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二-原文

○宋刘裕

徐爰《宋书》曰:高祖武皇帝姓刘氏,讳裕,彭城绥舆里人。

夜生,有神光之异。是夕,甘露降於墓树。

尝游下邳,遇一沙门于逆旅,沙门言及中原事故,因云:’江表寻当丧乱。’

高祖曰:’便遂至乱亡,当有拯之者不?’

沙门曰:此疮难治,先有良药,当以相与。

因取怀中黄散裹留之。

沙门既去,高祖追而望之,倏忽不见。

以黄散治疮,一傅而愈。

馀散宝录之,被金疮辄用,有验。

晋陵人韦叟,少以占相为事,其言多验,尝相高祖,曰:’君当立,主方伯。’

久之,又曰:’君相辄进,贵不可言,惟愿富贵无相忘。’

晋末妖贼孙恩作乱,前将军刘牢之东讨。

牢之请高祖参军事。

牢之命高祖觇贼远近。

将勇士数十人,会遇贼至,仍迎击之。

贼众数千,高祖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酣,奋长刀,所杀伤甚众。

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杀,乃轻骑赴之。

既而众骑并至,贼遂大崩。

高祖为流矢所伤,通中信宿而愈。

自后屡被重伤,皆弗以为患。

军中益加敬惮。

恩北走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恩知城弗可下,乃进向沪,高祖复弃城追之。

恩乘风浮海,奄至丹徒,师众数万,鼓噪登干蒜山,居民皆荷担而走。

高祖率所领奔击,大败之,投巘赴水死者甚众。

恩颠沛,仅得还船。

虽被摧破,犹恃众力,遂径向京师。

朝廷震惧,以高祖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帅舟师讨恩于郁州,复大破之。

桓玄从兄循以抚军将军镇丹徒,以高祖为中军参军。

玄篡帝位,循入朝玄,高祖从至京师。

玄既宿惮高祖威名,又悦高祖之风仪姿貌,语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卿不得独擅其清!’

或说玄曰:’刘裕龙行虎步,瞻视不凡,恐必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玄曰:’我方欲平荡中原,使裕以万人为前驱,关陇不足定也。事定之后,当更议之耳。’

高祖乃与弟道规、沛郡刘毅、东海何无忌潜谋匡复。

桓循弟弘以征虏将军领广陵,以道规为中兵参军。

刘毅先亦为弘吏佐,遭母忧还京口,是至住往江北,与道规共集义徒。

高祖托游猎,会无忌及任城魏咏之、高平檀凭之及从弟蕃等同谋二十七人,并愿从者百馀人。

是时,大风暴起。

丙辰,诘朝,城门开,义众驰入,称有诏,齐声大呼,吏士惊散,即获桓循,斩而徇之。

与桓弘主簿平昌孟昶等帅将士六十人,斩弘於广陵城,因收众济江。

玄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北拒义军。

咸曰:’裕等众力甚弱,岂有办成,陛下何虑之甚!’

玄曰:’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众推高祖为盟主,移檄京邑。

遇吴甫之於江乘。

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

高祖躬执长刀,径入其阵,众皆披靡,即斩甫之。

进至罗落桥,高祖望贼旗鼓誓,众驰进。

挺剑指麾,光耀如电,将士皆莫敢仰视,但凭神武,争为先登,殊死而战,无不一当百,呼声动天地。

风火并起,钲鼓之音震骇京邑。

桓谦等诸军,一时土崩。

高祖镇石头,留台百官群寮宿卫各率其职。

於是推高祖为使持节、都督杨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

桓玄经浔阳,江州刺史郭昶之备乘舆法服以资之。

收略二千馀人,挟天子奔于江陵。

冠军将军刘毅、辅国将军何无忌帅诸军南讨,破玄大将军郭钤等于桑落洲。

玄弃众,复挟天子西走。

初,益州刺史毛璩遣弟子修之诱玄以入蜀。

至於枚回州,益州都护冯迁斩玄,首传于京师。

天子反正,诏进位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

高祖固让。

加录尚书,封豫章公,邑万户,绢三万匹。

鲜卑慕容德僣号於青州,德死,从子超袭伪位。

公抗表北讨。

屠广固,超逾城走,获之。

戮其王公以下,纳口万馀,马二千匹,夷其城隍。

献超于京师,斩于建康市。

卢循寇南康、庐陵、豫章,诸郡守皆委任奔走。

驰使征公。

公至下邳,留船运辎重,自帅精骑步归。

孟昶、诸葛长民惧寇之深也,欲拥天子过江,公弗听。

昶穷窘无馀图,饮药而卒。

群贼大至,公悉出轻利,帝躬提幡鼓,命军众齐力击之,贼众大败。

追奔,逮夜乃收兵而归。

循等还浔阳。

公更简练三军,将进攻讨。

循闻大军至,欲遁还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

丙申,大军至左里。

将战,公麾以进兵,幡竿折,遂沉于水。

众皆失色,公自忻笑曰:’往年覆舟之战,亦幡竿折,今复然,贼必破矣。’

众乃大悦,即攻栅并进。

循兵虽死战,犹弗能禁。

诸军乘胜击之,循单舸走。

刘蕃、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传首京师。

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父子,函七首送都。

刘毅为荆州刺史,矜功骄纵。

公表请讨之。

毅单骑出,自隘道侧。

分遣诸军伐蜀,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公授以谋略,遂平成都,斩伪蜀王谯纵。

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僣结雍州刺史鲁宗之,宗之得书响应。

公帅众军西讨。

休之不敢战,乃弃城奔走伪羌。

伪主姚兴死,子泓新立,人情骚扰。

公乃抗表北伐。

诸军入关,及姚泓战,大破之,泓肉袒稽首。

公至长安。

长安丰稔,帑藏盈积,后宫数千人。

公先收彝器、浑仪、土圭之属,献于京师;其馀珍宝珠玉,悉以班诸将士。

执姚泓归之,有司斩于建康市。

公至洛阳,常有紫云见於军上,晋帝乃命有司禅位于王。

改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

三年正月,崩于西陵,年六十。

沈约《宋书》曰:高祖讳裕,字德舆,汉楚元王交之后也,小字寄奴。

初,高祖家贫,尝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

逵执录甚严,王谧造逵见之,乃密以钱代还,由是得释。

高祖名微位薄,盛流皆不与相知,惟谧交焉。

桓玄将篡,谧手解安帝玺绂,为玄佐命功臣。

及义旗事建,众并谓谧宜诛,惟高祖保持之。

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不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丝竹之音。

宁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

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疮,上大悦,命扌寿碎分付诸将卒。

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

谢晦谏,即时遣出。

钱帛皆付外府,内无私藏。

宋台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

使用直脚床,钉用铁。

孝武帝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於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土鄣,壁上挂葛灯笼、麻绳紼。

侍中袁觊盛称上俭素之德,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者焉。

《宋书》:高祖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

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也。’

《述异记》曰:宋高祖微时常游会下,过孔静宅,正昼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谓之曰:’起,天子在门。’

既而失之。

靖遽出,适与帝遇。

延入,结交赠遗。

临别,执帝手曰:’卿后必当大贵,愿以身嗣为托。’

帝许之。

及京邑定,静自山阴令擢为会稽内史。

○刘义符

徐爰《宋书》曰:少帝讳义符,高祖长子也。

高祖崩,五月即皇帝位。

庐陵王义真明隽秀令,朝野属望,而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谢晦等贪弄朝权,深相忌惮,乃共诬罔,构成其衅。

