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三-原文
○前赵刘元海
《晋书·载记序》叙曰:刘元海以惠帝永兴元年据离石称汉。
后九年,石勒据襄国称赵。
张氏先据河西,是岁,自石勒后三十六年也,重华自称凉王。
后一年,冉闵据邺称魏。
后一年,符健据长安称秦。
慕容氏先据辽东称燕,是岁,自符健后一年也,俊始僣号。
后三十一年,后燕慕容垂据邺。
后二年,西燕慕容冲据阿房。
是岁也,乞伏国仁据枹罕称秦。
后一年,慕容永据上党。
是岁也,吕光据姑臧称凉。
后十二年,慕容德据滑台称南燕。
是岁也,秃发乌孤据廉川称南凉,段业据张掖称北凉。
后三年,李玄盛据敦煌称西凉。
后一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后凉。
四月,谯纵据蜀称成都王。
后二年,赫连勃勃据朔方称大夏。
后二年,冯跋杀离班,据和龙称北燕。
堤封天下,十丧其八,莫不龙旌帝服,建社开祊,华夷咸暨,人物斯在。
或篡通都之乡,或拥数州之地,雄图内卷,师旅外并,穷兵凶於胜负,尽人命於锋镝,其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抑元海为之祸首云。
○刘渊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
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馀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内侵燕、岱,控弦四十万。
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之,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刘氏。
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
后汉中平,单于羌渠使子於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巾。
会羌渠为国人所杀,扶罗以其众留汉,立为单于。
属董卓之乱,寇掠太原、河东,屯於河内。
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於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
入朝,魏武因留之,为分其众为五部,以左贤王豹为左部帅,其馀帅皆以刘氏为之。
太康中改置都尉。
虽分属五部,皆家于晋阳汾、涧之宾。
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於龙门,有一大白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久之乃去。
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祉。”
其夜,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
寤以告豹,豹曰:”吉征也。”
自是十二月而生渊。
渊生,左手有文曰渊海,遂以名焉。
幼而好学,不舍昼夜,常谓同门生朱纪、范隆等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一物之不知,固君子耻之也。二生遇高皇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
於是学武事,并皆工绝,猿臂善射,膂力过人。
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太原王浑虚衿友之,命子济拜焉。
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晋文王深待之,时东莱王弥等皆凭结浑,言之于晋武帝。
帝召见,与言,大悦之。
后谓王济曰:”刘元海容貌风仪,机谈鉴智,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
会父豹卒,帝以渊代为左部帅,转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大安中,惠帝失政,诸王迭相残废,州郡奸豪,所在蜂起。
从祖北部都尉、右贤宣等议曰:”右左贤渊姿器绝人,幹宇超世,天下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
於是共推渊为大单于。
渊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蝼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生於西戎,文王生於东夷,顾惟德所授耳。
今见众十馀万,皆一当晋十,鼓行摧乱晋,犹拉枯耳。
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何呼韩耶足道哉!”
宣等称善。
元熙元年,迁於左国城,晋人东附者数万。
宣等上尊号,渊曰:”今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可仰遵高皇初法,且称汉王,权停皇帝之号,听宇宙混一当更议之。”
十月,为坛南郊,僣汉王位,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大赦天下,追遵刘禅为孝怀皇帝,立三宗五祖之神主而祭之。
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拜授各有差。
四部之东莱王弥起兵青、徐,遣使来降,拜镇东大将军、青州刺史、东莱郡公。
四月,汲桑叛,自称赵王,选置州郡。
十一月,石勒及胡部等帅众来降。
永凤元年秋七月,凤凰集于蒲子,丞相刘宣等六十四人上尊号。
