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六-原文

《尚书大传》曰:舜为宾客,禹为主人。

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

《尚书·洪范》曰:三,八政,七曰宾。(礼宾客,无不敬。)

《周礼·天官上》曰:太宰之职,以八统诏王,八曰礼宾。

小宰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二曰礼宾之联事。

凡朝牿垄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

又曰:膳夫,凡王祭祠,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

又《春官·大宗伯职》曰: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宾客,朝聘者也。)

《礼记·曲礼上》曰:凡与客入者,每门让於客。

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肃,进也。进,谓导也。)

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

《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

《左传》曰:襄公二十三年曰:季武子无適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访於臧纥曰:’饮我酒,吾为子立之。’

季氏饮大夫酒,臧纥为客。(为上宾。)

既献,臧孙命北面重席,新樽洁之。

召悼子,降,逆之。

又昭玄曰:赵孟、叔孙豹、曹大夫入于郑,郑伯兼享之。

及享,具五献笾豆於幕下。

赵孟辞,私於子产曰:’武请於冢宰矣。’

乃用一献。

赵孟为客,礼终乃宴。

又昭公二十五年曰:会于黄父,谋王室也。(王室有子朝乱谋定之。)

赵简子令输王粟,具戍人。

曰:’明年将纳王。'(纳王於王城也。)

宋乐大心曰:’我不输粟,我於周为客,(二王后后为宾客。)’

若之何使客?

《史记》曰: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父曰靖郭君田婴。

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於诸侯。

婴卒,文代立,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宰搔招致宾客,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侍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刎。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又曰: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

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又曰:魏公子毋忌者,魏昭王少子,安僖王异母弟也。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又曰:春申君者,楚人也。

名歇,姓黄氏。

考烈王玄年,以黄歇为相。

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魏有信陵,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是时,楚复强,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希之,请命春申君客。

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又曰:吕不韦,阳翟大贾人也。

秦太子政立为王,尊不韦为相国。

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其闻,集论曰《吕氏春秋》。

又曰: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孟康曰:主吏,功曹也。)

主进,(文颖曰:主敛礼进。)

令诸大夫曰:’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

又曰:司马相如,字长卿。

素与临诳☆王吉善。

吉曰:’长卿久客,旅游不遂,可来过我舍。’

於是,相如后往临邛中富人卓王孙。

程郑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战国策》曰:污明见春申君,候间三月而后得见。

谈卒,春申君大说之。

污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悉矣。’

污明慨然曰:’臣请为说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

今君一旦而知臣,是君圣於尧而臣贤於舜也。

春申君曰:’善。’

乃召门吏为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汉书》曰:蒯通见曹相国曰:’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嫁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

曰:’取不嫁者。’

通曰:’然则求臣亦犹是也。彼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愿足下使人礼之。’

曹相国曰:’敬受命。’

以为上客。

又曰:公孙弘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

於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弘身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餘。

其后李蔡与石庆为丞相,府客馆丘墟而已。

又曰:苏建尝责:’大将军至尊重,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

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侍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又曰:大将军既益尊,姊为皇后,然汲黯与抗礼。

或说黯曰:’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贵诚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也。’

大将军闻,愈贤黯。(大将军,卫青也。)

又曰:楼护字君卿,为人短小,精辩论,听之者皆竦然。

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

又曰:成都侯王商子邑为大司空,贵重,商故人皆敬事邑。

惟楼护自安如旧节,邑亦父事之,不敢有阙时。

请召宾客,邑居樽下,称贱子上寿,坐者百数皆离席伏,惟护独东向正坐。

又曰:郑当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诸郊,请谢宾客,以夜继日,常恐不遍。

年少官薄,然其知交皆天下名士。

又曰:郑当时始与汲黯列为九卿,中废,宾客益少。

当时死,家亡馀财。

先是,下邳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后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又曰:陈遵嗜酒。

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又曰:张竦免官,以列侯居长安,贫无宾客。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又曰:张楷治《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门徒常数百人,宾客慕之,自父党宿儒皆造门。

