朕躬,运锺扰攘,事切机务,南面须主,西让礼轻,今便式膺景命,光宅四海。可大赦天下,改永定四年为天嘉元年。鳏寡孤独不能自存立者,赐穀人五斛。孝弟力田殊行异等,加爵一级。’

甲寅,分遣使者宣劳四方。

辛酉,舆驾亲祠南郊。

二年春正月庚戌,大赦天下。

十二月,立始兴国庙於京师,用王者之礼。

太子中庶子虞荔、御史中丞孔奂以国用不足,奏立煮海盐及榷酤之税,并施行。

三年春正月庚戌,设帷宫於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

辛亥,舆驾亲祠南郊。

二月甲子,改铸五铢钱。

三月景子,安成王顼至自周,诏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置佐吏。

是岁,周所立梁王萧詧死,子岿(丘轨切。)代立。

天康元年春二月景子,诏曰:’朕以寡德,纂承弘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昩,黎庶未康,兼疾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加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三月己卯,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司空安成王顼为尚书令。

夏四月乙卯,皇孙至泽生,在位文武赐绢帛各有差,为父后者赐爵一级。

癸酉,世祖疾甚。

是日,崩於有觉殿。

遗诏曰:’朕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敝,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将相善相辅翊,内外叶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大敛竟,群臣三日一临,公除之制,率依旧典。’

六月甲子,群臣上谥曰文皇帝,庙号世祖。

葬永宁陵。

○陈伯宗

《陈书》曰:废帝讳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世祖嫡长子也。

永定二年,拜临川王世子。

世祖嗣位,立为皇太子。

天康元年四月,世祖崩,即皇帝位。

二年春,诏大赦天下,改光大元年。

孝悌力田,赐爵一级。

舆驾祠南郊。

二年十一月,慈训大后集群臣於朝堂,令降为临海王,送还藩邸。

是日,出居别第。

太建二年薨,时年十九。

○陈顼

《陈书》曰: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

梁大通二年生,有赤光满室。

少宽大,多智略。

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

有勇力,善骑射。

高祖平侯景,镇京口,梁元帝徵高祖子侄入侍,高祖遣高宗赴江陵,累官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

时有马军主李总与高宗有旧,每同游处,高宗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返,乃见高宗身是大龙,总便惊走,时在关右。

永定元年,遥袭封始兴郡王,邑二千户。

三年,世祖嗣位,改封安成王。

天嘉三年,自周还,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置佐吏。

寻授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东扬南豫北江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进号骠骑大将军,馀如故。

四年,加开府仪同三司。

六年,迁司空。

天康元年,授尚书令。

废帝即位,拜司徒,进号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给班剑三十人。

光大二年正月,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增邑并前三千户,馀如故。

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以高宗入纂。

是岁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诏’改光大三年为太建元年,大赦天下。在位文武赐位一阶,孝悌力田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异等殊才,并加策序。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赐穀五斛。’。

复太皇太后尊号曰皇太后,立妃柳氏为皇后,世子叔宝为皇太子。

冬十月,新除左卫将军欧阳纥据广州举兵反。

辛未,遣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章昭达率众讨之。

壬午,舆驾祠太庙。

二年春正月乙酉,以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黄法为中护大将军。

丙午,舆驾亲祠太庙。

二月癸未,仪其同章昭达擒欧阳纥送都,斩於建康市,广州平。

三月丙申,皇太后崩。

丙午,曲赦广衡二州。

丁未,大赦天下。

三年春正月癸丑,以尚书右仆射领大著作徐陵为尚书仆射。

辛酉,舆驾亲祠南郊。

辛未,亲耕藉田。

三月丁丑,大赦天下。

自天康元年迄大建元年逋餘军粮、禄秩、夏调未入者,悉原之。

五年三月,北诏大都督吴明彻统众十万,发自白下。

夏四月癸卯,前巴州刺史鲁广达克齐大岘城。

辛亥,吴明彻克秦州水栅。

庚申,齐遣兵十万援历阳,仪同黄法破之。

辛酉,齐军救秦州,吴明彻又破之。

癸亥,诏北伐众军所杀齐兵令埋掩。

甲子,南谯太守徐槾克石梁城。

六年春正月壬戌朔,诏曰:王者以四海为家,万姓为子,一物乖方,夕惕犹厉,六合未混,旰食弥忧。

朕嗣纂洪基,思弘经略,上符景宿,下叶人谋,命将兴师,大拯沦溺。

灰管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蠢彼馀黎,毒兹异境,江淮年少,犹有剽掠,乡闾无赖,摘(他历切。)出阴私,将帅军人,罔顾刑典,今使苛法蠲除,仁声载路。