十月,僣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
以卫将军和为大将军,抚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建武曜为龙骧大将军。
河瑞元年,迁都平阳,汾水中得玉玺,大赦,改元。
二年,以大司马、梁王和为皇太子。
八月,渊寝疾,以刘洋为太傅,延年为太宰,司徒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置单于台平阳西。
渊薨于光极殿,太子和即位。
聪自西明门攻,斩和于西室。
九月,葬渊永陵,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刘聪,字玄明,一名载,渊第四子。
母张夫人之孕,梦日入怀,寤而告渊,渊曰:’吉征也。’自是十五月而生聪,夜有白光之异。
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馀。
幼而聪寤,究通经史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通之。
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以永嘉四年僣即帝位于光极前殿,大赦,改年光兴元年。
以卫尉呼延宴为前锋大都督,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州;命东莱弥、龙骧曜、镇军勒进军会之。
比及河南,十二败晋师,长驱围洛阳,陷之,纵兵大掠。
幽晋帝于端门,杀晋太子及诸百官已下二行馀人,洛水北筑为京观。
迁帝及太后、侍中庾珉等于平阳。
大赦,改元兴为嘉平元年。
二月,晋帝进号仪同三司、会稽郡公。
聪引帝入宴,谓曰:’卿为豫章王时,朕曾与王武子相造,武子示朕於卿,言闻其名久矣。以卿所作乐府歌文示朕,谓朕曰:’闻君善为辞赋,试为看之。’朕时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久之,又引朕射于皇堂,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得九筹,卿赠朕柘弓、银砚,颇忆不?’帝曰:’臣敢忘之,俱恨尔日不早识龙颜。’聪曰:’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帝曰:’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大汉将应乾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且臣家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者,陛下何由得之!’三年正月,宴於光极前殿,逼晋帝行酒,庾珉、王隽等起而大哭,聪恶之。
二月丁未,怀帝崩于平阳,於是诛珉等。
三月,立贵嫔刘氏为皇后。
四月,愍帝即位於长安,车骑曜等攻长安。
河东地震,雨于平阳。
建元元年正月,黑雾四塞,着人如墨,五日而止。
辛酉庚时,日落地,三月相承出於西方东行,平阳地震,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
流星起於牵牛,入紫微,龙形逶迤,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
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常有哭声,昼夜不止。
聪甚恶之。
癸未,刘后产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在陨肉之旁。
己丑,刘氏卒,乃失此肉,哭声亦止。
十一月,以晋王粲为国相、大单于,总百揆。
十二月,宣光陵石人皆行数步,宫中鬼哭。
麟嘉元年,武库陷入地一丈五尺。
聪自去冬至是,遂不复受朝贺,军国之事一决於粲,立市於后庭,与宫人宴戏,或三日不醒。
秋七月,河东大蝗,惟不食粟豆。
司隶靳准率部民收而埋之,哭声闻於十馀里,然后钻土飞出,复食黍豆。
大司马曜攻陷长安外城。
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着进贤冠,昇聪御坐。
犬冠带绶,与豕并昇。
俄而,斗死殿上,宿卫莫有见其入者。
长安饥甚,死半。
麹允为粥以供帝膳,帝泣曰:’今窘厄如此,外无救援,势不自支。’乃使侍中宗敞奉笺降曜。
敞随使者至,帝肉袒牵羊,舆榇衔璧,出降东门。
曜受璧焚榇,迁愍帝及司徒梁汾、骠骑麹允等诸臣百馀人至于平阳。
聪临光极殿,帝稽颡于前,麹允伏地大哭,扶不能起,聪大怒,允自杀。
以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
以大司马曜假黄钺,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太宰、秦王。
二年正月,东平王约卒。
十一月,聪校猎上林,以晋帝行车骑大将军,戎服执戟前导,行三驱之礼。
观者皆指帝曰:’此故长安天子。’聚而观之,故老亦有悲泣者。
十二月,大飨于光极前殿,聪欲观晋臣之意,使帝行酒洗爵更衣,又使帝执盖。
多有涕泣,或有失声者。
尚书郎辛宾起而抱帝大哭,引出斩之。
戊戌,愍帝崩於平阳。
三年,聪所居螽斯则百堂灾,会稽王康已下二十一子焚焉而卒。
自此鬼哭宫,至于九月,夜声不绝。
四月,尚书令王监、崔懿之等极谏,聪大怒,收监等斩之。
七月,鬼哭于光极殿,聪昼见东平王约,甚恶之。
征秦王曜为丞相,录尚书事;固辞,仍以丞相领雍州牧。
靳准为大司空,领司隶校尉。
癸亥,薨于建始殿。
甲子,粲即位,大赦,改年汉昌。
葬宣光陵,为谥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八月,以丞相曜为相国、大都督;司空靳准为将军,领尚书事。
粲荒酗酒色,游宴后庭,军国之事一决於准。
准遂勒兵入宫,执粲,数而杀之。
追谥灵帝。
刘氏无少长男子尽刑于市,发掘二陵,焚烧宗庙。
