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仪式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仪式部-卷二-原文

○卤簿

《汉官仪》曰:汉乘与大驾仪: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法驾公仪,公卿不在卤簿中,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车都尉、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蔡邕《独断》曰:天子出,车驾谓之卤簿,有大驾,有小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四马。是为五时副车,俗人号之曰”五帝车”,非也。

又曰:前驱有九旒云罕、闟戟、皮轩、銮旗,皆大夫载。銮旗者,编羽毛列系憧旁,俗却墅之曰”鸡翘车”,非也。后有金钲、黄钺、黄门、鼓车。

又曰: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六国,兼其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

又曰:凡乘与车皆羽盖、金华瓜、黄屋、左纛、金鍐、方釳、繁缨、重毂、副鎋。黄屋者,盖以黄为里也。左纛者,以牦牛尾为之,大如斗,在最后左騑马头上。金鍐者,马冠也,高广各五寸,上如三华形,在马髦前。方釳者,铁也,广数寸,在马髦后,有三孔,垂翟尾其中。繁诱蹿马应前。重毂者,毂外复有小毂施辖。

《晋公侯赞》曰:贾后女宣华公主葬,皆羽葆鼓吹熊渠次飞为卤簿。

《晋书》曰:帝自邺还洛,河间王颙将张方遣三千骑奉迎,将渡河桥,方又以新乘阳燧车、青盖、三百人为小卤簿,迎帝至邙山下。

又曰:王浚都督幽州。和演欲煞浚,并其众。演与乌丸单于审登谋之。於是浚与期游蓟城南青泉水上。蓟城内西行有二道,演、浚各从一道,演与浚欲合卤簿,因而图之。值天暴雨,兵器沾湿,不果而还。单于由是与其种人谋曰:”演图煞浚,事垂克而天卒雨,使不得果,是天助浚也。违天不祥,我不可久与演同。”乃以谋告浚,浚密严兵夜与单于围演。演持白幡诣浚降,浚遂斩之。

又《载记》曰:石季龙常以女骑一千为卤簿,皆着紫纶巾熟锦袴、金银镂带五丈织成靴,游于戏马观。上安诏书五色,在木凤之口,鹿卢回转,状若飞翔焉。

《宋书》曰:孝武举义兵,沈庆之有功。初,庆之尝梦引卤簿入厕中,庆之甚恶入厕之鄙。时有善占梦者为解之,曰:”君必大富贵,然未在旦夕。”问其故,答云:”卤簿故是富贵,容厕中所谓后帝也。知君富贵不在今主。”及中兴之功,自五校至是而登三事。

又曰:宋刘韫字彦文,历湘、雍二州刺史。令画工图卤簿羽仪,常自披玩,以示蔡兴宗。兴鬃绅不知,指韫所画形,云:”是谁?”韫曰:”是我也。”其庸如此。

又曰:颜延之子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授,器服不改,居宅如旧。常乘羸牛车,逢竣卤簿即屏住道侧。

又曰:文帝镇江陵,王华为西中郎主簿、咨议参军。文帝未亲政事,悉委司马张劭。华性尚物,不欲人在己前。劭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牛车,从者不过两三人,以矫之,常相逢,华阳若不知是。劭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於道侧,及劭至,乃惊。

《齐书》曰:虞悰迁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於宣阳门外入行马内驱逐入,被奏见原。

又曰:陈显达,建武世心怀不安,深自贬退,车乘朽故,道从卤簿皆用羸小。

《梁书》曰:朱异起宅东陂,穷彩功,晚日丽来下,酣饮其中。每迫曛黄,虑台门将阖,乃引其卤簿自宅至城,使捉城门,停留管籥。

又曰:吕僧珍为兖州刺史,娣適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南史》:王僧孺为尚书右丞。僧孺少孤贫,与母鬻纱为业。母尝携之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坠沟。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

《陈书》曰:长沙王叔坚与始兴王叔陵并招聚宾客,各争权宠,甚不平。每朝会,卤簿不肯为先后,必分道而趋,左右或争道而斗,至有死者。

《隋书》曰:晋氏卤簿、御史轺车行中道。

○班剑

《晋公卿礼秩》曰: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给虎贲二十人,持班剑。

《晋中兴书》曰:大和元年,诏曰:”会稽王其以为丞相,给羽葆、鼓吹、班剑六十人。”

《宋书》曰:张敬儿加开府仪同。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阑物。”

又曰:大明元年制:”大臣加班剑者,不入宫城门。泰豫元年,班剑依旧入殿。”

徐邈《奏议》曰:东宫班剑,议者不处数。案公卿故事,给虎贲二十人,持剑。安平献王加青盖、九旒、前后鼓吹,虎贲亦二十人。依准此数,东宫班剑当不过二十。

○棨戟

《汉书》曰:韩延寿在东郡殖羽葆、鼓车,功曹引车皆驾驷马、载戟,五骑为伍。

《东观汉记》曰:王郎遣谏议大夫杜威持节诣军门,上遣棨戟延迎,请入军。威称说实成帝遗体子与也。上曰:”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况诈子与乎!”

