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二-原文

○吴孙坚

《吴志》曰: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少为县吏。

府召署校尉。

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坚以郡司马募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

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又徙下邳丞。

汉中平元年,黄巾贼张角起於魏郡。

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将兵讨击之。

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

坚又募精兵千许人与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

拜别部司马。

中平三年,司空张温西讨边章、韩遂。

温表请坚参军事。

温以诏书召董卓,卓良久乃诣,应对不顺。

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

温不忍发举。

军还,拜坚议郎。

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以坚为长沙太守,克破星等。

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灵帝崩,董卓专擅朝政,州郡举义兵讨卓,坚亦举兵。

比至南阳,众数万人。

南阳太守张咨晏然自若,牵咨军门斩之。

郡中震慄,无求不获。

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

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遂治兵於鲁阳城,进军讨卓。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音觉)等求和亲。

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与汝和耶?”

复进军大谷,距雒九十里。

卓寻徙都入关,焚雒邑。

坚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

讫,引军还,住鲁阳。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

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

坚破之,追渡汉水,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射杀。

追谥武烈皇帝。

兄子贲,帅将士众还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

坚四子:策、权、翊、匡。

○孙策

《吴志》曰:策,字伯符。

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

坚薨,还葬曲阿。

已乃渡江,居江都。

策舅吴景,时为丹阳太守,策乃载母徒曲阿。

兴平元年,从袁术。

术甚奇之,以坚故部曲还策。

太傅马日磾(间低)杖节安集关东,辟策,表拜怀义校尉。

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

寿春,术已据之。

繇乃渡江治曲阿。

时吴景尚在丹阳,策从兄贲又为丹阳都尉,繇至,皆迫逐之。

景、贲退舍历阳。

繇遣樊能等屯江津,张英屯当利,以距术。

术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

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

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才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

比至历阳,众五千。

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乐为致死。

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奔走。

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人,处处屯聚。

策引兵渡浙江,据会稽,乃攻破虎等。

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等为谋主,时袁术僣号,策以书责而绝之。

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

策轻军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与数百人自归曹公。

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彰取贲女,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谋袭许,迎汉帝,密治兵。

未发,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刺伤,创甚。

谓张昭等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呼权佩以印绶。

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追谥长沙桓王。

○孙权

《吴志》曰:孙权,字仲谋。

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

郡察孝廉,举茂才,行奉义校尉。

汉以策远修贡职,遣使者刘琬加锡命。

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奇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

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耶?”

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

建安八年,权西征黄祖,破其州军。

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

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

二十一年冬,曹公攻濡须。

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报修好,暂重结婚。

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飞笺于曹公,乞讨关羽。

闰月,权征羽,遂定荆州。

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持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

魏文帝践祚,加权九锡,为吴王。

初,权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

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征任子。

权辞让不受,遂改元为黄武元年,临江拒守。

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好。

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

七年二月,公卿百司皆劝正尊号。

夏四月,武昌言黄龙、凤凰见。

丙申,祭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元黄龙元年。

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

六月,与蜀为盟。

九月,迁都建业。

嘉禾四年,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瑇瑁,权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听与交易。’

赤乌七年,步陟、朱然等各上疏云:’自蜀还者,咸言蜀欲背盟与魏交通。宜为之备。’

权曰:’吾待蜀不薄,无以负之。人言若不可信,朕为君破家保之。’

蜀竟无谋,如权所筹。

太元元年,权祭南郊还,寝疾。

二年四月,薨,时年七十一。

谥曰大皇帝,葬蒋陵。

‘《吴志》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以贻厥孙谋以宴翼子者哉?其后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吴志》曰:权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撤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捍权,权乘骏马越津渠得去。’

‘《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曰:’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大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耶。’张辽、乐进相谓言:早知之,急追即获。’举军叹恨。’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乘船,从濡须口入。公见舟船器仗法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权,刘景昇儿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还。’

‘《江表传》曰:坚为下邳丞时,权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之,以为有贵象。及坚亡,策起事江东,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知名,侔於父兄矣。每参问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顾权曰:’此诸军之将军也。’

○孙亮

‘《吴志》曰: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氏公主尝譛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权为亮纳焉。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建兴元年。冬十月,大傅诸葛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十二月,魏使将军诸葛诞等出骑七万围东兴。恪以大兵赴敌,大破魏军。太平元年,以从兄偏将军綝(丑林切)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二年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临政事。又料兵家子弟十八已下十五以上,得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者为之将帅。亮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日於苑中习焉。三年,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诛綝。九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承於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吴历》曰: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屎,召问藏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屎,屎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久在蜜中,中外当湿,今里燥,必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孙休