鬼大哭,声闻百里。
准自号汉大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
相国曜自长安赴难。
《前赵录》曰:麟嘉元年十二月,大将军、东平王约卒,一指犹暖,遂不殡殓。
至甲戌乃苏,言见渊於不周山,经五日,遂复从至昆仑山,三日而复反於不周,见诸王公卿将相死者悉在,大有人民宫室,甚壮丽,号曰蒙珠离国。
渊谓约曰:’东北遮须夷国,无主久,待汝父为之。汝后二年当来,后国中大乱相杀害,吾家死亡略尽,但可永明辈十数人在耳。汝但还,后年当来,见汝不迟。’
不久,约拜辞而归,道过一国曰猗尼渠馀国,引约入宫,与皮囊一枚,曰:’为吾遗汉皇帝。’约辞而归,谓约曰:’刘郎后年来必见过,当以女相妻。’
约归,置皮囊於机上,俄而苏,谓左右曰:’机上取囊来。’左右取得,开有一方白玉,题文曰:’猗尼渠馀国天王敬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相见。’驰使奏呈聪曰:’若当如此,吾不惧死也。’及聪以戊寅岁薨,与此玉并葬焉。
○刘曜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刘曜,字永明,渊之族子。
少孤,见养於渊。
幼而聪慧,性托落高亮,与众不群。
铁厚一寸,射而洞之。
身长九尺三寸,手垂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不过百馀根,皆长五尺。
光初元年十月,太保呼延宴等自平阳来奔,上尊号於曜,僣即皇帝位。
十二月,靳准左右军骑乔太、王腾等杀准,奉六玺来降。
二年夏四月,徙都长安,立子熙为皇太子。
六月,缮宗庙,社祭,南北郊于长安,令曰:’盖王者之兴,必禘始祖,我皇家之先出自夏后,居于北夷,世跨燕朔,光文以汉有天下岁久,恩德结于民庶,故立汉祖宗之庙以怀民望,昭武因循,遂未悛革。今欲除宗庙,改国号,御以大单于为太祖,其速议以闻。’
於是太保呼延宴等议曰:’今宜承晋母子传号,以光文本封卢奴,中山之属城,陛下勋功懋於平、洛,终於中山,中山分野属大梁,赵也。宜革称大赵,遵以水行。’
曜从之。
是以冒顿配天,渊配上帝。
三年五月,西明门内大树风吹折,一宿,树拨拨变为人形,发长一尺,须眉长三寸,皆黄白色,有敛手之状,亦有两脚着履之形,惟无目鼻,每夜有声,十日而生柯条,遂为大树,枝叶甚茂。
四年,将於霸陵西南营寿陵。
侍中乔豫、和苞上疏谏曰:’伏闻敕旨营陵,将周回四十,下深二十五丈,以铜为棺椁,黄金饰之。臣闻尧葬穀林,市不改肆;颛顼葬广阳,下不及泉。圣王之终也如是。秦始皇下固三泉,周逾七里,身亡之后,毁不旋踵,暗王之终也如此。从丧乱已来,汉帝诸陵咸见践辱,惟霸陵独全。此虽太宗之达至然,抑亦释之之功。兴亡奢俭,冏然於前,惟陛下览之。’
曜大悦。
终南山崩,崩所得白玉一尺,有字曰:’皇亡,皇亡,败赵昌。’以为己瑞,群臣咸贺。
中书监刘均曰:’山崩石坏,国倾民乱。’皇亡,皇亡,败赵昌,’者,此言皇室将为赵所败,赵因之而昌。大赵都於秦、雍,而勒跨全赵,赵昌之应,当在石勒,不在我也。’
曜抚然改容。
五年,曜后羊氏卒,故晋惠后也,洛阳之陷纳之。
六年正月,天裂,广一丈馀,长五十丈。
十一年七月,石虎帅众四万人寇扰河东,进攻蒲坂。
曜尽中外精锐,自潼关北济。
虎惧,引师而还。
曜追而败之,枕尸二百馀里,虎奔朝歌。
遂攻石生於金墉,分遣诸将攻讨汲郡、河内。
十二月,勒自帅众拒之,阵於洛西。
曜性少酗酒,末年尤甚。
将战,饮数斗。
常乘赤马无故跼顿,乃乘小马。
比出,复饮斗馀。
至于西阳门,捴阵就平,勒将石堪因而乘之,师遂大溃。
曜昏醉奔退,马陷石渠,坠於水上,为堪所执。
勒将还襄国,喻曜使与太子毗书,令速降,曜但敕毗’与诸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
建平末,为勒所杀。
十二年正月,太子毗、大司马南阳王胤等议欲西保秦州,遂相率奔上邽。
石虎乘胜追战,枕尸千里,上邽溃。
虎执毗及王公已下三千馀人皆杀之。
自刘渊建号西河,至是二十有六载。
《晋书·载记》曰:曜在位十年而败。
始,元海以怀帝永嘉四年僣立,至曜三世,凡二十有七载,以成帝咸和四年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三-译文
前赵刘元海,《晋书·载记序》记载说:刘元海在惠帝永兴元年占据离石自称汉。之后九年,石勒占据襄国自称赵。张氏先占据河西,这一年,距离石勒自立为赵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重华自称凉王。再过一年,冉闵占据邺城自称魏。再过一年,符健占据长安自称秦。慕容氏先占据辽东自称燕,这一年,距离符健自立为秦已经过去了一年,慕容俊开始僭越称帝。再过三十一年,后燕慕容垂占据邺城。再过两年,西燕慕容冲占据阿房。这一年,乞伏国仁占据枹罕自称秦。再过一年,慕容永占据上党。这一年,吕光占据姑臧自称凉。再过十二年,慕容德占据滑台自称南燕。这一年,秃发乌孤占据廉川自称南凉,段业占据张掖自称北凉。再过三年,李玄盛占据敦煌自称西凉。再过一年,沮渠蒙逊杀死段业,自称后凉。四月,谯纵占据蜀地自称成都王。再过两年,赫连勃勃占据朔方自称大夏。再过两年,冯跋杀死离班,占据和龙自称北燕。天下大乱,失去了八成,没有人不举着龙旗,穿着帝服,建立社稷,华夷各族都到了,人物众多。有的篡夺了通都大邑,有的拥有数州之地,雄图内敛,军队外并,穷兵黩武于胜负之间,尽人命于刀剑锋刃之上,这样的战国局面持续了一百三十六年,可以说刘元海是这场祸乱的始作俑者。
刘渊,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记载:刘渊,字元海,是新兴匈奴人。他是先夏后氏的苗裔淳维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北狄,有一千多年历史,到冒顿时,袭破东胡,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内侵燕、岱,拥有四十万军队。汉高祖担心,派刘敬送公主给他做妻子,约为兄弟,所以子孙就改姓刘。建武初年,迁居西河美稷。后汉中平,单于羌渠派儿子於扶罗带兵帮助汉,讨伐黄巾军。羌渠被国人所杀,扶罗带着他的军队留在汉地,被立为单于。在董卓之乱时,他们侵扰太原、河东,驻扎在河内。扶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即位,任命於罗的儿子豹为左贤王,就是刘元海的父亲。入朝时,魏武帝曹操留他,把他的部众分为五部,以左贤王豹为左部帅,其余的帅都由刘姓担任。太康年间改置都尉。虽然分属五部,但都住在晋阳汾、涧之滨。
