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七-原文
○梁肃方智
《梁书》曰:敬帝讳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世祖第九子也。
太清三年,封兴梁侯。
承圣元年,封晋安郡王。
二年,出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三年十一月,江陵陷,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定议,以帝为太宰、承制,奉迎还京师。
四年二月,至自豆浔阳,入居朝堂。
以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加司空陈霸先班剑二十人。
三月,齐遣其上党王高涣送贞阳侯萧渊明来主梁嗣,至东关,遣吴兴太守裴之横与战,败绩,之横死。
王僧辩率众出屯姑熟。
七月,王僧辩纳贞阳侯萧渊明,自采石济江。
入於京师,以帝为皇太子。
九月,司空陈霸先举义,袭杀王僧辩,黜萧渊明。
丙午,帝即皇帝位。
十月,诏改承圣四年为绍泰元年,大赦。
以贞阳侯萧渊明为司徒,封建安郡公。
以司空陈霸先为尚书令。
尊所生夏贵妃为皇太后。
立妃王氏为皇后。
太平元年正月,大赦。
四月,齐军水步入丹阳县,至秣陵故治。
六月,齐潜军至蒋山,北至玄武湖,司空陈霸先授众军节度,大破之。
七月,陈霸先进位司徒。
九月,改元,大赦。
除司徒陈霸先为丞相、录尚书事。
二年四月,齐遣使请和。
八月,加丞相黄钺,领太傅,剑履上殿。
九月,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
十月,禅位於陈,奉帝为江阴王,薨於外邸,时年十六,追谥敬皇帝。
史臣曰:梁季横溃,丧乱屡臻,当此之时,天历去梁,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
○后梁萧詧
后梁宣帝讳詧,昭明太子第三子也。
封岳阳王,授雍州刺史。
孝元被西魏所害,詧遂为魏附庸,称大定元年。
以蔡大宝为相,时人比刘备遇孔明。
詧性不好酒,尤恶见妇人,酷信佛法。
谓尚书宋如周曰:’卿可谤经?’
如周踧踖(上子六切,下音迹。)自陈,惧而出,以告大宝。
大宝曰:’卿当不谤馀经,不信法华耳。’
如周乃悟,经云随喜,面不狭长。
如周面狭且长,故戏之耳。
詧居处残毁,干戈日用,在位八年,愤惋而殂,年四十。
子岿立。
○萧岿
明帝讳岿,宣帝第三子也。
聪明有器识。
大定元年,为太子。
宣帝崩,太子即位,号天保元年。
十五年,周武帝平北齐,得传国玺,岿入周贺。
武帝大会群臣及诸蕃客,周武自弹琵琶,令故齐主高纬起舞。
达摩及故安德王延宗悲不自胜。
舞讫劝岿,岿乃起舞。
周武曰:’梁主乃能为朕舞乎!’
岿曰:’陛下既自弹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
周武大悦。
周武指齐氏故臣吒列长义谓岿曰:’是登陴骂朕者。’
岿曰:’长义未能抱乐,翻敢吠尧。’
周武大笑。
初虽礼接,岿未深知之。
至是,岿承间,乃陈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
辞理辩畅,因涕泗交流。
周武亦为歔欷。
自是礼遇日深,赐杂缯百段、马五匹,并赐齐宫伎女。
遣归国,执岿手曰:’待破突厥,必送梁王归江东。’
岿途经古迹,莫不驻马赋诗,以叙其怀。
至於江陵,凡三十首。
女为秦晋王广妃。
在位十四年而殂。
○萧琮
琮,明帝太子也。
既立,赦其封内,改元宽运。
琮性广仁有大度,博学有文义,兼善弓马。
明年,隋文征琮入朝。
琮率其臣二百馀人朝於长安,群臣辞於送客堂,琮下马一一执别,莫不殒涕。
既至,隋文帝留之,使崔弘度将兵攻江陵。
江陵不守,於是国废。
○陈陈霸先
《陈书》曰: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也。
世居颍川,实玄孙准,晋太尉。
准生匡。
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
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锺斯运。’
高祖以梁天监二年癸未岁生。
少倜傥有大志,不治生产。
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
尝游义兴,馆於许氏,夜梦天开数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令高祖开口纳焉。
及觉,腹中犹热,高祖心独负之。
大同初,新喻侯萧暎为吴兴太守,甚重高祖,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及暎为广州刺史,高祖为中兵参军,随之镇。
暎令高祖招集士马,众至千人,仍命高祖监宋隆郡。
所部安化二县元不宾,高祖讨平之。
寻监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先是,武林侯萧谘为交州刺史,以裒刻失众心,土人李贲连结数州豪杰同时反。
遣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将兵击之,冏等不时而进,皆败,於广州伏诛。
子雄弟子略与冏子侄及其主帅杜天合、杜僧明共举兵,执江南督护沈顗,进寇广州,昼夜苦攻,州中震恐。
高祖率精兵三千,卷甲兼行以救之。
频战屡捷,天合中流矢死,众大溃,僧明遂降。
梁武帝深叹异焉,授直阁将军,封新安子,邑三百户,仍遣画工图高祖而观之。
其年终,萧映卒。
明年,高祖送丧还都,至大庾岭,会有诏高祖为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与刺史杨瞟(匹妙切。)南讨。
十一年六月,军至交州,贲众数万於苏历江口立城栅以拒官军。
瞟推高祖为前锋,所向摧陷,贲走典澈湖,於屈獠界立寨,大造船舰,充塞湖中,众军惮之,顿湖口不敢进。
夜江水暴起七丈,注湖中,奔流迅激。
高祖勒所部兵,乘流先进,众军鼓噪俱前,贼众大溃,贲窜入屈獠洞中,屈獠斩贲,传首京师。
是岁,太清元年也。
除振远将军、江西督护、高安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二年冬,侯景寇京师,高祖将率兵赴援,广州刺史元景仲阴有异志,将图高祖。
高祖知其计,与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密议戒严。
三年七月,集义兵於南海,驰檄以讨景仲。
景仲穷蹙,缢於阁下。
高祖迎萧勃镇广州。
十一月,高祖遣杜僧明、胡颖将二千人顿於岭上,并厚结始兴豪杰同谋义举,侯安都、张偲等率千馀人来附。
萧勃闻之,遣锺休悦说高祖曰:’侯景骁雄,天下无敌,前者授军十万,士马精强,然而莫敢当锋,遂令羯贼得志。以君疏外,讵可暗投?未若且住始兴,遥张声势,保此泰山,自求多福。’
高祖泣谓休悦曰:’仆本庸虚,蒙国成造。往闻侯景渡江,即欲赴援。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君侯体则皇枝,任崇方岳,已不能摧锋万里,雪此冤痛,见遣一军,犹贤乎已,乃降后旨,使人慨然。仆行计决矣,凭为披述。’
乃遣使间道往江陵,禀承军期节度。
湘东王承制授高祖员外散骑常侍、持节、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改封南野县伯。
六月,高祖修嶂头古城,徙居焉。
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遣主帅杜平虏率千人入赣石、鱼梁。
高祖命周文育将兵击走之,迁仕奔宁都。
承制授高祖通直散骑常侍、使持节、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改封长城县侯。
寻授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六郡诸军事、军师将军、南江州刺史,馀如故。
时宁都人刘蔼等资廷仕舟舻兵仗,将袭南康,高祖遣杜僧明等率二万人据白口,筑城以御之,迁仕亦立城以相对。
二年三月,僧明等攻拔其城,生擒迁仕,送南康,高祖斩之。
承制命高祖进兵江州,仍授江州刺史,馀如故。
六月,高祖发自南康,观者数万人。
是时承制遣征东将军王僧辩督众军讨侯景。
八月,僧辩军次湓城,高祖率杜僧明等众军及南川豪帅合三万人将会焉。
时西军乏食,高祖先贮军粮五十万石,至是分三十万以资之。
仍顿巴丘。
会侯景废简文帝,立豫章嗣王栋,高祖遣兼长史沈衮奉表於江陵劝进。