是日上疏,收义真,徙於新安郡。

徐羡之、王弘、傅亮、谢晦、檀道济等守门,露仗入殿。

时上在华林园寝舟中,兵士竞进,杀侍御者二人,遂扶上出东阁,废为荥阳王。

一依汉昌邑、晋海西故事,遂徙于吴郡。

六月,徐羡之等使邢安太杀荥阳王於金昌亭,年十九。

沈约《宋书》曰:羡之等将谋废立,而庐陵王义真轻动多过,不任主四海,乃先废义真,然后废帝。

侍中程道惠劝立第五皇弟恭,羡之不许。

遣使杀真於新安,杀帝於吴县。

帝突走出门,追者以门关击之,倒地,然后加害。

○刘义隆

沈约《宋书》曰: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

授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

少帝废,百官备法驾奉迎,即皇帝位,改元元嘉元年。

三年,司徒、录尚书令、杨州刺史徐羡之,尚书令、护军将军傅亮,有罪伏诛。

遣中领军到彦之、征北将军檀道济讨荆州刺史谢晦,上亲帅六师,擒晦於延头,送京师伏诛。

京师疾疫,遣使存问,给医药,死者若无家属,赐以棺木。

十二年,大水,京邑乘舡。

二十四年,货贵,制大钱一当两。

三十年三月,遇弑于含光殿,年四十七。

○刘劭

沈约《宋书》曰:刘劭,字休远,文帝长子。

六岁,拜为皇太子。

二十七年,有巫严道育,自言通灵,夫为劫,没入奚官。

劭姊东阳公主应阁婢王鹦鹉白公主云:’道育有异术。’

主乃白上,求入道育。

道育自言服食,主及劭皆惑之。

始兴王濬与劭并多过失,使道育祈请,令不上达,遂巫蛊。

事泄,道育叛亡,变服为尼,逃东宫,濬往京口。

复载将去。

有告上云:’京口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内,似是严道士。’

上使掩捉,得二婢,云:’道育随濬还都。’

上乃使京口送道育二婢,顷至检覆,废劭,赐濬死。

母潘淑妃具以告濬。

濬驰报劭,劭因是有异谋。

其月二十一日,召前中庶子萧斌,告以逆事。

明旦,与斌同载,从万春门入。

张超之手行杀逆,又使人杀潘淑妃。

濬屯中堂,劭即伪位,改元嘉三年为太初元年。

世祖及南谯王义宣,随王诞并举义兵。

劭以事委王罗汉、鲁秀,以拒义军。

三月十九日,义军至新林。

二十一日,至新亭。

二十二日,劭众连败,相继散奔。

四月四日,义军薛安郡等并入殿,臧质从广莫门入,同会太极殿。

劭穿西垣入武库井中。

即从井中牵出,缚劭於马上,防送军门,斩于牙下。

濬、劭及四子并枭首,暴尸於市,投劭、濬尸于江。

张超之为乱军剖腹刳心,脔食其肉,焚其骨头。

道育、鹦鹉并都街鞭杀於石头四望山下,焚尸扬灰于江。

后史官目劭为元凶。

○刘骏

沈约《宋书》曰: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

迁南中郎将,元凶杀逆,以为征南将军,加散骑常侍。

上帅众入讨,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并举义兵。

元嘉三十年四月,上至于新亭,即皇帝位。

五月,克京城。

孝建元年春,亲祠南郊,改元,大赦。

诏:’凡诸守莅亲民之官,可申详旧条,劝尽地利。力田善蓄者,具以名闻。’

更铸四铢钱。

立子业为太子。

赐为父后者爵一级。

大明元年正月,大赦,改元。

四月,京师疾疫,遣使案行,赐给医药。死而无收敛者,官为敛埋。

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听设凶门,馀悉断。

司空南兖州刺史竟陵王诞有罪,贬爵。

诞不受命,据广陵反。

上亲御六师,车驾出顿宣武堂。

三年七月,克广陵城,斩诞。

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朱雀门,又自朱雀门至於玄武湖。

七年,於博望山立双阙。

八年闰五月,帝崩於玉烛殿,年三十五。

沈约《宋书》曰:世祖游幸无度,太后、六宫常乘副车在后。

沈怀文与王景文每谏不宜数出。

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

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谏之。’

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

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

智渊未及有言,上乃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峻耶,何以恒知人事?’

又曰:’颜峻小子,恨不得鞭其面首。’

○刘子业

沈约《宋书》曰:前废帝讳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也。

世祖入伐元凶,被囚於侍中下省,将见害者数矣,卒得无恙。

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

罢南北二驰道,孝建以来所改制度还依元嘉。

是岁,诸郡大旱甚,米一斗数百,京邑亦至百馀。

永光元年春,改元,大赦。

八月,帝自率宿卫兵,诛太宰江夏王义恭、尚书令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尚书左仆射颜师伯、廷尉刘德愿。

改元为景和元年。

以宫人谢氏为贵嫔夫人,加虎贲鞁戟,鸾辂龙旗,出警入跸。

时帝凶悖日甚,诛杀相继,内外百司,不保首领。

先讹言云:’湘中出天子。’

帝将南巡荆湘二州,以厌之。

先欲诛除诸叔,然后发。

太宗与左右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密结帝左右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谋共废帝。

戊午夜,帝於华林园竹林堂射鬼。

时巫云:’见此堂有鬼。’

故帝自射之。

寿寂之怀刀入,姜产之为副。

帝欲走,寂之追而殒之,时年十七。

帝幼而狷急,在东宫每为世祖所责。

世祖西巡,子业启参承起居,书迹不谨,上让之。

子业启事陈谢,上答曰:’书不长进,此是一条耳。闻汝素业都懈,狷戾日甚,何以顽固尔耶!’

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自造《世祖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彩。

沈约《宋书》曰:前废帝景和末,召南平王铄妃江氏入宫,使左右於前逼迫之,江氏不受命。

谓之曰:’若不从,当杀汝三子。’

江氏犹不肯。

於是遣使于弟,杀敬猷,敬渊等杖一百。

其夕,废帝亦殒。

○刘彧

沈约《宋书》曰: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

为雍州刺史。

景和末,上入朝,被留停。

废帝诛害宰辅,杀戮大臣,恒虑有图之者,疑畏诸父,并拘之殿内。

收上付廷尉,一宿被原。

将加祸害者,前后非一。

既而害上意定,明旦便应就祸。

上先与腹心阮佃夫、李道儿、寿寂之等密共合谋,殒废帝於后堂。

建安王休仁便称臣,引升西堂御坐,召见诸大臣。

于时,事出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

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引备羽仪,虽未即位,凡众事悉称令书施行。

上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为太始元年。

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勋举兵反,镇军长史邓琬为其谋主,雍州刺史袁顗帅众赴之。

车驾亲御六师,出顿中兴堂。

司徒建安王休仁帅众军大破贼,斩伪尚书仆射袁顗,进讨江郢荆雍相五州,平定之。

晋安王子勋并赐死,同党皆伏诛。

太豫元年四月,上大渐,袁粲,褚渊、刘勔、蔡兴宗、沈攸之同被顾命。

上崩于景福殿,年四十四。

帝少而和美,风姿端雅。

早失所生,养於路太后房内。

大明世,诸弟多被猜忌,惟上见亲,常侍路太后医药。

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世。

及即大位,四方反叛,以宽仁待物,诸将帅有父兄子弟同逆者,并授以禁兵,委任不异,故众为之用,莫不尽力。

平定天下,逆党多被全宥,其才者并见授用,有如旧臣。

才学之士,多蒙引进,参究典籍,应对左右。

於华林园茆堂讲《周易》,常自临听。

末年好鬼神,多忌讳,近谗慝,剪落皇枝,宋氏之业自此衰矣。

沈约《宋书》曰:王景文为扬州刺史。

上既有疾,而诸弟并已见杀,惟桂阳王休范人才本下,不见疑,出为江州刺史。

虑一旦晏驾,皇后临朝,景文自然成宰相,门族强盛,籍元舅之重,岁暮不为纯臣。

太豫元年春,上疾笃,乃遣使送药赐景文死,手诏曰:’与卿周全,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