且肇元告庆,边服来荒,始睹皇风,宜覃曲泽,可赦江右淮北南司、霍光、历阳、临江等郡士民,罪无轻重,悉皆原宥。

七年春正月辛未,舆驾亲祠南郊。

四月乙未,陈桃根表上织成罗文锦被裘各二百首,诏於云龙门外焚之。

八月,周遣使来聘。是月,甘露频降乐游苑。

丁未,舆驾幸乐游苑,采甘露,宴群臣,诏於苑龙舟山立甘露亭。

十一年春正月丁酉,龙见於南兖州永宁楼侧池中。

二月癸亥,舆驾亲耕藉田。

三月丁未,诏淮北义人率户口归国者,建其本属旧名,置立郡县,即隶近州,赋给田宅。

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货六铢钱。

八月甲子,青州义主朱显宗等率所领七百户入附。

丁卯,舆驾幸太社,观阅武。

十一月,诏’建子令月,微阳初载,应此加辰,宜播宽泽,可大赦天下。’

甲午,周遣柱国梁士彦率众至肥口。

戊戌,周军进围寿阳,以新除中卫大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阳为大都督,总督水步众军。

十二月乙丑,南北兖、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并自拔还京师。

谯、北徐州又陷。自是淮南之地尽没於周矣。

十四年春正月己酉,高宗弗豫。

甲寅,崩於宣福殿,时年五十三。

上谥孝宣皇帝,庙号高宗。

葬显宁陵。

○陈叔宝

《陈书》曰: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高宗嫡长子也。

梁承圣二年生於江陵。

江陵陷,高宗迁关右,留后主於穰城。

天嘉三年,归京师,立为安成王世子。

十四年正月,高宗崩,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诏大赦。

尊皇后为皇太后,宫曰弘范。

立妃沈氏为皇后。

七月辛未,大赦。

是月,江水色赤如血,自京师至於荆州。

九月,设无碍大会於太极殿,舍身及乘舆服御。

至德元年正月,诏大赦,改太建十五年为至德元年。

二年十二月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有青黄杂色,隐隐若雷声。

后主在东宫,好学有文艺。

及即位,耽於酒色,常在后庭,不恤政事。

又於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栏杆之类,悉以沈檀香木为之,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微风暂至,香闻数里,瑰宝奇丽,近古未有。

其下积石成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

后主自居临春阁,孔贵人居望仙阁,张贵妃居结绮阁,并复道往来。

妇人丽质巧态以从者常千馀人。

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侍坐,尚书令江总、孔范等十人侍宴,号曰狎客。

上令八妇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

君臣酣饮,从夕达曙。

所司皆因阉人奏事,主者由此擅作威福。

军旅警备,并皆不修。

任用沈客卿、施文庆等,以苛刻为忠。

於是文武离心,莫肯用命。

隋文帝谓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命大作战船。

人请密之,隋文曰:吾将行天讨,何密之有!使投梀於江,彼若能改,吾又何求。

乃遣晋王广为元帅以讨之。

及闻隋军临江,孔范曰:必无渡理,但恣妓乐纵酒,作诗不辍。

明日,隋军济江陵,文武百寮皆遁出,惟尚书仆射袁宪侍侧。

宪劝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之。

后主曰:锋刃之下,未可当之,吾自有计。

乃逃於井。

既军人窥井呼之,后主不应。

欲下石,乃叫以绳引之。

惊其太重,及出,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束而上。

贺若弼呼后主视之,惶惧汗流,股慄再拜,弼谓之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拜,礼也。

入朝不失作归命侯,亦无劳恐惧。

三月,后主与王公百司发自建邺,至长安。

后主已下,大小在路,五百馀里累累不绝。

隋文宣诏让后主,后主伏地不能对,乃宥之,给赐甚厚。

每侍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

后监守者言:叔宝愿得官号。

隋文曰:叔宝绝无心肝。

监守又言:叔宝日饮一石,少有醒时。

隋文曰:不尔,何以过日。

及从东巡狩邙山,赋诗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封禅书。

并上表请封禅,隋文谦让不许。

后从至仁寿宫,尝侍宴,及出,隋文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饮酒作诗,将此功夫,何如思安边计策。

初,贺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为饮酒,遂不省。

高颖至,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

岂天亡也。

后主以隋仁寿四年十一月终于洛阳,在位七年,年五十二岁。

史臣曰: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

初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

宾礼诸公,惟寄情於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

谟谋所及,遂无骨鲠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

刑政日紊,尸素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悟,自投於井,冀以苟生,视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

遐观列辟,纂武嗣兴,其始也皆欲齐明日月,合德天地,高视五帝,俯协三王,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故何哉?