《吴志》曰:孙休,字子烈,权第六子。年十三,从中书郎谢慈、郎中盛冲受学。

太元二年正月,封琅耶王,居虎林。

四月,权薨,休弟亮承统,诸葛恪秉政,不欲诸王在滨江兵马之处,徙休于丹阳郡。

太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

居数岁,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觉而异之。

孙亮废,孙綝使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休。

休初闻问,意疑,楷、朝具述奉迎本意,留一日一夜,发。

行至曲阿,有老公干休叩头曰:’事久变生,天下喁喁,愿陛下速行。’休善之,是日进及布塞亭。

武卫将军孙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於永昌亭。

綝以兵千人迎拜於道侧,休下车答拜。

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永安元年。

冬,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

休闻綝逆谋,阴与张布图计。

十二月戊辰腊辰,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令武士缚綝,即日伏诛。

五年,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

休以丞相兴及左将军张布有旧恩,委之以事,布典宫省,兴关军国。

休锐意於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又好射雉,春夏之间常晨出夜还,惟此时舍书。

休欲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艺,曜、冲素皆切直,布恐入侍,发其阴失,令已不得专,因妄饰说以拒遏之。

休答曰:’孤之涉学,群书略遍,所见不少也。其明君暗主,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之事,无不览也。今曜等入,但欲与讲论书耳,不为从曜等始更受学也。纵复如此,亦何所损?君特当以曜等恐道臣下奸变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事,孤已自备之,不须曜等然后乃解也。此都无所损,君意特有所忌故耳。’

布得诏陈谢,重自序述,又言惧妨政事。

休答曰:’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圣王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不图君今日在事,更行此於孤也,良甚不敢。’

布拜表叩头,休答曰:’卿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君其终之。’

初,休为王时,布为左右将督,素见信爱,及至践祚,厚加宠待,专擅国事,多行无礼,自嫌瑕短,惧曜、冲言之,故尤患忌。

休虽解此旨,心不能悦,更恐其疑惧,竟如布意,废其讲业,不复使冲等入。

七年七月,休薨,时年三十。

谥曰景皇帝。

《江表传》曰:休寝疾,口不能言,乃手书呼丞相濮阳兴入,令子(音湾)出拜之。

休把兴手,而指以托之也。

《襄阳记》曰:李衡为丹阳太守,时休在郡,衡数以法绳之。

妻习氏每谏衡,衡不从。

会休立,衡惧,谓妻曰:’不用卿言,以至於此。’遂欲奔魏。

妻曰:’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显於天下,终不以私嫌杀君明矣。可自囚诣狱,如此,乃当逆见优饶,非但直活而已。’

衡从之。

果得无恙,又加威远将军。

授以棨戟。

《吴志》曰:休诏曰:’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祛,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

○孙皓

《吴志》曰:孙皓,字元宗,权孙和之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

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遣就国。

西湖民景养相皓当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

休薨,是时蜀初亡,而交阯携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

左典军万彧者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俦,又加之好学,奉尊法度,屡言之於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

布、兴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

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於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

改元,大赦。

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

兴、布窃悔之。

或以语皓,十一月,诛兴、布。

天纪三年冬,晋命镇东将军司马伷(音宙)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量宜处要,尽军势之中。

初,皓每宴会群臣,无不咸令沉醉。

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之史。

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罔有不举。

大者即加威刑,小者咸以为罪。

后宫千数,而采择无已。

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

或剥人面,或凿人眼。

岑昏险謏贵幸,致位九列,好兴功役,众所患苦。

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盖积恶已熟,不复堪命故也。

晋军所至,则土崩瓦解,而王濬顺流,司马伷、王浑皆临近境。

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计,分遣使奉书於濬。

濬先到,於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伷以皓致印绶於己,遣使送皓。

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三月丁亥就集于京邑。

四月,诏赐号为归命侯,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疋,绵五百斤。

皓太子瑾拜郎中。

五年,皓死於洛阳。(《吴录》曰:皓以四年十二月死,时年四十二,葬河南县也。)

《世说》曰: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女歌,颇能不?’时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国邻,今为汝作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吴志》评曰:皓淫刑所滥,殒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

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其腰首分离,以谢百姓。

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二-译文

《吴志》记载:孙坚,字文台,是吴郡富春人,是孙武的后代。年轻时担任县吏。后来被府里征召担任校尉。会稽的妖贼许昌在句章起事,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精兵,得到一千多人,与州郡的军队一起讨伐并击溃了他们。刺史臧旻上报了他的功绩,皇帝下诏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后来又调任下邳县丞。

汉中平元年,黄巾贼张角在魏郡起事。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率军讨伐。朱俊上表请求孙坚担任他的佐军司马。孙坚又招募了一千多精兵与朱俊并肩作战,所向披靡。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中平三年,司空张温西征边章、韩遂。张温上表请求孙坚参与军事。张温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了很久才到,回答问题也不顺从。孙坚列举了董卓的三项罪行,劝说张温将他处决。但张温不忍心动手。军队返回后,孙坚被任命为议郎。当时长沙的贼人区星自称将军,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击败了区星等人。汉朝记录了孙坚的功绩,封他为乌程侯。