○刘昱

沈约《宋书》曰:废帝讳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明帝长子也。

太宗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得之卦为少字,故帝字慧震。

立为皇太子。

太宗崩,太子即位。

元徽元年正月,改元。

二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反。

贼奄至,攻新亭垒。

齐王拒击,大破之。

越骑校尉张苟儿斩休范。

五年七月戊子夜,帝殒於仁寿殿。

初,帝在东宫,年五六岁时始就书学,而堕业好嬉戏,主师不能禁。

好缘漆帐竿,去地二丈馀,如此者半食久,乃下。

年渐长,喜怒无节,左右有失旨者,辄手加扑打。

徒跣蹲踞,以此为常。

主师以白太宗,上辄敕昱所生,严加捶训。

及嗣位,内畏太后,外惮诸臣,犹未得肆志。

自加元服,变态转兴,内外稍无以制。

三年秋冬间,便好出游行,太妃每乘青篾车,随相检摄。

渐自放恣,太后不复能禁。

单将左右,弃部伍,或十里、二十里、或入市里,或往营署,旦出,日暮乃归。

四年春夏,此行弥数。

自京城克定,意志转骄,於是无日不出。

与左右人解僧智、张立鬼恒自驰逐,夜出承明门,夕去晨反,旦去暮归。

从者并执鋋矛,行人男女及马驴值无免者。

民间忧惧,昼日不敢开门,道上行人殆绝。

常着小袴,未尝服衣冠。

有白棓数十枚,各有名号。

钳凿锥锯之徒,不离左右。

常以铁锥锥人阴破,左右人见敛眉者,昱大怒,令此人袒臂正立,以矛刺臂洞骨。

於耀灵殿上养驴数十头,所自乘马,养於御床侧。

先是民间讹言,谓太宗不男,昱是李道儿子。

昱每出入去来,常自称刘统,或自号李将军。

与右卫翼辇营女子私通,每从之游,持百数十钱,供酒肉之费。

辂车一乘,其上施蓬,乘以出入,从者不过数十人。

羽仪追之恒不及,又各虑祸,亦不敢追寻,惟整部伍,别在一处瞻望而已。

凡诸鄙事,过目即能,锻金银,裁衣作帽,莫不精绝。

未尝吹篪,执管便韵。

天性好杀,以此为忻,一日无事,惨惨不乐。

齐王潜图废立,与直阁将军王敬则谋之。

七月七日,昱乘露车,从二百许人,无复卤簿羽仪,往青园尼寺,晓至新安寺就昙渡道人饮酒,醉,扶夕还仁寿殿东阿毡幄中卧。

时昱出入无禁,大内诸阁,夜皆不闭。

厢下畏相逢值,无敢出者。

宿卫并逃避,内外无相禁摄。

王敬则先结昱左右杨万年等二十五人,谋共取昱。

其夕,王敬则出外,杨玉夫见昱醉熟无所知,乃与万年同入毡幄内,以昱防身刀斩之。

提昱首,依常行法,称敕开承明门出,以首与敬则,驰至领军府,以首付齐王。

齐王乃戎服,率左右数十人,称行还,开承明门入。

昱他夕每开门,门者震惧不敢视,至是弗之疑。

齐王既入,晓,乃奉太后令奉迎安成王。

沈约《宋书》曰:顺皇帝讳准,字仲谟,小字知观,明皇帝第三子也。

封安成王。

废帝殒,奉迎王入居朝堂。

壬辰,即皇帝位。

昇明元年,改元,大赦。

齐王出镇东城,辅政作相。

三年,加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之礼。

四月,禅位於齐王。

壬辰,帝逊于东邸。

既而迁居丹阳宫,封为汝阴王。

殂于丹阳,谥曰顺皇帝,时年十三。

史臣曰:”圣王膺录,自非接乱承微,则天历不至也。

自三、五以来,受命之主,莫不乘沦亡之极,然后符乐推之运。

水德迁谢,其来久矣,岂止于区区汝阴揖让而已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二-译文

《宋书》记载,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是彭城绥舆里人。他是在夜晚出生的,当时有神光出现。那天晚上,甘露降落在他的墓树上。他曾经游历到下邳,在旅店遇到一位沙门,沙门谈到中原的事务,说:‘江表即将发生动乱。’高祖问:‘如果动乱真的发生,会不会有人来拯救呢?’沙门说:‘这个伤口难以治愈,但我这里有一种良药,可以给你。’于是从怀中取出一包黄色的药粉留下。沙门离开后,高祖追赶,但很快就不见了。他用这种黄药粉治疗伤口,一次敷药就痊愈了。剩下的药粉他都珍藏起来,以后每当有金疮,都用它,效果显著。

晋陵人韦叟,年轻时以占卜相面为业,他的预言往往准确,曾经给高祖相面,说:‘你将当权,成为地方长官。’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说:‘你的地位将会提升,富贵不可言,只愿富贵不要忘记。’

晋朝末年,妖贼孙恩作乱,前将军刘牢之东征。刘牢之请高祖担任参军。刘牢之命令高祖侦察敌人的远近。他带领数十名勇士,遇到敌人,就迎击他们。敌人有数千人,高祖所带领的人很多战死,但他战斗的意志依然旺盛,挥舞长刀,杀伤很多敌人。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怀疑高祖被困太久,担心他被敌人杀死,于是轻骑赶去支援。随后,更多的骑兵赶到,敌人于是大败。高祖被流箭射伤,经过一晚上的治疗就痊愈了。此后,他多次受到重伤,但都不以为意。军中的人对他更加敬畏。

孙恩向北逃到海盐,高祖追赶他,在海盐旧城筑城。孙恩知道城池无法攻下,于是向沪城进发,高祖又放弃城池追击他。孙恩乘风浮海,突然到达丹徒,率领数万士兵,鼓噪着登上干蒜山,居民都带着担子逃跑。高祖率领他的士兵猛攻,大败孙恩,跳崖投水而死者很多。孙恩狼狈不堪,仅得以返回船只。虽然被击败,但他仍然依仗兵力,直接向京师进发。朝廷震惊恐惧,任命高祖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领水军到郁州讨伐孙恩,再次大败他。桓玄的堂兄桓循以抚军将军的身份镇守丹徒,任命高祖为中军参军。

桓玄篡夺帝位后,桓循入朝见桓玄,高祖随他到了京师。桓玄早已对高祖的威名感到畏惧,又喜欢高祖的风度仪容,对司徒王谧说:‘昨天见到刘裕,你不能独自享有他的清誉!’有人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目光不凡,恐怕不会甘为人下,你应该早点防备他。’桓玄说:‘我正打算平定中原,让刘裕率领一万人作为先锋,关陇之地不足为患。等事情平定之后,再另外商议吧。’