谢承《后汉书》曰:傅贤迁廷尉。

贤素廉正,自掌法官,无私宾客。

袁山松《后汉书》曰:陈蕃迁豫章,在郡不接宾客。

独坐一室。

惟徐孺子来,为置对榻,去则悬之。

及徵为尚书令,送之者亦不出郭门。

《东观汉记》曰:崔瑗爱士,好宾客。

盛修肴膳,殚极滋味,不问馀产。

张璠《汉记》曰:孔融拜太中大夫,虽居家失势,宾客日满其门。

爱才乐士,常若不足。

每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英雄记》曰:袁绍居雒阳西北陬,不妄通宾客。

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魏略》曰:玄德屯於樊城。

诸葛亮见备,备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言。

备性好毦,时適有旄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

备知亮非常人,乃投毦而答。

由此知亮,乃以上客礼之。

《魏志》曰:蔡邕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里。

坐闻王粲在门外,倒屣迎之。

《蜀志》曰:简雍字宪和,涿郡人。

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先主至荆州。

雍与麋竺、孙乾共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

《吴志》曰:孙权以鲁肃、诸葛瑾等为宾客。

又曰:诸葛融每会宾,合樽促席,问众客所能。

或有博弈,或有樗蒲、投壶。

於是,甘果继进,清酒徐行,融周流观之,终日不倦。

王隐《晋书》曰:嵇喜为太仆厩长。

冯陵知其英俊,待以宾友之礼,以状表上。

《宋书》曰:袁粲字景倩,陈留人。

闲默寡言,善吟讽。

独酌园庭,以此自適。

居负南郭,时策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

文士过见,不过一两人。

《南史》曰:谢瞻兄晦,时宋台右卫,权遇已重。

於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凑。

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吾家以远退为业,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福耶?

萧子显《齐书》曰:谢超宗坐公事免。

诣东府门自通。

其日风寒惨厉。

太祖谓四座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暖矣。

超宗既坐,饮酒数瓯,辞气横出。

太祖对之甚欣,拔为骠骑咨议。

及即位,转黄门郎。

《后魏书》曰:崔道固为刘义隆诸子参军事。

使向青州募人,长史已下皆谐道固。

道固诸兄逼道固所生母自致酒炙於客前。

道固惊起接取,谓客曰:人家无力,老亲自执劬劳。

诸客皆知其兄等所作,咸起拜谢其母。

母谓道固曰:我不足以报贵宾,汝宜答拜。

诸客皆叹美。

《三国典略》曰:周获梁俘王褒、王克、刘瑴、宗懔殷不害等至长安。

太祖喜曰:晋氏平吴之利,二陆而已。

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

乃谓褒及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分意。

皆厚礼待,引为宾客。

《尹文子》曰: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

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

长者怪而问之,人以实对。

於是改之,宾客复往。

《淮南子》曰:客有见人於孚子者。

客出,孚子曰:子之客独有过,望我而笑之,是慢也。

谈论而不称师,是叛也。

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客曰:望君而笑,是公也。

谈论不称师,是通也。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故客一体也,或以为君子,或以为小人,从视之异。

《说苑》曰: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子曜切。)者,浮以大白。

文侯饮而不尽釂,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

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

公乘不仁曰:前车覆,后车诫。

盖言其危。

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

今君已设令,令可不行乎?

君曰:善。

白而饮之。

以公乘不仁为上客。

又曰:燕昭王问於郭隗曰:寡人地狭民寡,齐人削取八城,匈奴驱驰楼烦之下。

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亡社稷,存之有道乎?

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

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仆也。

危国之臣,其名臣也,其实虏也。

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臣至矣。

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求臣,则人臣之臣至矣。

北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臣至矣。

西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才至矣。

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

於是,燕王常置郭隗为上客。

《三辅决录》曰:频阳游殷字季齐,初为郡功曹。

有童子张既者,时未知名,为郡书佐。

殷察异之,敕既过家,具设宾馔。

及既至,妻笑曰:’君甚勃乎!张德容童昏小儿,何异客哉?’

殷曰:’卿勿怪,乃方伯之器也。’

殷遂与论霸王之事。

飨讫,以子楚托之。

《列女传》曰:孟尝君食客三千人。

厨有三列,上客食肉,中客食鱼,下客食菜。

齐市中有乞食人冯暖,经冬无袴,面有饥色,愿得上厨。

又曰:汉中杨子拒妻字大英,子仲珍有高名。

常请客,母盛为供具,从窗中窥客。

罢,让之曰:’吾视汝所交皆不及己,此自损之道也。’

后岁馀,复请宾客,皆耆德秀士。

母观之,喜曰:’吾无忧矣!’

《华阳国志》曰:任熙字伯远。

开门待宾客朝,无少长,必有供膳。

《陆绩别传》曰:孙策在吴,张纮为上客,共论四海未安,当用武治而平之。

绩年少,未座,遥,大声言曰:’昔管仲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之术,而惟当用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

《世说》曰:孙长乐兄弟就谢公宿,言至骏杂。

刘夫人在壁后听之,具闻其论。

谢公明还问刘:’昨客何似?’