豹的妻子呼延氏,在魏嘉平年间在龙门祈求孩子,有一条大白鱼,头顶有两个角,跳跃着来到祭祀的地方,过了一会儿才离开。巫师们都说这是吉祥的征兆。那天晚上,她梦见所见的那条鱼变成了人,左手拿着一个像鸡蛋一样大的东西,光芒非常,把它交给呼延氏说:‘这是日精,吃了会生贵子。’醒来后告诉豹,豹说:‘这是吉祥的征兆。’从那以后,十二月就生下了渊。渊出生时,左手有‘渊海’的纹身,于是就用这个名字。他从小好学,日夜不懈,常常对同学朱纪、范隆等人说:‘我每次看书,常常看不起随、陆没有武艺,绛、灌没有文采。一件东西不知道,是君子之耻。两位生在汉高祖的时候不能建立封侯的功业,两位公在唐太宗的时候不能开创学校之美,真是可惜啊!’于是学习武艺,都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臂力过人,善于射箭。身高八尺四寸,胡须长三尺多,心口有赤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太原王浑虚心地与他交朋友,命令儿子王济去拜访他。
咸熙年间,刘渊作为任子住在洛阳,晋文王对他非常友好,当时东莱王弥等人也都依靠王浑,向晋武帝推荐。武帝召见了他,与他交谈,非常高兴。后来对王济说:‘刘元海容貌风度,机智有见识,即使是伊尹、吕尚也无法超过他。’恰逢他的父亲豹去世,武帝让刘渊代替他成为左部帅,转任宁朔将军,监管五部军事。
大安年间,惠帝失政,诸王互相残杀,州郡的奸豪蜂起。从祖北部都尉、右贤宣等人商议说:‘右贤王刘渊天赋异禀,才干超群,天下应当尊奉他为单于,毕竟不是虚有其人。’于是共同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刘渊说:‘我应当成为崇山峻岭,怎么能成为蚂蚁呢!帝王难道有常吗?大禹生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只是看谁有德罢了。现在看到的人有十几万,每个人都足以抵挡晋军十人,鼓行摧乱晋,就像拉枯木一样。上可以成就汉高祖的功业,下也不失为魏氏,何必要称呼韩耶呢!’宣等人表示赞同。
元熙元年,迁都左国城,有数万晋人东归。宣等人上尊号,刘渊说:‘现在晋氏还在,四方未定,可以遵循高祖初法,暂且称汉王,暂时停止皇帝的称号,等到宇宙混一后再商议。’十月,在南郊设坛,僭越称汉王位,将晋永兴元年改为元熙元年,大赦天下,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设立三宗五祖的神主进行祭祀。设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其他官职的任命各有差别。四部的东莱王弥在青、徐起兵,派使者来投降,被封为镇东大将军、青州刺史、东莱郡公。四月,汲桑叛乱,自称赵王,设立州郡。十一月,石勒和胡部等帅众来投降。
永凤元年秋七月,凤凰集于蒲子,丞相刘宣等六十四人上尊号。十月,僭越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以卫将军和为大将军,抚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建武曜为龙骧大将军。河瑞元年,迁都平阳,汾水中得到玉玺,大赦,改元。二年,以大司马、梁王和为皇太子。八月,刘渊病重,任命刘洋为太傅,延年为太宰,司徒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设立单于台于平阳西。刘渊在光极殿去世,太子和即位。刘聪从西明门进攻,在西室斩杀了和。九月,刘渊被葬于永陵,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记载:刘聪,字玄明,又名叫载,是刘渊的第四个儿子。刘聪的母亲张夫人怀孕时,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醒来后告诉刘渊,刘渊说:‘这是吉祥的征兆。’从那时起,过了十五个月刘聪才出生,那晚有奇异的白光。他的左耳有一根白毛,长有两尺多。他小时候就聪明伶俐,通晓经史百家的学说,对孙吴的兵法也无所不通。他臂力过人,擅长射箭,能拉三百斤的弓,膂力强健,勇猛敏捷,是一时的佼佼者。在永嘉四年,他僭越地即位为帝,在光极前殿举行大赦,改年号为光兴元年。任命卫尉呼延宴为前锋大都督,配备禁军二万七千人,从宜阳进入洛州;命令东莱的弥、龙骧的曜、镇军的勒等人进军与他们会合。到达河南时,连败晋军十二次,长驱直入包围洛阳,攻陷洛阳,放纵士兵大肆掠夺。将晋帝幽禁在端门,杀死晋太子及百官以下二十多人,在洛水北边建造了京观。将晋帝、太后、侍中庾珉等人迁往平阳。大赦天下,将年号改为嘉平元年。二月,晋帝被封为仪同三司、会稽郡公。刘聪邀请晋帝参加宴会,对晋帝说:‘你在豫章王时,我曾和王武子一起拜访你,武子向我介绍了你,说已经很久就听说你的名字了。我把你写的乐府歌文给你看,你对我说:“听说你擅长写辞赋,让我看看。”我当时和王武子一起写《盛德颂》,你称赞了很久,又引我去皇堂射箭,我得了十二箭,你和武子都得了九箭,你送给我柘弓、银砚,你还记得这些吗?’晋帝说:‘臣不敢忘记,都遗憾那天没有早些认识你的龙颜。’刘聪说:‘你家的骨肉相残,怎么这么严重呢?’晋帝说:‘这大概不是人事,是皇天的旨意。大汉将应天命接受历数,所以陛下自己被驱除。而且如果臣家能继承武皇的事业,使九族和睦,陛下怎么会得到这个位子呢!’三年正月,在光极前殿举行宴会,逼迫晋帝敬酒,庾珉、王隽等人起身大哭,刘聪很讨厌这个样子。二月丁未日,晋帝在平阳去世,于是刘聪诛杀了庾珉等人。三月,立贵嫔刘氏为皇后。四月,愍帝在长安即位,车骑曜等人攻打长安。河东发生地震,在平阳下起雨。建元元年正月,黑雾弥漫,像墨一样粘人,五天后才散去。辛酉日庚时,太阳落山,三月相承出现在西方,向东移动,平阳发生地震,崇明观陷为池塘,水像血一样红,红色的气体上升到天空,有红色的龙飞快地离去。流星从牵牛星座升起,进入紫微星座,龙形曲折,其光照亮大地,落在平阳北十里处。看起来,肉的味道在平阳四处弥漫,长三十步,宽二十七步,肉旁边经常有哭声,昼夜不停。刘聪非常讨厌这个现象。癸未日,刘后生下一只蛇和一只虎,它们都咬伤人后逃走,寻找它们却找不到,不久,它们出现在腐烂的肉旁边。己丑日,刘氏去世,那块肉也就消失了,哭声也停止了。十一月,任命晋王粲为国相、大单于,总揽百官。十二月,宣光陵的石人行走数步,宫中鬼哭。