高祖于是和弟弟刘道规、沛郡人刘毅、东海人何无忌暗中策划恢复帝位。桓玄的弟弟桓弘以征虏将军的身份镇守广陵,任命道规为中兵参军。刘毅之前也曾是桓弘的属吏,因母亲去世回到京口,后来住在江北,和道规一起聚集义士。高祖假托出去游猎,会合何无忌、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以及堂弟刘蕃等二十七人,愿意追随的人有一百多人。当时,突然刮起大风暴。丙辰日,清晨,城门打开,义士们骑马冲入,声称有诏令,齐声高呼,官吏士兵惊慌逃散,立即捕获了桓循,斩首示众。高祖和桓弘的主簿平昌人孟昶等率领六十名士兵,在广陵城斩杀了桓弘,于是收集军队渡过长江。

桓玄派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北上抵抗义军。大家都说:‘刘裕等人兵力薄弱,怎么可能成功,陛下为何如此担忧!’桓玄说:‘刘裕足以成为一代枭雄;刘毅家中没有一石粮食的储备;掷骰子一次就能赢百万;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非常像他的舅舅。他们共同举大事,怎能没有成就!’

众人推举高祖为盟主,发布檄文到京师。在江乘遇到吴甫之。吴甫之是桓玄的勇将,他的士兵非常勇猛。高祖亲自手持长刀,直接冲入敌阵,士兵们都溃散了,立即斩杀了吴甫之。进军到罗落桥,高祖望见敌人的旗帜和战鼓,众人策马前进。他挥舞着剑指向敌人,光芒如电,士兵们没有人敢抬头看他,只凭借他的神武,争相争先,殊死战斗,没有一个人不是以一敌百,呼声震动天地。风火同时兴起,钲鼓的声音震撼了京师。桓谦等各路军队,一时间土崩瓦解。

高祖镇守石头城,留下台省的官员和侍卫各自履行职责。于是推举高祖为使持节、都督杨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

桓玄经过浔阳,江州刺史郭昶之准备车马和官服来资助他。收集了两千多人,带着天子逃到江陵。冠军将军刘毅、辅国将军何无忌率领各路军队向南讨伐,在桑落洲大败桓玄的大将军郭钤等人。桓玄放弃军队,再次带着天子向西逃走。起初,益州刺史毛璩派他的弟子毛修之诱使桓玄进入蜀地。到了枚回州,益州都护冯迁斩杀了桓玄,首级传送到京师。天子恢复帝位,下诏晋升高祖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高祖坚决辞让。加封录尚书,封为豫章公,食邑万户,赐绢三万匹。

鲜卑人慕容德在青州称帝,慕容德死后,他的侄子慕容超继承了伪位。高祖上表请求北伐。攻克广固,慕容超越过城墙逃跑,被俘获。处决了他的王公以下官员,收降人口一万多,马两千匹,夷平了城池。将慕容超献给京师,在建康市斩首。

卢循侵犯南康、庐陵、豫章等郡,各郡的太守都弃城逃跑。派人紧急征召高祖。高祖到达下邳,留下船只运输物资,自己率领精锐骑兵步兵返回。孟昶、诸葛长民担心敌寇深入,想要带着天子过江,高祖不允许。孟昶穷途末路,无计可施,服毒自尽。群贼大举进攻,高祖全部派出轻装精锐,皇帝亲自举旗击鼓,命令军队齐心协力打击敌人,敌人被打得大败。追击敌人直到深夜才收兵返回。卢循等人返回浔阳。高祖重新整顿三军,准备进攻讨伐。卢循听说大军到来,想要逃回豫章,于是全力在左里设置栅栏。丙申日,大军到达左里。将要战斗时,高祖挥动旗帜前进,旗帜杆折断,于是沉入水中。众人吓得脸色苍白,高祖却自得其乐地说:‘去年覆舟之战,旗帜杆也折断了,现在又这样,敌人一定会被击败。’众人于是士气大增,立即攻打栅栏并前进。卢循的士兵虽然拼死抵抗,但仍无法阻止。各路军队乘胜追击,卢循独自乘船逃跑。刘蕃、孟怀玉在始兴斩杀了徐道覆,将首级传送到京师。交州刺史杜慧度斩杀了卢循父子,将七颗首级装在木盒中送到都城。

刘毅担任荆州刺史,因为功高而骄傲放纵。高祖上表请求讨伐他。刘毅单骑出城,从狭窄的小路旁出来。分遣各路军队攻打蜀地,任命朱龄石为益州刺史,高祖授予他谋略,于是平定了成都,斩杀了伪蜀王谯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僭越结交雍州刺史鲁宗之,鲁宗之收到信后响应。高祖率领大军西征。司马休之不敢战斗,于是弃城逃跑,投靠了伪羌。伪主姚兴去世,他的儿子姚泓刚刚即位,人心惶惶。高祖于是上表请求北伐。各路军队进入关中,与姚泓交战,大败他,姚泓裸露身体,跪地求饶。高祖到达长安。长安粮食丰收,仓库充实,后宫有数千人。高祖先收缴了彝器、浑仪、土圭等物,献给了京师;其余的珍宝珠宝,全部分给了将士。将姚泓逮捕,交由有关部门在建康市斩首。

刘裕到了洛阳,常常有紫云出现在军营上空,晋帝于是命令有司禅让帝位给刘裕。将熙二年改为永初元年。永初三年正月,刘裕在西陵去世,享年六十岁。

沈约在《宋书》中说:高祖名叫裕,字德舆,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小名叫寄奴。起初,高祖家境贫寒,曾经欠下刁逵三万社钱,长时间无法偿还。刁逵追债非常严厉,王谧见到刁逵后,暗中用钱代为偿还,因此得以释放。高祖名声不显,地位低微,社会上的人都不认识他,只有王谧与他交往。桓玄将要篡位,王谧亲手解开安帝的玉玺带,成为桓玄的辅佐功臣。等到义旗事起,众人都认为王谧应该被杀,只有高祖保护他。

刘裕生活简朴,欲望很少,严谨有法度,不看重珠宝玉器、车马等奢华装饰,后宫中没有丝竹乐器的声音。宁州曾经献上虎魄枕,光泽颜色非常美丽。当时将要北征,用虎魄治疗金疮,刘裕非常高兴,命令将虎魄打碎分发给将士。关中得到了姚兴的侄女,受到宠爱,因此荒废了朝政。谢晦劝谏,刘裕立刻将她遣送出宫。钱币和布帛都交给了外府,宫中没有私藏。宋台建立后,有司上奏说东西堂要安装局脚床和银涂钉,刘裕不同意。他使用直脚床,钉子用铁制。

孝武帝大明年间,破坏了刘裕所居住的阴室,在那里建造了玉烛殿,与群臣一起观看,床头有土堵着,墙上挂着草编的灯笼和麻绳。

侍中袁觊高度赞扬刘裕节俭朴素的美德,因此能够光耀天下,成就大业。

《宋书》记载:高祖游历京口竹林寺时,独自躺在讲堂前,上面有五彩龙纹。众僧人见到后,惊恐地报告给皇帝,只有皇帝自己很高兴,说:‘上人没有胡说。’