十一月,承制授高祖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平东将军,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豫州内史,馀并如故。
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
二月,次桑落洲,遣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
是时王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於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进军次芜湖,侯景城主张黑弃城走。
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熟,仍次蔡州。
侯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
乃以船〈舟步〉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馀里中,楼雉相接。
诸将未有所决,僧辩遣杜崱问计於高祖,高祖曰:’前抑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今围石头,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
高祖即於石头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
贼恐西州路断,亦於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遏大路。
景率众万馀人、铁骑八百馀匹,结阵而进。
乃命诸将分处置兵。
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却。
高祖与王琳、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
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
荡主戴晃、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
贼复还,殊死战,又尽夺所得城栅。
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贼复散走。
景与百馀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遂北至西明门。
景至阙下,不敢入台,遣其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会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
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五月,齐遣辛述围严超达於秦郡,高祖命徐度领兵助其固守。
齐众七万,填堑,起土山,穿地道。
高祖乃自率万人解其围,纵兵四面击齐军,弓弩乱发,齐平秦王中流矢死,斩首数百级,齐人收兵而退。
高祖振旅南归,遣记室参军刘本仁献捷於江陵。
承制授高祖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馀并如故。
及王僧辩率众征陆纳於湘州,承制命高祖代镇扬州。
十一月,湘东王即位於江陵,改承圣元年。
明年,湘州平,高祖旋镇京口。
三年三月,进高祖司空,馀如故。
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高祖与王僧辩等进启江州,请晋安王以太宰承制,又遣长史谢哲奉笺劝进。
十二月,晋安王至自浔阳,入居朝堂,给高祖班剑二十人。
四年五月,齐送贞阳侯渊明还主社稷,王僧辩纳之,即位,改元曰天成,以晋安王为皇太子。
初,齐之请纳贞阳侯也,高祖以为不可,遣使诣僧辩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竟不从。
高祖居常愤恨,密谓所亲曰:’武帝虽磐石之宗,远播四海,至於克雪雠耻,宁济艰难,惟孝元而已,功业懋盛,前代未闻。我与王公俱受重寄,语未绝音,声犹在耳,岂期一旦便有异图。嗣主高祖之孙,元皇之子,海内属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废黜。远求夷狄,假立非次。观其此情,亦可知矣。’
乃密具袍数千领及锦彩金银,以为赏赐之具。
九月壬寅,高祖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谋之,仍部列将士,分赏金帛,水陆俱进。
是夜,发南徐州讨王僧辩。
甲辰,高祖步军至石头前,进遣勇士自城北逾入。
时王辩方视事,外白有兵。
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与其第三子頠相遇,俱出阁,左右尚数十人,苦战。
高祖大兵寻至,僧辩众寡不敌,走登城南门楼,高祖因风纵火,僧辩穷迫,乃就擒。
是夜,缢僧辩及頠。
庚午,贞阳侯逊位,百僚奉晋安王上表劝进。
十月己酉,晋安王即位,改承圣四年为绍康元年。
壬子,诏授高祖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持节、司空、班剑、鼓吹并如故。
仍诏高祖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震州刺史杜龛据吴兴,与义兴太守韦载同举兵反。
高祖命周文育率众攻载於义兴,龛遣其从弟北叟将兵拒战,北叟败归义兴。
二年正月癸未,诛杜龛於吴兴,龛从弟北叟、司马沈孝敦并赐死。
二月庚申,高祖遣侯安都、周铁武率舸舰备江川,仍顿梁山起栅。
三月戊戌,齐遣水军仪同萧轨、厙狄伏连、尧难宇、东方老、侍中裴英起、东广州刺史独孤辟恶、洛州刺史李希光并任约、徐嗣徽等,率众十万出栅口,向梁山。
帐内荡主黄丛逆击,败之,烧其前军船舰。
齐顿军保芜湖。
高祖遣定州刺史沈泰、吴郡太守裴忌就侯安都,共据梁山以御之。
四月丁巳,高祖诣梁山军巡抚,五月甲申,齐兵发自芜湖。
景申,至秣陵故治。
高祖遣周文育屯方山,徐度顿马牧,杜棱顿大航南。
己亥,高祖率宗室王侯及朝臣将帅于大司马门外白兽阙下刑牲告天,以齐人背约,发言慷慨,涕泗交流,同盟皆莫能仰视,士卒观者益奋。
辛丑,齐军於秣陵故县跨淮立桥栅,引渡兵马。
其夜至方山。
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各引兵还京师。
癸卯,齐兵自方山进及儿塘,游骑至台。
周文育、侯安都顿白土岗,旗鼓相望,都邑震骇。
高祖潜撤精兵三千配沈泰,渡江袭齐行台赵彦深於瓜步,获舟舰百馀艘、陈粟万斛。
六月壬辰,齐兵潜至锺山龙尾。
丁未,进至幕府山。
高祖命众军秣马蓐食,迟明攻之。
乙卯旦,自率帐内麾下出幕府山南,吴明彻、沈泰等众军首尾齐举,纵兵大战,侯安都自白不自引兵横出其后,齐师大溃,斩获数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胜计,生执徐嗣宗,斩之以徇。
追奔至於临沂,其江乘、摄山、锺山等诸军相次克捷。
七月景子,诏授高祖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并前五千户,并给油幢皂轮车。
是月,侯瑱(他甸切。)以江州入附。
遣侯安都镇上流,定南中诸郡。
八月癸卯,太府卿何顗、新州刺史华志各上玉玺一,高祖表以送台,诏归之高祖。
是日,诏高祖食安吉、武康二县,合五千户。
九月,进高祖位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改刺史为牧,进封义兴郡公。
丁未,中散大夫王彭笺称:今月五日平旦於御路见龙迹,自太里至象阙,亘三四里。
庚申,诏追赠高祖考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封义兴郡公,谥曰恭。
十月甲戌,敕丞相自今入问讯,可施别榻以近扆坐。
二年正月壬寅,天子朝万国於太极东堂,诏加高祖班剑十人。
八月甲午,进高祖位太傅,加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给羽葆鼓吹一部。
丙申,加高祖前后部羽葆鼓吹。
是时湘州刺史王琳拥兵不应命,高祖遣周文育、侯安都率众讨之。
九月,诏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