刘答曰:’亡兄门未有如此宾客。’

谢深有愧色。

《郭子》曰:桓大司马病笃。(桓温,字子玄也。)

谢公省病,(谢安,字安石也。)

从东门入。

桓遥瞩而叹曰:’吾门中不久复见如此客。’

《苏州志》曰:通贤桥东有吴丞相顾雍宅,自雍至孟,名著四代。

常居此宅,门无则杂宾,投刺摄齐者,不过一时英俊。

《俗说》曰:谢仆射、陶太常诣吴领军。

坐久,吴留客作食。

日已申,使婢卖狗供客。

比得一顿食,殆无复气可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六-译文

《尚书大传》说:舜是客人,禹是主人。那时,卿云聚集,贤能之人聚集,百工和谐地唱着卿云之歌。

《尚书·洪范》说:第三条,八项政务,第七项是宾礼。(对待宾客,都要表示尊敬。)

《周礼·天官上》说:太宰的职责,用八种统率来诏令国王,第八种是礼宾。小宰用官府的六种联合来治理国家,第二种是礼宾的联合事务。所有朝会、盟约、会盟、宾客,都按照牢礼的方法来掌握牢礼的委积。

又说:膳夫,凡是在王祭祀、宾客进食时,都要撤去王的祭品。

又《春官·大宗伯职》说:用飨宴之礼,亲近四方的宾客。(宾客,是来朝聘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凡是与客人一起进入的人,每个门都要让客人先行。客人到达寝门时,主人请客人入席,然后出去迎接客人。客人坚决推辞,主人恭敬地请客人入内。(肃,就是进。进,就是引导。)主人入门站在右边,客人入门站在左边。

《礼记·王制》说:天子、诸侯没有战事,每年要三次打猎,其中一次是为了祭祀,一次是为了宾客。

《左传》说:鲁襄公二十三年,季武子没有嫡子,公弥年长,但悼子受到宠爱,想要立他为继承人。他向臧纥咨询说:‘喝我的酒,我就帮你立他为继承人。’季氏请大夫们喝酒,臧纥作为客人。(作为贵宾。)献酒完毕后,臧孙命令在北面重新铺设席子,用新酒杯擦拭干净。召唤悼子,他走下来迎接。

又昭公二十五年说:在黄父会盟,是为了商议王室的事。(王室有子朝的叛乱,商议平定之。)赵简子命令输送粮食给王,准备士兵。说:‘明年将把王接回王城。’宋乐大心说:‘我不输送粮食,我在周是客人,(两个王后作为宾客。)怎么能对待客人呢?’

《史记》说:孟尝君名叫文,姓田。他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让他负责接待宾客,宾客越来越多,名声传遍诸侯。田婴去世后,文接替了他的位置,这就是孟尝君。孟尝君的管家招揽宾客,因此吸引了天下的人才。食客有几千人,不论贵贱,都与文一样。孟尝君接待客人时,屏风后面常有侍史,记录他与客人谈话的内容,询问他们的亲戚居住情况。客人离开后,孟尝君已经派人去探望,并给他们的亲戚送礼物。孟尝君曾陪客人夜宵,有一个人躲在火光后面。客人因为饭食不平等生气,停止吃饭离开。孟尝君起身,亲自拿着自己的饭食与客人比较。客人感到羞愧,自刎。士人们因此纷纷归附孟尝君。客人不论是谁,都受到很好的待遇。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被孟尝君视为亲人。

又说: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公子中,胜最贤能,喜欢宾客,宾客有几千人。

又说: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僖王的异母弟弟。公子为人仁爱,谦卑地对待士人。士人无论贤能与否,都受到他的礼遇。因此,方圆数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他。他招揽了三千名食客。当时,诸侯都认为公子贤能,有很多宾客,不敢对魏国发动战争十多年。

又说: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黄歇,姓黄。在考烈王即位时,黄歇被任命为宰相。那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都在争相礼遇士人,招揽宾客,相互争斗,辅助国家,掌握权力。那时,楚国再次强大,赵国的平原君派人去见春申君,春申君把他安置在上等客舍。赵国使者想要炫耀楚国,用玳瑁簪,用珠玉装饰刀剑室,请求春申君的宾客。春申君的宾客有三千多人,他的上等宾客都穿着珠履去见赵国使者,赵国使者感到非常羞愧。