《述异记》说:宋高祖在未显贵时常常游历会稽,经过孔静的住宅,白天躺在那里,有神人穿着非常特殊的衣服,对他说:‘起来,天子在门口。’不久就消失了。孔静急忙出来,恰好遇到皇帝。邀请他进入家中,结交并赠送礼物。临别时,神人握着皇帝的手说:‘你以后一定会大贵,希望以我作为托付。’皇帝答应了。等到京城平定后,孔静从山阴县令提拔为会稽内史。

刘义符

徐爰在《宋书》中说:少帝名叫义符,是高祖的长子。高祖去世后,五月即位为皇帝。庐陵王义真聪明俊秀,朝野都寄予厚望,但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谢晦等人贪图朝政权力,非常忌惮他,于是共同诬陷他。那天上疏,逮捕义真,将他贬谪到新安郡。徐羡之、王弘、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人守在门口,手持兵器进入宫殿。当时皇帝在华林园的船上,士兵们争相冲入,杀死两名侍御者,然后将皇帝扶出东阁,废为荥阳王。按照汉昌邑、晋海西的故事,将他贬谪到吴郡。六月,徐羡之等人派邢安太在金昌亭杀害了荥阳王,时年十九岁。

沈约在《宋书》中说:徐羡之等人将要谋废立皇帝,但庐陵王义真轻率多有过错,不适合治理四海,于是先废黜义真,然后废黜皇帝。侍中程道惠劝立第五个皇子刘恭,徐羡之不同意。派人杀死了义真于新安,杀死了皇帝于吴县。皇帝突然跑出门,追捕者用门闩击打他,倒地后,对他进行了杀害。

刘义隆

沈约在《宋书》中说:太祖文皇帝名叫义隆,小字车儿,是武帝的第三个儿子。被任命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身高七尺五寸,博学多才,擅长隶书。少帝被废黜后,百官准备法驾迎接他,他即位为皇帝,改元为元嘉元年。

三年,司徒、录尚书令、扬州刺史徐羡之,尚书令、护军将军傅亮,因罪被处死。派遣中领军到彦之、征北将军檀道济讨伐荆州刺史谢晦,皇帝亲自率领六师,在延头擒获谢晦,将他送回京城处死。京城发生瘟疫,皇帝派人慰问,提供医药,死者如果没有家属,赐予棺木。十二年,发生大水,京城的居民都乘船。二十四年,物价上涨,铸造大钱,一枚当两枚使用。三十年三月,在含光殿遇刺身亡,享年四十七岁。

刘劭

沈约在《宋书》中说:刘劭,字休远,是文帝的长子。六岁时被封为皇太子。二十七年,有巫师严道育,自称能通灵,丈夫被劫,被没入官府。刘劭的姐姐东阳公主的婢女王鹦鹉告诉公主,严道育有特殊的法术。公主于是告诉皇帝,请求让严道育进宫。严道育自称服用仙丹,公主和刘劭都信服她。始兴王刘濬和刘劭都有很多过错,让严道育祈祷,不要让皇帝知道,于是发生了巫蛊之术。事情败露后,严道育叛逃,改装成尼姑,逃到东宫,刘濬前往京口。再次带着严道育离开。三十年二月,刘濬从京口入朝,再次回到东宫。有人告发皇帝说:‘京口有一个尼姑,服用仙丹,出入征北内,像是严道士。’皇帝派人捕捉,抓住了两个婢女,说:‘严道育跟着刘濬回到了都城。’皇帝于是让京口送来严道育的两个婢女,不久查证后,废黜了刘劭,赐死刘濬。刘濬的母亲潘淑妃将这一切告诉了刘濬。刘濬急忙报告刘劭,刘劭因此有了叛变的计划。这个月的二十一日,召唤前中庶子萧斌,告诉他叛逆的事情。第二天,与萧斌一起乘车,从万春门进入。张超亲手行刺,又派人杀死潘淑妃。刘濬驻扎在中堂,刘劭立即登上皇位,将元嘉三年改为太初元年。

世祖刘骏和南谯王刘义宣、随王刘诞一起起兵。刘劭将事情委托给王罗汉、鲁秀,以抵抗义军。三月十九日,义军到达新林。二十一日,到达新亭。二十二日,刘劭的军队接连败退,士兵们纷纷逃散。四月四日,义军薛安郡等人进入宫殿,臧质从广莫门进入,与刘劭在太极殿会合。刘劭穿过西墙进入武库井中,从井中将他拉出来,将他捆绑在马上,押送到军门,在军门前将他斩首。刘濬、刘劭及其四个儿子都被斩首,尸体暴露在市场上,刘劭、刘濬的尸体被投入江中。张超作为叛军的一员,剖腹挖心,割食其肉,焚烧其骨头。严道育、王鹦鹉在石头四望山下被鞭打至死,尸体被焚烧成灰,投入江中。后世的史官将刘劭视为元凶。

刘骏

沈约在《宋书》中说:世祖孝武皇帝名叫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是文帝的第三个儿子。被任命为南中郎将,元凶刘劭叛逆,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加授散骑常侍。皇帝率领军队讨伐,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一起起兵。元嘉三十年四月,皇帝到达新亭,即位为皇帝。五月,攻克了京城。

孝建元年春天,亲自在南郊祭祀,改元,大赦天下。下诏:‘所有守卫和治理百姓的官员,可以详细审查旧规,鼓励充分利用土地。努力耕作、善于储存粮食的人,要将他们的名字上报。’改铸四铢钱。立儿子刘业为太子。赐予所有为父亲守丧的人一级爵位。

大明元年正月,实行大赦,改换年号。四月,京城发生瘟疫,派遣使者巡视,赐予医药。那些死而未得收敛的,由官府负责收敛埋葬。各位王子及妃嫔,以及地位相当于公爵的庶姓,丧事允许设立灵堂,其余全部禁止。司空、南兖州刺史竟陵王刘诞有罪,被贬爵位。刘诞不接受命令,占据广陵反叛。皇帝亲自率领六军,车驾驻扎在宣武堂。三年七月,攻克广陵城,斩杀刘诞。最初建立驰道从阊阖门到朱雀门,又从朱雀门到玄武湖。七年,在博望山建立双阙。八年闰五月,皇帝在玉烛殿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沈约《宋书》记载:世祖游幸无度,太后和六宫常常乘坐副车跟在后面。沈怀文和王景文常常劝谏不宜频繁出行。后来一同出行,坐在松树下,风雨非常猛烈,王景文说:‘你可以说话了。’沈怀文说:‘单独说话没有效果,我们应该一起劝谏。’江智渊躺在草地上,也认为‘说话是好事’。不久后被召见,一起进入雉场,沈怀文说:‘风雨如此,不是圣上应该冒险的。’王景文又说:‘沈怀文所提的建议应该被采纳。’江智渊还没来得及说话,皇帝就拉弓怒目而视说:‘你想要效仿颜峻吗,为什么总是知道别人的心思?’又说:‘颜峻这小子,恨不得抽他的脸面。’

刘子业

沈约《宋书》记载:前废帝刘子业,小名法师,是孝武帝的长子。世祖入京讨伐叛逆,他被囚禁在侍中下省,多次差点被杀害,最终得以幸免。世祖去世那天,太子即位为皇帝。废除南北二驰道,孝建以来所改的制度恢复到元嘉时期。这一年,各郡大旱,米价涨到一斗数百钱,京城也涨到一百多。