又曰:建武元年,杜诗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诗敕晓不改,遂格煞广,还以状闻,上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汉杂事》曰:奉车都尉窦固征匈奴,骑都尉秦彭副,令彭别屯。彭擅斩军司马,固奏彭不由督率,专贼煞人。公卿议皆以为固议是。公府掾郎躬以为彭得斩人。上曰:’军正校尉一统督将,何以得专煞?’躬对曰:’一统将者,谓在部曲也。今彭别将,军事至急,势不得关督。汉制假棨戟以当斧钺。’议者皆屈,上从之。

《吴志》曰:孙权拜诸葛恪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棨戟武骑三百拜军令,作鼓吹、导引归家,时年三十二。

又曰:陆逊字伯言,少为孙权帐下右部督,授棨戟,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

《晋书》曰:羊祜在军,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出?今日胤死,创逝乃开尔!’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

《宋书》曰:王昙首领骁骑将军。元嘉四年,车驾出北堂,使三更竟开广莫门。南台云:’应须白兽幡、银字棨。’不肯开门。尚书左丞羊玄保奏免御史丞傅隆己下。昙首曰:’既尾敕,又阙幡棨。虽称上旨,不异单刺。其不请白兽幡、银字棨,致开门不时。由尚书相承之失,亦合纠正。’上特无问,更立科条。

《唐书》曰:龙朔中,左卫大将军范阳郡公张延师,东夷都护俭弟也,与兄太仆卿大师、次兄俭同时三品,宅中棨戟齐列,时号’三戟张家’。

又曰:徐泗节度李愿奏请换戟。有司以官戟五年一换,私家不在限,诏以李晟旨韩之家,特许之。

又曰:吕諲为相,有司送戟至宅,諲释惨服以授之,时讥其失。

《襄阳记》曰:李衡字叔平,为丹阳太守。孙休加威远将军,授以棨戟。

《荆州先贤传》曰:罗献字令则,以泰始三年进位冠军,假节,增鼓吹、棨戟。

崔豹《古今注》曰:殳戟,前驱之器也。以木为之。后世僣伪,无复典刑,以赤油韬之赤,谓之油戟,亦曰棨戟。公王以下通以之前驱。

王昶《谢棨表》曰:复假臣棨,光荣照赫。非臣怯弱,所当荷授。

○节

《说文》曰:节,信也。象相合之形

《释名》曰:节者,号令赏罚之节也。

《后汉书注》曰:节所以为信,以竹为之,长八尺,以旄牛尾为眊三重。

《周礼·地官下·掌节》曰:掌守邦节而辩其用,以辅王命。(邦节者,镇圭、牙璋、穀圭也。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执以行为信。)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角,用犀角,其制未闻。)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杜子春云:函器盛此节。或曰:英荡,书函也。)关门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命。(门关,司门、司关也。货贿者主通货。符节,宫中诸官府也。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旌节者,今使者所权也。)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礼记·玉藻》曰: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节,所以明信辅君命也。使使召臣,急则持二,缓则持一。)

《传》曰:宋襄夫人,襄王之娣也。昭公不礼焉。(昭公适祖母。)夫人因戴氏之族(华东皇皆族戴。)以煞襄王之孙孔叔、公孙锺离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节,国之符信也。握之以死,示不废命。)

《公羊传·哀公》曰:齐景公谓陈乞曰:’吾欲立舍,何如?’陈乞曰:’君欲立,请立之。’阳生谓陈乞曰:’闻子将不立我也。’陈乞曰:’夫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必煞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也。’与之玉节而走之。(节,信也。折玉与阳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信,防称矫也。)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酉恤生。

《史记》曰:袁盎使吴,吴王囚之。盎解节毛怀之,遂归报吴楚己破。

《汉书》曰:刘章己煞吕产。帝令谒者持节劳章,章欲夺节,谒者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持斩长乐卫尉吕更始。(因谒者所持之节,用为信。)还入北军,复报太尉勃。勃贺章曰:’所患独产,今己诛,天下定矣。’

又曰:吴王反。周丘者,下邳人,亡命於吴,酤酒无行。王薄不任,周丘乃上说王曰:’臣以无能,不得待罪行间,臣非敢求有所将也,愿请王以一汉节,必有以报。’王乃与之。周丘得节,夜持入下邳,至传舍,召令斩之。遂召昆弟所善豪吏,一夜得三万人。

又《西域传》曰:初,公主侍者冯嫽(音缭)能史书习事,常持节为公主使,行赏赐於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大夫’。

又曰:苏武使匈奴,单于乃徙武北海上。武仗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又曰:戾太子诛江充。初,汉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毛加上以相别。

又曰:拯喂使月氏,匈奴得之,谓曰:’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又曰:诸葛丰字少季,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宾客犯事,与章相连。丰案劾章,欲奏其事,適逢许侍中私出。丰驻车举节诏章曰:’下!’欲收之。章驰车去,丰追之。许因得入宫门,自归奏。於是收丰节。司隶去节自丰始也。

又《南越传》曰:遣韩千秋入越,越以兵击千秋等,灭之,函封汉节置塞上,好为慢辞谢罪。

又《匈奴传》曰:汉使王乌等窥匈奴。

匈奴曰:’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

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入穹庐。

单于爱之。

又曰:王莽篡位,皇孙功崇公宗被诛。

宗娣妨为卫将军王兴夫人,祝诅姑煞婢以绝口,事发觉,事连及司命孔仁妻,亦自煞。

仁见莽,免冠谢。

莽使尚书劾仁’乘乾车、驾坤马,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鸟,后玄武,右仗威节,左负威斗,号曰赤星。非以骄,仁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

有诏勿劾,更易新冠。

其怪如此。

荀悦《汉记》曰:征和二年,长安扰乱,言太子反。

任安授太子节,怀二心,腰斩。

‘《续汉书》曰:鲍永为更始大将,将兵安集河东。’

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

世祖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

永疑为不审,收系大伯,封节传舍壁中。

遣人持至长安,知更始审亡,即发丧出降。

‘《东观汉记》曰:光武拜岑彭为刺奸大将军,督察营众,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

又曰:郭丹为更始谏议大夫。

更始败,诸将军悉归上,普获封爵。

丹无所归节传,以敝布缠裹节合如担,昼伏夜行,诣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

又曰:永平中,遣郑众北使匈奴。

众因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遣兵围臣。今复衔命,必见凌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如今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

上不听。

又曰:温序字次房,迁护羌校尉,为隗嚣别将荀宇所拘劫。

序素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胁迫汉!’