又说: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秦国的太子政即位为王后,尊称不韦为相国。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礼遇士人,喜欢宾客,相互争斗。不韦因为秦国的强大,感到羞愧,也招揽士人,优待他们,食客有三千人。那时,诸侯有很多能言善辩的人,如荀子等人,著书立说,传遍天下。不韦让他的宾客每个人都著书立说,汇编成《吕氏春秋》。

又说: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交好,为了躲避仇敌而成为他的客人,因此定居在沛县。沛县的豪杰和官吏听说县令有客人,都去祝贺。萧何是主吏,(孟康说:主吏,功曹。)主进,(文颖说:主敛礼进。)命令各位大夫说:‘不交一千钱的,就坐在堂下。’刘邦是亭长,平时看不起这些官吏,于是骗人说:‘我贺钱一万。’实际上他没有带一钱。

又说:司马相如是字长卿。他平时与临邛的富人卓王孙交好。卓王孙说:‘长卿长期客居他乡,旅游不顺利,可以来我家。’于是,相如后来去了临邛,卓王孙家中。

《战国策》说:污明见到春申君,等了三个月才得以见面。谈话结束后,春申君非常高兴。污明想要再次谈话,春申君说:‘我已经完全了解先生了。’污明感慨地说:‘请允许我再次为您陈述:您的贤能实际上不如尧,我的能力也不如舜。以贤能的舜侍奉圣明的尧,三年后才相互了解。现在您一旦了解我,这说明您的圣明超过了尧,而我的贤能超过了舜。’春申君说:‘好。’于是召来门吏为先生登记为客人,五天见一次。

《汉书》说:蒯通见到曹相国说:‘有的妇女丈夫死后三天就改嫁,有的妇女守寡不嫁,如果您想要娶妻,您会选择哪一种?’曹相国说:‘选择守寡不嫁的。’蒯通说:‘那么寻求臣子也是这样的。那些东郭先生、梁石君是齐国的杰出士人,隐居不嫁,从未降低身份求官,希望您派人以礼相待。’曹相国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又说:公孙弘徒步数年,最终成为宰相,被封侯。于是,他修建了客馆,开设东阁来延揽贤人,与他们共同商议。公孙弘自己吃一肉脱粟之饭,他的老朋友和宾客们依赖他的衣食和俸禄,家中没有剩余。后来李蔡和石庆成为宰相,府中的客馆已经荒废。

又说:苏建曾经责备:‘大将军非常受尊重,天下所有的贤能士大夫都没有得到称赞。希望将军看看古代名将所招揽的人,努力吧!’青谢说:‘自从魏其武安侯厚待宾客以来,天子一直咬牙切齿。他亲近士大夫,招揽贤能,罢黜不肖之人,这是君主的权力。作为臣子,我们只要遵守法律,尽职尽责就可以了,何必招揽士人。’

又说:大将军的地位越来越尊贵,他的姐姐成为皇后,但汲黯仍然以平等的礼节对待他。有人对汲黯说:‘天子想让群臣对大将军表示尊敬,大将军尊贵而重要,您不能不向他行礼。’汲黯说:‘如果大将军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客人,反而不会受到尊重。’大将军听说后,更加认为汲黯贤能。(大将军,卫青。)

又说:楼护字君卿,身材矮小,善于辩论,听他说话的人都感到敬畏。他与谷永一起成为五侯的上等客人。

又说:成都侯王商的儿子王邑担任大司空,地位显赫,权重,王商的老朋友们都对他所在的地方表示敬意。只有楼护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操,王邑也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楼护邀请宾客,王邑坐在酒席之下,楼护自称是卑贱的人向王邑敬酒,在座的宾客有百余人,都离开座位伏拜,只有楼护独自面向东边端正地坐着。

又说:郑当时担任太子舍人。每当五天一洗沐,他经常在郊外放置驿站马匹,邀请宾客,从夜晚一直忙到白天,常常担心不能遍请。

又说:郑当时最初与汲黯一起列为九卿,中途被免职后,宾客越来越少。郑当时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产。在此之前,下邳的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也络绎不绝,等到被免职后,门外可以挂上捕鸟的网。

又说:陈遵喜欢喝酒。每次大醉,宾客满堂,他总是关上门取来客车上的辖子扔进井里,即使有急事,也终究不能离开。

又说:张竦被免官后,以列侯的身份住在长安,贫穷没有宾客。他时常有好事者来向他请教问题、讨论道经。

又说:张楷研究《严氏春秋》和《古文尚书》,门徒常常有数百人,宾客都慕名而来,连他的父亲和年长的学者都登门拜访。

谢承《后汉书》记载:傅贤升任廷尉。傅贤一向廉洁正直,自从掌管法官以来,没有私人的宾客。

袁山松《后汉书》记载:陈蕃升任豫章太守,在郡中不接待宾客。他独自坐在一间房里。只有徐孺子来访时,他会安排对坐,徐孺子离开后,椅子就挂起来。

《东观汉记》记载:崔瑗喜欢士人,好客。他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味道极好,不问家产。