并以中庸之材,怀可移之性,口存於仁义,心怵於嗜欲。

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

便身不可久违,道远难以固志。

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若下坂走丸,顺流决壅。

非天感灵辰象,降生明德,孰能遗其所乐,而以百姓为心哉?

此所以成、康、文、景千载而罕遇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八-译文

《陈书》记载:世祖文皇帝名叫蒨,字子华,是始兴昭烈王的长子。他年少时深沉而聪明,有见识,容貌端正,对经史感兴趣,举止得体,无论何时都遵守礼法。高祖非常宠爱他,经常称赞他‘这个孩子是我们家族的杰出人才’。梁太清初年,高祖梦见两个太阳争斗,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太阳光芒熄灭坠地,颜色纯正黄色,大小如斗,世祖因此取其三分之一而珍藏。在侯景之乱时,乡里的人们大多依靠山湖的盗贼,而世祖独自保护家园,没有受到侵犯。当时战乱日益严重,于是他避难到临安。等到高祖起兵起义,侯景派人逮捕世祖和衡阳献王。世祖于是秘密携带小刀,希望趁入见之际杀害侯景,但到了地方就被属吏拦住,所以这件事没有成功。高祖的大军围攻石头城,侯景多次想要加害世祖,等到侯景失败,世祖才得以前往高祖的营地。后来他起家担任吴兴太守。高祖登基后,封他为临川郡王,封地有两千户,授予侍中、安东将军的职位。等到周文育、侯安都在沌口战败,高祖下诏让世祖入宫保卫,军需物资和军事装备都交给他管理。不久又命令他率领军队驻扎在城南皖地。

永定三年六月十六日,高祖去世,遗诏征召世祖入宫继承皇位。甲寅日,世祖从南皖回到京城,入住中书省,当天就在太极前殿即位为皇帝。诏书说:‘上天降下灾祸,降临到国家,已故皇帝离开万国,全国人民心碎,如同失去父母。龙图宝历,命运落到我身上,世事动荡,事务紧迫,南面需要君主,西让礼节轻微,现在便接受天命,光耀四海。可以大赦天下,将永定四年改为天嘉元年。对于鳏寡孤独无法自立的,赐予五斛粮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耕田有特殊行为的人,加封一级爵位。’甲寅日,分派使者到各地宣旨。辛酉日,皇帝亲自到南郊祭祀。

二年春天正月二十七日,大赦天下。十二月,在京师建立始兴国庙,按照王者的礼仪。太子中庶子虞荔、御史中丞孔奂因为国库不足,上奏请求设立煮海盐和酒税,并开始实施。三年春天正月二十七日,在南郊设立帷宫,用币帛祭告胡公以配天。辛亥日,皇帝亲自到南郊祭祀。二月甲子日,改铸五铢钱。三月,安成王顼从周地回到京城,下诏授予他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的职位,并设置佐吏。这一年,周所立的梁王萧詧去世,他的儿子萧岿继位。天康元年春天二月,下诏说:‘我以微薄之德,继承伟大的事业,日暮时分,勤劳不懈,想要光大先帝的事业,但政治道路多有阻碍,百姓尚未安宁,再加上疾病缠身,炎热多日,百姓有何罪过,实在是由于我自身的原因,对此深感痛苦,可以大赦天下,将天嘉七年改为天康元年。’三月己卯日,任命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司空安成王顼为尚书令。夏天四月乙卯日,皇孙至泽出生,在位的文武官员按照等级赐予绢帛,为父亲守丧的人赐予一级爵位。

癸酉日,世祖病重。这一天,他在有觉殿去世。遗诏说:‘我病重难以救治,最终无法挽救,生死有命,还能说什么呢。只是国家事业艰难,连年战争,百姓生活困苦,不要忘记愧疚和警惕。现在地方已经安定,风俗教化尚未广泛传播,我就要去世,心中充满遗憾。国家重任在肩,太子可以立即登基,王侯将相要好好辅佐,内外和睦,不要违背我的意愿!陵墓的建设要节俭迅速。大殓完毕后,群臣每隔三天去一次,公除之制,按照旧例。’六月甲子日,群臣上奏请求追赠世祖谥号为文皇帝,庙号为世祖。葬于永宁陵。

《陈书》记载:废帝名叫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是世祖的嫡长子。永定二年,被封为临川王世子。世祖继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天康元年四月,世祖去世,伯宗即位为皇帝。二年春天,下诏大赦天下,将光大元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耕田的人,赐予一级爵位。皇帝亲自到南郊祭祀。二年十一月,慈训大后召集群臣在朝堂,下令将伯宗降为临海王,送回封地。这一天,伯宗搬出皇宫,住进别处。太建二年去世,时年十九岁。