十月,进高祖爵为王,又命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
辛未,梁帝禅位。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於南郊,柴燎告天,大赦天下,改梁太平二年为永定元年。
封梁帝为江阴王。
赐民爵二级,文武二等。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
丙子,舆驾幸锺山,祠蒋常帝庙。
戊寅,舆驾幸华林园,亲览辞讼,临赦囚徒。
己卯,分遣大使宣劳四方。
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
追谥前夫人钱氏号为昭皇后。
立夫人章氏为皇后。
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后陵曰嘉陵,依梁初园陵故事。
立删定郎,治定律令。
戊子,迁景皇帝神主祔於太庙。
夏四月甲子,舆驾亲祠太庙。
乙丑,江阴王薨,诏遣太宰吊祭,司空监护丧事,凶礼所须,随由备办。
以梁武林侯萧谘息李卿嗣为江阴王。
初,侯景之平也,火焚太极殿,承圣中议欲营之,独阙一柱;至是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后渚,监军邹子度以闻。
诏中书令沈众兼起部尚书,少府卿蔡俦兼将作大匠,起太极殿。
甲寅,太极殿成,匠各给复。
十二月庚申,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蒨率百僚朝前殿,拜上牛酒。
甲子,舆驾幸大庄严寺,设无碍大会,舍乘舆法物。
群臣备法驾奉迎,即日舆驾还宫。
庚寅,高祖於太极东堂宴群臣,设金石之乐,以路寝告成也。
三年春正月己丑,青龙见於东方。
丁酉,夜大雪,及明,太极殿前有龙迹见。
甲午,广州刺史欧阳頠表称:白龙见於州江南岸,长数十丈;仙人见於罗浮山寺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
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杀都督周文育於军,举兵反。
王琳遣其将常众爱、曹庆率兵援佘孝励。
六月戊子,仪同侯安都败众爱等於左里,获琳从弟袭、主帅羊暕等三十馀人,众爱遁走。
庚寅,庐山民斩之,传首京师。
甲午,众师凯归。
丁酉,高祖不豫,遣兼太宰、尚书左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庙,兼太宰、中书令谢哲告太社、南北郊。
辛丑,高祖疾小瘳。
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
壬寅,高祖素服哭於堂,哀甚。
癸卯,高祖临讯狱讼。
是夜,荧惑在天尊。
高祖疾又甚。
景午,崩於璿玑殿,时年五十七。
遗诏追临川蒨入纂。
甲寅,迁殡於太极殿西阶。
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葬万安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七-译文
《梁书》记载:敬帝名叫方智,字慧相,小名法真,是世祖的第九个儿子。太清三年,被封为兴梁侯。承圣元年,被封为晋安郡王。第二年,外出担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三年十一月,江陵被攻陷,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商议后,决定让皇帝担任太宰、承制,迎接他回到京城。承圣四年二月,皇帝从豆浔阳回来,进入朝廷。任命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赐予司空陈霸先二十人班剑。
三月,齐国派其上党王高涣送贞阳侯萧渊明来梁国主持国事,到达东关时,派遣吴兴太守裴之横迎战,结果战败,裴之横战死。王僧辩率领军队驻扎在姑熟。七月,王僧辩接纳了贞阳侯萧渊明,从采石渡江。进入京城后,立皇帝为皇太子。九月,司空陈霸先起兵,杀死了王僧辩,废黜了萧渊明。丙午日,皇帝即位为皇帝。
十月,下诏将承圣四年改为绍泰元年,实行大赦。任命贞阳侯萧渊明为司徒,封为建安郡公。任命司空陈霸先为尚书令。尊称其生母夏贵妃为皇太后。立妃子王氏为皇后。太平元年正月,实行大赦。四月,齐军水路进入丹阳县,到达秣陵故城。六月,齐军秘密到达蒋山,北至玄武湖,司空陈霸先指挥军队,大败齐军。七月,陈霸先晋升为司徒。九月,改年号,实行大赦。免去司徒陈霸先的职务,任命他为丞相、录尚书事。第二年四月,齐派使者请求和谈。八月,赐予丞相黄钺,兼任太傅,可以带剑穿履上殿。九月,担任相国,总揽百官,封十郡为陈公,行九锡之礼。十月,禅让帝位给陈,尊奉皇帝为江阴王,在宫外去世,时年十六岁,追谥为敬皇帝。
史臣评论说:梁朝末期混乱不堪,灾祸频仍,在这个时候,天命离开梁朝,敬皇高让,将要和释负一样。
后梁宣帝名叫萧詧,是昭明太子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岳阳王,担任雍州刺史。孝元帝被西魏所害,萧詧于是成为魏的附庸,自称大定元年。任命蔡大宝为相,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刘备遇到诸葛亮。萧詧不喜欢喝酒,尤其讨厌见女人,非常信仰佛法。他对尚书宋如周说:‘你可以诽谤佛经吗?’宋如周犹豫不决,自己陈述后,害怕地离开了,告诉了蔡大宝。蔡大宝说:‘你应该不会诽谤其他经文,只是不相信法华经而已。’宋如周这才明白,佛经中说随喜,面不狭长。宋如周的面狭且长,所以蔡大宝和他开玩笑。萧詧居住的地方破败不堪,战乱天天发生,在位八年,悲愤而亡,享年四十岁。儿子萧岿继位。
萧岿,明帝的儿子。大定元年,被立为太子。明帝去世后,太子即位,年号天保元年。
十五年,周武帝平定北齐,得到传国玉玺,萧岿前往周朝祝贺。周武帝在宴会上让群臣和各国的客人,自己弹奏琵琶,让前齐主高纬跳舞。达摩和前安德王延宗悲痛欲绝。跳舞结束后,他们劝萧岿跳舞,萧岿于是起身跳舞。周武帝说:‘梁王能为朕跳舞吗?’萧岿说:‘陛下既然自己弹五弦琵琶,臣子怎么敢不效仿百兽!’周武帝非常高兴。周武帝指着前齐臣吒列长义对萧岿说:‘这就是那个在城墙上骂朕的人。’萧岿说:‘长义未能快乐,还敢狂吠!’周武帝大笑。最初虽然礼遇,萧岿并不真正了解周武帝。到了这时,萧岿趁机会,陈述父亲所受的恩惠,以及两国的困境,唇齿相依的关系。言辞流畅,因此涕泪交流。周武帝也为之动容。从此以后,礼遇越来越深,赐予一百段杂缯、五匹马,并赐予齐宫的伎女。送他回国时,武帝握着他的手说:‘等打败突厥,一定送梁王回江东。’萧岿经过古迹,无不驻马赋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到达江陵时,共赋诗三十首。女儿成为秦晋王杨广的妃子。在位十四年后去世。
萧琮,明帝的儿子。即位后,赦免了封国内的罪行,改年号为宽运。萧琮性格宽厚仁爱,有大度,博学多才,兼通弓马。
第二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萧琮率领他的臣子二百多人前往长安朝见,群臣在送客堂告别,萧琮下马逐一握手告别,无不泪流满面。到达后,隋文帝留他,派崔弘度率军攻打江陵。江陵失守,于是国家被废除。
《陈书》记载:高祖武皇帝名叫陈霸先,字兴国,小名法生,是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是汉太丘长陈实的后代。世代居住在颍川,陈实的玄孙陈准,是晋朝的太尉。陈准生陈匡,陈匡生陈达,永嘉南迁时,陈达担任丞相掾,历任太子洗马,后来外出担任长城令,喜欢那里的山水,于是就在那里安家。他曾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地方山川秀丽,将来一定会有王者兴起,二百年后,我的子孙一定会承此运势。’高祖在梁天监二年癸未年出生。年轻时就风流倜傥,有大志,不经营生产。长大后,阅读兵书,武艺高强,明达果断,被当时的人所推崇。曾游历义兴,住在许氏家中,晚上梦见天空打开数丈,有四个人穿着朱衣捧着太阳来到,让他们高祖张嘴吞下。醒来后,腹中仍然感觉热,高祖心中独有此感。