张璠《汉记》记载:孔融被任命为太中大夫,虽然在家中失去了权势,但宾客每天都来拜访。他喜欢人才,乐于结交士人,常常觉得不够。

《英雄记》记载:袁绍住在雒阳西北角,不随便接待宾客。除非是海内知名的人,否则不会相见。

《魏略》记载:刘备驻扎在樊城。诸葛亮见到刘备后,刘备以宾客之礼对待他。酒宴结束后,其他宾客都离开了,只有诸葛亮留下来,刘备也没有问他说了什么。刘备喜欢编织毛线,当时恰好有一根牦牛尾巴是给刘备的,刘备就亲手编织。诸葛亮于是进言说:‘明将军应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编织毛线而已!’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普通人,于是放下毛线回答他。从此以后,刘备以上宾之礼对待诸葛亮。

《魏志》记载:蔡邕在朝廷中地位显赫,常常有车马填满巷子,宾客满街。

《蜀志》记载:简雍字宪和,是涿郡人。年轻时与刘备有旧,跟随刘备到荆州。简雍与麋竺、孙乾一起担任从事中郎,经常作为谈话的客人。

《吴志》记载:孙权以鲁肃、诸葛瑾等为宾客。

又说:诸葛融每次聚会宾客,都摆上美酒,围坐在一起,询问宾客们的才艺。有的下棋,有的玩骰子,有的投壶。于是,甘甜的水果不断上桌,清酒缓缓传递,诸葛融来回观察,整天都不觉得疲倦。

王隐《晋书》记载:嵇喜担任太仆厩长。冯陵知道他英俊,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并上表推荐。

《宋书》记载:袁粲字景倩,是陈留人。他性格沉默寡言,擅长吟咏。独自在园庭中饮酒,以此自娱。住在城北,经常拄着拐杖独自游玩,很少与人交往,门前没有杂乱的客人。文人来访,也不过一两个。

《南史》记载:谢瞻的哥哥谢晦,当时担任宋台右卫,权势已经很大。谢晦从彭城回都城时,迎接他的宾客络绎不绝。当时谢瞻在家,惊讶地对谢晦说:‘我们家以远离政治为业,你却势力倾覆朝野,这难道是门楣的福气吗?’

萧子显《齐书》记载:谢超宗因公事被免职,到东府门自通。那天天气寒冷刺骨。太祖对在座的人说:‘这位客人来了,让人感觉不穿衣服也暖和。’谢超宗坐下后,喝了数杯酒,言辞慷慨。太祖对他非常高兴,提拔他为骠骑咨议。等到即位后,又转任黄门郎。

《后魏书》记载:崔道固担任刘义隆的诸子参军事。派他去青州招募人马,长史以下的官员都去拜访崔道固。崔道固的兄弟们逼迫他的母亲在宾客面前亲自献上酒菜。崔道固惊慌地起身接过,对宾客说:‘我们家无力,老母亲亲自操劳。’众宾客都知道他的兄弟们这样做,都起身向他的母亲拜谢。母亲对崔道固说:‘我不足以报答贵宾,你应该答拜。’众宾客都赞叹不已。

《三国典略》记载:周瑜俘获了梁朝的俘虏王褒、王克、刘瑴、宗懔殷不害等人到长安。太祖高兴地说:‘晋朝平定吴国的功绩,只有陆逊而已。现在平定楚国的功绩,群贤毕至,可以说是超过了。’于是对王褒和王克说:‘我就是王氏的外甥,你们都是我的舅舅,应该以亲戚之情相待,不要因为离开故乡而有分别之心。’都给予了厚礼,并引为宾客。

《尹文子》记载:康衢的长者,给他的儿子起名叫善搏,给他的狗起名叫善噬。三年内没有宾客到他的门前。长者感到奇怪,询问原因,人们如实回答。于是长者改变了做法,宾客又来拜访。