永光元年春天,改换年号,实行大赦。八月,皇帝亲自率领宿卫兵,诛杀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尚书左仆射颜师伯、廷尉刘德愿。改年号为景和元年。将宫人谢氏封为贵嫔夫人,赐予虎贲、戟、鸾辂、龙旗,出宫入宫时都要警戒。当时皇帝的凶悖行为日益严重,连续诛杀,朝廷内外百官,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先前有传言说:‘湘中出了天子。’皇帝想要南巡荆湘二州,以消除这种传言。先前想诛杀各位叔叔,然后出发。太宗与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等人密谋,共同废黜皇帝。戊午夜,皇帝在华林园竹林堂射鬼。当时巫师说:‘看到这个堂有鬼。’所以皇帝亲自射击。寿寂之手持刀进入,姜产之作为副手。皇帝想要逃跑,寿寂之追赶并杀死了他,当时年仅十七岁。

皇帝自幼性格孤僻急躁,在东宫时常常被世祖责备。世祖西巡,刘子业请求陪同处理日常事务,书写不谨慎,皇帝责备他。刘子业上奏谢罪,皇帝回答说:‘书写没有长进,这是一条原则。听说你平时学业懈怠,性格越发孤僻,为什么如此固执呢!’皇帝年幼时喜欢读书,颇通古事,自己创作了《世祖诔》和杂篇章,常常有辞彩。

沈约《宋书》记载:前废帝景和末年,召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入宫,让身边的人在面前逼迫她,江氏不接受命令。皇帝对她说:‘如果你不听从,我将杀掉你的三个儿子。’江氏仍然不肯。于是派人去杀她的弟弟,刘敬猷、刘敬渊等人被杖责一百。那天晚上,前废帝也去世了。

刘彧

沈约《宋书》记载:太宗明皇帝刘彧,字休炳,小名荣期,是文帝的第十一子。担任雍州刺史。景和末年,他入朝,被留下。前废帝诛杀宰辅,杀戮大臣,一直担心有人图谋不轨,怀疑害怕各位叔叔,将他们拘禁在宫殿内。将刘彧逮捕交给廷尉,一夜之间被释放。将要加害刘彧的,不止一次。后来害刘彧的决心已定,第二天早上就应该遭受灾祸。刘彧先前与心腹阮佃夫、李道儿、寿寂之等人密谋,在后堂杀死了前废帝。建安王刘休仁便自称臣子,引领皇帝升上西堂的御座,召见各位大臣。当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刘彧失去鞋子,赤脚走到西堂,还戴着乌帽。坐下后,刘休仁叫来主衣换上白帽,引导羽仪,虽然没有立即即位,但所有事务都按照皇帝的命令执行。

刘彧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将景和元年改为太始元年。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勋起兵反叛,镇军长史邓琬是他的谋主,雍州刺史袁顗率领军队前往支援。皇帝亲自率领六军,驻扎在中兴堂。司徒建安王刘休仁率领军队大破叛军,斩杀伪尚书仆射袁顗,进讨江州、郢州、荆州、雍州,平定了这些地方。晋安王刘勋及其同党都被赐死。

太豫元年四月,皇帝病重,袁粲、褚渊、刘勔、蔡兴宗、沈攸之被托付后事。皇帝在景福殿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皇帝自幼性格和善,风度翩翩。早年失去生母,被路太后抚养。大明年间,各位弟弟多被猜忌,只有皇帝受到亲近,常常侍奉路太后的医药。喜欢读书,热爱文学,在封地时,撰写了《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写了卫瓘所注的《论语》二卷流传于世。即位后,四方反叛,他以宽仁对待众人,各位将领的父兄子弟如果有反叛的,都授予禁军,信任不亚于旧臣,因此众人愿意为他效力,无人不尽力。平定天下后,反叛者多被宽恕,有才能的人都被授予官职,就像旧臣一样。有才学的人,多被引进,参与研究典籍,在皇帝左右应对。在华林园的茅堂讲解《周易》,常常亲自聆听。晚年喜好鬼神,多忌讳,亲近谗言,剪除皇室成员,宋氏的基业从此衰落。

沈约《宋书》记载:王景文担任扬州刺史。皇帝病重,各位弟弟都已遇害,只有桂阳王刘休范人才低下,没有被怀疑,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担心一旦皇帝驾崩,皇后临朝,王景文自然会成为宰相,门第强盛,凭借元舅的身份,年底不会成为忠臣,太豫元年春天,皇帝病重,派人送药赐死王景文,亲手写下诏书说:‘我对你周全,是为了保全你的家族,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

刘昱

沈约《宋书》记载:废帝刘昱,字德融,小名慧震,是明帝的长子。太宗的诸子在怀孕时,都用《周易》占卜,得到的结果就是‘少’字,所以皇帝的小字是慧震。被立为皇太子。太宗去世后,太子即位。

元徽元年正月,改换年号。二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反叛。叛军突然到来,攻打新亭垒。齐王抵抗并大败叛军。越骑校尉张苟儿斩杀刘休范。五年七月戊子夜,皇帝在仁寿殿去世。

起初,皇帝还在东宫时,五六岁就开始学习书法,但他喜欢玩耍,老师也管不住他。他喜欢攀爬油漆帐竿,离地有两丈多高,这样玩上半天才会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喜怒无常,如果身边的人稍有不合他意,他便会动手打人。他常常光着脚蹲坐,把这当作常态。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太宗就下令让皇帝的生母严格管教他。等到皇帝继位后,他在内宫害怕太后,在外宫又怕大臣,还没有完全随心所欲。自从成年后,他的变态行为开始增多,宫内外都难以控制。在第三年秋冬之间,他开始喜欢出游,太妃常常乘坐青竹车跟随他,并监督他。但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放纵,太后也无力阻止。他常常只带几个亲信,离开队伍,有时出去十里、二十里,有时去市场,有时去军营。他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在第四年春夏之间,这种出行更加频繁。自从京城平定后,他的意志变得更加傲慢,几乎天天出游。他与亲信解僧智、张立鬼等人经常追逐打闹,夜晚出承明门,晚上出去,早上回来。随从都拿着刀矛,行人男女和马驴都难以幸免。民间对此感到忧虑和恐惧,白天不敢开门,道路上行人稀少。他常常穿着短衣,从未穿戴过正式的衣冠。他有几十根白棓,每根都有名字。他身边总有一些会钳凿锥锯的人。他常常用铁锥刺人私密部位,如果有人皱眉,他会非常生气,命令那个人脱掉上衣,正立不动,然后用矛刺穿他的手臂。他在耀灵殿上养了几十头驴,他自己的马则养在御床旁边。在此之前,民间有传言说太宗没有儿子,皇帝是李道的儿子。皇帝每次出入时,常常自称刘统,或者自称为李将军。他与右卫翼辇营的女子私通,每次出游都会带着一百多钱,用来支付酒肉的费用。他有一辆辂车,车上覆盖着蓬,他乘坐这辆车出入,随从不过几十人。羽仪追他常常追不上,又担心出事,也不敢追赶,只是整理队伍,在另一处观望而已。所有这些下流的事情,他看一眼就能学会,无论是锻造金银,还是裁剪衣服制作帽子,他都能做得非常精细。他从未吹过箫,但拿起竹管就能吹出音韵。他天性好杀,以此为乐,一天没事做时,就会感到闷闷不乐。