大同初年,新喻侯萧暎担任吴兴太守,非常重视高祖,对属下说:‘这个人将要成就远大的事业。’等到萧暎担任广州刺史,高祖担任中兵参军,随他镇守。萧暎让高祖招募士兵,人数达到一千人,然后命令高祖监管宋隆郡。所管辖的安化二县元不宾,高祖讨伐平定了他们。不久监管西江督护、高要郡守。在此之前,武林侯萧谘担任交州刺史,因为严苛失掉民心,当地百姓李贲联合数州豪杰同时反叛。派遣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率军讨伐,孙冏等不等时机就进攻,都失败了,在广州被杀。卢子雄的儿子卢子略与孙冏的儿子孙侄及其主帅杜天合、杜僧明共同起兵,抓住江南督护沈顗,进攻广州,日夜苦战,州中人心惶惶。高祖率领精兵三千,轻装疾行前往救援。连续作战,屡次获胜,杜天合被流箭射死,敌军大溃,杜僧明于是投降。梁武帝深深感叹,任命高祖为直阁将军,封为新安子,食邑三百户,并派遣画工为高祖画像观看。
那一年年底,萧映去世了。第二年,高祖送丧回都城,到了大庾岭,接到诏书,任命高祖为交州司马,兼任武平太守,与刺史杨瞟一起南征。
十一年六月,军队到达交州,陈霸先在苏历江口聚集数万士兵,建立城栅来抵抗官军。杨瞟推举高祖为前锋,所向披靡,陈霸先逃到典澈湖,在屈獠界建立营寨,大量制造船只,堵塞湖中,众军都害怕,停在湖口不敢前进。
夜晚江水突然上涨七丈,流入湖中,水流迅猛。高祖率领部队乘流先进,众军鼓噪前进,敌军大溃败,陈霸先逃入屈獠洞中,屈獠人斩杀了陈霸先,将首级传送到京城。这一年是太清元年。高祖被任命为振远将军、江西督护、高安太守,负责七个郡的军事。
二年冬天,侯景侵犯京城,高祖准备率军支援,但广州刺史元景仲暗中怀有二心,打算加害高祖。高祖得知他的计划,与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人秘密商议戒备。
三年七月,高祖在南海集结义军,发布檄文讨伐元景仲。元景仲走投无路,吊死在阁下。高祖迎接萧勃镇守广州。
十一月,高祖派遣杜僧明、胡颖带领两千人在岭上驻扎,并厚结始兴的豪杰共同起义,侯安都、张偲等人率领一千多人前来归附。
萧勃得知后,派遣钟休悦劝说高祖说:‘侯景勇猛,天下无敌,之前给他十万军队,士兵马匹精良,但没有人敢抵挡他的锋芒,结果让羯贼得志。你被朝廷疏远,怎么可以暗中投靠别人?不如暂时留在始兴,远播声势,保护自己,寻求更多的福祉。’高祖哭着对休悦说:‘我本是个平庸之人,承蒙国家培养。以前听说侯景渡江,就想要去支援。现在京都陷落,皇帝蒙尘,君辱臣死,谁敢吝惜生命!你是皇室宗亲,肩负重任,已经不能摧毁万里的敌军,洗刷这个冤屈,现在只派出一支军队,已经很贤明了,但皇帝的旨意又让人感到惋惜。我已经下定决心,现在向你陈述。’于是派遣使者通过小路前往江陵,禀报军情。
湘东王按照皇帝的旨意任命高祖为员外散骑常侍、持节、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改封为南野县伯。
六月,高祖修复了嶂头古城,并迁居于此。高州刺史李迁仕占据了大皋,派遣主帅杜平虏率领一千人进入赣石、鱼梁。
高祖命令周文育率军击退他们,李迁仕逃到宁都。按照皇帝的旨意任命高祖为通直散骑常侍、使持节、信威将军、豫州刺史、兼任豫章内史,改封为长城县侯。
不久之后,高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六郡诸军事、军师将军、南江州刺史,其他职务保持不变。当时宁都人刘蔼等人资助廷仕船只、兵器,准备袭击南康,高祖派遣杜僧明等人率领两万人驻扎在白口,筑城防御,李迁仕也筑城相对。
二年三月,僧明等人攻下了他们的城池,生擒了李迁仕,将他送到南康,高祖将他斩首。按照皇帝的旨意命令高祖进军江州,仍任命他为江州刺史,其他职务保持不变。
六月,高祖从南康出发,观看的人数达数万。这时,按照皇帝的旨意派遣征东将军王僧辩督率众军讨伐侯景。八月,僧辩的军队驻扎在湓城,高祖率领杜僧明等众军以及南川的豪帅,合计三万人,将会合。
当时西军粮食匮乏,高祖事先储备了五十万石军粮,这时分出三十万支援他们。军队驻扎在巴丘。
正逢侯景废黜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高祖派遣兼长史沈衮前往江陵,上表劝进。
十一月,按照皇帝的旨意任命高祖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平东将军,扬州刺史,兼任会稽太守、豫州内史,其他职务保持不变。
三年正月,高祖率领三万甲士、五千张强弩、两千艘战船,从豫章出发。二月,驻扎在桑落洲,派遣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上表江陵,按照皇帝的旨意加封高祖鼓吹一部。
这时王僧辩已经从湓城出发,与高祖在白茅湾会合,于是登陆结坛,宰杀牲畜,盟誓。
进军驻扎在芜湖,侯景的守将张黑弃城逃跑。三月,高祖与各军攻克姑熟,接着驻扎在蔡州。侯景登上石头城观望形势,非常不高兴,对左右的人说:‘这支军队上方有紫气,不容易抵挡。’于是用船装满石头,沉入淮口;沿着淮河建造城墙,从石头城到青溪十多里,高楼和雉堞相连。
各位将领没有决定下一步行动,王僧辩派遣杜崱向高祖询问计策,高祖说:‘之前压制仲礼的数十万军队,隔水而坐,韦粲在青溪,竟然不渡河,敌人才得以登高观望,内外皆空,肆意凶残,覆灭我们的王师。现在围攻石头城,必须渡过北岸。如果各位将领不能抵挡敌军,请先去建立栅栏。’高祖就在石头城的西边横陇筑起栅栏,众军依次连起八座城池,直通东北。
敌军害怕西州道路被切断,也在东北的果林建造了五座城池,以阻断大路。侯景率领一万多人、八百多匹铁骑,列阵前进。于是命令各位将领分头部署兵力。
敌军直接冲击王僧志,王僧志稍微后退,高祖派遣徐度率领两千弩手横截其后,敌军才退却。高祖与王琳、杜龛等率领铁骑全力进攻,敌军退守栅栏。
侯景的仪同卢辉略打开石头城的北门前来投降。荡主戴晃、曹宣等人攻下了果林的一座城池,众军又攻克了四座城池。敌军再次反攻,拼死战斗,又全部夺回了失去的城栅。
高祖非常愤怒,亲自率军进攻,士兵们跃过栅栏冲入,敌军再次溃散。侯景与一百多骑兵丢弃长矛,手持刀剑,左右冲击阵地,但阵地不动,侯景的军队大溃败,最终逃到西明门。侯景到达宫门前,不敢进入台城,派遣心腹取走他的两个儿子后逃走。
高祖率领众军出广陵迎接,正逢侯景的将领郭元建投奔齐国,高祖接纳了他的三千部下后返回。王僧辩上表请求高祖镇守京口。
五月,齐国派遣辛述在秦郡围困严超达,高祖命令徐度率领军队帮助他坚守。
齐军七万,填平壕沟,堆起土山,挖掘地道。高祖亲自率领一万人解围,四面攻击齐军,弓弩齐发,齐国的平秦王被流箭射中,斩首数百级,齐军收兵撤退。
高祖整顿军队南归,派遣记室参军刘本仁向江陵献捷。按照皇帝的旨意任命高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其他职务保持不变。
等到王僧辩率军征讨湘州的陆纳,按照皇帝的旨意命令高祖代替他镇守扬州。
十一月,湘东王在江陵即位,改年号为承圣元年。第二年,湘州平定,高祖返回镇守京口。
三年三月,晋升高祖为司空,其他职务保持不变。
十一月,西魏攻下了江陵,高祖与王僧辩等人向江州进发,请求晋安王以太宰的身份接受皇帝的命令,并派遣长史谢哲带着信件劝说晋安王登基。十二月,晋安王从浔阳来到,进入朝廷,给高祖配备了二十人的仪仗队。第四年五月,齐国送回贞阳侯渊明,让他回到国家掌权,王僧辩接纳了他,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天成,立晋安王为皇太子。起初,齐国请求接纳贞阳侯时,高祖认为不可,派使者到王僧辩那里苦苦争论,往返多次,王僧辩最终没有听从。高祖平时对此感到愤恨,私下对亲近的人说:‘武帝虽然家族坚固,声名远播四海,但至于洗雪仇恨、度过困难,只有孝元皇帝而已,他的功业非常显著,前代未曾有过。我和王公都受到重任,话音未绝,声音仍在耳边,没想到一旦就会有别的打算。继承者高祖的孙子,元皇的儿子,全国都在关注,天下人心所向,究竟有什么罪过,竟然被废黜。远求夷狄,假立非次。看他的这种情况,也就知道了。’于是秘密准备了数千件袍服和锦彩金银,作为赏赐的准备。九月壬寅日,高祖召集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人商议,并部署军队,分发金币,水陆并进。当晚,从南徐州出发讨伐王僧辩。甲辰日,高祖的步兵到达石头城前,接着派遣勇士从城北越过城墙进入。当时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报告有军队来。不久军队从内部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与他的第三个儿子王頠相遇,一起走出阁楼,左右还有几十人,激烈战斗。高祖的大军随后到来,王僧辩众寡悬殊,逃到城南门楼,高祖趁机放火,王僧辩走投无路,于是被擒获。当晚,吊死王僧辩和王頠。庚午日,贞阳侯退位,百官上表请求晋安王登基。十月己酉日,晋安王登基,将承圣四年改为绍康元年。壬子日,下诏任命高祖为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州刺史、持节、司空、仪仗队、鼓吹乐队等职务,并保持原状。仍下诏高祖配备一百人的甲仗队,出入宫殿和省署。