灵帝去世后,董卓专权,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孙坚也起兵响应。等他到达南阳时,已有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态度傲慢,孙坚在军门将他斩首。郡中震动,孙坚所向披靡。之前到达鲁阳时,与袁术相见。袁术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孙坚在鲁阳城治军,进军讨伐董卓。董卓害怕孙坚的勇猛,派遣将军李傕等人求和亲。孙坚说:‘董卓逆天无道,颠覆王室;如果不诛灭你的三族,向四海展示,我死不瞑目,怎能与你和解?’再次进军大谷,距离雒阳九十里。董卓不久后迁都关中,焚烧了雒阳。孙坚到达雒阳后,修复了各陵墓,平息了董卓挖掘的痕迹。结束后,带领军队返回,驻扎在鲁阳。

初平三年,袁术派遣孙坚征讨荆州,攻击刘表。刘表派遣黄祖在樊城和邓县之间阻截。孙坚击败了黄祖,追击渡过汉水,包围了襄阳,独自骑马行走在岘山,被黄祖的士兵射杀。追赠谥号为武烈皇帝。孙坚的侄子孙贲,带领士兵返回袁术那里,袁术再次上表推荐孙贲为豫州刺史。孙坚有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

《吴志》记载:孙策,字伯符。孙坚最初起兵时,孙策带着母亲迁居舒地,与周瑜结为好友,江淮之间的人都对他表示敬意。孙坚去世后,回到曲阿安葬。后来渡江,居住在江都。孙策的舅舅吴景当时担任丹阳太守,孙策于是带着母亲迁居曲阿。

兴平元年,孙策跟随袁术。袁术对他非常器重,将孙坚的旧部归还给孙策。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征召孙策,上表推荐他为怀义校尉。袁术常常感叹:‘如果我有像孙郎这样的儿子,死又有什么遗憾!’在此之前,刘繇担任扬州刺史,州府原本在寿春。寿春已经被袁术占据。刘繇于是渡江治理曲阿。当时吴景还在丹阳,孙策的堂兄孙贲担任丹阳都尉,刘繇到达后,他们都被迫离开。吴景和孙贲退守历阳。刘繇派遣樊能等人在江津驻军,张英在当利驻军,以抵抗袁术。袁术任命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起领兵攻击张英等人,连续多年未能攻克。孙策于是劝说袁术,请求帮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袁术上表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兼任殄寇将军,军队有一千多人,骑兵几十匹,愿意跟随的宾客有几百人。到达历阳时,已有五千人。孙策又将母亲迁至阜陵,渡江作战,所向披靡,无人敢挡,军队纪律严明,百姓对他怀有敬意。

孙策为人,英俊潇洒,喜欢笑语,性格豁达,善于用人,因此士民愿意为他效命。刘繇弃军逃跑,各郡守都弃城而逃。吴人严白虎等各有万人之众,到处聚集。孙策领兵渡过浙江,占据会稽,击败了严白虎等人。重新任命了地方官吏,孙策自任会稽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等为谋士,当时袁术僭越称帝,孙策写信责备他并断绝关系。曹操上表推荐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后来袁术去世,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带领他的部下想要投奔孙策,庐江太守刘勋拦截,全部俘虏了他们。孙策轻兵突袭攻克庐江,刘勋的部下全部投降,刘勋与数百人投奔曹操。当时袁绍势力强大,而孙策平定了江东,曹操于是将妹妹嫁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又命令扬州刺史严象推荐孙权为茂才。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密谋袭击许昌,迎接汉帝,秘密准备兵力。尚未行动,就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伤,伤势严重。他对张昭等人说:‘中原正乱,凭借吴、越的兵力,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察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的弟弟!’呼喊孙权,将印绶交给他。当天夜里去世,时年二十六岁。追赠谥号为长沙桓王。

《吴志》记载:孙权,字仲谋。哥哥孙策平定各郡后,当时孙权十五岁,被任命为阳羡县长。郡里考察他为孝廉,推荐他为茂才,担任奉义校尉。汉朝因为孙策远道而来履行贡职,派遣使者刘琬加封孙权。刘琬对人说:‘我看孙氏兄弟,虽然各有才华,但都命运不终;只有中间的孝廉,形态奇特,骨骼不凡,有高贵之相,年纪又最长。’

孙策去世后,将事务委托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未停止,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扶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曹操上表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扎在吴。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击败了他的州军。刘备上表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十六年,孙权迁都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将秣陵改为建业。二十一年冬天,曹操攻打濡须。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操处,报告修好,暂时再次结为姻亲。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准备前往吴地,亲自骑马射虎,马被虎咬伤,孙权用双戟掷虎,虎退却倒下,常从张世用戈击打,将其捕获。二十四年,关羽在襄阳围攻曹仁。孙权内心畏惧关羽,外表却想立功,给曹操写信请求讨伐关羽。闰月,孙权征讨关羽,最终平定了荆州。曹操上表推荐孙权为骠骑将军,持节兼任荆州牧,封为南昌侯。孙权从公安迁都鄂,改名武昌。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加封孙权九锡,封为吴王。