麟嘉元年,武库陷入地下两丈五尺。从这年冬天开始,刘聪不再接受朝贺,军国大事全部由粲决定,他在后宫设立市场,与宫女们宴饮嬉戏,有时三天不醒。秋七月,河东发生大蝗灾,只有不吃粟豆。司隶靳准率领部民收埋蝗虫,哭声传了十多里,然后它们钻土而出,又开始吃黍豆。大司马曜攻陷长安外城。九月,狗和猪在宫门前交配,有一只猪戴着进贤冠,登上刘聪的御座。狗戴着冠带,和猪一起登上御座。不久,它们在殿上斗死,守卫的人没有看到它们进来。长安非常饥饿,死亡人数过半。麹允煮粥供皇帝食用,皇帝哭着说:‘现在如此困厄,外面没有救援,形势无法支撑。’于是派侍中宗敞带着降书去见曜。宗敞随使者到后,皇帝脱去衣服,牵着羊,抬着棺材,含着玉璧,出东门投降。曜接受玉璧,焚烧棺材,将愍帝及司徒梁汾、骠骑麹允等一百多位大臣迁往平阳。刘聪在光极殿上,愍帝跪拜在他面前,麹允伏地大哭,被人扶不起来,刘聪非常愤怒,麹允自杀。将愍帝封为光禄大夫、怀安侯。将大司马曜封为假黄钺、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太宰、秦王。
二年正月,东平王约去世。十一月,刘聪在上林苑打猎,让晋帝以车骑大将军的身份乘车,身着戎装,手持戟,走在前面,行三驱之礼。观看的人都指着晋帝说:‘这是以前的长安天子。’聚集起来观看,有些老者也悲伤哭泣。十二月,在光极前殿举行盛大的宴会,刘聪想观察晋臣的心意,让晋帝敬酒、洗杯、更衣,又让晋帝拿伞。很多人流泪,有的失声痛哭。尚书郎辛宾起身抱着晋帝大哭,将他引出后斩首。戊戌日,愍帝在平阳去世。三年,刘聪居住的螽斯则百堂发生火灾,会稽王康以下二十一个儿子被烧死而去世。从此宫中鬼哭,一直到九月,夜晚的声音不断。四月,尚书令王监、崔懿之等人极力劝谏,刘聪非常愤怒,逮捕了王监等人并将他们斩首。七月,光极殿中鬼哭。刘聪白天看到东平王约的鬼魂,非常讨厌。征召秦王曜为丞相,总揽尚书事务;曜坚决辞让,仍然以丞相的身份兼任雍州牧。靳准为大司空,兼任司隶校尉。癸亥日,刘聪在建始殿去世。甲子日,刘粲即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汉昌。将刘聪安葬在宣光陵,追谥为昭武皇帝,庙号为烈宗。八月,任命丞相曜为相国、大都督;司空靳准为将军,兼任尚书事务。刘粲荒淫酗酒,沉迷酒色,在后宫游宴,军国大事全部由靳准决定。靳准于是领军进入皇宫,抓住刘粲,数落他的罪行后将他杀死。追谥刘粲为灵帝。刘氏无论老少男子全部在市场上被处刑,挖掘了两座陵墓,焚烧了宗庙。鬼哭之声传遍百里。靳准自称汉大王,设立百官,派使者向晋朝称藩。相国曜从长安前来救援。
《前赵录》记载:麟嘉元年十二月,大将军、东平王约去世,手指还温热,于是没有进行殡殓。直到甲戌日才苏醒,说他在不周山看到了刘渊,过了五天,又跟着刘渊到了昆仑山,三天后又回到不周山,看到所有已故的王公、卿相、将相都在那里,那里有很多人和宫殿,非常壮丽,被称为蒙珠离国。刘渊对约说:‘东北的遮须夷国很久没有君主了,等你父亲去管理。你后年将来到那里,那时国家大乱,相互残杀,我们家族死亡的人几乎全部,只有永明等十几个人在。你只管回去,后年将来到那里,见到你不会太晚。’不久,约拜别而归,路过一个国家叫猗尼渠馀国,该国国王引约进入宫中,给了他一个皮囊,说:“为我带给汉皇帝。”约推辞后返回,把皮囊放在床榻上,不久苏醒,对左右的人说:“从床榻上取来那个皮囊。”左右取来,打开皮囊,里面有一块方形的白玉,上面写着:‘猗尼渠馀国天王敬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相见。’他派人快马加急将此事报告给刘聪,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怕死了。’等到刘聪在戊寅年去世,这块玉也被一起埋葬了。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记载:刘曜,字永明,是刘渊的族侄。从小丧父,被刘渊抚养。他从小聪明过人,性格孤高,与众不同。他能用一寸厚的铁射穿。身高九尺三寸,手长过膝,天生白眉,眼睛有红光,胡须不超过一百多根,每根都长五尺。光初元年十月,太保呼延宴等人从平阳逃来,向刘曜上尊号,刘曜就自称皇帝。十二月,靳准的手下乔太、王腾等人杀了靳准,带着六枚玉玺来投降。第二年夏天四月,迁都长安,立儿子刘熙为皇太子。六月,修缮宗庙,举行社祭,在长安的南北郊进行,下令说:‘王者兴起,必须祭祀始祖,我皇家先祖出自夏后氏,居住在北夷,世代跨越燕、朔,光文皇帝因为汉朝统治天下时间久远,恩德深得民心,所以建立汉朝祖宗的庙宇来安抚民心,昭武皇帝沿袭这一做法,所以没有改变。现在我想废除宗庙,改国号,以大单于为太祖,请尽快商议并上报。’于是太保呼延宴等人商议说:‘现在应该继承晋朝的母子传号,因为光文皇帝原本封在卢奴、中山等城,陛下在平、洛有很高的功勋,最终在中山结束,中山的星宿属于大梁,是赵的地盘。应该改称大赵,按照水德来行。’刘曜同意了。于是以冒顿配天,刘渊配上帝。