因以节挝煞数人。

宇曰:’此义士,可赐以剑。’

序授剑,衔须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煞,无令须污地。’

遂伏剑而死。

张璠《汉记》曰:董卓谓袁绍曰:’刘氏种不足复遗。’

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横刀长揖,径出,悬节於东门而奔冀州。

‘《献帝春秋》曰:太傅司马日磾假阶森抚州郡,袁术在寿春,借节观之,因夺不还。’

日磾失节,忧恚而死。

‘《魏书》曰:镇北将军刘静卒,朝廷以许允代静。’

己授节传,出止外舍,大将军与允书曰:’镇北虽少事而都典一方,念足下震华鼓、建朱节,历本州,此所谓着绣昼行也。’

允心甚悦。

又曰:桓范,黄初中为洛阳典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治下邳。

与徐州刺史刍歧争屋,引节欲斩歧,为歧奏不直,坐免。

‘《吴书》曰:娄圭字子伯,初依刘表,后归曹公。’

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

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皆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必至诚。’

公善之。

‘《晋书》曰:石苞迁徐州刺史。’

文帝之败於东关也,苞独全军而返,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

又曰:京师危逼,王澄率众军将赴国难,而飘风折其节柱。

又曰:何无忌自豫章拒卢循,军败,握节授害。

王隐《晋书》曰:段匹磾降石勒,常着朝服,持晋节。

勒亦不问。

‘《晋中兴书》曰:广州人背刺史郭讷迎王机,遂入广州。’

讷乃持节出,机就讷求节。

讷曰:’昔苏武不失节,人以为美。今宁可以与贼乎?义不可得相与,自可遣兵来取之。’

机惭而止。

又曰:王机篡广州,惧王敦来讨。

杜弢在郁林,与机结好,机劝〈弓皮〉取交州。

〈弓皮〉至,机执节曰:’节当相与迭持,何可独捉?’

机遂以节与〈弓皮〉。

后并为陶侃所煞。

‘《晋永昌起居注》曰:元帝使司空王导距王敦,诏曰:’以吾征东时节给司空。’

‘《晋令》曰:使信节皆鸟书之。’

‘《唐书》曰:颖王璬为剑南节度大使,时玄宗将幸蜀。’

璬赴藩卒遽不遑授节。

或曰:’假大槊油囊蒙之。’

璬曰:’但为真王,何用假节?’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降殿前,有五十大仙童执彩旄之节。’

‘《俗说》曰:殷伯悌为何无忌参军,宰砂阳与何共樗蒲,得何百便住,何守请求赎决,不听。’

何大怒,骂殷曰:’戆子敢尔,取节来!’

殷犹傲然谓何曰:’朝廷授将军三千羸兵、狗头节以威蛮獠,乃复拟议国士,异事!’

何便令百人收殷付狱中兵,歌啸自若,经一日遂置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仪式部-卷二-译文

《汉官仪》说:汉代的大驾仪式中,公卿们引领,太仆驾车,大将军陪乘,属车有八十一辆,准备了一千辆马车和上万骑兵。法驾公仪中,公卿不在卤簿中,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车都尉、侍中陪乘,属车有三十六辆。

蔡邕的《独断》说:天子出行时,马车队伍称为卤簿,有大驾和小驾之分。天子所乘的车叫金根车,驾六匹马。有五种颜色的安车和立车各一辆,都是四匹马。这被称为五时副车,俗人称之为‘五帝车’,这是不对的。

又说:前导有九旒云罕、闟戟、皮轩、銮旗,都是大夫所乘。銮旗是用羽毛编织并悬挂在旗杆旁,俗人称之为‘鸡翘车’,这是不对的。后面有金钲、黄钺、黄门、鼓车。

又说:古代诸侯的副车有九辆。秦灭六国后,兼并了他们的服饰,所以大驾的属车有八十一辆。

又说:所有的马车和车都配有羽盖、金华瓜、黄屋、左纛、金鍐、方釳、繁缨、重毂、副鎔。黄屋是指用黄色作为车盖的内衬。左纛是用牦牛尾制成的,大如斗,位于最后左边的马头上。金鍐是马冠,高宽各五寸,上面像三个花瓣形状,位于马鬃前。方釳是铁制的,宽数寸,位于马鬃后,有三个孔,翟尾垂在其中。繁缨是装饰马匹的装饰品,位于马匹前方。重毂是指毂外还有小毂。

《晋公侯赞》说:贾后的女儿宣华公主下葬时,都有羽葆鼓吹熊渠次飞作为卤簿。

《晋书》说:皇帝从邺城回到洛阳,河间王颙派遣张方带领三千骑兵迎接,准备渡河桥时,张方又用新的阳燧车、青盖、三百人作为小卤簿,迎接皇帝到邙山下。

又说:王浚担任幽州都督。和演想要杀害王浚及其部众。和演与乌丸单于审登密谋。于是王浚与和演约定在蓟城南青泉水上会面。蓟城内有两条道路,和演和王浚各自从一条道路走,和演和王浚想要合并卤簿,趁机图谋不轨。结果遇到天降暴雨,兵器都湿了,未能如愿而返。单于因此与他的族人商量说:‘和演想要杀害王浚,事情眼看就要成功,却突然下雨,使我们不能如愿,这是天在帮助王浚。违背天意是不祥的,我不能长久与和演在一起。’于是将计划告诉了王浚,王浚秘密地严加防范,夜间与单于一起包围了和演。和演手持白旗前来投降,王浚于是将他斩首。

又《载记》说:石季龙经常用一千名女骑作为卤簿,她们都戴着紫纶巾、穿着熟锦袴、金银镂带五丈织成的靴子,在戏马观游玩。上面安放五色诏书,在木凤的口中,鹿卢回转,看起来像飞翔。

《宋书》说:孝武帝举义兵,沈庆之有功。最初,沈庆之曾经梦见带领卤簿进入厕所中,沈庆之非常讨厌进入厕所的污秽。当时有一位善于解梦的人为他解梦,说:‘你必将大富贵,但不是现在。’问他原因,回答说:‘卤簿本身就是富贵,厕所中所谓的后帝也。知道你富贵不在当前君主。’等到中兴之后,从五校到那时而升任三事。