起初,孙权表面上委托事务给魏国,但内心并不真心诚意。魏国想要派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往与孙权盟誓,并要求他送来人质。孙权辞让不接受,于是改年号为黄武元年,在江边设立防御。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去白帝城聘请刘备,开始重新建立友好关系。他还与魏文帝保持联系,直到后来才断绝。黄武七年二月,公卿百官都劝说孙权正式接受尊号。夏四月,武昌上报说看到了黄龙和凤凰。丙申日,在南郊祭祀,孙权即位为皇帝,当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追尊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六月,与蜀国结盟。九月,迁都建业。嘉禾四年,魏国使者用马匹来交换珠玑、翡翠、瑇瑁,孙权说:‘这些都是我不需要的,但可以用来换马,就同意交易。’赤乌七年,步陟、朱然等人上疏说:‘从蜀国回来的人都说蜀国想要背弃盟约与魏国交往。我们应该有所防备。’孙权说:‘我对待蜀国不薄,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别人说的话不可信,我作为君主,愿意为了国家破家保国。’蜀国最终没有背叛,正如孙权所预料的那样。太元元年,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卧病在床。第二年四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谥号为大皇帝,葬于蒋陵。

《吴志》评论说:孙权屈身忍辱,任用人才,崇尚计谋,有勾践的奇才,是英雄中的杰出人物。他能独自统治江东,成就鼎足而立的局面。然而,他性格多疑,杀人果断,到了晚年,这种性格更加严重。至于听信谗言,消灭忠良,废黜后代,这哪里是留给子孙后代享受安宁的方法呢?后来导致国家覆灭,未必不是由此引起的。

《吴志》记载:孙权从陆口出发,征讨合肥。合肥没有攻下,撤军返回,士兵们都上了路,孙权与凌统、甘宁等人在津北。被魏将张辽袭击,凌统等人用生命保护孙权,孙权骑马越过了津渠才得以逃脱。

《献帝春秋》记载:张辽问投降的吴国人说:‘刚才有个紫须将军,身材高大,马术好,射箭技艺高超,是哪位?’投降的人回答:‘是孙会稽。’张辽和乐进相互说:‘早知道他是这样的,赶紧追就能抓住他。’全军都为之叹息。

《吴历》记载:曹操出兵濡须,孙权多次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于是亲自乘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看到船只和武器装备整齐划一,感叹说:‘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刘景升的儿子就像是猪狗一样!’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天河水开始上涨,您应该赶快离开。’另一封信上写着:‘如果您不离开,我就无法安心。’曹操对将领们说:‘孙权没有欺骗我。’于是撤军。

《江表传》记载:孙坚担任下邳县丞时,孙权出生,面容丰满,大口,眼神有神,孙坚认为他有不凡的征兆。等到孙坚去世,孙策起兵江东,孙权经常跟随他。孙权性格豁达开朗,仁慈而果断,喜欢侠义和养士,因此开始出名,名声与父亲和哥哥相当。每次参与讨论计谋,孙策都认为他非常出色,自认为比不上他。每次邀请宾客,孙策都会看着孙权说:‘这位是各位将军的将军。’

孙亮,《吴志》记载:孙亮,字子明,是孙权的幼子。孙权年纪大了,而孙亮年纪最小,因此特别关心他。姐姐全氏公主曾经诽谤太子孙和母子,心中不安,于是依靠孙权的意思,想要自己结交,多次称赞全尚的女儿,劝说孙权为孙亮纳娶。赤乌十三年,孙和被废黜,孙权于是立孙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孙权去世后,太子即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元年。冬十月,大将军诸葛恪率领军队遏制巢湖,在城东兴筑城。十二月,魏国派遣将军诸葛诞等率领七万骑兵围攻东兴。诸葛恪率领大军迎战,大败魏军。太平元年,任命堂兄偏将军孙綝为侍中、武卫将军,统领中外各军。第二年四月,孙亮登上正殿,大赦天下,开始处理政务。又挑选了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兵家子弟三千多人,选拔年轻有勇气的将领。孙亮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想和他们一起成长。’每天都在苑中训练。第三年,孙亮因为孙綝专权跋扈,与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密谋诛杀孙綝。九月,孙綝用军队夺取了全尚,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攻击并杀害了刘承,召集大臣在宫门前会议,废黜孙亮为会稽王,当时孙亮十六岁。

《吴历》记载:孙亮从西苑出来,正在吃生梅,派人去中藏取蜜来渍梅,蜜中发现了鼠屎,孙亮召来藏吏询问,藏吏磕头。孙亮问藏吏:‘黄门来向你求蜜了吗?’藏吏说:‘之前求过,实在不敢给。’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奏说:‘黄门和藏吏的供词不同,请将他们交给监狱审问。’孙亮说:‘这很容易分辨。’命令打破鼠屎,发现鼠屎里面干燥。孙亮大笑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在蜜中久放,里面外边都应该是湿的,现在里面干燥,一定是黄门干的。’黄门承认了罪行,左右的人都感到惊讶。