三年五月,西明门内的大树被风吹折,一晚上,树摇摇晃晃地变成了人形,头发长一尺,胡须眉毛长三寸,都是黄白色,有合掌的样子,也有两只脚穿着鞋子的形状,只是没有眼睛和鼻子,每到夜晚都有声音,十天长出了枝条,又变成了大树,枝叶繁茂。第四年,在霸陵西南建寿陵。侍中乔豫、和苞上疏劝谏说:‘听说敕令要建造陵墓,周围四围四十里,深度二十五丈,用铜做棺椁,用黄金装饰。我听说尧在穀林安葬,市场没有改变;颛顼在广阳安葬,深度没有到泉水。圣王的去世就是这样。秦始皇下葬时深入三泉,周长超过七里,他去世后,陵墓很快就被破坏,昏庸的王的去世就是这样。自从丧乱以来,汉朝的皇帝的陵墓都被践踏侮辱,只有霸陵独存。这虽然是太宗的达观,也是释之的功劳。兴亡和奢侈节俭,明显地呈现在眼前,只有陛下您能看到。’刘曜非常高兴。终南山崩塌,崩出的白玉一尺长,上面写着‘皇亡,皇亡,败赵昌’。刘曜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群臣都来祝贺。中书监刘均说:‘山崩石裂,国家倾覆,民不聊生。‘皇亡,皇亡,败赵昌’,这是说皇室将被赵国打败,赵国因此而兴盛。大赵都城在秦、雍,而石勒跨越整个赵国,赵国兴盛的征兆应该在石勒身上,而不在我这里。’刘曜听后脸色大变。五年,刘曜的皇后羊氏去世,她是晋惠帝的皇后,洛阳陷落后被刘曜接纳。六年正月,天空裂开,宽度一丈多,长度五十丈。
十一年七月,石虎率领四万大军侵犯河东,进攻蒲坂。刘曜调动了中外精锐部队,从潼关北渡。石虎害怕,带领军队撤退。刘曜追击并打败了他,尸体堆满二百多里,石虎逃到朝歌。接着在金墉攻打石生,分遣诸将攻打汲郡、河内。十二月,石勒亲自率领大军抵抗,在洛西列阵。刘曜性格少饮酒,晚年尤其严重。在战斗前,他喝了数斗酒。他经常骑赤马,无缘无故地跌倒,于是换骑小马。等到出发时,他又喝了斗多的酒。到了西阳门,整顿军队,石堪趁机进攻,军队大溃。刘曜醉酒逃走,马陷入石渠,掉入水中,被石堪捉住。石勒准备返回襄国,派人告诉刘曜,让他给太子刘毗写信,让他赶快投降,刘曜只是命令刘毗‘与各位大臣共同维护国家,不要因为我而改变主意。’建平末年,被石勒所杀。
十二年正月,太子刘毗、大司马南阳王刘胤等人商议想要西保秦州,于是相继逃往上邽。石虎乘胜追击,尸体堆积千里,上邽陷落。石虎捉住了刘毗以及王公以下三千多人并将他们全部杀死。从刘渊在西河建国,到这时二十六年。
‘《晋书·载记》记载:刘曜在位十年后失败。最初,刘元海在晋怀帝永嘉四年僭越称帝,到刘曜第三代,共二十七年,到成帝咸和四年被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三-注解
离石:离石,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是前赵刘元海起兵的地方。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
河西: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古代指甘肃、青海等地区。
重华:重华,即张重华,十六国时期前凉的建立者。
冉闵:冉闵,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将领,后来据邺称魏。
符健:符健,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建立者,据长安称秦。
慕容氏:慕容氏,鲜卑族的一支,慕容氏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等多个政权。
辽东:辽东,古地名,位于今辽宁省东部,是慕容氏建立前燕的地方。
枹罕:枹罕,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姑臧:姑臧,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十六国时期前凉的都城。
滑台:滑台,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是十六国时期南燕的都城。
廉川:廉川,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
张掖:张掖,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张掖市,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都城。
敦煌:敦煌,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都城。
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建立者。
蜀:蜀,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是十六国时期成汉的都城。
朔方:朔方,古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是十六国时期大夏的都城。
和龙:和龙,古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都城。
堤封天下:堤封天下,指统治整个国家。
龙旌帝服:龙旌帝服,指皇帝的旗帜和服饰。
华夷咸暨:华夷咸暨,指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归附。
随、陆:随、陆,指战国时期的随国和楚国,随、陆无武指这两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绛、灌:绛、灌,指战国时期的魏国和赵国,绛、灌无文指这两个国家没有文化底蕴。
冒顿:匈奴的著名首领,此处刘曜以冒顿配天,表示自己继承了匈奴的遗风。
月氏:月氏,古代民族,曾居住在今中亚地区。
丁零:丁零,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
燕、岱:燕、岱,指古代的燕国和泰山地区。
刘敬:刘敬,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曾出使匈奴。
公主:公主,指皇帝的女儿。
兄弟:兄弟,指结为兄弟的关系。