又说:宋代的刘韫字彦文,历任湘、雍二州刺史。让画工画卤簿羽仪,常常自己欣赏,向蔡兴宗展示。蔡兴宗穿着官服不知道,指着刘韫所画的形状,问:‘这是谁?’刘韫说:‘是我。’他的平庸就是这样。

又说:颜延之的儿子颜竣地位显赫,权倾一时。他所拥有的东西,颜延之一样都不给,器物服饰不变,住宅也和以前一样。常常乘坐瘦弱的牛车,遇到颜竣的卤簿就停在道路旁边。

又说:文帝镇守江陵,王华担任西中郎主簿、参军。文帝没有亲自处理政事,一切委托给司马张劭。王华追求物质享受,不希望别人在自己之前。张劭性格豪放,每次出行都让人夹着车辕。王华出入乘坐牛车,随从不过两三个人,以此来矫正自己,常常遇到,王华表面上好像不知道。

《齐书》说:虞悰升任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发生大水,百官穿着战服去救太庙。虞悰穿着朱衣乘车卤簿,在宣阳门外进入行马内驱逐,被奏见原。

又说:陈显达在建武年间心怀不安,深自贬退,车乘破旧,随从的卤簿都使用瘦小的。

《梁书》说:朱异在东陂建造宅邸,极尽奢华,日落时分来到这里,畅饮其中。每当傍晚时分,担心台门将关闭,就带领卤簿从宅邸到城内,让人把守城门,停留管籥。

又说:吕僧珍担任兖州刺史,妹妹嫁给了姓氏的人,住在市西的小屋,靠近路旁,与摊位杂处。吕僧珍常常带着随从卤簿到他的宅邸,并不以此为耻。

《南史》说:王僧孺担任尚书右丞。王僧孺年幼时家境贫寒,与母亲以卖纱为生。母亲曾经带着他到市场,路上遇到中丞卤簿,被驱逐坠入沟中。等到他任职的那天,引导车马清道,悲伤得不能自持。

《陈书》说:长沙王叔坚和始兴王叔陵都招聚宾客,各争权宠,非常不满。每次朝会,卤簿不肯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一定要分开道路而行,左右随从有时争道而斗,甚至有因此丧命的。

《隋书》说:晋朝的卤簿、御史轺车走在中道。

《晋公卿礼秩》说:所有公卿和开府位从公的人,都配给二十名虎贲,手持班剑。

《晋中兴书》说:大和元年,诏令说:‘会稽王可以任命为丞相,给他羽葆、鼓吹、班剑六十人。’

《宋书》说:张敬儿被授予开府仪同。得到开府之后,他又希望得到班剑,对人说:‘我的车边还缺少班阑物。’

又说:大明元年制定:‘大臣如果被授予班剑,不得进入宫城门。’泰豫元年,班剑仍然可以进入殿中。

徐邈的《奏议》说:东宫的班剑,议论者没有给出具体人数。按照公卿的旧例,给二十名虎贲,手持剑。安平献王加青盖、九旒、前后鼓吹,虎贲也是二十人。按照这个标准,东宫的班剑不应超过二十人。

《汉书》说:韩延寿在东郡种植羽葆、鼓车,功曹引领车队都驾驷马、载戟,五骑为一伍。

《东观汉记》说:王郎派遣谏议大夫杜威手持符节到军门,皇帝派遣棨戟延迎接,请他进入军营。杜威声称自己是成帝的遗体子与。皇帝说:‘即使成帝复活,天下也不可能再得到,何况是假扮的子与呢!’

又说:建武元年,杜诗担任侍御史,安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横行民间。杜诗告诫他们不改,于是杀死了萧广,回朝报告情况,皇帝召见他,赐给他棨戟。又派他去河东,诛杀降敌的逆贼杨异等人。

《汉杂事》记载:奉车都尉窦固征讨匈奴,骑都尉秦彭作为副将,命令秦彭单独驻扎。秦彭擅自斩杀了军司马,窦固上奏说秦彭没有经过上级的监督,擅自杀人。公卿们讨论后都认为窦固的意见是正确的。公府的掾郎认为秦彭有权力杀人。皇帝说:‘军正校尉是统一指挥的将领,怎么能够专断杀人呢?’掾郎回答说:‘统一指挥的将领,是指在他自己的部队中。现在秦彭是单独的将领,军事形势紧急,情势不允许他向上级报告。按照汉朝的制度,可以借用棨戟来代替斧钺。’讨论的人都同意了这个观点,皇帝也同意了。

《吴志》记载:孙权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任丹阳太守,授予他三百名棨戟武骑,并让他吹奏军乐、引导回家,当时诸葛恪三十二岁。

《吴志》又记载:陆逊字伯言,年轻时是孙权的右部督,被授予棨戟,负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

《晋书》记载:羊祜在军中,因为打猎捕鱼而荒废了政事。他曾想夜间外出,军司徐胤手持棨戟守在营门,说:‘将军你统领着万里之军,怎么可以轻易外出?今天我徐胤宁愿死,也要阻止你出去!’羊祜改变态度向他道歉。此后他很少外出。

《宋书》记载:王昙首担任骁骑将军。元嘉四年,皇帝出北堂,命令三更时分打开广莫门。南台说:‘应该需要白兽幡、银字棨。’王昙首不肯开门。尚书左丞羊玄保上奏请求免掉御史丞傅隆以下的官员。王昙首说:‘既然有皇帝的命令,又缺少了旌旗和棨戟。虽然说是皇帝的旨意,但实际上和单方面的命令没有区别。他不请示白兽幡、银字棨,导致开门不及时。这是尚书们沿袭的错误,也应该受到纠正。’皇帝特别没有过问,而是重新制定了条例。