齐王萧潜图谋废除皇帝,与直阁将军王敬则商议此事。七月七日,皇帝乘坐露车,带着两百多人,没有再使用卤簿羽仪,前往青园尼寺。早上到达新安寺,与昙渡道人饮酒,喝醉了,被人扶着回到仁寿殿东边的阿毡幄中睡觉。当时皇帝出入无禁,大内各阁晚上都不关闭。厢下的人害怕相遇,没有人敢出来。宿卫都逃避,内外无人相禁。王敬则先与皇帝的亲信杨万年等二十五人结盟,计划一起夺取皇帝的位置。那天晚上,王敬则外出,杨玉夫看到皇帝喝醉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与万年一起进入毡幄内,用皇帝防身的刀将他杀死。提着皇帝的首级,按照常规的做法,声称有皇帝的命令,打开承明门出去,把首级交给王敬则。王敬则骑马飞奔到领军府,用首级献给齐王。齐王于是穿上军服,率领几十个亲信,声称是巡视回来,打开承明门进入。皇帝在其他晚上开门时,守门的人都震惊恐惧,不敢看,但这次却没有怀疑。齐王进入后,早上,就按照太后的命令迎接安成王。

沈约在《宋书》中说:顺皇帝名准,字仲谟,小字知观,是明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安成王。废帝去世后,他迎接王入朝堂。壬辰年,即皇帝位。昇明元年,改年号,大赦天下。齐王出镇东城,辅佐政务,担任宰相。三年,加封为相国,总揽百官,准备九锡之礼。四月,将帝位禅让给齐王。壬辰年,皇帝退位,居住在东邸。后来迁居丹阳宫,被封为汝阴王。在丹阳去世,谥号为顺皇帝,当时年仅十三岁。

史臣评论说:圣明的帝王接受天命,如果不是承接乱世,天命是不会降临的。自从三皇五帝以来,受命称帝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天下大乱之后,然后才符合天意被推举为王的。水德转移,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岂止是区区汝阴王退位让位而已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二-注解

高祖武皇帝:指刘裕,即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因其功绩卓著,被追尊为高祖武皇帝。

彭城绥舆里人:彭城,指今江苏省徐州市;绥舆里,指刘裕的出生地。

神光之异:指刘裕出生时出现的奇异现象,如神光等,常用来形容有特殊命运的征兆。

甘露:指甜美的露水,古代常用来象征吉祥和天赐的福分。

沙门:指佛教僧侣。

中原事故:指中原地区的变故或战乱。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疮难治:比喻问题难以解决。

黄散:古代一种药物,此处指沙门所赠的药。

晋陵人韦叟:晋陵,指今江苏省常州市;韦叟,指一个擅长占卜的术士。

占相:指通过观察人的相貌、体相等来预测人的命运。

方伯:古代官职,指一方诸侯。

妖贼孙恩:孙恩是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被官府视为妖贼。

刘牢之:东晋末年的将领,曾参与镇压孙恩起义。

逆旅:古代供行人住宿的旅店。

流矢:箭矢,此处指被箭射伤。

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市,孙恩起义军曾在此地设防。

沪:今上海市,孙恩起义军曾在此地设防。

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孙恩起义军曾在此地设防。

干蒜山: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的一座山。

巘:高而险的山峰。

京师:指国都,即皇帝居住的都城。

建武将军:古代军职,相当于现在的将军。

下邳太守:下邳,指今江苏省徐州市;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抚军将军:古代军职,掌管军事。

中军参军:古代军职,为将军的助手。

篡帝位:指篡夺帝位。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气势威猛,常用来形容有帝王之相的人。

关陇:指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古代关中地区和陇西地区。

匡复:指恢复国家,常用于指恢复被篡夺的帝位。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古代的军事要地。

顿丘太守: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右卫将军:古代军职,掌管宫廷警卫。

江乘:今江苏省句容市,古代军事要地。

罗落桥:古代桥梁名,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

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古代的军事要地。

使持节:古代官职,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都督:古代军职,掌管一定地区的军事。

杨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指八个州的军事事务。

镇军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徐州刺史:徐州,指今江苏省徐州市;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经浔阳: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古代的军事要地。

乘舆法服:指皇帝的车驾和礼服。

挟天子:指控制皇帝。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古代的军事要地。

桑落洲:今湖南省岳阳市,古代的军事要地。

枚回州:枚回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古代的军事要地。

都护:古代官职,掌管边疆地区。

鲜卑慕容德:鲜卑族首领,曾自立为帝。

广固:今山东省莒县,古代的军事要地。

青州:今山东省淄博市,古代的行政区划。

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古代的行政区划。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古代的行政区划。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古代的行政区划。

轻利:轻装简从的军队。

提幡鼓:指指挥军队作战。

交州刺史:交州,今越南北部地区,古代的行政区划;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荆州刺史: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古代的行政区划;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蜀:今四川省,古代的行政区划。

雍州刺史:古代官职,掌管雍州的行政和军事。

羌:古代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

关:指关中地区,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古代的都城。

洛阳:洛阳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多次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紫云:紫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与帝王的祥瑞相联系。

禅位:指皇帝将皇位让给他人。

改元:指皇帝更改年号,通常用于表示一个新的统治时期的开始。

西陵:西陵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此处可能指的是皇帝去世的地方。

汉楚元王交:汉楚元王交是汉朝时期楚元王的儿子,这里指代刘裕的家族背景。

刁逵:刁逵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这里指的是刘裕曾经欠下的债务。

王谧:王谧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这里指的是帮助刘裕还债的人。

桓玄:桓玄是东晋末年的权臣,曾一度篡位。

玺绂:玺绂是古代皇帝的印玺和系印的带子,这里指皇帝的象征。

义旗:义旗是指起义的旗帜,这里指代起义的行动。

上清简寡欲:上清简寡欲是指刘裕性格上的简朴和节俭。

虎魄:虎魄是指琥珀,一种有机宝石,古代常用于制作饰品。

姚兴:姚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君主。

宋台:宋台是指刘裕建立的宋朝的象征。

局脚床:局脚床是一种家具,这里指的是一种床。

银涂钉:银涂钉是指涂有银的钉子,用于装饰。

玉烛殿:玉烛殿是一种豪华的宫殿,这里指刘裕居住的地方。

葛灯笼:葛灯笼是用葛藤编织的灯笼,这里指古代的一种灯具。

麻绳紼:麻绳紼是指用麻绳做成的绳子,这里指古代的一种绳索。

上人:上人是指高僧或修行人。

会下:会下是指会稽地区,即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

孔静宅:孔静宅是指孔静的住宅,孔静是刘裕的朋友。

神人:神人是指神话或宗教中的神明。

嗣:嗣是指继承,这里指神人预言刘裕将会有高贵的地位。

庐陵王义真:庐陵王义真是刘裕的儿子,这里指的是刘裕的继承人。

华林园:华林园是古代皇家园林,这里指刘裕居住的地方。

法驾:法驾是指皇帝的仪仗队。

新安郡:新安郡是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

荥阳王:荥阳王是刘裕废黜的儿子的封号。

吴县:吴县是古代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奚官:奚官是指古代的官府奴隶。

巫蛊:巫蛊是指古代的一种巫术,通过诅咒来害人。

严道育:严道育是刘劭信任的巫师。

道育:道育是严道育的名字。

尼:尼是指出家的女性僧侣。

元凶:指犯下重大罪行的人。

世祖:指皇帝的祖父。

南谯王义宣:南谯王义宣是刘裕的孙子,也是刘宋的宗室成员。

雍州刺史臧质:雍州刺史臧质是刘宋的一位官员。

新亭:新亭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太极殿:太极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牙下:牙下是指军营的门口。