孙休,《吴志》记载: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的儿子。孙权年纪大了,而孙休年纪最小,因此特别关心他。姐姐全氏公主曾经诽谤太子孙和母子,心中不安,于是依靠孙权的意思,想要自己结交,多次称赞全尚的女儿,劝说孙权为孙亮纳娶。赤乌十三年,孙和被废黜,孙权于是立孙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孙权去世后,太子即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元年。冬十月,大将军诸葛恪率领军队遏制巢湖,在城东兴筑城。十二月,魏国派遣将军诸葛诞等率领七万骑兵围攻东兴。诸葛恪率领大军迎战,大败魏军。太平元年,任命堂兄偏将军孙綝为侍中、武卫将军,统领中外各军。第二年四月,孙亮登上正殿,大赦天下,开始处理政务。又挑选了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兵家子弟三千多人,选拔年轻有勇气的将领。孙亮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想和他们一起成长。’每天都在苑中训练。第三年,孙亮因为孙綝专权跋扈,与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密谋诛杀孙綝。九月,孙綝用军队夺取了全尚,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攻击并杀害了刘承,召集大臣在宫门前会议,废黜孙亮为会稽王,当时孙亮十六岁。

《吴志》记载: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十三岁时,跟随中书郎谢慈、郎中盛冲学习。太元二年正月,被封为琅邪王,居住在虎林。四月,孙权去世,孙休的弟弟孙亮继承帝位,诸葛恪掌管朝政,不想让诸王留在滨江兵马之处,于是将孙休迁往丹阳郡。丹阳太守李衡多次因为事情侵犯孙休,孙休上书请求迁往其他郡,朝廷下诏迁往会稽。过了几年,孙休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见尾巴,醒来后感到很奇怪。孙亮被废黜后,孙綝派宗正孙楷和中书郎董朝迎接孙休。孙休起初听到消息时,心里怀疑,楷、朝详细说明了迎接他的真实意图,停留了一日一夜后才出发。走到曲阿时,有一位老翁叩头对孙休说:‘事情拖延太久,天下议论纷纷,愿陛下快些行动。’孙休认为他说得对,当天就走到了布塞亭。武卫将军孙恩代理丞相事务,率领百官按照皇帝的车驾礼仪在永昌亭迎接。孙綝率领一千士兵在道路旁迎接并跪拜,孙休下车答拜。当天,孙休登上正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安元年。冬天,孙綝一家五人被封为侯,都掌管禁军,权势压倒君主。孙休听说孙綝有叛逆的阴谋,暗中与张布商议对策。十二月戊辰日,百官朝贺,公卿登上大殿,皇帝下诏命令武士捆绑孙綝,当天就将他处死。五年,任命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孙休因为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有旧恩,将事情委托给他们,张布掌管宫省,濮阳兴掌管军国大事。孙休热衷于研究典籍,想要通读百家的著作,又喜欢射雉,春夏之间常常早晨出去晚上回来,只有这时才放下书本。孙休想要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讨论学问,韦曜、盛冲向来直言不讳,张布担心他们入宫侍奉,揭露自己的隐秘过失,使自己不能独断专行,于是编造谎言来阻止他们。孙休回答说:‘我涉猎学问,群书大致都读过,见闻不少。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奸臣还是贼子,古今贤愚成败的事情,我都看过。现在韦曜等人来,只是想与我讨论书籍,不是要重新开始学习。即使如此,又有什么损失呢?你只是担心韦曜等人会说出你臣下的奸变之事,因此不想让他们进来。这种事情,我已经有所准备,不需要韦曜等人才能解决。这根本没有什么损失,只是你有所顾忌而已。’张布得到诏书后,再次表达歉意,并自我夸耀,又说担心妨碍政事。孙休回答说:‘书籍的事情,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喜欢就不会有伤害。这没有什么不妥,而你却认为不合适,所以我才提到。圣明的君王都重视学问,他们的兴趣各不相同,不会互相妨碍。没想到你今天在位,竟然对我这样做,我真的很不敢当。’张布跪拜并叩头,孙休回答说:‘你已经被开导了,何必叩头呢!像你这样忠诚,远近都知道。以前之所以相互感动,就是因为你今天的伟大。《诗经》说:‘没有不开始的,很少有能坚持到底的。’坚持到底确实很难,你一定要坚持到底。’当初,孙休做王时,张布是他的左右将督,一直受到信任和爱护,等到他登基后,对他更加宠爱,专权国事,多行无礼,自认为有瑕疵,担心韦曜、盛冲会说他的坏话,因此特别担心忌讳。孙休虽然理解这个意思,但心里并不高兴,更担心他们怀疑和害怕,最终按照张布的意思,废弃了讲学,不再让盛冲等人入宫。

《江表传》记载:孙休病重,不能说话,于是用手书召唤丞相濮阳兴入宫,让他的儿子出来拜见。孙休握住兴的手,指着儿子托付给他。

《襄阳记》记载:李衡担任丹阳太守时,孙休在郡中,李衡多次依法制裁他。他的妻子习氏经常劝告李衡,但李衡不听。等到孙休登基后,李衡害怕了,对妻子说:‘不听你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于是想要逃奔魏国。妻子说:‘琅邪王一向喜好善行,渴望在天下显名,他绝对不会因为私人恩怨杀你,这是很明显的。你可以自己囚禁自己到监狱里,这样,你不仅能够活下来,还能得到优待。’李衡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果然平安无事,还被封为威远将军,授予了棨戟。