《唐书》记载:龙朔年间,左卫大将军范阳郡公张延师,是东夷都护俭的弟弟,和他的哥哥太仆卿大师、次兄俭同时是三品官员,家中棨戟排列整齐,当时被称为‘三戟张家’。

《唐书》又记载:徐泗节度使李愿上奏请求更换戟。有关部门认为官戟每五年更换一次,私人家中不在限制范围内,皇帝下诏因为李晟的请求,特别允许李晟更换。

《唐书》又记载:吕諲担任宰相,有关部门送戟到他家,吕諲脱下丧服接受戟,当时有人讽刺他失礼。

《襄阳记》记载:李衡字叔平,担任丹阳太守。孙休加封他为威远将军,并授予他棨戟。

《荆州先贤传》记载:罗献字令则,在泰始三年晋升为冠军,被授予节符,增加了鼓吹和棨戟。

崔豹的《古今注》说:殳戟是前驱的武器,用木头制成。后世有人假冒,不再有规范,用赤油涂成红色,称为油戟,也称为棨戟。公王以下的官员都用来作为前驱的标志。

王昶的《谢棨表》说:再次借用臣的棨戟,荣耀照耀。不是因为臣胆小懦弱,而是应该承担授予的职责。

《说文》说:节,是信物。形状像两物相合。

《释名》说:节,是号令赏罚的标志。

《后汉书注》说:节是用来作为信物的,用竹子制成,长八尺,用三重旄牛尾作为装饰。

《周礼·地官下·掌节》说:掌管国家节符的保管和使用,以辅助王命。(国家节符包括镇圭、牙璋、穀圭。王有命令,就分别使用节符,授予使者,辅助王命,使者拿着节符作为信物。守卫国家的官员使用玉节,守卫都鄙的官员使用角节。(角,使用犀角,其制作方法未闻。)国家使者使用的节符,山国使用虎节,土国使用人节,水国使用龙节,都是金制的,用英荡辅助。(杜子春说:函器盛放这些节符。有人说:英荡,是指书函。)关门使用符节,货物使用玺节,道路使用旌节,都有期限返回。(关门,指司门、司关。货物,指主管通商。符节,指宫中各个官府。玺节,指现在的印章。旌节,指使者所拥有的权力。)凡是在天下通行的,必须有节符作为辅助。没有节符的,有几则不能通行。

《礼记·玉藻》说:凡是君主召唤,使用三节,两节用来快走,一节用来小跑。(节,是用来表明信物,辅助君命的。)使者召唤臣子,紧急时拿着两节,不紧急时拿着一节。

《传》说:宋襄夫人是宋襄王的妹妹。昭公对她不礼貌。(昭公是宋襄王的祖母。)夫人通过戴氏的族人(华东皇族都姓戴。)杀死了宋襄王的孙子孔叔、公孙锺离以及大司马公子卬,他们都是昭公的党羽。司马握着节符而死,所以记录时用他的官职。(节,是国家的信物。握着节符而死,表示不废弃命令。)

《公羊传·哀公》说:齐景公对陈乞说:‘我想立舍,怎么样?’陈乞说:‘君主想立,就立吧。’阳生对陈乞说:‘听说你不会立我。’陈乞说:‘一个千乘之主,如果废除正室而立不正室,必然会杀掉正室。我不立你,是为了让你活下来。’他把玉节折断,留下半截作为信物,等待迎接阳生回来。(节,是信物。折断玉节留下半截作为信物,以便迎接阳生回来,防止有人伪造。)景公死后,舍被立为君主,陈乞派人去迎接阳生。

《史记》说:袁盎出使吴国,吴王把他囚禁起来。袁盎解开节符藏在怀中,于是返回报告吴楚已经被平定。

《汉书》说:刘章已经杀死了吕产。皇帝命令谒者拿着节符慰劳刘章,刘章想要夺取节符,谒者不肯。刘章于是跟着他一起乘车,利用节符作为信物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利用谒者所持有的节符,作为信物。)返回后进入北军,再次报告太尉周勃。周勃祝贺刘章说:‘我们担心的是吕产,现在他已经死了,天下就安定下来了。’

《汉书》又记载:吴王反叛。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吴国,卖酒没有品行。吴王不信任他,周丘于是劝说吴王说:‘我因为没有能力,不能在行列中执行任务,我并不敢要求带领军队,我希望请吴王给我一个汉朝的节符,我一定会有所回报。’吴王于是给了他节符。周丘得到节符,夜间拿着节符进入下邳,到了驿站,召集令斩杀了他们。接着召集兄弟和所亲近的豪吏,一夜之间得到了三万人。

《西域传》又记载:起初,公主的侍女冯嫽(音缭)擅长史书和事务,经常拿着节符作为公主的使者,在城郭中发放赏赐。各国都尊敬并信任她,称她为‘冯大夫’。

《西域传》又记载: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把他迁移到北海。苏武拿着节符牧羊,起卧时都拿着,节符的毛都掉光了。

《西域传》又记载:戾太子诛杀了江充。起初,汉朝的节符是纯红色的。因为太子拿着红色的节符,所以后来改为黄色毛皮加上去以便区别。

《西域传》又记载:张骞出使月氏,被匈奴抓住,匈奴人对他说:‘我想让你去越国,汉朝会听任你吗?’留下张骞十多年,给他妻子生了孩子,但他始终没有丢失汉朝的节符。

《西域传》又记载:诸葛丰字少季,担任司隶校尉,敢于弹劾举报,无所畏惧。侍中许章因为是外戚而受到宠爱,宾客犯事,与许章有关联。诸葛丰弹劾许章,想要上奏他的事情,恰逢许侍中私自外出。诸葛丰停下马车举起节符命令许章说:‘下来!’想要逮捕他。许章骑马逃离,诸葛丰追赶他。许章因此得以进入宫门,自行上奏。于是收缴了诸葛丰的节符。司隶校尉失去节符是从诸葛丰开始的。