枭首:枭首是指将人头悬挂示众的刑罚。

世祖孝武皇帝:世祖孝武皇帝是指刘骏,他的谥号是孝武皇帝。

南郊:南郊是指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地点。

四铢钱:四铢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这里指货币改革。

业:业是指刘骏的儿子,后来成为皇帝刘彧。

大赦:指皇帝宣布全国大赦,免除罪犯的刑罚,释放囚犯。

疾疫:指流行性疾病,如瘟疫。

案行:指派遣使者进行调查或巡视。

敛埋:指收敛和埋葬死者。

诸王:指皇帝的亲王们。

妃主:指皇帝的妃子和公主。

庶姓:指非皇室血统的姓氏。

位从公:指官职相当于公爵。

贬爵:指降低官员的爵位。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顿:指驻扎。

驰道:指皇帝出行的专用道路。

雉场:指古代用于练习射箭的场所。

弩:一种古代的弓弩武器。

注弩:指装填弩箭。

颜峻:指颜峻,古代人物,此处指代某人的行为。

侍中: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下省:指皇宫中的低级别官署。

即皇帝位:指正式登基成为皇帝。

罢:指废除,停止。

宿卫兵:指负责皇宫安全的卫兵。

太宰: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尚书令: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和官员任命。

骠骑大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廷尉:古代官职,掌管司法。

讹言:指错误的言论或谣言。

厌之:指用巫术或法术来消除不利的影响。

密结:指秘密结交。

殒:指死亡。

狷急:指性格孤僻急躁。

东宫:指古代帝王的太子居住的地方,象征着太子将来的储君地位。

让之:指责备。

启参承起居:指太子参与皇帝的日常事务。

书不长进:指书法没有进步。

素业:指平素的学业。

狷戾:指性格孤僻凶狠。

顽固:指固执己见,不易改变。

诔:古代一种哀悼死者的文体。

白帽:指白色的帽子,此处指代皇帝的帽子。

主衣: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衣物。

羽仪:指仪仗队。

令书:指皇帝的命令文书。

江州刺史:古代官职,掌管江州的行政和军事。

晋安王:指晋安王刘义宣,南朝宋宗室。

勋:指刘义宣的官职。

镇军长史: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谋主:指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

帅众:指率领军队。

中兴堂:指皇帝的行宫。

司徒:古代官职,掌管礼仪。

建安王:指建安王刘休仁,南朝宋宗室。

大破:指彻底击败。

伪尚书仆射:指假冒尚书仆射的人。

伏诛:指被处死。

大渐:指病情严重。

顾命:指临终前的遗命。

景福殿:指皇帝的宫殿。

和美:指性格温和美好。

藩:指地方封国。

江左以来文章志:指一部关于江左地区文章的著作。

卫瓘:古代人物,此处指代某人的著作。

周易:指《周易》,是一部古代占卜书。

鬼神:指超自然的力量。

谗慝:指说坏话的人。

皇枝:指皇室成员。

晏驾:指皇帝去世。

元徽元年:指南朝宋元徽元年的年号。

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休范:指桂阳王刘休范,南朝宋宗室。

越骑校尉:古代官职,掌管骑兵。

张苟儿:指张苟儿,南朝宋将领。

仁寿殿:指皇帝的宫殿。

书学:指学习书法,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能之一。

堕业:指学业荒废,不勤奋学习。

嬉戏:指玩耍,嬉闹。

主师:指太子的老师,负责教导太子。

漆帐竿:指用漆涂过的竹竿,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的竹竿。

堕地:指出生。

喜怒无节:指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左右:指身边的侍从。

主旨:指旨意,命令。

徒跣蹲踞:指赤脚蹲坐,不拘小节。

捶训:指严厉的责打和训诫。

元服:指古代男子成年的仪式,通常在二十岁时举行。

肆志:指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青篾车:指用青竹编织的车,可能是一种轻便的车。

部伍:指军队,部下。

解僧智:指懂得佛教智慧的人。

张立鬼:指懂得道教法术的人。

承明门:指皇宫中的一道门。

白棓:指白色的棓木,可能是一种装饰品。

钳凿锥锯:指金属加工的工具,这里可能指从事这类工作的人。

阴破:指私密部位受伤。

耀灵殿:指皇宫中的一座宫殿。

御床:指皇帝的床。

刘统:指刘昱自称的名字。

李将军:指刘昱自称的另一个名字。

右卫翼辇营女子:指右卫翼辇营中的女子。

卤簿: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

青园尼寺:指青园尼姑庵。

昙渡道人:指昙渡这个道人。

露车:指没有遮蔽的车,可能是一种轻便的车。

卤簿羽仪:指仪仗队。

新安寺:指新安寺。

毡幄:指用毡子搭成的帐篷。

宿卫:指守卫皇宫的士兵。

钳凿锥锯之徒:指从事金属加工的人。

铁锥:指一种金属工具,这里可能指用来伤害人的工具。

敛眉:指皱眉,表示痛苦或不满。

戎服:指军装。

领军府:指负责统领军队的官府。

首付:指先付一部分。

昇明元年:指南朝宋昇明元年的年号。

逊于东邸:指退位后居住在东邸。

丹阳宫:指丹阳宫,可能是指南朝宋的皇宫。

汝阴王:指被封为汝阴王的称号。

膺录:指接受天命。

承微:指继承微弱的基业。

水德:指古代五行中的水德,这里可能指王朝的更替。

揖让:指谦让,这里可能指禅让。

三、五:指古代的历法,这里可能指古代的历法周期。

受命之主:指接受天命成为君主的人。

沦亡之极:指国家或王朝衰亡到极点。

符乐推之运:指天命所归,人民乐从的运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二-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南北朝时期齐朝的顺帝刘准和齐武帝萧赜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顺帝的性格特点。首先,文中提到顺帝在年幼时便显示出不寻常的性格特点,如‘堕业好嬉戏’、‘喜怒无节’,这些描述揭示了顺帝性格中的放纵和缺乏自律,这可能是后来他在政治上的失败的重要原因。

‘好缘漆帐竿’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顺帝年幼时的顽皮与无畏,但也反映出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管束,这可能导致了他在成年后的放纵行为。

‘内畏太后,外惮诸臣’这句话,说明了顺帝在继位后,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却受到母后和朝臣的制约,这表明了他在政治上的软弱和缺乏权威。

‘自加元服,变态转兴’表明顺帝在成年后,性格变得更加放荡不羁,‘渐自放恣’、‘单将左右’等描述,展示了他在权力面前的放纵和对个人欲望的满足。

‘与左右人解僧智、张立鬼恒自驰逐’、‘常着小袴,未尝服衣冠’等描述,进一步突出了顺帝的荒唐和不受约束,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的形象,也削弱了他的统治能力。

‘齐王潜图废立’这一段落,揭示了顺帝被废的必然性,齐王萧赜的野心和对顺帝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顺帝的悲剧。

‘沈约《宋书》曰’这一部分,是史臣对顺帝的评价,‘圣王膺录,自非接乱承微,则天历不至也’这句话,表明顺帝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是因为时代背景的特殊性,而非他个人的德行。

‘水德迁谢,其来久矣’这句话,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概括,意味着顺帝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