《陈书》记载:高宗孝宣皇帝名叫顼,字绍世,小字师利,是始兴昭烈王的第二个儿子。梁大通二年出生,家中充满红光。他少年时宽容大度,智谋过人。长大后,容貌端正,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擅长骑射。高祖平定侯景之乱后,镇守京口,梁元帝征召高祖的子侄入朝侍奉,高祖派高宗前往江陵,历任直阁将军、中书侍郎。当时马军主李总与高宗有旧交,常常一同游玩,高宗曾醉酒后睡觉,点灯而眠,李总出去后不久返回,看到高宗身上出现大龙,李总吓得逃走,当时在关右。永定元年,远封为始兴郡王,封地有两千户。三年,世祖继位,改封为安成王。天嘉三年,从周地返回,授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的职位,并设置佐吏。不久又授予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东扬南豫北江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进封为骠骑大将军,其余职位不变。四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升任司空。天康元年,授予尚书令。废帝即位后,授予他司徒,进封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赐予三十人班剑。光大二年正月,进封为太傅,兼任司徒,享受特殊礼遇,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增加封地到三千户,其余职位不变。

十一月甲寅日,慈训太后下令废帝为临海王,让高宗继位。这一年春天正月甲午日,高宗在太极前殿即位,下诏‘将光大三年改为太建元年,大赦天下。在位的文武官员晋升一级,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耕田的人,赐予一级爵位,有特殊才能的人,也给予晋升。鳏寡孤独无法自立的,每人赐予五斛粮食。’恢复太皇太后的尊号为皇太后,立妃子柳氏为皇后,世子叔宝为皇太子。

冬天十月,新任左卫将军欧阳纥在广州起兵反叛。辛未日,派遣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章昭达率军讨伐。壬午日,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祀。二年春天正月乙酉日,任命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黄法为中护大将军。丙午日,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祀。二月癸未日,章昭达擒获欧阳纥送回京城,在建康市斩首,广州平定。三月丙申日,皇太后去世。丙午日,特赦广、衡二州。丁未日,大赦天下。三年春天正月癸丑日,任命尚书右仆射兼大著作徐陵为尚书仆射。辛酉日,皇帝亲自到南郊祭祀。辛未日,皇帝亲自耕种藉田。三月丁丑日,大赦天下。从天康元年到太建元年,所有拖欠的军粮、禄秩、夏调未交的,全部免除。

五年三月,北诏的大都督吴明彻带领十万大军,从白下出发。夏四月癸卯日,前巴州刺史鲁广达攻克了齐的大岘城。辛亥日,吴明彻攻克了秦州的水栅。庚申日,齐国派遣了十万军队支援历阳,仪同黄法将其击败。辛酉日,齐军救援秦州,吴明彻再次将其击败。癸亥日,皇帝下诏,要求北伐的军队将所杀的齐兵埋葬。甲子日,南谯太守徐槾攻克了石梁城。

六年春正月壬戌朔日,皇帝下诏说:‘君王以四海为家,以万民为子,任何事物偏离正道,都应时刻警惕,天地未合,饮食之间更加忧虑。我继承伟大的基业,思考如何扩大国势,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派遣将领兴兵,大规模拯救陷于困境的人民。虽然时间不长,但胜利的消息接连传来,拓展了数千里的土地,连城即将达到百座。那些顽劣的百姓,在异境中为非作歹,江淮地区的年轻人仍有掠夺行为,乡间的无赖揭露他人隐私,将帅和士兵们不顾刑法,现在下令废除严法,传播仁爱之声。而且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边疆的百姓纷纷归附,看到了皇风,应该广泛施恩,可以赦免江右、淮北、南司、霍光、历阳、临江等郡的士民,无论罪行轻重,全部宽恕。

七年春正月辛未日,皇帝亲自在南郊祭祀。四月乙未日,陈桃根上表,献上织成罗文锦被裘各二百件,皇帝下令在云龙门外焚毁。八月,周国派遣使者来访问。这个月,甘露频繁降落在乐游苑。丁未日,皇帝前往乐游苑,采集甘露,宴请群臣,下令在苑中的龙舟山上建立甘露亭。

十一年春正月丁酉日,南兖州永宁楼侧的池中出现了龙。二月癸亥日,皇帝亲自耕种藉田。三月丁未日,皇帝下诏,淮北的义人带领户口归附国家的人,恢复他们原来的属名,建立郡县,直接隶属于附近的州,分配给他们田地和住宅。秋七月辛卯日,开始使用大货六铢钱。八月甲子日,青州义主朱显宗等人带领所领七百户归附。丁卯日,皇帝前往太社,检阅军事。十一月,皇帝下诏:‘建子令月,微阳初载,应此加辰,宜播宽泽,可大赦天下。’甲午日,周国派遣柱国梁士彦率军至肥口。戊戌日,周军包围了寿阳,任命新任中卫大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阳为大都督,总管水陆两军的军队。十二月乙丑日,南北兖、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都自行撤退回京师。谯、北徐州再次陷落。从此,淮南之地全部落入周国。