《南越传》又记载:派遣韩千秋进入南越,南越用军队攻击韩千秋等人,消灭了他们,把汉朝的节符封在信封里放在边境上,态度傲慢地道歉。

《匈奴传》记载说:汉朝的使者王乌等人窥探匈奴。匈奴人说:‘汉使者如果不交出符节,不让我们用墨在脸上刺字,就不能进入穹庐。’王乌是北地人,熟悉胡人的习俗,他交出了符节,在脸上刺了字,进入了穹庐。单于对他很赏识。

又说:王莽篡位后,皇孙功崇公宗被杀。宗的妹妹妨是卫将军王兴的夫人,她诅咒姑母的婢女以绝其后路,事情败露后,牵连到司命孔仁的妻子,她也自杀了。孔仁见到王莽,摘下帽子谢罪。王莽让尚书弹劾孔仁‘乘坐乾车、驾驭坤马,左边是苍龙,右边是白虎,前面是朱雀,后面是玄武,右边手持威节,左边背负威斗,号称赤星。这不是因为骄傲,孔仁是因为尊重新室的威命。孔仁擅自免去了天文冠,这是大不敬。’有诏令不要弹劾,更换新的冠。

荀悦的《汉记》说:征和二年,长安发生动乱,传言太子谋反。任安授予太子符节,怀有二心,被腰斩。

《续汉书》说:鲍永是更始的大将,率兵安抚河东。赤眉军伤害了更始,三辅的道路被切断。世祖即位后,派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召鲍永,鲍永怀疑这不是圣旨,便逮捕了储大伯,将符节藏在客舍的墙壁中。派人拿着符节到长安,得知更始已经死亡,便宣布丧事并投降。

《东观汉记》说:光武帝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督察营众,授予他常持的符节,随他平定河北。

又说:郭丹是更始的谏议大夫。更始失败后,所有将军都归顺了,普遍获得了封爵。郭丹没有地方归还符节,就用破布包裹符节,白天躲藏,晚上行动,去见更始的妻子和孩子,归还了符节,然后回到了家乡。

又说:永平年间,派郑众北使匈奴。郑众趁机上奏说:‘我以前奉命出使,没有向匈奴行礼。单于愤怒,派兵围攻我。现在我又奉命出使,肯定会受到侮辱。我实在不忍心拿着大汉的符节对匈奴人单独行礼,如果匈奴能让我屈服,那将损害大汉的强大。’皇帝没有听从。

又说:温序字次房,被迁为护羌校尉,被隗嚣的别将荀宇拘禁。温序一向力大无穷,愤怒地斥责荀宇等人说:‘你们这些蛮夷怎么敢威胁汉朝!’于是用符节击杀了数人。荀宇说:‘这是一个义士,可以赏赐他剑。’温序接过剑,将胡须含在嘴里,环顾左右,说:‘既然被敌人逼迫而死去,不要让胡须沾染地面。’于是挥剑自刎。

张璠的《汉记》说:董卓对袁绍说:‘刘氏的血脉不值得再保留。’袁绍愤怒地说:‘天下强者,岂止董公一人?’他横刀长揖,径直走出,将符节悬挂在东门,逃往冀州。

《献帝春秋》说:太傅司马日磾假扮成阶森安抚州郡,袁术在寿春,借符节观看,趁机夺走后不归还。司马日磾失去符节,忧愤而死。

《魏书》说:镇北将军刘静去世,朝廷用许允代替刘静。许允接受了符节,外出时停留在外舍,大将军给许允写信说:‘镇北虽然事务不多,但负责一方,想到您震华鼓、建朱节,遍历本州,这就是所说的着绣昼行啊。’许允心中非常高兴。

又说:桓范在黄初年间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持符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治理下邳。与徐州刺史刍歧争夺房屋,桓范想要用符节斩杀刍歧,但被刍歧告发,因此被免职。

《吴书》说:娄圭字子伯,最初依附刘表,后来归顺曹操。曹操向荆州进发,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娄圭用符节迎接曹操,其他将领都怀疑他。曹操问娄圭,娄圭说:‘天下纷扰,都是因为贪图王命而自重。现在我用符节来迎接,一定是出于诚意。’曹操认为他说得很好。

《晋书》说:石苞被任命为徐州刺史。文帝在东关战败时,石苞独自率军返回,文帝指着所持的符节,对石苞说:‘遗憾的是没有把这个符节给你,让你完成大事。’

又说:京城受到威胁,王澄率领军队准备赴国难,但狂风折断了符节柱。

又说:何无忌在豫章抵抗卢循,军队战败,握着符节投降。

王隐的《晋书》说:段匹磾投降石勒,经常穿着朝服,手持晋朝的符节。石勒也没有询问。

《晋中兴书》说:广州人背叛刺史郭讷,迎接王机,于是进入广州。郭讷于是拿着符节出来,王机向郭讷请求符节。郭讷说:‘以前苏武不失节,人们都认为他做得好。现在怎么能把符节给叛贼呢?道义上不能相让,可以派兵来夺取。’王机感到羞愧,停止了行动。

又说:王机篡夺广州,害怕王敦来讨伐。杜弢在郁林,与王机结好,王机劝说杜弢夺取交州。杜弢到了,王机拿着符节说:‘符节应当轮流持有,怎么能一个人独占呢?’王机于是将符节给了杜弢。后来他们都为陶侃所杀。

《晋永昌起居注》说:元帝派司空王导抵挡王敦,诏令说:‘用我的征东符节供给司空。’

《晋令》说:使者携带的符节都用鸟书的形式。

《唐书》说:颖王李璬担任剑南节度大使,当时唐玄宗将要前往蜀地。李璬因为突然去世,来不及授予符节。有人说:‘用大槊油囊覆盖它。’李璬说:‘只要自己是真正的王,何必用假的符节?’