《吴志》记载:孙休下诏说:‘丹阳太守李衡,因为以前的事情有嫌疑,自己拘禁在官府。就像射钩斩祛,对君主来说,是君主的事情,现在派遣李衡返回郡中,不要让他自己怀疑。’

《吴志》记载:孙皓,字元宗,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又有一个名字叫彭祖,字皓宗。孙休登基后,封孙皓为乌程侯,派他去封地。西湖的百姓景养预言孙皓将大贵,孙皓暗自高兴但不泄露。孙休去世后,因为蜀国刚刚灭亡,交趾叛乱,国内动荡不安,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担任乌程令,与孙皓关系很好,称赞孙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一类的人物,又加上他好学,尊崇法度,多次在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面前提起。张布、濮阳兴劝说孙休的妃子太后朱,希望立孙皓为继承人。朱太后说:‘我只是一个寡妇,怎么知道国家大事,只要吴国不灭亡,宗庙有依靠就可以了。’于是迎接孙皓登基,当时他二十三岁。改年号为天纪,大赦天下。

孙皓一旦得志,就变得粗暴骄横,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官员都感到失望。濮阳兴、张布私下里后悔自己的决定。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孙皓,十一月,孙皓处死了濮阳兴、张布。天纪三年冬天,晋朝命令镇东将军司马伷向涂中进军,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进军,太尉贾充担任大都督,根据情况部署,充分利用军力。起初,孙皓每次宴请群臣,都让他们喝得酩酊大醉。安排了十个黄门郎,特别不给他们酒喝,让他们整天站立,作为记录过失的人。宴会结束后,每个人都上奏他们的过失,没有不提到的。大的过失就施加严厉的刑罚,小的过失也都被视为罪行。后宫有一千多人,选拔挑选从未停止。有人把水引入宫中,宫人如果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会杀掉流放。有时还会剥去人的脸皮,或者挖去人的眼睛。岑昏阴险狡诈,受到宠信,官至九列,喜欢大兴土木,让大家都感到痛苦。因此,上下离心离德,没有人愿意为孙皓效力,因为他的恶行已经积累到极点,不能再忍受了。晋军所到之处,吴军土崩瓦解,而王濬顺流而下,司马伷、王浑都逼近边境。孙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派使者向王濬呈递降书。王濬先到,于是接受了孙皓的投降,解开他的束缚,焚烧了他的棺材,邀请他相见。司马伷因为孙皓把印绶交给了他,派遣使者送孙皓。孙皓全家西迁,太康元年三月丁亥日,在京城集合。四月,朝廷下诏赐予孙皓归命侯的称号,提供衣服、车马,赐予田地三十顷,每年提供粮食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孙皓的太子孙瑾被任命为郎中。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

《世说》记载:晋武帝问孙皓:‘听说南方人喜欢唱女歌,很会唱吗?’当时正喝酒,于是举杯劝酒说:‘以前我们两国相邻,现在你成了我的臣子。我敬你一杯酒,祝你万寿无疆。’晋武帝后悔了。

《吴志》评论说:孙皓滥用酷刑,被杀、流放的人数不胜数。因此,下面的官员人人自危。他虐待百姓,极尽奢侈,应该受到惩罚,以向百姓谢罪。既然已经得到了不死之诏,又得到了归命之宠,难道不是宽宏大量的恩典,过分的恩泽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二-注解

孙坚:孙坚,字文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孙武的后代。他在东汉末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又参与讨伐董卓,是孙吴政权的重要奠基人。

吴郡富春:富春是吴郡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孙武:孙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

县吏:县吏是古代县级政府中的官员,负责执行县令的命令。

府召署校尉:府召是指被官府征召,署校尉是校尉的副职,负责协助校尉管理军队。

妖贼许昌:许昌是东汉末年起义军首领,这里指他领导的起义军。

州郡:州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州是地方行政单位,郡是州的下属单位。

刺史:刺史是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臧旻:臧旻是东汉末年的官员,曾任扬州刺史。

诏书:诏书是皇帝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盐渎丞:盐渎丞是盐渎县的地方官员。

下邳丞:下邳丞是下邳县的地方官员。

黄巾贼:黄巾贼是东汉末年起义军的一个分支,因头戴黄巾而得名。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中郎将:中郎将是古代的一种中级军事官职。

佐军司马:佐军司马是军队中的副职,协助主将管理军队。

司空:司空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监督工程和财政。

边章、韩遂:边章和韩遂是东汉末年的起义军首领。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专擅朝政,后被刺杀。

议郎:议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议论国事。

长沙贼区星:区星是东汉末年的起义军首领。

乌程侯:古代王爵之一,指封地在乌程(今浙江省境内)的诸侯王。

南阳:南阳是东汉末年一个郡的名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张咨:张咨是南阳太守。

袁术: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后来称帝。

李傕:李傕是董卓的手下将领。

雒邑:雒邑是古代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汉中平元年:汉中平元年是东汉灵帝的年号,即公元184年。