十四年春正月己酉日,高宗身体不适。甲寅日,在宣福殿去世,时年五十三岁。皇帝追谥他为孝宣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显宁陵。

《陈书》记载:后主名叫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是高宗的长子。梁承圣二年(553年)在江陵出生。江陵陷落后,高宗迁往关右,留下后主在穰城。天嘉三年(562年),回到京师,被立为安成王世子。十四年正月,高宗去世,后主在太极前殿即位,下诏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宫号为弘范。立妃子沈氏为皇后。七月辛未日,再次大赦。这个月,江水变成红色,从京师到荆州都是如此。九月,在太极殿举行无碍大会,舍身和乘坐的车辆、衣物。

至德元年正月,下诏大赦,将太建十五年改为至德元年。二年十二月夜晚,天空出现异象,从西北到东南,里面有青黄杂色的光芒,仿佛雷声。

后主在东宫时,喜欢学习有文艺。即位后,沉迷于酒色,常在后宫,不关心政事。又在光昭殿前建造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共有数十间,窗户、栏杆等都是用沉香木制成,装饰以金玉,点缀以珍珠和翡翠,微风吹过,香气能飘散数里,瑰宝奇丽,前所未有。下面堆砌着石头形成山,引水成池,种植着奇树,间以花草。后主住在临春阁,孔贵人住在望仙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他们通过复道往来。跟随的女子美貌多姿,常常有一千多人。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陪坐,尚书令江总、孔范等十人陪宴,被称为狎客。皇帝让八位女子作五言诗,十位客人即时应和,迟缓的则要罚酒。君臣畅饮,从傍晚到天亮。各部门都通过宦官奏事,主管者因此擅作威福。军队警备,都不修整。任用沈客卿、施文庆等人,以苛刻为忠诚。于是文武大臣离心离德,没有人愿意服从命令。

隋文帝对高颖说:‘我是百姓的父母,怎能因为一条衣带般窄的江水,就不去拯救他们呢?’下令大规模建造战船。有人请求保密,隋文帝说:‘我将进行天讨,何必保密!如果他们能在江中投掷武器,如果他们能改过自新,我又有什么追求。’于是派遣晋王杨广为元帅讨伐他们。

等到听说隋军逼近江陵,孔范说:‘他们绝对不可能渡过江,我们只需尽情享受音乐、饮酒,不停地作诗。’第二天,隋军渡过长江,文武百官都逃跑了,只有尚书仆射袁宪留在旁边。袁宪劝他端坐殿上,严肃地等待隋军。后主说:‘在刀剑之下,不可抵挡,我自有办法。’于是躲进井里。军人探井呼喊他,后主不应。他们想下石头,就用绳子拉他出来。惊讶于他的体重太重,出来后,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一同被捆绑着上楼。贺若弼呼喊后主看他们,后主惊慌失措,汗流浃背,跪拜两次,贺若弼对他说:‘大国的臣子,应当向小国的君主跪拜,这是礼节。他入朝后不会失去作为归命侯的地位,也不必过于恐惧。’

三月,后主与王公百官从建邺出发,前往长安。后主已经下台,大小官员在路上,绵延五百多里,络绎不绝。隋文帝下诏责备后主,后主跪地不能回答,于是被宽恕,赐予的财物非常丰厚。每次宴会,都担心让他伤心,因此不演奏吴音。后主监守的人说:‘叔宝希望得到官职。’隋文帝说:‘叔宝没有心肝。’监守的人又说:‘叔宝每天饮酒一石,很少清醒的时候。’隋文帝说:‘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度过每一天。’等到从东巡邙山,赋诗说:‘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封禅书。’并上表请求封禅,隋文帝谦虚推辞不接受。后来跟随到仁寿宫,曾经陪宴,出来后,隋文帝看着他,说:‘这次失败难道不是由于饮酒作诗造成的吗?如果将这些功夫用来思考安定边疆的策略,岂不是更好。’起初,贺若弼到达京口,当地的人秘密上奏请求援助,叔宝因为饮酒,没有察觉。高颖到达,还在床下看到未开封的奏章。难道是天意吗?后主在隋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去世于洛阳,在位七年,享年五十二岁。