震州刺史杜龛占据吴兴,与义兴太守韦载一同起兵反叛。高祖命令周文育率领军队攻打韦载于义兴,杜龛派遣他的堂弟杜北叟率领军队抵抗,杜北叟战败返回义兴。第二年正月癸未日,在吴兴处死了杜龛,杜龛的堂弟杜北叟、司马沈孝敦都被赐死。
二月庚申日,高祖派遣侯安都、周铁武率领战船准备江川,并在梁山建立栅栏。三月戊戌日,齐国派遣水军仪同萧轨、厙狄伏连、尧难宇、东方老、侍中裴英起、东广州刺史独孤辟恶、洛州刺史李希光以及任约、徐嗣徽等人,率领十万军队出栅口,向梁山进发。帐内荡主黄丛迎击,击败了他们,烧毁了他们的前军船只。齐国军队驻扎在芜湖。高祖派遣定州刺史沈泰、吴郡太守裴忌到侯安都那里,共同占据梁山来抵御他们。
四月丁巳日,高祖到梁山军中巡视,五月甲申日,齐国军队从芜湖出发。景申日,到达秣陵故城。高祖派遣周文育驻扎在方山,徐度驻扎在马牧,杜棱驻扎在大航南。己亥日,高祖率领宗室王侯和朝臣将帅在大司马门外白兽阙下宰杀牲畜,向上天祈祷,因为齐国背约,言辞激昂,涕泪交流,同盟的人都无法抬头看,士兵们观看的更加振奋。辛丑日,齐国军队在秣陵故县跨过淮河建立栅栏,引导军队过河。当晚到达方山。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人各自率领军队返回京师。癸卯日,齐国军队从方山前进到儿塘,游骑到达台城。周文育、侯安都驻扎在白土岗,旗帜和鼓声相望,京城震惊。高祖秘密派遣三千精兵给沈泰,渡江袭击齐国的行台赵彦深于瓜步,缴获船只一百多艘、陈粟一万斛。六月壬辰日,齐国军队秘密到达锺山龙尾。丁未日,前进到幕府山。高祖命令军队喂马吃草,准备拂晓进攻。乙卯日早晨,亲自率领帐内亲兵从幕府山南出发,吴明彻、沈泰等各路军队前后夹击,放开兵力大战,侯安都从白不自引兵横插其后,齐军大败,斩杀数千人,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生擒徐嗣宗,斩首示众。追击逃兵到临沂,江乘、摄山、锺山等各路军队相继取得胜利。七月景子日,下诏任命高祖为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进爵为公,增加封地并前共五千户,并赐予油幢皂轮车。这个月,侯瑱率领江州归附。派遣侯安都镇守上游,平定南中各郡。
八月癸卯日,太府卿何顗、新州刺史华志各自献上一枚玉玺,高祖上表请求将玉玺送回朝廷,下诏归还给高祖。这一天,下诏高祖可以享用安吉、武康两县的赋税,共计五千户。九月,晋升高祖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改刺史为牧,进封为义兴郡公。丁未日,中散大夫王彭上书称:本月五日清晨在御路上看到龙迹,从太里到象阙,长达三四里。庚申日,下诏追赠高祖的父亲为侍中、光禄大夫,加赠金印紫绶,封为义兴郡公,谥号为恭。十月甲戌日,敕令丞相从今以后进入询问,可以安排一个特别的座位靠近御座坐下。第二年正月壬寅日,天子在太极东堂朝见万国,下诏晋升高祖的仪仗队人数为十人。八月甲午日,晋升高祖为太傅,加授黄钺,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赐予羽葆鼓吹乐队一部。丙申日,加授高祖前后部羽葆鼓吹乐队。这时,湘州刺史王琳拥兵不服从命令,高祖派遣周文育、侯安都率领军队讨伐他。九月,下诏晋升高祖为相国,总揽百官,封十郡为陈公,准备九锡之礼。十月,晋升高祖为王,又命令他戴十二旒的冠冕,树立天子的旗帜。辛未日,梁帝禅让帝位。
永定元年冬天十月乙亥日,高祖在南郊即皇帝位,烧柴祭天,大赦天下,将梁太平二年改为永定元年。封梁帝为江阴王。赐予民众二级爵位,文武官员二级。赐给鳏寡孤独无法自存的人五斛粮食。丙子日,皇帝亲自驾临钟山,祭祀蒋常帝庙。戊寅日,皇帝驾临华林园,亲自审阅诉讼案件,亲自赦免囚犯。己卯日,分遣大使到各地宣劳。辛巳日,追尊高祖的父亲为景皇帝,庙号为太祖;高祖的母亲董太夫人为安皇后。追谥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癸未日,尊称景帝的陵墓为瑞陵,昭皇后的陵墓为嘉陵,依照梁初的园陵制度。设立删定郎,修订法律。
戊子日,将景皇帝的神主迁入太庙。
夏四月甲子日,皇帝亲自前往太庙进行祭祀。乙丑日,江阴王去世,皇帝下诏派遣太宰前去吊祭,司空负责监护丧事,所需凶礼用品,随用随备。
因为梁武林侯萧谘的孙子李卿继承江阴王的位子。起初,侯景之乱平定后,太极殿被焚毁,承圣年间有人提议重建,但只缺一根柱子;到了这时,有一根樟木,直径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漂流到陶家后渚,监军邹子度上报了这件事。皇帝下诏中书令沈众兼任起部尚书,少府卿蔡俦兼任将作大匠,重建太极殿。甲寅日,太极殿重建完成,工匠们各自得到了奖赏。
十二月庚申日,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萧蒨率领百官前往前殿,向上献上牛酒。甲子日,皇帝前往大庄严寺,举办了无碍大会,舍弃了乘舆法物。群臣准备法驾迎接,当天皇帝就返回了皇宫。庚寅日,高祖在太极殿东堂宴请群臣,摆设了金石乐器,庆祝路寝完工。
三年春天正月己丑日,青龙出现在东方。丁酉日,夜晚下大雪,到天亮时,太极殿前出现了龙迹。甲午日,广州刺史欧阳頠上表称:在州江南岸出现了白龙,长数十丈;在罗浮山寺的小石楼上出现了仙人,身高三丈左右,全身洁白,衣服华丽。北江州刺史熊昙朗在军中杀害了都督周文育,起兵反叛。王琳派遣他的将领常众爱、曹庆率兵支援佘孝励。六月戊子日,仪同侯安都在左里击败了常众爱等人,俘虏了王琳的堂弟王袭、主帅羊暕等三十多人,常众爱逃走。庚寅日,庐山民众将他斩杀,并将首级传送到京城。甲午日,军队凯旋。
丁酉日,高祖身体不适,派遣兼太宰、尚书左仆射王通因为疾病向太庙报告,兼太宰、中书令谢哲向太社、南北郊报告。辛丑日,高祖的病情稍有好转。已故司空周文育的灵柩从建昌运到。壬寅日,高祖穿着素服在堂上哭泣,非常悲痛。癸卯日,高祖亲自审理案件。那天晚上,火星在天空闪烁。高祖的病情再次加重。景午日,高祖在璿玑殿去世,享年五十七岁。遗诏追召临川王萧蒨入宫继承皇位。甲寅日,将灵柩迁至太极殿西阶。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七-注解
梁肃方智:梁肃方智指的是梁朝的一位皇帝,即敬帝萧方智。他是梁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南朝梁的最后一位皇帝。
世祖:世祖是指梁朝的皇帝萧衍,他是梁朝的建立者,也是萧方智的父亲。
太清三年:太清三年是南朝梁的一个年号,对应的公元年份是公元559年。
承圣元年:承圣元年是南朝梁的一个年号,对应的公元年份是公元552年。
平南将军:平南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平定南方地区的军事事务。
江州刺史:江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江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江陵陷:江陵陷是指江陵城被攻陷,江陵是南朝梁的重要城池。
太宰:太宰是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承制:承制是指按照先前的制度或规定行事。
京师:京师是指国都,即皇帝所在的城市。
中书监:中书监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中书省的工作。
录尚书:录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记录尚书省的工作。
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骠骑军。
都督中外诸军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率全国军队。
班剑二十人:班剑二十人是指随从官员手持剑的人数,是官职地位的象征。
齐:齐是指北齐,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
上党王高涣:上党王高涣是北齐的一位王子。
贞阳侯萧渊明:贞阳侯萧渊明是南朝梁的一位宗室,后来成为北齐的傀儡皇帝。
东关:东关是指一个地名,位于江陵附近。
吴兴太守裴之横:吴兴太守裴之横是南朝梁的一位地方官员。
姑熟:姑熟是南朝梁的一个地名。
采石:采石是南朝梁的一个地名。
皇太子:皇太子是指帝位的继承人。