魏郡:魏郡是东汉末年一个郡的名称,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皇甫嵩: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将领。

朱俊:朱俊是东汉末年的将领。

拜别部司马:拜别部司马是指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司空张温:司空张温是东汉末年的官员。

州郡举义兵:州郡举义兵是指州郡的地方武装起义。

南阳太守张咨:南阳太守张咨是南阳郡的地方官员。

鲁阳:鲁阳是东汉末年一个城池的名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折冲校尉:折冲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殄寇将军:殄寇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剿灭敌寇。

丹阳:丹阳是东汉末年一个郡的名称,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马日磾:马日磾是东汉末年的官员。

怀义校尉:怀义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扬州刺史:扬州刺史是扬州的地方行政官员。

寿春:寿春是扬州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曲阿:曲阿是吴郡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吴景:吴景是孙坚的亲戚,曾任丹阳太守。

周瑜:周瑜是孙坚的外甥,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

江、淮间:江、淮间是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

长沙桓王:指孙策,孙权的哥哥。

阳羡长:阳羡长是阳羡县的地方官员。

孝廉:孝廉是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

茂才:茂才是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

奉义校尉:奉义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刘琬:刘琬是东汉末年的官员。

锡命:锡命是指皇帝赐予的官职。

曹公:指曹操,即曹魏的开国皇帝。

官渡:官渡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的一场著名战役的地点。

许贡客:许贡客是许贡的门客,这里指他刺杀了孙策。

三江:三江是指长江、淮河和钱塘江。

会稽:古代郡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严白虎:严白虎是东汉末年的起义军首领。

行殄寇将军:行殄寇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剿灭敌寇。

宾客:宾客是指跟随主人的客人,这里指孙策的部下。

丹阳都尉:丹阳都尉是丹阳郡的地方官员。

樊能:樊能是东汉末年的将领。

张英:张英是东汉末年的将领。

督军中郎将:督军中郎将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阜陵:阜陵是东汉末年一个城池的名称。

浙江:浙江是指今天的浙江省。

会稽太守:会稽太守是会稽郡的地方行政官员。

彭城张昭:彭城张昭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广陵张纮:广陵张纮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秦松:秦松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僣号:僣号是指未经朝廷许可而自行称帝。

讨逆将军:讨逆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讨伐叛逆。

吴侯:吴侯是孙策被封的侯爵。

庐江太守:庐江太守是庐江郡的地方行政官员。

刘勋:刘勋是东汉末年的将领。

扬州刺史严象:扬州刺史严象是扬州的地方行政官员。

权茂才:权茂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建安五年:建安五年是东汉末年的年号,即公元200年。

袭许:袭许是指孙策计划袭击曹操的许昌。

吴郡太守:吴郡太守是吴郡的地方行政官员。

庐江:庐江是东汉末年一个郡的名称,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武昌:武昌是东汉末年一个城池的名称,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魏文帝:魏文帝是指曹丕,曹操的儿子,后来成为魏国的皇帝。

九锡:九锡是古代皇帝赐予诸侯王的九种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物品。

吴王:吴王是指孙权被封的王爵。

权:指孙权,即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

魏:指曹魏,即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侍中:古代官职,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

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盟誓:古代的一种仪式,双方在神前发誓,表示忠诚。

任子:指贵族子弟被选送至朝廷担任官职。

黄武元年:孙权改元后的年号,标志着吴国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临江拒守:指孙权在长江边建立防御工事,以抵御外敌。

太中大夫: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刘备:即蜀汉的开国皇帝,字玄德。

黄龙: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吉祥。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也常用来象征吉祥。

南郊:古代祭天的地方。

武烈皇帝:孙权的父亲孙坚的尊号。

武烈皇后:孙权的母亲吴氏的尊号。

蜀:指蜀汉,即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建业:孙权迁都后的都城,今南京。

珠玑、翡翠、瑇瑁:古代珍贵的宝石和装饰品。

步陟、朱然:吴国的将领。

黄龙元年:孙权即位后的年号。

大赦:古代皇帝宣布的特赦,释放囚犯。

赤乌七年:孙权年号中的第七年。

步陟、朱然等:指步陟、朱然等吴国将领。

太元元年:孙权年号中的第一年。

寝疾:卧病在床。

薨:古代对贵族死亡的尊称。

谥:古代对死者给予的尊号。

蒋陵:孙权的陵墓。

吴志:《三国志》中记载吴国历史的部分。

陆口: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合肥: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津北:指津渡的北边。

濡须: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曹公出濡须:曹操率军出征濡须。

孙会稽:孙权的别称,会稽是其封地。

曹公语诸将:曹操对将领们说的话。

笺:古代的一种书信。

足下: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濡须口:濡须河的入海口。

曹公见舟船器仗法伍整肃:曹操看到吴军的船队和装备整齐划一。

生子当如孙权:曹操对孙权的评价。

刘景昇儿若豚犬耳: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孙亮:孙权的儿子,即孙吴的最后一位皇帝。