史官说:后主出生在深宫之中,从小就生活在妇女的呵护下,等到国家衰败,他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一开始害怕国家危险,就频繁发布哀矜的诏书;后来逐渐安定,又开始宣扬淫侈的风气。对待各位公卿,只是寄托情感于文学和酒;亲近那些小人,把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们处理。讨论国家大事时,没有忠诚直谏的大臣;掌握权势的地方,都是贪污盗窃的官吏。刑法和政事日益混乱,朝廷中都是无所作为的人,沉迷于荒唐的饮酒,宠爱的小人如同美艳的妻子一样,对国家的危亡毫不关心,上下互相欺骗,众叛亲离,面对危机时毫无察觉,自己跳进井里,希望以此苟延残喘,看他们这样,恐怕已经是民不聊生了。

远观历代帝王,继承武德而兴起,他们一开始都想要与日月齐辉,与天地合德,高于五帝,低于三王,然而没有哪个不是开始时雄心勃勃,却很少有能善始善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具有中庸之才,性格可以改变的人,嘴上说着仁义,心里却害怕欲望。仁义虽然有利于他人,但道路遥远,欲望虽然顺应本性,但容易满足身体。满足身体不能长久违背,道路遥远难以坚定志向。那些谄媚奉承的人,迎合他们的喜好,引导他们,就像在下坡时滚动的球一样,顺着水流冲破堵塞。

如果不是天意感应,出现了吉祥的征兆,降生有明德的人,谁能放弃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心为心呢?这就是为什么成、康、文、景四位帝王能够千载难逢的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八-注解

世祖文皇帝:陈朝的皇帝,名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的长子。

侯景之乱:南北朝时期,侯景叛乱,导致梁朝灭亡,陈朝建立的重要历史事件。

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陈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石头:指石头城,即今南京市的旧称。

侍中:古代官名,为皇帝的近臣,参与朝政。

安东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地方的军事。

南皖: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南部。

永定:陈朝的年号之一。

天嘉:陈朝的年号之一。

天康:陈朝的年号之一。

大赦天下:古代皇帝宣布的一种赦免全国罪犯的命令。

临海王:古代王爵之一,为亲王的一种。

藩邸:古代王侯的住所。

大通:梁朝的年号之一。

关右:关右,古代指关中地区,即今陕西西部。

使持节:古代官名,表示使者有皇帝的授权。

都督:古代官名,掌管地方的军事和行政。

骠骑大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位高权重。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名,表示官位高,有开府的权力。

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工程、水利等事务。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教化、礼仪等事务。

班剑:古代皇帝赐予大臣的仪仗之一,表示尊贵。

太傅:古代官名,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尊称。

皇后:皇后,古代帝王的正妻。

皇太子:皇帝的继承人,尊称。

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

建康:今南京市,古代的都城之一。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中护大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大著作:古代官名,掌管著作、编纂等事务。

尚书仆射:古代官名,尚书省的副长官。

南郊:南郊,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地方。

藉田:藉田,古代皇帝亲自耕种的田地,象征国家丰收。

夏调:古代对农民的一种赋税形式。

北诏:北诏,古代指居住在今天的云南地区的彝族先民建立的政权。

大都督:大都督,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统领一方的军事事务。

白下:白下,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巴州刺史:巴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巴州的行政和军事。

齐:齐,古代指北齐,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

历阳:历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和县。

仪同:仪同,古代官职,是高级官员的加官,具有荣誉性质。

秦州水栅:秦州水栅,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位于秦州。

诏:诏,古代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北伐:北伐,指南方政权对北方政权的军事进攻。

南谯太守:南谯太守,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南谯郡的行政。

石梁城:石梁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王者:王者,指帝王。

四海:四海,古代指全国。

万姓:万姓,指全国百姓。

乖方:乖方,指偏离正道。

六合:六合,古代指天地四方。

旰食:旰食,指晚食,比喻时间已晚。

嗣纂:嗣纂,继承并继续。

洪基:洪基,指伟大的基业。

经略:经略,指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景宿:景宿,指吉星,这里比喻吉祥的征兆。

人谋:人谋,指人民的意愿。

沦溺:沦溺,指陷入困境。

灰管:灰管,古代计时工具,这里比喻时间。

江右:江右,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淮北:淮北,指淮河以北的地区。

南司:南司,指南方的地方行政机构。

霍光:霍光,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肇元:肇元,指建立新朝或新年的开始。

边服:边服,指边疆地区的百姓。

皇风:皇风,指皇家的风气或政策。

曲泽:曲泽,指恩泽,这里指皇恩浩荡。

苛法:苛法,指严酷的法律。

蠲除:蠲除,指废除。

舆驾:舆驾,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亲自。

织成罗文锦被裘:织成罗文锦被裘,指精美的织锦制成的被子和皮袄。

乐游苑:乐游苑,古代皇家园林。

甘露:甘露,古代指天降的甜露,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南兖州:南兖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永宁楼:永宁楼,古代建筑,位于南兖州。