西河美稷:西河美稷,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黄巾:黄巾,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董卓:董卓,东汉末年的权臣,曾控制朝政。
太原:太原,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河东:河东,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河内:河内,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
呼厨泉:呼厨泉,刘渊的父亲,曾任匈奴单于。
左贤王:左贤王,匈奴官职,相当于副单于。
晋阳:晋阳,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汾、涧:汾、涧,指汾河和涧河,位于今山西省。
呼延氏:呼延氏,刘渊的母亲,姓呼延。
龙门:龙门,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韩城市。
巫觋:巫觋,古代的巫师和道士。
嘉祉:嘉祉,吉祥的征兆。
由余:由余,春秋时期晋国的名将。
日磾:日磾,春秋时期齐国的名将。
高皇: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太宗:太宗,指汉太宗刘恒。
庠序:庠序,古代的学校。
魏武:魏武,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单于:单于,匈奴的首领。
左国城:左国城,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青、徐:青、徐,指古代的青州和徐州地区。
赵王:赵王,指赵国的国王。
蒲子:蒲子,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大将军:大将军,古代的军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车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古代的军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国防部长。
龙骧大将军:龙骧大将军,古代的军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长。
平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大司马:大司马,古代的军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梁王:梁王,古代的封号,相当于国王。
皇太子:皇太子,指皇帝的儿子,未来的继承人。
光极殿:光极殿,古代宫殿的名称。
西明门:前赵的城门之一。
西室:西室,古代宫殿的名称。
永陵:永陵,古代皇帝的陵墓。
光文皇帝:光文皇帝,刘渊的谥号。
高祖:高祖,古代皇帝的庙号,指开国皇帝。
刘聪:刘聪(?-318年),字玄明,一名载,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建立者,公元310年至318年在位。
玄明:刘聪的字,寓意着智慧明亮的含义。
载:刘聪的一个名字,具有承载、继承之意。
渊:刘渊,刘聪的父亲,前赵的开国皇帝。
张夫人:刘聪的母亲,张夫人梦日入怀,据说是吉兆。
日入怀:古代认为太阳代表君权,梦日入怀意味着将有君王出生。
寤:醒来。
孙吴兵法:孙吴兵法,指孙武和吴起的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
猿臂:形容臂力强健,如同猿猴一般。
膂力:臂力、体力。
僣:僭越,指超越本分的行为,此处指刘聪自立为帝。
光兴元年:刘聪即位后改元的年号。
卫尉: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前锋大都督:军事官职,负责前方军事行动。
禁兵:宫廷卫队。
洛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西部。
幽晋帝:幽禁晋帝,指将晋帝软禁。
端门:古代宫殿的正门。
京观:古代战争后,将敌军尸体堆积成山,以示胜利。
兴为嘉平元年:改年号为嘉平元年。
仪同三司:官职,相当于三公,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
会稽郡公:封号,会稽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晋朝名士。
乐府歌文:乐府诗,古代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辞赋:古代文学体裁,包括辞和赋,辞是抒情诗,赋是散文体的叙事诗。
盛德颂:一种颂扬帝王德行的文体。
豫章王:刘聪曾经被封为豫章王。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此处指皇帝本人。
骨肉相残:指家族内部互相残杀。
皇天之意:指天意,古代认为天意决定人事。
乾受历:指天命,古代认为君权神授。
光极前殿:前赵的宫殿名。
怀帝:晋怀帝,晋朝的皇帝。
愍帝:晋愍帝,晋朝的皇帝。
平阳地震:指平阳地区发生的地震。
崇明观:前赵的宫殿名。
牵牛:星宿名,位于天空西部。
紫微:星宿名,位于天空中央,古代认为是天帝的居所。
陨肉:陨落的肉,指不祥之兆。
刘后:刘聪的皇后。
晋王粲:刘聪的亲信,后来成为国相、大单于。
百揆: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宣光陵:刘聪的陵墓。
建始殿:前赵的宫殿名。
汉昌:刘聪儿子刘粲即位后改元的年号。
猗尼渠馀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