全氏公主:孙权的姐姐,全尚的女儿。

太子和:孙权的儿子孙和,原本是太子。

全尚女:全尚的女儿,即全公主。

赤乌十三年:孙权年号中的第十三年。

诸葛恪:三国时期吴国名臣,曾任丞相,辅佐孙权、孙休。

东兴: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诸葛诞:曹魏的将领。

綝:孙綝,字子布,孙权的堂侄。

侍中、武卫将军:孙綝的官职。

中外诸军事:孙綝负责的军事事务。

正殿:皇帝居住的主要宫殿。

会稽王:孙亮的封号。

西苑:古代帝王的后花园。

黄门: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私事。

中藏:皇帝的藏府。

鼠屎:老鼠的粪便。

侍中刁玄、张邠:孙亮的侍中。

易知:容易明白的事情。

孙休:孙权第六子,字子烈,继位后为吴景帝。

琅耶王:古代王爵之一,指封地在琅邪(今山东省境内)的诸侯王。

权薨:权去世,薨是古代对帝王、诸侯去世的尊称。

丹阳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李衡: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曾任丹阳太守。

梦乘龙上天:比喻有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愿望。

孙綝:三国时期吴国权臣,曾任丞相。

百僚:指朝廷中的官员。

永安元年:孙休继位后改元的年号。

权倾人主:权力大到可以影响君主。

阴与张布图计:暗中与张布策划。

百僚朝贺:百官朝见皇帝,向皇帝祝贺。

丞相:古代官名,指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典籍:古代的书籍、文献。

博士祭酒:古代官名,指掌管学官的官员。

艺:技艺、学问。

专擅国事:独断专行,处理国家大事。

废其讲业:废除讲学活动。

谥曰景皇帝:死后被追封为景皇帝。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此处指孙皓。

奉尊法度:遵守尊敬法律制度。

左典军:古代官名,指掌管军事的官员。

乌程令:乌程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好学:喜欢学习。

贪得长君:渴望得到一个有能力的君主。

沉醉:大醉。

司过之史:负责记录官员过失的史官。

后宫:帝王的妃嫔。

采择:选拔、挑选。

剥人面:割去人的脸皮。

凿人眼:挖去人的眼睛。

岑昏:吴国权臣,为人阴险狡诈。

九列:古代官职中的九个高级官位。

光禄勋:古代官名,掌管宫廷宴会的官员。

中书令:古代官名,掌管皇帝机密文件的官员。

王濬:晋朝将领,曾率军灭吴。

归命侯:对投降者的封号。

腰首分离:指被杀。

旷荡之恩:宽容大度的恩惠。

过厚之泽:过于优厚的恩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二-评注

《吴志》开篇介绍了孙休的生平,字子烈,是孙权的第六子。年幼时便展现出学习的天赋,在中书郎谢慈和郎中盛冲的指导下学习。这一描写体现了孙休自幼便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为其日后成为一代明君奠定了基础。

孙休被封为琅邪王后,居住在虎林。权薨之后,由于诸葛恪的执政,孙休被迁往丹阳郡,这是对其权力的一种限制。李衡作为太守,多次侵扰孙休,孙休因此上书请求迁往他郡,最终被迁往会稽。这一过程反映了孙休在政治上的困境,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

孙休在会稽居住期间,曾梦见自己乘龙上天,但看不到尾巴。这个梦境象征着孙休的抱负和志向,但也暗示了他的局限性。

孙休废黜孙亮后,迎立自己,显示了其政治上的果断和智慧。然而,在处理政务时,孙休与武卫将军孙恩的关系紧张,孙恩掌握着禁军,权倾朝野。孙休虽然知道孙恩的逆谋,但只能暗中与张布商议对策。

孙休对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希望通过阅读百家之言来增长见识。然而,由于张布的阻挠,孙休的讲学活动被迫中止。孙休对此表示理解,但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孙休在位期间,虽然努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但仍然面临着来自内部的挑战。他在位七年便去世,谥号景皇帝,这一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

《江表传》记载了孙休临终前的情景,他无法言语,只能用手书召唤丞相濮阳兴,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这一描写体现了孙休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儿子的关爱。

《襄阳记》中记载了李衡作为丹阳太守时,与孙休的冲突。李衡的妻子习氏劝告李衡,最终李衡选择了自囚以保命,这一情节展现了习氏的智慧和胆识。

《吴志》中孙休的诏书表明了他对李衡的宽容,他希望李衡能够放下过去的嫌隙,回归自己的职位。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在孙休去世后被立为皇帝。孙皓的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暴政横行,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最终,孙皓在晋军的压力下投降,结束了吴国的历史。

《世说》中记载了孙皓与晋武帝的一次对话,孙皓以酒为媒介,表达了对晋武帝的忠诚和对吴国历史的回顾。这一对话反映了孙皓的机智和对吴国历史的情感。

《吴志》的评价中,指出孙皓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但他最终得到了晋武帝的宽恕,这一评价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矛盾。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5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