义:义是指正义、道义。
司徒:司徒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国家的礼仪和教化。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尚书省的工作。
皇太后:皇太后是指皇帝的母亲。
皇后:皇后是指皇帝的妻子。
丹阳县:丹阳县是南朝梁的一个地名。
秣陵故治:秣陵故治是指古代秣陵县的遗址。
蒋山:蒋山是南朝梁的一个地名。
玄武湖:玄武湖是南朝梁的一个地名。
节度:节度是指军事指挥官。
丞相:丞相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的政务。
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记录尚书省的工作。
黄钺:黄钺是古代的一种象征权力的法器。
太傅:太傅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剑履上殿:剑履上殿是指官员可以带剑穿履上殿,是高级官职的象征。
相国:相国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的政务。
百揆:百揆是指百官之首,即宰相。
九锡:九锡是古代授予诸侯王的一种礼遇,象征极高的权力。
禅位:禅位是指皇帝将帝位传给他人。
江阴王:梁帝退位后的封号。
谥号:谥号是指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
昭明太子:昭明太子是南朝梁的太子,即后来的梁武帝。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雍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西魏: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535年至556年,由宇文泰建立,是北朝之一。
大定元年:大定元年是后梁的一个年号,对应的公元年份是公元552年。
尚书: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尚书省的工作。
宋如周:宋如周是后梁的一位官员。
蔡大宝:蔡大宝是后梁的一位官员。
法华:法华是指《法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干戈日用:干戈日用是指战争频繁,生活不安定。
殂:殂是指死亡。
天保元年:天保元年是后梁的一个年号,对应的公元年份是公元552年。
周武帝:周武帝是北周的一位皇帝。
传国玺:传国玺是指古代皇帝的玉玺,是国家的象征。
达摩:达摩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
安德王延宗:安德王延宗是北齐的一位王子。
抱乐:抱乐是指快乐、高兴。
吠尧:吠尧是指敢于直言,比喻勇敢。
突厥:突厥是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江东:江东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崔弘度:崔弘度是隋朝的一位将领。
江陵: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是古代楚国的故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
废:废是指国家或政权被废除。
高祖武皇帝:高祖武皇帝是指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
吴兴长城下若里:吴兴长城下若里是陈霸先的出生地。
太丘长陈实:太丘长陈实是陈霸先的祖先,曾任太丘长。
颍川:颍川是陈霸先的家族所在地。
新喻侯萧暎:新喻侯萧暎是南朝梁的一位地方官员。
中兵参军:中兵参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宋隆郡:宋隆郡是南朝梁的一个地名。
武林侯萧谘:武林侯萧谘是南朝梁的一位地方官员。
李贲:李贲是南朝梁末年的一位反叛领袖。
孙冏:孙冏是南朝梁的一位将领。
卢子雄:卢子雄是南朝梁的一位将领。
沈顗:沈顗是南朝梁的一位官员。
直阁将军:直阁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新安子:新安子是陈霸先的一个封号。
长城令:长城令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长城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年终:一年结束的时候,通常指农历年底。
萧映:可能是指萧映,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高祖:高祖是指皇帝的尊称。
大庾岭:位于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
交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
武平太守:武平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杨瞟:可能是人名,杨瞟(匹妙切)。
苏历江口:可能是指苏历江的入海口。
典澈湖:可能是指典澈湖,一个地名。
屈獠界:屈獠是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其居住区域。
太清元年:陈朝的年号,即公元547年。
振远将军: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江西督护:古代的一种地方军事职位。
高安太守:高安是古代的一个县名,太守是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督七郡诸军事:负责监督七个郡的军事事务。
侯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将领,后来发动叛乱。
广州刺史:广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州的长官。
元景仲:可能是人名,元景仲。
成州刺史:成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长官。
行台选郎:行台是古代的一种行政机构,选郎是其中的官职。
殷外臣:可能是人名,殷外臣。
南海:古代的一个地区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侯安都:可能是人名,侯安都。
张偲:可能是人名,张偲。
萧勃:可能是人名,萧勃。
锺休悦:可能是人名,锺休悦。
皇枝:指皇室的后裔。
方岳:指地方的重镇。
羯贼: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贬称。
湘东王:可能是人名,湘东王。
员外散骑常侍:古代的一种官职。
持节:古代使臣或将领的凭证,证明其身份和使命。
明威将军: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南野县伯:古代的一种封号。
嶂头古城:可能是指嶂头古城,一个地名。
大皋:可能是指大皋,一个地名。
赣石:可能是指赣江,一条河流。
鱼梁:可能是指鱼梁,一个地名。
周文育:可能是人名,周文育。
宁都:可能是指宁都,一个地名。
通直散骑常侍:古代的一种官职。
信威将军: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豫州刺史:豫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长官。
豫章内史:豫章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内史是郡的行政长官。
长城县侯:古代的一种封号。
白口:可能是指白口,一个地名。
南康:可能是指南康,一个地名。
江州:可能是指江州,一个地名。
湓城:可能是指湓城,一个地名。
桑落洲:可能是指桑落洲,一个地名。
中记室参军:古代的一种官职。
江元礼:可能是人名,江元礼。
紫气:古代认为天上有祥瑞之气,紫气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石头城:可能是指石头城,一个地名。
青溪:可能是指青溪,一个地名。