遮须夷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
不周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蒙珠离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
摄提:古代历法中的纪年方法。
猗尼渠馀国天王:猗尼渠馀国的国王。
遮须夷国天王:遮须夷国的国王。
岁在摄提:指具体的年份。
驰使:快马传递消息的使者。
戊寅岁:具体的年份,此处指刘聪去世的年份。
刘曜:刘曜是十六国时期前赵的皇帝,字永明,是刘渊的族子。他在位期间,前赵国力强盛,但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患而衰落。
铁厚一寸,射而洞之:形容刘曜箭术高超,能够一箭射穿一寸厚的铁。
身长九尺三寸,手垂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不过百馀根,皆长五尺:这些描述都是对刘曜外貌的夸张描写,意在突出其非凡之处。
太保呼延宴:太保是古代官职,呼延宴是前赵的大臣,此处指的是他和其他大臣一起拥立刘曜为帝。
僣即皇帝位:僣即,即擅自称帝,指刘曜未经正式程序即位。
六玺:古代皇帝的象征,六玺包括传国玺、天玺、神玺、皇帝玺、皇后玺、太子玺。
禘: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指祭祀祖先。
夏后:夏朝的后代,此处指夏朝的始祖。
光文:刘曜的谥号,光文是赞美其文治武功的称号。
大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称号,此处刘曜自封为太祖,以示尊崇。
光初元年:刘曜即位的第一年。
社祭:古代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仪式。
南北郊: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
禘始祖:祭祀始祖,即祭祀祖先的始祖。
汉祖宗之庙:指汉朝祖先的庙宇。
昭武:刘曜的谥号,昭武是赞美其武功的称号。
大梁:古代地名,此处指刘曜认为赵国应该继承的地方。
革称大赵:改称大赵,即改国号为赵。
水行:古代五行学说中的一种,指以水为象征的统治方式。
冒顿配天,渊配上帝:将冒顿和刘渊分别配天和上帝,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霸陵:古代帝王陵墓,此处指刘曜的陵墓。
穀林:古代地名,指尧的陵墓所在地。
广阳:古代地名,指颛顼的陵墓所在地。
三泉:古代传说中地下水深处的泉水,此处指秦始皇的陵墓。
暗王:指秦始皇,因其暴政而被称为暗王。
释之:指刘曜的祖先,此处指刘曜对祖先的尊敬。
冏然於前:明显地呈现在眼前。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的著名山脉。
大赵:刘曜所建立的国家的名称。
西河:古代地名,此处指刘渊建立政权的地区。
咸和四年:刘曜被灭的那一年。
怀帝永嘉四年:刘渊僣立的那一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偏霸部-卷三-评注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中对刘曜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特征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和历史评价。
开篇提到刘曜的字、族系、孤儿的身世,以及被养于族叔渊的背景,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其后来的兴衰与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刘曜的‘幼而聪慧’、‘性托落高亮’等描写,突出了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同时也预示了他在政治上的野心与抱负。
‘铁厚一寸,射而洞之’、‘身长九尺三寸,手垂过膝’等超乎常人的身体特征的描述,既有夸张的成分,也反映了古代对英雄人物的想象与崇拜。
刘曜登基的过程,通过呼延宴等人的归附和靳准的被迫投降,展现了其权力的稳固和威严。
刘曜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如迁都长安、立太子、祭祀宗庙等,体现了其对国家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其政治意图和文化认同。
‘盖王者之兴,必禘始祖’的言论,体现了刘曜对祖先崇拜的重视,以及对夏后氏文化的追溯,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其建立自己统治合法性的手段。
刘曜在位期间发生的异象,如大树变人、终南山崩等,被赋予祥瑞的意义,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神秘解读和对天意的敬畏。
刘曜在军事上的胜利和失败,如对石虎的作战和最终的败亡,展现了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的局限性。
刘曜的昏醉失态,以及最终的被杀,反映了其个人性格的缺陷和历史的无情,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联系。
《晋书·载记》中提到刘曜在位十年而败,这一评价既是对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前赵政权兴衰的反思,体现了历史的辩证法和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