《汉武内传》说:西王母降临殿前,有五十名大仙童拿着彩旄的符节。

《俗说》说:殷伯悌为何无忌参军,在宰砂阳与何无忌一起玩掷骰子游戏,何无忌得到一百点就住手,何无忌请求赎回骰子,殷伯悌不听。何无忌大怒,骂殷伯悌说:‘你这个傻瓜敢这样,把符节拿来!’殷伯悌还傲慢地说:‘朝廷授予将军三千瘦弱的士兵、狗头符节来威慑蛮夷,你竟然还想要议论国士,真是奇怪的事!’何无忌于是让一百人将殷伯悌逮捕,押送到监狱,自己却若无其事地唱歌,过了一天,殷伯悌才感到愤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仪式部-卷二-注解

卤簿:卤簿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由车马、旗帜、兵器等组成,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卤簿分为大驾卤簿和小驾卤簿,根据出行的规模和重要性不同而有所区别。

金根车:金根车是古代帝王的专用车辆,因其车身为金色,且车顶有金装饰而得名。

金钲:金钲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军队或仪仗队中。

黄钺:黄钺是古代皇帝使用的钺,钺为斧形,黄钺以黄色装饰,象征皇权。

黄门:黄门是古代宫廷中的官员,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鼓车:鼓车是一种古代的战车,车上有鼓,用于指挥军队或音乐表演。

贰车:贰车是古代诸侯出行时的副车,数量为九乘。

羽盖:羽盖是古代车盖的一种,以羽毛装饰。

金华瓜:金华瓜是古代车盖上的装饰,形状似瓜。

黄屋:黄屋是古代帝王的专用车辆,车身以黄色装饰。

左纛:左纛是古代车盖上的装饰,通常以牦牛尾制成。

金鍐:金鍐是古代马冠的一种,以金属制成。

方釳:方釳是古代马鬃上的装饰,以铁制成。

繁缨:繁缨是古代马鬃上的装饰,以丝线制成。

重毂:重毂是古代车轮的一种,毂外复有小毂。

羽葆:羽葆是古代旗帜的一种,以羽毛装饰。

鼓吹:古代军队的鼓乐队。

班剑:班剑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之一,持剑的官员称为班剑。

棨戟:古代的一种仪仗用品,用作军队或官员的标志。

奉车都尉:汉代官名,掌管皇帝的车马,位高权重。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汉朝有长期的战争和交往。