刑牲盟约:古代通过杀牲祭祀来立下誓言或盟约。
荡主: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曹宣:可能是人名,曹宣。
广陵:可能是指广陵,一个地名。
秦郡:可能是指秦郡,一个地名。
严超达:可能是人名,严超达。
辛述:可能是人名,辛述。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南徐州刺史:南徐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长官。
征北大将军: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陆纳:可能是人名,陆纳。
王僧辩: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大臣,曾任尚书令、侍中等职。
晋安王:指萧纲,是梁武帝的第三个儿子,后来成为梁元帝。
长史:古代官名,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副手,负责文书和军务。
笺:古代用于书写的一种小幅纸张,多用于上书或书信。
贞阳侯:指高洋,是北齐的开国皇帝,曾封为贞阳侯。
社稷:古代指国家的象征,也指国家的根本。
天成:梁元帝即位后改元的年号。
嗣主:指继承王位的君主。
孝元:指梁元帝,因其孝顺而有“孝元”之称。
懋盛:指功业宏大,成就显著。
夷狄: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泛称。
袍:古代的一种长袍,常用于赐予有功之臣。
金帛:指金银和丝绸布匹,古代用作赏赐的物品。
南徐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苏省南部。
石头:指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城南门楼:指位于城南的门楼,是古代城市防御的重要设施。
缢:用绳子勒死,古代的一种死刑方式。
逊位:指皇帝退位。
绍康元年:梁元帝即位后改元的年号。
侍中:古代官名,是皇帝的亲信,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大都督:古代军事官名,负责统领大军。
车骑将军:古代军事官名,掌管车骑兵的将领。
扬南徐二州刺史:古代行政区划官名,负责扬州和南徐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司空:司空是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负责农业和工程事务。
班剑: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队。
鼓吹:古代军队的鼓乐队,用于鼓舞士气。
震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吴兴: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是古代吴国的故地。
义兴: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是古代吴国的故地。
帐内荡主: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荡主黄丛: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名黄丛。
栅口: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用栅栏围成的口。
梁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帐内麾下:古代军队中的将领及其部下。
幕府山: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白土岗: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台:指朝廷,也指皇宫。
儿塘: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游骑:古代军队中的侦察骑兵。
江乘: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摄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锺山: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塞。
油幢皂轮车: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队。
中散大夫:古代官名,是低级官员。
玉玺: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的印章,用于盖章或印信。
御路:古代皇帝出行的道路。
龙迹:古代传说中龙的脚印,常用于象征祥瑞。
太里:古代地名,位于今南京市。
象阙:古代宫殿前的门楼,常用于象征皇权。
金章紫绶: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的荣誉标志。
义兴郡公:古代封号,表示高祖被封为义兴郡公。
梁帝:指南朝梁的皇帝。
穀: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一石(约合120升)。
蒋常帝庙: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祭祀的庙宇。
华林园: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皇家园林。
大使:古代皇帝派遣的使者。
删定郎:古代官名,负责修订法律。
祔:古代祭祀仪式,将祖先的神主放入宗庙。
太庙: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
夏四月甲子:夏四月甲子是指夏历四月初一这一天,甲子是干支纪日中的第一天。
舆驾亲祠太庙:舆驾指的是皇帝的车驾,亲祠表示皇帝亲自前往太庙进行祭祀。
江阴王薨:江阴王指的是江阴国的国王,薨是指国王去世。
监护丧事:监护丧事是指负责管理处理丧事的相关事宜。
凶礼所须:凶礼是指为死者举行的丧葬仪式,所须表示所需的一切。
梁武林侯萧谘息李卿嗣:梁武林侯萧谘息李卿嗣是指梁朝的武林侯萧谘的儿子李卿嗣继承了江阴王的位子。
侯景之平:侯景之平指的是侯景之乱被平定的事件。
太极殿:太极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承圣中:承圣中是指梁朝的承圣年间,即公元552年至556年。
樟木:樟木是一种硬木,常用于制作家具和建筑。
监军邹子度:监军是古代官名,邹子度是担任监军的人。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官名,是宰相的一种,负责处理政务。
少府卿:少府卿是古代官名,是九卿之一,负责宫廷事务。
将作大匠:将作大匠是古代官名,负责宫室建筑。
金石之乐:金石之乐是指用钟鼓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古代用于祭祀和庆典。
路寝:路寝是指皇帝的寝宫。
青龙:青龙是东方七宿的总称,这里指出现了青龙的形状。
白龙:白龙是指白色的龙,这里指出现了白龙的形状。
罗浮山寺:罗浮山寺是位于罗浮山的一座寺庙。
北江州刺史:北江州刺史是古代官名,北江州是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官员。
都督:都督是古代官名,负责统领军队。
王琳:王琳是南朝梁末年的将领。
常众爱:常众爱是王琳的将领。
曹庆:曹庆是王琳的将领。
佘孝励:佘孝励是南朝梁的将领。
仪同侯安都:仪同侯安都是南朝梁的将领。
左里:左里是指地名。
庐山民:庐山民是指庐山地区的居民。
太社:太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南北郊:南北郊是指南北两郊的祭祀场所。
素服:素服是指白色的衣服,表示哀悼。
狱讼:狱讼是指诉讼案件。
荧惑:荧惑是指火星,古代天文学中用来指代火星。
璿玑殿:璿玑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遗诏:遗诏是指皇帝去世前留下的诏书。
迁殡:迁殡是指将死者的灵柩迁至墓地。