大货六铢钱:大货六铢钱,古代货币。

青州:青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义主:义主,指有义气的主人。

太社:太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中卫大将军:中卫大将军,古代军事职务,负责中央军卫。

扬州刺史:扬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扬州。

始兴王:始兴王,古代王爵,指始兴国的王。

自拔:自拔,指自己出来。

京师:京师,古代指国都。

谯: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北徐州:北徐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高宗:高宗,古代帝王庙号,指高祖。

江陵:江陵,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穰城:穰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太极前殿:太极前殿,古代宫殿名称。

弘范:弘范,皇后宫名。

妃:妃,古代帝王的妾室。

无碍大会:无碍大会,古代佛教活动。

太极殿:太极殿,古代宫殿名称。

舍身:舍身,佛教术语,指放弃自己的身体。

乘舆服御:乘舆服御,指皇帝的车马和服饰。

至德元年:至德元年,古代年号。

东宫:东宫,古代皇帝太子居住的地方。

酒色:酒色,指酒和女色。

光昭殿:光昭殿,古代宫殿名称。

临春阁:临春阁,古代建筑,位于光昭殿前。

结绮阁:结绮阁,古代建筑,位于光昭殿前。

望仙阁:望仙阁,古代建筑,位于光昭殿前。

沈檀香木:沈檀香木,指一种香木。

瑰宝奇丽:瑰宝奇丽,指珍奇美丽的宝物。

乡闾:乡闾,古代指乡村。

摘(他历切。)出阴私:摘(他历切。)出阴私,指揭露别人的隐私。

将帅:将帅,指军队的将领。

刑典:刑典,指刑法。

苛法蠲除:苛法蠲除,指废除严酷的法律。

仁声载路:仁声载路,指仁爱的名声遍布道路。

沈客卿:沈客卿,古代人物,指沈客卿这个人物。

施文庆:施文庆,古代人物,指施文庆这个人物。

苛刻:苛刻,指严厉而不宽容。

狎客:狎客,指亲近的客人。

五言诗:五言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

阉人:阉人,古代指被阉割的男子,这里指宦官。

军旅:军旅,指军队。

警备:警备,指警戒和准备。

大作战船:大作战船,指大型战船。

晋王广:晋王广,古代人物,指晋王杨广这个人物。

天讨:天讨,指上天的惩罚。

投梀於江:投梀於江,指将人投入江中。

文武百寮:文武百寮,指文官和武官。

尚书令:尚书令,古代官职,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孔范:孔范,古代人物,指孔范这个人物。

济江陵:济江陵,指渡过长江到达江陵。

袁宪:袁宪,古代人物,指袁宪这个人物。

端坐:端坐,指端正地坐着。

锋刃之下:锋刃之下,指在刀剑之下,比喻危险之中。

井:井,指水井。

贺若弼:贺若弼,古代人物,指贺若弼这个人物。

大国之卿:大国之卿,指大国的官员。

小国之君:小国之君,指小国的君主。

归命侯:归命侯,古代爵位,指归命侯这个爵位。

建邺:建邺,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长安:长安,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隋文:隋文,指隋文帝杨坚。

仁寿宫:仁寿宫,古代宫殿名称。

邙山:邙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日月光天德:日月光天德,古代诗句,意为太阳和月亮的光辉象征着天德的伟大。

封禅: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洛阳:洛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后主:指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禅,字公嗣,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