骑都尉:汉代官名,掌管骑军,位次将军。

军司马:古代军事职务,掌管军事行政。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指三公九卿。

督率:监督领导。

贼煞人:杀害人。

假棨戟:借用旗帜和戟。

军正校尉:古代军事职务,掌管军法。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军令:军队的命令。

导引:引导。

帐下右部督:军队中的高级职务。

畋渔:打猎和捕鱼。

执棨:手持棨戟。

广莫门:古代宫门名。

白兽幡:古代的一种旗帜。

银字棨:刻有银字的棨戟。

尚书: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御史丞:古代官名,掌管监察。

尚书左丞:尚书省的左丞,辅助尚书处理政务。

羊玄保:古代人物,尚书左丞。

傅隆:古代人物,御史丞。

科条:规章制度。

左卫大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东夷都护:古代官名,掌管边疆民族事务。

宅中棨戟齐列:家中棨戟排列整齐。

三品:古代官员品级,三品为中级。

节度使:古代军事职务,掌管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假节:借用符节。

油戟:涂有油的光戟。

公王以下:从公侯王以下。

相合之形:相互结合的形状。

旄牛尾:牦牛的尾巴。

镇圭:古代的一种玉器。

牙璋:古代的一种玉器。

穀圭:古代的一种玉器。

王命:国王的命令。

使者:派遣的使者。

符节:古代的一种信物。

玺节:印章。

旌节:使者所持的旗帜。

三节:三个信物。

宋襄夫人:宋国国君的妹妹。

昭公:宋国国君。

戴氏之族:戴姓的家族。

孔叔:孔姓的人。

公孙锺离:公孙姓的人。

大司马:古代军事职务,掌管军事。

司马握节以死:司马紧握节杖而死。

陈乞:古代人物,齐景公的近臣。

舍:古代的一种官职。

阳生:古代人物,陈乞的追随者。

玉节:玉制的节杖。

吴楚:吴国和楚国。

刘章:古代人物,汉朝官员。

吕产:汉朝官员,吕后侄子。

谒者:古代官名,负责传达命令。

长乐卫尉: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太尉勃:古代人物,汉朝官员。

周丘:古代人物,下邳人。

汉节:汉朝的节杖。

冯嫽:古代人物,公主的侍者。

单于:匈奴的首领。

戾太子:汉朝的太子。

江充:汉朝官员。

月氏:古代民族。

诸葛丰:古代人物,司隶校尉。

许章:古代人物,侍中。

韩千秋:古代人物,汉朝将领。

函封汉节:用盒子封装汉朝的节杖。

节:古代使者携带的凭证,用以证明其身份和使命,常为竹制。

墨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墨在脸上刺字。

穹庐:匈奴人的帐篷,即蒙古包。

王乌:汉朝的使者。

胡俗: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

节传:节和传信的合称,使者身份的象征。

王莽:西汉末年的篡位者。

皇孙功崇公宗:汉朝的皇孙。

祝诅:诅咒。

司命:古代掌管生死的天神。

孔仁:汉朝的官员。

乘乾车、驾坤马:古代的交通工具,乾和坤分别代表天和地。

朱鸟、玄武:古代星宿的名称,分别代表南方和北方。

威节、威斗:古代象征权威的物品。

赤星:古代星宿的名称,象征吉祥。

任安:汉朝的官员。

太子:指皇太子。

腰斩: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腰部斩断。

鲍永:汉朝的将领。

更始:汉朝末年的皇帝刘玄的年号。

赤眉:汉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三辅:古代指长安附近地区的行政区域。

世祖: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号。

谏议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储大伯:汉朝的官员。

岑彭:东汉的将领。

刺奸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侦查和惩罚奸细。

郭丹:汉朝的官员。

光武: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郑众:东汉的使者。

毡裘:指北方游牧民族所穿的衣服。

温序:东汉的将领。

隗嚣: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

荀宇:隗嚣的部将。

董卓:东汉末年的权臣。

袁绍:东汉末年的军阀。

刘氏:指汉朝的皇室。

司马日磾:东汉末年的官员。

袁术:东汉末年的军阀。

许允:东汉末年的官员。

镇北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

刘静:东汉末年的官员。

黄初:三国时期魏国的年号。

青徐:古代地区名,指青州和徐州。

曹公:指曹操。

刘表:东汉末年的军阀。

琮:刘表的儿子。

王澄:晋朝的官员。

卢循:晋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王导:晋朝的官员。

王敦:晋朝的军阀。

石苞:晋朝的将领。

文帝:晋朝的第二位皇帝司马炎的庙号。

王机:晋朝的官员。

郭讷:晋朝的官员。

陶侃:晋朝的将领。

元帝:晋朝的皇帝司马睿的庙号。

京师:指国都。

王隐:晋朝的史学家。

段匹磾:晋朝的将领。

石勒: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的开国皇帝。

苏武:西汉的使者,因忠于汉朝而被匈奴拘留。

杜弢:晋朝的将领。

弓皮:古代的一种武器。

鸟书:古代的一种书写方式。

颖王璬:唐朝的王子。

玄宗:唐朝的皇帝李隆基的庙号。

剑南节度大使:古代官职,负责剑南道地区的军事。

大槊:古代的一种长矛。

油囊:古代的一种容器。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彩旄:古代的一种旗帜。

殷伯悌:晋朝的官员。

何无忌:晋朝的将领。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

羸兵:瘦弱的士兵。

蛮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仪式部-卷二-评注

《匈奴传》所述,汉使王乌等窥视匈奴,匈奴以礼节相待,要求汉使不得去节,不得黥面,不得入穹庐。王乌去节黥面,入穹庐,深得单于喜爱。此段描述展现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外交互动,以及汉朝使节在面对异族文化时的灵活应对。

王莽篡位,皇孙功崇公宗被诛,宗娣妨为卫将军王兴夫人,祝诅姑煞婢以绝口,事连及司命孔仁妻,亦自煞。孔仁免冠谢罪,王莽欲劾仁大不敬,最终免劾。此段反映了王莽篡位后的政治动荡,以及当时人们对于权威和礼节的尊重。

荀悦《汉记》记载征和二年长安扰乱,太子反,任安授太子节,怀二心,腰斩。此段描绘了汉朝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太子与任安之间的忠诚与背叛。

《续汉书》记载鲍永为更始大将,将兵安集河东,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世祖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永疑为不审,收系大伯,封节传舍壁中。此段反映了汉朝在动荡时期的军事调动和外交策略。

《东观汉记》记载光武拜岑彭为刺奸大将军,督察营众,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郭丹为更始谏议大夫,更始败,丹无所归节传,以敝布缠裹节合如担,昼伏夜行,诣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这两段描述了汉朝将领和官员在动荡时期的忠诚与节操。

《东观汉记》又记载郑众北使匈奴,因不为匈奴拜,被围。此段反映了汉朝使节在异族面前的尊严和坚持。

《东观汉记》又记载温序为隗嚣别将荀宇所拘劫,序怒叱宇等,以节挝煞数人,后伏剑而死。此段展现了汉朝将领在逆境中的英勇和忠诚。

张璠《汉记》记载董卓谓袁绍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径出,悬节於东门而奔冀州。此段反映了董卓与袁绍之间的冲突,以及袁绍的果断和勇敢。

《献帝春秋》记载太傅司马日磾假阶森抚州郡,袁术在寿春,借节观之,因夺不还。日磾失节,忧恚而死。此段描述了司马日磾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和悲剧。

《魏书》记载刘静卒,朝廷以许允代静,允心甚悦。此段反映了朝廷在人事调动中的权衡和考量。

《吴书》记载娄圭字子伯,初依刘表,后归曹公。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皆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必至诚。’公善之。此段展现了娄圭的忠诚和曹公的信任。

《晋书》记载石苞迁徐州刺史,文帝之败於东关也,苞独全军而返,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此段反映了石苞的忠诚和晋文帝的赏识。

《晋书》又记载京师危逼,王澄率众军将赴国难,而飘风折其节柱。何无忌自豫章拒卢循,军败,握节授害。这两段描述了晋朝在政治动荡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牺牲。

王隐《晋书》记载段匹磾降石勒,常着朝服,持晋节。勒亦不问。此段反映了段匹磾的忠诚和石勒的宽容。

《晋中兴书》记载广州人背刺史郭讷迎王机,遂入广州。讷乃持节出,机就讷求节。讷曰:‘昔苏武不失节,人以为美。今宁可以与贼乎?义不可得相与,自可遣兵来取之。’机惭而止。此段反映了郭讷的忠诚和苏武精神的传承。

《晋永昌起居注》记载元帝使司空王导距王敦,诏曰:‘以吾征东时节给司空。’此段反映了晋朝在内部矛盾中的权力斗争。

《晋令》记载使信节皆鸟书之。此段反映了晋朝对于信节的重视。

《唐书》记载颖王璬为剑南节度大使,时玄宗将幸蜀。璬赴藩卒遽不遑授节。或曰:‘假大槊油囊蒙之。’璬曰:‘但为真王,何用假节?’此段反映了唐朝将领在危机时刻的坚定和自信。

《汉武内传》记载西王母降殿前,有五十大仙童执彩旄之节。此段展现了汉朝与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之间的神秘联系。

《俗说》记载殷伯悌为何无忌参军,何守请求赎决,不听。何大怒,骂殷曰:‘戆子敢尔,取节来!’殷犹傲然谓何曰:‘朝廷授将军三千羸兵、狗头节以威蛮獠,乃复拟议国士,异事!’何便令百人收殷付狱中兵,歌啸自若,经一日遂置恚。此段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人物性格的描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仪式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