《淮南子》记载:有位客人去拜访孚子。客人离开后,孚子说:‘你的客人中只有一个人态度不敬,看到我就笑,这是轻慢。谈话时不称呼我为师,这是背叛。交情浅薄却谈论深奥,这是混乱。’客人说:‘看到您就笑,这是公然的态度。谈话不称呼您为师,这是通达。交情浅薄却谈论深奥,这是忠诚。’所以客人是一个人,有人认为他是君子,有人认为他是小人,这取决于观察的角度。

《说苑》记载:魏文侯和大臣们饮酒,让公乘不仁担任酒令说:‘不喝完酒的,用大白杯罚酒。’魏文侯喝酒没有喝完,公乘不仁举起酒杯罚他,魏文侯看了看他,没有回应。侍者说:‘公乘不仁退下,君主已经喝醉了。’公乘不仁说:‘前车覆,后车诫。这是说危险。做臣子的不容易,做君主也不容易。现在君主已经立下命令,命令难道可以不执行吗?’君主说:‘好。’于是举杯喝下。公乘不仁因此被尊为上宾。

又说:燕昭王问郭隗说:‘我的土地狭窄,百姓稀少,齐国人夺取了八座城池,匈奴在楼烦之下驰骋,以我这样的不成才的人,能够继承宗庙,恐怕会失去国家,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全国家吗?’郭隗说:‘帝王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是朋友。霸主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是仆人。危难国家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是奴隶。现在大王如果以傲慢的态度去寻求臣子,那么只会得到奴隶一样的臣子。如果面向南面听朝,不失礼仪地寻求臣子,那么会得到臣子一样的臣子。如果面向北面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以下属的态度对待,不利用权势去寻求臣子,那么会得到朋友一样的臣子。如果面向西面拘谨地退让以寻求臣子,那么会得到师傅一样的才能。大王如果真的想要振兴道德,我请求为天下之士开辟道路。’于是,燕王常常把郭隗当作上宾。

《三辅决录》记载:频阳人游殷字季齐,最初担任郡功曹。有个名叫张既的童子,当时并不出名,只是郡里的书佐。游殷觉得他与众不同,就命令张既到家中,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张既到了之后,游殷的妻子笑着说:‘你太热情了!张德容是个童昏的小儿,哪里像客人呢?’游殷说:‘你不要怪他,这是个有才能的人。’于是游殷就与他谈论霸业和帝王之事。宴会结束后,游殷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张既。

《列女传》记载: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人。厨房分为三列,上等客人吃肉,中等客人吃鱼,下等客人吃菜。齐国的市场上有个叫冯暖的乞丐,冬天没有裤子穿,面带饥色,希望能得到上等客人的食物。

《列女传》又记载:汉中的杨子拒字大英,他的儿子杨仲珍有很高的名声。他经常请客,他的母亲准备了丰盛的酒菜,从窗户里偷看客人。宴会结束后,他责备母亲说:‘我看你交往的客人都比不上你自己,这是自损之道。’过了一年多,他又请客,来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贤士。他的母亲看到后,高兴地说:‘我不用担心了!’

《华阳国志》记载:任熙字伯远。他开门迎接宾客,无论年纪大小,都会提供食物。

《陆绩别传》记载:孙策在吴地时,张纮是上等客人,他们一起讨论四海未安,应当用武力治理使之平定。陆绩年纪小,没有座位,就远远地大声说:‘以前管仲辅佐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一统天下,没有动用兵车。孔子说:远方的人不臣服,就修文德来使他们归顺。现在讨论的人不致力于道德,却只谈武力,我虽然年纪小,但私下里觉得不安。’

《世说》记载:孙长乐兄弟到谢公那里过夜,说话杂乱无章。刘夫人在墙后听见了他们的谈话。谢公回来后问刘夫人:‘昨天的客人怎么样?’刘夫人回答说:‘我哥哥家从来没有这样的客人。’谢公听后感到非常惭愧。

《郭子》记载:桓大司马(桓温,字子玄)病重。谢公(谢安,字安石)去探望,从东门进入。桓温远远地看着他感叹说:‘我家里不久又会出现这样的客人。’

《苏州志》记载:通贤桥东有吴丞相顾雍的宅邸,从顾雍到他的后代,四代都很有名。他们常住在那里,门前没有杂乱的宾客,投递名片求见的人,都是一时之选的英俊之辈。

《俗说》记载:谢仆射、陶太常去拜访吴领军。坐了很久,吴领军留他们吃饭。到了申时,让婢女卖狗肉来招待客人。等到一顿饭吃完,几乎都没有力气再说话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六-注解

宾客:指被邀请或招待的客人,古代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尊贵和友好。宾客可以是贵族、官员、文人等,他们在古代社会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