深宫之中:指皇宫之内,古代帝王的居所。

长妇人之手:指在后宫中长大,受到女性照顾。

邦国殄瘁:指国家衰败,人民疾苦。

不知稼穑艰难:指不懂得农业生产的艰辛。

阽危:指危险边缘,形容处境危险。

哀矜之诏:指表示哀怜和同情诏书。

安集:指安抚聚集。

扇淫侈之风:指煽动奢侈的风气。

宾礼:指以宾客之礼接待。

昵近:指亲近。

群小:指一些小人物,这里指亲近的小人。

衡轴:指权力和职责。

谟谋:指谋略,计策。

骨鲠之臣:指忠诚耿直的大臣。

权要:指权力和地位重要的人。

侵渔之吏:指贪污腐败的官吏。

刑政日紊:指刑法和政事日益混乱。

尸素盈朝:指朝廷中充斥着无所作为的官员。

耽荒:指沉迷于荒淫。

长夜之饮:指通宵达旦的饮酒。

嬖宠:指受到宠爱的人。

孽:指恶行,罪孽。

危亡弗恤:指不顾国家的危亡。

上下相蒙:指上下互相欺骗。

众叛亲离:指失去民心,亲人也背离。

临机不悟:指面对关键时刻不能领悟。

自投於井:指自己投井自杀。

冀以苟生:指希望苟且生存。

求全:指追求完美。

民斯下矣:指民众已经到了极点。

遐观:指远观,观察。

列辟:指古代的帝王。

纂武嗣兴:指继承前人的武德,使国家兴盛。

齐明日月:指希望与日月一样光明。

合德天地:指希望与天地一样具有美德。

五帝:指古代的五位圣明帝王。

三王:指古代的三位圣明帝王。

鲜克有终:指很少能够善始善终。

中庸之材:指具有中庸之道的才能。

可移之性:指性格可以改变。

口存於仁义:指口头上讲究仁义。

心怵於嗜欲:指内心受到欲望的困扰。

佞谄之伦:指谄媚奉承的人。

承颜候色:指迎合别人的脸色。

若下坂走丸:指像在下坡时滚球一样,形容事情容易进行。

顺流决壅:指顺着水流冲破阻碍。

天感灵辰象:指天意感应的吉兆。

降生明德:指降生具有明德的人。

成、康、文、景:指汉代的四位贤明的皇帝,即汉成帝、汉康帝、汉文帝、汉景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八-评注

史臣曰: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

此句开篇点明后主的生活环境,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远离民间疾苦,不知稼穑之艰难。‘深宫’与‘妇人’两词,形象地描绘了后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性格弱点——缺乏民间生活的体验和了解,这是他治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

此句描述了后主在初期面对国家危机时的表现。‘初惧阽危’表明他初期对国家危机有所认识,并采取了‘哀矜之诏’来安抚民心。然而,随着局势的稳定,他又恢复了‘淫侈之风’,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反映出他缺乏持久的治国理念和坚定的意志。

宾礼诸公,惟寄情於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

此句描绘了后主在用人上的失误。‘宾礼诸公’意味着他尊重士人,但‘惟寄情於文酒’则表明他更注重个人兴趣而非国家大事。‘昵近群小’则指他亲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轴’说明他将重要事务交给小人处理,这种用人不当导致了国家政治的混乱。

谟谋所及,遂无骨鲠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后主在用人上的问题。‘谟谋所及’意味着他的谋士没有忠诚正直的臣子,‘权要所在’则说明掌握权力的官员都是贪污腐败之辈。这表明后主无法吸引和留住真正的人才,导致国家政治腐败。

刑政日紊,尸素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悟,自投於井,冀以苟生,视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

此句综合评价了后主的治国能力和态度。‘刑政日紊’说明他的政治治理混乱,‘尸素盈朝’则指出朝中充斥着无所作为的官员。‘耽荒为长夜之饮’和‘嬖宠同艳妻之孽’描绘了他沉溺于酒色,不顾国家危亡。‘自投於井’则形容他在面临危机时束手无策,甚至选择逃避。‘视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表明他的治国方式导致民众疾苦。

遐观列辟,纂武嗣兴,其始也皆欲齐明日月,合德天地,高视五帝,俯协三王,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故何哉?

此句通过对历史上诸多君主的观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许多君主在开始时都有宏伟的抱负,但最终却未能善终?这是对历史规律的反思,也是对后主治国失败的批判。

并以中庸之材,怀可移之性,口存於仁义,心怵於嗜欲。

此句分析了君主失败的原因。‘中庸之材’和‘可移之性’表明君主自身能力有限,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口存於仁义’和‘心怵於嗜欲’则揭示了君主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标榜仁义,另一方面又无法抗拒私欲。

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便身不可久违,道远难以固志。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君主内心的矛盾。‘仁义利物’意味着追求仁义需要付出代价,而‘嗜欲遂性’则让人更容易满足于眼前的享乐。然而,长期追求享乐会导致君主失去治国之志。

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若下坂走丸,顺流决壅。

此句描述了佞臣的行为。他们善于迎合君主,以君主之好为好,从而使君主陷入错误之中。‘若下坂走丸,顺流决壅’形象地描绘了佞臣引导君主走向错误的过程。

非天感灵辰象,降生明德,孰能遗其所乐,而以百姓为心哉?

此句表达了君主应该以百姓为心的观点。‘非天感灵辰象,降生明德’意味着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而非仅仅依赖天命。‘遗其所乐,而以百姓为心’则强调了君主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此所以成、康、文、景千载而罕遇也。

此句总结了成、康、文、景四位君主之所以能够千载流传的原因,即他们能够以百姓为心,注重仁政,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