谥曰:谥曰是指给予死者的谥号。
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去世后,在宗庙中的称号。
葬:葬是指将死者安葬。
万安陵:万安陵是指皇帝的陵墓名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十七-评注
夏四月甲子,舆驾亲祠太庙。乙丑,江阴王薨,诏遣太宰吊祭,司空监护丧事,凶礼所须,随由备办。
此段描述了夏四月甲子日,皇帝亲自前往太庙进行祭祀的活动。太庙作为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延续。乙丑日,江阴王去世,皇帝下诏派遣太宰进行吊祭,司空监护丧事,体现了朝廷对皇室成员的尊重和对丧事的重视。此段文字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帝王的礼仪制度和皇权至上的特点。
以梁武林侯萧谘息李卿嗣为江阴王。
此句说明了梁武林侯萧谘的息子李卿嗣被立为江阴王。这里的“息”指的是儿子的儿子,即孙子。通过这一举措,可以看出朝廷对皇族血脉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皇位继承的有序性。
初,侯景之平也,火焚太极殿,承圣中议欲营之,独阙一柱;至是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后渚,监军邹子度以闻。
此段回顾了侯景之乱时期太极殿被焚毁的历史事件。承圣中,朝廷曾计划重建太极殿,但缺少一根重要的柱子。后来,发现了一根巨大的樟木,长四丈五尺,直径十八围,正好用于重建太极殿。监军邹子度将这一消息上报,体现了古代对建筑材料的重视和对修复工程的严谨态度。
诏中书令沈众兼起部尚书,少府卿蔡俦兼将作大匠,起太极殿。
皇帝下诏,任命中书令沈众兼任起部尚书,少府卿蔡俦兼任将作大匠,负责重建太极殿。这里的“起部尚书”和“将作大匠”分别是负责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官职,表明朝廷对重建工程的高度重视。
甲寅,太极殿成,匠各给复。
甲寅日,太极殿重建完成,工匠们得到了相应的奖赏。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工匠技艺的尊重和对工程成果的认可。
十二月庚申,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蒨率百僚朝前殿,拜上牛酒。
十二月庚申日,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蒨率领百官朝见皇帝,并献上牛酒。这是古代朝廷中常见的礼仪活动,体现了皇权与臣子的关系。
甲子,舆驾幸大庄严寺,设无碍大会,舍乘舆法物。
甲子日,皇帝前往大庄严寺,举行无碍大会,并舍弃了乘舆法物。这里的“无碍大会”可能是一种宗教活动,皇帝通过舍弃法物来表达对宗教的虔诚。
庚寅,高祖於太极东堂宴群臣,设金石之乐,以路寝告成也。
庚寅日,高祖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并设金石之乐,庆祝路寝(皇帝的居所)建成。这里的金石之乐指的是古代宫廷音乐,体现了宫廷文化的繁荣。
三年春正月己丑,青龙见於东方。
三年春正月己丑日,东方出现了青龙。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权威,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天象的重视和对吉祥的祈愿。
丁酉,夜大雪,及明,太极殿前有龙迹见。
丁酉日夜晚下大雪,第二天早上,太极殿前出现了龙迹。这里的龙迹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能是民间传说,反映了古代对神秘现象的敬畏。
甲午,广州刺史欧阳頠表称:白龙见於州江南岸,长数十丈;仙人见於罗浮山寺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
甲午日,广州刺史欧阳頠上报,称在州江南岸出现了白龙,长达数十丈;在罗浮山寺小石楼出现了仙人,身高三丈,全身洁白,衣着华丽。这些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对神话传说的信仰。
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杀都督周文育於军,举兵反。
北江州刺史熊昙朗在军中杀害了都督周文育,并起兵反叛。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
王琳遣其将常众爱、曹庆率兵援佘孝励。
王琳派遣他的将领常众爱、曹庆率领军队支援佘孝励。这一段文字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战术。
六月戊子,仪同侯安都败众爱等於左里,获琳从弟袭、主帅羊暕等三十馀人,众爱遁走。
六月戊子日,仪同侯安都在左里击败了常众爱等人,俘虏了王琳的从弟袭、主帅羊暕等三十余人,常众爱逃走。这一段文字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
庚寅,庐山民斩之,传首京师。
庚寅日,庐山民众将常众爱斩首,并将首级传送到京师。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叛军的严厉打击和对正义的维护。
甲午,众师凯归。
甲午日,军队胜利归来。这一段文字展现了战争的结束和胜利的喜悦。
丁酉,高祖不豫,遣兼太宰、尚书左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庙,兼太宰、中书令谢哲告太社、南北郊。
丁酉日,高祖身体不适,派遣兼太宰、尚书左仆射王通以疾病的名义向太庙报告,同时兼太宰、中书令谢哲向太社、南北郊报告。这一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
辛丑,高祖疾小瘳。
辛丑日,高祖的病情有所好转。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疾病治疗的关注和对皇帝健康的祈愿。
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
已故司空周文育的灵柩从建昌运来。这一段文字描述了古代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丧事的重视。
壬寅,高祖素服哭於堂,哀甚。
壬寅日,高祖身着素服在堂上哭泣,非常悲伤。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丧葬仪式的重视和对逝者的哀思。
癸卯,高祖临讯狱讼。
癸卯日,高祖亲自审理狱讼。这一段文字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司法公正的重视。
是夜,荧惑在天尊。
这一夜,火星(荧惑)在天空中显眼。这里的“天尊”可能指的是天上的神灵,反映了古代对天象的敬畏。
高祖疾又甚。
高祖的病情再次加重。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皇帝健康的关注。
景午,崩於璿玑殿,时年五十七。
景午日,高祖在璿玑殿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这一段文字描述了皇帝的去世,体现了古代对皇权继承的重视。
遗诏追临川蒨入纂。
高祖留下遗诏,追召临川王蒨入宫继承皇位。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皇位继承的有序性。
甲寅,迁殡於太极殿西阶。
甲寅日,将高祖的灵柩迁移到太极殿西阶。这一段文字描述了古代的丧葬仪式。
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高祖被追谥为武皇帝,庙号高祖。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皇帝的尊称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葬万安陵。
高祖被葬于万安陵。这一段文字描述了古代的陵墓制度和对皇帝的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