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是《尚书》的注释书,由汉代学者马融等人编纂,对《尚书》中的内容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五帝之一,以德行高尚著称。

禹: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五帝之一,以治水有功著称。

卿云:古代传说中的瑞云,象征吉祥。

俊乂:指才德出众的人。

百工:指各种手工艺人。

八政:《尚书·洪范》中提到的八种国家政务,包括祭祀、宾客等。

太宰:古代官名,负责国家政务。

礼宾:指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

膳夫:古代官名,负责宫廷饮食。

春官·大宗伯职:《周礼》中春官大宗伯的职责。

飨燕:古代宴会的一种形式。

朝聘:古代诸侯国之间互相访问的礼节。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古代的礼仪规范。

曲礼上:《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讲述礼仪。

王制:《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讲述国家的制度。

左传:古代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季武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公弥: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子。

悼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子。

臧纥: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赵孟:春秋时期赵国的国君。

叔孙豹: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曹大夫:春秋时期曹国的大夫。

郑伯: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

赵简子:春秋时期赵国的国君。

宋乐大心: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

二王后:古代诸侯国中的王后。

孟尝君: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以养士著称。

田婴: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宰:古代官名,负责国家政务。

搔招:招揽、吸引。

食客:古代贵族家中雇佣的文人、武士等。

赵胜: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以礼贤下士著称。

毋忌: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

安僖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单父:古代地名,今属山东省。

阳翟:古代地名,今属河南省。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临邛:古代地名,今属四川省。

卓王孙:西汉时期的富商。

程郑:西汉时期的富商。

战国策:古代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历史。

污明:战国时期的人物。

曹相国:西汉时期的官员。

东郭先生:战国时期的人物。

梁石君:战国时期的人物。

公孙弘:西汉时期的官员。

李蔡:西汉时期的官员。

石庆:西汉时期的官员。

苏建:西汉时期的官员。

大将军:古代官名,指掌管军事的高级将领。

卫青:西汉时期的将领。

楼护: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清廉著称。

谷永: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五侯:古代对五位诸侯的尊称。

成都侯王商子邑:成都侯王商的儿子居住的封地,王商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权贵。

大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工程建设和水利事务。

父事之: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

郑当时: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善于接待宾客著称。

太子舍人:古代官名,太子府中的官员。

驿马:古代传递信息的马匹。

汲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与郑当时齐名。

九卿:古代官制中的九位高级官员。

下邳翟公: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廷尉。

廷尉:古代官名,掌管司法。

雀罗:用竹篾编成的捕鸟网。

陈遵: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好客著称。

客车辖:古代车轴上的销钉。

张竦:西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列侯:古代爵位,指封地较大的贵族。

严氏春秋:古代的一种史书。

古文尚书:古代的一种经典。

傅贤: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陈蕃: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豫章:古代郡名。

徐孺子: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尚书令:古代官名,掌管文书。

崔瑗: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王粲: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孔融: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袁绍: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领袖。

雒阳:古代都城名,即今天的洛阳。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玄德:刘备的字,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蔡邕: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太中大夫:古代官名,掌管议论国事。

简雍: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

麋竺: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

孙乾: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

诸葛融: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

博弈: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樗蒲:古代的一种掷骰子游戏。

投壶: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

太仆厩长:古代官名,掌管马匹。

冯陵: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袁粲:南朝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宋台右卫:南朝宋时期的官职。

彭城:古代地名,即今天的徐州。

谢超宗:南朝齐时期的一位官员。

太祖: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刘义隆:南朝宋的皇帝。

青州:古代州名。

王褒: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王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刘瑴: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宗懔: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殷不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康衢长者:古代传说中的长者。

善搏:古代传说中的善于搏击的人。

善噬:古代传说中的善于捕食的人。

孚子: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

子曜切:古代注音方法。

公乘不仁: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

觞政:古代的一种饮酒游戏。

白:古代的一种酒。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的谋士。

帝者之臣:指帝王的臣子。

霸者之臣:指霸主的臣子。

危国之臣:指处于危机中的国家的臣子。

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

社稷:古代国家的象征,指土地和粮食。

上客:古代对尊贵客人的尊称。

三辅决录:《三辅决录》是一部记载汉代三辅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人物事迹的史书。

频阳游殷:频阳是地名,游殷是人名,字季齐,是汉代的人物。

郡功曹:郡功曹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郡中的功绩和文书。

童子:童子指年轻的男子,这里指张既年轻。

郡书佐:郡书佐是郡中负责文书的小官。

方伯:方伯是古代诸侯的尊称,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霸王之事:霸王之事指关于称霸和统一天下的大事。

飨讫:飨讫指宴会结束。

子楚:子楚是人名,这里指游殷的儿子。

列女传:《列女传》是一部记载古代女性贤德事迹的书籍。

齐市:齐市指齐国的市场。

乞食人:乞食人指乞讨食物的人。

冯暖:冯暖是人名,是孟尝君的门客。

袴:袴是一种古代的裤子。

汉中杨子:汉中杨子指汉中地区的一个名叫杨子的人。

子仲珍:子仲珍是人名,有高名,即有很高的名声。

耆德秀士:耆德秀士指有德行和才华的年长之士。

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是一部记载巴蜀地区历史的书籍。

任熙:任熙是人名,字伯远。

四海未安:四海未安指天下不太平。

武治:武治指用武力来治理。

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以辅佐齐桓公称霸著称。

九合诸侯:九合诸侯指管仲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共同对抗敌国。

一匡天下:一匡天下指统一天下。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陆绩别传:《陆绩别传》是一部记载陆绩生平事迹的书籍。

孙策: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张纮:张纮是孙策的重要谋士。

四海:四海指全国或天下。

世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言行的书籍。

孙长乐兄弟:孙长乐兄弟指孙氏家族的兄弟。

谢公:谢公指谢安,字安石,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郭子》是一部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言行的书籍。

桓大司马:桓大司马指桓温,字子玄,东晋时期的将领。

谢公省病:谢公省病指谢安去探望生病的桓温。

苏州志:《苏州志》是一部记载苏州地区历史的书籍。

吴丞相顾雍:吴丞相顾雍指吴国的一位丞相,姓顾名雍。

名著四代:名著四代指顾雍及其家族在四代中都有名声。

投刺摄齐:投刺摄齐指投递名帖,以示敬意。

一时英俊:一时英俊指当时有才华的人物。

俗说:《俗说》是一部记载民间故事的书籍。

谢仆射:谢仆射指谢安,仆射是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陶太常:陶太常指陶侃,字士行,东晋时期的将领。

吴领军:吴领军指吴国的一位领军将军。

申:申指时间,这里指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

婢:婢指女仆。

狗:狗指狗肉。

一顿食:一顿食指一顿饭,这里指一餐饭的时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六-评注

《三辅决录》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频阳游殷对张既的识才与提携。游殷作为郡功曹,对张既的才能和潜力有所察觉,这种对人才的敏锐洞察力体现了一种识人善任的智慧。他不仅亲自邀请张既到家中共进餐,而且对其寄予厚望,认为他是方伯之器,即有成为地方高官的潜质。这种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教育、推崇贤能的体现。同时,游殷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尊重和推崇,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与选拔的重视。‘敕既过家,具设宾馔’中的‘敕’字,更是突显了游殷对张既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

《列女传》中的故事则展现了孟尝君对待食客的态度。孟尝君食客三千,其待遇之优厚可见一斑。故事中的冯暖,虽为市井之徒,却因孟尝君的宽容和尊重,得以进入上厨用餐。这体现了古代贵族对待宾客的礼仪和宽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愿得上厨’一句,不仅体现了冯暖对改善生活条件的渴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地位和尊严的追求。

汉中杨子拒妻的故事则讲述了杨子拒妻对待宾客的态度变化。起初,她对宾客的轻视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身份和地位的看重。然而,在后来与耆德秀士交往的过程中,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反映了社会对品德和才华的认可。‘吾视汝所交皆不及己,此自损之道也’一句,体现了杨子拒妻对自我认识的转变,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华阳国志》中的任熙待客之道,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宾客的礼节和尊重。不论宾客身份地位如何,任熙都能以礼相待,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陆绩别传》中的孙策与张纮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武治与文治的不同看法。陆绩年少气盛,以管仲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在四海未安之际,应该注重文德教化,而非单纯依靠武力。这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儒家的思想观念,即注重道德教化和仁政。

《世说》中的孙长乐兄弟与谢公的对话,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谢公的谦逊和自省,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修养和风度。

《郭子》中桓大司马对谢公的赞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珍视。桓温对谢安的评价,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贤能的推崇。

《苏州志》中的吴丞相顾雍宅,反映了古代贵族的家族传承和家族地位。‘门无则杂宾,投刺摄齐者,不过一时英俊’一句,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和门第的重视。

《俗说》中的故事,则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陋习。‘使婢卖狗供客’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某些贵族对客人的不尊重,以及他们对待宾客的冷漠和吝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